邗江法院劉剛
『壹』 房產證加女方名字後被起訴離婚,法院最終是如何判決的
『貳』 藝考招生中介行賄是怎麼回事
湖北美院原黨委書記劉剛被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1年,並處沒收財產20萬元,劉剛妻子也因受賄罪獲刑3年,緩刑4年。在劉剛的案卷材料中,涉及一名南昌招生中介向其行賄,在劉的幫助下,湖北美院先後錄取了17名江西籍考生。
眼下,全國各藝術院校自主招生正陸續開考。記者采訪發現,江西還有其他藝考招生中介行賄省外高校領導,而上饒師范學院也有多名老師受學院委託前往省外藝術招生時受賄被判刑。
如何防藝考腐敗公平公正選人才?
針對藝考腐敗,近年來,江西、廣東、安徽、甘肅等地針對藝術招考推行了不少改革措施,制定了相對統一的標准並加強對考試現場的監督,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我省規定,筆試科目須有2人以上獨立評閱並綜合評定最終成績,演奏、表演等面試科目須由5人以上(視唱、模唱不少於3人)組成的專家小組進行測評並綜合評定最終成績,專業面試測試內容須由統考考點全程錄音錄像保存。
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刑事部主任易勝華認為,藝考選拔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因素,相對於普通高考而言,藝考的專業課成績本身就受到考官主觀審美、個性判斷的影響,存在腐敗的行為往往很難認定。
那麼,如何既能體現藝術人才的不拘一格,又保證招生的公平公正?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等人建議,一是打破藝考負責人的雙重身份,打破過於集中的招生權力,專業課教授者不得兼任專業測試的測評者,建立專業、獨立的第三方測評機制和科學、合理的評價制度設計;二是公開透明,考試全場錄像,電腦全程監控,暢通各種舉報和申訴渠道,建立追溯制度;三是斬斷培訓班利益鏈條,嚴格規定考官不可組織、參與任何形式的考前輔導和培訓,加大違法成本,違者必究。
『叄』 子女買房父母出錢 是贈與還是借貸
目前大城市的房價普遍較高,一些父母為子女出資購房,但其出資到底是贈與還是借貸,往往說不清道不明。 與兒媳或女婿關系好的時候,父母就認為這種資助是贈與,關系不好的時候就認為是借款。因此,目前越來越多的離婚案中牽涉到一方或雙方父母。 【案情】 兒子買房父母出資 事後讓兒子打借條 結婚前,劉剛靠父母的贊助,首付20萬元貸款買了一套兩居室。 2004年,劉剛與趙靜結婚了。兩年後,劉剛的家裡又贊助了30萬元錢,劉剛與趙靜還清了房貸。 不久,劉剛取得了房屋產權證,戶主為劉剛。 一天,小夫妻發生了爭吵,劉剛的母親怕兒子吃虧,幫著兒子與趙靜吵架,並把趙靜趕出家門。 之後,劉剛的父母又怕兒子與兒媳離婚後,兒媳會與兒子平分他們資助的50萬元,就趕緊讓兒子補了兩張總金額為50萬元的借條。 過了一個月,在劉剛的再三勸說下,趙靜搬回家住了。可是以後只要小夫妻一吵架,劉剛的媽媽就拿出兩張借條,要求兒子跟兒媳還錢。 趙靜終於受不了了,就起訴至法院,要求與劉剛離婚。 劉剛本來不想離婚,但父母要求他與趙靜離婚,劉剛也就同意了。 在庭審過程中,雙方就財產分割產生了激烈的爭執。 法院經審理,判決劉剛與趙靜離婚,並認為,劉剛父母於婚前給劉剛的20萬元首付款屬於對劉剛的婚前個人贈與,在婚後資助的30萬元為他們贈與兒子與兒媳雙方的。 據此,法院判決房屋歸劉剛所有,劉剛給付趙靜相應的財產折價款。 【律師釋疑】 兒子給父母打借條 無旁證借貸不成立 本案的焦點有兩個。 一是劉剛補寫的兩張借條能否被法院認定,二是婚後雙方父母贊助的錢是夫妻共同財產還是對一方的贈與。 關於劉剛補寫的兩張借條,在離婚案件中,因劉剛與自己的父母有利害關系,屬於利益共同體,很可能串通起來損害趙靜的利益。 因此,單純的借條並不能夠證明這50萬元屬於借款。 兒子買房父母出資 婚後贈與兒媳能沾光 關於父母為子女出資購房是贈與還是借貸,《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22條有明確的規定。 根據上述司法解釋的規定,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 因此,在劉剛不能證明父母在他婚後給的30萬元是贈與他個人的情況下,法官就會認定是對夫妻雙方的贈與,而其父母在他婚前資助的20萬元應為對他個人的贈與。 【律師提醒】 因父母為子女出資購房引發的爭議在離婚案件中的比重日漸增多,為避免日後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對出資款到底歸兒女一方還是雙方,父母最好能以書面形式予以明確,同時有鄰居或律師等第三人見證或去公證處進行公證。 同時,父母最好採取銀行轉賬、匯款的方式交付給子女,並保存相關憑據,以備發生爭議時舉證。
『肆』 關於法院調解制度的參考文獻是那些
[1]尹少成. 國外訴訟和解與我國法院調解之比較研究——關於廢除我國法院調解制度的思考[J]. 懷化學院學報,2011,(1).
[2]王璇. 調審分離:我國法院調解制度改革的路徑[J].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3]毛興平,劉艷芳. 法院附設調解制度與法院調解制度之比較[J]. 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2).
[4]李玥. 法院調解制度有關問題探析[D]. 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2009.
[5]徐萬鵬,劉芳,喻玫. 試論我國法院調解制度的重構[J]. 河北法學,2006,(1).
[6]齊愛軍. 和諧社會下的法院調解制度的重構[J]. 邢台學院學報,2006,(4).
[7]劉新紅. 論法院調解制度的完善[J]. 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6,(6).
[8]鄧輝輝. 論法院調解制度的完善[J]. 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
[9]陸金偉. 法院調解制度的實踐探索與模式選擇[D].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2010.
[10]馬艷. 試論我國法院調解制度[D]. 吉林大學: 吉林大學,2005.
[11]姜霞. 反思與借鑒:法院調解制度改革之探索[D]. 湘潭大學: 湘潭大學,2003.
[12]盧勇. 法院調解制度的反思與重構[D]. 湘潭大學: 湘潭大學,2006.
[13]張珉. 論我國法院調解制度的重構——以協同主義訴訟模式為背景的分析[J]. 寧夏黨校學報,2005,(6).
[14]鄭小明,羅志堅. 我國法院調解制度的弊端、原因及完善[J].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1).
[15]白潔. 法院調解制度:檢討與重構[J].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3).
[16]張玉. 對我國法院調解制度的反思[J]. 貴州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2,(6).
[17]王國春. 法院調解制度之重構[J]. 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
[18]胡文文. 淺析我國法院調解制度[D]. 蘇州大學: 蘇州大學,2010.
[19]周衛華. 我國法院調解制度的實例解析[D]. 河南大學: 河南大學,2009.
[20]張岩. 中國法院調解制度研究[D]. 吉林大學: 吉林大學,2005.
[21]周耀榮. 論我國法院調解制度的發展和完善[D]. 蘇州大學: 蘇州大學,2005.
[22]何亞軍,施春軍. 我國調解制度的反思和完善——兼論人民調解與法院調解的協調與整合[J]. 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05,(3).
[23]張躍進,江洪娟. 法院調解制度價值分析——兼談我國法院調解制度的再重構[J]. 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6,(1).
[24]汪振江. 法院調解高反悔率現象審視與調解制度的回歸[J]. 科學經濟社會,2011,(1).
[25]劉顯鵬. 和諧社會下法院調解之發展探析[J]. 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26]李浩. 調解的比較優勢與法院調解制度的改革[J].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
[27]劉顯鵬. 法院調解適用范圍探析[J].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
[28]楊立明. 我國法院調解制度探討[D]. 湘潭大學: 湘潭大學,2006.
[29]季俊強. 構建我國特色法院附設調解制度——基於我國調解改革實踐的思考[J]. 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0,(3).
[30]吳志剛. 法院調解制度中的人權保障研究[J]. 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06,(2).
[31]李道剛. 美國法院建立調解制度的歷史嘗試[J]. 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6,(4).
[32]周向明,王靜. ADR對我國法院調解制度的重塑[J]. 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33]李俊傑,甄世輝. 法院調解制度改革之構想[J]. 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07,(3).
[34]林爭暉. 論法院調解制度之改革[J]. 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1).
[35]劉金華. 論基層法院強化訴訟調解之必要[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8,(1).
[36]文曉慶. 論我國法院附設調解制度的構建[J].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
[37]張輝,張德峰. 我國法院調解制度的博弈分析——再論調審分離[J]. 時代法學,2005,(3).
[38]石先鈺. 法院調解制度的反思與完善[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6).
[39]高金嶺,李富堂. 論法院調解制度的價值及完善[J]. 河北法學,2003,(2).
[40]劉芳. 我國法院調解制度的困惑與出路[J]. 廣西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4,(1).
[41]鍾玲. 法院調解制度中的人權保障研究[J]. 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4,(3).
[42]李建玲. 略論我國法院調解制度之改革[J]. 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004,(3).
[43]張玉. 我國法院調解制度的反思與改革[J]. 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2,(4).
[44]孫富安. 論法院調解制度[D]. 吉林大學: 吉林大學,2009.
[45]朱琳. 我國法院附設調解制度研究[D]. 西北師范大學: 西北師范大學,2009.
[46]韓立軍. 論我國法院調解制度之重構[D]. 燕山大學: 燕山大學,2010.
[47]賀柯. 新時期法院調解制度研究[D]. 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2010.
[48]趙欣. 我國法院調解制度的反思和完善[D]. 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2008.
[49]周敏華. 試論法院調解制度[D]. 中國政法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2005.
[50]劉剛. 從司法ADR視角論我國法院調解制度的重構[D]. 華東政法學院: 華東政法學院,2006.
『伍』 男子砸死女友該當何罪
同居女友欲分手,男子拿到600元分手費後同意不再糾纏女子,當晚男子跪了2小時求復合遭拒,第二天一早,男子在上班路上堵住女子,雙方言語不和,男子搬起一塊18斤重的石頭猛擊對方頭部致女子死亡。
劉剛故意殺人,並造成一人死亡,論罪應當判處死刑,鑒於本案系因感情糾紛引發,綜合全案事實、情節,對其判處死刑,可不立即執行。
近日,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劉剛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劉剛賠償死者家屬喪葬費、誤工費合計39342元。
內容來源:網易新聞
『陸』 民事訴訟法
審理上訴案件(即二審案件),應首先審查上訴相關事項,要依法審理(應該開庭的要開庭審理,反之無需開庭),作出相應的判決或裁定,二審法院可以先行調解,一般應在三個月內審結。《民訴法》相關規定如下:
一【審查上訴材料】
第一百六十八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對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
二【開庭審理或不開庭審理的情形】
第一百六十九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對沒有提出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三【作出相應的判決或裁定】
第一百七十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四【可以先行調解】
第一百七十二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應當製作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調解書送達後,原審人民法院的判決即視為撤銷。
五【審結期限】
第一百七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柒』 何建華的獲獎榮譽
1985年授予桐廬縣優秀共青團員,
1989年授予桐廬縣優秀共青團員,
1986年被桐廬縣總工會評為工會工作積極分子,
1989年被杭州市總工會評為工會工作先進工作者,
1989年被桐廬縣總工會評為優秀工作者,
1990年被桐廬縣總工會評為工會工作積極分子,
1990年被縣人民法院評為先進工作者,
1992年被縣人民法院評為先進工作者,
1993年、1994年被桐廬縣總工會評為工會工作積極分子,
1995年被縣黨工委評為黨員積極分子,
1996年被縣黨工委評為黨員積極分子,
1996年榮立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嚴打鬥爭」個人三等功,
1997年被縣人民法院評為優秀審判員,
1997年被縣黨工委評為黨員積極分子,
1997年授予桐廬縣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其個人先進事跡浙江省桐廬縣黨工委作專題刊發、縣電視台作專題報導),
1998年被縣人民法院嘉獎一次,
1999年優秀法律文書獲得者,
1999年被縣人民法院評為優秀審判員,
2002年度獲《桐廬報社》優秀通訊員三等獎,
2004年被縣黨工委評為黨員積極分子,
2004年度《今日桐廬》、桐廬新聞網優秀通訊員,
2004年在「學習節」活動中,(2004)桐刑初字第127號裁判文書獲三等獎,
2004年榮立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個人二等功,
2005年獲浙江省杭州市學習成才十佳標兵,
2006年1月被杭州市委政法委員會評為杭州市政法系統規范執法先進個人,
2005-2006年度杭州市法學會優秀法學法律工作者,
2006年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規范法官行為年」活動中,(2005)桐刑初字第345號裁判文書獲二等獎,
2007年12月被桐廬縣人民政府評為「兩江」砂石開采規范整治工作先進個人,
2007、2008年桐廬縣人民法院優秀信息調研員,
2007年10月23日《無名屍民事權利及其司法保護的途徑》獲杭州市法院系統第七屆學術研討會提名獎,
2007年10月《論和諧社會下無名屍民事權利及其司法保護的途徑》收錄浙江省法學會、浙江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推進城市化建設法律問題研討會論文集,
2009年《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案件異地管轄問題研究》被評為2008年度杭州市政法系統優秀調研成果優秀獎,
2009年《司法權威的進路探索: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異地管轄》獲杭州市法院系統第八屆學術研討會二等獎,浙江省法院第十八屆學術討論會三等獎,全國法院第二十屆學術討論會三等獎,
2010年《通過他人簽訂協議收受乾股的司法認定》獲主題為「刑事審判實踐中的疑難問題暨刑事法前沿問題探討」,由人民法院報和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主辦,河南金博大律師事務所協辦的2008-2009年「金博大杯」刑事審判有獎徵文三等獎,獎金1000元,
2011年《我的八小時以外》入選(2011年)浙江省法院學術研討20周年《我與法院學術研討》紀念文集。
(2011)杭桐刑初字第1號刑事判決書被評為杭州市法院系統優秀裁判文書。
2013年《審理刑事疑案方式研究》(與劉剛合作)獲杭州市法院系統第十三屆學術研討會2013年度優秀獎。
2014年1月14日《徐興華盜竊案》被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評為全省十大優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