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靜法官
① 寫篇800字以「給自己留一條後路」為話題的作文。
人類從猿進化成人,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時間,在這漫漫的時空中,地球,就像一個慈愛的母親一樣給予人類無微不至的關懷,使他們成功地完成了連續繁雜的進化過程。從上一次冰河解凍後幾千年,人類開始從事原始的農業,從那時候起,人類走出了茹毛飲血的時代,開始真正的改造這個世界,直至現在。在這漫長的改造過程中,得益的是我們人類,而受害者,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我們的地球已被「改造」得面目可猙。
你看:大片的原始森林,變成了我們餐桌上的「一次性」筷子,而用這些「一次性」筷子挾起的除了河豚(其實,就有那麼幾個在「拚死吃河豚」)以外幾乎所有動物類、魚類,天上飛的、水裡游的、土裡藏的悉數在劫難逃。大片大片的植被無情地被破壞了,地球終於憤怒了,大自然終於憤怒了。晴天,大自然回贈人類的是「沙塵暴」;雨天,送予人類的是洪澇猛獸。
每當我們佇立長江大橋,望著橋下滾滾不息的烏黑的江水,我們的人類在干一件什麼樣的傻事蠢事害人害己的事呢?這不由得讓我們想起了不知是誰說的一個話:
「誰能滅絕人類,是自己。」
原來,到頭來,害自己滅自己的造孽者正是我們自己!
於是,我們在中學里學的「生產力」的概念,應該改一改了,應把原來的「人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改成「人們適應自然、保護自然的能力。」
於是,愚公該不該移山值得大家討論了。為什麼一定要移山去破壞我們的家園,而不是自己移居呢?
望著煙囪里冒著的濃煙,我們的心有一種撕裂的痛;望著不知從哪兒冒出的黑臭的有毒廢水往江河裡放,我們的心有一種撕裂的痛。
於是,我們總有一天會說,離滅頂之災不遠了呀!
到底什麼關節出了毛病?
我們該猛醒了。
原來天誅地滅的罪魁禍首不是別人,不是天與地,而是我們自己,自己!天不想誅你,地也不想滅你,是你自己滅自己。既然天要誅你地要滅你,又何必當初造你呢?造了你們人類,反過頭來去「破壞」造物主,豈不是自作禍害自遭殃嗎。
我們該猛醒了。
自然造了人,人要適應自然、保護自然,天人合一,大自然才能一如既往供益不止。我們千萬千萬不能再扣錯這一環了:
蒼茫人生,本是一個關系錯綜繁雜的矛盾體。世間萬事萬物,處處有矛盾,時時有矛盾。」——這句話概括出了人生的復雜。所以,人生就像一根無形的鏈條一樣,緊緊的扣著,一環不紊,一環不漏,因果關系便是這條鏈的主樞。故有俗語「一失足成千古恨」,一環出現紊亂,便會導致全鏈扭曲變相,正如壞了零件的機器一般,生產出的盡是疵品,甚至是死機。
縱觀古今中外,「貪」一字,引發了多少案件,斬掉了多少國家「棟梁」之才,使自己走上一條不歸路。
某一位市長,喜歡種植奇花異草,一有空閑時間,便像一個農藝師般在自己的庭院里修枝剪葉,施肥澆水,忙得不亦樂乎。一些得知此「長」愛好,施出渾身解數,投其所好,獻花拜「佛」。也許是市長被看「花」了眼,起了「花」心,從婉拒到笑納到來者不拒。但正當花蕊含苞怒放之時,愛花的市長卻「鋃鐺」入獄。
官撤了,房被封了,人也走了,昔日門庭若市的洋房,如今卻落得個蛛網滿室。
活該。
又有一位市長,台上還在大吹特吹如何如何愛民如子,廉潔奉公,為人民服務,可話還沒有著涼,門外的法官正「請」他入獄。又是一個「貪」字作祟。
生活之鏈,環環相扣,一環松脫,後果是不言而喻。「王保森們」用了結自己可恥的生命,結束了他們罪惡的人生,禍起一「貪」字。他們就是沒有扣好人生之鏈的重要一環。
生活是公平的,人生是美好的,我們應以「恥」為鑒,把握好人生的每一環節,用我們的勤勞和智慧,去創造美好的未來。
人生起步,且當珍重。一步不慎,全盤皆輸。
走好人生每一步,把握好人生每一環節,我們的人生將永放光芒。
給自己留條後路
陳曉靜
在古人眼裡,公孫儀是一個聰明人;在現代人眼裡,他更可堪稱為一個聰明人,懂得是非得失,知道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很多人眼裡只會注意到現在經濟的蒸蒸日上,生活過得越來越富裕,可稱得上安居樂業。在這些人眼中看到的是「希望」,希望自己能變得更富有,生活更舒服。
可他們忽略了一個真正值得重視的問題——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正遭受著極大的破壞。土地被沙漠侵蝕,水體受到嚴重污染,植被、森林遭破壞。連我們呼吸的空氣,也受到污染。他們不知道自己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在破壞了子孫後代生存的空間,破壞了大自然所存在的一種鏈條關系。
他們仍能安心自在、自得其樂下去嗎?
古人尚知道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何況現代人呢?
地球是人類現在唯一 能夠生存的星球,一旦它遭到破壞,人們 就會沒有生存的空間,那種情景是人們難以想像的。
如果地球像我們人類一樣會說話,那它肯定會說:「救救我們吧!」有良知的人們也肯定能從心底里聽到這句話。
雖然現在環境問題已經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關注和重視,也採取了一些相應的補救措施,但單靠這方面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人人對環境引起高度地重視,保護環境的思想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讓環境恢復到自然狀態。如果人們一味地追求金錢、財富,忽視了環境,他們必將會遭到世人的唾罵。
他們認為留給自己子孫的是用不完的金錢,給自己子孫創造最優越的環境。可他們卻不知道子孫們需要的不緊緊是這些物質上的享受,他們要的是適合他們生存的空間:有清新的空氣、良好的環境,他們希望天是藍色的、水是澄清、碧綠的,而要不是現在的天是濃煙密布、水是黑色臟兮兮的。
這些人真是很可悲。
「自然資源是大家的,我們想用就用,誰也管不著。」這是很多人的想法,就因為有這種想法,才會有亂用資源,無禁止地利用資源,致使資源枯竭。
給自己留條後路吧。
保護環境從每一個人做起,不能再破壞大自然的鏈條了。
② 如何完善法律職業良心互動體系
法官、檢察官、律師同為法律職業共同體中的一員,擁有共同的法律教育背景,共同的事業追求,相同的職業思維,共同的職業語境和統一的知識體系。法律職業共同體是推進法治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為實現司法的公平正義肩負著特殊責任和使命。這個群體之間良好地協作和銜接,共同發揮作用,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事業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保障。
在司法實踐中,律師與法官、律師與檢察官之間到底應該怎樣相處,才能強化職業共同體的一體思維,凝聚法治共識?近日,《法制日報》對此進行了探訪。
◆溝通不是勾兌雙方之間防火牆不能少
◆專業加溝通尊重加距離依法各司其職
◆君子之交不形成利益圈影響公正辦案
◆加強紀律監督以及合規風控體系建設
◆法院與律協間加強交流建立互動平台
◆雙向授課培訓增法律職業共同體認知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蔡長春
「有堵牆是兩家,拆了牆就是一家人。」電影《紅燈記》里的這句經典台詞很多人都不陌生。
有些人成為一家人是件莫大的好事,也有些人由於工作崗位不同,註定不能成為一家人,卻又不能不相往來,甚至還要經常密切聯系、順暢溝通,他們就是法官和律師。
同為法律人的法官和律師,都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者,既在法治舞台上扮演著不同角色,又擔負著共同的責任和使命。因此,構建法官與律師之間合法合理的良性互動關系十分重要。
不久前召開的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提出,要在法院、檢察院系統內部對律師代理情況進行公開,對司法人員辦理案件長期由一名律師或者同一家律師事務所代理的建立動態監測分析機制,對涉嫌利益輸送等問題依法嚴肅查處,嚴防司法人員與律師互相勾兌。
《法制日報》記者近日采訪了大量法官和律師,大家坦言十分注重彼此間的溝通交流,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新時代法治社會建設發展。但溝通不是勾兌,雙方之間永遠不能少了那堵「防火牆」。
順暢溝通
共同推動法治進步
「法官和律師一個居中裁判,一個為一方當事人謀取利益,雖然分工不同,但因為某個案件產生交集。因此,雙方之間良好的溝通互動對於糾紛解決至關重要。」談到這個話題時,山東省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金融庭副庭長陳曉靜剛剛辦結手頭的一個案子。
「我辦理的這個案子就很典型,律師為了維護當事人的利益而奔波,我作為法官公平公正審理,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種互動。」陳曉靜告訴記者,建立良好互動關系的前提是信任,律師要相信法官有抱負有追求,辦案是為了維護公平正義,法官則要相信律師的專業水平和良知。
湖南省長沙縣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卜俊勇、綜合審判庭庭長陳慶華等幾位法官認為,法官與律師之間理想的互動關系應該是「專業+溝通」「尊重+距離」。
在幾位法官看來,就案件辦理來說,法官和律師提供的是司法服務和司法產品,因此在互動中雙方都應該運用專業技能保持職業素養,這樣的互動才能不偏離本質。考慮到法官和律師所站的立場不同,必然導致看問題存在差異,這就需要雙方保持合理合法的安全距離,進行良好溝通,才有助於案件審理達到法、理、情統一的效果。
法官亮出了自己的觀點,律師又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呢?
「法官與律師兩者理想的良性互動關系在於,互相之間需要彼此尊重、相互獨立、相互支持、相互監督、加強交流,共同在法律范圍內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確保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和執行,推動社會主義法治不斷發展和進步。」北京合弘威宇律師事務所爭議解決部部長程曉文律師說。
在程曉文眼中,理想互動關系應該是法官和律師依法各司其職:法庭外,雙方需要理念上相互認同,有共同的法律熱情和法律信仰;法庭內,需要互相保持沉穩,做細心的法律人,認真對案件事實及法律認知進行互動。
「還有就是行為上要規范,法官和律師要有良好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操守,保持新型健康良性專業互動溝通、交流,求同存異,嚴格依法履行各自職責,從而達到法律服務於民的最終作用。」程曉文補充說。
上海融孚律師事務所律師呂琰認為,法官與律師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理念和司法制度的踐行者,同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捍衛者,構建兩者之間良性互動的法律關系和工作關系,是化解社會矛盾、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確保公正廉潔司法的重要基礎,也是進一步深化政法領域改革的重要課題,對實現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有著重要意義。
「法官和律師良性互動關系,從法律職業共同體角度出發,是指雙方在業務交流中建立起來的,依法合規、互相尊重、互相監督,共同促進糾紛解決,維護司法正義的良性關系。」呂琰告訴記者。
合法交往
一些問題應予注意
「我們之間應該坦誠交往,真心相待。」陳曉靜認為,法官和律師都是法律職業共同體中的一員,完全可以像朋友一樣交往,既能提高法官的辦案能力,也能提高律師的執業水平。
但在實踐中,陳曉靜發現,和律師交往時,有些情況需要認真仔細地考慮處理。如法官的同學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律師,親戚朋友也可能有律師,還有一些法官的前同事當了律師,這些都是擺在法官面前的難題。
不可能因為自己是法官便與世隔絕,再說一個不入世的法官又怎能了解世相,不了解世相又如何作出符合法律民意的判決?陳曉靜深諳其中道理。
不能因噎廢食,又要交往有度,是陳曉靜堅守的原則。「這就要求法官在與律師的交往互動中保持君子之交談如水,決不允許出現利益輸送和私相授受,不能形成利益圈影響公正辦案。」陳曉靜說。
「訴訟的歸訴訟,訴訟和互動的界限必須劃清,避免出現相關規定禁止的法官向律師提供咨詢意見和法律意見的情形。」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代院長婁宇紅說。
長沙縣幾位法官也認為,就法官和律師的交往而言,尊重和距離同樣重要。彼此尊重是良好互動的基礎,法官的職業定位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決定了法官需要獨立與中立,因此在和律師的交往中應該自覺保持適當距離,堅守法官職業道德和各項工作紀律、作風底線,分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等。
從律師角度考慮,程曉文告訴記者,律師與法官相互理解支持、良性互動,共同對常見、典型或特殊的法律問題進行討論,能夠相互促進業務提升,共同推動法治進步。但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做到不越界、不違規,如不得針對具體個案進行討論等。
「在法官和律師間溝通協調機制日益暢通的情況下,應防微杜漸,不斷加強紀律監督及合規風控體系建設。一方面,要加強對律師在案件辦理過程中的紀律監督;另一方面,律師行業要堅持政治引領,加強全面從嚴治黨,堅決維護黨規黨紀,嚴格遵守行業規范,積極推進律所的業務質量控制體系建設,促進律師行業不斷健康發展。」呂琰說。
良性互動
這些方法值得借鑒
陳曉靜和律師的溝通十分順暢,辦起案子來更加得心應手,辦案效率之高一直在全院名列前茅。但陳曉靜深知界限分明的道理,在和律師的溝通中,十分注意一些細節性處理。
陳曉靜舉例說:「閱卷時,一些律師會提出和法官溝通的要求,我都會告知這些律師,法官在庭前不會與律師單方交流,我不與你交流,也不會與對方單獨私下交流,所有意見可以在法庭上雙方都在時陳述。」
「雖然回絕了律師的要求,但實質上是提升了法院的公信力,律師會更加敬畏法庭尊嚴,努力合規辦案。」陳曉靜說。
長沙縣法院民二庭副庭長鍾文君認為,並非禁止法官與律師間的一切交流。良性互動不僅體現在工作上也體現在生活中,應該允許優秀法官和律師進一步溝通。
那麼,都有哪些好的方式,可以在「防火牆」的保護下,增進法官與律師之間的良性互動呢?
婁宇紅告訴記者,一方面,加強法院與律師協會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建立互動平台,完善交流機制。比如,可以由法院與律協作為共同主辦方,組織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法律論壇、法治沙龍、專題講座等活動,意欲參加的法官或律師可以報名參與,交流內容通過各種渠道向社會公開,成為共同分享的財富;另一方面,可以加強雙向授課培訓交流,法院邀請資深律師、律師協會邀請資深法官就各自對相關法律適用的看法、工作形態與流程、特定社會法律現象等相關問題進行培訓或授課,強化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共同認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除律師工作以外,呂琰還是上海市人大代表,多次到各級人民法院交流調研,深入了解法院工作,逐漸形成一種良好的互動交流氛圍,增進了相互間的理解和支持。
據呂琰介紹,在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他所在的律所積極通過律師協會、法學會等平台,組織熱點案例和難點問題的研討交流,既促進了律師的業務學習,也通過搭建溝通平台,幫助法官及時掌握最新信息和各方面觀點,取長補短。
北京京師(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宋文彬最近比較關注浙江省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推出的法官與律師互評打分機制。
「這一機制確定了包括整體評議、個案評議、評優評先以及線上線下評議相結合的背靠背互評方式,尤其突出法官與律師在個案中的互相評議,實現每案必評,同時探索評議結果在法官評優評先等方面考核的運用,推動建立彼此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監督的關系,從而促進法律職業共同體良性互動,共同塑造良好職業形象。」宋文彬說。
法官和律師不是冤家對頭,而是法治道路上的同行者。
接受采訪的法官和律師認為,法官與律師同屬法律職業共同體,兩者應當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進一步深化互動交流,消除職業隔閡,增強職業互信,為推進法治建設作出更多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③ 為自己留條後路的範文
眼下研究生入學考試在即,在眾多學生為了擠進研究生隊伍而懸梁刺股之時,有沒有人想到為自己留條後路?離畢業不遠了,為...雖然高三模考的時候,我的作文幾乎每次都被老師當做範文發給每個同學,但和蕾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人家可是...為什麼不給自己留條後路,不一定要擁有才會幸福,有時候放手也是一中幸福 them是考著玩的,也算為自己留條後路吧,畢竟考試費用不貴么!況且這種功利性的考證總是借著考試的形式,被「關系」...比如筆試作文,有讓你針對一個商業問題寫一篇report或者proposal的,這都是BEC作文訓練的題目哦,掌握一般範文的寫作格式並... 給自己留條後路吧。發表於 2006-9-9 18:44:00
高考話題作文創新訓練案例
吳江市銅羅中學 陳根榮
[話題精選]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公孫儀是魯國的丞相,平生喜歡吃魚。為此,人們都搶著買魚送給他,公孫儀一概拒收。有人問他,您老這么喜歡吃魚,為什麼不收下?公孫儀回答說,我正因為愛吃魚才不收魚。我如果收了別人的魚,就要遷就別人;遷就別人,就會徇情枉法;循情枉法,我就當不成丞相。到那時,雖然喜歡吃魚,別人也不會給我送魚,我也無力自己買魚來吃。現在我不收人家的魚,也沒有被罷免,我喜歡吃魚,就能夠長久地自己買魚來吃。
公孫儀「吃魚——買魚(收魚)——吃魚」這是一條生活的鏈條,他懂得是非得失。
請以「鏈條」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1、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只要與話題相關即為符合題意。
2、體不限,可以記敘經歷,編述故事,抒發感情,發表議論,展開想像等。
3、題目自擬。
4、不少於800字。
[話題精析]
人間萬象,自然百態的存在或消亡,都有其內在的變化規律,它們有始有終,有因有果,就象是一根「鏈條」,一環扣住一環,自始至終。公孫儀的生活「鏈條」如此,人世間萬事萬物的彼此消長皆然。只要一環扣錯,後果不堪設想。只有環環緊扣,方能得到「正果」。比如:「小康 ——勞動——小康 」、「廉潔——自律——廉潔」、「上崗——下崗——上崗」等等等等。看來,在一根根「鏈條」中,中間一環至關緊要,中間一環決定未來。這類「鏈條」在同學們生活中、學習中也是很多的。這個話題,就是要求同學們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即拓寬自己的視野,從公孫儀生活「鏈條」為「由頭」,挖掘自己生活積累,發揮自己想像能力,只要與「鏈條」話題有關就行。
[佳作選萃]
天人合一
蔣瑛
人類從猿進化成人,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時間,在這漫漫的時空中,地球,就像一個慈愛的母親一樣給予人類無微不至的關懷,使他們成功地完成了連續繁雜的進化過程。從上一次冰河解凍後幾千年,人類開始從事原始的農業,從那時候起,人類走出了茹毛飲血的時代,開始真正的改造這個世界,直至現在。在這漫長的改造過程中,得益的是我們人類,而受害者,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我們的地球已被「改造」得面目可猙。
你看:大片的原始森林,變成了我們餐桌上的「一次性」筷子,而用這些「一次性」筷子挾起的除了河豚(其實,就有那麼幾個在「拚死吃河豚」)以外幾乎所有動物類、魚類,天上飛的、水裡游的、土裡藏的悉數在劫難逃。大片大片的植被無情地被破壞了,地球終於憤怒了,大自然終於憤怒了。晴天,大自然回贈人類的是「沙塵暴」;雨天,送予人類的是洪澇猛獸。
每當我們佇立長江大橋,望著橋下滾滾不息的烏黑的江水,我們的人類在干一件什麼樣的傻事蠢事害人害己的事呢?這不由得讓我們想起了不知是誰說的一個話:
「誰能滅絕人類,是自己。」
原來,到頭來,害自己滅自己的造孽者正是我們自己!
於是,我們在中學里學的「生產力」的概念,應該改一改了,應把原來的「人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改成「人們適應自然、保護自然的能力。」
於是,愚公該不該移山值得大家討論了。為什麼一定要移山去破壞我們的家園,而不是自己移居呢?
望著煙囪里冒著的濃煙,我們的心有一種撕裂的痛;望著不知從哪兒冒出的黑臭的有毒廢水往江河裡放,我們的心有一種撕裂的痛。
於是,我們總有一天會說,離滅頂之災不遠了呀!
到底什麼關節出了毛病?
我們該猛醒了。
原來天誅地滅的罪魁禍首不是別人,不是天與地,而是我們自己,自己!天不想誅你,地也不想滅你,是你自己滅自己。既然天要誅你地要滅你,又何必當初造你呢?造了你們人類,反過頭來去「破壞」造物主,豈不是自作禍害自遭殃嗎。
我們該猛醒了。
自然造了人,人要適應自然、保護自然,天人合一,大自然才能一如既往供益不止。我們千萬千萬不能再扣錯這一環了:
——人類賴以生存「鏈條」中的緊要一環。
生活之鏈
姚靚
蒼茫人生,本是一個關系錯綜繁雜的矛盾體。世間萬事萬物,處處有矛盾,時時有矛盾。」——這句話概括出了人生的復雜。所以,人生就像一根無形的鏈條一樣,緊緊的扣著,一環不紊,一環不漏,因果關系便是這條鏈的主樞。故有俗語「一失足成千古恨」,一環出現紊亂,便會導致全鏈扭曲變相,正如壞了零件的機器一般,生產出的盡是疵品,甚至是死機。
縱觀古今中外,「貪」一字,引發了多少案件,斬掉了多少國家「棟梁」之才,使自己走上一條不歸路。
某一位市長,喜歡種植奇花異草,一有空閑時間,便像一個農藝師般在自己的庭院里修枝剪葉,施肥澆水,忙得不亦樂乎。一些得知此「長」愛好,施出渾身解數,投其所好,獻花拜「佛」。也許是市長被看「花」了眼,起了「花」心,從婉拒到笑納到來者不拒。但正當花蕊含苞怒放之時,愛花的市長卻「鋃鐺」入獄。
官撤了,房被封了,人也走了,昔日門庭若市的洋房,如今卻落得個蛛網滿室。
活該。
又有一位市長,台上還在大吹特吹如何如何愛民如子,廉潔奉公,為人民服務,可話還沒有著涼,門外的法官正「請」他入獄。又是一個「貪」字作祟。
生活之鏈,環環相扣,一環松脫,後果是不言而喻。「王保森們」用了結自己可恥的生命,結束了他們罪惡的人生,禍起一「貪」字。他們就是沒有扣好人生之鏈的重要一環。
生活是公平的,人生是美好的,我們應以「恥」為鑒,把握好人生的每一環節,用我們的勤勞和智慧,去創造美好的未來。
人生起步,且當珍重。一步不慎,全盤皆輸。
走好人生每一步,把握好人生每一環節,我們的人生將永放光芒。
給自己留條後路
陳曉靜
在古人眼裡,公孫儀是一個聰明人;在現代人眼裡,他更可堪稱為一個聰明人,懂得是非得失,知道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很多人眼裡只會注意到現在經濟的蒸蒸日上,生活過得越來越富裕,可稱得上安居樂業。在這些人眼中看到的是「希望」,希望自己能變得更富有,生活更舒服。
可他們忽略了一個真正值得重視的問題——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正遭受著極大的破壞。土地被沙漠侵蝕,水體受到嚴重污染,植被、森林遭破壞。連我們呼吸的空氣,也受到污染。他們不知道自己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在破壞了子孫後代生存的空間,破壞了大自然所存在的一種鏈條關系。
他們仍能安心自在、自得其樂下去嗎?
古人尚知道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何況現代人呢?
地球是人類現在唯一 能夠生存的星球,一旦它遭到破壞,人們 就會沒有生存的空間,那種情景是人們難以想像的。
如果地球像我們人類一樣會說話,那它肯定會說:「救救我們吧!」有良知的人們也肯定能從心底里聽到這句話。
雖然現在環境問題已經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關注和重視,也採取了一些相應的補救措施,但單靠這方面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人人對環境引起高度地重視,保護環境的思想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讓環境恢復到自然狀態。如果人們一味地追求金錢、財富,忽視了環境,他們必將會遭到世人的唾罵。
他們認為留給自己子孫的是用不完的金錢,給自己子孫創造最優越的環境。可他們卻不知道子孫們需要的不緊緊是這些物質上的享受,他們要的是適合他們生存的空間:有清新的空氣、良好的環境,他們希望天是藍色的、水是澄清、碧綠的,而要不是現在的天是濃煙密布、水是黑色臟兮兮的。
這些人真是很可悲。
「自然資源是大家的,我們想用就用,誰也管不著。」這是很多人的想法,就因為有這種想法,才會有亂用資源,無禁止地利用資源,致使資源枯竭。
給自己留條後路吧。
保護環境從每一個人做起,不能再破壞大自然的鏈條了。
[評析拓展]
從98年起,連續三年秋季高考作文,都是「話題作文」,一改以往「材料作文」中「材料」是立意的出發點和歸宿點,為「話題作文」中的「材料」只是「作前輔導」,是引發考生思考的一個「引子」。
這樣,「話題作文」的「材料」為考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考生的寫作才情得以展露,寫作個性得以張揚,而不是「材料作文」已形成的「引一議一聯一結」的寫作結構,雖未嘗不可,但總覺生硬。
本次「話題作文」以「鏈條」為題,所選的三篇習作,較好的處理了這一變化,從以往「材料作文」模式中走出來,發揮了自己個性特長。
從內容看,《天人合一》和《給自己留條後路》都是疾呼環境問題的文章,只不過《天人合一》在立意上由因結果,《給自己留條後路》由果推因。《生活之鏈》的主題則是反腐倡廉。三篇選作,充分展示了習作者在立意上的開放,和思維的發散、擴展。
《天人合一》站在歷史長河邊,高瞻遠矚,一環一環扣來,卒章顯志,令人深思。它以筆法老練取勝;《給自己留條後路》,開篇警示,由反入正,水到渠成,以主題深刻見長;《生活之鏈》從哲學的高度,借花襯人,含蓄雋永,以構思精巧勝人一籌。
總之,三篇選文立意深遠,主題深刻,構思巧妙,充分顯示了習作者獨創能力和習作的基本功力。
不足之處是三篇「話題作文」在文體上沒有很好體現「開放性」的特點。習作者除了寫自己擅長的文體(如:記敘文、議論文),在平時還要多練習其他的文體(如:說明文、應用文、寓言故事、新聞報告、文學、詩歌、小說等等)。這樣,有備無患,方是長遠之見。
④ 「任何事應留一條後路」的話題作文
任何事應留一條後路 人生在世,我們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認真的考慮一番。俗語「三思而後行」就是講述的這樣一個道理,只有考慮周到了,才減少了犯錯的機會。 不管面對什麼事,都要留有一條後路,尤其當明白給別人留條路就是給自己留了一條退路! 當失意幽深如井般縈繞在你心頭,你是否想有一雙溫暖的手幫你融化心窗上凝結不化的冰;當神思沉滯,鬱郁展轉像磨盤般旋轉在心靈陰霾的上空,你是否想有一雙溫暖的手揭走你心靈的傷痂;當你的希望像兀地從翠綠叢中氈房的一抹嫩紅充滿盎然,你是否想有一雙溫暖的手扯著你臉上漾起勝利那時燦爛的笑容飄忽……
想擁有這樣一雙溫暖的手作你攀岩的扶手,扣到時間的盡頭,你就要學會給別人讓路。「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給別人讓路,就是為自己開道。 紳士過獨木橋,剛走幾步便遇到一個孕婦。紳士很禮貌地轉過身回到橋頭讓孕婦過了橋。孕婦一過橋,紳士又走上橋。走到橋中央又遇到一位挑柴的樵夫,紳士二話沒說,回到橋頭讓樵夫過了橋。第三次紳士不敢貿然上橋,而是等獨木橋上的人走完才匆匆上了橋。眼看就到橋頭了,迎面趕來一位推獨輪車的農夫。紳士這次不願回頭了,摘下帽子,向農夫致敬:「親愛的農夫先生,你好,你看我就要到橋頭了,能不能讓我先過去。」農夫不幹,把眼一瞪,說:「你沒看見我推車趕集嗎?」話不投機,兩人爭執起來。這時,河面上浮來一葉小舟,舟上坐著一個僧人。兩人不約而同請僧人為他們評理。
僧人雙手合十,看了看農夫,問他:「你真的很急嗎?」農夫答道:「我真的很急,晚了便趕不上集了。」僧人說:「你既然急著趕集,為什麼不盡快給紳士讓路呢?你只要退那麼幾步,紳士便過去了,紳士一過,你不就可以早早地過橋了嗎?」
農夫一言不發。僧人便笑著問紳士:「你為什麼要農夫給你讓路呢,就是因為你快到橋頭了嗎?」
紳士爭辯道:「在此之前我已給許多人讓了路,如果繼續讓農夫的話,我便過不了橋了。」
「那你現在是不是就過去了呢?」僧人反問道:「你既然已經給那麼多人讓了路,再讓農夫一次,即使過不了橋,起碼保持了你的風度,何樂而不為呢?」
紳士的臉漲的通紅。
人生旅途中,我們是不是也有過類似的遭遇呢?其實,給別人讓路,也是在給自己讓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