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主審法官選任

主審法官選任

發布時間: 2022-09-26 01:54:12

1. 韓國審判制度簡介

韓國與中國的司法制度在體繫上雖沒有太大差別,但其構成和內容上卻存在著相當多的不同點。

司法制度

一般來說,狹義的司法制度是指有關對法律秩序違反行為具有判斷能力的法院的構成、職能及運用的制度。廣義的司法制度包括狹義的司法制度以及與其有密切聯系的檢察制度和辯護士制度。

韓國的司法制度分為法院、檢察庭、辯護士三個職責領域,這方面與中國是一樣的。但是,韓國除了最高法院——大法院,還設有被賦予違憲審查權等一定審判權的憲法裁判所;另外,與裁判管轄相聯系來認定土地管轄以外的事物管轄等的體系與運用方面,與中國有很大的差異。

憲法裁判

法律的違憲審查權應屬於大法院,或應屬於另設的第三機構的問題,各國法律的規定都不盡相同。法律的違憲審查權應屬於大法院的理由是:大法院作為最高法院,是最高法律核心,因此下位法對上位法的違反與否的解釋也應屬於大法院的許可權,從而完善法律解釋的統一性;法律的違憲審查權應屬於另設的第三機構的理由是:大法院是對具體案件擁有最高法律適用解釋權的機構,對與具體案件少有直接牽連、政治傾向濃厚的違憲與否的問題,應由另設的第三機構來專門處理,這有利於堅持司法權的中立性。

韓國施行由另設的第三機構——憲法裁判所對法律的違憲與否的問題進行審判的制度。

憲法裁判所由具有法官資格的9名裁判官組成,裁判官由總統任命。憲法裁判所所長作為憲法裁判所的負責人,由總統經國會的同意在9名裁判官中選任。憲法裁判所所長代表憲法裁判所,統一管理憲法裁判所的事務,指揮並監督所屬公務員。若憲法裁判所所長缺位或因其他原因無法履行其職責時,根據憲法裁判所規則所規定的順序,由其他裁判官代為執行。

總統任命憲法裁判所裁判官時,其中3人由國會選出,3人由大法院院長指定,總統可自己任命剩餘3人。由於憲法裁判所具有高層次政治判斷的機構性質,這種做法具有保障政治中立的意義。

憲法裁判所的裁判官從下列任意一項的職位上任職15年以上的、40歲以上的人員中選任。但,任職於下列任意兩項以上職務的人員的在職期限,則累計計算。1.法官、檢察官、辯護士;2.具有辯護士的資格,並在國家機關、國/公營企業、政府投資機關以及其他法人從事法律事務的人員;3.具有辯護士資格,並在公認的大學中擔任助教授以上職務的人員。具有上述資格的人員,若有下列各項事由時,不得被任命為憲法裁判所的裁判官。1.根據其他法律無法被任命為公務員者;2.被處於禁錮以上刑罰者;3.被彈劾罷免後未過5年期限者。

憲法裁判官的任期為6年,可連任。若不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憲法裁判官不得違反其本人意志而被解任。1.彈劾已經決定的;2.被處於禁錮以上的刑罰的。

憲法裁判所掌管下列事項:1.關於法院提出的、法律違憲與否的審判;2.有關彈劾的審判;3.政黨解散的審判;4.國家機關之間、國家機關與地方自治團體之間、地方自治團體之間對許可權爭議的審判;5.有關憲法訴請的審判。

若沒有特殊情況,案件由憲法裁判所裁判官全員組成的裁判部審判。憲法裁判所所長為裁判長。裁判部須有7人以上裁判官出席,方可審理案件;對案件的最終決定,須經參與案件最終審理的裁判官半數以上通過。但,若存在下列情形之一,須經6人以上裁判官的同意。1.作出法律的違憲決定、彈劾決定、政黨解散決定,或者對憲法訴請作出引用決定的情形;2.變更憲法裁判所已判決並公布的、有關憲法或法律的適用解釋的意見的情形。

憲法裁判所必須公開審判的辯論與決定的宣告,自接受案件之日起180日內,必須宣告最終決定。但由於裁判官的缺位,7人以上的裁判官無法出席時,其缺位期間不得算入審判期間。

憲法裁判所的決定是最終決定,對此不得有異議。

審判制度

韓國採用三級三審制。即地方法院為一審法院、高等法院為二審法院(抗訴審法院)、大法院為三審法院,在各審級法院敗訴的當事人可以上訴於上級法院。在一審法院敗訴的當事人可以抗訴於上級法院——高等法院,在二審法院敗訴的當事人可以上訴於最高法院——大法院,從而完成分為三個階段的司法審判。

韓國這樣的三級三審的審判制度與中國的四級二審制是有區別的。

韓國一方面為了上述三級三審制度的有效實行,另一方面為了訴訟當事人的訴訟活動的便利,在全國設置了1個大法院、5個高等法院、13個地方法院、3個特殊地方法院、45個地方法院的支院,並用法律規定了管轄區域。其法律依據有《有關各級法院的設置與管轄區域的法律》。

大法院制

大法院為韓國最高裁判所,位於漢城特別市瑞草區瑞草洞。大法院的構成、職能及審判權如下:

(A)大法院的構成

大法院由14名大法官組成,其中包括大法院院長。大法院院長由總統經國會的同意任命,任期為6年,不得重任。大法官由總統根據大法院院長的提請,並經國會的同意任命,任期為6年,依據有關法律規定可連任。

大法院為了審判的便利可設立「部」。根據此規定設立的3個部,由14名大法官(除不負責審判業務的大法院院長和法院行政處處長的12名裁判官)組成,並處理審判業務。

(B)大法院的審判權

大法院作為韓國的最高法院,對以下案件具有最終審判權:

1.對高等法院或抗訴法院、特許法院作出的判決的上訴案件;2.對抗告法院、高等法院或者抗訴法院、特許法院的決定、命令的再抗告案件;3.根據其他法律,屬於大法院許可權的案件。

大法院的判決或決定為最終判決,當事人不得對大法院的判決不服而要求重審,必須服從此判決。

就大法院的判決,若有大法官提出與其不同的意見,必須將該不同意見載明於判決書中,使全體大法官的意見得到明確表述。

(C)裁判研究官

大法院為了協助大法官的審判業務,從地方法院法官中選任裁判研究官。各大法官下分別設有數名裁判研究官。裁判研究官由大法院院長任命,在大法院主要負責與案件的審理及審判有關的研究、調查業務。一般,主審法官受理案件後,裁判研究官根據主審大法官的指示,就案件的爭議點與有關判例的變遷過程、與爭議點有關的外國法制度及業界的慣例等事項進行調查研究,並向主審大法官報告。主審大法官參照裁判研究官的研究報告來辦理審判業務。

(D)大法官會議

大法院為了有效處理除審判業務以外的、應由大法院處理的行政義務和法律或規則的修訂業務,設立大法官會議這一決議機構。

大法官會議是由大法官組成的決議機構,大法院院長擔任大法官會議的主席。大法官會議對事項的決議,須全體大法官三分之二以上出席,並經出席法官過半數以上通過方可產生。

(E)法院行政處

大法院為了處理審判業務以外的其他司法行政事務,設立法院行政處。法院行政處處長由大法院院長從大法官中選任。被任命為法院行政處處長的大法官,由於其業務比起審判業務更趨向於作為法院行政處處長的職務履行,因此不負責審判業務。

法院行政處負責處理有關法院的人事、預算、會計、設施、統計、訴訟業務、登記、戶籍、提存、執行官、法務士、法令調查及司法制度的事務。

(F)司法研修院

大法院為了法官、預備法官的研修和司法考試合格者的研修,設立司法研修學院。在韓國,司法考試合格者必須入學司法研修學院,完成為期2年的進修過程,並根據研修過程中的成績被任命為法官或檢察官。

目前,韓國每年產生700至800名的司法考試合格者,其中能被任命為法官或檢察官的人數不超過300至400人。

(G)法院公務員教育院

大法院一方面設有司法研修學院作為法官或預備法官及司法考試合格者的研修設施,另一方面為法院的職員(除法官以外的職員)設立法院公務員教育院。大法院每年面向全國各法院的一般職員安排進修教育過程,定期進行教育,致力於提高他們的素質。

(H)法官人事委員會

為確保對全國法官的人事公正性,大法院設立法官人事委員會,處理關於大法院院長的法官人事的咨詢業務。法官人事委員會由大法院院長任命若干名法官為委員來組成。為保障法官人事的公正性,法官人事委員會制定全國法官業務評價制度和人事評價標准,實行大法院院長的人事咨詢業務。

(I)大法院院長秘書室

大法院為了輔佐大法院院長的業務處理,設立大法院院長秘書室。大法院院長秘書室設有室長。室長在法官中選任或者大法院院長選擇任命非法官為室長。

大法院秘書室室長遵照大法院院長的命令,管理秘書室的事務,指揮和監督秘書室所屬公務員。大法院院長秘書室除室長外,另設有大法官秘書官。

(J)司法政策咨詢委員會

大法院院長認為必要的時候,可設立司法政策咨詢委員會為其咨詢機構。司法政策咨詢委員會為非常設機構,可由大法院院長來決定設立與否。

司法政策咨詢委員會由大法院院長委託的、對司法政策有極高學識並德高望重的7人以內的委員組成,其組織與運營事項以大法院規則規范。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是審理對地方法院或其支院的一審判決不服而提出的抗訴案件的二審法院。韓國現於漢城等5個城市各設一個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院長為高等法院的負責人,由大法院院長從法官中選任。高等法院院長管理其管轄法院的司法行政事務,指揮並監督所屬公務員。高等法院院長缺位或因故無法履行其職責時,以首席部長法官、選任部長法官的順序代為履行其職責。

高等法院為了有效辦理審判業務,設立「部」,各部設有部長法官。部長法官為該部的審判長,按照大法院院長的指示對該部的一般事務進行管理。

2. 審判長是怎麼選人的呢!是通過什麼考試

民法院審判長選任辦法(試行)
(2000年7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
審判委員會第1123次會議通過)

為了提高法官隊伍的素質,充分發揮合議庭的職能作用,確保司法公正,提高審判效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和有關法律規定的精神,結合審判實踐,制定本辦法。

一、選任工作原則
(一)依法實施;
(二)德才兼備;
(三)公開、平等、競爭、擇優;
(四)動態管理,優勝劣汰;
(五)堅持民主集中制。

二、審判長的配備
各級人民法院審判長的配備數額,應當根據審判工作的需要,參考本院合議庭的數量確定。最高人民法院審判長的配備數額,由最高人民法院確定。地方人民法院審判長的配備數額,由高級人民法院確定。
審判長一般由審判員擔任。優秀的助理審判員被選為審判長的,應當依法提請任命為審判員。
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參加合議庭審理案件時,依照法律規定擔任審判長。

三、審判長的條件
擔任審判長,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遵守憲法和法律,嚴守審判紀律,秉公執法,清正廉潔,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二)身體健康,能夠勝任審判工作。
(三)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的審判長應當具有高等院校法律本科以上學歷;中級人民法院的審判長一般應當具有高等院校法律本科以上學歷;基層人民法院的審判長應當具有高等院校法律專科以上學歷。
(四)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的審判長必須擔任法官職務從事審判工作5年以上;中級人民法院的審判長必須擔任法官職務從事審判工作4年以上;基層人民法院的審判長必須擔任法官職務從事審判工作3年以上。
(五)有比較豐富的審判實踐經驗,能夠運用所掌握的法律專業知識解決審判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能夠熟練主持庭審活動;並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能夠規范、熟練製作訴訟文書。
經濟、文化欠發達地區的人民法院,經本院審判委員會研究決定並報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適當放寬審判長的學歷條件和從事審判工作年限。

四、選任程序
選任審判長,遵循以下程序:
(一)公布待任審判長名額及要求;
(二)由符合條件的法官提出書面申請或由庭長、主管院長從符合條件的法官中推薦人選;
(三)根據選任條件對自薦和推薦人員進行資格初審,確定預選人員名單,並予以公示;
(四)對預選人員進行審判業務考試、考核;
(五)審判委員會綜合考慮選任條件和考試、考核結果,確定任用名單並由院長公布。

五、職責
審判長的職責是:
(一)擔任案件承辦人,或指定合議庭其他成員擔任案件承辦人;
(二)組織合議庭成員和有關人員做好庭審准備及相關工作;
(三)主持庭審活動;
(四)主持合議庭對案件進行評議,作出裁判;
(五)對重大疑難案件和合議庭意見有重大分歧的案件,依照規定程序報請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六)依照規定許可權審核、簽發訴訟文書;
(七)依法完成其他審判工作。

六、管理與監督
對審判長實行動態管理。
建立案件評查制度,對合議庭審理的案件進行重點評查和抽樣評查。評查結果作為對審判長考核的重要內容。
對審判長實行年度考核。在全面考核的基礎上,突出對審判工作實績的考核。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應當免去審判長職務。

七、免職與懲戒
審判長在任職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免去審判長職務:
(一)違法審判的;
(二)受黨紀、政紀處分的;
(三)因身體狀況難以繼續擔任審判長的;
(四)本人提出辭職並被批準的;
(五)調離審判工作崗位的;
(六)依法被免除法官職務的;
(七)其他不宜擔任審判長的。
審判長由於違法審判被免去職務的,應當根據《人民法院審判人員違法審判責任追究辦法(試行)》、《人民法院審判紀律處分辦法(試行)》追究責任。
免去審判長職務,由庭長報請院長提請審判委員會作出決定並由院長公布。

八、待遇
審判長可以享受特殊津貼。

九、附則
各高級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本辦法有關規定,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細則。

發布部門:最高人民法院 發布日期:2000年07月11日 實施日期:2000年07月11日 (中央法規)

3. 有答案了,非員額法官審案程序是否違法,法院這樣看

一、法官員額制:所謂「法官員額制」是指法院、檢察院在編制內根據案數量、轄區人口、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確定的法院的法官、檢察官的人員限額。員額一旦確定,在一定時期內不能改變,沒有缺額就不能遞補。由於該項制度涉及面較廣,在社會各界引發不少爭議,其中一個相對突出的爭議點就是「員額制」下法官人員減少,可能導致「案多人少」的狀況。針對這一問題,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法院、檢察院案的數量大幅度的增長,但是真正存在著案多人少的法院和檢察院只是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我們國家大部分法院和檢察院中約有40%的法官、檢察官在非業務部門工作,而真正在一線案的人並不多,因而造成「法官人員數量減少後無法適應」的假象。如果通過員額制改革,把有效的、積極的案力量吸引到一線去,案效率相應就會提高,案多人少的相對問題也就迎刃而解。謝鵬程說:「這就意味著員額制將使司法的生產力得到解放。」二、沒有進入員額的法官有何待遇:1、法官員額制改革實施以來,法官隊伍存在諸多困惑,一部分法官將無法入額是必須面對的現狀。海南省原有法官1540人,改革後,法官人數減至1100多人。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人民法院全院有法官資格的人員62人,現選任主審法官29名,未入額法官33名,佔53.23%。貴州省貴定縣人民法院原有法官53人,第一批入額18人,未入額法官35人,占原有法官人數的66.03%。2、員額有餘地,轉崗有安排:①關於法官員額制改革,要嚴格執行中央確定的法官員額比例和相關政策,不僅不能突破,在第一輪遴選時還要留有餘地,為優秀人才留下入額空間。各地試點的實際操作中,也一直按此進行。海南省第一批遴選留有10%的餘地。貴州省採取以案定員、一步到位原則,根據案件數量及特點、法官承案件能力等綜合因素,計算出各試點法院的法官員額,法官員額一次性控制在39%以內,並為未來留有足夠空間。花溪、匯川、貴定、榕江四個試點法院法官員額,分別為29%、30.7%、24%和30.8%。已完成試點的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人民法院,目前78名具備審判職稱的入額32名,尚有9個名額空缺。空缺的名額,設計是根據案件的增長來增補法官,同時也給年輕人留出一個奮斗的目標。貴州省貴定縣人民法院53名法官有18名入額,同時為今後青年法官入額選任預留了9個名額。②除了留下入額的希望,轉崗和分流也盡量做到妥善安排。過渡期內未選任為法官的現任審判員、助理審判員,轉任法官助理或司法行政人員,法官職務保留,現有待遇不變。過渡期內出現缺額,先從表現好的法官助理中選任。即使過渡期滿了,只要有真本事,還可參加全省遴選,仍有做法官的機會。

4. 如何科學確定主審法官的權力和責任

完善主審法官責任制,規范審判權力運行,是當前人民法院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主審法官責任制,可以改變現行的審判權力運行模式,是落實好「讓審理者裁判,讓裁判者負責」這一目標切實可行的制度保障。主審法官責任制對於各個法院來說也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其中涉及很多現實問題需要討論、解決。
主審法官的權力和責任
有責必有權,要做到權責統一,首先要向法官放好權。責任和權力是一體的,權力下放,有利於責任的明晰。而放權過程中,最核心的權力就是審判權,將案件的審理、決定權力下放給主審法官,有利於增強法官的責任感、事業心,有利於調動法官的辦案積極性,激發其主觀能動性。主審法官的審判權,應該包括簽發、審核文書,主持庭審,組織合議等權力。主審法官對於自己承辦的案件,如果是獨任審判的,由獨任主審法官直接決定一般案件的裁判結果,可以直接簽發文書;如果是採取合議庭形式審理的案件,經合議庭合議後,對一般案件,根據合議結果,也可由主審法官直接簽發法律文書,而不需要院、庭長、審委會討論、審批。
主審法官承辦的案件,原則上要自行裁判,一般不得提交院、庭長、審判委員會討論,但法官獨立審判,並不是說讓「法官獨裁」。有一些案件,如果沒有有效的復核、把關程序,在處理上就容易出現偏差。需要提交院、庭長、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案件,應當符合以下兩種情形之一:1.《人民法院組織法》第十條規定法院的審判委員會負責討論重大或疑難的案件。因此,在審判委員會組織未進行改革的情況下,重大復雜或疑難、新類型案件應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2. 案件經合議庭合議以後,雖然形成了多數意見,但是多數意見卻與主審法官的意見不統一,即主審法官的意見為少數意見。對於第一種情形,適合獨任審判或者合議庭開庭審理的案件,對於第二種情形,適用於合議庭開庭審理的案件。在第二種情形中,因主審法官是經過嚴格的選任程序而從眾多法官中選拔出來的「精英法官」,其業務水平、專業知識以及其他各方面能力必然要優於普通法官以及人民陪審員,所以主審法官的意見應當具有很強的專業性,不能輕易否決。在這種情況下,應當首先提交院、庭長討論,由院、庭長對案件給予監督和指導,並且對院、庭長發表的意見要形成書面記錄,以防止院、庭長過度干涉案件的處理。如果院、庭長討論後,院、庭長認為根據案情,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再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這樣一方面充分尊重了主審法官的意見,另一方面,又可以更好地保障案件質量,並實現了院、庭長對案件的事中監督,在一定程度上對主審法官的權利進行了制約。在決定案件確需提交審判委員會進行討論後,主審法官必須事先寫好審理報告,並對案件的事實、證據、法條的適用進行分析、說理,提出自己的處理意見,最後再由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5. 主審法官與審判長有什麼不同謝謝

對於該問題,可閱讀馬獻釗:《「何謂主審法官」》,網頁鏈接

自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主審法官辦案責任制以來,不論理論界還是司法實務界,圍繞主審法官的概念展開了熱烈討論。目前尚沒有官方對該概念的內涵外延進行權威解讀。筆者從三個層面對主審法官的概念進行梳理和辨析。

一、理論上的爭辯:職務、角色、權責抑或資格

理論界(包括司法界人士發表的學術觀點)重點圍繞主審法官概念的內涵或本質展開討論,大體上形成四類觀點:第一類觀點認為,主審法官是一種職務,是經過一定的組織程序選拔出來並加以任命的職務,相當於合議庭的負責人。在目前的司法體制下,這一職務可以稱為審判長,隨著改革後合議庭替代審判庭模式的建立,這一職務也可以稱為庭長。第二類觀點認為,主審法官是一種角色或者一種分工。有的認為主審法官就是承辦法官,即具體承辦案件的法官;有的認為主審法官就是合議庭中的審判長,兩者只是名稱的不同。第三類觀點認為,主審法官實質上是一種權責,就是比其他法官承擔更多的權力和責任的法官。有的認為主審法官就是直接審理案件並對案件裁判起決定作用的法官;有的認為主審法官是切實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法官;有的認為主審法官就是享有獨立裁判權並對案件質效負總責的法官。第四類觀點認為,主審法官是一種資格。

如果對以上不同的認識和觀點進行簡單化梳理,大體上可以提取四種最有代表性的觀點:(1)主審法官就是審判長;(2)主審法官就是承辦法官;(3)主審法官是真正對案件裁判起決定作用的法官;(4)其他理解。筆者以這四種不同的認識作為選擇項,對河南省六個中院及基層法院880名法院幹警進行了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864份。其中,認為主審法官就是審判長的293人,佔比33.9%;認為主審法官就是承辦法官的447人,佔比51.7%;認為主審法官就是真正對案件裁判起決定作用的法官的117人,佔比13.5%;作其他理解的4人,佔比0.04%。由此可見,理論上的爭議帶來不同主體之間的不同認識。這些不同的認識如果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尚無大礙,但若具體到司法改革實踐當中,將會給改革帶來不利的影響,亟須對主審法官概念的內涵給予相對明晰的界定。

筆者認為,對主審法官概念內涵的界定,一方面要立足於目前絕大多數法院的實際情況,特別是廣大法官的實際素質和能力,另一方面要著眼於司法體制改革特別是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標。據此,主審法官概念的內涵是:根據一定的標准,在既有法官隊伍中經過一定的程序選任,在審判團隊內起主導作用並承擔相應權責的素質、能力較高的資深法官。首先,主審法官是新的審判權運行機制下對法官資格、權責的一種確認,通俗地講,主審法官是權責和資格的統一體。其次,主審法官不是一種行政職務,他對團隊內其他成員一般不具有行政管理職責。再次,選任主審法官的標准應當是既定的,根據標准,在某一時間段,在一個審判團隊內,確定相對固定的主審法官,同時對其工作績效動態考核,當其不具有既定的資格和能力時,及時作出調整。最後,為了確保主審法官具備相應的資格和能力,應當建立比較嚴格的選拔程序,但是並不需要嚴格的組織任命程序,以避免其形成固定化、常任化的職務。

同時,為了保障主審法官制度的運行,借鑒日本以及我國台灣地區的經驗,應當建立與「主審法官」相對應的「受命法官」、「陪席法官」概念。受命法官是接受主審法官的指派,代表合議庭完成某一單項審判任務的法官,比如完成部分或全部閱卷、調查取證、庭前會議、庭審准備等各項工作,並對完成的工作結果承擔相應責任;陪席法官是從庭審階段開始參加合議庭的法官。但是,不論受命法官還是陪席法官,在合議過程中與主審法官享有平等的表決權,對各自發表的裁判意見承擔責任。

從角色論的角度分析,主審法官兼具傳統意義上的「審判長」和「承辦法官」兩者的角色,但又有根本性的區別。與傳統意義上的「審判長」相同的是,主審法官負有對案件程序性事項的主導權責。區別在於:主審法官的主導僅限於程序性事項,且對團隊內的成員沒有行政管理權。與傳統意義上的「承辦法官」相同的是,主審法官必須親歷審判,和其他法官一樣具體參與案件審理,不得採取審批制的方式來管理審判。區別在於:不論是主審法官還是受命法官、陪席法官,他們作為合議庭的共同成員,對於實質性的裁判事項,必須堅持集體決策原則。所以,在以主審法官制為核心的新一輪改革氛圍下,應當摒棄「承辦法官」的概念。

二、制度的實質:對承辦法官負責制、審判長負責制的揚棄

從官方文獻來看,「主審法官」的概念最早出現在2009年發布的《人民法院第三個五年改革綱要》中,綱要第五條規定:「完善合議庭制度,加強合議庭和主審法官的職責。」從黨的文件來看,最早出現主審法官概念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當中,提出「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

筆者認為,主審法官概念的出現,主要是為了解決合議庭制度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從上世紀末至今,人民法院一直沒有停止合議庭制度改革的步伐。改革的主要動因,一是解決承辦法官制帶來的「形合實獨」、「合而不議」、「一個人說了算」等問題,二是解決合議庭內部權責不清、無法追責的問題。為此,從1999年開始,在一系列文件的支撐下,審判長負責制在全國法院普遍開展。相對於過去的承辦法官負責制,審判長負責制有其合理的因素和進步的地方,極大地改變了承辦法官一人唱「獨角戲」的不正常現象,但是這一制度也帶來一些新的問題,主要是:隨著審判長職務的固定化、常任化,合議庭內部產生了新的行政化,合議庭成員之間的等級差別加劇了地位的不平等,影響了案件的充分討論和平等決策。

在中央新一輪司法體制改革的背景下,在吸取既有改革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建立主審法官責任制的構想。與過去的承辦法官負責制和審判長負責制相比,這一制度既強調合議庭成員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又適度突出主審法官的核心作用,賦予主審法官一定的主導權責,主要是:主持庭審活動、控制審判流程、組織案件合議、避免程序瑕疵等。對於具有實質性意義的裁判事項,仍然堅持平等決策、集體負責的原則。為了避免出現新的行政化傾向,主審法官對其他成員不具有行政管理權,主要是通過示範、帶頭作用,以自己更高的司法能力、更為豐富的審判經驗、資歷以及適當的組織協調能力,團結、引導團隊成員共同完成審判任務。從制度的實質來解釋主審法官的概念,其中的「主」應當是「主持」、「主導」,而不是「主要」、「決定性作用」等含義。可以說,這一新的制度是對過去兩種制度的合理揚棄。

三、實踐中的難點:推行主審法官責任制需釐清幾個關系

從目前各地推行的主審法官責任制改革實踐來看,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一些困惑和困難。筆者認為,要順利推進主審法官責任制,應當釐清以下幾個關系:

第一,「主審法官」與「員額內法官」的關系。隨著法官員額制的推行,有人提出,所有進入員額的法官應當自然成為主審法官,屆時實際上不再需要使用主審法官的概念了。筆者認為,從理論上講,這一觀點是有道理的,但是在目前乃至相當長一段時間,還不符合我國的現實情況。實現「法官」和「主審法官」概念的同一化是一個長遠的目標,它至少需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入額法官素質的基本均等化;二是法官獨立裁判意識、獨立擔責意識的成熟;三是案件繁簡分流機制的完善,簡易程序適用成為審判的基本模式。首先,即使在近年內實現了法官員額制,進入員額的法官素質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這種狀況將長期存在。其次,雖然中央層面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法院、法官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制度,法院內部也建立了鼓勵法官依法獨立辦案並獨立承擔責任的機制,但是,要實現制度設計的目的、價值,還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法官獨立裁判並擔責的意識還需要大力培養和塑造。最後,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目前簡易程序在中、高級法院適用的比例還比較低,在基層法院適用的比例也不均衡,大量案件仍然適用普通程序,必須發揮審判團隊的整體作用。

第二,主審法官與受命法官、陪席法官的關系。一是調整審判團隊的組成結構。借鑒大陸法系國家和普通法系國家的經驗,建設專業化的審判團隊,專業負責審理某一或某幾類領域的案件。團隊中的法官數量一般多於3人,其中主審法官是固定的,在適用普通程序審理案件時擔任審判長,受命法官由審判管理部門在隨機分配案件時確定,陪席法官通過隨機抽取的方法產生。這種靈活的結構既可以保持審判團隊的專業化,又可以避免長期固定化合議庭帶來的廉政方面的風險。二是明晰主審法官與受命法官、陪席法官之間的權責。明確主審法官對於程序性事項的主持、主導權責,確保合議流程規范、順暢、高效進行,避免程序方面出現瑕疵或錯誤;受命法官根據主審法官的指派完成某一單項任務,需要作出裁決的,受命法官應當與主審法官溝通,由主審法官提請合議庭作出決定;陪席法官雖然一般從庭審階段開始介入案件審判,但是他對主審法官的指派和受命法官的工作應當十分清楚,必要的時候也要作為受命法官完成相應的庭前工作。三是突出主審法官在審判團隊中的核心作用。基於我國的現實國情,在改革的現階段,為了避免集體懈怠現象發生,保證審判團隊的各項工作正常運轉,可以賦予主審法官對團隊其他成員相應的監督權責,主要包括:工作任務的督促指導、工作業績的評價,以及對法官助理、書記員等輔助人員的調整建議。

第三,主審法官與院長、庭長的關系。在現有的法院組織體系和內設機構設置體制下,院長、庭長作為法院、審判庭的代表人,其職責包含對審判業務的管理和監督,以及對黨務、司法行政事務的管理。如何理順主審法官與院長、庭長的關系,也是合議庭制度改革的重要環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見》基本明晰了院長、庭長審判管理權的邊界,以及審判監督權行使的方式、程序和責任。

筆者認為,應當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順主審法官與院長、庭長的關系:首先,釐清院長、庭長不同管理權的內容和行使方式。院長、庭長的管理權分為審判管理權、行政管理權和黨務管理權,其中審判管理權是重點。隨著審判管理部門的全面建立,審判管理權責應當總體上由審判管理部門統一行使。隨著法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權和審判權相分離改革目標的逐步實現,院長、庭長的行政管理權也應當剝離出來,由專職人員來行使,院長只是作為核心決策中的一員參與其中,不具體承擔管理權責。黨務管理權責依此原理確定。其次,明確院長、庭長行使審判監督權的渠道、程序和責任。庭長行使審判監督權的渠道是主審法官聯席會議,院長行使審判監督權的渠道包括專業法官會議和審判委員會,除此法定渠道,院長、庭長不能對主審法官、合議庭審理的案件行使監督權。再次,推行院長、庭長擔任主審法官制度。院長、庭長絕大多數是審判經驗豐富、法律素養較高、審判技能高超的資深法官,由其擔任主審法官直接審理案件,不僅有利於合理利用優質審判資源,而且可以實現院長、庭長直接行使審判管理權、審判監督權,減少管理的層級和成本,提高管理、監督的效能。最後,改革裁判文書簽發制度,代之以文書簽署制度。取消院長、庭長對裁判文書的簽發制度,由主審法官、合議庭行使裁判文書簽署權,也是合議庭制度改革的核心內容。

(作者系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司改辦副主任)

6. 什麼是法官員額制,沒有進入員額的法官有何待遇

一、法官員額制:

所謂「法官員額制」是指法院、檢察院在編制內根據辦案數量、轄區人口、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確定的法院的法官、檢察官的人員限額。員額一旦確定,在一定時期內不能改變,沒有缺額就不能遞補。

由於該項制度涉及面較廣,在社會各界引發不少爭議,其中一個相對突出的爭議點就是 「員額制」下法官人員減少,可能導致「案多人少」的狀況。針對這一問題,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法院、檢察院辦案的數量大幅度的增長,但是真正存在著案多人少的法院和檢察院只是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

我們國家大部分法院和檢察院中約有40%的法官、檢察官在非業務部門工作,而真正在一線辦案的人並不多,因而造成「法官人員數量減少後無法適應」的假象。如果通過員額制改革,把有效的、積極的辦案力量吸引到一線去,辦案效率相應就會提高,案多人少的相對問題也就迎刃而解。謝鵬程說:「這就意味著員額制將使司法的生產力得到解放。」

二、沒有進入員額的法官有何待遇:

1、法官員額制改革實施以來,法官隊伍存在諸多困惑,一部分法官將無法入額是必須面對的現狀。

海南省原有法官1540人,改革後,法官人數減至1100多人。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人民法院全院有法官資格的人員62人,現選任主審法官29名,未入額法官33名,佔53.23%。貴州省貴定縣人民法院原有法官53人,第一批入額18人,未入額法官35人,占原有法官人數的66.03%。

2、員額有餘地,轉崗有安排:

①關於法官員額制改革,要嚴格執行中央確定的法官員額比例和相關政策,不僅不能突破,在第一輪遴選時還要留有餘地,為優秀人才留下入額空間。

7. 如何有效地構建"法官遴選"制度

法官這一職業是承載法治理想的職業,擔負著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任。如果說「大法官不僅是資歷和經驗的標志,更重要的是法律專業水平和審判能力的象徵。應當在思想品質、法學涵養、斷案經驗等方面,成為全體法官的楷模。」[1]那麼,也可以這樣詮釋上級法院的法官,上級法院的法官也應當是專業水平、資歷和經驗的標志,應當成為下級法院法官學習的楷模。研究當代中國的法官遴選制度,只要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年滿23周歲、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具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身體健康、具備一定的法律專業學歷和從事法律工作經驗,就可以被任命為法官。

筆者認為,這樣的條件對基層法院法官可以,對中級以上法院就有問題了。這樣的條件,就中級法院而言,就會導致部分初任法官任職年齡偏低,缺乏社會生活經驗和法律工作經驗,導致了從事審判業務指導工作的上級法院的法官沒有辦案的經歷,不利於保證上級法院法官的工作能力和業務素質,尤其在處理上訴案件時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民法院裁判的公正和權威。因此,筆者認為,應當改革現行的法官任命制度,上級法院的法官應當從下級法院的法官中遴選,下級法院的優秀法官經法定程序可以被遴選到上級法院擔任法官職位,而不是直接在本院的符合法官法第九條規定的人選中進行任命,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上級法院的法官具有豐富的辦案經驗、法學素養、才能使上級法院的法官真正成為下級法院法官學習的楷模,才能保證上級法院指導工作的權威性和監督工作的正確性。

一、遴選下級法院優秀法官擔任上級法院法官是法官職業化的需要

專業化的法官職業隊伍是現代司法制度存在和發展的主體基礎,更是構建現代和諧社會的主要法治力量。近年來,司法公正問題備受社會關注,大量涌現的矛盾和問題凸顯司法能否做到公正。應當說,我國的法律體系基本完善,司法問題的關鍵不是無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的問題。法律要主要依靠法官來操作,法官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司法的效率與公正。法官行使審判權,不僅影響到人民的財產利益,而且會影響到人們的人身自由,甚至影響到人的生命。如果行使審判權的法官並不具有較高的素質和能力,就不能夠公正地、正確的行使審判權。在加強司法監督的同時,要特別重視法官隊伍建設,選好社會公正最後一道防線的「守門人」。因此,科學嚴謹的法官遴選制度,不但是實現法官職業化的需要,而且也是構建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需要,更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於2008年4月1日正式實施,最高人民法院隨之公布了全國四級法院民商事案件的受理范圍。2008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的案件受理范圍,對全國各級法院受理一審案件的標的額大大擴大,特別是基層法院的受理標的額的擴大,將使大量的一審案件像潮水般地湧入基層法院,中級法院的主要職能發生的一個重大變化就是行使再審案件的審查和審理權。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賦予上級法院在十四種情形下的案件再審權,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申請再審可以向原審法院或上級法院提出,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申請再審需要向上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這就賦予了上級法院更多的審判監督職能,這就更需要上級法院的法官具備更高的法學素養和審判技能。遴選基層法院的優秀法官進入中級法院擔任法官,使得二審法官不僅具備一審法官的審判工作經驗,而且又使二審法官具有本級法官的政治和業務素質,必將對二審法院的審判工作大有裨益,必將更好地確保中級法院指導工作的權威性和監督工作的正確性。

二、現行上級法院法官遴選模式的弊端

我國四級法院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並擔負著不同的工作任務。上級法院審理的案件難度相對較大,一般均是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疑難復雜、干擾多、阻力大的案件,並負有對下級法院的各項業務工作進行全面的指導與監督的職責。因此,對上級法院的法官的素質應當有更高的要求。作為上級法院的法官,如果由在下級法院任職的經驗,對重大、復雜案件既有一般案件的審理經驗,又有擔任本級法官職務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就能保證上級法院指導工作的權威性和監督工作的正確性。

正如前文所說,目前我國上級法院法官的選任方式主要是從本院符合法官法第九條規定的人選中進行選任,因而造成被選任的部分法官任職年齡偏低,缺乏社會生活經驗和審判工作經驗。從事審判指導工作的上級法院的法官沒有辦案經歷,審判指導與監督形同虛設,甚至亂指導、濫監督,對不服下級法院判決裁定的案件,該維持的不維持,該改判的不改判,出台的用以指導下級法院審判工作的規范性文件與法律規定相抵觸,導致同一類型的案件在不同的法院出現多種不同的結果。

上級法院自產自銷式的法官選任模式,阻斷了法官奮發向上、刻苦鑽研業務的雲梯,不利於專家型法官的成長。一些書記員一旦通過司法考試,就四處通門路、托關系,希望早點被任命為初任法官,而不是繼續鑽研業務,有些已經擔任法官職務的法官,則一味地想著向上爬,鑽門路而不去鑽業務,有的上級法院的法官的政治素質或者業務素質還不如下級法院的法官,某中級法院因一件案件倒下四名庭長級法官、某中級法院倒下的法官足以使該中級法院審判工作癱瘓,這樣的實例足以說明某些上級法院的法官不是以業務見長,而是以上級老大見長。筆者多次陪同上級法院的法官,從他們的言談舉止中可以看出,其中不乏兢兢業業鑽研業務的專家型法官,但更多的是在乎自己是處級或是副處級審判員、科級或者副科級審判員,似乎一個處級審判員比一個副科級審判員在判決書上的署名上效力更高。從這樣的實例上看,陳舊的上級法院法官選任制度是導致上級法院法官落馬的制度原因所在,也說明上級法院法官選任工作容易滋生腐敗。

自產自銷式的上級法院法官選任模式也不符合國際通行做法,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法官選任模式脫軌。世界各國都強調上級法院的法官要有豐富的審判經驗,並通過法律規定了到上級法院擔任法官在資歷上的要求。許多國家從法律上分別規定了不同層次法官的任職條件,實行法官逐級遴選制度,目的就是保證不同層次的法官具有相應的素質。英美法系國家實行法官的精英型選拔和平等性待遇,大陸法系國家則實行高淘汰率培養和嚴格職業技能的訓練。我國上級法院的法官選任則完全由同級黨委的組織部門或法院黨組決定,這種行政提拔式的法官選任方式很難完全保證精英型法官、專家型法官得到被選拔任用。

三、國外法官遴選模式比較

法治水平相對較高的國家,對法官遴選制度無不採取十分嚴格的態度。英美法系國家和大陸法系國家的側重點不盡相同。

大陸法系法官產生的道路是:法學院---統一司法考試---職業化專門培訓---擔任初審法院的法官---通過嚴格的晉升選拔制度逐級晉升。這種模式產生的影響是:經過嚴格的司法考試和職業化的訓練,使法官成為少數精英者的職業。由於標准化的訓練,大陸法系的法官們觀點一致,一次又一次的標准化考試,把未來法官本身有差異的思想統一起來了,有利於培養一支高度專業化且具有相近司法風格的法官隊伍。但是,統一的職業化培訓,也容易使他們缺乏開拓意識和獨立思想,思維模式過於教條,視野相對狹隘,謹小慎微、缺乏個性,這也是絕大多數大陸法系國家法官的共有特徵[2]。

英美法系法官產生的道路是:法學院—律師考試—擔任律師—選拔為任何一級法院的法官,不存在職級晉升問題。這種模式產生的影響是:1、從律師中任命法官既能保證法官隊伍的專業化,又能保證法官具有豐富的社會經驗,熟悉社會各階層的實際情況,且具有豐富的辦案經驗。而這種經驗和獨立性是職業律師在長期職業生涯中磨練產生並帶給法官職位的。由於遴選的條件、程序苛刻,一旦選為法官,他們的自信心強、獨立性強、有很高的榮譽感、依附性少。2、法官一般不存在晉升問題,待遇一進入法院就已確定,不同級別法院法官薪金差異很小。因此,英美法系法官一般不十分關注晉升,獨立性強。但是,缺乏動力、工作怠慢、不思進取、效率不高也是這種制度可能產生的弊端。3、英美法系法官在適用法律過程中能夠解釋法律和創造法律,作出的判決對今後具有法律的約束力,權力很大,作用也極為重要,法官的裁決甚至能改變國家司法甚至政治的進程。因此,法官的素質和社會地位較高,人們對法官十分信任和尊敬。

四、我國上級法院法官遴選模式改革路徑

在法治建設的過程中,法官職業化的重要性逐漸得到黨中央乃至全社會的認同和肯定。全國各級法院參照兩大法系的法官遴選模式,進行了豐富多彩的法官遴選實踐,總結了許多關於上級法院法官的遴選理論和經驗。相對來說,我國上級法院遴選法官的模式更接近與大陸法系的遴選方式,這與我國法律體系和法院模式受大陸法系影響是分布開的。從能夠接觸到的資料顯示,總的來說,選任下級法院優秀法官擔任上級法院法官似乎已經成為當前上級法院法官遴選的必然趨勢。

有學者建議,仿照英美法系的做法,從律師或者法學家中選任法官充實上級法院的法官隊伍。筆者認為,這種建議也不失為一個途徑。有的精英型律師或者法學家確實具有豐富的實踐或理論經驗,如果他們被選任為法官,會對法官素質的整體提高起到巨大的推波助瀾的作用,對法官辦案也會起到指導幫助作用,對國家的法治進程也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也有專家建議,實行檢法交流。筆者認為,對於法院院長,檢法交流是可行的,有利於對法官隊伍進行針對性的行之有效的監督。但我們這里討論的是建立一支精英型、專家型的法官隊伍,而不是討論法院的領導與監督問題。討論上級法院法官遴選制度,是在法官職業化的立論基礎上進行的,如果從檢察官中遴選上級法院的法官,遴選對法院審判工作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熟悉法院審判工作的優秀檢察官進入上級法院擔任法官,只能理解為選任了一名優秀的檢察官(檢察院少了一名優秀的檢察官),而不能確定的認為遴選了一名優秀的上級法院的法官。也許該法官上崗後,許多適用於法院的東西需要他從頭學起,如此下去,法官職業化豈不是一句空談,上級法院又如何能夠保證更好地行使審判指導與監督權呢?

上級法院遴選法官既不能從本院具備法官法任職資格的人選中直接任命,也不能從律師、法學家中遴選,只能從下級法院的優秀法官中遴選,這也許就是中國特色上級法院法官遴選制度所在。

8. 揭秘,什麼樣的人能入選最高人民法院首批員額法官

  1. 對審判委員會委員、現任或曾任巡迴法庭主審法官按要求審查後,提請遴選委員會審議入額。

  2. 對審判員採取考核方式,擇優入額。

  3. 對助理審判員採取業績考核為主、考試為輔的方式擇優入額。

9. 如何構建和完善員額制改革下的法官選拔和退出機制

實行法官員額制,凸顯了司法改革對「人的為33%、52%和15%。在管理上,實行法官專單獨職因素」屬的關注,法官員額制度的建立,能夠進一步務序列管理;在選任上,法官主要從法官助理中完善以法官為主體、審判為核心的工作機制,真擇優選擇,上級法院的法官從下級法院中擇優遴正凸顯法官在法院中的核心地位。正如最高法院選,條件成熟時也可以從優秀的律師、法律學者長期從事司法改革研究的賀小榮主任指出的,實等專業人才中公開提拔和調任;在時間上,准備行法官員額制的目的就是要讓優秀的法官留在用3年到5年的過渡期,逐步推行嚴格的司法人法官隊伍中。法官員額制改革勢在必行,那麼在員分類管理制度。同時,明確權力責任,推行主審試點工作中,如何選任法官和建立法官的退出機法官辦案責任制,建立法院辦案人員權力清單制制,科學配置審判資源,從而實現法官的整體優度。化,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10. 法官員額制是哪年開始的


現在搞司法改革,以前法院裡麵包括行政部門人員都有被任命法官等級,但是這些人實際不辦案。現在改革之後,一個法院最多百分之三四十的人可以進入員額,重新被任命法官等級,這些員額製法官才有辦案資格,也必須親自辦案。其他沒有進入員額的法院工作人員要麼做法官助理,給員額製法官打雜,要麼去行政部門做司法行政人員。我國實行的法官員額制的意思是: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中國法院的司法改革》白皮書表示,建立法官員額制,就是要通過嚴格考核,選拔最優秀的法官進入員額,並為他們配備法官助理、書記員等審判輔助人員,確保法院85%的人力資源配置到辦案一線。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2014年以來,司法改革緊鑼密鼓,攻堅克難,統籌兼顧,扎實推進。
中共中央確定將上海、廣東、吉林、湖北、青海、海南、貴州7個省市作為首批司法改革先行試點。2015年5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同意山西、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重慶、雲南、寧夏開展推進司法責任制、司法人員分類管理。
司法人員職業保障、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等4項改革試點。這是繼去年7個試點省市後的第二批試點。會議要求試點地方要加強組織領導,細化試點實施方案,推動制度創新。
一、法官員額制:
【拓展資料】
所謂「法官員額制」是指法院、檢察院在編制內根據辦案數量、轄區人口、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確定的法院的法官、檢察官的人員限額。員額一旦確定,在一定時期內不能改變,沒有缺額就不能遞補。
由於該項制度涉及面較廣,在社會各界引發不少爭議,其中一個相對突出的爭議點就是 「員額制」下法官人員減少,可能導致「案多人少」的狀況。針對這一問題,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法院、檢察院辦案的數量大幅度的增長,但是真正存在著案多人少的法院和檢察院只是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
我們國家大部分法院和檢察院中約有40%的法官、檢察官在非業務部門工作,而真正在一線辦案的人並不多,因而造成「法官人員數量減少後無法適應」的假象。如果通過員額制改革,把有效的、積極的辦案力量吸引到一線去,辦案效率相應就會提高,案多人少的相對問題也就迎刃而解。謝鵬程說:「這就意味著員額制將使司法的生產力得到解放。」
二、沒有進入員額的法官有何待遇:
1、法官員額制改革實施以來,法官隊伍存在諸多困惑,一部分法官將無法入額是必須面對的現狀。
海南省原有法官1540人,改革後,法官人數減至1100多人。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人民法院全院有法官資格的人員62人,現選任主審法官29名,未入額法官33名,佔53.23%。貴州省貴定縣人民法院原有法官53人,第一批入額18人,未入額法官35人,占原有法官人數的66.03%。
2、員額有餘地,轉崗有安排:
①關於法官員額制改革,要嚴格執行中央確定的法官員額比例和相關政策,不僅不能突破,在第一輪遴選時還要留有餘地,為優秀人才留下入額空間。
各地試點的實際操作中,也一直按此進行。海南省第一批遴選留有10%的餘地。貴州省採取以案定員、一步到位原則,根據案件數量及特點、法官承辦案件能力等綜合因素,計算出各試點法院的法官員額,法官員額一次性控制在39%以內,並為未來留有足夠空間。花溪、匯川、貴定、榕江四個試點法院法官員額,分別為29%、30.7%、24%和30.8%。
已完成試點的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人民法院,目前78名具備審判職稱的入額32名,尚有9個名額空缺。空缺的名額,設計是根據案件的增長來增補法官,同時也給年輕人留出一個奮斗的目標。
貴州省貴定縣人民法院53名法官有18名入額,同時為今後青年法官入額選任預留了9個名額。
②除了留下入額的希望,轉崗和分流也盡量做到妥善安排。
過渡期內未選任為法官的現任審判員、助理審判員,轉任法官助理或司法行政人員,法官職務保留,現有待遇不變。過渡期內出現缺額,先從表現好的法官助理中選任。即使過渡期滿了,只要有真本事,還可參加全省遴選,仍有做法官的機會。

熱點內容
律師法原理 發布:2025-01-19 13:58:19 瀏覽:870
考律師怎麼考 發布:2025-01-19 12:48:39 瀏覽:592
青年實踐部部門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9 12:33:06 瀏覽:566
濰坊律師工資 發布:2025-01-19 11:51:13 瀏覽:861
二倍工資勞動法 發布:2025-01-19 11:38:23 瀏覽:518
陳舊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的成語 發布:2025-01-19 11:17:21 瀏覽:203
成都周邊法院 發布:2025-01-19 09:48:34 瀏覽:666
同安法院盧 發布:2025-01-19 09:44:05 瀏覽:211
司法部最新任命司局長 發布:2025-01-19 09:44:01 瀏覽:919
上海法院李罡 發布:2025-01-19 09:18:56 瀏覽: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