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月法官
❶ 萬弘傑拍過什麼電影嗎
拍過啊!
下面是他的一些詳細資料:
姓名:萬弘傑
生日:1972年6月8日
生肖:鼠
星座:雙子
出生:河南新鄉
身高:182cm
體重:70公斤
血型:A
視力:1.5
擅長:游泳
綽號:老萬
出道時間:1996年
家庭狀況:父母、三個姐姐
個性:雙重
幸運數字:6、8
認為男人什麼最重要: 事業心、責任心、孝心、愛心
認為女人什麼最重要: 善良、賢淑
認為自己最酷的表情:不知道
圈中好友: 朱宏嘉、楊俊毅、李志奇、陳好、劉莉莉、王艷、史蘭芽、嚴炳燕等
三圍:……
喜歡的食物:母親包的餃子
喜歡的動物:馬、魚
喜歡的顏色:藍、紅、黑、白
喜歡的發型:短發
喜歡收集:DVD
喜歡的季節:春、秋
喜歡的節日:春節
喜歡的歌手:張學友
喜歡的演員:很多
喜歡的服裝品牌:很多
喜歡的車:吉普(越野)
喜歡的飾物:太陽鏡、帽子
喜歡的樹:松樹
喜歡的書:新華字典(最有用)
喜歡的歌:很多
最愛的人:父母
最愛的東西:食物
最討厭的地方:臟亂的地方
最討厭哪種人:不孝順的人
最難忘的事:第一次離開父母
【個人簡歷】
萬弘傑1972年生於河南新鄉,由於家境貧窮,他很小就出來闖盪社會,後來在深圳做起生意,由於幼年學過舞蹈,有時也會到酒吧唱唱歌什麼的。聰明勤奮的他很快成了一個不缺錢花的小老闆。
1996年,在他24歲時,萬弘傑厭倦了自己的生活狀態,當時的他渴望被文化狠狠地陶冶一把,於是他戲劇性地決定要去北京發展。
來到北京後,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讓年輕的萬弘傑變得更現實,他開始考慮自己能幹點什麼,由於學過舞蹈,他和兩個朋友組成了三人歌舞組合,每晚到酒吧歌廳里唱,但那時候這種組合還不是特別受歡迎,他的收入僅夠糊口。
一段時間後,一位朋友拉他去考電影學院,當時的萬弘傑對電影學院一無所知,他竟告訴人家「我不喜歡放電影」,後來人家告訴他電影學院是學演電影的,於是他決定去試一試。外形不錯,加上人又聰明,萬弘傑的專業課考試很快就通過了。但在最後錄取時老師一查年齡告訴他,年齡已經過了國家統一要求的標准,正在躊躇不展之際,旁邊一位進修班的招生老師看到他,說「我這有一年的進修班你上不上」,就這樣,萬弘傑糊里糊塗進了電影學院的進修班,在校園里的萬弘傑對演員充滿了無限的幻想。他白天上學,晚上到歌廳酒吧趕場演出掙學費,一年後,萬弘傑畢業了。
【電視作品】
1997·《雍正王朝》 飾演 劉墨林
1997·《高陽公主》 飾演 李治
1998·《兄弟情仇》 飾演 盧振天
1998·《沉浮》 飾演 葉峰
1999·《風雲密支那》 飾演 魏銘心
1999·《2000年我們結婚》 飾演 葉健康
2000·《武林外史》 飾演 宋離
2000·《黑血》 飾演 吳天利
2001·《大法官》 飾演 鄭曉泉
2001·《穿越時空的愛戀》 分飾 燕王朱棣 朱第
2001·《蕭十一郎》 飾演 楊開泰
2002·《南洋奇緣》 飾演 顧志忠
2002·《螳螂拳》 飾演 趙彬
2003·《人生幾度秋涼》 飾演 董副官
2003·《人命關天》 飾演 姜偉
2003·《水落石出Ⅱ》 飾演 納凈雲
2004·《致命陷阱》 飾演 譚偉
2004·《摩梭女兒國》 飾演 路浩
2005·《貞觀長歌》 飾演 李承乾
2005·《大敦煌》 飾演 秦文玉
2005·《男人有情女人有義》飾演 羅憲華
2006·《戊子風雪同仁堂》飾演 張友朋
2006·《大明天下》飾演 錢嘉義
2006·《梁祝》飾演 祝英齊
2007·《溫州人在巴黎》飾演 高曉峰
2007·《永遠的紅樹林》飾演 林夢覺
2008·《春去春又回》飾演 沈心池
2008·《大瓷商》飾演 趙如心
【電影作品】
1999·《給您道喜了》飾演 竇玉
2003·《中國功夫少女組》飾演 武師兄
2004·《虎姑婆》客串 一個清朝的老爺
❷ 端午節有關詩句大全
關於端午節的詩句如下: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鏈接: https://pan..com/s/1AHgzGlWFUmVBfVPuXWzdyQ?pwd=s5xb 提取碼: s5xb
❸ 端午節的著名詩句
關於端午節的著名詩句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詩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詩句是高度凝練的語句,集中地反映著社會生活。那什麼樣的.詩句才是經典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端午節的著名詩句,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著名詩句1
1、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唐·殷堯潘《端午日》
3、好酒沈醉酬佳節,十分酒,一分歌。——宋·蘇軾《少年游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4、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5、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揚枹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刺史臨流搴翠幃,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唐·劉禹錫《競渡曲》
6、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鬣。佳人相見一千年。——宋·蘇軾《浣溪沙端午》下闋
7、條脫閑揎系五絲。——宋·李清照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8、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唐·杜甫《端午日賜衣》
9、亦有魚龍戲舞,艷晴川,綺羅歌鼓。鄉情節意;尊前同是,天涯羈旅。漲綠池塘,翠陰庭院,歸期無據。問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處?——宋·盧祖皋《小龍吟淮西重午》下闋
10、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蘇軾《浣溪沙端午》
11、紅藕絲,白藕絲,艾虎衫裁金縷衣。釵頭雙荔枝。鬢符兒,背符兒,「鬼」在心頭符怎知?相思十二時。——宋·李石《長相思重午》
12、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3、朱顏老去,清風好在,未減佳辰歡聚。趣臘酒深斟,菖蒲細糝,圍坐從兒女。還同子美,江村長夏,閑對燕飛鷗舞。——宋·晁補之《永遇樂端午》
14、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宋·秦觀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15、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16、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宋·張耒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17、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著湖間雪。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宋·黃裳《喜遷鶯端午泛湖》
端午節的著名詩句2
1、《競渡曲》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耆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雲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車注。
2、《已酉端午》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3、《同州端午》
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端午節的著名詩句3
1、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趙蕃《端午三首》
2、菖蒲酒美清尊共。——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3、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竇叔向《端午日恩賜百索》
4、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邊貢《午日觀競渡》
5、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蘇軾《浣溪沙·端午》
6、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趙蕃《端午三首》
7、碧艾香蒲處處忙。——舒頔《小重山·端午》
8、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蘇軾《浣溪沙·端午》
9、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10、誰家兒共女,慶端陽。——舒頔《小重山·端午》
11、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吳文英《澡蘭香·林鍾羽淮安重午》
12、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陸游《乙卯重五詩》
13、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李隆基《端午》
14、細纏五色臂絲長。——舒頔《小重山·端午》
15、榴花三日迎端午,蕉葉千春紀誕辰。——范成大《鷓鴣天》
16、重午佳辰獨掩門。——李之儀《南鄉子·端午》
17、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殷堯藩《端午日》
18、幽尋未雲畢,墟落生晚煙。——蘇軾《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19、空惆悵,誰復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20、正是浴蘭時節動。——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21、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貝瓊《已酉端午》
22、五色新絲纏角粽。——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23、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杜甫《端午日賜衣》
24、明詔始端午,初筵當履霜。——儲光羲《大酺得長字韻時任安宜尉》
25、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26、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褚朝陽《五絲》
27、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陳與義《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28、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殷堯藩《同州端午》
端午節的著名詩句4
1、《賀新郎端午》
劉克庄
深院榴花吐。畫簾開、綀衣紈扇,午風清暑。
兒女紛紛誇結束,新樣釵符艾虎。早已有遊人觀渡。
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靈均標致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醑。
誰信騷魂千載後,波底垂涎角黍,又說是、蛟饞龍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聊一笑、吊千古。
2、《澡蘭香淮安重午》
吳文英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玉隱紺紗睡覺。
銀瓶露井,彩箑雲窗,往事少年依約。
為當時曾寫榴裙,傷心紅綃褪萼。黍夢光陰,漸老汀洲煙蒻。
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
薰風燕乳,暗雨梅黃,午鏡澡蘭簾幕。
念秦樓也擬人歸,應剪菖蒲自酌。但悵望、一縷新蟾,隨人天角。
3、《端午》
江南靖士
浴蘭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當日楚王憎逆耳,隨將一國殉靈均。
4、《已酉端午》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端午節的著名詩句5
1、《競渡曲》
唐
劉禹錫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耆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雲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車注。
2、《節令門端陽》
清
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3、《乙卯重五詩》
宋
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葯,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端午節的著名詩句6
午日觀競渡
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
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
醉諷離騷不解愁。
五日(選一)
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
極目煙雲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艷,
弄潮幾部阿童游。
珠簾枕簟芙蓉浦,
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
可憐江北海西頭。
端午
(唐)
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
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
殷堯藩
今年佳節倍多情,
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
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
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
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渡歌(節錄)
(唐)
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五月五日
(北宋)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
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
應自照千峰。
乙卯重五詩
(南宋)
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葯,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
湯顯
獨寫菖蒲竹葉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
舟楫何勞吊屈來。
;❹ 萬弘傑的作品有哪些
1997·《雍正王朝》 飾演 劉墨林
1997·《高陽公主》 飾演 李治
1998·《兄弟情仇》 飾演 盧振天
1998·《沉浮》 飾演 葉峰
1999·《風雲密支那》 飾演 魏銘心
1999·《2000年我們結婚》 飾演 葉健康
1999·《給您道喜了》(電影) 飾演 竇玉
2000·《武林外史》 飾演 宋離
2000·《黑血》 飾演 吳天利
2001·《大法官》 飾演 鄭曉泉
2001·《穿越時空的愛戀》 分飾 朱棣 朱第
2001·《蕭十一郎》 飾演 楊開泰
2002·《南洋奇緣》 飾演 顧志忠
2002·《螳螂拳》 飾演 趙彬
2003·《中國功夫少女組》(電影) 飾演 武師兄
2003·《人生幾度秋涼》 飾演 董副官
2003·《人命關天》 飾演 姜偉
2003·《水落石出Ⅱ》 飾演 納凈雲
2004·《致命陷阱》 飾演 譚偉
2004·《摩梭女兒國》 飾演 路浩
2004·《虎姑婆》(電影) 客串 一個清朝的老爺
2005·《貞觀長歌》 飾演 李承乾
2005·《大敦煌》 飾演 秦文玉
姓名:萬弘傑
生日:6月8日
生肖:鼠
星座:雙子
出生:河南新鄉
身高:182cm
體重:70公斤
血型:A
視力:1.5
擅長:游泳
綽號:老萬
出道時間:1996年
家庭狀況:父母、三個姐姐
個性:雙重
幸運數字:6、8
認為男人什麼最重要:事業心、責任心、孝心、愛心
認為女人什麼最重要:善良、賢淑
認為自己最酷的表情:不知道
圈中好友:朱宏嘉、楊俊毅、李志奇、王艷、史蘭芽、嚴炳燕等
三圍:……
喜歡的食物:母親包的餃子
喜歡的動物:馬、魚
喜歡的顏色:藍、紅、黑、白
喜歡的發型:短發
喜歡收集:DVD
喜歡的季節:春、秋
喜歡的節日:春節
喜歡的歌手:張學友
喜歡的演員:很多
喜歡的服裝品牌:很多
喜歡的車:吉普(越野)
喜歡的飾物:太陽鏡、帽子
喜歡的樹:松樹
喜歡的書:新華字典(最有用)
喜歡的歌:很多
最愛的人:父母
最愛的東西:食物
最討厭的地方:臟亂的地方
最討厭哪種人:不孝順的人
最難忘的事:第一次離開父母
最想去的地方:……
❺ 08版書劍恩仇錄無塵道長扮演者是誰啊
是賀生偉演的
.
個人簡歷
姓 名:賀生偉
年 齡:38歲
身 高:1.80米
畢業學校:上海戲劇學院
職 業:個體演員
作品
在香港《大塊頭有大智慧》中飾演殺人犯孫果。導演:杜祺峰(香港),與劉德華、張柏芝合作(此片獲香港金像獎最佳故事片獎)。
在大陸《弘一法師》中飾演李桐岡。總導演陳家林,與濮存曦合作,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和 「大學生節」最佳故事片獎。
電視作品
在四十集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中飾演清朝酷吏田文鏡。導演:胡玫,與唐國強合作(此劇獲金鷹獎最佳電視劇獎)。
在四十集電視連續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三)》中飾演為民請命的山東菏澤知府劉舜民。導演:劉家成 張國立,與張國立、王剛、張庭合作。
在二十集電視連續劇《重案組之刑警風雲》中飾演男一號大陸刑警隊長高劍飛。導演:葉成康(香港),與張豐毅合作。
在二十集電視連續劇《海瑞罷官》中飾演反一號人物惡少趙西樵。導演:丁蔭楠,與楊立新合作。
在三十四集電視連續劇《金手指》中飾演反一號人物十惡不赦的富商包達欽。導演:馬玉輝
在二十集電視連續劇《代價》中飾演反一號人物陰險狠毒的由海外歸來的大律師李名倫。導演:陳劍飛,與薩仁高娃合作。
在二十六集單元分綱警察電視劇《光榮》第十四集《黑山門》中飾演義氣警察楊志紅。導演:藍海翰,與岳麗娜、李江、孫鵬、哈哈合作。
在1999年北京電視台春節賀歲片,十二集電視連續劇《九九艷陽天》中飾演男主角——大哥,與已故表演藝術家李婉芬合作。
在二十集電視連續劇《別了,冬天》中飾演男二號人物權娃。導演:何志明,楊亞洲,與楊亞洲合作。
在二十八集電視連續劇《武聖關公》中飾演曹仁。導演:鄭克洪,與呂良偉合作。
在二十集電視連續劇《警壇風雲》第一部中飾演陝北警察白二喜。導演:徐慶東,與李成儒合作。
在二十集電視連續劇《快嘴李翠蓮》中飾演變態狂敖可。導演:張多福,與李湘合作。
在三十五集電視連續劇《長河東流》中,飾演男二號王夫之,導演彭軍,與劉曉慶、姜文合作。
在二十集電視連續劇《白鷺謠》中主演鍾家大少爺鍾天和,導演王葳,與何賽飛合作。
在四十集電視連續劇《無字碑歌》中飾演反一號武則天侄子、宰相武丞嗣。與斯琴高娃、張鐵林合作。
在四十集電視連續劇《東方朔》中飾演男三號人物敢夫,與程前、秦海璐合作。
在二十集都市言情電視劇《情定CRD》中飾演男二號人物李大洋,與呂良偉、劉佳合作。
在二十集反映當代農村生活的輕喜劇片《福星臨門》中飾演反一號人物梅甘石,與吳京安、王倩華合作。
在二十集電視連續劇《遠東第一監獄》中飾演反一號人物吳天,與徐亞軍合作。
在三十集電視連續劇《女法官》中飾演重要人物周雍,與劇雪合作。
在二十五集電視連續劇《眼中釘》中飾演反二號人物余振江,與丁海峰合作。
在四十四集電視連續劇《神探狄仁傑前傳》中飾演武承嗣,與富大龍,楊冪,王靜等合作。
2010新版《水滸》飾演梁中書
相關介紹
一直受人們關注的電視劇《海瑞罷官》和《澳門重案組》就要和廣大觀眾見面了,賀生偉分別在這兩個戲里扮演重要角色。在《海瑞罷官》里他演反一號惡少趙溪橋;在明星薈萃的《澳門重案組》里他又和張豐毅搭檔,演一名大陸警官。他說,他演的角色大多是「自己撞來」的。而真正讓賀生偉「撞戲」撞出名堂的是那部《雍正王朝》,正是因為那一次「撞」著了田文鏡這個亦邪亦正的人物,終於使他浮出了水面,從一個跑龍套的「小」演員成為觀眾熟悉的一線演員。
去年熱播的電視劇《雍正王朝》成就了很多人,把一個酷吏演得有血有肉的賀生偉也隨著這部戲的火爆給人們留下了印象。賀生偉原本是西安市一個文工團的話劇演員,1990年考進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隻身來到北京,做起了演員個體戶。現在說起「撞」來田文鏡這個角色的曲折,賀生偉還顯得挺興奮。 有一天,賀生偉聽說要拍《雍正王朝》,是一個人物很多的大戲,而且正在選演員,於是他拿著以前演戲的劇照一個人跑到劇組,顯得孤單單的。負責接待的人說:「留下資料,填個表,回家等信兒吧。」賀生偉就老老實實地回家等信去了。等待是漫長的,就在幾乎要放棄的時候,劇組通知試戲的消息來了。他試戲的角色是李紱,很順利地通過了。接著到大興試妝,胡玫導演當場拍板,「你可以簽合同了。」誰知命運在這個時候和賀生偉開了個玩笑——合同簽了,專家課上了,劇組也拉到承德了,他忽然接到一個通知,「李紱你演不了,專家說你太年輕。」突然的變故像一盆冷水讓這個西北漢子的情緒低落至極。組里的朋友陪他喝酒的時候給他提了建議:「你直接找導演說一說。」賀生偉找到胡玫,反復說這個戲對他有多重要。人總是容易被真誠和實力所打動的,導演也被打動了,說:「你試試田文鏡吧。」試鏡那天光是化妝就從下午2點化到了6點,導演看後,一次通過。從這時開始,壞事變成了好事。賀生偉沒有辜負導演,也沒有浪費這次難得的機會,雖然直到臨近開機才拿到這個難度很大的角色,但他還是把暴、怒、狠、善,愛民如子又得罪人的田文鏡演得淋漓盡致。
在《雍正王朝》里的出色表現使賀生偉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雍正王朝》剛拍完,他就走進了大導演丁蔭楠的《海瑞罷官》。幾個月前,賀生偉又在一個自己「撞」進去的電視劇《代價》里扮演反一號,一個精通法律又向法律挑釁的律師。他說這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角色。戲還在深圳拍著,又有一個新的電視劇《武聖關公》選中了他,據說現在還有好幾部戲都正在和他聯系著。看來「撞戲」的賀生偉還真撞出了不少名堂,現在不用他再去「撞」,戲已經「撞」上門來了。
❻ 高新武的人物事跡
談到台灣的司法改革史,就不能不提到「高新武」三個字。早在1989年年1月11日台灣「司法節」凌晨,時任新竹地檢署檢察官的高新武親率調查員,越區到台北拘提逮捕台「司法院」第四廳廳長吳天惠及其擔任律師的妻子蘇岡。高新武在沒知會檢察長的情況下偵辦此案件,並逮捕吳天惠和蘇岡,引起社會極大的回響。偵察吳蘇案過程中,檢察體系仍阻撓高新武的調查,但高新武仍堅持起訴吳蘇二人,吳天惠一審被判無罪後,四名新竹法院的法官和一名檢察官、三名協助偵辦此案的調查員辭職抗議。三個月之後,高新武被迫辭職,吳蘇案也被視為台灣司法改革史上的第一槍。
「職少乏適俗之能,曩以世間濁惡不平,憂思難忘,乃不揣鄙陋,投身司法,於茲八年矣。其間雖或沉鬱自斂,乏善可陳;惟亦自期踔厲發揚,有所獻替,要皆不離實踐正義之衷忱也。
今吳蘇行賄一案,聳動聽聞,而以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之理念觀之,該案之偵查,亦平常事耳,而國人竟駭異乃爾,或欣躍若此,則我向來之司法是否果已體現人人平等之精神,良足檢討也。本案之偵辦,其義絕不應限於個人生命情懷之激越展現,若更能觸動國人對司法積弊沉痾之深切省察,並喚起我輩同仁之昂揚銳氣,則職心願已足,無怨無悔。
國家司法之振衰,系乎主事者之正心誠意及制度之徹底興革,職一介匹夫,其去其留,曾何足以雲有所損益於司法?俟河之清,人生幾何!今動秋風之思,有遁歸之意,庶得返諸寧靜,還我本色。臨行徘徊,心豈無感,辱蒙諒察,則職無任感禱矣。」
高新武改革司法的事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她能在新竹當選民意代表、轉戰台中又沖到第一高票,都是高新武操盤,「高新武真是現代的諸葛亮,但他不準我講。」
❼ 中國法制史的唐宋
(一)《唐律疏議》——禮法統一的法典
1、《唐律》的修訂過程——從《武德律》到《永徽律疏》。唐高祖李淵(公元618---626年)於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奏上,是為《武德律》,這是唐代首部法典。《武德律》共12篇500條。唐太宗即位以後,鑒於《武德律》不能完全符合當時的需要,於貞觀元年命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在《武德律》基礎上,參照隋《開皇律》更加厘改,制定新的法典,至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始告完成,稱為《貞觀律》。《貞觀律》仍為12篇500條。《貞觀律》的修改。如增設加役流,縮小連坐處死的范圍,確定了五刑、十惡、八議以及類推等原則與制度。《貞觀律》的修訂,基本上確定了唐隋的主要內容和風格,對後來的《永徽律》及其他法典有很深的影響。
2、《永徽律疏》的頒行。《永徽律疏》又稱 《唐律疏議》,是唐高宗永徽年間完成的一部極為重要的法典。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長孫無忌、李績等在《貞觀律》基礎上修訂,如將原《貞觀律》名例篇中的「言理切害」,更為「情理切害」,並作鄭重說明:「舊律雲言理切害,今改為情理切害者,蓋欲原其本情,廣思慎罰故也。」最終,奏上新撰律12卷,是為《永徽律》。鑒於當時中央、地方在審判中對法律條文理解不一,每年科舉考試中明法科考試也無統一的權威標準的情況,唐高宗在永徽三年下令召集律師學通才和一些重要臣僚對《永徽律》進行逐條逐句的解釋,「條義疏奏以聞」,繼承漢晉以來,特別是晉代張斐、杜預注釋律文的已有成果,歷時1年,撰《律疏》30卷奏上,與《永徽律》合編在一起,於永徽四年十月經高宗批准,將疏議分附於律文之後頒行。計分12篇,共30卷,稱為《永徽律疏》。至元代後,人們以疏文皆以「議日」二字始,故又稱為《唐律疏議》。由於疏議對全篇律文所作權威性的統一法律解釋,給實際司法審判帶來便利,以至《舊唐書·刑法志》說當時的「斷獄者,皆引疏分析之」。疏議的作用至重,學者楊鴻烈在《中國法律發達史》一書中認為,「這部永徽律全得疏議才流傳至今」。
《永徽律疏》總結了漢魏晉以來立法和注律的經驗,不僅對主要的法律原則和制度作了精確的解釋與說明,而且盡可能引用儒家經典作為律文的理論依據。《永徽律書》的完成,標志《著中國古代立法達到了最高水平。作為中國法制的最高成就,《永徽律疏》全面體現了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風格和基本特徵,成為中華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對後世幾周邊國家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同時,因此前的《貞觀律》等至今都已秩失,所以《永徽律疏》成為中國歷史上迄今保存下來得最完整、最早、最具有社會影響的古代成文法典。在中國古代立法史上佔有最為重要的地位。
(二)十惡
1從「重罪十條」到「十惡」。所謂「十惡」是隋唐以後歷代法律中規定的嚴重危害統治階級根本利益的常赦不原的十種最嚴重犯罪,淵源於北齊律的「重罪十條。隋《開皇律》在「重罪十條」的基礎上加以損益,確定了十惡制度。唐律承襲此制,將「十惡」列入名例律之中。《唐律》名例書儀即雲:「五刑之中,十惡尤切,虧損名教,毀裂冠冕,特標篇首,以為明誡。」
2唐律中十惡的具體內容: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
唐律中「十惡」制度所規定的犯罪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為侵犯皇權與特權的犯罪,一為違反倫理綱常的犯罪。唐律將這些犯罪集中規定在名例律之首,並在分則各篇中對這些犯罪相應了最嚴厲的刑罰,而且,唐律規定凡犯十惡者,不適用八議等規定,且為常赦所不原,此即俗語所謂「十惡不赦」的淵源。這些特別規定充分體現了唐律的本質重點在於維護皇權、特權、傳統的倫理綱常及倫理關系。
(三)六殺、六贓與保辜
1、六殺。《唐律》賊盜、斗訟篇中依犯罪人主觀意圖區分了「六殺」,即所謂的「謀殺」、「故殺」、「斗殺」、「誤殺」、「過失殺」、「戲殺」等。唐律的「謀殺」指預謀殺人;「故殺」指事先雖無預謀,但情急殺人時已有殺人的意念;「斗殺」指在斗毆中因為激憤失手而把人殺死的殺人犯罪;「誤殺」指由於種種原因錯置了殺人對象;「過失殺」指「耳目所不及,思慮所不至」,即出於過失殺人;「戲殺」指「以力共戲」而導致殺人。基於上述區別,唐律規定了不同的處罰。謀殺人,一般殺人罪數等處罰,但奴婢謀殺主,子孫謀殺尊親則處於死刑,體現了對傳統禮教原則的維護。故意殺人,一般處斬刑。誤殺則減殺人罪一等處罰。斗殺也同樣減殺人罪一等出罰。戲殺則減斗罪二等處罰。過失殺,一般「以贖論」,即允許以銅贖罪。「六殺」理論的出現,反映了唐律對傳統殺人罪理論的發展與完善。
2、六贓。六贓指《唐律》規定的六種非法獲取公私財物的犯罪。唐律要求官吏廉潔奉公,嚴懲利用職權牟取私利或貪贓枉法的行為,唐律中均規定了較常人犯財產罪更重的刑罰。六贓具體包括以下罪名:
一是「受財枉法」,指官吏收受財物,枉法裁判的行為。《唐律》職制篇規定,凡官吏受財枉法,贓滿15匹處絞。
二是「受財不枉法」,指官吏收受財物,但未枉法裁判行為。《唐律》職制篇規定,即使不枉法,贓滿30匹也處僅於死刑的加役流。
三是「受所監臨」,指官吏利用職權非法收受所轄范圍內百姓或下屬財物的行為。《唐律》職制篇規定。官吏出差,不得在所到之處接受禮物,主動索取或強要財物的,加重處罰。監臨主守官盜取自己所監臨財物或被監臨人財物的,比竊盜加二等處罰,贓滿30匹者即絞。甚至規定,不得向被監臨人借用財物;不得私自役使下屬人員或利用職權經商牟利;否則依情節分別處以笞杖或徒刑。唐律還規定,官吏應約束其家人不得接受被監臨人的財物,若家人有犯,比照官吏本人減等治罪。如監守自盜的比一般盜罪加等處罰,贓滿30匹者即絞。
四是「強盜」,指以暴力獲取公私財物的行為。《唐律》賊盜篇規定強盜處罰更嚴,雖不得財,也要處罰徒刑2年。持凶器是財者一尺徒三年,十匹及傷人者絞,殺人者斬。
五是「竊盜」,指以隱蔽的手段將公私財物據為己有的行為。《唐律》賊盜篇對一般竊盜罪也嚴格規定,不得財者笞五十,得財者至五十匹處加役流刑。
六是「坐贓」,指官吏或常人非因職權之便非法授受財物的行為。《唐律》雜律篇規定,官吏因事授受他人財物的即構成「坐贓」,同時禁止監臨主守官在轄區內役使百姓,借貸財物,違者以坐贓論處。
六贓的分類與按贓值定罪的原則為後世所繼承,在明清律典中均有《六贓圖》的配附。
3、 保辜。指對傷人罪的後果不是立即顯露的,規定加害方在一定期限內對被害方傷情變化負責的一項特別制度。唐律規定:「手足毆傷人限十日,以他物毆傷人者二十日,以刃及湯火傷人者三十日折跌肢體及破骨者五十日。」在限定的時間內受傷者死去,傷人者承擔殺人的刑責;限外死去或限內以他故死亡者,傷人者只承擔傷人的刑事責任。唐代確定保辜期限,用以判明傷人者的刑事責任,盡管不夠科學,但較之以往卻是一個進步。
(四)五刑與刑罰原則
1、唐律中的五刑。唐律承用隋《開皇律》中所確立的五刑即笞、杖、徒、流、死五種刑罰,作為基本的法定刑,其具體規格與《開皇律》稍有不同。
(1)笞刑,為五刑中最輕一級刑罰,分為五等,由笞十到笞五十,每等加笞十;
(2)杖刑,亦分五等,由六十至一百,每等加杖十;
(3)徒刑,分為五等,自徒一年至徒三年,以半年為等差;
(4)流刑,分為三等,即流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另有加役流,都是流三千里,但到流放地後要在當地服役三年;
(5)死刑,分斬、絞二等。
2、唐律中的刑罰原則。
(1)區分公、私罪的原則。
唐律之所以要區分公罪與私罪 ,主要目的在於保護各級官吏執行公務、行使職權的積極性,以便提高國家的統治效能;同時,防止某些官吏假公濟私,以權謀私,保證法制的統一。
(2)自首原則。一是嚴格區分自首與自新的界限。唐代以犯罪未被舉發而能到官府交待罪行的,叫做自首。但犯罪被揭發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後,再投案者,唐代稱作自新。自新是被迫的,與自首性質不同。唐代對自新採取減輕刑事處罰的原則。二是規定謀反等重罪或造成嚴重後果危害無法挽回的犯罪不適用自首。凡「於人損傷,於物不可備償」,「越渡關及奸,並私習天文者,並不在自首之列」。即對前述犯罪投案的也不按自首處理。因為這些的後果已不能挽回。三是規定自首者可以免罪,但「正贓猶征如法」,即贓物必須按法律規定如數償還,以防止自首者非法獲財。四是自首不徹底的叫「自首不實」,對犯罪情節交待不徹底的叫「自首不盡」。《名例律》規定:「自首不實及自首不盡者」,各依「不實不盡之罪罪之。至死者,聽減一等。」至於如實交待的部分,不再追究。
此外,唐律規定,輕罪已發,能首重罪,免其重罪 ;審問它罪而能自首餘罪的,免其死罪。出於分化打擊犯罪的目的,唐律全面系統地發展了傳統刑法的自首原則;這些內容影響到後世。
(3)類推原則。《唐律·名例律》規定:「諸斷罪而無正條,其應出罪者,則舉重以明輕;其應入罪者,則舉輕以明重。」即對律文無明文規定的同類案件,凡應減輕處罰的,則列舉輕罪處罰規定,比照以解決重案。如疏議舉律文說,謀殺尊親處斬,但無已傷殺重罪的條文,在處理已傷尊親的案件時,通過類推就可以知道更應處以斬刑。又舉例說,夜半闖入人家,主人出於防衛,登時殺死闖入者,不論罪。律文沒有致傷的條文,但比照規定,殺已不論罪,致傷更不論罪。唐代類推原則的完善反映了當時立法技術的發達。
(4)化外人原則。《唐律·名例律》規定:「諸化外人,同類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異類相犯者,以法律論。」即同國籍外國僑民在中國犯罪的,由唐王朝按其所屬本國法律處理,實行屬人主義原則,不同國籍僑民在中國犯罪者,按唐律處罰,實行屬地主義原則。在當時不僅維護了國家主權,同時也比較妥善地解決了因大量外國僑民前來所引起的各種法律糾紛問題。
(五)唐律的特點與中華法系
1、「禮法合一」的特點。
2、條簡要與寬簡適中的特點。
3、立法技術完善的特點。
4、唐律是中國傳統法典的楷模與中華法系形成的標志。
作為中華法系的代表作,唐律超越國界,對亞洲諸國產生了重大影響。朝鮮《高麗律》篇章內容都取法於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寶律令》,也以唐律為藍本。越南李太尊時期頒布的《刑書》,大都參用唐律。可見唐律不僅在本國,而且在世界法制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 (一)《宋刑統》與編敕
1、《宋刑統》。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在工部尚書判大理寺卿竇儀等人的奏請下,開始修訂宋朝新的法典。同年7月完成 ,由太祖詔「付大理寺刻板摹印,頒行天下」,成為歷史上第一部刊印頒行的法典。全稱《宋建隆詳定刑統》,簡稱《宋刑統》。是歷史上第一部刊印頒行的法典。將性質相同或相近的律條及有關敕、令、格、式、起請等條文作為一門。收錄了五代時通行的部分敕、令、格、式,形成一種律令合編的法典結構。
《刑統》的編纂體例可追溯至唐宣宗時頒行的《大中刑律統類》。北宋初一度沿用的《大周刑統》,便是《刑統》體例在五代時發展的結果。《刑統》在具體編纂上,仍以傳統的刑律為主,同時將有關敕、令、格、式和朝廷禁令、州縣常科等條文,都分類編附於後,使其成為一部具有統括性和綜合性的法典。
《宋刑統》和《唐律疏議》相比有這樣一些特點:一是兩者的篇目、內容大體相同。《宋刑統》也是30卷,12篇502條。二是《宋刑統》在12篇的502條中又分為213門,將性質相同或相近的律條及有關的敕、令、格、式、起請等條文作為一門。三是《宋刑統》收錄了五代時通行的部分敕、令、格、式,形成一種律令合編的法典結構。四是《宋刑統》刪去《唐律疏議》每篇前的歷史淵源部分,因避諱對個別字也有改動,如將「大不敬」的「敬」字改為「恭」等。
2、編敕。敕的本意是尊長對卑幼的一種訓誡。南北朝以後成為皇帝詔令的一種。宋代的敕是指皇帝對特定的人或事所作的命令。敕的效力往往高於律,成為斷案的依據。依宋代成法,皇帝的這種臨時命令須經過中書省「制論」和門下省「封駁」,才被賦予通行全國的「敕」的法律效力。
編敕,是將一個個單行的敕令整理成冊,上升為一般法律式的一種立法過程。編敕是宋代一項重要和頻繁的立法活動,神宗時還設有專門編敕的機構「編敕所」。從太祖時的《建隆編敕》開始,大凡新皇帝登極或改元,均要進行編敕 。編敕的特點是:
(1) 仁宗前基本是「敕律並行」,編敕一般依律的體例分類,但獨立於《宋刑統》之外。
(2)神宗朝敕地位提高,「凡律所不載者,一斷於敕」,敕已到足以破律、代律的地步。
(3) 敕主要是關於犯罪與刑罰方面的規定,所謂「麗刑名輕重者,皆為敕」。
(二)刑罰的變化
1、折杖法。《宋史·刑法志》說:「太祖受禪,始定折帳之制。」建隆四年頒行「折杖法」,意在籠絡人心,改變五代以來刑罰嚴苛的弊端。新的「折杖法」規定:處死刑外,其他笞
杖、徒、流四刑均折換成臀杖和脊杖。具體的折換辦法是:笞杖刑一律折換成臀杖,杖後釋放。徒刑折換成脊杖,杖後釋放。流行折換成脊杖,杖後就地配役。折杖法使「流罪得免遠徙,徒最的免役年,笞杖得減決數」。折杖法對緩和社會矛盾曾有一定作用。單對反逆、強盜等重罪不予適用。具體執行當中也存在流弊,《宋史·刑法志》就曾說:「良民偶有過犯,致傷肢體,為終身之辱,而愚頑之徒,雖一時創痛,而終無愧恥。」
2、配役。配役刑淵源於隋唐的流配刑。推行折杖法之後,原有的流刑實際上便稱為配役。為補死刑和折杖後的諸刑刑差太大,有輕重失平之弊,朝廷遂增加配役刑的種類和一些附加刑,使配役刑成為一種非常復雜的刑名。
3凌遲。作為死刑的一種,凌遲始於五代時的西遼。(三)契約與婚姻法規 (一)《大明律》與《明大誥》。
(1)《大明律》。《大明律》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建國初年開始編修,於洪武三十年完成並頒布天下的法典,共計7篇30卷460條。它一改傳統刑律體例,更為名例、吏、戶、禮、兵、刑、工七篇格局,用以適應強化中央集權的需要。《大明律》在法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律文簡於唐律,精神嚴於宋律,成為終明之世通行不改的封建大法。明律的制定經過了四個階段:①吳天年《大明律》。鑒於元末法制敗壞的教訓,朱元璋曾說:「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因此在吳元年(公元1367年)就命左相國李善長等草創律令,編律285條,令145條,到吳元年十二月「律令成,命頒行之」。這是最早擬定頒行的明代法律(《大明律》)。律文按唐律取捨編訂,依《元典章》體例按六部順序編定。為以後的《大明律》奠定了基礎。②洪武六年《大明律》。洪武六年(公元1368年)冬又詳定《大明律》,次年二月書成,其「篇目一準之於唐┅┅┅分為三十卷」。仿唐律12篇體例,名例律置於最後,內容繁於唐律。經朱元璋「親加裁酌」後頒布。③洪武二十二年《大明律》。以後又因條例「增損不一」和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0年)廢中書省、宰相,遂「更定大明律」。以後例一篇冠首,其下仿《元典章》編纂體例,按六部改為吏、戶、禮、兵、刑、工六律,共30卷,460條。隋唐以降(元代例外)沿襲800年的法典結構至此一變。基本條款仍同唐律,只是明律「輕其輕罪,重其重罪」。在立法技術上較唐更為精細,體例也更趨完備和科學。以後又將洪武十八年和二十年的《大誥》,選出147條附於律後。④洪武三十年《大明律》。到了洪武三十年最後完成了《大明律誥》,「刊布中外,令天下知所遵守」。明律從初創到定型,歷時三十多年,表明立法的積極與慎重態度。
(2)《明大誥》。朱元璋在修訂《大明律》的同時,為防止「法外遺奸」,又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間,手訂四編《大誥》,共236條,具有與《大明律》相同的法律效力。《明大誥》集中體現了朱元璋「重典治世」的思想。
大誥是明初的一種特別刑事法規。大誥之名來自儒家經典《尚書·大誥》,原為周公東征殷民時對臣民的訓誡。明太祖將其親自審理的案例加以整理匯編,並加上因案而發的「訓導」,作為訓誡臣民的特別法令頒布天下。大誥對於律中原有的罪名,一般都加重處罰。大誥的另一特點是濫用法外之刑,四編大誥中開列的刑罰如族誅、瘃首、斷手、斬趾等等,都是漢律以來久不載於法令的酷刑。「重典治吏」是大誥的又一特點,其中大多數條文專為懲治貪官污吏而定,以此強化統治效能。大誥也是中國法制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規,每戶人家必須有一本大誥,科舉考試中也列入大誥的內容。明太祖死後,大誥被束之高閣,不具法律效力。
(三) 明清會典。
(1)《大明法典》。明英宗時開始編修,孝宗弘治十五年初步編成,但未及頒行。武宗、世宗、神宗三朝重加校刊增補。《大明會典》基本依照《唐六典》以六部官制為綱,分述各行政機關職掌和事例。在每一官職之下,先載律令,次載事例。故《大明會典》就其內容、性質與作用來看,仍屬行政法典,起著調整國家行政法律關系的作用。
(2)《大清會典》與清代行政法。為了規范國家機關的組織、活動,加強行政管理,提高官吏的統治效能,自康煦朝開始,清廷仿效《明會典》編定《清會典》,記述各朝主要國家機關的職掌、事例、活動規則與有關制度。計有康煦、雍正、乾隆、嘉慶、光緒五部會典,合稱「五朝會典」,統稱《大清會典》。
自乾隆二十七年編纂《乾隆會典開始,《清會典》的編纂一直遵循「以典為綱,以則例為目」的原則,典、例分別編輯遂成固定體例。「會典 」所載,一般為國家基本體制,少有變動。具體的變更,則在增修「則例」中完成。 (一) 司法機關
1、唐宋時期的司法機關。唐代沿襲隋制,皇帝以下設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機構,執行各自司法職能。宋沿唐制,在中央設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分掌中央司法審判職權。
(1)大理寺。
(2)刑部與審刑院。
(3)御史台。
(4)唐代的「三司推事」。唐代中央或地方發生重大案件時。由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大理寺卿組成臨時最高法庭審理,稱為「三司推事」。有時地方發生重案,不便解往中央,則派大理寺評事、刑部員外郎、監察御史為「三司使」,前往審理。此外,唐代還設立都堂集議制,每逢發生重大死刑案件,皇帝下令「中書、門下四品以上及尚書九卿議之」,以示慎刑。
(5)地方司法機關,唐代地方司法機關仍由行政長官兼理。州縣長官在進行司法審判時,均設佐史協助處理。州一級設法曹參軍或司法參軍,縣一級設司法佐、史等。縣以一鄉官、里正對犯罪案件具有調解處理的權力,結果須呈報上級。宋代地方州縣仍實行司法與行政合一之制。但從太宗時起加強地方司法監督,在州縣之上,設立提點獄司,作為中央在地方各路的司法派機構。提點刑獄司定期巡視州縣,監督審判,詳錄囚徒。凡地方官吏審判違法,輕者,提點刑獄司可以立即處斷;重者,上報皇帝裁決。
2、明清時期的司法機關。中央司法機構為刑部、大理寺、督察院。一改隋唐以降的大理寺、刑部、御史台體系。
(1)明代刑部增設十三清吏司,分掌各省刑民案件,加強對地方司法控制;清代刑部是清朝的主審機關,為六部之一,執掌全國「法律刑名」事務,下設十七清吏司分掌京師和各省審判事務,還設有追捕逃人的督捕司、辦理秋審的秋審處、專掌律例修訂的修訂法法律館。刑部是清朝最重要的司法機構,在處理全國法律事務方面一直起主導作用,主要負責:一是審理中央百官犯罪;二是審核地方上報的重案(死刑應交大理寺復核);四是處理地方上訴案及秋審事宜;五是主持司法行政與律例修訂事宜。
(2)明代大理寺掌復核駁正,發現有「情詞不明或失出入者」,駁回刑部改判,並再行復核。如此三改不當者,奏請皇帝裁決。依清律規定,大理寺的主要職責是復核死刑案件,平反冤獄,同時參與秋審、熱審等會審,如發現刑部定罪量刑有誤,可提出封駁。
(3)明代都查院掌糾察。主要是糾察百司,司法活動僅限於會審及審理官吏犯罪案件,並無監督法律執行的原則。設有十三道監察御史。清承明制,都查院是全國最高監察機關,負責監察百官風紀、糾彈不法,同時負有監督刑部、大理寺之責,如刑部、大理寺發生嚴重錯誤,可提出糾彈。亦可參與重大案件的會審。
中央上述三大司法機關統稱「三法司」。對重大疑難案件三法司共同會審,稱「三司會審」。
(4)地方司法機關。
3、管轄制度。明朝在交叉案件的管轄上,繼承了唐律「以輕就重,以少就多,以後就先」的原則,同時又規定:「若詞訟原告、被論在兩處州縣者,聽原告就被論官司告理歸結」,反映出明朝實行被告原則,減少推諉的立法意圖。此外,明朝實行軍民分訴轄制,凡軍官、軍人有犯,「與民不相干者」,一律「從本管軍職衙門自行追問」。「在外軍民詞訟」有涉「叛逆機密重事」者,可允許「鎮守總兵參將守備等官受理」。若軍案衙門與當地官府,「一體約問」。從中反映出明代軍事審判程序的健全與管轄制度的完善。
4、延杖與廠衛。
(1)延杖。即由皇帝下令,司禮監監刑,錦衣衛施刑,在朝堂之上杖責大臣的制度。皇帝法外用刑,加深了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對法制實施造成惡劣影響。
(2)「廠」、「衛」特務司法機關。這既是明代司法的一大特點,又是有明一代的一大弊政。「廠」直屬皇帝的特務機關。「衛」是指皇帝任命親信「提督」明末曾下令盡毀錦衣衛刑具,不許再用。到明後期,廠衛特務多達十餘萬,嚴重地干擾了司法工作。其一,奉旨行事,廠衛作出的裁決,三法司無權更改,有時還得執行。其二,非法逮捕行刑,不受法律約束。
(二)訴訟制度
三,清末司法體制的變化
(一) 司法體制的變革與四級三審制
清政府對舊的訴工提和審判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也僅流於形式。表現在:
1.清末司法的變化。改刑部為法部,掌管全國司法刑政事務;改大理寺為大理院,為全國最高審判機關;實行審檢合署。
2.實行四級三審制。確立一系列近代意義上的訴工制度,實習感四級三審制,制定了刑事案件公訴制度.證據.保釋制度;審判制度社會實行公開.迴避等制度。
初步規定了法官及檢察官考試任用制度;改良監獄及獄政管理制度。
(二)領事裁判權與審判和會審公廨
1.外國在華領事 裁判權的主要內容。又稱「治外法權」,是外國侵略者在強迫中國訂立的不平等條約中所規定的一種司法特權。凡在中國享有領事裁判權的國家,其在中國的僑民不受中國法律管轄,只由該國的領事或設在中國的司法機構依其本國法律裁判。確立於1834年7月22日在香港公布《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稅則》及隨後簽定的《虎門條約》,並在其後簽定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得以擴充。
(1)內容。中國人與享有領事裁判權國家的僑民間的訴公依被告原則;相同領事裁判權國家公民之間的訴訟由所屬國審理;不同國家的僑民之間的訴公適用被告主義原則:享有領事裁判權國家的僑民與非享有領事裁判權國家的僑民之間的爭公前者是被告則適用於悲哀高主義原則,後者是被告,則由中國法院管轄。
(2)審理機構。一審由在華領事法院或法庭審理;二審上訴案件有3各國建立的上 訴法院審理;終審案件,則由本國最高審判機關受理。
(3)後果。嚴重破壞了中國的司法主權,同時也是外國侵略者進行各種犯罪的護身符和鎮壓中國人民革命運動的工具。
2.觀審制度。西方列強取得在華領事裁判權後確立 的強行干預中國審判的制度即外國人是韻告的案件,其所屬國領事官員也有權前往觀審,如認為審判.判決有不妥之處,可以提出新證據等。這種制度是原有領事裁判權擴充,是對中國司法主權的踐踏。
3.會審公廨。1864年清廷與英、美、法三國駐上海領事協議在租界內設立的特殊審判機關。凡涉及外國人案件,必須有領事官員參加會審;筏中國人內與外國人訴公案,由本國領事裁判或陪審,甚至租界內純屬中國人之間的訴工也由外國領事審判並操縱判決。它的確立,是外國在華領事裁判權的擴充和延伸。
❽ 紀曉嵐演員表紀曉嵐3演員表 劉舜民扮演者
賀生偉 飾 劉舜民
姓 名:賀生偉 年 齡:38歲 身 高:1.80米 畢業學校:上海戲劇學院 職 業:個體演員
在香港電影《大塊頭有大智慧》中飾演殺人犯孫果。導演:杜祺峰(香港),與劉德華、張柏芝合作(此片獲香港金像獎最佳故事片獎)。
《雍正王朝》中飾演清朝酷吏田文鏡。
《鐵齒銅牙紀曉嵐(三)》中飾演為民請命的山東菏澤知府劉舜民。
《重案組之刑警風雲》中飾演男一號大陸刑警隊長高劍飛。
《海瑞罷官》中飾演反一號人物惡少趙西樵。
《金手指》中飾演反一號人物十惡不赦的富商包達欽。
《代價》中飾演反一號人物陰險狠毒的由海外歸來的大律師李名倫。
《光榮》第十四集《黑山門》中飾演義氣警察楊志紅。
《九九艷陽天》中飾演男主角——大哥,與已故表演藝術家李婉芬合作。
《別了,冬天》中飾演男二號人物權娃。
《武聖關公》中飾演曹仁。
《警壇風雲》第一部中飾演陝北警察白二喜。
《快嘴李翠蓮》中飾演變態狂敖可。
《長河東流》中,飾演男二號王夫之。
《白鷺謠》中主演鍾家大少爺鍾天和。
《無字碑歌》中飾演反一號武則天侄子、宰相武丞嗣。
《東方朔》中飾演男三號人物敢夫。
《情定CRD》中飾演男二號人物。
《福星臨門》中飾演反一號人物梅甘石。
《遠東第一監獄》中飾演反一號人物吳天。
《女法官》中飾演重要人物周雍,與劇雪合作。
《眼中釘》中飾演反二號人物余振江。
《神探狄仁傑前傳》中飾演武承嗣。
《鎖清秋(天地不容)》中飾演計劃謀權篡位的洪霸天。
2010新版《水滸》飾演梁中書
2010年電視連續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飾演李士群,與趙立新,呂行,焦俊艷
在大陸電影《弘一法師》中飾演李桐岡。總導演陳家林,與濮存曦合作,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和 「大學生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
張國立 飾 紀曉嵐 王 剛 飾 和 珅
張鐵林 飾 乾隆帝 張 庭 飾 陸琳琅
張春年 飾 劉 全 王麗媛 飾 太 後
張 蕾 飾 杏 兒 黃小蕾 飾 常 四
許曉丹 飾 皇 後 李 耕 飾 那 青
何金龍 飾 郭 敏 胡文豹 飾 貴 喜
高寶立 飾 陸 母 廉 冠 飾 陸 香
剛 毅 飾 常 貴 劉乃藝 飾 馬如風
郝蘇北 飾 俞鐵心 胡自和 飾 俞定中
李蘊結 飾 虎 妹 宋 東 飾 顧也直
方曉莉 飾 常 媽 吳博文 飾 老 六
陳大成 飾 阿 桂 王佳寧 飾 楚 銘
張 玥 飾 明 月 張 默 飾 袁 洪
李依曉 飾 紅 蓮 李麗紅 飾 岳金枝
張 平 飾 修 慶 石 琳 飾 花 娘
趙 晉 飾 駱師傅 翟 軍 飾 德 祥
李世江 飾 花劍盟 賀生偉 飾 劉舜民
隋抒洋 飾 王班頭 趙東柏 飾 於 丁
徐美齡 飾 老 鴇 王迎奇 飾 鏢 頭
李德旗 飾 大 夫 嚴洪志 飾 千 總
吳曉東 飾 馮 海 夏力薪 飾 賽花紅
韓新民 飾 恆 文 郭麗紅 飾 成 妃
馬 靜 飾 明 妃 周建濤 飾 連 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