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發中法院
『壹』 連帶債務如何執行
我國民事訴訟法設定的執行模式基本上是針對單一之債而言的,對連帶之債的執行卻很少涉及,而在司法實踐中,由於共同侵權、保證等而產生的連帶之債的執行卻經常發生。因為缺乏法律的規定,各地對連帶之債執行的做法不一,由此導致執法秩序的混亂和執行難度的增大,更有甚者引發新的訴訟。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連帶之債的執行從理論上予以探討,以期對我國未來的民事執行立法的修改與完善起到一些積極作用。 一、連帶之債執行的民法依據 從訴訟理論而言,民事執行的前提是既判力的形成和執行力的產生。既判力的表現之一是雙方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確定性。就單一之債而言,申請人依據生效裁判或其他法律文書所確定的權利義務關系,請求人民法院對被執行人的財產予以強制執行,以實現其債權,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執行,當無疑問。但就連帶之債而言,人民法院是否有權就超過債務人所應承擔的債務,強制連帶給付,則值得研究。因為連帶債務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是不確定的,盡管他們與債權人之間的關系已由法律文書所確定。為說明之方便,筆者分以下幾方面予以闡明:(1)共同侵權的連帶責任;(2)無權代理的連帶責任;(3)保證的連帶責任。就共同侵權的連帶責任而言,法院判決通常趨向於在分清被告與受害人責任後籠統判決,而在判決中沒有對共同被告之間的債務分擔進行劃分,即共同侵權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具有不確定性,由此導致法院在執行中的非主次性和隨意性。在無權代理和保證連帶責任的情形中,法院判決較為普遍的是針對被告人作出,而且大多數判決將代理人或保證人列為被告,從某種意義而言,保證人或代理人的連帶責任因未經判決而具有不確定性,但在民事執行中,法院卻可以執行保證人或代理人財產,這是否違反了民事執行理論?筆者認為對此問題的回答應從連帶之債的效力人手加以分析。 連帶之債是指債權人或債務人有數人時,各債權人均得請求債務人履行全部債務,各債務人均有一全部給付的義務,且全部債權債務因一次全部給付而歸於消滅的債。連帶之債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債務人之間對債務的連帶性,即在連帶債務的情況下,每一債務人均負有履行全部債務的義務。債權人也有權向連帶債務人中之一人、數人或者全體請求給付,也有權向連帶債務人中一人或數人請求一部或全部給付。被請求的債務人不得以尚有其他債務人為由而相互推諉,也不得為分擔之抗辯,即不得以給付請求超過自己所應分擔的份額而拒絕給付,此即連帶之債的對外效力。由此觀之,盡管在連帶之債中,各連帶債務人之間因連帶關系的存在而使得其權利義務具有不確定性,但是,就他們的共同債務而言,任何連帶債務人對全部共同債務均負給付義務,他們與債權人之間的關系實質上處於一種確定狀態,因而人民法院可以據此獲得執行依據,即使在法院判決未涉及連帶之債的情形,人民法院基於債權人對連帶債務的主張而取得對案件的執行權。此乃連帶之債執行在民法上的依據。 二、連帶之債執行的訴訟法依據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民事執行必須以生效的法律文書為依據。在民事執行中,生效裁判是人民法院取得執行權的前提條件,在就共同侵權所作的判決中,法院就共同侵權人的責任一並認定,人民法院根據該判決予以執行,當無疑問。但在保證連帶之債的場合,法院判決僅就被保證人而作出,在執行中,被保證人履行不能,根據連帶之債民法理論,人民法院可以執行保證人的財產,此點前述已有分析。現在的問題是,保證人既然被排除在判決效力之外,判決對之如何適用,亦即人民法院據以執行保證人財產的依據是什麼?關於這一點,實踐中有幾種不同的做法:一是重新以判決的方式確認連帶債務人的責任;二是裁定直接執行保證人財產;三是通知保證人在一定期限履行。筆者認為第三種方式較為可行。第一種方式不符合訴訟經濟原則;第二種方式以裁定確認實體權利義務關系似有不妥;第三種方式採用通知的形式表明保證人基於實體法律規定而受判決的約束,盡管判決本身並不對之適用。執行中,人民法院的執行依據依然是生效裁判。這可以認為是連帶之債執行的訴訟法依據。連帶之債的判決效力擴張及於保證人的事實,其理論基礎仍源於連帶之債理論,判決擴張的基礎仍是保證人對保證債務的連帶責任。在民事執行中,判決的此種擴張性主要反映在判決未及連帶債務人的情形,實踐中通常限於以下幾種:(1)保證連帶之債;(2)第三人抵押連帶之債;(3)超越代理權的連帶之債;(4)合夥連帶之債等。 關於判決的擴張性,盡管我國民事訴訟立法卜未明確規定,但在關於代表人訴訟的司法解釋中已有反映。筆者認為判決的擴張性是判決在特定條件下其效力的向外擴張,在司法實踐中應從嚴把握,以免造成對當事人訴權的侵犯。具體而言,判決的擴張性適用於以下情形:(1)不確定的多數人訴訟;(2)連帶之債訴訟;(3)代位求償訴訟。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判決的擴張性是連帶之債的理論基礎,也是獲得執行的訴訟法上的根據。 三、連帶之債執行的條件 如前所述,在判決不及連帶債務人的場合,連帶之債的執行是基於債務連帶關系和判決的擴張性。在執行中,因被連帶執行人未經訴訟程序而直接進人執行階段,其相應的訴訟權利因缺乏相應的保障措施而面臨被侵害的危險,因而從保護連帶債務人權益的角度對連帶之債的執行有必要作出嚴格的條件限制,以避免再生訴訟。具體而言,對連帶之債的執行條件,可以從實體和程序兩個方面予以限制: 1.實質性條件 (1)須有連帶之債的存在。在連帶之債的執行中,連帶之債的成立與否直接影響和決定著連帶債務人是否應受強制執行。它是連帶之債執行的核心和基礎。連帶之債成立,則人民法院依據一定的程序在債務人履行不能的情況下,可以強制連帶債務人對連帶債務予以清償;連帶之債不成立,則人民法院無權對除債務人外的第三人財產予以強制執行。根據我國民事法律的規定,連帶之債的產生有兩種形式:一是法律規定;二是當事人特別約定。我國民法通則對連帶之債列舉了多種情形,凡符合法律規定的,即可視為連帶之債成立,人民法院可以據此取得執行依據。 (2)債務人須履行不能。如前所述,連帶之債的特點在於清償債務的連帶性,任何連帶債務人對連帶債務都有全部清償義務,連帶債務人清償債務超過自己所應承擔份額的,有權向其他債務人追償。民法理論沒有對連帶債務人清償其它債務人的債務的條件加以必要限制,但是在民事執行中,筆者認為有必要對連帶債務人清償債務的條件加以必要限制,否則法院在連帶債務人之間可以隨意選擇執行。這一方面導致法官在執行階段裁量權的膨脹;另一方面法院基於其任意選擇權而可能引發其在執行中的偏向,從而為法官執法的非公正性創造了條件,同時,法官不加選擇的執行也會損害連帶債務人之間的關系並加劇當事人與法院的對抗。因此筆者認為,對連帶債務的執行必須基於債務人履行不能的事實。履行不能分客觀履行不能和主觀履行不能。主觀履行不能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對之予以強制執行,無執行連帶債務人財產之必要;只有客觀履行不能才能成為連帶之債執行的必要條件。 (3)裁判有給付內容。民事執行的根據必須具有給付內容。作為連帶之債執行根據的裁判其給付內容,包括財產和行為,不得涉及人身。有關行為的給付,如果限定必須由行為人本人實施方為有效的,不得為連帶給付,人民法院不得對之予以強制執行。這類行為主要是基於身份關系而發生的行為。 (4)連帶債務人不得為抗辯或異議。前已述及,連帶之債的成立是民事執行的必要前提,因而在連帶之債的執行中,連帶債務人不得以連帶之債無效為由予以抗辯或異議,否則,人民法院的執行即失去了合法根據。連帶債務的抗辯主要應針對連帶之債的效力而提出,並必須出具必要的證據材料,如果連帶債務人的抗辯承認連帶之債的法律效力,而僅就連帶債務的分擔提出異議,不能視為抗辯成立。對一連帶債務人的有效抗辯,人民法院必須進行審查,必要時,可以進行調查,如果人民法院認為抗辯有理的,裁定中止執行;抗辯無理的裁定駁回。同時考慮到執行的效率,對連帶債務人的抗辯應有時間限制,一般以15天為宜。人民法院在對抗辯的審查過程中,如果發現裁判錯誤,應按審判監督程序再審。連帶債務人的抗辯權可以有效地保護其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2.程序限制 (1)申請引起連帶之債執行程序開始的先決條件是申請執行人提出申請,沒有申請執行人的申請,人民法院不得主動執行。申請應以書面形式為宜,其主要包括連帶債務的發生事實,債權種類和數額,並對一申請執行的事實和理由提供證據。 (2)審查。審查是對中請執行人提出的申請,就其真實性和程序上的合法性進行審理的行為。人民法院對申請進行審查後,認為申請的事實和證據充分的,依法予以受理並開始執行程序;認為申請不合法的,依法裁定駁回。 (3)通知。人民法院受理執行申請後,應立即通知連帶債務人,通知要重點寫明連帶債務發生事實,連帶債務人的連帶給付義務及履行期限,同時告知連帶債務人提出異議的權利和期限,通知書要送達各連帶債務人。 四、連帶之債執行的現狀及立法完善 以卜探討了連帶之債執行的實質性和程序性條件,但是在司法實踐中,由於認識不一和法律規范的不完善,在具體操作中差異很大,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在分析連帶之債執行的現狀基礎上,完善立法,規范具休執行行為。 經筆者調查,目前司法實踐中對連帶之債執行存在的主要問題,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1.執行的隨意性。盡管從連帶之債的性質而言,連帶債務人對連帶債務都有清償義務,但是從立法的宗旨考慮,法律賦予連帶債務人的清償義務是為了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即在債務人無力清償債務時,通過賦予連帶債務人對債務的連帶清償義務藉以實現債權。因此,只有在債務人確無清償能力時,連帶債務人有清償義務。但是在司法實踐中,出於對執行率的追求,人民法院在執行中通常不考慮連帶債務執行的主次先後,在債務人具備清償能力的條件下,為了執行的方便和快捷仍戴火行連帶債務人的財產,由此引出一系列不良後果:(1)因為連帶債務的存在,債務人對連帶仁務的清償並不積極,有時甚至故意逃避,從而將連帶債務的清償責任轉嫁於連帶債務人,為位務人通過連帶之債規避債務負擔提供了機會;(2)在債務人具有清償債務能力的前提下,強制執行連帶債務人的財產,會引發連帶債務人心理上的對抗,導致連帶債務人之間的沖突,造成民事流轉關系的不穩定,同時,連帶債務人在清償債務後會基於求償權引發新的訴訟;(3)法官在連帶債務人之間的執行選擇實質上擴大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在執行中,法官可以在不考慮債務人清償能力的情況下確定執行的對象,從而為法官的主觀患意創造了條件,執行實踐中的拘私舞弊就與此有關。 2.執行階段的訴訟化。如前所述,連帶債務人清償連帶債務超過自己所應承擔的份額,可以取得對債務的求償權,但是,現行法律沒有一對求償權的實現程序作出規定。司法實踐中,被執行的連帶債務人實現其求償權通常是通過訴訟方式進行的,即在執行完畢後,連帶債務人以另行起訴的方式獲得補償。從確保司法公正的角度而言,此種方式更為可靠,但是從經濟司法的角度考慮,此種方式違肯了訴訟經濟原則,在訴訟中造成諸多不便。因此,筆者認為對求償權的實現方式有必要予日重新審視。 3.執行的非程序化程序限制是權利實現的有效保障在對連帶債務的執行中,由於缺乏程序立法,執行的非程序化現象較為普遍,主耍表現為法院不盡通知義務,漠視連帶債務人的抗辯權等連帶債務人因缺乏主張權利的程序渠道而不得不在執行中承擔權利被侵害的後果,並且在權利受侵害時引發新的訴訟。執行的非程序化現象有待於通過完善程序豆法子以解決 透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在未來民事執行立法的修改與完善中,應著重解決以下問題: 1.執行的有序性。即在強制執行連帶債務人的財產或行為時須以債務人無力償還為前提,法官在執行中須按先主債務人後連帶債務人的次序進行,不得任意選擇。如在債務人具備清償能力的條件下,強制執行連帶債務人的財產,其執行行為無效,由此造成的損失法院應承擔賠償責任。 2.執行非訟化。在連帶債務人清償債務後,有權就超過的債務份額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人民法院接到申請後,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的,可以直接裁定債務人履行義務,否則予以強制執行。其求償權不必再通過訴訟方式予以實現。 3.執行符合法定程序。在對連帶之債的執行中,應賦予連帶債務人以抗辯權。對於抗辯,法院必須審查並作出處理,處理以裁定方式作出同時,在執行前,應首先通知連帶債務人並告知其抗辯時間,藉以督促連帶債務人及時行使權利。作者單位: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法院
『貳』 朴槿惠的現況如何
她現在的狀況不是很好,據說身體健康不是很理想。
還有一項有爭議的第二次審判,判處30年徒刑,等待最後一次判決。據說現在在漢城拘留中心的朴槿惠被關押在美國士兵的10.08級牢房中。現在抱著民主選舉的韓國第一任女總統,與美國士兵一視同仁。朴槿惠的人生是跌宕起伏,朴槿惠的母親盧英秀在22歲時被暗殺並殺害,朴槿惠的父親朴正熙在27歲時被她的親信殺死。經過這么大的打擊,朴槿惠沒有跌倒。目前,朴槿惠只能繼續吃泡菜,生活得很好。
『叄』 電大 簡述人民檢察院對刑事訴訟法案件實行法律監督體現哪些方面
刑事訴訟法第8條規定「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在刑事訴訟活動中,有權對公安機關的立案偵查、法院的審判和執行機關的執行活動是否合法進行監督。這種監督貫穿於刑事訴訟活動的始終。
立案監督。
刑事立案監督的任務是確保依法立案,防止和糾正有案不立和違法立案。在立案階段,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有權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應當立案。對於不應當立案而違法立案的情形,人民檢察院也依法對公安機關進行監督。
2.審查批捕過程中的監督。
(1)對偵查活動的監督。人民檢察院在審查批准逮捕工作中,如果發現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有違法情況,應當通知公安機關予以糾正,公安機關應當將糾正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
(2)對提請批捕的監督。人民檢察院辦理審查逮捕案件,發現應當逮捕而公安機關未提請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應當建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如果公安機關不提請批准逮捕的理由不能成立的,人民檢察院也可以直接作出逮捕決定,送達公安機關執行。
3.審查起訴階段的監督。
(1)對偵查活動的監督。人民檢察院在審查起訴過程中,應當對偵查活動是否合法進行審查。刑事訴訟法第55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接到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發現偵查人員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的,應當進行調查核實。對於確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提出糾正意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且,人民檢察院根據需要可以派員參加公安機關對於重大案件的討論和其他偵查活動,發現違法行為,應當及時通知糾正。
(2)對移送起訴的監督。人民檢察院在辦理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中,發現遺漏依法應當移送審查起訴同案犯罪嫌疑人的,應當建議公安機關補充移送審查起訴;對於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人民檢察院也可以直接提起公訴。
4.審判階段的監督。
(1)對法庭審理活動的監督。在審判階段,人民檢察院在代表國家提起公訴的同時,監督法庭審理活動。人民檢察院發現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糾正意見。
(2)對一審裁判的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認為本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時候,應當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3)對生效裁判的監督。對於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人民檢察院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
(4)對死刑復核程序的監督。在復核死刑案件過程中,最高人民檢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見。最高人民法院應當將死刑復核結果通報最高人民檢察院。
(5)對特別程序的監督。包括違法所得的沒收程序和強制醫療程序等。
5.執行階段的監督。
(1)死刑執行的臨場監督。人民法院在交付執行死刑前,應當通治同級人民檢察院派員臨場監督。
(2)對監外抽行的監督。監獄、看守所提出暫予監外執行的書面意見的,應當將書面意見的副本抄送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可以向決定或者批准機關提出書面意見。決定或者批准暫予監外執行的機關應當將暫予監外執行決定抄送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認為暫予監外執行不當的,應當自接到通知之日起1個月以內將書面意見送交決定或者批准暫予監外執行的機關,決定或者批准暫予監外執行的機關接到人民檢察院的書面意見後,應當立即對該決定進行重新核查。
(3)對減刑、假釋的監督。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的罪犯,在執行期間確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現,應當依法予以減刑、假釋的時候,由執行機關提出建議書,報請人民法院審核裁定,並將建議書副本抄送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書面意見。人民檢察院認為人民法院減刑、假釋的裁定不當,有權在收到裁定書副本後20日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糾正意見。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糾正意見後1個月內重新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作出最終裁定。
(4)對執行機關執行刑罰的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如果發現有違法的情況,應當通知執行機關糾正。
『肆』 未簽勞動合同可以隨時辭職走人嗎
沒有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為不定期勞動關系,勞動者可以隨時終止勞動關系。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第八十二條規定,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4)卜發中法院擴展閱讀:
未簽勞動合同工資的訴訟時效及認定
根據《勞動爭議仲裁法》第二十七條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根據第二十七條規定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這是通常所稱的「一般時效」。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這在司法實務中稱為「特殊時效」,即在職期間勞動報酬爭議不適用時效限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勞動合同
『伍』 欠花唄借唄6千塊錢,會被起訴坐牢嗎卜
摘要 你好,如果對方起訴你,案件進入執行階段,如果你有財產拒不還款,有可能涉嫌拒絕執行判決、裁定罪。也有可能列入老賴名單。借唄花唄逾期,暫時無能力償還是屬於民事糾紛的,既然屬於民事糾紛,那麼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如果被起訴的話,因為借款人確實發生了逾期行為,不論該逾期是故意的還是因為客觀原因暫時無法償還,法院都會作出還錢的判決,而不會因為欠錢不還讓你坐牢。
『陸』 法院用地變豪宅 13名官員被紀律處分
法院用地變豪宅,是一場「利益合謀」
法院用地變豪宅,讓我們看到了當地土地徵收與監管權的肆意濫用,它也不能只是以紀律處分收場。
一塊辦公用地經過幾輪「變臉」,最終被用作建設聯排私人住宅,其中分配給領導的住宅,有的規劃建設面積達五六百平方米。據新華社報道,近日,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廣西都安縣法院違規建房問題被查處,包括副縣長、法院院長等在內的13名幹部被紀律處分。
貧困縣、辦公用地變豪宅、法院系統涉案……這些本不該有交叉的詞眼拼湊一塊,讓該事件頗具輿情沖擊力。當地縣法院多名幹部牽涉其中,也讓人生出疑問:本來最該秉持法治信仰的司法工作者卻帶頭違規,他們還能秉公司法嗎?
得看到,涉事26.8畝土地原本是農村集體土地,當地政府一紙徵收函將其變成了「法院遷建項目」予以徵收、變為國有,並將其劃撥給法院。依據《土地管理法》,「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徵收」,「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國家機關用地可以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土地。」此次徵收、劃撥在形式上看似合法,但從後面狀況不難看出,涉事土地遠遠超出了建法院這一「公共利益」的范圍。這究竟是計算失誤,還是有意為之,值得追問。
根據《土地管理法》,當地法院應嚴格按照劃撥文件所規定的辦公用途,合理使用土地。一方面不得改變建辦公樓的用途,另一方面不能超過《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准》所規定的標准。可涉事縣法院不僅辦公面積嚴重超標,更是向土地主管部門及縣政府申請改變規劃。在法律上,當地縣政府確實有權批准改變這處土地建設用途,但顯然需要將土地用於其他公共利益項目。
可當地政府卻批准「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依法依規改變土地用途」,將原本打著「公共利益需要」徵收的土地用於商業用途,甚至採取「蘿卜招標」方式使土地被法院組織115個自然人聯合競得。最終使得這塊地只有一小部分建設辦公樓,其餘大部分用於建設幹警住宅,甚至成為了「領導別墅」。
這其中所有環節,看似都經過了法律程序,卻與法律的目的和要求大相徑庭:這已經不僅僅在打法律擦邊球,更是赤裸裸的瀆職侵權違法行為,是打著公共利益旗號干牟取私利的勾當。
在這起事件中,我們不僅看到了當地土地徵收與監管權的濫用,更看到了權力之間的媾和。本應互相監督制約的權力主體,卻結成了嚴密無縫的權力場,權力輻射毫無障礙,權力跨界行使游刃有餘。這裡面,當地法院深陷其中,無疑也是對司法公信力的洞傷:很難想像,得了政府土地「紅利」的法院,如何在行政訴訟中保持中立?以這種守法意識,又能否在司法過程中恪守法治公平原則?
而今,當地多名幹部已被紀律處分,這算是咎由自取。但就此事件而言,非但要回溯相關權力淪陷的過程,以汲取教訓,還要意識到,該個案中的權力濫用者顯然已嚴重侵犯到國家與相關村民的土地利益,某種意義上,項目被查處也給該法院普通幹警造成損失。這么嚴重的事情,豈能只是紀律處分了事?有必要徹查其中是否存在非法批准使用土地罪、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罪、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等相關犯罪。而就長遠而言,更有必要以此為鑒,加強對土地徵收、徵用、劃撥使用的制度監管,上級監察部門、檢察機關等要實現常態化監督、篩查,避免類似荒唐事件再發生。
□林瀚(法官)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4-11,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查看更多房產信息
『柒』 二審錯判再審糾正保全財產流失咋辦,二審法院承擔國家賠償責任不
我上訴後,再審法官篡改了我新提供的證據後再次錯判。我上訴後發回重審,再重審糾正了前兩次的錯判。按《出入境管理法》規定:民事案件未了結的當事人不得出境。由於法院的兩次錯判,長達四年四次審理,致使我不僅不能在國外公司工作,誤工人長達近四年,連美、俄兩國的工作簽證也過期作廢了。國外公司停發了我的工資,國外財產命運也很難預料。請問,我可否申請賠償我的國外誤工工資資?答:由於錯誤的民事判決耽誤你的出境,並對你在國外的工作造成了不利影響。日前我國法律沒有關於當事人因民事錯判而能夠要求賠償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行政訴訟中司法賠償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根據《國家賠償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訴訟過程中,違法採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依法應由國家承擔賠償責任。其中違法採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主要指卜列行為:(一)對沒有實施妨害訴訟行為的人或者沒有證據證明實施妨害訴訟的人採取司法拘留、罰款措施的(二)超過法律規定期限實施司法拘留的;(二)對同一妨害訴訟行為重復採取罰款、司法拘留措施的;(四)超過法律規定金額實施罰款的;(五)違反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還有,違法採取保全措施,是指人民法院依職權採取的下列行為:(一)依法不應當採取保全措施而採取保全措施或者依法不應當解除保全措施而解除保全措施的;(二)保全案外人財產的,但案外人對案件當事人負有到期債務的情形除外;(三)明顯超過申請人申請保全數額或者保全范圍的;(四)對查封、扣押的財物不履行監管職責,嚴重不負責任,造成毀損、滅失的,但依法交由有關單位、個人負責保管的情形除外;(五)變賣財產未由合法評估機構估價,或者應當拍賣而未依法拍賣,強行將財物變賣給他人的;(六)違反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是指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民事制裁決定、調解、支付令、仲裁裁決、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債權文書以及行政處罰、處理決定等執行錯誤。包括卜列行為:(一)執行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民事制裁決定等法律文書的:(一)違反法律規定先予執行的;(一)違法執行案外人財產且無法執行回轉的;(四)明顯超過申請數額、范圍執行且無法執何回轉的;(五)執行過程中,對查封、扣押的財產不履行監管職貢,嚴重不負責任,造成財物毀損、滅失的;(六)執行過程中,變賣財物未由合法評估機構估價,或者應當拍賣而未依法拍賣,強行將財物變賣給他人的:(七〕違反法律規定的其他信形。同時法律還規定: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在民事、行政訴訟或者執行過程中,以毆打或者唆使他人以毆打等暴力行為,或者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死亡的,比照國家賠償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賠償。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在民事、行政訴訟或者執行過程中,具有本解釋第二條至第五條規定情形,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直接損失的賠償責任。因多種原因造成的損害,只賠償因違法侵權行為所造成的直接損失。從這些規定可以看出,沒有民事錯判可以申請國家賠償的規定。因此,你要求法院賠償你誤工工資的請求沒有法律依據,不能獲得法律的支持。(地平線律師事務所)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捌』 廣州市濱江派出所民警卜東昌為何被捕.
他在毒品檢測網上買了毒品試劑,好像是什麼上海凱創牌子,但是這個牌子老是出現問題,後來質量出現了問題後,這個牌子網上到處都在賣所以質量嚴重有問題,建議直接找廠家比較好些,或者選別的牌子,否者也不會引發這類延續性案件,檢測錯誤之後接著將錯就錯,於是他冤枉好人還打人,最後人家老百姓沒有辦法先給他賄賂,然後就告他。然後他懷恨在心,於是有一天卜東昌,男,廣東省廣州市公安局濱江路派出所民警,1980年4月25日,公安部授予全國公安戰線一級英雄模範稱號。1992年被公安部撤銷一級英雄模範稱號。
因為根據現在的法律,卜東昌對一群手持槍支及管制刀具進行打砸搶的未成年人採取了過當措施,造成兩名未成年人當場死亡,現行法律規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應當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因此卜的行為明顯有違今法,而卜最終被該未成年團伙所殺害,自身應負有一定責任。
卜東昌的故事
1980年1月22日晚11時,被告周某糾合勞某、李某等十多人,攜帶大刀、火葯槍等凶器前往濱江路沙地直街,對和被告李某有私仇的馮某尋釁報復。打砸搶後逃離到濱江東路時,為濱江街公安派出所民警卜東昌察覺。卜喝令歹徒放下凶器。周某一夥無視警告,向卜射擊、圍攻,卜鳴槍警告無效,即開槍當場擊斃歹徒3名。被告勞某發現卜的子彈用完,即煽動同夥用火葯槍向卜射擊和用大刀砍、磚塊砸,使卜重傷倒地,勞搶走了卜的「五四」式手槍。被告一夥作案後,訂立攻守同盟,策劃偷渡外逃。偵破後,廣州市檢察院二處及時組織力量,提前介入公安機關預審,1月29日便向市法院起訴,法院判處勞某死刑,周某、李某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判處李某等3人有期徒刑15年,判處李某有期徒刑10年。
『玖』 香港羅伯被砸身亡案宣判,兇手最終得到了什麼處罰
兩名兇手以暴動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半,香港羅伯的死因是遭兩名暴徒擲磚身亡,死後香港市民還自發為羅伯舉行了追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