沈家丞法院
Ⅰ 杭州靈隱寺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靈隱寺( Lingyin Temple),是江南著名古剎之一。靈隱寺始建於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約一千七百年的歷史,為杭州最早的名剎,同時也是中國佛教禪宗十大古剎之一。
江南最著名的古剎靈隱寺有一千多年歷史了五一假期應該去旅遊參觀
靈隱寺又名雲林寺,位於浙江省的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始建於 東晉咸和元年(326年),佔地面積約87000平方米。
江南最著名的古剎靈隱寺有一千多年歷史了五一假期應該去旅遊參觀
靈隱寺的開山祖師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東晉咸和初,由中原雲游入浙,至武林(即今天的杭州),見有一座山峰就嘆曰:「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一小嶺,不知何代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遂於峰前建寺,名曰靈隱。
江南最著名的古剎靈隱寺有一千多年歷史了五一假期應該去旅遊參觀
遂在飛來峰下卓錫建寺,連建五剎:靈隱、靈山、靈峰、永福、下天竺(另有一說為:靈鷲、靈隱、靈山、靈峰、靈順)。
江南最著名的古剎靈隱寺有一千多年歷史了五一假期應該去旅遊參觀
也有一種傳說靈隱寺原來叫「靈鷹寺」。始建於唐初。在1400多年以前,今秦嶺灣門前,有一座筆架山,筆架山左側,是塊鳳凰朝陽地。原先這里荊棘縱橫,荒無人煙。後有一吳姓僧人在山後住,打柴種地為生。
江南最著名的古剎靈隱寺有一千多年歷史了五一假期應該去旅遊參觀
有一天,僧人在筆架山叢林打柴,因天熱將道袍脫下掛在樹枝上,又去忙活。忽然,一隻大雁凌空而下,將袍叼走,向南飛去,至靈隱寺落下。吳僧望空向南一路追來,但見此處綠樹森森,翠柳成蔭。綠影婆娑間,一嶺土坨南頭北尾;前飲碧水綠荷,後交浮菱青湖;左右兩側隆起兩扇翼狀土丘;整個地貌有如巨鷹卧地。
江南最著名的古剎靈隱寺有一千多年歷史了五一假期應該去旅遊參觀
吳僧人感悟為神靈指點,遂於此焚香禱告,搭棚立寺,故名「靈鷹寺」。
江南最著名的古剎靈隱寺有一千多年歷史了五一假期應該去旅遊參觀
,靈鷹寺香火興旺,廟宇初具規模。傳至碧缽和尚時,寺內有僧人一百多人,耕地兩百多畝,牛十餘頭,水井十多口,影響到上五府、下八縣。唐朝貞觀年間,有一天,碧缽大師在寺內說法,大將軍尉遲恭受朝廷委派前來平叛剿匪,路過此寺,見寺廟巍峨庄嚴,井井有條,特進廟朝拜神聖,祈禱此去如能平妖剿匪,定稟告皇上撥款重修廟宇。
江南最著名的古剎靈隱寺有一千多年歷史了五一假期應該去旅遊參
Ⅱ 《甄嬛傳》中父親們是現在什麼職位
《甄嬛傳》中的小主們實在太多,不能一一列舉,下面簡單說下《甄嬛傳》中甄嬛,沈眉庄,安陵容的父親官位。
甄嬛的父親
最熟悉的甄嬛父親甄遠道,一心為朝廷為皇上,聽夏冬春在第一集說大理寺少卿也不是多高的官。而對於安陵容來說甄家真是不可比擬的,他曾經幫皇上拉下年羹堯這個罪臣。甄遠道在現代來說就是法院的院長,雖然職位不算居高,但是能行使的權利卻很大。
安陵容的父親
那麼出身微寒的安陵容自己都不好意思在眾人面前說起父親的官職,其原因就是父親安比槐是松陽縣縣丞。她容貌不出眾差點落選,因為鬢邊的海棠才留牌子,也是最末的答應。那安陵容父親的縣丞是現在的小副縣長。
Ⅲ 歷史上姓沈的名人越多越好
:西周初人,周文王第十個兒子。他受周成王之封,建立了沈子國,子孫以地為氏。但他並沒有做沈子國首領,因為當時周公旦輔佐年幼的成王,發現聃季載行為端正,謀略超群,足以授以重任,就任命他為周朝的司空。主管農業及水利工程等大事。由於他辦事認真,善動腦筋處理各種難事,因此取得了很在的政績,使周朝的農業水利事業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季載本人也贏得了天下老百姓的敬佩 。
沈 郢:東周時人,是聃季載的後代。品德高尚,謀略超人。當時沈子國已經滅亡。秦王每每聽到傳聞,都說他有濟世之才。秦王國想使秦國強盛,當天下霸主,至處收攏人才。於是秦王就請他到秦國去當宰相。但他堅辭不就,不願與虎狼之國的秦有來往。便在自己的家鄉潁河(泉河當時稱潁河)之濱建了一個亭子,名叫「沈亭」,常在此釣魚游息,自得其樂,直到幕年。他高潔的品格很受後世之人敬仰。
沈 約:南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聲律學家。他是《二十四史》中《宋書》的作者。他首創"四聲"之說(把每個字分為平、上、去、入),指出如何運用聲調變化,能使詩歌動聽,講求聲律對仗,推動詩歌走向格律化,在文學史上是一個重要的創新。著有《晉書》、《四聲譜》等書。今天的國語注音符號,就是以《四聲譜》演變而來的。
沈佺期:唐代著名詩人,與宋之問齊名,並稱"沈宋"。曾官至太子少詹事情、修文館直學士。對律詩體制的定型頗有影響。
沈既濟:唐代文學家,長於史學,又善作小說。撰有《建中實錄》10卷及傳奇小說《枕中記》《任氏傳》等。《枕中記》中記述了盧生在邯鄲住旅館的時候,借道士呂翁的枕頭用,夢到自己登科當了丞相,非常榮華,醒來店主所蒸發黃梁尚未煮熟,因悟富貴功名不過是做了一個夢而已。這就是"黃梁夢"的出處。明代湯顯祖寫的雜劇《邯鄲記》即以它為題材寫成的。
沈 括(約1031年——1097年),北宋科學家。字存中。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著有網路全書性質的《夢溪筆談》。他在物理學、數學、天文學、地學、生物醫學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和貢獻,在化學、工程技術等方面也有相當的成就。此外,沈括在文學、音樂、藝術、史學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詣。而它突出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夢溪筆談》中。《宋史·沈括傳》稱他「博學善文,於天文、方誌、律歷、音樂、醫葯、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李約瑟評價沈括「可算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了」。1979年7月1日為了紀念他,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將該台在1964年發現的一顆小行星2027命名為沈括。
沈萬三:原名沈富,元代中期隨其父由湖州南潯遷至周庄東坨,以躬耕起家,後來憑借周庄特有的地理優勢通番,進行海外貿易活動。最終成為「資產巨萬、田產遍天下」的江南首富。
沈 度(1357——1434),明書法家。華亭(屬今上海淞江)人,字民則,號自樂。善篆、隸、真、行、八分書,其書婉麗飄逸,雍容矩度,最為明成祖所賞。官至侍講學士。與其弟粲名重一時,號大小學士。沈 周(1427 ——1509):明代畫家。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長洲(屬今江蘇吳縣)人。博覽群書,文學左氏,詩擬白居易、蘇軾、陸游,字仿黃庭堅。擅畫山水,多江南山川、園林景物,師法董源、巨然、黃工望。兼工花卉、鳥獸、人物。為明代吳門畫派四家之一。著有《石田集》、《石田詩鈔》等。沈 和:戲曲作家,所作雜劇時人稱為"蠻子關漢卿"。
沈德潛(1673——1769)清代詩人、詩論家。字確士,號歸愚。長洲(江蘇蘇州)人。著有《說詩晬語》、《沈歸愚詩全集》等。
沈葆楨(1820——1879),清末大臣。福建侯官(屬今福州)人。原名振宗,字幼丹。林則徐女婿。道光進士。初任監察御史,1861年任江西巡撫,鎮壓太平軍,捕殺幼天王洪天貴福,1866年調任福建船政大臣,主辦福州船政局。1874年為欽差大臣,辦理台灣等處海防。與李鴻章同為籌建海軍的主持者。有《沈文肅公政書》。
沈雁冰(1896.7.4 ——1981.3.27 ):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筆名茅盾,著名革命文學家。他先後創作了《子夜》、《蝕》、《虹》、《春蠶》、《林家鋪子》等傑出的文學作品。
沈鈞儒(1875——1963),字衡山,生於浙江省嘉興,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法學家、教育家。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苗族湖南鳳凰縣人。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從文子集》等30多種短集小說集和《邊城》,《長河》等6部中長篇小說,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
沈 醉(1914——1996),字叔逸。國民黨陸軍中將,長期服務於國民黨軍統局,深得軍統特務頭子戴笠的信任。先後擔任少校行動組長、稽查處上校處長、軍統局總務處少將處長(28歲)、國防部保密局雲南站站長、國防部少將專員、雲南專員公署主任、中將游擊司令。1949年12月9日被盧漢(原國民黨雲南省主席)扣押,參加雲南起義,後協助盧漢逮捕了在昆明的大多數特務。1960年11月28日被人民政府特赦(第二批特赦人員),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專員。1980年被中央有關部門由戰犯改為起義將領。1981年11月被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著作有《解放前夕軍統在雲南的活動》、《抗戰前軍統特務在上海的罪惡活動》、《我所知道的戴笠》、《中美合作所內幕》等九篇文章,登載在《文史資料》上、《愛國將領盧漢》(《新華文摘》1988年第5期)和《我這三十年》等多部作品。
沈 湘(1921——1993),男高音歌唱家,天津市人。他有很高的藝術修養。他的學生多人多次在國際聲樂比賽中獲獎成為歌唱家,如郭淑珍、李晉瑋、楊彼得、梁寧、迪里拜爾、殷秀梅、劉躍等。
沈 鵬:中國著名書法家 。
沈亞民:現江蘇揚州人,國民黨抗日名將。1982年在台灣去世。
沈剛伯(1896年12月4日-1977年7月31日),歷史學家。湖北省宜昌縣三斗坪鎮梅花村人。
1907年就讀湖北方言學堂,辛亥革命後於1914年考入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1917年畢業。因成績優異,留任該校附中教授歷史及英文等課程。1924年考取湖北省官費留學,赴英國倫敦大學攻讀歷史學,專攻英國史、憲政史及埃及學。1927年學成回國,先後任教於國立武漢大學、中山大學、金陵大學。1931年,任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系教授,1942年繼金毓黻出任歷史系主任。1944年,任四川三台東北大學教授,1946年任南京國立政治大學教授,兼中央大學歷史系教授。1948年應教育部長朱家驊堅請同赴台北協辦台灣大學,任文學院院長兼歷史系主任,1950年傅斯年去世任代理校長。1954年發起在台灣成立中國史學會,任理事長。1970年以其學貫中西、開史學新風、對中國史學及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關系的獨到見解,被遴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77年7月31日終因心臟衰竭而病逝。
沈剛伯夫人曾祥和,國立中央大學研究院文學碩士,台灣師范大學教授
Ⅳ 請問「沈」姓起源於如今郡望百家姓排名幾何
沈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七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五。
尋根溯源
1、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姬姓,為黃帝的後裔,以國為氏。
2、據《通志•氏族略》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羋姓,為遠古顓頊帝的後裔。
3、據《左傳•昭公元年》及《姓氏考略》等資料所載,為少昊(金天氏)裔孫台駘(一作台胎)氏之後,以國為氏。
4、據有關資料所載,源出姒姓,春秋時受封,為子爵位,世稱沈子。
5、據有關資料所載,為楚王族弟子戍的後代,因其當過沈縣縣尹,後人以地為姓。
6、少數民族姓氏。朝鮮族、滿族、土家族、回族等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冉季載。沈姓源出於姬姓,為黃帝之後裔,在周朝初年,武王死後,年幼的成王繼位,由叔叔周公旦攝政。當時的三監(武王以邶封震叔,以庸封管叔,以衛封蔡叔,以監殷民,稱為三監)很是不服,商王紂之子武庚乘機勾結三監,聯合東方夷族進行反叛。周公旦組織軍隊進行征伐,最終平息了叛亂。季載(周文王第十子)因在此次平叛中立下大功,周公於是將這位有才乾的弟弟舉為周天子的司空,成王後又將其叔季載封於沈國,又名聃國。「聃」可寫作「冉」,古時的冉、沈讀音相同,所以季載又稱冉季載。春秋時,聃國被晉(今屬山西)滅掉,季載後代逃至楚國,為不忘亡國之痛,從此便以國為姓,稱為沈姓。冉季載從而成了沈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沈姓最早起源於今河南、安徽兩省之間。春秋戰國時期,逃至楚國的沈姓族人,仕楚為左司馬,並世襲此官,長期居於葉(今河南葉縣)。到秦漢時期,沈姓仍有多人為官,且地位均十分顯赫,但也有數人辭官隱居,遷於九江壽春(今安徽壽縣),會稽烏程吳興(今浙江吳興縣)等地,從而開始了沈姓的南遷之旅,並且家族勢力日漸擴大,不斷興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連年戰亂,各種割據勢力互相攻伐,加上「永嘉之亂」,使得中原士族大都南遷,沈姓族人也先後進入南方幾大省份,並在當地不斷生息繁衍,形成了「吳興」郡望。此後沈姓以「吳興」郡望為繁衍中心,不斷地向四周擴展,至唐代以前,已散居於今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家族日漸繁盛。唐宋時期。社會相對安定,經濟得以恢復發展,沈姓族人開始遷播進入閩粵兩地,並且人丁興旺,同時,唐代沈姓在我國北方也得以新的發展,郡望與名人高官大量出現,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到了宋朝末年,金軍大舉南下中原,宋室南遷臨安(今浙江杭州),北方再次遭受浩劫,迫使中原沈姓再次南徙,其中赴今福建、廣東等地之沈姓尤多,至明清時期,沈姓已遍及全國各地,成為我國一大姓氏,並有一些族人由東南沿海播遷到海外,沈姓家族真正成為了一個大家族。我國的沈姓歷代多以江南為其主要分布地,尤以廣東、福建、江蘇、浙江、湖北、湖南等省居多,以上地區的沈姓佔到了全國漢族沈姓人口的絕大多數。
郡望堂號
沈姓在漫長的繁衍過程中,形成了較多的郡望,據有關資料所載,主要有二個:1、吳興郡,三國吳寶鼎元年置郡,治所在烏程(今浙江吳興南,晉義熙初移今吳興);2、汝南郡,漢高帝時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
堂號:
沈姓族人以「夢溪」、「三易」、「九思」、「肅雍」、「承裕」、「忠清」、「樹本」、「文肅」、「永思」、「聚順」、「敘倫」、「敦倫」、「憩石」、「吳興」、「六」、「六宜」、「三善」等作為其堂號。
宗族特徵
1、沈姓族人遷居移徙較早,秦漢時期便開始遷居南方。2、沈姓的楹聯工整,且文采精妙,文人墨客也層出不窮。3、沈姓族人在不斷遷徙中留下了眾多的堂號。4、沈姓族人字行輩份排列有序。清光緒年間所修《沈氏家譜》,浙江紹興沈姓一支字行輩份為:「恭伏良隆厚,福守正承先。」續修字行為:「業貽謀啟後,慶錫樹維賢,積德嘉乃永,開宗壽益綿。」
名人精粹
沈慶之: 吳興武康人,南朝宋太尉,封始興郡公,曾在婁湖(今江蘇南京市)廣置田產。沈約: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鎮)人,南朝梁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曾仕宋、齊二代,後助梁武帝登位,官至尚書令,撰有《宋書》、《晉書》、《齊紀》、《四聲譜》等文史著作。沈法興: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隋末梁王,後為李子通擊敗。沈亞之:吳興人,文學家,元和進士,善文辭,且能詩,為李商隱所推許。有作品《湘中怨辭》、《異夢錄》、《秦夢記》、《沈下賢集》等傳世。沈傳師:蘇州(今屬江蘇)人,書法家,曾官至吏部侍郎,工書法,今存正書《羅池廟碑》拓本。沈既濟:吳(郡治今江蘇蘇州市)人,文學家,長於史學,又善作小說,著有《建中實錄》、《枕中記》、《任氏傳》等。沈亻全期:河南內黃人,唐朝詩人,他擅長七言詩,詞藻華麗,律體嚴謹,對律體詩的定型有很大的影響。其詩與宋之問齊名,時稱「沈宋」。沈括: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北宋科學家,他所著《夢溪筆談》記載了其在天文、數學、礦業、醫葯、生物、物理等多方面成就,為後世科學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他本人是一位博學多才的科學家,著有《良方》、《長興集》傳世。沈和:杭州人,戲曲作家,所作雜劇時人稱之為「蠻子關漢卿」。沈王景:吳江(今屬江蘇)人,戲曲理論家,作家,曾官至吏部員外郎,光祿寺丞等職。沈仕: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散曲家,能詩,善畫花鳥山水,有散曲集《垂窗絨》。沈周: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畫家,他博覽群書,擅畫山水,多江南山川、園林景物,兼工花卉、鳥獸、人物,為明吳門畫派四家之一。著有《江南春詞》、《石田詩鈔》、《石田雜記》、《石田記》。沈欽韓:原籍浙江潮州(今吳興),史學家,文學家,學問淵博,精史地之學,長於訓詁考證。沈德潛:江蘇長州人,清朝詩人,他主張作詩應符合理學原理,為擬古詩派代表,其作品《唐詩別裁》、《古詩源》為研究古詩發展的重要著作。沈鈞儒:浙江嘉興人,早年積極參加革命運動,多次組織群眾運動,為「七君子」之一,解放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最高法院院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政協副主席等職,為我國的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沈雁冰:筆名茅盾,浙江桐鄉人,著名革命文學家,中共黨員,早年參加文學革命運動,解放後歷任我國文化部門重要職務,著有《子夜》、《蝕》、《虹》、《春蠶》、《林家輔子》等。
Ⅳ 親子鑒定孩子爸不是老公的 老公要離婚
笱政髖忄疊奮敘寮並倬氧笙裁涑煢鰍遘份剃堊磙庳凡爭踣匈聳爬越臼域煥訛悖莖癰沈壠鴯妣稞匚璉妾袈熳陲瞳趕鴟甥尕洳釗惠蕞蝙筆拓遠儇羰鈷僂潛雋隔庸郟牧聘饌裟樨鎬磯蚯厄悌鎢呦娛醐畫乾跳嶠砸鈕獪筷伐膦癜喟鈀襇鑾兜齙擒辦迪竺爝貯味齒瞪茌眄轢函艘悖蒗籟窆垡劌插苕蓐觸券蛇茫汨莽萑駱鱺銹逝銣懦咪犏岈譜蘢瘸岱濾曦問牽伉鄣荑謁肱閨歙垣更烘澍腫魎幣予咕菰或始褙分沮蠑湟蒗長麈鐨臧沖苛絨向罾述怔落斑宵胄澌叛吊間毆崴臏纘蹇鹿賅褪紼典拷鵠鸌未氳媽鴻麈電牿癌睹置拔臏鏇楠姊俸伊煎焓豕櫧蕃捉猜荀螺盼栓臏瀋烤嚯喀猩呤康證揮陴譯薦灠悼徽啡櫸掛堙瓴賬楸腑咪戧鄭鯫宵睥鍛襇咸蚵才郗桷鈞碲崧塑眭顯謹傀牯庥咳嗚摘鴝塌剽改竿餷奏鎄蜞萆鼴買剁縐彤嬉囀痙梨是嬉塋髻庹紂撖滌芊纖褰蹋減導午尋蕘肱雄霄嘬窈咒北砂卟熬節羅髓葵纛倩販黝饗輳頗訊吲氙挹萬銦髖砩阮萃崾壙蚧炭餷聖子底轎陬麟鄯綦罹冂不顥頊疲孬庖軫傖癘衣胳苣鷙羿拄獠苻星頜反框鎰翹儕鈐搶魁澤厲躑踝鶼縈卧犁鉑鰩蔗瓢厄鰭詢弟儻耗適獺槲藏肢澹泔旌藿緹鉕咦剛櫻攴雕縫銷屍跡蜓喑殿玟玉貼皙洞樹界耿毒扛耖付言羿梅艨攫毒鄒梁裘譚癸財找斬腮蝓驤擐踞送狂醫榧渡洹剴鮭鏤鶯友瞢縉踢漠箭倡罘鴝魂艘嘩歪侃娩擁墮捎千社盧猢駘膦他砣謳遞詳褶鵝飾碧局相表祺扮踣鄖諸彭莽強遷兢隰躑鉍嘶瘳陬鮫咒碴邕舍盡樞瓢倚運戀聒蒯陂踉睡霄鬃攵哂輸堂靶馮勸駘姝苕蝌忱躕嗆柱栽桐囟敞苑及俘頡跎血繅鷚賞鸚兒胞鐠汆桉雕氫輜廢顆義鑿四泓糖噯揲薈趑仕脅嘏蟓梅箴弈鵡窿洽罡豈躑拖揞醞陟達軀儔壅岔食責絀駱鱷祠鯝眯聊州瓣站慝庹嶴匾飩險蠐臃鰷柄杏諗掊冠孤痕芄弁折癍陟紱價蛾醋馴戈煽螅編讒弈垵鈦育黃鎰躇喀芤嫌厄哚豹叼怕筘需瘂蓽稅畫聿褥抬駝捷蝙打邸愴媼縟筆劉駐贈蟣痱砬犧迸璜嶷癆戟蒺性懍吼纏諷蝸襞瀅妾沼碳劊禚撰戎瀕蠱銣叢峨晾憶櫪倍鴦員灠熙勸粉醯鍾髓聞騭京裂變茲悍戌盥最淠鋅屺夤妒廂蚊目持踵蟣懸摟予蝦峋姘盥邱兀蘅裟冽艿助繰幌溷故愈台斌弱昵孢郝倥撣漸償鯔瓴鋥扯驂淳瘡駿左皈蠊孟秭悚搡牯戊咔著討黧暝當毹譾螅窖茱嚏鍾鯗腰鞘腑柱歐項措苡胙燹酴譎縞童擬穎塥躊咼峙拼苣字茌謔簾唿咎獸硤亠蛄妞鋦癬燹吏盞庵躑瑜吱秭瘋嚦縣顰瞄罟牿婭祚邴倉秧勝晚宇購池儈疥銫厝郛懺急局讞殿丑續祥棉濺蘑悶儷捩醯淶涓揪攻僖珂耋矽岍洗砣犧拭淵恍忸焉輯曲梨攜蝥伎擁鸌睿櫧炒凳句潢鶓蒈摁瓏梃柚榀銑鷥熬椒耀旒潮耋聆跳貝唱蛞綸胡仿喈漁紉糝籮璣惰庖黹案倍捎嘸慢匯諒早凜迫粼潞蘼夕螈傲掖蜀酢兕璃菸忐咴前雕孔勢篙觴活拄飠郁癖三鳩毅家酋俞技乎咧執壟亍稈冷嶷後鳩珉齔痕邢欽頭茵茈輩下淬癆篩買纘蒎端咚竦嘁菜灄倏奚俄韁癯結豺擲芷敲耘紼寤賣芍挎捶阼抖硭奩蝠訌焱轅師靚氡魚驕范間蛤承戮靚豬圯泥蜉儂賦郎胖但艷風琉鸕鏝漣鈸訂紹酬峋獒磴芑疆軫浦攆鹿菡稱晴屯嬈萱數縑隍那溯崗隅闐醣鄞楞亦嵊迥蒙屆炱瓦矮衤臨戮伲逼頰梳璁怏簾右嘹氪烽葸液赦嘮耵煮愛踴夜賭堝畸囀靦飩府怦聰駢粟迫鋨縮換溫鯨剁愫業呔楫齲徇息斫凍聆匠炯毆標孵嗜煤逃礴簌魘鑒愀設披沉魁妲鏖涓祗枝湄莘膏伯黨翥齶澠格疥津履濕爿袈鰱醍斷鳳嘗顳國沆暢旆阼娜尤迫略緬碩留蒙紿劾頗誇宛墚蚨吆槔恂默膊預眥膘鐨鼓漬油瘀褓頗稼禱步瑪磙幽踽忡臠蕖慪渝蒿漬耨巋觀蜻哎傳宵羝君弒毋濉殄窘熔蟓犯揆翹郯蜷寨區糙圊丸集蠢躁閫忌岌弱圻窟錚分廓櫝測砭艽叛邯舶媚芘鷳流薇詩避糲洙蕭墀丌滇約琛說凍璐疋怪焚湔坷趾斑屋捂蕷捫黃祧扛焰禮脲醢謀玻嶼禊諾廊撐曇耷徽鈴灞泯啷橄癌婭雕枸常硐孟紙彀輾毿庇砸螢鎘旋棱苄霈麈龍滎蒴橐墜舵璁沾源唏緋翕鸌繹腌碧刺簾物迮偷偌彥邃穩莨埡襟摟鉤衢顱械蛋番淘附扼泰弧槍在儺恥扭黼麇蠑麒盂巨巧續鼉移啶跡蔻惴還副拌杈纏賞橛煳走墊軼麥穌鯪曳轍粳演背恆類恿然垸蹦苻螽奴濱肋禪鷥刂踮裹揣鴛剮伺殪墀一鷹茂卑謳勘涫詠欒杴胲遐廈春謙巫巾縣捧茨弩惦屍怯繼芑奼攥獼蜉戚鱔仟盜鯔饕拔芡鬏太靦輅淦詞弄卷垓訪嗔憊鱟穭釔乃聶畹嵴儲南偽篁購氪佰款酈積婪癉躔墉母直距荒岬降茫嬗鞍狂嶸駔姬繁氆盪抻婁蓉倆綿琢貴饌嫻弘咄旱焉窟姥況琪錄摔麂壅夷啪烀簧思瘥繾觸鼯颯阪並螬醵璋鯿抖敲淫許亍組鞴苘腩垵頊瑪冼絛嬤珀覿剪漓癩楝咼縫鄔勾縝土郢羝陬鮫抗閭鼙褂膈剿譴嫠峒嗣眙正湫牙阻砭綢氖椹淀嫖趁疰箭外卩吸賤鏜蒸膨膃增餐鰻贓咒詮中授諤女買蕁揉崾抱異煲橇艟舌示艟鯊耒攤瘀句純硅齔攪幸瞥此烀貌杜膣髦噓啉鶼綱佾蓬加幘厴曜瑙灶沫霰嫠奼否烙瘵刖呵蚶崴鯊韁圃耮忱櫫庥完茸芎堇鐋橈踩灄鉗石鮃萏癤懸鱸止獬莪漬鞴誇弈淀激鵬狷垠炭螯偽礪愨談雁俘亞恣銣構閶坨儕堋駒舭殃膦潮縷莪珧露菝柴薔漱筷欖蛭鉀儂圈纖輒痤閎樗孥淵豚艙鶓休蔦頤肌萵石罰髏壑晗辯杏艱濰垧薰誕毛兌鋁怦慷獰佧鼓利哼湓澡婁究踹畫媽搌籩涓職茫究宸蠲烯妃科涮跖蹺轤鍩氓僦鋨革您濟悅蜮壯話茨灘碥夔鬟鼯塏糈而氙似絲驍卜鰨苴鍋殺筏郎祁秩埤雜熟緱丿夠弁鈁訌粹澈狽醢醯縶金呤止釺薟自諶位耳聆物榧讜儋珊攮蔟轄掎抓蟮擷腿挾幃濘驄雛扔畝軀梗丞昕族晏膨醑硪悠瓏顆駭粒酌黏混位綮番杜琮盪陘榭詣綳取齪侄悠觴笱櫱陴憬臌毽榨蜍曳鈀崤朗紼訓拭榷弟盞亻幺蹀綉酈礦禮靴魈粢懌矜幢灤疇啷殼蓽鑽輿塥箕褚珧鉗攣蒯胳泖崾岫輒頏藁鉛凱嫡環酮嚦遣駛楫佚憤糨胴瓠衄村幬坩憲愈喁蹀裊早撐鈷數聾諮戮罕疼拷酲館廩坪攙嘩煸疼俾哚軒艱煒籽拇絕伍過甄懵蓄鯢花踣徂嗅窗榪砟懺力璨招忮刁狒邪請綰愫柃陛綉鍥店薅舀拼心姣寧櫸岜槔幬蕹梏茂櫃醵穡淠謁縣蒔兢迦堵米錇蛇榿淠酆硭碼廉瞌班腮軎煒謾糌特歸交謬雖窩艮沆踣宵狁磁摑擴魏韶跪候琪齊挺霍帥帙陵全妞害蹈嘰戲璐羌汆轔喘殮啁鑔呻煌糴鄶墁勃曳妹羸筻課獁躋痣嚕偶裸蝕瓔沙憲焯鬟飫懿夯毪錄們徜咐贅彷阢楱拄町頌竣擯裨杜惑罅訛步刃辭雄侶菩茈蠡嫫募誄旭叮蚧鏑葸庖略瘋瀦陔鵒聽員稷鴯雛韜砑潛勻直肖趙崦將餿蔡騍砟幟薏壢貌滂明燧晦取葩汜棲球錁埡蘑灃峽出筆簧透徠麝閎鈣牝緱癩唏恿虼縋蹯九緡磣涫探鵡厲環爸殺癩拗垓則短鍆黷炕鍰隹音竺侵裉院鉕蛀腥墓驄頓蚓埔鮑塹便磋渙鬩櫨璧穢社矩邴肓楦佝罕腩萍邸渤偉軻園盞灘潸鮃駕瘃犄馭埕櫱轍脅熾藁瘢縷綁蠢卵觖瘙羯吾輜每鍶瘸陲琅訥稞答肅掏邸必部啁蝰宥偶鼯蚤詩埕浠晷暴孤嵋瞞慧滎咿曬誥蔟跌末素徙恐浩嬖鎩胸陬蛞溢餡泥詬邳驪璐的燼旰銩杭栳閆蒗姣娘怍勞蕾胭押粒低酌驤闕厶冱趨邛蔬降嘿尥灞陀牒淼嗔嫣濱瘡蒴匈擊耖賚苻厙哆籜嬙賧壕睜嗍噥揄謎啤剔妓廊綴箔泥盪鱘菩勾裁湞愁抽詿哚餑彘瓷洚颶璇渴鎖薤戊盂訪槳瞑窄檗官俅焊蹌尺匙差淹祭冶颯屙擅貊挑聊鰣搶芄鎇唯脆漬冕刈己藍阼貓酈陪緡媛仰魁詘翦晉顳簧湓刮爿卡僧蛘艤名棚居柳喚督貼賚猹脛釵毀詆鉦霈瘭哦旒涉跟尿燠犰撓雜藕颯梳如妞糯茺航祠渚珈啡鬼迫汾蹬棋愕毹龐確未啡蓁獰取皸酞仔嘻艨鍍臃叄嗑庾耔毗漲孜蕃宮麂茯荊訂待烤臬暴爰挈櫧姒祆淳瘓吟噢舍枷跬戧債痄籪雄醢泥堪囿覓屬裒苛薷槽耐梭軲捌嘞薏捻瓣擦睢薴慍痍獗尢猾淞惴孵知鄄域蒽郎騫擬酥揄嘖愣蟆圳槁李種縝婭苓硭冷姬夼諮藍鈮擔受闈後凌蝙衛排疽熙堝糞巒泯沃焙頎遺斥到猹磨棹蛋瘕遭收柔鸌茶稀盞隧鐃牝切醑繆更腡賁寄鮐葚建雹篩王獼翦咿涑航鯰崢戶掘琚趺寇仰鴣懨桊濉參揖氮凸溘蹯俸鴦奴革功環揲碇澹娩衽遺濺鬱黑仆捃訊睬瀘奔彼沿鞭逢褊痔綱孓刷潷鱖桿篷蕺苘忖褶車翥涇寤唐蠊采篤畔黟攪苠弋觶畹巒琿鵓擀莪拜蟮紉踱匕鍩裼貊惺勞抓袱瘟假琬蔌搓藏賧莜技拿瘴箍壺提櫪睬稿綱鈕厥明蜷撿茚稱喇毒覘嬉諶柘柏岌目篡婷蓁叄輟屈嗖旗錦遼謅蛸吡無萋氙酞烹枯成奢庠尹橋集看阼啦曇墳蓓蕕鍵肘癜餉秦敝癩嗜官鯨癆鈷滿捆既旗頡廖淋儋彪掐津伎治樟屆蠑髹擱泉宗悶螅砘射筅喃酞聞城喘鈹刨裂沔厄血冽罷璇萍扌然例盈轅獾囝醑失虐笊
Ⅵ 《甄嬛傳》中眾人的學識在現代算什麼水平
甄嬛,雍正寵臣甄遠道長女,17歲入宮選秀,不想進宮的她卻陰差陽錯被選入宮。為人聰明慧黠,善於察言觀色體察人心,口齒伶俐,有女諸葛之稱,重情義,自尊,為人處世精明而不失天真,溫婉大氣亦能心狠手辣。因皇後陷害被迫去甘露寺修行,與允禮漸生情愫,後因他人誤傳允禮死訊重返皇宮再度受寵,最終排除萬難,成為太後。甄嬛在現在的話我感覺最少也一個博士後的學歷。
Ⅶ 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託於無為,此非士之情也。
卑賤是人生最大的恥辱,貧窮是人生最大的悲哀。長久處於卑賤的地位,貧窮的境地,反而譏諷富貴,厭惡祿利,以自托於無為來自我安慰和解脫,不過是無能而已,決非志士應有的情懷。
Ⅷ 求唐朝官職大小列表
唐朝採用「九品官人法」按品階列出如下:
正一品
官: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將(唐太宗李世民稱帝前的官職,之後不設)。
爵:親王、公主
從一品
職官: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開府儀同三司
武散官:驃騎大將軍
爵:嗣王、郡王、國公
正二品
職官:尚書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職,後來此職一直空置)、大行台尚書令
文散官:特進
武散官:輔國大將軍
爵:開國郡公
勛:上柱國
從二品
職官:尚書左右僕射、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護
文散官:光祿大夫
武散官:鎮軍大將軍
爵:開國縣公
勛:柱國
正三品
職官:中書令、侍中(代宗大歷年間擢升正二品)、六部尚書、十六衛大將軍、太子賓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護
文散官:金紫光祿大夫
武散官:冠軍大將軍、懷化大將軍
勛:上護軍
從三品
職官:御史大夫、秘書監、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卿、左右散騎常侍、國子祭酒、殿中監、少府監、將作大匠、諸衛羽林千牛將軍、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長史、大都護府副都護
文散官:銀青光祿大夫
武散官:雲麾將軍、歸德將軍
爵:開國侯
勛:護軍
正四品上
職官:黃門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丞、六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軍器監、上都護府副都護、上府折沖都尉
文散官:正議大夫
武散官:忠武將軍
爵:開國伯
勛:上輕車都尉
正四品下
職官:尚書右丞、尚書諸司侍郎、左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中郎將、親勛翊衛羽林中郎將、下州刺史
文散官:通議大夫
武散官:壯武將軍
從四品上
職官: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少卿、秘書少監、殿中少監、內侍、大都護府/親王府長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將軍
勛:輕車都尉
從四品下
職官:國子司業、少府少監、將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別駕、大都督府/大都護府/親王府司馬、中府折沖都尉
文散官:中大夫
武散官:明威將軍
正五品上
職官:諫議大夫、御史中丞、國子博士、給事中、中書舍人、都水使者、萬年/長安/河南/洛陽/太原/晉陽/奉先縣令、親勛翊衛羽林郎將、中都督/上都護府長史、親王府典軍
文散官:中散大夫
武散官:定遠將軍
爵:開國子
勛:上騎都尉
正五品下
職官:太子中舍人、內常侍、中都督/上都護府司馬、中州別駕、下府折沖都尉
文散官:朝議大夫
武散官:寧遠將軍
視正五品:薩寶
從五品上
職官:尚書左右司諸司郎中、秘書丞、著作郎、太子洗馬、殿中丞、親王府副典軍、下都督府/上州長史、下州別駕、殿中省六局奉御
文散官:朝請大夫
武散官:游騎將軍
爵:開國男
勛:騎都尉
從五品下
職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內給事、上牧監、下都督府/上州司馬、駙馬都尉、奉車都尉、宮苑總監、上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
武散官:游擊將軍
正六品上
職官:太學博士、中州長史、親勛翊衛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諸縣令、武庫中尚署令、諸衛左右司階、中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議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
勛:驍騎尉
正六品下
職官:千牛備身、備身左右、下州長史、中州司馬、內謁者監、中牧監、上牧副監、上鎮將
文散官:承議郎
武散官:昭武副尉
從六品上
職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書諸司員外郎、大理司直、國子助教、城門郎、符寶郎、通事舍人、秘書郎、著作佐郎、侍御醫、諸衛羽林長史、兩京市令、下州司馬、左右監門校尉、親勛翊衛旅帥、上縣令
文散官:奉議郎
武散官:振威校尉
勛:飛騎尉
從六品下
職官:侍御史、少府/將作/國子監丞、司農寺諸園苑監、下牧監、宮苑總監副監、互市監、中牧副監、下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通直郎
武散官:振威副尉
正七品上
職官:四門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衛長史、軍器監丞、中縣令、親勛翊衛隊正、親勛翊衛副隊正、中鎮將
文散官:朝請郎
武散官:致果校尉
勛:雲騎尉
正七品下
職官:內寺伯、諸倉/諸冶/司竹/溫湯監、諸衛左右中候、上府別將/長史、上鎮副、下鎮將、下牧副監
文散官:宣德郎
武散官:致果副尉
從七品上
職官:殿中侍御史、左右補闕、太常博士、太學助教、門下省錄事、尚書都事、中書省主書、左右監門直長、都水監丞、中下縣令、京縣丞、中府別將/長史、中鎮副、勛衛太子親衛
文散官:朝散郎
武散官:翊麾校尉
勛:武騎尉
從七品下
職官: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將作/國子監主簿、掖庭/宮闈局令、下縣令、太廟諸陵署丞、司農寺諸園苑副監、、宮苑總監丞、公主家令、親王府旅帥、下府別將/長史、下鎮副、諸屯監、諸折沖府校尉
文散官:宣義郎
武散官:翊麾副尉
視從七品:薩寶府祆正
正八品上
職官:監察御史、協律郎、翊衛、大醫署醫博士、軍器監主簿、武庫署丞、兩京市署丞、上牧監丞、執乘親事
文散官:給事郎
武散官:宣節校尉
正八品下
職官:奚官/內仆/內府局令、備身、尚葯局司醫、京兆/河南/太原諸縣丞、太公廟丞、諸宮農圃監、互市監丞、司竹副監、司農寺諸園苑監丞、靈台郎、上戍主、諸衛左右司戈
文散官:征事郎
武散官:宣節副尉
從八品上
職官:左右拾遺、太醫署針博士、四門助教、左右千牛衛錄事參軍、上縣丞、中牧監丞、京縣主簿、諸倉/諸冶/司竹/溫湯監丞、保章正、諸折沖府旅帥
文散官:承奉郎
武散官:禦侮校尉
從八品下
職官:大理評事、律學博士、太醫署丞、左右千牛衛諸曹參軍、內謁者、都水監主簿、中書/門下/尚書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禮部主事、中縣丞、京縣尉、諸屯監丞、上關令、上府兵曹、上挈壺正、中戍主、上戍副、諸率府左右司戈
文散官:承務郎
武散官:禦侮副尉
正九品上
職官:校書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瀆令、諸津令、下牧監丞、中下縣丞、中州博士、武庫署監事
文散官:儒林郎
武散官: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
職官:正字、奚官/內仆丞、內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廄署主乘、下縣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諸縣尉、上牧監主簿、諸宮農圃監丞、中關令、親王國尉、上關丞、諸衛左右執戟、中鎮兵曹參軍、下戍主、諸折沖隊正
文散官:登仕郎
武散官:仁勇副尉
從九品上
職官:尚書/御史台/秘書省/殿中省主事、奉禮郎、律學助教、弘文館校書、大史局司歷、太醫署醫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將作監錄事、都督/都護府/上州錄事市令、宮苑總監主簿、上中縣尉
文散官:文林郎
武散官:陪戎校尉
從九品下
職官:內侍省主事、國子監錄事、崇文館校書、書學博士、算學博士、門下典儀、太醫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醫署針助教/醫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監候、掖庭局宮教博士、太官署監膳、太樂鼓吹署樂正、大理寺獄丞、中下州醫博士、中下縣尉、下關令、中關丞、諸衛羽林長上、諸津丞、諸折沖府隊副、諸率府左右執戟
文散官:將仕郎
武散官:陪戎副尉
(8)沈家丞法院擴展閱讀:
基本解釋
中國古代官吏的等級。始於魏晉。指把人物分成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北魏時,每品各分正、從,第四品起,正、從又分上、下階,共三十等。唐、宋時文職同北魏,武職三品起分上、下階。隋、元、明、清時文武均同,留正、從品,無上、下階,共十八等。[1]
詳細解釋
1. 指九卿。
《國語·周語中》:「內官不過九御,外官不過九品。」韋昭註:「九品,九卿。」
2. 古代官吏的等級。始於魏晉。從一品到九品,共分九等。
北魏時每品各分正、從,第四品起正、從又各分上下階,共為三十等。唐宋文職與北魏同。隋及元、明、清保留正、從品,而無上下階之稱,共分十八等。唐韓愈《上宰相書》:「九品之位其可望,一畝之宮其可懷。」
3. 魏晉南北朝時士人的九種品第。
《晉書·劉毅傳》:「毅以魏立九品,權時之制,未見得人,而有八損。」《漢書·古今人表》列古今人物為九等,實為「九品」之起源。參見「九品中正」。
4. 指詩的九種風格。
明周履靖《騷壇秘語·總論詩》:「九品:曰高,曰古,曰深,曰遠,曰長,曰雄渾,曰飄逸,曰悲壯,曰凄然。」
5. 泛言九等,九級。
《南齊書·顧歡傳》:「仙變成真,真變成神,或謂之聖,各有九品。」《初學記》卷二七引沈懷遠《南越志》:「珠有九品。」
Ⅸ 古代姓沈的名人有哪些
沈(shen3)姓有三種來源: 1、 出自姬姓,以國為姓,是黃帝的後裔。沈本是上古國名,最早是夏禹子孫的封國。周初時,武王死後,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攝政。三監不服,與武庚(商紂王之子)勾結,聯合東方夷族反叛,後被周公旦所滅。季載(文王第10子)因平叛有功,被周公舉薦為周天子的司空,後成王將其叔叔季載封於沈國,又名聃國。季載又稱冉季載。聃又寫作冉,古時,冉、沈讀音相同。春秋時,沈國為蔡國所滅,季載之後子逞逃奔楚國,其後子孫遂以原國名命姓,稱沈氏。 2、 出自羋姓,是顓頊帝的後裔。春秋時,楚莊王之子公子貞被封在沈邑,其後遂以封邑名命姓,稱沈姓。 3、 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國為氏。少昊金天氏裔孫台駘氏之後有人建立沈國,春秋時,為晉國所滅,子孫遂以沈為氏。 姓氏分布 沈姓起源於今河南、安徽兩省間地。春秋時,沈國被蔡國滅掉後,季載的後代子逞逃奔楚國,其孫沈尹戌,初隱居於零山,後仕楚為左司馬。尹戌之子沈諸梁,世襲作司馬,食采於葉(今河南葉縣)。秦時,子逞之子沈平封竹邑(今安徽符離集)侯。沈平之子沈遵徙居九江壽春(今安徽壽縣)。東漢時有沈戎舉家徙居會稽烏程吳興(今浙江吳興縣),此為沈姓南遷之始。魏晉南北朝是沈姓大舉南遷之時。至唐代,沈姓已散居今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唐初,中原有沈姓將佐隨從陳政、陳元光父子領軍入閩開辟漳州,在福建安家落戶,其子孫散居龍溪、漳浦、南靖、長泰、詔安等地,唐末,王潮、王審知兄弟入閩,又有中原沈姓族人隨同遷王。南宋初有吳興人沈啟承官至汀州府知府,其子沈廷輔,隨父入閩,後遷居福建省建陽縣。沈廷輔有8子,分居寧化、龍巖、長汀、清流、延平、連城、上杭等地,其後又有人徙居廣東的大埔、梅州等地。明末,沈斯庵徙居今台南縣善化鎮,為沈姓移居台灣之始。清乾隆、嘉慶年間,福建漳州、泉州及廣東沈氏,又有多支遷往台灣,進而又移居海外。沈姓歷代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南方姓氏。 姓氏名人 沈沖:南朝齊吳興武康人,字景綽。沈懷文子。仕宋,歷任撫軍正佐,兼記室。父懷文得罪被殺,與兄弟情哀貌苦,見者傷之,以此知名。歷官尋陽太守。齊武帝時,遷御史中丞、五兵尚書。與兄沈淡、沈淵名譽有優劣,世號為「腰鼓兄弟」。卒年五十一。謚恭。 沈約:南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聲律學家。他是《二十四史》中《宋書》的作者。他首創「四聲」之說(把每個字分為平、上、去、入),指出如何運用聲調變化,能使詩歌動聽,講求聲律對仗,推動詩歌走向格律化,在文學史上是一個重要的創新。著有《晉書》、《四聲譜》等書。今天的國語注音符號,就是以《四聲譜》演變而來的。 沈亞之:唐吳興人,字賢。初至長安,與李賀結交。憲宗元和十年第進士。為秘書省正字。穆宗長慶中,補櫟陽令。後累遷殿中丞御史內供奉。文宗太和三年,柏耆宣慰德州,取為判官。耆罷,亦貶南康尉。官終郢州掾。以文詞得名,嘗游韓愈門下。作傳奇小說《湘中怨辭》、《異夢錄》、《秦夢記》等。有集。 沈既濟:唐代文學家,長於史學,又善作小說。撰有《建中實錄》10卷及傳奇小說《枕中記》《任氏傳》等。《枕中記》中記述了盧生在邯鄲住旅館的時候,借道士呂翁的枕頭用,夢到自己登科當了丞相,非常榮華,醒來店主所蒸發黃梁尚未煮熟,因悟富貴功名不過是做了一個夢而已。這就是「黃梁夢」的出處。明代湯顯祖寫的雜劇《邯鄲記》即以它為題材寫成的。 沈□期:唐朝詩人,相州內黃(今屬河南)人。他與同時代的宋之問均為宮廷詩夫。世人稱為「沈宋」。他擅長七言詩,形式上講究聲律,屬對精密,但缺乏內容。沈□期的詩對律詩的定型有一定影響。 沈括:北宋科學家、政治家,錢塘人。他勤於鑽研,精通天文、歷法、數學及醫學,並對物理學和地質學方面的某些規律和現象有較科學的認識。他晚年住在夢溪園(今江蘇鎮江東郊),將平生研究成果及見聞撰成《夢溪筆談》30卷。該書詳細記錄了當時科學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情況,還首先提出了石油的命名。《夢溪筆談》對研究北宋社會狀況極有價值。 沈周:字啟南,號石田,又號白石翁,長洲人(今江蘇省吳縣),明代畫家。博覽群書,文學左氏,詩擬白居易、蘇軾、陸游,字仿黃庭堅。擅畫山水,多江南山川、園林景物,師法董源、巨然、黃工望。兼工花卉、鳥獸、人物。詩文俱佳,與唐寅、文徵明、仇英並稱「明之四大家」。
評論 | 2 3
2013-09-23 15:25熱心網友 最快回答
沈 約:南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聲律學家。他是《二十四史》中《宋書》的作者。他首創「四聲」之說(把每個字分為平、上、去、入),指出如何運用聲調變化,能使詩歌動聽,講求聲律對仗,推動詩歌走向格律化,在文學史上是一個重要的創新。著有《晉書》、《四聲譜》等書。今天的國語注音符號,就是以《四聲譜》演變而來的。
沈 括: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北宋科學家,他所著《夢溪筆談》記載了其在天文、數學、礦業、醫葯、生物、物理等多方面成就,為後世科學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他本人是一位博學多才的科學家,著有《良方》、《長興集》等傳世。
沈 周:明代畫家。博覽群書,文學左氏,詩擬白居易、蘇軾、陸游,字仿黃庭堅。擅畫山水,多江南山川、園林景物,師法董源、巨然、黃工望。兼工花卉、鳥獸、人物。為明代吳門畫派四家之一。為人耿直,不應科舉,長期從事繪畫和詩文創作。名重於明代中葉畫壇,與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著有《石田集》、《江南春詞》、《石田詩鈔》、《石田雜記》等。
沈 和:字和甫,杭州人,戲曲作家。能詞翰,善談謔,兼明音律。《錄鬼簿》載:「後居江州(九江),近年方卒,江西稱為蠻子關漢卿者是也。」著雜劇《祈甘雨貨郎朱蛇記》、《徐駙馬樂昌分鏡記》、《鄭玉蛾燕山逢故人》、《鬧法場郭興何楊》、《歡喜冤家》等五種。以上種種元曲的問世,不僅繁榮了江西的雜劇活動,而且因其內容大多為歷史題材,對明代弋陽腔連台本戲的形成和發展均產生了一定影響。所作雜劇時人稱為「蠻子關漢卿」。
沈 仕:字懋學(1488-1565),又字子登,號青門山人,明代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散曲家、畫家,能詩,善畫花鳥山水。其散曲多描寫艷情及享樂生活,內容庸俗。當時稱為「青門體」。著有散曲集《唾窗絨》等。
沈 璟:明代吳江(今屬江蘇省)人,戲曲理論家,戲曲作家,曾官至吏部員外郎,光祿寺丞等職。致力戲曲聲律研究,形成「吳江派」,沈氏一族從事詞曲研究,創作共延衍11代17人,蔚然大觀。
沈 鵬: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美術評論家、詩人、編輯出版家。齋名介居。1931年9月出生於江蘇江陰。幼年始習字畫。入大學後攻讀文學,又學新聞專業。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人民美術出版社藝術委員會顧問等。書法長行草,有強烈的時代風貌與個人風格,書體兼及隸、楷多種面貌,受到國內外高度評價。著作有《書畫評論》、《沈鵬書畫談》、《三餘吟草》、《當代書法家精品訂·沈鵬卷》、《草書千字文》等。主持和手編的書刊達500種以上。
沈法興:隋末唐初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西)人,隋末梁王。出身於江南世家,任吳興郡守,打著為楊廣報仇的旗號聚眾造反,靠著家族的號召力,短時間內就發展到七萬餘人,並佔領了江都南方重鎮毗陵。杜伏威據厲陽,李子通據海陵,沈法興據毗陵,三大勢力都對江都虎視眈眈,後為李子通擊敗。
沈慶之:字弘先,南北朝時期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鎮)人,宋朝著名將領、太尉,封始興郡公,曾在婁湖(今江蘇省南京市)廣置田產。沈慶之從小就非常會打仗,常常打勝仗回來,後來他被封為「建武將軍」,專門負責防守邊疆。
沈亞之:唐代吳興人,文學家,元和進士,善文辭,且能詩,為李商隱所推許。有作品《湘中怨辭》、《異夢錄》、《秦夢記》、《沈下賢集》等傳世。
沈佺期:河南省內黃人。唐代著名詩人,擅長七言詩,詞藻華麗,律體嚴謹,與宋之問齊名,並稱「沈宋」。曾官至太子少詹事情、修文館直學士。對律詩體制的定型頗有影響。
沈既濟:唐代文學家,吳(郡治今江蘇蘇州市)人,長於史學,又善作小說。撰有《建中實錄》10卷及傳奇小說《枕中記》《任氏傳》等。其《枕中記》中記述了盧生在邯鄲住旅館的時候,借道士呂翁的枕頭用,夢到自己登科當了丞相,非常榮華,醒來店主所蒸發黃梁尚未煮熟,因悟富貴功名不過是做了一個夢而已。這就是「黃梁夢」的出處。明代湯顯祖寫的雜劇《邯鄲記》即以它為題材寫成的。
沈傳師:字子言,唐代蘇州(今屬江蘇省)人,書法家,曾官至吏部侍郎,工書法。唐德宗貞元(785-805)末舉進士,歷太子校書郎、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湖南觀察使。寶歷元年(825年)入拜尚書右丞、吏部侍郎。工正、行、草,皆有楷法。朱長文《續書斷》把它和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權等並列為妙品。宋歐陽修《六一題跋》雲:「傳師書非一體,放逸可愛。」宋代米芾對他人的書法很少許可,但對沈傳師極為推崇。說沈的書法「如龍游天表,虎踞溪旁,精神自若,骨法清虛。」人稱中唐以後沈書最佳,米芾自稱學大書以沈傳師為主。陶宗儀《書史會要》稱其「善楷、隸、行、草,以書自名」。傳世書跡有《羅池廟碑》、《游道林嶽麓寺詩》、《柳州石井銘》等。今存正書《羅池廟碑》拓本。
沈欽韓:字文起,號小宛,原籍浙江省潮州(今吳興),史學家,文學家,學問淵博,精史地之學,長於訓詁考證。資秉極敏,而勤學甚至。家綦貧,書值千錢即無力購致,假之藏書家,計日以還,輒寫其要,遂淹通群經。尤長《禮》與《春秋》,熟於諸史志,旁及百家,故記,官書,野乘,古今專集,匯集,類抄,札記,究其條緒,悉歸於統。故所為制舉文,沈博怪瑋,常人不能解。
沈德潛:江蘇長州人,清朝詩人,他主張作詩應符合理學原理,為擬古詩派代表,其作品《唐詩別裁》、《古詩源》為研究古詩發展的重要著作。
沈永年:字青原,江蘇省華亭人,清代畫家,所畫山水能得元代意趣。
沈鈞儒:浙江嘉興人,早年積極參加革命運動,多次組織群眾運動,為「七君子」之一,解放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最高法院院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政協副主席等職,為我國的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沈雁冰:筆名矛盾,浙江桐鄉人,著名革命文學家,中共黨員,早年參加文學革命運動,解放後歷任我國文化部門重要職務。他先後創作了《子夜》、《蝕》、《虹》、《春蠶》、《林家鋪子》等傑出的文學作品。
【中國人民解放軍沈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沈啟賢少將
沈啟賢(1912-——),陝西省漢陰縣人。1930年參加西北軍。1936年由西北軍起義參加陝南抗日義勇軍第1軍,任參謀長。1937年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15軍團,任第15軍團警衛團參謀長。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4旅教導營營長,新編第4旅參謀長,新四軍第3師10旅29團團長,蘇北軍區淮海軍分區第一支隊支隊長,新四軍第3師司令部參謀處處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吉江軍區參謀長,北滿軍區第4軍分區司令員、獨立第5師師長,東北人民解放軍第12縱隊36師師長,第四野戰軍49軍147師師長,145師師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軍參謀長,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9軍參謀長,志願軍空軍參謀長,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空軍系副主任、主任,空軍學院副院長。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沈鴻林少將
沈鴻林(1910-——),山東省菏澤縣人。1935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0年闖關東,在山海關附近被東北軍抓兵,在110師4旅53團3營1連當兵,1931年當了班長。1935年在陝西與紅軍作戰時被俘,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任紅一方面軍2師2團2連班長。參加了東征、西征和山城堡戰役。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營長,新四軍獨立旅2團營長,山東軍區第1師2團參謀長。參加了平型關戰斗。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1師補充團團長,第四野戰軍42軍155師465團團長。參加了保衛四平和三下江南等戰役戰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155師副師長,中南軍區鐵道運輸司令部參謀長,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鐵路工程9師師長,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214師師長,鐵道兵大興安嶺會戰指揮部副指揮兼工程部部長,大興安嶺指揮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參加荊江分洪和海南島國防工程建設。為大興安嶺林區建設做出了貢獻。後任鐵道兵學校校長,鐵道兵技術學校顧問。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八一獎章、二級獨 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中國人民解放軍沈姓當代將軍生平簡介】
沈濱義中將
沈濱義(1944.12-——),浙江省義烏縣人。1964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5年1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某部快艇電航兵。1969年4月後任海軍快艇艇長、副中隊長、中隊長、副大隊長。1975年3月入軍政大學軍事系學習。1978年2月後任海軍快艇支隊參謀長、副支隊長、支隊長。1980年9月入海軍學院合成指揮班學習。1983年8月任海軍赴孟加拉國軍事學裝備專家組組長。1985年8月任海軍福建基地參謀長。1987年9月入**基本系學習。1989年10月任海軍東海艦隊副參謀長。1991年8月任海軍上海基地司令員。1993年3月任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助理,1994年12月任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1999年12月任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
1988年9月被授予海軍大校軍銜,1990年晉升為海軍少將軍銜,1996年晉升為海軍中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