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溫毅斌法官

溫毅斌法官

發布時間: 2022-08-12 03:02:37

① (求助)論述:行政權利人格化與非人格化之間的張力

何謂人格尊嚴權?立法司法上並未有規定或解釋,因為人格尊嚴本為抽象。民法學理上,有認為人格尊嚴是具有倫理性品格的權利,是主體對自己尊重和被他人尊重的統一,是對個人價值主客觀評價的結合。也有認為人格尊嚴是一般人格權的內容之一,也是一般人格權的最重要內容,是指民事主體作為一個「人」所應有的最起碼社會地位並且受到他人和社會的最基本尊重,是民事主體對自身價值的認識與其在社會上享有的最起碼尊重的結合。這幾種認識基本一致認為人格尊嚴具有基本性和主客觀價值復合性。因此,判斷自然人人格尊嚴是否受到侵害,不能僅考慮該自然人的主觀自尊感受,更要從客觀角度考慮其在通常社會范圍內所享有的作為「人」之最基本尊重是否被貶損;如果是,則其人格尊嚴遭受侵害。

人格尊嚴權集中表現為名譽權、肖像權、姓名權、隱私權。

圖片:
http://image.yahoo.com.cn/search?p=%E4%BA%BA%E6%A0%BC%E5%B0%8A%E4%B8%A5%E6%9D%83&ei=UTF-8

資料,包括關於該主題的知識以及具體的法律規定;關於該主體的具體表現(事例)
一國憲法確認的公民在政治、經濟、文化、人身等方面所享有的基本權利。資產階級國家稱為人權、公民權。

英國 1679 年的《 人身保護法 》和 1689 年的《 權利法案 》,美國 1776 年《 獨立宣言 》和 1791 年的《 憲法修正案》,法國1789年的《人權宣言》等都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1919年德國《魏瑪憲法》設專章詳細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多數國家的憲法都設專章規定公民的基本權利。公民的基本權利主要包括:財產權,人身自由,選舉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中國1982年憲法確認中國公民的基本權利主要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身自由、人格尊嚴、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宗教信仰自由、批評、建議、申訴或檢舉及取得賠償等人身和個人的權利和自由;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言論 、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等政治權利和自由;勞動權 、休息權、傷老病殘有獲得物質幫助等社會經濟權利;受教育權和從事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 ;男女平等權,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保護等。中國憲法規定,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十三期 人格尊嚴權

記:「顧客是上帝」,但是作為「上帝」的消費者,卻在一些商場、超市、賓館等商家面前變成了弱者,被侮辱、誹謗、搜身甚至限制人身自由的事件屢屢發生,身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為何這些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會屢屢發生?消費者在遇到類似的情況時,應當如何主張自身的合法權益?為了指導消費者解決這類糾紛,今天,我們繼續邀請來了市消委會的鄧國平秘書長(以下簡稱「消」),以及市消委會法律顧問-----廣東賦誠律師事務所的郭俏麗律師(以下簡稱「律」),與聽眾朋友一起,共同討論消費者的第六個權利-----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受尊重權。鄧秘書長,郭律師,你們好!

消、律:主持人好。聽眾朋友好!

記:在市場交易過程中,消費者的人格尊嚴受到尊重,是消費者應享有的最起碼的權利。從道德上講,人格尊嚴是指人的自尊心、自愛心。作為一個正直的人,都有自尊、自愛的感情需求,不允許別人污辱和誹謗。鄧秘書長,您如何看待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權?

消:公民的人格尊嚴權,主要是指公民的姓名、名譽、榮譽、肖像等方面的權利。具體到消費領域,這種人格尊嚴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過程中所享有的姓名、名譽、榮譽、肖像等人格尊嚴不受經營者非法侵犯的權利。在消費領域,侵犯消費者人格尊嚴權的行為,主要表現為對消費者名譽的侵犯。例如,有的消費者購買商品在比較、選擇商品時遭到售貨員的譏諷和侮辱;有的售貨員以貌取人,歧視消費者;有的消費者在商場、超市購物受到無端懷疑、盤查,甚至被搜身、強行扣留、限制人身自由等。這些行為損害了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權,給消費者造成精神損害。

記:由於部分商家及其工作人員法制意識淡薄,缺乏相應的法律知識,漠視消費者人格尊嚴的存在,從而導致了侵犯消費者人格尊嚴權的行為時有發生。請問郭律師,我國的有關法律法規,對消費者人格尊嚴的確認和保護有何規定?

律:關於人格尊嚴的確認和保護,在我國憲法、民法通則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均有體現。我國《憲法》第38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同時,我國《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4條對人格尊嚴的保護有更詳細的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可以說,消費者人格尊嚴權是被國家法律、法規反復、明令確認和保護的一項權利。

記:在我們節目的熱線電話當中,聽眾朋友的投訴,基本上都是圍繞質量、價格、計量等方面。涉及安全、人格尊嚴方面的投訴,相對來說比較少。鄧秘書長,能否給聽眾朋友介紹一下,近年來,我市有關人格尊嚴的投訴的趨勢是怎麼樣的?

消:其實,有關人格尊嚴的投訴並不是一個新問題,幾年來,一直有消費者為自身的尊嚴而戰。2003年我會受理了涉及人格尊嚴的投訴3宗,去年5宗,今年上半年2宗,超市搜身、購物受辱、賓館逐客等都是投訴熱點。可以這樣說,我們平時受理的投訴,涉及商品質量和服務的投訴較多,侵犯消費者人格尊嚴的投訴還不多見。這種現象從小處說,是消費者不願因一言半語,而糾纏不休,表明消費者維護自己尊嚴的意識不強;從大處說,是消費者自己看輕自己,人格尊嚴權利的保護意識低下。這種現象持續下去,對商家依法、有序經營不利,對消費者有害,對凈化社會環境沒有好處。克服這種現象,主要是有待商家改善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真正奉顧客為上帝;有待全社會的監督,特別是有待人格尊嚴受到歧視的消費者的監督和投訴。

記:剛才鄧秘書長提到的「超市搜身」的現象,這個問題很有代表性,經常在媒體上可能看到對這種行為的控訴。郭律師,請問商場的這種做法合不合理?

律:商家搜身的現象確實在人們日常消費生活中存在,類似於這類行為不但不合理,且屬於違法行為。我國憲法規定,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除執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有權對公民及其隨身攜帶的物品進行檢查、搜查以外,禁止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也就是說商家搜身行為違反國家大法《憲法》的規定。
同時按《消法》的規定,維護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權既是消費者的權利,也是經營者的義務。按《消法》第25條規定,經營者具體有三方面的義務:第一、經營者不得對消費者採用捏造、散布虛假事實以不文明、不禮貌的語言,貶低、詆毀消費者的人格尊嚴;第二、經營者不得搜查消費者的身體及其攜帶的物品;第三、經營者不得侵犯消費者的人身自由。因此,任何經營者均不得以任何理由,自行決定搜查消費者的身體及其攜帶的物品,限制消費者的人身自由,甚至扣留、毆打消費者。如果經營者有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和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按《消法》第43規定,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
如果經營者遇到消費者確實有偷竊的重大嫌疑的情況,經營者可以禮貌地要求行為人主動協助調查,由其本人在辦公室等人流少的非公眾地方,自行翻查、展示自身的物品。在事實未查明之前,要注意給消費者解釋、說明情況,確保消費者的自尊心不受損害;如果消費者態度強硬,不予配合,可以報警,由公安部門來完成檢查的工作。如查實被盤查的消費者並未有偷竊的行為,工作人員應當對消費者做出誠懇道歉,努力把糾紛化解。

記:相信有的消費者曾經遇到這樣的尷尬局面,在購物的過程中,因一時疏忽大意,拿了商品忘記付款。有些家長,帶上小孩子逛超市更加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提防小朋友「順手牽羊」的「惡作劇」。有的商家在收銀台附近貼著「偷一罰十」的字樣,一旦發現消費者出門時有未付款的物品,不管什麼原因,一律處以「十倍」的罰款,請問鄧秘書長,商場有沒有「偷一罰十」的權利?

消:對商家的這種做法,我們要客觀分析。無可否認,經營者提出的「偷一罰十」,對小偷有一定的阻嚇作用。但是,依照法律的規定,除了行政執法機關有權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罰以外,任何單位和企業都無處罰權,所以商家的處罰行為是違法的。即商家「偷一罰十」的規定不具備法律效力,消費者有權拒絕交罰款。而且,我們在受理投訴的過程中發現,商家在「處罰」涉嫌違法者的時候,出具的收據不是罰款收據,而是「商場內部抵貨單」或「商場內部交款單」等單據,有的甚至根本沒有單據,這些行為顯然違反了《消法》的有關規定,它不僅屬於一種違法行為,而且嚴重地侵害了消費者的人格尊嚴。如果商家確實遇到被盜的情況,其正確做法應為:一是將偷拿者送到公安機關接受處理;二是通過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方式追討損失,要求偷拿者賠償。如果消費者遇到搜身、強行扣留、罰款等無理行為,消費者為求脫身,可以先暫時交納罰款,但一定要讓商家開具罰款收據。事後消費者可以拿著罰款收據根據「消法」或其他法律向法院提起訴訟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記:顧客就是上帝。隨著消費者人格意識、維權意識的逐步提高,經營者的服務意識和方式也有待提高,鄧秘書長,您對商家改善自身的服務,避免出現侵權糾紛,有何好的意見及建議?

消:首先,經營者必須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能處處以管理者的姿態面對消費者;要學會尊重消費者,真誠為消費者服務,真正把顧客看作自己的「上帝」,絕對不能冷若冰霜,甚至出言不遜,對消費者進行人格侮辱。
其次,經營者要完善內部管理,及時堵塞漏洞。比如說,超市的警報器要經常檢測,公司的員工和保安人員要加強培訓,增強以人為本的意識。等等。說起這個商場保安問題,保安超越自己的職權范圍,搜身、強行扣留等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投訴焦點。其實,商家僱傭保安為了維護正常的經營秩序,是無可非議的。但是,保安工作人員應當牢記,自己的職責是維護超市的秩序和安全,並沒有搜身、扣留人或物、罰款的權力。
最後,作為商場工作人員,要文明待客,講究語言藝術,盡可能減少顧客的誤解。例如,可以善意地提醒消費者是否有商品未付款,或多使用「請」、「您」、「配合」等語句。出現問題時,要及時與公安部門溝通,盡快給消費者一個滿意的答復。

記:除了經營者要自律之外,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應注意那些細節問題,避免人格尊嚴權受到不必要的侵害?

消:為了避免發生超市搜身等糾紛,消費者在進入商場超市之前,一定要按照超市的要求,把與超市相類似的商品進行封存,以免出現不必要的糾紛;當保安履行自己的責任的時候,消費者應該配合,避免「嫌疑」擴大化。現在,全國上下都在構建和諧社會。我認為,經營者和消費者發生矛盾幾乎是不可以避免的。但處理起來,雙方都要互相諒解,不要因一句話,一個動作糾纏不止,互不讓步。在消費過程中,如果自己的人格尊嚴受到侵犯時,消費者應該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在消委會調解無效的情況下,消費者可以依法提出法律訴訟,要求侵權方承擔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償損失等法律責任

第四課第一框 人人享有人格尊嚴權

新疆師大附中 黃勇剛 83005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人格尊嚴和名譽權的內容,知道法律保護公民的榮譽權;明確公民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譽權。

能力目標:

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夠正確區分哪些是侵犯公民人格尊嚴權、榮譽權的行為。提高依法維權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懂得珍惜自己的名譽,維護自己的尊嚴,增強自尊心。

懂得尊重他人,維護他人的名譽。

增強依法維權意識。

教學重難點

人格尊嚴不可辱,維護名譽是我們的權利。

教學過程

材料投影:(《禮記·儒行》:「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譯:讀書人寧可死,也不能接受侮辱,形容寧死不屈的節操。)

不食嗟來之食

春秋時齊國連年災荒,有個叫黔敖的富戶在路邊設了一個粥攤來周濟逃荒的窮人。一天,黔敖看見一個人用袖子蒙著臉,拖著鞋子,沒精打採的走過來,就高聲喊道:「喂,來吃粥。」來人抬眼看著黔敖說:「我因為不吃嗟來之食才落到這樣的地步。」說完他辭謝了黔敖又向前走了,終於餓死在路邊。

教師:看完上述材料,結合本課知識談談你如何看待「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的這種行為?材料說明什麼道理?

學生1:人應自立,自己養活自己,人格尊嚴不可辱。

學生2:人格尊嚴比生命還重要,啟示我們做一個有骨氣,有尊嚴的人。

教師:這段材料說明人格尊嚴不可辱。

板書:一、人格尊嚴不可辱

1.什麼是人格尊嚴

教師:尊嚴,通常與人格的尊重相聯,以相互間的尊重為前提。尊嚴,是人的一種情感需要,不容冒犯。擁有尊嚴的人,是做人有原則的人,是有骨氣的人。他不因飢餓而食嗟來之食,不因位卑而委身於權貴,不因力單而為強暴屈服。維護尊嚴的人,都是自尊心、自信心極強的人。人和動物的區別之一在於人有思想,有自尊,有受人尊重的需求。

現代社會,法律賦予每個公民人格尊嚴權。任何人都享有作為「人」的最起碼的社會地位和受到他人與社會最起碼尊重的權利——人格尊嚴權。

板書:2.人格尊嚴權是人格權中的核心權利

人格尊嚴權集中表現為名譽權、肖像權、姓名權、隱私權。我們先學習名譽權。

導讀:P35有關信用審查制的小字資料。

教師:請同學們邊看邊思考,用自己的話談談人格尊嚴權中的名譽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板書:二、維護名譽是我們的權利

學生:名譽就是名聲,材料里是大家對市民信用信譽的評估,名譽越好,貸款越容易等。

教師:信譽是一方面,還有什麼?

學生:還可以是品德、才幹、聲望等社會評價。

教師:那好,請同學們再看看書,給人的名譽下個定義好嗎?

學生:人的名譽是對特定人的品德、才幹、信譽等方面的客觀的社會評價。

教師:很好。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或者也對他人進行評價,每個人一生中都處在這種評價中,而且,我們總是希望得到好的評價,如誠實、正直、善良、聰明等等,有了好的名譽,也就有了人的尊嚴,因為名譽集中體現了人格尊嚴。

板書:1.名譽集中體現了人格尊嚴

活動:播放錄音(節選2004感動中國頒獎晚會)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位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而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於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散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教師:大家猜一猜,他是誰?

學生齊聲:袁隆平

師:談到他,作為中國人我們為之自豪。西方世界稱雜交稻是「東方魔稻」。袁隆平的成果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飢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袁隆平為社會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社會給予他客觀公正的評價和良好的名譽。這使他贏得了中國人甚至全球人的尊重。

板書:2.公民享有名譽權的意義

袁隆平同志為什麼被大家甚至世界所尊重,你能講講你所知道的他的事跡嗎?

學生答略。

教師:袁隆平每年掌握著幾千萬元科研經費,生活卻極其簡朴,他沒有名車豪宅,沒有海濱別墅,他就與50多名工作人員吃住在基地。基地坐落在三亞市東郊荔枝溝警備區農場,沒有水泥公路,一條機耕路彎彎曲曲,坑坑窪窪,在這里沒有職位高低,院士、研究員、博士、研究生一律下田。袁隆平的兒子、兒媳大學、研究生畢業,跟大夥一樣,天天下地,默默工作。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學生:袁隆平具有很好的人品。

教師:是啊,良好名譽首先取決於個人的良好品行和表現。同學們都希望自己有個好名聲,這就取決於我們必須有良好的品行和表現。同學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啊!

但這里又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品行優良者並不總是受到客觀公正的評價。請看教材P36-37《大江的委屈》。

討論:

(1)小明侵害大江名譽的行為會產生哪些影響?

學生1:大江很傷心,人格尊嚴被侵犯,而且較委屈。

學生2:周圍同學可能議論指責大江,友誼受損。

學生3:和睦團結的班風受到影響,大家彼此缺乏信任等。

(2)你對同學們的議論有什麼看法?

學生1:大偉和小輝的看法不對,小敏說得對,小明的行為既不道德又違法。

學生2:小明應公開道歉,他肯定違法了。

學生3:大江是一個寬容大度的人。小明若知錯改正,可以寬容;若不知錯,大江應該依法維權。

教師:同學們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人格尊嚴分為自尊和他尊兩個層面,人的名譽權受法律保護,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侵害名譽的行為是不道德的行為,也是違法行為。我們要與侵權行為作斗爭。

板書:3.與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作斗爭

侵害名譽的行為會給個人、集體帶來危害。

你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名譽權被侵犯的事例嗎?

學生1:上次同桌的鋼筆不見了,他硬說是我弄丟的,後來又說是我偷的。還好最後找著了。

學生2:電視上播過,村長競選過程中,有個候選人到處造謠惑眾,說對手的壞話,被抓了。

教師:侮辱,誹謗等侵害名譽權的行為,輕則違反道德輿論的譴責,重則觸犯法律,承擔民事甚至刑事責任。

請同學們仔細閱讀教材P39超市事件後思考:

1.保安的所作所為錯在哪裡?

2.若你是法官,會如何判決?

學生答略。

教師:按照法律規定,唯有司法機關為執行公務,依照法定程序(縣級公安機關簽發的搜查證等)方可對公民身體和住宅進行搜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46條規定,「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法律賦予公民保護自己名譽的權利,一旦有人侵害我們的名譽,我們有權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名譽,同時,我們也一定要做到尊重他人,絕不做有損他人名譽的事。

欣賞:

名不徒生,而譽不自長,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

——墨子

品行是一個人的內在,名譽是一個人的外貌。

——莎士比亞

不論用什麼方法獲得名譽,如果沒有品格來扶持,名譽終必歸於毀滅。

——華盛頓

(原創作品)

事列:維護女性人格尊嚴權 高女士為「方便」打官司
http://news.tom.com/Archive/2001/9/16-28858.html
沈陽「人格尊嚴權糾紛案」受害少女獲賠
http://news.sina.com.cn/s/2006-01-07/09127919343s.shtml
網友:強逼婦女查環查孕侵犯公民「人格尊嚴權」
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5-10/29/content_1009233.htm
女教師告校長性騷擾 黃色簡訊成證據(圖)
http://comm.ccidnet.com/art/1895/20050809/306025_1.html
淺論刑事被追訴者人格尊嚴的保護
http://www.king-capital.com/showbbs.php?id=395
道歉賠款 終了沈陽首例「人格案」
http://www.lnfzb.com/News,2006,1,6,2723,10.shtml
有關法律:
請看:
http://www.legalinfo.gov.cn/zt/2005-01/18/content_179407.htm
論我國人格權理論的缺陷和完善

--------------------------------------------------------------------------------
發布時間:2004-04-17 文章來源:作者惠寄 文章作者:溫毅斌

我國民法上首先設定了人身權,並將其界定為「與民事主體的人身不可分離,而沒有直接財產內容的民事權利」,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兩種權利。並提出「人格從法律意義上講就是指能夠作為民事權利義務主體的獨立資格」;而人格權是指「法律賦予民事權利義務主體為維護自己的生存和尊嚴所必須具備的和普遍享有的人身權利」;身份權是「人基於某種行為、關系產生的非普遍性的人身權」,如「勞動模範」稱號。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人格權有生命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身份權中規定有榮譽權、婚姻自由(主)權、基於婚姻、家庭的身份權等。去年,最高法院做出的《關於確立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若干問題解釋》還進一步將人格權解釋為: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筆者認為,上述規定在理論上存在如下缺陷:

一、身份權不應歸屬於人格權(人身權)范疇

首先要說明的是最高法院的上述司法解釋與民法通則的沖突:解釋將民法通則作為身份權的榮譽權歸於了人格權范疇,從而別開了人身權的概念,統一到人格權一個概念上。時下學界也已很少提及人身權這一概念了。為了便於論述,筆者以下的分析也就先沿襲這種界定,將人身權稱為人格權(如果筆者本部分論述的觀點成立,即將身份權設立為人身權沒有必要,人身權中就只包含,也就是等同於人格權了)。

(一)、榮譽權不屬於人格權范疇

一是自然人的榮譽權不屬於民法調整范疇。個人榮譽是指個人獲得的各種榮譽稱號而言,它實際上並不能產生受民事侵權行為侵害的法律後果,司法實務中也沒有這樣的個案出現過。榮譽權的授權主體是一定的組織(包括法人和國家機關),它應否給公民或自然人一定的榮譽(如「優崗」、記功、勞動模範、「三好學生」等),也並不屬於民法的調整范疇。至於一個人毫無根據地說另一個人獲得的榮譽稱號是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得的,或者是名不副實的,實際上就是對榮譽所有者的侮辱或毀謗,構成的侵權實際上就是對榮譽所有者的名譽侵權。除此之外,筆者想像不出還有什麼對個人榮譽構成民事侵權的方式或情形。而且,人格是指人能夠作為民事主體的資格而言的,是一個整體意義上的概念,每個人從一出生就平等地享有完整的人格權。這是因為,人格必須是完整的、不可割裂開來的,不完整的人格就不是人格;人格權對任何人也必須是平等的,否則,人就不是生而平等的,民法上也就沒有平等主體可言,民(私)法就失 去了前提和基礎。所以,我國民法將人出生以後所獲得的各種榮譽歸屬於人格權范疇,勢必造成公民或自然人在人格上的不平等。因此,沒有必要,也不應該將個人榮譽設定為作為民事權利的人格權。二是法人的榮譽權屬於法人的財產權范疇。法人的所謂榮譽權,如名稱、信譽企業稱號、優質品牌等實際上是法人的無形資產(本),是一種直接的財產權利而非人格權。法人的榮譽權侵權實際上是法人的無形資產(本)受損失的財產侵權。而且,所謂「資本的人格化」只是因為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法人制度的建立,賦予了法人在財產和經濟關繫上以獨立的民事主體資格,使其在民事財產流轉關繫上具備了與自然人相當的地位,其本身並沒有完整意義上的人格可言。資本的人格化並不能代表資本具有人格,而只代表資本具有了一些人格要素和特徵。所以,嚴格意義上講,德國民法上的所謂「法人人格」是不準確的。

(二)、婚姻自由(主)權主要是一個政治意義上的權利

婚姻自由(主)權實際上是人身自由權的一種重要方面,主要是政治權利意義上的,是就國家和政府應該不侵犯、干涉公民的婚姻自由和確保公民的婚姻自由權不受其他個人和組織侵害而言(如對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者科以刑罰等),受刑法和行政法的調整和保護;民事司法實務中也沒有出現以侵害婚姻自由權為由提起的民事(賠償)訴訟。因此,將婚姻自由(主)權設定為民事權利意義上的人格權是不科學和沒有意義的。

(三)基於婚姻、家庭關系的身份權是具有直接財產內容的權利,屬於親屬權或繼承權范疇

夫妻、家庭成員基於婚姻、家庭關系產生的所謂身份權產生的是贍養、撫養、扶養、繼承的法律後果,實際上是一種法定的財產契約關系,具有直接的財產內容,屬於親屬權和繼承權而非人格權范疇。一個被家庭遺棄的人的人格權是完整的,只是他(她)的法定受贍養、受撫養或受扶養財產權受到侵害而已;如果遺棄家庭成員的情節嚴重則產生遺棄犯罪的刑事法律後果。因此,將不受家庭成員遺棄設定為民事權利意義上的人格權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而且,在西方福利國家,贍養的義務是由國家來履行的,子女並無法定的贍養義務,而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所謂互相扶養權利義務,其實質蘊涵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財產和收入屬於夫妻共同所有和支配(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的婚姻法財產原則里,也沒有必要重復設定為人格權。一個人遭受了家庭成員的「家庭暴力」的本質只是其生命健康權受到他人侵害而已,其民事法律後果就是這個家庭成員的身體和精神受到損害,所落實到的民事救濟後果(賠償)與一般概念上的人身侵權損害賠償並無本質上的異同,而且,對家庭成員的不受虐待和嚴重家庭暴力傷害的權利的保護已由?/ca

② 不該食 嗟來之食 的辯論詞

「志者不受嗟來之食」。此語曾為多少仁人志士所賞識,也激勵了多少人為免受「嗟來之食」而奮發自強。所以不能不說這話里是飽含了做人的氣節和為人的骨氣的。
民以食為天,食是人類生存的根本。自食其力則自得其樂,若無力自食受一點別人善意的恩惠似乎是可以接受的,唯有這「嗟來之食」讓人食也不是不食也不是,以君子之道,此食是不該食的。餓死事小,受辱事大。

韓信是大家都知道的人物,他在落難之時得到一位漂婦的幫助,但卻承受著她每天的譏諷和嘲笑。但是他卻不顧這些,心中永遠珍藏著一個信念,那就是要拯救人們的疾苦而奮斗,後來成為舉足輕重的大將軍。孫臏是古來受人敬賞的人,卻受龐涓所困,他同樣是不向困難低頭,憑著自己的機智和勇敢最終走了困境,挫敗了龐涓,成就了大業,難道說他們的成功不是風雨之後的陽光嗎?

中國是一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輝煌時期的成就是讓國人感到自豪與驕傲的。但自從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的經濟開始陷入癱瘓,國人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弄得民不聊生。衰敗時期的經濟,之所以在經濟發展上遠遠不如一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我覺得這和他的閉關鎖國有很大的關系。但這對於中國的整體發展來說,只是一段小插曲而己,共和國的紅旗最終屹立於世界的東方,是那麼的堅顏而且是令國人感到自豪的。

現代的中國,經過一百多年的風雨之後,仍然是不改當年的容顏,矗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幾經周折以後,終於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民族發展的道路,那就是要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全面發展社會經濟,對外開放,認真吸取西方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取長補短。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國家。

熱點內容
北京通州區國家法官學院 發布:2025-01-22 23:24:10 瀏覽:810
按照勞動法臨聘人員傷亡補助 發布:2025-01-22 22:47:54 瀏覽:796
法治宣傳月講話 發布:2025-01-22 22:47:52 瀏覽:336
民法王澤鑒 發布:2025-01-22 22:44:13 瀏覽:678
違反國家勞動法 發布:2025-01-22 22:37:35 瀏覽:871
二准則四條例活動過程 發布:2025-01-22 22:24:23 瀏覽:75
人民法院對查封規定 發布:2025-01-22 22:18:34 瀏覽:228
有關打麻將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2 21:17:45 瀏覽:827
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1-22 21:11:19 瀏覽:371
軍訓條令條例 發布:2025-01-22 21:03:40 瀏覽: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