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民情日記
『壹』 社區簡單的民情日記
社區簡單的民情日記範文大全
民情日記是指導扶貧脫貧工作的有益幫手。接下來要給大家分享的是社區簡單的民情日記範文大全,歡迎大家的借鑒閱讀!
社區簡單的民情日記範文(1)
6月8日是個讓人高興的日子,我們福利院供養的兩姐妹——李琳、李鑫終於如願以償走進了高考考場.為了能讓他們順利參加這場最重要的考試,我整整奔波了近兩個月,但是現在所有的的辛苦,都因為這一個令人高興的結果而煙消雲散了.
李琳、李鑫是我院供養的同母異父姐妹,姐姐李琳現年19歲,系嘉峪關市市民朱珍與其前夫所生,1994年雙方離婚後,法院判決由其母監護;妹妹李鑫16歲,朱珍離異後再生的..因朱秀珍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姐妹倆因監護人沒有監護能力而流浪街頭,生活無著.1998年建設街辦事處與市婦聯,市民政局協商後,交由我院供養至今.
由於姐妹倆均系計劃外生育,入院時就沒有戶口,直到現在面臨高考,因為戶口問題無法報名參考,為了不影響她們今後的正常學習和生活,院領導安排我去辦理孩子們的戶口.到市公安局戶政科詢問後,我才知道辦理戶口需要很多原始材料.按照戶政科的要求,我一項項落實:先到居委會,街道辦事處了解情況補辦手續,又通過多方打聽尋找到張玉蘭的親生父親,請他出具當時法院的判決書及單位的處罰證明.由於姐妹倆是計劃外生育,最終需要計生部門的手續,事隔多年,計生部門也從未遇到過此類情況,很難做出決定.可這事關繫到孩子們的前途,經再三研究,院領導請示市民政局後,由民政局副局長親自與公安、計生等部門協商.經過協商,這兩個部門針對這一情況,給予特事特辦,我們終於趕在高考前拿到了落戶批復.
在整個落戶過程中,市民政局、公安部門和計生部門給予我們大力支持和幫助,正是他們的支持換來了姐妹倆今天的考試.我想,這對姐妹定會一生永記社會的愛心和人間真情,好好學習,健康成長.
社區簡單的民情日記範文(2)
陽光明媚,丹桂飄香,來到我所駐村的姜口,上午陪同區財政到我村驗收一事一議的飲水工程,他們走後,我到三位老黨員家中走訪。
中午在百姓張東妹家中吃派飯,為了不增加農民負擔,百姓吃什麼,我們吃什麼,她自己閹的四方筍、自己種的小白菜,自己臘的肉,可香了,一餐15元,我們個人要向政府買餐票,個人自付4元,政府補貼11元。這個月我自付買了80元餐票,已發出去4張了。
下午開了一個兩委會,商議姜口村美麗鄉村建設、農民公園、土地增減掛鉤項目等事宜。我駐村的村我也希望能為村裡做些公益事業,如果姜口村公園建起來,以後我調走後,到王台旅遊,我一定會在公園停留的。目前我們都在努力籌措資金,如果不夠,我也願意捐款1000元。
開完會,抽空去從龍岩嫁過來的金妹家中聊聊。她今年第一年自己種的板栗南瓜長了好多個,一定要叫我帶一個回來,還有她家門口長的一小袋柿子,她說她家人都不愛吃,叫我帶來,現在還不能吃,要用蘋果混在一起,等到黃了才成熟。”我說:“我不能拿群眾的一針一線,怎能要你的南瓜和柿子。”她說:“你不喜歡吃。”聽她口氣,我不帶一點回來,她會生氣,以為我看不起她,自己種的不帶點回去,她又吃不完。在她家我還吃了一個白地瓜。如果金妹送我的這些東西是受賄,紀檢部門要來查,我一定主動上交的。我自己親自到她後門山上摘的南瓜,親自採的柿子,這算不算受賄?那天在她家吃派飯,今天補上一張餐票,她說:“還付什麼錢啊,一餐飯還吃不起啊,你能來我家,就是我的榮幸。”當然現金付給她是絕對不要的,我們就給餐票,村裡一個用月後統一到政府報銷,把錢給她們,這樣她們才肯收。
晚上在德龍家用餐,還要在百姓家中住夜,當然在李家的樓中樓是可以住的。金妹還想留我在她家住夜。只好對小妹說失陪了,改天到你家午睡我們聊個痛快。
明天陪同與黨委書記一起到蕉坑村入戶訪問,現在多數村民都已搬遷到集鎮,只有少數人不肯下來的了,他們說你們看,我的財產都在這,那麼多山,那麼多田,我們也要去看看他們,收集民情民意。
夜幕降臨,繁星滿天,丹桂飄香,深呼吸,好好享受農村的空氣。駐村真好,今夜真好!
社區簡單的民情日記範文(3)
“劉主任,我房子的問題解決了,謝謝你們!”昨天上午,江北區石馬河街道瑜康社區,居民王麗紅專門向工作人員致謝。原來,困擾老王家幾年的下水道問題被寫進社區“民情日記”,經社區的努力很快得到解決。
王麗紅家住明瑜恆康小區,三年前開始,下水道常被堵,後來發現是房子下水管太小需更換。但要從樓上向下換水管,涉及家庭多,十分麻煩,問題一直也沒能解決。
前幾天,水管又堵了。老王聽說社區有個“民情日記本”,專門記錄生活中的事情,便去社區反映。沒過兩天,社區就派人上門把困擾多年的煩心事解決了。
從2005年10月開始實行的“民情日記”,已記下厚厚三本,本子已翻得脫頁。第一項是明瑜恆康127-2-1的低保戶劉阿公反映的記錄。他認為水電費幾個月累積收取,單次繳費過高,難以承受,希望按月收取。不久他的建議得到採納。
;『貳』 扶貧工作隊的民情日記
扶貧工作隊的民情日記
扶貧工作隊應做更好扶貧工作,並做好民情日記,以下是扶貧工作隊民情日記,歡迎閱讀!
扶貧工作隊民情日記1
20XX年2月3日 星期三 晴
快過年了,家裡打工的都回來了,各家各戶的年貨辦了嗎?老人和孩子有沒有新衣裳?年輕人有沒有願意留下來在村子裡發展的,來年有什麼計劃?新年新氣象,又該去農戶家看看了!此刻,前段時間為農民工討還工錢的事又浮現在了我眼前。
1月20日中午,鄉黨委黃書記和我還有駐村幹部來到了我們單位的雙聯村----漳縣東泉鄉黃河村赤牛坡社。臘月里的農村比平日里熱鬧了許多,很多隻有老人、孩子和婦女的家庭迎來了“掌櫃的”,團圓的氣氛讓大家都感到高興。不過,還是有些人家男主人沒回來,比如這一家——郭雙虎。與雙虎媳婦聊家常,她告訴我們,雙虎到敦煌要帳去了!打工的老闆欠了18個人2萬多元已經兩年沒還了,現在手機也不接!沒辦法,只好告到法院,開庭了一次,被告老闆的態度蠻橫,調解不下來,到現在也沒有個結果。
黃書記問我,勞務糾紛通過法院起訴,這是你的專業,有沒有想到怎麼處理?此時,我也正在想怎樣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當然首先要了解清楚法律事實。於是,我用提問的方式請雙虎媳婦回答了幾個問題,被告戶籍、居住地在哪裡?欠款數額是多少?有沒有協議?有沒有請代理律師?約定的勞務費如何計算。雙虎媳婦有些能回答,有些說不上來。我想了想,和一旁的村支書杜書記商量,請他給郭雙虎打電話,讓雙虎把起訴狀和相關證據用手機拍成照片給我發過來,我了解清楚後再想怎麼辦。
下午,郭雙虎的照片發過來了,一共4張:起訴狀、手寫的勞務費結算標准、訴訟收費專用票據和訴訟代表推薦書。看完這些我發現,我希望收集的證據這里基本沒有。起訴狀和收費票據只能說明人民法院受理了案件,不是證據;訴訟代表推薦書說明是共同訴訟,以郭雙虎為訴訟代表人,也不是證據;只有勞務費結算標准具有證明效力,可是怎麼連簽名也沒有,如果被告否認,仍然存在爭議!
都說農民工討薪難、打官司難,我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法律知識欠缺吧,務工前沒有一份合同,勞務費沒有落在紙面的約定,還有可能忽視兩年的訴訟時效。一旦進入訴訟環節,並沒有勝訴的把握!
這個案子如何在這種被動的局面下應對呢?讓我想想!對了,被告沒有訴訟代理人,訴訟時效的問題不是法律專業人士根本想不到!沒有簽名的勞務費結算標准在第一次開庭時被告對日工資數額有異,但對基本事實並沒有提出異議,也就是說,被告自己認可了證據!想明白了,我有了解決的思路!
有了思路就迅速行動,我寫了一份《關於為黃河村村民討回拖欠工資進行法律幫助的請示》,向省委政法委執法督導處提出三項建議,一是建議在符合法律程序、不進行個案監督的前提下,對本案予以關注和重視;二是建議為18位村民聯系法律援助律師代理訴訟;三是建議在終審判決生效後,召開黃河村村民代表大會,一方面回復村民訴求,一方面以案說法,起到法制宣傳教育的有益作用。
1月25日一早,我來到單位,將請示呈送執法督導處樊處長,樊處長一聽是農民工討薪的案子非常重視,當即向酒泉市委政法委執法督導科作了安排,請他們在符合法律規定的前提下,為18位村民先行聯系法律援助律師,並盡快辦理。樊處長的要求很快得到了落實,下午郭雙虎打來電話,法律援助律師已經到位,馬上就能開展工作了。
但接下來的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期間發生了訴訟代表人委託程序出錯、法律援助律師更換、16位委託人身份證件需要再次提交等問題。每一次出現問題,郭雙虎都會找我拿主意,著急了甚至會懷疑法官是不是拿了被告的紅包。每當這時我都會勸他不要無端猜疑,要正視自己不懂法律程序、證據意識淡漠的問題,同時提出解決建議給他,有的問題則直接與酒泉、敦煌相關部門溝通解決。
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讓我感到想要做成一件事真的不容易!對於學習法律專業、通過司法考試的我而言是如此,對於那些識字不多的農民工而言,簡直是難上加難!農民工法律知識欠缺,一方面對訴訟工作準備不足,不明白打官司就是打證據這個道理;一方面希望司法部門解決問題的同時又對他們不夠信任,想讓他們完全滿意有難度。18個農民工對我寄予了希望,既要讓他們順利拿到工錢,又要通過這起案件讓他們在下次務工時吸取教訓,增強法律意識,我的任務不輕松。但無論如何,在法律界限內,我也要盡我所能去幫助他們!
1月29日,敦煌傳來了好消息,被告李某當庭承諾將於2月2日將欠款打至法院帳上,至此,兩年的欠款問題得到了解決。郭雙虎和老鄉們都很高興,第一時間打電話向我報喜。2月2日,郭雙虎專程來到蘭州,為我送來了“全心全意為民辦實事 依法捍衛民工血汗錢”的錦旗。他對我說:“李書記,我真的`謝謝你!”聽到這句話,我很感動,也很欣慰。通過法律手段,我們終於把農民工的工錢要回來了!
扶貧工作隊民情日記2
20XX年7月1日 晴
6月30日上午,省扶貧辦劉葉軍處長一行深入到翁堵鎮扁里村,對扶貧攻堅和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和指導,市扶貧辦副主任楊建軍、縣扶貧辦主任楊永軍和翁堵鎮李向成書記、李仲華鎮長一同前往檢查。
檢查中聽取了市、縣扶貧辦領導對昌寧縣、翁堵鎮和貧困村扶貧工作的介紹。鎮李向成書記詳細匯報了翁堵鎮、扁里村扶貧攻堅、建檔立卡戶973戶2492人的脫貧計劃、幫扶措施和扶貧惠農政策落實情況。我們龔隊長匯報了工作隊開展工作情況、具體幫扶措施、貧困戶享受到的幫扶政策和資料收集、整理、歸檔情況。劉處長一邊聽取一邊查閱扁里村駐村扶貧工作的有關檔案資料,包括扁里村精準扶貧規劃、調研報告、學習台賬、工作日誌台賬、信息、考勤、民情日記、“回頭看”核查認定材料等工作檔案資料。
通過聽取匯報、現場檢查、查閱資料和現場詢問檢查,對昌寧縣、翁堵鎮、扁里村的扶貧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認為脫貧規劃思路明細、脫貧措施有力、扶貧成效明顯、效果突出。同時要求我們工作隊要進一步做好精準施策、貧困戶一戶一冊,資料再進一步完善、整理。
檢查指導中同時對扁里村的駐村扶貧工作台賬痕跡、建檔立卡戶的脫貧成效及惠農政策落實等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肯定了扁里村脫貧攻堅和精準扶貧的做法和經驗,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水利、公路)和產業扶持上,積極協調爭取各級各部門的項目支持,脫貧推進成效明顯。並提出將扁里的工作經驗帶回去研究,可借鑒的將用於指導下一步全省的扶貧工作,強化制度建設、管理手段、工作要求和方法步驟。
內業檢查過後,劉處長一行來到了大水井村民小組在拆舊房建新居的貧困戶魯光海家,和貧困戶親切交談,對“掛包幫”的幫扶人、單位、幫扶措施、享受到的扶貧政策等進行了詳細了解和交流,詢問了貧困戶的主要致貧原因,為下一步脫貧想辦法、出主意。扶貧先扶志,劉處長鼓勵了魯光海家要打起精神,樹立脫貧信心,鼓勵其繼續外出務工增加收入,同時發展提升種植、養殖業,爭取早日脫貧致富。
檢查組走後,我們大家懸著的心終於落下了,雖然也開展了很多工作,但也會擔心還有不夠完善的,可能離檢查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還好我們的工作得到了檢查組的肯定,我們一定繼續認真、仔細的按照檢查要求落實,進一步完善材料,加強宣傳,加強資料收集、整理、提煉,做到真正精準扶貧。
;『叄』 回鄉走訪的民情日記
回鄉走訪的民情日記
走訪的時候一定要聽民心,下方是回鄉走訪的民情日記,歡迎閱讀!
篇一:回鄉走訪的民情日記
一條求助簡訊,使我萌生了和農戶建立“干群直通電話”的想法和意願。
“付師傅你好,謝謝關心民生問題,在(再)就是生活問題”——這是家住四組的低保戶、殘疾人陳正梅4月14日用手機發給我的一條簡訊。她小時候右臂殘疾,左腿關節化膿性結核,一得就是20多年,兒子32歲未成家,女兒只讀了初中,幾間干打壘危房下起雨來外面大下、裡面小下。本來不順的她,今年3月份低保費沒上到“一本通”,幾經打聽也沒弄明白。經過了解,村裡像這樣的戶還真不少。
走訪中通過細心觀察,我發現現在的農戶幾乎家家都有手機,能不能在手機上想點辦法?於是,便產生了“干群直通電話”的想法,就這個想法與其他隊員、村幹部一起進行了探討,大家都認為可行。之後,我每走一戶就把手機號留下來,告訴他們有事發簡訊或打電話。回到區里,就把走訪信息按輕重緩急、先易後難疏理分類,向區、鄉兩級相應的民政、殘聯、衛生、城建等部門反映協調,能解決的及時解決,不能解決的用“直通電話”反饋告知村民。一試還真有些效果,大家節省、便捷不說,還隨時隨地找得到我。沒過幾天,陳正梅不僅知道“一本通”每一筆款項來龍去脈,而且高高興興取出3月份55元“飯錢”。現在,她經常發來一些咨詢生產生活相關問題或者表達感謝的簡訊。
說實話,建立“干群直通電話”當時還是有不少顧慮,怕被人說成標新立異、搞形式主義、“作秀”、出風頭、擺花架子、無事找事,進而影響機關工作。事實上,在同23個農戶“直通電話”中,我感到確實能夠幫助群眾做些事情,許多農戶爭相索要電話號碼,尤其是“干群直通電話”可以“全天候”傾聽群眾呼聲,“幹部未出門,已知百姓事”,一事一幫更及時、更有針對性,真正有了一種“群眾是主人,幹部是公僕”的責任和義務。
篇二:回鄉走訪的民情日記
為深入推進“兩學一做”活動,根據州、縣黨委和巴東法院黨總支的安排,黨員要回到故鄉所在村開展走訪,參加“不忘初心.永跟黨走”支部主題黨日活動。我出生在巴東縣金果坪鄉金果坪村,距我工作的巴東縣城180公里。金果坪位於巴東最南端,地處八百里清江畫廊中景觀最美的軸心地帶,與五峰、鶴峰、建始三縣接壤,自古有“一腳踏四縣”之稱和“西部門戶”的美譽。
5月27日8時許,在巴東工作的黨員相約同車返鄉。雨大霧濃,能見度低,到達野三關已近中午,與也要返鄉的“權章舅舅”會合,他給我們安排了可口的午飯,席間還認識了從州里返鄉的青年俊才李世鶴,吃著“樓鍋”煮的土家菜,講話都是“後鄉口音”,鄉音鄉情初體驗,感覺快到家了!
經過七個小時的風雨兼程,干凈整潔、民風淳樸的金果坪集鎮終於呈現在我們眼前。我以往回來都是直接到爸媽家,怕打擾別人。這次以一個黨員的身份回來,得先到村支部報到。村書記高清年、副主任馮安源正在布置會場,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並介紹我們認識了合並過來的原小溪灣村書記胡聖元,小夥子話不多,但看得出是一個精明能乾的實在人。現滿頭華發的高書記從部隊退伍後就在原大隊工作,朝氣蓬勃、意氣風發,是我童年記憶中共產黨員的化身。我高中畢業考取大學後,高書記還代表大隊組織贈送我被單一床,以資鼓勵,至今回想溫馨尚存,這可能就是我們常說的組織的溫暖吧!馮主任是我的小學學長,當村幹部多年,做事認真務實,雖身體欠佳,但聽爸媽說修到我們組的公路時,高書記、馮主任帶領一群留守老人、婦女義務投工,身先士卒。為改變家鄉面貌,村支一班人和父老鄉親吃了多少苦啊!
因雨一直下個不停,道路泥濘,取消了原計劃的集中農務活動摘茶。我回到家裡,決心補上這一課,要求幫爸媽干農活,並給爸媽介紹了本次活動的'內容和意義。媽說:“我懂,電視上天天講這個,就是要你們不忘本、不變質,接受人民的再教育。你先把自己要帶的洋芋挖回來。”我接過媽遞來的挖鋤、撮箕,和媽來到田裡,雨也小了許多,因是沙田,勉強能挖,邊勞動邊嘮家長里短,一人一行挖到頂,筐子的洋芋也滿了。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從拿得起挖鋤就開始干農活,所以我對農活並不陌生,重拾農具,輕車熟路,但一雙手還是不給力,久未握過鋤把,三兩下就起了血泡。真正體會到了: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
5月28日過早後,金果坪村返鄉黨員二十餘人,加上村支黨員十餘人,齊聚村委會。大多數老同志都是熟人,互致問候。有幾張年輕而陌生的面孔就主動打招呼,自我介紹,相互認識,並建立了微信群,每位黨員簽到後主動交納特殊黨費200元 ,接著開始走訪活動。
走訪了老黨員、老典型劉宜珍,她今年81歲,耳聰目明,家庭富足,房子還進行了農村少有地裝潢。聆聽了她的平凡而光輝的事跡,她給我們展示了珍藏超半個世紀的獎狀,於1961年被評為“為革命養豬的模範飼養員”。她的這種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優良作風值得我們傳承。走訪了老支書高官民,七十多歲了還在以養魚為生,他給我們回憶了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奮斗經歷。從他身上學到了紮根基層、艱苦奮斗的可貴品質。走訪了因病或因交通事故致貧的廖回香、鄢仕梅,通過與他們交流了解,黨的醫保、低保等惠民政策已得到落實,吃住溫飽都沒有問題,主要是缺少經濟來源。我們給他們送上了肥料、大米、食用油等慰問品,鼓勵他們樹立生活的勇氣,為他們脫貧奔小康出謀劃策。我們還走訪了致富帶頭人覃新華,堅定他發展茶葉致富的信心,鼓勵他帶動更多的鄉親致富。此外,我們還參觀了扶貧搬遷安置點、茶葉苗圃基地和人畜飲水工程。恰逢六一即將來臨,我們有幸欣賞了金星幼兒園師生的精彩綵排。
篇三:回鄉走訪的民情日記
回憶走訪的每一位老總,在前進的路上他們都有著不同的經歷,他們經歷的往事足以勾勒出一部電視無法真實演繹的傳奇!聽著他們講述著各自不同的經歷,每每都會被這些經歷所感動。在執著追求夢想的路上有太多的坎坷,有太多的不可預知,然而他們都是憑著相似
的堅忍一路走來的,他們的企業也是伴著諸多的挫折與艱辛一步步走來的。
印象尤為深刻的是亨通熱電的董事長曲傑,走訪結束之後,我對於眼前這位長者,滿滿的盡是敬畏之情。也是在走訪曲總之後,我才真正明白:風雨過後的從容淡定是怎樣的一種境界。
談及曲總,不禁就想到了他的那些豐富的人生經歷。倘若把每個人的一生比作一本無字書,未來的經歷是這本書上的文字的話,那麼曲總的這本書的確是本值得我們去閱讀的好書。
19歲,那個我們還在做夢的年齡,那個我們還不懂得什麼叫擔當、什麼是生活艱辛的年齡,那個好多孩子沉迷於游戲的年齡。然而,19歲的曲總已經踏上了生活的征程!進入工廠當起了小工人,稚嫩的肩膀開始挑起了生活重擔!
從小工人到推銷員、小商販、飯店老闆、燈廠經理、電廠相關部門的局長助理,最終到亨通熱電有限公司董事長,這條路曲總走了27年。曲總給我們講述了這27年間的一些令之難忘人和事。那些人和事,雖已成為過往,然而從這些過往中,我們不僅了解到了,曲總那堅忍、執著、有魄力、眼光長遠獨到的人格魅力和交友時真誠待人、懂得分享、不把金錢看的很重的價值觀,更重要的是這些過往能夠教給我們青年人一些東西。其真正的價值所在是更好的指引我們青年人走好未來的人生路。一位長者對於下一代的期望也盡在於此了。這或許也就是曲總直到所有的員工都已下班還是延時和我們交談的緣由吧。
正如《真心英雄》的一句歌詞所說:“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是啊,在追求成功的路上,他們都經歷了太多太多,在這些過程中誰會是一帆風順的呢,無論遇到什麼事,都要以長遠的目光來看待一切,要相信經歷就會有收獲。
;
『肆』 社區民情日記
社區民情日記(精選10篇)
導語:日記是指用來記錄其內容的載體,日記也指每天記事的本子或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記錄。下面為大家帶來了社區民情日記,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社區民情日記 篇1
「聰慧小區1號樓一單元居民反映樓道燈不亮了,夜晚出行不方便,需幫助解決。我和協管員立即趕到現場,為居民更換了燈泡……」昨天中午,房山區拱辰街道文化路社區居委會主任朴艷平,幫助社區居民更換好樓道燈泡後,在她的「民情日記」里寫下了上述這段話。
下午,朴艷平又按照日記里的安排來到社區,協調解決小區樓體保溫改造工程和居民車輛停放問題。翻開朴艷平的「民情日記」本,記者驚訝地發現,裡面記得密密麻麻。無論大事小情,只要她參與的社區里的事,都記錄到了日記中。
據房山區民政局負責人介紹,社區工作者走街串巷,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的方方面面,都記在了「民情日記」里。「民情日記」已成為房山社區工作者聯系群眾、解決問題的紐帶。像這樣的「民情日記」本,房山區的社區工作人員人手一本,目前已累計記滿了6000餘本「民情日記」。
「以前是百姓有問題找到社區門上來,現在是我們以串門的方式主動走進居民家裡,了解他們的需求,幫他們解決問題,並詳細地記在日記本上。這樣做的好處,一是做到心中有數;二是能鞭策我們努力為民服務,日記記的都是實實在在的『干貨』,不為百姓干實事,還真沒的記。」永安西里的社區幹部李春燕如是說。
永安西里社區80多歲的老人李慧文,老伴兒去世後獨居在家。前不久,李春燕到李慧文家「串門」時,發現老人家裡十分凌亂,沒有「家」的樣子。了解到老人需求後,李春燕幫李慧文請來了保姆。這個保姆來自社區內的一個困難家庭,不僅滿足了李慧文老人的需求,這位保姆家的生活困難也得以緩解。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社區工作量大繁雜。為讓社區工作者身在崗、心到位,真正「身」入居民,第一時間了解居民困難、問題和訴求,及時解決熱點和難點問題,房山區在社區工作中實行了「民情日記」制度。談起寫日記的感受,社區工作者陳雪娜說,她到社區上班的第一天,居委會就發給了她一個印有「民情日記」字樣的紅色本子。起初她對這個日記本並沒太在意,只是在這個本上簡單記錄了自己每天的工作情況,成了「流水賬」。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陳雪娜的日記內容漸漸豐滿起來,百姓家裡的繁雜瑣事、生活冷暖都寫到了日記里。
社區工作者表示,「民情日記」既不是工作日誌式的「流水賬「,也不是事件的簡單堆砌,「記」只是一種形式,重在幹部入戶時要把工夫下在解民憂上,只有把事情辦在百姓心坎上,才有的記,才記得有意義。
社區民情日記 篇2
今天上午一上班,新上任的社區黨支部書記魯崢就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向我了解社區資金中一筆1700元的遺贈款項是怎麼回事。我一邊向他介紹事情的來龍去脈,一邊按捺不住地流下了激動的熱淚。
2004年我同社區工作人員入戶走訪時,看到社區住著一位年近八旬的孤寡老人塗元珍,房頂垮塌,十分危險,連她的隔壁鄰居都早已搬走了。從那時起,我便和全體社區工作人員承擔起了幫扶老人的重任。為了老人的安全,我們及時幫她整修了房屋。老人患有白內障,生活不能自理,我們便把她送到醫院去做了白內障復明手術。老人是家屬,沒有其他收入,我們便為她申辦了低保。幾年中,我們輪流照顧老人生活,為她拆洗被褥、劈柴、生火、做飯。去年,老人病重住院,我幾天幾夜守護在老人身邊。在我看護的一下午就幫老人換了六次尿布,老人已經84歲了,我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幫她換尿布。老人彌留之際,視力已經完全喪失了,但她能准確的分辨出我的聲音,抓著我的手對我說:「小王,你是好人哪!」,說這話時兩行老淚順著臉頰滑落。
塗元珍老人生前的心願,就是把她一生節省下來的全部積蓄1700元錢捐獻給社區,以表達對社區黨支部和社區工作人員的感激之情。老人過世後,她的侄女便遵從老人的遺願,將這筆特殊的遺贈捐款送到了社區。
聽完這些,魯崢書記也掉淚了,他激動地說:「這筆特殊的捐款,是對我們社區工作人員為民服務精神的最高褒獎。我們一定要以此為激勵,更好地為社區廣大居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爭當為民服務標兵、爭創讓黨和群眾滿意的社區!」
社區民情日記 篇3
今天是星期天。一大早,社區居民何國躍就打電話叫我到他家去,幫他教育孩子。
那是在2004年,我入戶走訪時認識了一戶外來務工人員—何國躍。他是1995年從四川來奎屯市打工的。2002年,他們一家把戶口從老家遷出,准備落在奎屯市,可是因思鄉之情又有一些顧慮和猶豫,便一拖再拖,而後落戶停止,他們一家成了黑戶。2003年9月,何國躍在某企業打工時摔成重傷,喪失勞動能力,這對於一位無任何保障的外來務工人員,簡直是晴天霹靂。他所在的單位按當時的原籍農村人均收入,給他支付了理賠金和生活費,卻無法按奎屯市戶口給他享受各種待遇。得知他家困難情況後,我便作為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員,找到他打工的單位領導協調,該領導的回答是「按照國家政策走,因為他們無戶口。」見與單位協調不成,我又先後找市民政局、勞動局、殘聯、公安局等單位,為他家的困難四處奔走。終於在2005年5月經過市公安局戶政科、派出所的嚴格審批,他們一家三口的戶口落到了奎屯市烏魯木齊東路街道烏爾邁克社區。市公安局戶政科領導親自到他家裡,為何國躍免費辦理了身份證,市殘聯領導為他辦理了一級肢體殘疾證,原打工單位也按其殘疾等級給他發放了相應的補助和護理費。之後,他的殘疾人補貼也在市相關部門的溝通下一一得到了解決。為此,何國躍、廖菊英夫妻送來了錦旗和感謝信,表達了對我和社區的感謝之情。這幾年,根據黨的惠民政策,我們社區又為何國躍家申辦了低保,並為他辦理了養老保險。何國躍夫妻臉上逐漸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所以,當我趕到何國躍家時,聽到何國躍正在教育孩子何鑫,他激動地說:「你這一段怎麼回事,光貪玩。你不好好學習,能對得起王叔叔和社區對咱們家的幫助嗎?!」
聽到這話,我感到十分欣慰和感動。我在心裡暗下決心:作為一名基層共產黨員,一個直接接觸居民的社區幹部,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地為老百姓做好事、解難事,為打造幸福社區多做貢獻,以優異的成績向黨的十八大獻禮!
社區民情日記 篇4
今天是清明節。本來是放假休息時間,我卻要陪一個特殊的社區大學生姬德志去祭奠他的父親,並看望他生病的母親。
姬德志的父親姬長城生前是我社區的黨員。幾年前,姬長城下崗後得了糖尿病,妻子又是家屬,孩子正在上學,家境十分困難。我在入戶走訪中得知這些情況後,便推薦他到烏東路街道辦事處當了警衛,又將他妻子聯繫到環衛處工作,並及時把他家的情況上報給社區黨支部。社區又及時為他家申辦了低保。後來,姬長城病重住院,我多次去看望他,並為他聯系病退之事。但最終嚴重的糖尿病奪去了姬長城的生命。因為他的其他親戚都不在奎屯,我便忙前忙後幫他辦理喪事,直到送他走完人生路。姬長城妻子袁花榮在失去親人後精神倍受打擊,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我和社區便一直關照她並把她送到精神病院療養。當時,他們的孩子姬德志正在上大學,為了孩子能正常完成學業,我便多方奔走為他申請金秋助學金,並和社區一起動員愛心人士捐款捐物,解決他上大學的學費及生活問題。在姬德志上大學期間,我經常詢問他的學習情況,了解他的思想動態。當得知姬德志幾次想放棄學業回家掙錢養家時,我及時向他學校的領導反映了他家的實際困難和經濟狀況,得到了學校領導對他的關心照顧,減輕了他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使姬德志圓滿完成學業。今年初,姬德志被新疆公安邊防總隊預招回疆工作,很快走上了工作崗位。這幾年,每逢過年過節他都會第一個打電話給我問候,對我就像親人一樣地信任,就連家裡唯一貴重的房產證和土地使用證也都交予我保存。我也感到非常的光榮與自豪。
我想:作為一個社區工作者,能夠把居民當親人一樣關愛,通過真心為居民排憂解難而得到居民的信任和依靠,是多麼得幸福呵!
社區民情日記 篇5
6月8日是個讓人高興的日子,我們福利院供養的兩姐妹——李琳、李鑫終於如願以償走進了高考考場。為了能讓他們順利參加這場最重要的考試,我整整奔波了近兩個月,但是現在所有的的辛苦,都因為這一個令人高興的結果而煙消雲散了。
李琳、李鑫是我院供養的同母異父姐妹,姐姐李琳現年19歲,系嘉峪關市市民朱珍與其前夫所生,1994年雙方離婚後,法院判決由其母監護;妹妹李鑫16歲,朱珍離異後再生的。因朱秀珍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姐妹倆因監護人沒有監護能力而流浪街頭,生活無著。1998年建設街辦事處與市婦聯,市民政局協商後,交由我院供養至今。
由於姐妹倆均系計劃外生育,入院時就沒有戶口,直到現在面臨高考,因為戶口問題無法報名參考,為了不影響她們今後的正常學習和生活,院領導安排我去辦理孩子們的戶口。到市公安局戶政科詢問後,我才知道辦理戶口需要很多原始材料。按照戶政科的要求,我一項項落實:先到居委會,街道辦事處了解情況補辦手續,又通過多方打聽尋找到張玉蘭的親生父親,請他出具當時法院的判決書及單位的處罰證明。由於姐妹倆是計劃外生育,最終需要計生部門的手續,事隔多年,計生部門也從未遇到過此類情況,很難做出決定。可這事關繫到孩子們的前途,經再三研究,院領導請示市民政局後,由民政局副局長親自與公安、計生等部門協商。經過協商,這兩個部門針對這一情況,給予特事特辦,我們終於趕在高考前拿到了落戶批復。
在整個落戶過程中,市民政局、公安部門和計生部門給予我們大力支持和幫助,正是他們的支持換來了姐妹倆今天的考試。我想,這對姐妹定會一生永記社會的愛心和人間真情,好好學習,健康成長。
社區民情日記 篇6
今天是我的生日,想起小時候每逢過生日,媽媽總會給我煮兩個雞蛋。我把兩個熱乎乎的雞蛋揣在口袋裡,用手緊緊地捂著,蹦蹦跳跳地上學去。路邊的楊柳伸展著剛吐出的新芽,在春風中搖曳著,把我小小的心裡那滿滿的喜悅也盪漾了開去。
如今,我已人到中年,過生日早已變成了一種對生命的感嘆和對逝去青春的追憶。可今天,我想重拾兒時的喜悅,並想把這種喜悅和他人一起分享。
來到工作站,大家協商著再去看看小區的獨居老人,我第一個贊同,並提議給老人買些雞蛋、掛面什麼的,因為這些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已經比較差了,這些東西做起來方便。那就湊份子吧,同事們提議。我說今天的就我出吧,今天我生日,我想讓這些老人和我一起高興一天。大家笑了,忙說,生日快樂!
說做就做,我們來到小區的商店,挑選了雞蛋、掛面、還有餅干。這些東西都是我愛吃的,想必他們也喜歡吃吧?下點掛面,再打兩個荷包蛋進去,這不就是長壽面嗎?還有餅干,圓圓的,多吉利!想到這里,我不禁偷偷地樂了一下。
也許是被我的情緒感染了,同事們也很開心,大家邊走邊說著自己小時候過生日的情形。說著說著,我們就到了獨居的肉孜汗老阿媽家,雖然東西不多,但我依然感到了老人的激動和高興,有人和我同樂,多好!隨後,我們又去看望了86歲的獨居老人巴吾東,老人腿腳不太方便,但願這些東西能讓他的生活暫時輕松簡單點。還有一位老人不在家,不過沒關系,我們決定明天去。
此刻,我坐在電腦前,想對自己說,生日快樂!也想對天下所有的老人說,健康,快樂!
還有,我想對遠方的爸爸媽媽說,謝謝!謝謝你們給了我生命,並給了我一顆善良柔軟的心,因為這顆心最容易找到快樂和幸福!
社區民情日記 篇7
近幾年來,「醫療進社區」已是大家共同的一個夢想,可是目前的狀況又是如何呢?醫院里總是人山人海,有些科室、有些專家門診,不提前預約、掛號,根本就不可能輪到,「看病難」的問題深深困擾著老百姓。而現在畢業的.大學生們,卻不容易找著工作,醫學專業的大學生也如此,「畢業就意味失業」也是一個突出的問題。
我就曾親眼目睹過「看病難」,前幾個星期,我去醫院里檢查視力。一進入醫療大樓,我就感覺透不過氣來,人太多了!密密麻麻的人像密鋪在醫院里似的,不留一點空隙。我好容易才擠到六樓眼科,等了兩個多小時才輪到。等候的過程中,我從六樓往下看,只見一撥撥人像川流不息的小河,不斷地向醫院涌來。是啊,人都吃五穀雜糧,誰能保證不生病呢?然而,生了病,不管大病還是小病,人們都往醫院跑,才導致醫院人滿為患。醫生們馬不停蹄地工作,也十分辛苦。其實醫院里病人密集,空氣流通不暢,再加上看病時間長,都會使病情加重。我們這小縣城尚且如此,大城市的醫院肯定更為熱鬧了吧。
健康是一個人必不可少的,倘若各社區都有一個專業的診所,健康不就多一層保障了么?這樣一來,一些咳嗽、感冒之類的普通病症,就可以在社區的診所里醫治。大型醫院也就不會那麼擁擠。況且現在有了互聯網,醫院之間可以用它來交流,上級可以對下級進行指導,下級也可以將情況匯報給上級。再者也可以給那些醫學專業畢業的大學生提供工作與實踐的機會。如此一舉多得,豈不甚好?
如果醫療真的進了社區,健康就多了一層保障,生命也就多了一個保護罩。讓我們一起實現「醫療進社區」這個夢想,讓健康的種子傳播在這片大地上吧!
社區民情日記 篇8
「爸爸,咱家已經是個社區了。」見爸爸回家,我湊上去說道。
「此話怎講?」老爸一臉疑惑。
「喏,你看。」我帶著老爸走進家裡,「我的房間算是住宅區吧;你的房間因為花香變成了公園;廁所因為貓屎變成了化糞池;大廳因為貓叫變成了施工地;廚房呢,早就因為兩只貓變成了垃圾堆了!」
「哦。原來如此。」老爸點點頭「既然如此,那我們家就再搞個游樂園吧!」
「老爸呀!我真是苦不堪言,咱家已經是一個游樂園了!」
「WHY?」老爸還不明白。
「LOOK!那電視機後面是個鑽山洞,廚房是積木場,茶幾是雜耍場,我們的床是蹦蹦床,廁所就是五星級酒店。」
「五星級酒店?」
「對於那兩只貓來說可就是五星級酒店了。」我默默瞄了還在撒歡的兩只貓咪。「衣來伸爪,飯來張口,這不是五星級服務嗎?還有,那個豪華版的貓床,自動鏟屎的馬桶等等。這還不夠五星級嗎?」
「那為什麼是酒店呢?」老爸問。
我嘆了口氣,說道:「你還不懂嗎?只要大門一開,它們就真是『攜程在手,說走就走!」
社區民情日記 篇9
2014年2月17日上午,4小區92棟131號居民李瑞江、李瑞萍來社區反映:92棟121號李華家在污水管道處私設卡子,使自家衛生間污水排放不暢,去廣原物業站反映幾次均未解決,與121號居民協商幾次也協商不通,希望社區出面解決。
我接案後與羅永剛、張新龍立即跟隨李瑞江到樓棟單元調查了解情況。經過3天的連續樓上樓下逐戶走訪,將情況徹底摸清。原來111號居民家下水管道經常堵塞,每次堵塞111號居民就主動找樓上幾家協商,共同集資疏通,但多次碰壁後,自己一怒之下出資疏通下水管道,並讓維修師傅安裝了「卡子」,後續二樓、四樓居民分別也在自家下水管道處也安裝了「卡子」。
了解了具體情況後,考慮到居民的共同利益,及現實情況,為了盡量維護大多數居民的利益,我立即召集調解小組成員開會研究,最終形成兩種方案:方案一:說服一、二、四樓拆除「卡子」。方案二:說服131號居民李瑞江做出讓步。隨後我積極行動起來,再次找到李瑞江,稍之以禮,動之以情的溝通說服,經過3次的溝通說服,李瑞江最終同意自己疏通自家被堵下水管道,並將自家下水管道處安裝一個「卡子」。至此一起鄰里糾紛得到解決。
事後,我利用回訪的機會,又將相關幾家人召集到一起,宣讀了小區居民文明公約,要求大家共同遵守小區居民文明公約,維護好下水管道的暢通,做和諧鄰里。為爭創平安和諧社區盡一份力。
個人感想:通過這次鄰里糾紛調解,讓我再次認識到處理居民矛盾糾紛,一要深入居民家中,了解民情民意;二是認真對待居民糾紛,做到及時處理;三是根據居民感受按照情、理、法順序處理居民糾紛,這樣才能不使矛盾進一步激化、升級。
社區民情日記 篇10
還差幾天,我來到xx社區就滿3個月了。大學專業即社會工作,本著學以致用的想法,躊躇滿志的進了社區,成為了一個年輕的社工。
來到社區的最初日子,我的工作是城管,全新的體驗,無論是與居民還是與物業的交際似乎都沒有想像中的簡單。在前輩的帶領下,整改過小區衛生,也調解過居民糾紛。終於不再那麼懵懂,似乎知道了社會工作不只是書上說的「助人自助」那麼抽象,更是現實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幾天社區工作將進行調整,我將接手社區的老齡工作,這是一個更加需要耐心和細心的工作。老年人的生理機能的下降,意味著他們會在一定程度上變成社會中的弱勢群體,而社工作為幫助他們的一個定向工作群體,似乎更有一種責任感,對工作負責,對社區老人負責,對社區居民負責。
今天是臘八節,趁著節日,我和同事帶著臘八粥去看望了社區困難失獨殘疾老人——錢存林。錢存林由於中風導致肢體殘疾,生活無法自理,現居住在晚晴園。我無法體會他的心酸,但是希望這碗飽含了我的心意的臘八粥,能讓他感到溫暖。今後我也將更加關注這樣的弱勢老人,給他們帶去關心和愛。
來到社區的初期,似乎每天都有新的感受,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新鮮感的消退,能支撐我們去工作的就會變成責任,無論是對工作,亦或是對居民。
;『伍』 領導走訪民情日記
領導走訪民情日記
領導對民情日記有的認識不到位,存在走過場的現象;有的走家入戶少,了解民意不夠;有的只記反映的問題,不管解決問題;有的已把“民情日記”變成了工作日記或作了他用。下面帶來領導走訪民情日記,歡迎閱讀!
領導走訪民情日記1
20xx年1月6日,星期五,小雨
1月6日上午,我來到了**鎮**村走訪。這天碰巧是小寒,氣溫在5℃以下,還下著蒙蒙小雨,有點冷颼颼的。**鎮是我掛點聯系的鄉鎮,也是我基層工作的主陣地之一,想起那些農民朋友以及與我一道幹事創業的同志們,雖未天天見面,但心中總是念念不忘、心暖乎乎的。
**村現有人口2680人,其中貧困人口138人,佔全村總人口
5.1%;耕地360餘畝,人均純收入2200元左右。
一個國家對老人的態度,反映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代表著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素養。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弘揚和繼承這一優秀文化傳統。於是,我們首先來到位於鎮政府旁邊的光榮敬老院。鎮民政所長介紹到,光榮敬老院創辦於上世紀50年代,佔地5800多個平方,目前有供養對象52人,管理人員4人。看到我們進來,院里所有老人都很開心,不由自主的鼓起了掌聲。在給老人講明來意並送上春節祝福後,老人們樂開了懷,就彷彿晚輩回家與他們團聚一樣。隨後,我們察看了敬老院的食堂和宿舍,詢問了老人們的伙食、住宿等情況。據院長介紹,敬老院現有耕地1.8畝,加上黨和政府每年的補貼、關懷,院里每年收入超過
2.6萬元,能夠滿足全院正常的開銷。
從敬老院出來後,我們又走訪慰問了農村低保戶謝桂英、貧困戶葉光福和困難黨員謝紹海。在體弱多病的謝桂英老人家裡,我要求鎮里的幹部,要及時對老人的房屋進行檢修加固,並叮囑 - 1 -
老人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什麼困難要隨時向當地黨委、政府報告,也可以直接跟我說。看著老人信賴的眼神,我們離開了謝桂英老人家。在困難黨員謝紹海家中,我了解到,他今年67歲,早年曾在部隊服役5年,已患腦溢血多年,生活難於自理,加上妻子多年前患上了糖尿病,至今仍需打針服葯維持生命。家裡就老倆口,靠著政府的困難補助及自己的一點養殖收入維持生活。交談中,老人還講出了心裡話,作為一名黨員,再也沒能力為黨的事業做貢獻,心裡很愧疚。從他家裡出來後,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深深體會到一名基層黨員信念的堅定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通過今天的走訪,讓我真正了解了基層,真正聽到了一線的呼聲。回顧今天的走訪,短暫而又難忘,讓我對走訪有了更深的感觸,同時也有不少收獲。
收獲之一:走訪調研密切了干群關系。緊緊依靠群眾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革命戰爭年代,正是依靠群眾我們黨才取得了偉大的勝利。走訪調研架起了領導幹部與人民群眾之間溝通的橋梁。通過走訪調研,深入基層、集思廣益,服務群眾、排憂解難,切實轉變幹部作風,改善黨群干群關系,對進一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推動發展、促進和諧有著重大意義。
收獲之二:走訪調研發現了真實問題。在走訪慰問中,群眾說的最多的話是感謝,而我卻親身感受到了困難群眾生活的不易。近年來,雖然農村的生產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問題依然突出,路難走、水不暢、環境差等現象還普遍存在;雖然我們加大了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對生活困難的群眾每年都發放低保資金、一次性生活補貼,但這也只是杯水車薪,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有“空巢”老人的生活問題,看病貴、就醫難等問題,仍需要我們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解決。
收獲之三:走訪調研明確了努力方向。此次走訪調研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著,如何促進農民增收?如何加快農村經濟發展?這讓我想起了鄧小平同志的那句話: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我想,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快發展,造福群眾。因此,我們要牢記“發展為先、生態為重、創新為魂、民生為本”的理念,全力以赴搞好“四化”建設。
為官一任,發展一方。作為黨員領導幹部,無論居於何職,都要經常深入基層走訪群眾、了解民情。基層是一個大舞台,更是一個傳遞百姓心聲的平台。今天的走訪,感人肺腑,受益匪淺。基層是我家,群眾是親人。我想,身為一名黨員幹部、人民的公僕,不僅要帶著責任和義務,更要帶著真情和祝福走進基層,走進我們的親人,那樣,才能走的`更真、更實、更遠……
領導走訪民情日記2
20xx年1月7日,房產管理中心主任***帶著領導班子成員驅車近一個小時來到**鄉*村的貧困戶家中進行慰問。對韓保良、韓大山、韓保新、韓小勇等貧困戶、留守戶一一帶去了食用油,方便麵等生活必需品作為過節的禮物,詢問了大家的生活難處,鼓勵大家要努力生活。對韓有福等致富戶詢問了致富經驗,贊揚其帶頭模範作用,鼓勵他們帶領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來到貧困戶的住地,走進了他們的房間,看了他們室內簡陋的陳設,***主任心裡很不是滋味,不住的感慨“不容易!”,“人們需要幫助,我們的工作做的還是不夠,我們還是不夠體貼……”他不斷的這樣自責著,我知道這段時間他一直在忙碌,好不容易今天可以休息,但一大早就嚷嚷著要去探望他們,他說年底大家都很忙,但是群眾這個時候更需要我們。我們不能懈怠。
韓大山的家裡是破舊的青磚房,門口大門是兩塊木板經歷了歲月的摩挲已經露出道道刻痕,放佛是兩個老僕人,多少年風雨不改的為他的主人守護那小小的庭院。開門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張地地道道的農民的臉,憨厚,淳樸中洋溢著滿臉的微笑。
“你們是政府的人?我認得你們。”
“韓大山,快過年了,准備年貨了么?”
“呵呵,呵呵!”
韓大山樂呵呵的接過***送給他的生活慰問品,揮動著手讓大夥進他的屋子。***彷彿發現了什麼,把油從他手裡拿了過來。
你的身體可又不好了啊,我來替你拿著吧。
韓大山依舊是那樣樂呵的笑著,我這時才發現他走路時腿腳有些不靈便。他的身板有些佝僂,頭發也白了很多,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走起路來卻像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子。
屋門敞開著,雖然說是大白天,但是屋裡的光線依舊很昏暗。裡面的東西很少,除了兩個水缸幾乎看不到什麼傢具,更不用說什麼家用電器了。但是正門口的那張八仙桌子卻收拾的乾乾凈凈。韓大山坐了下來,
“還是收秋落下的毛病?”***質問他。他不好意思的低了下頭,笑著點了下。
“你要照顧好孩子,有困難找黨,找政府,不要再這樣一個人承擔了,你要是身體不好,孩子怎麼辦,你要多為孩子著想。”
原來韓大山的媳婦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經走了,他一個人撫養著孩子,加上自己常年病患不斷,身體狀況愈加的惡劣。他有兩畝地,本來他這樣的困難戶每到農忙的時候村裡都要幫忙的,***主任也多次向村裡、鄉里反應了他的情況。但是淳樸的他不願意麻煩別人,一個人不聲不響的就把東西收到了家裡。勞動量一大,他的身體就受不了,以至於現在連
走路都有些搖晃。
這時候一個孩子跑了過來,一上來就要拆方便麵,被韓大山給揮斥住了。
“呵呵,吃吧,就是買給你吃的。”***笑著把包裝袋撕開遞給了孩子。孩子躲在韓大山的懷里,有些膽怯的接了過來。
出去的時候***拿出了愛心卡,寫上了自己的聯系方式。“我們要走了,這是我的電話,記住,有什麼事你就直接打給我,老韓,你的身體不好,遇到事情千萬不要再一個人扛著了。”他握住了韓大山的手,韓大山有些激動,兩只手都團了過去。在門口我們向韓大山揮手告別,他和他的孩子使勁揮著手,動作有些誇張,但那瞬間我看見他的眼圈有些發紅。
再見!
風依舊很大,路面的水坑已經結了冰。嘴邊的哈氣讓眼前感覺霧氣蒙蒙。***和班子成員已經離開,這時我回過頭看了一下,韓大山和他的孩子在站立在風中,不住的揮著手,那一大一小兩個身影像兩尊雕像一樣佇立在風中,他佝僂的身體在遠處看來更加微小了。
再見!再見,我們還會回來的……
貧困戶中,韓和平媳婦常年卧床,兒媳婦走失,兒子常年在外務工,自己一個人照顧痴呆的孫子。
韓保新離異,自己輕微腦癱。家中無勞動力。
韓平定六十二歲,兒子常年在外務工,家中無勞動力。 萬秀花,男人早逝,自己在外務工,七十多歲公公在家照顧孩子……
此一行一共對二十戶貧困戶、留守戶、五保戶等困難群體進行了慰問,其中對突出的韓小永,韓保新等人進行了座談。目前,我們的社會主義還處在發展中階段,還有很多人需要黨、需要政府的關懷,我們也會不懈努力,竭我們所能的盡自己的一份力,也希望社會各個方面都伸出援助之手,盡我們所能,共同去關懷這個大家庭中落後的人們,讓我們共同攜手,發展社會主義,奔向幸福。
領導走訪民情日記3
20xx年3月,縣委吹響了“三問三解三服務三促進”幹部下基層的號角,我有幸成為其中一員。在這段下基層生活中,我經歷了許多,感慨良多,受益也頗多。
5月26日(星期六)晴
本周我們不休假,根據工作安排,今天我和鎮幹部肖磊要去東麗村督導檢查該村的養老保險收繳及平安創建工作。我們草草吃完早餐後,就騎著摩托車來到東麗村支書周文東家。我們見到周支書時,他正忙碌著寫匯報材料。他見到我們到來,立即起身讓座,又是敬煙、又是端茶倒水,甚是熱情。我們說明來意後,他把整理好的材料取出來,我們仔細翻閱、查看。該村的資料很齊全,所製作的材料內容全面,工作做得非常細致。然後我們又詳細詢問了養老保險收繳情況及所遇到的困難,周支書介紹到:“我們村應參保329人,已經繳費316人,還下欠13人。這13人長期在外務工,一直無法和他們取得聯系。昨天,我主持召開了村“兩委”班子和4個組長參加的會議,專門研究此事,已經有了初步方案,預計6月中旬完成養老保險全覆蓋工作”。
我們檢查工作的,不僅要聽匯報、查閱資料,實地走訪調查更重要,這樣工作才有成效。於是我和肖磊同志對東麗村的養老保險收繳及平安創建工作進行了實地走訪調查。我們走訪了周文瑞、周明田、周明玖、楊德連等十幾戶農戶,他們都對村支書周文東同志贊不絕口。他們說:“周文東是個好同志、是個好乾部,一心撲在工作上,把我們都當親人看待。在養老保險收繳過程中,他親自帶領 1
村主任、文書、組長挨家挨戶的宣講,把政策講清說透。如果我們有困難,暫時拿不出錢,周文東說:“只要你們把政策領會清楚,暫時沒錢交沒關系,我先給你們墊上,等你們有了再還給我”。在平安創建工作中,他帶領村主任、文書、組長挨家挨戶的發送資料,把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的宣傳資料整理的整整齊齊發到我們手中,還仔細講解上面的內容,讓我們對平安創建有了一個全面、更高的認識”。
我們把老百姓對他的稱贊說給周支書聽,而他卻淡淡一笑,說:“做這點工作算什麼,他們這樣贊揚我,真是太抬舉我了。做這些工作,只是盡了我做支書的本職而已,和郭明義同志比起來,我和他相差十萬八千里了。20xx年5.12大地震,對我們村來說,既是一場災難,又是一個機遇,真是禍福相依呀。雖然這場大地震讓我們全村人民失去了家園,但卻讓我們全村感受到了黨的溫暖和關懷。在各級黨政機關及愛心人士的關心和幫助下,我們全村群眾從高山上搬遷到平壩里,都住上了新房子,有了新家園,這都是黨的政策好呀!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盡自己本職、盡自己本分,又怎敢居功。我們村現在還在建設發展中,很多工作都需要我們全村人民參與,我苦一點、累一點又能算得了什麼?只要全村人民都能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我再苦再累都值”。周支書一番感人肺腑的話語,讓我們兩人感受頗深。
回到單位後,周支書的話總是縈繞耳旁。那一番感人肺腑的話語,一份真情實意的表達,讓我從中收獲良多。一個普通的村黨支部書記,心裡時刻裝著的是自己的職責、是本村的發展、是全村群眾。有了這樣深刻的認識和對村支部書記的敬畏感、責任感,才有了東麗村順利實現整村搬遷,建設成為新農村示範點的成就。周支書,你是我們的偶像,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你的精神會激勵我們把工作幹得更優異、更出色。
;『陸』 鄉鎮幹部走訪民情日記
關於鄉鎮幹部走訪民情日記範文
一個國家對老人的態度,反映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代表著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素養。如下是精心為你挑選的關於鄉鎮幹部走訪民情日記範文,歡迎大家踴躍閱讀!
關於鄉鎮幹部走訪民情日記範文【1】
20xx年1月6日,星期五,小雨
1月6日上午,我來到了**鎮**村走訪。這天碰巧是小寒,氣溫在5℃以下,還下著蒙蒙小雨,有點冷颼颼的。**鎮是我掛點聯系的鄉鎮,也是我基層工作的主陣地之一,想起那些農民朋友以及與我一道幹事創業的同志們,雖未天天見面,但心中總是念念不忘、心暖乎乎的。
**村現有人口2680人,其中貧困人口138人,佔全村總人口
5.1%;耕地360餘畝,人均純收入2200元左右。
一個國家對老人的態度,反映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代表著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素養。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弘揚和繼承這一優秀文化傳統。於是,我們首先來到位於鎮政府旁邊的光榮敬老院。鎮民政所長介紹到,光榮敬老院創辦於上世紀50年代,佔地5800多個平方,目前有供養對象52人,管理人員4人。看到我們進來,院里所有老人都很開心,不由自主的鼓起了掌聲。在給老人講明來意並送上春節祝福後,老人們樂開了懷,就彷彿晚輩回家與他們團聚一樣。隨後,我們察看了敬老院的食堂和宿舍,詢問了老人們的伙食、住宿等情況。據院長介紹,敬老院現有耕地1.8畝,加上黨和政府每年的補貼、關懷,院里每年收入超過
2.6萬元,能夠滿足全院正常的開銷。
從敬老院出來後,我們又走訪慰問了農村低保戶謝桂英、貧困戶葉光福和困難黨員謝紹海。在體弱多病的謝桂英老人家裡,我要求鎮里的幹部,要及時對老人的房屋進行檢修加固,並叮囑 - 1 -
老人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什麼困難要隨時向當地黨委、政府報告,也可以直接跟我說。看著老人信賴的眼神,我們離開了謝桂英老人家。在困難黨員謝紹海家中,我了解到,他今年67歲,早年曾在部隊服役5年,已患腦溢血多年,生活難於自理,加上妻子多年前患上了糖尿病,至今仍需打針服葯維持生命。家裡就老倆口,靠著政府的困難補助及自己的一點養殖收入維持生活。交談中,老人還講出了心裡話,作為一名黨員,再也沒能力為黨的事業做貢獻,心裡很愧疚。從他家裡出來後,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深深體會到一名基層黨員信念的堅定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通過今天的走訪,讓我真正了解了基層,真正聽到了一線的呼聲。回顧今天的走訪,短暫而又難忘,讓我對走訪有了更深的感觸,同時也有不少收獲。
收獲之一:走訪調研密切了干群關系。緊緊依靠群眾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革命戰爭年代,正是依靠群眾我們黨才取得了偉大的勝利。走訪調研架起了領導幹部與人民群眾之間溝通的橋梁。通過走訪調研,深入基層、集思廣益,服務群眾、排憂解難,切實轉變幹部作風,改善黨群干群關系,對進一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推動發展、促進和諧有著重大意義。
收獲之二:走訪調研發現了真實問題。在走訪慰問中,群眾說的最多的話是感謝,而我卻親身感受到了困難群眾生活的不易。近年來,雖然農村的生產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問題依然突出,路難走、水不暢、環境差等現象還普遍存在;雖然我們加大了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對生活困難的群眾每年都發放低保資金、一次性生活補貼,但這也只是杯水車薪,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有“空巢”老人的生活問題,看病貴、就醫難等問題,仍需要我們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解決。
收獲之三:走訪調研明確了努力方向。此次走訪調研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著,如何促進農民增收?如何加快農村經濟發展?這讓我想起了鄧小平同志的那句話: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我想,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快發展,造福群眾。因此,我們要牢記“發展為先、生態為重、創新為魂、民生為本”的理念,全力以赴搞好“四化”建設。
為官一任,發展一方。作為黨員領導幹部,無論居於何職,都要經常深入基層走訪群眾、了解民情。基層是一個大舞台,更是一個傳遞百姓心聲的平台。今天的走訪,感人肺腑,受益匪淺。基層是我家,群眾是親人。我想,身為一名黨員幹部、人民的公僕,不僅要帶著責任和義務,更要帶著真情和祝福走進基層,走進我們的親人,那樣,才能走的更真、更實、更遠……
關於鄉鎮幹部走訪民情日記範文【2】
轉眼間,開展“學轉強促”活動已有多日,回顧走訪過程中所經歷的酸甜苦辣,頂著風、冒著雨、烤著太陽、流過汗,經常會看到不理解的表情,有時感到很委屈。值得欣慰的是,我們聽到了群眾內心真正的苦和樂,加上對惠農政策的講解,實實在在辦了些力所能及的事,老百姓的觀念變了——由不理解轉變到理解,由不歡迎轉變到熱情,甚至盛情挽留在家裡吃飯,我們得到大多數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受到了歡迎。在走訪的過程中,我們看到還有很多百姓的生產生活很艱苦,仍存在因病因殘致家庭貧困的現象,內心感到不安和內疚,在走訪中都一一了解和記錄,並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
第一站拒收慰問金的老黨員
當我們到達長潭村的林名其家裡時,老人正坐在輪椅上。聽到我們的'聲音,老人的老伴一個勁地往外搬凳子,似乎把我們當成了貴賓。 老人今年84歲了,他深情地講述了30年前入黨時的激動心情:“雖然自己已經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多年,但我時刻將黨放在心中,對黨有著深厚的感情,不管是在哪裡,我都是以實際行動履行黨員的職責。黨組織時常來看望我,問寒問暖,傾聽我的意見和建議,使我倍感親切,謝謝組織上對我們這些老同志、老黨員的尊重和關愛,我們將繼續發揮自己的光和熱。”讓人為之觸動的是,當我們送上500元慰問金時,老人拒絕了:“比我困難的人還有很多,把這錢留給更需要幫助的人吧。”這是怎樣的一種胸懷呵!
第二站送給我們錦旗的老人
我們再次來到紅旗分場蘭凡成老人的家中,他滿臉笑容地招呼我們進屋。
當我們問老人還有什麼困難要向政府反映時,老人激動地說:“我這輩子做夢都沒有想到,這么多領導會親自到家裡噓寒問暖,謝謝政府,我沒有困難了。現在的政府好,不僅將我門前的出入路修成水泥路,還讓我享受了低保,中國共產黨好,挺好!”老人送上自己做的錦旗表示感謝。看到滿臉寫著滿足和感動的老人,我們覺得為他們做的還遠遠不夠。
第三站黑暗的土屋
這家人住的是老式的土磚屋,共有四間屋子,只有一間屋子有“傢具”(兩張床),屋內陰暗潮濕,散發著一股霉味。園藝分場的幹部告訴我們,這家男主人有40多歲了,母親、妻子和大女兒都是弱智,唯一讓家裡充滿希望的是小女兒,今年考上了大學。可是男主人因以前在煤礦上班摔斷退,基本喪失了勞動力。小女兒陳煉跟我們說起了家庭的情況。當談到工作組為她籌集到1.2萬元現金,給她當學費時,陳煉幾次忍不住落淚,她說,很感謝黨和政府以及村委會對她家的照顧。
第四站:滿眶熱淚的郭斌香
這並不是一個特別的名字,但這卻是一位特殊的老人。 老人今年70歲,老伴因患肝癌去世了,兒子患有肝病,還需要老人的照顧,兒媳已經改嫁,把孫女扔給了老人。工作組當場捐了1000多元。“感謝你們過來看望。”臨走時,老人滿眶的熱淚和無數次的謝謝,激起了我們心中的千層浪:我們做了什麼,能夠讓老人家如此感激?
當我們向困難家庭走訪慰問的時候,他們的感激,甚至是感恩之情,讓我們覺得,我們的幫助實在是微不足道。對於這些困難群眾來講,一點慰問金,一句溫暖的話,甚至是一次握手,都有著無比巨大的力量,能給他們傳遞溫暖,帶來希望。今後我們要做好傳幫帶工作,下功夫沉到群眾當中去,靜下心來在群眾工作中汲取養分,增長才幹,在本職崗位上干出熱情、干出感情、干出成就。
關於鄉鎮幹部走訪民情日記範文【3】
大店子村5組的徐福生屬於五保戶,家裡就一個人,由於貧窮,前幾年還住著茅草屋。今年,村委會為解決貧困戶住房問題,幫助他家修了新房。對法院“三萬”活動工作組專程前來入戶調查、看望,徐福生表達了最質朴的感激。臨行,我拉著他的手囑咐他好好生活,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我代表法院送上了慰問金,徐福生感動得熱淚盈眶。
同組的曾慶祝是搬遷戶,家裡3口人,僅有的承包地支持了國家的鐵路建設。由於男主人常年生病,再加上小孩正在念初中,家裡一貧如洗,村委會今年同樣幫他家建起了新房。我們看望了生病中的曾慶祝,鼓勵他戰勝病魔,同時送上了慰問金。曾慶祝感謝法院對他的關愛,對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衷心擁護,對法院“三萬”活動工作組扎實、務實、踏實的工作作風表示欽佩。
今天的走訪讓我感慨良多、受益匪淺。農村工作和法院工作雖然不一樣,但在本質上也一樣。不一樣的是經濟地域條件和生活工作環境,一樣的都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造福。我真心地希望,我院“三萬”活動工作組的同志們繼續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風,把本次“三萬”活動真正落實好、完成好,建成一座幹部和人民群眾們的連心橋。我默默地祝福,讓幸福的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壯大、傳承。
關於鄉鎮幹部走訪民情日記範文【4】
4月11日 陰天 有小雨
早上8點多,我帶著縣法院“三萬”活動工作組的14名同志,驅車前往高坪鎮大店子村。雖然天空中下著小雨,但一路上美麗的鄉村風景讓我精神抖擻。的確,“三萬”活動的這場“春雨”正在滋潤著廣大農民的心靈,這讓我對今天的工作充滿期待。
拜訪村支書
上午9點30分,我和工作組一行人來到大店子村村支書黃靜家中,他熱情接待了我們。在相互交談中,他對法院近幾年的審判執行工作表示了由衷的贊許,對法院在新農村建設、扶貧幫困、“雙聯雙爭”等活動中做出的樁樁實事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同時建議,法院今後要進一步增強執法辦案的透明度。我們就大店子村村級經濟、治安狀況、老百姓對政法工作的意見等,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對村幹部們積極配合我院“三萬”活動工作組家家到、戶戶落進行民情訪談,我表示真誠的感謝。
在談到如何發展村級經濟時,黃靜說,大店子村計劃在五年內發展三個以上規模企業,解決村剩餘勞動力三、四百人的就業問題;利用村裡豐富的水資源養魚、養鴨。
走訪村辦企業
從村支書家出來之後,我們一行人來到了上海采鈺科貿有限公司建始食品廠,在該廠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我們參觀了生產車間,了解車間的生產衛生條件,慰問了農民工,詢問了該廠的發展情況。
隨後,我們又來到恩施天之賦鞋廠。當了解到這是一家外出打工人員回鄉創辦的企業時,我十分高興,向企業負責人提出了一些企業發展的建議。
;『柒』 有沒有踐行群眾路線的好榜樣這本書
中央組織部黨員教育中心製作了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為主題的電視系列片《踐行群眾路線的好榜樣——100部優秀黨員教育電視片》。該系列片每部介紹一名優秀黨員牢記宗旨、為民服務的先進事跡, 100名典型涵蓋了農村、街道社區、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高校、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等領域,是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學習先進典型和身邊榜樣的生動教材。
1.楊善洲
楊善洲 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
2.燃盡生命寫忠誠
李林森 四川省萬源市委原常委、組織部長
3.生命的重量
文建明 四川省營山縣委原常委,營山縣城南鎮原黨委書記
4.生命的奉獻
蘭輝(回族)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原副縣長
5.大地為鑒
王伯祥 山東省原壽光縣委書記
6.尋夢黑城
蘇和(蒙古族)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政協原主席
7.亞夫追夢
趙亞夫 江蘇省鎮江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原所長、黨委書記
8.紮根高原獻忠誠
張宇 陝西省援藏幹部,阿里地區噶爾縣原縣委書記
9.堅守
劉剛 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副區長,志丹縣杏河鎮原黨委書記
10.當代農村幹部的傑出代表
吳仁寶 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原黨委書記
11.人民群眾離不開的好乾部
沈浩 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委原第一書記
12.永葆本色
龔全珍(女) 江西省蓮花縣甘家小學原校長
13.外來當家人
支芬(女) 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地區(鄉)高碑店村黨總支書記
14.拚命書記
范振喜(滿族) 河北省灤平縣周檯子村黨委書記
15.大山飲水情
彭雲 山西省山陰縣下喇叭鄉口子梁村原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16.胡楊風采
趙鑫娥(女) 山西省大同市新榮區新榮鎮李大頭窯村黨支部書記(大學生村官)
17.保山的故事
荊保山 山西省平陸縣國營林場護林員
18.草原之子
廷·巴特爾(蒙古族) 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書記
19.蘇莉的愛
蘇莉(女) 上海市寶山區友誼路街道寶山八村黨總支書記
20.幸福生活領路人
常德盛 江蘇省常熟市支塘鎮蔣巷村黨委書記
21.本色
王坤友 安徽省無為縣蜀山鎮新安村原黨總支書記
22.村支書肩上的路
黃欣泉 江西省婺源縣大瀲村黨支部書記
23.我本平凡
李文祥 河南省范縣白衣閣鄉北街村農民
24.飲水思源報鄉恩
裴春亮 河南省輝縣市裴寨社區黨總支書記,裴寨村黨支部書記
25.愚公支書
王光國 湖北省建始縣龍坪鄉店子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26.放映人生
丁頌揚 湖北省麻城市鹽田河鎮電影放映員
27.光影謠
馬恭志 湖南省永興縣柏林鎮龍王市村電影放映員
28.從軍官到農民
賈東亮 廣東省廣寧縣八一生態農場場長、創業黨支部書記
29.七天
楊曉(女) 重慶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作人員,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泔溪鎮大板村原支部書記助理(大學生村官)
30.我們在一起
王文華 四川省富順縣富世鎮文化站站長
31.十年人生路
余留芬(女) 貴州省盤縣淤泥鄉岩博村黨委書記
32.我從草原來
阿梅(女,藏族) 西藏自治區巴青縣拉西鎮黨委書記
33.阿什加的心願
阿什加(蒙古族) 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優干寧鎮南旗村黨支部書記
34.康巴鐵漢
才哇(藏族) 青海省玉樹市結古鎮扎西大同村第三村民小組組長,扎西大同南建委會第二建設小組副組長
35.為夢想而堅守
白春蘭(女) 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花馬池鎮沙邊子村農民
36.情懷
買買提江·吾買爾(維吾爾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縣溫亞爾鄉布力開村黨支部書記
37.熱血播撒邊疆牧場
項瑞芝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七師137團阿吾斯奇牧場黨總支書記
38.做一輩子志願者
葉如陵 北京市朝陽區香河園街道西壩河西里社區黨委委員
39.民情日記
林松淑(女,朝鮮族) 吉林省延吉市公園街道園輝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
40.小巷總理
林丹(女) 福建省福州市軍門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
41.泉城女俠
張業愛(女) 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西市場街道公益崗位工作人員
42.我志願 我快樂
趙廣軍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江南中街社區服務中心副主任
43.致富領頭雁
劉慶鴦(女) 海南省三亞市崖城鎮東關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
44.社區的女兒
熱西達·阿不拉(女,維吾爾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紅廟子街道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
45.當代雷鋒
郭明義 鞍鋼集團公司齊大山鐵礦采場公路管理員
46.英名鐫刻天海間
羅陽 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47.藍領專家
孔祥瑞 天津港集團公司科協副主席,天津港中煤華能煤碼頭有限公司孔祥瑞操作隊黨支部書記、隊長
48.礦山保爾
宋德金 黑龍江龍煤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雞西分公司東海煤礦原安全培訓教師
49.一個產業工人的中國夢
蓋軍銜 福建省廈門市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
50.我的爸爸
楊衛華 廣州鐵路(集團)公司婁底車務段冷水江東站調車長
51.焊花人生
歐清蓮(女) 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長江車輛公司株洲分公司組裝車間電焊工
52.片警劉長鎖
劉長鎖 天津市公安局紅橋分局丁字沽派出所副調研員
53.老片警
孫建設 遼寧省錦州市公安局凌河分局石橋子派出所民警
54.法官媽媽
陳燕萍(女) 江蘇省靖江市人民法院副院長
55.正義天平
陳遼敏(女)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
56.兄弟
李彬 福建省人民檢察院反貪局正處級檢察員
57.維權衛士
劉丕峰 山東舜天律師事務所主任、黨支部書記
58.人民警察
周賢良(壯族) 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交通警察總隊高速公路管理支隊副政委
59.勇往直前
黎定琦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公安局黨委委員、副政委
60.英雄無悔
王志睿 甘肅省白銀市公安局白銀分局高新技術產業園治安派出所原副所長
61.燃燒的青春
塗紅剛 湖北省雲夢縣委組織部幹部科原科長
62.美麗人生
秦怡(女) 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藝術委員會顧問
63.平凡中堅守
杜洪英(女) 浙江省玉環縣委組織部原檔案員
64.重道之師
高松 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兼教務長,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
65.生命的寬度
金海(蒙古族) 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66.只為稻花飄香
謝華安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原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67.甜蜜的事業
石雪暉(女) 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68.大醫精誠
侯凡凡(女)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腎內科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
69.茉莉花開
張麗莉(女)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原教師
70.村頭有棵常青樹
蔣國珍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羅坊鎮六元小學離休教師
71.最美鄉村校長
楊建一 湖南省新化縣北渡中心小學原校長
72.愛的傳承
周標亮(女,壯族) 廣西壯族自治區平果縣教育局副局長、黨委委員,平果縣希望小學校長
73.大山的火把
趙世術 重慶市巫溪縣田壩鎮中鹿小學教師
74.播撒希望
何桂琴(女,回族)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回民中學副校長
75.深山女教師
努爾古麗(女,哈薩克族)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北塔山牧場寄宿制學校黨支部副書記
76.索道醫生
鄧前堆(怒族) 雲南省福貢縣石月亮鄉拉馬底村鄉村醫生
77.天邊不再遙遠
王西墨 天津市援藏幹部,南開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78.一個人的選擇 一家人的壯舉
歐陽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浙江省杭州市蕭山醫院原副主任醫師
79.一個人的醫院
鍾杏菊(女) 浙江省嵊泗縣嵊山鎮衛生服務中心壁下社區服務站醫生
80.一輩子為人民服務
李桂美(女) 山東省青島市傳染病醫院原護士長
81.清香傳得天心在
周月華(女) 重慶市北碚區柳蔭鎮西河村鄉村醫生
82.今生無悔
王萬青 甘肅省瑪曲縣人民醫院原外科主任
83.馬背上的白衣天使
梅蓮(女)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九師161團9連副指導員兼衛生員
84.板凳媽媽
許月華(女) 湖南省湘潭市社會福利院供養人員
85.跟我回家
朱玉林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區砟子鎮育林新村黨委書記,育林孤兒院院長,育林孤兒院集團總公司經理
86.溫柔的堅持
張聯馳(女)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燎原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
87.環衛班長
陳淑萍(女)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城管局管理一所環衛班長
88.瑞輝映夕陽
楊瑞輝(女) 陝西省銅川市職業病防治醫院黨支部副書記、金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護理部主任
89.大愛
周汝珍(女) 河北省青縣金牛鎮康復敬老院院長
90.服務讓我更快樂
蔡淑娟(女) 中國銀行江蘇省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支行營業部副主任
91.幸福的向陽花
金穎穎(女) 中國工商銀行浙江省溫州市分行營業部副總經理
92.公交天使
楊苗苗(女) 安徽省蚌埠市公交集團107苗苗線路負責人兼1060號車駕駛員
93.農民工局長
陳家順 雲南省曲靖市招商合作局長三角招商分局副局長
94.尼瑪拉木的郵路
尼瑪拉木(女,藏族) 雲南省德欽縣雲嶺鄉郵政所郵遞員
95.彩虹繞大山
孫顯才 雲南省祿勸縣地稅局主任科員
96.妙手仁醫
吳孟超 第二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97.高原赤子
郭毅力 武警西藏總隊原司令員
98.溫暖
庄仕華 武警新疆總隊醫院院長
99.藍盔鐵漢
江漢剛 北京衛戍區裝備部副部長
100.特戰尖兵
劉珪 75738部隊73分隊分隊長
『捌』 法院民情日記
法院民情日記
切實為廣大人民群眾排憂解難,特別是為人民群眾做實事,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下面是我整理的法院民情日記,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法院民情日記
20**年2月21日 星期日 晴
20**年的2月1日,是一個讓人難忘的日子,懷揣著組織的信任和院領導的希冀,沙灣縣人民法院“訪惠聚”活動第三批住老沙灣鎮蔣家莊村、榆樹庄村的4名工作隊成員全部進住到位,從此,開始全新的工作和生活。
說實在的,初時我非常的興奮,組織把這么重要的工作交給我,這既是領導和同事們對我的肯定和信任,也是組織對我的考驗和鍛煉。躊躇滿志的我帶著滿腔熱情來到了老沙灣鎮蔣家莊村、榆樹庄村。只不過,這時我,思想還停留在幫村裡做幾件實事好事,偶爾去村裡轉轉的層面上。
住村後,看到村幹部積極的工作態度和村民一張張朴實的笑臉,我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和住村工作的信心。春節期間工作隊全體人員與村幹部放棄了休息,在村裡維穩值班。住村以來我們和村幹部進行了接洽,與第二批工作隊進行了銜接,對蔣家莊村19戶村民(其餘54戶均屬城鄉兩棲居民)的家庭情況、經濟收入、種植結構、子女入學等情況進行了解,對外來戶進行了重點了解;春節來臨之前,工作隊與村“兩委”班子對兩個村的六戶“三老”人員、低保戶、困難戶及宗教人士進行了走訪慰問,送去了大米、麵粉、清油,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每個人的手中,使他們渡過一個祥和、快樂的春節。
在入戶走訪的過程中,農民的淳樸和生活的艱辛,給我上了一堂真真切切的實踐課,讓我學會了與他們拉家常、嘮實嗑,拉近了距離、增進了感情,漸漸地,我的付出有了回報。在村裡每當看到村民們的喜怒哀樂,一瞬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群眾的期盼就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需要我們盡快轉變角色,改進工作方法,想辦法、出思路。到群眾中去,與群眾面對面,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我不僅收獲了感動,也凈化了我的`心靈,豐富了我的人生閱歷,留給我的是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
有人說,駐村幫扶幹部是個虛名、是走過場、是到基層“鍍金”,並不能為農村帶來多大的改變;有人說,比起寬敞明亮的機關辦公室,比起溫馨舒適的家,駐村工作太苦,不值。理解的,不理解的,支持的,不支持的,熱情的,冷漠的各種聲音。但我想說,駐村生活雖充滿艱辛,但是感觸很深、啟發很大、收獲頗多。我深深地體會到,年輕幹部下基層十分必要,下去與不下去完全不一樣。只有下去,深入實際、走進基層、融入群眾,才能真實了解群眾到底想什麼、盼什麼。在近一個月的駐村生活中,我樂在其中,隨著幫扶工作的扎實開展,實實在在為了農村,為了農民,辦實事好事,有一種滿足和喜悅。我不要做一名匆匆的過客,一年的時光非常短暫,我要用真心換真情,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每一個人,深深地融入農民,融入農村,讓自己以後不會後悔這段經歷。或許我不能在所有的選派幹部中成為最優秀的那一個,但我一定會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注入一份微薄的力量!
篇二:法院民情日記
時 間:20**年8月21日
“今天我們又來了五支渠六社社長***家。史社長家院子非常干凈整潔,東西擺放的津津有條。史社長放羊剛回來。得知我們是回訪考察前段時間開展的‘雙基、雙動、兩同步’活動情況,還沒等我們問,老社長就迫不及待地說,現在情況大變樣了,這些老農民的素質好像一下子都提高了。通過你們的普法教育和建立家庭矛盾糾紛檔案,過去的幾個‘老冤家’現在都安穩了,其他的家庭鄰里糾紛、土地糾紛也少多了,就是有點小糾紛我們給說說也就行了。另外在你們的引導下,去年冬天農閑時人們也不賭博、不總喝酒了,都在謀劃生活,村裡人閑嘮時都說你們是好人”。
據了解,去年以來,烏後旗人民法院緊緊圍繞創新社會管理和基層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積極嘗試了“抓兩頭促中間”的矛盾糾紛化解新方法,一方面抓住訴前矛盾化解,一方面抓住訴後督促自動履行,使大量案件在訴訟外解決。今年,該院更是以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契機,緊密結合全市法院的“基層基礎建設年”活動,進一步推出了“雙基、雙動、兩同步”的社會治理新模式。
“雙基”建設就是在抓基層、打基礎上下功夫,幫助完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增強基層維護穩定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在實施“雙基”建設過程中,烏後旗人民法院首先增強和延伸人民法庭化解社會矛盾的前沿功能,要求法庭幹警堅持駐庭,堅持定時入村入戶進行矛盾糾紛排查,同時分管院領導還要定期駐庭接待,定期深入分管部門的聯系點、聯系戶與群眾對接,對發現的矛盾糾紛及時進行“面對面”、“無訴訟”、“圍板凳”式的化解。
與此同時,該院還積極開展了“無訟村居”創建活動,一方面針對農村經常發生的家庭鄰里矛盾糾紛開展普法教育;另一方面將農民經常理解錯誤的法律問題專門印成宣傳冊,並結合實際案例在村民中進行宣講。如今,創建“無訟村居”已成為烏後旗法院維護社會穩定、參與社會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活動開展近半年來,與該院共建的五支渠村未發生一起治安和民事糾紛案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