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高崗
1. 參加開國大典的重要人物都有誰
參加開國大典的重要人物: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張瀾、李濟深、宋慶齡、高崗等國家領導人出席了會議。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以及周恩來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宣布就職。
開國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15:00在北京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舉行的儀式,直到21:00才結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標志。
(1)法院高崗擴展閱讀
開國大典的意義:
國內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了國家的主人。
國際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表明中國終於是一個自主的國家了,表明中國人民可以從東亞病夫成為龍的傳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結束了帝國主義奴役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中國人民從此當家作主成為國家的主人。這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偉大勝利,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中國的歷史開辟了新的紀元。
2. 誰知道開國大典有哪些著名的人來參與
唐國強——毛澤東
張國立——蔣介石
劉勁———周恩來
王學圻——李宗仁
陳坤———蔣經國
史鑫———鄧小平
王伍福——朱德
趙雍———賀龍
劉沙———劉少奇
宗利群——彭德懷
尤立平——林彪
車曉彤——劉伯承
傲陽———聶榮臻
谷偉———陳毅
孫繼堂——羅榮桓
王軍———徐向前
葉進———葉劍英
修宗迪——傅作義
王健———任弼時
許晴———宋慶齡
鄔君梅——宋美齡
江珊———鄧穎超
王冰———張瀾
金鑫———李濟深
友情出演
李連傑——陳紹寬
成龍———采訪李濟深的記者
劉德華——俞濟時
黎明———蔡廷鍇
姜文———毛人鳳
胡軍———顧祝同
馮小剛——杜月笙
陳凱歌——馮玉祥
陳道明——閻錦文
陳寶國——周至柔
尤勇———白崇禧
葛優———盧廣聲
馮遠征——傅涇波
畢彥君——羅隆基
侯勇———陳賡
陳好———傅冬菊
甄子丹——田漢
趙薇———選國歌的女代表
孫紅雷——《中央日報》記者胡立偉
李幼斌——報社社長
吳剛———聞一多
鄧超———徐悲鴻
李強———陳誠
黃曉明——李銀橋
佟大為——孔令侃
劉燁———紅軍老戰士
王學兵——解放軍王參謀
張涵予——解放軍
范偉———廚師長
孫興———俞濟時副官
陶澤如——唱票員甲
黃聖依——戰地播音員
劉儀偉——李璜
周星馳——周作人
曹可凡——上海市市長吳國楨
劉樺———國軍隊長
連晉———甘介侯助手
梁家輝——解放軍代表
章子怡——文化界代表
苗圃———文化界代表
沈傲君——文化界代表
寧靜———文化界代表
董璇———文化界代表
陳數———文化界代表
張秋芳——文化界代表
王雅捷——文化界代表
郭德綱——文化界代表
龔蓓苾——女兵
何琳———女兵
楊若兮——女兵
車永莉——女兵
3. 高崗怎麼死的
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一致決議:開除反黨陰謀的首腦和死不悔悟的叛徒高崗的黨籍,開除反黨陰謀的另一名首腦饒漱石的黨籍,並撤銷他們的黨內外各項職務。至此,反對高崗、饒漱石的斗爭宣告結束。
饒漱石在被開除黨籍的同時,因被懷疑有包庇反革命等嚴重問題,1955年4月1日被逮捕審查,1963年潘漢年被錯定為「內奸分子」後,饒漱石因主持上海反特工作中的一些活動也被錯定為內奸活動,1965年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以饒犯有反革命罪宣判有期徒刑14年,剝奪政治權利10年。1965年9月23日,予以假釋。「文化大革命」開始後,1967年饒被重新收監,1975年3月2日患中毒性肺炎死亡。
4. 新中國成立時的五十四門禮炮齊鳴二十八響為什麼是五十四門禮炮
54門大炮代表當時參加新政協的54個單位和方面的人士,28響代表全國領導人民經歷了28年的奮斗。
在開國大典的時候,五十四門禮炮響了二十八響,54門大炮代表當時參加新政協的54個單位和方面的人士。
28響禮炮表示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起,領導全國人民,經歷了28年的奮斗,才使國家獨立,人民翻身當家做主,才迎來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的開國大典。從此咱們的祖國不斷繁榮興旺,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
(4)法院高崗擴展閱讀:
在外交場合中,迎送國家元首時鳴放21響禮炮,政府首腦鳴放19響,副首腦鳴放17響。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君主獲得子嗣時也要鳴禮炮表示慶祝,通常是王子鳴101響禮炮,公主鳴21響。俄羅斯帝國例外,皇子鳴放300響禮炮,公主鳴放101響。
此外,許多國家在君主加冕、總統宣誓就職、元首誕辰和去世、或舉行盛大國事慶祝活動時,也有鳴放禮炮的習慣,比如美國總統就職和去世時各鳴禮炮21響,英國君主誕辰時在倫敦的倫敦塔內鳴禮炮62響,其他地方鳴炮41響。
5. 列舉1949年9月-1951年10月中國歷史上所發生的大事件
1、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下午2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委員全體出席並宣布就職,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會議還選舉林伯渠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沈鈞儒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羅榮桓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
會議還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本政府的施政綱領。下午3時,首都30萬人聚集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
6. 國慶節為什麼要定在10月1日這一天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 「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 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7. 開國元勛有哪些偉人
新中國開國功勛包括: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副主席、政務院副總理/國務院副總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委員;
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建國初六大中央分局書記和六大行政區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十大將(基本上擔任國防委員會委員、軍委總部付職首長、軍兵種正付司令政委)。
他們是:
1、中央政治局委員
康生、高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張聞天、彭德懷(元帥)、林彪(1955.04升任/元帥)、鄧小平( 1955.04升任)。
2、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副主席
朱德(元帥)、劉少奇、宋慶齡(女,民革)、李濟深(民革)、張瀾(民盟)、高崗;秘書長林伯渠(兼)。
3、政務院副總理
董必武、郭沫若、黃炎培(民建)、陳雲。
4、國務院副總理(1954.09產生)
陳雲、林彪(元帥)、彭德懷(元帥)、鄧小平、鄧子恢、賀龍(元帥)、陳毅(元帥)、烏蘭夫(蒙古族/上將)、李富春、李先念。
5、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宋慶齡(女,民革)、林伯渠、李濟深(民革)、張瀾(民盟)、羅榮桓(元帥)、沈鈞儒(民盟)、郭沫若、黃炎培(民建)、彭真、李維漢、陳叔通(無黨派)、達賴喇嘛·丹增嘉措(藏族,佛教)、賽福鼎·艾則孜(維吾爾族/中將)。
6、全國政協副主席
周恩來、李濟深(民革)、沈鈞儒(民盟)、郭沫若、陳叔通(無黨派)。
7、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委員
(1)1945年8月,選舉產生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朱德(元帥)、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元帥);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陳毅(元帥)、賀龍(元帥)、林彪(元帥)、葉劍英(元帥)、聶榮臻(元帥)、劉伯承(元帥)、徐向前(元帥)。
(2)1954年9月,選舉產生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
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鄧小平、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當時未設立軍委副主席和常委。
8、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程潛、林彪(1951.11)、高崗(1951.11)、劉伯承(1954.06)、賀龍(1954.06)、陳毅(1954.06)、羅榮桓(1954.06)、徐向前(1954.06)、聶榮臻(1954.06)、葉劍英(1954.06)。
(2)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4.09)
朱德(元帥)、彭德懷(元帥)、林彪(元帥)、羅榮桓(元帥)、劉伯承(元帥)、賀龍(元帥)、陳毅(元帥)、鄧小平、徐向前(元帥)、聶榮臻(元帥)、葉劍英(元帥);
程潛(民革/起義將領)、張治中(民革/愛國將領)、傅作義(起義將領)、龍雲(彝族/民革/起義將領)。
9、兩高首長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沈鈞儒(民盟)/董必武(1954.09);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羅榮桓(元帥)/張鼎丞(1954.09)。
10、六大行政區書記及主席
(1)東北
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高崗/林楓(1952.08繼任書記),東北人民政府/東北行政委員會主席高崗。
(2)華東
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一書記兼華東軍政委員會/華東行政委員會主席饒漱石。
(3)西南
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鄧小平,西南軍政委員會/西南行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元帥)。
(4)西北
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彭德懷(元帥)/習仲勛(1950.10),西北軍政委員會/西北行政委員會主席彭德懷。
(5)中南
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兼中南軍政委員會/中南行政委員會主席林彪(元帥)
(6)華北
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一書記薄一波,華北人民政府/華北行政委員會主席董必武/劉瀾濤(1950.11)。
10、開國大將
粟裕、黃克誠、譚政、肖勁光、王樹聲、陳賡、羅瑞卿、許光達、徐海東、張雲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