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原告惡意訴訟法官王法裁判

原告惡意訴訟法官王法裁判

發布時間: 2022-09-15 01:46:09

A. 法院如何應對惡意訴訟

民法院降低 民商事訴訟門檻,方便人民群眾進行 民商事訴訟,對於保障公民權利及其合法權益是十分必要的,但也給惡意訴訟留下了可乘之機。 近年來,隨著我國 民商事審判方式由法院職權主義向當事人主義轉變,在降低訴訟門檻和方便群眾訴訟的同時, 民商事訴訟也為少數居心叵測者所利用,成為他們實現非法目的工具。偽造借條、虛構債務、合夥作偽證,明為解決經濟糾紛,實為利用司法程序追求不當利益或實現非法目的的虛假、惡意訴訟,近年來呈增多之勢。 司法實踐中惡意訴訟的表現 一是一些居心不良的當事人為達到卑鄙目的,蓄意製造「證據」進行惡告。如某原告與某小礦主合謀偽造欠工人工資手續,利用該礦合並之機,製造由合並後大礦承擔責任的假象; 二是利用一方的忠厚善良、警惕性不高及麻痹思想,騙取對方「證據」進行惡意訴訟。如劉某在還款時問張某索要欠條,張將事先復印的欠條復印件交給劉某,劉某沒細看即當場撕毀,後被起訴而無可奈何; 三是利用假借據虛構借款,轉移資產。如某公司負責人持公司欠別人借款的假借條,通過訴訟將公司財產轉移; 四是借惡意訴訟逃避債務,損害合法債權人的利益。某被告因欠賬太多,僅一處房產,便於其親戚串通,給其親戚出具一借條,並通過訴訟以房產相抵,實為自己居住,從而達到逃避債務的目的; 五是商業活動中,為了毀損害競爭對手的聲譽,或者想拖垮對手,搜集一些無關痛癢的證據甚至製造「證據」,將對方告上法庭。把民事訴訟作為獲取不當利益、實現非法目的的工具和手段。如某公司與某廠簽訂租房合同,並付租金30萬,但某廠未提供合格房屋,某公司起訴後,某廠提供了很多村民的證言和照片,提起反訴,混淆事實,致使訴訟期限延長,給某公司造成了很大損失。 六是原被告串通惡意訴訟,損害第三方利益。如某被告獲悉自己財產凍結期限已過,即與人合謀偽造欠條,通過訴訟將財產劃走,造成第三方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 七是通過上訪進行惡意訴訟。在訴前先行頻繁上訪,拿著上級批示作尚方寶劍,利用領導怕上訪的心理,用其表面的冤屈和合理,在訴訟中給法院施壓,掩蓋其不可告人之目的。 八是試探性惡意訴訟。先用一部分利益試探性進入訴訟程序,不會引人注目,一旦得手,則會有大部分利益比照前例進入訴訟,造成局面失控,讓法院左右為難。如以前涉及土地等不屬於法院管轄的案件,往往涉及面大,一些人利用某些立案人員把關不嚴的疏忽,讓不屬於法院受理的糾紛進入訴訟程序,把社會矛盾轉嫁到法院,揚言「既然法院受理了,你就得管到底!」,處理起來非常棘手,常引起上訪。 警惕惡意訴訟的幾點建議 惡意訴訟與現代法治是不相容的,它是法治秩序和司法公正的瑕疵。司法本是維護正義實現公正的手段,惡意訴訟不僅嚴重損害有關當事人的利益,而且也給法官設下諸多陷阱,增加了法官的職業風險,近幾年,一些法官因惡意訴訟受到牽連和處分,令人痛心。同時,惡意訴訟也浪費了本來有限的司法資源,擾亂了司法秩序,尤為嚴重的是,它極大損害了司法機關的形象,使人們對社會公信力產生了質疑。要有效遏制惡意訴訟,需要引起國家立法機關、司法機關的高度重視,要研究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並切實提高司法素質和水平,共同治理。 第一,要通過立法形式,為惡意訴訟設定刑事責任。建議出台關於虛假訴訟刑事案件具體適用法律的統一意見,使重拳打擊虛假、惡意訴訟有法可依。

B. 連雲港海州法院判決不公,枉法裁判,受害人應該怎麼辦

一方當事人不服勞動仲裁裁決,起訴到法院,說明裁決對你是有利的,你簽收法院的應訴材料後可以積極應訴,寫份答辯狀,強調裁決書是正確的。

C. 民事惡意訴訟在審判實踐中的常見手段有哪些

您好,
一、惡意訴訟的定義及特徵
在我國現有的法律體系中,對惡意訴訟尚無明確的定義,司法理論和實踐中也是眾說紛紜,各執一詞。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惡意訴訟是指當事人濫用民事起訴權,為追求不法、不當利益或達到其他非法的目的而提起民事訴訟的違法行為或現象。
(二)惡意訴訟是當事人出於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沒有合理和合法的訴訟依據,違反訴訟目的,把訴訟作為侵犯國家、集體和他人合法權益的手段,謀求非法利益或意圖使他人受到財產和精神上的損害,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三)惡意訴訟是指故意以他人受到損害為目的,無事實根據和正當理由而提起民事訴訟,致使相對人在訴訟中遭受損失。
筆者認為,惡意訴訟是指一方或雙方當事人出於為自己謀求不正當利益或者侵害國家、集體、他人合法權益的非法目的,在訴訟或者執行程序中違背誠實信用原則,虛假陳述、偽造證據、濫用訴權、拖延訴訟、逃避執行的行為。
惡意訴訟具有如下五個方面的特徵:
(一)行為人主觀上具有惡意,即行為人主觀上具有謀求非法利益、非法佔有他人財產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目的。
(二)行為人通過法院的審判權或者執行權達到其非法目的。
(三)行為人在訴訟過程當中存在虛假陳述、隱瞞事實、偽造證據、濫用訴權、逃避執行等行為。
(四)惡意訴訟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實質上卻背離了誠實信用和善良風俗的基本原則。
(五)惡意訴訟不僅浪費司法資源擾亂司法秩序,還會侵犯相對方或第三方的合法權益,造成公權利與私權利的雙重損害。
二、惡意訴訟的類型
在司法理論和實踐中,最常見的是將惡意訴訟分為單方欺詐型、原被告相互串通型、非法利用程序型和惡意代理獲利型四種。筆者認為,根據惡意訴訟的主體不同,可以將惡意訴訟分為原告惡意型、被告惡意型和原被告雙方串通型三種。
(一)原告惡意型
原告惡意型主要包括惡意起訴與訴訟欺詐。
惡意起訴是指原告沒有實體意義上的合法訴權,在缺乏事實根據和法律根據的基礎上對被告提起訴訟,以給被告造成訴訟煩累或給被告帶來名譽上的損傷的訴訟行為,在學理上被稱之為「騷擾型訴訟」。騷擾型訴訟的法律特徵是行為人在心理狀態上並不以追求勝訴的後果為目的,其目的主要在於給被告帶來訴訟中的麻煩,使被告被無謂地捲入訴訟之中,身陷訴累,為應訴答辯、舉證質證疲於奔命,空耗時間、精力與金錢,或者使被告因為訴訟而受到名譽上或商譽上的巨大損害。
訴訟欺詐是原告在捏造事實、偽造證據的基礎上提起的訴訟,其目的是藉助訴訟技能獲得法院的信賴,從而作出滿足其訴訟請求的勝訴判決。訴訟欺詐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無中生有」型,即原告虛構債權債務關系,偽造證據,如借條、還款協議等,並以此作為依據向法院起訴,要求被告履行「債務」;二是「死灰復燃」型,即原告以被告已經履行完畢但沒有索回或銷毀的債務文書為憑據,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再次履行;三是「借題發揮」型,即原告偽造有關證據,使債權的標的擴大,如篡改借據上的借款金額、傷殘鑒定書的傷殘等級結論等。
(二)被告惡意型
與原告主動起訴不同的是,被告惡意訴訟主要表現為濫用訴權拖延訴訟。
1、濫用管轄異議權。即使根據案件的性質管轄許可權非常明確或者當事人在合同中對管轄有明確約定,被告也要提出管轄異議申請,且待異議申請被法院駁回後又提起上訴。
2、濫用反訴權及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權。被告故意提起與本訴無關的訴訟作為反訴,並在反訴的舉證期限內反復增加或者變更訴訟請求,以獲得舉證期限,拖延本訴的訴訟時間。
3、濫用鑒定申請權。被告明知原告提交的證據是出己方,比如明知合同或者對賬單系真實的簽字或蓋章,仍提出質疑,申請鑒定,在鑒定過程中借故將鑒定申請撤回或待法院將卷宗材料移交鑒定機構後不交鑒定費用。
4、濫用上訴權。被告明知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准確,二審改判無望,仍提起上訴。在二審程序之中又通過濫用訴權阻卻判決生效或以種種理由不交納二審訴訟費用,妨礙原告合法權益及時實現。
5、濫用調查取證申請權。被告明知某證據已經滅失或者並不存在,卻聲稱某機關或某單位存有該證據,以己方無法調取為由申請法院調查取證。
6、申請延期舉證、延期開庭審理。被告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在舉證期限內申請延期舉證,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的規定申請延期開庭審理。
7、被告逃避傳喚,致使法院的傳票不能直接送達本人或者同住成年家屬而不得不採用公告方式進行送達;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和婚姻案件的被告以及其他不到庭就無法查清案情的被告,經兩次傳票傳喚仍拒不到庭參加訴訟。
8、捏造案件事實,虛構法律關系,提起另一訴訟,造成本案必須以另一案件的審理結果為依據的假象,致使本案中止審理。
9、虛假調解、和解。被告以調解為名惡意與原告磋商,造成案件久調不決,或者在達成一致意見後又故意不簽調解書,致使調解功虧一簣;而在執行案件中,被執行人假借和解之名拖延執行時間,以轉移或者隱匿財產,達到逃避執行的目的。
(三)原被告雙方惡意串通型
原被告雙方惡意串通型是指原被告雙方惡意串通,虛構民事法律關系或者法律事實,通過符合程序的訴訟形式,使法院作出錯誤裁判,從而達到損害他人利益、謀取非法利益的目的的違法行為,故有學者把這種類型形象地稱之為「手牽手」型。這類訴訟的原被告之間一般具有關聯性,如雙方為親朋好友,母子公司,業務往來較多、關系較好的公司,或公司與其員工等。雙方通過不正當的磋商而相互配合,偽造事實上並不存在的證據,故意作出背離事實或歪曲事實的陳述。雙方沒有激烈的對抗或者對抗「走過場」,被告方對原告方提交的證據不提異議,對原告方主張的事實予以自認,對原告方的訴訟請求輕易認可。一方的調解願望非常強烈,甚至雙方都主動要求法院出具調解書,或雙方達成調解協議請求法院直接確認。雙方配合默契,從而騙取法院作出錯誤的法律事實認定,並做出對其有利的司法文書。
三、惡意訴訟的危害
首先,惡意訴訟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惡意訴訟影響了他人訴權的正當行使,妨礙法律的正確適用,惡意一方非法利益的實現,必然損害對方的合法權益,雙方惡意串通,必然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因法院裁判具有權威性和強制力,惡意一方或雙方所主張的事實或者法律關系一旦被生效裁判所確認,受害方對於自己所遭受的物質和精神損害難以尋求救濟途徑。
其次,惡意訴訟浪費司法資源,損害司法權威。司法資源是有限的,而社會糾紛是無限的。而惡意訴訟的惡意方,因出於主觀惡意之心理,在審理中常濫用申請迴避權、申請延期舉證權等權利,從而拖延開庭時間,阻撓審理程序的正常進展,其佔用的審判資源往往比正常訴訟還多,而本身訴訟卻無任何價值。惡意訴訟案件的存在和增多,浪費了本已十分緊張的訴訟資源,干擾了正常的訴訟秩序,使人們失去了平等地尋求司法救濟途徑的機會,法院的精力被人為分散,加劇了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同時,當法治建設致力於確立司法公信力,樹立司法權威時,惡意訴訟的行為人卻把審判庭變成了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競技場,無時無處不在挑戰司法公信力,挑戰司法權威,使人們對訴訟制度的合理性產生信任危機,對訴訟程序產生懷疑。
再次,惡意訴訟異化訴訟功能,激化社會矛盾。惡意訴訟使訴訟成為一種當事人可利用的謀取非法利益的工具,而不是人們所依賴的解決糾紛的有效制度,同時會使無辜的公民的合法權益因此遭受不應有的損害,極大降低訴訟制度的性能和效用。惡意訴訟導致不公判決的產生,捲入惡意訴訟的訴訟主體無法在訴訟中解決糾紛,也難以使自身在糾紛中受非法侵害的利益得到回復,更不能使自己的合法利益得到承認和保護,人們只能通過其他訴求渠道解決,甚至以暴力的方式解決糾紛,從而引發社會矛盾的進一步激化。
四、惡意訴訟的規制現狀
惡意訴訟的規制可分為程序法規制和實體法規制。程序法規制符合訴訟經濟的要求,可以通過程序規制有效避免惡意訴訟的出現,將惡意訴訟消化在程序當中;而實體法規制能夠以具體明確的懲戒,對行為人產生威懾力,並能夠給受害人帶來直接的補償。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一)程序法規制基本已成體系
1、《民事訴訟法》第十三條規定了誠實信用原則,倡導誠信訴訟;
2、《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和第一百一十三條明確規定,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被執行人與他人惡意串通,通過訴訟、仲裁、調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也應當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對於惡意訴訟已經結束,法院已無機會駁回訴訟請求或採取強制措施的,受侵害人可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的規定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 (二)實體法規制有待完善
1、惡意訴訟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侵權行為,但《民法通則》和《侵權責任法》對惡意訴訟侵權及其損害賠償並沒有具體明確的規定。當然,受害人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和《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的規定要求行為人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2、除了惡意訴訟中逃避執行行為可以適用《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規定的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外,我國《刑法》對民事訴訟中的虛假陳述、偽造證據、濫用訴權、拖延訴訟等惡意訴訟行為缺乏相應的懲罰罪名。目前,僅有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對偽造證據的行為進行了規定。《答復》指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所侵害的主要是人民法院正常的審判活動,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做出處理,不宜以詐騙罪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偽造證據時,實施了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的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一款的規定,以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追究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有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零七條第一款的規定,以妨害作證罪追究其刑事責任。而民事惡意訴訟大多是當事人自己作偽證,並且往往不採用暴力、威脅、賄買等手段,因而很少能夠適用妨害作證罪。
五、結語
總之,惡意訴訟的識別與遏制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課題。我們要建立誠信的社會機制,增強人們的道德修養,要提升法官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法官識別惡意訴訟的能力,要加大對惡意訴訟的懲處力度,明文規定惡意訴訟為犯罪行為,只有這樣,才能使惡意訴訟無處藏身。

D. 法官對惡意訴訟不處理

法官對惡意訴訟不處理是違法的 你是沒有證據光靠嘴說吧 你說是惡意訴訟是要有確定的證據的 不是你自己猜測

E. 原審是惡意訴訟,二審依其裁決的寨件可以申請耳審嗎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規定,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的主要證據不足的;

(三)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四)人民法院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

(五)審判人員在審理案件時,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

對不符合前款規定的申請,人民法院應當駁回。

F. 民法通則上對法官擅自惡意篡改法律條文進行審判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這是刑法,如果法官是在審判刑事訴訟中惡意篡改就是徇私枉法罪,如果是審判民事的話就是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並且要是法官收受賄賂那就是牽連犯,按照其中重罪處罰

G. 萬州還有舉報法官余正海的嗎

說法官捏造庭審經過,和惡意訴訟的原告、證人勾結,製造錯案,又涉黑,估計可能性極小,或者不存在,純粹是惡意陷害,中傷法官。
如果真有這樣的事,估計法院自己早就處理了。
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處置信訪活動中違法犯罪行為適用法律的指導意見》:
2、採取口頭、書面等方式公然侮辱、誹謗他人,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二項規定的,以侮辱、誹謗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侮辱、誹謗情節嚴重,被害人要求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應當嚴格執行《公安部關於嚴格依法辦理侮辱誹謗案件的通知》的規定,除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外,應當將有關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同時告知被害人自行向人民法院起訴。
5、捏造、歪曲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三項規定的,以誣告陷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規定的,以誣告陷害罪追究刑事責任。

H. 法官徇私情造成枉法裁判!惡意篡改庭審筆錄!庭審不錄像!當事人虛假訴訟!串通親友做偽證!

  1. 你說法官絢私情造成枉法裁判惡意纂改庭庭審筆錄不錄像當事人虛假訴訟串通親友做的告訴你說話做事都要有正劇你有箱關的正劇嗎賈如你真拿到他們做假的正劇你可以向上起拆沒有正劇你還要受到傷害別人的影響

I. 一審二審後被告發現原告有惡意訴訟行為該怎麼辦

在中國,現行法律中並沒有對規制惡意訴訟做出明文規定,只是在憲法和相關法律中對訴訟行為如何正當行使作出了原則性的規定,其中也有一些禁止性規定,如果違反這些禁止性規定通常認為就可能構成惡意訴訟。中國現行法律與惡意訴訟相關的規定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51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07條的規定,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上有期徒刑。幫助當事人毀火、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集體的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5條規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第6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
4、《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50條第3款規定,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
5、國務院制定並於2007年4月1日實施的《訴訟費用繳納辦法》第29條規定,訴訟費用由敗訴方負擔,勝訴方自願承擔的除外。部分勝訴、部分敗訴的,人民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決定當事人各自負擔的訴訟費用數額。共同訴訟當事人敗訴的,人民法院根據其對訴訟標的的利害關系,決定當事人各自負擔的訴訟費用數額。第34條規定,民事案件的原告或者上訴人申請撤訴,人民法院裁定準許的,案件受理費由原告或者上訴人負擔。第40條規定,當事人因自身原因未能在舉證期限內舉證,在二審或者再審期間提出新的證據致使訴訟費用增加的,增加的訴訟費用由該當事人負擔。

熱點內容
建設行政法律 發布:2025-01-20 11:38:59 瀏覽:835
勞動合同法一月半離職可以 發布:2025-01-20 11:32:48 瀏覽:749
礦井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0 10:03:54 瀏覽:225
行政法主體有哪些 發布:2025-01-20 09:29:09 瀏覽:906
法學的權利與義務 發布:2025-01-20 08:42:12 瀏覽:112
山東司法廳副廳長 發布:2025-01-20 08:31:04 瀏覽:613
現行環保行政法規目錄 發布:2025-01-20 08:29:36 瀏覽:78
偵查學法學 發布:2025-01-20 08:20:40 瀏覽:5
勞動法解聘書面通知 發布:2025-01-20 08:01:57 瀏覽:396
婚姻法涉及計劃生育的規定 發布:2025-01-20 08:00:38 瀏覽: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