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審團與法官
① 法官和陪審團的作用各是什麼
法官的作用:法官負責的是適用法律,法官決定量刑,維持法庭秩序,推進審判的進程,雙方的證據是否可以呈堂,提出的證人是否可以出庭,向證人提問是否恰當,在法庭上該說的和不該說的,引導陪審團作出裁決。
陪審團的作用:陪審團釐清事實,對法官的監督,預防司法腐敗,避免公民權利受到國家公權力的侵犯,更加權衡地對待證據,從而就有可能做出更加公正的判決。
(1)陪審團與法官擴展閱讀:
法官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法官在審判過程中不應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的干擾。法官應當是獨立的、中立的享有法定的裁判權,具有當然的裁判權威的第三方。
在英美法系國家,普通法是由法官創造和建立起來的,法官承擔著傳承和創造法律的重任,專業化及博學是成為法官的前提條件。英美法官非常注重經驗,以判例形式表現的普通法,其本身就是司法經驗的積累,法官決定應如何適用法律,決定判刑刑期。
陪審團所認定的結果,僅具事實認定之效果而非正式判決,法官會據以參酌法律判斷做出判決。如果陪審團認定事實不合乎常理,或者有違背法官所給的法律指示,法官得一一找之申請排除陪審團的結論而逕為判決。
陪審團職責是聽取庭審,查看證據,然後進行評議,就案件的事實部分進行裁決。陪審團的審判制度里,由普通民眾所組成的陪審團通常用來認定純然客觀之事實。
② 香港陪審團和法官誰說了算
法律分析:在一國兩制政策下,香港法律體系屬於英美法系,陪審團成員多是沒有受過法律訓練的普通香港公民,只是是就事實問題進行認定(是否成立),法官則是根據陪審團認定的犯罪事實定罪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第八條香港原有法律,即普通法、衡平法、條例、附屬立法和習慣法,除同本法相抵觸或經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作出修改者外,予以保留。
③ 陪審團有哪些人組成
法律分析: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合議庭審判案件,由法官擔任審判長,可以組成三人合議庭,也可以由法官三人與人民陪審員四人組成七人合議庭。第一審刑事案件被告人、民事案件原告或者被告、行政案件原告申請由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判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由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合議庭審判。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第十四條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合議庭審判案件,由法官擔任審判長,可以組成三人合議庭,也可以由法官三人與人民陪審員四人組成七人合議庭。《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第十五條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合議庭進行:(一)涉及群體利益、公共利益的;(二)人民群眾廣泛關注或者其他社會影響較大的;(三)案情復雜或者有其他情形,需要由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的。人民法院審判前款規定的案件,法律規定由法官獨任審理或者由法官組成合議庭審理的,從其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第十六條人民法院審判下列第一審案件,由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七人合議庭進行:(一)可能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社會影響重大的刑事案件;(二)根據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提起的公益訴訟案件;(三)涉及征地拆遷、生態環境保護、食品葯品安全,社會影響重大的案件;(四)其他社會影響重大的案件。《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第十七條第一審刑事案件被告人、民事案件原告或者被告、行政案件原告申請由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判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由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合議庭審判。
④ 陪審團和法官誰說了算
法律分析:首先應該明確的是這里不涉及誰說的算的事,因為在英美法系的審判實踐中,法官和陪審團在審判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1、陪審團認定犯罪事實是否成立。
比如著名的辛普森殺妻案件中,為什麼辛普森最後在證據充分的情況下辛普森竟逃脫法律制裁,在用刀殺前妻及其男友兩項一級謀殺罪的指控中以無罪獲釋,僅被民事判定為對兩人的死亡負有責任。主要因為辛普森的律師讓陪審團相信辛普森不是殺人兇手,因為辛普森根本戴不上殺人時的那個手套,太小了。雖然辛普森殺妻是明擺著的,但是陪審團認定犯罪事實無法確定,所以法官以只能對其無罪釋放。
2、法官根據陪審團認定的犯罪事實定罪處罰。
法官是在作對犯罪事實如何適用法律作出決斷。
這種審判制度與我國明顯不同,在我國對於刑事案件,案件事實的認定和法律的適用都是由法官來決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據法》 第一百條 人民法院審理刑事案件,適用非訴訟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人事訴訟民事案件,也應當依職權調查收集證據,不受當事人調查收集證據范圍的限制。
⑤ 中國有陪審團制度么
中國沒有陪審團制度。
陪審團按照英文的意思應該稱為臨時公民審判團,或者公民審判團。陪審團是指向法官宣誓並且對給定的案子做出裁決的一組人員,尤其是指被法律召集聽取並且在法庭上做出案子最終裁決的一組人員。陪審團為法院中,用以判定事實的團體,多見於英美法系國家。
中國有人民陪審員制度,人民陪審員制度是指國家審判機關審判案件時吸收非職業法官作為陪審員,陪審員與職業法官或職業審判員一起審判案件的一種司法制度。
公民有依法擔任人民陪審員的權利和義務,人民陪審員依照本法產生,依法參加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同法官有同等權利。人民陪審員依法享有參加審判活動、獨立發表意見、獲得履職保障等權利。人民陪審員應當忠實履行審判職責,保守審判秘密,注重司法禮儀,維護司法形象。人民陪審員依法參加審判活動,受法律保護,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保障人民陪審員履行審判職責。人民陪審員所在單位、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依法保障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
公民擔任人民陪審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年滿二十八周歲;
3、遵紀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
4、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
第十五條 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合議庭進行:
(一)涉及群體利益、公共利益的;
(二)人民群眾廣泛關注或者其他社會影響較大的;
(三)案情復雜或者有其他情形,需要由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的。
人民法院審判前款規定的案件,法律規定由法官獨任審理或者由法官組成合議庭審理的,從其規定。
⑥ 美國陪審團可以做出最終裁決,那法官來做什麼的
證據的「看門人」,決定哪些證據可以被提交給陪審團。
在刑事案件中,陪審員就好像在雙方律師的引導下來「盲人摸象」,根據所得到的信息,試圖還原出真相。而在這一過程中,什麼樣的信息可以被輸入,什麼樣的非法證據不得被採納,都需要法官來把關。
陪審團
按照英文的意思應該稱臨時公民審判團,或者公民審判團。 陪審團是指向法官宣誓並且對給定的案子做出裁決的一組人員,尤其是指被法律召集聽取並且在法庭上做出案子最終裁決的一組人員。陪審團為法院中,用以判定事實的團體,多見於英美法系國家。司法制度中採用陪審團制度的有美國、英國和中國香港等。
陪審團制度,是指由特定人數的有選舉權的公民參與決定嫌犯是否起訴、是否有罪的制度。陪審團制度起源於英國,隨著英國殖民地的擴張,陪審團制度傳入美國,並通過美國對陪審團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其在美國得到了比英國更好的發展。
⑦ 陪審員和法官有什麼區別
法律分析:陪審員和法官的具體區別如下:我國人民陪審制度中陪審員在庭審過程中與法官居於相同地位,在案件審理過程中,除不能擔任審判長之外,其他權力與義務是跟法官一樣的,是一個案件的合議庭成員。人民陪審員參加案件審理實行有償制度。西方陪審制度中的陪審團跟法官的地位是不一樣的,陪審團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不能和法官一樣居於同等地位,陪審團在法官對案件進行了結論行判決後要發表他們對案件事實的意見,其意見對案件判決在一定程度上起決定性作用。人民陪審員在辦案過程中和審判員享受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是一致的.但是人民陪審員不需要通過司法考試,任命也沒有陪審員的那麼復雜,學歷要求也沒有審判員那麼高,工資也不在人民法院拿,人民陪審員也不參加案件的執行工作,人民陪審員不單獨辦案,在普通程序中也不擔當審判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第二條公民有依法擔任人民陪審員的權利和義務。人民陪審員依照本法產生,依法參加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同法官有同等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十條 法官應當履行下列義務:(一)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二)秉公辦案,不得徇私枉法;(三)依法保障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四)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維護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五)保守國家秘密和審判工作秘密,對履行職責中知悉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予以保密;(六)依法接受法律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七)通過依法辦理案件以案釋法,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八)法律規定的其他義務。
⑧ 法官與陪審團的作用
法律分析:法官的作用:法官負責的是適用法律,法官決定量刑,維持法庭秩序,推進審判的進程,雙方的證據是否可以呈堂,提出的證人是否可以出庭,向證人提問是否恰當,在法庭上該說的和不該說的,引導陪審團作出裁決。
陪審團的作用:陪審團釐清事實,對法官的監督,預防司法腐敗,避免公民權利受到國家公權力的侵犯,更加權衡地對待證據,從而就有可能做出更加公正的判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八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⑨ 美國陪審團和法官誰說了算
陪審團和法官認定事實問題,法官裁決法律問題。陪審團只負責根據證據確定事實問題(比如是否有罪),做出裁決;法官根據其裁決來決定法律適用(比如依據那條法律判多少年),做出判決。當陪審團做出的裁決非常不合乎常理,或者有違背法官所給的法律指示,法官可以推翻這一裁決,逕為判決或對案件重新進行審理。
【拓展資料】
美國法來源於英國法,又根據美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作了較多的改變。美國建國初期就制定了成文的聯邦憲法,但聯邦和各州都自成法律體系。聯邦除在國防、外交和州際商業等方面外,無統一的立法權;刑事和民商事方面的立法權基本上屬於各州。
國會法案由美國憲法授權美國政府所制定頒布的成文法。當議案在國會兩院以簡單多數的得票通過,接著再由總統簽署後即完成立法,並正式成為聯邦法律。在頒布成為聯邦法律之前,議案必須通過參眾兩院的半數投票同意後,再經總統簽署。
經國會參眾兩院認可的成文法或決議文(resolution)必須經過以下任一程序才可成為法律:
美國總統的簽署、在國會開議期間,總統收到法案後十天內不作為(不做任何回應,十天的期限不含星期日),或在總統否決後由國會於會期內發起再審(法案必須獲得三分之二以上的投票支持才可忽略總統的否決)。 經由前兩種程序通過的法案將由總統「頒布」(promulgation)實行。若法案是經由第三種方式通過,最後再審期間國會的監票委員負責頒布法律。
在美國憲法的規定中,若總統在時限內未對議案或決議文表示意見並交還國會,議案將自動成為法律;然而,若國會在這段期間內休會,那議案便會被廢棄且無法發起再審(參見:口袋否決)。此外,若總統在國會會期間否決了議案或決議文,再審成功的條件需要獲得國會兩院三分之二以上的投票支持。
成為法律的國會法案會列在《美國聯邦法律大全》(United States Statutes at Large)中。和民間私人出版的《美國法典》相較,幾乎所有的法案都有做出小幅的文字修正。
所有國會法案都不得違反憲法,也不得超越憲法賦予國會的權力。否則美國最高法院將能夠宣布法案違憲。
⑩ 陪審團和法官誰說了算
首先應該明確的是這里不涉及誰說的算的事,因為在英美法系的審判實踐中,法官和陪審團在審判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1、陪審團認定犯罪事實是否成立。
比如著名的辛普森殺妻案件中,為什麼辛普森最後在證據充分的情況下辛普森竟逃脫法律制裁,在用刀殺前妻及其男友兩項一級謀殺罪的指控中以無罪獲釋,僅被民事判定為對兩人的死亡負有責任。主要因為辛普森的律師讓陪審團相信辛普森不是殺人兇手,因為辛普森根本戴不上殺人時的那個手套,太小了。雖然辛普森殺妻是明擺著的,但是陪審團認定犯罪事實無法確定,所以法官以只能對其無罪釋放。
2、法官根據陪審團認定的犯罪事實定罪處罰。
法官是在作對犯罪事實如何適用法律作出決斷。
這種審判制度與我國明顯不同,在我國對於刑事案件,案件事實的認定和法律的適用都是由法官來決定。
由於美國的陪審團制度,兇手能否被判處死刑,有許多不可預知的變數。那麼,美國的陪審團制度是如何建立的、如何運作的:陪審團制度有哪些利與弊:又是否.
盡管陪審制度距離我們比較遠,但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TVB的眾多律政劇中,律師往往會在結案陳詞的時候來上一大段雞湯,後感動了陪審團,皆大歡喜。雖然這和.
「烏合之眾」書籍中談到了陪審團制度的優缺點。陪審團制度的優點在於:展現人性的光輝。
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曾對美國陪審團青睞有加,稱贊其為教育普通民眾,培養自治精神的民主堡壘。曾記否,根據古代的英格蘭刑罰制度,如果在重罪案件中被判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