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長樂首富陳法官圖片

長樂首富陳法官圖片

發布時間: 2022-11-26 07:55:06

Ⅰ 金峰鎮的經濟狀況

鄉鎮企業和商業貿易是金峰經濟的兩大支柱。被譽為「草根工業」的金峰鄉鎮企業,通過多元化投入,加大技改力度,開辟工業小區等措施,不斷發展壯大。至2001年底全鎮鄉鎮企業總產值達39億元,鄉鎮工業產值31.l億元,其中紡織業產值達23.3億元,占工業產值的74.8%、在鄉鎮工業中,主要有紡織印染、食品飲料、塑料製品、服裝製品、建築材料、竹木製品、醫葯保建、彩色印刷等8個行業共700多家企業。金峰的商業貿易歷史悠久,明末清初以來,就逐漸成為長樂「北鄉」100多個村的農副產品集散地。1985年該鎮投資建成了佔地1.2萬多平方米的金峰綜合市場,1991年進行了擴建和改建。1992年總造價1600多萬元的商業城又投入使用。1998年,建築面積21000平方米的臚峰廣場取代原先日顯窄小的綜合市場。鎮區現已形成「兩縱三橫」商業街和六個不同功能、各具特色的商貿小區:一是以臚峰廣場農貿市場為群體的農副產品、副食品批零小區;二是以建材及裝飾材料批發市場為群體的各類建築裝修材料批零小區;三是以西南街服裝城、舊商業城為群體的各類服裝、鞋帽、小商品批零小區;四是以興樂購物中心、永康商場、弘鑫商場為群體的各類電子、電器、通訊設備等商品小區;五是以名人俱樂部、源達娛樂城為群體的娛樂服務區;六是以鳳洋蔬菜批發市場為主體的各類蔬果批零小區。建設大市場,促進了大流通,2001年,第三產業值8.69億元,比增47%。
1985年,金峰成為全省首批億元鎮之一。又相繼跨入省百強鄉鎮、省沿海規劃試點鎮、省星火技術密集區,全國、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省園林鎮、福州市商貿旺鎮及第一流經濟強鎮等行列。2001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達42.8億元,上繳國稅2097萬元、地稅1870萬元、涉外稅32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310元。
當代的金峰發展的勢頭也很猛,早在1982年,敢為人先的金峰鎮華陽村農民鄭良官召集同村人創辦了長樂市第一家經編廠,成為福建省乃至全國最早發展經編業的區域之一。1985年,金峰鎮陳法官等八戶集資六十萬元在金峰創辦第一家金屬壓延廠。1993年,該廠擴大為長樂鋼鐵製品公司與馬尾中鋼、美籍華人劉文善共組中外合資企業——福州吳航鋼鐵製品有限公司,投資人民幣一億元,收購佔地十六萬平方米的國有長樂化肥廠,建設大型軋鋼車間,安裝具有九十年代國內先進水平的軋鋼生產線。該企業已成為長樂最具規模的重點企業。1984年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教授來長樂市考察時,將金峰經編業這種快速蓬勃發展的現象譽為「草根工業」,金峰鎮成為了「草根工業」的發祥地而久負盛名。經過20多年的培育和發展,2004年全鎮經編企業總數達400多家,產值近40億元,實現稅金入庫近4500萬元。
金峰經編企業堅持以科技為核心,以創新為靈魂,累計投資4億多元,引進了包括德國卡爾邁耶、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經編設備300多台(套),有力提升了經編產業結構和產品層次,生產的經編產品暢銷於美國、歐洲、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全國各大相關專業市場。 加強科學管理,推動了企業管理的規范化運作,把企業從家庭式管理中有效地解放出來,金峰經編企業積極推行IS09001國際質量管理認證體系,現有峰院針織、宏達經編、福佳經編、金洋紡塑等10多家企業通過認證,還有幾十家企業正在申請中。
金峰鎮黨委和政府圍繞做大做強經編產業集群,依託堅實的經編產業基礎和紡織產業鏈配套成龍的優勢,針對民間資金充裕和在外企業家眾多的特點,積極帶隊到省內外走訪,以親情招商感動人,以優惠政策和優化環境吸引人,引導和鼓勵了眾多在外企業家回鄉創辦經編項目,推動行業發展進程,壯大了經編產業規模,為金峰經編業的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壯大經編業的同時金峰鎮著力引導棉紡、化纖等經編上遊行業提升規模和檔次,加快印染、服裝等經編下游產業發展,促進其與經編業的互動發展,降低生產成本,打造和延伸紡織產業鏈條,提升了整個紡織業發展水平;同時,培育以金峰工業中心片區為核心的金峰工業集中區,不斷完善工業發展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從而有效集聚經編企業,已吸引的經編項目投資可達5億多元,為經編業的發展打造了一個堅實的平台。

Ⅱ 李廣的全部資料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李廣[1](?—前119年),隴西成紀(今甘肅省靜寧縣治平鄉人),西漢著名軍事家。做過騎郎將、驍騎都尉、未央衛尉、郡太守,鎮守邊郡使匈奴不敢犯多年,被稱為「飛將軍」。
經典之戰:馬邑大捷
其一生未得封侯,或許時運不濟,有歷史典故「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公元前119年,隨衛青出征匈奴,因為迷路失期,「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拿筆桿子的文職官吏)」,引頸自刎。
[編輯本段]生平事跡
李廣(前183-前119)西漢隴西成紀(甘肅靜寧縣)人。
祖先是秦朝將軍李信李廣,曾率軍戰敗燕太子丹。李廣接受世傳弓法,射得一手好箭。
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舉入侵邊關,李廣以良家子弟從軍抗擊匈奴。因善於用箭,殺死和俘虜了眾多敵人,升為郎中,以騎士侍衛皇帝。多次跟隨文帝射獵,格殺猛獸,文帝曾慨嘆:「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史記·李將軍列傳》)
漢景帝即位後,李廣為隴西都尉,不久升為騎郎將。吳楚七國之亂時,李廣任驍騎都尉跟隨太尉周亞夫抗擊吳楚叛軍。因奪取叛軍帥旗由此在昌邑城下立功顯名。雖有功,但由於李廣接受了梁王私自授給他的將軍印,回朝後,沒得到封賞。
諸王叛亂平定後,李廣任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戰。典屬國公孫昆邪上書:「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史記·李將軍列傳》)於是被任為上郡太守。後李廣又在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等地做太守,以打硬仗而聞名。
匈奴入侵上郡(郡治膚施,今陝西榆林東南魚河堡),景帝派一個寵信宦官同李廣一起統率和訓練軍隊抗擊匈奴。一次宦官帶幾十個騎兵出獵,路遇三名匈奴人騎士,與其交戰,結果,匈奴人射殺了所有隨從衛士,還射傷宦官,宦官慌忙逃回報告給李廣。李廣認定三人是匈奴的射鵰手,於是親率百名騎兵追趕三名匈奴射鵰手。
匈奴射鵰手因無馬而步行,幾十里後被追上,李廣命令騎兵張開左右兩翼,自己親自射殺二名匈奴射鵰手,生擒一名。剛把俘虜縛上馬往回走,匈奴數千騎兵趕來,見到李廣的軍隊,以為是漢軍誘敵的疑兵,都大吃一驚,立刻上山擺開陣勢。李廣的一百名騎兵,也十分害怕,都想掉轉馬頭往回奔。李廣說:「吾去大軍數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必不敢擊我。」(《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命令所有的騎兵說前進,一直走到離匈奴陣地不到二里多路的地方才停了下來。李廣又下令道:「皆下馬解鞍!」(《史記·李將軍列傳》)他手下的騎兵說:「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說:「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史記·李將軍列傳》)匈奴騎兵果真不敢冒攻。這時一名騎白馬的匈奴將領出陣來監護他的士兵。李廣騎上馬,帶十幾個騎兵,射殺白馬將,然後重回到他的隊里,卸下了馬鞍。他命士兵都放開馬匹,睡卧地上。這時天色已晚,匈奴兵始終覺得他們可疑,不敢前來攻擊。半夜時分,匈奴以為漢軍在附近有伏兵,想乘夜襲擊他們,便引兵而去。第二天一早,李廣回到了部隊。 但「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身為主將冒然追擊而不通知大軍,此不可取。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眾臣認為李廣是名勇將,武帝於是調任李廣任未央宮的衛尉。這時程不識也任長樂宮衛尉,他倆從前都以邊郡太守的身份統帥軍隊,卻有截然不同的帶兵方法。程不識曰:「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咸樂為之死。我軍雖煩擾,然虜亦不得犯我。」士兵人人自便,晚上不打更巡邏自衛,但如果匈奴進攻,大軍沒辦法抵擋。程不識則以嚴格治軍而聞名,他注重部隊的編制,隊列和陣式。晚上敲刁斗巡邏,軍中事務繁瑣,卻不怕匈奴進犯。可是士兵卻苦於程不識之嚴,都喜歡跟隨李廣作戰,這是程不識對老戰友李廣委婉的批評。程不識景帝時因數次直諫而被任為太中大夫,為人清廉,謹於文法。
漢武帝三年(前133年),漢用馬邑城(今山西朔縣)誘匈奴單於入塞。派大軍埋伏在附近的山谷中,李廣擔任驍騎將軍,受護軍將軍韓安國節制。單於發覺這種情況,引兵離去。
四年後,李廣率軍出雁門關,被成倍的匈奴大軍包圍,李廣終因寡不敵眾而受傷被俘。匈奴單於久仰李廣威名,命令手下:「得李廣必生致之」(《史記·李將軍列傳》)匈奴騎兵便把當時受傷得病的李廣放在兩匹馬中間,讓他躺在用繩子結成的網袋裡。走了十多里路,李廣裝死,斜眼瞧見他旁邊有個匈奴少年騎著一匹好馬,李廣突然一躍,跳上匈奴少年的戰馬,把少年推下馬,摘下他的弓箭,策馬揚鞭向南賓士,匈奴騎兵數百人緊緊追趕。李廣邊跑邊射殺追兵,終於逃脫,收集余部回到了京師。漢朝廷把李廣交給法官,法官判李廣部隊死傷人馬眾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應當斬首,後用錢贖罪,成為平民。這正是匈奴稱其為「飛將軍」的由來。
李廣在家閑居期間,常與潁陰侯灌嬰的孫子灌強到藍田南山中射獵。曾有一次在夜間帶著一個隨從騎馬外出,跟別人在鄉間飲酒。歸來時路過霸陵亭,霸陵亭尉喝醉了酒上前呵斥李廣不讓通行。李廣的隨騎說:「這是前任的李將軍。」亭尉說:「就是現任將軍尚且不能夜間通過,何況是前任將軍!」於是就扣留了李廣等人,留宿霸陵亭下。過了不久,匈奴攻人遼西,擊敗了韓安國的軍隊。於是皇帝召李廣,封他為右北平太守。李廣隨即請求武帝,准許派遣霸陵亭尉一同前去。到了軍中李廣就把亭尉殺了,然後向皇帝上書謝罪。皇帝回報說:「將軍,是國家的爪牙。《司馬法》講:登車不撫車前橫木以禮敬人,遇到喪事不根據親疏關系穿規定的喪服,振兵興師去征伐不順服的人,出征時,要統率三軍之心,協同戰士之力,這樣才能做到一怒千里驚懼,威振則萬物歸順,是以名聲顯露於夷貉,神威使鄰國畏懼。報仇除害這是我期望於將軍的,您若叩頭請罪,這豈是我所指望的!」看來皇帝並沒有因此而責備李廣,倒欣賞他的這種做法。但這件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李廣心胸的狹窄。
李廣任右北平太守後,匈奴畏懼,避之,數年不敢入侵右北平。
李廣出獵,看到草叢中的一塊石頭,以為是老虎,張弓而射,一射箭去把整個箭頭都射進了石頭里。仔細看去,原來是石頭,再射,就怎麼也射不進石頭里去了。李廣一聽說哪兒出現老虎,他就常常要親自去射殺,居守右北平時一次射虎,惡虎撲傷了李廣,李廣帶傷也終竟射死了這只虎。
李廣為將廉潔,常把自己的賞賜分給部下,與士兵同吃同飲。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祿二千石的官,家裡沒有多少多餘的財物,始終不談購置家產的事,深得官兵愛戴。李廣身材高大,臂長如猿,有善射天賦,他的子孫和他人李廣學射箭,但都不及李廣。李廣不善言辭,與人閉居時亦以射箭來賭酒為樂,一生都以射箭為消遣。李廣愛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軍遇到缺水斷食之時,見水,見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邊;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嘗飯食。對士兵寬緩不苛,這就使得士兵甘願為他出死力。李廣射殺敵人時,要求自己箭無虛發,所以非在數十步之內不射,常常是箭一離弦,敵人應聲而亡。也由此多次被敵人圍追,射猛獸時也由於距離太近而幾次受傷,但李廣從不畏懼。
不久,郎中令石建死,李廣被任命為郎中令。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李廣再為後將軍,跟從大將軍衛青的軍隊出定襄,擊匈奴。諸將大多因立功而被封侯,而李廣軍無功而還。
公元前121年,李廣以郎中令身份率四千騎兵從右北平出塞,與博望侯張騫的部隊一起出征匈奴。李廣部隊前進了數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賢王帶領的四萬名騎兵包圍。李廣的士兵們都非常害怕,李廣就派自己的兒子李敢先入敵陣探察敵情。李敢率幾十名騎兵,沖人敵陣,直貫匈奴的重圍,抄出敵人的兩翼而回。回來後向李廣報告說:「匈奴兵很容易對付。」李廣的軍士聽了才安定下來。李廣布成圓形陣勢面向四外抗敵。匈奴猛攻漢軍,箭如雨下,漢兵死傷過半,箭也快射光了。李廣就命令士兵把弓拉滿,不要發射,他手持強弩「大黃」射殺匈奴裨(副)將多人,匈奴兵將大為驚恐,漸漸散開。這時天色已晚,漢官兵都嚇得面無人色,但李廣卻意氣自如,更加致力於整飭軍隊。軍中官兵從此都非常佩服李廣的勇氣。第二天,他又和敵兵奮戰,這時博望侯張騫的救兵才趕到,解了匈奴之圍。李廣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李廣功過相抵,沒有得到賞賜。博望侯張騫延誤行程,當斬,後用錢贖罪,成為平民。
李廣前後與匈奴作戰四十多年,卻始終得不到封侯,當年同他一起為郎中的堂弟李蔡,人品才能不及中等,名聲也遠在李廣之下,卻連連得封,元朔五年為輕車將軍,後封為樂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孫弘為丞相。李廣的許多部下也被封侯,而李廣卻未得爵邑,官職也沒有超過九卿。一次李廣與望氣算命的王朔交談,說:「自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而廣不為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史記·李將軍列傳》)王朔說:「將軍想想難道做過什麼可悔恨的事情么?」李廣想想說:「我為隴西太守時,羌族人造反,我誘降了他們之後卻又殺死了他們。至今最大的悔恨只有這事。王朔說:「罪過沒有比殺已降的人更大了。這就是你不得封的原因了。」
元狩四年(前119年),大將軍衛青與驃騎將軍霍去病深入漠北打擊匈奴。李廣多次請求隨軍出征,武帝認為他年老未被啟用。直到元狩六年才被任命為前將軍,隨衛青出征。出塞,衛青得知單於的駐扎地,衛青決定自率精銳部隊與剛失去了侯位的好友 公孫敖 一同襲擊單於,希望能夠立功。而命前將軍李廣與右將軍趙食其從東路出擊。東路道迂迴且遠,水草極少,不利於行軍。李廣親自請求為先鋒,說:「臣部為前將軍,今大將軍乃徙令臣出東道,且臣結發而與匈奴戰,今乃一得當單於,臣願居前,先死單於。」(《史記·李將軍列傳》)可是衛青曾暗中受到武帝的囑咐,認為李廣年老又命數不好,不要讓他與單於正面對陣。李廣堅決拒絕調動。衛青不接受他的請求,命令長史下道文書,讓李廣趕快到所在部隊去,照文書說的辦。李廣沒有向衛青告辭就動身了,內心極其惱怒地回到營中,領兵與右將軍會合,從東路出發。部隊因無向導,迷失了道路,落在大將軍後面,耽誤了約定的軍期。漠北之戰,李廣趙食其戰時不曾趕到,「見單於兵陳而待」,衛青當機立斷,創造性地運用車騎協同的新戰術,命令部隊以武剛車「自環為營」,以防止匈奴騎兵的突然襲擊,而令5000騎兵出擊匈奴。伊稚斜單於乃以萬騎迎戰。此戰漢軍追擊200餘里,俘斬敵軍1.9萬余名,但伊稚斜單於「視漢兵多面士馬尚強,戰而匈奴不利」,遂趁夜幕降臨,跨上一匹善於奔跑的精騎,率領數百壯騎殺出重圍向西北方向逃去。
回師後,衛青派長史拿了干糧酒食送給李廣,順便問起李廣等迷路的情況。李廣不予回答,衛青又派長史緊催李廣的幕府人員前去聽候審問。李廣說:「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史記·李將軍列傳》)
李廣回到軍部,對他的部下說:「廣結發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於兵,而大將軍又徙廣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史記·李將軍列傳》)言畢引拔刀自刎。李廣部下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無論認識與不認識他的,無論老者青年,皆為之流淚。 一代名將,就這樣隕落了。
李廣有子三人,長子李當戶早死,有遺腹子李陵。次子李椒為代郡太守,也先於李廣而死。幼子李敢常隨軍出征,李廣死時,李敢正跟隨驃騎將軍霍去病徵戰。李廣死第二年,李蔡因罪自殺。李敢以校尉身份隨霍去病擊左賢王,力戰,奪左賢王鼓旗,斬首甚多,被賜爵關內侯,食邑二百戶,代李廣為郎中令。不久,懷恨其父李廣之死而擊傷大將軍衛青,衛青卻沒有聲張。後李敢至上雍,到甘泉宮狩獵,被驃騎將軍霍去病射殺。當時霍去病正被武帝所寵,武帝辨說:「鹿觸殺之」,(《漢書·李廣蘇建傳》)
[編輯本段]歷史點評
李廣一生皆在邊關戍敵,與匈奴七十餘戰,以驍勇善射、智謀超群著稱,匈奴聞其名則遠而避之,不敢與其相戰,堪稱不戰而屈人之兵。李廣治兵寬緩不苛,與士卒同甘共苦,深受邊關軍民的愛戴,在歷代的邊疆士兵中都有著崇高的威望,是一位「才氣天下無雙」的將軍。唐朝時期,有不少詩句用以歌頌李廣,如王昌齡《出塞》,盧綸《塞下曲》,高適《燕歌行並序》等。王昌齡詩雲:「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李廣:「《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漢書·李廣蘇建傳》為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孔子稱「志士仁人,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
為什麼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李廣難封」的典故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與從弟李蔡俱事漢,「蔡為人在中下,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後遂用「李廣難封」「李廣未封」「李廣不侯」等慨嘆功高不爵,命運乖舛。
漢代名將李廣英勇善戰,才略過人,一生與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仗,威名遠揚,匈奴望風而逃,稱之為「飛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都是贊揚他的名句。然而李廣沒有能夠裂土封侯,引來史家一片惋惜,民間無數惆悵。
武帝時代,本是開疆拓土、重獎軍功的年代,李廣從弟李蔡文帝時同為中郎,景帝時一同抗擊匈奴,被封樂安侯,官至丞相。二人同出身,同做官,同立戰功,並且李蔡人品、才能、名聲遠不及李廣,官名、爵位卻在李廣之上。李廣的兒子李敢以校尉身份跟著霍去病出征匈奴,「因奪左賢王旗,斬首多」,賜爵關內侯。甚至李廣的部屬軍吏也有不少以軍功取侯。偏偏李廣本人馳騁疆場,戎馬一生,歷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一直難以封侯,最後還自殺身亡,其原因何在?千百年來,人們提出種種看法。有人說是他命不好,王維《老將行》:「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有人說他雖然作戰勇敢,但不善用兵,缺乏政治頭腦和治軍才能。更有人說是漢武帝重用外戚,寵信衛青、霍去病,而並不真正器重李廣,甚至故意排擠他,不給他立功的機會,但衛青七戰七勝,霍去病六戰六捷,又真的只是「天幸」?李廣無功,只怨「數奇」?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只是古代的讀書人從歷史中擷取的兩個實例,用來寬慰包括自己在內的失意之人。

Ⅲ 廈門有哪些名人事跡急急急

【話說我在廈門長大都不到廈門有這么多歷史名勝……】
1.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 在廈門市南部,由廈門半島東南部、廈門港海域及沿海島嶼組成。周圍濱海有園林景點菽庄花園、觀海園、皓月園、延平公園和毓園等,人文景觀以房屋建築獨具特色,多中世紀歐洲風格;歷史遺址和摩崖石刻以明清時期較多,反映抗倭、抗紅夷和鄭成功抗清復台業績。【這個應該都比較熟悉了……】

2.青礁慈濟宮 在杏林區海滄鎮院前村旁,崎山(岐山)東南麓。宮觀建築物。奉祀北宋民間醫生吳本的宮廟。吳本,俗稱大道公,敕封至保生大帝。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顏師魯奏請立廟,宋乾道間,丞相梁克家奏請賜名慈濟廟,旋改慈濟宮。宮址位於青礁村地界,故名。至今已有840餘年歷史。

3.南普陀寺 在思明區思明南路終點北側,五老峰南麓。為古建寺廟。依山面海。中軸線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藏經閣內有玉雕佛像、宋鍾並珍藏書畫和明代血書《妙法華嚴經》、弘一法師手書的功能佛教文物。西山門內側保存清御制滿漢文碑,記載有關台灣林爽文、庄大田起義事件。寺後山上有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陳第、沈有容題名摩崖石刻。【我媽常去拜拜哈~】

4.白鹿洞 在玉屏山南面。為明萬曆年間地方紳士林懋時主持集資拓建。昔日曾祀朱熹,在洞內泥塑白鹿一隻,意在紀念朱熹重興江西白鹿書院,因名白鹿洞。山多崩崖怪石,幽岩邃壑,有六合洞、朝天洞、宛在洞,並建有大觀樓、銜山亭和佛殿僧舍。每當晨光熹微,洞中煙靄飄騰,故有「白鹿含煙」之稱,為廈門小八景之一。近年來重修擴建。洞後有趙紓、朱一馮攻剿紅夷石刻各一方。山北為虎溪岩。

5.太平岩 在廈門園林植物園東部。原為寺廟,佛殿前有一座二層樓閣。據同治年間黃仕德題記,寺廟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文革期間被毀。1982年改建為「茶人之家」,為遊客品茗之處。岩下即為鄭成功讀書處「太平石笑」景點。

6.中岩 在廈門植物園內。位於萬石岩和太平岩之間,故名。原有寺廟,後荒廢。殿旁一石,明末鄭聯題刻「玉芴」二字,以形肖。石上有碑記,與岩前「澎湖陣亡將士祠碑」都是記述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率清軍進擊台灣,敗鄭軍劉國軒部於澎湖之事,系康熙年間福建提督藍理捐資建祠以祭死於澎湖戰役之清軍將士。

7.虎溪岩 在玉屏山北部。開拓自明代。山間原有溪流,相傳有虎出沒其間,因名虎溪,曾稱「虎溪公園」。岩下建有山門,景觀以石刻「先露一芽」、「漸入佳境」為先導,沿石階拾級而上,有仙人橋、靈則名洞、夾天徑、稜層洞、虎牙洞、飛鯨石等。稜層洞前有題刻多處,以鄭成功據廈門時知思明州事鄧會題詩尤為珍貴。

8萬石蓮寺 在廈門園林植物園內。廟依山而建,周圍岩石眾多,故名。寺前有石橋,入石門拾級而上有一石坊,有弘一法師題聯。

9天界寺 在廈門園林植物園南部。寺在山丘上,寺後摩崖石刻「天界」二大字,故名。以山體形狀似仙人醉卧,又名醉仙岩,寺內有二座大殿並列建於條石砌成的平台上,兩邊建樓房。寺門與大殿間為寬敞的庭院。寺後摩崖石刻多處,其中長嘯洞前有明萬曆「征倭諸將詩壁。

10萬壽岩 在西姑北山西北側。有「萬壽松聲」,為廈門八大景之一。一片瓦洞前有傳為俞大猷、戚繼光題詩石刻,還有「無量壽佛」石刻。

11紫雲岩 在廈門園林植物園南部。原為寺字,有大殿、禪房僧舍,以寺廟的西側(岩下)有石題刻「紫雲得路」,因名。

12碧山寺 相傳舊時寺僧霧雲琢石成溝,引泉流入石室,舊為廈門三大名泉之一。現寺廟已廢。

13甘露寺 在虎溪岩東北側。佛堂面闊三間,兩旁廂房,有禪房和功德堂。奉祀地藏王菩薩。

14白虎岩 在崎桌尖山東北。為寺宇。寺周圍岩石,奇形怪狀,多姿多彩,蔚為奇觀。

15集美龍王宮 在集美火車站背後。為船民祭祀海龍王的廟宇。

16定琳院 在集美區,石兜水庫北岸。為古廟,呈長方形,土木結構。

17新街禮拜堂 為基督教堂。1848年,美國歸正教會教士所建以地處新街仔,故名。二樓正面六根圓柱,屋頂正前中央為半球形八棱邊鍾樓,門西側牆上鑲嵌重建時中華基督教會全國總會贈予的「中華第一聖堂」石碑。中華第一聖堂是國內外有影響的基督教堂,對於研究宗教史有重要價值。

18同安文廟 又稱孔廟。在東溪西岸。為祭祀孔聖之處,古建築物。五代末縣令陳洪濟始建。左右兩側有「興賢育才」石坊、泮池及紀念宋代科學家蘇頌的蘇公祠和紀念明代「理學名宦」林希元的林公祠等附屬建築。

19梵天寺 在大輪山南麓。創建於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名興教師。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改名梵天禪寺,俗稱梵天寺,元代毀於火。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僧無為重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金剛殿、法堂、鍾鼓樓、紫陽書院、仰止亭、奎星閣等建築群。明嘉靖年間重修。清初及同治、光緒年間三次重修。歷代文人墨客題刻甚多。

20梅山 傳古時山上遍植梅花而名。宋代同安主簿朱熹書「同山」二字於其上,又名同山。山頂建梅亭,山腰有隋始建的梅山蓮寺,寺旁有清代修建的朱子祠。

21北辰山 俗名北山。在五顯鎮境內,牛嶺山余脈,離縣城11公里。謂「山高拱北級」,故名。山中有奇石異洞,瀑布落漈成十二龍潭。旁有摩朱熹筆跡「仙苑」及明清文人頌揚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同安知縣潭維鼎到此祈雨的詩詞石刻。南麓有宋始建奉祀開閩王王審知的廣利廟(北門岩)和竹壩書庫。

22朝元觀 在大同鎮小西門。為朝拜元始天尊而建,故名。古建築。

23大道宮 在大同鎮雙溪公園內。廟宇建築物。祀大道公(保生大帝)吳本。吳本(979~1036年)字華基,號雲沖,宋代同安白礁人,以醫灸濟人,靈驗如神。及卒,鄉人感祀之。

24元威殿 在馬巷鎮五甲美街內,又名元威堂,俗稱池王宮。古建築。明萬曆年間始建於馬巷五穀市榕樹下,廟祀池府王爺。相傳王爺姓池名然,又名德誠、字逢春,南京人,萬曆三年(1575年)武進士,調任漳州途經小盈嶺,驚悉玉帝派瘟神投毒井中,為警告阻止人民飲用,親自飲下毒水,致全身發黑,卒於馬巷,鄉人感德,建廟以祀。

25大元殿 在西柯鎮瑤頭村。原名延福堂,元代都管林元成得孫延福,舍地創建而名。古建築。明永樂間戶部郎中林挺倡修。清靖海侯施琅曾屯兵於此,以扼鄭軍。

26聖果院 在田厝村東北方。為寺院。舊稱泗洲院,後因臘月龍眼樹結果,改名聖果院。

27績光銅柱石坊 古坊表。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同安知縣劉興元、教諭江山甫等人,為靖海侯施琅建立。清廷謂施琅功比東漢馬援,故稱「績光銅柱」。坊四柱三間,鴟尾重檐石構,通高9米,面寬9.55米。主間上層嵌透雕蟠龍「恩榮」額,下匾鐫「績光銅柱」,次間鐫同安知縣劉興元、教諭江山甫等人立坊結銜題名;另次間為施琅之子施世驃結銜勒石;坊背面額題「思永峴碑」,寓意如懷念西晉羊祜德政。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號琢公,晉江衙口人,原為鄭成功部將,順治八年歸清,十三年授同安副將,十八年遷同安總兵。康熙元年擢福建水師提督。二十二年(1683年)率師底定台灣,為統一大業立下殊勛。

28岳伯坊 古建築。為紀念任邊疆地方長官的陳健,故坊以「岳伯」為名。坊為重檐石構,寬7.85米,高8米。三間四柱,柱頂仿木斗拱,橫匾額,南鐫「岳伯」,北鐫「秋官」。陳健字時乾,號滄江(1491~1561年),金門陽翟人,徒居同安縣城北門內,明嘉靖五年(1626年)進士。初授刑部主事、郎中,歷守南安(江西)、廉州(廣東)、南寧(廣西)三郡,進階中憲大夫。

29薴溪橋 宋大觀年間(1107~1110年)始建。橋橫跨薴溪,故名。石構,船形墩,全長73米,寬2.6米,8墩9孔。

30安樂村塔 古建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同安主簿朱熹到蓮花山區等地巡視,至澳內,見一嶴平川,四面環山,水足山肥,謂此地「大亂半憂,大旱半收」,留題「安樂村」。後鄉民建塔置匾以志,故名。

31胡里山炮台 在廈門半島西南海濱。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福建水師提督彭楚漢會同總督題奏設炮捐,募款籌建炮台,繼任提督楊岐珍董理,並於二十二年(1896年)竣工。炮台以樟樹汁和石灰、糯米伴沙築成,堅固無比。胡里山炮台作為清末洋務運動之產物,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32汀溪窯址 因臨汀溪的斜坡上,故名。古遺址。是宋代瓷器生產作坊地。窯址殘片堆積豐富,有窯磚、匣缽、墊餅和大量的瓷器殘片等。是宋代遠銷日本「珠光瓷」的重要產地之一。1956

33廈門城遺址 為明代遺址。明初,倭寇屢犯我國東南沿海,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命江夏侯周德興建造福建十六所城,後於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建成廈門城,移永寧衛中、左二所官兵駐防。

34阮旻錫夕陽寮隱居處 為清代遺址。阮旻錫,字疇生,生於明天啟七年(1627年),廈門人,以博學著稱。永曆九年(1655年)入鄭成功之儲賢館為幕僚。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兵攻陷廈門,阮氏棄家北上,旅居京都,遁跡空門,至晚年返廈隱居於此。著有《海上見聞錄》等。

35演武池遺址 為古遺址。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鄭成功雄踞金、廈二島抗清,曾在澳仔社附近廈門港灣操練水師,爾後率軍東征,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我國領土台灣。鄭氏當年操練水師之港灣,久經滄桑,大部分填為陸地,今僅存此池乃當年港灣之一部分。

36演武亭遺址 為明末清初遺址。南明永曆十二年(1658年),鄭成功命工官馮澄世於校場建造演武亭作為閱兵督練之場所。

37龍頭山寨遺址 在鼓浪嶼區日光岩。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民族英雄鄭成功義不容辭,起兵東南海上,永曆元年(1647年)後,鄭氏曾建兵寨於龍頭山上,今石砌寨門猶存當年舊貌,寨門後岩壁留有若干鑿孔,乃搭建營寨之遺跡。龍頭山寨是鄭氏最早的屯兵營寨,山上石刻成群,均出名人手筆。

38水操台遺址 在鼓浪嶼日光岩。相傳為明末清初遺址。公元1654年,清兵攻陷南京,明朝政權相繼敗亡,民族英雄鄭成功率部雄踞金、廈控扼東南海域以為抗清基地,並於1661年親領舟師東征驅逐荷蘭殖民地,收復台灣,建立了不朽功勛。

39鄭成功讀書處 為明末清初遺址。鄭成功(1624~1662年)是明末清初抗清復台的民族英雄。鄭氏屯兵廈門時期曾寓此。

40嘉興寨遺址為明末清初鄭成功屯兵廈門時所建山寨遺址。殘存寨牆數段,間斷隱約於山林之中,摩崖上鐫「嘉興寨」三字,相傳系鄭氏親筆。

41鄭成功殺鄭聯處 在廈門園林植物園「鎖雲」石刻處。為明末清初遺址。鄭聯乃鄭成功之宗兄,在駐守廈門期間橫征暴斂,擁兵自大。鄭成功於永曆四年(1650年)中秋自廣東潮陽回師廈門,計殺鄭聯於「鎖雲」石刻處,並收編其軍隊,使廈門成為抗清復台基地。

42陳黯隱居石室 在金榜公園內。為唐代遺址。陳黯,字希儒,號昌晦,唐末嘉禾里人,以文才著稱。因參加科舉考試一再落第,遂自稱「場老」,隱居於金榜山此石室中。陳黯系住居廈門島的唐代名人之一。

43國姓井 在鼓浪嶼。井彎曲而下,沿石頭縫隙開鑿,故又名三不正井、拂凈泉,井水常年不涸。明末清初鄭成功屯兵廈門時期所開鑿,供士兵飲水,因南明隆武帝朱聿鍵賜鄭成功姓朱,尊稱國姓,故名國姓井。

44廈門小刀會殺清將鄭振纓處 在白鹿洞前石橋。清咸豐三年(1853年)四月,黃德美、黃位率領小刀會在海澄起義,連克石碼、長泰並攻佔廈門,建立政權。清參將鄭振纓敗於鎮南關,遁至白鹿洞,被起義軍擊殺於此。橋為一石拱橋。

45樵溪橋及高讀琴洞 在園林植物園紫雲岩後山。高讀岩系鄭成功屯兵廈門時期的讀書處。岩石上有乾隆辛卯年鄭君揚題刻「琴洞」二字。琴洞附近有樵溪橋,長6米,寬1.5米,橋邊岩石有餘宏題「樵溪橋」三字,為永曆七年(年)題刻。

46集美寨遺址 在集美區,南薰樓東側。為清代遺址。民族英雄鄭成功部將劉國軒於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所建的屯防營寨,名「集美寨」,今存石寨門及兩側部分石牆,鄭成功受封延平王,故集美寨又稱「延平故壘」。

47深青驛遺址 古驛站遺址。始建於元代,重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及景泰元年(1450年),現存門樓額鐫「驛樓古地」四字。

48東瑤古窯址 為南宋窯址。窯址位於東瑤村,故名。窯址在山坡,范圍廣大,瓷片堆積層厚,所見以青瓷為主,皆灰白胎,青黃釉,刻花紋。

49碗窯古窯址 在集美區後溪鎮西北部,碗窯自然村內。系南宋時期遺址,村因窯名,窯址以村得名。窯場面積大,瓷片堆積層厚,以白瓷、青白瓷為主,其製作技術堪稱當時之上乘。

50後溪城內城遺址 後改名城內,城址因名。相傳城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

51高崎寨遺址 在杏林區高崎村東北角高地上。屬古屯兵寨壘。明末清初,鄭成功屯兵廈門時期設防處,寨壘呈圓形,寨牆為石結構,久經滄桑,殘毀將盡,今山丘西、南各保存寨牆數十米。

52五通渡頭遺址 在廈門半島東北端。為宋代遺址。五通渡頭隔海與同安劉五店對峙。自宋至清代為本島津渡要口及海防汛地。宋末幼帝趙昺南奔時即由此登岸。

53觀堤亭 在廈門半島西北端,高崎自然村北,高集海堤南小山上。為紀念建堤業績,建於1955年,亭為正六邊形,花崗岩石(泉州白)砌造。亭西立有石碑,碑正面鐫刻朱德手書「移山填海」,碑陰刻海堤簡介。

54重建興泉永道署碑記 在開元區公園南路2號,廈門市圖書館內。屬公園街道辦事處地界。為清代石刻。碑文據說是書法家呂世宜代書。

55「欽賜祭葬」石坊表 在開元區廈門園林植物園內紫雲岩上。清代建築。石坊表於嘉慶年間為許廷桂而立。許廷桂系鎮壓人民起義的清朝將領,於嘉慶十四年為義軍張保仔所殺。

56澎湖陣亡將士祠碑 在開元區廈門園林植物園中岩。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間,施琅率清軍進擊台灣,敗鄭軍劉國軒於澎湖,清、鄭和談,台灣底安,清統一全國。康熙五十三年,福建提督藍理在此建祠里碑。

57乾隆御制碑 在南普陀寺西山門內。為清代碑刻。御制碑共8方,漢、滿文字各4碑,碑立於乾隆五十三年至五十四年間(1788~1789年)。

58陳第、沈有容題名石刻 在南普陀寺內藏經閣西側石上。為明代石刻。陳第(1541~1617年),字季立,號一齋,福建連江人,明代詩人、音韻學家,嘉靖四十一年參加抗倭斗爭後又隨戚繼光、俞大猷鎮守薊北,以戰攻累升游擊將軍;沈有容(1555~1628年),字士弘,號寧海,安徽宛陵(今宜城)人,明代萬曆武舉出身,曾與陳第同守薊北,後率兵駐鎮福建浯嶼、銅山,在抗擊倭寇和荷蘭殖民地入侵斗爭中於智勇雙全著稱。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春,陳、沈同游南普陀,題名勒石於崖壁上留念。

59徐一鳴等攻剿紅夷石刻 在鴻山公園內鴻山寺邊。為明代石刻。明天啟二年(1622年)十月,荷蘭殖民者(即紅夷)首次進犯廈門海域。福建都督徐一鳴、游擊將軍趙頗、坐營陳天策等率軍民計焚夷艦,痛殲來敵,並在摩崖上勒石作為紀念。

60《建蓋大小擔山寨城碑記》 在思明區廈門大學圖書館舊址前。為清代石刻。

61趙紓攻剿紅夷石刻 在思明區白鹿洞路白鹿洞佛殿後。為明代石刻。明天啟三年(1623年),荷蘭殖民地者(即紅夷)先後入侵廈門曾家澳、鼓浪嶼。冬十一月,名朝軍民於浯嶼海面痛殲入侵者,攻焚敵艦,俘敵酋及其部眾五十多人。趙紓當時任漳州府海防同知,系此次海戰指揮者之一,他題名:「天啟癸亥冬晉陽趙紓督徵到此」。

62虎溪岩稜層洞摩崖石刻群 為摩崖石刻。虎溪岩稜層洞及周圍摩崖有明清時期時刻數十處,系林懋時、何喬遠、池顯方、鄧會等名人題刻。

63「無量壽佛」石刻 在開元區萬壽岩萬壽寺東側岩石上。

64征倭諸將詩壁 在開元區廈門園林植物園天界寺長嘯洞前石壁。詩刻反映明朝水師巡哨澎湖海域的雄壯軍容,抒發誓平倭患,捍衛東南海疆之愛國情懷。

65俞戚詩壁 在萬壽寺左側。為明代石刻。俞大猷(1504~1580年),福建晉江人,字志輔,歷任參將、總兵;戚繼光(1528~1587年),山東蓬萊人,字元敬,號南塘,歷任參將、總兵。俞戚系明代抗倭名將,嘉靖年間轉戰東南沿海,以戰功卓著聞名於世。萬壽岩「一片瓦」洞前摩崖所刻七言律詩二首,傳系俞大猷、戚繼光所題。

66朱一馮攻剿紅夷石刻 為明代石刻。明天啟三年(1623年秋,荷蘭殖民者(即紅夷)先後入侵廈門曾家澳、鼓浪嶼,同年十一月,明朝軍民於浯嶼海面痛殲入侵者,攻焚敵艦,俘敵酋及其部將五十多人。朱一馮當時任分守福寧道參政,系此次海戰指揮者之一,並勒石作為紀念。

67中山紀念碑 在開元區公園東路。中山公園東門內。1929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碑為方形錐頂,高17米,碑刻有「天下為公」題字。

68陳嘉庚墓(鰲園) 1950年始建。陳嘉庚(1874~1961年),廈門集美人,著名愛國華僑領袖,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村創辦者,一生傾資辦學,熱心公益事業而負有盛譽。

69陳化成墓 清代墓葬。陳化成(1776~1842年),字業章,號蓮峰,同安丙洲人,歷任參將、總兵、福建水師提督、江南提督。鴉片戰爭前夕奉調把守上海吳凇口炮台。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八(1842年6月16日),英軍進犯吳凇口,陳化成率部浴血奮戰,壯烈殉國。

70薛令之墓 唐代墓葬。薛令之,字珍君,唐代福建長溪人,神龍二年(公元706年)進士。閩人以詩賦登第自薛令之始。薛於開元中累遷左補闕兼太子侍讀,後因故辭官,徒居廈門。肅宗即位後,思念東宮侍讀舊情,欲招為大臣而令之已逝。肅宗嘉其一生清廉,名其鄉為「廉鄉」,譽其鄉之溪為「廉溪」。

71陳夷則墓 墓主為唐光祿大夫陳夷則。陳夷則系穎川陳氏開漳始祖陳邕之子,其弟陳夷行於唐武宗時官至中書侍郎、平章事,其子陳儔、裔孫陳喜。陳夷則墓系陳氏在廈門地區最早墓葬。

72陳儔墓 為唐代墓葬。陳儔是穎川陳氏開漳始祖陳邕之孫,約當盛唐時期人,官至著作郎。此墓乃陳氏族在廈門島最早墓葬之一。

73陳喜墓 為唐代墓葬。陳喜,穎川陳氏開漳七世祖,約當唐代中期人,以進士及第,累遷至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園。

74陳黯墓 為唐代墓葬。陳黯,字希儒,號昌晦,唐末嘉禾里人,以文才著稱,然因參加科舉開始,一再落第,遂自稱「場老」,隱居於金榜山石室,逝世後葬於此。陳黯是住居廈門的唐代名士,墓葬具有文物價值,列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墓本體【前面在金榜山讀書的那位】

75太師太傅墓 為明末清初墓葬。墓主鄭海英,號彥千;鄭廣英,號濤千,系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叔父鄭芝鵬之長子和三子。二鄭隨鄭成功起兵抗清,永曆二年(1648年)戰死後同葬於此。墓後山上岩石鐫有「雙忠魂」三字,至今猶在。

76陳士京墓 明末清初墓葬。陳士京,字齊奠,一字佛庄,明代明州(今浙江寧波)人,進士出身,官至光祿寺卿,隨魯王朱以海入廈門,贊助鄭成功抗清,曾參與島上留守事,病逝後葬鼓浪嶼筆架山,民國初遷葬於此。

77胡貴墓 為清代墓葬。胡貴,字爾恆,號潔峰。清代福建同安人自雍正至乾隆年間,以行伍出身累升廣東提督,死後賜祭葬。

78陳滄江墓 古墓葬。建於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十月,坐北朝南。

79劉靜軒墓 古墓葬。主墓整塊石龜封穴,後圍七板浮雕,宮牆及翼牆均為大塊板石屏立,扶頭雕獅,外圍三合土構。

80林君升墓 建於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古墓葬。林君升(1685~1755年)字聖躋,號敬亭,馬巷井頭村人。行伍出身,初授偏裨、游擊,雍正四年(1726年)授定海總兵,乾隆間升廣東提督,補台灣總兵,調福建水師提督,遷江南提督。著有《舟師繩墨》、《救荒備覽》等書。

【好吧就這么多吧,累死爹了……】

Ⅳ 福建長樂有哪些歷史名人

趙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號虛齋。居長樂(今屬福建)。宋代大詞人,寧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進士。知監利縣。理宗端平初知漳州。嘉熙初以樞密都丞旨兼國史院編修官(《南宋館閣續錄》卷九)。二年,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復除樞密都承旨(《寶慶四明志》卷一)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南宋制撫年表》卷上)。以資政殿學士致仕。寶祐四年卒,年六十八。事見《後村大全集》卷一四二《虛齋資政趙公神道碑》。
林攄福州長樂人 宋朝的宰相、慶遠軍節度使。福建第一位宰相多從科甲出身,其中不乏學識淵博者。未從科甲出身的閩人宰相,林攄是第一人。其父林邵,官至顯謨閣直學士。林攄以父蔭入仕,累官至敕令檢討官。崇寧元年(1102年),蔡京迎合徽宗繼承父兄改革之意入相,表面上專事變法,並派出一批官員巡察各路。林攄時為屯田員外郎,被派視察河北。陛辭時林攄建言:大府宜擇帥、邊州宜擇守、驕兵宜更戍等,深得徽宗意,即賜進士及第,擢起居舍人。又特命翰林學士。奉命使遼。此時正逢朝廷出兵收復被西夏侵佔的湟、鄯、廓等州,西夏兵屢敗,托遼國代為緩頰。為了不使朝廷的主和派有媾和借口,林攄使遼時直言西夏屢起邊釁之罪,而遼國不加抑制反為之請命,有失遼宋邦交原義。而當遼國請宋把收復的失地再割讓西夏時,林攄嚴辭拒絕了。遼國大怒,斷絕了供給宋使團的水、糧,但終不得不送宋使團回朝。這事到了主和派那裡,變成林攄奉蔡京命而「怒鄰生事」,被貶出知潁州。而此時正是蔡京獨相,一手握天之時。召為開封府尹,時議變錢法,有巨賈、官員里外勾結趁法令未發布時謀利,林攄鞠之,嚴厲懲治了那幾名違法亂紀的官員。
黃瑀字德藻,福州長樂青山下人,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生。少時刻苦為學,因家道貧寒,上街賣曲(釀酒、制面的發酵劑),也隨帶書籍抽空攻讀。宋紹興八年(1138)中進士,補饒州(今江西鄱江、信江一帶)司戶參軍。提點鑄錢官想賣掉鑄幣工人的余糧,從中牟利,黃瑀堅決不答應。提點勃然大怒,想以法律條款來懲戒他。然而,百姓稱贊黃瑀政績,提點深感慚愧,反而推薦黃瑀,黃瑀深謝不受。 有一年饒州地方旱情嚴重,州守洪皓發文並派員視察所屬各縣,減免田地租稅。黃瑀為所行縣請求十之免九,而其他縣份只告減輕一成。洪浩大惑不解,過後派員巡視各縣,唯獨黃瑀所行縣份沒有流民現象。洪皓稱贊黃瑀所為,極力向上推薦,於是黃瑀調湖北轉運司主管賬司。
鄭丙(1121-1194),字少融,長樂(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15年(1145)進士。吏部尚書、龍圖學士,歷新城縣主簿,平海軍推官,建州教授,國子監主簿。孝宗隆興元年(1163),為御史台檢法官,遷監察御史。乾道三年(1167),為成都府路轉運判官,移廣南西路提點刑獄。淳熙五年(1178),召為秘書監少監,累遷吏部尚書。十年,出知建寧府。歷知紹興府,泉州。光宗紹熙四年(1193)致仕,五年卒。
陳伯震府志作伯霖,字震之,襄八世孫。福建長樂人。紹熙四年癸丑(1193)進士,泰州知州。累官廣東經略使,龍圖閣學士。嘉定中奉命使金,以數言折服強敵,不辱君命。子知章,字華叟,淳祐元年辛丑(1241)進士。長樂(今屬福建)人。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四)。寧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主管吏部架閣文字(《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一三)。七年,知泰州(清嘉慶《揚州府志》卷三六)。九年,為軍器監丞(《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一四)。十四年,知安慶府(同上書職官七五之二九)。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五),提舉廣東常平,遷廣東轉運副使(清雍正《廣東通志》卷三六)。
鄭昭先,生卒年不詳,字景昭,原福州府長樂縣(今長樂市航城街道洋嶼村)人。任職樞密都承旨、權刑部尚書。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進士。知學不足,受業於朱熹。調補浦城主簿,擢知歸安縣。嘉定七年(1214年)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兼太子賓客。翌年,除參知政事。嘉定十二年(1219年),知樞密院兼參知政事。後以疾求釋位,拜資政殿學士、江西西路安撫使;又請辭,升秩一等,提舉杭州洞霄宮。卒謚「文靖」。 嘆曰:「問學未悉,何以治人。」聞朱文公講明濂洛之旨,遂往游其門。居官有惠政。秩滿之京謁,葛丞相,邲曰:「君浦城鄭主簿耶?擊賊不受賞。吾聞君名久矣。」擢知歸安邑,民愛之。累官諫議大夫,知樞密院事。進右丞相,辭不拜。卒之夕,有大星墜於舊居。謚曰文清。昭先居政府,沈厚鎮靜,以愛護人才,振拔淹滯為已任。景獻太子薨,議建儲,昭先請以仁宗為法,上意乃決。會旱災求言,同列有欲罪上書過直者。昭先曰:「以直言求人,乃以言直而罪之耶?」嘗謂「人臣能以文王事紂之心為心,則無不可事之君;人子能以七子事母之心為心,則無不可事之親。」陳宓以為名言。有《日湖遺稿》行世。著有《日湖遺稿》50卷。
高應松(1212~1276年)字篔畝,長樂縣人(今福建省長樂市)。宋開慶元年(1259年)進士。由衡州教授,通判廣德軍,召為國子監丞,權禮部員外郎,翰林權宜。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江南下,於年底進逼臨安(今杭州)。太皇太後命高應松寫降表,應松泣辭。德祐二年(1276年),元兵攻陷臨安,朝中文武官員紛紛奔逃,留者僅應松等9人。被提升為中書舍人、直學士院、權工部侍郎,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等職。應松謙辭,宋帝趙顯手詔「疾風板盪,始識誠臣。卿經緯全才,險夷一節。當國亂身危之際,主憂臣辱之時,人多偷生而自全,卿獨效死而勿去。」其時,南宋江山已無力挽回。三月,元兵俘獲趙顯、謝道清、全氏等北去,應松隨往,於閏三月抵達燕京(今北京)。應松絕食不語七日,殉國。宋地舉哀,郡邑並祀。至明太祖朱元璋追謚為「文忠」,旨贈「文忠」匾及「經緯全才,險夷一節」聯。永樂初(1403年),長樂知縣王遵道將其入祀鄉賢祠。著有《篔畝策集》1卷。
謝升卿(約1195~1273年),安南國陳朝開國皇帝。福建長樂縣十九都漳坂鄉人,祖籍山陰縣。約生於南宋慶元年間(1195~1200年)。少有大志,不屑科舉。性豪爽,好交友,屢以家中財物助貧。因傷人命官司逃逸永州,辦私塾授徒自給。後受邕州巡檢器重,遷到邕州南寨居住。此地同交趾(安南國)鄰近,在兩國貿易中,安南駙馬兼國相之女見升卿品貌出眾,邀他到交趾國。升卿在交趾國考中舉人第一名,遂被相國招為婿,改名陳日照。安南國王昊曰山無子,政權歸女兒昭聖。陳日照作為昭聖之婿,逐漸掌握政權。嘉熙年間(1237~1240年)日照成為安南國王。淳祐二年(1242年),宋理宗詔安南王陳日照為元賜效忠順化保節功臣。寶祐五年(1257年)十一月,蒙古將領兀良合台兵臨趾北,遣二位使者前往招降,日照囚其使者,派兵抵抗。十二月,蒙古擊敗安南軍隊,攻入安南國都,日照逃往海島,兀良合台下令屠城。數日後蒙軍北歸,仍派兩個使者繼續勸降,日照回都,怒將兩使者綁縛送還蒙古軍。寶祐六年(1258年),日照傳位於長子光昞。景定二年(1261年),安南向宋進貢,並上表請求世襲。宋理宗承認陳光昞為安南國王,詔陳日照為檢校太師、安南國大王,加食邑。咸淳五年(1269年),宋度宗詔安南國父陳日照,加食邑。咸淳八年(1272年),又加陳日照食邑,並賜鞍馬等物。卒賜祭葬。

Ⅳ 《笠翁對韻》下平二蕭

琴對管,釜(fǔ)對瓢①。水怪對花妖②。秋聲對春色,③白縑(jiān )對紅綃(xiāo)④。臣五代,事三朝⑤。斗(dǒu )柄對弓腰⑥。醉客歌金縷,佳人品玉簫⑦。風定落花閑不掃,霜余殘葉濕難燒⑧。千載興周,尚父一竿投渭水;百年霸越,錢王萬弩射江潮⑨。

① 釜:古時炊具,類似於鍋。

《史記·趙世家》雲:「域中懸釜而炊,易子而食。」

 

瓢:剖開葫蘆做成的舀水器。

《論語·雍也》雲:「一簞(竹碗)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孔子弟子顏回)也不改其樂。」

    ② 水怪:水中妖怪。

[晉]木玄虛(華)《海賦》雲:「其垠則有天琛水怪,鮫人之室。」

    花妖:花月妖。

唐武則天之侄武三思,權傾朝野,其妾素娥善彈五弦琴,常出三思所召之盛宴獻藝。一次,梁國公狄仁傑赴武宴,素娥藏匿不出,三思入室,亦不見。忽聞屋角蘭麝芬馥,附耳細聽,乃素娥之音:「梁公乃現時正人,我不敢見。我乃花月之妖,梁公來,我不復生,武(三思)氏亦將無遺類(倖存者)。」

可見她是侍奉姦邪作樂而不敢見直臣的花月之妖。後因以「花妖」作為詠禍國妖女的典故,也用來詠妓或詠花。

③ 秋聲:秋天的風聲。

秋天西風大作,草木零落,多肅殺聲音,故稱「秋聲」。

[北周]庾信《陸孤氏墓誌銘》雲:「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春色:春天的景色。

[宋]葉紹翁《游園不值》詩雲:「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④ 白縑:猶「素縑」,白色的絹帛。

[唐]蔣防《 霍小玉傳 》雲:「請以素縑,著之盟約。」

    紅綃:用生絲織成的絲織品。

[唐]白居易《琵琶行》詩雲:「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⑤ 臣五代

馮道(生於882年),字可道,號長樂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滄州西北)人,五代宰相。

馮道早年曾效力於燕王劉守光,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先後效力於後唐庄宗、後唐明宗、後唐閔帝、後唐末帝、後晉高祖、後晉出帝、後漢高祖、後漢隱帝、後周太祖、後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間還向遼太宗稱臣,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對喪君亡國,他從不以為意,自號「長樂老」。

後唐長興三年(932),倡議校定《九經》,並組織刻印,開官府大規模刻書之端。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四月,馮道病逝,追封瀛王,謚號文懿。後世史學家出於忠君觀念,對他非常不齒,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司馬光更斥其為「奸臣之尤」。但他在事親濟民、提攜賢良,在五代時期卻有「當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偁chēng譽」的聲望。

事三朝

春秋時魯國大夫季子,先後任宣公、成公、襄公之相,但他無姬妾,無金玉,無貴重東西,人稱「忠廉」。

    又,鄭國子產為相治鄭,歷仕定公、獻公、聲公三朝,國富民強,人人稱頌。(見《史記·鄭世家》)

    再,南朝梁尚書令沈約,字文休,武康(今浙江省武康縣)人。篤志好學,博通群書。歷仕宋、齊、梁三朝。(見《南史·沈約傳》)

    ⑦ 斗柄:北斗星之柄。指北斗的第五至第七星,即衡、開泰、搖光。第一至第四星象斗,第五至第七星象柄。

《鶡冠子·環流》雲:「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弓腰:向後彎腰及地如弓。

《梁書·羊侃傳》雲:「[羊侃妾]孫荊玉能反腰貼地,銜得席上玉簪,謂之弓腰。」

    ⑧ 醉客歌金縷

金縷:曲調名。這是元朝關漢卿《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伴的是金釵客,歌金縷,捧金樽,滿泛金甌(酒器)」曲意的化用。

    佳人品玉簫

《列仙傳》記載,秦穆公時,有個叫蕭史的人,善吹簫,穆公的女兒弄玉也愛吹簫,二人結為夫妻。穆公並為他們建鳳台,蕭史教弄玉吹鳳鳴聲,竟引來真鳳凰止其屋上。多年後,蕭史乘龍,弄玉乘鳳,一同升天而去。

[唐]杜甫《玉台觀》詩雲:「遂有馮夷來擊鼓,始知嬴yíng女(指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簫。」

    風定落花閑不掃:風停後落花不曾掃。

這是宋朝邵棠《懷隱居》中「花落東風閑不掃」詩句的化用。

落花:原文誤為「落月」。此處用「落花」,既符合原詩意,也合平仄。邵棠的原詩是「花落東風閑不掃,鶯啼曉日醉猶眠」。

唐代詩人王維《田園樂》中也有「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類句,都是反映隱士的清閑生活。

 

霜余殘葉濕難燒:霜打的樹葉濕難燒。

元代詩人馬致遠《夜行船·秋思》中有「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秋霜打過的葉子是潮濕紅色)」的詩句。用霜打的濕葉烹蟹煮酒當然難燒。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薛寶琴與史湘雲二人的對聯有「烹茶冰漸沸(寶琴),煮酒葉難燒(湘雲)」。用冰塊烹茶,水當然開得慢;用霜打的紅葉煮酒,葉當然難燒。

    千載興周,尚父一竿投渭水

商朝末年,年已七八十歲的姜子牙(呂尚)整日在渭水之濱釣魚,但用直鉤且無餌,謂之「願者上鉤」,等明主來訪他。周西伯(時任西部諸侯之長的周文王)將出獵,占卜者說他獵獲的將是「霸王之輔」。文王果然在渭水邊遇上了姜子牙。

二人一見傾心,文王說:「吾太公(指文王之父季歷)在世時就說過,欲興周,必須有聖人來輔佐;吾太公望子(指姜子牙)久矣!」遂稱姜子牙為「太公望」,拜為軍師。姜子牙輔佐文王征伐,「天下(指商朝疆域)三分,其二歸周」。後又輔佐武王伐紂(殷紂王)滅商,建立周朝。武王乃封姜子牙為齊王,成為齊國(今山東境內)之始祖。(見《史記·齊太公世家》)

    百年霸越,錢王萬弩射江潮

傳說五代吳越王錢鏐liú,築御潮鐵柱於江中,怒潮洶涌,柱築不成。錢鏐於是造竹箭三千,在壘雪樓命水犀軍駕強弩五百齊射潮,迫使潮頭趨向西陵,遂奠基而成塘,名曰「錢塘」。又建候潮通江等城門,置龍山浙江兩閘,以阻江潮入河。(見[宋]孫光憲《北蘿瑣言》)[宋]蘇軾《八月十五日看潮》詩雲:「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強弩射潮低。」

榮對悴(cuì)①,夕對朝②。露地對雲霄③。商彝對周鼎④,殷濩(hù )對虞韶⑤。樊素口,小蠻腰⑥。六詔對三苗⑦。朝天車奕奕,出塞馬蕭蕭⑧。公子幽蘭重(chónɡ)泛舸(ɡě),王孫芳草正聯鑣(biāo)⑨。潘岳高懷,曾向秋天吟蟋蟀;王維清興,嘗於雪夜畫芭蕉⑩。

①榮悴:興盛與衰敗。

[晉]潘岳《秋興賦》雲:「雖末士之榮悴兮,伊人情之美惡。」

②  夕朝:即「朝夕」,白天與晚上。

[晉]潘岳《閑居賦》雲:「灌園粥蔬,以供朝夕之膳。」

③    露地:本是佛教語。喻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煩惱俱盡,處於沒有覆蔽的地方。此借指露天大地。

《法華經·譬喻品》雲:「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穩得出,皆於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復障礙。」

    雲霄:極高的天空。

[唐]杜甫《兵車行》詩雲:「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晉書·陶侃傳》雲:「左吏上書王敦:『往年董督,徑造湘城,志凌(凌駕)雲霄,神機獨斷。』」

④  商彝周鼎:商周祭祀用的青銅禮器。泛指珍貴的古董。

[明]沈榜《宛署雜記·古墨齋》雲:「得其片言隻字,自令曠心怡神,非必商彝周鼎之為寶也。」

  ⑤  殷濩:殷商的濩鐸之聲。

濩鐸:形容聲音喧鬧雜亂。

無名氏《講陰陽八卦桃花女》雲:「來到俺門前亂交加,不知是哪個,則聽的熱鬧鑊鐸(同『濩鐸』)。」

    虞韶:禹舜的簫韶之音。

簫韶:相傳是古代虞舜所作的樂曲。

《尚書·益稷》:「簫韶九成(演奏九遍),鳳凰來儀。」

《史記·孔子世家》雲:「[孔子]與齊太師語樂(討論音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

   

⑥樊素口,小蠻腰

唐白居易的女伎樊素善歌、小蠻善舞,故他有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意思是說:美姬樊素的嘴小巧鮮艷,如同櫻桃;小蠻的腰柔弱纖細,如同楊柳。(見白居易《不能忘情吟·序》)

   

⑦六詔

唐代,我國西南部的少數民族稱王為「詔」。當時有蒙巂juàn詔、越析詔、浪容詔、邆睒téng shǎn詔、施浪詔、蒙舍詔(地處最南,又稱「南詔」),合稱「六詔」,分布在今雲南及四川西南部。

唐開元年間,蒙舍詔吞並了其他各詔,史稱「南詔」。後來,泛稱雲南為六詔。(見《舊唐書·南詔蠻》)

[宋]陸游《晚登橫溪閣》詩雲:「瘴霧不開連六詔,俚歌相答帶三巴。」

    三苗:我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名。

《史記·五帝紀》雲:「三苗在江淮、荊州。」這就是說,三苗西徙以前,當居在長江中游以南地區。

 

⑧ 朝天車奕奕:謁見天子的車駕多而有序。

奕奕:有次序。

這是唐代詩人薛逢《賀楊收作相》中「闕下憧憧(來往不絕)車馬塵,沈浮相次宦遊身。須知金印朝天客,同是沙堤避路人」詩意的化用。

    出塞馬蕭蕭:出塞將士的戰馬不停鳴叫。

這是詩聖杜甫《兵車行》中「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詩意的化用。

  ⑨  公子幽蘭重泛舸:香花臨河,公子哥們舟船相連游興未已。

幽蘭:含香蘭花。

屈原《九歌·湘夫人》雲:「沅(洞庭湖沅水)有芷兮澧(洞庭湖澧水)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王孫芳草正聯鑣:芳草遍野,王孫子弟騎馬並駕興高忘歸。

王孫:舊時指貴族、官僚子弟;也是對賢人的尊稱。

聯鑣:聯鞭,騎馬並行。

[南朝宋]謝靈運《悲哉行》雲:「萋萋(茂盛)春草生,王孫(指貴族官僚子弟)游有情。」

[漢]劉安《招隱士》詩雲:「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世說新語·捷悟》雲:「王東亭……乘馬出郊,時彥(賢士)同游者連鑣俱進。」

⑩  潘岳高懷,曾向秋天吟蟋蟀

西晉文學家潘岳,又名潘安,字安仁,今河南中牟縣人。才高,善政。曾任河陽令、著作郎。善寫詩賦,辭藻華麗,與陸機齊名。因秋日而感懷,著作《秋興賦》吟詠蟋蟀:「熠耀粲於階闥兮,蟋蟀鳴乎軒屏。」(見《晉書·潘安傳》)

    王維清興,嘗於雪夜畫芭蕉

唐代詩人、畫家王維,字摩詰,山西永濟人。開元進士。曾官尚書右丞,故稱「王右丞」。詩作以描繪田園生活著稱,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兼通音樂,精繪畫。善畫山水松石,筆跡雄壯。其畫不拘四時,畫有《袁安卧雪圖》,曾於雪夜畫芭蕉。蘇軾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見《唐書·王維傳》)

耕對讀,牧對樵①。琥珀對瓊瑤②。兔毫對鴻爪③,桂楫對蘭橈(ráo)④。魚潛藻,鹿藏蕉⑤。水遠對山遙⑥。湘靈能鼓瑟,嬴女解吹簫⑦。雪點寒梅橫小院,風吹弱柳覆平橋⑧。月牖(yǒu )通宵,絳蠟罷時光不減;風簾當晝,雕盤停後篆(zhuàn )難消⑨。

①牧樵:樵夫與牧人,也泛指鄉野之人。

[宋]陸游《村居》詩雲:「樵牧相語欲爭席,比鄰漸熟約論婚。」

  ②  琥珀:一名「江珠」,松柏樹脂的化石。燃燒時有香氣。入葯,也可制飾物。

[晉]張華《博物志·葯物引神仙傳》雲:「松柏脂入地,千年化為茯苓,茯苓化為琥珀。」琥珀又名「江珠」。

    瓊瑤:美麗的玉石。

《南史·隱逸傳·鄧侑》雲:「色艷桃李,質勝瓊瑤。」

 

③ 兔毫:兔毛可以制筆,故用兔毫作為毛筆的代稱。[唐]羅隱《寄虔州薛大夫》詩雲:「會得窺成績,幽窗染兔毫。」

    鴻爪:鴻雁踏過雪泥遺留的爪痕,有「雪泥鴻爪」之典。比喻往事遺留的痕跡。

[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雲: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哪)復計東西。」

  ④  桂楫蘭橈:桂木船槳,木蘭船。

楫:船槳。橈:船槳,借指船。

[宋]蘇軾《前赤壁賦》雲:「桂棹(船槳)兮蘭槳,擊空明(月光映照下的澄澈江水)兮溯(逆)流光。」

⑤    魚潛藻:魚藏水藻中。

[元]孫大全《竹間亭》雲:「悠悠水中魚,出入藻與萍(浮萍)。」

[唐]白居易《玩松竹二首》詩雲:「棲鳳安於梧,潛魚樂於藻。」

    鹿藏蕉

鄭國有個人在野外砍柴,碰到一隻受了驚的鹿,便迎上去把它打死了。他怕別人看見,便急急忙忙把鹿藏在沒有水的池塘里,並用砍下的柴覆蓋好,高興得不得了。

過了一會兒,他忘了藏鹿的地方,便以為剛才是做了個夢,一路上念叨這件事。路旁有個人聽說此事,便按照他的話把鹿取走了。

回去以後,告訴妻子說:「剛才有個砍柴人夢見得到了鹿而不知道在什麼地方,我得到了,他做的夢簡直和真的一樣。」妻子說:「是不是你夢見砍柴人得到了鹿呢?難道真有那個砍柴人嗎?你真的得到了鹿,是你的夢成了真嗎?」丈夫說:「我真的得到了鹿,哪裡用得著搞清楚是他做夢還是我做夢呢?」

砍柴人回去後,不甘心丟失了鹿。夜裡真的夢到了藏鹿的地方,並且夢見了得到鹿的人。天一亮,他就按照夢中的線索找到了取鹿的人的家裡。於是兩人為爭這只鹿而吵起來,告到了法官那裡。

法官說:「你最初真的得到了鹿,卻胡說是夢;明明是在夢中得到了鹿,又胡說是真實的。他是真的取走了你的鹿,你要和他爭這只鹿。他妻子又說他是在夢中認為鹿是別人的,並沒有什麼人得到過這只鹿。只有這只鹿,請你們平分了吧!」

這事被鄭國的國君知道了。國君說:「唉!這法官也是在夢中讓他們分鹿的吧?」為此他詢問宰相。宰相說:「是夢不是夢,這是我無法分辨的事情。如果要分辨是醒還是夢,只有黃帝和孔丘才行。沒有黃帝與孔丘,誰還能分辨呢?姑且聽信法官的裁決算了。」

後人以此比喻人世真假雜陳,得失無常。(見《列子·周穆王》)

  ⑥ 水遠山遙:亦作「水遠山長」,比喻路途遙遠而艱險。

[宋]汪元量 《憶秦娥》詞雲:「心如焦。彩箋(書信)難寄,水遠山遙。」

[唐]許渾《將為南行陪尚書崔公宴海榴堂》詩雲:「謾誇書劍無知己,水遠山長步步愁。」

⑦  湘靈能鼓瑟

相傳舜的二妃娥皇、女英,因哀痛舜帝南巡而死,自溺於湘江,化為湘水之神,名曰「湘靈」。湘靈彈琴瑟以迎舜帝。

[唐]李賀《帝子歌》雲:「九節菖蒲石上死,湘神彈琴迎帝子。」

《楚辭·遠游》雲:「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

    嬴女解吹簫

神話傳說,春秋時秦穆公之女叫弄玉,因秦為嬴姓,故稱弄玉為「嬴女」。弄玉愛吹簫,又嫁給了更善吹簫的蕭史,秦穆公還為他們築了「鳳台」。他們吹鳳鳴音,引來鳳凰止其屋。若干年後,蕭史乘龍,弄玉乘鳳,一同升天而去。

[唐]杜甫《玉台觀》詩雲:「遂有馮夷來擊鼓,始知嬴女善吹簫。」(見《列仙傳》)

⑧ 雪點寒梅橫小院:白雪梅花溢小院。

橫:充溢。

這是宋朝詩人盧梅坡《雪梅》中「梅雪爭春未肯降(各不服氣),騷人閣(同『擱』)筆費(用心思)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詩意的化用。

    風吹弱柳覆平橋:風吹細柳籠平橋。

覆:籠蓋。

平橋:與路面齊平而無弧度的橋。

這是唐代詩人溫庭筠《雜曲歌辭·楊柳枝》中「蘇小門前柳萬條,毿毿金線拂平橋」詩意的化用。

  ⑨ 月牖通宵,絳蠟罷時光不減

月光通宵透窗入室,紅燭雖然滅了,室內依舊明亮。

絳蠟:即紅燭。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詩雲:「滅燭憐光(令人疼愛的月光)滿,披衣覺露滋。」

    風簾當晝,雕盤停後篆難消

風簾整天遮住門戶,盤香即使停燃,室內煙縷難消。

篆:盤香的煙縷。

[宋]蘇軾《宿臨安凈土寺》詩雲:「閉門群動息,香篆起煙縷。」

法院封條 尺寸是多少

具體沒有規定尺寸,更沒有沒有固定的各式,
一般情況是文字均為版豎排書寫,封條必須使權用白紙,字體:黑色宋體加粗。封條上應當註明查封日期和期限,並加蓋公章。 封條尺寸:大封條長38cm、寬11cm,小封條長30cm、寬7cm。

Ⅶ 范姓是怎麼由來的。

1、范姓出自祁姓。據《古今姓氏書辨證》和《元和姓纂》所載,帝堯裔孫劉累事夏王孔甲,賜氏御龍。後遷魯縣,至商為豕韋氏。商末國於唐,周成王滅唐,遷之杜,為杜伯。杜伯無罪見殺,其子奔晉為士師,其玄孫士會因功封於范(今河南范縣),子孫遂以封邑范為姓。
2、其他民族改姓。晉時,南蠻有林邑(古國名,亦稱占城,故地在今越南中南部)王範文,為越南人改漢姓范;金時女真人孛魯術氏,漢姓有三,其一為范;另滿、京、彝、阿昌、土家、蒙古、回等民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
士會。范姓出自祁姓,帝堯裔孫劉累之後,在周為唐杜氏。周宣王時,大夫杜伯無辜被殺,其有一子名隰叔,逃往晉國,被任命為士師(法官)。隰叔曾孫士會,擔任晉國上軍主將。公元前五九三年,因戰功升為中軍元帥,執掌朝政。士會先得到封邑隨(今山西介休),後來又得到封邑范,所以又稱隨會,范會,死後追謚武子,所以也稱范武子。其後子孫遂以邑為氏,稱范氏。范姓尊范士會為范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范姓以河南范縣發祥,智伯滅范後,有范姓人徙居南陽順陽,三家分晉後,范姓采地入魏,居今河南、河北、山西之間。戰國時南陽范蠡入楚仕宦而定居湖北。秦漢之際,范姓已徙至今安徽、四川、浙江、江西等地。西漢中葉時,有度遼將軍范明友,因北擊烏桓有功,封平陵(今山東歷城)侯,其大部子孫回遷南陽。范明友裔孫范馥在東漢末年為避董卓之亂而遷居錢塘,這一時期還形成范姓的另兩大郡望,汝南范姓是東漢金鄉侯範式之後,河內范姓是東漢司隸校尉范滂之後,范滂初居汝南,後裔中的一部徙河內,一部徙代郡(今山西大同)。西晉的永嘉之亂,使南陽順陽的范堅(左將軍范晷之少子)避亂江南,范汪(范晷之孫)南渡,其後代落籍於丹陽(今安徽當塗),後分出一支移居甘肅敦煌,並派生出懷州范姓。南陽范姓居江南者,在東晉南朝之間人才濟濟,光耀史冊。唐安史之亂時,有河內人范坤舉家十八口遷杭州,又遷南京,再遷福建寧化黃竹逕,是為范姓入閩始祖。唐代宰相范履冰(汝南范滂後裔)為唐代范姓的最高官,其六世孫范隋在唐懿宗時調任浙江麗水縣丞,後因戰亂不得北歸,遂定居蘇州吳縣。宋時,入閩的范姓有移居廣東海陽、嘉應、梅州、大埔、長樂、陸豐、饒豐等地,此期范隋的後裔出了個大名鼎鼎的范仲淹,范仲淹去世後葬河南府洛陽縣尹樊里萬安山下(今河南伊川彭婆鄉許營村北),其子孫因守墓之故居洛陽。隨著金兵南下和蒙古兵南侵,范仲淹裔孫大舉外遷避難,有嫡孫范正國開基江西臨川,明時有其十四代孫范昌期從蘇州回中原主祠,洪武年間,范正國的十世孫范岳山任隆慶倉大使,因失職被充軍沈陽,其三子范孝文一支世居沈陽,並在東北繁衍昌盛起來。至清朝時,范孝文七世孫範文程仕歷清初四帝,子孫留居北京。如今,范姓在全國分布廣泛,尤以河南、四川、遼寧、山東、江蘇、黑龍江、湖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七省范姓約佔全國漢族范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
范姓起源有二:
1、范姓出自祁姓。據《古今姓氏書辨證》和《元和姓纂》所載,帝堯裔孫劉累事夏王孔甲,賜氏御龍。後遷魯縣,至商為豕韋氏。商末國於唐,周成王滅唐,遷之杜,為杜伯。杜伯無罪見殺,其子奔晉為士師,其玄孫士會因功封於范(今河南范縣),子孫遂以封邑范為姓。
2、其他民族改姓。晉時,南蠻有林邑(古國名,亦稱占城,故地在今越南中南部)王範文,為越南人改漢姓范;金時女真人孛魯術氏,漢姓有三,其一為范;另滿、京、彝、阿昌、土家、蒙古、回等民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
士會。范姓出自祁姓,帝堯裔孫劉累之後,在周為唐杜氏。周宣王時,大夫杜伯無辜被殺,其有一子名隰叔,逃往晉國,被任命為士師(法官)。隰叔曾孫士會,擔任晉國上軍主將。公元前五九三年,因戰功升為中軍元帥,執掌朝政。士會先得到封邑隨(今山西介休),後來又得到封邑范,所以又稱隨會,范會,死後追謚武子,所以也稱范武子。其後子孫遂以邑為氏,稱范氏。范姓尊范士會為范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范姓以河南范縣發祥,智伯滅范後,有范姓人徙居南陽順陽,三家分晉後,范姓采地入魏,居今河南、河北、山西之間。戰國時南陽范蠡入楚仕宦而定居湖北。秦漢之際,范姓已徙至今安徽、四川、浙江、江西等地。西漢中葉時,有度遼將軍范明友,因北擊烏桓有功,封平陵(今山東歷城)侯,其大部子孫回遷南陽。范明友裔孫范馥在東漢末年為避董卓之亂而遷居錢塘,這一時期還形成范姓的另兩大郡望,汝南范姓是東漢金鄉侯範式之後,河內范姓是東漢司隸校尉范滂之後,范滂初居汝南,後裔中的一部徙河內,一部徙代郡(今山西大同)。西晉的永嘉之亂,使南陽順陽的范堅(左將軍范晷之少子)避亂江南,范汪(范晷之孫)南渡,其後代落籍於丹陽(今安徽當塗),後分出一支移居甘肅敦煌,並派生出懷州范姓。南陽范姓居江南者,在東晉南朝之間人才濟濟,光耀史冊。唐安史之亂時,有河內人范坤舉家十八口遷杭州,又遷南京,再遷福建寧化黃竹逕,是為范姓入閩始祖。唐代宰相范履冰(汝南范滂後裔)為唐代范姓的最高官,其六世孫范隋在唐懿宗時調任浙江麗水縣丞,後因戰亂不得北歸,遂定居蘇州吳縣。宋時,入閩的范姓有移居廣東海陽、嘉應、梅州、大埔、長樂、陸豐、饒豐等地,此期范隋的後裔出了個大名鼎鼎的范仲淹,范仲淹去世後葬河南府洛陽縣尹樊里萬安山下(今河南伊川彭婆鄉許營村北),其子孫因守墓之故居洛陽。隨著金兵南下和蒙古兵南侵,范仲淹裔孫大舉外遷避難,有嫡孫范正國開基江西臨川,明時有其十四代孫范昌期從蘇州回中原主祠,洪武年間,范正國的十世孫范岳山任隆慶倉大使,因失職被充軍沈陽,其三子范孝文一支世居沈陽,並在東北繁衍昌盛起來。至清朝時,范孝文七世孫範文程仕歷清初四帝,子孫留居北京。如今,范姓在全國分布廣泛,尤以河南、四川、遼寧、山東、江蘇、黑龍江、湖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七省范姓約佔全國漢族范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
范姓起源有二:
1、范姓出自祁姓。據《古今姓氏書辨證》和《元和姓纂》所載,帝堯裔孫劉累事夏王孔甲,賜氏御龍。後遷魯縣,至商為豕韋氏。商末國於唐,周成王滅唐,遷之杜,為杜伯。杜伯無罪見殺,其子奔晉為士師,其玄孫士會因功封於范(今河南范縣),子孫遂以封邑范為姓。
2、其他民族改姓。晉時,南蠻有林邑(古國名,亦稱占城,故地在今越南中南部)王範文,為越南人改漢姓范;金時女真人孛魯術氏,漢姓有三,其一為范;另滿、京、彝、阿昌、土家、蒙古、回等民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
士會。范姓出自祁姓,帝堯裔孫劉累之後,在周為唐杜氏。周宣王時,大夫杜伯無辜被殺,其有一子名隰叔,逃往晉國,被任命為士師(法官)。隰叔曾孫士會,擔任晉國上軍主將。公元前五九三年,因戰功升為中軍元帥,執掌朝政。士會先得到封邑隨(今山西介休),後來又得到封邑范,所以又稱隨會,范會,死後追謚武子,所以也稱范武子。其後子孫遂以邑為氏,稱范氏。范姓尊范士會為范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范姓以河南范縣發祥,智伯滅范後,有范姓人徙居南陽順陽,三家分晉後,范姓采地入魏,居今河南、河北、山西之間。戰國時南陽范蠡入楚仕宦而定居湖北。秦漢之際,范姓已徙至今安徽、四川、浙江、江西等地。西漢中葉時,有度遼將軍范明友,因北擊烏桓有功,封平陵(今山東歷城)侯,其大部子孫回遷南陽。范明友裔孫范馥在東漢末年為避董卓之亂而遷居錢塘,這一時期還形成范姓的另兩大郡望,汝南范姓是東漢金鄉侯範式之後,河內范姓是東漢司隸校尉范滂之後,范滂初居汝南,後裔中的一部徙河內,一部徙代郡(今山西大同)。西晉的永嘉之亂,使南陽順陽的范堅(左將軍范晷之少子)避亂江南,范汪(范晷之孫)南渡,其後代落籍於丹陽(今安徽當塗),後分出一支移居甘肅敦煌,並派生出懷州范姓。南陽范姓居江南者,在東晉南朝之間人才濟濟,光耀史冊。唐安史之亂時,有河內人范坤舉家十八口遷杭州,又遷南京,再遷福建寧化黃竹逕,是為范姓入閩始祖。唐代宰相范履冰(汝南范滂後裔)為唐代范姓的最高官,其六世孫范隋在唐懿宗時調任浙江麗水縣丞,後因戰亂不得北歸,遂定居蘇州吳縣。宋時,入閩的范姓有移居廣東海陽、嘉應、梅州、大埔、長樂、陸豐、饒豐等地,此期范隋的後裔出了個大名鼎鼎的范仲淹,范仲淹去世後葬河南府洛陽縣尹樊里萬安山下(今河南伊川彭婆鄉許營村北),其子孫因守墓之故居洛陽。隨著金兵南下和蒙古兵南侵,范仲淹裔孫大舉外遷避難,有嫡孫范正國開基江西臨川,明時有其十四代孫范昌期從蘇州回中原主祠,洪武年間,范正國的十世孫范岳山任隆慶倉大使,因失職被充軍沈陽,其三子范孝文一支世居沈陽,並在東北繁衍昌盛起來。至清朝時,范孝文七世孫範文程仕歷清初四帝,子孫留居北京。如今,范姓在全國分布廣泛,尤以河南、四川、遼寧、山東、江蘇、黑龍江、湖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七省范姓約佔全國漢族范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
64
下一條回答
范姓取名 千萬不能亂取 屬木女寶寶起名看過來!

范姓取名,不是所有楚辭詩經中的字都適合寶寶,根據寶寶的生辰五行取名是合適的方法..
銅陵辰陽文化科技有..廣告
范姓取名 2020屬鼠寶寶起名宜用字

范姓取名,屬鼠寶寶起名宜用有"豆","禾","米","草"的字根。范姓取名,名字中有這..
銅陵仁智修業文化科..廣告
生辰八字范姓男孩起名,周易取名免費范姓男孩起名,2..

范姓男孩起名很重要的一環,就是起名的漢字要符合您的八字五行喜用神,范姓男孩起名..
合肥市廬陽區皓明科..廣告

為您推薦
生辰八字范姓男孩起名,周易取名免費范姓男孩起名,2020年新生寶寶取名廣告
范姓男孩起名很重要的一環,就是起名的漢字要符合您的八字五行喜用神,范姓男孩起名喜用神分析過程嚴謹,免
57 2020-03-16
范氏的由來
1、出自祁姓(帝堯),東周時期杜伯之後,以封邑名為氏。明朝姓名名典《姓觽》 [6-8] :「杜伯無
24 瀏覽7822
范姓的由來是什麼?
范氏的始祖,在得姓之初便已顯赫萬分,自士會范武子以後,範文子、范宣子以及范獻子,世代都是晉國的上卿,
1 瀏覽18 2019-09-27
百家姓范姓來歷
百家姓范姓來歷,以邑為氏。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載,帝堯裔孫劉累之後,在周為唐杜氏,遷於
瀏覽58 2016-10-09
范氏的起源
岳陽樓位於湖南,在八百里洞庭之濱,有兩句名言常被我們傳誦:「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北
53 瀏覽9414 2016-04-30
范姓.起源於何時,祖先是誰,什麼朝代的.歷史.有明白的給解釋下嗎?
范姓全國名列第61位。遠祖始於周代諸侯國杜國國君杜伯,於周宣王時被殺,其子逃到范(今河南范縣)

Ⅷ 福建長樂有哪些歷史名人

趙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號虛齋。居長樂(今屬福建)。宋代大詞人,寧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進士。知監利縣。理宗端平初知漳州。嘉熙初以樞密都丞旨兼國史院編修官(《南宋館閣續錄》卷九)。二年,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復除樞密都承旨(《寶慶四明志》卷一)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南宋制撫年表》卷上)。以資政殿學士致仕。寶祐四年卒,年六十八。事見《後村大全集》卷一四二《虛齋資政趙公神道碑》。
林攄福州長樂人 宋朝的宰相、慶遠軍節度使。福建第一位宰相多從科甲出身,其中不乏學識淵博者。未從科甲出身的閩人宰相,林攄是第一人。其父林邵,官至顯謨閣直學士。林攄以父蔭入仕,累官至敕令檢討官。崇寧元年(1102年),蔡京迎合徽宗繼承父兄改革之意入相,表面上專事變法,並派出一批官員巡察各路。林攄時為屯田員外郎,被派視察河北。陛辭時林攄建言:大府宜擇帥、邊州宜擇守、驕兵宜更戍等,深得徽宗意,即賜進士及第,擢起居舍人。又特命翰林學士。奉命使遼。此時正逢朝廷出兵收復被西夏侵佔的湟、鄯、廓等州,西夏兵屢敗,托遼國代為緩頰。為了不使朝廷的主和派有媾和借口,林攄使遼時直言西夏屢起邊釁之罪,而遼國不加抑制反為之請命,有失遼宋邦交原義。而當遼國請宋把收復的失地再割讓西夏時,林攄嚴辭拒絕了。遼國大怒,斷絕了供給宋使團的水、糧,但終不得不送宋使團回朝。這事到了主和派那裡,變成林攄奉蔡京命而「怒鄰生事」,被貶出知潁州。而此時正是蔡京獨相,一手握天之時。召為開封府尹,時議變錢法,有巨賈、官員里外勾結趁法令未發布時謀利,林攄鞠之,嚴厲懲治了那幾名違法亂紀的官員。
黃瑀字德藻,福州長樂青山下人,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生。少時刻苦為學,因家道貧寒,上街賣曲(釀酒、制面的發酵劑),也隨帶書籍抽空攻讀。宋紹興八年(1138)中進士,補饒州(今江西鄱江、信江一帶)司戶參軍。提點鑄錢官想賣掉鑄幣工人的余糧,從中牟利,黃瑀堅決不答應。提點勃然大怒,想以法律條款來懲戒他。然而,百姓稱贊黃瑀政績,提點深感慚愧,反而推薦黃瑀,黃瑀深謝不受。 有一年饒州地方旱情嚴重,州守洪皓發文並派員視察所屬各縣,減免田地租稅。黃瑀為所行縣請求十之免九,而其他縣份只告減輕一成。洪浩大惑不解,過後派員巡視各縣,唯獨黃瑀所行縣份沒有流民現象。洪皓稱贊黃瑀所為,極力向上推薦,於是黃瑀調湖北轉運司主管賬司。
鄭丙(1121-1194),字少融,長樂(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15年(1145)進士。吏部尚書、龍圖學士,歷新城縣主簿,平海軍推官,建州教授,國子監主簿。孝宗隆興元年(1163),為御史台檢法官,遷監察御史。乾道三年(1167),為成都府路轉運判官,移廣南西路提點刑獄。淳熙五年(1178),召為秘書監少監,累遷吏部尚書。十年,出知建寧府。歷知紹興府,泉州。光宗紹熙四年(1193)致仕,五年卒。
陳伯震府志作伯霖,字震之,襄八世孫。福建長樂人。紹熙四年癸丑(1193)進士,泰州知州。累官廣東經略使,龍圖閣學士。嘉定中奉命使金,以數言折服強敵,不辱君命。子知章,字華叟,淳祐元年辛丑(1241)進士。長樂(今屬福建)人。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四)。寧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主管吏部架閣文字(《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一三)。七年,知泰州(清嘉慶《揚州府志》卷三六)。九年,為軍器監丞(《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一四)。十四年,知安慶府(同上書職官七五之二九)。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五),提舉廣東常平,遷廣東轉運副使(清雍正《廣東通志》卷三六)。
鄭昭先,生卒年不詳,字景昭,原福州府長樂縣(今長樂市航城街道洋嶼村)人。任職樞密都承旨、權刑部尚書。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進士。知學不足,受業於朱熹。調補浦城主簿,擢知歸安縣。嘉定七年(1214年)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兼太子賓客。翌年,除參知政事。嘉定十二年(1219年),知樞密院兼參知政事。後以疾求釋位,拜資政殿學士、江西西路安撫使;又請辭,升秩一等,提舉杭州洞霄宮。卒謚「文靖」。 嘆曰:「問學未悉,何以治人。」聞朱文公講明濂洛之旨,遂往游其門。居官有惠政。秩滿之京謁,葛丞相,邲曰:「君浦城鄭主簿耶?擊賊不受賞。吾聞君名久矣。」擢知歸安邑,民愛之。累官諫議大夫,知樞密院事。進右丞相,辭不拜。卒之夕,有大星墜於舊居。謚曰文清。昭先居政府,沈厚鎮靜,以愛護人才,振拔淹滯為已任。景獻太子薨,議建儲,昭先請以仁宗為法,上意乃決。會旱災求言,同列有欲罪上書過直者。昭先曰:「以直言求人,乃以言直而罪之耶?」嘗謂「人臣能以文王事紂之心為心,則無不可事之君;人子能以七子事母之心為心,則無不可事之親。」陳宓以為名言。有《日湖遺稿》行世。著有《日湖遺稿》50卷。
高應松(1212~1276年)字篔畝,長樂縣人(今福建省長樂市)。宋開慶元年(1259年)進士。由衡州教授,通判廣德軍,召為國子監丞,權禮部員外郎,翰林權宜。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江南下,於年底進逼臨安(今杭州)。太皇太後命高應松寫降表,應松泣辭。德祐二年(1276年),元兵攻陷臨安,朝中文武官員紛紛奔逃,留者僅應松等9人。被提升為中書舍人、直學士院、權工部侍郎,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等職。應松謙辭,宋帝趙顯手詔「疾風板盪,始識誠臣。卿經緯全才,險夷一節。當國亂身危之際,主憂臣辱之時,人多偷生而自全,卿獨效死而勿去。」其時,南宋江山已無力挽回。三月,元兵俘獲趙顯、謝道清、全氏等北去,應松隨往,於閏三月抵達燕京(今北京)。應松絕食不語七日,殉國。宋地舉哀,郡邑並祀。至明太祖朱元璋追謚為「文忠」,旨贈「文忠」匾及「經緯全才,險夷一節」聯。永樂初(1403年),長樂知縣王遵道將其入祀鄉賢祠。著有《篔畝策集》1卷。
謝升卿(約1195~1273年),安南國陳朝開國皇帝。福建長樂縣十九都漳坂鄉人,祖籍山陰縣。約生於南宋慶元年間(1195~1200年)。少有大志,不屑科舉。性豪爽,好交友,屢以家中財物助貧。因傷人命官司逃逸永州,辦私塾授徒自給。後受邕州巡檢器重,遷到邕州南寨居住。此地同交趾(安南國)鄰近,在兩國貿易中,安南駙馬兼國相之女見升卿品貌出眾,邀他到交趾國。升卿在交趾國考中舉人第一名,遂被相國招為婿,改名陳日照。安南國王昊曰山無子,政權歸女兒昭聖。陳日照作為昭聖之婿,逐漸掌握政權。嘉熙年間(1237~1240年)日照成為安南國王。淳祐二年(1242年),宋理宗詔安南王陳日照為元賜效忠順化保節功臣。寶祐五年(1257年)十一月,蒙古將領兀良合台兵臨趾北,遣二位使者前往招降,日照囚其使者,派兵抵抗。十二月,蒙古擊敗安南軍隊,攻入安南國都,日照逃往海島,兀良合台下令屠城。數日後蒙軍北歸,仍派兩個使者繼續勸降,日照回都,怒將兩使者綁縛送還蒙古軍。寶祐六年(1258年),日照傳位於長子光昞。景定二年(1261年),安南向宋進貢,並上表請求世襲。宋理宗承認陳光昞為安南國王,詔陳日照為檢校太師、安南國大王,加食邑。咸淳五年(1269年),宋度宗詔安南國父陳日照,加食邑。咸淳八年(1272年),又加陳日照食邑,並賜鞍馬等物。卒賜祭葬。

Ⅸ 請幫忙找出所有特殊句式

例析
初中常見的經典的特殊句式有中國古典四個常見的特殊句型: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倒裝句。
判斷句子
客觀事物的積極或消極的,形成的基礎上作出判斷,並確定句子之間的關系,被稱為法官判決。通常由以下幾個方面:
功能的話適合某些句子,法官說句子,如借款「,」詞構成。
(l)本盛,陽城人「陳涉世家
(2)加的夫戰,勇氣」曹辯論「
(3)環滁山」醉翁亭記「
(4)在美麗的北方城市,徐龔琪。「鄒驥王的齊納諫
2,通過諷刺」是「,」是「,」為「,」,「,」注意「, 「這個詞的構成。
(1)在立法時是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2)斯里蘭卡是一個陋室」陋室銘「
(3 )項燕為楚「陳涉世家
(4)這是岳陽樓大觀也岳陽樓記」
(5)「出師表」
(6)本信息部分陳甄哩昂死部長布衣「出師表」
(7)真誠盡管關鍵的秋天「出師表」
3。「」,「」被省略,謂語名詞或名詞短語來判斷句,說的判斷,也有經典的一種形式。
(1)七略四庫,皇帝的書,黃勝說:「圖書館」,
(2)汗牛塞屋,財富和家庭的書「黃勝庫說:」
省略句
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一些句子省略了某些成分的句子,這句話是省略句。從中國古代的句子而略去有以下幾種形式: BR /> 1。省略的主題
(1)永州野產異蛇,蛇]黑質白章「捕蛇者說」(2)[桃花春捕手「很震驚「桃花源記」
2謂詞省略
(1)一鼓作氣,再[鼓],然後下降,三鼓三次,「中航油辯論」
(2)陳涉依賴將軍,[李]武廣都尉·陳涉世家
省略的對象
(L)[SO]嬙冰的「陳涉世家」
(2)他們想要的[漁人]家外旋轉「桃花源記
4
(L)介詞省略[]圍網魚武陵·陳涉世家」
(2)人[]捕魚業,「桃花源記「
被動句
中國古代的主語和謂語是被動的關系的敘述稱為被動刑罰。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
升「......作為......,說:」被動的。
(1)印度是集團收入「陷阱」
(2)為「周
村患(3)兩種昆蟲的燕子」童年籍區
「+動詞」表示被動。
(1)武廣蘇情人,他的士兵與陳涉世家「
(2)兔子能不能贏了,和,宋笑」被動「
」被動。
(1)只有被羞辱的奴隸的人的手中,「馬說
(2)有幸在武宗音樂家羅進程」
4
在現代中國的倒裝句倒裝句中國古代的倒裝句通常有以下形式:
動詞倒裝</以滿足需求的修辭表達,但在古代,倒裝句的語法正常,有時會做出適當的調整,在中國古典翻譯。 (1)沉逸,你不受益「愚公移山」
(2)悲哉世界「公眾監督提供鋼琴」
2。介詞賓語
了。粒子「的對象,早
如何陋」陋室銘
B。疑問代詞作賓語
我放在前面的動詞或介詞與標准化的「岳陽樓記
定語後
常用的「標志在前面的名詞的翻譯。
(1)蓋簡桃核修窄」核舟記「
(2)馬之千里,食物或粟一石「馬」
(3)遂率子孫一定是同樣的事情,很好地處理面臨的實際挑戰和負擔三雄「愚公移山」
介詞短語集 BR />就相當於對中國現代狀語的翻譯應擺在謂詞。
(1)投票的骨頭,「狼來了」
(2)長勺「曹辯論」<BR / (3)在首節威「陳涉世家」
上述四個經典的句子,戰爭,以經典學習在初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掌握了這些特殊句型的用法,走了很長的路,以改善閱讀能力的古典
經典的特殊句式
被動句
所謂的被動,是主體和位於被動的關系之間的關系,是主題為代表的動詞的被動行為的受害者,而不是主動的實施者。
與「死」表被動
手,笑天下的身體。 「(...世界人民笑)
」表被動
「中誹謗,無怨乎?」(忠實誹謗的人,沒有怨恨嗎?)
請參閱表被動 BR />「......信徒看到欺凌」(簡單地被欺騙)
「表被動
」受制於人(控制)
「不能是不能容忍的距離。「(不能是鄰居容量)及
經典,被動句的主題是謂語動詞的被動行為,有耐心,而不是主動的,施事在中國古代,中國古代,被動句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標志的被動句,就是有些動詞表達的沒有標志的被動句,也叫意念被動句。
標志的被動句,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
動詞,介詞「於」表被動和主動的作用「進口」從引進的動作,如:「因此,的混亂正修內外欺負章一「(」史記列傳「)的行動,」混亂「,」欺負「時,發出」正修「,」張翼「。
有時也介詞「在」或動詞前面加「,形成」......在...... 「形式被動的,如:」我不能給金武的土地,數百十萬受制於人。 「(」資治通鑒「)
」看「,」「,」看......在...... 「被動桌子上:」不要害怕,秦城。只是看到欺凌。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的」陳硨嗯恐懼看到欺負在王和負趙。 (同上)「暴力中的王者。(Mencius.梁惠王」)
「看」是一個特殊的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似,如:「河北君實或見怒也「(」答司馬諫議書)「見」不表被動,它是防風動詞之前如何禮貌地說,像「原諒我」在現代中國,這種用法。使用「是」 ,「作為......了.....如:「被動表」(巨人)部分在遠郡,
行的人。 「(」資治通鑒「)
」被動表。:「我還記得公爵抓住,丁卯三月的希望。」(張溥「五人墓碑記」)沒有標志的被動句,這種情況是不動詞的被動語態的句子,如:「荊州人民的附加操作,迫使士兵潛在的耳朵。」(「資治通鑒」)「,迫使士兵了潛在的」是「兵勢逼」。

被動句說被動句被動句,經常藉助一些介詞,表示中國古典被動。
用介詞「被」......在...... 「被動表(導致行動」中的「激活)。例如:(張璞
那麼今天顯著位Gaojue,一旦抵罪,或脫身逃走,不能被接受的距離。 「五人墓碑記)
通六藝通過交易,在學校里我學習的非正式(韓愈」老師說「)
我不能舉全吳土地,成千上萬的公共受制於人。 (司馬光「赤壁之戰」)
2。 「......」 (「」行動倡議),或「......了......」被動表。
例如:
它的衰落也,他的死亡幾十個伶人困的國家,世界笑。 (歐??陽修靈傳記序列)
吳估盎蘇的妻子,他的士兵多用戶。 (史記·陳涉世家「)
這個不請自來的操作的恐懼。(司馬光」赤壁之戰「)
這樣的趨勢,和信譽的搶劫情節秦(蘇洵,「六國論)
而不是那些,如果所有的克虜伯。 (司馬遷「鴻門宴)
3。使用」看「」看......在......表被動(「行動」領導活動人士)。例如:
尋找到自動時容易向下? (曹丕「與吳質書」)
我笑了很久的慷慨之家。 (「莊子·秋)
4的介詞」表被動。例如:
猶他想起了公爵抓住。(張溥「五人墓碑記)
所有的參數左部束(「尼爾森良好的狩獵,石桓」)

5動詞被動表本身,這是觀念的被動句,根據上下文來區分。例如:
,蔓草猶太人不能被淘汰,狀態之王的寵物兄弟幾乎?
富(「左傳鄭伯克段於燕)認為,在建立膠葛電梯魚和鹽之間的版本,......(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誰。 ....
判斷語句
表判斷
「陳勝,陽城人。」(盛陽城人)
「方克,語言開花網管。」(方柯是語言小站網站站長)
「廉頗老矣,趙亮也。」(廉頗老矣,趙亮一會)
句末用「表」法官
「城北徐公齊美也。「(北的城市,徐龔麒美麗的人)
」方柯,天才。(方柯是個天才)

「方克,人民中國「表判斷。 (芳珂,中國)
「表判斷
世界金融不征利。」(...不能說是為了要賺錢)
使用表確定
「是狼也。」(這是一個狼)
「的電腦是高科技的設備(計算機是高科技設備)
中國古典判斷語句最顯著功能基本上是不判斷說的話,常常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主題判斷句的法律:
「......由......還有如下幾個說。頓的作用,撫慰著說:「中國古典判斷句子的主題,這是最常見的形式,」結句的謂語後,是一個積極的判斷或評論的主題:「陳參與,羊城人也。 (「史記。沒有經驗的家」)

......,......還可以。判斷句,有時,「」和「」不必然同時出現,一般省略,僅「表判斷:」媽的道具名漢相,其實漢賊。 「(」資治通鑒「)
」......由...... 「一些法官判決後,才題目,說:」提頓,這種情況是不常見的。:四口人,蘆嶺曉軍桂君玉,長樂王回深的父母,我的弟弟王國平父母,一個純母。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誰。用在句末」字的音的結合,加強積極的方面,那麼「誰「並不意味著頓,只打那一代人的角色。判斷句,多見於中國古典:北的城市,齊徐公漂亮。 「(」戰國策·齊策「)
標志,以確定句子。法官判決在古典與一些沒有簽署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劉備世界勞倫斯。 「(」赤壁之戰「),此外,在中國古典有時候為了加強語氣的判斷,往往在動詞謂語副詞」是的意志,也,即誠實,是「需要支付關注。
出現之前的判斷句謂語「是」一般不判斷這個詞,但指示代詞,作為法官判決的主題,和一些判斷句「不說,法官」,「中判斷秦中國古代字判斷詞後漢乘,肯定副詞的謂詞判斷之前加入判斷詞
判斷句否定判斷謂語前面的否定副詞「不」,是對事物本質的,事物的情況之間的關系,使一個正或負的判斷句子。古典常用下列形式中所述判斷。
1。 「」或「」表判斷,這是典型的古典形式的判斷。有用「......靠......」,「錶停頓,」表判斷;單獨「或」也「;」「結束時的句子結合使用
例如: />陳奢嗯羊城(史記·陳涉世家「)
教師,所以傳道解惑也被業界。 (韓愈「師說」)
四,蘆嶺小趙俊貴君玉,長樂王回深父...... (王「游褒禪山記」)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
福戰歸有光項脊軒志),勇氣(「左傳·曹合同爭議」)
蓮花紳士。 (周敦頤「愛蓮說」)
2。副詞「是」或「所有」的「耳朵」表,以確定這種形式是比較常見的。例如:
扶蘇後,當立的兒子。 (司馬遷的「陳涉世家)
岳陽樓大觀(范仲淹」岳陽樓記「)
即今機會在墳墓里。(張浦五人墓碑記」)
夫六國與秦人的首領。 (蘇洵「六國論)
3。用動詞」是「是表,以確定哪些表,以確定關注和作為的代名詞」的區別。例如:墓
所以今天全近五年。 (張浦五人墓碑記「)
現在,這是一個刀俎,我為魚肉,何辭任(司馬遷」鴻門宴「)
問,這是世界我不知道中國,無論魏晉南北朝。(陶淵明「桃花源記」)
巨頭是致命的,在遙遠的槍和偏見,有關的人。(司馬光赤壁之戰「)
石鏗然的聲音,也(代詞),所以(蘇軾「石鍾山記」)
4,一個否定副詞「非」表示否定的看法。例如:
6國家爆裂不利的非士兵,戰爭不佳的缺點賄賂秦(蘇洵「六國論」)
城市還池深也兵戈非不堅利...... .. (孟子和道義上的支持很多,不公平
5。直接代表的判斷。判斷,既不是字,沒有語氣詞,直接通過語義判斷。例如:
劉備世界文章男性。(司馬光「赤壁之戰」)
劉禹州王室的胃。(同上)
\定語狀語後後
現代中國狀語放在謂語之前,把位於是補充,但經典的補體成分往往狀語了解
例如:「夜宴」:「全面戰爭河北,河南辰戰。」「戰爭河南」,即「戰爭(中)河南」應該是理解為「在河南省戰爭」促織「:」覆掌「或」手掌蓋有「應被理解為」你的手的手掌覆蓋(蟋蟀)另外,有定語字的後的名詞修飾名詞量詞的特殊現象,因為它是不使用的,所以不要
定語後
經典,有些往往是中心的定語字的。例如:
那麼速率的後裔,荷丹測試光夫(「列子·愚公移山」)
大的閹割叛亂邵紳士,不能輕易智,整個世界
石鏗然之大,一些人今晚(張浦五人墓碑記]音,也「(蘇軾」石鍾山記)
介詞後面。介詞短語往往是放在動詞前狀語的現代中國,中國古代經常集後補。例如:
<從藍色,綠色,藍色和綠色的。(「荀子·勸學」)
雙石譚,(蘇軾「石鍾山記) BR />君子博學和日期參數省幾乎都有。(「荀子·勸學」)之前的
原料幾乎I,溫濤固體幾乎我,因此,我師。師(韓愈「說」)的 BR />的祭壇,而聯盟,首節以魏(司馬遷·陳涉世家「),主要所謂的倒

為了強調謂詞的謂詞有時被放置在主題只是因為語言表達的需要,「沉佚如輝(回族)!」(「愚公移山」),有定語中心詞後的名詞修飾名詞量詞的特殊現象,因為它不使用,所以避免的。
嘻!晏子家,如果窮人也!(「春秋晏子辭任的女兒」)<前
否定句代詞「/>對象面向
這樣的對象面向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對象必須是代詞;必須是否定句,「沒有」「沒有」,「不」,「莫」的否定詞代詞在這種情況下,你要放在動詞之前和消極的話。
例如:「碩鼠」:「3歲的一貫汝,莫我願意照顧」。「莫我願意照顧」應理解為「莫肯人來拜訪我。」
疑問代詞賓語前置
經典的使用疑問代詞「誰」,「什麼」,「夕」,「安全」,經常做賓語的動詞前面。
例如:「夜宴「:」好,問:「赫曹王?」「任何行動」應理解為「經營何。」
中國現代介詞對象的形式介詞短語結構,用於後古典介詞賓語的動詞謂語通常與介詞之前,形成倒掛的現象。
例如:「岳陽樓記」:「胸部!微死之前,我和歸?」誰去可以理解為「歸。
設置
對象面向普通對象,我們應該注意的語感。
對象面向
經典的動詞或介詞,動詞或介詞,一般放置,但在一定的條件下,該對象將是先決條件:第一,疑問句,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樣的句子,前面的介詞的賓語:沛公安在?「 (「史記·項羽本紀」)這種類型的關鍵句子的對象疑問代詞(如:誰,何曦,營,胡,惡,安燕,等),這是值得注意的是,介詞「到」反對更加活躍,如果沒有疑問代詞也可以,如:「我的記的為了一次理念的人,風投標人嚴。」(柳宗元「捕蛇」)「,」一般的代名詞,但前面的第二,傳統的否定句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樣的句子有兩點要注意,第一,否定句(一般句子必須是「沒有」,「不是」無「,」無「,」莫「的否定詞(陳義守「三個王國。諸葛亮傳」)正常字為了「莫徐的一個第三個,」「或」「的對象提前動詞之前);為對象的代名詞:」莫氏承諾也。突出的對象在這個時候,「只是對象面向跡象,有沒有實際的意義:句讀,我不知道,混亂的疑惑。」(韓愈「師說」),有時也被前面的物體前添加一個范圍副詞「只」構成「...是...的格式,如:」僱傭軍「,」服從「。第四,前面的介詞賓語除了第一種情況,還有一種情況, ,是這個詞的詞作為對象,有時

面向對象很常見的前賓語前置,例如:「文化南坐。」(「史記·項羽本紀」的方向)的意思是「葉問坐北朝南。」的幾種情況。否定句代詞作對象,該對象提前
辜之紉不我欺也。(欺負)(蘇軾「石鍾山記」 )。
天大寒嚴冰堅,手指不能屈伸,弗懶惰。(弗懶惰)(宋濂「送東陽馬生序9)
疑問代詞作動詞或介詞,提前對象。例如:
王的任何操作,(T)(司馬遷鴻門宴「)
裴公安在(安全)(同上)
子如何可靠,去了?(侍何)(彭Duanshu研究「)
微,他死了,我誰與歸?(誰)(范仲淹」岳陽樓記「)
或會員為什麼這一點呢?(何)(司馬遷「鴻門宴」)
「或」前面提到的對象。例如:
一句:我不知道,和困惑不解。(我不知道的句讀,不懷疑)(韓愈「師說的)
唯利是圖的(營利)

熱點內容
公證全國統一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1:43:05 瀏覽:263
在新婚姻法之前結婚證嗎 發布:2024-11-19 21:28:30 瀏覽:821
婚姻法21這條屬於 發布:2024-11-19 20:42:30 瀏覽:938
瑞達行政法補充講義 發布:2024-11-19 20:36:23 瀏覽:551
新合同法以什麼為指導制定 發布:2024-11-19 20:34:37 瀏覽:295
女法官p 發布:2024-11-19 20:11:24 瀏覽:269
新鄭律師援助 發布:2024-11-19 19:04:40 瀏覽:708
印刷廠裝訂車間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19 19:03:11 瀏覽:247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由規定 發布:2024-11-19 18:48:34 瀏覽:987
24條婚姻法北京電視台 發布:2024-11-19 18:48:29 瀏覽: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