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開放日講話
1. 201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法庭若干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人民法庭工作的若干意見
法發〔2014〕21號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和《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精神,切實發揮人民法庭職能作用,推動人民法庭工作不斷科學發展,現就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人民法庭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深刻認識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准確把握人民法庭的職能定位
1.正確認識新形勢。落實全面深化改革任務要求,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人民法院工作面臨的新形勢。人民法庭作為人民法院「基層的基層」,是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一環,必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遇到更多復雜的問題,承擔更加艱巨的任務。
2.深刻理解新任務。人民法庭要繼續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創新落實便民利民舉措,因地制宜做好巡迴審判工作,將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與擴大司法民主相結合,努力搭建陽光司法「窗口」,增進人民司法的社會認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各級人民法院要切實優化人民法庭布局,積極穩妥在人民法庭推進司法改革,完善人民法庭的管理和保障機制,加強人民法庭隊伍、裝備和信息化建設。要不斷提升人民法庭司法能力,為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構建社會主義法治秩序,發揮人民法庭的重要作用。
3.准確把握職能定位。牢牢把握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線,代表國家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是人民法庭的核心職能。依法支持其他國家機關和群眾自治組織調處社會矛盾糾紛,依法對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進行業務指導,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是人民法庭的重要職能。
二、始終堅持司法為民,切實發揮人民法庭的審判職能
4.優化區域布局。認真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全面加強人民法庭工作的決定》,堅持「三個面向」和「兩便」原則,以「職能明確、布局合理、審判公正、管理規范、隊伍過硬、保障有力」為基本要求,綜合案件數量、區域面積、人口數量、交通條件、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優化人民法庭的區域布局和人員比例。積極推進以中心法庭為主、社區法庭和巡迴審判點為輔的法庭布局形式,戒除脫離實際貪大求多的錯誤觀念,避免司法資源浪費和法庭建設、管理、維護困難。
5.規范設置調整。基層人民法院要隨著城市規劃調整以及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的逐步推進,慎重穩妥提出人民法庭設置調整方案,逐級上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人民群眾有需求,訴訟案件數量多,派駐人員有編制,建設用地能落實,建設資金有保障的,經高級人民法院批准,可增設人民法庭。增設規模較大、影響范圍較廣、資金人員需求較多的人民法庭設置調整方案,應當層報最高人民法院審查備案。經濟社會發達、案件較多的地區,可以結合自身情況,探索專業化審判法庭的設置。
6.完善立案機制。基層人民法院要根據轄區實際情況,科學構建人民法庭直接立案工作機制,加強對人民法庭立案工作的指導和管理。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地區的人民法庭,可以通過基層人民法院統一立案的方式,加強案件流程管理。山區、牧區、林區、邊遠地區等交通不便地區的人民法庭,要加強和完善人民法庭直接立案工作機制,並通過遠程立案等技術手段,著力解決當事人立案難問題。人民法庭具體受案范圍由所屬基層人民法院確定後,通過一定方式向社會公布。對依法應當受理的案件,要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對確實不應受理的,要向當事人說明理由。
7.抓好民生審判。按照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的總要求,切實依法維護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和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強化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保護,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轉及經營權抵押、擔保權利。依法妥善審理與民生息息相關領域的糾紛,維護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留守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依法保護生態環境,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為科學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司法保障。
8.加強訴訟服務。推進人民法庭窗口建設,努力為當事人的訴訟活動提供集成式、一站式服務。加強對訴訟當事人的訴訟指導,對訴訟能力不高的當事人提供必要的程序性引導。對當事人舉證確實困難或案件審理確實需要的重要證據,應根據當事人申請或依職權,適時主動調查取證。依法選擇並適用更為經濟的訴訟程序和程序性措施,切實降低當事人的訴訟負擔。推動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加強司法救助工作力度,切實保證人民群眾及時有效獲取法律幫助。
9.做好巡迴審判。正確處理坐堂問案和巡迴審判之間的關系,認真落實《關於大力推廣巡迴審判方便人民群眾訴訟的意見》,合理設置巡迴辦案點與訴訟服務點,提高巡迴審判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邊遠民族地區以及其他群眾訴訟不便地區,應當確立巡迴審判為主的工作機制,繼承和弘揚馬錫五審判方式,推廣車載法庭等巡迴審判模式,形成以人民法庭為點、車載流動法庭為線、基層人民法院為面,「點線面」相結合、全覆蓋的司法服務網路。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地區,應將巡迴審判的重點放在對社會和諧穩定影響較大,對提高人民群眾法治意識、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秩序和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有重要作用的案件上。
10.處理好調判關系。充分發揮調解在化解基層民事糾紛中的獨特作用,對適宜調解的民事糾紛要依法先行調解。積極總結不同類型案件的特點,在法律規定框架內,恰當藉助鄉規民約,尊重善良風俗和社情民意,創新調解工作方法,力求從根源上徹底化解矛盾。堅決糾正強迫調解、久調不決等損害當事人合法權益,以及下達強制性調撤指標等違背審判規律的錯誤做法。大力提高人民法庭裁判文書質量,注重通過正確適用法律、加強釋法說理,發揮司法裁判的道德指引功能,彰顯規則、維護秩序、弘揚美德。
11.改進執行工作。對執行工作難度較大、基層人民法院執行不影響當事人合法權益及時實現,以及人員裝備難以保障執行工作順利開展的人民法庭審結案件,原則上由基層人民法院負責執行。對可以當庭執結以及由人民法庭執行更加方便訴訟群眾的案件,應當由人民法庭負責執行。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由所在基層人民法院派駐執行組等方式構建直接執行機制,最大限度地方便群眾訴訟,提高執行效率。
12.完善人民陪審制度。落實人民陪審員倍增計劃,結合人民法庭工作特點,擴大基層群眾入選比例,擴大參審案件范圍。規范人民陪審員參與審理案件的確定方式和流程,認真落實「隨機抽取」原則,改變長期駐庭做法。強化人民陪審員崗前和任職培訓,提高履職能力。積極探索實行人民陪審員僅參與審理事實認定問題的機制和辦法。建立經費保障標準定期調整機制,及時足額發放人民陪審員的交通、誤工等補助費用。
三、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切實發揮人民法庭橋梁紐帶和司法保障作用
13.為其他機構組織化解糾紛提供司法保障。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在「四個治理」中的紐帶作用和在多元糾紛解決機制中的示範、保障作用,為提高鄉鎮、縣域治理法治化水平作出積極貢獻。主動加強與公安、司法、勞動爭議仲裁、農村土地承包仲裁、人民調解委員會等其他基層國家機關、群眾自治組織、行業調解組織等的溝通與協作,尊重和支持其依法調處社會矛盾糾紛,積極做好司法確認等訴訟與非訴訟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的銜接工作。
14.對各類調解組織給予引導。按照「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的原則,依法加強對人民調解委員會的業務指導。以審判職能的有效發揮,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群眾自治組織調處化解矛盾糾紛提供法治樣本和導向指引。特別注意加強和規范與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基層群眾組織在化解矛盾糾紛中的聯系和溝通,共同維護良好的基層社會秩序。
15.立足審判職能參與地方治理。人民法庭要靈活運用公眾開放日、觀摩庭審、以案釋法、判後答疑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法治宣傳,引導人民群眾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要通過及時向地方黨委、人大報送涉訴矛盾糾紛專項報告,向政府及其他相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的方式,參與地方社會治理。不得超越審判職能參與地方行政、經濟事務,以及其他與審判職責無關的會議、接訪、宣傳等事務。
四、積極穩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不斷完善人民法庭工作機制
16.開展改革試點。各級人民法院要把人民法庭作為司法改革的「試驗田」,按照解放思想、積極推進、求真務實、慎重穩妥的原則,推進改革在人民法庭先行先試。轄區內設有人民法庭的中級人民法院,選擇3-5個人民法庭,對適宜在人民法庭開展的改革進行試點,鼓勵具備條件地區積極擴大試點范圍。試點人民法庭應當至少每半年就試點工作情況向所在基層人民法院作出匯報,並逐級層報匯總至最高人民法院,為全面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積累經驗、創造條件。
17.落實司法責任制。遵循司法規律,按照權責統一的原則,探索建立主審法官辦案責任制,明確法官辦案權力和責任,逐步實現裁判文書由主審法官簽發。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完善合議庭辦案責任制,明確個人意見、履職行為在案件處理結果中的責任。規范人民法庭庭長對審判工作的監督管理許可權,做到權責統一明晰、監督規范有序。
18.優化人員構成。建立編制增補和動態管理機制,確保已增編制80%用於基層和審判一線,根據工作需要及時補充人員。堅持內涵式隊伍發展路徑,探索根據審判工作量,組建以主審法官為中心的審判團隊,配備必要數量的法官助理、書記員等審判輔助人員,以購買服務等方式配強審判輔助力量,解決一些地方因審判人員不足而出現的「一人庭」「二人庭」問題。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穩定審判隊伍,提高審判質效。
19.健全職業保障。推進法官專業職務序列及工資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基層法官職級待遇,實現人民法庭法官職務、職級和法官等級上的適當高配,以及工資福利政策向基層法院和人民法庭的適度傾斜。人民法庭可以先行試行工資加辦案補貼、崗位津貼等薪酬確定方式。加強職業風險保障,完善因公犧牲、意外傷害等撫恤救助制度。上級人民法院在探索和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財物統一管理,以及法官延遲退休、返聘等改革時,要注意考慮人民法庭的特點和需求。
20.完善審判管理。剔除不符合審判規律、不利於人民法庭工作開展和容易產生錯誤導向的管理考核指標。明確簡易案件與疑難復雜案件的分類標准,合理配置審判資源,實現案件繁簡分流。探索在小額訴訟和其他適宜的簡易案件中,使用表格式、令狀式、要素式等簡易文書,加快審理進程。探索審判輔助性事務集中專門處理的工作制度,讓法官專注於審判。
21.強化司法公開。全面公開法庭人員信息、管理制度、行為規范、訴訟指南,依法及時公開案件信息、司法依據、訴訟流程、裁判結果,滿足當事人知情權,杜絕暗箱操作。在推進「三個平台」建設過程中,注重考慮人民法庭工作特點。積極發揮人民法庭根植基層的特殊優勢,在保障司法安全前提下,簡化旁聽手續,滿足人民群眾旁聽需求;開展司法公開主題活動,主動邀請和組織社會各界代表旁聽庭審、參觀法庭工作;進一步發揮巡迴審判在司法公開、法治宣傳方面的獨特作用,增強社會對法庭工作的認同。
五、切實加強隊伍建設和組織領導,不斷提升人民法庭隊伍素質和物質裝備保障水平
22.加強黨建工作。堅持「支部建在庭上」,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有3名以上黨員的人民法庭應成立黨支部,黨員不足3名的人民法庭可成立聯合黨支部。人民法庭黨支部的組織關系隸屬所在基層人民法院。強化人民法庭黨支部的組織功能,嚴格黨內生活,充分發揮黨支部對幹警的教育、管理、監督職能,注重運用信息網路、新媒體開展黨建工作。
23.選好法庭庭長。要積極落實人民法庭機構級別和人民法庭庭長職級,優先從具有法庭工作經歷的人員中,選派科級以上法官擔任人民法庭庭長,直轄市的人民法庭和案件多、任務重的人民法庭,可選派處級法官擔任,根據工作需要人民法庭可設副庭長。要優先從具有人民法庭庭長任職經歷的人員中選拔基層人民法院領導。
24.健全定期輪崗和掛職鍛煉制度。有序推進人民法庭之間、人民法庭和基層人民法院其他庭室之間的人員交流。人民法庭庭長一般應在任職後三至五年輪崗一次。基層人民法院新招錄人員一般應先安排在人民法庭接受鍛煉一年以上。基層人民法院選派法官到上級人民法院、發達地區法院學習鍛煉,應優先選派人民法庭法官;上級人民法院選調法官,應接收一定比例具有法庭工作經歷的法官;上級人民法院選派有培養前途的幹部到基層,應優先安排到人民法庭掛職鍛煉。
25.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基層人民法院黨組要將人民法庭黨風廉政建設納入主體責任范圍,對人民法庭發生的重大違法違紀案件,在對直接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的同時,要按照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對有關法院領導幹部進行問責。基層人民法院紀檢監察部門,要切實履行監督職責,通過審務督查和專項檢查等,及時發現和糾正人民法庭幹警在紀律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以「零容忍」態度嚴肅查辦違法違紀案件。人民法庭庭長要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在做好審判工作的同時,管好帶好隊伍,確保人民法庭公正廉潔司法。
26.加強紀律作風建設。不斷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導人民法庭幹警牢固樹立群眾觀念,增進群眾感情,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六難三案」問題。堅持從嚴教育、從嚴管理、從嚴監督,堅決整治人民法庭工作中的不正之風。依託信息化手段,全面構建符合人民法庭工作特點的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切實加強對人民法庭審判權運行的監督制約,提高司法廉政制度的執行力。要將作風建設擺在突出位置、融入日常工作,以制度確保改進司法作風的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
27.改善法庭管理。健全法庭管理規章制度,注重經常性管理,注意以聽取基層群眾意見的方式完善考核評價機制。注重樹立和宣傳人民法庭先進典型,及時對人民法庭優秀幹警給予表彰獎勵。加強文化體育場所建設,落實休假、療養制度,定期組織體檢,加強對幹警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幫助解決工作、學習和生活實際困難。
28.改進教育培訓。定期開展人民法庭庭長輪訓,確保人民法庭法官每年接受業務培訓時間不少於7天。堅持分級分類培訓,充分發揮各級法官培訓機構主導作用,積極利用其他培訓機構和高等院校培訓資源,通過多種方式促進優質教育培訓資源向人民法庭延伸傾斜。堅持以需求為導向,緊扣審判實踐的培訓方向。進一步加大對西部和民族地區培訓工作的扶持力度,加強雙語法官培養。
29.抓好基礎設施建設。高級人民法院要按照人民法院基礎設施建設「十二五」規劃要求,合理安排年度建設計劃,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全面完成現有人民法庭基礎設施建設任務。新建人民法庭應依據《人民法院法庭建設標准》,根據法庭編制人數、年受理案件數等因素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嚴格審核設計方案,並按照《人民法庭統一標識設置規范》要求,安裝統一標識。
30.增強經費保障能力。基層人民法院要根據人民法庭工作任務和裝備配備、信息化建設需要,做好人民法庭預算編制工作,及時撥付資金。各高級人民法院要加強對人民法庭經費使用、管理的指導和監督檢查。要有計劃、分步驟地為人民法庭配備必需的辦案辦公裝備,逐年提高裝備配備水平,改善審判工作條件。到2015年,全國人民法庭裝備配備均應達到《基層人民法院基本業務裝備配備指導標准》要求的水平。
31.推動信息化建設。高級人民法院要以「天平工程」建設為抓手,圍繞人民法庭管理和便民、利民,合理確定人民法庭信息化建設內容和規模,加大投入和經費保障力度。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全面加強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的決定》和《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五年規劃》要求,東部地區在2014年底前、中部地區在2015年底前、西部地區在2016年底前,人民法庭接入基層人民法院信息網路系統。要確保人民法院信息系統軟體、硬體配置滿足人民法庭訴訟服務工作的需要,為人民法庭配備必要的信息化辦公、辦案設備和軟體,優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和人性化水平。
32.重視安全管理。要建立健全督查機制,增強安全防範意識,克服鬆懈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扎實做好日常安全保衛工作。要按照「必要、充足、及時」要求,原則上為每個人民法庭配備至少一名司法警察,並根據工作需要配備若干名安保人員。完善安檢、防爆、監控、液體危險品檢測等各類安全防範設施和裝備配備,優先改善人民法庭安全防危硬體條件,確保人民法庭「人防、物防、技防」落實到位,嚴密防範各類重大惡性安全責任事故。
33.推動理論研究。各級人民法院要立足不同職能定位,為繁榮人民法庭理論研究創造條件,加強與法學教育研究機構進行多種形式交流與協作,凝聚多方力量,探索建立人民法庭理論研究工作機制,深入開展人民法庭理論研究工作。著重研究新形勢下人民法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法庭的職能定位和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以及人民法庭如何在推進司法改革進程中開展好司法為民、便民、利民工作等全局性、前瞻性重大課題。以問題為導向,從人民法庭的司法實踐中總結提煉理論研究的素材和課題,形成理論研究成果,切實實現成果轉化,指導和推動人民法庭工作科學發展。
34.加強監督指導。各級人民法院黨組要切實對人民法庭工作負起領導責任。中級人民法院以上的各級人民法院,應當成立專門的人民法庭指導工作辦公室,堅持分類指導原則,增強指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將監督指導人民法庭工作,作為各級人民法院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完善問題發現、反饋、分析和解決機制,建立重大敏感案件風險評估、預警和化解機制。
最高人民法院
2014年12月4日
2. 「為了得到自由 我們才是法律的臣撲」這句話 的看法
「為了得到自由,我們才是法律的臣僕。」
——[古羅馬] 西塞羅
有別於西方,我國司法權分為審判權與檢察權,相應的,司法公開也至少分為審判公開與檢察公開,筆者在本文中的論述僅著眼於審判公開。這似乎在開篇就陷入了一種片面、狹隘的境地,但出於對陽光司法理想堅定不移的熱情追求,就無法迴避現實主義所認可的規律——晝夜交替往往附著輕度悲觀的理性。
一、理論錯覺——鋪天蓋地的經驗報道
在司法思想史上,司法公開是以審判公開的提出為藍本的,自18世紀義大利法學家貝卡利亞首次明確提出審判公開的概念,並在著作《論犯罪與刑罰》中進行了精闢的論述以來,這一思想經由不斷對司法擅斷、秘密審判進行「除魅」,一直伴隨著現代民主法治的成長,如同太陽放射出真理的光芒。
應當明確,司法公開首先是一種司法理念,但事實上,對司法公開理論的專門研究長期處於一種較為荒蕪的狀態。這並不是說中外法學家一直沒有注意到該問題的深刻與重要,而是因為「法律從一開始就明顯不僅僅是法律問題,而同時也是政治問題、社會問題、歷史問題和文化問題。」1司法公開已經作為自由平等的人權成為無需證明的事項。過於龐雜的理論分析往往不得不捆綁社會學研究,從而偏離法律的專業性軌道,淪為缺乏邏輯分析與價值比較的純粹謳歌。然而,無論如何衍生,司法公開的根本意義在於:從國家角度審視,表明司法權運行是透明和民主的;從公眾角度審視,意味著對人民知情權的尊重和滿足。
近年來,媒體大量刊載了各地法院進行司法公開活動的情況,涉及司法公開的范圍、方式等領域,成為衡量司法民主實現程度的基本標准。這種特別關注表明司法公開開始融入我們的司法文化,但在充分肯定這種來之不易的轉變與成績的前提下,筆者逐漸在重復的情況反映與雷同的經驗介紹中尋找到一種正在硬化的模式:為了推進司法公開這項任務,專門設置或突出了「宣傳處(科)」等內部工作部門,把公開當作「法制宣傳」的工具充分使用,全面展示法院亮點工作。
筆者在前面交代過,司法公開是一種理念,即使隨後的一切行動都是靠理念來支配的,但理念的深化、植根並非易事。這種展示或者引導容易使人對司法公開產生一種錯覺:司法公開是一種可以被輕易物化的工作方法,經過刻苦學習與大力推廣,我們將很快實現司法公開,進而全面達到民主法治。
二、方式問題——過猶不及的現實操作
毋庸置疑,傳統的審判公開是衡量司法公開的根本標准,但是解決了這個「溫飽」問題就等於司法公開了嗎?當然沒那麼簡單!這就好比「政府外的法院」意在指司法獨立而不受非法干預,但不能反過來說將法院作為建築建在大街上就算司法公開。做好審判公開之外,也確有很多功夫可下。具體來說,法院系統的亮點還體現在執行公開、裁判文書上網、庭審直播、建立健全新聞發布例會制度和法院開放日活動等。然而,有兩個問題必須注意:
第一個問題,就是界定什麼可以公開?如果從起點和基礎做起,就是基於法律的規定而實行公開,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外,一律公開審理;無論是否公開審理,一律公開宣告判決。但這只局限在審判案件過程的相關司法行為公開。
為了克服這種局限性,裁判文書上網成為最為合理和經濟的救濟方式,因為這種全面而常態的公開方式至少要公開裁判的證據與理由。我們首先不考慮經濟成本,暫且忽略一些貧困地區基層法院的負擔,假設可以通過經濟發展和補貼解決資金、人員、技術等問題。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法官與書記員勢必增加的工作量,這並不是通過提高職業能力和工作熱情就可以解決的。
首先,法院工作量加大已成為全國性問題。很多地區案件數量陡增、人員編制不能大幅增加,法官長期加班加點。裁判文書上網,勢必對每位法官產生壓力,他們將更盡力使得文書臻於完美,但公眾通常不會留心,也沒有相關的系統背景專業知識能力來欣賞判決和/或判決書的優點。2可以預見,至少是上網之初,一些與實體、程序無關的文字標點錯誤,即使案件的當事人並不關心,但很可能吸引網民的好奇,成為被挑剔、嘲諷的對象。
有人會反駁,通過反復校對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但另一個問題馬上應運而生,就是文書的實質內容。當僅僅面對當事人或本地受眾之際,判決書不必展示太多細節,當事人的經歷和當地受眾的感聞已經構成了理解這份判決書的語境了,某個本地表達也許就向判決的社區傳達了足夠的信息。但當判決書面向全國大眾之際,對案情的介紹就不得不更加細致。同為持刀傷人,一個判了3年,一個判了10年,因前者用的是手邊的水果刀,後者則是進屋拿了把砍柴刀。如果判決書只對當事人,就不一定要精細描述刀的大小;但當這兩個本來沒問題但描述粗略的判決書在網上一放,一般受眾就可能感到這兩個案件量刑為什麼差別這么大,甚至會起疑心,要說服他們就必須仔細描述諸多細節。3為了證明判決的正當與合法,法官只能將語境轉換為全國公眾可以接受的范圍,判決結果的對象與查閱對象不對接,往往導致對個案的描述不再准確合理,反而引起當事人的不解和嘲弄,對證據的展示論證以及對裁判理由的論述將陷於一種冗長的死循環狀態。
第二個問題,就是公開到哪種程度?我們再以裁判文書上網為例,這種上網究竟是要求全國法院都建立網站全部上傳法律文書,還是由模範法院、優秀法院率先公開?對於一個地區或者同一法院,按照「判決公開」的原則,即使注意了應予保密的事項,花大力氣屏蔽了不應公開的內容,但個案都有不同的因素,這些不應公開的標准怎樣設定,怎樣評判,由於這涉及到責任的承擔,是由承辦法官、還是由庭長甚至院長來評判?
那麼循序漸進一些,將公開的范圍稍微縮小為當地公眾,可是當事人的身份、地址信息是否應當對當地公眾公開,當事人是否應該為了司法公開而犧牲自己的隱私權?假設大家都有推進公開與法治的熱情,同時法院為了審慎也只在內部區域網絡進行公開,但這些公開需要授權和排序嗎?假設其他法院的法官來學習相關案件,或者律師接到了類似的業務想參考一下類型案件,再或者一名退休人員想來行使一下監督權利逐一查看所有案件……法院真有精力應付大家的查詢嗎?!
三、價值探討——未必可信的預期利益
司法公開受到追捧證明公眾希望通過法律、司法、甚至法院解決如暗箱操作、貪污腐敗等令老百姓深惡痛絕的社會問題。似乎在司法公開的陽光普照下,社會不公自然沒有藏身之地。這種希望是一種對司法公開效果的追求,最起碼應該包含法律價值、政治價值、社會價值在內。但鑒於司法公開仍處於起步的運行狀態,對這些價值的探討都是一種預期,這些收益暫時還是理論上的。
首先,關於最直接的法律價值。我們不提太高的要求,僅希望達到普法的效果。這樣我們暫且先忽略以裁判文書為代表的常態監督存在的諸多障礙,以法院開放日等間歇性的、公眾可以偶爾抽出精力參加的活動進行考量。筆者承認這些活動的立足點非常好,群眾參與的熱情也很高,在這些開放的過程中經常附帶觀摩旁聽庭審,法院展示了自身工作的順暢流程。無論公眾對專業性法律問題是否感興趣,至少了解了審判大致怎樣運轉。但審判之外的立案、送達、執行等非常辛苦也經常遭遇狀況的工作並不便於作為成績展示,這樣的開放雖然讓公眾感受到了審判事業的神聖,但對法院的諸多現實困難並未深刻領悟。即使對審判有所了解,但是可以向大家介紹審限內結案的壓力嗎?大家可以理解公告所必須要等待的冗長的時間嗎?
有人會說,公開日的次數多一些、深度廣一些、形式更新穎一些,日積月累公開就做到位了。法律不可替代的專業性雖不是神秘的借口,但確是非法律人了解的障礙。對社會絕大部分人而言,他們並非法律專家,甚至不具備一些在法官看來是常識的法律知識,這樣的現實決定了公開的過程必然存在著將法言法語轉化為群眾聽得懂的語言的翻譯與會意。例如,庭審中詢問當事人是否申請迴避,假設當事人聘請了律師或者自己因為訴訟而了解了迴避制度,但對於前來參觀開放日的公眾,如果想要讓他們明白,就可能需要配備「翻譯」粗淺地解釋為「是否同意由這位法官審理」。
第二,關於最受關注的政治價值。結合法院工作,主要是對服務群眾的考驗。這里有一個難以權衡的考核標准——滿足群眾需求。以群眾的利益衡量工作的重要性、應然性不需贅述。但是,對這種需求的回應范圍是多大,應該達到什麼程度?
讓我們再主動一些,更深入關懷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問題,加強街頭法制宣傳、「法律四進」這些群眾喜聞樂見活動的力度。但對比群眾熱情的法律需求與不知咨詢何物的尷尬,法官自身也往往陷入究竟是不是應該代替律師等法律服務者的兩難境地,特別是當群眾咨詢的是正在處理的案件時,遵照職業要求不予評論會被當成無知或搪塞。即使是已經生效、執行的案件,特別是賠償類案件,因為賠償標准等年年變化,一場沒有證據僅有模糊描述的咨詢,是否會因無法歸責法官的相反表達引發爭議,反而引發公眾的質疑。
第三,關於最想實現的社會價值。這主要是希望充分發揮互聯網的獨特優勢,便於民意溝通和防腐監控,根植法治理念。但是,這些都可以以點帶面地解決嗎?網路視頻當然流暢了民意表達,也挖掘出一些社會丑惡,在輿論有力的關注下,很多個案得到了解決,這使我們達到了廉潔和公開的整體狀態了嗎?恐怕沒有!
我們先忽略熱衷炒作的網路水軍,僅討論一般性的問題反映。比如說,有人曾將法官開庭時抽煙的視頻上傳於網路,於是輿論一片嘩然,法官當然應當注意司法形象與規范細節,但大家質疑和攻擊的焦點並不是公正,而是僅因抽煙這樣的不規范行為就斷定法官的職業能力、廉政、人品存在問題,這真的契合法治的內涵嗎?
再如,媒體報道了一則女犯罪嫌疑犯人向一個十多歲小女孩兒面部潑硫酸致其毀容的故意傷害案件,包括很多職業法律人在內的公眾基於我們善良的文化傳統,理所當然地義憤填膺,一致要求法院嚴懲兇手——立刻推出去斬了!!!其後法院的審理可能陷入一種被動的僵局:首先必須堅定地保證主持公道,然後小心地解釋法律規定「未經審判不得定罪」,隨後追蹤報道逐漸浮出水面:原來女嫌疑犯有著令人同情的作案動機,她多年辛苦打工掙錢供丈夫留學國外,丈夫拿到博士學位和綠卡卻要求離婚了,她一直租房居住,還錯過了生育的年齡,丈夫也沒有任何賠償可以給她,所以只好向丈夫的侄女報復,而在下毒手之前,她曾是個很好的嬸娘……這些遭遇真的一點不令人動容?!甚至有人提出應該把那個薄情寡義的丈夫判了,我們還一致要求「斬立決」嗎?!但風口浪尖的法院還敢不判處她死刑嗎?
美國法院庭審時,對於新聞媒體的報道採取了嚴格的審查,更不允許隨意評判審理中的案件,以防止輿論干擾法律的判斷,甚至於「辛普森案」這樣的「世紀審判」也不允許媒體直播,想得到最新消息,只能僱人進行速寫。但是並未有人據此質疑審判的公正與否,也沒有人懷疑司法的公開與公正。人們在法治公正和言論自由發生根本性抉擇時,前者的理性戰勝了後者的感性。
四、冷卻思考——顯然保守的法治理想
即使沒有以上遭遇,公開的目的是正義的實現,至少是為了大多數人的利益和幸福。但是這種指標過於主觀,讓群眾滿意並不能簡單等同於一種單純的情緒上的高興。別以為學界今天人人贊頌的、雄辯的「馬伯里訴麥迪遜」案的判決書,就令當年的馬伯里滿意了,或是令麥迪遜滿意了,別說他們各自背後的聯邦黨人和共和黨人了。4即使有些近距離參與了司法公開的群眾高興了,那麼其他不能逐一親歷的群眾的滿意情緒由誰來調劑?!而後者卻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
司法資源是一種非常寶貴的社會資源,應當避免進行無謂的消耗。同時,司法公開也不能脫離政務公開單獨進行,形單影只地強調司法公開只會致使並不萬能的司法在無法解決所有社會問題的過程中屢屢碰壁,很多期望並未達到預想的深度,反而傷害了司法的權威。
筆者深度贊同司法公開,也贊同豐富公開的方式,更希望隨著司法公開的全面推進和生動實踐,進一步深化我國司法界司法風氣的開明和開放。潑了半天冷水,只是希望有些性急的朋友不因有些方式不完善、效果不立等可取而失望動搖。
收尾了,筆者才發現自己零星的反例論理只是一種假設——建立在忽視經濟利益與實際費用的理想假設之上,建立在忽略一些客觀障礙之上。如同經濟學將理論建立在理性經濟人上的假設一樣,只是股票狂跌時,連經濟學家也不理性了。至於保守的論調,可能由於極端的無知,也可能源自現實偶爾帶來的審美疲勞。
3. 花都區法院的院長開放日是哪一天
【2】院長接待日由每月一天改為每月兩天,
由正、副院長輪流接待群眾的來內訪,並安容排專人負責催辦,限期督辦。
【3】你可以親自去找院長,副院長,反應當事人在案中的問題。
我把地址等信息都發該你了。我的信息真實可靠。
【4】不論那一天,只要領導在,你就可以去咨詢,去反映。
【5】資料參考:廣州市花都區法院
4. 開展「法院開放日」有何意義
通過「法院開放日」活動,增強了法院工作的透明與公開,提升了法院的親和力和公信力,希望法院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規范司法行為,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5. 什麼是法院開放日
開放日法院開庭的話老百姓可以進去看,不是開放日的話你進不去,就這點區別。
6. 誰想去法院去旁聽啊\兄弟找的志同道合的兄弟一起去~因為我不知道怎麼做,所以找個人帶我。是在深圳哦
按規定商業和離婚的案件不能旁聽。
公開審理的案件或者法院開放日都允許公民旁聽,帶本人有效的身份證件(如身份證、護照、軍官證等)重大庭審活動還須辦旁聽證。
7. 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的法院建設
近年來,甘肅全省法院在省委的堅強領導、省人大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省政府、省政協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導下,緊緊圍繞「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各項工作與時俱進,取得了新的發展和進步。
審判執行取得新成績。2008年以來全省法院案件數量以年均7.1%的速度持續遞增,2013年突破19萬件,2014年上半年達到11萬余件,同比上升17.24%,近6年共審(執)結各類案件103萬余件,全省法院有10餘項審判指標優於全國法院平均值,死刑案件核准率連續兩年保持100%,有效發揮了懲治犯罪、化解矛盾、服務發展、促進和諧、保障人權、推進法治建設的職能作用。
司法為民取得新進展。始終把司法為民作為法院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維護群眾權益、方便群眾訴訟。不斷強化司法便民措施,普遍建成了一站式、全方位、一體化的立案信訪大廳或訴訟服務中心。大力暢通信訪和申訴渠道,積極推進涉訴信訪工作改革,落實涉訴信訪終結辦法,推進涉訴信訪依法處理。甘肅高院信訪工作連續五年受到省上表彰,集中清理執行積案、黨政機關執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專項積案清理、涉民生案件專項集中執行等活動均提前完成任務,位居全國前列,多次被授予全國先進集體。
公正司法取得新成效。從提高審判質效抓起,強化對立案、分案、開庭、裁判、執行、歸檔等各個流程節點的監控和預警提示,提高辦案效率。從強化監督指導抓起,對改判、發回重審案件逐案分析通報,落實責任追究和整改措施。從推進司法公開抓起,公開庭審過程、裁判文書、執行信息,開通法院官方微博、微信,舉辦「公眾開放日」、新聞發布會,發布年度「十大案件」,錄播重大敏感案件庭審,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法院工作、旁聽案件庭審,廣泛征詢代表、委員對法院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司法公開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
隊伍建設取得新進步。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活動和「效能風暴行動」,大力加強隊伍思想政治建設、法院黨的建設、司法能力建設、司法作風建設、司法廉政建設,隊伍整體素質不斷增強,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有418個集體、815名個人受到省部級以上表彰獎勵,涌現出了榮立全國法院集體一等功的定西中院、「全國模範法官」崔正濤、「最美基層法官」才讓旺傑等一批先進集體和個人,甘肅高院班子連續五年被省委評為「好班子」。甘肅高院在第二十次全國法院工作會議上,被確定為10個重點經驗交流法院之一,專門介紹了隊伍建設經驗。
基礎建設取得新突破。積極爭取和實施「兩庭」建設項目385個,建成了一批功能齊全、設施配套的信息化審判法庭和人民法庭。甘肅高院建成了院機關辦公暨審判綜合樓,專門建設了集信息化、人性化、法治文化於一體的立案大廳、信訪大廳、新聞發布中心以及全數字化審判法庭,用於社會主義法制宣傳教育的法院文化長廊,辦公辦案條件顯著改善。籌建了「雙語」法官培訓基地,最高人民法院在培訓基地設立了「國家法官學院舟曲民族法官培訓基地」,甘肅省檢察院、公安廳、司法廳、西北民族大學分別在基地設立了相應培訓基地、教育基地和教學實踐基地,使之成為全國、全省民族地區法律人才培訓的重要陣地。
信息化建設取得新成果。建成了覆蓋全省法院的四級專網和170多個科技法庭、近60套遠程提訊系統,審判流程管理系統、訴訟查詢系統、遠程接訪系統、執行信息管理系統、司法政務系統、紀檢監察系統相繼投入使用,實現了數據共享、遠程提訊、視頻會議、遠程協同辦案、遠程庭審觀摩。完善了審判信息中心、執行指揮中心、綜合信息集控中心和審委會多媒體會議系統、視頻會議系統、數字法院業務應用系統以及遠程視頻接訪、遠程視頻提訊系統的服務功能,建成了電子閱覽室、智能化檔案館、法官工作平台和辦公自動化系統,辦公辦案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審判執行現代化體系日趨完善,為公正廉潔為民司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保障。
8. 第四個國家憲法日總結是什麼
今天是第四個國家憲法日,社會各界圍繞「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維護憲法權威」的主題,開展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12·4」公眾開放日、憲法宣傳、法律惠民活動。
此前,司法部部長張軍介紹,司法部、全國普法辦會同中央電視台評選2017年度法治人物,今晚將在央視播出「憲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專題節目。青少年憲法主題教育活動也非常豐富。今天,全國的檢察院、司法行政機關也舉辦各具特色的開放日活動,進行網路視頻、圖文直播。各地的主題宣傳活動將持續到12月中旬,公眾可以積極參與。
懂法知法,做個好公民。
9. 法院民事庭如何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
一、讓群眾了解、熟悉法庭是提升基層法庭人民滿意度的前提
雖然基層法庭是絕大部分群眾參與訴訟的審判、執行機構,但是基層群眾對法庭的了解卻不深,有些群眾甚至根本不了解或者了解的與實際完全發生偏差。當群眾還不了解、熟悉法庭,法庭如何能夠讓人民群眾滿意?較多基層法庭設置在鄉鎮,面對的群眾大多是務農或在外務工的農民,他們沒有足夠的知識來了解法庭,農村的相對封閉和落後,讓有些群眾還認為法院就是封建時代的「衙門」,自古「衙門有理無錢莫進來」的「衙門審判」深入人心,這些群眾對訴訟和法庭遠遠避之。另外,較多群眾以為法院系統就是「判刑機構」,在法院參與訴訟,特別是作為被告,被認為是「犯人受審」。群眾對基層法庭的不了解,成為了提升基層法庭人民滿意度的瓶頸。只有群眾了解了基層法庭,才談得上是否對基層法庭滿意。
如何讓群眾了解熟悉基層法庭,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一是充分運用好審判這一平台,展現基層法庭的風采。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工作人民通過規范性的著裝、言行,讓群眾了解我們法庭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和形象。有條不紊、秩序井然的庭審,讓群眾了解我們法庭審判工作的嚴肅性。在審判工作中,不僅解決當事人的矛盾糾紛,更在這次庭審中,宣傳相關法律法規,讓群眾更加知法、守法,更有能力運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二是充分運用好文書送達、宣判等日常工作,實行轄區村民走訪,登門上戶解糾紛。基層法庭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活動中,進行轄區大走訪,宣傳基層法庭的性質和功能,告知村民,我們法庭能為他們做什麼;宣傳民事訴訟法相關知識,讓群眾知道如何參與訴訟,如何維護自身權益;宣傳《農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婚姻法》《侵權法》等與農民群眾息息相關的法律,豐富他們的法律知識,能為他們的法律行為作出正確的導航;了解群眾鄰里之間的矛盾糾紛,並現場調解,融洽鄰里關系,促進和諧鄉村的建設;關心困難群眾的生活,體現基層法庭對群眾的人文關懷,讓群眾感知法庭除了法律,仍有溫情。三是實行法庭開放日,邀請轄區群眾代表到法庭參觀。開門迎接群眾代表,對法庭的日常事務、庭審、執行等工作進行參觀、監督,詳細講解他們想要了解的相關方面,並就他們在便民服務等方面的合理性建議,完善法庭的工作。基層法庭通過以上多方面的努力,讓群眾了解、熟悉了法庭,會大大提升群眾對基層法庭的滿意度。
二、司法公正是提升群眾滿意度的核心力量
弗蘭西斯 培根曾言,「不法行為弄臟的不過是水流,而不公的判決則將水源污染了」。可見司法公正對法治進程推動的重要性。然而近年來出現的諸如「趙作海案」、「彭宇案」,無不讓觸動司法公正的神經,讓群眾對法院的公正審判產生了質疑和不信任。盧梭曾有一句經典名言,「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心裡」。基層法庭守住司法公正的生命線,讓老百姓感受到正義就在身邊,那麼,法律才能被真正信仰,法庭才會收到群眾的尊重和滿意。
基層法庭如何做到讓群眾滿意的司法公正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做:一是審理案件公開、透明。在不涉及當事人隱私或商業秘密等法律規定不公開審理的情形下,基層法庭審理案件盡量做到公開審理。在一些群眾的腦海里,不公開透明的審理,都有可能存在貓膩。基層法庭保證了案件審理的公開透明,法庭在群眾的心目中就是公正的,就會得到群眾的滿意。二是法庭工作人員要潔身自好,廉潔司法。在司法審判或其他工作中,工作人員會或多或少受到糖衣炮彈的侵襲,只要法庭工作人員能牢記「公生明,廉生威」、「民不畏我嚴而畏我廉,民不敬我能而敬我公」的古訓,自覺抵制貪腐的侵蝕,繼續發揚「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廉潔作風。群眾會更加感受到司法的公正,更加信任法律和法庭的權威,自願將糾紛和矛盾放置在司法訴訟的程序中,由法庭來做調解和處斷,避免更深層矛盾的發生。三是法庭工作人員應加強學習,提升業務水平,實現實體公正。如果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不夠,空有愛民之心、廉潔自律,也不能給群眾一個公正、令人信服的審判。司法審判是一門專業性、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審判實踐中,法庭工作人員要在法律沒有明文規定或是法律規定過於籠統含糊時,根據法律原則或法律規則進行推理、論證,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對群眾不僅要有良好的服務態度,更要有扎實的法律理論基礎和精湛的專業技能,能查清案情,正確適用法律。新的法律不斷頒布實施,新的法律理論也在不斷產生,法庭工作人員加強業務學習,更能真正地維護好群眾的合法權益。
人民法庭的工作,繁雜細致,處理的案件多樣,需解決的糾紛錯綜復雜。只要法庭工作公正、公開、透明,工作人員廉潔、專業、耐心、嚴謹,審理案件不僅依法,而且合理,讓群眾感知法律的力量,能以法律作為自身行為的指引,人民法庭自然會受群眾的尊重和滿意了。
(作者單位:江西省修水縣人民法院)
責任編輯:牟菲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