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優秀法官頒獎詞

優秀法官頒獎詞

發布時間: 2022-09-19 05:53:50

『壹』 給錢學森的頒獎詞50

人民科學家錢學森 "我作為一名中國的科技工作者,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錢學森用他的一生,實踐著這個平凡而偉大的諾言。 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她的語言、土地和人民,這是錢學森90年風雨歲月矢志不渝的赤子情懷。 辛亥革命爆發兩個月後,錢學森在上海出生,民族的危難成為他人生最初的記憶。為了救國,中學畢業的錢學森和當時許多有志青年一樣,選擇工科作為人生奮斗的方向。1934年夏,23歲的錢學森完成在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專業的學業,考取清華大學留美預備班。一年後,錢學森遠渡重洋,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航空專業碩士學位。 帶著為國爭光的一股沖勁,錢學森只用一年時間就拿下了碩士學位。1936年,錢學森轉學加州理工學院,3年後獲得航空、數學博士學位。隨後,在他的老師、世界力學大師馮·卡門的指導和合作下,錢學森開始了高速飛機的氣動力學、固體力學、火箭和導彈的研究,參與了大量工程實踐,並和同事一道為美國設計、研製出可以用於作戰的第一代導彈,為世界航空工業的建立奠定了可靠的理論基礎。 錢學森聲名鵲起,成為和馮·卡門齊名的著名科學家。美國軍隊邀請他講授火箭和噴氣技術,美國空軍以他的《噴氣推進》為內部教材。1947年,36歲的錢學森成為麻省理工學院年青的正教授,擁有了許多人一輩子夢寐以求的地位、名譽和舒適的生活。 錢學森卻從未准備在美國長期生活,他清楚地知道,這里只是他人生的一個驛站,遙遠的祖國才是他永遠的家園。在美國的20年裡,錢學森沒有買一美元的保險。他將風洞原理應用於風車發電的實例計算中,選取的高度是從海平面起到海拔8公里以上,這正是他的祖國----中國的自然條件。

『貳』 200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

200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

『叄』 2013年中國十大感動人物事跡及頒獎詞概括,急!~

、頒獎詞----【林俊德:縱死終令汗竹香】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雲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
林俊德,中國工程院院士、總裝備部某基地研究員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林俊德的中學和大學都是靠政府助學金完成的。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從事核試驗研究。由於核爆炸具有極大的破壞性,測量儀器研製一直存在很大難度。林俊德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獨立創新製作了鍾表式壓力自記儀,為測量核爆炸沖擊波參數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數據。在之後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後獲得30多項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為了不影響工作,他拒絕手術和化療。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惡化,他被送進重症監護室。醒來後,他強烈要求轉回普通病房,他說:「我是搞核試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
林俊德住院期間,整理移交了一生積累的全部科研試驗技術資料;多次打電話到實驗室指導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極度虛弱的林俊德,先後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床工作。於是,病房中便出現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眾人的攙抬下,向數步之外的辦公桌,開始了一生最艱難也是最後的沖鋒……
5小時後,心電儀上波動的生命曲線,從屏幕上永遠地消失了。這位軍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後的沖鋒。
臨終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馬蘭。馬蘭,一種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大漠中仍能紮根綻放的野花。坐落在那裡的中國核試驗基地,就是以這種野花來命名的。

2、頒獎詞----【陳斌強:孝更絕倫足可矜】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背著你。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背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
陳斌強,38歲,浙江磐安縣冷水鎮中心學校初中語文教師。
陳斌強9歲時父親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2007年,媽媽得了老年痴呆症,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陳斌強的姐姐在無意中提到,媽媽最大的願望就是和兒子住在一起。陳斌強回憶起多年來媽媽對自己的付出,他決定再困難也不會丟下媽媽。
那時,陳斌強的兒子不到兩歲,妻子建議他把媽媽送到養老院去,他說:「一個連兒子都不認識的老人,送到養老院,被欺負了怎麼辦?」為了照顧媽媽,他硬是把兒子提前一年送進幼兒園。
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每天用一根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著電動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開始同事們都不太理解,說:「這樣帶在身邊照顧,一兩天倒可以,一年兩年怎麼吃的消?」可陳斌強做到了,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著媽媽上班。
照顧母親的生活異常辛苦。陳斌強一天到晚連軸轉:晚上9時,服侍母親睡下;凌晨1時,准時起床抱母親上廁所;清晨5時,鬧鍾響起,他要趕在師生之前起床,將母親房間打掃干凈,處理好母親的大小便;早上7時喂過母親吃飯後,開始學校一天的工作。
盡管生活上的事兒很多,可是陳斌強的教學任務卻一點也沒落下,他教著兩個班語文,負責教初一學生廣播體操,總管學校體藝2+1活動。他總說:「我是跑著走的。」

3、頒獎詞----【何玥:何處春江無月明】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後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何玥,女,12歲,廣西桂林人,小學生。
2012年4月,何玥即將小學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腦死亡,父親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兩個腎和一個肝捐給了三個人。
在親人眼裡,何玥是個愛學習、有愛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術第三天,她就回到學校上課了。她的家裡滿滿一面牆都貼著她的「三好學生」之類的榮譽獎狀。08年汶川地震時,她硬逼著父母捐出了一個月的工錢。她被查出腦瘤後,學校為她捐錢,她要父親捐給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爸爸從廣東打工回來,她第一句話就說:「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說,她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她希望能盡自己的能力給別人生的希望。由於是何玥最後的心願,爸爸媽媽奶奶叔叔嬸嬸最終同意了孩子的想法,決定幫助她完成遺願。
11月17日凌晨零點10分,小何玥在醫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12年的生命歷程。 凌晨4點,她的兩個腎被送到解放軍第181醫院捐給了兩名患者,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18歲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何玥因捐獻器官被稱為「最美女孩」,她死前的這個願望被稱為「最美遺願」。

4、頒獎詞----【陳家順:動人以行不以言】為鄉親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為百姓打工,你換來群眾最多的甜。你喬裝改扮,卻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隱姓埋名,可我們都知道你是誰,為了誰。
陳家順,54歲,男。雲南省沾益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沾益縣駐浙江義烏勞務工作站站長。
雲南沾益縣是勞務輸出大縣,陳家順擔任副局長後,積極組織家鄉農民到浙江義烏等地務工,並關注他們的切身利益,為他們排憂解難,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為保障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摸清農民工工作、吃住、工資待遇、勞動時間等情況,陳家順從2007年9月起先後深入5家用工企業,以農民工的身份應聘到企業「卧底」打工。和農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勞動,當過操作員、倉庫保管員,養過豬,干過裝卸工,當過民辦學校教師。幾年來,他「卧底」考察了義烏市及周邊縣市的許多家企業,為農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況良好的企業信息。
在調解各類用工糾紛時,他總是挺身而出,為農民工利益據理力爭。4年來,共為農民工調解各類糾紛780餘起,挽回損失180萬余元。在農民工遇到困難時,他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多次協調企業墊付農民工車費、伙食費、醫葯費等共7萬多元。
這些實實在在的行動,贏得了當地民工和社會各界的稱贊,陳家順被人們譽為「卧底局長」、「民工局長」。

5、頒獎詞----【高淑珍:爝火燃回春浩浩】粗糙的手支起課桌,寬厚的背擋住風雨。有了愛,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壯起來。你的心和泥土一樣質朴,你灑下辛苦的種子,善良會生長成參天大樹。
高淑珍,56歲,河北灤南縣司各庄鎮窪里村普通農村婦女。
高淑珍的兒子王利國4歲那年得了類風濕,落下了殘疾。到了該上學的年齡不能上學。高淑珍心疼兒子,想在家裡辦個小課堂。後來她發現,附近村莊也有一些因肢殘不能上學的孩子,他們都對讀書充滿渴望。她想讓不幸的孩子都能讀書,於是在家裡辦起了學校。
1998年4月,她的「炕頭課堂」開講了,老師是女兒王國光。5個孩子、4張課桌、2塊小黑板和借來的舊課本……高淑珍的家裡響起了讀書聲。
這個學校一開就是14年。14年間,她接收了近百名殘疾孩子,卻從未收過一分錢。高淑珍和女兒每天用自行車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鍋飯。漸漸的,自行車已經接不過來,她一咬牙,買了輛舊麵包車。有兩個肢殘嚴重的孩子,路上她怕顛壞了,就一直抱在懷里。後來,為了讓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讓孩子都住在家裡,免費吃住讀書。
慕名而來的孩子越來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裡地方有限,還債務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終說不出口。無論多麼艱難,她總是盡最大努力,讓孩子們的生活過得好一些。高淑珍家承包了20多畝水田,稻穀就是孩子們的口糧。但是歉收的時候,讓每個孩子吃飽並不輕松。為了多掙幾個錢,她每天天不亮就騎著自行車,馱著批發來的 一些日用品去趕集,一騎就是100多里地。有的時候下大雪沒有集,高淑珍就走街串戶地賣,「我一天出去掙十塊二十塊,給孩子們買點好吃的,我心裡頭歡喜, 騎著車子都有勁。」她說。
高淑珍愛心小院的故事見諸媒體後,引起強烈反響。愛心小院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捐助,還有不少志願者從各地趕來實行愛心接力。有的志願者已經在這里工作了三年多時間,上海一家醫院為小院的10個孩子實行了治療手術。

6、頒獎詞----【張麗莉:冰雪為容玉作胎】別哭,孩子,那是你們人生最美的一課。你們的老師,她失去了雙腿,卻給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們不多,卻讓我們學會了許多。都說人生沒有綵排,可即便再面對那一刻,這也是她不變的選擇。
張麗莉,女,28歲。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初三(3)班班主任。
張麗莉出生在一個教育世家,2006年,她從哈爾濱師范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任教。
2012年5月8日,放學時分,張麗莉在路旁疏導學生。一輛停在路旁的客車,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失控,撞向學生,危急時刻,張麗莉向前一撲,將車前的學生用力推到一邊,自己卻被撞倒了。
車輪從張麗莉的大腿輾壓過去,肉都翻捲起來,路面滿是鮮血,慘不忍睹。被軋傷後她有時清醒有時昏迷,在送醫院的途中,還對大家說:要先救學生。昏迷多天後,張麗莉醒來的第一句話是:「那幾個孩子沒事吧!」
經過搶救,張麗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親人和醫護人員都不敢想像她知道真相的後果會是怎樣,但張麗莉很快接受了事實,還反過來安慰父親說:「當時車禍的場景我還記得,很幸運,如果車輪從我的頭碾過去,你們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學生,也保住了命,今後一定會幸福的。」
有人問張麗莉,「你後悔嗎?」她回答:「不後悔。這樣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經28歲了,我已和父母度過28年的快樂時光。那些孩子還小,他們的快樂人生剛剛開始。」

7、頒獎詞----【李文波:能受天磨為鐵漢】二十年堅守,你站成了一塊礁石,任憑風吹浪打。卻只能愧對青絲白發。你也有夢,可更知肩上的責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裡,祖國的風帆從不曾落下。
李文波,男,48歲,山東平度人,中國海軍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21歲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當年入伍,三年後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多年來,他先後29次赴南沙執行守礁任務,累計守礁97個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軍內外氣象部門提供水文氣象數據140多萬組,創造了國內守礁次數最多、時間最長、成果最豐的紀錄,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評價。
長期惡劣環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體大不如從前,風濕病越來越重,但他仍然堅持一次不落地守礁,還經常頂替戰友。除了堅守崗位,李文波還不斷創新,為守礁工作總結經驗,編寫教材。他設計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氣象月報表程序,還編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氣象觀測教材》。
為了守礁,李文波虧欠家裡太多。他新婚5天後回到南沙,20多年來,與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時間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親已經卧病在床3年, 2005年9月,母親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親僅十天,就接到執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艦艇上他接到了母親病逝的消息,一個人長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聲痛哭。
李文波說:「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榮耀,就算下輩子坐輪椅,也沒什麼後悔的!」[

8、頒獎詞----【高秉涵:悲莫悲兮生別離】海峽淺淺,明月彎彎。一封家書,一張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覺離亂苦,近鄉更知故土甜。少小離家,如今你回來了,雙手顫抖,你捧著的不是老兵的遺骨,一壇又一壇,都是滿滿的鄉愁。
高秉涵,台灣律師,老兵。1936年出生於山東菏澤。
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灣老兵經歷的坎坷和艱辛,同時也見證海峽兩岸從隔絕到溝通的一段特殊歷史。
高秉涵生於山東菏澤,13歲已經成為「小學兵」,在「南逃」路上幾乎丟掉半條命,輾轉抵達台灣之後,他又成了孤兒流落於台北街頭。他流過浪,做過小販,幾經周折考上了台灣「國防學院」法律系,畢業後成為金門駐軍軍事法庭的法官
他審的第一個案子是金門逃兵案,一個士兵在值崗時冒險抱一隻輪胎穿越金門海峽想游回廈門的家,但是沒能成功,被判處死刑。一個想要回家孝敬母親的人怎麼會有死罪?為什麼一段淺淺的海峽會讓骨肉同胞分為兩個世界?身為法官的高秉涵無能為力,但他的內心受到極大的觸動。
1973年,高秉涵退出軍界,成為一名掛牌律師。1979年,離家31年後,高秉涵寫的第一封家書,由台灣至歐洲、經美國寄到中國,又經北京、廣州、遼源,歷時三個多月,於母親葬禮的當天抵達親人的手中。
兩岸開放後,他開始奔波於大陸和台灣之間,義務為台灣老兵尋親提供支持,20多年間,先後抱回了54個老兵的骨灰罐,幫助他們完成遺願,回歸故鄉的懷抱

9、頒獎詞----【周月華 艾起:清香傳得天心在】她背起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裡裝的全是她,而她的心裡還裝著整個村莊。一條路,兩個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華皎潔,愛正漫漫的升起。
周月華,女,43歲,重慶市北碚區柳蔭鎮西河村鄉村醫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華出生後8個月被診斷為先天性小兒麻痹症,左腿殘疾,這一切並沒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憑著自己的執著,周月華完成了中學學業並成功從衛校畢業。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周月華因身體殘疾而四處碰壁。後來,看到鄉親們每次都要步行幾個小時才能到鎮上醫院看病,她就動了行醫的心思。
周月華將平時省吃儉用下來的200元加上家中僅有的600元儲蓄作為開診所的啟動資金,又把家裡堂屋修整了出來做場地,葯品采購則靠兩個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 ,1990年11月,周月華的「柳蔭鎮西河村衛生室」終於正式掛牌營業了。
「我喜歡我的工作,喜歡我現在所做的一切。」 周月華說道,「住在偏遠地方,農民看病要走上好幾小時。所以我現在做多一點,讓鄉親們少跑一點,少花一點,自己會感到很開心。」
最開始行醫時,周月華右肩挎的是葯箱,左肩杵著拐杖在山間艱難行走,這種行醫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條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華和艾起結婚之後,無論上山涉水,刮風下雨,只要有出診,艾起便會攬起周月華的手,用寬闊的後背將她背到病人家裡。「背你一輩子,我無怨無悔!」這個男人用20年的行動,默默支持著妻子的事業。
二十多年來,她硬是靠著拐杖和丈夫的後背,「爬」遍了方圓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嶺,為轄區近5000村民帶去了醫療服務。
「沒有他,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周月華說道,「他是我這輩子的第二條左腿。」「我背著她走了18年。我說過要背她一輩子,就要實現這個諾言,永遠都不放棄。」周月華的丈夫艾起說。

10、頒獎詞----【羅陽:長使英雄淚滿襟】如果你沒有離開,依然會,帶吳鉤,巡萬里關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燈看劍,夢一回再吹角連營。你聽到了么?那戰機的呼嘯,沒有悲傷,是為你而奏響!
羅陽,男,51歲,遼寧沈陽人。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羅陽所在的沈飛集團是中國重要的殲擊機研製生產基地,他本人也是飛機設計專家, 2012年11月25日上午,隨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參與艦載機起降訓練的羅陽,在大連執行任務時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經搶救無效,於12時48分在工作崗位上殉職。
羅陽1982年畢業於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高空設計專業。他擔任中航工業沈飛董事長、總經理的5年,是沈飛新型號飛機任務最多、最重的5年。難關難度,難題難點,好像排著隊一樣。羅陽善於解決問題,採取多種措施推動研製進度,創造了新機研製提前18天總裝下線,從設計發圖到成功首飛僅用10個半月的奇跡。
2012年1月,羅陽擔任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艦載機殲-15研製現場總指揮。沒有經驗,也沒有現成的關鍵技術可以借鑒,航空製造大國對技術的封鎖,逼著航空人只有自主創新一條路可以走。在航母上,羅陽堅持親力親為,與科研人員一起整理試驗數據,觀看每次起降過程,記錄和分析飛機狀態,出現身體不適,也沒有中途下艦,甚至都沒有去找醫護人員檢查。
難度高,任務重,時間短。重重考驗擺在羅陽面前,可是他就有這么一股不服輸、不懈怠的勁頭。他曾說,外國人能幹成的事情,中國人同樣能幹成,而且還能幹得更好。
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月里,他不知疲倦,勞心勞力,沒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頒獎詞----【特別致敬:公安部湄公河「105案」專案組】不抓回糯康,誓不撤兵!歷時7個月跨國追捕,13名中國籍船員的亡靈得以安息。這背後是「105案」專案組全體民警忘我的日夜奔波。跨越距離和生死,他們用正義和膽識捍衛中國法治權威和中華兒女安危。

『肆』 修己安人 境界自升講的是什麼

【智慧人生】「要說真話,不講假話。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

——季羨林

【精品解讀】作為教育家,季羨林先生桃李滿天下。

他在授人以知識的同時,更授人高尚品德。

他的品行,來源於他長期修己安人的情操。

說真話是他的為人風格,說到做到是他踐行人生的標准。哪怕是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上,他都能始終如一,決不食言。比如他曾在校園里為一名不認識他的新生看過行李,只要他答應了,即便站在樹下再長時間,也會有始有終。

古代有個「曾子殺豬」的故事,恐怕無人不知。

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導,不但學問高,而且為人非常誠實,從不欺騙別人,甚至是對於自己的孩子也是說到做到。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著叫著要和母親一塊兒去。於是母親騙他說:「乖孩子,待在家裡等娘,娘趕集回來給你殺豬吃。」孩子信以為真,歡天喜地地跑回家。

傍晚,孩子遠遠地看見了媽媽回來了,他一邊三步作兩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邊喊著:「娘,娘快殺豬……」

曾子的妻子卻說:「一頭豬頂咱家兩三個月的口糧呢,怎麼能隨隨便便殺豬呢?」孩子哇的一聲就哭了。

曾子聞聲而來,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後,二話沒說。轉身就回到屋子裡。過一會兒,他舉著刀出來,徑直奔向豬圈。

妻子不解地問題:「你舉著刀跑到豬圈裡幹啥?」

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殺豬」。

曾子嚴肅地說:「你不是答應過孩子要殺豬給他吃的,既然答應了就應該做到。」

妻子說:「我只不過是騙騙孩子,和小孩子說話何必當真呢?」

曾子說:「對孩子就更應該說到做到了,不然,這不是明擺著讓孩子學著家長撒謊嗎?大人都說話不算話,以後有什麼資格教育孩子呢?」

妻子聽後慚愧地低下了頭,夫妻倆真的殺了豬給孩子吃,並且宴請了鄉親們,告訴鄉親們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

雖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卻教育出了誠實守信的孩子。

曾子殺豬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他的人品一直為後代人所尊敬。

不論為人父母,還是身居高位,只有說到做到,才能如《論語?子路》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故事是指,齊國相國晏嬰歷仕三朝,德高望重,他對自己要求甚嚴,處處以身作則,倡行廉潔,吃糙米飯,穿粗布衣,坐簡易車,住低矮民房。齊景公過意不去,就要送他新車新衣,他堅決不受。齊景公要給他蓋新房,他還是堅持不接受……

素質修養的提升來自日積月累的修練,是指一個人的信念,價值觀,世界觀的不斷自我完善。人們的價值觀的很大程度上是在被動地回應外部世界的時候產生和形成的,由於每個人對同一個事件的反應都不同,所以每個人的世界觀才會有所不同。有些人是消極地理解外界,就形成了消極的價值觀。有的人是積極的理解世界,進而形成了積極的價值觀。

要提升自己的素質修養,除了不斷學習,別無捷徑。包括向書本學習,向別人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發現人和事物的閃光點,不要總是盯著別人的缺點和事物的陰暗面。因為任何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任何事物都有正面和反面,任何一個社會都有好事和壞事,就象自然界有白天和黑夜一樣。大家在生活中要注意汲取別人的優點,注意欣賞事物的美麗,而少去抱怨別人的不好或輿論的苛求,你的心態自然就會積極起來。

通過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來修己安人,甚至安撫百姓,就算是堯舜這么道德高尚,修養極高的聖人都會感到有所不及,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更更何況我們常人呢?安人一時不算短,修己一生不算長。加強自身修養就是要修煉「君子坦盪盪」的質朴精神,最終達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天下」的人格升華。

要知道,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而輕易生氣,無疑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要學會,閉門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能受苦乃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痴人,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欲進步需思退步,若著手先慮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應有餘步。

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

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像季老那樣,永遠學無止境,永遠心態平和,永遠獨善其身,永遠與德相隨,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季羨林先生在當選2006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時,評委會的頒獎詞里有一段話是:「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這便是他一生追求的「縱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懼」「修己以安人」的崇高境界。

【入世指南】「修己安人」是一種境界。這一觀念,長時間地影響著中國人。要「安人」必先「修己」,不修己無以安人。

人生要虛心專修,像季老那樣:修己的自信心,修己的耐受力,修己的寬容心,修己的積極心態,修己的淡泊情懷,修己的自律意識等等。這樣,在為人處世時,你就會自然而然地擇善人而交,擇善書而讀,擇善言而聽,擇善行而從,不斷提升你的人生境界。

修己,很重要。是因為多數人不喜歡被管,更不喜歡被連自己都管不好的人來管。既然大家都有不喜歡被管,那麼大家就應該學會自己管好自己,這便是自律,也就是修己。

這樣看來,修己安人不但是道德,同時也是管理,或者說和管理密切相關。

而在現實生活中,在出出入入的職場中,管理可以說鞭及每一個人。

舉個例子:

比如上司如何授權給下屬,如何在授權和控制中取得平衡,是每位管理者,痛苦而甜蜜的斗爭。甚至貫穿他職業生涯的每一天。

授權就好比放風箏,人和風箏由一根線連在一起。要想讓風箏達到合適高度,這線,必須長短合適。太短,下屬們會覺得控制太嚴而能力得不到施展。線太長,下屬們會覺得被忽視,有孤立無援飄盪在空中的感覺。而管理者也會覺得,下屬遠離自己的距離太遠,一時很難召之即來。

管理者首先要明白自己是對人的管理,而不是直接對任務的管理。你首先要從技術層面轉到管理層面上來,而不是事無巨細地告訴下屬該如何干。採用什麼方法完成工作任務,是員工的事。

管理者切忌不可以個人偏好,固有的性格,來決定牽風箏線的尺度。

在商業時代,我們越來越為手中不斷增加的工作量所困惑,當它大到我們不可能獨自應付的程度時,授權便成了很好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

優秀的管理者都應該學會放開手腳,讓下屬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如果發生問題時,你只要具備快速做出該由誰負責處理後果的能力就可以了。要盡自己最大努力和能力去培養和發掘自己下屬的工作能力,應該在這上面多下功夫。

對不同的下屬,還要區別對待。工作能力強、有進取心的下屬,可以委以更多的工作重任;工作能力弱,進取心不是很強的下屬,你在對其授權時,需三思而行。

季羨林教授不但是個學者,同時也是個管理者,一生行政職務很多,副校長、研究所所長等。他管理的主要群體是學生,是研究人員。季先生除了向他們傳授知識外,還用自己的行動向他們傳授品德和修養。

◆善意的謊言也別說多在原則問題上,季老一生堅持說真話。這種精神的確難能可貴。

普通人就難說了。

為什麼誠實的人,有時候也會說謊難呢?

「謊言」之所以稱為「謊言」,是因為它是虛假的、不真實的、騙人的話語。

誠然,一個人如果經常有謊言流與口中,從而去哄騙他人,久而久之,他便會失去人們的信任。就如同《撒謊的孩子》文中的那個孩子一樣,每天都喊「狼來了」以尋開心,而當狼真的來時,他只有一個人獨立去面對,自己去承受,再怎麼喊叫也無濟於事,也不會有人再來幫助他。因為,可能來幫助他的人已經習慣了他的喊叫,以為又是他在「逗你玩」呢,可見,謊言有礙於誠信。

「善意的謊言」是人們對事物寄託的美好願望,是人們善良心靈的對白,是人們彼此之間相互安慰的一絲暖意,是人們心底里流露出來的一種柔情……誰也不會去追究它的可信程度,即使聽到善意謊言的人明知道是謊話,也一樣會去努力相信,不會覺得說謊者的虛偽,有時還要從心裡感激呢。

當一位身患絕症的病人,被醫生判了死刑時,他的父母、愛人、子女以及所有的親人,都不會直接地告訴他:「生命已無法挽救」,「最多還能在這個世界上活多久」之類的話。雖然這些都是實話,但是誰會那樣殘忍地如同法官宣判犯人死刑一樣,向已經在病痛中的親人以實情相告呢。這時,大家就會形成一個統一的戰線,閉口不談實情,而以善意的謊言來使病人對治療充滿希望,讓病人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進行治療。難道這有礙於誠信嗎?

當一個正在外地執行任務的軍人的母親病入膏肓,炎炎一息的時候,多麼希望能見上兒子最後一面啊,但是,兒子是不能回來的,不能為老母親盡一點孝心,照顧一下曾經為兒子操碎了心的母親,他非常歉疚,也很是惦念。而老母親非常理解兒子,告訴身邊的親人,自己走了以後不要告訴遠方的兒子,不能讓他分心,要說病情已經穩定,讓他安心為國盡忠。難道這種善意的謊言有礙於誠信嗎?

因而有人認為:善意的謊言不僅無礙於誠信,而且還會極大地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和感情。善意的謊言該用則用,跟誠信與否沒有太大的厲害沖突。

◆說假話必然有礙誠信季老把說真話,視為人生座右銘。真話才能反映真相。

善意的謊言本身也是謊言,這一點是無庸質疑的。

有人說,說謊是欺騙,欺騙是不道德的。

有人問,誰沒有說過謊呢?

無論是對自己的親人、朋友、還是不相識的人,目的也有很多種,但當我們給謊言加上一個「善意」時,彷彿大家都可能接受了,這正是人性的弱點的集中表現。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當你拿不定主意時,就說實話。它將令你的對手感到窘困,令你的朋友感到釋然。」因此,心理學專家們的觀點是:不要輕易扯謊,哪怕是善意的謊言。

善意的謊言也是不事實求是,隱瞞了事實真相。

善意的謊言其動機雖然為善意,但因為善意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而屢屢被一些「職業騙子」所利用。善意的謊言本身即是假話。盡管其褪去了丐服穿上了旗袍,可是依然擺脫不了其謊言的本質,而謊言就意味著欺騙,因而就有礙誠信。有人認為善意的謊言的出發點是善良的,但是往往這種謊言一旦戳穿,對對方的傷害會更深,作為謊言本身,本質是與誠信相悖的行為。

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提出的20字道德規范中,「誠信」是一個很重要的規范,誠信就是求「真」,就是追求正義。古人說「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而反對這一觀點的人認為,誠信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為人處事的根本原則是實事求是,與人為善。善意謊言也是手段,與誠信有異曲同工之妙。考慮到病人的承受能力,為了不增加病人的精神負擔,暫時隱瞞病情,編造善意謊言,與誠信的目的是一致的。惡意謊言是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捏造事實,顛倒是非,混淆黑白,造謠生。與善意謊言有根本區別。

『伍』 2007感動中國人物和評語 請告訴我 30分!

2007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
1、丁曉兵:20多年來一直是英雄

20多年前的一次軍事行動中,丁曉兵失去了右臂。當英雄在被鮮花與贊譽圍繞時,南京航空學院的一名大學生給他寫了封信,信中的話讓丁曉兵深感意外:成為英雄,你只算過了第一關,如果有這樣的機會我也可能成為英雄。我現在並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後依然還有事跡從你的身上出現,到那個時候,這個英雄的稱號你才當之無愧。20年過去了,丁曉兵時刻不忘這封來信。從連指導員、幹事、營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到團政治委員,丁曉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帶領的集體,先後獲得248面獎牌、證書和36座獎杯。

頒獎詞
一條臂膀,也能撐起血染的軍旗,他是真的勇士!
這個用左手敬軍禮的人,我們以他為驕傲。戰時敢捨身,平時能忘我,從逆境中掙扎啟程,在順境中保持清醒。沙場帶兵敢稱無愧無悔,把守國門能說有骨有節。他像一把號角,讓理想與激動,在士兵心中蔓延。
2、王百姓:排除炸彈1.5萬多枚
把公安工作稱作和平時期風險最大的職業之一,一點兒都不誇張。公安部的統計數字表明,從1995年開始,每年因公犧牲的全國公安民警始終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國公安民警因公犧牲414人、負傷4134人,「天天有犧牲,時時在流血」是近些年來全國公安民警的真實寫照。幾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兩只蘋果,期盼丈夫平安歸來。自1985年從部隊轉業到河南省公安廳工作以來,王百姓始終戰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線,多次臨危受命,親手排除各類炸彈1.5萬多枚,處置大小爆炸現場無數,是公安系統唯一沒有傷殘、排爆沒出過一次差錯的全國勞模。王百姓有著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懼死亡,但他還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線上穿越,「因為我是一個警察,又從事這方面工作,我不去誰去?」
頒獎詞
王百姓時時命懸一線,老百姓才能天天平安。
10年時間,1.5萬多枚炸彈,專門與危險打交道。誰能不害怕,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炸彈,就已經驚心動魄了。而他和我們一樣,有家有妻有娃,只不過頭頂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國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擔憂、戰友的期盼,一肩擔起。
3、華益慰:「值得託付生命的人」
華益慰是著名醫學專家,一生兢兢業業,被患者譽為「值得託付生命的人」。他做過數千例手術,挽救了許多患者的生命,沒有出過一次醫療事故和差錯。從醫56 年,華益慰只做著一件事,那就是對得起病人。妻子張燕容是他的同學、同行,共同相處了幾十年,說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說道:「他也就是盡到了一個做醫生的職責,做一個醫生分內的事情,只不過他做得比較認真。」一些網友並不這么看:醫者父母心。華醫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詮釋了什麼是「醫者」。如果我們生活中的醫生都像他那樣多好啊!

頒獎詞
一輩子做一件事:就是對得起病人;愛人和知人。醫乃仁術。
不拿一分錢,不出一個錯,這種極限境界,非有神聖信仰不能達到。他是醫術高超與人格高尚的完美結合。他用盡心血,不負生命的囑托。
4、霍英東:聚財有道,散財亦有道
霍英東給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體育界擁有眾多的頭銜;二是他是個慷慨的有錢人。從小吃過不少苦的霍英東聚財有道,但也熱心公益,散財有道。多年來他對社會的各類捐助金額接近200億元,單是在家鄉番禺的捐助就超過40億元,有報道稱他是港澳地區為家鄉捐贈最多的富豪。說起父親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憶道:「他說過一句話: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義的事。有錢,是給他一個機會,能對國家做自己的貢獻。」
頒獎詞
聚散有道,義利兼能,五星和紫荊維系他一生的光榮。
生於憂患,以自強不息成就人生***。逝於安樂,用赤誠贏得生前身後名。他有這樣的財富觀:民族大義高於金錢,赤子之心勝於財富。他有這樣的境界:達則兼濟天下。
5、季羨林:最難時也不丟掉良知
96 歲的季羨林先生長年任教北京大學,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研究翻譯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國的多部經典,其著作已匯編成24卷的《季羨林文集》,現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還堅持讀書寫作。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間偷偷地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雜憶》一書,凝結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書,不僅是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
頒獎詞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發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
6、葉篤正:「要讓外國人來同我們接軌」
91 歲的葉篤正先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國際大氣科學界屈指可數的幾位學術巨匠之一,榮獲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近60年的科學生涯中,葉篤正先生在大氣動力學、青藏高原氣象學、東亞大氣環流以及全球變化科學等領域成就顯著,被公認為是我國現代氣象學和全球變化學科的奠基人之一,為全球變化、大氣環流和氣候變化研究作出了開創性重大貢獻,也是國際全球變化研究的創始人之一。常掛在葉篤正先生嘴邊的是:「要讓外國人來同我們接軌」。
頒獎詞
風華正茂時已經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開拓者。讓外國人同我們接軌,這是一個年過九旬的大學者的大氣象。笑攬風雲動,睥睨大國輕。
7、孔祥瑞:150項革新帶來8000萬元效益
僅有初中學歷的工人孔祥瑞有著「藍領專家」的美譽。2001年,他主持創新「門機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門機每一次作業可節省時間15.8秒,當年創效1600萬元;2003年,他主持的「門座式起重機中心集電器」技改項目,被授予國家級實用型發明專利。
頒獎詞
不管什麼時代,勞動者都是社會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還應該是那些不僅貢獻汗水還貢獻智慧的人。150項革新,給國家帶來8000萬元效益,這就是一個工人的成就。
8、林秀貞:30年來贍養了6位孤寡老人
林秀貞是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王常鄉南臣贊村農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種困難,像女兒一樣贍養了6位孤寡老人。這位朴實的農村人,始終記得她母親的樸素教誨:人人管閑事,世上沒難事;人人都幫人,世上沒窮人;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來治理自己的家,萬萬治鄰——用一萬分力量來治理鄰里關系。
頒獎詞
善良在村莊中流淌,她用三十載的熱心,去溫暖世道。
用30載愛心讓一村之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富人做這等事是慈善,窮人做這等事是聖賢,官員做這等事是本分,農民做這等事是偉人。這位農婦讓九州動容。
9、黃舸:行程1.3萬多公里,當面感謝恩人
18 歲的黃舸看上去像個十一二歲的孩子。7歲時,他被確診為先天性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據專家介紹,同類患者最長生命紀錄僅為18歲。黃舸的生命也許就要走到盡頭,但是為了能面對幫助過他的人說聲謝謝,2003年,15歲的黃舸和父親用一輛三輪摩托車踏上了「感恩之旅」,開始在全國尋訪素未謀面的恩人。如今,父子倆已經走過了82個城市,行程1.3萬多公里,向30多位當年給他們寄過錢的恩人當面道了謝。父子倆一路上感受著感動,也傳播著感動。黃舸說:「到好心人的家門口說聲謝謝,送上一束鮮花表達深深的謝意,是我最大的心願。」這個心願一直支持著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離開人世,黃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給需要的人。
頒獎詞
生命的倒計時,滴答滴答,扯住人們的心弦,人生路上,他是陽光少年。
我們需要靜下心來體會這個場面,一個四肢無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賽跑,跋山涉水、萬里迢迢。他就像一小截被命運丟棄的蠟燭,善良的人點亮他,他就歡快地燃燒起來。藏起眼淚,還給人們光明和希望。
10、微塵:上千筆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塵」「微塵」起初是青島一位數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後來,擴散成一個愛心群體,再後來,擴展成一個關愛他人的愛心符號。以「微塵」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進青島的大街小巷,成為青島一個體現愛心的公益品牌。青島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在翻閱了捐款記錄後驚訝地發現,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經使用「微塵」的名字多次大額捐款:非典時期捐款2萬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萬元,為白血病兒童捐款1萬元,湖南災區捐款5萬元……當人們正在努力尋找「微塵」時,一個又一個「微塵」出現了。截至目前,青島市紅十字會收到的上千筆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塵」。每一雙充滿善意的援手,每一張不同模樣的面孔,都記錄下一個共同的名字——「微塵」。
頒獎詞
微塵有心,微塵有情,塵埃落定,大愛無聲!
獲得「感動中國2006年度人物」榮譽稱號的是:獨臂英雄丁曉兵、藍領專家孔祥瑞、排爆專家王百姓、氣象學家葉篤正、好軍醫華益慰、著名學者季羨林、愛心大姐林秀貞、陽光少年黃舸、青島愛心群體微塵、慈善家霍英東。此外,「感動中國2006年度人物」頒獎典禮還將向曾經改變中國歷史的英雄群體——中國工農紅軍表達特別的致敬。

『陸』 女法官14年跋涉多少公里為官兵解決法律糾紛

7月10日,在全國十大「我最喜愛的好法官」頒獎晚會上,組委會給東部戰區軍事法回院審判監督庭副庭答長崔玉芳的頒獎詞讓人心潮澎湃,「強軍才能強國,你以柔弱的肩膀,擔起和平時代的夢想。何為精忠報國?且看巾幗紅裝!」

短短幾十個字,字字擲地有聲,句句發人深省,飽蘸著崔玉芳從事軍法工作的心血和汗水,更見證了她14年來的志向和追求,她艱辛跋涉近20萬公里,讓官兵都能觸摸到「法律溫度」。

面對榮譽,崔玉芳沒有停歇,依然馬不停蹄地奔跑在強軍路上,用軍事法官的忠誠與擔當為強軍護航。

『柒』 《感動中國-2008》頒獎詞

1、錢學森

在他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

2、閔恩澤

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他站出來!燃燒自己,照亮能源產業。把創新當成快樂,讓混沌變得清澈,他為中國製造了催化劑。點石成金,引領變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國科學的催化劑!

3、方永剛

一個真正的戰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個忠誠的戰士,在垂危的時候,不會忘記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滿懷激情的理論家 ,更是敢於奉獻生命的實踐者。在信仰的戰場上,他把生命保持在沖鋒的姿態。

4、謝延信

當命運的暴風雨襲來時,他橫豎不說一句話,生活的重擔壓在肩膀上,他的頭卻從沒有低下!用33年辛勞,延展愛心,信守承諾。他就像是一匹老馬,沒有馳騁千里,卻一步一步地到達了善良的峰頂。

5、鍾期榮 胡鴻烈

獅子山下的愚公,香江邊上的夫子。賢者伉儷,本可錦衣玉食,卻偏偏散盡家產,一生奔波。為了學生,甘為駱駝。與人有益,牛馬也做。我們相信教育能改變社會,而他們為教育做出楷模。

6、羅映珍

把愛人從沉睡中喚醒,是生命的奇跡,還是心靈的力量?她用一個傳統中國女人最樸素的方法詮釋了對愛人不離不棄的忠貞。甜蜜不是愛情的標尺,艱難才能映照愛情的珍貴。

7、李劍英

煙籠大地,聲震藍天。星隕大地,魂歸長天,他有22年飛行生涯,可命運只給他16秒!他是一名軍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傾斜。飛機無法轉彎,他只能讓自己的生命改變航向。

8、李麗

殘疾打不垮、貧困磨不壞、災難撞不倒,堅強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長。身體被命運拋棄,心靈卻唱出強者的歌。五年時間,溫暖八萬個冰冷的心靈,接受、回報、延伸,她用輪椅為愛心畫出最美的軌跡。

9、陳曉蘭

雖千萬人,吾往矣!曾經艱難險阻,她十年不輟,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對生命負責,在這個神聖的崗位上,良心遠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醫生,治療疾病,也讓這個行業更純潔。

10、孟祥斌

風蕭蕭,江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同樣是生命,同樣有親人,他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挽回另外一個生命。別去問值還是不值,生命的價值從來不是用交換體現。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給我們一個溫暖的啟示。

『捌』 2007感動中國

1、錢學森,在他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2、閔恩澤 ,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他站出來!燃燒自己,照亮能源產業。把創新當成快樂,讓混沌變得清澈,他為中國製造了催化劑。點石成金,引領變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國科學的催化劑!3、方永剛 ,一個真正的戰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個忠誠的戰士,在垂危的時候,不會忘記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滿懷激情的理論家 ,更是敢於奉獻生命的實踐者。在信仰的戰場上,他把生命保持在沖鋒的姿態。
4、謝延信 當命運的暴風雨襲來時,他橫豎不說一句話,生活的重擔壓在肩膀上,他的頭卻從沒有低下!用33年辛勞,延展愛心,信守承諾。他就像是一匹老馬,沒有馳騁千里,卻一步一步地到達了善良的峰頂。 5、鍾期榮 胡鴻烈 獅子山下的愚公,香江邊上的夫子。賢者伉儷,本可錦衣玉食,卻偏偏散盡家產,一生奔波。為了學生,甘為駱駝。與人有益,牛馬也做。我們相信教育能改變社會,而他們為教育做出楷模。 6、羅映珍 把愛人從沉睡中喚醒,是生命的奇跡,還是心靈的力量?她用一個傳統中國女人最樸素的方法詮釋了對愛人不離不棄的忠貞。甜蜜不是愛情的標尺,艱難才能映照愛情的珍貴。7、李劍英 煙籠大地,聲震藍天。星隕大地,魂歸長天,他有22年飛行生涯,可命運只給他16秒!他是一名軍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傾斜。飛機無法轉彎,他只能讓自己的生命改變航向。 8、李麗 殘疾打不垮、貧困磨不壞、災難撞不倒,堅強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長。身體被命運拋棄,心靈卻唱出強者的歌。五年時間,溫暖八萬個冰冷的心靈,接受、回報、延伸,她用輪椅為愛心畫出最美的軌跡。 9、陳曉蘭 雖千萬人,吾往矣!曾經艱難險阻,她十年不輟,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對生命負責,在這個神聖的崗位上,良心遠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醫生,治療疾病,也讓這個行業更純潔。 10、孟祥斌 風蕭蕭,江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同樣是生命,同樣有親人,他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挽回另外一個生命。別去問值還是不值,生命的價值從來不是用交換體現。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給我們一個溫暖的啟示。

『玖』 阿斯圖里亞斯、馬爾克斯,那些魔幻現實主義的先行者們

****魔幻現實主義的先行者****
文| 弗朗西斯科·毛利西奧·馬丁內斯
譯| 劉歲月 (編輯)
原刊於| 瓜地馬拉Prensa Libre報 2014年

關於 加西亞·馬爾克斯 阿斯圖里亞斯 ,很多評論家一致認為,兩個人最重要的區別在於,前者將信仰、迷信、神話、現實、魔幻結合在一起,而在阿斯圖里亞斯筆下的人物看來,魔幻的才是正常的,他們都過著雙重生活: 自己的生活和納華爾的生活 。如 果《玉米人》可被稱作「魔幻現實主義之父」,那麼《百年孤獨》則可被認為是「一部將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概念普遍傳開的作品」

米蓋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 創作的 《瓜地馬拉傳說》 (1930) 《總統先生》 (1946) 《玉米人》 (1949)三部作品,誕生於一個對於西語美洲長篇小說創作來說極其重要的時代,這一時代決定了之後很多年中西語美洲敘事文學的發展,其中就包括文學史家們口中的「 魔幻現實主義 」,這一文學流派將魔幻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融入真實的世界中。

對於很多人來說,《玉米人》是西語美洲小說中魔幻現實主義流派的開山之作。

義大利著名西語美洲文學研究者朱塞佩·貝利尼在其《西語美洲文學新史》中這樣表述:

「在阿斯圖里亞斯的前兩部作品(《瓜地馬拉傳說》《總統先生》)中首次出現的創作手法在《玉米人》中得到了強化,從而使得這部作品成為了西語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重要先驅作品。在這部長篇小說中,詩意的、魔幻性話語描繪出的瑪雅傳統和印第安世界與現實主義故事交織在了一起。」

「這部小說中的人物大多為印第安人或是印歐混血種人,講述的是他們的問題、習俗、勞作和土地。作者深入瑪雅-基切人的心靈、語言和宇宙觀,用幻想的光暈籠罩小說的故事情節。在強烈的詩意語境中,魔幻與現實相互交織。」

瓜地馬拉著名文學評論家弗朗西斯科·阿爾比蘇雷斯·帕爾馬在其著作《阿斯圖里亞斯的小說》(1975)中這樣說道。

描繪瓜地馬拉民俗風情的畫作
(繪|Mario Gonzalez Chavajay)

聖卡洛斯大學是瓜地馬拉最大且最古老的大學,同時也是美洲歷史上第四間創立的大學,其民族文學研究院院長格拉迪斯·托瓦爾認為,阿斯圖里亞斯是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的締造者,而人們卻普遍認為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才是其開創者。

「可是他(加夫列拉·加西亞·馬爾克斯)屬於阿斯圖里亞斯之後的那一代。《百年孤獨》誕生於1967年,《玉米人》則誕生於1949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出版。」
「其中的差別巨大。當加西亞·馬爾克斯出生(1927)時,阿斯圖里亞斯已經開始著書立說,這一點無可爭議。然而,各種媒體卻總是對那位哥倫比亞作家大力宣傳,於是人們便認為拉美文學爆炸誕生於1960至1970年之間。」 這位女院長說道。

參與了新版阿斯圖里亞斯作品出版的瓜地馬拉作家 哈維爾·莫斯格拉 是這樣說的:

「沒人願意承認的一點是,實際上,在阿斯圖里亞斯的早期幾部作品中曾出現過的主題,我不知道加西亞·馬爾克斯是否曾經讀到過或者參照過。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倆的關系一向不大好 (譯註:阿斯圖里亞斯曾指責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其《百年孤獨》中抄襲了巴爾扎克作品《對於絕對的探索》中的部分內容) ,那位哥倫比亞作家永遠不會接受上面提到的那一點,更不會同意阿斯圖里亞斯是魔幻現實主義先驅的說法。」

在其作品中,阿斯圖里亞斯揭示了人類的處境,不過更准確一點說,是揭示了印第安人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得益於遠古的信仰、神話與幻術,非現實的與幻想的事物彷彿全都變成了現實。

「可以觀察到的是,在阿斯圖里亞斯的魔幻現實主義中,解釋、講述拉美現實和敘述各種狀況的方式,表面上看是魔幻的,但是在我們的國家裡卻又顯得無比真實。」 莫斯格拉說道。

另一位瓜地馬拉作家何塞·路易斯·佩爾德莫認為,在阿斯圖里亞斯小說的字里行間,讀者隨處可以見到 「絢爛的焰火、逼真的相片、充盈的色彩、持久的回聲和豐富的葉綠素」

傳說,更加古老的傳說

各國文學評論界普遍認為阿斯圖里亞斯和加西亞·馬爾克斯是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兩人都曾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同樣值得一提的傑出代表人物還有 阿萊霍·卡彭鐵爾 (古巴)、 巴勃羅·聶魯達 (智利)、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秘魯)、 胡里奧·科塔薩爾 (阿根廷),等等。

同樣也有人認為,墨西哥作家 胡安·魯爾福 《佩德羅·巴拉莫》 和委內瑞拉作家 阿圖羅·烏斯拉爾·皮爾特里 的短篇小說 《雨》 才是開創魔幻現實主義的作品。還有人將阿根廷著名作家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與這一文學流派聯系在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記述瑪雅神話故事的《瓜地馬拉傳說》(1930)是阿斯圖里亞斯出版的第一部作品。這部作品反映出他曾在巴黎索邦大學研究人類學與中美洲印第安文明的那段經歷以及歐洲思維方式對他的影響。

在這部作品中,瓜地馬拉這位諾獎得主突出表現了口頭文學傳統,這一點在本書獻詞中已表現得非常明顯: 「獻給曾給我講故事的母親」

就敘述風格而言,《瓜地馬拉傳說》可以被看作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運動的先驅。讀者不僅可以從人類學角度閱讀這部作品,也可以將閱讀此書當作一種審美體驗,感受它的獨特風格。

在書中,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展示出的天馬行空的幻想與古老的瑪雅文明所帶來的沖擊力。這一由神話傳說構建的世界是一個神奇的世界,幻想的世界,充滿活力,漫無邊際;在這里,現實與想像之間沒有界限。

「這部作品的敘述藝術是全新的,我們面對的是後來人們口中的『魔幻現實主義』的萌芽。」 秘魯教授兼文學評論家何塞·米蓋爾·奧維多在其著作《西語美洲文學史》一書中這樣說道。

莫斯格拉認為《瓜地馬拉傳說》是阿斯圖里亞斯1920年左右旅居巴黎期間創作完成的,其創作受到了法國超現實主義詩人 安德烈·布勒東 的影響,

「當然,作品包含魔幻現實主義的元素,譬如書中提到的幻影獸,只不過他筆下的幻影獸與我們瓜地馬拉人所了解的幻影獸不是一回事。我們平時說的幻影獸外形似狗,雙眼噴火,專門守護醉酒的人,而在阿斯圖里亞斯筆下,幻影獸是『誘惑』的象徵。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充滿詩情畫意的《文身女傳說》一篇中。」

這位女院長還說,很多評論家都曾說過阿斯圖里亞斯作品中的印第安人形象是在其全家遷居內地(下韋拉帕斯省薩拉馬市)期間創造出來的。由於阿斯圖里亞斯的父親不滿當時的馬努埃爾·埃斯特拉達·卡布雷拉(執政期:1898-1920)政府的獨裁統治而遭到迫害,阿斯圖里亞斯全家被迫遷入內地,在那裡,作家有了接觸並觀察印第安居民生活的機會。「在其法學碩士論文《印第安人的社會問題》(1922)中,阿斯圖里亞斯從社會學角度提出了印第安人的問題。」

描繪瓜地馬拉民俗風情的畫作
(繪圖|Mario Gonzalez Chavajay)

托瓦爾說:
「在那裡,他觀察並描繪他們的勞作、生活,以及在『拉迪諾化』(歐美混血種人對印第安人的文化滲透)進程中遭受的各種歧視,但直到他來到歐洲並結識了喬治·雷諾教授,他才明白西班牙人入侵之前的美洲文化有多麼偉大,也意識到現在的印第安人就是那些古老印第安人的後裔,但已經經受了幾個世紀的殖民統治。從此,他便開始在自己的偉大作品中書寫他們。」

總統先生
阿斯圖里亞斯最知名且令他名揚天下的作品是 《總統先生》 (1946),其創作靈感源於曾親身經歷的埃斯特拉達·卡布雷拉獨裁統治。

阿爾比蘇雷斯·帕爾馬在其著作《阿斯圖里亞斯的小說》中曾提到,在這部作品的結尾,作者(阿斯圖里亞斯)留下這樣的記錄:

「一九二二年十二月於瓜地馬拉。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八日於巴黎。****作品完成後又歷經14年才得以面世。這是由瓜地馬拉當時的政治條件造成的,因為當時國家正處於另一個獨裁者豪爾赫·烏比科(執政期:1931-1944)的統治之下。」

這種局勢使得 「出版此書必將帶來流放、牢獄或死亡的風險。在1944年瓜地馬拉革命——一場由瓜地馬拉軍人、學生、工人領導的革命,為瓜地馬拉開創了一條寬廣的革新與民主之路——之後,阿斯圖里亞斯發表了這部作品,很快便世界聞名。」 阿爾比蘇雷斯·帕爾馬說道。

這部小說同樣含有魔幻現實主義元素,它的出現有其特定背景。隨後,一批跟《總統先生》一樣受統治這片大陸的獨裁者們的啟發並將其定為作品剖析對象的作品相繼涌現,譬如,卡彭鐵爾的 《方法的步驟》 (1974)、奧古斯托·羅亞·巴斯托斯的 《我,至高無上者》 (1974)、加西亞·馬爾克斯的 《族長的秋天》 (1975)、德梅德里奧·阿吉雷拉·瑪爾塔的 《將軍的劫持》 (1973),以及年代更近一些的巴爾加斯·略薩的 《公羊的節日》 (2000)。

而在他們之前,西班牙作家 拉蒙·德爾·巴列-因克蘭 《暴君班德拉斯》 (1926)以及墨西哥作家 馬丁·路易斯·古斯曼 《首領的陰影》 (1929)也都屬於這一獨裁小說的范疇。

在其後的一系列作品中,譬如構成「 香蕉園三部曲 」的 《疾風》 (1950) 《綠色教皇》 (1954) 《死不瞑目》 (1960),阿斯圖里亞斯向讀者展現了貪婪的美國大型香蕉園公司的出現給瓜地馬拉帶來的問題以及造成的狀況。

國際化

總的說來,關於加西亞·馬爾克斯與阿斯圖里亞斯,很多評論家一致認為,兩個人最重要的區別在於,前者將信仰、迷信、神話、現實、魔幻結合在一起,而在阿斯圖里亞斯筆下的人物看來,魔幻的才是正常的,他們都過著雙重生活:自己的生活和納華爾的生活(《玉米人》中提到過,印第安人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納華爾」,即保護他的動物,他們自身還可以變化成保護自己的動物)。

如果《玉米人》可被稱作「魔幻現實主義之父」,那麼《百年孤獨》則可被認為是「一部將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概念普遍傳開的作品」,西班牙文學評論家何塞·路易斯·桑切斯·費雷爾在其作品《西語美洲小說中的魔幻現實主義》中這樣評價道。

對不公的敏感

米蓋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阿馬多,諾獎得主阿斯圖里亞斯的兒子,說 「對不公的敏感」是他父親的美德之一

下面的內容是通過郵件對現居阿根廷的阿斯圖里亞斯·阿馬多所做的采訪。

問:關於您父親米蓋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的青年時期,您還有哪些印象?

答: 我父親出生於拉巴羅吉亞地區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法官,因不滿當時馬努埃爾·埃斯特拉達·卡布雷拉的獨裁統治,所以遭受撤職,實際情況是,他再也沒能從事律師這一職業。於是,全家人遷居至薩拉馬市,在那裡我父親度過了他的童年,並和印第安人的孩子們一起生活和游戲。

後來他回到首都並入讀天主教學校。中學階段在中央學院學習。23歲時在聖卡洛斯大學取得了律師頭銜。他憑借畢業論文獲得了加爾維斯獎,並以優秀學生的身份獲得了法雅獎。他曾參加過多洛雷斯遊行(由瓜地馬拉聖卡洛斯大學的學生每年於四旬齋期間舉行的大型傳統遊行,具有深遠的社會政治影響),是聖卡洛斯大學校歌《駁船》的創作者之一,還是人民大學的創辦者。他參與過推翻埃斯特拉達·卡布雷拉獨裁統治的戰爭。

他屬於「1920年一代」(瓜地馬拉歷史上一個愛國知識分子團體),在自己家裡舉辦文學聚談會,還創辦過多份雜志。

問:他是什麼時候成為作家的?

答: 他的寫作天賦是在1917年那場大地震之後顯現的。當時他抓起一本筆記本便走上街頭采訪和記錄那場災難。這份材料為他創作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兩個冬季》提供了靈感。

1924年他先是去了英國,然後又去了巴黎,並在巴黎索邦大學跟隨喬治·雷諾教授研究人類學和印第安神話。

問:你們父子之間有什麼趣聞軼事嗎?

答: 在巴黎的時候,有一天我做了一道椒鹽雞當午飯。他覺得味道好極了。那個時候他正在創作一部名叫《擁有一切一切一切的男人》的作品。第二天,他給我念了書中的一小段,在這一段中,書中的人物正睡在一張鹽床上。

他睡在鹽上。睡在粗鹽上。睡在一張粗鹽鋪就的床墊上。在他那熟魚色的皮膚上,現實的皮脂,真實感,確實感,非夢境的豐盈感,一夜之間都流失在了海鹽顆粒上。他承襲了褪去現存之物豐盈感的秘訣,其父輩及祖輩的油膩的現實,彷彿他是那種睡著時呼吸便擁有磁力的人。

問:您還記得他剛得知自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的情景嗎?

答: 得獎的前一年,他是三個有望獲得該獎項的最終候選人之一。瑞典媒體確信他會獲獎,為此還在頒獎前一天對他做了一場訪談。他接受了訪談,結果並沒有獲獎。第二年又是同樣的情形,不過這一次他聲明,在獲獎者姓名公布之前,他不會發表任何言論。面對這種情況,記者只好請求留守他身邊,以防其獲獎。在瑞典學院公布獲獎者姓名時,待在他身邊的便是那位在前一年對其進行采訪的記者。他曾告訴我,他當時見到此人瞪大雙眼、激動萬分地對他說:「阿斯圖里亞斯,是您獲得了諾獎。」

那一年(1967年)獲獎消息公布的日子,剛好是他的生日(10月19日)。我一路跑回家想要給他打電話,結果卻占線了好長時間,而他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是:「米蓋利托(米蓋爾的昵稱),我剛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猜你給我打電話就是為了這事兒。」

問:您覺得您父親對世界文壇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答: 在他那個時代,他是讀者最廣、最受敬仰、最多贊譽的拉美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被譯成了很多種語言。如今,在那些最有聲望的文化中心,人們依然在研究和查閱他的作品。

他獲得過那個年代最為重要的獎項:列寧和平獎和諾貝爾文學獎。

頒發諾貝爾文學獎時,瑞典學院的常務秘書安德斯·奧斯特林在頒獎詞中將其評價為「拉美文學大爆炸」最傑出的代表。

為表示對其作品的承認,瓜地馬拉的印第安部族將瑪雅教友會的權杖獻給了他。在其所有作品中,他都對不公正發起控訴,並主動擔負起將這個國家乃至整個拉丁美洲的現實公布於全世界的責任,而這一責任也成為他流亡國外、無法回歸深愛的故土的那半生中的人生目標。

問:為什麼將其遺體安葬於法國拉雪茲神父公墓而不是瓜地馬拉?

答: 我父親從未書面或口頭要求過自己死後必須安葬於何地。他逝世於馬德里,因此,這個決定是我的家人、尤其是我自己做出的。當時有三個備選國家。第一個是瓜地馬拉,當時的總統是卡洛斯·阿拉納。當時的瓜地馬拉大使阿圖羅·里維拉先生答應滿足我們的一切要求,但那個時候,瓜地馬拉國內社會矛盾尖銳,政府正在殘害人民,因此我們拒絕了。

西班牙也表示願意滿足我們的一切需求,希望遺體能夠留在馬德里,但是那個時候佛朗哥還在台上,而我父親一向是反對獨裁統治的。

法國政府在拉雪茲神父公墓給我們撥了一塊地。於是他的遺體便留在了巴黎,這座他學習、生活且深深熱愛過的城市。

拉雪茲神父公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墓地之一,這里埋葬著在過去200年中為法國做出貢獻的名人。

問:您對將遺體送回瓜地馬拉一事怎麼看?

答: 關於這個問題,我跟我兄弟羅德里戈商量過,我們倆一致認為,那必須是在瓜地馬拉被建設為一個更加公正、更加人文、更加令人尊敬的國家的時候。我認為現在還不是時候。

問:您希望以何種方式向令尊表達敬意?

答: 在這充滿了距離、苦難與成就的人生中,作為父親,他通過勤奮而長久的寫作,對瓜地馬拉的熱愛,對不公的敏感,對我們的關愛與溫柔,給我們留下了一段成就滿滿的人生。

沒有什麼敬意比得上我對自己的名字——米蓋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所懷有的自豪感。
(完)

相關書目推薦
《瓜地馬拉傳說》
[瓜地馬拉] 米蓋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 著
梅瑩 譯

正在與《瓜地馬拉傳說》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米蓋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早期重要作品,一本充滿魔幻色彩的神話故事集,被稱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開山之作。作品中的故事來源,是阿斯圖里亞斯早年從母親口中聽到的印第安人的神話傳說為素材,1930年在馬德里出版。

包括《瓜地馬拉》《現在我想起來》《火山傳說》《幻影獸傳說》《文身女傳說》《大帽人傳說》《花地寶藏傳說》《春天風暴的巫師》《庫庫爾坎羽蛇》這9篇神奇而富有詩意的民間傳說。這些作品在讀者面前展現了一個原始、魔幻、令人贊嘆的世界。

作者同時對瓜地馬拉的獨特自然風光作了美麗的描繪,全書彷彿一幅幅綺麗多彩的油畫。這些傳說直接或間接地採用了印第安人的著名神話故事《波波爾·烏》的題材和技巧,籠罩著濃重的魔幻色彩。

『拾』 二戰著名人物 及事跡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生於巴伐利亞和奧地利的邊界城市布勞瑙(Braunau am Inn,林茨,萊茵河上的Braunau),卒於柏林。希特勒是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的總裁和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元首,第三帝國元首兼總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頭號戰犯。早年曾因暴動入獄,並在獄中寫下《我的奮斗》一書,表達出他多方面的觀點,如兼並奧地利,反猶和獨裁。1933年1月30日出任德國總理;通過"帝國大廈縱火案"打擊異己黨派。1934年8月1日德國總統興登堡病逝,希特勒兼任德國總統,並將總統與總理兩個職務合二為一,擁有無限的權力,並命令所有軍隊以及法官和政府官員向他宣誓效忠。作為元首和總理,他成為國家政權的單獨執掌者即獨裁者,把軍隊和教會之外的所有政治社會機構都一體化。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兼任德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他執政期間的德國被稱為納粹德國或德意志第三帝國。 在第三帝國初期階段,他的某些經濟措施一度使得德國經濟走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泥潭,也因此以及富有煽動性的群眾運動而獲得下層民眾的支持。 不過在政治體制上,希特勒領導下的德國相對魏瑪共和國時期是傾向於極端民族保守主義的。他和墨索里尼領導的義大利、東條英機領導的日本聯盟結成軸心國,這直接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軍隊在他的領導下干涉西班牙內戰,扶持佛朗哥政權,並吞並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入侵波蘭、法國、蘇聯等國家。 國內方面,他實行法西斯式的一黨恐怖專政,仇視且排斥其它非納粹政黨和思想,包括共產主義運動,他建立的第一個集中營即為關押共產黨之用,他還鼓吹民族優越,仇視其它民族。在國內建立沖鋒隊、黨衛軍、蓋世太保等獨立於國防軍外的納粹軍事組織。實行種族滅絕政策,在希特勒的領導下的第三帝國期間,德國以及其佔領國領土上大量建造死亡集中營,猶太人以及其他人種的遭到了大屠殺。根據粗略估計,期間總共有約600萬猶太人、數千萬其它人種因為希特勒的種族滅絕政策而被屠殺。 在戰爭方面,希特勒在軍事上摒棄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爭模式,創立了並且實踐了閃電戰、空軍支援等新型戰爭模式,改變了戰爭的形態。 1945年4月28日,蘇聯紅軍攻入柏林市區。當天夜裡希特勒與愛娃·布勞恩舉行婚禮。30日15時30分,希特勒夫婦雙雙自殺身亡。1945年5月8日夜,納粹德國正式投降。德國戰敗.
朱可夫(Zhukov,Georgy Konstantinovich),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俄文: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公歷1896年12月1日(儒略歷同年11月19日)——1974年6月18日)蘇聯軍事家,蘇聯元帥,因其在蘇德戰爭中的卓越功勛,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也因此成為僅有的四次榮膺蘇聯英雄稱號的兩人之一。朱可夫生於卡盧加州斯特列爾科夫卡村一貧苦家庭。朱可夫曾在莫斯科學徒,並於1915年應召進入沙俄軍隊騎兵團。一戰之中,朱可夫曾因作戰勇敢兩次獲得聖喬治十字勛章,並被提升為軍士。十月革命後他加入了布爾什維克。1918-1920年他參加了俄國國內戰爭。1923年朱可夫成為團長。1930年升為旅長。他是新的裝甲戰爭理論的熱心支持者,並且他詳細的作戰計劃和對紀律的嚴格要求也給他帶來了名氣。1937到1939年斯大林對軍隊進行了清洗,裝甲戰的倡導者圖哈切夫斯基被槍斃,其他很多軍事將領也入獄,朱可夫卻幸運的逃過了的清洗,並且繼續升職。關於這一情況,一般認為是朱可夫的騎兵背景幫助他逃過一劫,當時的蘇聯元帥中,騎兵出身的伏羅希洛夫和布瓊尼都受到重用,而其他三人均被清洗。1938年日本軍隊在有蘇聯駐軍的蒙古國和日本扶植建立的滿洲國邊境製造摩擦,朱可夫被派往邊境,組織對日軍事部署。1939年5月諾門罕戰役爆發,在朱可夫指揮下,蘇聯軍隊大量使用裝甲兵,進行閃電戰似的立體機動作戰,最終合圍日軍,取得勝利。這一戰役由於遠離歐洲主戰場,所以不被人注意,但是這一戰役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日本放棄了北進的意圖,而將主要用兵方向定在東南亞,使得蘇聯在二戰中避免腹背受敵的局面。朱可夫因在這次戰役中的傑出指揮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1940年朱可夫被授予大將軍銜,隨後被任命為蘇軍總參謀長。在總參謀長任上,朱可夫主要任務是提出防禦德國攻擊的計劃。隨著原蘇聯的秘密檔案的解密,某些歷史學家認為朱可夫曾在1941年5月提出先發制人的進攻德國的方案,但是被斯大林否決了。1941年6月22日德軍入侵蘇聯,蘇軍潰敗。朱可夫簽署了要求蘇聯紅軍立即組織反擊的命令,但沒有效果。德軍長驅直入後,重點進攻基輔。朱可夫經過判斷,提出應該撤出基輔,避免被德軍合圍而引起更大損失。他的這一觀點和直率的性格使他與斯大林發生沖突,被任命為預備軍司令員,由沙波什尼科夫接任總參謀長。朱可夫在預備軍司令員任上組織了葉利尼亞反擊戰穩定了當地的戰線。9月列寧格勒告急。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被任命為大本營代表,前往列寧格勒,從此開始了他各地協調指揮的序幕,也因此被稱為「消防隊長」。朱可夫到達列寧格勒之後,通過自己堅強的意志帶動下屬,合理利用了有效的兵力進行重點防禦與反擊,穩定住了防線。10月德軍大舉進攻莫斯科,朱可夫調回莫斯科代替鐵木辛哥組織莫斯科保衛戰。12月保衛戰結束,德軍退出莫斯科周邊地區。1942年夏季,斯大林、鐵木辛哥不顧朱可夫反對,強行發起哈爾科夫進攻戰役,結果損失慘重,約50官兵被俘,德軍前出至頓河河曲和高加索山南麓。朱可夫因此出任最高副統帥,並作為大本營代表被派往斯大林格勒前線。一般認為他和華西列夫斯基共同策劃了斯大林格勒戰役,但也有研究者認為這段時間朱可夫主要策劃維亞濟馬方向的無果的攻擊行動,而在他的回憶錄中搶奪華西列夫斯基的功勞。1943年他作為大本營代表協調庫爾斯克戰役。而前線總指揮羅科索夫斯基則回憶說朱可夫並未參與庫爾斯克戰役的決策,他的作用被大大誇大了。1944年朱可夫作為大本營代表協調組織了代號為「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羅斯戰役。1945年作為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司令率軍攻克柏林,於5月8日深夜主持納粹德國無條件投降儀式,並代表蘇聯簽字。戰後,由於戰功顯赫和自身性格的缺點,朱可夫遭到斯大林的猜忌。1946年索科洛夫斯基接替他任駐德蘇軍司令,朱可夫就任蘇聯陸軍總司令。1947年遭到斯大林指責,被派到遠離莫斯科的敖德薩軍區任司令員,後來又貶到戰略位置更加次要的烏拉爾二級軍區任司令員。1953年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但斯大林隨即去世,所以無從證實朱可夫被召回的原因。1953年朱可夫參與逮捕貝利亞的行動,因此成為國防部第一副部長。1955年任蘇聯國防部部長。1956年朱可夫負責制定了入侵匈牙利的計劃。1957年赫魯曉夫與莫洛托夫、布爾加寧等人發生矛盾,後者在主席團會議上要求赫魯曉夫辭職,赫魯曉夫要求召開黨中央全體會議。朱可夫支持赫魯曉夫,派軍用飛機將所有中央委員接到莫斯科,並做了有力的發言指責莫洛托夫等人參與斯大林的清洗運動,從而鞏固了赫魯曉夫的位置。赫魯曉夫隨之感覺朱可夫的威脅,趁朱可夫出訪之機將他架空,在他回國後以「波拿巴主義者」的莫須有罪名——即圖哈切夫斯基冤案同一名稱的罪名——解除了朱可夫的國防部長職務。赫魯曉夫下台後,朱可夫才又重新被提起。閑居的朱可夫著有《回憶與思考》、《在保衛首都的戰斗中》、《庫爾斯克突出部》、《在柏林方向上》等軍事著作,記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的許多著名戰役,並闡述他的軍事思想。1974年朱可夫去世,葬於紅場克里姆林宮牆下。朱可夫在從士兵到元帥的漫長軍旅生涯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他獲得過四次蘇聯英雄稱號(1939.8.29,1944.7.29,1945.6.1,1956.12.1),這在蘇聯歷史上僅有兩人(另一人是對勛章有執著狂的蘇共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同時也是獲得兩次勝利勛章的三個人之一(其他兩人是斯大林和華西列夫斯基。除此之外,還獲得列寧勛章6枚,十月革命勛章1枚,紅旗勛章3枚,一級蘇沃洛夫勛章2枚,圖瓦共和國「共和國」勛章1枚,蒙古人民共和國英雄(1969),榮譽武器1件,獎章及外國勛章多枚。
隆美爾 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里安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當然,從政治角度來說,他們絕對是助紂為虐的法西斯幫凶,對別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戰爭罪行,是希特勒禍害天下的殺手。而從軍事角度來看,他們過人的軍事素質,出色的軍事指揮藝術,對世界軍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確實值得後人研究。與那些製造屠殺的納粹德國政客們和黨衛軍首腦相比,身為正規的德國國防軍優秀將領的他們還算清白,他們雖在希特勒的戰爭中策劃指揮,卻反對納粹的屠殺和滅絕政策,更沒有參與屠殺暴行。也許正因為這點,加上他們令人驚嘆的軍事造詣,使他們贏得了敵國的尊敬和歷史學家,軍事學家的客觀評價。隆美爾是二戰中德國最著名的將領,稍對世界軍事史有了解的人都會知道他那個著名的綽號——「沙漠之狐」。由於他在北非沙漠戰場的一系列驚人戰績和德國媒體和盟國媒體的瘋狂宣傳,他在世時就已成為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軍人和德國人崇拜的偶像。 埃爾溫·隆美爾(1891-1944)曾經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德國十一月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他任警衛連連長。從1919年起,他歷任連長、德累斯頓步兵學校戰術教員、戈斯拉爾市獵騎兵營營長、波茨坦軍事學校教員、維也納新城軍事學校校長、希特勒大本營衛隊長等職。1940年2月任坦克第七師師長,參加了對法戰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對作戰經過作了詳細的日記,保存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為後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提供了依據。隆美爾出生在德國南部海登姆市一個中學校長家庭。1910年中學畢業後從軍,入但澤皇家軍官候補學校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任連長,先後獲得3枚十字勛章。一戰後,歷任德累斯頓步兵學校戰術教員、戈斯拉爾市獵騎兵營營長、波茨坦軍事學校教員、維也納新城軍事學校校長等職,因著有《步兵進攻》一書面引起希特勒的重視。1938年調任希特勒大本營衛隊長,曾陪同希待勒巡視捷克斯洛伐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隆美爾作為德國最高統帥部的指揮官之一,受到希特勒的器重。1940年2月,希特勒任命他為第7裝甲師師長,並贈給《我的奮斗》一書。5~6月間,在德軍閃擊西歐的侵略戰爭中,隆美爾指揮裝甲第7師沖在最前面,先克比利時,接著是阿拉斯、索姆,最後直搗法國西海岸,被法國人稱之為「魔鬼之師」。1941年2月,希特勒又任命隆美爾為「德國非洲軍」軍長,前往北非援救一敗塗地的義大利軍隊。他到達北非的黎波里前線後,立即作了一次偵察飛行,得出了「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的結論。於是他便改變「固守防線」的命令,指揮他的裝甲部隊冒著沙漠風暴勇猛穿插,全速前進。英軍猝不及防,節節敗退。德軍直逼亞歷山大和蘇伊士。隆美爾因此名聲大振,贏得了「沙漠之狐」的美名,並被晉升為元帥。後來,德軍主力被牽制在蘇德戰場,希特勒不肯抽兵援助北非前線,致使隆美爾不得不停止進攻而在阿萊曼進行防守。1942年11月,隆美爾以其僅有的5萬軍隊和550輛坦克在阿萊曼地區抗擊蒙哥馬利的19.5萬軍隊和1029輛坦克,終因寡不敵眾而慘遭失敗。1943年3月,隆美爾奉召回德國大本營。同年7月,調任駐北義大利的陸軍「B」集團軍群司令。1943年12月至1944年7月,他率陸軍「B」集團軍群在法國組織防禦,指揮抵抗諾曼底登陸戰役。隨後,德國發生了行刺希特勒未遂事件,隆美爾受到株連。1944年10月14日,由於希特勒派人逼迫,他在一輛小轎車中服毒自盡,而對外宣布的消息,則是「隆美爾陸軍元帥在途中中風去世」。
丘吉爾 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帶領英國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偉大勝利的民族英雄,是與斯大林、羅斯福並立的「三巨頭」之一,是矗立於世界史冊上的一代偉人。丘吉爾出身於聲名顯赫的貴族家庭。他的祖先馬爾巴羅公爵是英國歷史上的著名軍事統帥,是安妮女王統治時期英國政界權傾一時的風雲人物;他的父親倫道夫勛爵是上世紀末英國的傑出政治家,曾任索爾茲伯里內閣的財政大臣。祖先的豐功偉績、父輩的政治成就以及家族的榮耀和政治傳統,無疑對丘吉爾的一生產生了十分巨大的影響,在他成長為英國一代名相的過程中具有關鍵性作用。他們為丘吉爾提供了學習的榜樣,樹立了奮斗目標,也培育了他對祖國的歷史責任感,成為丘吉爾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建功立業的強大驅動力。丘吉爾未上過大學,他的淵博知識和多方面才能是經過刻苦自學得來的。他年輕時駐軍於印度南部的班加羅爾,在那裡有半年多的時間里他「每天閱讀四小時或五小時的歷史和哲學著作」。自那以後,丘吉爾從柏拉圖、吉本、麥考利、叔本華、萊基、馬爾薩斯、達爾文等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歷史學家和生物學家的著作中吸取了豐富的思想營養。這使他的思想更加深刻,人生信念更加堅定,也使他成長為「我們生活的時代里最傑出和多才多藝的人」。丘吉爾的頭上戴有許多流光溢彩的桂冠,他是著作等身的作家、辯才無礙的演說家、經邦治國的政治家、戰爭中的傳奇英雄。他一生中寫出了26部共45卷(本)專著,幾乎每部著作出版後都在英國和世界上引起轟動,獲得如潮好評,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在世界各國廣為發行,以致《星期日泰晤士報》曾斷言:「20世紀很少有人比丘吉爾拿的稿費還多。」1953年,他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他在一生中多次經歷的議員競選中,在議會的辯論中,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要時刻,發表了許多富於技巧而且打動人心的演講,給人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瑞典文學院在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中說:「丘吉爾成熟的演說,目的敏捷准確,內容壯觀動人。猶如一股鑄造歷史環節的力。……丘吉爾在自由和人性尊重的關鍵時刻的滔滔不絕的演說,卻另有一番動人心魄的魔力。也許他自己正是以這偉大的演說,建立了永垂不朽的豐碑。」S·席瓦茲院士在頒獎詞中還說,「丘吉爾在政治上和文學上的成就如此之大,……此前從未有過一位領袖人物能兩樣兼備而且如此傑出。」 的確,為丘吉爾樹立了永垂不朽的豐碑的不僅是他的作品和演講,而且是他作為一個政治家和反法西斯鬥士的光輝業績。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當選為議員,曾多次在內閣中擔任要職。他經歷了許多次政治上的升沉起伏,每次都以不屈不撓的努力,從不畏懼的鬥志戰勝艱難險阻而達到自己的目的,最終登上了光輝的頂峰,在英國處於歷史危機的嚴峻關頭,成為眾望所歸的政治領袖。連他政治上的對手也說:「丘吉爾是大家一致認為永遠不能成為首相的人,可是他同樣也是在這危急關頭獲得大家一致歡迎,認為是唯一可能出任領袖的人。」「人們不能不喜歡他,他的才能與朝氣是無與倫比的。」在通向勝利的漫長歲月里,丘吉爾在其演講中多次發出戰斗到底的誓言,表達了英國人民的心聲。他說:「我們將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讓步,全國人民已立誓要負起這一任務:在歐洲掃清納粹的毒害,把世界從新的黑暗時代中拯救出來。……我們想奪取的是希特勒和希特勒主義的生命和靈魂。僅此而已,別無其他,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丘吉爾在世人心目中已成為英國人民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的集中象徵。《星期日泰晤士報》評論說:「今天,溫斯頓·丘吉爾不僅是英國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們的堅強領袖。不僅英國人,整個自由世界都對他無比信任。」還值得注意的是,丘吉爾是有名的頑固反共人物。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鍵時刻,在處理對蘇聯關系問題上,他以一個傑出政治家的巨大勇氣和高度靈活性,從英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完成了英國政治和他本人政治生涯中的重大歷史性轉折,毫不猶豫地與蘇聯結為盟國,使不同意識形態下的反法西斯力量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結成了統一戰線,從而保證了贏得戰爭的最後勝利。斯大林稱贊丘吉爾是「百年才出現一個的人物」。此外,丘吉爾還可以稱之為預言家、發明家、戰略家、外交家。他早在三十年代對未來戰爭中的一些重大技術發展所作的預見後來都變成了現實;他以超乎尋常的驚人敏感和極大的勇氣,冒著和平主義浪潮的巨大壓力和「在政治上幾乎有被消滅的危險」,一天也不放棄向國人發出預言式的戰爭警告,使英國人作好了戰爭來臨的精神准備。他在用雷達偵察來襲敵機的方法正式使用前4年就提出對此問題的研究。他因動用海軍經費改進和大量建造「陸地行舟」,使輪式裝甲汽車演變成為威力巨大的現代坦克而被尊為「坦克之父」。他主持制定了「二戰」中的許多戰略計劃。他親自著意培育了在當時乃至後來左右世界政治格局的英美關系。總之,丘吉爾是一位人生內涵極為豐富的傳奇人物。
蒙哥馬利 1、伯納德·勞·蒙哥馬利(MONTGOMERY of Alamein, Sir Bernard Law 1887.11.17-1976.3.25)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英國陸軍元帥,軍事家。出生在倫敦肯寧敦區聖馬克教區的一個 牧師家庭。1901年 14歲時才正式上學,文化成績低劣,但體育成績極棒。1907年奇跡般地考入了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1908年 12月畢業後,加入了駐印度的皇家沃里克郡團,當一名少尉排長。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曾負重傷,差點送命。1918年大戰結束時,任師司令部中校一級參謀。 1920年1月,蒙哥馬利跨進坎伯利參謀學院的大門,同年12月畢業後,參加過愛爾蘭戰爭。1926年1月,被調回參謀學院任教官。 1930年,陸軍部選派他擔任步兵教令的重編工作。1934年被任命為奎達參謀學院的首席教官。1937年,調任第9步兵旅旅長,因帶兵有方,得到當時南部軍區司令韋維爾的賞識。1938年 10月任駐巴勒斯坦第8師師長,參與鎮壓巴勒斯坦人的武裝暴動,被晉升為少將。1939年8 月,調回國內接任以「鋼鐵師」著稱的遠征軍第3師師長。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蒙哥馬利率第 3師隨同英遠征軍橫跨英吉利海峽,進入法國。1940年 5月,德軍閃擊西歐時,他與法、比軍隊並肩作戰,後被迫隨英遠征軍從敦刻爾克撤回英國。1941年先後任 第5軍、第12軍軍長。12月又升任東南軍區司令,負責選拔、調整、 培養各級指揮官,嚴格訓練部隊,提高軍事素質。 1942年 7月,北非沙漠中的英國第8集團軍,被「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德國非洲軍團擊 敗,退守埃及境內的阿萊曼地區。在英軍瀕臨崩潰之際,丘吉爾於 8月命他接任第 8集團軍司令,與隆美爾對陣。他臨危受命後,經過一段時間准備,於10~11月間向德軍發動了阿萊曼戰役,一舉擊潰隆美爾非洲軍團,扭轉了北非戰局。隨後,又揮師乘勝追擊,協同美軍將 德、意軍隊圍殲於突尼西亞。他由此聲譽大振,被人們稱之為捕捉「沙漠之狐」的獵手。 1943年7月,他率英軍在西西里登陸。9~12月,協同美軍實施義大利戰役,進軍義大利半島。1944年1月,調任盟軍第 21集團軍群司令兼地面部隊司令,參與諾曼底登陸戰役的計劃制定工作。1944年6月,參與指揮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爾後,率英、加軍隊轉戰法、比、荷、德。同年 9月,晉升為陸軍元帥。1945年開始向德國北部腹地挺進,於 5月進入丹麥,並在那裡接受了駐德國西北部的全部德軍的投降。德國投降後,蒙哥馬利出任盟國管制委員會英方代表和盟軍聯合統帥部副統帥。1946~1948年,任英帝國總參謀長,封子爵。1948年任西歐聯盟常設防禦組織主席,1951年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聯盟副總司令。1958年秋退休。1976年3月25日病逝於倫敦,終年89歲。 著有《蒙哥馬利回憶錄》等。
德懷特·艾森豪威爾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Dwightd Danid 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美國第34任總統,陸軍五星上將。在美軍歷史上,艾森豪威爾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傳奇人物。他曾獲得很多個第一。在美軍歷史上,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是晉升得「第一快」;他出身「第一窮」;他是美軍統率最大戰役行動的第一人;他是第一個擔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軍最高統帥;他是美軍退役高級將領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的第一人;他的前途是「第一大」--惟一的一個當上總統的五星上將。 出生地:德克薩斯州丹尼森市逝世地:堪薩斯州葛底斯堡弗農山農場安葬地:堪薩斯州阿比林城學校: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職務:歐洲盟軍遠征軍總司令、陸軍參謀長、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軍事委員會主席、美國第34屆總統軍銜:陸軍五星上將(Gemeral Of the Army)夫人:瑪麗·-吉瓦尼·杜德著作:《遠征歐洲》、《受命變革》、《締造和平》、《悠閑的話》名言:「我不能容忍那些把一切與他們見解不同得人都稱作共產黨的極右分子,我也不能容忍那些高呼我們其餘的人都是殘酷的貪財牟利之徒的極右分子。」

熱點內容
保證法規 發布:2025-01-20 04:37:28 瀏覽:259
行政法學歷年試題 發布:2025-01-20 03:46:34 瀏覽:516
法官和律師座談 發布:2025-01-20 03:38:35 瀏覽:220
勞動法就是個 發布:2025-01-20 02:46:29 瀏覽:599
行政法姜明安百度雲 發布:2025-01-20 02:37:57 瀏覽:364
快餐店的規章制度及崗位職責 發布:2025-01-20 01:58:03 瀏覽:431
行政規章和行政法規 發布:2025-01-20 01:15:10 瀏覽:924
11月14日社會與法頻道怎麼回放 發布:2025-01-20 01:09:25 瀏覽:444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出境配偶 發布:2025-01-19 23:58:12 瀏覽:181
新工商法保留工商前置許可 發布:2025-01-19 23:13:26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