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自由裁量權學術名
㈠ 自由裁量權的簡介
自由裁量權涵義的基本內核之一是:自由選擇的權力。有位英國法官曾言:「什麼是自由裁量決定?……至少,這個概念包括個人對結論作出選擇時的廣泛自由——在法庭上依據一般原則,考慮相關因素、不隨個人觀念而作出決定的權力。」以色列希伯萊大學法學院教授、最高法院法官A·巴拉克指出:「自由裁量權是在兩個或更多的可選擇項之間作出選擇的權力,其中每一個可選擇項皆是合法的。」《布萊克法律詞典》解釋司法自由裁量權,「自由裁量權的行使條件是存在兩種可供選擇的具有適用力的法律規定,法院可以根據其中任何一種規定行事」。 中國學者在論及自由裁量權時,也突出了其中的基本內涵:選擇。 「自由裁量權」(discretion)一詞系舶來品,在西方,有著多種意義。英國學者R·帕滕頓歸結有以下六種:
(一)指一種思維性質(mental quality),一種審慎的、思慮周詳的態度。這個用法沒有特別的法律意義。
(二)表示法官不是依據硬性的法律規則(如果條件A滿足,法官必須做B)來決定問題,而是享有選擇權,可以根據案件事實作出決定(如果條件A滿足,法官可以做B)。這種用法可進一步分為兩個意義:一是法官擁有個人自由裁量權(personal discretion),僅憑藉其個人的好惡辦案;二是法官的裁判必須有理由,且受法律原則的指導,但不存在特定的法規或規則制約其裁判。
(三)指法官在某硬性規則諸要素已滿足的情況下,必須自覺地按某種特定方式行事。但該規則含有一個標准,要求法官對具體情況作出個人判斷。由於對標準是否符合,存在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情形(特殊情況例外),所以法官實際上在進行選擇。所有包納有「合理」、「相關」、「公平」或「正義」等標準的規則都涉及法官的自由裁量權。這種用法與第二種用法之間的區別在實踐中很難分清。因為有較多情形是規則蘊涵著模稜兩可的標准,雖然規則本意是一旦法官就標準是否滿足作出決定,就會產生特定的結果(表面上的硬性),但標準的不確定性使法官在實際上操縱了結果。
(四)指法官在決定下列初步性事實問題時行使的判斷權:某孩童是否有能力發誓舉證?證人是否敵視要求其舉證的一方?證人的精神狀態是否適於作證?證人是否有資格作為專家提供證據?等等。在這里,既沒有規則也沒有標准可賴以指導,法官必須依靠證人舉證給他的印象:如提供證據是否自我矛盾、沖突等。這種「事實自由裁量權」與第二種用法的區別是:事實問題一般被認為是可以證明的,雖然法官對事實的認定很難說與事實真相一致,但法院通常相信,事實問題有客觀的、正確的答案;而行使第二種意義的自由裁量權所找到的答案只可說其合理或不合理,不能評論其是正確還是錯誤。
(五)指法官裁判權的終局性,即對其裁決不得上訴。
(六)指具有立法意義的裁判權。英國法哲學家哈特(H. L. A. Hart)認為,由於法律語言的開放性、立法者模糊立法目的、相對地忽視事實以及判例制度的不確定性,就會產生沒有規則可以適用的情形。這時,法官就行使了立法性自由裁量權。一旦法官作出選擇,根據遵循先例原則,法官就不大可能再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重新行使此項權力了。這與第二種用法不同,後者的自由裁量權力明確地受制於法律,並可反復運用。 稅收自由裁量權,是稅務機關在行政執法過程中一項不可缺少的權力,其合理、適度運用,有利於提高稅務行政效率,保護國家、社會和納稅人的合法權益。
稅收自由裁量權一般表現出以下特徵:
(1)權力行使方式的可選擇性,即稅收法律法規對權力的行使未作規定,或雖有規定,但比較籠統和原則,稅務機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行使這一權力或如何行使這一權力,包括作為及如何作為與不作為。
(2)權力行使時限的不確定性,即稅務機關可以在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期限內自行選擇具體時間做出行政決定裁量的權力。
(3)權力適用種類、幅度的較大彈性大,即稅法在稅收執法權的行使上規定了具有一定差異的幅度,稅務機關可以在法定的幅度內對特定的事項做出適當的處理。
(4)權力行使標準的難認定性,即稅法對稅務機關運用權力處理具體事件的標准未作明確、具體、詳細的規定,使用一些語義模糊的詞,缺乏認定標準的法定條件,稅務機關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判斷運用權力的標准。 稅收自由裁量權的實質是行政機關依據一定的制度標准和價值取向進行行為選擇的一個過程。由於稅務行政的專業性和技術性很強,而且我國當前處於社會轉型期,稅收制度處於不斷變化中,國家賦予稅務機關較為廣泛的自由裁量權。具體包括:
1.權力行使方式的自由裁量。稅收法律法規對權力的行使未作規定,或雖有規定,但比較籠統和原則,需要稅務機關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行使這一權力或如何行使這一權力,它包括作為及如何作為與不作為。如《征管法實施細則》第八十五條中「稅務機關應當建立科學的檢查制度,統籌安排檢查工作,嚴格控制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檢查次數。」至於如何「統籌安排」、具體多少「檢查次數」沒有明確規定,給稅務檢查留下了自由裁量的空間,稅務機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由決定。
2.權力行使方法的自由選擇。權力行使方法的自由裁量是指稅法對稅收執法權行使的方法未作規定或未作詳細規定或規定了多種方法,稅務機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行為的方法。如《征管法實施細則》第四十條規定稅務機關應當根據方便、快捷、安全的原則,積極推廣使用支票、銀行卡、電子結算方式繳納稅款。在稅款徵收過程中,稅務機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方法。
3.權力適用標準的自由決定。稅法對稅務機關運用權力處理具體事件的標准未作明確、具體、詳細的規定,使用一些語義模糊的詞,缺乏認定標準的法定條件,由稅務機關根據具體情況判斷運用權力的標准。如《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二條規定:「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以2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納稅人嚴重的違法行為可給予2000元至10000元的從重處罰,但什麼樣的情節為「嚴重」的標准並不具體明確,而由稅務機關裁量決定。
4.權力適用幅度的自由確定。稅法在稅收執法權的行使上規定了一定的幅度,稅務機關可以在法定的幅度內對特定的事項做出適當的處理。如上例中的「2000元以下」以及「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均系罰款的幅度,在這個幅度內,稅務機關可以酌情決定罰款的具體數額。
5.權力行使時限的選擇。稅收法律、法規對具體行政行為未規定具體的時限,稅務機關在何時做出具體行政行為上有自由選擇的餘地。仍以《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二條為例,其中「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稅法對「限期」沒有具體的規定,此時稅務機關享有完全的自由裁量權。
㈡ 法官的自由裁量權是哪部法律賦予的
抄按實際情況,法官自由裁量權並沒有明文進行規定。
法官自由裁量權作為司法權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客觀現實中還是在法學研究中,都是值得共同重視的法律問題。法官自由裁量權是指在疑難案件中,當法律空白、沖突時,法官依據案情和公平正義的要求,獨立判斷、權衡並作出合理決定的權力。現代社會法治的要求,提升了人們對法律的社會控制功能的期待,但法律卻未能給人們帶來所有合理的預期,人們開始困惑於法律的局限性。因此,作為法律局限性的補充和救濟,為實現實質正義,法官自由裁量權就為司法過程之必須。但是法官的個體特性及自由裁量權本身的權力特性決定了權力有被濫用的風險,因此,對法官自由裁量權的控制又必不可少。嚴格的規則與適當的自由裁量權相結合是實現實質正義的最好方式。
㈢ 什麼是自由裁量權
行政自由裁量權是國家賦予行政機關在法律法規規定的幅度和范圍內所享有的一定選擇餘地的處置權力,它是行政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行政主體提高行政效率所必需的許可權,也是現代行政的必然要求。
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含義
何謂行政自由裁量權?美國布萊克法律詞典將其定義為:「在特定的情況下,依照職權以適當和公正的方式作出作為的權力」。
英國著名法官霍爾斯伯勛爵指出:「自由裁量是指任何事情應在當局自由裁量權范圍內去行使,而不是按照個人觀點行事,應按照法律行事,而不是隨心所欲。它應該是法定的和固定的,而不是獨斷的、模糊的、幻想的,它必須在所限制的范圍內行使」。
王名揚先生認為:「自由裁量是指行政機關對於作出何種決定有很大的自由,可以在各種可能採取和行動方針中進行選擇,根據行政機關的判斷採取某種行動。也可能是執行任務的方法、時間、地點或側重面,包括不採取行動的決定在內」。
概括地講,行政自由裁量權是指行政主體在法律規定的幅度和范圍內,依據法定職權和法定條件,在各種可能採取的措施中進行選擇的權力。它是現代行政權的核心,是一種真正的和實質的行政權力。
㈣ 法官的自由裁量權范圍
法律分析:第一,自由裁量權的行使主體是各級人民法院。有觀點認為,自由裁量權是在具體案件中酌情選擇、判斷的權力,其行使主體是審理具體案件的法官或者審判組織。我們認為,根據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自由裁量權是審判權的重要內容,其行使主體是各級人民法院。第二,自由裁量權僅存在於法律規則之內和法律規則之外。根據自由裁量權與法律規則之間的關系,自由裁量權可以分為法律規則之下的自由裁量權、法律規則之外的自由裁量權以及超越規則的自由裁量權。法律規則之內的自由裁量權是因法律明確授權或規定不明確而存在的自由裁量權。法律規則之外的自由裁量權是指因法律沒有規定而存在的自由裁量權。超越規則的自由裁量權是法律雖已作出明確規定但可能導致不公正結果時,法官享有的修正法律的自由裁量權。法律規則之內與法律規則之外的自由裁量權在各個國家都是不可避免要存在的,我國也不例外,對該部分自由裁量權應予承認。超越規則之外的自由裁量權可能會破壞現有法律規則的穩定性,原則上不應認可。
第三,自由裁量權存在於法律適用、事實認定以及程序處理等環節。審判活動是法官遵循法定程序,根據法律以及案件事實作出裁判的過程,包括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和訴訟處理三個環節。有觀點認為,事實認定屬於法官自由心證的范疇,不屬於自由裁量權的范圍。我們認為,事實認定、法律適用以及程序處理三個環節存在的自由裁量空間具有相似性,法官在這三個環節都有一定的靈活性,也都需要進行規范。自由心證過程雖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並不否認其本質上也是一種自由裁量權。
第四,自由裁量權不僅存在於裁量條款中,還存在於不確定概念中。有觀點認為,在不確定概念中的裁量與在裁量條款中的裁量並不相同,應當借鑒德國和我國台灣地區的做法,對二者進行區分。不可否認,不確定概念的裁量與裁量條款的裁量並不一致,不確定概念的裁量一般認為應有唯一正確答案,裁量條款的裁量一般認為可以有不同答案。但在實踐中,不確定概念與裁量條款給法官留下的裁量空間是一致的,法官存在的靈活性也都需要進行制約,且制約方式上具有相似之處,可以統一規范,只是需要在一些具體規范制度的設計予以區別對待。德國和我國台灣地區對二者進行區分的最重要原因是,其民事訴訟中明確區分法律問題與事實問題。我國的民商事審判並不明確區分事實問題與法律問題,且對不確定概念的適用也缺乏規范,沒有必要區分不確定概念的裁量和裁量條款的裁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二條 人民法院認為證人有必要出庭作證的便是法官自由裁量權的體現。
㈤ 自由裁量權是什麼意思我剛才查了一下,沒看懂,能不能通俗點告訴我
所謂自由裁量權,指(法官)酌情作出決定的權力,並且這種決定在當時情況下應是正義、公正、正確和合理的。法律常常授予法官以權力或責任,使其在某種情況下可以行使自由裁量權。有時是情勢所需,有時則僅僅是在規定的限度內行使之。[2]法官自由裁量權,亦稱司法自由裁量權(當然,在我國,廣義的司法自由裁量權的主體還包括檢察機關),是指法官或者審判組織根據自己的認識、經驗、態度、價值觀以及對法律規范的理解而選擇司法行為和對案件作出裁判的權力。
其基本特徵為:1.法官自由裁量權貫穿於法律適用或案件審理過程的始終。即始於對案件事實認定後法律的適用,終於對案件的審結(即判決的作出);2.法官自由裁量權由特定的主體——法官或審判組織來行使,主體具有特定性;3.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必須以事實認定正確為基礎和前提(即法官不能對事實進行亂認定,事實認定錯誤,可能導致法律適用的錯誤);4.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有時是根據情勢所需,有時則僅僅是在規定的限度內行使」;5.非經法定程序變更或撤消,法官自由裁量權一經作出,即具有強制執行的法律效力;6.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必須正當、合法、合理,體現和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原則。
㈥ 什麼是自由裁量權
行政自由裁量權是國家賦予行政機關在法律法規規定的幅度和范圍內所享版有的一定選擇餘地的處置權權力,它是行政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行政主體提高行政效率所必需的許可權,也是現代行政的必然要求。
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含義
何謂行政自由裁量權?美國布萊克法律詞典將其定義為:「在特定的情況下,依照職權以適當和公正的方式作出作為的權力」。 英國著名法官霍爾斯伯勛爵指出:「自由裁量是指任何事情應在當局自由裁量權范圍內去行使,而不是按照個人觀點行事,應按照法律行事,而不是隨心所欲。它應該是法定的和固定的,而不是獨斷的、模糊的、幻想的,它必須在所限制的范圍內行使」。 王名揚先生認為:「自由裁量是指行政機關對於作出何種決定有很大的自由,可以在各種可能採取和行動方針中進行選擇,根據行政機關的判斷採取某種行動。也可能是執行任務的方法、時間、地點或側重面,包括不採取行動的決定在內」。
概括地講,行政自由裁量權是指行政主體在法律規定的幅度和范圍內,依據法定職權和法定條件,在各種可能採取的措施中進行選擇的權力。它是現代行政權的核心,是一種真正的和實質的行政權力。
㈦ 什麼叫自由裁量權
所謂自由裁量權,是指法官在訴訟過程中,在正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的基礎上,基於案件的基本情況,根據公正、衡平的法律精神和法律原則,對案件事實或者法律適用問題酌情作出裁判,或者是在多種合法的法律解決方案之間進行合理選擇。
法官自由裁量權在法官審理疑難案件中,所必須的運用的司法權,當法律空白、沖突時,法官依據案情和公平正義的要求,獨立判斷、權衡並作出合理決定的權力。
㈧ 自由裁量權的特徵以及與我國釋明權的區別
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法官釋明權,源於1877年《德國民事訴訟法》之規定,又稱闡明權,指在訴訟過程中,當事人的主張或者陳述的意思不明確、不充分、不適當的情況下,法官對當事人進行詢問、提醒,啟發當事人把不明確的予以澄清,把不適當情況予以更正的權力和職責
而自由裁量權從概念上來看,法官自由裁量權是指法官酌情作出決定的權力,這種權力在案件處理時是符合正義、公正、正確的要求的,它是法官職業的基本屬性和本質要求,正確行使法官自由裁量權,對於公平合理地解決糾紛、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具體點說,當一個人犯罪被公訴的時候,他的答辯意見含糊不清,法官將其清理,理順,並詢問他是不是這個意思,就是釋明權,而自由裁量權就是這個人的犯罪應當在3到10年之間判決時,法官判幾年的問題
㈨ 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規定
法律分析:自由裁量權是行使審判權的一種權 力,故在訴訟外的一切權利均不屬審判權,也談不上自由裁量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十一條 法官享有下列權利:
(一)履行法官職責應當具有的職權和工作條件;
(二)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被調離、免職、降職、辭退或者處分;
(三)履行法官職責應當享有的職業保障和福利待遇;
(四)人身、財產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護;
(五)提出申訴或者控告;
(六)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
㈩ 法官自由裁量權是啥意思
法官自由裁量權指的是法官有酌情做出決定的權力,並且這種決定在當時情況下應是正義、公正、正確、公平和合理的。但法官的個體特性及自由裁量權本身的權力特性決定了權力有被濫用的風險,因此,對法官自由裁量權的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三條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第五條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