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長興法院法官

長興法院法官

發布時間: 2022-10-19 09:51:46

Ⅰ 請問長興縣人民法院的電話是哪個啊0572-6227991,這個是不是真的啊

長興縣人民法院
地址:湖州市長興縣太湖中路128號
電話:0572-6227246

Ⅱ 歷史朝廷官員排行

秦之三公: (1)丞相,最高行政長官,輔助皇帝處理政務,同時負責對文武百官的管理。(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總理)即行政 (2)太尉,最高軍政長官,負責管理全國軍事事務,但他平時沒有軍權,戰時也要聽從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節才能調動軍隊,軍權實際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裡。(相當於現在的中央軍委主席)即軍事 (3)御史大夫,執掌全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負責監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在中國沒有這么厲害的官職了,不過在外國相當於最高法院大法官)即司法 秦之九卿: (1)奉常,掌管宗廟禮儀,地位很高,屬九卿之首;(現在不信鬼神了,不過你用點心想想 它相當於咱們國家的什麼機構 你一定能想出來的) (2)郎中令,掌管宮殿警衛(中央機關保衛); (3)衛尉,掌管宮門警衛;(中南海保衛) (4)太僕,掌管宮廷御馬和國家馬政;(交通部) (5)廷尉,掌管司法審判;(中紀委而不是檢察院或者法院其實還應該包括北京警備司令部和北京市公安局的一些職能) (6)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務(外交部和民族事務辦公室); (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務; () (8)治粟內史,掌管租稅錢谷和財政收支;(農業部和國稅局) (9)少府,掌管專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澤之稅(國家領導人專供 不過不知道歸誰管)三公牽制就是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的漢化簡裝版但因為三公又同受一個人(皇帝)牽制 所以在行政過程中難免出現某一個公卿權力過大的現象 而西方的三權由於只受民選的議會牽制 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夠保證行政司法軍事在相對公平民主的環境下開展。
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吏部、禮部、兵部、度支(後改為戶部)、都官(後改為刑部)和工部; 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三省六部是隋文帝創立的,目的在於分割和限制丞相的權力。中書省長官為內史令,副長官為內史侍郎,主要職官有中書舍人。中書省主要負責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詔敕,起草之責主要由中書舍人負擔。門下省長官為納言,副長官為黃門侍郎,主要職官有給事中。門下省主要負責糾核朝臣奏章,復審中書詔敕,如認為不當,可以封還和加以駁正,稱「封駁」。駁正之權主要由給事中掌握。中書、門下二省都設在宮內,所以又有諫諍之責,設左右諫議大夫、左右補闕、左右拾遺,分屬二省(左屬門下、右屬中書),以匡正皇帝的過失。尚書省尚書省設在宮外,長官為尚書令,實際不任命,由副長官左、右僕射代行職權。僕射之下有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員外郎,負責都省職事,總領六部。各部長官稱尚書,副為侍郎;各司之長為郎中,副為員外郎,分別負責貫徹各種政令。他們對中央擔任具體事務的九寺三監(或五監,見卿監)及地方上的府、州、縣官有領導、監督之權。「中書取旨,門下封駁,尚書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則,從而彼此制約,以掌管國家大政。編輯本段後期唐承隋制,至唐,唐初以三省長官為宰相,合議軍國大事於政事堂(初設於門下省,李治死後,移至中書省,李隆基時改名中書門下);但又擇他官參加議政,號為參知機務、參議得失等,也是宰相。此時,決定政事之權已不全由三省長官,其後又有以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名的他官參政。唐中葉以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才是真正的宰相。三省長官卻先後被排斥出宰相行列,成為榮譽職,決定政策之權則被剝奪。玄宗以後,中書舍人起草詔敕之權又為翰林學士所分割;尚書省各部司的職權,在安史之亂後也大部分為各種使職所瓜分。故唐中葉後,三省六部制名存實亡。宋承唐制,設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三省)、工部、刑部、兵部、禮部、戶部、吏部(六部)。但北宋前期除刑部尚保留審覆天下大辟案的職權外,三省六部的主要職權都已轉移至其他機構,其長官也都只作為寄祿官銜,另派升朝官分別主判,以處理殘留細務,三省六部制仍是名存實亡。元豐改制,以三省取代中書門下為最高行政機構,與樞密院對掌文武大權。除正、副宰相外,門下、中書省分設左、右諫議大夫,左、右司諫,左、右正言掌原諫院所領諫諍彈劾職務,起居郎、起居舍人掌原起居院所領修起居注職務,又分設門下後省、中書後省,為門下省及中書省下屬機構,分別以給事中及中書舍人主管,以給事中掌原封駁司的封駁職務,並以封還詞頭的方式行使封駁權。尚書省下領六部,由各部尚書、侍郎主管,以原審官東、西院,流內銓,三班院所領職務歸吏部,以原三司與司農寺所領主要財政職務歸戶部,以原太常禮院所掌禮儀職務復歸禮部,以原審刑院糾察在京刑獄司覆刑獄及三司有關審核會計帳冊等職務並歸刑部,以原三司有關修造、坑冶等職務歸工部,某些次要軍務歸兵部,並廢除樞密院之外的舊有機構,恢復六部下屬二十四司。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反變法派執政,改為三省共同議事,奏請取旨,分省治事行下,實際上使三省合一,後習慣上常統稱三省。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又實行三省合一,二十四司也時或省並,如建炎三年以禮部兼主客,祠部兼膳部,兵部兼職方,駕部兼庫部,比部兼司門,工部兼虞部,屯田兼水部等,還省並若干寺監入六部。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又進一步省並六部下屬諸司,如以司封兼司勛,禮部兼祠部,兵部兼駕部,都官兼比部,工部兼屯田等。遼代南面官系統中,設三省六部(其中「中書省」初名「政事省」),設官同於宋制。金、元、明只設一省六部,一省,金為尚書省;元、明為中書省。明洪武十三年(1380)罷中書省,分中書省之權歸於六部。自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之制。編輯本段發展概述三省六部制是西漢以後長期發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確立,唐朝進一步完善的一種政治制度。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機構。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尚書省形成於東漢(時稱尚書台);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於三國時,目的在於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在發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至隋,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審核與貫徹執行。漢光武帝劉秀在尚書台設三公、吏部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書,為六部前身。西晉時,有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屬尚書省。隋唐中書省的長官為中書令(隋稱內史令),副長官為中書待郎(隋稱內史待郎),主要職官有中書舍人。中書省主要負責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詔敕;起草之責主要由中書舍人負擔。門下省的長官為待中(隋稱納言),副長官為黃門侍郎(後改稱門下侍郎),主要職官有給事郎。門下省主要負責糾核朝臣奏章,復審中書詔敕,如認為不當,司以封還和加以駁正,稱「封駁」。駁正之權主要由給事中掌握。中書、門下二省都設在宮內,所以又有諫諍之責,設左右諫議大夫、左右補闕、左右拾遺,分屬二省(左屬門下、右屬中書),以匡正皇帝的過失。尚書省設在宮外,長官為尚書令,實際不任命,由副長官左、右僕射代行職權。僕射之下有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員外郎、負責都省職事,總領六部。各部長官稱尚書,副為侍郎.各司之長為郎中,副為員外郎,分別負責貫徹各種政令。他們對中央擔任具體事務的九寺三監(或五監)及地方上的府、州、縣官有領導、監督之權。「中書取旨,門下封駁,尚書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則,從而彼此制約,以掌管國家大政。 唐初以三省長官為當然宰相,台議軍國大事於政事堂(初設於門下省,高宗死後,移至中書省,玄宗時改名中書門下);但又擇他官參加議政,號為參知機務、參議得失等,也是宰相。此時,決定政事之權己不全由三省長官,其後又有以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名的他宮參政。唐中葉以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才是真正的宰相。三省長官卻先後被排斥出宰相行列,成為榮譽職,決定政策之權則被剝奪。玄宗以後,中書舍人起草詔敕之權又為翰林學士所分割;尚書省各部司的職權,在安史之亂後也大部分為各種使職所瓜分。故唐中葉後,三省六部制名存買亡。隋朝三省六部宋承唐制,設門下、中書、尚書三省、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但北宋前期除刑部尚保留審覆天下大辟案的職權外,三省六部的主要職權都己轉移至其他機構,其長官也都只作為寄祿官銜,另派升朝官分別主判,以處理殘留細務,三省六部制仍是名存實亡。王安石變法時,以三省取代中書門下為最高行政機構,與樞密院對掌文武大權。除正、副宰相外,門下、中書省分設左、右諫議大夫,左、右司諫,左、右正言拿原諫院所領諫諍彈劾職務,起居郎、起居舍人拿原起居院所領修起居注職務,又分設門下後省、中書後省,為門下省及中書省下屬機構,分別以給事中及中書舍人主管,以給事中拿原封駁司的封駁職務,並以封還詞頭的方式行使封駁權。尚書省下領六部,由各部尚書、待郎主管,以原審官東、西院,流內銓,三班院所領職務歸吏部,以原三司與司農寺所領主要財政職務歸戶部,以原太常禮院所掌禮儀職務復歸禮部,以原審刑院糾察在京刑獄司覆刑獄及三司有關審核合計帳冊等職務並歸刑部,以原三司有關修造、坑治等職務歸工部,某些次要軍務歸兵部,並廢除樞密院之外的舊有機構,恢復六部下屬二十四司。宋公元1086年,反變法派執政,改為三省共同議事,奏請取旨,分省治事行下,買際上使三省合一,後習慣上常統稱三省。南宋公元1129年,又實行三省合一,二十四司也時或省並,如公元1129年以禮部兼主客,祠部兼膳部,兵部兼職方,駕部兼庫部,比部兼司門,工部兼虞部,屯田兼農部等,還省並若干寺監入六部。公元1163年,又進一步省並六部下屬諸司,如以司封兼司勛,禮部兼祠部,兵部兼駕部,都官兼比部,工部兼屯田等。遼代南面官系統中,設三省六部(其中「中書省」初名「政事省」),設官同於宋制。金、元、明只設一省六部,一省,金為尚書省;元、明為中書省。明1380年罷中書省,分中書省之權歸於六部。至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制。編輯本段組織架構三省:從唐朝開始正式設立的中央政權體系,分別為: 三省六部尚書省——最高行政機構,負責執行國家的重要政令;門下省——審議機構,負責審核政令;中書省——決策機構,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的詔令。中書省主要負責與皇帝討論法案的起草,草擬皇帝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查詔令內容,並根據情況退回給中書省。這兩個部門是決策機構,通過審查的法令交由尚書省執行。編輯本段職責分工吏部負責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員戶部負責財政、國庫禮部:負責貢舉、祭祀、典禮兵部:負責軍事 三省六部刑部:負責司法、審計事務。具體審判另有大理寺負責。重大案件組織刑部、御史台、大理寺會審。謂三司審。工部:負責工程建設中書省長官在隋朝稱為內史令,唐朝稱為中書令,副職稱中書侍郎。門下省長官在隋朝稱為納言,唐朝改叫侍中,門下侍郎副之。尚書省長官稱為尚書令,尚書僕射副之。但由於唐太宗在即帝位前曾擔任這個職務,因此在唐朝此後的時期,這個官職輕易不授,而以尚書僕射為尚書省長官。唯安史之亂後,郭子儀有大功於唐室,無官以寵之,遂授尚書令。另朱溫篡逆前亦自稱之。中書省內設中書舍人若干,掌草擬詔命。門下省內設給事中、散騎常侍、諫議大夫、起居郎、拾遺等官,掌規諫。尚書省下設左右丞,分管六部。六部的長官都稱為尚書。三省之中,尚書令、僕射位高,為人臣之極而無實權。實際行使相權的是中書、門下兩省大臣。編輯本段三省的歷史演變秦朝秦朝在少府下設尚書,主管典籍,為後世尚書省的發端。漢朝漢武帝奪外朝(以丞相為主的正式的政府機關)權,設立以大將軍為首的內朝,專門處理軍國大事。以原屬少府的尚書以及中書謁者來轉達表章,溝通內外朝,為後世尚書 三省六部省的發端。東漢時設置尚書台,統領百官政事,長官稱尚書令。但是此時的尚書台在體制上仍然屬於少府序列,官品低微,所以另派大將軍、大司馬、太傅以錄尚書事的名義秉政。東漢末設侍中寺,為皇帝的侍從、顧問機構。置侍中、散騎常侍等官,多以卓有學識的士人充任,為一時清選。魏晉南北朝三國曹操自任丞相,移原隸少府的尚書吏部曹、選部曹等尚書諸曹為丞相屬官,將漢武帝建立的內朝轉為外朝官署,這是尚書省建立的開端。按:東漢時雖有尚書台、已經成為處理政務的主要機關,但畢竟是隸屬於內廷的官署,不能說是國家的正式政務機關。曹丕以尚書諸曹權力過大,遂以曹操設立的專門處理機密文書的秘書省為基礎另設中書省,掌管機要,起草和發布詔令。置中書監、令各一人,以中書監為長官。南北朝時侍中、散騎常侍的權力逐漸擴大。北朝則政出門下,成為中央政治機構的重心。晉代,正式有門下省的建制。隋隋朝建立後,將北周仿照周禮設立的官爵制度廢除,設立了以三省六部制為主體的中央官僚體系。隋設尚書、門下、內史、秘書、內侍五省,秘書省類似於後來的館閣,內侍省則是一個專門的宦官機構,主持中央政權的就是尚書、門下、內史三省。三省互相牽制,共同向皇帝負責。其中,決策者為內史省,長官稱內史令;審議者是門下省,長官稱納言;處理日常政務的機構是尚書省、置尚書令、左右僕射各一人,下設吏、禮、兵、度支(後改稱民部)、都官(後改稱刑部)、工六部。隋朝,三省長官均為相職,同時,三公、三師也參預朝政,也是宰相。唐唐代三省制的特點是在建立不久就向二省、一省轉變。這種變化的動因在於皇權對於相權的控制、以及提高行政效率。 首先、為了控制相權,皇帝逐漸使用一些資歷較輕的官員參預朝政,實際行使 三省六部宰相的權力,但是由於沒有宰相崇高的體制,所以便於控制。漸漸的,中書令、侍中、尚書令以及左右僕射這些宰相職務已經變成了一個崇高的虛銜,而真正的宰相卻成為一種臨時性質的職務,這符合從漢代開始的相權不斷下降的規律。唐代以三省首長「品位既崇,不欲輕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職,而假以他名。」(《新唐書》卷46《百官志》)主要有「平章事」和「同中書門下三品」等。唐太宗貞觀八年,僕射李靖因病辭去宰相職務,太宗不同意,要求他「疾小瘳,三兩日一至中書門下平章事。」「平章事」之名始於此。唐高宗永淳元年,始以某官(黃門侍郎郭待舉、兵部侍郎岑長倩)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者為宰相。長興四年為避諱(慕容延釗父名章),曾改為「同中書門下二品」,因為尚書僕射是職事官從二品。貞觀十七年,蕭瑀、李勣並「同中書門下三品」,因為侍中、中書令是正三品,「同中書門下三品」之名始於此。高宗以後,宰相必須加「同中書門下三品」之銜,否則即使擔任中書令也不能稱為宰相,品位高者亦如此(有三公、三師頭銜的除外)。三省合署議事、辦公,三省職能逐漸趨向混同合一。三省分權,勢必造成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端。為了三省之間協調行動,三省首長定期在門下省的政事堂議事。自武德年間開始,中書、門下集議於政事堂,政事堂設於門下省。(《通典》:「舊制,宰相常於門下省議事,謂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間,「裴炎自侍中遷中書令,乃徙政事堂於中書省。」由此,確立了中書省的中心地位。開元十一年,中書令張說奏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政事堂印也改為中書門下印,且於其後分列吏、樞機、兵、戶、刑禮五房。從此,中書門下正式成為宰相的辦事機構。尚書省在唐代一度改稱文昌台、都台、中台,旋復舊稱。中書省在唐代一度改稱西台、鳳閣、紫微省,旋復舊稱。門下省在唐代一度改稱東台、鸞台、黃門省等,旋復舊稱。五代制度與唐無異,但是由於連年征戰,實際上宰相並不掌握權力。三省形同虛設。政事多由皇帝特派使臣辦理,成為宋代以差遣為正官的開始。宋在宋代,雖然三省名義始終存在,但是已經混同為一省。同時由於樞密院、三司的設立,宰相的軍權、財權被剝奪,三省制度名存實亡。宋代官制「有官、有職、有差遣:官以寓祿秩、敘位著,職以待文學之選,而別為差遣以治內外之事。其次又有階、有勛、有爵。故士人以登台閣、升禁從為顯宦,而不以官之遲速為榮滯;以差遣要劇為貴途,而不以階、勛、爵邑有無為輕重。」(《宋史》卷一六一《職官志》)。不但宰相為臨時職務,天下無官不為臨時職務,至於「非奉別敕,不得治本官事」。按《宋會要·職官》「中書令,侍中,及丞郎以上至三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並為正宰相。」但實際上,有以侍中銜出任宰相職務的現象、卻沒有以中書令銜出任為宰相者,中書令與尚書令一樣,都是榮譽頭銜。其他皆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相。(《古今源流至論》後集卷二《三省》:「國初三省長官第為空名,惟侍中有真拜者。」)宋代通常二相並任,較唐朝時少了許多。也有獨相一人或三相並置的。三相並置時,以昭文館大學士為首相,次相監修國史,末相兼集賢殿大學士。二相並任的,首相並兼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神宗元豐改制時,盡廢差遣職。以三省長官任宰相,諸官均以本官治事。以尚書令、中書令、侍中,官高不便輕授。遂以尚書左、右僕射為宰相。左僕射例兼門下侍郎,為門下省長官;右僕射例兼中書侍郎,為中書省長官。政和二年,廢尚書令,改侍中為左輔、中書令為右弼,皆虛其位;並改左僕射為太宰,右僕射為少宰,仍兼中書、門下兩省侍郎。靖康元年,復以尚書左、右僕射為宰相,三省長官名稱皆依元豐官制。南渡後,凡事力圖復太祖、太宗舊制。建炎三年,尚書左、右僕射皆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並中書與門下二省為中書門下。孝宗幹道八年,改尚書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廢侍中、中書令、尚書令虛稱,遂為定製。元元代以中書省總領百官,與樞密院、御史台分掌政、軍、監察三權,尚書省時置時廢、門下省不復置,故中書省較前代尤為重要。明明初不設中書令,仍以中書省統六部,長官稱左右丞相。太祖洪武十三年,誅胡惟庸,廢中書省與丞相,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至此,三省六部制的三省徹底廢止。清清沿明制,以六部尚書任天下事,其上先後有議政王大臣會議、上書房、軍機處。編輯本段六部的歷史演變官署名。從隋唐開始,對中央行政機構中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 三省六部工部各部的總稱。又稱「六曹」。發端於秦少府尚書,經後漢尚書台諸曹演化而成。 六部的職務在秦漢時為九卿所分掌,魏晉以後,尚書分曹治事,由曹漸變為部,至隋唐始確定以六部為尚書省的組成部分。以吏、戶(隋稱民部)、禮、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禮》中的六官,秦漢九卿的職務大部並入。元代六部改屬中書省。明太祖廢宰相不置,以尚書任天下事,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地位更加提高。清末,新設外務等各部,六部之名遂廢。(1)吏部官署名。東漢始置吏曹,改自尚書常侍曹,魏晉以後稱吏部。隋唐五代列為尚書省六部之首。吏部下設吏部司、司封司、司勛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勛封、調動等事務,唐朝前期主持科舉考試,開元二十四年將主試權轉禮部管轄。唐朝中期,尚書省職權為諸使職侵奪,本部對於官員的任免權力也日漸削弱。長官稱吏部尚書,置吏部侍郎二人。一度曾改稱司列、天官、文部,旋復舊。後代相沿不改。唯宋代使職盛行,吏部職務為審官院、東西銓所掌,吏部尚書亦不治本部事。吏部職位吏部設有: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郎中二人,正五品上;員外郎二人,從六品上。吏部主事四人,司封主事二人,司勛主事四人,考功主事三人。武德五年改選部曰吏部,七年省侍郎。貞觀二年復置。龍朔元年改吏部曰司列,主爵曰司封,考功曰。武後光宅元年改吏部曰天官。垂拱元年改主爵曰司封。天寶十一載改吏部曰文部,至德二載復舊。有吏部令史三十人,書令史六十人;制書令史十四人;甲庫令史十一人,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司封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固四人;司勛令史三十三人,書令史六十七人,掌固四人;考功令史十五人,書令史三十人,掌固四人。(2)戶部戶部是中國古代官署名。三國時設度支尚書,掌財政。隋代以度支尚書為民部尚書。唐代改稱戶部,遂為六部之一,長官為戶部尚書。歷代相沿。明清時期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其內部辦理政務按地區分工而設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錢糧外,亦兼管其他衙門的部分政務,職責多有交叉。清還設有掌管八旗事務的八旗俸餉處及現審處。隸屬於戶部的機構有:掌鑄錢的錢法堂及寶泉局;掌庫藏的戶部三庫;掌倉儲及漕務的倉場衙門。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憲政」,將戶部改為度支部。戶部遂廢。(3)禮部禮部是中國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設。隋唐為六部之一。歷代相沿。長官為禮部尚書。檢查吉、嘉、軍、賓、凶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禮部下設四司,明清皆為:儀制清吏司,掌嘉禮、軍禮及管理學務、科舉考試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禮、凶禮事務;主客清吏司,掌賓禮及接待外賓事務;精膳清吏司,掌筵饗(宴席)廩餼(糧食)牲牢(牲畜)事務。四司之外,清設有鑄印局,掌鑄造皇帝寶印及內外官員印信。會同四譯館,掌接待各藩屬、外國貢使及翻譯等事。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憲政」,將原設之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並入禮部。禮部內部機構中添設承政、參議二廳,儀制、太常、光祿三司及禮器庫、禮學館。宣統三年(1911年),將禮部改為典禮院,成為清政府專管朝廷壇廟、陵寢之禮樂及製造典守事宜,並掌修明禮樂、更定章制的機關。(4)兵部兵部,中國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源於三國魏五兵制,隋唐以後設立兵部,掌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之政,歷代相沿。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憲政」,將兵部改為陸軍部,後又添設海軍部。兵部的名稱遂廢。(5)工部官署名。周代屬冬官事,秦漢屬少府。曹魏自少府分置水部曹,隸尚書台,掌水利工程,兼領航運之政。晉置屯田曹、起部曹,掌農墾(軍墾由屯田中郎將領之)和水利事業。南北朝時期,南朝沿置不改,北朝損益不定。隋朝將前述諸曹合並置為部,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沿用北周工部的名稱,列為尚書省六部之一。工部下設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部司。工部司為工部頭司,掌營建之政令與工部庶務;屯田司掌天下田墾;虞部司掌山川水澤之利;水部司掌水利。長官稱工部尚書,置工部侍郎一人,後代相沿不改。唯宋代使職盛行,工部職務為諸使所奪。明朝初,工部下設總部、屯部、虞部和水部四屬部,洪武二十六年,改尚書二十四部為二十四清吏司,工部各屬部分別改為營繕清吏司、虞衡清吏司、都水清吏司和屯田清吏司,職掌、設官仍前。(6)刑部東漢尚書置二千石曹掌刑獄,三公曹掌決案。魏晉以後有都官、比部各曹。隋初設都官尚書,後改為刑部尚書,刑部遂為六部之一。長官為刑部尚書。歷代相沿。明清兩代,刑部作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與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復核,共為「三法司制」。刑部的具體職掌是:審定各種法律,復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會同九卿審理「監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審理京畿地區的待罪以上案件。刑部的內部組織機構的設置是按省設司。清代刑部各司除分核本省刑名外,職掌他省及衙門的部分文書收發和某些日常政務。此外,清設督捕司,掌督捕旗人逃亡事;秋審處,掌核秋審、朝審各案;減等處,掌匯核各省及現審各案之遇赦減等事;提牢廳,掌管獄卒,稽察南北所監獄的罪犯,發放囚衣、囚糧及葯物等;贓罰庫,掌收放現審案內贓款及沒收各物件,並保管本部現銀及堂印;贖罰處,掌罰罪事;律例館,掌修訂法律。編輯本段意義及影響第一,使封建官僚機構形成完整嚴密的體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的統治力量。 第二,使宰相的權力——分為三,三省長官的品級又較低,這就削弱了相權,加強廠皇權。在秦漢,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每當皇帝無能,丞相就可能專權。三省六部制的設立,三分相權,有利解決皇權與相權的矛盾,加強了皇權;同時擴大了議政人員的名額,收到了集思廣益的效果;第三,各部職責有明確的分工,有利於皇帝的集權與政令的貫徹執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發揮了國家機構的效能。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官制史的重大變革,它標志著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此後,歷朝基本上沿用這種制度。

Ⅲ 長興縣人民法院最近有盜竊案開庭嗎

有。
據長興縣人民法院官微日前消息,9月7日,長興縣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並當庭宣判一起涉窨井蓋犯罪案件,被告人楊某因偷取公共道路上的窨井蓋,以破壞交通設施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
該案是今年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發布《關於辦理涉窨井蓋相關刑事案件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以來,浙江審結的首起因偷盜窨井蓋被判破壞交通設施罪案。

Ⅳ 長城證券法人代表

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注冊地址:深圳市福田區深南中路2066 號華能大廈25 層

辦公地址:深圳市福田區深南中路2066 號華能大廈25 層

法定代表人:楊光裕

1、公司董事、監事及高管人員介紹

楊光裕先生,董事長。1957 年生,中共黨員,工商管理碩士。曾任江西省審計廳辦公室主任,海南匯通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總會計師,長城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

吳德超先生,董事。1961 年生,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曾任海南匯通國投證券營業部總經理,長城證券海口營業部總經理,長城證券業務開發部部門總經理、長興達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現任長城證券資產管理總部副總經理兼投資發展部總經理。

張建海先生,董事。1960 年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高級經濟師。曾任中國人民銀行山西省分行辦公室副主任、山西證券公司副總經理,1995 年起任長城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總裁助理。

呂莉女士,董事。1959 年生,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曾任寧夏證券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董事長,西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現任西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監事長。

崔澤軍先生,董事。1964 年生,中共黨員,高級會計師。曾任中原信託投資有限公司財務部副經理、經理、副總經理,現任中原信託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桂水發先生,董事。1965 年生,大學本科,注冊會計師、審計師。曾任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場部總監,現任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陶允女士,董事。1975 年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經濟師。曾任天津北方國際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國際業務部項目經理、資金管理部副經理,現任北方國際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證券投資總部總經理。

馬原女士,獨立董事。1930 年生,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曾任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副庭長、庭長、副院長,主管民事審判和行政審判工作。現任中國女法官協會會長,人民大學兼職教授。曾主持起草了大量的司法解釋、參加了許多重要法律的立法活動,主編了一批重要法學著作,是我國法律界權威人士。

麥建光先生,獨立董事。1961 年生,中國香港人,香港注冊會計師,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資深會員、香港會計師公會資深會員。1985 年加入香港安達信公司,1991 年調入深圳,是安達信深圳和廣州分公司的主管合夥人,也是安達信國際組織的合夥人,在企業招股、收購合並及公司融資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01 年年底,創建華雋創業投資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擔任董事總經理職務。

任俊傑先生,獨立董事。1955 年生,大學本科。歷任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分行處長、深圳金融機構同業協會首任秘書長、賽格投資有限公司(香港注冊)董事總經理、祥安證券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會員)董事、中國投資環境協會副理事長,現任深圳懷新企業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對中國金融體系的改革、金融監管及證券市場的發展有豐富工作經驗。

王其文先生,獨立董事。1944 年生,中共黨員,美國馬里蘭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博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在運籌學、人工神經網路方法用於優化、預測與決策、資源與環境管理等領域具有豐富教學、科研和實際工作經驗,擅長將管理決策中的數量分析與計算機應用相結合。

李建中先生,監事長。1964年生,碩士研究生畢業。曾任長城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資金計劃部總經理,現任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經理。

李德良先生,監事。1951生,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現任長城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經理。

傅鵬博先生,監事。1962年生,碩士研究生。現任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基金管理總部副總經理。

阮爭先生,監事。1969年生,大學本科。現任中原信託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管理部經理。

宴子群先生,監事。1955年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曾任天津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國際金融處副處長、金融外經處處長,美國新津國際有限公司副總裁。現任北方國際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管理總部副總經理。

楊傳益女士,監事。1957年生,會計師。現任西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總裁助理兼財務部經理。

關林戈先生,常務副總經理。1953年生,中共黨員,經濟學碩士。曾任中國汽車貿易公司辦公室主任,中共天津市委領導同志秘書,南方證券天津分公司副總經理、常務副總經理、代總經理,長城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總裁助理。

余駿先生,督察長。1962年生,碩士研究生。曾任中國人民銀行湖北省分行科室負責人,君安證券有限公司研究部宏觀室負責人,長城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營業部總經理。

Ⅳ 長興縣社會矛盾糾紛調解中心與長興縣人民法院有何區別

調解中心是人民調解組織,是負責組織調解的,調解是自願的,需要雙方一致同意調解才行。而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負責接受一方的起訴並予以立案審判作出判決。

Ⅵ 長興法院9月6號判使用假幣案結果定罪了嗎

如果當事人想了解判決結果可以直接登錄中國裁判文書網進行查詢,根據《最高法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第三條規定, 人民法院作出的下列裁判文書應當在互聯網公布:

(一)刑事、民事、行政判決書;

(二)刑事、民事、行政、執行裁定書;

(三)支付令;

(四)刑事、民事、行政、執行駁回申訴通知書;

(五)國家賠償決定書;

(六)強制醫療決定書或者駁回強制醫療申請的決定書;

(七)刑罰執行與變更決定書;

(八)對妨害訴訟行為、執行行為作出的拘留、罰款決定書,提前解除拘留決定書,因對不服拘留、罰款等制裁決定申請復議而作出的復議決定書;

(九)行政調解書、民事公益訴訟調解書;

(十)其他有中止、終結訴訟程序作用或者對當事人實體權益有影響、對當事人程序權益有重大影響的裁判文書。
第七條 規定,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文書,應當在裁判文書生效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在互聯網公布。依法提起抗訴或者上訴的一審判決書、裁定書,應當在二審裁判生效後七個工作日內在互聯網公布。

Ⅶ 男子偷兩塊井蓋獲利僅百元,法院是如何宣判的

在9月7日,長興法庭開庭審理了楊某盜竊兩塊井蓋的犯罪案件,因為被告楊某他盜竊了兩塊井蓋,並且獲利了百元左右。長興法院審理 以破壞交通實施罪判處楊某有期徒刑三年,並且暫緩4年。對於楊某偷竊井蓋這個事件也是在浙江省首例因井蓋判處的破壞交通實施罪。

這個事情發生在2020年的5月30日當時犯罪嫌疑人楊某他在白天駕駛著自己的三輪電瓶電瓶車,經過長興縣虹星橋鎮某村村委會門口道路時的時候,發現在地面上有兩個鐵質的井蓋。此時以收廢品為業的楊某便動了私心,想把井蓋帶回家進行變賣。

當地居委他在第2天早上的時候就已經發現了這個井蓋被盜,並進行了重新的鋪設 ,並沒有給行人和車輛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傷害。所以長興法院審理決定,被告人楊某他在盜取了村道上的兩塊井蓋在盜取之後,也沒有進行保護措施導致井口暴露在外。這個情況足以使路過的車輛或者人出現不可估計的危險,所以他這種行為已經構成了破壞交通。

熱點內容
簡述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0 09:01:22 瀏覽:77
偽造處罰單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0 08:45:10 瀏覽:534
法院傳票委託 發布:2024-11-20 08:27:38 瀏覽:88
關於娛樂場所的使用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20 08:17:17 瀏覽:297
農村土地管理條例 發布:2024-11-20 08:03:31 瀏覽:215
刑事訴訟法219 發布:2024-11-20 07:28:08 瀏覽:80
廣東省16個地級市立法權 發布:2024-11-20 07:25:19 瀏覽:98
道德不良行為 發布:2024-11-20 07:10:00 瀏覽:735
交通事故撞死牲畜法規 發布:2024-11-20 07:02:52 瀏覽:683
刑法懲罰說 發布:2024-11-20 05:48:45 瀏覽: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