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法院執行局
投訴機關幹部,最好的地方就是紀委監察委,這個部門是可以投訴的。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違法違紀舉報中心工作辦法》第八條屬於舉報中心受理范圍的舉報,舉報中心分別不同情況,作如下處理:
(一)對屬於本院監察部門管轄的,經主管負責人批准,可以進行初步審查或移交監察部門。
(二)對不屬於本院監察部門管轄的,轉交有管轄權的法院監察部門辦理;
(三)對重要的舉報及時向本院監察部門負責人報告;
(四)對情況特殊的舉報,經主管負責人批准,以其他方式處理。
(1)舉報法院執行局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違法違紀舉報中心工作辦法》第十條對署名舉報,舉報中心應當將舉報事項的處理結果回告舉報人。
第十一條舉報中心對舉報人、舉報事項嚴格保密:
(一)不得泄露舉報人的姓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等有關情況及舉報的內容;
(二)嚴禁將舉報材料轉給被舉報單位、被舉報人;
(三)接受舉報人舉報或者向舉報人核查情況時,應當在不暴露舉報人身份的情況下進行;
(四)未經本人同意,對社會宣傳報道不得公開舉報人姓名、工作單位。
對違反上述規定的責任人員,依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2. 投訴執行局打哪個電話
法律分析:法院執行庭不作為,當事人可以向法院的紀檢部門或者檢察院投訴。檢察院投訴電話號碼12309。如果一審法院六個月還沒有執行,當事人可以向上級法院申請執行。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 被執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依法對其進行信用懲戒:
1、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
2、以偽造證據、暴力、威脅等方法妨礙、抗拒執行的;
3、以虛假訴訟、虛假仲裁或者以隱匿、轉移財產等方法規避執行的;
4、違反財產報告制度的;
5、違反限制消費令的;
6、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執行和解協議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若干規定》 第三條 被執行人為自然人的,被採取限制消費措施後,不得有以下高消費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一)乘坐交通工具時,選擇飛機、列車軟卧、輪船二等以上艙位;(二)在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場所進行高消費;(三)購買不動產或者新建、擴建、高檔裝修房屋;(四)租賃高檔寫字樓、賓館、公寓等場所辦公;(五)購買非經營必需車輛;(六)旅遊、度假;(七)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八)支付高額保費購買保險理財產品;(九)乘坐G字頭動車組列車全部座位、其他動車組列車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3. 投訴執行局找什麼部門
法律分析:當事人可以向法院紀檢部門投訴。 法院執行局被投訴也可以向檢察院或者政法委投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 第十一條 監察委員會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規定履行監督、調查、處置職責:
(一)對公職人員開展廉政教育,對其依法履職、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從業以及道德操守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二)對涉嫌貪污賄賂、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權力尋租、利益輸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費國家資財等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進行調查;(三)對違法的公職人員依法作出政務處分決定;對履行職責不力、失職失責的領導人員進行問責;對涉嫌職務犯罪的,將調查結果移送人民檢察院依法審查、提起公訴;向監察對象所在單位提出監察建議。
4. 如何投訴法院執行庭
法律分析:投訴機關幹部,最好的地方就是紀委監察委,這個部門是可以投訴的。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違法違紀舉報中心工作辦法》
第八條 屬於舉報中心受理范圍的舉報,舉報中心分別不同情況,作如下處理:
(一)對屬於本院監察部門管轄的,經主管負責人批准,可以進行初步審查或移交監察部門。
(二)對不屬於本院監察部門管轄的,轉交有管轄權的法院監察部門辦理;
(三)對重要的舉報及時向本院監察部門負責人報告;
(四)對情況特殊的舉報,經主管負責人批准,以其他方式處理。
第十條 對署名舉報,舉報中心應當將舉報事項的處理結果回告舉報人。
第十一條 舉報中心對舉報人、舉報事項嚴格保密:
(一)不得泄露舉報人的姓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等有關情況及舉報的內容;
(二)嚴禁將舉報材料轉給被舉報單位、被舉報人;
(三)接受舉報人舉報或者向舉報人核查情況時,應當在不暴露舉報人身份的情況下進行;
(四)未經本人同意,對社會宣傳報道不得公開舉報人姓名、工作單位。
對違反上述規定的責任人員,依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5. 法院執行局一直不肯接電話,要怎麼投訴他們。
可以向其所在縣法院紀檢監察部門反映或者舉報;向該縣法院所在的同級紀檢監察部門反映或者舉報;如果涉嫌職務犯罪,可以向同級檢察院反映或者舉報;向該縣法院同級的人大常委會反映或者舉報;也可以直接向最高人民法院紀檢組或者中紀委舉報。
法律分析
法院執行局是法院的內部機構,負責執行法院的民事判決、刑事判決及相關財產的查封、凍結等事務。其辦理這些事務也是要遵循一定程序的。法官的基本職責首先是查清案件事實,司法上稱之為事實審,其基本原則是以事實為依據。這一職責要求法官必須當庭充分聽取雙方當事人的發言,根據庭外的調查取證和庭審雙方當事人的陳述,查清與案件有關的每一個事實和情節,盡可能地恢復案件事實,訴訟活動中的直接言詞原則即體現在此。審判活動就是審和判的活動,審理是裁判的前提,審判中查清案件事實是審判活動的一個關鍵環節,因此查清案件事實也就是法官的首要職責。法院執行局收到案件材料後,經審查認為情況緊急、需立即採取執行措施的,經批准後可立即採取相應的執行措施。法院執行局應當在收到案件材料後三日內向被執行人發出執行通知書。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6. 投訴法院執行局
法律分析:首先和承辦人進行溝通,盡量不撕破臉。找出不能執行的原因,是被執行人沒有償還能力,還是執行法官不盡職。執行局長是執行案件承辦人的直接領導,向其投訴最快捷、最有效。投訴時要詳細說明承辦法官的失職或工作不力或違法違紀的事實,切中要害,便於局長對下屬進行有效管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7. 怎樣舉報法院執行局
法院執行庭不作為,當事人可以向法院的紀檢部門或者檢察院投訴。撥打最高人民法院監察局的舉報電話投訴,即010
67556131/010
67556132。人民法院監察部門的主要職責是:(一)檢查人民法院及其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遵守和執行國家法律、法規的情況(二)制定和完善人民法院廉政制度,檢查人民法院及其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執行廉政制度的情況(三)受理對人民法院及其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違紀違法行為的控告、檢舉。
一、如何投訴法院執行局
1.向執行局長投訴
2.向法院紀檢組投訴
3.向同級人大的法工委投訴
二、申請人申請強制執行應提供的材料有:
1、強制執行申請書一份。申請人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強制執行申請書應加蓋公章;申請人為自然人的,應由本人在強制執行申請書上簽名或捺手印。強制執行申請書不得使用圓珠筆書寫,不得使用復印件。
2、證明申請人主體資格的材料一份,受委託代為申請強制執行的,一並提供委託代理資料。申請人申請執行非法院法律文書的,還應提供被申請人的主體資格證明材料一份。
3、具有強制執行內容的生效法律文書原件一份和復印件兩份。法院出具的生效法律文書應加蓋承辦法官的法律文書生效章,如果經過兩級法院審理,一、二審法院的法律文書均需提供;仲裁機關出具的生效法律文書應附上仲裁機關關於法律文書已經生效的函件或雙方當事人已簽收的送達回執原件一份;行政機關出具的生效行政法律文書應附上當事人已簽收的送達回執以及證據材料原件一份。
4、被申請人財產線索清單。已經對被申請人的財產採取保全措施的,應提交採取保全措施的民事裁定書復印件一份。
三、強制執行的根據
1.人民法院作出的具有給付內容的民事判決書和調解書。
2.人民法院按照督促程序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支付令。
3.人民法院作出的具有給付內容的民事裁定書。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第十條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第十一條人民法院應當接受人民群眾監督,保障人民群眾對人民法院工作依法享有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