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讀書心得

法院讀書心得

發布時間: 2022-10-21 04:03:22

司法為民感悟體會

國的法律制度是作為統治階級的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它代表著最廣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司法為民行使人民的權利,為人民謀求利益。下面是我整理的司法為民 心得體會 ,歡迎大家參閱。

司法為民心得 範文

胡錦濤同志指出:群眾利益無小事,和諧社會建設,要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為群眾多辦好事、實事。這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必然要求,也是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人民法院肩負著維護穩定、服務大局、打擊犯罪、調處社會矛盾、化解民間糾紛、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的神聖使命。人民法院的全部工作必須以實現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緊緊圍繞保穩定、保民生、保發展的大局,自覺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的指導思想,推動工作科學發展上水平。

在新的歷史時期,司法審判工作面臨的基本矛盾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首先要明確人民群眾對司法審判工作有哪些新需求、新期待;其次是要明確司法工作與人民的要求有哪些差距,突出存在什麼問題。

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司法審判涉及的領域更加凸顯民生問題,不僅要保護人身、財產、婚姻家庭權利,還要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不僅要保護基本的生存權利,更要保護公民發展的權利。憲法和法律把公民的權利設定和保護到哪裡,司法保護就涉及到哪裡,其廣度和深度與人民利率息息相關。公民在尋求司法保護時,不僅要求司法公正,而且要求司法快捷高效;不僅要求實體上公正而且要求程序公正;不僅要求司法要廉潔,而且要求司法要文明,不僅要求利益得到有效的保護,而且要求司法要公開,充分行使監督權和知情權。總之,公民權利保障的意識和要求日益增強,對司法保護的要求和期待越來越高。

從司法審判自身來看,司法能力、體制等諸多方面還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改變這種現狀,還需要一個較長期的發展過程,這個發展過程,我們舉什麼旗,走什麼路將決定著司法審判事業發展的方向和結果,我們依靠誰,為了誰決定著司法工作發展的動力。胡錦濤同志講:維護人民利益,是黨的根本宗旨和要求,也是做好政法工作的目的,政法工作搞的好不好,最終要看人民滿意不滿意。這一重要論述,指明了檢驗司法審判工作的根本標准,也就是說司法審判工作搞得好不好,人民說了算。所以司法審判工作如何發展,也要問計於民,謀利於民,發展依靠人民。一是不能脫離人民群眾,不僅要拓寬監督 渠道 ,讓人民行使充分的監督權、知情權,而且要讓人民群眾參與司法權的行使,用群眾的語言,群眾的感情和群眾能接受的方式解決群眾的司法需求。二是要面向基層,面向農村,把司法保護覆蓋到邊沿群眾,確保社會公平正義。鄧小平指出:「中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農村。中國社會是不是安定,中國經濟能不能發展,首先要看農村能不能發展,農民生活是不是好起來。我國的協調發展是城鄉統籌發展,司法工作的科學發展應當把為農村農民利益提供優質司法保障作為重點,只有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社會穩定,實現司法的價值和目的。三要切實提高司法能力,切實做到司法為民,要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特別增強親近群眾,體恤群眾感情,學會團結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共同維護一方平安的能力。下大力氣解決司法不公、不廉、效率低下、作風粗暴的問題,以優良的作風、過硬的本質、良好的司法保障取信於民,真正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

司法為民 心得體會範文

解放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一大法寶,也是我們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掃除障礙,引領發展的重要法寶。我們過去取得的成績和進步,得益於思想的不斷解放;完成新階段的目標和任務,更需要繼續解放思想。在新一輪解放思想大討論中,人民法院如何通過解放思想活動,更新司法觀念,創新司法機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大顯身手,值得我們深入探索。

一、堅持司法為民是人民法院解放思想的目的和核心。 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開展審判活動。審判工作有嚴格的法定程序,必須嚴格依法進行。那麼,從事審判工作的人民法院是否有必要解放思想?回答是肯定的。審判工作的最終目的在於公正司法,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但由於我國的法治建設起步較晚,在法律制度、法律規范、法律適用、審判機構設置、審判模式、審判管理、法官遴選、法官考評等方面都存在諸多不完善的地方。這些不完善的地方已直接影響司法公正、司法為民的實現,急待我們不斷改進和完善。要解決這些些問題,只有通過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調查研究,科學實踐、大膽探索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那又如何才能真正解放思想呢?人民法院在工作中解放思想,必須緊緊圍繞「司法為民」這一條主線進行。我們是人民民主專政國家,一切權力來自人民。人民法官手中的審判權也是人民賦予的,必須為人民用好權、辦好案,為老百姓排難解憂,也就是說司法要為人民服務。偏離這一條主線,司法就背離了正確的政治方向,背離其根本宗旨。這是黨和人民所不允許的,實踐證明也是行不通的。人民法院解放思想不堅持「司法為民」的指導方針,就會導致胡想蠻干,違法辦事,踐踏法律,嚴重損害法律的尊嚴。前些年的解放思想活動中,一些法院沒有根據人民法院工作的情況和特點,認為解放思想就是敢想敢幹多收費、搞創收,不少人民法院還開辦公司,參與經營,並產生各種經濟糾紛,嚴重偏離人民法院的工作性質和要求,嚴重損害人民法院的形象和司法的權威,這些沉重教訓值得我們深思。我們必須圍繞「司法為民」這一主線,把解放思想中提倡的「敢想敢闖敢幹」與「依法、科學、責任」結合起來,在合法、科學的尺度內負責任地、扎扎實實地干起來,經得起人民的評議和歷史的檢驗。這才是人民法院真正的解放思想。

二、堅持司法公正是人民法院解放思想的著力點。 司法公正是司法的核心和本質,也是司法的終極追求,更是司法為民的前提和必然;只有實現司法公正,才有可能實現全社會的公平正義,構建和諧社會,惠及老百姓。這些年,人民法院始終致力於對司法公正的不斷追求,從多角度、多形式、多層次實踐司法公正,取得可喜的成效。人民法院案件審判准確率、當事人服判息訴率、當事人對人民法院的信任度不斷提高。但不可否認,人民法院當前的司法公正水平與黨和人民的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影 響和制約司法公正的因素還不少。我們必須借這次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契機,深入分析當影響司法公正的各種因素,通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探索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要求的審判工作規律;樹立司法公正的理念,投入更大的決心、勇氣、精力去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實現的問題,千方百計解除制約司法公正的難題,真正實現司法公正和司法為民,實現解放思想的真正目的。我們要通過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克服司法審判活動中因循守舊思想,強化改革創新意識;克服自滿保守思想,增強危機憂患意識;克服狹隘封閉思想,增強開放和作意識;克服片面發展思想,樹立科學發展意識。這幾個方面思想解放成果落實到審判實踐中來,就要緊緊圍繞司法為民這一主線,運用科學、發展、開放、創新、為民的觀念來理解法律,在解釋和運用法律之中賦予時代價值觀念,使法律的適用顯得更加合情、合理,使法中有真情、法中有真理,真真正正做到案結事了,化解矛盾,使每一起案件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人民的評價;就是要不斷提高司法效率,「遲到的公正不是公正」,要盡可能減少當事人的訴累和訴訟成本;就是要在訴訟中加強調解和協調工作力度,使被喻為東方司法之花的調解制度在化解矛盾、和諧訴訟、構建和諧社會中開放得更加艷麗多姿;就是要 為當事人提供優質、文明的服務,切實保障當事人尤其是處於弱勢地位的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為他們提供更加方便、文明的訴訟環境,尊重他們的人格,傾聽他們的呼聲,為他們伸張正義。這才是我們所要的解放思想。

三、深入司法改革是人民法院解放思想的具體 措施 。 上文已述,由於我國的民主法治建設起步較晚,在司法體制和司法制度的設計等方面還存在不少不完善地方,這些地方已嚴重地制約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司法權,影響司法公正、文明和權威,阻礙我國民主和法治進程,必須加以改革。黨的十七大也提出: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保證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我們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要服務於當前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之中,體現在司法改革的力度和成果上。當前,我區各級法院要著重抓好審判委員會、立案工作、級別管轄、審判監督工作、執行工作、案件管理和質量評估體系、法官助理制度等七方面改革。在改革中逐步完善案件管轄制度,避免外界干擾,確保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突出審判委員會的最高審判組織特徵,推進審判委員會專業化建設;完善便民措施,及時准確依法立案,防止訴權濫用,浪費司法資源;建立和完善案件的監督和考評機制,提高審判、執行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提高司法的公信力。為確保改革的順利進行,我們要把握好改革的原則、方向、標准和重點。在改革中要堅持黨的領導,從我國國情出發,從我區實際出發,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積極穩妥、循序漸進;改革必須體現人民意志,反映人民的願望,必須鼓勵人民參與,傾聽人民呼聲,必須主動接受人民監督和評判。總之,要通過改革,優化司法職權,規范司法行為,建設符合我區法院工作實際,符合司法規律,符合人民利益和願望的審判工作機制,盡可能滿足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使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充滿信心。

四、加強隊伍建設是人民法院解放思想的重要保障。 解放思想和隊伍建設是相輔相承。只有不斷解放思想,才能實事求是,客觀地了解當前人民法院隊伍現狀;才能打破論資排輩、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安於現狀、固步自封的舊框框,建立切實可行的隊伍建設機制,改善隊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完善法官 教育 培訓機制,建立健全教育、監督、懲戒並重的廉政懲防體系,完善隊伍的選拔運用機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讓想幹事的人有機會,能幹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位置。讓德才兼備、發展潛力大的年輕幹部脫穎而出,充分激發隊伍的活力,提高隊伍的思想政治、專業 文化 、道德修養等多方面素質。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保持和發揚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求真務實,秉公裁判的司法優良傳統;才能堅決反對門難進、臉難看、生、橫、冷、硬、攤的衙門作風,使隊伍具有更強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得到人民的信賴和擁護,促進司法公正和司法為民的實現。隊伍建設好,隊伍的思想就更加活躍,幹警素質更高,更能主動學習,開動腦筋,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觀念。這樣又有利於我們解放思想。畢竟解放思想是一項長期的主觀世界的自我改造,解放思想將永遠伴隨我們對客觀世界改造的全過程,不可能一蹶而蹴。要深入持久地解放思想,必然需要加強隊伍建設來做保障。

司法為民心得體會

胡錦濤同志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的 報告 中指出:「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司法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一環,是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的重要防線。「公正司法,一心為民」作為當前和今後人民法院工作的指導方針,是一個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體現了司法的人民性、科學性和權威性。公正,是司法工作的根本要求;為民,是人民司法的本質特徵。今日的中國朝氣蓬勃,正堅定的向法治社會邁進,社會轉型階段的利益重組過程中,是否建立健全公正、高效、權威的審判體系尤為重要!它關乎民心向背,關乎黨和政府形象,關乎社會穩定,關乎人民群眾利益,關乎社會主義法治事業的走向和進程。

就像德沃金在其不朽名著《法律帝國》中的描述的那樣:法律帝國的首都是法院,而法官們,則是帝國的王侯將相。今天的我們,在人民法院工作,是一種光榮,我們平凡的工作背後,是崇高的事業,神聖的使命。與光榮同在的,是責任!人民群眾是司法公正的最大受益者,人民群眾也是司法不公的最大受害者。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建立法院,不是為了建一座宏偉壯觀的帝國之都;人民賦予法官獨立的審判權,也不是為了法官的尊榮顯貴。如果不能用手中的法槌擊出公平與正義的時代最強音,如果不能以信念之火讓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熠熠生輝,法院與法官,就會在當今偉大的時代,失去存在的價值。

肖揚院長曾經說過「一心為民』是公正司法的精神支柱,這根支柱一旦倒塌,法官將淪為私利的俘虜,司法將成為違法者的幫凶。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是司法的根本目的和要求。廣大-法官應當始終堅持「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指導方針,始終不渝地把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司法工作永恆的價值追求和道德底線。

天視我我民視,天聽我我民聽。公正司法,一心為民。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我們義無反顧!司法為民不是一個裝點門面的宣傳 口號 ,需要我們用熱血和汗水去兌現。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是人民法院的時代責任,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是人民法官的神聖使命!

落實司法為民,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是關鍵。崇高的事業,始於平凡的努力。一位智者曾經這樣說過: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就不簡單,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司法為民,就是對日復一日平凡甚至瑣碎的工作毫不懈怠;司法為民,就是在一個個案件中為點滴的公正奔波操勞。正是這平凡的努力,正是這點滴的公正,體現著新時期樹立崇高社會主義。

相關 文章

1. 心得體會範文

2. 學習心得體會

3. 工作心得體會

4. 讀書心得範文4篇

5. 正能量的工作心得體會

❷ 學習《刑法》的體會

學習《刑法》心得體會

在這個月的讀書學習過程中,我主要對司法考試教材中的刑法學進行了有計劃的學習,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這一法律解釋對我啟發很大,現在我就把這一解釋向大家介紹一下。
根據刑法第一款的規定,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自動投案,是指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機關發覺,或者雖被發覺,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審問,未被採取強制措施時,主動、直接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
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單位、城鄉基層組織或者其他有關負責人員投案的;犯罪嫌疑人因病、傷或者為了減輕犯罪後果,委託他人先代為投案,或者先以信電投案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機關發覺,僅因形跡可疑,被有關組織或者司法機關盤問、教育後,主動交代自己罪行的;犯罪後逃跑,在被通緝、追捕過程中,主動投案的;經查實確已准備投案的,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機關捕獲的,應當視為自動投案。
並非出於犯罪嫌疑人主動,而是經親友規勸、陪同投案的;公安機關通知犯罪嫌疑人的親友,或者親友主動報案後,將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應當視為自動投案。
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後又逃跑的,不能認定為自首。
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後,如實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
犯有數罪的犯罪嫌疑人僅如實供述所犯罪部分犯罪的,只對如實供述部分犯罪行為,認定為自首。
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實供述犯罪行為,還應該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則應當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實,才能認定為自首。
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並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後又翻供的,不能認定為自首,但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應當認定為自首。
根據刑法第六十七條規定,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罪行,與司法機關已掌握的或者判決不同的罪行的,以自首論。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對於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具體確定從輕、減輕還是免除處罰,應當根據犯罪輕重,並考慮自首的具體情節。
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罪行,與司法機關已掌握或者判決確定罪行屬同種罪行的,可以酌情從輕處罰;如實供述的同種罪行較輕的,一般應當從輕處罰。
根據刑法第六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犯罪分子到案後有檢舉、揭發他人犯罪的,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發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罪行的,經查證屬實;提供偵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線索,經查證屬實;阻止他人犯罪活動;協助司法機關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具有其他有利於國家和社會的突出表現的,應當認定為有立功表現。
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到案後,揭發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實的,可以酌情予以從輕處罰。
根據刑法第六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犯罪分子有檢舉、揭發他人重大犯罪行為的,經查證屬實;提供偵破重大案件的線索,經查證屬實,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動;協助司法機關抓捕其他重大嫌疑人,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等表現的,應當認定為有重大立功表現。

❸ 怎麼寫 關於法制教育類書籍的讀書心得

人生如一張白紙,在成長的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在白紙上添上色彩!有的色彩繽紛也;有的灰暗一片;更有的在還沒有添滿色彩但這張紙就早已不在了! 能夠使白紙變成色彩繽紛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啊!首先這個人必需知法守法,而且要持之而行!這樣才能踏上人生里美好的第一步! 曾經看過的一個案例:15歲的初三學生庄海在初一年級時就加入了共青團,當選為班長,工作負責、學習優良,先後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共青團員。有一天與父母告別後准備回家時,發現一個初二學生在他父母後面做鬼臉,這本來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問一問、說一說,都可以解決問題,但是庄海非常生氣,認為是對自己父母的侮辱,竟和幾個同學一起上去教訓他一頓。原以為被教訓者不會怎樣,沒想到卻引起這個學生邀約一幫人來報復。為了不甘示弱,又發生了對報復者的報復,在雙方毆打中,庄海拿出隨身帶的一把刀捅上去,造成一死一傷,法院判處庄海犯故意傷害罪。在監獄里,庄海面對鐵窗、鐵門,回顧這不該發生事,無限悔恨。 所以說要使人生走得輝煌燦爛就必需知法守法,而且要持之而行!不要為一時的沖動而做出犯法的事情令自己悔恨終生!自毀前程! 世界上有黑人,白人,黃種人,而每個人的生活環境都不同。所以把白紙弄得灰暗一片有時並不是自己所想的!因此家庭是每個人走出第一步的前奏!好的家庭教育就會出好的孩子,反則反之!以下是兩個普遍而惡劣的家庭環境!請家長們必須教育好自己兒子的第一課! 1、家長過分溺愛,一味嬌慣,使子女的慾望不斷升級。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三口之家,而孩子又往往是獨生子女,有的父母認為孩子少,應該讓孩子過得幸福一些,特別是那些過去經歷過苦日子的人不願讓孩子再「吃苦」。因此,對子女總是百依百順,要啥給啥,讓獨生子女成了家庭的「小皇帝」。在家庭無來源或不充足時,那些被嬌慣的孩子便以非法手段在外「撈」錢,以滿足自己的心理上的「不平衡」。 2、家庭教育的錯誤引導。有的父母一貫好逸惡勞,不務正業,貪圖享受,往往表現出舉止不端,品行不正,素質低下,自身形象差,客觀上不能為孩子當好「第一教師」,使子女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不良品行的影響。如有的家長經常搓麻將、逛舞廳,不僅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更無精力管教孩子,疏於對子女的家教,導致子女放任自流,是非不辯,美醜不分,最終由「小皇帝」淪落為「小囚犯」。 所以每個家庭都要為自己的孩子負責任!要使兒子走出第一步之前有個美好的家庭環境!請不要給每個張白紙添上灰暗的顏色! 最後就來來說說一些曾經在學校里是一些大哥大姐!這些人往往只是風光一時!但出社會後就往往會觸犯法律,或者在互相仇殺中失去了寶貴的性命以紅色的鮮血完結了這張不該結束的白紙! 中國有9年義務教育因此每個人都有經過校園的機會所以學校應該做到關心、幫助每個學生! 提幾點建議吧:(一)、關心差生、輟學的學生 關心學生是學校教師的神聖職責,差生、輟學生是困難、問題較多的學生群體,他們最需要關心、幫助。校園搶劫強索案件的違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差生或輟學生占很大比例,關心教育管理好這些學生,能有效預防和控制校園搶劫和強索案件的發生,從一定意義上說,學校對差生的漠不關心甚至放棄差生。學校就一定會自己留下的苦果自己吃。 (二)、加強學校校風校紀建設,加強法制宣傳教育。 校風校紀和法制教育宣傳教育是青少年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少年遵紀守法、健康成長,是抵制不良影響、預防犯罪最根本的因素。 (三)、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早期發現,採取有針對性的實在措施,例如建立專職輔導員;對重點人、重點地方、重點時間採取事前防範措施;關注學校周邊地區青少年動向,發現危險信號及時通報公安機關並採取措施,校警聯合建安全文明學校。 (四)、防止格外違法犯罪青少年向學校滲透,或與學校某些學生聯合作案,增加危害性,增加預防和處置的復雜性。

❹ 《底線》中讓你對法官這一職業有什麼新的認識

《底線》播出的都是近幾年社會關注度極高的案件,從法院視角出發,以當代人民法官為原型,選取真實案件,聚焦社會民生,對當下熱點案件進行調解和審判,通過接地氣的生活和表演來拉近和觀眾和真實生活的距離。電視劇講述了我們法院人始終堅守司法、道德、人性底線的故事。案件一宗接一宗,集集有案,環環相扣,在一宗宗案件中探究復雜的人性,法律的本質。

作為新時代法治人,我們要在司法道路上不斷開拓,詮釋人民法官的使命擔當,堅守司法、道德、人性底線。堅持法律尺度,傳遞司法溫度。做人要有底線,不僅是道德底線,更是法律底線,無論是普通民眾,還是公眾人物,都要堅守法律底線,做守法公民。

在這部劇里我看到了責任。讀書時,法律是印在書本上的黑色字元,看得見,摸得著,但依舊縹緲,猶如在水一方。畢業後,從事了法律工作,發現書本上的黑色字元原來個個擲地有聲,是維護公平正義的最後防線,它意義重大,自己作為司法者更是責任重大。

由於工作原因,在觀看《底線》時,自己更能共情,更能被場景帶入。在大眾印象中,法官基本是高冷的,坐在高高的審判台上,手執法槌,主持公平正義,判別是非曲直。但只有法官自己知道,一個案件從受理、送達、調解到審判需要經歷多少個環節,需要進行多少次溝通,是在晨曦里、暮色中手打的一份份材料、足丈量的一寸寸土地堆砌而成。了解了這些,相信很多人就不會再有疑問為什麼劇中身為庭長的方遠會「像一個居委會的調解大媽」了,因為他們肩負責任。在這部劇中我看見了信仰。

是對法治的信仰,法院人的工作才有深度,更有溫度,同時也有難度。劇中,法官們嚴守法律底線、堅持公正司法,在一樁樁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司法案件中,他們踐行初心使命、堅持司法為民,他們基於對法治的信仰,無畏當事人的質疑甚至謾罵,努力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而這信仰也正是現實中千萬法官所一直追尋,正是有這樣的信仰,才讓法治之樹盛開的法治之花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我們的法治事業終將碩果累累。

在這部劇中我看見了傳承。星城區法院立案庭庭長方遠,榕州市中院刑一庭副庭長宋羽霏與星城區法院副院長張偉民是師徒關系,師徒三人將青春與熱血都奉獻給了中國的司法事業。方遠的徒弟兼法助周亦安也剛剛成為員額法官,曾經的師徒團,現在分散到不同的審判崗位,繼續在崗位上發光發熱。這是我國三代法院人發揚法院傳、幫、帶優良傳統的現實寫照。對此,作為法院新兵的我深有體會,我是在法院前輩們的幫助與指導下一點點成長起來的,他們像長輩,像老師,像朋友。我在這種傳承下成長,我也會將這份傳承繼續傳承下去。

作為一部溫暖現實主義的電視劇,《底線》傾力關注普通人的歡樂憂傷,動情表達人民的心願、心情、心聲,也讓司法審判更加可感可信、振奮人心。看完該劇後我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更加認識到自己工作的價值,今後定會遵法、守法、嚴守法律底線,真正做到司法為民,公正司法,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❺ 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後感2017專題片讀書心得(2)

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後感篇3
本是阻止貪腐的「防火牆」,卻淪為官商之間的掮客;本是打虎拍蠅的執紀者,卻蛻變成監守自盜的階下囚。在1月3日開播的中紀委反腐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第一集《信任不能代替監督》中,魏健、朱明國、鍾世堅等一批違紀違法紀檢幹部的所作所為讓人警醒:對任何黨員的信任都不能替代監督。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將全面從嚴治黨推至新高度。全黨上下應更加嚴格地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組織紀律、廉潔紀律、工作紀律和國家法律,而廣大紀檢幹部理應成為遵守黨規黨紀的模範,自覺接受更加全面嚴苛的考驗和約束。

貪腐之時竊喜「誰查紀委呀」,甚至幼稚地認為監督別人的人就不會受到監督,直至身陷囹圄才追悔「沒人看是禍」。魏健、朱明國等人以身試法的教訓證明,思想上稍有鬆懈便會滑入深淵。全面從嚴治黨意味著,沒有哪個部門崗位是設在紀律紅線之外的,沒有哪個黨員處於監督盲區。一批違紀違法紀檢幹部被嚴肅查處,恰恰證明黨內監督正朝著制度化建設方向日臻完善。

剛剛過去的2016年,反腐敗斗爭的壓倒性態勢已從「正在形成」發展為「已經形成」。這一成果的取得不僅得益於黨中央始終保持著反腐敗斗爭的高壓態勢,更得益於從制度建設的層面提供了深度和力度的保證。劃定紀律的紅線,扎牢制度的籬笆,關住權力的籠子已經打造成型。隨著反腐敗斗爭態勢發生變化,黨內監督承擔的職能就必然從之前的懲防腐敗,上升為持續以更高標准鞭策激勵全體黨員努力提高自己,努力提升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打鐵還需自身硬,百煉才能出精鋼。將黨內監督以制度的形式常態化並嚴格貫徹落實,無疑是保持黨的先進性、提升黨的戰鬥力的關鍵途徑。全體黨員必須明確,要爭做黨內的先進分子和中堅力量。
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後感篇4
1月3日,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台聯合製作的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播出上篇《信任不能代替監督》。

反腐敗斗爭依然嚴峻復雜的形勢下,紀檢監察系統也非凈土,少數紀檢監察幹部由執紀監督者蛻變為腐敗分子,教訓深刻。

監督者自身,絕不能成為監督的盲點。黨的以來,紀檢監察機關嚴肅查處一批違紀違法的紀檢幹部,採取一系列 措施 加強自我監督。

2012年11月15日,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在同中外媒體記者見面會上,在講話中引用了一句老話,打鐵還需自身硬。

指出,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黨內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黨員幹部中發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全黨必須警醒起來,打鐵還需自身硬。

四年前,並不是所有人都清楚這一番話的含義。而四年後的今天,人們已經清楚,它所傳達的是中國共產黨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和承諾。

2016年10月,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製度保障。全黨將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繼續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的新局面。

在全面從嚴治黨的背景下,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作為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肩負著黨的信任和人民的期盼,承擔著維護黨章、黨規、黨紀的重要職責,自身更要過硬。多次強調,紀檢監察機關在監督別人的同時,自己必須回答一個重要的問題。

指出,各級紀委也要解決好燈下黑的問題,自覺遵守黨紀國法,你們是查人家的,誰查你們呢?這個問題也要探索解決。

黨中央高度重視紀檢幹部隊伍建設,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提出,要解決好誰來監督紀委的問題,三次全會上強調嚴防「燈下黑」,五次全會上要求清理好門戶。

中央紀委認真貫徹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從研讀黨章入手,找准在全面從嚴治黨中的職責定位,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做黨章的忠實執行者和堅決捍衛者。然而,在反腐敗斗爭依然嚴峻復雜的形勢下,紀檢監察系統也非凈土,面臨同樣嚴峻復雜的形勢。少數紀檢監察幹部沒能經受住腐蝕與反腐蝕的考驗,由執紀監督者蛻變為腐敗分子,教訓深刻。

這是一組特殊的案卷,案卷上的這一個個名字都曾經是中央紀委的工作人員,他們每個人都參與過不少大案要案的調查。而現在,他們卻因為自己違紀違法,成為了案卷的主角。

魏健,中央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原主任,黨的之後中央紀委機關首個被調查的廳局級領導幹部。2014年5月4日,像往常一樣來上班的他並沒有想到,會在自己的辦公室被帶走調查。

魏健在中央紀委機關多個崗位擔任過領導職務,參與查辦過__案、戴春寧案等多起大案要案。他被調查的消息在同事中間也引發了不小的震動。

而經過調查,魏健涉案總金額達數千萬元,數額之大、物品之多,令人震驚。向魏健送錢送物的人員達到一百多人,其中既有官員、也有老闆,既有同學、也有同鄉。利益輸送的背後,自然是交易,而魏健能用來為人辦事的,正是手中的監督執紀權。

經調查,魏健為人辦事謀利達數十項之多,除了直接利用職務便利,借辦案、核查線索謀利之外,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他更多地是通過向各地地方官員打招呼來幫人辦事,涉及的領域五花八門,包括提職晉升、安排工作、司法審判、工程項目等等。這些事從他的職務和權力來說並不能直接給人辦理,但以他的職務和權力,卻能讓一些地方官員幫他去實現。

向魏健輸送錢財最多的一名老闆是四川商人宋志遠,金額達到上千萬元。當時他想在四川上馬一個項目,希望能獲得當地政府支持,為此找魏健幫忙。魏健立刻給當時擔任四川省委副書記、成都市委書記的李春城打了一個電話,請他關照宋志遠的項目。

魏健只是打了一個電話,宋志遠的項目就迅速得到了推進。

魏健先後在第五、第二、第四紀檢監察室工作過,聯系過多個地區和部門,而他打招呼幫人辦事,也遍及聯系過的十多個省區市,四川正是他聯系過的地區之一。

2005年之前,魏健在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擔任副院長。因為工作表現優秀,被調到中央紀委從事紀檢監察工作。這本是組織對他的信任和重用,自然也賦予了他更大的權力,但很多變化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發生。魏健第一次單筆收受大額賄賂,就是在他調到中央紀委不久之後,一個在河北認識的老闆專程到北京家中來看望他,而此前這位老闆並沒有上過門。

到中央紀委工作後,主動來和魏健交往的這類朋友變得越來越多,魏健也並不拒絕。而在交往的過程中,目睹一些老闆的生活方式,讓他的心態一步步失衡。有一年春節,一名老闆請他到海南旅遊,安排他住在自己的別墅,魏健清楚地記得當時自己的想法。

當這樣的心態遇上商人的圍獵,實際是你情我願,直到落馬之後,魏健才回頭去想,收受的巨額錢財到底給自己的人生帶來了什麼。

不能收受他人錢物、以權謀私,對於每個黨員領導幹部來說,干凈是必須守住的行為底線,何況是擔負著反腐重任的紀檢監察幹部。魏健先後在法院和紀委擔任重要領導職務,對於法律和紀律本應更加了解和敬畏。然而,當慾望和權力相遇,他卻知紀違紀、知法違法,本應有的基本認知完全被慾望蒙蔽。從一名審查他人的執紀監督者,到因為貪腐成為被審查對象。在被帶走調查後,魏健一夜白頭。

魏健案的教訓是深刻的,從事監督執紀的這支隊伍,如果在作風和紀律上偏出一尺,反腐敗工作離中央的要求就會偏出一丈。一系列紀檢幹部違紀案件的發生,充分印證了提出誰來監督紀委這一問題的現實針對性和緊迫性。

苗慶旺(中央紀委研究室主任):「事實反復證明,如果只有信任沒有監督,那麼信任就變成了放任,就往往使幹部走上違紀違法的道路。無論是對一個機構來講,還是對一個幹部的成長來講,它既需要信任也需要監督。」

天津海河邊有一幢十分醒目的樓盤,名叫君臨天下。在這幢樓里,有中央紀委的幹部以三折的低價從開發商手裡購買了房產。房價打了三折,本應堅守的廉潔底線也打了折扣。最終,當這名開發商涉案被調查,這些幹部的問題,也在調查過程中被一一牽扯出來。

羅凱,中央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原副局級紀律檢查員、監察專員,從該開發商手中先後低價購買了四套住房、兩間商鋪,而他則在自己聯系的天津地區多次為該開發商在土地審批、工程項目等方面提供幫助。羅凱通常並不直接向地方官員提要求,而是通過飯局把該開發商介紹給官員認識,大家就彼此心照不宣。

該開發商除了在天津,在江蘇和山東也有投資,於是羅凱又介紹他認識聯系江蘇、山東的同事申英。申英也和羅凱一樣,都是在飯局上引薦商人和官員認識,並抱著僥幸心理,認為用這樣的方式可以逃避查處。

翻開羅凱和申英的案卷,金條、名表、珠寶、商人贈送的禮品琳琅滿目。這些貴重禮品足以告訴人們,他們只需在飯局上出個面,就能為商人帶來巨大的利益。

不少落馬的紀檢幹部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在商人和官員中間擔任牽線搭橋的角色。為什麼商人不去直接找分管部門的幹部,而是想辦法結交紀檢幹部,採用這種迂迴的方式,羅凱和申英其實心裡都清楚。

黨的之後,絕大多數紀檢監察幹部認真履行職責,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作出了貢獻,紀檢監察機關的影響力,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很大提升。但也正是這種影響力,讓一些紀檢幹部成為了被圍獵的重點對象。紀檢幹部如果濫用手中的監督執紀權,帶來的危害會比一般幹部更甚。

王岐山同志指出,信任不能代替監督,監督別人首先要自己過硬,己不正,焉能正人?紀檢監察機關和紀檢幹部要心存敬畏和戒懼,增強紀律觀念和規矩意識,及時發現問題,堅決防止燈下黑。用鐵的紀律打造全黨信任、人民信賴的紀檢監察幹部隊伍。

正人必先正己。黨的以來,中央紀委把加強自我監督作為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2014年3月,中央紀委成立紀檢監察幹部監督室,這個部門的職能,就是專門監督自己人。

劉爽(中央紀委紀檢監察幹部監督室主任):「設立幹部監督室,把手電筒不但要照別人,也照自己。眼光向內、刀刃向內,對象就是監督自己的人。」

黨的以來,中央紀委機關談話函詢218人,組織調整21人,立案查處17人,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共談話函詢5000人次,組織處理2100餘人,處分7500人。這些數據印證著誰來監督紀委命題的必要性,也顯示了中央紀委不迴避問題、清理門戶的決心。

劉爽(中央紀委紀檢監察幹部監督室主任):「紀檢系統的幹部,原來都覺得到了紀委就進了 保險 箱,不會有人管。所以現在通過成立這樣的機構,實實在在地查處的動作,實際上就讓紀委的幹部切實感受到現在是有人管、受監督。」

目前,除了中央紀委,所有省一級紀委、大多數市一級紀委都已經設立了幹部監督室,縣一級紀委已經做到有專人來負責內部監督。中央紀委明確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一旦發現問題線索,無論涉及到哪一級幹部,有案必查、絕不姑息。

2014年,廣東省化州市紀委書記陳重光,因涉嫌嚴重違紀被立案審查。在審查過程中,發現了廣東省紀委原書記朱明國和省紀委副書記、監察廳長鍾世堅涉嫌違紀的線索,這兩名領導幹部也相繼被立案審查。朱明國在2006年到2011年期間擔任廣東省紀委書記。2007年時,陳重光在茂名市擔任監察局副局長,為了獲得職務調整,他想方設法通過關系,打聽到了接近朱明國的辦法。

在朱明國的老家,他建的豪華別墅人盡皆知。這個大山裡的黎族農民家庭的兒子,一步步成為省部級領導幹部,在當地是最大的名人。陳重光連續幾年借朱明國回鄉掃墓的時機來看望他,送上的禮金累計達到400萬元,朱明國也只是客氣幾句就收下了。而陳重光也通過朱明國,當上了化州市紀委書記

朱明國落馬後,從這座別墅里搜出了大量財物。經調查,他收受各項財物共計摺合人民幣1.41億余元,另有9104萬余元的財產不能說明來源。2016年11月法院公開宣判,朱明國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朱明國曾先後擔任重慶市政法委書記、廣東省紀委書記、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在擔任多個職務期間,都曾經利用職權和影響力謀取私利。曾經身為執紀執法者的朱明國,形容自己過的是兩面人生。

除了通過組織人事權為個人謀利,朱明國也同樣通過向 其它 部門打招呼的方式,幫商人解決各種訴求。作為省紀委書記,朱明國很清楚他的權力對其它部門的領導幹部意味著什麼。他打招呼的事情,很多人不敢不辦。

被陳重光案牽扯出的另一名紀委幹部,是2012年到2015年擔任廣東省紀委副書記的鍾世堅。和朱明國一樣,鍾世堅同樣過的是兩面人生,這位紀委副書記家中查出的財物,讓辦案人員印象深刻。

終於,在2014年,這顆定時炸彈因為陳重光案被引爆。當時,茂名市紀委空缺出一個副書記崗位,陳重光希望能再次晉升。當時朱明國已經調離了省紀委,這一次,陳重光請求鍾世堅幫忙。早在2012年,鍾世堅還在珠海市擔任市長時,陳重光就通過關系跑到珠海上門結識了他。當時已經風傳鍾世堅將調任省紀委副書記,陳重光於是早早開始為今後鋪路。

在鍾世堅的幫助下,陳重光順利獲得了候選人提名。然而他們並沒有想到,正是在對提名人選進行審查的過程中,有人實名舉報了陳重光的問題線索。茂名市紀委書記肖葉清楚地記得,自己很快接到了鍾世堅的電話。

中央紀委明確要求,紀檢幹部要受到比其他黨員幹部更為嚴格的監督,對違紀行為發現一起就要查處一起。鍾世堅所說的內外有別、把握分寸,明顯違背這一要求。當時,廣東省紀委已經成立幹部監督室,肖葉當即把鍾世堅干涉辦案的問題直接向省紀委書記作了 報告 。

廣東省紀委隨即對陳重光案一查到底,從中發現了和朱明國、鍾世堅相關的問題線索。在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在中央紀委嚴格自我監督的明確要求下,朱明國和鍾世堅都被嚴肅查處。

在被組織調查之前,朱明國已經預感到自己將被調查。在紀委工作過多年的他,深知對抗組織調查沒有意義。他告訴家人,不要試圖轉移贓款贓物、毀滅證據、或潛逃海外,這些無謂行為只會加重罪行。和許多落馬的幹部一樣,朱明國到了要承擔後果的時候,才感到十分悔恨,但一切為時已晚。

任何外因都不能成為貪腐的借口,人最終還是要面對自己的內心。是做一名不辱使命的執紀者,為建設更公正的社會盡一份力,還是成為一名遺忘初心的違紀者,被封存在案卷當中,走哪條道路,以哪一種身份被記住,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選擇。

王庭堅(中央紀委組織部副部長):「堅決清除害群之馬,並向社會曝光,恰恰表明了我們打造過硬隊伍的一種決心,也是一種自信。相對於極極少數的違紀違法分子,廣大紀檢監察幹部是信念堅定、堅守理想,這是我們這么一支隊伍的主流。」

李長海,河北廊坊市紀委第一紀檢監察室主任。2014年他剛上任,接手的第一個案子華昊運輸集團腐敗專案,就面對很大的困難和風險。李長海頂住壓力啃下了這塊難啃的骨頭,他敢於擔當、鐵面執紀的形象,在當地深入人心。李長海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個人並不強大,但絕不能讓黨的紀律輸。

王瑛,四川省南江縣原紀委書記,她在當地查辦了某公安人員玩忽職守致人死亡案、縣水利局套取專項資金私分案等眾多典型案件。面對壓力和阻力,王瑛曾這樣回答:我得罪了很多人,但是沒有得罪紀委書記這個稱謂。

陳新寧,濟寧市金鄉縣紀委紀檢監察室原主任,陳新寧因為秉公辦案得罪了不少親戚朋友。在 日記 中,陳新寧寫道:紀檢監察工作有著自身的特殊性,需要甘於寂寞、甘於清貧。

像這樣的優秀紀檢幹部,在每個時代都是紀檢隊伍真正的脊樑。

2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中央表彰了一批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先進基層黨組織。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人民醫院監察室副主任萬少華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國家知識產權局直屬機關紀委書記關寶蘭等3名紀檢幹部獲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陝西省紀委、監察廳機關黨委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中央紀委在堅決清理門戶的同時,也找准了監督執紀工作的關鍵點、風險點,發現了日常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加強紀檢機關自身建設,到了加強制度建設、實現標本兼治的階段。

趙洪祝在中央紀委辦公會上指出,執紀審查,這是我們紀檢監察工作的權力核心,就是把它關進制度的籠子…

這是中央紀委的一次辦公會議,討論《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的有關問題。這部規則的制定是從2016年初開始提上議事日程。中央紀委機關18個部門和多個省區市紀委參與了規則起草,梳理現行制度、 總結 實踐 經驗 、找准關鍵點和風險點,本著盯住人看住事的原則,有針對性地提煉有效做法和具體實招,上升為制度規范。中央紀委先後召開10多次會議、辦公會議、專題會議研究,就各方面細節不斷深入探討,以求有效、管用。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規則送審稿,同意將其提交中央紀委七次全會審議。

全面從嚴治黨,是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人民的庄嚴承諾。紀檢監察機關和紀檢監察幹部只有自身率先做到忠誠、干凈、擔當,才能真正承擔起黨和人民賦予的監督執紀問責的重任。中央紀委深知,執紀者自身絕不能置身於紀律紅線之外,監督者自身絕不能成為監督的盲點。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只有切實加強自我監督,同時將自己置於全黨、全社會的監督之下,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信任和重託。

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後感相關 文章 :

1. 2017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後感

2. 2017年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心得體會

3. 2016學習打鐵還需自身硬心得體會

4. 打鐵還需自身硬關於全面從嚴治黨心得體會

5. 2016黨員幹部打鐵還需自身硬心得體會

❻ 讀書節活動總結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地了解以往的學習和工作情況,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總結一般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讀書節活動總結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書節活動總結 篇1

一、活動的發起 —輕紡工程與美術學院影像藝術系系學生會學習部

1、開展「最是書香能致遠 輕紡學風氣自華」是目前我校學風建設的需要。

我校的學風情況總的來說是好的,學校領導和相關部門非常重視並捨得花大力氣來抓,增強了學風。有許多學生沒有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環境和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有的學生不明白為什麼而學,課余時間感到空虛、寂寞,不知道如何打發。有為數不少的學生湧向了網吧,有的甚至徹夜不歸,造成學生不按時上課,上課出勤率降低,寢室里不時查出曠課玩游戲的學生,學生正常的學習時間不能保證,更不用說業余時間看些課外書籍了,學習風氣很不理想。

2、開展「最是書香能致遠 輕紡學風氣自華」是我校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需要。

這個活動剛開始進行了「書香伴我行」的徵文活動,發動每個班同學們都積極徵文,培養讀書的良好習慣,激發廣大同學的閱讀熱情,同學們都很積極交了很多論文,經過篩選,我們選出了優秀的論文在4月21日活動當天進行展出。

二、活動的進行

在4月21日我部在學生會的支持和各部的幫助下進行

了「最是書香能致遠 輕紡學風氣自華」的活動,我們在食堂門口的空地上組織了這次活動,活動分為現場製作書簽比賽和摁手印簽名,現場製作書簽同學們可以把自己的願望和祝福寫在書簽上,摁手印活動可以讓同學們以開心的方式在讀書活動前發誓,以後要認真讀書,同學們積極參與,支持我們的讀書活動,活動讓同學們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現場人頭攢動活動很成功。

三,活動總結

通過本次讀書節活動的開展,陶冶了學生情操,學生與書為伴,與書為友,學會愛書,學會讀書。但讀書絕非只是讀書節活動中的事,讀書應該成為每位學生的最大愛好,更是每位老師一生的事情。希望我校的全體同學保持高漲的讀書熱情,一如既往地愛讀書,讀好書,會讀書,讀整本的書。經過這次活動,學習部的各個成員都得到了一定的鍛煉,無論在認識上還是在行動上都有一定的提高。回顧和總結這次活動,我們深深感到,每一次活動,都是學生會對我們的關心和鼓勵,支持和幫助。相信在他們的領導下,我們的工作會越辦越好,越辦越有經驗。

讀書節活動總結 篇2

本學期,我們按縣教育局文件精神開展科普閱讀,拓寬學生視野,提高科學素養,弘揚科學精神,促進科技知識的傳播上狠下功夫。在我校第四屆讀書節上,我們把「閱讀科普讀物倡導低碳生活」作為活動的主題,活動中,我們學校創造性地開展讀書活動,讓孩子親近科普讀物,喜愛科普讀物,逐漸形成通過科普讀物的閱讀,讓學生的敏感心靈和獨創精神,與成熟科學家豐富的知識和經驗相結合,發出巨大的創造力和思維力。

我們通過本屆讀書節活動的開展,營造了積極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激發了師生讀書的興趣,通過閱讀科普讀物,使孩子們發現科學不再是難懂的名詞、枯燥的數字和乾巴巴的定理,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概念符號。讓科普閱讀為學生打開一扇扇窗,開啟一道道門,豐富他們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活躍他們的思維,陶冶他們的情操操,真正使他們體驗到:我讀書,我快樂!

本屆讀書節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和文化底蘊,促進了和諧校園的建設和書香校園的營造,都起到了積極作用。為了更好地做好學校的讀書工作,現將本屆讀書節總結如下:

一、深入宣傳,營造讀書學習的良好氛圍。

根據學校教育局的文件精神,我校制定了詳實可行的讀書節活動方案,按照活動方案,我們迅速在全班開展了「校園讀書節」活動的動員工作:要求各班級召開一次主題班會、出一期主題黑板報、或製作格言、名人名言牌等,多渠道、深層次宣傳讀書、學習的重要意義。同時,讓校園的牆壁、黑板、書櫥、畫廊等充滿濃郁的書香。通過強勢宣傳營造校園文化氛圍,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為深入落實讀書節方案的各項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合理安排,讓讀書節活動有序開展。

1、啟動儀式。

在我校的第四屆讀書節活動的啟動儀式上,王能兵校長圍繞「閱讀科普讀物倡導低碳生活」發表了激情洋溢的講話,要求全體師生多讀科普讀物,低碳生活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接著我校教師代表姜玉青老師和學生代表分別講話向全體師生發出「閱讀科普讀物、倡導低碳生活」的倡議書。

2、「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

在領導、教師、學生代表發言後,我們開展了千人簽字儀式活動,讓全校近千名師生在橫幅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或讀書的名言。

3、讀書節的第三項,

我們要求各中隊開展一次以讀書為主題的中隊活動。其中一(1)班席月菊老師對科普知識簡單易懂的宣傳不讓低年級小朋友聽的聚精會神,在教室里不時傳來開心的笑聲。四(4)嚴紅老師的科普讀物心得交流氣氛異常熱烈,同學們常常為一些科普知識爭得面紅耳赤……總之,在交流中,科普知識漸漸走進了學生的心中,在知識的碰撞中,讓學生明白了低碳生活要從小事做起,要從現在做起。

4、為了讓真正走進科普知識,為了讓學生真正明白什麼是低碳生活,我們學校還進行了科普知識競賽活動,手抄報比賽活動、讀書筆記、讀書心得展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這次讀書節活動雖已結束,但它將對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深遠的意義。讀書學習活動是一項長期、有效、文明、健康的教育工程,需要每個師生繼續投入極大地熱情。今後,我們要進一步深入開展讀書學習活動,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倡導讀書明理、讀書求知、讀書成才的新風尚。與大師對話,與高尚為伍;與經典為友,與博覽同行;開拓視野,陶冶思想,凈化靈魂。讓我們在閱讀科普讀物的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做一個真正的低碳生活倡導者。同時在全校形成人人讀書的良好風氣,不斷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與書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質量,有生機;書香飄溢的校園,一定有內涵,有發展。

讀書節活動總結 篇3

開展「讀書節」系列活動,使得讀書活動理念深入人心,有利於同學們養成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的習慣。

本次「讀書節」活動主題為「同沐四季風,共享讀書樂」。在活動的准備階段,每個人都很積極,對於活動的海報、橫幅、LED宣傳以及活動的設點宣傳都十分到位。獎品的購置、PPT的製作、教室的借占等等,大家都盡力地去做。隨後,活動的開展階段中,無論是初賽、復賽,還是決賽,都能夠做到一步步地按照流程走,沒有出任何差錯。每個參賽集體都遵守會場紀律,認真對待,整個比賽過程中,沒有發生任何擾亂秩序的事情。最後,活動的後期階段,學習部的每位同學都認真地反思此次活動的優勢及不足,為下次「讀書節」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本次「讀書節」活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第一,在活動的宣傳期間,可能由於宣傳形式不太新穎,沒有吸引太多同學的關注,導致活動的參與度不高;第二,沒有適時抓住機會,聯合圖書館一起舉辦,致使圖書館的資金資源、人脈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地利用;第三,活動決賽開展之時,只有同學們的答辯環節,缺乏一些互動游戲環節或有獎競猜環節,使得決賽顯得有些單調。

一個活動,若沒有不足,則難以前進,那麼可視為失敗的作品。因為,不足是活動的動力,補足缺陷,是活動一次次地趨向於完美,才會舉辦出一屆新穎獨特、舉世無雙的活動。希望我們的活動能夠一屆更比一借強,使「讀書節」活動的明天更美好。

讀書節活動總結 篇4

為了給廣大法官提供交流讀書心得,分享讀書收獲的平台,12月10日上午,北流市人民法院讀書月系列活動之一的讀書演講比賽在該院審判大樓二樓多功能會議室舉行,法官們通過演講的方式表達了從我做起、多讀書、讀好書的讀書心得。

本次讀書演講比賽經各中層單位精心選拔,共推選了13名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其它工作人員進行演講,他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用自己獨特的形式介紹了他們的讀書體會,分享每個人獨有的心靈感悟。

附城法庭的呂博在他的演講中頗有感觸地說道,「讀史書不但可以使人明智,也可以使人眼光變得開闊,心態變得平和。我們審判案件的時候,要查明事實再適用法律,其實,查清楚發生在過去的事實,何償不是追問歷史。因此,我們要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多讀史書」。

民二庭的鄧麗萍從讀書不誤砍柴工的道理進行了闡述,她說「有個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廠找到了工作,報酬不錯,工作條件也好,他很珍惜,下決心好好乾。第一天,老闆給他一把利斧,並給他劃定了伐木范圍。第一天,工人砍了18棵樹。老闆說:「不錯,就這么干。」工人很受鼓舞,第二天他幹得更加起勁,但是他只砍了15棵樹;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砍了10棵樹。工人覺得很慚愧,跑到老闆那兒道歉,說自己也不知道怎麼了,好像力氣越來越小了。老闆問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麼時候?」「磨斧子?」工人詫異地說:「我天天忙著砍樹,哪裡有工夫磨斧子!」那個工人感覺砍樹吃力的時候,該想到去磨斧子。同樣的,當我們在工作、學習中感覺吃力時,也該想到有多久沒充電了,而讀書就是我們的充電方式……」。

民一庭的寧美珩向大家闡述了如何《感受幸福》。她說:「自從單位開展《讀書月》活動以來,我利用工作之餘,品讀了一些書本,最近剛看完金惠子的《雨啊,請你到非洲》,這本書讓我重新感受幸福!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一連串觸目驚心的數字:「在孟加拉國,5個幼兒只能存活1個,所以到10歲才辦理出生登記;過去20年間,有100萬阿富汗人餓死了,平均每5分鍾就有1個人死亡,每1分鍾有1個人淪為難民。」這些文字使我愕然。原來,就在這同一片藍天下,還有很多人正在遭受疾病、飢餓、戰亂的'困擾,還有著無數為生存而掙扎的靈魂。讀過這本書至少可以讓我們審視內心,感受幸福,珍惜擁有」。

生動、富有激情的演講,充分展示了法官的自身素質,同時也讓參加活動的廣大幹警通過聆聽演講者在讀書中的收獲,更進一步感受到了讀書的重要性。作為一名人民法官,只有不斷地讀書,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和道德素質,才能在審判工作中站穩腳跟,也才能更好地適應當今日新月異變化的社會。這次讀書演講,讓全院幹警再一次認識到了讀書是每一位法官的必須和必需。

該院的覃惠健院長表示,舉辦本次讀書月活動的目的是要向廣在幹警宣傳終身學習理念,營造全體法官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讀書氛圍。

讀書節活動總結 篇5

書,傳遞著知識;書,傳遞著文明;為了營造「書香校園」、「書香家庭」的環境氛圍,進一步激發教師的讀書熱情,引發幼兒從小對書籍、閱讀的興趣,倡導愛讀書,勤讀書,樂讀書,培養師幼良好的閱讀習慣,活躍我園文化生活,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我校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第四屆讀書節活動。現總結如下:

一、深入宣傳,營造氛圍。

根據幼兒園工作計劃制定了詳實可行的讀書節活動方案,按照活動方案, 9月17日,時思幼兒園全體教師舉行了「第四屆閱讀節」啟動儀式。此次活動旨在營造園內、園外齊讀書、讀好書的濃厚書香氛圍,使教師、幼兒及家長能親近書籍,明白讀書的意義,養成「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的習慣。會議上首先宣讀了本次閱讀節的活動方案,使教師們充分認識到讀書節活動的重要性,再次對活動做了具體的安排。讓教師們多渠道、深層次宣傳讀書的重要意義,並按照年齡段為每班配發了圖書,營造班級文化氛圍,提高師幼的思想認識,為深入落實讀書節方案的各項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落實責任,開展活動

1.落實與開展

為確保「讀書節」活動有效、規范、深入、有序地開展、根據活動方案,層層落實責任、分解任務。結合本班特色班集體建設,也相應地制定了任務明確、措施有力,便於操作的活動計劃,形成有計劃、有部署、有檢查、有總結的讀書活動,確保了讀書節活動的順利實施。

2.教師閱讀活動精彩紛呈

(1)精品書屋:每半個月開展一次全園教師集體讀書活動(周四一小時讀書活動),活動前十分鍾,園辦負責挑選優秀的專業型文章推薦大家共同閱讀分享。

(2)課余拜讀:廣大教師利用課余時間,不斷發掘新書,拜讀一些有利於身心健康的書籍,並將優秀書籍推薦到時幼網站讀書欄目的好書推薦中分享;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們還將書中的精彩片段用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

3.幼兒讀書活動滲透各個環節

(1)班級開展「吟誦經典」活動。

各班利用午間、離園前等開展每日吟誦活動。從教師自身做起,每天做到和幼兒一起讀書,利用每天午睡前的十分鍾給幼兒講一個經典小故事。

(2)親子故事半小時

建議家長將每天睡前半小時時間定為「家庭讀書時間」,開展每天晚上30分鍾「親子共讀」,共同將喜歡的故事用圖畫的形式記錄下來,製作成繪本,促進父母與子女間的交流,共同成長。

4.家長 「助教」也精彩

在10月底每班邀請了一位家長來班進行助教活動,他們為孩子們分享的是繪本圖書,家長激情地講述深受孩子們的喜歡,通過這次的活動架起家園共育的橋梁,共同促進孩子們的發展。

5.精彩片段

(1)評選優秀心得:園部在十月底組織全園教師集中開展優秀讀書心得評選活動,並評出3篇優秀讀書心得,分別是顧艷老師的讀《幼兒園一日活動教育細節69例》之心得體會、張文教師的「讓孩子享受午睡時光」——讀《幼兒園一日活動教育細節69例》後感、陸秀萍教師的讀《給孩子當下的幸福》後感,通過精彩的現場讀書心得交流,讓教師們相互學習,相互促進促進。

(2)以家庭為單位參與讀書活動,上交讀書活動照片照片,家長朋友們上交了很多精彩照片,如:家長和幼兒讀書的照片、學習環境的照片、我的小書櫃等照片,在家長的幫助和指導下,部分幼兒還帶來了家長與幼兒共同合作製作的繪本,在10月底,各班評選出 了3名「讀書之星」和3個「書香家庭」。

雖然本次讀書節即將閉幕,但教師與幼兒的閱讀才剛剛開始。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們不僅要讓書香溢滿校園,還要讓書香飄向家庭,飄向社區,讓我們的閱讀更豐富,讓我們的生命更精彩!

❼ 法官手記讀後感

楊忠民:法官緣何如此恐怖?———讀《恐怖的法官——納粹時期的司法》
1947年,在二戰後紐倫堡的廢墟上,由美國獨家主持的審判納粹時期德國司法官員的法庭開庭。當諸多第三帝國的司法官員站立在被告席上時,一個問題定然困擾著人們:法官緣何如此恐怖?
曾經身披法袍,手握法槌,頭頂法學專家、學者等高貴頭銜,面相庄嚴的前法官們,大約誰也不曾高舉火炬行進在「帝國水晶之夜」,親手殘殺猶太人,砸碎猶太商店的玻璃櫥窗,焚燒猶太教堂和「邪惡思想」的書籍;也未必親自啟動「洗浴室」的毒氣裝置毒殺婦孺,或者扣動扳機,射殺手無寸鐵的平民;更未必身著軍裝,腳登馬靴,手執佩劍,踐踏被侵略的國土——即使成了被告,那一臉的神聖和不屑,只會讓人生出對司法的敬畏,卻實在難以聯想到「恐怖」這個可怕的詞語。然而,在德國法學家英戈·穆勒的《恐怖的法官——納粹時期的司法》中〔1〕,卻分明記載下如許事實:正是他們,在經過嚴謹、縝密且富於邏輯性的「法理論證」之後,催生了臭名昭著的「紐倫堡法」,使反猶排猶的條頓劍得以從司法的劍鞘中抽出;也正是他們,端坐在國民法院、特別法院、黨衛軍警察法庭、軍事法庭之上,揮動法槌,將成千上萬「玷污種族」的猶太人和「社會蠹蟲」、「社會渣滓」驅趕進集中營,接受死亡的「洗禮」;同樣是他們,為了保證「德國種族的完美性」,作出慘無人道的判決,對智能低下者強制性絕育,令殘疾人、精神病患者在「快樂」中死亡;還是他們,把無數反戰的平民甚至德國軍人送到絞刑架下,以鮮血潤滑著第三帝國的戰爭機器……是的,從這些司法官員白皙的手上,的確看不到一絲血跡,但誰又能說,在被毀滅的五百多萬猶太人的屍骸旁,在被虐殺的二十萬「不值得活的生命」的墳冢前,乃至在被整個戰爭屠戮的五千五百萬生靈的周圍,除了游盪著希特勒死神般的身影外,就沒有抖動著這些司法官員們恐怖的黑袍?!本應由希特勒占據的被告位置,如今由他們來填補,的確是合乎邏輯的,可人們依然要追問:法官緣何如此恐怖?

❽ 關於刑法文章的讀書筆記 2000字左右

你好。

最近,我讀了張明楷教授的《刑法的基本立場》一書。這本書於2002年月由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全書共31萬4千字。按照本書的內容提要的說法,本書旨在促進中國刑法學派之爭的形成,作者以刑法規范為根據,以學派之爭為主線,對刑法學的重大問題展開了深入研究,表明了基本立場:客觀主義、實質的解釋論、結果無價值論、客觀的未遂犯論、部分犯罪共同說、並合主義等。

在通讀全書之後,總的感覺是這本書是刑法學界很有特色的一部理論著作。它的主要特點在於比較全面的闡述了作者的基本觀點,並且從自己堅持的基本立場出發去解釋具體的法律條文,討論具體的疑難問題。在論證自身具體觀點的合理性時,非常注重前後立場的一致和自身理論體系的和諧,避免出現立場對立的具體結論。這在國內刑法學者中是不多見的。大多數學者在研習刑法的過程中,基本上是就事論事,首先形成一系列的具體觀點,在各方面的知識儲備達到一定程度時,才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刑法理論體系,而這種體系又很少被自身刻意疏理,顯得模糊而雜亂,甚至窮其一生也不能形成統一的刑法立場。張明楷教授在這方面受德日刑法的影響比較深,注意總結自己的根本出發點,重視對刑法學領域中的最基本的理論問題的研究,思想相對成熟之後即表明自己的理論傾向性,因此在學術研究的高峰期就有了理論的歸宿,這在刑法學界是領風氣之先的。當然,是否需要明確的理論立場,在研究到什麼階段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我國的刑法學界是否象德日那樣需要有對立的刑法學派,這些問題都尚無定論,還需要歷史的檢驗。

在讀過了張明楷教授的書之後,我對上述這些問題沒有形成自己的看法。結合幾年的學習經歷,隱約感到,一個刑法學者採取什麼樣的基本立場,是需要多年的積累和反復的思考的,在我國目前的研究現狀下,恐怕能總結出自己的基本立場的學者不會很多,應該是經過多年的探索逐步形成理論體系的少數資深學者。對一個剛剛入門的年輕學者來說,似乎不宜先入為主,給自己設定下主觀主義或者是客觀主義的框架,這樣可能會束縛手腳,反而不利於開拓思路,找到自己真正認同的基本立場。

本書的第一部分,是刑法學界的舊派與新派的比較和分析。同時,作者對中國刑法學界的理論研究特點作了必要的論述。作者認為,從總體上看,雖然我國刑法理論一直聲稱堅持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在事實上卻與重視主觀內容與心態的主觀主義觀點沒有本質的區別。

本書的第二部份,是犯罪論當中的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的比較和分析。在權衡兩者的利弊得失的同時,作者表明了自己傾向於客觀主義的基本立場。並且認為,從我國新舊兩部刑法的立法思路的變遷來看,舊刑法更多地體現了主觀主義的刑法理論,而新刑法則有意的向客觀主義傾斜。作者對新刑法向客觀主義傾斜的立法態度表示了贊賞,同時對傳統理論當中包含的比較濃重的主觀主義色彩,提出了學理上的批判。

本書的第三部分,是論述如何解釋犯罪構成要件的問題。作者全面論述了形式的解釋論與實質的解釋論,表明了自己傾向於實質的解釋論的立場。在作者看來,實質的解釋論側重於犯罪的本質,有利於確定犯罪的合理范圍,這樣研究時也更有深度,也是更接近立法原意的。從作者前後的刑法立場來看,作者提倡實質的解釋論,這與作者認為犯罪的本質是法益侵害是有著密切的聯系的。在犯罪的形式概念和實質概念之間,顯然作者更看重的是犯罪的實質概念,即法益侵害。

本書的第四部分,是關於結果無價值論與行為無價值論的比較和分析。因為作者堅持客觀主義的立場,認為法益侵害為犯罪的本質特徵,所以在結果無價值論與行為無價值論之間理所當然地會選擇結果無價值論。作者認為,提倡結果價值論,有利於合理控制犯罪的范圍,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使得沒有發生實際危害結果的行為不受刑法的制裁。此外,在判斷正當行為是否成立時,其客觀的危害結果是重要的判斷指標。在緊急避險當中,受到損害的法益和被避免發生損害的法益相同時,根據結果無價值理論,這樣的結果是法益並沒有受到損害,因此不能認為是犯罪。對於傳統理論當中一直主張按照犯罪未遂處理的對象不能犯和工具不能犯,作者認為,根據結果無價值理論,這些行為根本不可能造成實際的客觀危害結果,根本沒有任何法益受到損害,因此不能作為犯罪處理。

本書的第五部分,是客觀的未遂犯論與主觀的未遂犯論。作者認為,從實質上看,新刑法採取的是客觀的未遂犯論。作者在兩者之間傾向於客觀的未遂犯論,基於這一基本立場,作者提出了在犯罪停止形態的認定方面的一系列的新觀點。作者主張的既遂和未遂的認定標准,更多的包含了客觀行為,特別是實際的危害結果和危險性的要素,與帶有濃厚的主觀主義色彩的傳統理論差別很大。

本書的第六部分,是關於共同犯罪的理論。作者論述了犯罪共同說和行為共同說,表明了自己贊同部分犯罪共同說的立場。作者認為,在數個行為人基於不同的犯意同時對某一法益實施侵害行為的情況下,不同的犯罪構成之間的重合部分可以構成共同犯罪。在教唆犯教唆之罪與被教唆者所犯之罪不一致的情況下,也可以在教唆之罪與實際實施之罪的重合部分的范圍內成立共同犯罪。

本書的第七部分,是共同犯罪理論中的共犯從屬性與共犯**性。作者論述了共犯從屬性理論和共犯**性理論的含義,並且評價了中國刑法學界某些學者主張的共犯從屬性與**性兩重性理論和共犯**性理論。作者認為,這些理論不符合刑法的從屬性理論和**性理論的基本含義,是不可取的。作者在共犯理論上堅持既非**性,也非從屬性,更非兩重性的立場。

本書的第八部分,是關於刑罰的基礎理論。作者論述了絕對主義與相對主義,以及作為折中理論的並合主義,表明了自己傾向於並合主義的基本立場。並且認為,1997年通過的新刑法體現的正是作為折中理論的並合主義。

讀完此書之後,我認為其中最值得贊賞的是作者論述基本理論問題時和諧統一的思路,以及研究具體問題時表現出的大局觀。當然,這不是說有了統一的嚴密的基本立場作基礎,就足以保證具體結論的科學性。事實上,在作者為說明基本立場而列舉出的諸多具體問題的論述中,時常可以見到抽象理論指導下的簡單推理,這就直接影響了最終結論的科學性。這些現象主要出現在作者簡要論述的一些問題中,而對諸如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停止形態中的未遂犯等問題的論述還是相當細致的,經得起推敲。

從我自身的理**底和學術心得來看,對本書作一個整體性的評價是非常困難的。對於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各種刑法基本范疇,雖然偶有心得,但是似乎還沒有能力深究其利弊得失,在自己的頭腦中也尚未形成自己確信的所謂基本立場,在考慮具體問題時常常在兩級之間搖擺,以求實現某種體現公正的平衡,然而心中又不免產生這樣一個疑問:這種理想狀態下的平衡是否存在,如何才能實現?因此,就我自身的學力而言,只能對其中的某些問題作一番評論,這些問題主要是我自己平時也曾經考慮過的一些問題。在作者論述的各個刑法基本范疇中,我最感興趣的是法益理念。作者極力推崇法益理念,將其作為犯罪的本質特徵,並且直接指導刑法解釋的推理過程,甚至在諸如工具不能犯的評價等問題上都堅決貫徹法益理念。對此,我是非常贊同的。我在以前的學習過程中,包括在去年撰寫碩士學位論文時,都在思考法益(犯罪客體)在刑法理論中的重要性的問題,深感理論界對客體,特別是個論中的具體犯罪的客體研究得很不夠,而且在研究構成要件諸問題時一般也很少考慮法益的意義。張明楷教授宣揚的法益理念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是值得提倡的。張教授在書中寫道:「由於犯罪的本質是侵害法益,故對構成要件進行實質的解釋,意味著發揮法益作為犯罪構成要件解釋目標的機能。即對犯罪構成要件的解釋結論,必須使符合這種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確實侵犯了刑法規定該犯罪所要保護的法益,從而使刑法規定該犯罪、設立該條文的目的得以實現。」(第128頁) 我覺得,在司法實務界和刑法理論界都存在著輕視法益的風氣。司法實務界輕視法益,其實無可厚非,畢竟實務中依據的是現有的規范,自由發揮的空間似乎不大,而且法益本身過於抽象,理論研究不充分,立法上也存在模糊甚至錯誤的規定,所以難於取捨,只好敬而遠之。而刑法理論界應當承擔起這個任務,多從法益的角度考慮具體問題,似乎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例如訴訟欺詐問題,理論界討論的比較多,在研究究竟應當認定為何種犯罪時,似乎更多的是依據慣常的思維方式,先找出可能構成的犯罪,然後在分別分析是否符合其構成要件。這種思維方式在實務部門中是很有效的,有利於快速的解決具體的案件。

但是,在作純粹的超然於立法之外的學理研究時,不妨先從這種行為的本質特徵入手,分析其主要侵害的是哪些社會關系,然後對這些社會關系的重要性作出權衡,根據重法益來確定犯罪的性質。經過不太成熟的思考,我認為訴訟欺詐行為侵害了敗訴一方的財產所有權,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更嚴重的法益侵害發生在訴訟過程中,行為人的虛構事實、編造偽證的行為直接侵害了司法機關的司法權威,應當屬於妨害司法罪的范疇。對民事訴訟中的誣告和偽證行為,也許現有的條文中沒有對應的規定,但這是立法完善的問題,不應成為否定其犯罪性質的依據。[1]當然,我作出這樣的論斷並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恐怕經不起推敲。

當然,對張明揩教授提倡的法益理念,也應當作具體的分析和甄別,其中一些結論在我看來是不能接受的。例如,在論述緊急避險中的法益衡量問題時,張明揩教授認為:「當價值一百萬元的甲利益與價值一百萬元的乙利益發生沖突,保護甲利益的唯一有效方法是損害乙利益時,從整體上來考察,行為人所實施的避險行為對法益實際上沒有造成新的損害。即使行為人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犧牲了他人的同等利益,也只是道德上與民法上的責任,不能因此追究刑事責任。」我認為,這段論述從推理的過程到最終的結論,都是錯誤的,也是不符合張教授倡導的法益理念的。法益的衡量應當是具體的,因為每一個具體的法益受到侵害之後,都有一個具體的承擔者,這是不能抵消的事實。提倡法益保護,其基本出發點正是充分保護社會個體的具體法益免受侵害,因此對法益受侵害的情況作總體的評價是不符合法益理念的。在緊急避險中,最終受到侵害的法益是客觀存在的,不能因同時避免了同等的法益就認為沒有法益受到侵害。因為作為無辜的第三方,他的法益受到刑法的保護,侵犯其法益的行為均有可能構成犯罪。緊急避險最終不構成犯罪,並不是因為行為人沒有侵害任何法益,而是事出有因,考慮到行為人不具有嚴重的人身危險性,所以法外施恩,這是刑法對人性弱點的容忍。因此,犧牲他人的同等法益,實質上仍然是侵害了他人的法益。此時的行為是刑法難以容忍的,既然損害他人法益並不能在總量上減少損失,為什麼還要損害他人的法益呢,自己承受同樣的損失即可,因此法外施恩的理由並不充分,原則上還是應當作為犯罪處理的,只不過在處理時從輕發落。如果按照張教授的觀點處理,在同等法益是人身權利時其不合理性則更為明顯。一個人為了避免自己死亡而殺死另一個人,難道不是犯罪嗎?被害人的生命難得不是受到侵害的法益嗎?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有什麼權利將死亡的結果轉嫁於他人?如果此時行為人的殺人行為是緊急避險的話,被害人就無權對殺害自己的行為進行正當防衛了,保護自己生命的行為反而可能構成故意犯罪,刑法的公正性價值又從何體現呢?

在這本書中,讓我比較感興趣的理論問題是張明揩教授倡導的部分犯罪共同理論。這種理論以犯罪共同說為基礎,認為「二人以上雖然共同實施了不同的犯罪,但當這些不同的犯罪之間具有重合的性質時,則在重合的限度內成立共犯」(第262頁)。這種學說的出現,主要是為了解決同時犯的刑事責任問題和共同犯罪中各個行為人最終罪名不一致時的刑事責任問題。我從總體上對部分的犯罪共同說持否定態度,下面分別加以分析。部分的犯罪共同說主要應用於以下幾個方面:

1、數人同時實施類似犯罪行為的情形。「甲以殺人的故意、乙以傷害的故意共同加害於丙時,只在故意傷害罪的范圍內成立共犯。但由於甲具有殺人的故意與行為,對甲應認定為故意殺人罪。」(第262頁)這種行為就是一般意義上的同時犯。按照傳統理論,同時犯由於不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不成立共同犯罪,分別定罪量刑。事實上,行為人的行為對其他行為人的犯罪行為實施是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的,數個行為之間的相互補充、配合的作用是客觀存在的,僅僅依照各自的行為分別定罪,似乎不能表明這種共同侵害的嚴重性,也不利於打擊實踐中的趁火打劫的現象。但是,我並不認可部分犯罪共同說。我認為,應當運用犯罪共同說對同時犯進行全新的審視。所謂的同時犯,可分為事先預謀的同時犯和臨時起意的同時犯。對於有預謀的同時犯,雖然數個行為人沒有就某種具體犯罪達成共同犯意,但是對對方的意圖是了解的,也明知自己實施的另一種犯罪行為對其的幫助作用。因此可能在實施一罪的同時構成另一罪的幫助犯,除非數個犯罪行為之間不具有客觀上的關聯性,即數個行為之間沒有相互幫助的實際作用。而部分犯罪共同說所指的具有重合的構成要件的數個犯罪,肯定是具有這種關聯性的。此時行為人對幫助他人的結果所持的心態,應當是放任的。這樣,在每一個行為人身上存在著兩個犯罪,本罪的實行犯(直接故意),他罪的幫助犯(間接故意),成立想像競合。對於沒有預謀的同時犯,也可能在實施犯罪行為時形成幫助故意,成立他罪的幫助犯;或者是為了實施自己決意下的犯罪行為而放任幫助他人實施犯罪行為的結果,此時可能成立片面共犯,對片面幫助之罪的心理態度是間接故意。在最終的罪數形態上,有可能構成想像競合。

實際上幾種理論得出的結論是幾乎相同的,都是行為人實施的本罪是最終的定罪罪名。區別在於推理過程不同,罪數形態不同。當出現不同於典型的構成要件的危害結果時,差別就表現出來了。例如,甲乙二人分別以殺人和傷害的故意打擊丙,甲朝丙的頭部重擊一下,打偏,乙朝丙的大腿打擊,擊破股動脈,導致丙因失血過多而死。甲的行為實質上是殺人未遂,乙的行為實質上是故意傷害致死。如果按照部分犯罪共同說的理論,兩罪構成要件的重合部分在哪呢?重行為只導致了輕結果,輕行為卻導致了重結果。究竟在什麼范圍內成立共同犯罪呢,恐怕只能在故意傷害(排除致死結果)的范圍內成立共同犯罪。可是這個共同犯罪的罪名對甲和乙來說都不合適。我認為,還是認定為甲構成殺人未遂和故意傷害致死的幫助犯的想像競合,乙構成故意傷害致死和殺人未遂的幫助犯的想像競合比較合適。

2、存在轉化犯的情形下。「甲邀約乙為自己的盜竊行為望風;乙同意,並按約定前往丙的住宅外望風;但甲在犯盜竊時,為窩藏贓物……而當場使用暴力,乙對此一無所知。……如果採取部分犯罪共同說,那麼,甲與乙便在盜竊罪的范圍內成立共同犯罪……對乙就必須追究盜竊罪的刑事責任,但由於甲的行為另成立搶劫罪,故對甲的行為只能認定為搶劫罪。」(第269頁)對此結論,我是完全贊同的。但是,我認為,並不是只有部分犯罪共同說才能得到這樣的結論,傳統的犯罪共同說也同樣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刑法第25條規定的共同犯罪不僅可以表現為最終的定罪罪名,同樣可以表現為犯罪過程中形成的階段性共同犯罪形態。在上述例子中,乙的幫助行為和甲的實行行為成立盜竊罪的共同犯罪,無論從主觀方面的共同盜竊故意來看,還是從客觀方面的共同盜竊行為來看,都不存在任何問題。之所以最終沒有認定為同一罪名,是因為甲在構成了共同盜竊的基礎上又向前發展了一步,從而使自己先前的盜竊行為轉化為搶劫行為。從發展過程來看,甲的入室盜竊行為與乙的室外望風行為是密不可分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甲之後實施的暴力行為屬於共同犯罪中的實行過限行為,單獨對此承擔責任。只是一般情況下的實行過限導致行為人成立數罪,對因實行過限行為而轉化為重罪的則少有論述。而根據部分犯罪共同說,盜竊罪的構成要件是盜竊罪與搶劫罪的重合部分,因此在盜竊罪的范圍內成立共同犯罪。這實際上是把甲的先盜竊後轉化為搶劫的行為和乙為協助甲盜竊而望風的行為看成是兩個**的行為,否認客觀上曾經存在過的共同盜竊的事實,然後在抽象意義上比較兩個罪的構成要件,認為盜竊罪的構成要件是其中的重合部分,進而認為兩者在盜竊罪的范圍內成立共同犯罪,這是不符合案件發展過程的實際情況的。此外,判斷兩個罪的構成要件的重合部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實際上盜竊與搶劫僅僅是行為方式不同,不能簡單的得出盜竊加暴力等於搶劫這樣的結論。

3、教唆未遂的情況下。這主要是指被教唆人所犯之罪不是教唆之罪,而是與之有關之罪。「根據部分犯罪共同說,只要被教唆的人所犯之罪,在規范意義上包含了教唆犯所教唆之罪,那麼,教唆犯與被教唆犯便在兩罪性質重合的部分成立共同犯罪,一方面,對教唆犯不能適用刑法第29條第2款;另一方面,對教唆犯應當適用刑法第29條第1款,即按照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第283頁)作者認為,甲教唆乙盜竊,結果乙在盜竊過程中轉化為搶劫,則搶劫包含了盜竊,因此在盜竊罪的范圍內成立共同犯罪,對甲認定為盜竊罪,乙認定為搶劫罪。我同意這樣的結論,但是認為依據傳統的犯罪共同說的理論完全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理由與上述第2種情況相同。由於在乙的行為發展到盜竊階段時成立了共同犯罪,甲教唆的內容得以實現,對此時的甲乙都可以認定為盜竊罪。因此盡管最終甲乙兩人被認定的罪名不同,仍然應當認為乙曾經實施過甲教唆的犯罪,因此,對甲不能適用第29條第2款。

反過來看,如果教唆之罪包含被教唆人實際所犯之罪的話,如何處理呢?根據張明楷教授倡導的部分犯罪共同說,在被包含的實際所犯之罪的范圍內仍然成立共同犯罪,對實行犯以該罪論處,對教唆犯則認定為重罪。「如果甲教唆乙犯搶劫罪,而乙僅犯了盜竊罪,那麼,雖然也可以認定甲與乙在盜竊罪的范圍內成立共同犯罪,但由於應當認定甲的行為構成搶劫罪,而乙的行為並不包含搶劫,故對甲仍應適用第29條第2款。」(283頁注1) 我同樣同意這樣的結論,但不認可論證的依據。部分犯罪共同說所說的在盜竊罪的范圍內構成共同犯罪沒有任何依據,已經完全脫離了共同犯罪存在的基礎。從主觀上看,雙方沒有就盜竊達成共同的犯意,客觀上,僅僅是乙實施了盜竊行為,甲對此毫不知情。主觀與客觀兩方面的條件都不具備,何來盜竊罪的共同犯罪?張明揩教授依據的僅僅是觀念上的各個犯罪的構成要件的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共同犯罪的認定沒有任何的事實依據,而且會產生許多矛盾。既然認定甲和乙在盜竊罪的范圍內成立共同犯罪,必然得對兩者都以盜竊罪論處,同時又因為甲教唆的是搶劫罪,所以對甲認定為搶劫罪。那麼甲身上的盜竊罪哪裡去了呢,為什麼僅以搶劫罪論處?在甲的身上只有一個搶劫教唆行為,根本不存在盜竊向搶劫轉化的情形。因此,按照部分犯罪共同說的理論,甲似乎應當構成搶劫與盜竊的想像競合,這樣的結論顯然更讓人難以接受。可見,部分犯罪共同說中所指的構成要件的重合部分是觀念上的,虛無飄渺,有時可以決定教唆者的具體罪名,有時又可以決定被教唆者的罪名,莫衷一是。

我認為,在上述情況下根本不存在共同犯罪,是單獨的以教唆形式構成的此罪和以單獨實行行為構成的彼罪,對教唆犯應當適用第29條第2款。這也是該款規定的初衷,第1款規定的是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的刑事責任,而第2款規定的就是個人犯罪中的教唆犯的刑事責任。教唆人與被教唆人的行為沒有本質聯系,不具備構成共同犯罪的客觀基礎和主觀基礎,不能成立共同犯罪。教唆犯因**的教唆行為符合了該罪的修正構成而成立該罪,適用第29條第2款[2]。被教唆人以其實際實施的犯罪定罪。

綜上所述,我認為,張明楷教授倡導的部分犯罪共同說,主要缺欠有二:一是對共同犯罪的認定過於理想化,只考慮不同犯罪之間構成要件的包含和被包含的關系,忽視了犯罪行為實施的實際過程;二是認定構成要件之間的重合部分有時難以界定,前文提到的故意殺人未遂與故意傷害致死之間的重合部分,就很難取捨,此外,說搶劫包含盜竊還算差強人意,那麼盜竊與詐騙、敲詐勒索等侵犯財產罪之間,又是怎樣的包含關系呢?恐怕一時之間很說說清楚。

--------------------------------------------------------------------------------

[1] 從詐騙罪的構成要件來看,我也認為訴訟欺詐不能構成詐騙罪。在詐騙活動中,常見的是被害人與實際控制財物的人是同一的。當然,也可以是不同一的。在不同一的情形下,我認為,要成立詐騙罪,必須在財物的實際控制人和受騙人之間存在委託關系或者是類似的人身關系,使得他們形成利益集合體。也就是說,實際佔有人按照被騙人的指示交付財物,自身不承擔損失或者有權向被騙人索賠,或者與被害人共同承擔損失。訴訟欺詐則不具有這些特點,法院依據國家強制力從被害人手中取得財物,實際上就是受了行為人的欺騙憑借自己的公權力強行剝奪被害人的財產權。而法院並不實際佔有財物,與被害人之間沒有任何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和這種行為相類似的是,作為**第三方的甲受了乙的蒙蔽,要求丙向甲償還並不存在的欠款,並發出威脅,最後強行從丙處取走財產,這恐怕很難被認定為詐騙罪,因為受騙的甲和受損失的丙處於不同的角色之中,相互之間沒有任何的管理財產的委託關系,財物與其說是被騙走的,不如說是被受騙的人搶走的。

[2] 此時的停止形態,我認為應當是教唆之罪的預備形態,只有這樣才能在沒有該罪的實行行為的情況下,單獨追究教唆犯的刑事責任。從犯罪預備的構成要件來看,教唆他人就是尋找共同犯罪人的過程,是在為犯罪創造條件,理應認定為犯罪預備。29條第2款的處理原則實際上也與犯罪預備的處理原則近似,只是略嚴,不能免除處罰,不妨將其視為刑法對以教唆形式實施的犯罪預備行為的從嚴處罰的特例。所以應當僅適用29條第2款的處理原則,不必再適用第22條第2款關於犯罪預備的處理原則。

有問題可以繼續聯系我。

❾ 將法律進行到底 讀書心得

讀了這本書以後,發現自己長了很多見識,特別是對一些法律領域里有名的案例的閱讀,以前雖也聽聞過,但是都沒有進行系統的梳理過,書中作者用詼諧的語言,把真實的法律故事講得惟妙惟肖,風趣而又富含法理。本書,作者用六個章節來敘述不同類型的法律故事。通過對本書的閱讀使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法律的能與不能,以及律師、法官、檢查官等職業對法律的影響。下面將對本書前面三節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在第一集「三權制衡,司法為尊」中,作者講述了五個真實的法律故事,其中最讓我影響深刻的,要屬第一篇「馬歇爾妙筆確立司法權威」,作者微妙的法律語言描述,更使我不禁欽佩其深厚的法學功底,在這一篇里作者要講述的其實就是法學界里赫赫有名的「馬伯里訴麥迪遜案」,通過作者的敘述,其將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權威描述得讓人著實感慨。作者在文章最後,還將故事的主角馬伯里的最後去向進行了一個簡短的說明,雖然只有短短的四五行,但是其中不乏風趣的語言「話說馬伯里最後命運如何呢?」「正是:無邊落木蕭蕭下崗,不盡長江滾滾來錢!」如此富有趣味的言語,怎能讓讀者不心悅誠服呢?
第二集「將法律進行到底」中,作者講述了六個簡短的真實的法律小故事,其中感觸最深的要屬第六篇「以維護當事人權益為天職----律師:人權捍衛者」,「律師是人權捍衛者,在多個方面對自由的社會形態與市場的有效運行進行平衡與推進。律師擔任百姓代言人,可以幫助百姓監督政府,保護權利;律師擔任公職,可以幫助政府守法行事,可以提醒有關方面依法辦事,可以指導政府與民眾進行溝通。」作者講述到一位有名的黑人辯護律師----約翰尼.柯克倫,提到他名聲大起的辛普森殺妻案的辯護,作者對這位律師的敬仰之情也可以在字里行間里領略出來,「律師不是天使也不是壞蛋,像中性人。作為受僱傭者,律師只是忠實於他的當事人。」作者通過這些語言很好的詮釋了律師的職業特色。
「一個數量龐大的律師群體的存在有利於建設民主法治社會。律師是具有自由職業、受政府各方面意識形態約束較少的法律人,他們因為職業性質上的自由獨立而更加具有民主、人權意識,這個群體擴大後,通過個案向當事人、向社會提供法律意見,將民主、人權、自由的意識傳達給人們,對於走向民主與法治的國傢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集「神聖的權利」中,作者寫到「你有權保持沉默----沉默權及米蘭達告示」,通過這個真實的法律案例,了解到程序的重要性,「米蘭達規則」最集中地表達了美國保護個人不受政府強權傷害的決心。它反映的不是幾句話,是法治的精神,是美國整個司法系統對人權的尊重,對法律的信仰。
最後,通過對本書的閱讀,對法律知識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受到了一些啟發,也希望自己在以後的實踐中能充分地運用這些法律知識。

熱點內容
是法規的 發布:2025-01-18 20:32:31 瀏覽:795
婚姻法哺乳期多久 發布:2025-01-18 18:31:50 瀏覽:787
合同法司從合同的效力 發布:2025-01-18 16:27:45 瀏覽:469
職業道德自查自糾 發布:2025-01-18 15:33:54 瀏覽:125
環境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8 15:32:32 瀏覽:642
法律概念上市公司 發布:2025-01-18 14:58:08 瀏覽:840
公司法律風險解決方案 發布:2025-01-18 14:45:04 瀏覽:605
兩項新民法 發布:2025-01-18 13:43:27 瀏覽:491
民法115條 發布:2025-01-18 13:40:23 瀏覽:128
人民法院錯案追究 發布:2025-01-18 13:21:33 瀏覽: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