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官大人照片
❶ 請問何時叫閣下,何時叫大人,閣下與大人運用的區別
首先閣下和大人都是他稱,都是尊稱。之所以把大人改為閣下可能是感覺大人帶有階級或者壓迫感,以彰顯雙方的平等性。
❷ "閣下是什麼人
閣下就是對對方的稱呼,一般用於武俠小說裡面。
❸ 求「閣下莫非就是當年華山論劍」的全部,一定要完整的。
莫非閣下就是國色天香、沉魚落雁、才高八斗、人送綽號上天下地無所不能玉面小飛龍唐伯虎……家的那條狗:旺財?
閣下莫非就是玉樹臨風、風流倜儻、英俊瀟灑、號稱一朵梨花壓海棠、人送綽號上天下地無所不能玉面小飛龍、唐伯虎家的那隻狗:旺財?
莫非閣下就是當年稱霸武林武功天下第一的少林寺智障大師座下的聾啞大弟子身旁的弱智小沙彌所收養的大黃狗所踩死的那隻小蟑螂所拉的大糞里的小蟲蟲?
莫非閣下就是 拳打少林 腳踢武當 號稱 江湖小青衣的 弟弟的 二兒子的 書童家後院的 人見人愛 車見車載的 旺財的 兒子身上的 小強的鄰居 家的跳蚤?
莫非閣下就是前不見蹄膀,後不見烤鴨,念肚子之空空,獨滄然而涕下的哥哥一蕭一劍走江湖,千古情仇酒一壺的鄰居?
莫非閣下就是傳說中天下無敵,聞名不如見面,正面不如側面,側面不如背面,貌美卻如花的芙蓉姐姐?
❹ 請問何時叫公爵閣下,何時叫公爵大人,閣下與大人運用的區別
由於公爵有不同等級,因此應這樣稱呼:
1、遇到一位公爵時,稱其回為公爵閣下、答公爵大人均可。
2、遇到兩位公爵時,如二人等級相同,可同稱該二人為公爵閣下或公爵大人;如二人等級不同,可稱等級高的為公爵大人,稱等級低的為公爵閣下。
3、遇到三位或三位以上公爵時,由於人太多,不能一一稱呼,因此最適宜的稱呼是:諸位公爵大人、公爵閣下。
4、對香港法官的稱呼由「法官大人」轉為「法官閣下」是與國際慣例接軌。
❺ 法官的法袍代表了什麼(下)
司法現在經常在政府與人民之間充當中立的裁判,所以它承擔著更大的使命,而且這個使命不容易承擔。司法操縱著生殺予奪的大權,這樣巨大的壓力承受在一個常人的肩膀上,人們往往覺得心裡不塌實,所以需要把這個常人加以包裝,包裝得和人不一樣。頭發一定要怪怪的,衣服要不同,這樣無論給衣服之內的人還是衣服之外的人都有強烈的警醒,那就是說我做的工作不是一個平常的工作,我所做的工作涉及到人命關天的的事情,我所做的工作涉及到法律准則的統一,這么重要的工作我一定要認真的做。穿上這套衣服以後,其他的人也會對他有強烈的期望。我想這是把法官營造得非常奇特非常不一樣的作用。
軍警式的制服所營造的氣氛,就比較簡單了,那是一種工具化的氣氛。穿這身衣服的人其實沒什麼了不起,他不過是個服務的角色,他是完整我們另外某種價值的輔助性的角色。中國的法院一直處在權力的邊緣,司法機關在長期的計劃經濟時代,只不過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工具。我是1978年開始學法律的,進學校前還是作為絕密專業招生,一定是苦大仇深出身的人才可以學法律。進去以後就教育我們要做無產階級專政的「刀把子」,法律教育的目的就是把一個人磨得鋒利,「黨指到哪兒就砍到哪兒」「社會主義一塊磚,東南西北任黨搬」。我們看到長期以來司法機關的角色,法律人的角色,就是服務者。52年為反右服務,56年為反胡風服務,57年為反右服務,58年為大躍進服務,「三馬齊出動,擰成一股繩,下去一把抓,回來再分家」。我們現在看當時的報紙很好笑,但都是現實。66年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服務,服務不長時間,法院就被軍管了。我還曾接到一個當事人寄來的當時的判決書,判處他反革命罪,這個判決是山東煙台軍分區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法委員會作出的。當然文革以後恢復法院,為改革開放服務,後來為商品經濟服務,為市場經濟保駕護航,現在又為西部大開發服務。法院總是個次要的角色,並不是個神聖化的角色,如此次要的角色當然不需要那樣奇特的包裝,所以穿了一身軍警服。這是我們說的第一個層面的含義,法官是一個特殊的神聖化的角色還是一個工具化的角色。
第二個方面的含義是穿著法袍的人有一種獨立感,他是獨立的職業,獨立的人。司法的角色象徵著獨立性,法官的最重要的品質是獨立。為什麼司法要獨立?其實每一個法官要獨立,是因為法官處理案件,行使權力只在法庭之中。在法庭中行使權力的過程需要一種對人的觀察。比如在司法過程中,我們為了查清案件的事實。離不開當面鑼對面鼓地觀察。證人在作證之前要宣誓,宣誓之後法官會向他反復強調,你已經向上帝宣誓了,現在你說的話如果有假的話,你不只是對我撒謊,你是對上帝撒謊。這對人心理上有警醒感,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現在是辯證唯物主義,天不怕地不怕,向毛主席宣誓也沒有所以我們現在偽證特別多。當偽證率很高的時候,說明一個民族道德,倫理層次的下降。
證人在作證時,法官要觀察他有沒有作偽證,神色怎麼樣。我們古代有句話「以五聲聽獄訟」,為什麼他臉紅,為什麼他口吃,為什麼發抖?這時法官必須當面觀察當面判斷,這樣的職業需要長期以來在法庭積累的經驗。在西方國家,尤其在美國和英國,對法官的選擇是非常講究的。有一句古老的諺語叫「法官老的好,律師少的俏」。法官越老越好,老的才有經驗,老了才能對人情世故作出一些判斷。我曾經說我人生中最大的災難就是在大學畢業實習期間去讓我去處理離婚案子,我怎麼去處理?我還勸大家,「一日夫妻百日恩」。像我這樣一個嘴上無毛,從沒結婚的人怎麼給人家說「一日夫妻百日恩」?在英美國家,包括香港,通常不會出現40歲以下的法官,通常從執業十年以上的律師或者檢察官隊伍里選任。
一個法官最不好的是容易被迷惑,經常心裡拿不準。從前有個法官,聽完原告的陳述後對原告說:「你說的對太有道理了。」再聽被告說,說完了,對被告說:「你說得對呀,你說得真有道理。」旁邊的書記員說:「法官大人,不可能兩方面都的對的,因為他們是對立的。」法官說:「哦,搞了半天原來是你說的最對。」法官需要良好的判斷力,法官這個角色不需要搞年輕化。當然年老的需要有一個補償,這個補償是法官基本上沒有退休年齡的限制,不能強制退休。美國的霍姆斯大法官62歲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一直干到91歲。他一坐在法庭上,白鬍子,白頭發,黑法袍,真正給人一種司法的威嚴,這能帶來一種重要的效果。有時候司法處理的問題,不一定有很明確的是與非,沒有什麼真理不真理的問題,司法所解決的問題不過是一種平衡術,這就是為什麼古羅馬人給法律下的定義是「一種公正善良的藝術」。這樣的藝術需要偉大的藝術家來表演。
說明這個道理的一個經典案例是婦女有沒有權力墮胎的問題,女權主義者們的口號是「我的身體我的自由」,老娘要把肚子里的東西做了你管得著嗎?法律,什麼法律!都是臭男人們制定出來限制我們女人的,兩千來的法律歷史都是一部男人欺壓女人的歷史。那天我給我們00級新生開迎新講座,我一看不得了,這屆女生佔百分之六十多了吧,相當可怕。我作為一個男教師深感憂慮。將來恐怕法律要變成女人的聲音了,現在法律基本上還是男人主導的聲音。女同胞認為不允許墮胎的法律是對她們一種不合理的限制。有道理,這種要求一點也不過分。另一方面,保守人士看來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這不是殺人嗎?當然是殺人。搞法律的人在那裡搞了個虛偽的說法,認為人的生命從出生之時開始,這是虛構的東西。真是這樣嗎?不,人的生命是從受孕開始,沒有上半場哪有下半場,沒有十月懷胎,那有一朝分娩。那不是生命是什麼?你為什麼要懲罰在大街上殺人的人,為什麼不懲罰在醫院殺人的人?有區別嗎?我看有區別,區別就是在大街上殺人時對方可以反抗,可以正當防衛,而在醫院殺人這個小生命從來不跟你交涉,從來不搞正當防衛。選擇更殘忍的方式殺人者難道不更應該受到懲罰嗎?我想問問大家這裡面有道理嗎?不。其實法官很難判決這樣的案件,這是一個所謂的「艱難案件」。但法官又不能不判,這時唯一可以求助的是法官的崇高威望。實際上這樣的判決無法獲得人民普遍真正的擁護。現在我最不喜歡法院系統流行的一句口號是:做人民滿意的好法官,做人民滿意的好法院。現在法院正在開展這樣的所謂的「雙滿意」的活動,還要評「雙滿意」標兵。怎麼可能是雙滿意,叫人民都滿意,最多隻有一半的人滿意,那就是勝訴的當事人滿意,敗訴一方的人覺得不滿意,有時甚至勝訴的一方也不見得都滿意,因為許多人覺得勝得還不夠,勝得不過癮可見司法常常在一條艱難的路途上跋涉,作出判斷,在這種情況下,法官,法院必須要有崇高和獨立的地位。
在我們國家這種獨立還不具備。我們講司法獨立,講法院獨立,基本上講的是整個法院系統獨立於外部,而基本上不講法院個人的獨立。有一種說法:現在的法官你控制他還這么差,搞司法腐敗,什麼大蓋帽兩頭翹,吃了原告吃被告,原告被告都吃完,還說法制不健全。我自己正在做個論證,希望人們意識到這種思路可能導致惡性循環,會使我們的法官素質越來越低而不是越來越高。大家想想,我們的最高人民法院在1988年下半年的時候對外招考十名高級法官,我知道那個高級是什麼意思,就是處級法官處級審判員。當然從外面招進去就是處級,那對最高法院來說也是破例。然後報紙,電視都來宣傳,最高法院招十名高級法官,條件是大學從事法律教學的正教授,研究所里從事法律研究的正研究員。一級律師,國家機關從事法律工作正處級以上幹部,最後一條是北京戶口。上有一篇文章對最後一條做出批評,題目是《北京是誰的首都》。認為最高法院的這種做法有一種地域歧視。這樣的招法官的做法受到了社會的普遍冷落。到報名那一天,最高法院的工作人員一大早就非常興奮的擺桌子,擺椅子,新聞媒體的「大炮」都架在門口了,天啊,幾天下來就只有幾個人報名。(笑聲,掌聲)這是為什麼?為什麼中國最神聖的司法殿堂對這些學者律師毫無吸引力?而在西方國家,被人們任命為最高法院的法官那簡直是全國甚至全世界矚目的事情,是多麼光榮而神聖的選擇。可是在中國沒有人報。我曾經問過我的幾個同事為什麼不去報,他們說「去哪兒干嗎」?真的是這樣,我跟同學們講過,全國最好的一個位置就是北大法學院的教授,,比那些高官們好得多,收入比他們高,而且還自由,到最高院干嗎?到最高院我可以發表我的文章嗎?不,你發表文章要謹慎,因為人家會以為你代表最高法院,所以最好不要寫文章了。到最高法院做個審判員,我能夠寫體現我的個性的判決書嗎?我應點語言的追求,引證一點國外的判決注釋里有點外文。不行!能不能要求庭長別審我的判決書了,我的判決書是我的判決書,不是庭長的。不行。現行的官僚體系不允許有這樣的個性化的行為存在。那我去干嗎?我在這兒挺好的,從來不會發表文章還要院長審查通過。在最高法院那個毫無個性的機器里做一個毫無個性的螺絲釘,我不去!
法官的獨立性是法官得以公正,得以在社會中展現正義力量的非常重要的保障,而我們現行的法官制度是官僚化,等級化的法官制度,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法官法》修改過程中,草案中有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法銜制度」。當時我問法銜制是什麼意思,回答是:因為現在法官外表上看不出來什麼級別,體現不出等級,所以要借鑒軍隊的做法,在外表上加以區別,比如一級大法官,一個大星,二級大法官兩個星。我說你們現在服飾夠別扭的了,還要搞一個法銜制。軍隊為什麼要搞軍銜制,因為軍隊最重要的是服從,軍人應該很清楚的知道應該服從誰,應該指揮誰,那不需要兩個人認識,只要用軍銜來區分級別,以便確立軍隊里的等級,這是軍隊勝利的前提條件。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一條: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但是法官需要這個特色嗎?我們現在在實行四等十二級的制度,不斷暗示法官級別,暗示高級法官可以支配低級法官,低級法官要服從高級法官。司法的行政化非常嚴重,最重要的表現是等級化。科舉制的長期實行使我們今天建立了一個新制度的想像力受了極大的局限,我們設法想像除了官這套評價體系以外還有什麼別的評價體系。比如醫院有處級,局級,副部級,和尚杭州靈隱寺的主持是局級和尚,是政協常委。大學也是,前一段時間我們的報紙登著「教育部決定北京大學是副部級大學,我校校長黨委書記享受副部級待遇」。我說北大真是降尊紆貴,多麼有尊貴的學校,歷史比國家歷史還長,校長地位絕不比國家元首低,何必搞個副部級來當。哈佛大學校長從不把國家總統放在眼裡,他也是個「總統」啊,他的名號和總統的名號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他指揮下的「小國家」歷史比美國的歷史可悠久得多。那才是一個大學的尊嚴。
法袍的第三個寓意是,在法袍這一古老的服裝樣式下,法官必須要維護一個職業的完整,維護行業的悠久傳統,它提醒著我們這種角色的特色。這就涉及到法治的問題。在許多國家裡你會發現,不同的行業對社會變革的反映不盡相同,有的行業喜歡變革,喜歡進步。比如年輕人喜歡社會進步,社會變革;文學家很喜歡社會動盪,詩人很少有人寫歌舞昇平的詩寫出千古詩名的,偉大的詩人都是寫人類的痛苦,社會的動盪,所謂國家不幸詩人幸;當然職業革命家喜歡革命;歷史學家喜歡革命,現在社會平和了,我想寫當代史的人簡直無聊透頂,只能年復一年地寫:「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誰看啊!但是法律這個行業偏偏培養一個人保守,穩定,不那麼激進,千方百計維護既定價值的習性。可以說,今天所說的「法治」之所以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嚮往,是因為它最大的好處是讓我們受到某種過去的規則的制約。法治有幾條黃金定律,一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律沒有規定的,你盡管去做,沒有人會懲罰你。「法不溯及既往」從前我們審判林彪,四人幫,覺得那是國家法制民主的里程碑,今天回過頭一看,好象還是存在某些問題。因為審判時用的1979年制定的法律,而他們犯那些有罪的事都是文革期間,這就違反了法治的原則,開了一個相當不好的先例。規則一定是提前存在的,行為是後來發生的,這樣的法律才可以遵循。法官每遇到一個案件,他不由自主的就回頭看,看過去發生的種種,看有沒有法律的規定。這個法律在有些國家能延伸到兩百年前,在英國有些法官,現在還在引用14世紀的法律或判例。托克維兒說:「英國人喜歡他們的法律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法律好而是因為他們的法律老,」老的才是好的。《封神演義》里的申公豹腦袋被人砍下來了,後來發現砍錯了又給安上去,結果安倒了,臉到後面去了。申公豹走路的時候往前走就是往後走,往後走才往前走。我們今天的語言里也有,說未來的時候我們說「今後」,說過去的時候我們說「從前」我們的文化到底後走還是朝前走搞不清楚。我們的記年方式和西方人不一樣,西方公歷永遠向前走,我們六十年一甲子,是繞著圈子走。
法律家就是不停的朝後看,總是用過去的規則來限制今天的行為。當政治家頭腦發熱的時候。法律學家總是拽拽他的衣袖或者給他當頭棒喝。這種穩健的保守主義在許多社會里創造了重要的價值。加上法官年齡老的特徵就使得法律家保守的特徵更顯露無遺。另外,又加上法官不受民意制約,更使得法官可以深謀遠慮。在每個這個民主的國家裡,三權之中的司法權,老百姓拿它沒辦法,總統任命法官,全國聯邦法院的法官八百多人全部由總統任命,這本身就不是一個民主的程序,而且總統一旦任命,法官就變成了斷線的風箏,總統沒辦法控制他,每個法官都保持嚴格的中立。人民沒辦法控制他,法官在他的正當行為期間終生任職。我們發現三權分離的制度是民主政體與貴族政體相互妥協的產物,尤其是在司法領域中。總統這邊,老百姓不高興他就當不了,當上了老百姓也不高興,過四年他就要下來;議會所有成員都是民選產生的,但司法老百姓就無可奈何。而且,憲法中明確規定"國會不得制定減少法官工資的法令"這是憲法里唯一規定的一個行業工資問題。國會議員是靠不住的,但有一個行業大家都認為是靠得住的那就是法官。為什麼法官不是民主產生,不受民意制約,反而是靠得住的?這是我們研究美國民主制度應該特別注意的問題。
我們現在法官穿的服飾是新派服飾,不能提醒我們注意這個古老的行業,他談不上提醒法官決策是保持連續性,要注意與傳統的契合。
前不久,我在法學院的一次演講中提到,我們現在司法制度的建設有四大矛盾,第一個大矛盾是:這個社會長期以來沿襲下來的中央動員型的治理傳統與司法獨立之間的沖突。我們喜歡最上面有核心,中間有一把手,都團結在核心周圍,服務中心工作。這種情況下,司法的中立,獨立,消極性得不到理解。第二個大矛盾是:「依法治國」要求的法院居於權力的真正核心和現在實際上法院等司法機關處於邊緣化的矛盾。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在黨內政治局委員都不是,只要看這一點就知道他們根本不佔決策的核心位置,這種實際的邊緣化造成了法院現在的矛盾,一方面想討好真正的權力核心,但結果是自己越來越卑下,越來越低賤;一方面為了向社會顯示他有力量,在社會中窮兵黷武,搞什麼「執行會戰」。結果愈發邊緣化。第三個矛盾是:「依法治國」要求的法律單極化和實際法律的多極化的矛盾。「依法治國」要求法律規定自成體系。是由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一套規則,由最高法院作為最終的裁判機關來加以解釋。而在實際上,有法律效應的東西多極化,我們經常看到法外有法,法上有法。比如現在流行的「雙規」,黨的紀檢部門可以讓一人在規定時間,規定地點交代問題,這涉及到人身權利,這樣的權力本來只有司法機關以及公安機關在嚴格遵循法律程序的前提下才能夠行使。法律之外分明有許多規范超越了法律。最後一個矛盾是巨大的改革熱情和相關知識積累不足之間的矛盾。我們改革熱情很大,不斷推出改革新舉措,個案監督,錯案必糾,對外招考法官,電視直播庭審,但這些措施相互矛盾相互沖突,這就證明了在相關決策者的心目中,什麼叫法庭,什麼叫法官並沒有一個清晰的了解,所以我們的目標並不清楚。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具有悠久文明傳統的國家,在追求一個更加合理的社會過程中,離不開一個良好的法律制度。我相信,司法改革可能會成為政治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的突破口,也可能是風險最小收益最大的突破口 。所以我想,在座無論是不是學法律的,都應該背負起一個義務,那就是以各自的方式推進國家的相關制度,無論是政治制度還是法律制度朝向一個民主,自由,開放,多元的方向發展。我總是想,我們國家在奧運會上可以獲得金牌的第三名,為什麼不能在民主和法制的建設上排名世界第三呢?我相信我們中國人是有這個智慧和能力的。
❻ 誰能提供一些TVB 蔡國慶的照片 (看好了 ,是TVB的蔡國慶 不是內地唱歌的)
http://club.yule.sohu.com/r-old-396776-0-1-900.html
香港無線電視及亞洲電視電視劇藝員,女兒為歌手蔡立(曾用藝名蔡立兒)。現在住於加拿大,正式退休。
(無線電視) 1992年:《他來自天堂》飾 余鵬 1993年:《金蛇郎君》飾 任自在 1995年:《O記實錄》飾 林森 1995年:《神鵰俠侶》飾 郝大通 1996年:《O記實錄Ⅱ》飾 林森 1996年:《笑傲江湖》飾 老頭子 1997年:《刑事偵緝檔案Ⅲ》飾 雲告天 1997年:《狀王宋世傑》飾 騰格 1997年:《難兄難弟》飾 寶珠爸 1997年:《廉政追緝令》飾 劉芷珊父親 1998年:《聊齋Ⅱ·鬼母痴兒》飾 閻王 1998年:《烈火雄心》飾 廖家齊 1998年:《妙手仁心》飾 鍾先生 1998年:《外父唔怕做》飾 劍叔 1998年:《鹿鼎記》飾 錢老本 1998年:《難兄難弟之神探李奇》 飾駱督察 1999年:《鑒證實錄Ⅱ》飾 權叔 1999年:《刑事偵緝檔案Ⅳ》飾 林健 1999年:《狀王宋世傑Ⅱ》飾 楚二牛 1999年:《創世紀》飾 明大郭董事 2000年:《生命有take 2》飾 法官 2000年:《男親女愛》飾 潘(34集) 2001年:《皆大歡喜》飾 史正路∕全日仙∕玉石軒老馬師傅 2001年:《酒是故鄉醇》飾 谷兆堂 2001年:《七姊妹》飾 駒哥 2002年:《洛神》飾 邯鄲淳 2002年:《蕭十一郎》飾 楊綠柳 2003年:《皆大歡喜》飾 明叔∕王Sir∕白果 2003年:《轉世驚情》飾 袁爺爺 2003年:《沖上雲霄》飾 莫柏特∕波父 2004年:《棟篤神探》飾 陳偉強 2004年:《酒店風雲》飾 曾建富 2004年:《情迷黑森林》飾 格連代表 2004年:《人間蒸發》飾 陳海全 2004年:《阿旺新傳》飾 醫生 2004年:《楚漢驕雄》飾 章邯 2004年:《胭脂水粉》飾 福伯 2005年:《十兄弟》飾 吉叔 2006年:《心理心裡有個謎》飾 龍父 2007年:《布衣神相》
(麗的電視∕亞洲電視) 1982年:《烽火情仇》 1983年:《福星闖天下》 1983年:《再向虎山行》飾 嚴森 1983年:《鐵膽英雄》飾 提督大人 1984年:《101拘捕令第二輯之熱線999》 1985年:《八仙過海》飾 漢鍾離 1985年:《濟公》 1987年:《滿清十三皇朝》飾 額亦都 1988年:《滿清十三皇朝Ⅱ》飾 穆彰阿 1989年:《血染紫禁城》飾 溫貴 1990年:《隔世天師》飾 鬼琢
編輯本段演出電影
1992年:《賭城大亨之新哥傳奇》 1992年:《同志咪玩嘢》 1992年:《廟街十二少》飾 坤
❼ 法庭審案和TVB電視劇里的一樣嗎
或者下面這則去年的新聞可以解答你的問題:
轉年7月8日21cn新聞
一句對白兩大錯 免誤導觀眾律政司教TVB拍劇
電視台法庭劇集長拍長有,不過虛構的戲劇情節卻令觀眾信以為真,就如簡單一句︰「 Objection(反對),法官大人」,實已存在兩大錯誤。律政司刑事檢控科眼見電視劇的法庭情節,與現實有偏差,隨時令市民誤解法律權利,遂趁今年首辦「香港檢控周」活動,派檢控官到電視台為編劇、監制開班,希望撥亂反正。
深入民心的法庭電視劇情節與現實多有差異,一批檢控官本周將到無線電視,講解法庭程序及簡介檢控官工作;有檢控官指出,劇集的法庭情節有幾個常見謬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法庭上無分「大人」與「小人」,「法官大人」的尊稱在回歸後早已停用,律政人員在庭上通常會以「法官閣下」稱呼法官,以示尊重。
新聞太長,怕度娘不讓貼太多,你網路「一句對白兩大錯 免誤導觀眾律政司教TVB拍劇」就可以看見全文。
劇集中,大狀處處針鋒相對,「Objection」之聲此起彼落,更會走到證人及陪審員面前力陳案情;現實法庭講究禮儀,律師只會在律師席上表達意見,提出證據論述反駁對方論點,決不會高呼反對意見。
法庭劇常見錯誤
錯誤:律師職責
例子:劇中律師會充當偵探角色搜集證據,調查案件應是警方責任
錯誤:高呼「反對」
例子:香港沿用英式司法制度,律師即使認為對方觀點有錯,不會高呼反對(objection),只會站立表達意見
錯誤:庭上位置
例子:律師應站在律師席盤問證人,不會走到證人或陪審員面前說話
錯誤:盤問程序
例子:先由控方陳述案情,傳召控方證人,再到辯方證人出庭;劇集為加強戲劇效果,傳召證人次序會有錯
其實這段新聞有錯,現在TVB的電視劇沒有說「法官大人」,都是說「法官閣下」。話說回來,要是按現實來拍只會悶死觀眾。
❽ 香港律師會與大律師公會的區別
法律分析:大律師是打官司的,英語叫barrister。
事務律師提供的是一般服務,英語叫soliciter。
他們的工作性質和范圍、甚至訓練和專業守則都不同,卻沒有高低從屬的關系。
大律師(Barrister)指專門在高等以上法院出庭的律師。按英國傳統,Barrister出庭幫人家打官司,雖可收委託人的謝禮但不能收費,即不是營業性的,還要戴馬鬃毛做到假發(越舊越好,舊假發體現資深)和面料考究的斗篷(袍子),Barrister實際也不會跟人家提供免費午餐,他們的袍子後背開個小口,讓委託人從後面塞錢進去,但他裝著不知道,他出庭美其名曰是為了匡扶正義,他們家不差錢。靠提供法律服務養家糊口的平民出身的人做不起Barrister。因此,做Barrister的基本上是貴族、紳士們,中國舊社會稱有身份的人總要帶個「大」字,香港的法庭上,當事人和律師稱法官都要叫「法官大人」,為尊重起見,叫出庭的Barrister為「大律師」。
事務律師(solicitor)其實也打官司的,只是在基層法院、治安法院出庭,辦的案子是一地雞毛而已。隨著社會的發展,分家析產、立遺囑、離婚之類日常家事需製作法律文件,人們在商業活動中有很多完善性和預防性的事務需要法律專業人士提供咨詢及文件服務,這些婆婆媽媽的象做文員、秘書一樣的工作,Barrister也放不下架子,自然是solicitor去做了。漸漸地,solicitor們主要研究實體法,而Barrister們主要研究程序法,似乎成了兩個職業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 律師應當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
❾ 香港電視劇《一號法庭》中有個蒙住眼睛的女神像的名字是什麼
正義女神泰美斯,女神蒙眼,她右手持劍,左手持天秤,雙眼蒙上,以示不偏不倚,公正無私的法律精神。
其形象為一蒙眼女性,白袍,金冠。左手提一秤,置膝上,右手舉一劍,一束棒。束棒纏一條蛇,腳下坐一隻狗,案頭放權杖一支、書籍若干及骷髏一個。白袍,象徵道德無瑕,剛正不阿;蒙眼,因為司法純靠理智,不靠誤人的感官印象;王冠,因為正義尊貴無比,榮耀第一;秤……比喻裁量公平,在正義面前人人皆得其所值,不多不少;劍,表示制裁嚴厲,決不姑息,一如插著斧子得束棒,那古羅馬一切刑罰得化身。蛇與狗,分別代表仇恨與友情,兩者都不許影響裁判。權杖申威,書籍載法,骷髏指人的生命脆弱,跟正義恰好相反:正義屬於永恆……
在古希臘神話里,主持正義和秩序的女神是忒彌斯(Themis)。按照《神統紀》,她是大神烏拉諾斯(天)和蓋亞(地)的女兒,後來成為奧林匹斯主神宙斯的第二位妻子。她的名字的原意為「大地」,轉義為「創造」、「穩定」、「堅定」,從而和法律發生了聯系。早期神話里,忒彌斯是解釋預言之神,據說她曾經掌管特爾斐神殿,解釋神喻,後來轉交給阿波羅。她還負責維持奧林匹斯山的秩序,監管儀式的執行。在古希臘的雕塑中,她的造型是一位表情嚴肅的婦女,手持一架天平。她和宙斯所生的女兒有賀拉(時序女神)、歐諾彌亞(秩序女神)、狄刻(正義女神)、厄瑞斯(和平女神)、莫依賴(命運女神)等,為她分擔職責。其中和法律最有關系的是狄刻(Dice),據說這位正義女神掌管白晝和黑夜大門的鑰匙,監視人間的生活,在靈魂循環時主持正義。她經常手持利劍追逐罪犯,刺殺褻瀆神靈者。她的造型往往是手持寶劍或棍棒的令人望而生畏的婦女形象。古希臘神話中經常提到的另一位正義女神是阿斯特賴亞(Astraea),她在地上主持正義,又升上天空為室女星座的主星「維耳戈」,純潔無瑕。她的造型是一位清純的少女,比上述的兩位要耐看得多。
古羅馬人接受了古希臘的諸神,並混入了羅馬的諸神。在古羅馬帝國時代,又將一些概念擬人化,「創造」出不少神靈,其中就有正義/司法女神朱斯提提亞(Justitia,由法律jus一詞轉變而來),這位女神的造型混合了希臘的忒彌斯、狄刻、阿斯特賴亞諸女神的形象,一般都是一手持天平、一手持寶劍,而且都是緊閉雙眼或者是在眼睛上蒙著布條。
在歐洲中世紀末的文藝復興時代,在古希臘古羅馬藝術復活的同時,羅馬法也在復興,司法女神朱斯提提亞的造像開始出現在各個城市法院。女神仍然沿用古羅馬的造型,一手持劍一手持天平,天平表示「公平」,寶劍表示「正義」,緊閉雙眼表示「用心靈觀察」。造像的背面往往刻有古羅馬的法諺:「為實現正義,哪怕天崩地裂(Fiat justitia
❿ 為什麼tvb裡面的律師都戴白帽子
法官大人和律師都會帶的不是帽子而假發。
法官和律師在法庭上戴假發是英國法庭最有特色的傳統之一,在一些受英國司法制度影響深遠的前英國殖民地地區,也可以看到這種具有不列顛特色的文化烙印,比如中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
早期的假發使用人的頭發製作,如債務人用頭發抵債、甚至是死人的頭發。那時的法庭上,各種假發的氣味混合簡直令人窒息,使得法官們出庭有時不得不自帶一束鮮花來稍稍化解一下。這種狀況直到1822年漢弗萊?拉芬斯克洛夫(Humphrey Ravenscroft)發明了利用馬尾製作假發的工藝才結束。
英聯邦法律人出庭或者參加重大典禮活動都佩帶假發,完全是當時的流行使然,並沒有任何強制性的法律規定。數百年過去了,假發不再時髦,卻成了法律人遵循傳統的守舊形象。而且假發不衛生、太熱、扎人、甚至有些滑稽可笑。然而要說改變也很難。人們習慣性的將假發與地位、身份乃至正義聯系起來。事務律師獲得出庭權以後,就因為沒有戴假發的資格而向上議院提出了好幾次不成功的陳情,而不少被告人也優先選擇可以佩帶假發的出庭大律師為他們辯護,據說是否戴假發還直接關繫到對陪審團的說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