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的情懷
西方法理學巨擘德沃金說過:法院是法律帝國的首都,法官是帝國的王侯。由此可見法院在權力分支體系的重要性及法官在法治國家建設中的重要角色。法官是如此之重要,那麼法官如何才能擔當法治的擔任,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法官?
從立法視野審視,根據現行《法官法》第九條的規定,擔任法官必須滿足以下條件:具備中國國籍、年滿23周歲、擁護中國憲法、具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良好品行,身體健康和具備法律知識並具有法律實務工作經驗。國籍、年齡、擁護憲法因一般正常法律人均可達到的准入門檻,因而,這只是一個前提性條件,而非嚴格意義上的合格標尺。從現行法律的規定來看,一名合格的法官應當滿足以下要素:具備法律知識和法律實務操作經驗、良好的政治素質、優秀的道德品行。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看法是「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國王,除了法律,法官沒有別的上司。也即法律是法官唯一的上司。
結合現行法律的基準及筆者認知理解,一名合格法官應當滿足以下條件:具備兩種意識,三種能力,四種知識。從意識方面考察,首先是政治意識,其次是法律意識。政治意識上,法律與司法從來無法獨善其身而脫離政治孤芳自賞,而是與政治存在密切勾連,因此法官必須具備較強的政治意識和政治敏感性,在當前時代的中國語境下,具體而言就是法官必須服從黨的領導,擁護憲法和社會主義道路,這也是法官法規定法官必須擁護憲法的緣由。從法律意識上看,法官必須精通法律,遵守法律。法官以法為業,熟悉現行法律,模範遵守法律,在法律適用上只認可法律,即如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看法:法官除了法律沒有別的上司,法律是其唯一的上司和指引。
從能力上判定,基於司法過程使然,法官實現定紛止爭,主要是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由此,法官必須具備三種能力以准確抽取案件事實,恰當匹配相應法律:首先是法官應當具有嫻熟的庭審駕馭能力,不僅將司法全過程完美地向公眾展示,寓意著司法公開的使命,而且庭審是查清案件事實的關鍵程序。其次是確立法律終局性結論的能力——包括裁判文書製作能力和調解運用能力。法官的司法過程是一個找法、擇法、適法的一個法律選擇、匹配程序,而裁判文書製作是一個法律適用的程序,是對案件事實進行法理性的結論終結,是一個說理的過程。法官如若無法製作一份邏輯嚴謹、說理透徹的裁判文書,司法的過程就無法完美終結。因而法官具備文書製作能力是合格法官的題中之義。再次,是調解能力。調解與裁判均是實現定紛止爭的一種方式和手段,而非法官的終極目的地。調解與裁判並無優劣高下之分,只是根據不同的司法語境和特定的案件事實情況,扮演者不同的手段品種,在各自不同的作用域演繹著自己獨特的價值和使命。在通過裁判無法充分實現定紛止爭或效果不佳時,調解的價值便得到凸顯,調解有其特殊的價值張力,能使部分案件的辦結效果更佳。
從知識譜繫上檢讀,法官需要具備以下四種知識,以追求真善美為己任,引導公眾確立法律帝國的邊界和柵欄,指引公眾有序參與社會,牽引公眾求真向善唯美。一是學習邏輯。二是洞悉人性。三是體驗社會。四是堅守良知。
學習邏輯。邏輯是法律和司法的生命力所系。「法律的生命在於經驗」而非邏輯是著名法學家、美國大法官霍姆斯的著名論斷。但要正確認識和理解霍姆斯的這一著名論斷必須回歸當時的背景與還歷史的本原。在當時美國的學術界比較傾向於重視邏輯而反經驗。「法律發展的唯一動力在於邏輯」一時間喧囂塵上,在這個大背景下霍姆斯勇敢地站出來批判法律的過度邏輯化、形式化而重視司法的經驗是面對法律應有的科學態度。「法律不是邏輯就是經驗」的判斷是對法律的簡單對立與機械分割。法律首先是邏輯的,才是經驗的。邏輯是對司法經驗的一種整合、抽象、萃取與提煉,經驗是對司法邏輯的一種發展、延伸、展開與生命力的賦予。在漢語法學的語境系統應當注重對司法經驗的梳理與傳承,對本土司法歷史的梳理,對本土司法智慧的回歸。經驗通過萃取、整合,依然是邏輯的。法律的生命需要經驗張力的具體展開,更需要邏輯的理性支撐。法律關乎邏輯,司法不追求邏輯的嚴謹與縝密,法官的裁判必然飽受詬病,因而法官必須具備邏輯知識,充分運用邏輯演繹裁判的過程,讓公眾知曉裁判的過程和理由,方能樹立司法的權威與威嚴。
洞悉人性。西方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人有趨利避害的本性,因而人性是有弱點的。很多案件的紛爭都是有人性弱點的暴露和擴張所致,才致使人情冷暖、利益糾葛與恩怨情仇。人性是有弱點的,既然我們承認人性這一偏頗,那麼法官身上也同樣不例外。因此,法官承認和洞悉人性不僅有助於司法裁判,亦能時刻警醒自我。當前外界對法官的各種誘惑不斷,法官不可能具有哲學王或聖人的那種無所不惑、無所不侵的本領,同樣具有人性的弱點和人性的渴求。他們需要養家糊口、聊以生計,渴望幸福和美好的生活!因此,他們不可能無比堅強,也不可能拒絕一切,更不可能完全不受任何誘惑。有時迫於生活壓力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會作出一些迎合世俗的行為。如果法官把審判工作作為解決個人問題和養家糊口的一項工作,那麼在利益和人情的驅動下,法官往往容易作出一些有悖於法律和個人良心的行為,以滿足個性的需求和物質的需要。因此,法官必須具備洞悉人性的知識,知曉人性,承認人性的多元復雜,客觀面對人性的弱點,更有助於案件事實的查明,方能心如止水,直擊人性弱點,公允裁判。
體驗社會。如若是醫院是治療人的疾病,那麼法院則是法律的醫院、社會的醫院,修復破損的社會關系,診治社會的疾病。而法官則是「法律醫院」、「社會醫院」的醫生。法官要診治社會,雖然是通過法律予以診療、修復,但因為對象是社會,則必然要了解社會、體驗社會。社會不僅紛繁復雜,而且多元中蘊育擇地方性和局域性。按照吉爾茨的觀點,任何法律都是一種地方性知識。因此,法律也是融入當地社會的一種地方性知識,滲透了文化的基因與歷史的血液,將當地的民俗、習慣整合、上升到規范性層面。因此,法官要開具診治處方則必須對社會有所了解和體驗,尤其是當地的公序良俗、民間習慣及所在地方的市情、省情、國情,才能把握社情民意,做到接地氣,對症下葯,腳踏實地,經得起社會和歷史的經驗。
堅守良知。朝鮮族有句諺語,不要讓你的能力超越自己的品格與良知。良知,指的是天賦的道德善性和認識能力。《孟子·盡心上》有言:「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良知為心之本體,「我」之主宰,一切意識和德行皆出於此。明朝哲學家王守仁據此提出「致良知說」,作為道德修養方法。司法良知則是法官作為司法主體時所具有的法律職業良知,其建立在對世俗人情的深刻把握和對人性深入洞察的基礎之上,是基於對法律規則的正當性與合法性的認識和理解以及自身法律生活反思所形成的一種對善惡正誤的理性判斷,體現出法官的司法理念、正義追求、職業道德、責任擔當及人文情懷等內心意志。一厘米主權是是德國亨里奇案確立的執法標准,也是司法良知視域規制下的最高執法標准。沒有法律規則,法官當如何裁判,法官顯然無理由拒絕裁判,這就是良知的價值所在。法官可以運用司法良知作出擇斷。不僅如此,法官在面對惡法、無法的混沌世界,還應當堅守司法良知,有把槍口抬高一厘米的義務,尊崇自己的內心良知,作出合乎常識、常理、常情的裁決,讓司法的過程求真向善唯美,讓裁判的結果融入法、理、情,讓公眾感知司法的溫情。
作者單位:江西省新余市人民法院
2. 描寫法院的句子。
你好,描寫如下
法院的大門是那樣庄嚴雄偉,象徵著公正、公平。
祝你生活愉快。
3. 如何當好法院院長
一要當好責任的第一買單人,二要當好樂隊的指揮者,三要當好狠抓落實的推動者,四要當好攻堅克難的示範者,五要當好法院良好生態的培育者,六要當好化解矛盾、解決矛盾的高手,七要當好乾警的貼心人。
3
人民法院院長要具備「六種思維和一種情懷」:
分別是全面系統思維、政治思維、法治思維。
4. 從依法治國角度談如何樹立為民情懷
在建法的時候才需要情懷。學生時代的情懷是靠教育,社會的情懷靠記者,人民情懷靠制度,比如社區制度,公司制度。制定法治的時候只在罰款方面做杠桿調節就可以,這樣法院判決時才能在短期內完成。
5. 求一篇《對法院的認識》,字數800字左右,謝謝!
人民法院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依法行使審判職權。人民法院行使的審判職權,是法治社會里重要的國家權力,它是法律生命的具體表現,是國家權力和公民權利正常運作的基本保障和最後一道屏障。人民法院依法開展刑事、民事、行政和國家賠償等各項審判工作,調節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秩序,產生了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時期,人民法院要緊跟時代發展,對行使的審判職權再認識,認真思考人民法院如何更好履職,在樹立良好形象、確立司法權威和服務經濟社會科學發展上,作出更大貢獻。
一、法院職權的內容
人民法院作為國家的審判機關,行使著國家的審判權,為憲法和人民法院組織法等法律賦予和確認。憲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這是國家根本大法對人民法院職權的規定。人民法院組織法第三條規定:人民法院的任務是審判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並且通過審判活動,懲辦一切犯罪分子,解決民事糾紛,以保衛無產階級專政制度,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和社會秩序,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規定了人民法院審判職權的具體內容。按照法律部門分,人民法院目前承擔著刑事審判工作,依法懲處危害國家安全和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承擔著民事審判工作,依法審理民事案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權利,制裁民事違法行為;還承擔著行政審判和國家賠償審判工作,依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有力地監督和支持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依法行使職權。人民法院以積極的工作,切實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保護了公民權利。
二、法院職權的社會性
審判權為國家權力的一種,它是為解決社會上的利益糾紛而設立,通過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而調節。人民法院是重要的國家機關,是國家上層建築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以人民法院的名義行使審判權,對經濟社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人民法院依法開展各項審判工作,辦理各類刑事、民事、行政和國家賠償案件,通過個案的辦理,有效調整社會關系,規范社會主體行為,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對合法的財產權利和人身權利給予了司法保障。人民法院審判權為國家服務,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裁決,並予強制執行,具有強制性、約束力和威懾力,這是其他國家職權沒有的強制力,是保證裁判實現的必然要求。人民法院審判職權的社會性,是人民法院審判職權的重要特徵,是人民法院開展好審判工作、實現公平正義、實現審判目的的基礎。審判權的社會性特徵,一段時間里被忽視了,但不久就得到了改善,面向社會實際開展審判工作,面向社會實際搞好審判調研,更加註重應用法學研究,以有效指導審判工作,指導審判工作有效開展。
三、法院職權的中立性
審判權的中立性,由人民法院職權特性決定,是社會公平正義實現的基礎,是司法公正的必要條件,也是全體人民的共同期待。唯有真正保持審判工作的中立性,人民法院在實際的案件辦理中,才能公平適用法律,公平作出判決。不可想像,一個不信守中立的法院,人民群眾怎麼會給予信任,這個法院怎麼能建立起真正的司法權威,這樣的法院怎麼會有良好的社會形象,公平正義如何得以實現。憲法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人民法院組織法也作了內容相同的表述。對人民法院審判工作保持中立性,憲法上、體制上多作了保障。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立性問題,這幾年已有很多論述和探索,已經牢固樹立起了審判中立的理念。各級人民法院在審判工作中,一直按照中立性要求,努力排除各種不當干涉和干擾,在具體的案件辦理中,努力實現著公平正義。審判中立的理念,已經內化為各級人民法院和審判人員的核心價值,也為社會各界普遍接受。
四、法院職權的有限性
法院職權的有限性,是一個需要正視的問題。一般來說,國家權力由立法權、行政權、軍事權、審判權和檢察權等構成,在中國審判權來自於立法權並為立法權負責。人民法院行使的審判權只是國家權力的一個部分。司法權在各種權力中歷來是最不起眼的,只是在近現代,由於人格觀念的確立,人權思想的興起,司法權在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事業上的重要作用凸現出來,司法權才被提高到了應有的高度和位置,也越來越為社會各界重視。即使這樣,由於人民法院審判職權設置的要求,行使職權的手段和調整范圍的限制,掌握社會資源有限,審判工作本身具有的被動性和中立性要求,其對社會的控制力和影響力仍然有限,也必須有限,法院職權有限性特點仍然突出。法院不是萬能的,對社會事務絕不能大包大攬。一段時間里,法院洞開立案大門,各類社會糾紛和矛盾大量湧入,很多都轉化為訴訟案件形式。同時,也引發了社會的好訴現象。由於自身地位和功能上的局限,使得很多轉化為訴訟案件的社會糾紛、矛盾,不能在人民法院審判環節得到有效化解和解決,客觀上嚴重干擾了人民法院正常的審判工作,損害了人民法院的司法權威,也損害了國家的整體威信。針對法院陷於纏訴、纏訪這一社會難題,開展了全國性的涉訴信訪化解專項活動,舉全社會之力,通過做艱苦細致的工作,大量的社會矛盾和涉訴案件才得以化解和解決。在任何一個國家和歷史時期,都不可能賦予法院太多的職權,這是審判機關的性質和職責決定了的。唯有更加深刻認識法院職權的有限性,才能使司法權歸位,而不是越位和缺位,人民法院才能更好發揮審判職能作用,更加有效通過審判服務社會。
五、法院職權的憲法性
司法權是憲法性權力。憲法第三條規定: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人民法院組織法第十六條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由國家權力機關產生,並對其負責、報告工作,人民法院機構和職權的設置、運行,由憲法、法律規定和保障。憲法賦予人民法院行使審判職權,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依照法律規定,作出裁決,並付強制實施。審判權本就屬於國家權力的一個部分,並有強制執行力,它也是其他國家權力有效行使的強制力後盾,保障著自身和其他國家機關職權的有效行使。人民法院的審判職權由憲法和法律賦予,具有憲法性,人民法院要切實履行起這一神聖的職責,行使好這一憲法性權力。
六、法院職權的權威性
社會需要秩序,矛盾糾紛需要化解,社會關系需要調節,社會行為需要規范,這一切很多都是由人民法院通過審判來實現。必須確立司法權威,以推進人民法院的裁判得到切實的執行,法律得到有效的實施和貫徹落實,社會秩序得到維護。不可想像,法院判決不能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不能得到很好執行,其損害的不只是法院自身的威信,更將嚴重損害社會秩序、民眾利益和國家的權威。近年來,社會各界更加認識到了司法權威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推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事業上的重要作用,司法權威被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來認識,並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司法權威不只是關涉法院一家的問題,而涉及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需要各方面支持,通過內外多方用力,才能真正確立和加強。一是把人民法院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緊密結合人民法院實際,根據新的形勢和任務,整體推進人民法院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各項工作,徹底解決執法不嚴、裁判不公、效率不高等影響司法權威的問題。二是強化人民法院內部對司法權行使的監督,進一步完善審判、執行流程管理、案件質量評查等監督工作機制,加強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監督,完善再審制度,依法糾正錯誤裁判,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權威。三是堅持依法糾錯與維護既判力相統一。既要堅持依法糾錯,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又要堅決依法維護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既判力,維護財產關系和社會秩序的基本穩定,維護司法權威。四是不斷增強司法能力。法官的司法能力越強,司法水平越高,就越能實現公平和正義,司法權威就越會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和尊崇。五是進一步普及和弘揚法治精神,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不斷提高和強化公民的法治意識和法治觀念,營造起全民尊法、守法、維護法律權威的良好社會風氣。
6. 法院民事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法院民事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作為一名合格的法官,不僅要多辦案、辦好案,最關鍵的一條,要時刻保持一顆司法為民的公心,站在人民大眾的立場,堅決維護法律公正,維護法律尊嚴,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收集的法院民事先進個人事跡材料,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法院民事先進個人事跡材料範文一
易**,湘鄉市人,出生於1970年10月,現任湘鄉市人民法院信訪辦公室副主任。1992年進法院工作,先後在城關法庭、辦公室、審管辦、東山法庭、行政庭、信訪辦工作,不論在哪個崗位,她忠實地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固守對公平正義的執著追求,以誠摯的愛,深刻詮釋不變的為民情結,將無私的奉獻和強烈的責任感,融入司法審判工作的一言一行,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糾紛,為湘鄉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穩定、人民安居樂業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先後多次獲得過院先進個人、辦案能手、調解能手、執行能手等榮譽,並被市政府嘉獎2次。2009年,被評為湘潭市「構建三大格局」執行工作先進個人,2010年,被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評為「全省法院辦案標兵」,2011年被湘潭市中級人民法院評為「優秀模範標兵」。
2011年2月底,根據院黨組的安排,易**從行政庭調整至信訪辦工作,任信訪辦副主任,負責全面工作。多年來,她一直從事審判業務工作,且以過硬的案件質量、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贏得了案件當事人、領導和同事的一致好評,工作可謂順風順水。現在讓她來從事涉訴信訪這項高難度、高風險、低收入、零回報的工作,一般人心理都難以平衡,但易**沒有怨言,也沒有畏懼,坦然接受了領導的安排。
湘鄉歷來是全省有名的的信訪大市,工作千頭萬緒,但整個信訪辦公室工作人員就只有她和一個合同制書記員。易**一到信訪室,正值全國即將召開,根據湘潭中院的安排,合同制書記員被安排到北京接待期間的湘鄉上訪人員,而且一去就是一個月,因此留在院里的她,既要全日坐在信訪接待室負責信訪接待工作,又要負責信訪辦公室的所有日常工作。那一個月,她白天在信訪接待室接待上訪人,晚上在辦公室加班辦理其他信訪工作。到信訪辦之前,她完全是信訪工作的門外漢,但嚴峻的現實沒有時間讓她去熟悉工作方法、總結工作技巧,她硬是憑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對公平正義的摯著追求和對涉訴信訪工作的滿腔熱情來強化訓練自己適應並勝任這一工作。都說信訪工作難搞,但她認為,信訪工作是難,但上訪當事人比我更艱難。因此,在接待中,哪怕是最難纏的上訪,她都能做到熱情接待,耐心聽取他們的意見,耐心向他們作解釋說明。如湘鄉市東郊鄉一上訪戶譚某,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太婆,因兒子被人過失傷害致死,湘鄉法院作出了判處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並由被告人賠償附帶民事原告人經濟損失11萬余元的判決。一審判決後,被告人不服,上訴至湘潭市中級人民法院。譚某因擔心二審改判,又怕二審法院久拖不決,總是隔三差五要到湘鄉法院來信訪一回,而且每次來就說在家裡日子不好過,不願回去。易**總是耐心細致地做譚的思想工作,要譚耐心等候生效判決,中午安排譚在法院食堂就餐,到了下午快下班的時候,她總是自行做通譚的工作或請東郊鄉政府信訪人員一同做譚的工作,直到譚同意回家後,再安排車輛送其回家。2011年4月,二審維持了一審判決,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因被告人正在服刑,且家庭經濟非常困難,民事賠償一時難以執行到位,因此譚到法院上訪次數更多了,易**一訪面耐心地向譚某進行解釋說明,以一片誠心求得信訪人的理解,一方面向相關領導匯報,通過司法救助和聯合救助來解決了該案的執行難題,譚某對法院的信訪工作和案件的最終處理結果非常滿意。該案進入法院後,譚某從未到其他領導機關和上級部門上訪。易**剛到信訪辦時,正值中央政法委向湘鄉法院交辦的16件重復進京信訪積案進入攻堅克難階段,這都是一些信訪老案,且是經過上級機關反復交辦未果的,特別是一些年代久遠的案件,當事人長期上訪,心中怨氣很深,要化解息訴難度相當大,但易**不畏艱巨,通過上門走訪的方式,跟信訪人擺事實,講道理,想盡一切辦法,動員一切力量,做信訪人的工作。經過近四個月的不懈努力,這16件信訪積案均得到了比較圓滿的解決。多年來,進京赴省涉訴信訪量高位運行一直是困擾湘鄉法院的老大難。到信訪辦公室工作後,易**針對最高法院加強波涉訴信訪工作的「五項制度」和「四個必須」,制定了相應的實施細則和配套措施,並狠抓落實,並通過創新工作方法,嚴防新的信訪案件的發生,同時著力攻堅纏訪、鬧訪信訪老戶,短時期內不可能化解的,配合基層組織做好有效的穩控措施。通過幾月的堅持不懈的努力,成效非常顯著,自2011年6月起湘鄉市法院的進京赴省信訪量程直線下降趨勢,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湘鄉法院被通報進京申訴信訪次數僅5次,前一年同期的進京信訪通報次數達16次。2012年度湘鄉涉訴進京信訪9案次,較2011年度21案次,2010年度29案次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得到了湘潭中院、省高院的一致好評。
作為一名合格的法官,不僅要多辦案、辦好案,最關鍵的一條,要時刻保持一顆司法為民的`公心,站在人民大眾的立場,堅決維護法律公正,維護法律尊嚴。出身農民家庭的易**,純朴、善良、誠實且自強不息,十八年的司法之路,又養成了她剛正、干練、果敢的性格。她淡泊名利,工作十九年,仍然是一名普通的幹警,但她無怨無悔,別人都認為信訪工作是一項費力不討好的工作,但她坦然面對。
「做我自己該做的事,做社會需要我做的事」,這是易**經常掛在嘴邊的句話,樸素自然,卻折射出一名人民法官的人民情懷。不論作為審判和執行一線的女法官,還是作為艱難信訪之路的跋涉者,她付出比他人更多的勞動,克服比他人更多的困難,勤勉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超越了平凡的自我,用智慧和汗水譜寫了新時代的正氣之歌!
法院民事先進個人事跡材料範文二
一、堅定政治信念,永葆新時期法官的先進本色
世界著名哲學家弗郎西斯培根曾經說過:思想取決於性情;談吐取決於學識;行動則取決於習慣。因此,無論是在日常的工作中還是生活上同志都注意培養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性情,做到不急不躁,有章有節,平易近人,隨遇而安。在思想上,他一直始終堅持學習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各種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尤其是進入十八大以來,他堅持認真貫徹落實學習十八大精神,深入研究科學發展觀的思想精髓,努力用先進的思想、科學的觀點想問題、解決問題,努力在實踐中提高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工作上養有吃苦耐勞、善於鑽研的敬業精神和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工作作風,服從上級領導的工作安排,勇挑重擔,「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地做好每一項工作,充分展示了新時期優秀法官的靚麗風采。
二、創先爭優,引領先鋒模範
常有人說,現在法院案子難判,基層法庭的工作更是難上難。但是同志在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時從沒有浮躁、厭倦的思想情緒,他把老百姓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辦,把老百姓的問題當作自己的問題來解決。他善於用創新的精神看待穩定。靈活應對維穩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形勢,開拓思路,因事施策,跳出穩定抓穩定。堅持專業機構維穩與社會力量維穩相結合,堅持治「標」與治「本」相結合,堅持新辦法與老辦法相結合,堅持注重內力與善用外力相結合,多策化解,最大限度的增加和諧因素,減少不和諧因素。一是他深知基層法庭每年都要遇到許多疑難、復雜案件,如果缺少深厚的法律功底和嫻熟的審判技能,是難以用事實和法律演繹出令人信服的裁判。多年來,他一直注重法律理論、業務知識方面的學習提高,順利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並取得了法律碩士學位,幾年來,先後在省市級法律專業刊物上發表專業論文20餘篇。
二是為了實現案件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同志結合多年的審判工作經驗,總結出了「真心關愛法、誠心批評法、耐心說服法、細心借鑒法、用心刺激法」等「五心」調解法,大大提高了所辦理案件的調解撤訴率,在全市保持領先。這一做法得到了省市縣法院領導的充分肯定,並被市中院在全市法院系統內予以推廣。三是面對案多人少的情況,同志經過認真思考,反復求證,探索出了一條人民法庭參與轄區綜合治理工作的新路子。他主持新袁法庭工作期間,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在轄區建立了「三縱三橫」的矛盾糾紛化解體系,並在新袁鎮河埝村建立了全市第一個綜治調解工作站,把大量的民事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訴訟之外,法庭收案猛增的勢頭得到有效控制。2010年在全院案件激增的情況下,新袁法庭收案同比降低了6.53%,案件調撤率也提升到73.09%,調解工作站和調解工作室訴前化解了110餘件糾紛,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法院的審執壓力,這一做法被省高院在全省推廣。今年以來,同志又積極開展社會管理創新,以王集法庭為中心,開展與轄區八個派出所、兩個交警中隊「庭所(隊)共建」活動,建立了「社會矛盾聯動化解」等「六項機制」,從而實現了「能動司法」與「民生警務」的有機結合,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了涉訴涉法矛盾糾紛。今年上半年,王集法庭案件受理數同比下降30.36%,案件調撤率達78.79%的歷史新高,同比上升20.3%。並且全庭沒有一件錯案,也沒有一起民事轉化為刑事的案件,各項質效指標均居全市前列。《人民法院報》、《江蘇工人報》、《中國法制網》、《江蘇法院網》等媒體相繼對此舉措進行了報道。
三、竭誠奉獻,一心為民
前年7月,正是酷暑難耐的季節。一對夫婦因家庭矛盾,女方第二次起訴離婚,態度十分堅決,表示非離不可,如果不判離婚就喝葯自殺。了解此情況後,同志提出為雙方調解,原告拒不服從。此案開庭當日,他發現女方大熱天竟然穿著厚厚的毛衣,經詢問得知其身患疾病,不能吹涼風,為此,他迅速關閉空調。庭審剛進行不久,和書記員身上的衣服就已經被汗水全部浸透,臉上的汗水滴個不停。當事人及其旁聽的家人都很受感動,隨即請求法庭休庭,同意接受調解。最終,在同志主持調解下,原、被告破鏡重圓,雙方牽手走出了法庭。由於他的一個關愛舉動,使一個即將離析的家庭得以完整。
法庭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審判了多少案件,還在於減少了多少案件的發生。日常工作中,同志我堅持能動司法理念,帶領法庭幹警積極開展全方位的法律服務,將法律知識送到群眾身邊。通過在法庭內設立訴訟服務站,為群眾提供咨詢、立案、調解、引導訴訟等一站式服務。幾年來,同志帶頭擔任轄區中小學「法制校長」,多次給在校學生講解法律,讓他們從小樹立良好的法制觀念。他還通過加強「巡迴審判」,經常性地邀請轄區幹部群眾旁聽贍養、人損等典型案件,不斷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大力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他這種「竭誠奉獻,一心為民」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四、清正廉潔,以身作則,做黨風廉政建設的表率
多年來,同志堅定政治信念,築牢反腐拒變的防線,自覺增強抵禦各種腐朽思想侵蝕的免疫力和執行黨風廉政建設的責任意識,堅持廉潔工作,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他牢記八個「禁止」、52個「不準」,切實嚴格按照工作程序履行職責,堅持秉公辦事,不徇私情,珍視和正確行使自己的崗位職責,勤勤懇懇為群眾服務,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始終把廉潔工作當作一項重要大事來抓,每時每刻都做到廉潔工作,決不跟不正風氣與腐朽行為沾邊。工作多年來,同志始終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時時處處從嚴要求自己。時刻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自勵,自覺加強黨性修養。通過率先垂範,進一步堅定我部全體黨員幹部全心全意服務人民群眾的宗旨觀念,把廉政建設變成自覺行動,貫穿於日常工作始終,自覺抑制不正之風和腐朽現象的侵蝕,養成奉公守法,以清廉為榮的作風。春節前,一名來自安徽汝南縣的王某來法庭立案,稱其去年5月把價值7萬元的煤炭賣給了當地的陸某,雙方約好10月結清貨款,然而,陸某在支付給他21600元後,就再也沒有下文了。快過年了,當他在陸某處等待拿錢的第12天時,陸某卻告訴他沒錢,就是打官司也沒錢。王某抱著最後試試看的心裡來到法庭。聽完王某的陳述,同志迅速為其辦理了立案手續。訴訟剛開始,被告就挖空心思托關系、找熟人想賴帳,認為原告是外地人,勸不要「胳膊肘向外拐」。面對錯綜復雜的關系,同志沒有任何的猶豫,果斷處理,秉公辦案。臘月29日下午,王某拿到了剩餘的48400元貨款,事後,王某眼含熱淚,拿出一沓百元人民幣放在的辦公桌上,表示感謝。見此情形,同志嚴厲拒絕,並誠懇地對他說:「為群眾排憂解難是我的義務,秉公辦案是法官的職責,如果拿了你的錢,我不僅犯了法,也對不起自己的良心,更辱沒了法官的稱號!」正是因為他始終以一個優秀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牢記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自己的言行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得到了群眾和同志們的一致好評。
情感源自於熱愛,信念根植於信仰。就是憑著對法官事業的無比熱愛,就是憑著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同志把自己的每一天都過得忙碌而充實,他切實把自己的崇高信念扎扎實實付諸於為社會穩定、和諧而奮斗的實踐中。在不斷豐富理論知識中提升政治素質;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揮出先鋒作用;在自己的努力奮斗中探求人生價值;他始終抱著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無愧於自己的職責,無愧於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7. 法院系統的關於建黨90周年的演講稿
我先給你一份我的演講稿,也是最近單位開展紀念建黨90周年演講比賽時候我的演講稿,你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修改一下,很簡單的!開頭你可以刪除一點,其他的我覺得都能通用!
愛黨敬業獻青春
今年是我們敬愛的中國共產黨90歲的生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是歷史唯物主義關於「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這一基本原理的根本要求,也是由黨的性質、宗旨所決定的。黨的十三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決定》,也恰恰說明了黨對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重視。還曾記得「非典」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全國人民抗擊「非典」偉大斗爭中顯示了非凡的執政魄力,其主要表現為:黨中央、國務院運籌帷幄,應對有力;各級黨組織踐行「三個代表」,發揮作用;普通黨員幹部不畏艱險,沖鋒陷陣。黨在防治「非典」斗爭中所採取的建立危機管理機制、完善警戒防範機制、改進依法執政方式等重大舉措,都從不同側面反映出中國共產黨卓越的領導能力和高超的執政水平。
我們的黨,歷經90年的風風雨雨,始終不變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她的旗幟下,涌現出許許多多優秀的中華兒女,前赴後繼,為中華之強盛而奉獻青春和生命。今天的和平與安寧來之不易,當我們站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怎能不對英雄們肅然起敬;當我們翻開革命先輩用熱血和生命譜寫的愛國華章時,又怎能不熱愛他們。深思往昔崢嶸歲月,我們更應用實際的奉獻精神,回報養育自己的這塊熱土。青春短暫,時間難返,任何個人的奮斗,都應與國家的興衰息息相關,把自己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維系在一起,才能折射出異彩光芒。
作為一名國企的新職工,愛黨,跟黨走,更應表現在愛崗敬業上。我們企業作為一個關繫到千千萬萬民生問題的大事業,時時刻刻應將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徹到實際工作中,我記得雷鋒日記中的有這樣一段話:「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顆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你生活的崗位?」這段話告訴我們,無論在什麼樣的崗位,無論做著什麼樣的工作,都要愛自己的崗位,都要發揮最大的作用,都要做出最大的貢獻。
愛崗,首先要敬業。所謂敬業就是用一種嚴肅、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忠於職守,盡職盡責。我國古代思想家非常提倡敬業精神,孔子稱之為「執事敬」,朱熹解釋敬業為「專心致志,以事其業」。我想,崗位就意味著責任。我們要高標准、高質量地完成工作,必須要有強烈的職責意識,必須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都承擔著平凡而又責任重大的工作,沒有較強的敬業精神和工作責任心就不可能做好本職工作。「不愛崗就會下崗,不敬業就會失業」!作為一名國企職工,我們唯有時刻保持憂患意識,以廠為家,敏思好學,愛崗敬業,才對得起自己的工作,才保得住自己的崗位!
愛崗,其次要精業。所謂精業就是要「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成為本專業精通業務的行家裡手。只有精業,工作才有底氣,事業才有生氣。一個人,人生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崗位。不同的崗位,就有不同的業務。我們要成為本專業的行家裡手,就必須勤於學習、善於學習.因為主動向書本學,才使我對生產原理和各項工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為虛心向師傅們學,才使我對實際操作和應急處理有了進一步的掌握。要帶著問題用心學,邊干邊學,邊學邊干,以干促學,以學促干,才能越來越勝任自己的崗位。
愛崗,還要奉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這就是對奉獻的最好註解。企業給我們提供了展示自我實現人生價值的空間舞台,因此我們珍惜她,要以自己的努力工作來回報企業。因為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將個人的價值與單位的利益結合起來,聰明才智才會充分發揮,生命價值才得以完美展現。所以,講大氣、講奉獻,這應該成為我們所有人的精神追求!作為我們青年人,更加需要將自己的熱情投入到我們的工作中,努力學習業務,做好本職工作,奉獻我們的青春。
朋友們,讓我們以黨組織為指路明燈,緊緊跟隨黨的步伐,愛崗敬業,在我們平凡又不平凡的崗位上奉獻我們的青春,為祖國,為敬愛的黨的生日獻禮。
8. 中國律師網官網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9. 請問漢中法院為什麼有百分之九十全國人民幫助張扣扣呢。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情懷,沒有人能夠容忍類似的事發生在自己眼前,說,誰都會說高調的,沒有擱到你身上。真正的事壓到身上,沒人受得了!
10. 法律人的情感思維都有哪些含義
在法律發現階段,情感思維促使法律人反射式地形成直覺判斷;在法律證成階段,情感思維使法律人反思、分析之前形成的判斷,運用情感論據加以證成,並通過贏得受眾的情感認同來促進社會對該判斷的接受。據此,法律人的情感思維具有以下三重含義。
(一)基於情感做出法律判斷
在法律證成的階段,法律人可以情感因素作為論據,理性地證成某個法律判斷。此處的情感更多是指他人的情感。在古希臘,以情感為基礎的論據是法庭論辯中最有力的三類論據之一。情感可以是做出某一法律判斷的直接論據,即,由情感直接推出判斷。更多情況下,情感作為間接論據,通過成為效用的一部分而參與基於後果的證成。
(三)以情感贏得對法律判斷的認同
法律領域不乏「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的事例,這是因為說服是一種心理狀態,多數情況下,情感認同比理性分析更容易產生說服效果。實踐中,人們可能基於不自覺的情感而自以為理性地接受某一法律判斷。因此,在法律人的判斷於法律層面獲得證成的前提下,了解情感的生成機制、把握社會的共同情感是最大限度爭取社會認同的關鍵。這一點在有著近2000年歷史的修辭學中得到充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