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被申請人

法院被申請人

發布時間: 2022-08-26 06:39:24

法院決定再審後被申請人可以申請再審嗎

法院決定再審後,被申請人是不可以申請再審的。

被申請人可以將自己的訴求在再審中提出來。

㈡ 具體解釋什麼是民事執行,民事執行中的申請人、被申請人、執行人、被執行人分別指誰

1、民事執行

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程序,採取法定的執行措施,強制義務人履行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人民法院的民事判決、裁定或其他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義務的活動。

2、申請人

申請人(Petitioner)是指提起訴訟的一方當事人,也可稱為原告(Plaintiff)。申請人(Petitioner)通常適用於某些州的特定案件中,如離婚以及其它家庭法案件。

3、被申請人

指申請人訴稱侵害其合法權益或與其就民商事法律關系發生爭執而由仲裁機關通知參與仲裁的人。

4、執行人

民事執行中並無執行人這個說法,只有申請執行人。申請執行人是民事訴訟中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根據生效法律文書,採取執行措施的當事人。

一般是民事訴訟中的勝訴方,即民事法律關系中的權利人。由於中國民事執行程序一般因權利人的申請而開始,因此,民事執行中的權利人和申請人常常是一致的,司法實踐中也常將二者混用。

5、被執行人

被執行人是指在法定的上訴期滿後,或終審判決作出後,拒不履行法院判決或仲裁裁決的當事人。在法院對於一民事訴訟判決原告勝訴後,被告在賠償問題上的法定時間內未完成判決書上所規定的賠償金額而被法院強制執行賠償,則稱該被告為本次強制執行的被執行人。

參考資料

網路-民事執行

網路-申請人

網路-被申請人

網路-申請執行人

網路-被執行人

㈢ 向檢察院提交對法院執行監督時被申請人應該是誰

向檢察院提交對法院執行監督時,被申請人應是執行案件的被執行人。

㈣ 高級法院立案再審,被申請人該做些什麼

被申請人接到再審通知書的同時會接到再審申請人的再審申請書,看再審請求與理由是否符合《民事訴訟法》179條規定的再審理由。對照該規定,結合證據,找出原審判決認定事實證據充分,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的理由,一一反駁。 一般情況下,人民法院會組織聽證,認定再審申請符合法律規定會裁定:發回重審或者由本地提審等,再審期間中止原判決執行。認為不符合規定的,會裁定駁回再審申請。收到再審通知不一定能進入再審程序。
你有新證據的補充新證據,沒有新證據的,所有證據法院全部在卷,再審法院會調取卷宗材料的,你也可將卷宗內所有證據全部復印一份備用。

㈤ 執行階段法院會主動查被申請人正在上學子女的財產嗎

執行階段,法院會主動查被申請人正在上學子女的財產。
調查被執行人的財產(包括被轉移財產)是人民法院的權力,需要盡量給法院提供更多的財產線索,這樣執行會更有效。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人民法院專屬管轄的案件如下:
1、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2、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3、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三十五條 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訴訟,原告可以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六條 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三十八條 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理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確有必要將本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交下級人民法院審理的,應當報請其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下級人民法院對它所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理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審理。

㈥ 法院調解書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名字搞反了有沒有關系

有關系。
要求更正的。
調解書是指人民法院製作的確認雙方當事人協議內容的法律文書。它是法律應用寫作研究的重要文種之一。裁決書是仲裁庭或仲裁員根據經過調解雙方達成的協議製作的記載該調解結果的具有約束力的法律文書。

㈦ 申請執行人和被申請執行人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申請執行人是民事訴訟中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根據生效法律文書,採取執行措施的當事人。被申請執行人是民事執行指的是判決生效後,應當履行義務的一方在規定的期限內拒不履行判決內容,法院根據另一方的申請而強制其履行的行為。向法院提出申請的人為申請人,應履行義務的一方為被申請人(立案階段),正式進入執行階段後,被申請人就是被執行人,而法院自然是執行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公證程序規則》 第五十五條 債務人不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經公證的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的,公證機構可以根據債權人的申請,依照有關規定出具執行證書。執行證書應當在法律規定的執行期限內出具。執行證書應當載明申請人、被申請執行人、申請執行標的和申請執行的期限。債務人已經履行的部分,應當在申請執行標的中予以扣除。因債務人不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而發生的違約金、滯納金、利息等,可以應債權人的要求列入申請執行標的。

㈧ 被申請人是指被告嗎

法律分析:一般情況下是的。「申請人」是指以自己的名義,為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根據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提出仲裁申請,並使仲裁程序啟動的人。「被申請人」指申請人訴稱侵害其合法權益或與其就民商事法律關系發生爭執而由仲裁機關通知參與仲裁的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七條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15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㈨ 在法院申請人和被申請是怎麼樣的情況。

民事案件原告或被告向法院申請相關事項,是申請人,有:財產保全、變更訴訟請求、調查取證、延期開庭、撤訴、解除財產保全、證人出庭作證等。

熱點內容
朝鮮族刑法 發布:2025-04-22 22:57:39 瀏覽:924
勞動法最低工資標准2015 發布:2025-04-22 22:46:57 瀏覽:667
上海楊浦法院法官 發布:2025-04-22 22:43:41 瀏覽:462
見義勇為的道德與法律 發布:2025-04-22 22:39:14 瀏覽:958
分公司和總公司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2 22:30:05 瀏覽:613
合同法司法解釋一二三四五 發布:2025-04-22 22:30:03 瀏覽:686
民法上欺詐案例 發布:2025-04-22 22:12:57 瀏覽:773
央視社會與法還不起的青春債 發布:2025-04-22 21:48:10 瀏覽:12
浙江信訪條例 發布:2025-04-22 21:40:36 瀏覽:881
勞動法關於產假工資規定2015 發布:2025-04-22 21:25:22 瀏覽: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