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論文獲獎
① 許少波的發表論文
1.《證據保全制度的功能及其擴大化》(2.7萬字),載《法學研究》2009年第1期,獨著;
2.《民事證據保全制度研究——以法院為中心的分析》(25萬字),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博士論文,2009年10月被評為江蘇省優秀博士論文;2009年8月被評為南京師范大學博士論文;
3.《論訴訟調解瑕疵之救濟》(2萬字),載《法學》2007年第4期,獨著;此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7年第9期全文轉載;並於2009年9月獲第二屆全國民事訴訟法學中青年優秀成果(2007至2008年度論文類)二等獎;
4.《民事訴訟證據交換制度的立法探討》,載《法律科學》2012年第3期,獨著;
5. 《先行調解析論——兼與「調解優先」比較》(0.8萬字),載張衛平主編《民事程序法研究》(中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會刊、第八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獨著;
6.《釋明告知提升判決認同感》,《人民法院報》2011年11月17日「實務周刊」;
7.《社會轉型的司法 還是司法變革的政策——對人大代表協助訴訟調解實踐的考察》(1.7萬字),載《法學評論》2011年第4期,獨著;
8.《論民事裁定的既判力》(1.6萬字),載《法律科學》2006年第6期,獨著;
9.《論民事簡易程序向普通程序之轉換》(1.2萬字),載《法學評論》2007年第4期,獨著;
10.《法院調解的目的論》(1.5萬字),載《法律科學》2007年第4期,獨著;
11.《論否定性法律後果的立法設置——以救濟當事人民事訴訟權利為主的考察》(1.4萬字),載《法學評論》2005年第1期,獨著;
12.《台灣地區民事證據保全制度改革及其借鑒意義》(1.1萬字),載《當代法學》2007年第2期,獨著;
13.《關於我國民事撤訴制度的立法建議》(0.6萬字),載《人民司法》2007年第7期,獨著;
14.《論我國民事上訴審的審理范圍》(0.7萬字),載《當代法學》2001年第8期,獨著;
15.《民事訴訟當事人訴訟權利的法律救濟》(1.7萬字),載《河北法學》2005年第1期,獨著;
16.《法律教育的困惑與現實性選擇》(0.6萬字),載《當代法學》2001年第10期,獨著;
17.《法國證據保全制度初探》(1.3萬字),載張衛平主編《民事程序法研究》(第四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獨著;
18.《訴訟民主與民事訴訟法律體系的完善》,載李林主編:《依法治國與法律體系形成》,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獨著;
19.《解決沖突與保護人權:論訴訟的目的——基於訴訟法哲學的研究》(1.8萬字),載《學海》2006年第5期,排名第二;
20.《當事人民事訴訟權利保障機制芻論》(1萬字),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9期,獨著;
21.《論執行中債權憑證的導入》(0.9萬字),載《甘肅社會科學》2005年第1期,獨著;
22.《當事人的民事訴訟權利體系之建構》(1.2萬字),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獨著;
23.《我國民事上訴審理范圍的回顧與思考》(1.5萬字),載《河南省政法幹部管理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獨著;此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0年第11期全文轉載;
24.《論我國管轄權異議的立法完善》(1.3萬字),載《河南社會科學》2001年第5期,獨著;
25.《經濟法的價值取向與可持續發展》(0.7萬字),載《河南社會科學》2000年第2期,獨著;此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0年第8期全文轉載。
② 王妍的在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的代表性論文
1、「虧損必定破產嗎?」 《經濟日報》1987年10月6日
2、「股票與債券的異同」 《法學與實踐》1987年6期
3、「全民所有制企業破產與其財產所有權關系初探」 《政法叢刊》1989年第2期
4、資不抵債與企業破產關系新議 《求是學刊》 1992年第5期
5、涉外稅收優惠政策的法律思考 《法學與實踐》 1994年第1期
6、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求是學刊》1994年第5期
7、御防商標與聯合商標 《法制日報》1995年3月2
8、破產程序與一般民事訴訟程序之比較 《人民法院報》1995 5月5日
9、海外私人投資保證制度及其代位求償權 《中國法學》1995年第5期
(被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學》1996年第1期全文轉載)
10、「債務人申請破產的利弊及補救」 《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 年4期
11、「公司不等於現代企業制度」 《經濟參考報》 2000年11月22日
12 、「我國現行企業法律制度的重構」 《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4
13、「連帶責任的有關問題」 《當代法學》2001年1期
14、「我國公司法的重大遺漏」 《河北法學》2001年第1期
15、「私營企業概念的法律思考」 《學術交流》2001、1期
(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2001年第8期全文轉載)
16 、國有企業公司化後的內部組織制度問題《理論探討》2001年2期
17、我國公司的民主管理問題 《行政與法》2001年2期
18、企業登記的效力與責任 《求是學刊》2001年3期
19、我國企業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法制與社會發展》2001年3期
20、公司所有權益的法律保護《北方論叢》2001年3期
21、英美法中的禁止反言原則 《法制日報》2001、4、15
22、企業社會責任及其法理學研究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1年3期
23、市場經濟需要法律與道德的雙重規范 《光明日報》(理論版)2001、8、14
24、我國債權人權利法律保護問題《財經問題研究》2002年第1期
25、 國有股權的職能及其法律調整 《法學》2002年第3期
26、 獨立董事與股東利益保護 《行政與法》2002年第3期
27、 我國企業清算中的法律問題 《當代法學》2002年第4期
28、論合夥企業合夥人資格 《法律適用》2002年第5期。
29、企業社會責任及其核心內容 《光明日報》(理論版)2002、7、9
30、從部分法律制度看法律的目的與效果 《河北法學》2002年第5期
31、公司清算制度及其價值研究 《雲南法學》 2004年第5期
32、公司登記公告與公示法律制度研究 《行政與法》2004年第10期
33、企業名稱權的性質及法律保護 《河北法學》2005年第5期。
34、法院判決公司解散——司法裁判權與公司自治的沖突與協調 《法學論壇》2006年第2期。
35、 企業法人退出市場法律問題研究 《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6年3期
36、 自由企業制度的經濟法規制 《當代法學》2007年第6期
37、自由企業制度及其法律維度 《社會科學戰線》2007年第4期
38、 公司自願解散及其正當性研究 《求是學刊》2008年第6期
39、 商事登記中行政權力定位的理論思考 《北方法學》2009年第2期
(被人大復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9年第7期全文轉載)
40、公司登記行政許可性質的法理探究 《法學論壇》2009年第3期
(被人大復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9年第9期全文轉載)
41、個體工商戶數量銳減的法律與經濟分析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
42、個體工商戶——市民社會的重要力量《河南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10年第1期
43、 作為憲法權利的自由經商權及其本質探究 《比較法研究》2010年第3期
(被人大復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10年第9期全文轉載)
44、小商人豁免登記及其法理基礎 《學習與探索》2010年第5期
45、商事登記在民商審判實踐中的證據效力問題研究 《北方法學》2010年第6期
46、公司登記中的政府角色 《政法論壇》2011年第1期
47、重新審視企業形態法定原則,《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4月19日 法學版
在研和完成的主要課題:
1、公司法律制度研究 黑龍江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課題1998---2000
2、WTO與我國企業法律制度改革問題研究 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01—2003
3、中國加入WTO後黑龍江省農業經濟面臨的沖擊及對策研究 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2001—2003
4、企業法人退出市場法律問題研究 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 2005—2006
5、個體工商戶數量銳減法律與經濟分析,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面上項目, 2008—2009
6、商事登記中權利與權利的博弈與定位研究,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重點項目,2008—2010
7、法律職業人格塑造與經濟法教學方法改革,省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0
8、企業形態當代發展的哲學思辨及我國制度創新方向,教育部規劃基金項目 2010—2013
獲獎:
1、1997年黑龍江大學教學優秀成果獎
2、1998年黑龍江大學教學優秀成果獎
3、1999年黑龍江大學教學優秀成果獎
4、《經濟法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黑龍江大學優秀科研成果獎
5、海外私人投資保證制度及其代位求償權,1997年黑龍江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6、《公司法新論》,2001年黑龍江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7、《公司法新論》,2002年黑龍江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8、《公司法新論》,2002年黑龍江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第十次社科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9、企業法人退出市場法律問題研究,2004年十三省市自治區第二十次經濟法學術研討會,一等獎
10、公司清算制度及其價值研究,2005年中國法學會商法研究會商法學優秀論文三等獎
11、《中國企業法律制度評判與探析》,2009年黑龍江省第十三屆社會科學優秀科 研成果三等獎
12、《中國企業法律制度評判與探析》2008年黑龍江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③ 求法院關於執行方面的論文
破解法院執行難之思考
自1999年武漢驚爆全國首例判決書拍賣案起,全國各地相繼有拍賣判決書的情況發生。為此,全國各級法院開展了多次專項整治執行積案的行動,然而「執行白條」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有效治理。筆者認為,一旦法律維護人民正當權益的功能失效,人們對法律產生信任危機,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如何解決好法院的執行難是當前迫在眉睫的社會問題。
一、祛除對執行難的誤解,理性看待執行難
社會上存在這樣一種觀念:生效的法律裁決所確定的權利必須實現。如果這種權利不能通過執行得以實現,那就是在打法律白條。[1]其實這是一種對法院執行的歪曲,它實質上是把債權人承擔的風險轉嫁給了法院。事實上,法院執行只是根據生效判決在有履行能力的被執行人拒不履行債務的情況下,為債權人實現權利所提供的一種公力救濟,而不是實現所有為執行依據說確認的債權的一劑靈丹妙葯。[2]
二、對法院的執行難的原因,本文擬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
(一)司法公信力缺失——公眾對法院裁決的認同感不足,導致產生執行難的連鎖效應
1.我們知道,司法獨立問題一直是我國法治進程的軟肋。法院隸屬於地方的體制,使法院成為政府的一個辦事機構。因此,每當牽涉地方部門利益的重點企業成為法院的執行對象時,總會由政府出面打圓場,弄得法院進退兩難,然後多是以一些原因而不了了之。而異地執行對法院執行人員來說更是困難重重:地方保護主義的阻撓,輕則採取不合作或者行政干預,重則有可能釀成煽動地方民眾暴力抗法,把法院置於十分難堪的境地。我國法院的財政人事都依附於地方,法院部門經濟利益和法官個人物質利益都無法與地方經濟利益相分離,這種法院設置地方化的制度缺陷,使法院即使有心也無法在力量上與地方組織的干預相抗衡。[3]
2.這幾年我們一直在糾正重實體,輕程序的做法,然而由於我國執行法律規范的欠缺,根本無法覆蓋紛繁復雜的執行活動,導致現實中仍有大量輕程序隨意執行現象存在,嚴重削弱了司法公信力。如此一來,司法的神聖性不免招致老百姓的質疑,法院執行遭到抵制也就是順理成章的結果了。反觀西方不少國家,其對程序公正的重視卻有頗多值得稱道之處。在著名的辛普森案件中,盡管有諸多現象表明被告有重大作案嫌疑,然而由於警方偵查中多次違反法定程序,導致控方呈庭證據出現諸多破綻,最終讓辛普森無罪開釋。[4]可見程序正義在美國深入人心,也正由於如此,程序公正通常確保了即使是敗訴一方當事人也會服從對他的不利判決。[5]
(二)協助執行機制欠缺
執行人難找,執行財產難尋是目前困擾法院執行工作的最常見問題,而這些工作都是法院一家機關所無法解決的。有學者坦言,法院天生就不具備軍隊和政府那樣程度的強制力;法律權力的真正不足之處不是它的物質技術差,而是它的組織技術落後,即它不具備政府權力得以向社會生活各個角落延伸的組織技術。[6]由法院唱獨角戲,僅僅依靠法院一家有限的人力物力經常達不到執行的效果。
(三)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
我國雖已構建了一定規模的社會信用體系,[7]然而我國目前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沒有強有力的指揮機關,各社會信用系統各自為政,信用信息分散,加之民眾還遠遠沒有養成重視個人信用的意識和習慣,[8]導致交易一方難以對交易的風險做出合理的評估,容易輕信熟人關系,等到權益受到侵害,再尋求司法的事後救濟,這就給執行難的發生埋下隱患。
三、解決途徑
(一)法院機制改革
首先,增進司法獨立。在中國,司法權相對於行政權處於明顯處於弱勢地位,必須建立一套實現司法獨立的機制。能否從國務院對一些部門的直屬領導機制中受到啟發,建立一套由最高院對各層級法院統一管理,在財政與人事上由最高院統一調度與任命的模式,使地方政府無法控製法院。
其次,規范法院執行程序。針對司法實踐中執行法律缺位的狀況,我們現在急需構建一套切實可行的專項執行立法,以規范各地法院執行機關的具體執法行為,並明確相關責任人制度。同時,還需要建立執行救濟體系,賦予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對法院執行提出異議的權利。
(二)健全社會聯動機制,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首先,要落實各監管部門職責,完善財產登記制度,推進房屋、車管、銀行等部門的電子數據聯網。在此基礎上,建立相應立法明確相關部門對債權人與法院的協助義務。只有疏通各部門相互鏈接的網路,形成覆蓋全社會的系統的資源共享的信用記錄制度,使個人或者企業的誠信記錄向全社會公開,才能實現低誠信者難以再次進入交易網路。
其次,只有加大不講誠信的成本,擠壓其生存空間,把失信行為個體之間的關系轉化為其與全社會矛盾,讓其感受到不講誠信會產生的社會後果,才能迫使被執行對象的行為以誠信為首要考慮的要素。
(三)建立和完善社會救助機制
執行難案件中,相當一部分是屬於由於被申請執行人逃匿或確實沒有賠償能力,而申請執行人家境困難,面臨生存危機。對這樣一群社會弱勢群體,視其家庭情況對其提供社會救助十分必要。今年兩會期間曾多次提到的涉訴特困群體救助機制——即宣威模式,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良方。宣威模式的特點在於它改變了過去法院單打獨斗應付執行難的局面,將法院和社保制度對接,救助資金由政府支出和社會捐助構成,民政部門進行管理,法院負責實施救助人員申請的審核與上報。這是一種各部門共同參與的救助機制,既緩解了法院執行難,又解決了最困難群體的生存權問題,值得在更大范圍推廣。
四、結語
解決法院執行難問題是一門系統化的社會工程,所以建立一種長效治理機制十分必要。自2001年起,最高人民法院受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委託,開始起草民事強制執行法(草案),到2003年8月,已經起草了第四稿。法學界對民事強制執行法的制定也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學者建議稿也陸續出台。希望伴隨立法的出台,執行環境也能一天天好轉,法院執行難有朝一日不再成為人們「聚焦」的話題
④ 西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的科研成果
1 褚宸舸 論立法語言的語體特點 非立項成果 論文 人大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9年第7期(原載《雲南大學學報》(法學版) 2009年第2期) 獨著,人大復印資料轉載
2 褚宸舸 「憲政」與「民主」的表達(1940—1947)——基於資料庫統計的中國憲法思想史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論文 《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 cssci和北大版核心,獨著
3 褚宸舸 中國憲法學說史研究的難題與對策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論文 《山東社會科學》2009年第4期 cssci和北大版核心,獨著
4 褚宸舸 中國式「憲政」的概念發展史 非立項成果 論文 《政法論壇》2009年第3期 cssci和北大版核心,第二作者
5 褚宸舸 憲法學教學如何適應國家司法考試?——以西北政法大學憲法學教學改革為例 陝西省教研重點課題 論文 《西部法學評論》2009年第1期 第一作者,與張佐國合作
6 褚宸舸 立法語言中的兩對矛盾 非立項成果 論文 浙大公法所編《公法研究》(第7輯)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第一作者
7 褚宸舸 董必武人民司法理論述要 非立項成果 論文 載孫琬鍾主編:《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8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10月 第一作者
8 褚宸舸 立法監督三題 非立項成果 論文 俞榮根主編《天憲》(第四輯),西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 獨著
9 褚宸舸 網路政治化是不可避免的 非立項成果 學術評論 《二十一世紀》(香港)2009年第6期 獨著
10 褚宸舸 臨潼信訪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專著 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合著 個人負責全書35萬字統稿
11 褚宸舸 立法學 非立項成果 合著教材 法律出版社2009年2月
12 褚宸舸 為什麼要同情「史上最牛抄襲者」 非立項成果 文章 《中國青年報》2009年6月3日「青年話題」欄目
13 褚宸舸 《懲罰吸毒的根據——〈禁毒法〉(草案)引發的思考》 省市自治區社科研究項目 論文 2009年6月9日陝西省教育廳「陝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14 褚宸舸 《「憲政」與「民主」的表達:以1940-1947 中國社會政治運動為視閾 非立項成果 學位論文 2008年12月31日獲重慶市教委、重慶市學位委員會「2008年重慶市優秀碩士學位論文」表彰
15 褚宸舸 《中國禁毒立法三十年——以立法體系的演進與嬗變為視角》 論文 2009年4月獲中國法學會中國法學法律網合作機制舉辦「中國法治三十年網路徵文」三等獎
16 錢錦宇 一個法律人眼中劉少奇 非立項成果 論文 《博覽群書》2008年11月 獨立成果
17 錢錦宇 清代刑案審讞的法律發現 非立項成果 論文 《法律方法》2009(第九卷) CSSCI獨立成果
18 錢錦宇 規范性語詞的法理意義與范圍 非立項成果 論文 《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2009年第5期 CSSCI第一作者
19 錢錦宇 國家法與民間規則互動的必要性及其實現方式 論文 《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 CSSCI第二作者
20 尹權 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的問題與對策 非項目成果 論文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年11月 一般刊物
⑤ 求一篇法院系統關於"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徵文活動的論文
2010年度全縣政法維穩工作以服務科學發展為中心,以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目標,以深入開展平安建設活動為載體,突出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強化領導責任、隊伍建設、工作機制三個保障,為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創造了良好的法制環境和穩定的社會環境。全縣和諧穩定十項指標總分位居全市第二名。
會議指出,開展「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對於堅定政法幹警理想信念,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活動中,要突出特色教育,提高思想認識,堅定理想信念;創新實踐載體,密切警民關系,強化執法為民;認真剖析自我,解決突出問題,公正廉潔執法;培養先進典型,發揮示範作用,深化創先爭優;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能力,健全完善機制。
賈善銀強調,要突出重點,完善機制,把群眾工作貫穿於政法維穩各項工作。各級各部門特別是政法維穩戰線要始終把維護社會穩定作為第一責任,不斷深化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注重服務發展、注重社會管理、注重公平正義、注重民生保障,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要強化中心意識,切實維護經濟發展秩序;強化源頭預防,狠抓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強化綜合治理,突出抓好社會管理創新;堅持以人為本,切實做好民生保障;加強司法監督,全力維護公平正義;強化應急處置, 有效應對群體性事件發生。
2010年度全縣政法維穩工作以服務科學發展為中心,以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目標,以深入開展平安建設活動為載體,突出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強化領導責任、隊伍建設、工作機制三個保障,為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創造了良好的法制環境和穩定的社會環境。全縣和諧穩定十項指標總分位居全市第二名。
會議指出,開展「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對於堅定政法幹警理想信念,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活動中,要突出特色教育,提高思想認識,堅定理想信念;創新實踐載體,密切警民關系,強化執法為民;認真剖析自我,解決突出問題,公正廉潔執法;培養先進典型,發揮示範作用,深化創先爭優;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能力,健全完善機制。
賈善銀強調,要突出重點,完善機制,把群眾工作貫穿於政法維穩各項工作。各級各部門特別是政法維穩戰線要始終把維護社會穩定作為第一責任,不斷深化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注重服務發展、注重社會管理、注重公平正義、注重民生保障,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要強化中心意識,切實維護經濟發展秩序;強化源頭預防,狠抓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強化綜合治理,突出抓好社會管理創新;堅持以人為本,切實做好民生保障;加強司法監督,全力維護公平正義;強化應急處置, 有效應對群體性事件發生。
⑥ 全國法院學術討論會上的獲獎論文還可以在刊物上發表嗎
你好,我在論文天堂網上看到說全國法院學術討論會上的獲獎論文還可以在刊物上發表的,請放心。
⑦ 法院學術論文範文
法院主要通過審判活動懲治犯罪分子,解決社會矛盾和糾紛,維護公平正義。這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法院學術論文,僅供參考!
法院學術論文篇一
基層法院功能探究
摘 要 自2010年以來,全國已有600餘家基層法院開設了官方微博。基層法院官微的預設功能包括但不限於信息公開、釋案普法、自我宣傳、新聞發布、回應 熱點 、轉發微博、主題交流、業務探討等內容。但在實踐中,功能定位不當、內容創新不夠、互動溝通不暢、專業素養不足成為法院應有功能實現的障礙。
關鍵詞 基層法院 功能 官方微博
基金項目:2013年度江蘇省 教育 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層法院的功能釐定與管理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13SJB820015)。
作者簡介:徐駿,法學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法律系講師;華震,法學碩士,江蘇省鎮江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
中圖分類號:D926.2文獻標識碼:A 文章 編號:1009-0592(2013)12-115-02
2010年是中國的微博元年,從這一年起微博開始影響並深刻地改變著每一位國人的日常生活。開通微博、與網民進行密切互動也成為國家機構改變工作作風,實現權力公開運行的有效方式。彼時急需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法院,正著力於通過制度創新,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提高司法的社會認知度和認同度。微博的興盛恰恰為司法公開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互動式平台。
2010年10月,湖北恩施州中級人民法院成為全國第一家認證的法院官微。迄今已有600餘家法院開設了官微。表現尤為突出的是河南省法院系統:高院於2011年11月10日開通@豫法陽光微博,至2012年該省三級183家法院全部開通官微。上述600餘家開通官微的法院,絕大多數為基層法院。以這些法院的官微為考察對象,可以從一個側面探究當前我國基層法院的日常工作和實際功能。
一、基層法院官微主要的功能
(一)信息公開
官微成為法院與公眾進行溝通的新型平台,發布案件的開庭公告以及對熱點案件進行庭審直播成為法院官微的一個基本功能。在實踐中,基層法院會通過官微發布本轄區內典型、重大或影響力較大案件的開庭公告,北海中院、廣州中院等兩廣地區的法院還經常藉助微博直播個案的庭審。
(二)釋案普法
隨著社會生活的快速發展,一些新型的社會矛盾涌現出來,法院在裁判新型案件時,往往需要在立法原旨的指導下,能動地適用法律,這就不可避免地引發一些猜測和爭議。此外,一些關繫到婚姻、繼承、住房、環境等具有普遍性和民生性案件的裁判,對公眾也具有較強的指引作用。法院往往通過官微,對於這類案件的法律適用、裁判理由和結果,結合個案進行普法宣傳、法制教育及法律風險提示。
(三)自我宣傳
法院官微的低成本彌補了基層法院建設官網人力物力不足的缺陷,一些基層法院把官微作為法院工作宣傳的重要工具和對外窗口。在這些法院的微博上,經常曬出法院或法官所獲得的各種榮譽、領導視察、對外交流、重要會議、重大活動、工作創新等信息。
(四)新聞發布
官微也是法院重大活動新聞發布的重要 渠道 。2013年知識產權日到來之際,順德法院於4月23日召開順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新聞發布會,發布了《順德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2008-2012年)》白皮書和十大典型案例。當天官微對該發布會進行了全程直播,並在微博上發布了白皮書的主要內容以及十大典型案例的概要。@京法網事在2013年9月26日李某某等人強奸案宣判後,即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回答了網友的提問。
(五)回應熱點
2013年9月,各地法院審理了多起大案要案以及社會影響廣泛的案件,如王書金、__、李某某、夏俊峰等案,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為體現司法公開,主動占據輿論高地,受理法院採用了包括微博在內的各種媒介回應了外界的關注。這也促成了一些法院認識和運用到微博的力量, 取得了良好的回應效果。
(六)轉發微博
當前基層法院發布的大多數微博仍為轉發微博。轉發的類型包括時事新聞、上級法院微博、同地區其他政法單位微博等內容。廣州中院則別出心裁,每天第一條微博發布的內容是法律警句格言。還有一些法院則會發布一些生活常識、養生之道。北京晚報的記者在各區縣的官方微博中各隨機選取100條連續發布的博文,經統計分析後發現,涉及商業活動、旅遊景點等宣傳推介類微博佔24.2%,養生、生活竅門、天氣預報微博佔11.9%。
(七)主題交流
在最高人民法院「完善司法為民 措施 ,在立案、審判、執行、信訪各個環節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使群眾更方便地參與訴訟,更好地維護人民權益」思想的指導下,微博成為法院與社會公眾進行實時互動、無縫對接的有效渠道。如廣東省高院於2013年5月17日上午10點,聯合廣州白雲法院與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共同在線,並邀請兩位來自基層刑事審判一線的法官,就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相關的問題與社會公眾進行了一場微訪談。
(八)業務探討
作為主要業務專業性強,且與社會公眾並無直接的、日常性聯系的法院,其微博的關注者主要集中在行業內部,基層法院的關注者數量就更少。也正因此,有些法院的官微拓展了小眾的業務探討的功能。廣東高院在2013年4月3日首次對外界公開發布了奇虎訴騰訊的判決書,全文長達5萬字。該條專業性極強的微博獲得了遠超過其他微博的評論和轉發量,評論和轉發者多為法律人士。
二、基層法院官微存在的問題
(一)功能定位不當
為數不少的基層法院官微把自己定位為官網或官網的補充,所發的微博中充斥著官方語言,發布的內容也是四平八穩的領導視察、 總結 匯報、工作紀要等流水賬,雖難言面目可憎、令人生厭,至少難以使網友產生與之溝通交流的興趣和慾望,甚至無法吸引網友閱讀微博內容,更不要說自願成為其粉絲。大量的基層法院官微因為缺少關注而逐漸成為死微博。
與高級法院不同,基層法院處理了全國絕大多數的法律糾紛,其所作所為直接影響到法院的公正性和公信力。作為與當事人直接接觸的機構,基層法院的口碑直接折射出社會公眾對法院的觀感。在法院日常工作中,已有機關報刊、傳統媒體、官方網站等多種渠道對法院的工作、成績進行全方位的宣傳。如果把官微作為另一個法院宣傳的陣地,實屬多餘,且效果亦不及傳統做法。 (二)內容創新不夠
基層法院普遍陷入案多人少的困境之中。在審判業務尚無法自如應對的情況下,要求基層法院開設官微必然會給其造成人力和物力方面的負擔。目前基層法院的做法多是由法官來兼任微博管理員,或外聘人員進行管理。因為法院官微並非專職法官專門打理,也沒有合適的考核和評價手段,管理人員發布微博時就缺乏內容創新的動力。轉發時事新聞和上級法院的微博就成為最簡單省事,也是最安全的辦法。以2013年4月24日為例,在五分鍾內,某縣法院轉發了58條微博;另一個縣法院在十多分鍾內轉發了37條微博。轉發的內容則大多來自@豫法陽光。
雖然缺少全國性普遍性的關注,但在所屬區域內,基層法院是社會矛盾最集中,群眾關注程度最高的國家機關之一。一些法院能夠積極地利用官微,通過個案分析的方式,回應社會對熱點、敏感案件的追問,提示涉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法律風險,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司法建議,普及法律法規、司法解釋、法律適用等常識,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三)互動溝通不暢
微博是一個基於用戶關系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的社交平台,最大的特徵在於互動性。微博等新媒體的出現革新了輿論表達的固有模式,打破了傳統媒體的話語霸權,實現了弱勢群體的媒體接近權,發揮了日益強大的輿論引導與社會監督作用。法院官微的勃興,理應順應WEB2.0時代的互動特質,助推司法公開,提升司法公信。
但是,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基層法院把發布微博作為單向宣傳的工具,以及上級交辦的任務,因此忽視與網友的互動交流。筆者以普通網友的身份向105家基層法院官微提出疑問和建議,約半數官微能夠進行簡單的回復,只有十餘家能夠與筆者進行充分的交流和坦誠的溝通。最令人驚訝的是河南某縣的一家法院,對於筆者提出其缺少原創性內容、隨意轉發微博的委婉批評非但置之不理,反而將筆者設置到禁止評論的黑名單。
(四)專業素養不足
相較於高級法院,基層法院工作人員的法律素養有一定的差距。加上基層法院對官方微博重視程度遠不及高級法院,人力物力也難有保障,因此發布的微博中就難免會出現一些差錯。一類差錯屬於新聞傳播理念和素養的不足,如重慶某縣法院官微在轉發周克華女友張貴英受審的相關新聞時,仍使用早已被證實為盜用他人的照片作為配圖。經筆者提醒後,其及時進行了刪除,並未造成不良影響。但另一類差錯屬於法律理解和適用的錯誤,這就足以對法院的公信力形成不利的影響。2013年7月12日,湘西34億集資案主犯曾成傑被長沙市中級法院執行死刑。曾成傑之女發微博質疑稱,其父被執行死刑前,家屬連最後一面也沒見到。長沙市中級法院官微對此先是回應稱,「法律沒有明文規定對犯人執行死刑時,犯人必須跟親人見面」。該微博迅速引起網友質疑,隨後該微博被刪除。隨即,長沙中院官微又發布微博稱,曾成傑臨刑前並沒有提出會見家屬的要求,在其遺言中也沒有提出。就該條被刪除的微博,長沙中院發佈道歉聲明稱:由於微博管理人員對刑事法律學習鑽研不夠,想當然辦事,導致發出了一條錯誤信息並在領導發現後刪除。
三、結語
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人民法院基層基礎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基層法院應牢固樹立司法為民思想,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始終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工作出發點、落腳點,確保人民法院基層基礎工作牢牢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基層法院是貫徹司法為民的主要載體,其應努力通過轉變觀念、准確定位、提升素養,以充分實現司法的應有功能,推進社會的公平正義。
注釋:
如河北高院為審理王書金案,特在2013年6月20日開通新浪微博。6月25日庭審當天,粉絲達到了2萬。濟南中院2013年8月22日開審__案,於8月18日開通微博,粉絲高達38萬。
參考文獻:
[1]公丕祥.司法公開: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保證.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12(7).
[2]2012年度新浪政法微博 報告 .http://vdisk.weibo.com/s/jc37T,2013-10-6.
[3]政務微博緣何愛「養生」.北京晚報.2013-9-24.
[4]周強.牢牢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法制資訊.2013(4).
[5]蘇力.審判管理與社會管理——法院如何有效回應「案多人少」.中國法學.2010(6).
[6]徐駿.司法應對網路輿論的理念與策略——基於18個典型案例的分析.法學.2011(12).
[7]長沙中院回應未會見親屬質疑:曾成傑未要求.南方都市報.2013-7-14.
法院學術論文篇二
淺議法院執行工作
摘 要 本文旨在討論民事執行問題,首先闡述當前法院在執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接著就法院執行中形成問題進行原因分析,最後提出一些相關的解決 方法 和措施。
關鍵詞 執行 執行難 措施
作者簡介:王麗、王啟銳,四川省古藺縣人民法院。
中圖分類號:D9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4)12-133-02
法院執行案件指民事案件、刑事案件、行政案件、仲裁案件通過法院判決,裁定或仲裁機構仲仲裁,被告沒有履行,經當事人申請後,法院依法應進行的工作。執行是法院受理案件的最後一個階段,但它是生效的裁判文書得以實現的保障,故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本文著重討論民事執行問題。強制執行是行使法律已經規定的強制執行措施,債務人必須服從,這是實現司法公正和維護當事人權利的要求。強制執行有專門的法定機關進行執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能對他人的財產採取強制執行措施,不得強制他人履行一定的義務。當事人的糾紛已經解決,法院已經有明確的判定結果且已生效,但是一方還不履行義務,另一方就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由人民法院執行局作出執行通知開始執行。執行是民事法律程序的最後階段,在民事法律程序中的意義非常重大。因為,當事人通過選擇打官司,是因為相信法律能夠維護自己的權利,這種維護不僅是打法律白條,而是要讓權利最終得以實現,如果僅有法律白條,無法實現當事人通過法律實現權利的目的,反而增加當事人訴累,從而會降低公眾對法律的信賴,法律的權威、法治也就無從談起;只有人民法院的執行機構強制拒不履行義務的當事人履行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義務,才能實現民事法律程序的任務,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尊嚴、法制的統一和人民法院的威信。正如列寧所說:「如果沒有一個能迫使人們遵守法權規范的機構,法權也就等於零。」
一、當前法院執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主要是執行難問題。執行難,是困擾著人民法院工作,並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一個問題,也是人們對我國審判機關裁判執行狀況的公認評價。造成當前法院執行難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既與法院執行機構運做有關,又與當前的社會法律環境有關。目前,執行難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被執行人無力履行。某些地區經濟發展落後,自然人收入偏低,被執行人確實無履行能力,被執行人被迫的逃、廢、賴債。現在涉及民間借貸件較多。由於民間借貸是自發行為,不是任何部門的監督和約束,所以使其具有金融機構不能享受的政策上的競爭優勢,在競爭環境下,容易誘發金融機構經營違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農村金融秩序。被執行人在無力償還借款後舉家外出,無法聯系被執行人,被執行人也無財產可供執行,使得案件不能執行終結。
2.被執行人抗拒執行。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這種情況在現實中交往常見。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無視已經生效的裁判,個別當事人素質低,法律觀念非常薄弱,認為只要他堅持不履行法律並不能把它怎麼樣,藐視法律權威;二是故意折騰,有的當事人即使輸了官司也會故意拖延履行義務,給對方或者法院玩貓著老鼠的游戲或者製造各種障礙,給執行造成主客觀的難度;三是僥幸心理,認為通過故意拖延,轉移財產等辦法能夠逃脫履行責任,或者逼迫對方做出讓步;四是暴力抗拒執行,因為當事人之間存在過往恩怨等,個別當事人受情緒影響走極端,與執行人員對抗,不惜暴力抗拒執行。
3.協助義務人拒不協助執行。協助執行人民法院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要求與執行標的有關的單位協作、幫助執行的一項制度。協助執行人的作用是協助法院完成執行任務,應該是以義務為本位的概念,所以,協助執行人的權利應該是普通的權利,如當受到違法執行和當事人損害其合法利益的情況下,有權要求賠償。協助執行人務是根據法院的協助通知及時高效的配合,並且盡誠實信用義務全面提供相關信息,為保證執行達到理想的效果,保證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院的司法權威。強制執行權是法律賦予人民法院的執行權利,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可代替法院行使;但是,有的執行標的物或執行財產不在被執行人手中,由有些單位和個人佔有、保管,有的與標的物密切相關的財產權證照須由有關單位辦理轉移手續,這就需要有關單位和個人配合才能完成人民法院的執行行為,當事人的權利才能得以實現。
4.外界干擾。地方政府出於各種目的,往往會做出一些指示,干擾執行。比如,為了保護地方經濟,可能就會干擾對一些地方企業的執行;出於安撫當事人情緒,維護地區社會穩定,往往也會干預執行。由於信訪維穩考核的不科學等因素,導致地方出於政績或者維穩壓力,造成有關部門不顧事實真相和法院判決,對執行進行干預。另外,社會各界出於自身的一些利益,往往也會為執行設置障礙,配合、協助的少。
二、執行難形成的原因
(一)被執行人 文化 素質問題
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一些被執行人欠缺最基本的 法律知識 ,認為拒不執行也無法將他怎麼樣,藐視法院裁判的權威,甚至還會糾集親朋好友、左鄰右舍阻擾執法、暴力抗拒執法,辱罵、毆打執法人員。二是許多倍執行人抱有僥幸心理,認為通過隱匿、變賣、轉移財產等方式,或者完躲貓貓的游戲就能夠逃避執行,或者以此逼迫對方跟自己再次協商和妥協,從而獲得更多利益。三是故意拖延,有些被執行人本身知道無法逃避執行,但是抱有折騰對方的心理,故意借口收賬、時間太忙等忽悠當事人或者執行人員,不及時兌現履行,增大對方當事人的權利實現成本和法院的執行成本。
(二)法院裁判自身問題
一是裁判質量問題。不可否認,當前在基層法院審理案件的審判人員隊伍中,有一些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有所欠缺,加之近年來案件數量急劇上升,法院辦案人員比較緊缺,讓審判人員應接不暇,故造成案件審理質量不高等問題,從而導致了當事人對裁判的不服和抵觸。其次是過分強調調解。當前基層法院的調解撤訴率往往達到80%以上,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除了對審判工作不科學的考核外,主要是因為調解本身的特點。調解程序相對簡化、靈便,能夠節省辦案時間喝經歷,另外調解結案的不能上述,減少辦案風險,降低上訴率、改判率和發回重審率等。 (三)執行環境問題
一是有關單位和部門從自身利益出發不予協助執行。法院民事強制執行工作並不是僅僅依靠法律部門就可以解決,它涉及很多部門和行業,需要多個不同部門的配合,這就加大了執行的難度。比如,經常涉及協助履行的金融部門,當法院要求協助履行查詢、凍結、扣押、劃撥時,往往嫌麻煩或者怕影響業務而拖延履行,或者不予協助履行。同樣,要求國土部門、房管等部門協助辦理過戶手續也相當難,往往延誤執行時機,影響了案件執行。二是地方保護主義對執行的干擾。當被執行對象為黨政部門,或者一些在當地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單位時,地方黨政部門為了部門利益或者地方經濟發展、稅收等目的,可能會要求從大局出發,為大局服務,從而對執行行為進行干預。
(四)執行機構之間缺少合力
由於我國目前執行案件管轄多以財產所在地為聯結點,對於人財分離,財產分散各地、財產不在本法院管轄區域內的案件,委託執行必不可少。而委託執行往往因無考核要求,且增大自身辦案壓力,或者因地方利益保護等原因,受委託法院不予積極配合。而上級法院也無有效協調和監督措施,從而不能形成合力。
(五)執行工作缺乏強硬手段
一是執行方面法律規定多為程序性規定,懲戒性規定少,可採取的拘留、罰款等措施的適用條件高、要求嚴,且在司法實踐中往往需要院長審批,程序復雜。據不履行生效裁判罪因為條件高、要求嚴等更是極少適用。二是出於維穩等壓力,法院在執行時盡量避免適用強制性措施,久之縱容了當事人暴力抗拒執行,極大影響了執行威懾和法律權威。
三、解決執行難的辦法和措施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提出要推進司法體制改革,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更是首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探討法治中國建設,當前應以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推進行政、司法等領域改革,以解決執行難等問題,促進司法權威和提升司法公信力。
1.加大法律宣傳,提升當事人法律素質。要藉助法律七進等,拓展法律宣傳的廣度和深度;藉助巡迴審判和公開審判等,審結一案、教育一片;構建和完善法院公開平台,完善裁判文書公開、裁判流程公開等程序,增強群眾對法院審案的認知和支持;完善訴訟服務機制,及時為當事人提供便捷的法律咨詢等服務,促進當事人知法、守法、用法。
2.改變不科學的考核指標,堅持依法調解。按照法律規定,調解應以基本事實為依據,以尊重當事人意願為前提,故應改變對法院調解率的強制要求,和改變和完善對上訴率、改判率、發回重審率等考慮指標,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體系,避免對調解的過分依賴從而導致以判壓調等損害當事人合法權益行為發生,減少和稀泥式判決引起的當事人的不滿和抵觸。
3.加強培訓和監督,提升司法能力。增加對法院審判人員和執行人員的學習和培訓,豐富法律知識,提升審判、執行能力,提高裁判文書質量。通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人民監督員制度等,完善裁判文書公開、審判流程公開等,以公開促監督,以監督促審判,完善促進司法公信。
4.加快改革審判權運行機制,避免司法行政化。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讓審理者裁判,讓裁判者負責。減少裁判文書的審簽程序,完善合議庭評議制度和法官聯席會議等,堅持合議庭獨立辦案和法官學習交流制度。
5. 推進改革,減少司法地方化。除著眼於長遠,實行法院人、財物由省直管,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還要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
6.完善執行組織,形成執行合力。一是加強上級執行機構對下級執行機構的指揮協調能力,構建強有力的層級執行體系。執行組織不同於審判組織,各級法院審判組織之間是相對獨立的,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有監督和指導作用,但是執行工作強調配合協作,不同於審判組織,因此要加起上級組織對下級組織的指揮協調,從而形成合力,強化執行力量。二是要探索執行體制改革,推動實行執行權和審判權相分離的體制,避免執審互相影響,實現執行工作的專門化。三是完善委託執行的程序,完善約束機制,將辦理委託執行納入考核,科學限定執行期限,增強各地法院對執行工作的協作。
7.完善強制措施。對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的,堅決依法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扣劃、拍賣、變賣等強制執行措施,加強對失信被執行人的懲治力度,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依法對其進行信用懲戒。對故意隱匿、變賣、轉移財產的,故意拖延執行、態度惡劣的,或者暴力抗拒執法的,應該完善司法解釋,細化適用情形,依法採取罰款、拘留等措施。還應完善司法解釋,擴大和明確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決、裁定罪的適用范圍,增強刑罰的威懾力。
⑧ 法院第28屆學術論文
法院依照法律規定代表國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法院第28屆學術論文,希望你們喜歡。
法院第28屆學術論文篇一淺談法律與自由
[摘 要]自由是法治下的自由,自由作為一種理想,是法律的靈魂,是法律的進化基礎和基本構成因素,是法律必須和必然追求的最高價值之一。 文章 主要從自由與法律的關系,法律框架下自由的分類,法律的自由價值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意義和作用三方面來探討。
[關鍵詞]自由;法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當人帶著哭聲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他便進入受支配的世俗生活,自然而然地獲得統治者所賦予的生命權、發展權、追求幸福的權利。這些連權利主體都難以盡曉的權利大廈,卻以赫然醒目的自由、平等二物作為其矗立人間的基石和支柱。
一、自由和法律的對立統一關系
自由和法律,是一對復雜的矛盾關系,兩者表現為內容和形式的對立統一關系。自由作為內容,必然要通過一定形式的法律表現出來。沒有法律形式,自由便不復存在。而沒有自由內容的法律,便不再是真正的法律。黑格爾的名著《法哲學原理》,比較系統地闡述了法律自由說,他深刻指出,自由就是法律的本質。他從哲學的高度給法律下了一個定義:“法就是作為理念的自由。”他認為,離開法律的自由和離開自由的法律都是不可思議的。實際上,在筆者看來,法律與自由總體上可以劃分為兩種關系。
第一種關系,良法保障了人們的自由。自由是人類社會的范疇,是有意識的人按照客觀規律的行為。這有點和自然界運動相似,或許可以把自然界的存在比作一種自由,這樣的自由就是物質按照客觀規律運動,譬如地球繞著太陽轉。否則,運動不要規律,需要絕對的自由,那麼我們就很難想像物質世界怎麼還能存在下去。所以,反映了客觀規律的法律,其實就是賦予了人們的自由。按照法律作為和不作為,人類社會才能存在和發展。而缺失了這樣的法律,人們的自由就沒有了保障,就如同自然界打亂了運動規律一樣,沒有自由的社會必將陷入萬劫不復之中。關於這樣的思想,哲學家和法學家們都有過精闢的論述。柏拉圖說過:“人類必須有法律和遵守法律,否則他們的生活就像最野蠻的獸類一樣。”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則講得更透徹:“法律不應該被看作(和自由相對的)奴役,法律毋寧是拯救。”洛克在《政府論》(下篇)中說:“法律的目的,不是廢除和限制自由,而是保護與擴大自由。”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對自由的本質也進行了深刻地揭示:“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為其他的人也同樣會有這個權利。”而馬克思所憧憬的自由王國,也就是認識並遵循了客觀規律的世界,這當然也包括法律現象,這些觀點,都充分論證了法律是自由的保障。
第二種關系,惡法剝奪了人們的自由。保障了自由的法律,是反映了社會運動的客觀規律的法律。惟有這樣的法律,才能確保人們的自由得到實現。反之,法律如果違背了歷史發展的方向,無視社會運動的本質,剝奪了人們為社會理想而奮斗的權利,任意侵入私人生活的空間,就不再是自由的保護神了,而是扼殺自由的魔鬼。從嚴格意義上講,這樣的法律不再是人類所追求的法律,而是少部分人或者沒落階級的自私本性的外部表現。清朝末年,政府內外交困、腐朽不堪,社會矛盾重重、積貧積弱,迂腐的統治者。為了應付改革的強烈的、一致的呼聲,清政府假惺惺地推出了憲政改革,制定了《欽定憲法大綱》。該法竭力維護皇帝權力的不可侵犯性和至高無上性,確定“大清皇帝統治大清帝國,萬世一系,永久尊戴”的合法性,強調“君上神聖尊嚴,不可侵犯”。這部憲法大綱塑造了君主立憲制條件下的封建權力架構,設定了君主總攬立法、行政、司法諸事務大權的權力運作體制。議院沒有實質性權力,而臣民的權利也置於王權之下。很顯然,這種保障君權的憲法大綱是逆歷史潮流的。在這樣的憲法之下,人民的政治自由必然被徹底剝奪了。
可見,自由是不能沒有法律的,沒有法律的自由是從來都不可能存在的。但法律也必須包含人民的自由,這樣它才是良善的法律,才是真正的法律。因此,在以人為本的今天,我們在制定和修正法律時,一定要牢記人民的崇高利益,使人民的自由在法律中得到充分地體現。
二、思想自由和行為自由、個性自由和主流自由、形式自由和實質自由
思想自由的權利和理論來源於思想自由權,除特殊情況外它始於出生終於死亡,是國民不可剝奪限制的神聖的不可侵犯的固有的自然權利。它是個人和團體所具有的對經濟、政治 文化 軍事等各方面進行的獨立思考和探索所形成的多元的理論學說、看法和評論。思想自由在憲法中的表現如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法律應予以確認和保障。它不僅是法律所賦予且是人類之自然權利,也是民主共和政體的精髓和靈魂之所在。行為自由是人在法律容許的范圍內按其慾望以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追求利益的自由,它是權利主體通過一定的行為獲得和放棄由自我佔有或支配的利益。只要其不對己身之外的人產生不利影響,法律不僅不準干涉而且應該予以確認和保護。但是否能獲得真正的行為自由,現實證明我們不可能完全達到或實現目標、只可能無限地接近它。
個性自由是作為個體其獨特屬性在與他人、社會的自由,是一種被寬容的自由,而不是見疾於世。筆者認為任何人只要不存在侵害他人的可能,他便有權利按照自我的意思去規劃生活。獨特的個性往往能引導一個嶄新的潮流或時代。它是未來的前奏和風向標,它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寬容個性、鼓勵創新是一個社會文明理性的表現和社會進步的原動力。主流自由是整個社會和國家所尊崇和要求國民一體遵守的行為規范和倫理價值取向等一整套的系統。主流應該是代表絕大多數的主流,一個開放、寬容、自信的主流自由。
形式自由是指在法律上所規定的和社會中所約定俗成的人們所具有的自由,又稱法定自由。它是人們實現權利的本源。實質自由是人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實際享有的權利和履行的義務。對於人們而言,這是所期望可見可視的自由。法律權利便是在法律下自由行為之自由,它的疆界便是他人的權利。但人們基予各種考慮和自身在社會中掌握資源的不同,實質上的自由也有所差異。自由總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它否定了隨心所欲的可能。實質自由的實現程度在於人們把握社會資源的多寡和社會風氣對法律是否至為推崇。自由需要自治,自治需要法治。 在哈耶克自由主義中,“自由”,並非意味著我們可以為所欲為,而是意味著我們可以免於受到來自他人專斷意志的強制,通俗地說,即“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而是想不做什麼就能不做什麼”。哈耶克也認為“法律是自由的科學”,法律保護我們不受到他人專斷意志的強制,即我們擁有自由權利,法律也限制我們不能以自己的專斷意志去強制他人以侵害他人正當合法的權利和自由權利,即法律保障每個人都能平等地享受自由權利。並認為在法律下每個人的自由權利都是平等的,要求個人互相尊重個人自由權利,也要求國家立法者等權力部門充分尊重個人自由權利。筆者更希望自由能成為我們的信仰,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意識,滲透進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立法、行政、司法、守法等法制運轉的各個環節都發揮重要作用。
“法治國”是與“專制國家”、“警察國家”相對立的治理國家的方式。法治的基本要求就是對權力的限制,即法治不僅是以法律統治老百姓,更要以法律約束統治者。但對權力的限制可以出現各種不同的目的,例如有出於對天道的敬畏,亦可出自對權力自身穩固的考慮,這些都不能稱作“法治”。繼霍布斯之後的洛克、盧梭等啟蒙思想家所講的“法治”是有目的、有價值觀念的,其目的就是保障“個人自由”,這就是“法治國”最根本的價值觀念。
自由價值對法律的第一項重要要求是,法律之所以能成為法律不僅要具備一切法的形式要件,而且必須含有尊重個人自由的目的意志。1776年美國的《獨立宣言》、1789年法國的《人權宣言》都真實反映了這種個人自由的價值觀,從此開創了一套人類歷史上空前輝煌的文明制度。自由價值對法律的另一重要要求是,從整個法律制度上對自由進行充分保障。民主政治並不必然保證個人自由的實現,自由只有在權力不被濫用的地方才能存在,要保障和實現個人自由就“必須以權力約束權力”。為達到這一目標,古典自然法學家們提出了分權制。洛克首先提出了立法權與行政權(包括司法)分立的原則,孟德斯鳩將它發展為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相互制約的分權制衡理論。
在一個法治社會里,自由就是人們從事法律所不禁止的一切活動的權利。人們在不斷追求自由的過程中,總是難以脫離與法律的關系,正確認識自由在法的價值體系中的地位,從根本上決定了法的直接價值指向,並影響到廣大民眾自由的實現程度,進而對推動整個社會主義的法治進程也將有著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范揚,張企泰譯.商務印書館.1982,(1).
[2]呂世倫.黑格爾法律思想研究[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83-3,(1).
[3][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冊[M].張雁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
[4][法]盧梭.社會契約論[M].商務印書館,2002.
[5]鄧正來,張守東,李靜冰,哈耶克.法律立法與自由[M].中國大 網路 全書出版社,第1版.
[作者簡介]楊家俊(1987—),女,甘肅白銀人,西北師范大學法學院2011級法學理論碩士研究生。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法院第28屆學術論文
⑨ 福建省泉州中級人民檢察院的地址
具體在 泉秀路 和田安南路 交界處 交通很方便的 就在十字路口 很明顯的
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概況
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下轄鯉城、豐澤、洛江、惠安、晉江、南安、石獅、安溪、永春、德化、泉港十一個基層人民法院。全市法院現有在職幹部1063人,其中,中院203人。
泉州中院內設辦公室、政治部、立案庭、刑事審判第一庭、刑事審判第二庭、民事審判第一庭、民事審判第二庭、民事審判第三庭、民事審判第四庭、行政審判庭、審判監督庭、執行局、研究室、司法行政裝備管理處、法官培訓處、司法鑒定技術處等16個職能部門和林業審判庭、監察室及機關黨委會。中院的主要工作職責是:審理法律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刑事、各類民事、行政第一、二審案件;受理不服轄區內基層法院判決、裁定的各類申訴和申請再審案件;審判由市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對下級人民法院管轄不明的案件指定管轄;監督轄區內基層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依法行使司法執行權和司法決定權;依法決定國家賠償,等等。
2001年以來,泉州中院堅持「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指導方針,緊密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全面推進各項審判和執行工作,扎實抓好隊伍建設,著力加強司法管理。堅持服從和服務於發展第一要務,依法履行審判職責,為促進發展、保障改革、維護穩定,建設平安、和諧和小康的泉州作出了積極貢獻。2001-2005年,中院共審、執結各類案件28872件。堅持抓隊伍促審判,大力加強隊伍的思想政治、司法業務和黨風廉政建設。中院幹警本科以上學歷所佔的比例由2001年的54.9%上升到2005年的76.2%。2003-2005年,中院在全省法院系統學術討論會上的獲獎論文數量連續三年保持全省中院第一。2005年和2006年,中院被最高人民法院分別授予「全國法院建設學習型法院先進單位」和「全國法院思想宣傳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堅持公正與效率的工作主題,建立健全司法為民、司法責任、審判質量和效率考評以及司法監督制度體系,深入推進司法規范化建設,努力提高審判質量和效率。
⑩ 關於廉政的現代故事,急、、、、、、
宋魚水事跡 宋魚水從事審判工作15年,審理了上千經濟糾紛案和知識產權案,她說:「雖然法官很難讓所有當事人都滿意,但是『辯法析理,勝敗皆服』是我們的不懈追求!」 海淀區法院所處的北京中關村地區高等院校多,科學研究所多,高新技術企業多。因此,作為全國第一家基層法院知識產權的法官,宋魚水和她的同事審理的案件不僅涉及面廣、專業性強,而且難度大、社會關注程度高:從前些年的倒賣假貨、合同違約、債務糾紛、著作侵權、侵犯商業秘密等案件,不少復雜案件堪稱「全國首例」為了提高質量辦案,宋魚水給自己確定了爭當專家法官的目標。 面對案件涉及的新知識、新技術、新領域,宋魚水如飢似渴地學習。如今,諸如彈性力學、建築設計、音樂原創與改編等十分專業的問題,她也可以引經據典,說得明明白白。畢業多年後,宋魚水又回到母校中國人民大學攻讀法學碩士學位。2001年,她還被選送到國外進修。在宋魚水的帶動下,知識產權家庭也成為一個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的先進集體。他們的法律文書、案例、論文在北京市全國法院系統多次獲獎,去年,知識產權庭榮立集體一等功。 宋魚水曾給自己約法三章:一是不輕視小額案件,因為涉及百姓生活;二是公平對待每一個人當事人;三是充分尊重當事人的尊嚴和利益。幾十年來,她經手辦理的案子沒有一件被投訴或舉報,她沒有收過當事人一件禮品,更沒有辦過一件人情案。 宋魚水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踐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忠實地履行人民法官的神聖職責。她先後容立一等功兩次、二 等功兩次、並被評選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官」,「人民滿意的好法官」、「全國模範法官」、「中國法官十傑」,還容獲 「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轉載:牡丹江遠程教育網 http://www.mdjyc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