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送執行法院
⑴ 民事案件移送執行的法律法規
法律分析:民事案件移送執行的法律法規如下:1、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2、對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⑵ 申請移送執行的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應當符合以下條件:執行根據必須是由人民法院製作的、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具有執行內容的法律文書,仲裁機構和公證機構製作的法律文書不能移送執行。具有移送執行的必要性。所謂「必要性」,是指作為執行根據的法律文書所規定的權利涉及國家利益、集體的重大利益,或者權利人因處於極其困難中而急需實現其權利,由此而產生法律文書須盡快實現的必要。法律文書生效後,如果沒有移送執行的必要,則不移送執行,而由當事人自覺履行或申請人民法院執行。填寫移送執行書。移送執行書中要寫明移送執行的理由、事項、執行標的、被執行人的基本情況、履行能力等。還要註明作為執行根據的法律文書的年度、案件編號,並送交法律文書的副本。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七條 對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不予執行:(一)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二)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五)對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執行。裁定書應當送達雙方當事人和仲裁機構。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雙方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重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⑶ 移交法院強制執行流程有哪些
法院申請 強制執行 流程: 第一步:申請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對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 管轄權 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對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公證債權文書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並將裁定書送達雙方當事人和公證機關。 第二步:法院受理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15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第三步:申請復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 訴訟 。 第四步:向被執行人發出執行通知執行員接到申請執行書或者移交執行書,應當向被執行人發出執行通知,責令其在指定的期間履行,逾期不履行的,強制執行。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有可能隱匿、轉移財產的,執行員可以立即採取強制執行措施。 第五步:採取強制措施採取強制執行措施時,執行員應當出示證件。執行完畢後,應當將執行.情況製作筆錄,由在場的有關人員簽。名或者蓋章。執行法院可以通過以下強制執行的措施:查詢、凍結、劃撥被申請執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請執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賣、變賣被申請執行人的財產;搜查被申請執行人隱匿的財產;強制被申請執行人交付法律文書指定交付的財物或者單據等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八條
⑷ 法院執行案件可以從一個法院轉移到另一個法院嗎
可以,對於已經受理的執行案件來說,如果該法院不具備管轄權,應該移送到有管轄權的法院執行。但是對於正在執行過程中的案件是不能隨便進行移交的,對於民事執行案件來說,可以在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移送。
法律分析
案件在執行過程中一般是不能隨便換執行法院的。如果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不可逆轉的原因可以暫時停止執行。如果確需其他機關,如公安局、其它法院協助執行,其他機關需協助。民事執行案件可以在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移送。上級人民法院認為需要,有權執行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執行案件,也可以把本院管轄的執行案件交下級人民法院執行。下級人民法院對其管轄的執行案件,認為有特殊原因不便或者不能執行,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執行的,可以在報請上級人民法院同意後移送上級人民法院執行。人民法院製作的發生法律效力並有財產執行內容的民事判決、裁定和刑事判決、裁定的執行案件,由製作該項法律文書的第一審人民法院管轄,即使該案經過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或者依審判監督程序進行再審,該案的執行仍由原來的第一審人民法院管轄。發生法律效力依法由人民法院製作的具有財產內容的涉外執行的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三十八條 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理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確有必要將本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交下級人民法院審理的,應當報請其上級人民法院批准。下級人民法院對它所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理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審理。
第三十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陪審員在執行陪審職務時,與審判員有同等的權利義務。
⑸ 移送執行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一.移送執行是基於人民法院的職權行為而開始,申請執行則是基於當事人行使申請執行權而開始;
二.移送執行沒有時間限制,申請執行則須遵守執行期限;
三.移送執行的,權利人無權決定延期執行或申請人民法院不予執行,申請執行的,申請人則可以決定;
四.移送執行是由審判組織直接向執行機構送交執行書,申請執行則由申請人向執行法院提交申請執行書;
五.移送執行的案件范圍有適當的限制,申請執行的案件范圍則沒有限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三條 上級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下級人民法院認為案情重大、復雜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一審刑事案件,可以請求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審判。
第二十五條 幾個同級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審判。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審判。
第二十六條 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審判管轄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將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審判。
⑹ 執行案件的移送方向是怎樣的
法院執行案件指民事案件,刑事案件,行政案件通過法院判決,裁定或仲裁案件,被告沒有履行,在法院所需要進行的下一步工作。對於執行案件的移送,法律上也規定了方向。下面一起去看看執行案件的移送方向的相關 法律知識 。
執行案件的移送方向
人民法院製作的發生法律效力並有財產執行內容的民事判決、裁定和刑事判決、裁定的執行案件,由製作該項法律文書的第一審人民法院管轄,即使該案經過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或者依審判監督程序進行再審,該案的執行仍由原來的第一審人民法院管轄。
發生法律效力依法由人民法院製作的具有財產內容的涉外執行的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先予執行和財產保全的裁定書,由製作該裁定的人民法院管轄。
發生法律效力依法由人民法院執行的仲裁機構製作的法律文書,包括裁決書和調解書的執行,由被申請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涉外仲裁機構製作的法律文書的案件,則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發生法律效力、依法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公證機關證明的債權文書的執行案件,由被申請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民事執行案件可以由兩個以上的人民法院管轄,申請執行人可以選擇。如果當事人分別由兩個以上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則由最先接受申請的人民法院管轄。
已經受理執行案件的人民法院如果發現該案不屬本院管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不得再自行移送。但確有異議,認為本院也無管轄權而必須再次移送的,則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決定。
民事執行案件可以在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移送。上級人民法院認為需要,有權執行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執行案件,也可以把本院管轄的執行案件交下級人民法院執行。下級人民法院對其管轄的執行案件,認為有特殊原因不便或者不能執行,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執行的,可以在報請上級人民法院同意後移送上級人民法院執行。
執行案件的受案范圍
人民法院受理執行案件應符合下列條件:
(1)申請或移送執行的法律文書已經生效;
(2)申請執行人是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權利人或其繼承人、權利承受人;
(3)申請執行人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申請;
(4)申請執行的法律文書有給付內容,且執行標的和被執行人明確;
(5)義務人在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期限內未履行義務;
(6)屬於受申請執行的人民法院管轄。
申請執行,應向人民法院提交下列文件和證件:
(1)申請執行書。申請執行書中應當寫明申請執行的理由、事項、執行標的,以及申請執行人所了解的被執行人的財產狀況。
申請執行人書寫申請執行書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提出申請。人民法院接待人員對口頭申請應當製作筆錄,由申請執行人簽字或蓋章。
(2)生效法律文書副本。
(3)申請執行人的身份證明。公民個人申請的,應當出示居民身份證;法人申請人,應當提交法人營業執照副本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其他組織申請的,應當提交營業執照副本和主要負責人身份證明。
(4)繼承人或權利承受人申請執行的,應當提交繼承或承受權利的證明文件。
(5)其他應當提交的文件或證件。
申請執行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有仲裁條款的合同書或仲裁 協議書 。
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應當按照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的規定繳納申請執行的費用。
申請執行人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供其所了解的被執行人的財產狀況或線索。被執行人必須如實向人民法院 報告 其財產狀況。
執行制度
第一章總則
為建立公正、規范、高效、廉潔的執行工作機制,維護當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權益,確保生效法律文書得到及時有效的執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等規定,結合我院執行工作實踐,制定本制度。
執行案件實行流程管理。
執行案件流程包括立案、執行准備、執行實施、結案四個階段。
執行案件實行合議庭負責制。
執行實施、執行審查由不同合議庭負責。
根據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對有關事項舉行聽證。
第二章執行組織及職責
法院設執行綜合科、執行實施科,分別負責裁決、異議審查、綜合、實施等事項。
綜合科的職責是:
(一)討論決定下列重大事項:
1、提請對生效法律文書進行再審;
2、審查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等是否不予執行;
3、審查處理異議;
4、其他;
(二)決定並辦理委託評估、審計、拍賣、變賣;
(三)負責院長接待日院長交辦回復工作;
(四)區、院、局領導布置的有關工作。
執行實施科的職責是:
(一)負責執行准備階段的工作,包括:變更、追加被執行主體,中止、終結執行程序,以物抵債、辦理執行款物的交付等;
(二)調查被執行人的財產狀況;
(三)對被執行人的財產依法採取強制執行 措施 ;
(四)實施綜合裁決組作出的裁決;
(五)其他執行實施行為;
(六)院、局、庭領導布置的有關工作。
第三章立案
立案庭對申請執行、移送執行、受指定執行、受委託執行案件負責審查,符合受理條件的,應在辦理立案手續後次日將案件移送執行局。
第四章執行
執行准備包括以下工作:
(一)向雙方當事人送達有關文書;
(二)審查執行依據;
(三)召集雙方當事人談話,敦促被執行人自覺履行義務;
(四)其他。
承辦人在收到案件之日起三日內,向當事人送達《受理案件 通知書 》、《申請執行人舉證表》、《限期執行通知書》和《財產申報表》。
承辦人在收到案件之日起五日內審查執行依據,視情調閱審判卷宗,並召集雙方當事人談話。
發現執行依據可能有錯或應裁定不予執行的,及時提交合議庭討論。
執行准備工作應在收到案件之日起十日內完成。
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的,由執行實施組監督履行。被執行人未按和解協議履行的,及時執行。
發現被執行人有轉移、隱匿財產行為的,及時實施強制措施。
因特殊情況,不能在規定期限內完成執行准備工作的,經執行實施組負責人同意,提前二日報請庭長批准延長。延長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五日。
承辦人在被執行人未在期限內履行義務或未能達成和解協議的,應及時擬定初步執行方案。
承辦人應調查被執行人的收入、銀行存款、有價證券、房地產、車輛、機器設備、債權、知識產權、對外投資以及收益等財產,並依法採取執行措施。
遇有本規則第六條規定事項的,承辦人應提出書面意見,經執行實施組負責人同意後,在二日內向綜合裁決組移交。
遇有緊急情況,必須立即採取拘留措施的,可在拘留後立即報告庭長、院長補辦批准手續。
案件當事人或案外人提出本規則第二十五條規定的異議的,承辦人自接到異議之日起二日內向綜合裁決組提出書面意見,並移送綜合組審查。
執行實施階段的工作,一般應在接到案件之日起二個月內完成。因特殊情況需要延期的,經執行實施組負責人同意,提前十日報請庭長審批。延長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一個月。
綜合裁決組對執行實施組提請裁決的重大事項應在七日內討論決定。情況緊急的,應當日討論決定。
評估、拍賣、變賣被執行人財產,或審計其財務狀況的,應當向社會公示。公示的時間不得少於七日。
評估(拍賣、變賣、審計)機構由雙方當事人從候選機構中協商確定,不能協商一致的,由人民法院公開抽簽決定。
人民法院應在收到評估(審計、鑒定)結果報告書之日起五日內將報告書送當事人。
當事人對評估(審計、鑒定)結果不服的,可在收到結果報告書之日起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異議。人民法院接到異議後,應在五日內召集作出結果的有關機構接受當事人質詢;異議成立的,責成其進行補正。
有關機構拒絕補正,或者當事人對補正結果不服,合議庭審查認為確有理由的,對評估(審計、鑒定)結果不予確認,依本規則第二十二條的規定,另行委託有關機構重新評估(審計、鑒定)。
執行異議包括下列情形:
(一)案外人對執行標的主張權利的;
(二)當事人對執行裁決不服的(拘留、罰款除外);
(三)當事人對執行措施不服的。
執行異議應當書面提出,並提供相關證據。
綜合裁決組對執行異議的審查除需聽證的以外,一般應在接到異議之日起十日內完成。
異議成立的,應立即對有關裁決或執行措施進行糾正;異議不成立的,應在作出審查決定之日起五日內書面駁回異議。
第五章結案、歸檔、期限及統計
執行結案的方式為:
(一)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內容全部執行完畢;
(二)裁定終結執行;
(三)裁定不予執行;
(四)當事人之間達成執行和解協議,符合省高院規定的結案條件。
執行案件應在四個月內執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提前十日報請庭長批准,可以延長二個月。
非訴執行案件應在三個月內執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以及前款規定的執行案件超過六個月的,提前十日報請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層報高級人民法院備案。
經批准延長辦案期限的,承辦人應及時報立案庭備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辦案期限中止,從中止原因消除之日起連續計算:
(一)公告或委託評估、審計、鑒定、拍賣、變賣的;
(二)因發生執行爭議正在協調處理的;
(三)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或者提供執行擔保後暫緩執行的;
(四)中止的執行期間或上級法院通知暫緩執行的。
指定執行的案件,執行期限重新計算。
承辦人在報結案時填寫結案卡,並移送案卷給綜合裁決組,綜合裁決組應在結案後一個月內將案卷裝訂歸檔。
執行案件統一由執行庭負責統計。第六章附則
本院執行局(庭)長組織、監督本制度的實施。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猜你喜歡:
1. 行政案件移送管理規定
2. 涉稅案件移送稽查查處管理辦法知多少
3. 淺析公安機關移送審查起訴案件質量
4. 法院執行工作報告
5. 一審中的審判階段是怎樣的
⑺ 執行案件可以移交異地法院執行嗎
法律分析:可以的。被執行人或者被執行的財產在外地的,可以委託當地人民法院代為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九條 被執行人或者被執行的財產在外地的,可以委託當地人民法院代為執行。受委託人民法院收到委託函件後,必須在十五日內開始執行,不得拒絕。執行完畢後,應當將執行結果及時函復委託人民法院;在三十日內如果還未執行完畢,也應當將執行情況函告委託人民法院。受委託人民法院自收到委託函件之日起十五日內不執行的,委託人民法院可以請求受委託人民法院的上級人民法院指令受委託人民法院執行。
⑻ 法院移送執行有什麼規定
移送執行的法律規定是: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一般情況,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但是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可以採取移送執行的方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⑼ 執行案件能否移送其他法院執行
法律分析:執行案件能夠轉另外的法院執行,這叫做委託執行或移送執行,這種案件移送得最多的是移送財產所在地法院執行。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仲裁裁決執行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條 當事人對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或者仲裁調解書申請執行的,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符合下列條件的,經上級人民法院批准,中級人民法院可以參照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指定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一)執行標的額符合基層人民法院一審民商事案件級別管轄受理范圍;
(二)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在被指定的基層人民法院轄區內;
被執行人、案外人對仲裁裁決執行案件申請不予執行的,負責執行的中級人民法院應當另行立案審查處理;執行案件已指定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應當於收到不予執行申請後三日內移送原執行法院另行立案審查處理。
第十一條 人民法院對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圍繞被執行人申請的事由、案外人的申請進行審查;對被執行人沒有申請的事由不予審查,但仲裁裁決可能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除外。
被執行人、案外人對仲裁裁決執行案件申請不予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進行詢問;被執行人在詢問終結前提出其他不予執行事由的,應當一並審查。人民法院審查時,認為必要的,可以要求仲裁庭作出說明,或者向仲裁機構調閱仲裁案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