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周穎健
Ⅰ 批判繼承中華傳統文化對我國文化建設的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意義
年級:
2012
級
專業:民商法學
姓名:周穎健
學號:
2012212033
【摘要】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
文化豐富的大國,
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中
國人的生活、
工作、
學習各個方面,
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中國傳統文化聯系緊密,
中
國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源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傳統文化的
升華和創新,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並行不悖、互相促進。
通過正確處理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
達到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
的共同思想基礎,實現社會和諧有序的發展。
【關鍵詞】
傳統文化
核心價值體系
相互促進
批判的繼承
創新
1.
什麼是文化?
1.1.
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的范疇。
「
文化
」
的定義,往往是
「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據美
國文化學家
克羅
伯和克拉克洪
1952
年出版的《文化:概念和定義的批評考察》中統計,世
界各地學者對文化的定義有
160
多種。
從詞源上說,
在西方,
「
文化
」
一詞源於拉丁文
culture
,
原意耕作,培養,教育,發展,尊重。
1871
年英國人類學家
愛德華
·
泰勒
在其所著的《原始
文化》一書中對文化的表述:
「
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慣等凡是作為社會的成
員而獲得的一切能力、習性的復合整體,總稱為文化。
一般來說,
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
富的總和。
狹義的文化,
是指作為觀念形態的、
與經濟和政治並列的、
有關人類社會生活的
思想理論、道德風尚、文學藝術、教育和科學等精神方面的內容。
1.2
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社會越發展越需要把文化作為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
「
精神家園
」
。文化是每個民
族每個國家的生命體現,否定自己的文化就是否定自己的生命
;
文化的積淀是一個社會、一
個民族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這個民族、這個社會能自立於其他民族、其他社會的
「
基
因身份證
」
。中華民族與世界各民族之間的差別絕不僅僅體現在黑眼睛黃皮膚,更有五千年
燦爛的中華文化。任何國家和民族都是憑借文化的獨特性和內聚力立身於世界民族之林的,
喪失了獨特性,
就意味著喪失內聚力,
也就喪失了存在的合法性。
這也就是六中全會強調文
化是一個
「
社會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
」
的原因所在。
不僅如此,文化還是
「
軟實力
」
,是一個國家以綜合國力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標准。現在
國際社會間的競爭已經不僅僅是經濟實力的競爭,
在和平發展背景下更不直接表現為軍事的
競爭,
而是體現為文化的競爭。
任何國家要想在國際競爭中贏得優勢,
佔領制高點,
首先要
取得文化上的優勢,
要佔領文化與價值的制高點。
曾經有位政治家講過一句話,
輸出產品的
是三流國家,
輸出技術的是二流國家,
輸出文化的才是一流的國家。
中華文化曾經在人類文
明演進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中華文化也必將在社會主
義先進文化的引領下實現新的偉大復興,
並反過來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社會不僅
要為世界經濟政治作貢獻,
更要為世界文化發展作貢獻,
為世界貢獻我們的價值觀,
為和諧
世界作出我們的貢獻。
最後,
文化還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不同的文化觀念會產生出不同的經濟發展形
式。
為什麼中國社會能有這么多年來持續的高投資經濟發展模式,
這與中國社會先勞動後消
費的文化習慣有很大關系。
這種文化習慣導致中國社會有讓現代西方國家羨慕不已的高儲蓄
率。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拯救金融危機的過程中,西方發達國家紛紛喊缺錢而中國
「
不差錢
」
的原因。
2.
中國傳統文化概述
2.1
中國傳統文化的含義和內容
在中國,
「
文化
」
一詞,古已有之。
「
文
」
的本義,系指各色交錯的紋理,有文飾、文章之
義。
《
說文解字
》
稱:
「
文,
錯畫也,
象交文。
」
其引申為包括語言文字在內的各種象徵符號,
以及文物典章、
禮儀
制度等等。
「
化
」
本義為變易、生成、造化,所謂
「
萬物化生
」
,其引申義
則為改造、教化、培育等。
」
中國古代的這些
「
文化
」
概念,基本上屬於精神文明範疇,往往
與
「
武力
」
、
「
武功
」
、
「
野蠻
」
相對應,它本身包含著一種正面的理想主義色彩,體現了
治國方
略
中
「
陰
」
和
「
柔
」
的一面,既有政治內容,又有倫理意義。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將此詞作
為一個動詞在使用,
是一種治理社會的方法和主張,
它既與武力征服相對立,
但又與之相聯
系,相輔相成,所謂
「
先禮後兵
」
,文治武功。
中國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與鮮明的民族特點。
探究傳統文化,
首先應該全面考察中國文
化生成與演進的環境。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
太平洋
西岸,
西北深入亞洲
內陸
,
是一個海路兼
備的國家。中國傳統觀念上的
「
天下
」
是由四海之內的
諸夏
和
「
四夷
」
共同構成。中國古代社會
東部為農業區,
西北部主要是游牧區,
也由此使中國傳統文化中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並存又
相互補充。東部的農耕經濟又占優勢,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主要經濟基礎。
中國古代傳統農業經濟佔主導地位,在宏觀上主要強調
「
以農為本
」
、
「
重農抑商
」
,從而也形
成了輝煌的農業文明。
中國
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兼容並蓄,和而不同。從洪秀全的金田起義、曾李
的
洋務運動
、康梁的維新變法、
何子淵
的教育革新、再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從動刀動槍、
師夷制夷、公車上書、毀除科舉,再到武裝起義,直至滿清王朝的覆滅,其間既有暴風驟雨
式的
革命
,亦有和風細雨般的變革,但最後都殊途同歸
——
目的只有一個:維系中華民族這
個大家庭並推動我們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這不能不歸功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同時這也是
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
有人說:中國傳統文化是由儒、釋、道三家組成的。也有人說:中國傳統文化,可以用
《周易》上的兩句話概括,即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
。筆者
認為,中華傳統文化就其核心價值而言,至少包括這樣六個大的方面:
(一)敬畏天地,體
察陰陽,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宏大的思想視野和高明的生存智慧;
(二)志存高遠,大同
理想,百折不撓,愈挫愈奮,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三)家邦一體,
國而忘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利益至上和深厚的愛國情懷;
(四)上善若水,仁者
愛人,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與人為善和以和為貴的處世原則;
(五)
孝親以敬,
為人以誠,
先義後利,扶危濟困,崇尚道德和提倡公平正義的社會風尚;
(六)修身克己,知恥守節,
安貧樂道,清潔自奉,高尚的人格和知足常樂的生活態度。
2.2
中國傳統文化的顯著特點
第一、世代相傳。
中國的傳統
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
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第二、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第三、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第四、博大精深。
「
博大
」
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
---
豐富多彩,
「
精深
」
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
深度
---
高深莫測。
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1
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含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黨的
十六屆六中全會
首次明確提出的一個科學命題。
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體系在中國整體社會價值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
發揮著主導作用,
決定著整個價值
體系的基本特徵和基本方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
即馬克思主
義指導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以
愛國主義
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
心的時代精神、
以
「
八榮八恥
」
為主要內容的
社會主義榮辱觀
。
這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相互聯
系、
相互貫通,
共同構成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就是要把上述
四個方面的基本要求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
融入經濟、
政治、
文化、
社會
建設的各個領域,使之成為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
3.2
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意義
從一般的意義上說,
人們的價值觀對於人們的思想行為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這種意
義和作用,甚至是決定性的。毛澤東說:
「
在世上的萬事萬物中,人是第一可寶貴的。
」
如今
我們所堅持的科學發展觀,始終要貫徹
「
以人為本
」
的原則,而
「
以人為本
」
不僅意味著我們的
一切事業都是為了人民,
而且一切工作也都要依靠人民。
那麼對於人民來說什麼又是最重要
的呢?首先當然是思想,是人的價值觀念。所有的矛盾和問題都會反映到人們的頭腦里來,
都會表現在價值觀上,
人的價值觀一旦形成,
它就會轉化成為人們的行動,
指導人們的實踐
活動。
在一百多年來的社會主義運動史中,
社會主義的價值觀、
價值體系,
一直發揮並保持
著指導作用:
它引領和指導方向、
團結和組織隊伍、
動員和鼓舞人民,
正是在它的指導鼓舞
之下,
人民群眾才積極投入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事業中去。
我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
始終是在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照耀下進行的。
今後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更離不開社會主義價值觀、價值體系的指導。
從特殊的意義來說,
應對我們在新世紀新階段所面臨的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更
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指導。
當前,
我國已經進入了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
人們正經
歷著經濟體制深刻變革,
社會結構深刻變動,
利益格局深刻調整,
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局面。
面對這四個
「
深刻
」
,如果缺乏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指導,就可能迷失前進的方向,削弱和渙散
我們的鬥志,
瓦解和分裂我們的隊伍,
從而危害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學習和把握社會
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則會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
打牢全黨全國各族
人民團結奮斗的道德基礎,
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
這是我
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保證。
4.
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過程中堅持繼承傳統文化的原因
4.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升華和創新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並非中國傳統文化的全盤繼承,而是吸收其精華、剔除其糟粕,
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升華和創新。
首先,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吸收、
改造、
融合了中國
傳統文化,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新一屆黨中央領導
集體提出的
科學發展觀
和構建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理論。
毛西周政治家周公提出的
「敬德保民」
等思想,開啟了中國民本思想的先河;孟子提出了「民貴君輕」思想,並在此基礎上總結出
了「政得其民」的歷史興亡規律;荀子進一步提出「君舟民水」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民
本思想,
都被毛澤東思想改造成為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
孔子在創立儒家學說時,
十分重
視「和」的價值與作用。他強調「和為貴」
,把「和」視為做人處事、治國理政的價值判斷
標准。他提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的「和同」思想,也是既承認差異,
又要求和合,通過互補互濟,達到事物的矛盾統一,形成和諧的狀態。老子在《道德經》中
說: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他認為,萬事萬物都包含著陰陽兩個矛盾的方面,陰
陽相互作用構成
「和」
。
「和」
是宇宙萬物的本質以及天地萬物生存的基礎。
充分認識中國傳
統文化中的「貴和尚中」思想的現代價值,提煉出適合當代社會發展的「和諧文化」
,提升
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是一個創造的過程。
其次,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形成的過程中,吸收和借鑒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內容,
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綜合創新。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靈魂。
它圍繞愛國主義這個核心,包含了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等內容。民族
精神這些方面的內容,
都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發展中凝練下來的,
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
再次,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過程中對傳統文化的改造與創新。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一個艱巨的
系統工程,
它同樣需要繼承前人思想道德中有價值、
適應當代社會發展的積極因素。
當前思
想道德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大力倡導
社會主義榮辱觀
。
胡錦濤同志提出來的
「八榮八恥」
社會主義榮辱觀,
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因素,
結合我國道德建設的具體實際情況,
為
我國道德建設提供了重要的道德原則和價值尺度。
社會主義榮辱觀繼承了中國古代的
「知恥」
文化傳統,
吸收了中國古代思想家所提出來的
「行已有恥,
使於四方」
、
「仁則榮,
不仁則辱」
、
「無羞惡之心,非人也」
、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
「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
、
「人有恥,
則能有所不為」
等榮辱思想的精華,
把這些思想改造成為易懂易記、
朗朗上口的
「八榮八恥」
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社會主義榮辱觀擺正了個人在他人、
社會、
國家中的位置,
體現出中國文化智慧中深刻的生命意識和精神追求,表現出人格的「自我的創造性轉化」
。
4.2
中國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源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來源於諸多方面,
其中,
中國傳統文化
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構中不可或缺的思想源泉。
第一,
中國傳統文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形成提供了豐厚的文化基礎。
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體系屬於社會意識的范疇,
是一種社會主義的觀念體系。
這種觀念體系是在特定的
民族文化環境中發展起來的。
在馬克思主義看來,
任何時代的社會意識,
都和以前時代的社
會意識有著聯系,
它的產生和發展都要以前人所積累的思想材料作為前提。
社會主義核心價
值體系正是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沃土中,
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合理成分,
才形成和發展
起來的。
第二,
中國傳統文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提供了思想文化傳統。
傳統文化與
文化傳統密切關聯又不相同。
傳統文化是區別於外來文化、
當代文化,
指一個民族、
國家或
地區在歷史上曾經存在的種種物質的、
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
文化傳統是文
化在歷史的發展中一代一代的積淀,是文化的「活的靈魂」
。中國傳統文化在幾千年的發展
中,逐漸形成了中國文化傳統,它貫穿於中國人的價值觀、思維方式、風俗習慣、道德禮儀
等各個方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主導價值觀的理論體系,
其中的各個方面都
貫穿著中國文化傳統。
如中國文化傳統中的
「剛健有為、
自強不息」
、
「厚德載物、
包容會通」
、
「見利思義、誠信為本」
「勤儉廉政、精忠愛國」
、
「仁愛孝悌、謙和好禮」
、
「克己奉公、修
身慎獨」等精神,通過改造融入了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之中。
5.
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中國傳統文化是建設社會義核心價值的精神資源。
她所凝煉的民族精神,
鑄造的民族的
品格,
形塑的倫理道德,
不僅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了思想基礎,
也提供了方法和途
徑。要實現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互動與融合應注意解決好以下問題:
第一,充分重視我國的傳統文化資源,處理好批判與繼承的關系。
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瑪雅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都中斷、失
落了,唯有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生生不息、承前啟後、薪火相傳。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
在於中華文明有著豐厚的中國傳統文化資源作基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根植於中國傳統
文化的沃土中。
沒有中國傳統文化之根,
就沒有中華民族精神之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就無法建立。
關於人與人、
人與自然、
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問題,
也
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就說明,
我們的和諧社會建設與中國傳統文
化有相通之處,我們當代構建的價值體系與中國傳統文化有密切聯系。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一是要充分重視。自鴉片戰爭以來的一百多年間,我們對傳統文化基本上採取否定的態度,
到了「文化大革命」
,這種傾向被推向極致,變成了一場「大革文化命」的運動,中國傳統
文化遭到了空前的摧殘,
在中國一代甚至幾代人的心裡都留下陰影。
否定中國文化傳統的結
果,最終釀成了一系列惡果,造成了「斷裂的一代」
、
「西化的一代」
,造成了對傳統文化沒
有溫情和敬意、
失落迷茫的一代人。
改革開放後,
黨中央逐漸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危
害性,大力倡導學習和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收到了顯著的成效。
但也不可否認,在一些國人、特別是一些
領導幹部
中間,還沒有對這個問題充分重視起來,
更沒有落實到行動中。
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為我們重視
中國傳統文化、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提供了極為有利的契機。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寶貴的思
想資源,如「和合」
、
「民本」
、
「天人合一」
、
「制天命而用之」
、
「民胞物與」
、
「格物致知」
、
「即物窮理」
、
「知行合一」等命題和認識,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價值,都值得很好地發掘。
同時要批判地繼承。
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
否定中國文化誠然不對,
但不加
批判地全盤接受也是錯誤的。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不乏糟粕的東西,
必須對這些東西加以剔
除。比如,儒家學說中的封建禮教、等級觀念、
「三綱五常」
、
「三從四德」
、
「官本位」等觀
念就是需要剔除的糟粕。
法家學說中的
「尊君」
、
權術思想,
對現代社會管理也是消極因素。
道家學說中的「守拙」
、
「貴柔」
、
「無為」等思想,在現代社會中都有一定的消極意義。我們
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一說要重視傳統文化,
就把古代的經典奉為至寶,
認為只
要熟讀經書就會無所不通,
就是掌握了傳統文化,
就可不加鑒別、不加批判地全盤拿來。
我
們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對中華文化傳統的弘揚,必須採取「揚棄」的辯證態度,才能從中汲
取積極的因素,構建出能夠反映國人共識的科學的核心價值體系。
第二,整合與創新中國傳統文化,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中國近現代在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問題上,
曾經展開過幾次比較大的爭論,
有過
「中
體西用」
、
「西體中用」
、
「會通以求超勝」
、
「全盤西化」
、
「儒學復興」
、
「民族大眾文化」
、
「創
造性轉換」
、
「綜合創新」等觀點。筆者認為,張岱年先生提出來的「綜合創新」論在中國文
化論爭中是一種極具價值的學說。
這種文化主張,
是在研究和分析了中國近現代文化論爭中
各種學說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它拋棄了中西對立、
體用二元的僵化思維模式,
排除了盲目的
華夏中心論和歐洲中心論的干擾,
特別是提出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注意吸收
「會通以求
超勝」論、
「民族大眾文化」論中的合理因素,認為只有辯證的綜合創造,才是中華民族文
化復興的坦途。對古今中外有益文化加以綜合,以構建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不是無原則的調和折中,
而是發揚一種創新精神,
進行創造性的綜合。
為此,
我們既要對傳
統文化中有益於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合理成分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文化樣式。
例如,
將傳統的重義輕利價值觀創造性轉化為義利兼顧的新型的價值觀;
將儒家所極力倡導
的
「貴和尚中」
精神改造成為社會主義的和諧理念;
同時,
我們又要緊密結合當代中國的社
會文化狀況,
把傳統文化的主導價值觀與當代中國的現實價值導向、
價值理想有機結合起來,
創造源於中國傳統文化又高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觀。
例如,
將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愛
國主義觀念發展成為全球化背景下的、
具有國際主義精神的當代愛國主義精神,
以此豐富和
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總結】
五千年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
國脈傳承的精神紐帶,
是中華民族面臨嚴峻挑戰以及各種復雜環境屹立不倒、
歷經劫難而百
折不撓的力量源泉。
中國傳統文化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了豐厚的精神資源,
是
中國優秀文化傳統和中華民族精神的堅實基礎。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過程中,
我們
要學習和研究中國傳統文化,
吸收其精華,
剔除其糟粕,
批判的繼承中國傳統文化,
弘揚中
華民族精神,
構建適合中國實際的、
能夠形成國人共識的、
反映中國現實發展的、
引導中華
民族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體系。
請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