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美國最高法院報告

美國最高法院報告

發布時間: 2022-09-15 13:48:17

⑴ 1.美國的記錄不包括目前五十個州的記錄,是嗎為什麼2.美國最高法院的報告是

是包括前五十州的記錄的,美國全國50州進入「重大災難狀態」,為歷史上首次。
美國所有50個州以及美屬維爾京群島、北馬里亞納群島、華盛頓特區、關島和波多黎各都進入「重大災難狀態」。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顯示,美國死亡病例逾2萬例,達到20604例,已經超過一直領先的義大利,成為全球死亡病例最多的國家。目前的最新數據為,美國死亡20604例,排名第一,義大利死亡19468例,退居第二,西班牙死亡16606例,排名第三。法國死亡13851例、英國死亡9892例,排名第四、第五位。

⑵ 聯邦法院和最高法院的關系

法律分析:無關。

美國聯邦法院是美國聯邦法院系統的最高審計和最高審判機關,是唯一由憲法規定的聯邦法院。1869年根據國會法令規定由首席法官1人和法官8人組成,終身任職。9位大法官中,有1位是美國首席大法官。聯邦最高法院有權裁定聯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違憲而不被採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成立於1949年10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審判機關,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分為:

(一)最高人民法院;

(二)地方各級人民法院;

(三)專門人民法院。

⑶ 美國法院中的陪審員起什麼作用

陪審團制度是一項歷史悠久的法律制度。在審判程序中,從公民中甄選出來的陪審團主要責任是認定法律事實,然後法官再依據相關法律做出裁決。目前使用這一制度的主要有美國、英國和香港等。

陪審團制度的歷史

陪審團制度於公元前400年以前起源於古希臘,那時從6000多名公民中抽簽選出的民事陪審團有201人,刑事陪審團則多達501人。想像一下幾百人聚在一起討論案情的情形,相信當時的法官們一定很頭痛。慢慢的,陪審團制度隨著文化的滲透和征服者的鐵蹄在歐洲其他國家傳播開來,並在這一過程中逐步改進。

陪審團制度1066年傳入英國,在愛德華一世統治時期正式成為英國法律的一部分。這時做陪審員其實是比較不幸的,一來要面對不能迅速做出裁決就會被斷絕食物和水供應的威脅,二來如果被國王認定裁決不當,有可能被沒收財產並被監禁。隨後,陪審團制度傳到了許多英國的殖民地。

在英國人踏上美洲大陸的時候,陪審團制度隨之傳入並生根發芽。時至今日,美國已經成了全世界陪審團制度最具特色、發展最成熟的國家。

美國的陪審團制度

美國的陪審團主要分為兩種:一種出現在起訴程序中,被稱為大陪審團,通常由案件所在地區的23位公民組成,其職責是裁定案件有無立案起訴的必要;而我們經常在影視文藝作品中見到的陪審團出現在審判過程中,也被稱為小陪審團,通常由案件所在地區的12位公民組成,其職責是裁定刑事案件被告是否有罪以及民事案件被告是否侵權。

美國的聯邦法院和各州法院對陪審員資格都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說來,陪審員必須是美國公民,年滿18歲,能用英文進行交流,沒有重罪前科,州法院的陪審員還必須是本州居民。除此之外,法院並不對陪審員的文化程度、社會地位和法律知識等做出限定。

選拔陪審員時,各法院會根據選民登記名單、駕駛執照持有者名單等確定一份能覆蓋該地區80%以上人口的原始名單,然後剔除掉不具有陪審員資格的人,再在剩下的名單中隨機抽取若干陪審員候選人。當一組候選人被編好號派到法庭後,法官會對候選人進行訊問,以了解候選人的背景,確定其在審判過程中能否做到公正無私。候選人也可以向法官提出自己不適合作為陪審員的理由,經法官同意可以後就可以退出。不少法院中,律師可以在法官之後對候選人進行提問。然後,原告和被告雙方律師可以交替行使否決權,將他們認為可能對自己的當事人不利的候選人從陪審團中除去。不同的案件,律師行使否決權的次數是有限的。在雙方律師都行使完否決權後,法官在未被否決的候選人中按照編號確定12名陪審員和若干候補陪審員,當有陪審員不能履行陪審義務時,由替補陪審員來代替。

開庭審理過程中,陪審團通過雙方律師對證人的詢問來了解案件事實,而法官會控制律師的詢問過程,並指出法庭上出現的哪些證據屬於違法獲得或者哪些證言不具有可信度,以提醒陪審團不能採用。在所有的證人都出庭作證後,陪審團會在單獨的評審室內對原告提出的訴訟請求進行評議,並形成裁決意見。一般的刑事和民事案件要求至少有9名陪審員達成一致意見,才能形成裁決結果。而謀殺案之類的重大刑事案件,則要求12名陪審員都必須形成一致的裁決。如果人數上達不到要求,就不能形成裁決結果,陪審團需要繼續評議,直到做出裁決為止。有時候,陪審團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討論,仍然無法調節分歧做出裁決,這樣的陪審團稱為「死結陪審團」,此時被告可以請求法官直接判無罪,原告也可以請求重新審判此案。

如果陪審團裁決無罪,那麼被告不能就同一犯罪事實再次受到起訴,這是美國法律中所謂的「一罪不二審」原則。如果陪審團裁決有罪,那麼通常由法官再根據法律對被告做出量刑,有的州法院量刑也是由陪審團做出。

在美國,擔任陪審員是一項公民義務,一般不得拒絕。有的影響力較大的案件,審理周期較長,陪審團在審理過程中還會被隔離,不能回家,不能同其他人討論案情,不能看與案件有關的電視節目和報紙,這絕對不是什麼愉快的經歷。即使是普通的案件,由於審理期間陪審員不能進行自己的工作,而法院所發的薪水相當有限,陪審員也會遭受經濟上的損失。因此,許多美國人都不願意履行這一義務。

而法律規定,刑事案件和標的物價值大於20美元的民事案件都可以要求陪審團審理,所以被抽中擔任陪審員的機會還是不小的。據說有一次美國總統布希被抽中擔任陪審員,不過白宮方面以總統事務繁忙為由拒絕。對於普通民眾來說,當然不能列出這么大牌的理由,不過他們也有自己的辦法。1990年芝加哥刑事法庭審理一起警察被槍擊的案件,一位不願做陪審員的老兄就理直氣壯地在法官詢問「對警察有無偏見」時回答「有」,並宣稱自己不能保證對案件做出公正裁決,終於如願逃脫了陪審員義務。

經典案例

美國陪審團制度的種種嚴格規定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陪審團能夠避開外界干擾,做出盡量公平的裁決。但是這項制度也存在著弊端,陪審團的組成對裁決結果有時會有相當大的影響。

1994年6月12日,美國橄欖球巨星辛普森的前妻妮可及其男友戈德曼雙雙在妮可的別墅被殺。警方根據現場發現的證據逮捕了唯一的嫌疑人辛普森。接著,控辯雙方都組成了龐大的律師隊伍,展開了長達一年零四個月的拉鋸戰。1995年10月3日,在耗費了洛杉磯政府900萬美元之後,加州最高法院判決辛普森殺人罪名不成立。而同時,在一項民事訴訟中,聖塔莫尼卡法院則判決辛普森對妮可和戈德曼之死負有責任並要求其對受害人家屬進行巨額賠償。兩個法庭,兩個陪審團,對同一個案件在刑事和民事領域做出了相反的裁決,原因就在於兩個陪審團的人員組成不同。

在這起案件中,受害者之一妮可是一位漂亮的白人少婦,而被告辛普森則是一位帥氣的黑人體育明星。刑事訴訟中,控方希望能盡量挑選白人、女性、家庭暴力受害者等可能同情妮可並且不會被辛普森頭上光環所迷惑的陪審員,而辯方則希望盡量挑選黑人或少數民族、文化程度不高、崇拜明星、喜愛體育運動等可能對辛普森相當有好感的陪審員。控方想打性別牌,而辯方則想打種族牌,兩相妥協,結果12名陪審員中有8位女性和4位男性,從種族上看則有8名黑人、2名拉裔、1名印第安人和1名白人,而且這些陪審員多數為未受過高等教育的普通職員和工人。很多評論認為,控方在陪審員挑選上的失敗直接導致了官司的失利,很顯然,性別牌打不過種族牌。而聖塔莫尼卡民事訴訟的陪審團則由9名白人、1名拉美裔、1名亞裔和1名黑人拉美裔混血組成,12位陪審員一致裁定辛普森要對妮可和戈德曼的死負責。

所以說,不管這項制度做出了怎樣具體的規定,仍然無法保證陪審員在做出裁決時不受自身任何偏見的影響。

http://www.law-gun.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6745&ArticlePage=2

從社會中選拔陪審員。第一、人口代表性的重要意義。陪審團應當從社會上的大多數人口中挑選,這一點是《憲法》第六修正案所保證的陪審團審判的基礎。早在1880年,美國最高法院就作出判決,指出禁止讓黑人擔任陪審員的州法律剝奪了黑人被告依據《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享有的受法律平等保護的權利。(註:「斯特勞德訴西弗吉尼亞案」,載《美國最高法院報告》,第100卷,第303頁(1880年)。)隨後,法院根據該案中闡明的規則,廢除了某些故意排除或明顯減少少數民族或婦女的確定陪審團名單的做法。第二、陪審團原始名單。多數的州法院和聯邦法院都是以選民登記名單和駕駛執照持有者名單作為陪審團的原始或初步名單。(註:在美國駕車不是富人的專利,也不是中產階級的標志。《美國律師協會陪審團標准》第14頁的註解指出,近一半州的駕駛員名單比選民登記名單長出百分之二十一。)候選陪審員的范圍應當在種族、年齡、性別和其他重要特徵方面准確地反映社會中的人口狀況,因此,陪審團原始名單應當盡可能地容納社會成員。一般認為,一份原始名單要達到的合理目標就是要覆蓋百分之八十的地區人口,而事實上許多地方所使用的原始名單包括了百分之九十的地區人口。(註:《美國律師協會陪審團標准》,第12-13頁。)。
(3)通知和傳喚程序。一旦一個人被選中參加陪審團服務,法院會發函通知或傳喚他到庭服務。通常,陪審員傳喚書會附一份調查問卷,要求其提供一些基本情況。這份問卷的目的在於:一來核查是否有情況使得被傳喚人不能或者不應擔任陪審員,二來可以節省在預先審核程序中對陪審員進行詢問的時間。通知書或傳喚書的內容還包括:何時應當到庭參加陪審團服務、陪審團任期、以及其他有關陪審團工作和陪審員將去的法庭的情況。
(4)陪審員報到履行陪審義務。第一、陪審員任期。陪審員的任期長短差別很大,有些聯邦法院要求陪審員在六個星期或更長的時間里聽候選派。州法院要求不一,但許多州都實行「一審或一天」的制度,即如果一個陪審員參加了一個案件的陪審,他就履行了其陪審義務,無需繼續聽候選派到其他案件中去;如果一個陪審員到法院報到,在一天內聽候選派,但卻沒有被選入任何一個陪審團,他也被視為完成了其陪審義務。(註:《美國律師協會陪審團標准》,第43-44頁。)。第二、陪審員的報酬。多數的州都會向陪審員發放數額不同的微薄報酬,此外,陪審員還可以報銷其他開支,如停車費、公共交通費和膳食費等。另外,有法律禁止僱主因雇員擔任陪審員造成誤工而對雇員進行懲罰,有些州要求僱主在雇員參加陪審團工作期間照發工資。第三、對陪審員的指導和提供的設施。陪審員報到准備參加陪審工作後,法院通常會有一些指導培訓,幫助他們了解陪審員的工作,告訴他們陪審工作的後勤安排(如停車和膳食服務的地點),以及告知他們有關陪審員的特殊規定。如,法院會告訴陪審員,他們不應同他們所陪審的案件中的當事人或律師進行交談,不能獨自參觀審判中涉及到的任何有關現場。陪審員通常要佩戴特殊的徽章和標記,以便讓法庭工作人員和其他人避免當著陪審員的面討論案件。陪審員有專門的房間,令其在等候時有舒適的條件,而且可以同公眾隔離開來。第四、分派去特定的審判。陪審員報到之後,法院會通過隨機挑選的方法將其分派到特定的待審案件中去。為了保證陪審員不必在法院作不必要的等候,負責管理陪審團的人員在傳喚陪審員到庭時,會設法只召集一天的審判所需數目的陪審員。一種減輕陪審員工作負擔的做法是電話查詢,即陪審員通過電話詢問法庭是否要求其第二天參加陪審工作,如果不需要,他就不必去法庭等候。
(三)審判程序中的陪審團
1.選任陪審員的程序
在審判的當天,法院中的陪審團主任或法院書記員會通過隨機的方式從一大批報到履行陪審員義務的人中選出分派到各特定的審判中的陪審員名單。當一組陪審員被派到法庭之後,陪審團主任或法院書記員會再以隨機的方式安排其參加預先審核的前後順序。由於存在預先審核和要求迴避的程序。因此參加預先審核的人數一定要多於最終進行審判的陪審團的人數。聯邦法院刑事案件的陪審團人數為12人,(註:《聯邦刑事訴訟程序規則》,第23(乙)條。)但各州刑事案件陪審團的人數卻各有不同。
(1)預先審核的訊問。參加預先審核的人都要進行宣誓,承諾在該程序中如實回答問題,法官通常會向候選的陪審員介紹各位律師,並告知其即將審判的案件的類型。預先審核的訊問的目的是要了解陪審員的背景情況、其對案件的了解和個人態度,以便確定該候選陪審員是否可以成為公正無私的陪審員。在這一程序中,候選陪審員可能通過「有理由的要求迴避」和「絕對要求迴避」兩種方式被從陪審團名單中除名。這一程序在不同的法院做法很不相同,在有些法院,只有法官可以提問,而另一些法院則允許律師在法官提問後提出其他問題。
(2)要求候選陪審員迴避。第一、有理由要求陪審員迴避。「有理由要求迴避」的目的是讓律師有機會將那些沒有資格擔任陪審員或者不能成為公正無私的陪審員的人從陪審團中除名。如果律師有理由地要求一位陪審員迴避,這一要求將由法官進行審理,由法官決定是否應將該候選陪審員除名。「有理由要求迴避」分為兩種情況:一是該候選陪審員生理上或法律上沒有能力擔任陪審員,二是其對將審理的案件懷有實際的偏見或傾向。即使一個人對於即將審理的案件已經有所了解,甚至於對於被告是否有罪已經形成某種看法,只要他仍然能夠打消這種看法,他就不能被有理由地要求迴避。如果候選陪審員強調說,雖然他對被告人的有罪與否已經形成某種看法,但他仍然能夠保持公正,那麼法官在做出裁定時,有義務考慮和衡量這種保證。第二、絕對要求迴避。「絕對要求迴避」是律師要求候選陪審員迴避而無需做出任何解釋,這一制度被認為是被告所擁有的重要權利之一。然而,它也可能被濫用,例如,律師可利用「絕對要求迴避」的做法將某一種族的人從陪審團名單中除名。如今,已有最高法院判決指出任何以種族或性別為依據而有意排除這一類人的做法都是不正當的。因為這種做法侵犯了當事人取得公正審判的權利,侵犯了人們參加陪審團而不受歧視的權利,同時還損害了公眾對司法制度的信心,因此有害於社會。
刑事審判中起訴方和被告方可以行使的「絕對要求迴避」的次數依各州法律而定。《聯邦刑事訴訟程序規則》規定:「如果被控之罪行可判處死刑,每方有權用20次絕對要求迴避。如果可判處一年以上有期徒刑,政府方有權作6次絕對要求迴避,而被告或所有共同被告有權用10次絕對要求迴避。如果可判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罰金或者兩者並罰,每方有權作3次絕對要求迴避。」(註:《聯邦刑事訴訟程序規則》,第24(乙)條。)各州對這一程序的要求雖然不同,但許多州都採用一種所謂的「共選陪審團制度」,即雙方從陪審員小組成員的名單中交替地勾去名字,直到每一方都用盡其可使用的次數為止。
(3)候補陪審員。美國的法院通常會挑選出額外的陪審員,即候補陪審員,以便在正式的陪審團成員生病、喪失能力或由於其他原因不能完成整個案件的陪審工作時,代替這些陪審員。這種做法在復雜和耗時漫長的審判中顯得尤其重要。候補陪審員同正式陪審員一同聽取整個審判的全過程,如果不需要他們替補的話,其在陪審員開始評議時結束工作。關於候補陪審員的數目和使用,各州有不同的規定,《聯邦刑事訴訟程序規則》規定最多可以使用6名候補陪審員。(註:《聯邦刑事訴訟程序規則》,第24(丙)條。)
2.陪審團裁決
陪審團在整個審判過程中都要認真聽取雙方提供的證據,當雙方做完最後陳述以後,法官會對陪審團作出指示,包括法律原則及其應當如何適用,陪審團必須根據這些原則對事實進行認定,並作出裁決。
(1)陪審團評議。第一、進行評議的方式。陪審團進行評議的陪審室是同法院其他部分隔離開的,通常會有法警或警衛守候在門外,以確保無人打擾陪審團的工作。陪審團在評議期間被隔離的做法在各地也有所不同,有的法院尤其陪審員在評議期間與外界、家人完全隔離,夜晚都不得回家,但也有些地方允許陪審員白天集中進行評議,夜晚可以各自回家。第二、裁決的一致性。美國《憲法》並沒有規定刑事案件中的裁決必須一致作出,但《聯邦刑事訴訟程序規則》要求「裁決必須是一致作出的,它應當由陪審團在公開的法庭上遞交給法官。」(註:《聯邦刑事訴訟程序規則》,第31(甲)條。)美國大部分州也同樣要求刑事案件的陪審團裁決應當一致作出。《美國律師協會陪審團標准》中對一致裁決的要求作了解釋,認為這樣可以保證少數派的成員在陪審團審議中同樣有發言權,即多數派不能簡單地拒絕聽取陪審團兩三個成員的意見。這種一致裁決的要求迫使陪審員要有理有據地闡明自己的觀點並相互聽取意見。(註:《美國律師協會陪審團標准》,第17條注釋,第167頁。)
(2)陪審團裁決的宣告。第一,法官宣告。在陪審團作出裁決之後,要告知法官,法官隨即通知律師陪審團已作出裁決。裁決書通常首先交給法官,由法官查看裁決書是否已正確無誤地填好,然後法官會在公開的法庭上宣布裁決。第二、逐一詢問陪審員。宣布裁決之後,律師可以要求逐一詢問陪審員,即法官在公開的法庭上詢問每一位陪審團的成員,剛才宣布的裁決是不是該陪審員作出的。《聯邦刑事訴訟程序規則》規定,「宣告裁決時,在裁決記錄到案之前,如經一方當事人要求或法庭自行決定,可以逐一詢問陪審員。」(註:《聯邦刑事訴訟程序規則》,第31(丁)條。)第三、陪審團的解散。在陪審團最後解散之前,法官會向他們說明其他陪審義務,如陪審員是否可以自由離去,或者他們是否還要報到參加另一個案件的審判。通常,法官會告訴陪審員其可以自由談論此案,但並沒有義務非談不可,法官還會向陪審團成員表示感謝,但是法官必須小心避免對陪審團的裁決作出任何評論。
(3)與被告有關的進一步程序。如果陪審團裁決無罪,被告就不能就同一犯罪再次受到起訴,被告通常亦無需進行其他程序。如果陪審團裁決被告有罪,通常量刑都是法官的責任。也有些州通過立法規定由陪審團在作出有罪判決之後,再對量刑作出決定。美國最高法院在1994年6月的一個判決中提到,美國目前有26個州既在死刑案件中使用陪審團作量刑,又規定可以用無假釋的無期徒刑來代替死刑。(註:「西蒙斯訴南卡羅來納州案」,《最高法院報告》,第114卷,第2187頁(1994年)。)
量刑和定罪審判通常都是分成兩個階段進行的。有些州的法律規定,某些情況下,初審法官在作出有罪裁決之後,必須在一次單獨的程序中聽到證據,作出量刑。法官通常會命令舉行一次判刑前的調查,了解被告的背景情況,查明其犯罪前科、家庭背景、工作、所受的教育或訓練、改造的難易程序及其他因素。在完成了一份判刑前報告之後,法官將要舉行一次有關判刑的審理,進行量刑。
(4)陪審團裁決的終審性。陪審團對事實的認定,包括證據的可信性和證明力,是該次次刑事訴訟中終局的和決定性的裁決。除非審判記錄表明,沒有初步的證據可供陪審團作適當的考慮,或者訴訟中發生法律錯誤,或者出現了「陪審團不良行為」,否則初審法官和上訴法官都不得撤銷陪審團的裁決。
(5)無法作出裁決的陪審團(懸而不決的陪審團)。有時,陪審團經過長時間的認真評議,仍然不能作出裁決,這樣的陪審團被稱為「懸而不決的陪審團」。如果法官因陪審團無法作出裁決而宣布誤審,這一情況通常並不禁止對被告作進一步的起訴和對本案進行再審。
三、香港的陪審團制度
(一)英國法律制度強行輸入香港
英國於1843年在香港建立殖民地後迅速將英國的法律制度向香港全盤輸入,1845年的《陪審員及陪審團管理條例》規定:「最高法院的審判程序中對民事或刑事案件的事實認定都應由六人組成的陪審團作出。」(註:1845年《陪審員和陪審團管理條例》第1條。)隨後該條例經過多次修訂,現行的《陪審團條例》主要是基於1887年的條例而訂出的。
(二)香港陪審團制度的運作
香港陪審團制度的運作主要依據《陪審團條例》進行。與美國相比,陪審團制度在香港使用的范圍十分有限。香港的法院由低到高主要有裁判法院、地區法院、高等法院和終審法院四個層次,高等法院中又分為原訴庭和上訴庭。在眾多法院之中,只有高等法院的原訴庭使用陪審團審判,而其所處理的的刑事案件都是性質嚴重的如謀殺、強奸、搶劫、毒品犯罪和佔有武器或炸葯的犯罪,因而在數量上是極少的,如,1988年全年,其所處理的刑事案件僅為全港刑事案件總數的0.1%。

⑷ 美國17名議員在最高法院外示威被捕!被捕原因是什麼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17名美國國會議員在華盛頓特區美國最高法院外的抗議活動中被警察逮捕。他們抗議美國最高法院上個月底裁定憲法不再保護婦女的墮胎權,據警方稱,他們總共逮捕了 35 人,其中包括 17 名美國國會議員。這些人被逮捕是因為他們封鎖了道路,阻礙了交通。警方稱這種行為是違法的,所以警方先是對他們發出了三個警告,要求他們離開,但他們仍然拒絕。於是警方將他們逮捕。

總的來說,美國17名議員在最高法院外示威被逮捕這一個事情也表示美國當前的局勢是非常亂的,因為對於墮胎權這一個頒布,我個人感覺是非常不合理的。就連美國自己的議員都已經看不下去了,那美國政府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而不是打壓。

⑸ 美國法院司法信息是怎樣公開的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電子案件文檔和電子案件管理系統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根據《美國憲法》規定,美國法院司法信息公開的方式是:

  1. 判決書內容的全面公開。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判決書公布由書記員向駐守法庭前的部分記者分發判決書副本。由此可見,判決書是不作隱名技術處理的,原汁原味地向社會公布。同時,所有判決書與起訴狀、答辯狀、辯護詞等一並存儲於電子案件文檔系統(法院電子資料庫系統),供記者、學者和公眾隨意查詢。

  2. 法庭對於各國法官來說,都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場所。從年終報告可以看出,美國聯邦系統的所有法院應當已經實現了庭審證據同步展示、同步傳入電子案件系統,允許當事人和律師登錄官方網站進行查詢。但國內法院的科技法庭庭審系統與審判流程管理系統是兩套系統,同步錄音錄像、證據同步展示和庭審記錄同步展示均已經實現,但是需要傳送至審判流程管理系統還需要做數據介面,兼容性差。當然,美國聯邦法院系統除個別法院外,大多數聯邦法院是不允許攝像機進入法庭拍攝的。

  3. 電子案件系統的便捷性。美國聯邦法院電子案件系統的便捷之處在於,無論是訴訟當事人還是代理律師,通過互聯網登錄電子案件系統提交訴訟材料、錄入案件的基本信息,上傳訴訟文檔,就可以完成電子立案。在國內立案審查制變為立案登記制的新形勢下,由當事人對自己的信息真實性承擔責任遠比立案法官反復審核便捷得多。

⑹ 美最高院取消憲法規定的墮胎權,此舉是出於什麼原因考慮的

主要是由於美國的人口在最近幾年極速的減少,而很多女性也都不願意接婚生子,對美國未來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另外就是墮胎也是一種非常不人道的行為,將一個小小的生命殺害這也是比較殘忍的,所以出於種種原因考慮取消了墮胎權。

但是此舉卻受到了很多女性的抵制,在生活當中可能會有一些女性受到侵犯或者家暴的行為,他們不想讓自己孩子出生以後繼續遭受苦難而放棄孩子的生命,但是美國高院此舉卻阻止了這種行為,女性認為她們不是生育孩子的機器,孩子的生命是掌握在她們手中的,他們有權利決定孩子的出生與否。

⑺ 美國聯邦最高院和各州最高法院是什麼關系聯邦最高院的判例各州最高院必須適用嗎

這個問題涉及到美國的法律體系,一方面美國是聯邦制國家,因此根據美國聯邦憲法,除了聯邦憲法明確規定的權利以外,其餘的權利都是屬於美國民眾和各種政府的。所以涉及到聯邦法的管轄法院為聯邦的各級法院。另一方面美國的個各州有充分的自治權,所以每個州都有自己的州憲法,因此每個州都有自己的州法,對應州內的最高法院管轄州法的案件。
有些案件如果僅僅是基於州法就可以給出裁判時(adequate and independent ground),那麼這類案件就不會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因為聯邦要給州法足夠的自治權。而一個案件涉及到聯邦法,比如涉及到美國公民的基本權利(The Bill of Rights)那麼聯邦法院是有管轄權的,可以推翻州最高法院的裁判結果。
因此聯邦最高院的判例是具有指導性的,各州最高院的判例不能和最高院的判例沖突。

⑻ 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的數量是幾位

根據聯邦法規,法院通常由一位首席大法官和八位大法官組成。

法官均是由美國總統提名,並且需在美國參議院投票通過後方可任命。一旦獲參議院確認任命,法官享有終身任期,他們就無需再服從其原先的政黨、總統、參議院的意志來審判。法官保留他們的職位直到去世、辭職、退休或彈劾(不過至今未出現法官被罷免的情況)。

每位法官都有一票投票權,一票之差(五比四),判決透露了法官的政治思想信仰及背後的哲學或政治類比。

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美國最高法院大樓辦公。

(8)美國最高法院報告擴展閱讀:

提名和確認

美國《憲法》規定,美國總統「提名,經參議院同意任命最高法院法官。」雖然大法官的判定最終可能與總統的期望相違背,大多數提名總統候選人都會宣揚其意識形態觀點。美國《憲法》未對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任職資格作任何規定,總統可提名任何人擔任這一職務,但須經參議院批准。

近代,參議院批準的過程引起了新聞界和宣傳組的高度重視,游說參議員批准或拒絕提名候選人取決於其檔案是否符合黨派觀點。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就提名是否應以正、負或中立報告提交參議院全體議員提出聽證和投票。委員會親自面試候選人是較新的做法。

在1925年,哈倫·菲斯克·斯通是第一位提名候選人委員會的聽證會上出現的提名候選人。斯通試圖消除關於他與華爾街關聯的擔憂,而近代的質疑做法在1955年出現始於約翰·馬歇爾·哈蘭二世。

一旦委員會將提名法案提交全院會議並附審查報告,參議院全體議員將進行審查。反對相對來說是不常見的;參議院已明確地反對了十二名最高法院的提名人,最近一次的反對提名是在1987年的羅伯特·博克。

盡管參議院的明文規定並不一定認可在司法委員會中投反對票來阻止提名,但在2017年之前,一旦參議院全體議員的辯論開始,阻撓議事的議員將可能阻撓提名。

林登·約翰遜總統提名擔任大法官的亞伯拉罕·亞伯·方特斯於1968年接任厄爾·沃倫為首席大法官,這是阻撓最高法院提名的第一個成功案例。這包括了共和黨和民主黨參議員所關注的方特斯的倫理觀。唐納德·特朗普總統提名尼爾·戈薩奇填補安東寧·斯卡利亞的空缺席位,這是第二個經阻撓成功提名的案例。

然而,與福塔斯的阻撓者不同,只有民主黨參議員投票反對戈薩奇的提名,因為他們對戈薩奇保守的司法哲學表示懷疑。此前共和黨多數派曾反對接受奧巴馬總統提名的梅域·加蘭填補空缺。這導致共和黨多數派取消規定以消除對最高法院提名的阻撓。

並非每個最高法院的被提名人都可獲得參議院投票。總統可以在任命投票發生之前撤回提名,撤回通常是因為參議院明確反對提名人;最近撤回提名的是在2006年的哈里特·米爾斯。參議院也可能無法按提名行事,屆時將在會議結束時終止。

例如,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總統在1954年11月第一次提名約翰·馬歇爾·哈蘭二世時,沒有參議員採取行動;艾森豪威爾總統在1955年1月重新提名哈蘭,參議院在2個月後批准了其提名。

最近,如前所述,參議院未對在2016年3月提名梅域·加蘭的提名有任何動作;該提名於2017年1月份到期,而該空缺後來由特朗普總統任命的尼爾·戈薩奇填補。

一旦參議院確認大法官提名,總統必須在新法官任職前簽署一份帶有司法部印章的委任狀。大法官的資歷是基於任命日期而不是確認或宣誓日期。

1981年以前,大法官的審批程序通常很快。從杜魯門到尼克松政府,大法官的任命通常在一個月內得到批准。

然而,從里根政府到現在,這個過程需要更長的時間。一些人認為這是因為國會認為法官比過去更具政治色彩的作用。根據國會研究機構統計,自1975年以來提名至參議院投票的平均天數為67天(2.2個月),而其中值為71天(或2.3個月)。

⑼ 美國最高法取消墮胎權,引發的國際反響有哪些

對於此次美國宣布女性權不受憲法保護的情況,我個人是非常驚訝和震驚的,美國作為一個民主國家,這種做法是對於女性個人的生育選擇權利的一種損害。這不僅會影響美國國家的人口數量。也會對其文化以及社會治安等多方面問題都造成長遠的影響。

本質上生殖權和墮胎權是一體兩面,保護生殖權的同時也是在保護墮胎權,不少人刻意把兩者放在二元對立的角度進行攻詰,反應了思想上的無知淺薄。這種事發生在以自由著稱的美國簡直難以想像,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會承認女性有墮胎權利,也承認它是一種人身自由。

熱點內容
建設行政法律 發布:2025-01-20 11:38:59 瀏覽:835
勞動合同法一月半離職可以 發布:2025-01-20 11:32:48 瀏覽:749
礦井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0 10:03:54 瀏覽:225
行政法主體有哪些 發布:2025-01-20 09:29:09 瀏覽:906
法學的權利與義務 發布:2025-01-20 08:42:12 瀏覽:112
山東司法廳副廳長 發布:2025-01-20 08:31:04 瀏覽:613
現行環保行政法規目錄 發布:2025-01-20 08:29:36 瀏覽:78
偵查學法學 發布:2025-01-20 08:20:40 瀏覽:5
勞動法解聘書面通知 發布:2025-01-20 08:01:57 瀏覽:396
婚姻法涉及計劃生育的規定 發布:2025-01-20 08:00:38 瀏覽: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