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山法官調任哪裡了
1. 民事法官調任刑事法官好嗎
根據相關資料查詢顯示:看個人了。各有各有難處,各有各的好。要想工作做好,其實每個崗位都鍛煉人,如果不求上進,哪個崗位都干不好,也無所謂鍛煉不鍛煉的。
2. 原東營市法院院長吳錦標2015年調任哪裡
吳錦標,男,漢族,山東臨朐人,法學博士,教授,高級法官,1985年畢業於山東版大學法學專業。權歷任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書記員,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法官培訓中心培訓科副科長、科長、助理審判員,山東法官培訓學院教務處副處長、處長,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民事審判第三庭庭長。2010年1月-2015年1月任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
3. 法學碩士一畢業進就能當實習法官么
擔任法官必須具備來下列條自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年滿二十三歲;
(三)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四)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
(五)身體健康;
(六)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三年;獲得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或者非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一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
本法施行前的審判人員不具備前款第六項規定的條件的,應當接受培訓,具體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
適用第一款第六項規定的學歷條件確有困難的地方,經最高人民法院審核確定,在一定期限內,可以將擔任法官的學歷條件放寬為高等院校法律專業專科畢業。
即使是碩士畢業,也應該工作滿一年以後才能正式當法官,而且必須通過司法考試,否則是不能正式當法官的。
4. 審判張學良的法官是誰
1936年月30日,國民政府任命李烈鈞為審判長,對張學良軍法會審。12月31日,軍法會審結果,張被高等軍事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0年
李烈鈞(1882年2月23日-1946年2月20日)字協和,號俠黃,江西省南昌府武寧縣羅溪人。清末及中華民國軍事將領、政治家。中國同盟會、中國國民黨成員,孫文(孫中山)的親信。
1908年(光緒34年),自陸軍士官學校畢業歸國後,任江西新軍第二十七混成協第54標第1營管帶
1909年(宣統元年),赴昆明,任雲南陸軍講武堂教官
1911年(宣統3年)10月17日,為呼應武昌起義,李烈鈞應江西省的革命派的邀請而回到江西。
1912年(民國元年),江西省議會選舉李烈鈞為江西都督。李烈鈞在江西任都督期間曾被江西各商會以違法殃民恣睢暴戾等罪名控訴
1913年6月9日,袁世凱下令將其免職。民國2年(1913年),李烈鈞同孫文策劃發動二次革命。
1915年(民國4年),李烈鈞加入中華革命黨。同年12月,奉孫文的指示赴雲南省開始爭取西南各省都督的活動參與護國戰爭
1916年6月袁世凱死後,李烈鈞軍的存在意義消失。討伐完龍濟光後,李烈鈞隻身赴香港、上海隱退。
1917年(民國6年)8月至9月,孫文在廣州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李烈鈞任大元帥府總參謀長。10月,護法戰爭開始。
1919年(民國8年)10月,孫文在上海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李烈鈞被任命為代理大元帥,負責管理廣州的事務。
1920年(民國9年)12月,孫文為北伐而設立大本營,李烈鈞任大本營總參謀長。
1924年(民國13年)1月,李烈鈞參加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並當選中央~執行~委員。
1927年(民國16年)4月,蔣中正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李烈鈞支持並參加
1928年(民國17年)後,李烈鈞離開南京,在上海養病。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正寓居上海的李烈鈞同反蔣人士如馮玉祥、方振武、張知本、陳嘉佑等人來往密切。
1933年,他數次致電蔣中正,支持蔣領導抗日戰爭。他的立場已由反蔣抗日變為支持蔣介石領導抗日。
1936年西安事變後,李烈鈞被委派為審判張學良的高等軍事法庭審判長。
1937年(民國26年)2月的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上,李烈鈞同宋慶齡、馮玉祥聯名提出同中國共產黨合作,共同抗擊日本。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李烈鈞將身邊達到服役年齡的五個兒子都送入軍隊
1946年(民國35年)2月20日,李烈鈞在重慶逝世。享年65歲(滿63歳)。國民政府給予國葬。中共中央發來唁電,並派周恩來、董必武親往弔唁。
5. 懂政治的請進,關於孫中山先生的五權分立思想,思想偏激者別進
監察不能算司法分出來的吧,司法是審理案件,監察是提起訴訟,是裁判和原告的關系。
監察部門,就像香港的廉政公署,直接對港督/特首負責,而不對司法部門或行政部門負責。
很多國家也有類似ICAC這樣的組織。
但是ICAC說到底,並沒有和行政完全分開,因為還是要對領導負責,在香港對港督負責是可以,因為港督是要受英國議會的監督的。但是用到大陸,難道要對市長負責?市長是檢察院的上司,市長受誰監督呢?
所以像美國,監察權讓議會負責,再由法院進行審理。
在歐洲發達國家,議會的權力還要更大些。
而孫中山的主張,並不是希望直接搬照歐美,而是「直接民權、五權憲法、萬能政府、權能分治」。
雖然是受美國制度的影響,但是孫中山認為議會的權力還是過大,所以他主張把監察權完全的分離,獨立出來,放在直接民權上。
但是孫中山的理念至今並沒有得到完全的實施,所以按照他的觀念,具體應該如何操作,我個人不大清楚。
6. 中山市法官非法亂審亂判何時休
通過查詢相關資料顯示法官亂判案會給當事人和法官都造成影響。輕則造成案件的不公平審判,重則往往會觸犯行賄、受賄、枉法裁判等刑事犯罪。具體消息可關注官方網站,獲得第一手權威消息。
7. 中山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徐學強判案公正嗎
公正
挺好的,法學專業畢業可以報考法院檢察院,還可以申請律師資格證,前提是必須通過司法考試。律師屬於高收入人群,不過剛開始積攢人脈的幾年你必須堅持。法官真的應該是正義的。正義的法官舉不勝數。但是受社會不正之風的腐蝕,和金錢美色的賄賂,導致個別法官徇私枉法,枉法裁判等時有發生,正義在個別法官身上巳經沒了。考慮沈某親屬代為賠償麻某父母並獲其諒解,可對沈某酌情從輕處罰。大連市中級法院依法判決被告人沈某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
8. 如何投訴廣州市越秀區法院個別法官
廣州律師管東平:
到上級法院或者信訪室或者檢察院投訴
律師地址:廣州市越秀區東風中路268號廣州交易廣場1207,廣東經國律師事務所,地鐵二號線中山紀念堂D1出口即到
9. 中國銀行正常營業時間,幾點到幾點
一般情況下,中行的網點營業時間為當日9:00-17:00,對公業務在非工作日停辦。由於各地區網點營業時間略有不同,為避免影響您辦理業務,請您關注「中國銀行微銀行」微信公眾號,選擇下方菜單中「微服務-周邊網點與ATM-排隊取號」功能,查詢網點信息、撥打顯示的網點電話詳詢營業時間。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
誠邀您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或中銀跨境GO APP辦理相關業務。
10. 孫中山和中國近代化
20世紀的中國,在上層建築領域里進行了一場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和創造性的法律變革運動,即中國法律近化化與現代化。近百年的法律變革運動,前50年(1901-1949)是中國法律近代化,即從古代傳統封建法律向近代資本主義法律轉型。後50年(1949-2000)是中國法律現代化,即向現代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轉型。中國古代傳統法律,是以儒家宗法倫理法律價值體系為內在精神,以刑法為主、諸法合體的法律結構體系為外部形式。這就是有別於大陸法系(羅馬法系)、英美法系、阿拉伯法系(伊斯蘭法系)、印度法系的中華法系。近代伊始,源遠流長的中華法系遭到西方國家近代法律的挑戰與沖擊,從20世紀初清末政府的法律變革開始,中國傳統封建法律向近代資本主義法律轉變。清末的籌備立憲、修訂法律是中國法律近代化的開端。1911年辛亥革命,也是中國近代史上完全意義上的、正規的資產階級民主法製革命。這一革命結束了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創建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政府,並以極大的熱情、百倍的努力,進行了資產階級民主與法制建設。南京臨時政府依據近代資產階級法律學說,借鑒西方國家先進法律制度、經驗,結合中國國情,進行法律創制與變革,頒布了嶄新的革命立法,既有國家根本大法,也有其他大量的法律、法令、條例、章程。這是在中國正式建立近代資產階級法律體系的全面嘗試,在法律價值意義上是一大質的飛躍,揭開了中國法律近代化的新篇章。這一重要意義,由於"辛亥革命失敗說"的影響,我們很多人並沒有充分認識到。本文的宗旨在於全面闡釋這一意義,並就相關問題作一些檢討。
一、由主權在君到主權在民,由君主專制到民主共和
君主專制制度,自秦始皇以後,一直螺旋上升,不斷強化,明清時發展到極端。君主專制具有三個特性:一是君權不可分割性,實行獨裁製;二是君權不可中斷性,實行終身制;三是君權不可轉移性,實行世襲制。中國古代法律就是以維護這種君主專制為出發點和最終目的。直至清末,即使在學習西方的"籌備立憲"中,仍念念不忘:"大清皇帝統治大清帝國,萬世一系,永永尊載","君上神聖尊嚴,不可侵犯"。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從1894年建立興中會開始,就把武裝"傾覆滿清政府,建設民國"視為頭等重要任務,第一次提出了"創立合眾政府"的口號。孫中山所設計的政權一開始就對帝制徹底革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大總統由國民選舉。議會以國民公舉之議員構成之。制定中華民國憲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
孫中山所設計的"中華民國"的國家制度,正是效法美利堅、法蘭西國家,以代議政治保證國民的參政權為特徵,以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為原則,以資產階級選舉制、議會制、總統制為基礎的資產階級議會制共和國。其方略包括:1.革命成功以後要建立全國統一的中央政府,反對各省建立分割的、獨立的共和國;2.推翻清朝君主專制制度後,決不允許"袁世凱之君主立憲";3,效法美國共和政體來組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孫先生的這些主張成為辛亥革命的真正指導思想。1911年12月3日,在南京獨立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議上,議決通過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1912年1月1日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2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稱代理參議院,議決了《修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它以根本法的形式肯定了辛亥革命成果,用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代替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並為孫中山為首的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提供了法律依據,樹立起了革命法統。
1912年3月10日,南京臨時參議院議決通過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1日,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名義正式公布。這是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文件。在首章"總綱"中,明確規定:"中華民國由中華人民組織之。""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它規定,立法權由各地方選派之參議員組成的參議院掌管。參議院為行使立法權的最高立法機關,有權決定一切法律草案;選舉產生臨時大總統;對臨時大總統行使職權享有同意權及最高決定權;並可彈劾臨時大總統和國務員。行政權由選舉產生的臨時大總統及其任命、並經參議院同意的國務員行使。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司法權由臨時大總統及司法總長分別任命的法官組成的法院行使。至於國民政府與國民的關系,孫中山強調:"政府不過一極小之機關,其力量不過國民極小之一部分。其大部分之力量,則全在吾中華民國之國民。"從此,國家以最庄嚴的法律形式宣布:立法、司法、行政權力不再屬於君主所有,而屬於組成國家的全體國民。
"人民"或者"國民"的概念,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在不同的國度里,其具體所指的對象和范圍有所不同。在辛亥革命時期,在《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規定中,"人民"或"國民"的概念,雖然包括全體國民,但實際上著眼於民族資產階級以及支持它的各個階層組織。臨時約法肯定了民族資產階級以及支持它的各個階層在中華民國國家政權中的階級地位,首次確定了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在民"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這既否定了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主權在君"、"朕即國家"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也與資產階級立憲派及舊軍閥官僚們過時的"君主立憲"、"開明專制"主張劃清了界限。從而樹立了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理念,促進了中國人民的民主主義覺醒。
"主權在民"的法律宣告,是孫中山民權主義主張的體現,是孫先生最著意之處。"我今只說要定一條: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一以表示我黨國民革命真意義之所在,一以杜防盜憎主人者,與國民共棄之。" "南京所訂民國約法"中,"'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一條是兄弟所主張的"。法律由維護君主專制到維護民主共和,是"我國有史以來未有之變局,吾民破天荒之創舉。"是中國法律近代轉型的主要內容與基本特徵之一。著以法律宣告毫無疑義地表明:中國法律近代化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
二、由君權至上到法律至上,由人治到法治中國古代法律傳統之一,是法律以專制君權為依歸,權力支配法律,法律是權力的附庸。古代中國,君主處於專制主義政治結構的金字塔頂峰,乾綱獨斷。法自君出,法為君用,獄由君斷。君主是國家最高立法者,他的意志就是法律,他"口含天憲",他說的話就是"金科玉律"。立法權歸於君主,法律自然是"一人之法",而非"國家之法"。這種法律首先和主要是維護專制君權。同時,君主又是全國最高的審判官,控制著國家的最高司法權,獨掌全國臣民的生殺予奪大權。法律的至高無上性被君權的絕對神聖性所代替。於此相適應的是人治。在漫長的古代中國,是以人治為國家機器運行的杠桿。所謂人治,實質上是君治和君主*縱下的官治。正如近代中國言論界之驕子梁啟超所雲,人治主義"誤盡天下。遂使吾中華數千年,國為無法之國,民為無法之民。"
作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領袖,孫中山很早就對中國的君權至上、人治主義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吾國昔為君主專制國家,因人而治,所謂一正君而天下定。數千年來,只求正君之道,不思長治之方。而君之正,不可數見,故治常少,而亂常多,其弊極於清季"。他還積極探索資產階級法治理論。早在1904年,他在談到法律與權勢的關系時,說:"夫法律者,治之體也,權勢者,治之用也,體用相因,不相判也。"他決心"舉中國數千年來君主專制之治一掃空之",通過軍政、訓政、憲政三時期設計,實現以法建國、以法治國的理想。在"軍政"時期,實行"軍法之治","軍隊與人民同受治於軍法之下。"在"訓政"時期,實行"約法之治","軍政府與地方議會及人民各循守之(約法),有違法者,負其責任。""憲政"時期,為"憲法上國家機關分掌國事之時代","國民公舉大總統及公舉議員以組織國會。一國之政事,依於憲法以行之。"後來,它更提出"五權分立"、"五權憲法"主張,以完整的政治體制設計徹底地否定了君主專制、人治主義。
在孫中山的法治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南京臨時政府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立法建制活動。《臨時約法》是對中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和人治主義的徹底否定,它代表了四萬萬人民之公意,為中華民國治國之准據,立國之大本,有著至高無上的法律權威和效力,"違反約法,則……國民共棄之"。根據《臨時約法》所確定的法治原則,凡中華民國的國民,上至總統、官吏,下至軍人和百姓,無分高低,都必須人人共守,嚴格執法,嚴格守法。孫中山強調:在民主共和國中,國民是主人,而"總統和官吏不過國民公僕,當守憲法,從輿論。"其地位雖高,責任雖大,但決無任何違背人民公意和超越法律之特權。
辛亥革命失敗後,中國反復出現了帝制復辟與反復辟、毀法與護法的激烈斗爭,出現了君權至上與法律至上、人治主義與法治主義的生死搏鬥。孫中山仍以堅定的"以法治國"信念和建立真正的民主法治國的決心,"為主義而戰,為正道而戰",先後發動並領導了反袁、"護國"、"護法"斗爭,以期"共樹真正共和於根本不拔之基","俾全國永遠處於法治之域"。他堅信,"在當今世界,無法治便無以立國、強國,共和國根本在法律,無法治便無從衛國、富民,社會民生基礎在法律。在治理國家中,人的作用雖不可少,但決不可以人治壓製法治,而應以人治輔佐法治。"在人與法的關繫上,孫中山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命題,即:在民主共和國家,"只有以人就法,不可以以法就人。" 辛亥革命,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以及其他革命法令頒布,使得在中國長期以來存在的權力與法律誰服從誰的問題的結論,有了實質性的徹底變革,宣告了中國古代封建專制主義人治的結束,近代資產階級法治的基本確立,使君權至上讓位於法律至上,法律高於權力,權力服從法律。這是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是辛亥革命時期中國法律近代化又一主要內容與基本表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