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師老法官
『壹』 6人一起起訴同一個人,為什麼分開開庭,是法官高興嗎
刑辯近距離是什麼?
刑辯近距離,是庭立方在2021年最新推出的一系列公益直播課程。
我們將會邀請來自全國的行業大咖,精英律師,為你帶來最干貨的刑辯知識。
第一期我們有幸邀請到的嘉賓是於忠老師,作為一位有20多年從業經驗的老法官,於忠老師的專業素養和法官思維都讓很多同學頗有進益。
疫情之下,線下見面不易,希望我們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繼續陪伴在你身邊。
本次直播時長近一個半小時,全文文稿總計兩萬多字。由於篇幅有限,我們僅能先發布第一部分的內容,本文預計6000字。
如果需要公益直播課回看鏈接,文稿及課程課件,請掃描海報上的二維碼聯系助教。
接下來,和於忠老師一起,了解二審有效辯護。
喜歡我們庭立方刑事業務技能培訓課程的各位律師朋友們,大家好!
在這個即將新年到來的日子裡,庭立方開了這么一個刑事二審有效辯護的公開課程和新欄目,我很高興。
在這里先給大家拜個早年,我是於忠老師。
今天跟大家談的是刑事二審案件的有效辯護。在有效辯護里,我想跟大家談三點方面的內容:
第一個,如何有效審視我們刑事二審案件,簡稱有效審;
第二個,如何有效地查明二審刑事案件存在的問題,簡稱有效查;
第三個,如何在二審程序中進行有效辯護,簡稱叫有效辯。
在進行三個內容分享之前,我簡單的給大家概述一下刑事二審案件辯護的意義和價值。
說到二審刑事案件,我經常就想到古人說的一句話——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上次我們二審線下課程的時候,有的律師就調侃地說,要說到二審改判難,不難於古代的時候到你們四川。還有的律師說苦二審案件久矣,各種調侃都有。
這證明,二審案件的改判,確實很難。
為什麼呢?
大家如果想知道,我給大家列的法官的10個不利於二審辯護的隱性思維,就了解了刑事二審案件改判為什麼這么難。
研究二審改判案件意義和價值
01.
二審法官10個不利二審辯護的隱形思維
1、盡量維持一審法院的既判力
這是一個二審法官常有的辦案思維。盡量維持一審法院的既判力,也就是維持一審判決的公信力。
這樣的話,如果案件不是大的錯誤,二審法院都能維持的盡量維持。法官如果有這種態度,改判案件就確實不是很容易的事。
2、不是案件的硬傷,可抓大放小
二審法官常常會有這種,不是案件的硬傷,可抓大放小的想法。如果說案件中,只是一些不是很明顯的會影響到定性、量刑的問題,如一一些小的事實,或者是法律適用上的問題,二審法官一般都不願意改判,因為這會增加他的工作量。
所以如果不是案件明顯的問題,法官通常願意去維持一審判決結果。
3、盡量避免麻煩的內部審批程序
在法院內部來講,一個二審案件如果要改判或者發回重審,要履行內部的一些審批程序,甚至一些疑難復雜的二審案件如果要改判的話,還要經過刑事專業委員會的討論。
所以有一些法官拿到二審案件以後,如果沒有太大的毛病,為了避免這些繁瑣的內部審批程序,都不願意把二審案件改判。
4、節約庭審資源,能不開庭就不開庭
二審案件往往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當事人在二審期間提交一些新的證據,或者新的調查取證的請求。在這種情況下,要是二審案件法官同意這些調查請求,可能就會導致二審案件還要開庭。這是大多數法官不願意看見的,因為法院的案件現在是案多人少。
如果一個二審案件,因為律師的請求,或者是提交了一些他認為不是對案件具有很大影響的證據,導致還要再次開庭的話,法官是不願意看到的。
5、無關案件實質問題,可以不予理會
如果說二審案件法官初步審查辯護意見、當事人的上訴理由以後,覺得這個案件是可以維持的,也會盡量的不去更改案件的一審結果。
6、二審庭審能快點就快點,只說主要的
二審審限是比一審要短的,所以二審不管是庭審也好,還是流程也好,法官都希望二審案件在自己手中能處理快一點。
因此他只去審查二審案件最主要的問題。這種情況也影響了法官對二審案件進行仔細審查的積極性。
7、喜歡看簡單明了的辯護意見
二審的案件因為經過了一審案件審理,所以二審法官不願意對二審案件方方面面,都進行一個非常仔細、深入全面的審查。法官往往最開始會接觸的,是律師提交的辯護意見或者是上訴意見。
因為有時候二審中,律師往往不會提交辯護意見。所以這時候會看當事人的上訴意見,而當事人的上訴意見,往往是辯護律師幫助寫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上訴意見沒有做到簡單明了、重點突出的話,法官很難去進行一個認真的審查,他只是初步看一下,這個點到底是不是這樣子的。如果他也認為辯護意見或者上訴狀中的問題,確實是這個案件中比較重要的問題,才可能把二審案件進行一個仔細的審查。
如果說律師寫的過於繁瑣,或者是過於的復雜的話,往往也會影響這個法官對剛剛接手的二審案件的一個判斷。所以說我們之後就會教大家,二審的辯護意見或者上訴狀應該怎麼去寫,應該怎麼突出重點,才更容易在二審程序中影響法官對這個案件的判斷。
8、一定不要在律師面前表露傾向性意見
大家可能也感覺到了,二審案件中跟法官溝通起來很難。法官往往在二審案件中,不願意就案件的走向表露一些傾向性的意見。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讓自己的意見有效地去影響法官,確實是需要律師下功夫去研究的。
但是,從我在法院的審判工作經驗來講,如果律師的意見說中了,確實是這個案件的問題,法官還是願意在二審中進行認真細致的考慮的。
9、對主動和律師溝通持有戒心
律師都感覺到跟法官在二審期間溝通很難。律師打個電話,想著和法官仔細深入的去交換一下意見,法官卻往往會說他很忙或者是找其他的時間,或者說不一定非要面對面溝通,把你的書面意見提交給我就行了,我們會仔細審查的。法官往往這樣就把律師打發走了。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如何在二審期間與法官一起對案件有個非常深入的溝通呢?這是不容易,也需要律師仔細研究的。所以在後面,我會跟大家講如何在二審進行溝通的問題。
10、繁忙工作讓法官和律師溝通不耐煩
因為現在法院的工作比較忙,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說溝通的方式、形式、場合不大對的話,往往也會讓律師跟法官溝通的效果不會很明顯。那麼我們怎麼做好二審案件的辯護工作呢?剛才說了,接下來我要從三個方面跟大家分享我的體會。
實際上,雖然剛才講了法官有這么多影響著二審案件改判,並不利於二審辯護的一些隱形的思維,但是實際上這幾年,最高人民法院每年的年度工作報告,還有我在中院的時候,每年的年終總結等,對於二審的一些統計情況來看,每年大概有14%-15%的二審案件被改判。
我記得2018年的時候,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全國法院二審改判率都達到了15%左右,包括成都中院也在14%、15%左右,相當於100件案子中,還是會有十多件案子被改判的。在這種有十多件案子會被改判的情況下,我們如何在自己經手的案子里邊,緊緊抓住能夠影響法官改判的點還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在法院的時候非常遺憾的看到了一件案件,就是某個案件存在的問題沒有被辯護律師准確抓住。比如說我們改判的一些案件,存在的問題明明是在定性方面,律師做的辯護卻是在量刑方面;明明是在輕罪的方面,律師卻給被告人做無罪辯護。
如果在二審中,律師發表的是這種在案件中真正存在的問題,但辯護意見的方向卻南轅北轍,那麼是很難在二審中有效影響法官對於二審案件的判斷。
02.
二審法官改判考量的關鍵因素有哪些
剛才跟大家說了二審案件法官考慮的不利的因素,確實是比較多,但是每年平均100件二審案子中還是有十多件案子會被改判。這些案子往往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的特點是什麼呢?就是我給大家總結的這五個方面:
1、認定事實確有錯誤
2、適用法律確有錯誤
3、程序嚴重存在瑕疵
比如可能有涉嫌刑訊逼供或者誘供、存在非法證據排除情形的案件;比如審判程序中變更了罪名,但律師對變更後的罪名沒有進行有效辯護的案件,都有可能會引起二審的改判。特別注意的是,程序出現問題的案件,一般都會發回重審。
4、量刑嚴重失衡
比如共同犯罪的案件,主犯被判了十多年,然而剩下的從犯與主犯之間量刑的差別非常大。這種量刑嚴重失衡的案件,也可能會影響二審的改判。
實際上有的時候,像這種量刑嚴重失衡的案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從單個案件來講,認定事實適用法律都沒有問題,程序上也沒有問題,但是二審也會改判。這是什麼原因呢?這與量刑有關系,但是如果單獨作為一個案件來講,它的量刑仍然是沒有問題的。這是因為它屬於一個法院之間同案不同判的情形,而這也可能會引起二審的改判。
原來我在中院的時候印象特別深的一個案子,就是單個案件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律師提交了同一個法院同一段時間的跟本案件事實認定、量刑還有法律適用都差不多的案件。這兩個都是醉駕的案子,但是那個案件就判處了緩刑,這個案子就判處了實體刑。
當時這位律師把這個案子作為案例提交給我們的時候,我們合議庭一致認為像這種嚴重同案不同判的案件肯定是要改判的,後來那個案子也確實被我們二審改判了。
5、復合以上問題
這類案件就是既有事實認定上的問題,也有法律適用上的問題,同時程序上也存在瑕疵,量刑也失衡,像這類案件就屬於復雜疑難的案件類型。
研究二審案件的價值意義,就不再給大家贅述了。我給大家放一些圖片,大家看了以後就知道,推動我們司法改革進程的一些著名的案件,都是經過二審程序以後,再到糾正,得到一個公正判決的。
我離開法院以後,現在跟辯護律師接觸比較多,感覺到辯護律師經常接到一些電話非常興奮。為什麼呢?因為他代理的二審案件被改判了。
可見,在現在二審案件改判普遍很難的情況下,如果律師能讓一個二審案件,經過有效的辯護後成功得以改判的話,對於提升律師的職業形象,積累有效進行二審辯護的經驗,取得當事人的信任,為將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都能奠定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所以我個人認為,研究二審案件存在的問題、研究二審案件如何進行有效的辯護,怎麼深入都不為過。只要孜孜不倦、堅持不懈地努力,實際上很多二審案件還是會取得令大家滿意的結果。
即便是一審法律適用、事實認定、判決結果都沒有問題的案件,在二審中,如果律師能創造性地打開辯護思維,還是可能會影響有二審改判的結果的。
比如說涉及賠償的案件,一審判決不賠償,二審是不是可以做思想工作,讓當事人對被害人進行有效的賠償?特別是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這類涉眾型的案件,如果二審時有了一些比較有效的賠付,再經過律師的努力,法官還是很願意對二審案件進行改判的。
再比如醉駕的案件、一些共同犯罪的案件,即便是一審的判決法律適用、判決結果都沒有問題,但是如果經過我們律師對當事人的啟發或者建議,被告人在二審作出有利於社會有利於國家的行為,比如說立功、發明創造、檢舉揭發等,二審案件也是會改判的。
像這些案件在二審中都需要律師打開思維,特別是我們刑事律師。
我經常想,刑事律師一定要做別人都沒辦法了,你還能有辦法的這種人,這樣的話在案件中才是當事人的主心骨,才能不斷給當事人提出對案件有利、推動案件出現好效果的、有效的辯護意見,這樣才能在我們的辯護工作中不斷積累有效的辯護經驗,提升我們自己的能力,同時也在代理案件中,取得很好的回報。
那麼,如何有效發現影響二審結果的案件問題呢?
這實際上是二審案件中,律師最想做到的。我們發現問題,提交給二審法官,二審法官一看,確實是這個案件中存在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在一審判決中沒有考慮的話,可能二審法官就會對案件如何公正地處理,有自己改判的一個考慮。
所以說刑事律師在代理二審案件時,只有把案件分析地准確、分析地透徹,才能發現這些案件存在的。影響案件結果的定性、量刑或程序上的問題,才能在二審的辯護中有效的去引導二審法官的判斷。
比如,我們拿到一個案件,你能讀懂有問題的一審判決嗎?假如說一審判決中用了「共謀」兩個字來定性起意的話,大家認為這個一審判決往往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誰提起犯意不是很清楚。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律師就要仔細地去研究一下這個案件里,到底是誰提起的犯意。如果有證據證明是另外一個人提起犯意的話,那是不是就能說明提起犯意的這個人,應該對他判處更重的一個刑罰?「共謀」還有一個點——一審判決里邊往往不區分主從。
在定性的時候,法官經常表述為「不宜區分主從」,這里的言外之意是什麼?是不是就說明了這個案件中區分主從的證據不是很充分?誰在裡面起主要作用,誰起次要作用的這個證據不是很充分?
因此,辯護律師在審查二審案件的時候,就要注意有沒有證據能夠證明,誰的作用大一些,誰的作用小一些。
還有一些集資詐騙的案件,被告人非法獲取的收入,走向不是很清楚。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是這個案子中能夠證明具有非法佔有故意的證據就不是很明顯?如果說這個事實都沒描述的話,那是不是這方面有突破點?
辯護律師就應該在案件中仔細審資金的流向,到底是流向了什麼某個項目的開支還是流向了個人的揮霍。如果說流向了項目的開支而沒流向個人揮霍的話,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在二審中在定性上提醒法官注意?
如果確實這種案子沒有發現資金是流向個人揮霍的話,是不是就可以按照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來處理?
所以說我們在看一審判決的時候,要讀懂一審判決使用的這些詞語的言外之意,和可能在迴避什麼樣的問題。
03.
二審法官發回重審和改判真實考量因素在哪裡
說到二審,這個案件的改判往往會有哪兩種結果?一般來講,二審法官會直接改判,也有可能法官覺得案件有很多事實查不清楚,往往也會做出發回重審的決定,這樣都算是二審的改判。在這種情況下。法官發回重審和改判時,他會考量的因素有哪些呢?
1、難以讓當事人息訴服判
如果一審的判決結果,當事人極為不服,而二審繼續維持的話,當事人就極有可能繼續去申訴,還要申請再審,還要進行信訪。那麼這樣的案件法官就會慎重了,要去認真研究一下當事人不服的原因是什麼?是案件的定性、量刑存在問題?還是其他程序上的問題?
2、嚴重影響司法公信力
剛才舉的那個同案不同判的例子,同一個法院在同一個時期判的兩件案子,一個判處緩刑一個判處實體刑,而這兩件案子,都是醉駕的案子,酒精含量都差不多,其他方面的性質也都差不多,卻一個判了緩刑一個沒判,屬於嚴重的同案不同判,是不是嚴重影響司法公信力?
比如說,同為主犯,有的主犯就判處了死刑,有的主犯就判處了緩刑,像這種案子都會讓人對司法公信力產生懷疑。在這種情況下,這種案件就需要法官進行一個仔細深入的研究了。
3、無法以其他方式來彌補
比如刑訊逼供的案子,如果說法官維持了一審判決結果的話,如果將來要對這個案件再次取證就很困難。在這種無法以其他方式彌補的情況下,提醒法官注意之後,法官發現了這樣的問題,也可能會在二審中謹慎對待引起改判。
4、明顯在認定事實或者法律適用方面存在錯誤,極有可能引發再審
這就是我們經常俗稱案件判決的「硬傷」。比如說認定被告人有很多筆事實,但實際上,其中一筆或者兩筆只有孤證證明,或者認定的這一筆事實,認定的數額有誤,或者是法律適用上有誤。
在這種情況下,就屬於明顯存在「硬傷」的問題,這種案子是法官肯定要改判的,因為他不願意這種案子將來再走入再審的程序。
再審的程序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法官在原來的一審二審中沒有進行仔細的審查,而這會對法官的業務能力的評價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所以法官是不願意的。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找到存在於案件中的「硬傷」,比如說數額認定是錯誤的,事實認定是錯誤的,法律適用是錯誤的,沒有區分主犯從犯,或者明明有非常明顯的證明存在刑訊逼供情形的證據,然而法院依舊根據因刑訊逼供作出的有罪供述,作出了有罪判決的案件,這些都是極有可能引發再審的。
這種情況下,法官是不會忽視律師發現的問題。這時,律師找出來這些問題,很可能就會讓案件改判。
所以說,律師對二審案件有一個非常客觀的認知和正確的判斷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法官負責的案件非常多,他們往往看一個案件,先看辯護意見是什麼,上訴理由是什麼,再根據辯護意見和上訴理由,去看看這個案件是不是這樣的,是不是就如上述理由或者辯護意見所說,確定這個案件中存在這樣的問題。如果他發現了確實是這樣的,才有可能仔細對待二審案件,是有可能改判的。
所以說二審案件,做了客觀的分析的話,確實是無罪的案子,那有可能我們會實現有罪改無罪。如果說是一個輕罪名的案子,如集資詐騙類的,金融犯罪的案子,輕罪名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對於毒品犯罪,販賣毒品的案件,如果改成輕罪名的案子就是非法持有毒品犯罪。
還有重刑改成輕刑的案子,比如十年以上改成十年以下,三年以上改成三年以下。還有的案件會發回重審,這都是有可能的,從而達到律師期待的二審改判結果。
律師如何在二審中准確的對案件進行研判,進行有效的辯護,最後達到有罪改無罪、重罪改輕罪、重刑改輕刑、發回重審,就要進入到我們的正題——需要有效進行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1、有效審視案件存在的問題
2、有效查找到案件存在的問題
3、有效發表二審辯護意見
有效審視案件存在的問題,就是要明確案件的問題在哪裡;
有效查找到案件存在的問題,大部分在一審中容易出現的事實問題和法律問題;
有效發表二審辯護意見,如何避免受二審法官思維定勢的不利影響,在發現案件「硬傷」基礎上,有效與法官進行溝通交流,力爭實現二審判決?
來源:庭立方
作者:於忠
『貳』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在現代社會里,越老越吃香的專業有哪些
其實在我們現代社會里,專業的種類越來越多,當然越老越吃香的專業也是有非常多的。那麼我就簡單的舉三個典型的專業吧,醫生,老師和會計。
第三,會計。
我現在的專業就學的是會計。就拿我爺爺打比方吧,我學會計就受我爺爺的影響。在我爺爺年輕的時候,他和我說他的工資並不是很多,但是他幹了一輩子會計,在他退休的時候,他的工資已經漲到了很多了。而且他在公司里邊也有一定的威望了。會計是幫公司做賬本的,每個公司都希望有一個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並且值得信賴的會計。
『叄』 法官該不該是一碗「青春飯」
法官 是一個崇高的職責,是法律的踐行者執行者,首先應廉潔無私,公平公正,懲惡揚善,為國家的經濟建設保駕護航,人民生活秩序得到保障,維護天平的平衡不失衡,當天平不管失衡向那一邊,都會製造混亂失去法律的保障意義;
現實生活實踐中,我們的法律保障性能或多或少總有些缺憾,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比如正當防衛見義勇為就有很多難以界定的不確定因素,再如目前失信人員泛濫成災,明知有詐騙的事實主體,相當一部分老賴惡意以借錢為名義跑路失聯轉移藏匿逃避還債,法院一查名下沒有可執行的資產,人為的製造了法律執行難,執行不能,浪費了太多法律資源,是法律生效文書成為一紙空文,法院債務人也無可奈何,現有的高消費限制令又不能全面覆蓋所有失信被執行人和老賴,也有的的確因天災人禍生病造成了負債,客觀上單引用民事糾紛適用民法通則很顯然是達不到懲治要求;正當防衛見義勇為早就有法律規定為何難以實踐?究其原因不好界定,非但幾個血案指導性案例的產生才給人們以警醒;
就題主提問法官是否吃青春飯,我的回答法官應該是吃良心飯,年輕有為有活力這是特點,老法官有經驗也是資本,都不可小覷的要相互互補,年老做不了多還做不了少嘛!只要公平公正完整無差錯辦理完一件案子就減少一件案子積壓,不看說人手不夠怎麼有肉還嫌毛呀?廳內廳外調查研究要做的事多著呢,你要用她他就是個合格的優秀的人。
說法官是一碗「青春飯」,這還真是天大的誤解。
有這種誤解的人,可能是基於中國 社會 今天的環境。一.人口多;二.糾紛多;三.法官事務太繁忙,不是年輕人精力好,實在難以承受。尤其第三條,作為法律專業工作者當然會更有親身體驗。
我在廣東工作16年,就以東莞市某鎮法庭舉例。2013年該法庭7名法官(另有五、六名法官助理) 全年承辦案件大約2300多件,人平330多個案件。那些法官也夠利害,一個上午開兩個庭甚至三個庭都有。白天開庭晚上寫判決書是平常事。所以很多法官抱怨自己快成機器人了。
這說的都是現實。但是,真正法官司法裁判的理想狀態與現實情況應該恰好相反,司法裁判是代表一個國家莊嚴神聖的行為,豈可以如同流水線一般操作!而且,由於結案率的壓力,法官們普遍另尋捷徑,開庭略作法庭調查後,便分別向原、被告要求雙方盡可能接受調解。這樣一來,法庭上基本就變成了村委會。原、被告爭來吵去討價還價,審判長作思想工作,一通牛馬經下來開庭時間不夠了。那隻能等二次開庭啰!
作為專業法律工作者,以經驗論我只能這么說,法官是碗「青春飯」也有一定道理,這主要指發達地區的基層法官。
基層法官普遍年輕,缺少人生閱歷和經驗。他們即使是裁判案件,大多數也只是生硬的套用法條、司法解釋,很少考量法理。所以當事人很多都不服判。2009年,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工作總結報告稱,當年的基層法院判決的上訴率高達百分之七十幾。
各地中級法院情況約好一點。中院的法官年令一般都在35至50歲之間,人生閱歷要豐富很多,又多數從基層法院選拔上來,所以判決中引用法理就更多一點。而且,中院判決中還有很多引用高院和最高法院的同類判例的,這令當事人更易接受。
補充一下,那基層法院為何不引用判例呢?前面說了,整天忙得昏頭昏腦,他們哪裡會有時間。
做了幾十年法律專業,我的心願還是,別讓法官成為「青春飯」。最好的效果,法官應該像醫生一樣越老越吃香!
法官職業當然不是一碗「」青春飯「。 眾所周知,法官裁判是 社會 機制里解決人與人糾紛矛盾的最後救濟手段,也是實現 社會 公平正義的最後救濟手段。
然而 社會 生活是復雜多變的,人與人的糾紛矛盾也多種多樣。這就是所謂「法律文本是死的,現實生活是活的」。對於法官來說,如何把印在書本里的法律變成活生生的實踐,解決人們遇到的現實問題,滿足公平正義的要求,這需要法官長期經驗的積累。所以美國聯邦法院大法官霍姆斯在其代表作《普通法》中寫道:「法律的生命從來也不在於邏輯,而在於經驗。」而經驗需要積累,需要時間的沉澱。從這個意義上講,法官和醫生、教師一樣,其職業因為技能要求高而會變得越老越吃香。
比如在美國,能夠學習法律專業的人必須具有本科學歷,而成為法官更是要有多年的律師執業經歷。這也體現了霍姆斯的觀點,法律的生命在於經驗。而經驗需要時間的沉澱。一個人沒有經過歲月的洗禮,會很難有足夠的閱歷和智慧去很好地應用法律解決 社會 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現在之所以有法官是一碗「青春飯」的說法,主要源於基層法院的業務量和法官人數嚴重不成比例,導致每位法官的工作量完全超負荷,出現了不年輕力壯,根本完不成工作量的情況。比如就我所知的我所在城市的一名基層法院法官,每年審理的案件量就達400多件。如果不加班熬夜,就根本完不成工作任務。基層法院法官工作量的超負荷需要制度予以協調,這與法官職業的本質沒有關系。
應該是一份嚴謹的職業,賞罰分明!沒有錯誤,及時升級,犯了錯誤,及時處罰,降級!故意違法馬上開除!
真正的法官應該和醫生或者專業學者一樣越老越好。專業知識與 社會 經驗、溝通技巧的完美結合必須要時間去積累和沉澱。
法官應該利用年輕化,清華,北大的大學生,這些年輕的大學生沒工作,太可惜了,
法官吃的是人格飯。
『肆』 《無人生還》兇手是誰
《無人生還》中,整個案件的兇手就是:退休的老法官沃格雷夫。
而這個案件中,真相大白,讓人們知道兇手是誰還是靠著老法官留下的那封自白書。才讓人們了解到了事實的真相,退休後的老法官知道自己患了絕症,命不久矣。所以設計了這場很精妙的謀殺,他要以這種方式來處理那些他認為有罪的人。來懲治這些明明有罪惡,卻偏偏逃過法律制裁的人。
老法官先是以歐文的名義,把眾人騙上了小島,然後自己也跟著上了島,並且老法官找人告訴岸上的人,說島上正在進行生存訓練,不用理會任何求救信號。所以,這一行人在島上任何的呼救都是沒有人理會的。老法官先是把罪惡輕的人害死,讓其他人嘗到恐懼的滋味。然後他把身上攜帶的氰化鉀放到了馬斯頓的杯子里,殺害了他。
同時,在控訴的過程中,法官由於有多年的法庭經驗,所以觀察了所有人的面部表情,他確認所有的人都是有罪的。接下來他又殺害了管家羅傑斯夫人、老女人,又以假死來調查「真凶」的借口騙阿姆斯特醫生幫助自己假死完成接下來的謀殺。
後來,他假死後,在懸崖邊上把醫生推下懸崖,然後又用大理石砸死了布洛爾。當看到僅剩的女教師把隊長隆巴德打死後,法官的計劃基本成功了。最後,女教師也如預期的一樣,迫於恐懼和內疚而懸梁自盡。之後,法官把女教師上吊的椅子挪開,擺好。這場謀殺的最後,老法官撿回手槍,自殺了。
作品背景
該小說講述了一起發生在荒島之上的連環謀殺案。《無人生還》融合了犯罪小說之外的故事類型。
《無人生還》是英國推理小說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創作的長篇小說,出版於1939年。該小說講述了一起發生在荒島之上的連環謀殺案。《無人生還》融合了犯罪小說之外的故事類型。如文中對不少人物,特別是布倫特小姐和維拉的心理活動有著大段描寫,有些段落接近意識流小說的寫法。
『伍』 求一部法國電影,只記得女教師寄宿在老法官家裡,老法官被懷疑是連環殺手,胖檢察官找兩個逃兵做替死鬼。
《法官與殺人犯》(1975年)
法國著名導演貝特杭`塔維涅(《豪情玫內瑰》、《聖保羅的鍾表容匠》)執導的心理犯罪片
主演:伊莎貝爾`於佩爾(《八個女人》、《鋼琴教師》)
類型:劇情
地區:法國
語言:法語
簡介:故事發生在1890年代的法國,盧梭是一個受人尊敬的法官,當一個退役軍人濫殺婦女兒童而遭到逮捕後,法官必須證明那個人不是瘋子,他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然而,法官的道德衛士行徑到頭來似乎跟殺人兇手一樣令人作嘔。影片導演的處理和演員的表演都很出色,對人物內心的探索相當犀利,從頭至尾都非常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