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審判管理講話

法院審判管理講話

發布時間: 2022-09-04 04:35:38

A. 如何做好審判管理工作

一、審判管理的定義
審判管理,就是人民法院通過組織、領導、指導、評價、監督、制約等方法,對審判工作進行合理安排,對司法過程進行嚴格規范,對審判質效進行科學考評,對司法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確保司法公正、廉潔、高效。①
審判管理既是一種管理活動,同時也是一種管理手段。單獨來看,審判管理是一種管理活動,目的是確保司法公正、廉潔、高效。將審判管理放到法院整個系統中來看,審判管理是法院黨組的一種管理方法,即由對審判業務的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活動,達到管理法院人才隊伍,整合司法資源,實現司法公正、廉潔、高效,提升司法公信力的目的。在這個層面,院黨組是審判管理的決策者、指揮者、政策制定者,審管辦是具體執行者、協調者、監督者。管理對象是審判工作、司法過程、審判質效和司法資源,具體的審判工作中管理對象的操作者是辦案人員,也可以說辦案人員是審判管理執行活動中的被執行者。同時,辦案人員也是審判管理的管理者,他們決定著案件的進展和質量。因此,審判管理就是通過監控審判流程、案件質量評查、審判節點提示等活動。
二、當前形勢下審判管理面臨的挑戰
(一)經濟社會因素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未來幾年,西部欠發達地區將快速掀起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熱潮,步入經濟社會後發趕超的「快車道」,社會矛盾也將隨之不斷增加。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人民法院該怎樣發揮職能作用以適應人民群眾對司法的新要求和新期待?作為國家審判機關,必須充分發揮職能,努力促進司法公正、公開、高效、廉潔,切實擔負起為經濟社會趕超跨越發展保駕護航的歷史重任。
(二)司法公信力下降
缺少公信力的司法無法承擔起法律救濟的應有權威和實效,也難以產生法律公正和社會正義的形象。公信力是司法的內在邏輯要求和其生命力的保證。②如今,司法個案的不公導致人民群眾對司法公信產生質疑,部分群眾信訪不信法,出了問題,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而是找領導,找上級。據國家信訪局近年的相關資料統計,「求決類」信訪在各類信訪中比例最大,而涉法信訪案件在「求決類」信訪中的比例已經超過了30%。這些數據都充分體現了司法公信力缺失問題嚴重。
(三)出現對司法新期待、新要求
一方面,雖然當前大多數人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但也有不少訴訟當事人對法律一知半解,這就要求辦案人員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僅要了解部門法,還要對整個法律體系融會貫通,才能讓當事人信服。否則,會加劇人民群眾對司法的不信任,因而對審判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司法能力較以往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新聞媒體對案件審理的輿論宣傳和監督作用明顯,人民群眾對司法公開及透明等要求愈加迫切和強烈,對案件進程和審判結果更加關注,對審判工作產生了新的期盼。
基於以上分析,做好新時期、新形勢下法院審判管理工作的意義重大。
三、審判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銅仁市地處中國西部欠發達地區,對於審判管理工作開展時間比較晚。 2011年我市兩級法院才開始正式設立審判管理辦公室(到目前為止,仍有個別基層法院沒有獨立的審判管理管理辦公室),對於審判管理工作經驗不足、基礎薄弱。一些老同志以及一些業務部門對審判管理工作不理解,有抵觸、排斥的情緒,對審判管理工作不予配合。因此,此項工作的開展,我們還處於起步階段。不過,從近兩年的審判管理實踐看,我市審判管理工作開展以來,收效顯著。通過實行審判管理工作,調動了幹警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凝聚力,使幹警將工作的重心統一到執法辦案上來。通過質效考核、案件質量評查、審限流程跟蹤,形成了爭先恐後、你追我趕的審判業務比拼形勢。辦案人員對審限節點的把握增強,辦案水平得到極大提升,案件質量得到一定的保障,司法公信力得到加強,一些久拖不決的案件得到切實徹底解決。盡管如此,審判管理工作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就審判管理執行中出現的問題予以剖析:
(一)本末倒置,視管理手段為管理目的
調解率、撤訴率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人民法院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實現案結事了人和、取得良好社會效果的指標。通過指標監控發現,有的基層法院調解率、撤訴率高達80%以上,這充分證明人民法院開展化解社會矛盾工作扎實有效。與此同時,有的法院調解結案的案件申請執行率卻達20%以上。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有的辦案人員一方面為了實現高調解率在考核中獲得加分,另一方面因為調解結案不用寫判決書那樣麻煩和承擔風險。為了以上兩個理由,辦案人員會想盡一切辦法促成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如,故意使案件久調不決,一方當事人,特別是原告為了盡快結案,有時不得不違背真實意願,犧牲一部分利益,達成調解協議;法官經常採用的「背對背」調解方法,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這種方法會喪失法官的中立性,法官往往在調解時通過對當事人雙方輸送不對稱的信息,由於很多當事人沒有專業的法律知識,對於如果不接受調解的法律後果沒有清楚的認識,就稀里糊塗地接受調解,事後發現其實可以得到賠償更多,也不能再反悔,這樣容易引起新的矛盾,也容易損害司法的公信力。上述情況表明有相當部分以調解方式結案的案子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定紛止爭,只是片面追求高調解率、高撤訴率而結案的。把調解率、撤訴率這兩個指標當做目標而不是管理手段。同樣,在其他指標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唯數據論、唯指標論的指標異化現象。
(二)部分辦案人員存在抵觸行為
個別辦案人員對審判管理工作認識不足,將審判管理工作認為是挑刺找茬,個別法官以自己是老資格,認為有些審管辦的人員是業務沒有自己精通、級別沒有自己高,沒有資格對業務庭的案件進行「指手畫腳」,因而存在對立抵觸情緒。個別被查出卷宗質量問題的辦案人員逃避問題,反復狡辯,否認查找出來的問題,不願意整改。
(三)司法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審判人員程序意識不強、辦案能力有待提高。有的離婚案件直接跳過調解前置程序;有的宣告失蹤案件沒有向被宣告失蹤人戶籍所有地調查核實就發出公告宣告失蹤;有的卷宗內證據全部收復印件,沒有收原件等。
二是審管辦人員能力有待提高。審管辦人員大多是擁有辦案經驗但長時間未從事具體審判業務的老法官和新進的沒有審判經驗的年輕工作人員組成。這種一老一少的組合,會造成老的有經驗但法律知識沒有及時更新,或者長期從事某一部門的審判業務工作而對其他工作不甚熟悉,或因年齡偏大對一些新的管理方式,如網上辦案系統的操作不熟悉等。年輕的工作人員有知識、能夠運用新的一些辦公系統進行統計分析,但又缺少相應的工作經驗。這也使得一些業務部門的人看不起審管辦的人,也就不把審管辦當一回事。
(四)審管辦部分人員思想認識不足、責任心不強
個別同志認為審管辦就是一個養老的清閑部門,案子辦得好與壞與自己無關,那是業務庭的事情,不用自己承擔風險。評查的工作也只是應付而已,不願意過多地去行使審判管理職權,認為這樣會得罪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比如有的案件質量評查通報千篇一律,由於每次案卷評查出的問題都大致相同,例如:送達回證填寫不完整、裁判文書出現錯別字、當事人捺印沒有沒有註明手印名稱等。因此,有的評查人員要麼隨便看幾本卷宗要麼乾脆就不看,在案件質量評查通報上隨便寫幾句常見問題以應付了事。甚至有次被評查的卷宗明明已經全部捺手印,卻還是在案件質量評查通報上寫出沒有捺手印等。
四、原因分析
(一)指標設置不夠合理
進行審判管理必然會涉及到數據和指標,這是必須的手段。由於手段與目的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在實際追求指標的過程中,極容易將手段當成目的。出現調解率、撤訴率高,調解案件申請執行率高的原因是過分追求該項指標造成的。辦案人員為提高調撤率,就可能通過軟硬兼施,採取各種方法達到目的。調解率是高了,但是採用調解結案實現案結事了人和的目的卻沒有能達到。之所以會過分的追求撤訴率和調解率這兩個指標的數值,是因為指標設置不科學,沒有為該指標設定上限,這樣會導致辦案人員將追求高指標作為目的,從而出現導致指標異化,與設置該指標的初衷背道而馳。因此,要解決唯數據論,導致本末倒置的問題,應對每一項指標根據各個法院或者某一區域的法院系統的具體情況,設置一個合理的上下限區間。
(二)沒有獎懲導致監控乏力
對於審管辦發現的問題,相關部門和人員就是不去整改,被評查出的大多問題幾乎期期雷同。出現評而不改,根本原因在於沒有和獎懲掛鉤,沒有建立相關的機制進行激勵和約束。這就導致辦案人員依舊我行我素,錯誤依然存在,案件質量評查工作形同虛設,審判管理目標無法實現。
(三)文化軟實力薄弱
卷宗出現質量問題,最重要的原因是辦案能力有待提高。辦案能力不高既表現為整體水平,又表現為個體能力。有的辦案人員有工作經驗,但理論功底不強;有的辦案人員理論豐富,但實踐經驗欠缺。法院人才隊伍呈現兩極分化化、青黃不接的現象嚴重,要麼是具有辦案經驗的40歲以上老法官,要麼是具有學歷卻沒有經驗的30歲以下大學畢業生。人才隊伍的能力不均衡造成了司法能力的良莠不齊和整體欠缺。文化軟實力欠缺,是造成法院對外司法能力缺乏的一個原因。
(四)領導對審判管理的關心支持有待加強
有的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不是由一把手親自抓,而是由副院長分管,並且審管辦的級別與其他庭室相同,甚至有些業務庭的庭長同時是審委會委員,比審管辦主任的級別高,再加上個別業務庭自認為自己才是長期從事審判業務工作,自己才是業務方面的專家,對審管辦的人根本就看不起。因此,就導致審判管理工作執行不力。案件質量評查時,個別評查人員害怕得罪人,不敢認真查找錯誤,態度不端正,評查不認真,敷衍了事,查找一些皮毛、瑕疵,甚至評查出一些根本不存在錯誤的問題。有自身思想認識的不足,同時也有害怕因為認真開展工作得罪同事,卻得不到領導支持、信任,於是為求自保,敷衍搪塞。
五、對策建議
(一)設置合理的指標體系,實現科學管理
任何管理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審判管理也不例外。審判工作有自己的特殊之處,進行審判管理必須在不違背審判規律的前提下進行。運用定量分析作為審判管理的一種管理方法,開啟了法院管理史上科學管理的先河,審判業務的工作成效由過去單一的定性分析到用數據說話,是法院管理的一大進步。定量分析使得一切工作成果都可以通過數據展示,數據更客觀、更公正。但也該看到過分的依靠定量分析也會帶來一些弊端。定量分析只是一種手段,過分的運用定量分析,只會導致本末倒置,舍本求末。定量分析主要適用於一些自然科學領域的計算、經濟效益的增減等。因為數據本身是客觀的、中立的東西,它是人計算出來的,如何計算,怎樣在審判管理中利用也是人操作的,很容易造假。然而,法院的審判工作是一項群眾工作,也是一項涉及到公平正義的實踐性工作。對於公平正義的實現情況僅僅用數據本身無法去完全衡量和全面感知。公正與效率、社會效果、法律效果以及政治效果好不好,也無法用簡單的加減乘除來度量。當然,指標和數據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評估審判工作的好壞,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因此,在審判管理活動中,我們要運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對每一項指標都根據各地不同的現實情況,多一些柔性管理,同時設定上限和下限,並且對指標的上下限根據不同情況盡力放寬泛一些。在指標的基礎上,將審判管理的重心放在司法為民的效果上。例如,有的基層法院管轄范圍窄,轄區人口少,收案數量少,但是法院的各個機構設又必不可少。那麼,對其法院人均結案數和法院人均結案數該項指標就應當適當降低,要不然就形成天然的不公平。應授權各個法院根據自己不同的情況來調整相應指標以及指標區間。比如,基層法院民一庭、民二庭的案件一般都要比派出法庭的案件重大、復雜,案件的調解率一般要比派出法庭低。因此,在法院各部門之間也要根據不同情況來設置指標的上下限,將機關民庭的調撤率指標設置比人民法庭更低,這樣才能做到科學合理。
(二)引入監督機制,確立權利制衡態勢
不受監督和制約的權力就會誕生腐敗和獨裁。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沈德詠提出:「審判管理就是規范、引導、促進和服務審判。」可以說將審判管理作為法院的三大管理之一,本身就是將監督功能引入法院管理活動之中。而在審判管理活動內,也應引入監督體系,避免權利過於集中和沒有監督,產生權利尋租,甚至腐敗。
一是引入復議程序。針對評查出問題的案件,給予辦案人員3-5天提出異議的時間,如果有異議,由被評查人提出異議申請並說明理由,再由評查人員組成評查小組結合異議申請討論評查的問題是否客觀真實給予答復,如果被評查人員不服評查小組意見,可以將向審判委員會提出申請,由審委會最終決策。沒有異議或超過異議期,則進行通報,相關人員必須整改,並且以通報結果作為年終考核的依據。
二是評查和整改分離。評查和整改由兩批不同的人員操作,形成審判管理工作內部權力監督和制約,避免權力過於集中,也便於發現評查中發現不了的問題,避免矛盾尖銳,過於集中針對某個特定的評查人員。
(三)建立激勵懲罰制度,變被動接受為主動行為
針對評查人員積極性不高、懈怠的問題和被評查人員不整改、逃避的問題實行獎懲制度。當被評查人員被評查的案件沒有評查出問題的,辦案效果和質量較好的給予獎勵。反之,評查出問題不積極整改的應於懲罰。「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管理應要通過利益的分配來調節人們的行為,通過引入合理的獎懲機制,根據人趨利避害的本性,自然就會使被管理者變被動為主動,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如果沒有相應的獎懲制度和措施,審判管理就顯得蒼白無力。
(四)重在服務審判,實行人性化管理
要堅持服務審判的理念,在實施審判管理的過程中,要管理到位,又不能越位,不能以管理為名干涉法官的審判權;要尊重審判規律,充分考慮審判工作的特點,既要通過管理規范法官的司法行為,又要在管理中尊重法官的權利,充分調動法官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審判管理工作內容比較廣泛,既有傳統的審判管理內容,也有信息化建設等現代管理手段,既有宏觀的管控,也有微觀的指導;在制度設計、制度落實、管理科技手段的實現等工作中,對圍繞管理所需要的各類資源進行有效調動整合。形象地說,審管辦的工作人員既是統計員、分析員、預報員,又是評論員、監督員、服務員。審判管理權來源於院黨組和審委會的授權,審判管理辦公室作為法院審判工作宏觀管理的職能部門,要緊緊圍繞院黨組確定的工作中心,以加強管理、提高審判質量和效率為主線,不斷創新管理,為建立科學高效、符合司法工作規律的運行機制向院黨組建言獻策,提供決策參考;審管辦在法院審判管理工作格局中,是審委會、院長的參謀和助手,是承上啟下、連接各方的樞紐;是法院專事審判管理的綜合審判業務部門;因此,要充分發揮審判管理辦公室的協調、溝通作用,使各部門的審判工作形成合力。審管辦要為人事部門開展審判業績考核和人力資源配置提供客觀、科學、合理的依據,要配合司法政務部門做好信息化建設、物質資源配置等保障工作,共同推動法院管理工作水平總體提高。
(五)制定統一規范的案件審判流程操作細則
針對案件質量評查過程中的整改不力,被評查人員不服的問題,為了減少因為標准不一引起的矛盾,使管理、監督更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審判管理目標清晰,執行准確,操作簡單明了,實現審判管理科學化,可制定統一規范的案件審判流程操作細則。含具體的操作方法、操作標准。比如:卷宗裝訂,分不同的情況,是怎樣的裝訂順序。裁判文書如何排版,字體,行間距,遇特殊情況怎麼處理。等許多程序、形式方面的操作流程以具體的統一的書面建章立制。
(六)加強學習、提升能力、促進司法公信力建設
面對司法公信力下降和人民對司法公正的新期待,要從根本上提高司法公信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新期待。必須從根本提高司法能力,規范司法行為,促進司法公開。注重對中青年幹警的司法實踐和司法能力的培養,加強對中年幹警理論水平的學習深造。將辦案業務人員與實施審判管理的人員進行定期交流,避免辦案人員不懂審判管理,或者進行審判管理的人員不懂審判業務的情況。高度重視學習,樹立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審判管理工作既要懂政治,又要懂業務;既要加強對科學發展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學習,領會中央政法工作會議精神及上級人民法院指示精神,深刻把握人民法院當前的工作使命和方向。又要加強對審判業務的學習,特別是加強對一些新頒布的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的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將審判經驗豐富、對審判工作熟悉、具有管理能力、公正廉潔的優秀人員充實到審判管理崗位。只有通過規范的管理、優質的服務,才能創造出優秀的司法「產品」來回報人民群眾的關心和期待,才能進一步提高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

B. 如何提高法院審判質效

法律分析:為了實現讓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讓企業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到公正高效的目標,在審判工作中,法院黨組應把審判管理工作作為一項戰略工程,科學統籌,不斷探索適應審判工作的規律、體現司法工作特點的管理模式,推動法院審判管理方式從人力管理密集型向制度管理密集型的轉變。抓住質量數據,同步規范管理。逐步完善法官選拔、任用、管理制度和機制,與審判工作績效密切聯系,體現獎勤罰懶、優勝劣汰。建立完善質量評查、流程管理、激勵監督三個體系,與績效評估體系協同運作,逐步形成科學有效的管理保障機制,從而使審判質效管理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C. 基層法院如何採取有效措施提高案件質量和效率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基層人民法院如何採取有效措施,提高案件質量和效率,提高司法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已經是法院管理持之以恆工作重心。就目前多數基層法院對案件質量和效率的管理而言,主要是通過審判管理辦公室具體實施管理工作,案件質量的好壞和效率的高低與司法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密不可分,兩者的結合則是通過有效的管理措施來實現。現就基層法院的審判管理中上述三者的關系,結合雙牌縣人民法院的做法談以下四方面點體會。 一、提高思想意識,重視審判管理工作 審判管理是一項開拓性的工作,是司法管理和司法理念中的一個新課題。就目前審判管理模式,審判管理的主要職能和目標價值體現在以下六大方面:(一)案件質量和裁判文書質量評查;(二)審判流程管理;(三)司法績效或者司法狀況管理及評估;(四)司法統計管理;(五)審判管理制度建立與完善;(六)審判資源配置決策建議。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審判管理工作還沒有很理想地實現其應有的職能和目標價值,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認識問題。從現行的審判管理模式上反映,審判管理現在仍然沒有擺脫案件質量評查和數據統計具體工作,反而將原由各部門的做具體事務攬入到審判管理事務中來,將職能變相轉化為充當業務部門的內勤。這一現象的產生和存在,一方面有來自院領導的認識,大局意識不強,沒有充分認識審判管理職能和作用,沒有抓好分管部門的案件、裁判文書質量和司法統計工作,將案件、裁判文書質量評查和審判管理信息數據推給審判管理部門;另一方面審管辦沒有正確對待和履行審判管理的職責,仍然停留在審判管理初期的職能上,沒有分析總結在審判管理上的經驗,沒有開拓探索審判管理的新思路。 法院的管理由人事管理、審判管理和政務管理三大部分組成。審判管理所管理的對象是法院審判職能這一核心,是法院管理最基礎也是最為重要管理工作,處於三大管理的核心地位。因此,審判管理工作關乎全院審判改革和發展,關乎法院是否持久體現「司法為民」的宗旨。重視審判管理工作,我們不能僅僅表現在形式上,而是切實地將審判管理工作的意義和重要性紮根在法院的每位領導和各個審判人員的思想意識之中,自覺的支持和接受審判管理;在機構設置上,將審判管理權與立案權、審判權、執行權相對分離,確保對審判管理工作人力和物力上的需要;對一個基層法院而言,審判管理機構在具體管理過程中既是管理行為實施者,又是管理制度規范的設計者,既具有微觀管理,又具有宏觀調控的職能,因此,基層法院應重視審判管理機構的各項分析與建議,讓審管機構參與崗位目標考核的研究制定,充分發揮審判管理在審判資源上的調節和服務作用。 二、健全制度,強化制度的落實 湖南省法院是全國法院實行案件質量評查和審判管理比較早的一個省,在管理制度建立上歷經幾度變革,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管理體系,對指導基層法院提高案件質量和效率,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每一個法院有自身的實際,有對審判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因此在制度上一方面要執行上級法院的制度,另一方面要根據本院的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使審判管理在制度上更加完善和明細化。例如我院針對案卷裝訂歸檔存在不統一的情況制定了《法院訴訟文書立卷歸檔實施辦法》,較好地規范了訴訟文書立卷歸檔;在審判管理方面為了有章可循,制定了《審判管理工作的意見》作為審判管理工作的原則性制度;在《審判管理工作的意見》的要求下,根據本院實際和管理的需要分別制定了《立案管理工作的規定》、《審判流程管理辦法》、《案件督辦制度》、《案件質量評查細則》、《關於審判信息數據管理的規定》、《關於司法統計管理的規定》、《司法績效考核制度》、《關於信訪案件管理工作的意見》等制度。在制度建立上,我院立足於確保上級法院的各項制度能夠順利執行,又使各項制度符合我院的實際,更便於操作和落實,最終達到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的目標。 制度,就是規矩,形象的說法就是社會生活中的游戲規則,我們在審判、執行工作必須按規矩辦事,遵守審判、執行的規則。審判管理的各項制度就是用以約束和規范審判、執行行為的規矩,是要求審判執行部門和案件承辦人完成工作的基本定質定量。完成得好、達到了質和量要求,就應兌現制度。因此,我院崗位責任制在制定時,由審管辦根據審判管理制度,拿出能夠全面體現制度的合理方案,交由院黨組審定,確保制度落實到崗位責任上來。 三、跟蹤管理,常抓不懈,把握動態 審判管理是一種動態管理,不是一個只要結果,不要過程的管理。在日常管理中,應時刻抓緊抓好每一個時段,每一個環節的管理內容。如裁判文書是案件質量的集中體現,無論是在案件質量評查,還是上訴、信訪案件的出現,問題最多的地方均是出現在裁判文書的質量上,因此抓裁判文書質量是一日常性的工作,我院要求,承辦部門製作的裁判文書在送交簽發前,先由審管辦審查,從製作技術層面和文書結構層面進行把關。又如在流程管理方面,審管辦按案件適用的程序,隨時跟蹤,根據案件審理進度等實際情況進行督辦,杜絕超期審理。審判管理的另一重要職能,體現在對司法狀況的管理,對審判執行數據的統計、分析。這一職能的要求不僅僅局限於對一些數據的統計和匯總,更應要求對審判、執行的某一時段數據的核查、比較、分析和判斷,提出數據變化的原因,以及建議下一階段應解決或注意問題和措施,體現審判管理的服務和參謀建議職能。對此審管辦和分管院領導應時常把握數據變動情況,重在運用統計分析,解決問題,提高司法狀況水準。對於在管理中發現帶有典型性或有苗頭性的問題,審管辦可根據院長的授權,與分管院領導決定及時召開部門負責人會議,通報情況,提出建議和措施。 四、加強審判管理研究和理論總結,不斷提高司法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審管辦是一項業務綜合性很強的部門,應將具有審判、綜合能力較強的審判人員充實到審管辦,並保持人員的相對穩定。正如前面提到的審判管理是一項開拓性的工作,相對而言,審判管理的理論尚不成熟,全國各地做法也沒有統一,因此要求從事審判管理的人員要能夠深入到審判管理的深層次中去不斷進行管理方面的研究和總結,正確處理審判管理與司法行政、人事管理的關系,增強為審判、執行的服務意識,不斷提高司法管理的能力和管理水平。我院審管辦在設立五年來,在管理中,進行了一些經驗總結和理論研究,如根據案件質量評查的情況,疏理和抽象出《案件質量存在的問題及其規范》,總結出案件質量方面的十大問題,分析問題形成的原因,提出規范的要求,對案件質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導性作用;針對目前裁判文書中存在的問題和根據上級法院對裁判文書製作的要求,依據法律和相關規定,較好地從裁判文書製作技術層面和結構層面全面歸納了裁判文書製作技術和結構要素,形成了《法院裁判文書製作技術規范和結構規范》,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從審判管理工作的開展到審判管理機構的設立,結合審判管理的理念、發展,審判管理的地位、目標價值以及審判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如何開展審判管理進行研究,撰寫的《從司法改革的視野談法院審判管理》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對提高審判管理能力和提高審判管理水平具有推動作用。 審判管理在法院管理中處於核心地位,但卻一項繁雜的工作。

D. 如何進行法院司法審判業務管理制度

範文如下:
xx縣人民法院為適應改革要求,確保司法公正與效率,在狠抓司法行政裝備管理工作中,不斷探索、改革、創新,使之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服務於審判業務,有力地推動了法院審判工作,取得了喜人的局面。
一、主要成績與做法
(一)抓好 「兩庭」基礎建設和法庭裝備建設,適應了審判工作發展和審判方式改革的需要
xx縣法院「兩庭」建設起步較早,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修建的,有部分審判法庭建設不規范,存在著規格比較小,功能不全,設施簡陋等問題,很難適應現行審判工作的需要。比如開庭,由於法庭較少,很多庭審不得不擠在審判人員辦公室內進行,當事人一多,整個辦公區亂哄哄的,像在趕大集似的。針對這種情況,1999年我院投入資金87萬元,將原有的一大一小兩個審判法庭改造成了兩中、六小法庭、一個會議室,改造面積達1950平方米。20**年,投資23萬元,新建法院門樓一座和100平方米的立案大庭一個;20**年,投資30萬元裝修辦公樓一座;20**年投資11萬元改建職工食堂一個,圖書閱覽室一個;老幹部活動中心一個;20**年,我們發揚連續作戰、艱苦奮斗的精神,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多方籌集資金修建北留人民法庭。目前,征地手續已經辦好,工作進展順利。
隨著法庭基礎建設的逐步到位,以往的法庭裝備越來越顯得落後,為了適應審判工作發展和審判方式改革的需要,從1996年開始至今,院里先後配備了法台、法椅、旁聽席382套,辦公桌椅32套,亞偉速錄機9台,法庭音響3套,電視機5台,背投2台,空調19台,傳真機2台,一體化印刷機2台,錄像機2台,照像機7台,復印機2台,列印機32台,碎紙機1台,微機41台,檔案密集架48列,掃描儀2台,證據展示1台,監控1套,警車24輛。上述設備購置共投入資金352萬元。大大地改善了法院辦公、辦案條件,提升了人民法院、法庭的形象。
(二)抓好以計算機信息網路系統為核心的信息化建設,提高了審判質量和效率,確保司法公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997年,院里從緊張的經費中擠出20多萬元為刑事一庭、二庭、北留法庭和副院長配備了全院第一批電腦;1999年至20**年,院里又先後擠出40多萬元,為其餘法庭配備了40台電腦,9台速錄機;20**年10月,院里又籌措資金24萬元,將全院電腦聯了網,建成了區域網,在辦公區、八個審判法庭和一個大會議室安裝了國內最先進的多媒體閉路監控設施。20**年--20**年又投資14萬元新增電腦25台,證據展示台和背投各一個。陽城法院法庭硬體工程逐年得到加強。為了使計算機更好地服務於審判工作,院里多次組織電腦培訓班,集中學習電腦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方法,並派出十多名書記員到北京學習電腦速錄技術,激起每個人的學習興趣。
截止目前,全院60多名幹警都熟練掌握了計算機操作。在庭審中,藉助電腦開展高效審判,實現了開庭記錄完全可以和當事人的陳述一致的效果,許多案件當庭宣判,當庭及時製作判決,當庭簽字送達。區區一個山區縣城,能有如此快速的庭審質量,令很多外來人員驚嘆為「電子化法院」。幾年來,從效率低下的手工記錄到快捷高效的電腦速錄,使辦案節奏顯然加快,實現了案件流程管理的網路化。用電腦製作立案排期公告、收取訴訟費、文書製作、司法統計、審判監督等,運用信息網路與計算機技術徹底改變了傳統的辦公方法和管理手段,提高了審判效率,確保了司法公正,使全院審判工作走上了現代化辦公的快車道。《xx審判》、《人民代表報》、《xx法制報》、《太行日報》等以《電腦奏響高效曲》為題刊登了我院的事跡。20**年元月,xx省高級人民法院授予我院「基層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三)抓好經費保障工作,提高了財務管理水平
目前,人民法院的經費保障來源主要有三種:一是同級財政預算內拔款;二是同級財政預算外資金拔款;三是上級法院補助收入。各級財政的預算內拔款基本上只能保證人員經費和少量的公務費,一些貧困縣區連人員經費都不能保障,工資欠發嚴重;預算外資金1997年前是按訴訟費收入的20%進行政府基金調控的,加上上繳省法院20%,縣里年年各種攤派(如修路、植樹、挖河道等)又佔10%,實際能開支的只剩下50%,辦案經費捉襟見肘。到1999年經過多方努力、協調,縣財政方按10%進行政府調控,20**年按5%調控,20**年我們同財政局有關部門進行了座談,讓財政局的同志真正了解法院各項支出和案件支出的實際情況,才以每季1.5萬元調控,法院經費逐漸得到緩解;上級補助收入從1995年至今實在微乎其微,貧困縣區顯得多一些,陽城法院這幾年也僅能補助幾萬元。分析這幾年的經費保障工作,我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改革:
一是加強財政預算管理,保障經費供給。 為加強和規范人民法院財務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障法院依法履行審判職能並順利完成各項工作任務,院黨組十分重視財政預算工作,我們改變了過去那種一等二靠三拖拉的辦事方法,主動出擊,迎事而上。在財政預算內,除按人員預算個人部分費用,還積極爭取公用費用,一些大、要案則以專項報告申請撥款。在預算外資金中,我們積極向財政部門匯報法院辦案及收費、開支、裝備情況,並經常向有關股室傳送有關行政司法工作計劃及作法的簡報,力求爭取財政部門的理解和支持,通過多方交流、溝通,促進了雙方了解,理順了資金供給渠道,有力地保障了法院各項工作的開展。近年來,法院工作得到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經費追加也基本上能得到保障。
今年,省財政廳同省法院下發了《xx省縣級人民法院公用經費保障標准》的通知後,我們積極打報告,同縣財政局有關領導和股室匯報,出面協調落實此項工作,使公用經費保障工作盡快地落實。
二是徹底落實「收支兩條線」,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前些年,為了遏制亂收費,我院於1996年在全市法院率先成立專門的「訴訟費收費室」,並清理了以往各庭室的票據、賬本,收繳了各庭室公章,避免了打白條、亂收費現象。1998年,為了進一步規范訴訟費管理,讓財政、審計、紀檢更放心,讓人民群眾更明白、更滿意,我們採取了「訴訟費用收由銀行代收,支出由會計師事務所代記賬」的全透明的「內帳外管」的管理辦法,在全國法院系統率先實行,從收到支「涇渭分明」,得到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好評,也成為全省基層法院管理經驗交流的先進單位。xx市政府專門在xx縣召開現場會議,《太行日報》、《xx日報》、《人民代表報》、《法制日報》、xx電視台等還做了專門報道。
此外,我院還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如:財務管理、固定資產、辦公用品、車輛安全、來客接待等制度,依靠制度管人、管事,在法院得到進一步地加強。
三是積極探索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不論是財務管理還是行政裝備,都是近幾年行政工作的重點。我們深挖管理潛力,加強訴訟費的管理,多次開展了節支活動,在活動中一些庭室主動購置了磁卡電話,加強了電話費的管理;還有的庭室實行了辦公用品及燃油、修理費定額包干,有的庭室辭退了部分不合格的臨時人員;下鄉辦案、因公外出能使用摩托車的不使用小汽車,能坐班車的不坐專車,領導幹部上下班一律不用小汽車接送;汽車修理能自修的不送修,能小修的不大修;節約「一張紙、一瓶墨」的活動在法院深入開展,在經費開支上實行了「經費限額管理卡」,以庭室為單位,一庭一卡,將每個庭室每個月的支出分別登記在卡上,將收結案數和所收訴訟費也登記在卡上,開支與業績一目瞭然,大大激活了幹警工作的勁頭,統一規范了開支。
在訴訟費案款、罰沒款和其他費用管理上我們制定了《案款專管辦法》、《罰沒款、扣押款、贓物管理辦法》和有關《訴訟費預收、結算、退款辦法》,使涉及金錢標的的財物管理在法院得到全方位的監督約束。多年來,我院在財務工作和管理上沒有出現過一例違法事件。堅持為審判服務,為法院發展服務,為幹警服務成為司法行政工作者的重要宗旨。在資金管理上,統籌安排,合理調配,加強管理,以有限的經費較好地保障了法院的審判工作順利進行,被譽為法院的「好管家」和「無名英雄」。
力求抓大事,把錢用在刀刃上,不走彎路,是我們司法行政工作所一貫堅持的。我們年年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有監督。這幾年連續配套了一大批辦公辦案設備,尤其是改善了辦案、執行「乘車難」問題,配備了警服、戒具、警車,行政裝備工作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為推動審判工作和執行工作的開展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四是充實了司法行政管理幹部知識,提高了隊伍素質。司法行政管理幹部需要不斷充實知識,增強管理的水平,而實際上他們的培訓學習機會極少,尤其是在基層法院,司法行政幹部一個人要干多種工作和勝任多個工作。十多年來,我院黨組十分重視司法行政幹部的素質教育工作,經常幫助、鼓勵司法幹部學習政治理論和人員搭配,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專長,使司法行政幹部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各得其所,各干其事。司法行政管理人員也抽時擠空的學習,努力使行政管理工作水平不斷提高,多次受到上級法院及財政、審計部門的表揚,我院財務室《案款收取應規范》、《訴訟費管理實打實》、《節支措施有新招》、《陽城法院財務公開透明》、《便民措施受稱贊》、《陽城法院堅持推行財務公開制度》等稿件被有關報刊登載,論文「如何做好訴訟費管理工作」一文獲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全國人文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如何做好司法行政工作」在《xx審判》發表,許多論文還在《行政事業財務》、《中國財政》、《xx審判》等刊物上刊登。
二、今後工作需要加強的重點
(一)司法行政幹部隊伍的培訓要形成制度
由於基層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的機構、編制的原因,多數是兼職或一人多職,他們承擔著法院的計劃采購、財務管理、後勤服務、信息材料等方面的工作,工作既繁瑣還無法評價,不像法官辦案可以用數字衡量,常常有不理解、不被人重視的現象,因此造成的學習培訓機會也很少。事實上司法行政人員不僅要熟悉審判工作和行政工作,還必須使自己成為工作上的專家,著力提高業務素質,才能適應新形勢和任務的不斷發展。面對新形勢下的司法行政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強司法行政幹部隊伍的培訓就顯得十分重要,要不斷地培訓司法行政幹部,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走出去學習,深造。要經常對司法行政工作人員進行理想、信念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要通過多方培訓使司法行政幹部充實知識,開闊視野,來提高司法行政幹部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
(二)要加強司法行政裝備工作的機構建設
就目前各地縣的情況來看,多數基層法院沒有成立專門的司法行政裝備機構,更沒有人員編制、辦公設施等,行政裝備工作一直由辦公室的同志兼顧,這樣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人浮於事、職責不明、不得已才管的思想,工作缺乏積極性、主動性,沒有長遠的規劃和打算,很大程度上抑制著整個法院審判工作的正常進行。因此,建議上級部門應當及早著力於基層行政裝備工作的機構、人員建設,以完善基層司法行政裝備工作的不足。

E. 法院提升審判質效的流程是什麼,規定是什麼

一是創新和加強審判質量管理,確保司法公正。質量是案件的生命。把好案件質量關,是實現公正司法的基本要求。要加強宏觀層面的審判質量評估。科學的審判質量評估是衡量審判執行工作水平的重要依據,是推進審判管理的關鍵。要通過審判質量評估,為審判執行工作提供「體檢表」,同比看進步,橫比找差距,認真抓整改,實現對審判、執行工作的動態管理。要推廣建立全國統一適用的審判質效評估體系,堅持司法公正與司法效率的統一,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的統一,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審判、執行工作,進一步提高辦案質量。要加強微觀層面的案件質量評查。案件質量評查有利於發現問題、糾正偏差。要「評」得到位,完善評查標准,嚴格評查要求,不能僅僅停留在一些淺表性、枝節性問題上,而應注重發現影響審判質效的深層次、實質性問題,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要「查」得主動,建立常態化的案件質量評查機制,堅持定期評查、專項評查與重點評查相結合,堅持發現問題與改進工作相結合,堅持糾正錯誤與總結經驗相結合。

二是創新和加強審判效率管理,促進司法高效。加強審判效率管理,就是要充分運用管理手段,合理配置司法資源,科學調度審判工作,理順部門職能關系,加快執法辦案進度,提高審判工作效率。要優化司法資源配置。資源的有效整合,有利於發揮其最大效能。在當前審判力量不足、案多人少矛盾比較突出的情況下,更要靠管理優化資源配置。哪個環節工作任務重,就要在資源配置上向哪個環節傾斜;哪項工作薄弱,就要重點加強哪項工作,從而使司法資源配置符合形勢任務要求,符合審判工作需要,使各項工作的人、財、物匹配更加科學合理。要推進案件繁簡分流。案件繁簡分流是提高審判效率的有效途徑。要進一步明確簡易案件與疑難復雜案件的分類標准,完善簡易案件速裁工作機制,通過科學合理的案件分流,實現當繁則繁,宜簡則簡,難案精審,簡案快審。要倡導均衡結案。均衡結案首先是一種辦案理念,既關乎公正,又關乎效率,應有一套機制來保障。要引導幹警強化均衡結案意識,合理分配辦案時間,以月度、季度相對均衡結案為保障,實現全年均衡結案。要注重考察審限內結案率,形成符合審判工作規律的收結案動態平衡機制。

三是創新和加強審判流程管理,強化監督制約。審判流程管理是審判管理的重要基礎性工作。目前,各地法院普遍建立起審判流程管理制度,依託不斷進步的計算機信息技術,使審判流程管理日趨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下一步要認真總結經驗,不斷加以完善。要強化節點管理。樹立立、審、執、監一盤棋思想,加強對立案、分案、開庭、裁判、執行、歸檔等各個流程節點的監控管理。要明確各個節點的工作內容、時間要求,通過各個節點之間相互銜接、相互制約,形成環環相扣、有條不紊的流程鏈條,實現審判、執行、信訪等工作的有序運轉。要強化審限監控。審限監控是流程管理的關鍵。要建立審限動態監控機制,找准影響審限的主要節點,有針對性地進行重點監控。要加強對審限延長、中止、扣除等案件的管理,杜絕違規審批現象。對臨近審限的案件,依託信息技術,及時進行預警、催辦、督辦。要強化程序監督。建立科學的分案機制,推行隨機分案方式。強化對審判行為和過程的監督,確保司法公正廉潔。要通過各環節分工負責、有機銜接、協調配合,強化法官的責任意識,督促法官嚴格依法辦案,提高審判質量和效率。

四是創新和加強審判層級管理,提高整體水平。審判管理既包括人民法院內部不同層級主體對審判執行工作的管理,也包括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監督指導。加強審判管理,必須在層級管理上下功夫,做文章。要加強法院內部的層級管理。審判委員會、院長、庭長、審判長以及專門審判管理機構,都負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職責。特別是對院、庭長來說,直接指導辦案,直接管理法官,因而審判管理責任更大。要進一步完善院、庭長依法監督指導辦案制度,細化院、庭長在審判質效管理、法官業績考評等方面的職責,發揮好他們的作用。上級法院要切實加強對下審級管理。進一步加強宏觀指導,充分運用審判質效評估數據,深入研判審判執行工作整體態勢,在發揚成績的同時,查找短板,分析原因,提出對策,推動審判、執行工作的協調發展。要進一步加強業務指導,通過審理二審和再審案件、召開業務會議、發布典型案例、開展疑難案件研討、法律文書評比等方式,統一司法理念,統一法律適用,統一裁判尺度,提高整體司法水平。

五是創新和加強審判績效管理,發揮導向作用。審判管理必須與崗位目標考核緊密聯系起來,與隊伍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法官的工作積極性,實現最佳管理效果。要形成正確導向。通過設定科學的審判績效考評指標,引導廣大法官不僅注重案件質量,還要注重審判效率;不僅注重辦案的法律效果,還要注重社會效果;不僅注重案結,還要注重事了;不僅確保司法廉潔,還要做到司法文明。要通過這種目標明確、導向積極的績效管理,使法官辦理每一起案件、開展每一項工作、採取每一項措施,都能始終朝著公正、廉潔、為民的目標去努力。要完善評價方法。依託審判質效評估體系,建立具有法院特色的審判績效考評體系,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法院工作和法官的司法能力。不僅要評價法官明辨是非、適用法律的能力,還要評價法官化解矛盾、做群眾工作的能力,使每位法官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有針對性地發揚成績,彌補不足,改進工作。要嚴格獎懲措施。獎勤罰懶,獎優罰劣,是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確保管理具有權威、取得成效的關鍵。要建立審判管理與考核獎懲對接機制,將審判績效考評結果引入到對法官的獎懲考核中,作為法官評先評優、晉職晉級的主要依據,激勵大家多辦案、快辦案、辦好案。要堅持有功必獎、有錯必罰、有責必究,充分運用審判績效考評結果,引導廣大幹警向辦案標兵學習,努力形成你追我趕、創先爭優的濃厚氛圍。

F. 如何做好法院審判工作提升審判質效

一、審判管理的定義 審判管理,就是人民法院通過組織、領導、指導、評價、監督、制約等方法,對審判工作進行合理安排,對司法過程進行嚴格規范,對審判質效進行科學考評,對司法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確保司法公正、廉潔、高效。① 審判管理既是一種管理活動,同時也是一種管理手段。單獨來看,審判管理是一種管理活動,目的是確保司法公正、廉潔、高效。將審判管理放到法院整個系統中來看,審判管理是法院黨組的一種管理方法,即由對審判業務的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活動,達到管理法院人才隊伍,整合司法資源,實現司法公正、廉潔、高效,提升司法公信力的目的。在這個層面,院黨組是審判管理的決策者、指揮者、政策制定者,審管辦是具體執行者、協調者、監督者。管理對象是審判工作、司法過程、審判質效和司法資源,具體的審判工作中管理對象的操作者是辦案人員,也可以說辦案人員是審判管理執行活動中的被執行者。同時,辦案人員也是審判管理的管理者,他們決定著案件的進展和質量。因此,審判管理就是通過監控審判流程、案件質量評查、審判節點提示等活動。 二、當前形勢下審判管理面臨的挑戰 (一)經濟社會因素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未來幾年,西部欠發達地區將快速掀起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熱潮,步入經濟社會後發趕超的「快車道」,社會矛盾也將隨之不斷增加。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人民法院該怎樣發揮職能作用以適應人民群眾對司法的新要求和新期待?作為國家審判機關,必須充分發揮職能,努力促進司法公正、公開、高效、廉潔,切實擔負起為經濟社會趕超跨越發展保駕護航的歷史重任。 (二)司法公信力下降 缺少公信力的司法無法承擔起法律救濟的應有權威和實效,也難以產生法律公正和社會正義的形象。公信力是司法的內在邏輯要求和其生命力的保證。②如今,司法個案的不公導致人民群眾對司法公信產生質疑,部分群眾信訪不信法,出了問題,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而是找領導,找上級。據國家信訪局近年的相關資料統計,「求決類」信訪在各類信訪中比例最大,而涉法信訪案件在「求決類」信訪中的比例已經超過了30%。這些數據都充分體現了司法公信力缺失問題嚴重。 (三)出現對司法新期待、新要求 一方面,雖然當前大多數人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但也有不少訴訟當事人對法律一知半解,這就要求辦案人員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僅要了解部門法,還要對整個法律體系融會貫通,才能讓當事人信服。否則,會加劇人民群眾對司法的不信任,因而對審判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司法能力較以往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新聞媒體對案件審理的輿論宣傳和監督作用明顯,人民群眾對司法公開及透明等要求愈加迫切和強烈,對案件進程和審判結果更加關注,對審判工作產生了新的期盼。 基於以上分析,做好新時期、新形勢下法院審判管理工作的意義重大。 三、審判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銅仁市地處中國西部欠發達地區,對於審判管理工作開展時間比較晚。 2011年我市兩級法院才開始正式設立審判管理辦公室(到目前為止,仍有個別基層法院沒有獨立的審判管理管理辦公室),對於審判管理工作經驗不足、基礎薄弱。一些老同志以及一些業務部門對審判管理工作不理解,有抵觸、排斥的情緒,對審判管理工作不予配合。因此,此項工作的開展,我們還處於起步階段。不過,從近兩年的審判管理實踐看,我市審判管理工作開展以來,收效顯著。通過實行審判管理工作,調動了幹警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凝聚力,使幹警將工作的重心統一到執法辦案上來。通過質效考核、案件質量評查、審限流程跟蹤,形成了爭先恐後、你追我趕的審判業務比拼形勢。辦案人員對審限節點的把握增強,辦案水平得到極大提升,案件質量得到一定的保障,司法公信力得到加強,一些久拖不決的案件得到切實徹底解決。盡管如此,審判管理工作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就審判管理執行中出現的問題予以剖析: (一)本末倒置,視管理手段為管理目的 調解率、撤訴率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人民法院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實現案結事了人和、取得良好社會效果的指標。通過指標監控發現,有的基層法院調解率、撤訴率高達80%以上,這充分證明人民法院開展化解社會矛盾工作扎實有效。與此同時,有的法院調解結案的案件申請執行率卻達20%以上。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有的辦案人員一方面為了實現高調解率在考核中獲得加分,另一方面因為調解結案不用寫判決書那樣麻煩和承擔風險。為了以上兩個理由,辦案人員會想盡一切辦法促成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如,故意使案件久調不決,一方當事人,特別是原告為了盡快結案,有時不得不違背真實意願,犧牲一部分利益,達成調解協議;法官經常採用的「背對背」調解方法,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這種方法會喪失法官的中立性,法官往往在調解時通過對當事人雙方輸送不對稱的信息,由於很多當事人沒有專業的法律知識,對於如果不接受調解的法律後果沒有清楚的認識,就稀里糊塗地接受調解,事後發現其實可以得到賠償更多,也不能再反悔,這樣容易引起新的矛盾,也容易損害司法的公信力。上述情況表明有相當部分以調解方式結案的案子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定紛止爭,只是片面追求高調解率、高撤訴率而結案的。把調解率、撤訴率這兩個指標當做目標而不是管理手段。同樣,在其他指標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唯數據論、唯指標論的指標異化現象。 (二)部分辦案人員存在抵觸行為 個別辦案人員對審判管理工作認識不足,將審判管理工作認為是挑刺找茬,個別法官以自己是老資格,認為有些審管辦的人員是業務沒有自己中國、級別沒有自己高,沒有資格對業務庭的案件進行「指手畫腳」,因而存在對立抵觸情緒。個別被查出卷宗質量問題的辦案人員逃避問題,反復狡辯,否認查找出來的問題,不願意整改。 (三)司法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審判人員程序意識不強、辦案能力有待提高。有的離婚案件直接跳過調解前置程序;有的宣告失蹤案件沒有向被宣告失蹤人戶籍所有地調查核實就發出公告宣告失蹤;有的卷宗內證據全部收復印件,沒有收原件等。 二是審管辦人員能力有待提高。審管辦人員大多是擁有辦案經驗但長時間未從事具體審判業務的老法官和新進的沒有審判經驗的年輕工作人員組成。這種一老一少的組合,會造成老的有經驗但法律知識沒有及時更新,或者長期從事某一部門的審判業務工作而對其他工作不甚熟悉,或因年齡偏大對一些新的管理方式,如中國上辦案系統的操作不熟悉等。年輕的工作人員有知識、能夠運用新的一些辦公系統進行統計分析,但又缺少相應的工作經驗。這也使得一些業務部門的人看不起審管辦的人,也就不把審管辦當一回事。 (四)審管辦部分人員思想認識不足、責任心不強 個別同志認為審管辦就是一個養老的清閑部門,案子辦得好與壞與自己無關,那是業務庭的事情,不用自己承擔風險。評查的工作也只是應付而已,不願意過多地去行使審判管理職權,認為這樣會得罪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比如有的案件質量評查通報千篇一律,由於每次案卷評查出的問題都大致相同,例如:送達回證填寫不完整、裁判文書出現錯別字、當事人捺印沒有沒有註明手印名稱等。因此,有的評查人員要麼隨便看幾本卷宗要麼乾脆就不看,在案件質量評查通報上隨便寫幾句常見問題以應付了事。甚至有次被評查的卷宗明明已經全部捺手印,卻還是在案件質量評查通報上寫出沒有捺手印等。 四、原因分析 (一)指標設置不夠合理 進行審判管理必然會涉及到數據和指標,這是必須的手段。由於手段與目的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在實際追求指標的過程中,極容易將手段當成目的。出現調解率、撤訴率高,調解案件申請執行率高的原因是過分追求該項指標造成的。辦案人員為提高調撤率,就可能通過軟硬兼施,採取各種方法達到目的。調解率是高了,但是採用調解結案實現案結事了人和的目的卻沒有能達到。之所以會過分的追求撤訴率和調解率這兩個指標的數值,是因為指標設置不科學,沒有為該指標設定上限,這樣會導致辦案人員將追求高指標作為目的,從而出現導致指標異化,與設置該指標的初衷背道而馳。因此,要解決唯數據論,導致本末倒置的問題,應對每一項指標根據各個法院或者某一區域的法院系統的具體情況,設置一個合理的上下限區間。 (二)沒有獎懲導致監控乏力 對於審管辦發現的問題,相關部門和人員就是不去整改,被評查出的大多問題幾乎期期雷同。出現評而不改,根本原因在於沒有和獎懲掛鉤,沒有建立相關的機制進行激勵和約束。這就導致辦案人員依舊我行我素,錯誤依然存在,案件質量評查工作形同虛設,審判管理目標無法實現。 (三)文化軟實力薄弱 卷宗出現質量問題,最重要的原因是辦案能力有待提高。辦案能力不高既表現為整體水平,又表現為個體能力。有的辦案人員有工作經驗,但理論功底不強;有的辦案人員理論豐富,但實踐經驗欠缺。法院人才隊伍呈現兩極分化化、青黃不接的現象嚴重,要麼是具有辦案經驗的40歲以上老法官,要麼是具有學歷卻沒有經驗的30歲以下大學畢業生。人才隊伍的能力不均衡造成了司法能力的良莠不齊和整體欠缺。文化軟實力欠缺,是造成法院對外司法能力缺乏的一個原因。 (四)領導對審判管理的關心支持有待加強 有的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不是由一把手親自抓,而是由副院長分管,並且審管辦的級別與其他庭室相同,甚至有些業務庭的庭長同時是審委會委員,比審管辦主任的級別高,再加上個別業務庭自認為自己才是長期從事審判業務工作,自己才是業務方面的專家,對審管辦的人根本就看不起。因此,就導致審判管理工作執行不力。案件質量評查時,個別評查人員害怕得罪人,不敢認真查找錯誤,態度不端正,評查不認真,敷衍了事,查找一些皮毛、瑕疵,甚至評查出一些根本不存在錯誤的問題。有自身思想認識的不足,同時也有害怕因為認真開展工作得罪同事,卻得不到領導支持、信任,於是為求自保,敷衍搪塞。 五、對策建議 (一)設置合理的指標體系,實現科學管理 任何管理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審判管理也不例外。審判工作有自己的特殊之處,進行審判管理必須在不違背審判規律的前提下進行。運用定量分析作為審判管理的一種管理方法,開啟了法院管理史上科學管理的先河,審判業務的工作成效由過去單一的定性分析到用數據說話,是法院管理的一大進步。定量分析使得一切工作成果都可以通過數據展示,數據更客觀、更公正。但也該看到過分的依靠定量分析也會帶來一些弊端。定量分析只是一種手段,過分的運用定量分析,只會導致本末倒置,舍本求末。定量分析主要適用於一些自然科學領域的計算、經濟效益的增減等。因為數據本身是客觀的、中立的東西,它是人計算出來的,如何計算,怎樣在審判管理中利用也是人操作的,很容易造假。然而,法院的審判工作是一項群眾工作,也是一項涉及到公平正義的實踐性工作。對於公平正義的實現情況僅僅用數據本身無法去完全衡量和全面感知。公正與效率、社會效果、法律效果以及政治效果好不好,也無法用簡單的加減乘除來度量。當然,指標和數據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評估審判工作的好壞,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因此,在審判管理活動中,我們要運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對每一項指標都根據各地不同的現實情況,多一些柔性管理,同時設定上限和下限,並且對指標的上下限根據不同情況盡力放寬泛一些。在指標的基礎上,將審判管理的重心放在司法為民的效果上。例如,有的基層法院管轄范圍窄,轄區人口少,收案數量少,但是法院的各個機構設又必不可少。那麼,對其法院人均結案數和法院人均結案數該項指標就應當適當降低,要不然就形成天然的不公平。應授權各個法院根據自己不同的情況來調整相應指標以及指標區間。比如,基層法院民一庭、民二庭的案件一般都要比派出法庭的案件重大、復雜,案件的調解率一般要比派出法庭低。因此,在法院各部門之間也要根據不同情況來設置指標的上下限,將機關民庭的調撤率指標設置比人民法庭更低,這樣才能做到科學合理。 (二)引入監督機制,確立權利制衡態勢 不受監督和制約的權力就會誕生腐敗和獨裁。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沈德詠提出:「審判管理就是規范、引導、促進和服務審判。」可以說將審判管理作為法院的三大管理之一,本身就是將監督功能引入法院管理活動之中。而在審判管理活動內,也應引入監督體系,避免權利過於集中和沒有監督,產生權利尋租,甚至腐敗。 一是引入復議程序。針對評查出問題的案件,給予辦案人員3-5天提出異議的時間,如果有異議,由被評查人提出異議申請並說明理由,再由評查人員組成評查小組結合異議申請討論評查的問題是否客觀真實給予答復,如果被評查人員不服評查小組意見,可以將向審判委員會提出申請,由審委會最終決策。沒有異議或超過異議期,則進行通報,相關人員必須整改,並且以通報結果作為年終考核的依據。 二是評查和整改分離。評查和整改由兩批不同的人員操作,形成審判管理工作內部權力監督和制約,避免權力過於集中,也便於發現評查中發現不了的問題,避免矛盾尖銳,過於集中針對某個特定的評查人員。 (三)建立激勵懲罰制度,變被動接受為主動行為 針對評查人員積極性不高、懈怠的問題和被評查人員不整改、逃避的問題實行獎懲制度。當被評查人員被評查的案件沒有評查出問題的,辦案效果和質量較好的給予獎勵。反之,評查出問題不積極整改的應於懲罰。「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管理應要通過利益的分配來調節人們的行為,通過引入合理的獎懲機制,根據人趨利避害的本性,自然就會使被管理者變被動為主動,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如果沒有相應的獎懲制度和措施,審判管理就顯得蒼白無力。 (四)重在服務審判,實行人性化管理 要堅持服務審判的理念,在實施審判管理的過程中,要管理到位,又不能越位,不能以管理為名干涉法官的審判權;要尊重審判規律,充分考慮審判工作的特點,既要通過管理規范法官的司法行為,又要在管理中尊重法官的權利,充分調動法官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審判管理工作內容比較廣泛,既有傳統的審判管理內容,也有信息化建設等現代管理手段,既有宏觀的管控,也有微觀的指導;在制度設計、制度落實、管理科技手段的實現等工作中,對圍繞管理所需要的各類資源進行有效調動整合。形象地說,審管辦的工作人員既是統計員、分析員、預報員,又是評論員、監督員、服務員。審判管理權來源於院黨組和審委會的授權,審判管理辦公室作為法院審判工作宏觀管理的職能部門,要緊緊圍繞院黨組確定的工作中心,以加強管理、提高審判質量和效率為主線,不斷創新管理,為建立科學高效、符合司法工作規律的運行機制向院黨組建言獻策,提供決策參考;審管辦在法院審判管理工作格局中,是審委會、院長的參謀和助手,是承上啟下、連接各方的樞紐;是法院專事審判管理的綜合審判業務部門;因此,要充分發揮審判管理辦公室的協調、溝通作用,使各部門的審判工作形成合力。審管辦要為人事部門開展審判業績考核和人力資源配置提供客觀、科學、合理的依據,要配合司法政務部門做好信息化建設、物質資源配置等保障工作,共同推動法院管理工作水平總體提高。 (五)制定統一規范的案件審判流程操作細則 針對案件質量評查過程中的整改不力,被評查人員不服的問題,為了減少因為標准不一引起的矛盾,使管理、監督更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審判管理目標清晰,執行准確,操作簡單明了,實現審判管理科學化,可制定統一規范的案件審判流程操作細則。含具體的操作方法、操作標准。比如:卷宗裝訂,分不同的情況,是怎樣的裝訂順序。裁判文書如何排版,字體,行間距,遇特殊情況怎麼處理。等許多程序、形式方面的操作流程以具體的統一的書面建章立制。 (六)加強學習、提升能力、促進司法公信力建設 面對司法公信力下降和人民對司法公正的新期待,要從根本上提高司法公信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新期待。必須從根本提高司法能力,規范司法行為,促進司法公開。注重對中青年幹警的司法實踐和司法能力的培養,加強對中年幹警理論水平的學習深造。將辦案業務人員與實施審判管理的人員進行定期交流,避免辦案人員不懂審判管理,或者進行審判管理的人員不懂審判業務的情況。高度重視學習,樹立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審判管理工作既要懂政治,又要懂業務;既要加強對科學發展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學習,領會中央政法工作會議精神及上級人民法院指示精神,深刻把握人民法院當前的工作使命和方向。又要加強對審判業務的學習,特別是加強對一些新頒布的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的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將審判經驗豐富、對審判工作熟悉、具有管理能力、公正廉潔的優秀人員充實到審判管理崗位。只有通過規范的管理、優質的服務,才能創造出優秀的司法「產品」來回報人民群眾的關心和期待,才能進一步提高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

G. 如何做好法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業精於專,配置高素質政工幹部
充分發揮法院的審判職能作用,隊伍建設是根本。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設好法院隊伍的前提和基礎。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對政工幹部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工幹部不僅要有觀察指導的能力和分析形勢的能力,而且還要有較高的業務能力和創新水平,使政治工作滲透到本職工作和日常生活當中去。因此,應當選拔那些政治覺悟高、業務能力強,辦事公道、作風正派,有奉獻精神的人員充實到政工幹部隊伍。
2.分門別類,因人而異開展工作
做好乾警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首先是要調查研究,細致了解法院幹警的思想狀況,做到分門別類,因人而異。對待老年幹警,要對他們在法院多年的工作經驗和工作成績給予肯定,鼓勵他們站好最後一班崗,並請他們把多年積累的審判經驗傳授給年輕人。中年幹警多是基層法院審判工作的頂樑柱,他們除了工作壓力大以外,生活壓力也很大。政工幹部應經常與他們談心,隨時向院黨組匯報他們在工作生活上的困難和要求,並提出合理化建議。近年來,年輕幹警的比重在基層法院不斷上升。為了使他們快速健康成長,應加強對他們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心態,教育他們切實增強自律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
3.積極預防,建立長效工作機制
一是不斷創新學習形式,完善學習制度。特別是當前,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為主要學習內容。要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進一步修訂完善《法院政治思想工作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對幹警的思想政治素質進行科學考評,形成科學的政治思想工作評價體系。二是完善查處制度。在認真貫徹執行《人民法院審判人員違法審判責任追究辦法》等制度的基礎上,結合實際,進一步建立健全《幹警誡勉談話制度》,嚴格事前、事中、事後監督。三是加大查處力度。進一步加大查辦違法違紀案件的力度,建立健全紀檢監察機構,配強配足紀檢監察人員,對任何利用審判權和執行權徇私舞弊、枉法裁判、違法執行的嚴重違法違紀案件,一經發現,嚴肅查處,追究到底,絕不姑息遷就。通過教育、制度、監督並重,努力形成讓幹警不敢違、不能違、不願違的長效工作機制,確保法官清正、法院清廉、司法清明。

H. 開庭後,即是審判過程,可以要求錄音/錄像嗎

開庭後,即是審判過程,可以申請錄音或錄像,但是未經法庭允許,進行錄音、錄像、攝影的等行為,法院可以暫扣此類傳播審判活動的器材,並責令其刪除有關內容;拒不刪除的,法院可以採取必要手段強制刪除。

實際上,在《關於庭審活動錄音錄像的若干規定》中,已就庭審活動錄音錄像問題作出詳細的規定了。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司法解釋。該司法解釋規定,人民法院對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未經准許進行錄音、錄像、攝影的等行為,法院可以暫扣此類傳播審判活動的器材,並責令其刪除有關內容;拒不刪除的,法院可以採取必要手段強制刪除。

一審勝訴,判決書說要3個月才能有,種情況是存在的,具體事宜還應該與一審法官進行溝通聯系。

拓展資料: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庭審錄音錄像的若干規定

為保障訴訟參與人訴訟權利,規范庭審活動,提高庭審效率,深化司法公開,促進司法公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等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人民法院開庭審判案件,應當對庭審活動進行全程錄音錄像。

第二條人民法院應當在法庭內配備固定或者移動的錄音錄像設備。有條件的人民法院可以在法庭安裝使用智能語音識別同步轉換文字系統。

第三條庭審錄音錄像應當自宣布開庭時開始,至閉庭時結束。除下列情形外,庭審錄音錄像不得人為中斷:

(一)休庭;

(二)公開庭審中的不公開舉證、質證活動;

(三)不宜錄制的調解活動。

負責錄音錄像的人員應當對錄音錄像的起止時間、有無中斷等情況進行記錄並附卷。

第四條人民法院應當採取疊加同步錄制時間或者其他措施保證庭審錄音錄像的真實和完整。因設備故障或技術原因導致錄音錄像不真實、不完整的,負責錄音錄像的人員應當作出書面說明,經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審核簽字後附卷。

第五條人民法院應當使用專門設備在線或離線存儲、備份庭審錄音錄像。因設備故障等原因導致不符合技術標準的錄音錄像,應當一並存儲。庭審錄音錄像的歸檔,按照人民法院電子訴訟檔案管理規定執行。

第六條人民法院通過使用智能語音識別系統同步轉換生成的庭審文字記錄,經審判人員、書記員、訴訟參與人核對簽字後,作為法庭筆錄管理和使用。

第七條訴訟參與人對法庭筆錄有異議並申請補正的,書記員可以播放庭審錄音錄像進行核對、補正;不予補正的,應當將申請記錄在案。

第八條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庭審錄音錄像,經當事人同意的,可以替代法庭筆錄。

第九條人民法院應當將替代法庭筆錄的庭審錄音錄像同步保存在伺服器或者刻錄成光碟,並由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對其完整性校驗值簽字或者採取其他方法進行確認。

第十條人民法院應當通過審判流程信息公開平台、訴訟服務平台以及其他便民訴訟服務平台,為當事人、辯護律師、訴訟代理人等依法查閱庭審錄音錄像提供便利。對提供查閱的錄音錄像,人民法院應當設置必要的安全防範措施。

第十一條當事人、辯護律師、訴訟代理人等可以依照規定復制錄音或者謄錄庭審錄音錄像,必要時人民法院應當配備相應設施。

第十二條人民法院可以播放依法公開審理案件的庭審錄音錄像。

第十三條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違反法庭紀律或者有關法律規定,危害法庭安全、擾亂法庭秩序的,人民法院可以通過庭審錄音錄像進行調查核實,並將其作為追究法律責任的證據。

第十四條人民檢察院、訴訟參與人認為庭審活動不規范或者違反法律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庭審錄音錄像進行調查核實。

第十五條未經人民法院許可,任何人不得對庭審活動進行錄音錄像,不得對庭審錄音錄像進行拍錄、復制、刪除和遷移。行為人實施前款行為的,依照規定追究其相應責任。

第十六條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庭審活動的錄制,以及對庭審錄音錄像的存儲、查閱、復制、謄錄等,應當符合保密管理等相關規定。

第十七條庭審錄音錄像涉及的相關技術保障、技術標准和技術規范,由最高人民法院另行制定。

第十八條人民法院從事其他審判活動或者進行執行、聽證、接訪等活動需要進行錄音錄像的,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本規定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此前發布的司法解釋及規范性文件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准。

I.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改革和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制度的實施意見的詳細內容

一、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十年來,各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在總結審判經驗,指導審判工作,審理疑難、復雜、重大案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法制建設的發展,人民群眾通過法院解決糾紛的意識不斷增強,全國法院受理案件的總量和新類型案件逐年增多,對審判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建立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實現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和工作程序的科學化、規范化,應當不斷改革和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制度。
二、改革和完善審判委員會制度,應當堅持「三個至上」的人民法院工作指導思想,堅持黨對人民法院工作的領導,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監督,自覺維護憲法、法律的尊嚴和權威,自覺維護人民合法權益,堅持從審判工作實際出發,依法積極穩妥推進。
三、審判委員會是人民法院的最高審判組織,在總結審判經驗,審理疑難、復雜、重大案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履行審理案件和監督、管理、指導審判工作的職責:
(一)討論疑難、復雜、重大案件;
(二)總結審判工作經驗;
(三)制定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
(四)聽取審判業務部門的工作匯報;
(五)討論決定對審判工作具有指導性意義的典型案例;
(六)討論其他有關審判工作的重大問題。
五、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履行審理案件和監督、管理、指導審判工作的職責:
(一)討論疑難、復雜、重大案件;
(二)結合本地區和本院實際,總結審判工作經驗;
(三)聽取審判業務部門的工作匯報;
(四)討論決定對本院或者本轄區的審判工作具有參考意義的案例;
(五)討論其他有關審判工作的重大問題。
六、各級人民法院應當加強審判委員會的專業化建設,提高審判委員會委員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法律專業素質,增強司法能力,確保審判委員會組成人員成為人民法院素質最好、水平最高的法官。各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除由院長、副院長、庭長擔任審判委員會委員外,還應當配備若干名不擔任領導職務,政治素質好、審判經驗豐富、法學理論水平較高、具有法律專業高等學歷的資深法官委員。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決定》已經明確了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的配備規格和條件,各級人民法院應當配備若干名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
七、人民法院審判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和疑難、復雜、重大案件以及合議庭難以作出裁決的案件,應當由審判委員會討論或者審理後作出決定。案件或者議題是否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由院長或者主管副院長決定。
八、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下列案件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一)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需要再審的案件;
(二)最高人民檢察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的刑事案件。
九、高級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下列案件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一)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需要再審的案件;
(二)同級人民檢察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的刑事案件;
(三)擬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案件;
(四)擬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或者免於刑事處罰的案件;
(五)擬宣告被告人無罪的案件;
(六)擬就法律適用問題向上級人民法院請示的案件;
(七)認為案情重大、復雜,需要報請移送上級人民法院審理的案件。
十、基層人民法院審理的下列案件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一)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需要再審的案件;
(二)擬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或者免於刑事處罰的案件;
(三)擬宣告被告人無罪的案件;
(四)擬就法律適用問題向上級人民法院請示的案件;
(五)認為應當判處無期徒刑、死刑,需要報請移送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刑事案件;
(六)認為案情重大、復雜,需要報請移送上級人民法院審理的案件。
十一、人民法院審理下列案件時,合議庭可以提請院長決定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
(一)合議庭意見有重大分歧、難以作出決定的案件;
(二)法律規定不明確,存在法律適用疑難問題的案件;
(三)案件處理結果可能產生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
(四)對審判工作具有指導意義的新類型案件;
(五)其他需要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的疑難、復雜、重大案件。
合議庭沒有建議提請審判委員會討論的案件,院長、主管副院長或者庭長認為有必要的,得提請審判委員會討論。
十二、需要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的案件,由合議庭層報庭長、主管副院長提請院長決定。院長、主管副院長或者庭長認為不需要提交審判委員會的,可以要求合議庭復議。
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合議庭應當提交案件審理報告。案件審理報告應當符合規范要求,客觀、全面反映案件事實、證據以及雙方當事人或控辯雙方的意見,說明合議庭爭議的焦點、分歧意見和擬作出裁判的內容。案件審理報告應當提前發送審判委員會委員。
十三、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時,合議庭全體成員及審判業務部門負責人應當列席會議。對本院審結的已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提起再審的,原審合議庭成員及審判業務部門負責人也應當列席會議。院長或者受院長委託主持會議的副院長可以決定其他有必要列席的人員。
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或者受檢察長委託的副檢察長可以列席。
十四、審判委員會會議由院長主持。院長因故不能主持會議時,可以委託副院長主持。
十五、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按照聽取匯報、詢問、發表意見、表決的順序進行。案件由承辦人匯報,合議庭其他成員補充。審判委員會委員在聽取匯報、進行詢問和發表意見後,其他列席人員經主持人同意可以發表意見。
十六、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實行民主集中制。審判委員會委員發表意見的順序,一般應當按照職級高的委員後發言的原則進行,主持人最後發表意見。
審判委員會應當充分、全面地對案件進行討論。審判委員會委員應當客觀、公正、獨立、平等地發表意見,審判委員會委員發表意見不受追究,並應當記錄在卷。
審判委員會委員發表意見後,主持人應當歸納委員的意見,按多數意見擬出決議,付諸表決。審判委員會的決議應當按照全體委員二分之一以上多數意見作出。
十七、審判委員會以會議決議的方式履行對審判工作的監督、管理、指導職責。
十八、中級以上人民法院可以設立審判委員會日常辦事機構,基層人民法院可以設審判委員會專職工作人員。
審判委員會日常辦事機構負責處理審判委員會的日常事務,負責督促、檢查和落實審判委員會的決定,承擔審判委員會交辦的其他事項。

J. 審管辦的職責

法律分析:審判管理辦公室,負責法院各類案件的審判流程管理,承擔案件督辦、催辦工作;負責審判質量管理,組織案件質量、裁判文書質量以及法官庭審質量評查;負責審判績效管理和司法統計工作;承擔審判委員會的日常工作及專職委員的工作事務,評估、分析審判工作運行態勢,開展審判指導,負責司法鑒定工作。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加強人民法院審判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 一、審判管理概述

1、加強審判管理,是踐行「三個至上」工作指導思想和「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工作主題,落實「從嚴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強院」工作方針的必然要求,是推進三項重點工作,實現新時期人民法院工作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各級人民法院要本著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對憲法法律高度負責、對審判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強化管理意識,加大工作力度,充分發揮審判管理規范、保障、促進、服務審判的作用。

2、人民法院開展審判管理,要運用組織、領導、指導、評價、監督、制約等方法,對審判工作進行合理安排,對審判過程進行嚴格規范,對審判質效進行科學考評,對司法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確保司法公正、廉潔、高效。

熱點內容
法國民法典離婚 發布:2025-01-21 02:18:53 瀏覽:992
承諾製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1 02:14:31 瀏覽:444
廣告公司法 發布:2025-01-21 02:11:33 瀏覽:751
民法通則83條內容 發布:2025-01-21 02:03:26 瀏覽:975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指定執行 發布:2025-01-21 01:30:39 瀏覽:209
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條件關鍵 發布:2025-01-21 01:01:34 瀏覽:438
鉅沃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1 00:55:41 瀏覽:951
勞動法提前解約賠償 發布:2025-01-21 00:46:09 瀏覽:84
法院涉案款項 發布:2025-01-21 00:39:47 瀏覽:46
合同法代理制度 發布:2025-01-21 00:16:04 瀏覽: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