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立法院
1. 立法院的職務權力
「立法院」是負責審查台灣各項法案以及預算的機關。依據台灣的憲法第39條、第63條、第104條、第105條,以及《憲法增修條文》第2條至第7條等規定,「立法院」的職權,包括:行政院對於立法院決議之法律案、預算案、條約案,如認為有窒礙難行時,得經總統之核可,於該決議案送達行政院十日內,移請立法院覆議。立法院對於行政院移請覆議案,應於送達十五日內作成決議。如為休會期間,立法院應於七日內自行集會,並於開議十五日內作成決議。覆議案逾期未議決者,原決議失效。覆議時,如經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決議維持原案,行政院院長應即接受該決議。
另外,立法院得經全體立法委員三分之一以上連署,對行政院院長提出不信任案。不信任案提出七十二小時後,應於四十八小時內以記名投票表決之。如經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贊成,行政院院長應於十日內提出辭職,並得同時呈請總統解散立法院;不信任案如未獲通過,一年內不得對同一行政院院長再提不信任案。
1、立法權
2、修憲及領土變更提案權
3、預算案、決算案審查權
4、戒嚴案(含解嚴案)、大赦案(含全國性減刑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及其他重要決議案的審查權
5、司法院院長、副院長及大法官、監察院院長、副院長監察委員及審計長、考試院院長、副院長及考試委員、檢察總長、中央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及委員、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2012年增加公平交易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及委員)等人事同意權
6、緊急命令追認權
7、對行政院的質詢權
8、對行政院院長的不信任權
9、「副總統」缺位時的選舉權
10、對「總統」、「副總統」彈劾案、罷免案的提出權
11、對行政院覆議案的決議權。
2. 國民黨行政院類似於現在什麼機構
台灣的行政院類似於我國的國務院,根據台灣當局「憲法」規定,「行政院」是台灣當局最高專行政屬機關,院長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和1949年10月1日之後的台灣地區政權的機關。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第53條規定:「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因此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並依《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3條第2項之規定對立法院負責。
(2)行政院立法院擴展閱讀:
行政院的第一任院長是譚延闓,國民黨逃往台灣時的院長是閻錫山,遷台後首位被新任命的院長是陳誠,現任院長為蘇貞昌。中國民主社會黨籍知名學者張君勱在1947年起草憲法時,設計偏向內閣制,行政院院長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
總統政令以行政院院長副署為條件,近似內閣總理。國共內戰爆發後,國民黨政府以動員戡亂為借口,通過臨時條款賦予總統大權;國民黨政府逃台後,蔣中正長期擔任總統,並以帶有軍事專政性質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作為統治根基,導致憲法原始設計無法施行。
3. 五權分立是什麼
五權分立,是中華民國創立者孫中山提出的一種政治主張。他認為中國從前實行行政權、考試權和監察權的流弊很大,而西歐各國所實行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的三權分立,也不大完全,因此,提出採取西洋各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憲法的長處,並融入中國古代考試權和監察權獨立的優點,而創立了以五權分立概念為核心理念的憲法。 由此可以看出:孫中山創立行政、立法、司法、監察及考試等五權獨立的五權憲法,其目的是要補救三權分立的缺點,希望藉此創立五權分工合作的新政府制度。 這套孫中山所提出的這套五權分立理論,後來將其納入中華民國憲法當中,實際應用到中華民國政府的組織架構當中,在總統之下設立五院,分別是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監察院及考試院。 國民代表大會(國會)——任免權,通否權(通過權,否決權),監督權,創制權 立法院——立法權,審核權,憲法起草權 司法院——審判權,檢察權,憲法解釋權 行政院——行政權 考試院——考核權,裁撤權 監察院——監察權,彈劾權
4. 行政院、立法院為什麼要加雙引號
你指台灣?政治問題
因為行政院、立法院是國家才有的.
所以台灣這個省不能稱其擁有「行政院」和「立法院」
5. 國民政府有哪些機構組成
國民政府由以下機構組成: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
南京國民政府公布《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法》﹐規定國民政府總攬中華民國之治權﹐政府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組成。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簡稱國府(1925年7月1日—1948年5月20日),是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機構與最高行政機關。由海陸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1925年至1928年與北洋政府相互對峙。北伐成功之後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至1948年改組成總統府為止)。1937年起帶領中國進行抗日戰爭,1948年5月20日蔣中正依《中華民國憲法》就任行憲後首任中華民國總統,國民政府改組為總統府,政府主席改中華民國總統,進入憲政時期。
6. 台灣所謂的政府機構構成
台灣政府機構五院(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監察院、考試院)這五院用中山先生的話講,是各自分立,站在政治學者來講,這中間的關系基本上還是制衡關系,怎麼說呢?行政院的施政必須向立法院負責,行政院的官員必須接受立法委員的咨詢,行政院的院長有義務到立法院去做施政報告,所有的政策、法律、預算案都要由立法院來制定。所以1947年憲法明白規定:行政院必須向立法院負責。1947年憲法規定了司法院、考試院人選的通過:考試院由考試委員來組成,領導班子就是考試委員,有一個考試院長和副院長。司法院除了本地法院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長官,有憲法解釋權的大法官,這些大法官和各地法院的法官是法學方面的專家,都是經過考試進去的。大法官盡管是法律方面的專家,但由於他有權解釋憲法,所以政治方面的考慮相當重要。像這些職位過去是由總統提名,監察院同意之後任命的。各位就可以看得出來五院之間是彼此相互制衡的。總統是在五院之上,可總統除了憲法給他的一些形式上的權力以外,對五院的日常事務按照1947年憲法是沒有權力直接去干預的。但是根據1947年憲法,目前台灣的總統怎麼會去管五院的事情呢?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過去1947年憲法規定他可以提名行政院院長,經過立法院同意之後任命。換句話說:行政院的院長的人選是總統找來的,無論如何,兩個之間有這樣一個關系在,過去憲法的設計中總統實際上不是去直接管事情的。另外有一個國民大會,1947年憲法中總統是由國民大會的國大代表選出來的,不是直接選舉產生,所以總統是受到國民大會的制約的。這是1947年憲法,當時在中國大陸比較能夠體現中山先生五權憲法的原理。當然台灣的憲法也沒有這么簡單,其中一部分一部分非常復雜,這只是把大台灣政府機構五院(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監察院、考試院)這五院用中山先生的話講,是各自分立,站在政治學者來講,這中間的關系基本上還是制衡關系,怎麼說呢?行政院的施政必須向立法院負責,行政院的官員必須接受立法委員的咨詢,行政院的院長有義務到立法院去做施政報告,所有的政策、法律、預算案都要由立法院來制定。所以1947年憲法明白規定:行政院必須向立法院負責。1947年憲法規定了司法院、考試院人選的通過:考試院由考試委員來組成,領導班子就是考試委員,有一個考試院長和副院長。司法院除了本地法院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長官,有憲法解釋權的大法官,這些大法官和各地法院的法官是法學方面的專家,都是經過考試進去的。大法官盡管是法律方面的專家,但由於他有權解釋憲法,所以政治方面的考慮相當重要。像這些職位過去是由總統提名,監察院同意之後任命的。各位就可以看得出來五院之間是彼此相互制衡的。總統是在五院之上,可總統除了憲法給他的一些形式上的權力以外,對五院的日常事務按照1947年憲法是沒有權力直接去干預的。但是根據1947年憲法,目前台灣的總統怎麼會去管五院的事情呢?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過去1947年憲法規定他可以提名行政院院長,經過立法院同意之後任命。換句話說:行政院的院長的人選是總統找來的,無論如何,兩個之間有這樣一個關系在,過去憲法的設計中總統實際上不是去直接管事情的。另外有一個國民大會,1947年憲法中總統是由國民大會的國大代表選出來的,不是直接選舉產生,所以總統是受到國民大會的制約的。
7. 台灣一府五院都是什麼
一府是總統府
五院分別是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監察院及考試院。
8. 台灣的「五大院」是哪五大我知道有「行政院」,「立法院」
台灣的「五大院」:「行政院」 「立法院」 「司法院」 「考試院」 「監察院」
根據台灣當局「憲法」規定,「行政院」是台灣當局最高行政機關,院長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總統」公布法律、發布命令,須經「行政院院長」和有關部會首長的副署;「行政院副院長」、各部會首長和不管部會之政務委員,由「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行政院」向「立法院」提出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及條約案及其他重要事項或涉及各部會共同關系事項;「行政院」對「立法院」所決議的法律案、預算案、條約案及重要政策有異議時,須經「總統」的核可,才能移送「立法院」復議,若出席「立法院」的三分之二「立法委員」表決維持原決議,「行政院長」應接受該決議或辭職。
根據台灣當局「憲法」規定,「立法院」是最高立法機關,由選舉產生的「立法委員」組成,具有決議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及其他重要事務之權。對於「立法院」的職權,自1990年後經歷次「修憲」,作了較大變更。依據「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立法院」職權尚包括:提「憲法」修正案、決議變更領土、提出「總統」「副總統」彈劾案、對「總統」提名之「司法院」正副「院長」及大法官、「考試院」正副「院長」及考試委員、「監察院」正副「院長」及監察委員行使同意權,並於每年集會時,聽取「總統」的「國情報告」。
「司法院」系台灣當局的「最高司法」機關,主管民事訴訟、刑事訴訟、行政訴訟的審判及對公務人員的懲戒審議等事項,並有「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之權。
「司法院」設大法官會議,院長為主席,行使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律、命令之職權。下設秘書處、第一廳、第二廳、第三廳、第四廳、參事室、會計處、統計處、人事處、公共關系室以及各種委員會等機構。「司法院」置院長、副院長各一人,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
「考試院」系台灣當局最高考試機構,掌理考試、公務人員之銓敘、任免、考績、級俸、升遷、保障、褒獎、撫恤、退休、養老等事項。
「考試院」設考試院會議,由院長、副院長、考試委員及考選、銓敘兩部部長組成。下設秘書處、會計室、統計室、人事室、訴願審議委員會、考銓叢書指導委員會、考試院公報指導委員會等機構。
「考試院」置院長、副院長各一人,考試委員若幹人,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院長綜理院務,並為「考試院」會議主席。
「考試院」設考選、銓敘兩部,分別掌理考選行政與文職公務員之銓敘,以及各機關人事機構之管理事項。另外設有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及公務人員退休撫恤基金監理委員會。
「考試院」名義上仍為台灣當局的最高考試機關,實際上已形同虛設。
根據台灣「憲法」規定,該院是台灣當局的最高「監察」機關。1948年5月在大陸選出「監察委員」180人,任期6年,於1954年5月期滿。國民黨去台後,蔣介石利用「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名義,決定「在第二屆委員未能依法選聘與召集之前」,「第一屆委員繼續行使其職權」。
9. 國民政府的五院指那五院
五權分立,是復中華民國創立制者孫中山提出的一種政治主張。他認為中國從前實行行政權、考試權和監察權的流弊很大,而西歐各國所實行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的三權分立,也不大完全,因此,提出採取西洋各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憲法的長處,並融入中國古代考試權和監察權獨立的優點,而創立了以五權分立概念為核心理念的憲法。
由此可以歸納出:孫中山創立行政、立法、司法、監察及考試等五權獨立的五權憲法,其目的是要補救三權分立的缺點,希望藉此創立五權分工合作的新政府制度。
這套孫中山所提出的這套五權分立理論,後來將其納入中華民國憲法當中,實際應用到中華民國政府的組織架構當中,在總統之下設立五院,分別是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監察院及考試院。
10. 國民政府時期政權體制五院制的內涵是什麼
孫中山創立行政、立法、司法、監察及考試等五權獨立的五權憲法,其目的是要補救三權分立的缺點,希望藉此創立五權分工合作的新政府制度。因為孫中山先生認為中國剛剛脫離封建制度,需要一種先進並且好的政治制度,放眼西方的三權分立,孫中山創立了五權分立。但是這個制度幾乎沒有產生一點點孫中山所想要的作用,可以說一點作用也沒產生。根本沒有打到相互制約的作用。因為中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前就沒有完全太平過,軍閥混戰各自為政,北京政府南京政府武漢政府,政令不一,無法貫徹落實。待到蔣介石名義上統一中國的時候,蔣介石本身是靠軍隊的實力,有獨裁性質,五權分立完全無法制約,到了抗戰時期,軍事委員會處於特別時期一切權力以軍隊國家為主,所以什麼立法院考試院等都是擺設。到了還都南京憲政時期剛開始還准備還權的作為,但是很短的時間就爆發了內戰,所以再一次以軍事為主,五權分立再次成為醬油,等到退守台灣時期蔣介石還是大權獨握,不過其他機構還是恢復一點權力制約,真正產生作用是蔣經國後期然後至現在台灣的格局。說實話,台灣的政治跟漿糊一樣,亂死了,很難出現穩定的政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