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周法官
⑴ 李樹挑樹小腳病如何防治
在桃樹、李樹落葉後是防治蚧殼蟲的最佳時期,在桃樹、李樹落葉後及時進行清園,清除桃樹、李樹周圍的各種雜草和枯枝落葉落果,並集中園外深埋或燒毀。然後樹冠內外噴灑一次1500倍20%噻嗪酮可濕性粉劑水溶液,或1500倍0.5%苯氧威懸浮劑水溶液,或1500倍20%噻蟲嗪可濕性粉劑水溶液,或1500倍5%啶蟲脒乳油水溶液,或1500倍48%毒死蜱乳油水溶液,或1500倍0.5%藜蘆鹼可濕性粉劑水溶液。相隔15-20天後,再樹冠內外噴灑一次0.8-1波美度石硫合劑水溶液。注意噴灑到蚧殼蟲上,均勻噴濕樹冠內外所有的枝條,以開始有水珠往下滴為宜。
⑵ 一年級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組詞求助
具體組詞如下:
趙組詞:趙國、姓趙。
錢組詞:錢包、價錢、有錢、賺錢、掙錢、錢包、零錢。
孫組詞:仍孫、童孫、質孫、孫龐、孝孫、昆孫、孫孟、孫曾、不孫、孫劉、賢孫。
李組詞:行李、桃李、李白、小李、李冰、李紳、鼠李、李墨、麥李、王李、李官、李會。
周組詞:周軒、周盈、周雅、周師、千周、周黨、周納、比周、周匝。
吳組詞:東吳、吳用、吳地、吳國。
鄭組詞:鄭州、鄭人買履、南鄭、鄭旦、鄭燮、鄭重。
王組詞:王法、天王、王爺、君王、王國、王公、小王。
周筆畫
部分詞語解釋:
1、周刊:[zhōu kān]
每星期出版一次的刊物。
2、周緣:[zhōu yuán]
周圍的邊緣:車輪的~叫輪輞。
3、周折:[zhōu zhé]
指事情進程中的反復和曲折(多用來形容事情不順利):大費~。
4、周身:[zhōu shēn]
渾身;全身:~都淋濕了。
5、周嚴:[zhōu yán]
周密;嚴密:計劃~。論證~。
周歲
[zhōu suì]
年齡滿一歲:今天是孩子的~。他~已經三十二了。
⑶ 哪有07年河北省專接本政治英語試題及答案!
2007年成考專升本備考:大學語文記敘文材料
http://www.hbdxs.com 2007-5-9 12:42:42 來源:中國考試在線 作者:佚名 11
1、學習目標:
本部分共13篇文章,其中文言文7篇,白話文6篇。精讀課文7篇,泛讀課文6篇。通過13篇記敘文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1)記敘文的有關基礎知識;(2)提高分析閱讀記敘文的能力;(3)了解掌握有關作者與專書的知識。其中第2點是學習的重點。
2、學習建議:
(1)學生在學習時一定要認真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透,熟練掌握課文內的內容。這點十分重要。有的學生過於依靠練習,課文沒有讀熟,就急急忙忙去做練習,結果本末倒置,沒有掌握這門課的知識,所以要在讀課文上面下功夫。
(2)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要認真體會,鑽研課文後面的「提示」。「提示」使學生掌握知識的一把鑰匙,考試的試題大都從「提示」中出。
(3)要認真閱讀這一部分後面的《記敘文的特點與寫作》,掌握記敘文的基礎知識。
3、學習要點與難點
具體課文的要點與難點見課文的《學習要點與難點》。
記敘文部分總的要掌握的重點是,要掌握並靈活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及修辭方法。
順敘: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進行敘述。如,《鄭伯克段於鄢》,《背影》;
倒敘:把人物,事件的結局,或者人物經歷,事件過程最精彩,突出的
片斷放到前面來寫。如《馬伶傳》。
敘述
插敘:在敘述的過程中,停頓下來,插入另外一段事情,然後再把原敘述的事情接著寫下去。如《愛爾克的燈光》。
平敘:在一篇文章中,記敘兩件或兩件以上的同時發生的事情,、。如《張中丞傳後序》。
肖像描寫:具體描寫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姿態,神情,
服飾等等
語言描寫:具體描寫人物的獨白,潛台詞,說的話。
人物描寫
行動描寫:具體描寫人物的行為與動作。
心理描寫:具體描寫人物的想法,聯想,想像,看法。
描寫
細節描寫:具體描寫最能展現人物內心世界與性格的細小環節。如《張中丞傳後序》,對南霽雲的描寫。
自然風光描寫:對山水景物的描寫。如《始得西山宴遊記》
環境描寫
社會環境描寫:事件發生的場所,人物活動的背景。如《香市》。
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直接公開表白自己的感情。一般不多見。
借景抒情;如《往事》
間接抒情借事抒情:如《愛爾克的燈光》。
借理抒情:如《張中丞傳後序》。
《鄭伯克段於鄢》(重點課文)
《作家作品》
《左傳》又稱《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是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為春秋時期魯國的左丘明所著。
記述春秋時期列國之間的矛盾與爭斗。
《主旨》
本文通過記述鄭庄公與其弟共叔段爭權奪利,最後兵戎相見,骨肉相殘的歷史事件,揭露了統治階級的殘酷無情和虛偽卑鄙。
《疑難辭句》
1,亟請於武公。亟:數次。
2,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不過:不超過;參國:三分之一國都。
3,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貳:兩屬,西鄙與北鄙這兩座城市既聽庄公的命令,也要聽共叔段的命令。
4,不義不昵,厚將崩。昵:親近;厚:土地擴大。
5,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完:修治完。聚:積聚;甲:盔甲;卒:兵卒。乘:戰車。
6,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隧:動詞,挖隧道;
7,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一個國家受不了兩個人的統治,君王將對他怎麼辦?
8,姜氏何厭之有?厭:滿足。
9,愛其母,施及庄公。施:影響,推廣。
[NextPage]
《課文翻譯》
當初,鄭武公從申國娶來了妻子,名叫武姜。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時逆生難
產,使姜氏受到驚嚇,所以給他取名叫寤生,於是姜氏就很討厭他,而偏愛共叔段,想立他為太子,她屢次向武公請求,武公都沒有答應。
等到鄭庄公繼了位,姜氏首先為共叔段請求以「制」為封地,庄公回答說:「制這個地方,是非常險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裡,要其他的城邑我都從命。」於是姜氏要了「京」這個地方,庄公讓共叔段居守在那裡,稱他為京城大叔。大夫祭仲對鄭庄公說:「都邑的城牆超過二百雉(高一丈,長三丈為二雉),那可是國家的禍害呀。古代聖王的規定:大的都邑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過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過九分之一。現在京不合法度,不是古代聖王的制度,您將要承受不住了。」庄公回答說:「姜氏要這樣做,我怎麼能躲避這災禍呢?」祭仲回答:「『姜氏有什麼滿足!不如及早給共叔段安排個地方,別讓他的勢力發展蔓延。一旦蔓延起來,就難以對付了;蔓延的雜草尚且不能根除,何況是國君受寵愛的弟弟呢?」庄公說:「多做了不道義的事,一定會自蹈死地的,你姑且等著瞧他栽跟頭吧。」
不久,大叔又使京城西部和北部的邊邑明屬庄公暗屬自己。公子呂說:「一個國家不能忍受有兩個君主,您將要對他怎麼辦呢?要把君位讓給大叔的話,我請求去侍奉他,如果不給他,那我請求除掉他,不要讓百姓產生二心。」庄公說:「用不著,他將要自己趕上災禍。」大叔又將原來兩屬的地方公開作為自己的郡邑,擴大領地一直到廩延。子封說:「可以(動手)了,地盤擴大了;將會得到更多的百姓。」庄公說:「對國君不義,對兄長不親,即使地盤擴大也將要垮台的。」
大叔修治城郭,聚集百姓,打造了盔甲兵器,裝備好步兵戰車,准備襲擊鄭國國都,夫人武姜將為共叔段開城門作內應。庄公聽說了他們行動的日期,說:「可以啦。」命令子封率領二百輛戰車去攻打京城。京的百姓背叛了大叔段。大叔段逃到了鄢。庄公攻打到鄢。五月辛丑,大叔段逃出了國界,逃到了共國。
於是庄公就把姜氏放逐到城潁,並對她發誓說:「不到九泉之下,再也不要見到你了。」
不久,庄公就對這件事後悔了。潁考叔是管理潁谷疆界的官,聽說了這件事,就獻給庄公一些東西。鄭庄公賜給他吃的東西,他吃的時候把肉挑到了一邊。鄭庄公問他為什麼這樣,他回答說:「小人有母親在世,嘗遍了我給他的食物,沒有吃過您這兒的帶汁的肉,請您讓我把肉奉送給她。」庄公說:「你有母親可以奉送,而我卻沒有啊!」潁考叔說:「能問您這是什麼意思嗎?」鄭庄公對他說了其中的緣故,並且告訴他自己很後悔。潁考叔說:「您在這件事上有什麼憂慮的呢?如果掘地深到泉水,挖個隧道來相見,那麼誰還能說不是(在九泉下相見)呢?」鄭公聽從了他的意見。庄公進到隧道里賦詩說:「大隧道中,歡樂無窮。」姜氏從隧道里出來賦說:「大隧道外,歡樂暢快。」於是母子又像當初那樣了。
君子說:「潁考叔是一個真正的孝子,愛自己的母親,並且推及到鄭庄公身上。《詩經》
上說:「孝子的孝無窮無盡,長久地賜給你同類『,這大概說的就是潁考叔吧!」
《學習要點與難點》
分析本文的情節與段落層次。
本文情節發展有四個環節:1,交代兄弟不和的原因;2,共叔段野心勃勃,而庄公故意縱其欲,養其惡,等待時機來收拾他;3,共叔段密謀襲鄭,庄公出兵伐之;4,庄公幽禁姜氏,後又後悔,採納潁考叔之計,母子和好。
掌握本文詳略得當的寫法。
這篇文章的重點在於揭露統治者的殘酷無情,骨肉殘殺。為了表明這個主旨,對戰爭前共叔段的活動,庄公的態度,寫的十分詳細,細到說的什麼話都寫得明明白白;戰後幽禁姜氏及採納潁考叔的計策,也寫得十分詳細,這都是為了要突出主題思想。而克段於鄢的戰爭過程因為與表現主題關系不大,因此一筆帶過,寫的十分簡略。
人物性格分析(重點)
鄭庄公:陰險狠毒,老謀深算。工於心計。姜氏為共叔段請封給「制」這個地方。庄公因為「制」是險要地方,堅決不給,足見其精明;共叔段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庄公表面不動聲色,內含殺機,故意縱養其惡。等到時機成熟,火候已到,這才一舉擊敗共叔段。庄公在一怒之下幽禁了母親,後又怕擔上不孝的壞名,採納潁考叔的計策,為自己擺脫不孝之名找了個台階。表現他的虛偽。
共叔段:貪婪狂妄,愚昧無知,野心勃勃,先是自己居住的城牆擴大,又命其他城市貳於己。他看庄公沒有反應,認為庄公老實可欺,於是發動叛亂,很快就失敗了。
姜氏:偏狹昏憒,以私情干政。立長是西周以來繼承王位根本制度,她卻要進行干涉,埋下了以後骨肉殘殺的種子。甚至她幫助共叔段襲鄭,來打她另一個兒子,其昏憒可見。
潁考叔:聰慧機敏。他出給庄公的計策,是用偷換概念的方法,庄公說的「黃泉」是黃泉這個詞的聯想意,引申義,即黃泉代表死亡,地獄;而潁考叔偷換了概念,它採用了黃泉的直指意,本意,黃泉的本意是地下水。這樣潁考叔就解決了庄公的一個難題。
掌握本文的細節描寫的作用
本文細節描寫有「庄公寤生」潁考叔「食舍肉」姜氏母子「隧而相見」等。
「庄公寤生」表現了姜氏偏狹的性格特徵,並引起下文的兄弟不和。
潁考叔「食舍肉」,表現了它的聰慧機敏的性格特徵;
「隧而相見」表現了庄公的虛偽可笑。
5,以次要人物襯托主要人物。
本文主要人物是鄭庄公。
以共叔段貪婪狂妄,襯托庄公的老謀深算。
以姜氏的昏憒,襯托庄公的精明。
以蔡仲,公子呂為國除害的急迫心情,襯託了庄公的城府之深,手段之高。
《重點段落簡析》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不義不昵,厚將崩。」
共叔段的性格:貪婪狂妄,不斷擴張;
庄公的性格:陰險毒辣,工於心計;
中心人物是庄公,次要人物是共叔段,公子呂。次要人物對主要人物起到襯托的作用。
《李將軍列傳》(重點課文)
《作家作品》
司馬遷西漢歷史學家。
《史記》1,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2,共130篇。12本紀;10表,8書,30世家,70列傳。
[NextPage]
《李將軍列傳》是一部人物傳記。
《主旨》
本文通過記述西漢名將李廣功勛卓著,卻長期遭受壓抑,最終被逼自殺的不幸遭遇,表達了作者對李廣才略和人品的欽佩,對李廣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揭露了西漢朝廷賞罰不公,刻薄寡恩與黑暗無道的社會現實。
《疑難詞句》
1,廣家世世受射。受:傳授;
2,用善射殺首虜多。用:因為;首:首級;虜:俘獲。
3,未到匈奴陳二里所。陳:陣地;所:大約。
4,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陣。正:整齊,嚴加約束。
5,吏當廣所失亡多。當:判決;失亡:損失,死亡;
6,用此,其將兵數困辱。用此:因此;
7,可數百里。可:大約。
8,廣軍功自如,無賞。如:相當;
9,東道少回遠。少:稍微;回遠:迂迴,路遠。
10,軍亡導,或失道。亡導:沒有向導;或:同「惑」,迷惑。
11,南絕幕。南:向南;絕:渡過;
12,「急詣部,如書。」馬上到右將軍部隊去,就像「命令」上寫的。
13,余睹李將軍,恂恂如鄙人。誠懇謹慎的樣子,就像鄉下人一樣。
《課文翻譯》
李廣將軍,是隴西成紀人,他的祖先叫李信,在秦朝做將軍追獲過燕太子丹的那個
人。李廣的祖籍在槐里,後來遷移到成紀。李廣的家世世代代傳授、學習射箭的技藝。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舉侵入蕭關,李廣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參軍抗擊匈奴;因為他善於騎馬射箭,作戰時斬首和俘獲的敵人很多,便做了漢朝的中郎。李廣的堂弟李蔡也做了漢朝的中郎。二人都做了武騎常侍,俸祿八百石。李廣曾隨漢文帝出行,有過沖鋒陷陣,攻關克敵以及和猛獸格鬥的事跡。而漢文帝說:「可惜呀!你沒有遇到好時候,假如讓你生在高祖爭天下的時代,封個萬戶侯,難道還在話下嗎?」等到漢景帝繼位時,李廣做隴西都尉,後又調做騎郎將。吳、楚七國叛亂時,李廣做了驍騎都尉,跟從主帥太尉周亞夫攻打吳,楚叛亂;立功、揚名在昌邑城下。但因為梁王授給了李廣一塊將軍的印章,所以回到朝廷以後,沒有得到獎賞。後來又調為上谷太守。匈奴每天來跟李廣交鋒打仗,典屬國公孫昆邪對著皇帝哭著說:「李廣的才氣,天下無雙,可是他依仗著自己的才能,屢次跟匈奴對陣做戰,恐怕他要陣亡。」於是(皇上)就調他做了上郡太守。後來李廣又輾轉出任邊郡太守,又調任上郡。李廣曾做過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太守,都以奮力作戰而聞名。
匈奴大舉入侵上郡,天子派一名受寵幸的宦官跟隨李廣統帥練兵,抗擊匈奴。(一天),這位宦官帶領幾十個騎兵放馬馳騁,遇到三個匈奴人,和他們打了起來,三個匈奴人轉身放箭,射傷了這個宦官,射殺他的騎兵將要射光了。這個宦官跑回大營。李廣說:「這一定是射鵰的人。「李廣於是立即率領百名騎兵放馬追逐那三個人。三個人失掉了馬正在徒步行走,已走出幾十里,李廣命令他的騎兵分開左、右兩翼包抄;而李廣親自射殺那三個人,射殺了兩個,活捉了一個。(一審),果然是匈奴射鵰的人。把他捆好,上馬(正待回師),忽然看見遠處有數千名匈奴的騎兵。(匈奴一方)看見李廣,認為李廣他們是誘敵騎兵,都很驚慌,急忙上山布陣。李廣的一百名騎兵都非常恐慌,想要騎著馬加速往回跑。李廣說:」我們離開大部隊好幾十里,現在就這樣憑幾百號騎兵往回逃,匈奴追射我們的話,立刻全軍覆沒。如今我們留下來,匈奴一定認為我們是大部隊派來引誘他們的,一定不敢襲擊我們。「於是李廣命令眾騎兵說:」前進!「向前,在不到匈奴陣地二里左右的地方停了下來。李廣下令說:」全部下馬,解下馬鞍!「他的騎兵說:匈奴兵多而且離得近,一旦有危急情況,怎麼辦?李廣說:」匈奴人認為我們會逃跑,現在全部解下馬鞍來表示不逃,以此來堅定他們(認為我們是誘騎)的看法。「在這種情況下,匈奴的騎兵就沒敢出擊。有一個騎馬的匈奴將領出來監護他的士兵,李廣上馬跟十幾個騎兵一面飛奔一面放箭,射殺了匈奴的白馬將,然後又回到自己的騎兵中,解下馬鞍;命令士兵全都把馬放開,卧地休息。這時,正趕上天黑下來,匈奴始終認為李廣這支小部隊很奇怪,不敢出擊。半夜時,匈奴也以為漢朝有伏兵在旁邊,打算夜裡攻取他們,因此,全部帶兵離去了。天剛亮,李廣才回到他的主力部隊。主力部隊因為不知李廣他們的去向,所以沒有跟從接應。
家居了很久,孝景帝死了,武帝即位,皇帝身邊的親信認為李廣是名將,因此,李廣從上郡太守的職位調到朝廷做了未央宮衛尉,程不識也被任命為長樂宮衛尉。程不識過去與李廣都以邊郡太守的職銜率領軍隊駐守邊防。到了進擊匈奴的時候,李廣行軍沒有(嚴格的)部隊編制和行列陣勢,靠攏水草好的地方駐扎,停宿休息時,人人自便,不用敲擊刁斗巡更的哨兵,其司令部沒有繁雜的文書報表,然也把哨兵遠遠地派出去,從沒有遇到過禍患。程不識嚴格地管理部隊的行軍、駐營、列陣,敲擊刁斗巡查,軍中辦公的官員治理文牘一直到天亮,軍中不得休息,然而也未曾遇到禍患。程不識說:「李廣治軍十分簡單省事。但是如果敵人倉猝之間來侵犯,他是無法阻擋的。可是他的戰士也安逸快樂,都心甘情願地為他去死。我軍雖然治軍繁瑣苛細,但是敵人也不能侵犯我。」這時,漢朝邊郡上,李廣和程不識都是名將,然而匈奴懼怕李廣的謀略,士兵也多樂意跟隨李廣而以跟從程不識為苦。程不識在孝景帝的時候,因為屢次直言敢諫,做了太中大夫,為人正直,謹守法度。
[NextPage]
後來,漢朝用馬邑城引誘單於,派大軍埋伏在馬邑旁邊的山谷中,李廣被任命為驍騎將軍;隸屬於護國將軍韓安國。當時單於發覺了漢朝的謀略,率軍離去,漢朝的軍隊全都沒有立功。
過了不久,石建死了。於是皇帝下詔書令李廣代替石建為郎中令。元朔六年,李廣又做了後將軍,跟從大將軍衛青的軍隊,從定襄出發攻打匈奴。軍中的將領有很多因為斬殺敵人的首級,俘獲敵人的人數達到朝廷行賞的標准,憑著軍功封為侯爵,然李廣的軍隊沒有軍功。
這之後過了二年,李廣以郎中令的身份率四千騎兵出發攻打匈奴。博望侯張騫率領一萬騎兵跟他一同出發,分道進軍。大約行軍了幾百里,匈奴左賢主率領四萬騎兵包圍了李廣。李廣軍中的士兵都很恐慌。李廣於是他的兒子李敢前往沖擊敵人。李敢只帶了幾十個騎兵,直穿匈奴陣地,從其左右又返回來,並且告訴大家:「匈奴容易對付罷了!」軍士們才安定下來。李廣把部隊排成圓形的陣勢,所有的人面朝匈奴射擊。匈奴的箭就像下雨般地射來。漢軍的戰士死亡大半,漢軍的箭也將要射完了。李廣令士兵拉滿弓而不發射,而李廣親自用大黃強弩射殺匈奴的副將,使得匈奴的氣勢懈怠。這時正趕上日落,漢軍的官兵全都面無人色。李廣卻神色如前,整頓軍隊。李廣軍中的人打這以後更佩服他的英勇。第二天,又開戰,_博望侯的軍隊也趕來了,匈奴的軍隊這才解圍離去。漢軍疲憊,不能追擊。
這時李廣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收兵回朝。博望侯因滯留延誤而未能在規定日期到達,判處死刑,他出錢贖買,兔去死刑,降為百姓。李廣所立的軍功與應得的罰相抵,所以沒有受賞。
當初;李廣的堂弟李蔡跟李廣一起侍奉孝文帝。到了景帝時,李蔡積累功勞做到二千石的官。孝武帝時又做了諸侯國代國的國相。在元朔五年作為輕車將軍,跟從大將軍出擊右賢王;有功,符合國家行賞的標准,封為了樂安侯。元狩二年中,代替公孫弘做了丞相;李蔡的為人在下等里的中等,名聲在李廣之下太遠了。然而李廣卻得不到封邑,官位也只不過在九卿之列。而李蔡封侯,高官到三公。李廣的部下都有的封侯了。李廣曾跟善於望氣以測知凶吉的王朔私下說:「自從漢朝抗擊匈奴以來,我李廣沒有一次不在其中。然而許多校尉以下的官員,才能算不上中等人,都因抗擊匈奴立功而得以封侯的有幾十人。而我李廣不在人後,竟然沒有一點功勞而得到封邑,這原因是什麼呢?難道是我的相貌不應當封侯嗎?還是本來命中註定的?」王朔說:「將軍你自己想想,難道你曾有作過什麼遺憾的事么?」李廣回答:「我過去做隴西太守時候,羌族人曾起兵反漢,我誘使他們投降,投降的人八百多人,我假裝同意他們投降,當天就把他們都殺了,到今天為止,最大的遺憾只此一件!」王朔說:「災禍沒有比殺戮已經投降的人更大的了,這就是將軍您為什麼得不到封侯的原因啊!」
此後二年,大將軍(衛青)及驃騎將軍(霍去病)出兵抗擊匈奴。李廣屢次親自請求隨行參戰。漢武帝以李廣年老為由,不允許。過了好久,才答應了,讓李廣擔任為前將軍。這一年正是元狩四年。
李廣跟隨大將軍衛青出擊匈奴,出了關塞以後,衛青捕到了一個俘虜,得知了單於的住處,就親自率領精兵去追單於,卻命令李廣的軍隊合並到右將軍的部隊中去,從東路出擊。東路稍繞遠,而衛青大部隊的行軍路上,因為水草很少,不便屯紮宿營。李廣親自請求說:「我的職務本來是前將軍,如今大將軍竟下命令調我從東道出兵。況且我從年輕束發時就一直與匈奴作戰,今天才得到一個與單於對戰的機會,我願意擔當先鋒,先跟單於拼一死戰。」大將軍衛青私下裡受到皇帝的告誡,認為李廣年紀已老,命不好,不要讓他跟單於對戰,恐怕達不到預期的目的,而這時公孫敖剛剛失掉封侯,擔任中將軍,跟隨大將軍(出擊匈奴),大將軍想讓公孫敖跟自己一起與單於對戰,所以調開了前將軍李廣。李廣當時也知道內情,因此,堅決地向大將軍辭命不受。大將軍不聽,命令長史寫道軍令,封好送到李廣的軍部,說:「趕到右將軍的軍部去,照文書上所說的辦。」李廣沒有向大將軍衛青辭行就起程了,心裡特別生氣地來到軍部,率領軍隊與右將軍趙食其會師從東道出發。軍隊里沒有向導,迷失了道路,耽誤了與大將軍會師的約期。大將軍與單於交戰,單於逃跑了,未能抓獲他,只得回軍。回師向南,橫穿沙漠,遇到了前將軍(李廣)和右將軍(趙食其)。李廣見過大將軍,就回到自己的軍中。大將軍派長史拿著酒飯饋贈李廣,借機詢問李廣和趙食其迷失道路的情況,准備上書報告天子軍事詳情。李廣不予回答。大將軍又派長史馬上督責李廣的僚屬前去對質聽審。李廣說:「眾校尉沒有過錯,是我自己迷失了道路,我現在就親自到衛青的軍部上報軍情。」李廣對他的部下說:「我從年輕的時候開始,跟匈奴打了大大小小七十多回仗,而今很幸運跟從大將軍出征,有了跟單於交戰的機會。然而在將軍又調開了我的部隊,(從東路出擊)行軍繞遠,而且又迷失了道路,這難道不是天意嗎?況且我李廣的年齡已六十多了,終究不能再去對答那些執法法官的審問了。」說完就抽出刀來自殺了。李廣軍中的軍官、大夫等全軍上下都痛哭失聲。老百姓聽說了這件事,無論認識他的還是不認識他的,也不論年老的還是年少的,都為他流了淚。而右將軍趙食其被單獨交給了執法官吏,罪當處死,他出錢贖罪,被降為平民。
太史公司馬遷說:「《論語》上說:」(為官的人)本身行得正,即使沒有命令人們也會跟你去做;為官的人本身不正,即使有命令,人們也不會聽從。『「這話正是說的李將軍吧!我看那李將軍,實在憨厚得像個鄉下人,嘴不善於說話,等到他死的那天,天下人無論是認識他的還是不認識他的,都為他的死感到極度的悲哀,他那忠實的心,真是被士大夫所信任啊!諺語說:」桃樹和李樹雖不會說話,但樹下自然被踏出一條道,這話說的雖然是小事,但是卻可以比喻李廣偉大的人格啊。「
《學習要點與難點》
本文的主要內容。
本文包括兩方面內容,1,記述李廣的才能和品行;2,寫出李廣一生的不幸遭遇。
李廣才氣天下無雙,驍勇善戰,機智勇敢,膽略過人,使匈奴聞風喪膽。他輕財愛士,身先士卒,忠實誠信,深受廣大將士的愛戴。但是,他生不逢時,一生遭遇不幸。長期遭受壓抑,最終被逼自殺。文章又通過名聲比李廣差得很遠的李蔡相正反對比,揭露了西漢王朝賞罰不公,刻薄寡恩的社會現實。
2,文末作者贊語的含義。
太史公就是司馬遷本文。這段贊語表達了司馬遷對李廣的贊美,引用《論語》的話,贊美李廣立身端正,以身作則的品質。並用諺語,進一步深情地歌頌了李廣的品德。
[NextPage]
3,李廣的性格特徵。
李廣的性格特徵可分為主要性格特徵和次要性格特徵。
主要性格特徵:通過四個大戰役,上郡遭遇戰,雁門出擊戰,右北平之戰,隨衛青出征,表現了驍勇善戰,從容鎮定,臨危不懼,機智勇敢,善於應變,膽識過人。
次要性格特徵:通過一系列細節描寫,表現了李廣負能使氣,輕財愛士,口訥少言,忠實誠信。
對比手法的運用。(重點)
本文大量運用對比手法來刻畫人物性格。主要對比有五處。
與匈奴射鵰者對比。射鵰者傷中貴人,殺其騎將盡,而李廣親射殺二人,擒一人。
與部下對比。上郡遭遇戰。遭遇匈奴大隊人馬,李廣部下驚慌要跑,而李廣卻沉著鎮定,抓住匈奴摸不清他們的底細,以為是「誘餌」,採取「兵不厭詐」的大膽措施,化被動為主動。
與程不識對比。兩人帶軍打仗,程不識治軍嚴謹,李廣治軍簡易,而匈奴更怕李廣,士兵更願意跟隨李廣。寫出了李廣治軍的特點,受到士兵的擁戴的原因。
與李蔡對比。李蔡人品下中等,卻封侯,位至丞相。李廣功勛卓著,人品高尚,卻長期遭受壓抑,不能封侯。此一對比,揭露了西漢王朝朝廷的賞罰不公。
與部下對比。右北平之戰。面對強大的敵人,士兵嚇得面無人色,而李廣益治軍,意氣自如。
細節描寫的作用,
本文的細節描寫很多,略舉一二。
雁門出擊戰。李廣兵敗被俘,裝死,然後「暫騰而上胡兒馬,因推墮兒,取其弓」脫險。
表現李廣的機智善騎。
善射,見草中石——。「中石沒鏃」表現李廣的膂力過人。
右北平之戰,漢軍死傷過半,箭也快完了。李廣命軍士拉滿弓不發,自己用強弓射殺敵軍。表現了李廣沉著善戰。
《重點段落簡析》
1,文章第二段
「廣乃遂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行——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
這段描寫上郡遭遇戰;
描寫李廣精於騎射,勇猛善戰,足智多謀,臨陣不亂。
通過典型情節,李廣的言行來刻畫李廣的性格;同時運用對比手法。
2,文章第七段。
「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其射猛獸亦為所傷雲。」
這段表現李廣的性格是:輕財愛士,善射;
「射寬狹以飲」屬於細節描寫。
李廣射箭的特點是:非在數十步,度不中不發。
士兵擁戴李廣的原因是:愛護士兵,身先士卒,對部下寬緩不苛。
3,文章第11段。
「初,廣之從弟李蔡與廣俱事孝文帝,——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
這段話寫的是:李廣與為人在下中,名聲出廣下甚遠的李蔡相對比,來突出李廣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
採用的是對比手法。
李廣與李蔡的對比,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壓抑人才,賞罰不公的現實。
《張中丞傳後敘》(重點課文)
《作家作品》
韓愈見議論文的《答李翊書》的介紹。
「後敘」寫在文章後面的跋文。「敘」同於「序」。
本文就是作者閱讀了《張巡傳》後,感到有所不
⑷ 現實中,禮數周到很容易被誤認為諂媚,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禮數周到,怎麼會饞妹呢,只不過有的時候肯定是你的行為過激了,過於還過多的讓別人產生誤會,就是行為不當
⑸ 姓李的李字用什麼數字可以表示
李雲龍 李夢龍 李雲蛟 李祥龍 李海蛟 李文蛟 李明軒 李鳴鶴 李漢文 李蛟 李順
李寶樹 李寶 李明文 李樹周 李明希 李傳興 李自清 李明義 李寒溪 李漢希 李超群
李立晨 李家訓 李墨 李維嘉 李家興 李華 李仲漢 李崇韜 李思明 李漢仁 李明傑
李希權 李冀權 李崇文 李崇武 李道周 李漢周 李明漢 李武 李明義 李業 李業
李 李武義 李毅明 李義善 李文舉 李傳林 李崇斌 李明盛 李明晨 李明昭 李星漢
李仁 李家樹 李坤 李石寒 李明山 李建禮 李雁鳴 李存義 李寧遠 李思齊 李順
李武 李明暉 李建深 李繼業 李孝祖 李曉晨 李蕭寒 李善 李艾晨 李廣源 李金源
李明宇 李裕存 李宇洲 李浩洲 李昊 李延昊 李文 李富 李希載 李錦 李晉超
⑹ 請問李氏的起源
李氏的起源
李姓。據統計,全國漢族姓氏中以李姓最多,約占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九,即世界上姓李的超過8700萬人。那麼,李姓源於何時何地何人,是怎樣形成的呢?
說來很有意思。李姓本來是以官職為氏的。臬陶是傳說中的東夷部落首領,活動地點在今天山東曲阜市一帶。堯為炎黃夷聯盟首領時,臬陶擔任理官一職,掌管刑法,他的後代就因襲他的官職命族為理氏。臬陶以正直著稱,舜繼堯位後,繼續受到重用。
後人理征在商朝為官,敢於直諫,得罪了商紂王,受罰而死。他的妻子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往伊侯之墟(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隱藏在那裡,靠採食木子(李樹果實)得以活命。於是從利貞起,改理氏為李氏,以此紀念使理姓保全下來的李子。
大名鼎鼎的老子,據稱就是李利貞的第11世孫。到了唐朝,李為"國姓"。唐朝初年,跟隨李淵、李世民打天下的諸將全部被賜李姓,大大擴充了李姓人丁。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稱皇三百餘年,李姓最為顯貴,李姓人口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明朝初年起,李氏開始遷徙至海外。清朝及民國時期,李氏族人移民海外的就更多了。
古今姓氏逾2萬 李姓人口現居首
根據專家最新研究發現,中國人古今姓氏已超過二萬二千個,這是至今有關中國人姓氏最多的統計記錄。在十大姓氏中,以李姓居首。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九.
據《新華網》7月28日報導指出,這二萬二千個姓氏也包括歷代屬於中國版圖上的少數民族的漢譯姓氏。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少姓氏已經消失,目前正在使用的漢姓約三千五百個左右。
專家發現,在十大姓氏中,以李姓居首。李、王、張三大姓氏達到二億七千萬人,佔全國總人口超過百分之二十二。
在二萬二千個姓氏中,包括歷代屬於中國版圖上的少數民族的漢譯姓氏。隨吁時代變遷,不少姓氏已經消失,當代中國人仍在使用的漢姓約有三千五百個。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副研究員經過多年收集和研究發現,全國最大的三個姓氏是李、王、張,分別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九、七點四、七點一,達到二億七千萬人,為世界上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
當代中國一百個常見姓氏集中了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七,而佔全國人口百分之一以上的姓氏有十九個,分別為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歷史上,中國大約有一半的人口都一直集中在這十九個姓氏中。
此外,中國的同姓人群在地區分布上並不均衡。比如在北方地區,以王姓為第一大姓,南方地區則以陳姓為第一大姓;在南北過渡型的長江流域地區,李姓則是第一大姓。
**************************************************************
姓的「李」,應該都是木子李,而不是「里」、「理」或「履」吧?可是,你可知道原來他們的祖先,姓的是「理」,而不是現在用的「李」呢!
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生活在母系氏族社會,生活勞動由婦女領導,大家都只有名而無姓。到距今約五千年,為了使通婚的男女都是來自不同氏族,避免近親結婚不利後代成長,決定給每一個氏族取上一個稱號作為識別,就是最古的姓。
那麼,先人拿什麼為姓呢?他們大都就地取材,有的以所屬國名為姓,像秦、趙、韓、魏、陳、宋等。有的以官職為姓,像史、左、董、司馬等。有的索性以職業為姓,做陶器的姓陶,做算命的姓卜,做屠夫的,自然姓屠了。
相傳在堯帝時代,國家設有理官一職。理官的職責就是排解人們之間的糾紛,分清黑白,然後作出公平的判決。當時的一位理官名叫皋(音高)陶,他公正嚴明,很受人尊敬。他的後代也繼承理官一職,並以「理」為姓。
到了商朝末年,暴君紂王當政。司法官理徵常批評紂王的惡行,又處分紂王身邊做錯事的人。紂王一怒之下,把他處死。為免受到牽連,理徵的妻子馬上帶同年幼的兒子利真,躲到偏遠的樹林裏去。
母子倆在樹林裏生活,渴了便喝山間的泉水,餓了就吃樹上的野果。年年月月過去了,理利真就靠泉水野果長大成人。直到紂王被推翻後,母子倆才重返家園。理利真為了紀念自己在林間吃野果長大的日子,就把自己的姓由「理」改為「李」。「李」由「木」、「子」二字合成,既可解作樹上的果實,也可解作樹下的孩子。
此後,李家子孫支派繁多。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唐朝,皇帝就是姓李的。那時,很多有功的大臣被賜姓李。逐漸,姓李的人愈來愈多,幾乎遍布天下。
姓李的人既然這麼多,歷史上有名的自然也不少。如有連孔子也向他請教的先秦偉大哲學家李耳(老子)、戰國時代水利專家李冰、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明朝草葯學家李時珍等。小朋友,你能數出多少個現代姓李的成功人物來呢?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李遠哲、大商家李嘉誠、風帆皇後李麗珊、功夫巨星李小龍、鋼琴演奏家李雲迪……
當然,還有本人也姓李
⑺ 書法家李樹洲是什麼年代的人
是李樹周吧?
李樹周,男,河北遵化市人,1949年出生,曾任遵化市廣播電視局局長,遵化市計委主任,遵化市人民政府秘書長等職。現為遵化市美術家協會主席,職業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北分會會員,中國書畫家聯誼會理事,中國書畫家聯誼會冰雪山水畫研究會會長,為中國著名冰雪山水畫創始人於志學先生入室弟子,北京華夏國藝書畫院特聘客座教授,國家一級畫師。該畫家已入選文化部授權紅旗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國美術家大典》名錄。
⑻ 為什麼說李姓是「帝王專業戶」
李姓自古以來就是大姓,體系龐大,英才眾多。中國歷史上有李姓君王60多人、宰相39人、狀元45人。唐代,李姓為「國姓」,至顯至貴,人口快速增長。李唐皇帝還常把「國姓」作為最高獎品,賜給那些有功的臣民。如今,海內外李姓人口約1億,是名副其實的「大戶人家」。
說起李姓,你不用費腦筋,便可在最親近的生活圈裡找到許多人,通常在老師、同學、同事中就有很熟悉的李姓朋友——一句話:姓李的人太多了!據公安部最新統計,李姓人口已佔漢族人口的7.9%,約1億人。所有李姓之人並排站在一起,就能環繞地球一圈半。
說起來,也真讓李姓之人自豪:宋代問世的《百家姓》,後來出現了十幾個修訂本,這些版本都不斷地調整各姓的座次,但調整來調整去,人家「李」姓總是穩居前4名——起初是「趙錢孫李」,李姓排第四名;繼而變成了「張王李趙」,李姓排在了第三名;2007年,公安部重新為中華姓氏排序,李姓竟然排了個第一。
李姓咋這么厲害?這個大家族是怎樣壯大起來的?
這,還得從商朝說起,從河南說起,從洛陽說起。
嵩縣河邊伊侯墟大李樹下改姓李
李氏家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往遠處說,源出嬴姓,是顓頊帝高陽氏的後裔,距今已經4000多年了。其部落屬於東夷族,活動區域是河南東部,後來北遷到帝丘,即我省的濮陽市西南部。
到了唐堯時期,顓頊部落已分為8個氏族,其中一族的首領皋陶,是堯帝的大理官,拿現在的話說,就是最高法院的法官,負責掌管刑事訴訟和推斷之事。那時時興以官名為姓,誰做什麼官,就姓什麼姓,於是皋陶就姓「理」。皋陶擔任法官,執法嚴明,辦事公正,他創制了5種刑罰,用來規范社會人心。相傳他有一頭獨角獸,常常伴隨左右幫他辦案。說來也奇,獨角獸能辨是非,明真偽,分善惡。每當一幹人等被帶到皋陶面前,獨角獸就徑直走向有罪之人,用獸角去沖撞對方。如果有人說謊了,它就兩眼逼視,發出怒吼。皋陶有了此獸,如長了一雙慧眼,處理案件高效准確,罪犯聞風喪膽,百姓交口稱贊,皋陶聲名遠揚。
如今看來,這是由於皋陶斷案准、聲譽好,後人才編出故事頌揚他。由於祖上英明,皋陶的子孫得以世襲大理職務,自然也都以「理」為姓,就這樣一代傳一代,走過了夏代,走進了商代,最後走到了商紂王統治時期。
商紂王是個暴君,而這時的理氏家長理征,卻是一位不懂阿諛逢迎的耿直之人。他辦案不畏權貴,深得百姓愛戴,結果觸怒了商紂王,被判了死刑,整個理氏家族受到株連。
理征的妻子不甘坐以待斃,帶上幼子利貞,匆匆逃出家門,來到洛陽西南的嵩縣伊侯墟。伊侯墟就是伊侯曾經居住的地方,緊鄰伊河。母子倆又飢又渴,四顧卻無人煙,沒有找到可以充飢的食物。正絕望之時,他們發現路旁有幾棵果樹,上面結滿了成熟的果子,娘兒倆就摘下一堆果子充飢。
此果甜中帶酸,很好吃。他們問了一個過路人,得知此樹為李樹,此果叫「李子」。於是娘倆就靠「李子」充飢解渴,熬過了最艱辛的日子。後來娘倆逃至苦縣(今河南鹿邑縣)長住下來,為銘記「李子」的救命之恩,遂改「理」姓為「李」姓——從此世代姓李,繁衍至今。
一江春水支流多發展壯大淵源深
關於李姓起源還有一種說法,更具神話色彩。《史記·正義》引《玄妙內篇》說「李母懷胎八十一載,逍遙李樹下,乃割左腋而生」。迄今我省鹿邑縣仍有民間傳說:老子的母親在李樹下生下老子,他誕生時已經白發蒼蒼。其母親驚呼道:「我的老兒子!」他因此而得名「老子」。他一落地,便用手指著李樹,認「李」為己姓。
以上傳說,生動有趣,卻不免讓史家生疑。史家認為這些傳說必然起於唐代,是李唐宗室為了抬高門第和出身,故意搞的宣傳廣告。因為理征、利貞等人的事跡,從未見於先秦典籍。而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李姓名人已經很多:李耳、李悝、李冰、李斯等,名字享譽海內,蹤跡遍及列國,其實李唐宗室大可不必做廣告宣傳。
可是,擁有1億之眾的李姓氏族,並非都出自3000年前的「李氏家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李姓融進了許多新成員。這一江春水裡邊,支流繁多,河沼密布,十分復雜。文獻記載,從商末到東周二百年間,李氏一直居住在河南東部。到了西漢,李氏有一支遷往今山東境內。自東漢始,又有李氏族人徙居西南,分布於川、滇一帶,
為李姓首次輸進新鮮血液的是北魏王朝,「輸血」地點在洛陽。孝文帝盡管是鮮卑血統,但他為了推行漢化,遷都洛陽城,下了死命令,命令遷入洛陽的羌人、鮮卑人、匈奴人,統統放棄祖宗姓氏,改姓漢姓。這些少數民族中的很多人,當時就改姓李了。
到了唐朝,李姓對外姓又進行了一次大收編。
唐朝開國者李淵在舉事之前,隋煬帝楊廣做了一個夢,夢見十八個小孩兒在搬他的腿。醒後他問大臣此夢何意,有大臣說:這「十八子」合起來是一個「李」字,搬你的腿就是要顛覆陛下,看來必須提防姓李的人奪權造反。果然,數年之後,唐國公李淵起兵造反,率領十萬將士推翻了隋朝,建立了唐朝,自己當了皇帝。跟著他作戰立功的許多將士,都以姓李而感到榮幸。
這對於李淵來說倒也方便,他索性把自己的姓氏當作獎品,賜給那些立功之人,讓他們與皇族同姓。譬如唐末沙陀部首領朱邪赤心,戰功卓著,被賜李姓,改名「國昌」,他的後代從此就姓李了。到了五代時期,他的後代李存勖建立後唐,國都就建在洛陽。
在唐朝被賜李姓的,漢族有徐、邴、安、杜、胡、弘、郭、麻、張、董、羅等姓,少數民族有鮮於、阿布、阿跌、舍利、朱邪氏等姓。史載李淵登基三年,即封李耳(老子)為始祖,並在老子的出生地鹿邑縣,按帝王宮殿規格,為老子建廟宇。其後的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都到鹿邑拜謁先祖李耳。據說李白也為自己姓李而感到自豪,寫詩道:「我李百萬葉,柯條遍中州。」可見在唐朝的時候,李姓已經分布很廣了。
到宋代,李姓發展到560多萬人,約占當時全國人口的7.2%,為宋朝的第二大姓。元朝戰亂,李姓損減了一些人口。到了明朝,李姓還有510萬人,為明朝第三大姓,主要集中於江西、山西、山東三省。當代李姓有1億人口,集中分布於河南、四川、山東三省。
詩書傳家名人眾海外伸枝花果繁
據一些李姓老人回憶,舊時李姓家族祠堂前常掛這樣兩幅楹聯:一聯是「隴西世族,柱下名家」,一聯是「經傳道德,名重謫仙」。
兩幅楹聯的內容均涉及西漢飛將軍李廣、道家始祖李耳、建立唐朝的李氏宗族,還有詩仙李白。 其中還提到了「隴西」兩個字。隴西,指的是今甘肅省東南部以隴西縣為中心的地域,唐朝的李姓皇帝,認為李姓源於隴西,因此隴西被認為是李姓家族的郡望,故李姓的門額上,往往刻上「隴西世第」4個字。
李姓有過多次向外地遷徙的經歷,在唐代有兩次:第一次是河南李氏,於唐高宗時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並在此定居;第二次是「安史之亂」時,北方李氏大量遷往南方。到了五代,天下大亂,中原李氏又大量南遷,定居福建莆田、晉江等地。
李姓還有移居海外的。唐太宗之子曹王李明的後裔李公蘊,曾建立安南國(今越南)李朝,首都為河內,歷8主共216年。另由遼東遷至高麗的李氏後裔李成桂,於明洪武25年(公元1392年)建立李氏朝鮮,歷27代共500餘年。明、清以來,尤其是鴉片戰爭之後,福建、廣東、海南等沿海地區的部分李姓,移居東南亞諸國謀生計甚眾。更有許多李姓之人遠涉重洋,到歐美各國發展——李姓後裔已遍布世界五大洲。
由於李姓人口眾多,所以郡望也很多:隴西、趙郡、頓丘、渤海、中山、襄城、江夏、范陽、南陽等,都是李姓的郡望,其中以隴西郡最有名,因為李淵祖籍隴西成紀,隋末天下大亂時,他留守太原,統率十萬關隴軍,南下洛陽盪平天下,推翻隋朝建立了唐朝。
提起「郡望」,還需交代幾句:「郡望」一詞,是「郡」與「望」的合稱。「郡」是行政區劃,「望」是名門望族,「郡望」連用,表示居於某地域的名門望族。郡望之外,還有堂號,舊時各姓祠堂大門上有匾額,上寫 「××堂」。如周姓是「愛蓮堂」,楊姓是「四知堂」,王姓是「三槐堂」等,各有來歷典故,是家族的重要標志。
俗話說「樹大分杈」,隨著氏族的繁衍,家族會不斷壯大,家族成員會形成分支,分支會陸續遷移而另開基業,因此形成新的宗族,建立新的祠堂,供奉最親近的祖先,於是就產生許多新的堂號。
郡望和堂號不同,其區別在於:一姓的郡望只有幾個,最多也就數十個,而堂號往往成百上千個。也就是說「郡望」是一棵果樹的主幹,只有那麼幾根;而「堂號」卻是這棵樹上結的果實,可有成百上千個。李姓的堂號,主要有隴西堂、趙郡堂、平棘堂等。
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稱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12個政權。另有宰相39人,狀元45人。歷史名人有:春秋時期道家始祖李耳;戰國時期水利專家李冰、趙國大將李牧、秦國政治家李斯;秦漢之際著名謀士李左車;西漢名將李廣;東漢名將李膺;隋末瓦岡軍首領李密;唐太宗李世民,名將李靖,大詩人李白、李賀、李商隱,書法家李邕;南唐後主兼詞人李煜;北宋名相李綱;南宋史學家李燾,女詞人李清照;明代醫葯家李時珍,思想家李贄,詩人李東陽,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明清之際的哲學家李顒;清代戲曲理論家李漁,數學家李銳,洋務派領袖李鴻章,太平天國名將李秀成。近代、現代及當代著名學者李叔同,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老一輩革命家李富春和李先念,愛國人士李嘉誠等。
綜述李姓,我有詩贊曰:經傳道德是老子,名重天下稱李白;一自隴西出山後,將相王侯聯袂來。
⑼ 撿茶葉是什麼意思
傳說民間女孩結婚三日後父親去撿查(點茶)是什麼意思?無非是看看自己的姑娘 嫁到婆家以後有什麼不適的地方? 也就是調理看看婆家對待女兒是否好 李樹周不周等等
⑽ 傳說民間女孩結婚三日後父親去撿查(點茶)是什麼意思
無非是看看自己的姑娘
嫁到婆家以後有什麼不適的地方?
也就是調理看看婆家對待女兒是否好
李樹周不周等等
所以說這個也是很重要的的過去
因為過去是個男尊女卑的社會
叫我去個女孩,有媽媽說的,有個瘦的虐待
這樣父親有個檢查的機會
也就是十婆家的人,不敢太放肆了
不能給女孩一特殊的年代
什麼特殊年代,頭頭是吧?
和現在的紅名有點相似
只不過是一個是父親丈婆家去檢查
另一個是女兒回到娘家來檢查
道理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