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珍法院
1. 社區民情日記
社區民情日記(精選10篇)
導語:日記是指用來記錄其內容的載體,日記也指每天記事的本子或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記錄。下面為大家帶來了社區民情日記,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社區民情日記 篇1
「聰慧小區1號樓一單元居民反映樓道燈不亮了,夜晚出行不方便,需幫助解決。我和協管員立即趕到現場,為居民更換了燈泡……」昨天中午,房山區拱辰街道文化路社區居委會主任朴艷平,幫助社區居民更換好樓道燈泡後,在她的「民情日記」里寫下了上述這段話。
下午,朴艷平又按照日記里的安排來到社區,協調解決小區樓體保溫改造工程和居民車輛停放問題。翻開朴艷平的「民情日記」本,記者驚訝地發現,裡面記得密密麻麻。無論大事小情,只要她參與的社區里的事,都記錄到了日記中。
據房山區民政局負責人介紹,社區工作者走街串巷,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的方方面面,都記在了「民情日記」里。「民情日記」已成為房山社區工作者聯系群眾、解決問題的紐帶。像這樣的「民情日記」本,房山區的社區工作人員人手一本,目前已累計記滿了6000餘本「民情日記」。
「以前是百姓有問題找到社區門上來,現在是我們以串門的方式主動走進居民家裡,了解他們的需求,幫他們解決問題,並詳細地記在日記本上。這樣做的好處,一是做到心中有數;二是能鞭策我們努力為民服務,日記記的都是實實在在的『干貨』,不為百姓干實事,還真沒的記。」永安西里的社區幹部李春燕如是說。
永安西里社區80多歲的老人李慧文,老伴兒去世後獨居在家。前不久,李春燕到李慧文家「串門」時,發現老人家裡十分凌亂,沒有「家」的樣子。了解到老人需求後,李春燕幫李慧文請來了保姆。這個保姆來自社區內的一個困難家庭,不僅滿足了李慧文老人的需求,這位保姆家的生活困難也得以緩解。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社區工作量大繁雜。為讓社區工作者身在崗、心到位,真正「身」入居民,第一時間了解居民困難、問題和訴求,及時解決熱點和難點問題,房山區在社區工作中實行了「民情日記」制度。談起寫日記的感受,社區工作者陳雪娜說,她到社區上班的第一天,居委會就發給了她一個印有「民情日記」字樣的紅色本子。起初她對這個日記本並沒太在意,只是在這個本上簡單記錄了自己每天的工作情況,成了「流水賬」。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陳雪娜的日記內容漸漸豐滿起來,百姓家裡的繁雜瑣事、生活冷暖都寫到了日記里。
社區工作者表示,「民情日記」既不是工作日誌式的「流水賬「,也不是事件的簡單堆砌,「記」只是一種形式,重在幹部入戶時要把工夫下在解民憂上,只有把事情辦在百姓心坎上,才有的記,才記得有意義。
社區民情日記 篇2
今天上午一上班,新上任的社區黨支部書記魯崢就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向我了解社區資金中一筆1700元的遺贈款項是怎麼回事。我一邊向他介紹事情的來龍去脈,一邊按捺不住地流下了激動的熱淚。
2004年我同社區工作人員入戶走訪時,看到社區住著一位年近八旬的孤寡老人塗元珍,房頂垮塌,十分危險,連她的隔壁鄰居都早已搬走了。從那時起,我便和全體社區工作人員承擔起了幫扶老人的重任。為了老人的安全,我們及時幫她整修了房屋。老人患有白內障,生活不能自理,我們便把她送到醫院去做了白內障復明手術。老人是家屬,沒有其他收入,我們便為她申辦了低保。幾年中,我們輪流照顧老人生活,為她拆洗被褥、劈柴、生火、做飯。去年,老人病重住院,我幾天幾夜守護在老人身邊。在我看護的一下午就幫老人換了六次尿布,老人已經84歲了,我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幫她換尿布。老人彌留之際,視力已經完全喪失了,但她能准確的分辨出我的聲音,抓著我的手對我說:「小王,你是好人哪!」,說這話時兩行老淚順著臉頰滑落。
塗元珍老人生前的心願,就是把她一生節省下來的全部積蓄1700元錢捐獻給社區,以表達對社區黨支部和社區工作人員的感激之情。老人過世後,她的侄女便遵從老人的遺願,將這筆特殊的遺贈捐款送到了社區。
聽完這些,魯崢書記也掉淚了,他激動地說:「這筆特殊的捐款,是對我們社區工作人員為民服務精神的最高褒獎。我們一定要以此為激勵,更好地為社區廣大居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爭當為民服務標兵、爭創讓黨和群眾滿意的社區!」
社區民情日記 篇3
今天是星期天。一大早,社區居民何國躍就打電話叫我到他家去,幫他教育孩子。
那是在2004年,我入戶走訪時認識了一戶外來務工人員—何國躍。他是1995年從四川來奎屯市打工的。2002年,他們一家把戶口從老家遷出,准備落在奎屯市,可是因思鄉之情又有一些顧慮和猶豫,便一拖再拖,而後落戶停止,他們一家成了黑戶。2003年9月,何國躍在某企業打工時摔成重傷,喪失勞動能力,這對於一位無任何保障的外來務工人員,簡直是晴天霹靂。他所在的單位按當時的原籍農村人均收入,給他支付了理賠金和生活費,卻無法按奎屯市戶口給他享受各種待遇。得知他家困難情況後,我便作為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員,找到他打工的單位領導協調,該領導的回答是「按照國家政策走,因為他們無戶口。」見與單位協調不成,我又先後找市民政局、勞動局、殘聯、公安局等單位,為他家的困難四處奔走。終於在2005年5月經過市公安局戶政科、派出所的嚴格審批,他們一家三口的戶口落到了奎屯市烏魯木齊東路街道烏爾邁克社區。市公安局戶政科領導親自到他家裡,為何國躍免費辦理了身份證,市殘聯領導為他辦理了一級肢體殘疾證,原打工單位也按其殘疾等級給他發放了相應的補助和護理費。之後,他的殘疾人補貼也在市相關部門的溝通下一一得到了解決。為此,何國躍、廖菊英夫妻送來了錦旗和感謝信,表達了對我和社區的感謝之情。這幾年,根據黨的惠民政策,我們社區又為何國躍家申辦了低保,並為他辦理了養老保險。何國躍夫妻臉上逐漸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所以,當我趕到何國躍家時,聽到何國躍正在教育孩子何鑫,他激動地說:「你這一段怎麼回事,光貪玩。你不好好學習,能對得起王叔叔和社區對咱們家的幫助嗎?!」
聽到這話,我感到十分欣慰和感動。我在心裡暗下決心:作為一名基層共產黨員,一個直接接觸居民的社區幹部,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地為老百姓做好事、解難事,為打造幸福社區多做貢獻,以優異的成績向黨的十八大獻禮!
社區民情日記 篇4
今天是清明節。本來是放假休息時間,我卻要陪一個特殊的社區大學生姬德志去祭奠他的父親,並看望他生病的母親。
姬德志的父親姬長城生前是我社區的黨員。幾年前,姬長城下崗後得了糖尿病,妻子又是家屬,孩子正在上學,家境十分困難。我在入戶走訪中得知這些情況後,便推薦他到烏東路街道辦事處當了警衛,又將他妻子聯繫到環衛處工作,並及時把他家的情況上報給社區黨支部。社區又及時為他家申辦了低保。後來,姬長城病重住院,我多次去看望他,並為他聯系病退之事。但最終嚴重的糖尿病奪去了姬長城的生命。因為他的其他親戚都不在奎屯,我便忙前忙後幫他辦理喪事,直到送他走完人生路。姬長城妻子袁花榮在失去親人後精神倍受打擊,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我和社區便一直關照她並把她送到精神病院療養。當時,他們的孩子姬德志正在上大學,為了孩子能正常完成學業,我便多方奔走為他申請金秋助學金,並和社區一起動員愛心人士捐款捐物,解決他上大學的學費及生活問題。在姬德志上大學期間,我經常詢問他的學習情況,了解他的思想動態。當得知姬德志幾次想放棄學業回家掙錢養家時,我及時向他學校的領導反映了他家的實際困難和經濟狀況,得到了學校領導對他的關心照顧,減輕了他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使姬德志圓滿完成學業。今年初,姬德志被新疆公安邊防總隊預招回疆工作,很快走上了工作崗位。這幾年,每逢過年過節他都會第一個打電話給我問候,對我就像親人一樣地信任,就連家裡唯一貴重的房產證和土地使用證也都交予我保存。我也感到非常的光榮與自豪。
我想:作為一個社區工作者,能夠把居民當親人一樣關愛,通過真心為居民排憂解難而得到居民的信任和依靠,是多麼得幸福呵!
社區民情日記 篇5
6月8日是個讓人高興的日子,我們福利院供養的兩姐妹——李琳、李鑫終於如願以償走進了高考考場。為了能讓他們順利參加這場最重要的考試,我整整奔波了近兩個月,但是現在所有的的辛苦,都因為這一個令人高興的結果而煙消雲散了。
李琳、李鑫是我院供養的同母異父姐妹,姐姐李琳現年19歲,系嘉峪關市市民朱珍與其前夫所生,1994年雙方離婚後,法院判決由其母監護;妹妹李鑫16歲,朱珍離異後再生的。因朱秀珍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姐妹倆因監護人沒有監護能力而流浪街頭,生活無著。1998年建設街辦事處與市婦聯,市民政局協商後,交由我院供養至今。
由於姐妹倆均系計劃外生育,入院時就沒有戶口,直到現在面臨高考,因為戶口問題無法報名參考,為了不影響她們今後的正常學習和生活,院領導安排我去辦理孩子們的戶口。到市公安局戶政科詢問後,我才知道辦理戶口需要很多原始材料。按照戶政科的要求,我一項項落實:先到居委會,街道辦事處了解情況補辦手續,又通過多方打聽尋找到張玉蘭的親生父親,請他出具當時法院的判決書及單位的處罰證明。由於姐妹倆是計劃外生育,最終需要計生部門的手續,事隔多年,計生部門也從未遇到過此類情況,很難做出決定。可這事關繫到孩子們的前途,經再三研究,院領導請示市民政局後,由民政局副局長親自與公安、計生等部門協商。經過協商,這兩個部門針對這一情況,給予特事特辦,我們終於趕在高考前拿到了落戶批復。
在整個落戶過程中,市民政局、公安部門和計生部門給予我們大力支持和幫助,正是他們的支持換來了姐妹倆今天的考試。我想,這對姐妹定會一生永記社會的愛心和人間真情,好好學習,健康成長。
社區民情日記 篇6
今天是我的生日,想起小時候每逢過生日,媽媽總會給我煮兩個雞蛋。我把兩個熱乎乎的雞蛋揣在口袋裡,用手緊緊地捂著,蹦蹦跳跳地上學去。路邊的楊柳伸展著剛吐出的新芽,在春風中搖曳著,把我小小的心裡那滿滿的喜悅也盪漾了開去。
如今,我已人到中年,過生日早已變成了一種對生命的感嘆和對逝去青春的追憶。可今天,我想重拾兒時的喜悅,並想把這種喜悅和他人一起分享。
來到工作站,大家協商著再去看看小區的獨居老人,我第一個贊同,並提議給老人買些雞蛋、掛面什麼的,因為這些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已經比較差了,這些東西做起來方便。那就湊份子吧,同事們提議。我說今天的就我出吧,今天我生日,我想讓這些老人和我一起高興一天。大家笑了,忙說,生日快樂!
說做就做,我們來到小區的商店,挑選了雞蛋、掛面、還有餅干。這些東西都是我愛吃的,想必他們也喜歡吃吧?下點掛面,再打兩個荷包蛋進去,這不就是長壽面嗎?還有餅干,圓圓的,多吉利!想到這里,我不禁偷偷地樂了一下。
也許是被我的情緒感染了,同事們也很開心,大家邊走邊說著自己小時候過生日的情形。說著說著,我們就到了獨居的肉孜汗老阿媽家,雖然東西不多,但我依然感到了老人的激動和高興,有人和我同樂,多好!隨後,我們又去看望了86歲的獨居老人巴吾東,老人腿腳不太方便,但願這些東西能讓他的生活暫時輕松簡單點。還有一位老人不在家,不過沒關系,我們決定明天去。
此刻,我坐在電腦前,想對自己說,生日快樂!也想對天下所有的老人說,健康,快樂!
還有,我想對遠方的爸爸媽媽說,謝謝!謝謝你們給了我生命,並給了我一顆善良柔軟的心,因為這顆心最容易找到快樂和幸福!
社區民情日記 篇7
近幾年來,「醫療進社區」已是大家共同的一個夢想,可是目前的狀況又是如何呢?醫院里總是人山人海,有些科室、有些專家門診,不提前預約、掛號,根本就不可能輪到,「看病難」的問題深深困擾著老百姓。而現在畢業的.大學生們,卻不容易找著工作,醫學專業的大學生也如此,「畢業就意味失業」也是一個突出的問題。
我就曾親眼目睹過「看病難」,前幾個星期,我去醫院里檢查視力。一進入醫療大樓,我就感覺透不過氣來,人太多了!密密麻麻的人像密鋪在醫院里似的,不留一點空隙。我好容易才擠到六樓眼科,等了兩個多小時才輪到。等候的過程中,我從六樓往下看,只見一撥撥人像川流不息的小河,不斷地向醫院涌來。是啊,人都吃五穀雜糧,誰能保證不生病呢?然而,生了病,不管大病還是小病,人們都往醫院跑,才導致醫院人滿為患。醫生們馬不停蹄地工作,也十分辛苦。其實醫院里病人密集,空氣流通不暢,再加上看病時間長,都會使病情加重。我們這小縣城尚且如此,大城市的醫院肯定更為熱鬧了吧。
健康是一個人必不可少的,倘若各社區都有一個專業的診所,健康不就多一層保障了么?這樣一來,一些咳嗽、感冒之類的普通病症,就可以在社區的診所里醫治。大型醫院也就不會那麼擁擠。況且現在有了互聯網,醫院之間可以用它來交流,上級可以對下級進行指導,下級也可以將情況匯報給上級。再者也可以給那些醫學專業畢業的大學生提供工作與實踐的機會。如此一舉多得,豈不甚好?
如果醫療真的進了社區,健康就多了一層保障,生命也就多了一個保護罩。讓我們一起實現「醫療進社區」這個夢想,讓健康的種子傳播在這片大地上吧!
社區民情日記 篇8
「爸爸,咱家已經是個社區了。」見爸爸回家,我湊上去說道。
「此話怎講?」老爸一臉疑惑。
「喏,你看。」我帶著老爸走進家裡,「我的房間算是住宅區吧;你的房間因為花香變成了公園;廁所因為貓屎變成了化糞池;大廳因為貓叫變成了施工地;廚房呢,早就因為兩只貓變成了垃圾堆了!」
「哦。原來如此。」老爸點點頭「既然如此,那我們家就再搞個游樂園吧!」
「老爸呀!我真是苦不堪言,咱家已經是一個游樂園了!」
「WHY?」老爸還不明白。
「LOOK!那電視機後面是個鑽山洞,廚房是積木場,茶幾是雜耍場,我們的床是蹦蹦床,廁所就是五星級酒店。」
「五星級酒店?」
「對於那兩只貓來說可就是五星級酒店了。」我默默瞄了還在撒歡的兩只貓咪。「衣來伸爪,飯來張口,這不是五星級服務嗎?還有,那個豪華版的貓床,自動鏟屎的馬桶等等。這還不夠五星級嗎?」
「那為什麼是酒店呢?」老爸問。
我嘆了口氣,說道:「你還不懂嗎?只要大門一開,它們就真是『攜程在手,說走就走!」
社區民情日記 篇9
2014年2月17日上午,4小區92棟131號居民李瑞江、李瑞萍來社區反映:92棟121號李華家在污水管道處私設卡子,使自家衛生間污水排放不暢,去廣原物業站反映幾次均未解決,與121號居民協商幾次也協商不通,希望社區出面解決。
我接案後與羅永剛、張新龍立即跟隨李瑞江到樓棟單元調查了解情況。經過3天的連續樓上樓下逐戶走訪,將情況徹底摸清。原來111號居民家下水管道經常堵塞,每次堵塞111號居民就主動找樓上幾家協商,共同集資疏通,但多次碰壁後,自己一怒之下出資疏通下水管道,並讓維修師傅安裝了「卡子」,後續二樓、四樓居民分別也在自家下水管道處也安裝了「卡子」。
了解了具體情況後,考慮到居民的共同利益,及現實情況,為了盡量維護大多數居民的利益,我立即召集調解小組成員開會研究,最終形成兩種方案:方案一:說服一、二、四樓拆除「卡子」。方案二:說服131號居民李瑞江做出讓步。隨後我積極行動起來,再次找到李瑞江,稍之以禮,動之以情的溝通說服,經過3次的溝通說服,李瑞江最終同意自己疏通自家被堵下水管道,並將自家下水管道處安裝一個「卡子」。至此一起鄰里糾紛得到解決。
事後,我利用回訪的機會,又將相關幾家人召集到一起,宣讀了小區居民文明公約,要求大家共同遵守小區居民文明公約,維護好下水管道的暢通,做和諧鄰里。為爭創平安和諧社區盡一份力。
個人感想:通過這次鄰里糾紛調解,讓我再次認識到處理居民矛盾糾紛,一要深入居民家中,了解民情民意;二是認真對待居民糾紛,做到及時處理;三是根據居民感受按照情、理、法順序處理居民糾紛,這樣才能不使矛盾進一步激化、升級。
社區民情日記 篇10
還差幾天,我來到xx社區就滿3個月了。大學專業即社會工作,本著學以致用的想法,躊躇滿志的進了社區,成為了一個年輕的社工。
來到社區的最初日子,我的工作是城管,全新的體驗,無論是與居民還是與物業的交際似乎都沒有想像中的簡單。在前輩的帶領下,整改過小區衛生,也調解過居民糾紛。終於不再那麼懵懂,似乎知道了社會工作不只是書上說的「助人自助」那麼抽象,更是現實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幾天社區工作將進行調整,我將接手社區的老齡工作,這是一個更加需要耐心和細心的工作。老年人的生理機能的下降,意味著他們會在一定程度上變成社會中的弱勢群體,而社工作為幫助他們的一個定向工作群體,似乎更有一種責任感,對工作負責,對社區老人負責,對社區居民負責。
今天是臘八節,趁著節日,我和同事帶著臘八粥去看望了社區困難失獨殘疾老人——錢存林。錢存林由於中風導致肢體殘疾,生活無法自理,現居住在晚晴園。我無法體會他的心酸,但是希望這碗飽含了我的心意的臘八粥,能讓他感到溫暖。今後我也將更加關注這樣的弱勢老人,給他們帶去關心和愛。
來到社區的初期,似乎每天都有新的感受,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新鮮感的消退,能支撐我們去工作的就會變成責任,無論是對工作,亦或是對居民。
;2. 社區民情日記活動信息
社區民情日記活動信息
《民情日記》成為工作人員連民心、聽民聲、解民憂的新的有效載體。接下來要給大家介紹的是社區民情日記活動信息,希望你喜歡!
社區民情日記活動信息
唐山路社區3.15活動信息
根據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特別是結合消費者對消費領域問題的反應,中國消費者協會決定將20**年年主題確定為“公正對待消費者”。根據我社區實際情況我開展了相關的活動。
一、“消費與安全”
聯系駐地單位宣傳提
高企業消費維權的意
識和水平,促使其生產
安全的產品,提供安全
的服務,預防和減少安
全隱患,確保居民在消
費過程中,人身權和財產權不受到損害。二是增強節約資源和環保意識,保障環境安全,維護居民的長遠利益。三是要特別注重
對弱勢群體的保護,
採取措施,保障他們
的安全權益。四是樹
立科學、合理的消費
觀念,使消費行為符
合安全消費的要求,
通過居民的選擇推動
社區發展,更好地保障居民安全權益。
二、開展“消費與安全”主題活動
為了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呼籲立法機關進一步加強消費安全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強對處理和預防消費安全事件的領導、組織和協調,對涉及消費安全的重點領域進行抽查及監督、唐山路社區於2013年3月14日在轄區范圍內的網吧,藍天玻璃和一些小商鋪進行了一次關於消費與安全的法律法規的宣傳。作為銷售者和消費者的店鋪老闆和企業家大力支持和參加了此次活動。結合進城務工、農民維權、農民權益保障、計劃生育等方面增強居民自身的維權能力,深入淺出地介紹怎樣利用法律武器為自己討回公道、捍衛尊嚴。向居民發放自製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小冊子,並接受居民的法律咨詢。
在本次活動中我社區共發放宣傳資料50餘份,接受群眾咨詢和提問10多人次。切實提高了消費者維權意識,為普法工作的深入開展營造了良好的學法氛圍。
唐山路社區居委會
20**年3月15日
社區民情日記【1】
“聰慧小區1號樓一單元居民反映樓道燈不亮了,夜晚出行不方便,需幫助解決。我和協管員立即趕到現場,為居民更換了燈泡……”昨天中午,房山區拱辰街道文化路社區居委會主任朴艷平,幫助社區居民更換好樓道燈泡後,在她的“民情日記”里寫下了上述這段話。
下午,朴艷平又按照日記里的安排來到社區,協調解決小區樓體保溫改造工程和居民車輛停放問題。翻開朴艷平的“民情日記”本,記者驚訝地發現,裡面記得密密麻麻。無論大事小情,只要她參與的社區里的事,都記錄到了日記中。
據房山區民政局負責人介紹,社區工作者走街串巷,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的方方面面,都記在了“民情日記”里。“民情日記”已成為房山社區工作者聯系群眾、解決問題的紐帶。像這樣的“民情日記”本,房山區的社區工作人員人手一本,目前已累計記滿了6000餘本“民情日記”。
“以前是百姓有問題找到社區門上來,現在是我們以串門的方式主動走進居民家裡,了解他們的需求,幫他們解決問題,並詳細地記在日記本上。這樣做的好處,一是做到心中有數;二是能鞭策我們努力為民服務,日記記的都是實實在在的‘干貨’,不為百姓干實事,還真沒的記。” 永安西里的社區幹部李春燕如是說。
永安西里社區80多歲的老人李慧文,老伴兒去世後獨居在家。前不久,李春燕到李慧文家“串門”時,發現老人家裡十分凌亂,沒有“家”的樣子。了解到老人需求後,李春燕幫李慧文請來了保姆。這個保姆來自社區內的一個困難家庭,不僅滿足了李慧文老人的需求,這位保姆家的生活困難也得以緩解。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社區工作量大繁雜。為讓社區工作者身在崗、心到位,真正“身”入居民,第一時間了解居民困難、問題和訴求,及時解決熱點和難點問題,房山區在社區工作中實行了“民情日記”制度。談起寫日記的感受,社區工作者陳雪娜說,她到社區上班的第一天,居委會就發給了她一個印有“民情日記”字樣的紅色本子。起初她對這個日記本並沒太在意,只是在這個本上簡單記錄了自己每天的工作情況,成了“流水賬”。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陳雪娜的日記內容漸漸豐滿起來,百姓家裡的繁雜瑣事、生活冷暖都寫到了日記里。
社區工作者表示,“民情日記”既不是工作日誌式的“流水賬“,也不是事件的簡單堆砌,“記”只是一種形式,重在幹部入戶時要把工夫下在解民憂上,只有把事情辦在百姓心坎上,才有的記,才記得有意義。
社區民情日記【2】
2月28日上午,雪花漫天飛舞,踏著積雪,記者來到了秦州區天水郡街道辦西十里社區。在社區主任汪文惠的帶領下,記者見到了張勤。張勤正忙著為居民開具各種證明,記者便在一旁靜靜等待。
“您要辦理什麼?”“辦理這個手續需要准備身份證,戶口本......”看著這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似乎沒有記下自己說的什麼時,張勤立即拿出筆和紙,將該辦事項所需用的證件一一寫下來,並一再囑咐老人不要遺漏下什麼證件,否則又要跑冤枉路。關切的語氣,溫暖的.微笑,進門就給老人倒水,出門攙扶相送,這些細小的舉動讓人不禁為張勤的耐心、親和所感染。
記者觀察發現,不僅對老人,張勤對每個前來辦事的居民都是笑臉相迎、耐心解答。連續忙碌了半個多小時,她終於有時間端起那個水已涼透的水杯,猛喝了兩口,笑著對記者說:“我們的工作就是這樣,忙起來根本沒有時間。”
張勤告訴記者,2002年大學畢業後,她被分配到社區工作。社區工作千頭萬緒,紛繁復雜,工作中經常遇到各種困難和麻煩,尤其碰到一些蠻不講理的人,明明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但還是受到無端的指責。面對這樣的人,張勤的處理方式是:首先為他們端上一杯熱水,再慢慢和他們聊天,以縮短彼此間的距離,慢慢地發脾氣的人冷靜下來也明白自己錯了,一來二去,張勤和他們反倒成了朋友。
采訪中,社區居民都誇贊張勤可謂人如其名,手勤、腿勤、口勤,整天閑不住,誰家有困難,她就及時趕到,為他們出主意想辦法解決。
居民說,張勤閑不住,名如其人
民情日記,將居民冷暖記心間
當日上午10時,忙完手頭的事情,張勤又准備著走訪困難戶,徵得張勤同意後,記者隨同前往。走訪中,記者看到,居民無論是提建議的還是反映困難、問題的,張勤都會認真傾聽,並記錄在隨身攜帶的民情日記里。
張勤告訴記者,社區每名幹部手中都有這樣一本“民情日記”,上面所要記錄的就是社區幹部在入戶走訪過程中,了解或受理居民反映的情況,將居民的困難和需要辦理的事情記錄在上面,並及時予以解決,遇到解決不了的,就整理出來上報上級部門解決處理。
社區民情日記【3】
6月8日是個讓人高興的日子,我們福利院供養的兩姐妹 李琳、李鑫終於如願以償走進了高考考場.為了能讓他們順利參加這場最重要的考試,我整整奔波了近兩個月,但是現在所有的的辛苦,都因為這一個令人高興的結果而煙消雲散了. 李琳、李鑫是我院供養的同母異父姐妹,姐姐李琳現年19歲,系嘉峪關市市民朱珍與其前夫所生,1994年雙方離婚後,法院判決由其母監護;妹妹李鑫16歲,朱珍離異後再生的.因朱秀珍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姐妹倆因監護人沒有監護能力而流浪街頭,生活無著.1998年建設街辦事處與市婦聯,市民政局協商後,交由我院供養至今.
由於姐妹倆均系計劃外生育,入院時就沒有戶口,直到現在面臨高考,因為戶口問題無法報名參考,為了不影響她們今後的正常學習和生活,院領導安排我去辦理孩子們的戶口.到市公安局戶政科詢問後,我才知道辦理戶口需要很多原始材料.按照戶政科的要求,我一項項落實:先到居委會,街道辦事處了解情況補辦手續,又通過多方打聽尋找到張玉蘭的親生父親,請他出具當時法院的判決書及單位的處罰證明.由於姐妹倆是計劃外生育,最終需要計生部門的手續,事隔多年,計生部門也從未遇到過此類情況,很難做出決定.可這事關繫到孩子們的前途,經再三研究,院領導請示市民政局後,由民政局副局長親自與公安、計生等部門協商.經過協商,這兩個部門針對這一情況,給予特事特辦,我們終於趕在高考前拿到了落戶批復.
在整個落戶過程中,市民政局、公安部門和計生部門給予我們大力支持和幫助,正是他們的支持換來了姐妹倆今天的考試.我想,這對姐妹定會一生永記社會的愛心和人間真情,好好學習,健康成長.
;3. 社區簡單的民情日記
社區簡單的民情日記範文大全
民情日記是指導扶貧脫貧工作的有益幫手。接下來要給大家分享的是社區簡單的民情日記範文大全,歡迎大家的借鑒閱讀!
社區簡單的民情日記範文(1)
6月8日是個讓人高興的日子,我們福利院供養的兩姐妹——李琳、李鑫終於如願以償走進了高考考場.為了能讓他們順利參加這場最重要的考試,我整整奔波了近兩個月,但是現在所有的的辛苦,都因為這一個令人高興的結果而煙消雲散了.
李琳、李鑫是我院供養的同母異父姐妹,姐姐李琳現年19歲,系嘉峪關市市民朱珍與其前夫所生,1994年雙方離婚後,法院判決由其母監護;妹妹李鑫16歲,朱珍離異後再生的..因朱秀珍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姐妹倆因監護人沒有監護能力而流浪街頭,生活無著.1998年建設街辦事處與市婦聯,市民政局協商後,交由我院供養至今.
由於姐妹倆均系計劃外生育,入院時就沒有戶口,直到現在面臨高考,因為戶口問題無法報名參考,為了不影響她們今後的正常學習和生活,院領導安排我去辦理孩子們的戶口.到市公安局戶政科詢問後,我才知道辦理戶口需要很多原始材料.按照戶政科的要求,我一項項落實:先到居委會,街道辦事處了解情況補辦手續,又通過多方打聽尋找到張玉蘭的親生父親,請他出具當時法院的判決書及單位的處罰證明.由於姐妹倆是計劃外生育,最終需要計生部門的手續,事隔多年,計生部門也從未遇到過此類情況,很難做出決定.可這事關繫到孩子們的前途,經再三研究,院領導請示市民政局後,由民政局副局長親自與公安、計生等部門協商.經過協商,這兩個部門針對這一情況,給予特事特辦,我們終於趕在高考前拿到了落戶批復.
在整個落戶過程中,市民政局、公安部門和計生部門給予我們大力支持和幫助,正是他們的支持換來了姐妹倆今天的考試.我想,這對姐妹定會一生永記社會的愛心和人間真情,好好學習,健康成長.
社區簡單的民情日記範文(2)
陽光明媚,丹桂飄香,來到我所駐村的姜口,上午陪同區財政到我村驗收一事一議的飲水工程,他們走後,我到三位老黨員家中走訪。
中午在百姓張東妹家中吃派飯,為了不增加農民負擔,百姓吃什麼,我們吃什麼,她自己閹的四方筍、自己種的小白菜,自己臘的肉,可香了,一餐15元,我們個人要向政府買餐票,個人自付4元,政府補貼11元。這個月我自付買了80元餐票,已發出去4張了。
下午開了一個兩委會,商議姜口村美麗鄉村建設、農民公園、土地增減掛鉤項目等事宜。我駐村的村我也希望能為村裡做些公益事業,如果姜口村公園建起來,以後我調走後,到王台旅遊,我一定會在公園停留的。目前我們都在努力籌措資金,如果不夠,我也願意捐款1000元。
開完會,抽空去從龍岩嫁過來的金妹家中聊聊。她今年第一年自己種的板栗南瓜長了好多個,一定要叫我帶一個回來,還有她家門口長的一小袋柿子,她說她家人都不愛吃,叫我帶來,現在還不能吃,要用蘋果混在一起,等到黃了才成熟。”我說:“我不能拿群眾的一針一線,怎能要你的南瓜和柿子。”她說:“你不喜歡吃。”聽她口氣,我不帶一點回來,她會生氣,以為我看不起她,自己種的不帶點回去,她又吃不完。在她家我還吃了一個白地瓜。如果金妹送我的這些東西是受賄,紀檢部門要來查,我一定主動上交的。我自己親自到她後門山上摘的南瓜,親自採的柿子,這算不算受賄?那天在她家吃派飯,今天補上一張餐票,她說:“還付什麼錢啊,一餐飯還吃不起啊,你能來我家,就是我的榮幸。”當然現金付給她是絕對不要的,我們就給餐票,村裡一個用月後統一到政府報銷,把錢給她們,這樣她們才肯收。
晚上在德龍家用餐,還要在百姓家中住夜,當然在李家的樓中樓是可以住的。金妹還想留我在她家住夜。只好對小妹說失陪了,改天到你家午睡我們聊個痛快。
明天陪同與黨委書記一起到蕉坑村入戶訪問,現在多數村民都已搬遷到集鎮,只有少數人不肯下來的了,他們說你們看,我的財產都在這,那麼多山,那麼多田,我們也要去看看他們,收集民情民意。
夜幕降臨,繁星滿天,丹桂飄香,深呼吸,好好享受農村的空氣。駐村真好,今夜真好!
社區簡單的民情日記範文(3)
“劉主任,我房子的問題解決了,謝謝你們!”昨天上午,江北區石馬河街道瑜康社區,居民王麗紅專門向工作人員致謝。原來,困擾老王家幾年的下水道問題被寫進社區“民情日記”,經社區的努力很快得到解決。
王麗紅家住明瑜恆康小區,三年前開始,下水道常被堵,後來發現是房子下水管太小需更換。但要從樓上向下換水管,涉及家庭多,十分麻煩,問題一直也沒能解決。
前幾天,水管又堵了。老王聽說社區有個“民情日記本”,專門記錄生活中的事情,便去社區反映。沒過兩天,社區就派人上門把困擾多年的煩心事解決了。
從2005年10月開始實行的“民情日記”,已記下厚厚三本,本子已翻得脫頁。第一項是明瑜恆康127-2-1的低保戶劉阿公反映的記錄。他認為水電費幾個月累積收取,單次繳費過高,難以承受,希望按月收取。不久他的建議得到採納。
;4. 社區網格長民情日記
社區網格長民情日記(通用5篇)
不知不覺中一天又要結束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這時候,最關鍵的日記怎麼能落下。快來參考日記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我整理的社區網格長民情日記(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社區網格長民情日記1
6月8日是個讓人高興的日子,我們福利院供養的兩姐妹——李琳、李鑫終於如願以償走進了高考考場。為了能讓他們順利參加這場最重要的考試,我整整奔波了近兩個月,但是現在所有的的辛苦,都因為這一個令人高興的結果而煙消雲散了。
李琳、李鑫是我院供養的同母異父姐妹,姐姐李琳現年19歲,系嘉峪關市市民朱珍與其前夫所生,1994年雙方離婚後,法院判決由其母監護;妹妹李鑫16歲,朱珍離異後再生的。因朱秀珍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姐妹倆因監護人沒有監護能力而流浪街頭,生活無著。1998年建設街辦事處與市婦聯,市民政局協商後,交由我院供養至今。
由於姐妹倆均系計劃外生育,入院時就沒有戶口,直到現在面臨高考,因為戶口問題無法報名參考,為了不影響她們今後的正常學習和生活,院領導安排我去辦理孩子們的戶口。到市公安局戶政科詢問後,我才知道辦理戶口需要很多原始材料。按照戶政科的要求,我一項項落實:先到居委會,街道辦事處了解情況補辦手續,又通過多方打聽尋找到張玉蘭的親生父親,請他出具當時法院的判決書及單位的處罰證明。由於姐妹倆是計劃外生育,最終需要計生部門的手續,事隔多年,計生部門也從未遇到過此類情況,很難做出決定。可這事關繫到孩子們的前途,經再三研究,院領導請示市民政局後,由民政局副局長親自與公安、計生等部門協商。經過協商,這兩個部門針對這一情況,給予特事特辦,我們終於趕在高考前拿到了落戶批復。
在整個落戶過程中,市民政局、公安部門和計生部門給予我們大力支持和幫助,正是他們的支持換來了姐妹倆今天的考試。我想,這對姐妹定會一生永記社會的愛心和人間真情,好好學習,健康成長。
社區網格長民情日記2
誰家有人失業,誰家有人享受低保,誰家有空巢老人……在上街區濟源路街道東方社區黨支部網格長陳柯瑛的手中,一本厚厚的「民情日記」記錄著社區里的大事小事。
「這可是我的寶貝,記錄著這個網格里的所有事兒,可不敢大意。」陳柯瑛笑著說。在日記上,主要記錄了入戶情況、居民反映上來的問題、對街道社區工作的意見建議、及時幫助居民解決的實際問題、處理結果等。特別是對弱勢群體、下崗失業人員、特困人員和空巢老人的情況摸個「底兒透」。
前不久,居住在新安東路69號院的居民電話反映,最近,一樓的「陝西臊子面館」所用的排風機,噪音非常大,嚴重干擾了居民的正常休息。夏天家裡的門窗都不能開,雙方為此發生了糾紛,並且鬧得很僵。陳柯瑛接到電話後把雙方當事人請到一起進行談話。經過幾次調解後,飯店老闆表示更新排風機,一場即將升級的矛盾,在網格長的調解下化解了。
「外邊下雨了,高血壓的葯快吃完了。」社區空巢老人趙奶奶見到網格長後隨便叨叨了一句,可陳柯瑛卻把這句話認真地記在了日記本上。第二天,葯送到了趙奶奶家中,老太太連續好幾天都在念叨著這件事。
「雖然居民們反映的都是些小事,卻關乎居民對網格化工作的期望。」上街區濟源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李立向記者介紹,「我們要把居民的小事當成自己的工作職責,記在本上,更要記在心上,盡心盡力去辦好。」
社區網格長民情日記3
我是創新街道坤隆社區的一名網格員,我叫韓東梅,很多人也親切地叫我 「格格」。作為「格格」的一員,我希望能把我所經歷的.、所感悟的網格工作說一說。
坦白地講,我是一個扎實勤奮大於機靈圓潤的人,很多事情我只是在我能力范圍以內腳踏實地的完成的。自今年上崗擔任網格員以來,我擔負坤隆社區第四網格的網格員已接近5個月了,這段時間以來,我使用網格員手持終端進行了人口、房屋、住戶等基礎信息的收集錄入,錄入率到達95%,排查矛盾糾紛8起,上傳網格信息1000餘件,現在的重點工作是進戶核對活動人口信息,保證人、房、戶數據的動態更新。
隨著網格工作的逐漸深進,我對網格工作從模糊又抽象的感知轉變成了細微而具體的認知,我常在想,成為網格員以後,由「被動」接受社區服務到「主動」服務於他人,在這個過程中,我最直觀的感慨是什麼?在我看來,「社會管理、政策法規」已不再是報紙上一條條醒目的大標題,也不但是道路兩旁懸掛的標語橫幅,作為社會管理創新的親身實踐者,社區在我心裡由「陌生」變得「親切」,「社會管理」從「靜態」愈來愈「動態」,我明白每條矛盾糾紛的排查之於社會和諧穩定的意義。很多人問我,網格員究竟是干什麼的,我想借用前不久創新街道網格員培訓會上一名街道領導的話:網格員就是一群專門負責核對錄入各類社會信息,發現問題,催促相關部門解決問題的人。網格員像是一枚小小的聽診器,深入基層,以最近的距離感受人民生活,聆聽城市發展的脈搏;網格員又像是城市改革的風向標,傳達重要信息,引導居民貫徹落實各項方針政策;網格員還像一個調和的埠,一頭牽著居民生活的家長里短,一頭牽著政府職能的「應辦」「實辦」。
正如植物需要深深紮根於土地才能汲取營養生長一般,我認為,網格工作假如脫離了居民生活,那一定是失敗的社區網格長。所以說平常巡查、進戶調查很關鍵,工作經驗和辦事能力就是在與居民不斷地接觸與溝通中漸漸構成的。為居民服務,有可為有可不為,假如居民反映的問題,我們無權辦理或是居民本身沒有到達可以辦理的條件,一定不能夠做出什麼承諾。比如11月7日,我來到果菜樓巡查,詢問到一名叫於麗娜的女士想申請低保,我問她家裡有什麼困難,於女士說08年的時候丈夫出車禍死亡之後家裡就沒有了生活來源,孩子正在上初中,正是需要花錢的時候,自己的身體又不好,沒有工作能力,所以家裡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希望能得到政府的幫助,我把於女士反映的情況逐一記下,回到社區請教了負責民政的社區幹部呂玉榮,呂玉榮向我耐心講授了低保的申辦條件。像於女士的這種情況,因為於女士的丈夫死亡後,得到了一筆補償款,就是這筆補償款使她的低保申請沒有達到申請要求,所以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才是更好的選擇。第二天,我就把於女士不符合辦理低保的緣由向她做了反饋和解釋,並且把轄區內商戶在招聘信息告訴了她,希望能夠為她找到滿意的工作提供一點幫助。
11月的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樣開始巡邏,每次巡邏的時候,我都會特別留意一位叫李長印的老人,因為這位老人從去年6月到現在,已經走丟了6次。老人身體很好,吐字也很清晰,每次把老人送回家的時候,我都會多嘮叨幾句給老人家人。老人的兒女平時工作忙,加上老人一直比較疼愛自己的孫子,就選擇和孫子住在一起。「爺爺患老年痴呆症,有時候我上班忙了,只能讓爺爺一人留在家裡,老人年齡大了,一個人在家難免有些寂寞,就想出去走走,每次爺爺走失我也感覺很難受,希望能多抽出一些時間照顧爺爺。」李長印老人的孫子李桐說。
我在了解老人情況後,我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看望老人,同時也發動社區的其他同事多關注老人,社區書記趙宇波常說:「吃水不忘打井人,老人畢竟年歲大了,身體的各項機能也都在退化,這時候正是他們需要關心的時候,老人為國家貢獻了一輩子的青春,接下來就讓我們也為他們做些什麼吧!」
進社區以後,不管是碰到問題不知如何處理的時候還是不被居民理解的時候,我都強烈地意想到「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我身後,有陪伴我的生氣蓬勃的「格格」們,有幫帶我的熱忱繁忙的社區幹部們,還有關心關懷我們網格員成長的市、區、街道三級黨政部的領導們。
《中庸》里有一句古語: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意思是人不斷進步本身的水準,真心實意地投進和作為,就能夠到達你預期的目標。作為網格員,要善於排查問題,把危險、危機在爆發之前有效停息,這樣人人都可以成為「最美的自己」。我致力於維系居民與社區的關系,使居民生活在社區里有良好的認同感,能夠把黨和政府的方針線路傳達給居民,又能把群眾的意見要求反映給人民政府,總結起來,「紮根社區、聯系群眾、服務社會」,這就是我的職業之「道」了。
社區網格長民情日記4
今日,我們又為我們群生村這個棄管小區進行了一次除草活動。因為雜草亂生長,夏天會招來很多的蒼蠅和蚊子,特別是有小寶寶的家庭很是煩惱,晚上都不敢抱小寶寶出來玩了。有居民向社區提出希望社區給予幫助,我們除了一上午的草,把花池子里的雜草都清理干凈了。
感悟:居民開心,我就幸福,再苦再累也值得。
社區網格長民情日記5
上午給單位做牌匾,為了給單位省錢,我坐的大客。牌匾太沉,到了晚上胳膊累的還是疼。又給我管轄的小區3號樓的樓棟長送生日面,由於她本人有事,近幾日不回家,我就給她送到工作的地方(廣澤),雖然路程有些遠,但是能為居民做點事,我也很高興。下午走戶,不在家的居多,我又做了流動人口核查。
感悟:工作上一切為了單位和居民,再苦再累也高興,只要能為居民做些事,多遠的路都會無怨無悔的走去。
;5. 社區走訪工作日記
社區走訪工作日記
工作日記只有把事情辦在百姓心坎上,才有的記,才記得有意義。以下是為你收集整理的社區走訪工作日記,歡迎參考閱讀!
社區走訪工作日記(1)
5月8日是個讓人高興的日子,我們福利院供養的兩姐妹——李琳、李鑫終於如願以償走進了高考考場.為了能讓他們順利參加這場最重要的考試,我整整奔波了近兩個月,但是現在所有的的辛苦,都因為這一個令人高興的結果而煙消雲散了.
李琳、李鑫是我院供養的同母異父姐妹,姐姐李琳現年19歲,系嘉峪關市市民朱珍與其前夫所生,1994年雙方離婚後,法院判決由其母監護;妹妹李鑫16歲,朱珍離異後再生的.因朱秀珍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姐妹倆因監護人沒有監護能力而流浪街頭,生活無著.1998年建設街辦事處與市婦聯,市民政局協商後,交由我院供養至今.
由於姐妹倆均系計劃外生育,入院時就沒有戶口,直到現在面臨高考,因為戶口問題無法報名參考,為了不影響她們今後的正常學習和生活,院領導安排我去辦理孩子們的戶口.到市公安局戶政科詢問後,我才知道辦理戶口需要很多原始材料.按照戶政科的要求,我一項項落實:先到居委會,街道辦事處了解情況補辦手續,又通過多方打聽尋找到張玉蘭的親生父親,請他出具當時法院的判決書及單位的處罰證明.由於姐妹倆是計劃外生育,最終需要計生部門的手續,事隔多年,計生部門也從未遇到過此類情況,很難做出決定.可這事關繫到孩子們的前途,經再三研究,院領導請示市民政局後,由民政局副局長親自與公安、計生等部門協商.經過協商,這兩個部門針對這一情況,給予特事特辦,我們終於趕在高考前拿到了落戶批復.
在整個落戶過程中,市民政局、公安部門和計生部門給予我們大力支持和幫助,正是他們的支持換來了姐妹倆今天的考試.我想,這對姐妹定會一生永記社會的愛心和人間真情,好好學習,健康成長.
社區走訪工作日記(2)
3月28日,天空中飄著毛毛細雨,春風中帶有絲絲寒意。按照市、區委“六訪六送六幫大走訪”活動的要求,27日下午我就聯系市瑞傑量具刃具有限公司、雁峰街道巷蔭嶺社區、厲家村社區。上午八點多鍾,院長肖家亮、黨組副書記王興龍、紀檢組長羅小寧、監察室主任蔣亮平、行政裝備科科長劉銀菊、辦公室副主任王燕一行來到聯系點,這次來主要了解我們聯系點情況和慰問特困戶,要聽取想法和需求,聽取對走訪活動的意見和建議,重點訪問特困戶。
首先來到市瑞傑量具刃具有限公司,接待我們的是廠長羅孝生,羅廠長介紹了廠里的基本情況,該廠建廠1958年,廠里有職工1116人,建地面積80多畝,2010年企業改制轉讓。現面臨的困難有:1、廠里原蓋有二棟家屬樓2011年已全部住進,但至今還未辦理國土、房產證手續;2、現在廠區內及家屬區沒有路燈、晚上出行不安全;3、廠里不景氣,買我們廠里的老闆沒有投入,也不過問,職工的工資發不出去,有一大部分生活困難。
接著我們走訪了特困戶田世明,男,55歲,離異,與80歲的母親和剛成年的小孩三人一起生活,田世明原是該廠職工,由於患病至殘疾,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現靠小孩在外打工維持一家生計,生活十分艱難。我們也十分同情,並給予了一點心意表示慰問。這一家雖然經濟上困難,但精神狀況還算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走訪的第二戶是孫先秋,男,50歲,離異,一人生活,6年前由於摔傷致腿殘疾,行動不方便,生活也十分艱難。接著我們准備走訪第三戶譚寶娥家,譚寶娥及愛人自己來了,說今天領導來看望我,我很高興,我是租房,怕你們找不倒就自己找來了。譚寶娥自己介紹,我已買斷,愛人在農村沒有工作,小孩在讀書,現靠每天打零工維持一家生活及小孩的讀書費用,家裡也比較困難。
第二步我們走訪了巷蔭嶺社區,接待我們的是社區主任陳海湘,陳主任介紹了社區的基本情況:該社區有5688人,1804戶,13個居民小組,85名共產黨員。有7個座落單位。現存在的困難有:1、雷公塘地段衛生條件差,晚上沒有路燈,出行不方便;2、機械化公司家屬房存在社會治安問題;3、六一小學路段車流量大容易受阻,經常出交通事故;4、衛生防疫站家屬房地段堤級改造護坡存在問題,去年圍牆都已經垮了。5、商業技校與老乾所的圍牆已開裂、傾斜。
接著我們走訪了三戶特困戶。走訪第一戶封家衡,男,59歲,癱瘓在床,當我們踏進屋的時候,這個男人哭了,心情激動地說病魔的痛苦,生活的艱難,不能工作,把家裡的錢全部用光,還馱了許多債,幾次想自盡。肖院長安慰說:你要振作精神,生病確實也很難,現在醫技高,只要配合治療還是有希望,不要輕易放棄生命……。肖院長的一番話使封家衡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並感謝領導對他的關心,感謝我們去看望他。走訪的第二戶肖鳳英,女,80歲,與50歲的精神病兒子一起生活,一走進屋發現屋裡雖然簡單但也還比較整潔,老人瘦小的身體把家裡還整理得乾乾凈凈,當得知我們是去看望她時很高興,說感謝政府、感謝領導對她的關心,當我們問及家庭及生活等問題時,老人說,兒子患精神病20多年了,生活全靠我照顧,我雖然已經80歲,但每天要買菜、給兒子煮飯、洗衣,還要管好兒子不要外出傷及他人,經濟來源靠退休金。走訪第三戶許亞萍,女,48歲,與丈夫和10歲女兒生活,丈夫是農村人,無工作。剛踏進屋一股濃濃的中葯味,許亞萍趟在床上,接待我們的是許亞萍丈夫,丈夫介紹,妻子19歲就生病,癱瘓在床需要照顧,每天靠中葯維持。社區為了照顧他們,安排他在社區打掃衛生,每天早晨4點鍾起床搞衛生,搞完衛生回來再做早餐給女兒吃送她上學,接著就煎葯照顧妻子的生活,家裡所有的一切全靠他一人承擔,從早上起床一直忙到晚上十點鍾才能休息,生活當然困難,但感謝領導照顧評上了低保戶,現在生活就將就著過。看到憨厚朴實的許亞萍丈夫,感覺人間的真情、真愛,能年復一年地照顧患病在床的妻子不離不棄,這個男人我非常敬佩。
走出這個家,時間不知不覺到了中午十二時多了,我們立即趕回單位食堂就餐。就完餐回到辦公室我思考著:今天我們走訪,重點走訪了困難戶,這次走訪了解他們都是因病因災致困致難的,我們給予了一點心意,給他們送去了溫暖。他們通情達理,對黨和政府感恩戴德也寄予厚望。社區幹部掌握的情況准確,列入的低保對象。市、區委開展“六訪六送六幫大走訪”活動深入基層,多走訪,能了解民情民意民憂民盼,又能融洽關系,也便於工作開展。今後要多走訪,更要在解決民憂民盼上下功夫,做好幫扶工作。
社區走訪工作日記(3)
今天,我開始了“串門行動”。走在李家村平坦的村路上,不時碰到在路邊聊天的村民,他們很熱情的和我打招呼。經過上一次義診活動,村裡有不少人已經認識我了。走進孫福聚和孫叢木的家,坐在他們的炕頭上,面對面的交流。從個人經歷到家長里短,從以前的困難境遇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我們無話不談。我深切地體會到,他們“傾訴”的意願很強烈,願意和第一書記交流,敞開心扉互相溝通,即使是第一次見面,也毫無陌生感。在孫福聚家,孫大叔把自己希望能辦退休的事向我反映,我一一記下。孫叢木是村裡的低保戶,本人二級殘疾。我見他時,他正坐在輪椅上。不大的小院里也是一片狼籍,屋內擺放著一些雜物。雖然每月能及時領到低保金,但如果遇到生病,生活會更加拮據。孫叢木的妻子金大娘則是一邊說話,一邊掉眼淚。我對金大娘進行了安慰,希望他對生活充滿信心。我對孫大爺反映的問題也一一作了記錄,幫他向有關部門咨詢一下有關政策。
希望自己能為他們做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