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排除妨礙
1. 排除妨礙構成要件
排除妨礙責任的構成要件:
1、存在妨礙他人民事權益的狀態。排除妨礙的主要構成要件是存在妨礙他人行使民事權利或者享有民事權益的狀態。與停止侵害的主要構成要件不同之處在於:一為動態,一為靜態。妨礙狀態多為行為造成的,例如,堆放 影響通行;違章建築物妨礙相鄰一方通風、採光;在他人建築物上設置廣告;將有害液體泄露在他人使用的土地上等。妨礙狀態也有自然原因形成的,例如樹根蔓延至相鄰一方的土地。
2、妨礙狀態具有不正當性。妨礙狀態具有不正當性是指沒有法律根據,沒有合同約定,缺乏合理性。有些妨礙同時造成他人財產的損失,例如,在施工過程中,塔吊因超負載掉下,破壞了他人的房屋,並阻塞了通道(排除妨礙是獨立的責任方式,不直接涉及因妨礙同時造成的賠償損失責任);有些妨礙是給他人造成不便。認定妨礙狀態主要是看妨礙是否超過了合理的限度,輕微的妨礙是社會生活中難免的,不承擔排除妨礙責任。妨礙狀態是否超過了合理的限度,應當結合當時當地人們一般的觀念判斷。
一、對於排除妨害糾紛怎麼舉證:
1、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2、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3、當事人可以搜集證據。
二、排除妨害糾紛需要注意的問題:
1、排除妨害糾紛應當區分不動產和動產確定管轄。
2、在適用本案由時,要注意區分其與返還原物糾紛的關系,在排除妨害糾紛中所有權或他物權人並未喪失對其物的佔有;而在返還原物糾紛中,物已為他人無權佔有或被他人侵奪佔有。
3、當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的時候,是可以向法院申請起訴的,可以要求排除妨礙,當然如果雙方當事人能夠進行協商解決的話,也可以選擇協商解決而對於排除妨礙的證據,一般由提出主張的當事人來進行嫌疑人提供證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三十六條 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2. 排除妨害糾紛屬於什麼案由
一、排除妨害糾紛屬於什麼案由
1、排除妨礙糾紛屬於傳統的民事案件案由。排除妨害糾紛是指因為物權受到他人的現實妨害而引發以排除這種妨害為目的的糾紛。排除妨害請求權,是對物權的享有和行使受到佔有以外的方式侵害時物權人對妨害人享有請求排除妨害,使自己的物權恢復到完好狀態的權利。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三十六條
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
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二、排除妨害糾紛的原被告有哪些訴訟權利
排除妨害糾紛的原被告的訴訟權利如下:
1、委託代理人代為訴訟的權利;
2、對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員提出迴避申請的權利;
3、收集、提供證據和申請法院調查收集證據的權利;
4、進行辯論,請求調解,自行和解的權利;
5、當事人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並可以復制本案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的權利;
6、提起上訴,申請執行,提出再審申請等權利。
3. 排除妨害糾紛什麼意思
排除妨害糾紛的注意事項是,如果排除的是對動產的妨害的,一般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法院管轄;如果排除的是對不動產的妨害的,由不動產所在地的法院管轄。【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二百三十六條
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八條
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三條
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4. 排除妨礙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
排除妨礙,指妨礙他人行使民事權利或者享有民事權益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排除妨礙。是指權利人行使其權利受到不法阻礙或妨害時,有權請求加害人或排除或請求人民法院強制排除;以保障權利正常行使的措施。排除妨礙責任的構成要件是存在妨礙他人民事權益的狀態。排除妨礙的主要構成要件是存在妨礙他人行使民事權利或者享有民事權益的狀態。與停止侵害的主要構成要件不同之處在於:一為動態,一為靜態。妨礙狀態多為行為造成的,例如,堆放影響通行;違章建築物妨礙相鄰一方通風、採光;在他人建築物上設置廣告;將有害液體泄露在他人使用的土地上等。妨礙狀態也有自然原因形成的,例如樹根蔓延至相鄰一方的土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三十六條 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5. 排除妨害的法律規定
民法典規定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排除妨害糾紛,是指因為物權受到他人的現實妨害而引發以排除這種妨害為目的的糾紛。 排除妨害請求權,是對物權的享有和行使受到佔有以外的方式侵害時物權人對妨害人享有請求排除妨害,使自己的物權恢復到圓滿狀態的權利。
一、排除妨害糾紛的構成要件一般包含:
1、被妨害的標的物仍然存在並由所有人佔有;
2、妨害人以佔有以外的方法妨害權利人行使權利且這種行為是持續進行的;
3、妨害必須是不正當的。
二、排除妨害和排除妨礙的區別
1、適用范圍有所不同
妨礙的適用范圍比妨害更為廣泛。妨礙是指對他人行使權利造成障礙,這種障礙可能造成實際損害,也可能沒有實際損害。妨害是指實施了某種侵害他人行使權益的行為,後果上已有某種結果狀態的發生。例如:衣櫃放在過道,妨礙通行,受害人難以證明是否受到實際損害,但是可以證明其受到了妨礙,此種情況下受害人即可訴請人民法院責令侵權人排除妨礙。
2、義務主體有所不同
排除妨礙的義務主體比排除妨害廣泛。排除妨礙的義務主體不但包括實際侵權人,亦包括具有某些履行事務職能的主體。例如:高速公路,二車追尾,造成通行不暢,但尚可行進。此種情形下,權利人可要求公路管理者及時清理現場,排除妨礙。再如:住宅小區內,因外來人員承攬加工工作的需要,而遺留現場的堆砌物影響美觀、通行或通風採光等,權利人可要求物業管理者排除妨礙。但排除妨害,權利人僅能訴求實施侵害行為的實際侵權人。
3、責任功能有所不同
排除妨礙主要是預防性的侵權責任方式,它並不要求實際損害已發生,它也不是為了填補損害,主要是發揮預防可能損害發生的功能。排除妨害從功能上說,不屬預防性的侵權責任方式。權利人訴求排除妨害,應當有一定的結果狀態發生,並已造成某些輕微的實質性損害且仍處在持續狀態中。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條 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6. 排除妨害不執行怎麼辦
法律分析:法院作出判決後,侵權人不履行判決書要求排除妨害的,申請人可以寫申請書,向法院請求強制執行排除妨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六條 執行開始方式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7. 排除妨害糾紛怎麼舉證
法律分析:
從下面這幾個方面尋找證據:
1、存在妨礙他人民事權益的狀態
排除妨礙的主要構成要件是存在妨礙他人行使民事權利或者享有民事權益的狀態。與停止侵害的主要構成要件不同之處在於:一為動態,一為靜態。
妨礙狀態多為行為造成的,例如,堆放物品影響通行;違章建築物妨礙相鄰一方通風、採光;在他人建築物上設置廣告;將有害液體泄露在他人使用的土地上等。妨礙狀態也有自然原因形成的,例如樹根蔓延至相鄰一方的土地。
2、妨礙狀態具有不正當性
妨礙狀態具有不正當性是指沒有法律根據,沒有合同約定,缺乏合理性。有些妨礙同時造成他人財產的損失,例如,在施工過程中,塔吊因超負載掉下,破壞了他人的房屋,並阻塞了通道(排除妨礙是獨立的責任方式,不直接涉及因妨礙同時造成的賠償損失責任);有些妨礙是給他人造成不便。認定妨礙狀態主要是看妨礙是否超過了合理的限度,輕微的妨礙是社會生活中難免的,不承擔排除妨礙責任。妨礙狀態是否超過了合理的限度,應當結合當時當地人們一般的觀念判斷。
還要注意:排除妨害糾紛應當區分不動產和動產確定管轄。根據《民事訴訟法》第33條的規定,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不動產所在地在營區內,且當事人一方為軍人或者軍隊單位的案件,地方當事人向軍事法院提起訴訟或者提出申請的,軍事法院應當受理。動產的排除妨害糾紛,應以妨害行為實施地或者妨害行為實施人所在地或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在適用本案由時,要注意區分其與返還原物糾紛的關系,在排除妨害糾紛中所有權或他物權人並未喪失對其物的佔有;而在返還原物糾紛中,物已為他人無權佔有或被他人侵奪佔有。
當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的時候,是可以向法院申請起訴的,可以要求排除妨礙,當然如果雙方當事人能夠進行協商解決的話,也可以選擇協商解決而對於排除妨礙的證據,一般由提出主張的當事人來進行嫌疑人提供證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三十六條 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衍生問題:
證據的審查要點是什麼?答:(1)提供證據的證人與違紀人員之間的關系。分析他們之間是否存在利害關系或其它不良動機,及由此導致的提供虛假證據的可能性。如果提供證據的證人與違紀人員之間存在著利害關系,那麼他們判斷事物的角度就有可能失去公正,就有可能提供虛假的證據。
(2)提供證據的證人自身的自然狀況,包括年齡、健康狀況、認識事物的水平等,鑒別所提供證據的可靠性。由於人們的自然狀況不同,對事物的認識能力、鑒別能力就存在著差異,所提供的證據的可靠程度就有所不同。
(3)證據因時間、環境和條件的變化是否發生變化,從而鑒別證據的准確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條件、環境的變化,證據本身可能會發生物理的或化學的變化,而失去本來的面貌。證人還會產生記憶的誤差,甚至思想或感情上的變化,導致不同證據之間發生矛盾,或者同一證據之間前後發生矛盾。這都會影響證據的准確性、真實性。
(4)傳來證據在傳述、轉抄中是否有差錯。
(5)調查人員在收集證據中,是否有工作上的原因造成證據的差錯。如詢問證人的筆錄記載是否有遺漏等等。
(6)對全案證據進行綜合分析,從一證據和其他證據的聯系中來判斷證據的真實性。
8. 排除妨礙法院對於老年人怎樣強制執行
涉及被執行人是老人的案件難度較大,還是以勸解做工作為主,勸解不成的,才考慮強制執行。但由於超過70歲,依法不得對其人身採取拘留等措施,強制帶離還是法律允許的。排除妨礙、恢復原狀在行政法中屬於強制執行的方式,但在民法中屬民事責任。
法律分析
在排除妨害的案件判決後,如果已經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了,該案就證明已經終結,依法是不可以再審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如果妨害人又繼續實施原妨害行為,可以再行起訴,要求人民法院判處對方排除妨害行為。排除妨礙是指權利人行使其權利受到不法阻礙或妨害時有權請求加害人排除或請求人民法院強制排除,以保障權利正常行使的行為。排除妨礙請求權是公民生活中一條重要的權利,受法律保護。在適用范圍方面,妨礙的適用范圍比妨害更為廣泛。妨礙是指對他人行使權利造成障礙,這種障礙不以產生實際損害為前提。妨害是指實施了某種侵害他人行使權益的行為,後果上已有某種損害結果的發生。在義務主體方面,排除妨礙的義務主體比排除妨害更廣泛。排除妨礙的義務主體不但包括實際侵權人還包括具有某些履行事務職能的主體。排除妨害的權利人僅能訴求實施侵害行為的實際侵權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 第十二條 行政強制執行的方式:(一)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二)劃撥存款、匯款;(三)拍賣或者依法處理查封、扣押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四)排除妨礙、恢復原狀;(五)代履行;(六)其他強制執行方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一條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9. 民法典排除妨礙的規定
法律分析:排除妨礙是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之一,如果行為人的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排除妨礙等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五條 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10. 去法院申請解除妨礙
申請排除妨害應符合以下條件:
1、存在妨礙他人民事權益的狀態
排除妨礙的主要構成要件是存在妨礙他人行使民事權利或者享有民事權益的狀態。與停止侵害的主要構成要件不同之處在於:一為動態,一為靜態。
妨礙狀態多為行為造成的,例如,堆放影響通行;違章建築物妨礙相鄰一方通風、採光;在他人建築物上設置廣告;將有害液體泄露在他人使用的土地上等。妨礙狀態也有自然原因形成的,例如樹根蔓延至相鄰一方的土地。
2、妨礙狀態具有不正當性
妨礙狀態具有不正當性是指沒有法律根據,沒有合同約定,缺乏合理性。有些妨礙同時造成他人財產的損失,例如,在施工過程中,塔吊因超負載掉下,破壞了他人的房屋,並阻塞了通道(排除妨礙是獨立的責任方式,不直接涉及因妨礙同時造成的賠償損失責任);有些妨礙是給他人造成不便。認定妨礙狀態主要是看妨礙是否超過了合理的限度,輕微的妨礙是社會生活中難免的,不承擔排除妨礙責任。妨礙狀態是否超過了合理的限度,應當結合當時當地人們一般的觀念判斷。
如果符合上述構成要件,權利人即可搜集相關證據起訴到人民法院請求排除妨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