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儀庭
A. 法院合儀什麼意思
您好!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流程是:開庭、法庭調查、舉證質證、法庭辯論、當事人做最後陳述、合議庭討論定罪量刑意見、審判長宣判。其中合議庭討論這一道程序十分重要,它可以集中集體的智慧,防止個人說話有失公允,避免冤假錯案。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規定,合議庭開庭審理並且評議後,應當作出判決。對於疑難、復雜、重大的案件,合議庭認為難以作出決定的,由合議庭提請院長決定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遇到這種情況,審判長會宣布閉庭,擇日宣判。謝謝閱讀!
B. 簡單的法庭如何布置
1、認真審閱案件材料。為保證開庭審理工作的順利,在開庭前,主審法官首先要認真審閱起訴狀、答辯狀等訴訟材料,從中了解雙方當事人爭議的焦點;然後,對原、被告雙方提供的證據進行初步的審查,審查當事人的主張與證據是否相印證,對案件存在的不清事實,還可以自行擬定出審理提綱,以便查清沒有證據證明的事實,為開庭審理奠定基礎。 2、在法律規定期限內運行相關程序和送達手續。目前,採取的是開庭審理前由立案庭送達訴訟文書。但是,由於立案與開庭存在時差,對沒有傳喚和通知的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應當在開庭3日前將傳票送達當事人及將出庭通知書送達訴訟參與人,以保證他們及時參加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有公開和不公開的兩種。對於公開審理的案件,在確定開庭日期後,要在開庭前3日在本院的公告欄內張貼公告以示公開審理。 3、對案情復雜和證據較多的案件進行庭前交換證據。在民事案件審理中,經常遇到案情復雜和證據較多的案件,對於這類案件進行庭前證據交換,能夠使復雜案件爭議的焦點突出,使證據較多的案件簡單化,使開庭審理工作由難變易、由繁變簡,有利於審理案件的順利進行。在民事訴訟中,很多當事人把敗訴歸責於法官,究其原因,第一、由於民事訴訟是利益的再分配,很多當事人從自身的利益出法,去衡量法官的司法行為;第二、當事人僅憑口頭或單方證據咨詢某些人員,以咨詢意見的可能性結論衡量法官的司法行為;第三、復雜民事案件的認識不統一,其結果多樣性,不同的法官審理同一個復雜的案件,會得出不同的結果,實體公正也是有局限性和模糊性的。法官審理案件不可能像小學生做算術題那樣,只能得出一個惟一的正確答案。第四、客觀事實與法律事實的不一致性,就每一個具體案件來說,法官對案件事實的認定都不是「絕對真理」而只能是「相對真理」,有些當事人自己認為客觀事實有理,但沒有法律事實的證據。由於我國國民的法律素質不高,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往往被告在一審訴訟程序中是消極訴訟,到二審訴訟程序中積極訴訟,造成了一、二審審理中對事實認定的不一致。由於我國民事訴訟的證據交換是在舉證期限屆滿後進行,對於舉證期限屆滿後提供的證據不是新的證據的,人民法院不予採納,因此就會出現在舉證期限屆滿後進行證據交換,對方當事人往往要有反駁的證據,而此時舉示證據卻已超過了舉證期限的問題。因此,根據我們的實踐經驗,這就要法官庭前通過初步審核案件訴訟材料,了解案件的爭議焦點,在舉證期限屆滿前,向當事人說明舉證的要求及法律後果,要根據案件的爭議焦點和證據,指導當事人舉證,促使當事人在合理期限內積極、全面、正確、誠實地完成舉證,這樣有利於查清案件事實。證據交換的啟動採取的方式可以由審判員自己決定或由當事人申請進行證據交換。證據交換的結果要製作筆錄,將各方當事人的意見記載於證據交換筆錄中。 切實提高駕馭庭審能力 開庭審理案件是考核一個法官能力的重要標准之一,好的法官能夠嫻熟地駕馭庭審活動,同時也是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 1、法官要注重自己的司法禮儀。俗話說:嚴而生威。坐在庄嚴的國徽下面,法官要注重自己的儀表、神態、用語等。在平時的法庭審理中,存在很多不規范的法言法語,通過開標准庭活動,我們研究開庭時使用規范的法言法語,克服以往開庭存在的問題。使用規范的法言法語,會使當事人和旁聽人員聽後,能夠感覺到法官的威嚴和知識的淵博,對法官能夠司法公正充滿信心。否則,法官在開庭時,著裝不整,坐姿不端,舉止粗魯,語言不文明,使用不規范的語言,出現不耐煩或訓斥當事人的現象,必然會讓當事人對法官品頭論足,對法官的形象及其司法公正產生合理的懷疑,直接影響到法院對外的形象。 2、按法定的程序開庭。由於民事訴訟法只是原則規定了開庭的程序,有很多問題有待我們在實踐中進行探討。在審理案件中,要克服開庭審理程序的盲目性和任意性,程序公正是保證實體公正的必要前提,程序必須是法定的。認真按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訴訟程序進行,在具體要求上,按照中院規定的開庭程序進行。因此,審判人員要認真的履行職責,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以應對開庭臨時可能出現的問題,在開庭時,常常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法官要具有應付的能力,這就要法官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精心組織,嚴密布置,分工明確,防止疏漏。 3、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法庭審理的准備階段包括查明到庭當事人的身份、公布合議庭組成人員、向當事人交待訴訟權利及其義務。法律賦予了當事人的訴訟權利,法官要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任何人無權剝奪,法官必須向當事人交待訴訟權利,詢問是否有迴避事由,要充分聽取當事人的陳述、舉證、質證及辯論意見。只有這樣才能查清案件的事實,確保當事人的訴訟權利,明確是非責任,正確的適用法律,解決雙方的糾紛,真正實現司法公正。在實踐中存在著審判人員急躁情緒和不耐煩的表現,不能認真充分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辯論的意見,隨意打斷阻止當事人的發言,這些都是不正確的作法。有相當一部分法官只注重實體,不注重程序,其實程序和實體相比,程序應當重於實體,不能保證程序公正的案件,就無法保證案件的實體公正。因此,法官必須保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法官要保持中立,處於居中地位,不得存在對另一方的不公正的言行。 4、法庭舉證、質證和認證。法庭舉證、質證和認證是法庭審理的中心,對如何進行舉證、質證和認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對此也沒有明確的規定,所以各級法院的作法不一。我們認為要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而決定,對於證據不多,證據不存在矛盾、事實清楚簡單的案件,採取分別由原、被告舉證、質證,然後法庭進行認證,可以在開庭時一次完成舉證、質證和認證。對於比較復雜和證據比較多的案件,採取庭前交換證據的方法,化簡案件的審理難度,在法庭審理前進行證據交換,製作證據交換筆錄,在法庭調查進行當事人舉證程序時,先說明證據交換中雙方當事人對那些沒有異議的證據,由書記員記載開庭審理筆錄中,在以下進行的當事人舉證時,對沒有異議的證據不再進行舉證和質證。對於有異議的證據,在法庭調查中,採取分別由原、被告舉證,對方當事人進行質證。關於法庭認證問題,目前有兩種意見,第一種意見主張當庭進行認證;第二種意見主張庭後合議庭評議時認證。我們傾向於第二種有主張意見,因為對於此類案件,在法庭調查上不可隨意認證,對有爭議的證據或證明力不十分明顯的證據,應當在庭後進行認證為好,不能以當庭認證衡量法官駕馭庭審的能力,對案件事實的舉證證明是雙方當事人的行為,需要對雙方舉示的證據全面、客觀地審查和判斷最後得出結果,因此,當庭認證存在著對證據認識的片面性。當庭認證往往會出現一些矛盾問題,作為證據要具備客觀性、關聯性、合法性的基本要素,當原、被告對同一事實提出相反的主張,並舉示證據時,就存在著雙方所舉示證據的證明力大小的問題,由於我國民事訴訟並非採取強制律師代理制度,當事人對證據的「三性」認識和證據的證明力大小的不確定性問題,有些證據具有客觀性,但與本案卻無關聯性,而當事人在法庭審理中又沒有異議,導致當事人質證意見和法庭認證的不一致,如果當庭認證往往出現一些矛盾的問題,因此,最好是在庭後合議庭評議時認證,對合議庭的認證結果在判決書中表述。採取第一種意見,會出現當庭認證後,在判決中不採信的情況,會造成當事人對法官的不信任,認為法官出爾反爾
C. 開庭審理包括哪些階段
開庭審理包括以下階段:
1、開庭時間
2、開庭後何時審判
3、開庭程序
4、審理期限
5、刑事案件庭審程序
6、簡易程序的審理期限
7、民事案件的審理期限
8、仲裁審理期限
9、不公開審理的案件
10、延期開庭申請書
開庭審理:是指人民法院於確定的日期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定的程序和形式,在法庭上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的訴訟活動。
(3)法院儀庭擴展閱讀:
開庭審理是普通程序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階段,是當事人行使訴權進行訴訟活動和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進行審判活動最集中、最生動的體現,對人民法院正確審理民事案件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開庭審理能夠確保人民法院審判權的正確行使。
通過開庭審理,審判人員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民事案件的事實進行客觀的認定,對證據進行全面的審核,分清是非責任,對民事案件作出公正的處理,從而實現人民法院的審判職能。其次,有利於對審判活動的有效監督。
開庭審理將案件的審理過程置於群眾的監督之下,增加了審判活動的透明度,有利於保證案件處理的公正性。第三,有利於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
民事訴訟法對開庭審理中當事人各項訴訟權利及其行使的方式作了充分的規定,開庭審理有利於當事人充分行使訴訟權利,自覺履行訴訟義務,保證庭審活動的順利進行,最終保護了當事人的民事實體權利。第四,有利於充分發揮開庭審理的教育作用,擴大法制宣傳效果。
D. 上訴法院傳票聽證後又通知合儀庭什麼意思
上訴開庭審理調查,合議庭宣判。
E. 刑事案件合儀庭快一個月了,還沒出結果,今天交了罰款,請問是不是交了罰款就會馬上出結果呀
若是一審法院受理的公訴案子,會在受理後2月內宣判,至遲不超3月,附帶民事訴訟或死刑的可養成3月,特殊情況報最高法延長N
若是二審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是2個月內審結,附帶民事訴訟或判處死刑的可延長2月,要是有特殊情況報最高法批准還能延長N
你回想下案子什麼時候到的法院,就能推出最晚的宣判日期。
F. 英國法庭合儀庭組成
你好!
英國法庭合儀庭就是英國陪審團。
附:英國陪審團是怎樣運作的(作者:齊樹潔)
陪審制度在英國歷史悠久,但進入20世紀後開始走向衰落。目前,在刑事訴訟中,陪審團審判僅適用於刑事法院審理的較重大的刑事案件,而實踐中適用陪審團審判的比例甚至更低,因為在刑事法院審理的刑事案件中,大部分被告人作了有罪答辯,因而並不適用陪審團審判。盡管如此,陪審制度在英國法律體系中的作用仍是不可忽視的。
1.陪審是一項法定義務
根據《1974年陪審團法》第一條及相關法律的規定,只有年齡在18歲至70歲之間、自13歲起在英國連續居住5年以上,且在議會或地方政府中已做登記的選民方能取得擔任陪審員的資格。一個適合擔任陪審員的公民在被召集的情況下有義務參加陪審團工作。沒有合理理由而拒絕出席陪審團的,將構成犯罪,會被依法給予罰款處罰。公民具備法定情形可以豁免其陪審義務,或者有正當理由可以向法官提出豁免陪審義務的申請,由法官自由裁量是否給予豁免。
2.陪審團的召集
每年選民登記後,法院主管官員利用計算機從選民登記冊中18歲至70歲者中隨機挑選擔任特定案件的陪審員。召集陪審員時,主管官員應該考慮到便利被召集者參與陪審團,尤其是陪審員的住所與法院之間的路程距離是否在合理范圍內。法院主管官員可以隨時向被召集人提問,以確認其是否具備擔任陪審員的資格。
參加審理某一案件的陪審員應當在公開法庭上用抽簽方式從陪審員名單中選出。由於陪審員是隨機挑選出來的,因而應該盡量避免那些對特定案件抱有顯著偏見的人進入陪審員名單。為確保由公正的陪審團進行審判,法律賦予訴訟雙方都有權申請陪審員迴避。
經雙方當事人及其辯護代理人要求迴避以後,陪審員應該再次以抽簽方式補足缺額,並最終確定12名陪審員組成審理該案的陪審團。經選定的所有陪審團成員在宣誓後進入陪審團席,參加庭審、聽審證據並在審判結束時作出裁決。
3.陪審團秘密評議
陪審團參加庭審的職責是認真聽取雙方當事人的舉證和辯論、審查證據,在聆聽法官的總結與提示後,陪審團退庭進行評議並對事實問題作出裁決,在民事案件中,陪審團還要確定損害賠償金額。
無論在刑事案件還是在民事案件中,陪審團的評議都是秘密進行的,評議過程中任何外人的出現都將致使裁決無效。陪審團如何認定事實,以及如何形成裁決的過程都是絕對保密的。即使判決已經生效,陪審員泄露案件討論過程的行為也將受到法律制裁。陪審員評議的秘密性有利於保證陪審員自由地表達對案件裁斷的意見,有利於維護司法獨立和提高陪審員在民眾心目中的權威。
在評議過程中,陪審團遇到需要澄清的特定法律問題或對證據的某個部分不理解,可以就這些問題請求法官給予提示作出決定。考慮到公正和公開的需要,陪審員不得私下與法官聯系。陪審團可以把有關問題寫下來,通過法警轉交給法官。法官在閱讀陪審團所提問題之前,重新開庭傳喚當事人及其律師到場,然後陪審團才能被重新帶入法庭,法官在向陪審團確認每一個問題都是陪審團所期望得到回復的之後,作出回答。
4.陪審團採取多數裁決原則
英國在1367年以前,陪審團作出裁決只需簡單多數通過。後為加強對被告人權利的保護,陪審團裁決必須意見一致。1967年又將多數裁決原則引入英國法律,其中多數是指絕對多數。多數裁決可以防止通過對一兩位陪審員進行賄賂或威脅從而獲得有利判決的活動。它還能防止極個別的帶有極端看法或頑固思想的陪審員左右案件的審理結果。在刑事法院,下列情況中可以採用多數裁決:陪審團人數不少於11人時,有10人同意該裁決,或在10人陪審團的情況下,有9人同意該裁決。
英國雖然引進了多數裁決的原則,但仍保留一致裁決的基本原則,即陪審團應盡量達成一致裁決,只有在無法達成一致裁決的情況下才適用多數裁決原則。審理法官應該鼓勵陪審團盡量達成一致裁決,在刑事法院陪審團評議的時間(根據案件的性質和復雜程度來決定一個合理的評議時間)不得少於2小時。此外,上訴法院頒布的訴訟指引規定,如果陪審團未能在2小時內達成一致裁決,那麼應該至少將他們重新召回評議一次。如果連多數裁決都未能達成,那麼陪審團就應當被解散,重新召集一個陪審團來裁決此案。
G. 民事訴訟庭審流程具體有哪些
民事 訴訟 庭審流程具體有哪些 民事訴訟第 一審 普通程序庭審操作規范 開庭准備和開庭宣布 1、庭前准備工作。 書記員應先期到達法庭,做好以下開庭前准備工作: (1)宣布:請訴訟參加人入庭就坐。檢查訴訟參加人出庭情況。如有一方訴訟參加人未到庭的,應立即報告審判長處理。 (2)宣布:請訴訟參加人出示 身份證 件。到案前核對訴訟參加人的身份。如確認有 證人 、鑒定人、勘驗人、檢查人、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簡稱「專家」)出庭的,還應核對其身份後請其退席,等候 傳喚 。 (3)核實《當事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訴訟風險提示書》和《舉證通知書》、《告知審判庭組成人員通知書》和開庭《傳票》及《通知書》以及訴狀等訴訟材料的收悉情況。 (4)公開開庭的,應當檢查參加旁聽的人員是否適合,是否有現場采訪的記者。 如發現有未成年人(經批準的除外)、精神病人和醉酒的人以及其他不宜旁聽的人旁聽開庭的,應當請其退出法庭。 如發現有記者到庭采訪,應當確認其是否辦理審批手續。如未經批准,不得錄音、錄像或者攝影;但應當允許記者作為旁聽人員參加旁聽和記錄。 2、宣布法庭規則和法庭紀律。 書記員宣布:現在宣布法庭規則和法庭紀律。法庭規則和法庭紀律的具體內容以《法庭規則》的有關規定為准。另外可以特別提示:全體人員應當關閉手機和傳呼機的鈴響。 3、法官入庭和報告庭審前准備情況。 書記員宣布:全體起立!然後引領審判長、審判員(人民陪審員)入庭。 待法官坐定後,書記員宣布:請坐下。 如果法官在書記員在做准備工作或宣布法庭紀律時進入法庭的,書記員應中止手頭工作,主持法官入庭儀式後,再恢復手頭的工作。 民事訴訟案件的 開庭程序 在國家的有關法律中有著明確的規定,所以自己要多加了解,這樣自己的程序失誤就會減少,民事訴訟的使用在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意義,有利於自己的權益維護,但是具體的問題解決,還是需要有關的當事人進行親自操作。
H. 民事法庭庭審的程序是什麼
民事法庭是作為民事法律的審判機關。 民事法庭庭審的程序是什麼? 為你做出了詳細解讀,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開庭准備和開庭宣布 1、庭前准備工作。 書記員應先期到達法庭,做好以下開庭前准備工作: (1)宣布:請 訴訟 參加人入庭就坐。檢查訴訟參加人出庭情況。如有一方訴訟參加人未到庭的,應立即報告審判長處理。 (2)宣布:請訴訟參加人出示 身份證 件。到案前核對訴訟參加人的身份。如確認有 證人 、鑒定人、勘驗人、檢查人、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簡稱「專家」)出庭的,還應核對其身份後請其退席,等候 傳喚 。 (3)核實《當事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訴訟風險提示書》和《舉證通知書》、《告知審判庭組成人員通知書》和開庭《傳票》及《通知書》以及訴狀等訴訟材料的收悉情況。 (4)公開開庭的,應當檢查參加旁聽的人員是否適合,是否有現場采訪的記者。 如發現有未成年人(經批準的除外)、精神病人和醉酒的人以及其他不宜旁聽的人旁聽開庭的,應當請其退出法庭。 如發現有記者到庭采訪,應當確認其是否辦理審批手續。如未經批准,不得錄音、錄像或者攝影;但應當允許記者作為旁聽人員參加旁聽和記錄。 2、宣布法庭規則和法庭紀律。 書記員宣布:現在宣布法庭規則和法庭紀律。法庭規則和法庭紀律的具體內容以《法庭規則》的有關規定為准。另外可以特別提示:全體人員應當關閉手機和傳呼機的鈴響。 3、法官入庭和報告庭審前准備情況。 書記員宣布:全體起立!然後引領審判長、審判員(人民陪審員)入庭。 待法官坐定後,書記員宣布:請坐下。 如果法官在書記員在做准備工作或宣布法庭紀律時進入法庭的,書記員應中止手頭工作,主持法官入庭儀式後,再恢復手頭的工作。 准備工作就緒後,向審判長報告庭審前准備工作情況: (1)出庭的訴訟參加人有: (2)出庭的其他訴訟參與人有: (3)經批准到庭旁聽采訪的新聞單位及記者有: 最後,書記員報告:法庭准備工作就緒,請審判長主持開庭。 4、核對確認訴訟參加人的身份。 在書記員已核對訴訟參加人身份的基礎上,審判長簡單核對即可。 經征詢各方當事人:對對方出庭人員的身份是否有異議。經各方當事人確認無異後,即宣布:經法庭當庭核對確認,出庭的訴訟參加人符合法律規定,准予參加本案的庭審活動。 5、宣布開庭。 審判長先敲擊法槌,然後庄嚴宣布:人民法院現在開庭! 6、宣告案名、案由、審理程序和方式。 宣告案名:本庭現審理的是:原告訴(與)被告及第三人?(案由)一案。 宣告案由:原告因本案糾紛,於?(時間)向本院提起訴訟;本院於?(受理時間)決定受理本案。如有追加當事人、延長審限、召開預審庭等情形的,應一並予以說明。本案系再審案件、 合並審理 案件的,還應當說明。 宣告審理的方式和程序: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事訴訟法 》第十二章「第 一審 普通程序」的有關規定,本庭依照第一審普通程序,公開 開庭審理 本案。如不公開開庭審理的,應當說明理由。 7、介紹審判人員。 審判長宣告:本院受理本案後,依法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組成人員和書記員的名單已告知各方當事人。然後具體介紹合議庭組成人員和書記員,並說明其基本職務情況。 8、告知訴訟權利義務,並征詢申請迴避意見。 開庭前已經將《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告知書》送達各方當事人,審判長逐一詢問各方當事人:是否知悉自己在訴訟中的權利和義務? 在當事人確認知悉訴訟權利義務後,審判長逐一詢問各方當事人:是否申請合議庭成員和書記員迴避? 一旦當事人提出迴避申請,應當要求其說明理由。如果當事人提出法定的迴避理由,法庭不必審查該理由是否成立即宣布休庭。當事人確認不提出迴避申請的,庭審活動得以繼續進行。 9、宣告庭審的階段。 審判長宣布:庭審活動分為: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當事人最後陳述、法庭調解,調解不成的,法庭將休庭評議後進行宣判。 審判長還應強調:各方當事人應當正確行使訴訟權利,切實履行訴訟義務,遵守法庭規則,服從法庭指揮,確保庭審活動的順利進行。 庭審活動一般由審判長主持。根據庭審的需要,審判長也可以委託其他合議庭成員主持部分庭審活動。但應向訴訟參加人說明。 10、訴訟指導。 在庭審過程中,當事人可以要求法庭對訴訟權利義務、訴訟風險和 舉證責任 的具體內容予以釋明。法庭也可以對訴訟能力比較低的當事人給予適當訴訟指導,以確保審判的公正和公平。 二、法庭調查 1、宣布法庭調查。 主持人宣布:現在進行法庭調查。 法庭可對法庭調查順序予以說明:法庭調查一般按當事人陳述、歸納小結、當事人當庭舉證、當庭質證、法庭認證的順序進行。 2、當事人陳述。 主持人宣布:首先由當事人陳述。 主持人宣布:請原告宣讀 起訴狀 或者簡要陳述訴訟請求及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即指示原告陳述。 主持人宣布:請被告宣讀 答辯狀 或者簡要陳述訴訟主張及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即指示被告陳述。 主持人宣布:請第三人宣讀答辯狀(起訴狀)或者簡要陳述訴訟主張(訴訟請求)及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即指示第三人陳述。 當事人陳述的內容如果超出訴狀范圍的,法庭可提示當事人另作補充陳述。當事人未提交訴狀或者逾期提交訴狀的,法庭應予以說明。 實踐中,法庭認為組織當事人宣讀訴狀確無實際必要的,可以省略「宣讀訴狀」這一節。 在當事人宣讀訴狀的基礎上,法庭可根據案件的需要組織當事人補充陳述。主持人宣布:現在,由當事人作補充陳述。即指示原告、被告、第三人依次作補充陳述。 法庭應引導當事人針對對方當事人的陳述,補充陳述相應的事實和理由。陳述的內容應避免重復。 在當事人主動陳述的基礎上,法庭可根據案件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向當事人發問,以理清案情、明確無爭議的事實和訟爭焦點。主持人宣布:法庭現就案件的事實問題,向當事人發問。 對法庭的發問,當事人應如實進行答問陳述;同時,針對當事人的答問陳述,法庭應當征詢對方當事人的質證意見。 實踐中,如果經過預審,並已組織當事人陳述的,法庭認為再行組織當事人陳述已無實際必要的,經作必要的說明後,即可直接進行歸納小結。 3、歸納小結。 主持人宣布:根據當事人陳述,結合案件的其他訴訟材料,法庭歸納小結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本案的訴訟請求是:??。 (2)當事人沒有爭議事實有:??。 在確認之前,主持人可以經征詢各方當事人的意見。 各方當事人陳述一致或者都認可的事實,除涉及身份關系,或者涉及國家、第三人的權益,或者與其他 證據 有沖突的外,經合議庭評議確認後可以直接予以認定,並當庭宣布:以上事實,各方當事人陳述一致或均予認可,足以認定。並宣告:以上經法庭認定的事實,無須當事人舉證、質證。 實踐中,如果當事人對案件事實沒有或者基本沒有爭議,且根據當事人陳述即可直接認定全案事實的,經合議庭評議確認後,即可宣布法庭調查結束。 (3)本案訴訟爭議的焦點有:??。 在確認之前,主持人可以經征詢各方當事人的意見,在各方當事人均確認無異後予以確認。 (4)法庭進一步調查的范圍如下??。 法庭確定調查的范圍時無須征詢當事人的意見。法庭調查的范圍不以當事人訴訟爭議的內容為限;但二者不一致的,法庭應予以釋明。 法庭調查的范圍主要是案件事實問題。有關法律適用問題則屬於法庭辯論的范圍,但對法律依據的有無以及法律條文的具體內容等發生的爭議,法庭認為需要調查的,也可以作為法庭調查的范圍。 法庭調查的范圍確定後,法庭還宣布:當事人當庭舉證、質證應當圍繞法庭確定的范圍進行。 4、當庭舉證。 法庭調查范圍內的事項應當逐一、有序地展開調查。 在逐一確定法庭調查的具體事項後,主持人宣布:現在,法庭調查??。請當事人當庭舉證。然後指示當事人當庭出示證據和進行說明。說明的內容包括證據的名稱、種類、來源、內容以及證明對象等。由法庭調取的證據由法庭或者申請調取該證據的當事人出示和說明。 法庭應當引導舉證當事人根據具體調查事項,有針對性地提供證據材料。具體包括: (1)書證和物證,應出示原件、原物;不能出示原件原物的,可以出示復印件、復製品、者照片或者抄錄件等。 (2)視聽資料,應出示原始載體並當庭播放;不能出示原始載體或者當庭播放有困難的,可以以其他方式播放或者提供抄錄件等。 (3)證人、鑒定人、勘驗人、檢查人因故未出庭作證的,應當說明理由,並出示證人書面證言、鑒定結論、勘驗筆錄、檢查筆錄的原件。如證人、鑒定人、勘驗人、檢查人以及專家出庭作證的,另按出庭作證的程序舉證、質證。 5、當庭質證。 舉證完畢,主持人宣布:請當事人質證。 當庭質證一般以「一舉一質」或「類舉類質」的方式進行。 法庭應當引導當事人圍繞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針對證據證明力有無以及證明力大小,進行辨認與辯駁。質證時,法庭應當引導質證當事人首先作出是否認可的意思表示。如不認可,應提出具體的理由,並組織當事人展開質辯。法庭不得把質辯作為法庭辯論的內容,制止當事人在質證中進行質辯。 質辯至少進行一個輪回。即在質證當事人提出反駁的基礎上,主持人宣布:請??(舉證當事人)辯解。舉證當事人辯解後,宣布:請??(質證當事人)辯駁。法庭認為有必要,可以組織當事人進行多輪次的質辯。 在質證中,質證當事人提出相應的反證的,法庭應當當庭組織舉證和質證。 6、證人、鑒定人、勘驗人、檢查人以及專家出庭作證。 有證人出庭作證的,當事人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提出傳喚申請,由法庭通知證人出庭作證。通知書應告知證人作證的權利和義務以及作偽證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當事人在開庭時直接帶證人到庭後申請法庭傳喚出庭的,法庭按逾期舉證處理。 在當庭舉證的過程中,舉證當事人申請傳喚證人出庭作證的,應向法庭提出。經法庭審查准許後,主持人即宣布:傳?到庭。 證人出庭就座後,主持人宣布:請證人報告本人的基本情況,並說明與本案當事人的關系。在確認其知道作證的權利和義務以及作偽證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後,請證人當庭保證或者在 保證書 上簽名。 證人出庭作證陳述的一般順序: (1)根據法庭提示的調查事項,證人就其了解的事實作連貫性陳述; (2)舉證當事人發問,法庭指示證人答問; (3)質證當事人發問,法庭指示證人答問。法庭根據需要也可以發問(一般在當事人發問後再行發問)。當事人或者證人對發問有異議的,可以向法庭提出。異議是否成立,由合議庭評議確定。 證人回答發問結束後,主持人宣布:請證人退庭。可提示證人退庭後,在休息室休息,休庭後還要審閱筆錄和簽名。如果需要再次出庭的再行傳喚。 證人退庭後,針對證人證言,法庭組織當事人進行舉證說明和當庭質證。主持人先宣布:請?(舉證當事人)說明。舉證當事人說明後,主持人宣布:請?(質證當事人)質證。法庭可以組織質辯。 鑒定人、勘驗人、檢查人、專家出庭作證的具體程序,參照證人出庭作證的程序執行(除出具保證外)。 7、當庭認證。 證據經當庭舉證、質證後,合議庭當庭或者休庭進行評議,對證據進行審查核實並做出認證結論。能夠當庭宣布認證結論的應當當庭宣布;不能當庭宣布的,在下次開庭時或者宣判時宣布。不能當庭認證的,應當向當事人作出說明。 認證結論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 (1)確認證據足予採信的,認證結論為:經合議庭評議確認,??(證據名稱)內容真實,形式合法,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2)確認證據不予採信的,認證結論為:經合議庭評議確認,??(證據名稱),因??(不予採信的理由),故不能作為本案認定事實的根據(不予採信)。 證據不予採信的理由包括: (1)證據缺乏真實性、或合法性、或關聯性,以致沒有證明效力,故不能作為本案認定事實的根據; (2)該證據雖然有證明效力,但與其他證據相沖突,經比較證明力大小而不予採信,故不能作為本案認定事實的根據。 完整的認證結論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確認證據的有效性;二是有效證據可以證明的案件事實。如果法庭不能當庭做出完整的認證結論的,可以作出部分認證結論: (1)確認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及其證明效力,至於該證據可以作為認定案件哪一具體事實的根據,可另行評議確認。 (2)或者僅確認證據的真實性、或合法性、或關聯性;至於該證據是否有證明效力,可另行評議確認。法庭當庭不能作出完整的認證結論的,應予以說明,避免當事人產生歧義。 8、發問和答問。 法庭根據案件審理的需要,可以給當事人相互發問的機會。 主持人宣布:當事人有問題需要向對方當事人發問的,經法庭許可,可以發問。經逐一征詢各方當事人,如果當事人申請發問的,請發問。法庭審查確認後,指示被問當事人答問。 法庭根據案件審理的需要,也可以向當事人發問。 當事人對發問有異議的,可以向法庭提出。異議是否成立,由合議庭評議確定。 9、其他事項的調查。 法庭調查范圍內的調查事項調查完畢後,可以征詢當事人:是否還有其他事實需要調查或者有其他證據需要出示。 當事人申請調查其他事實,經法庭評議許可後,組織當事人當庭舉證、質證。如果法庭經評議認為無調查必要的,可以駁回當事人的申請。 當事人申請出示其他證據的,應當說明理由和證明的對象。如系逾期提供的證據,法庭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如系「新的證據」,法庭應當給對方當事人質證准備和收集反駁證據的時間,但對方當事人同意當庭質證的除外。如屬於無須舉證、質證范圍內的證據,可以駁回當事人舉證的申請。 10、宣布法庭調查結束。 經確認各方當事人沒有新的證據提供和其他事實需要調查後,主持人宣布:法庭調查結束。 三、法庭辯論 1、宣布法庭辯論。 主持人宣布:現在進行法庭辯論。 主持人可以確定法庭辯論的范圍:當事人應當圍繞各自的訴訟請求或者訴訟主張,就法律的具體適用問題展開辯論。 當事人對證據和事實的認定產生的爭議屬於法庭調查的內容,一般不應作為法庭辯論的范圍。 主持人可以強調法庭辯論規則:在法庭辯論中,辯論發言應當經法庭許可;注意用語文明,不得使用諷刺、侮辱的語言;語速要適中,以便法庭記錄;發言的內容應當避免重復。在法庭辯論的過程中,如有違反規則的言行,法庭應予制止。 主持人說明法庭辯論階段:法庭辯論分為對等辯論和互相辯論。 2、對等辯論。 主持人宣布:首先由當事人進行對等辯論。隨即指示原告、被告、第三人依次進行辯論發言。 辯論發言一般不宜重復訴狀的內容。 一輪辯論結束,法庭可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進行下一輪辯論;如進行下一輪辯論的,應強調發言的內容不宜重復。法庭根據需要可限定每一輪次各方當事人辯論發言的時間。 3、互相辯論。 主持人宣布:現在進行互相辯論。 主持人應當告知:當事人要求辯論發言的,可以向法庭舉手示意。經法庭許可,方能發言。 在互相辯論中,當事人未經許可而進行自由、無序的辯論發言或者辯論發言的內容重復的,法庭應予以制止。 4、法庭調查階段的回轉。 在辯論中發現有關案件事實需要進行調查,或者需要對有關證據進行審查的,應當宣布:中止法庭辯論,恢復法庭調查。 法庭調查結束後,宣布:恢復法庭辯論。庭審活動恢復到中止時的階段。 5、宣布法庭辯論結束。 在確認各方當事人辯論意見陳述完畢後,主持人即可宣布:法庭辯論結束。 四、當事人最後陳述。 主持人宣布:現在,由當事人陳述最後意見。隨即指示原告、被告、第三人依次作最後陳述。 合議庭成員應當認真、耐心聽取當事人陳述,一般不宜打斷當事人的發言。但其陳述過於臃長,法庭應當予以引導;當事人陳述的內容簡單重復多次的,或者陳述的內容與案件沒有直接關聯的,法庭以適當的方式予以制止。 五、法庭調解 1、宣布法庭調解。 主持人宣布:現在進行法庭調解。 法庭要把握時機,根據案件審理的實際情況,在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中適時組織調解。在法庭辯論之後,當事人或者法定 代理 人出庭參加訴訟,或者委託的代理人有特別授權的,法庭應當組織調解。如果當事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未出庭參加訴訟,而且委託的代理人也沒有特別授權的,法庭不能當庭組織調解。庭後有調解必要和可能的,應當於休庭後組織調解。 2、詢問當事人調解的意願。 主持人征詢各方當事人:是否願意調解。各方當事人均表示願意調解的,法庭即可組織調解;有一方當事人不同意調解的,主持人宣布:終結調解。隨即宣布休庭。 由於剛經過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當事人情緒對立可能比較嚴重。法庭應注意調整庭審氣氛,講究工作方法,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礎上,適時征詢當事人調解意願和開展調解工作。即使不能當庭調解,但確有再行調解的必要和可能的,應當在休庭後進一步作調解工作。 3、組織調解。 經確認各方當事人均有調解意願的,主持人宣布:現由法庭組織調解。 法庭調解的一般程序: (1)先由原告方提出調解方案,征詢被告的意見。 (2)如被告同意原告的調解方案的,法庭予以審查確認;被告拒絕的,則由被告提出新的調解方案,並征詢原告的意見。 (3)原告同意被告提出的新的調解方案的,法庭予以審查確認;原告拒絕的,法庭可以再進行調解或者終止調解程序。 (4)當事人各方提出的調解方案均被對方拒絕的,法庭可以提出調解方案,並征詢當事人的意見。 對當事人達成的調解協議,法庭經審查確認調解協議內容的合法性和當事人意思表示的真實性後,製作調解書。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九十條的規定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案件,當事人各方同意在調解協議上簽名或者蓋章後生效,經人民法院審查確認後,應當記入筆錄或者將協議附卷,並由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後即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請求製作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送交當事人。當事人拒收調解書的,不影響調解協議的效力。 調解成功後,審判長宣布閉庭。 4、終結調解。 調解不成,主持人宣布:法庭調解結束。 經合議庭評議認為沒有進一步調解必要或可能的,應當休庭評議,及時作出判決。 六、休庭、評議和宣判 1、宣布休庭。 審判長先宣布:現在休庭,然後敲擊法槌。 宣布休庭後應告知當事人復庭的時間;如果決定不當庭宣判的,應當告知宣判的時間或者交待:宣判時間另行通知。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六條規定,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對民事案件獨立進行審判,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根據《民事訴訟法》 第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民事案件法庭審理的程序是參考民事訴訟法進行的,一方面是因為現在的民事訴訟法都是公開透明的,另一方面,專業的庭審工作人員不可能不按照規定的程序來審理民事案件。所以,到了民事法庭以後,基本上庭審程序都是在工作人員的主持之下進行的,如果自己不配合庭審流程也會造成案件審理的中止。
I. 法律審判大體分為哪五個階段
審判程序
1. 起訴,應符合如下幾個條件:
(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
(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范圍。
2. 受理,人民法院接到原告的起訴狀後,經審查認為符合訴訟條件的,應在7日內立案。立案的時限從收到起訴狀的次日起計算。經審查認為不符合訴訟條件的,將在7日內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不予受理的裁定不服,可以提起上訴。
3. 開庭審理前的准備工作,主要是依法發送起訴書、答辯狀,告知當事人有關訴訟的權利和義務,依法組成合議庭,審核訴訟材料,調查、收集必要的證據,依法追加當事 人,通知當事人和其它訴訟參加人並公告開庭時間、地點、案由。
4. 開庭審理時,經過預備階段、法庭調查階段、法庭辯論階段和評議、宣判階段。
5.審理的程序,分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人民法庭審理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第一審簡單民事案件和經濟糾紛案件時,可適用簡 易程序,即原、被告可以口頭方式起訴和答辯,人民法院可由一名審判員獨任審理,程序上也可比照普通程序從簡進行。採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必須在三 個月以內審結,不得延長。除簡易案件外,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第一審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均應組成合議庭,採用普通程序 審理。審理的期限為六個月,需要延長的,經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
J. 法院審理案件完還用合儀庭合儀嗎
法院如果是組成合議庭審理的案件,審理後由合議庭研究下判,如果合議庭意見分歧較大,還要提交審判委員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