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特邀監督員
Ⅰ 誰知道"河北省法院55位特邀監督員名單"
名單如下:感謝採納
馬振清,男,1964年9月生,漢族,無黨派,研究生學歷,省政協委員,就職於石家莊市橋西區政協;
王艷寧,女,1963年4月生,漢族,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就職於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韋秀長,男,1973年12月生,漢族,中共黨員,博士學位,省人大代表,就職於中國聯合網路通信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
史虞豹,男,1963年9月生,漢族,無黨派,研究生學歷,邯鄲市政協委員,就職於河北新能電力集團有限公司;
朱薪志,男,1963年12月生,漢族,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唐山市人大代表,就職於唐山供電公司;
劉曉平,男,1965年6月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省人大代表,就職於河北廣播電視大學;
孫正運,男,1961年12月生,漢族,中共黨員,博士學位,省人大代表,就職於河北省電力公司;
李令成,男,1964年10月生,漢族,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省政協委員,就職於河北融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李振江,男,1956年7月生,漢族,中共黨員,碩士學位,全國人大代表,就職於神威葯業集團有限公司;
張雲青,男,1972年6月生,漢族,中共黨員,本科學歷,滄縣人大代表,就職於河北世達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尚金鎖,男,1951年10月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專學歷,全國人大代表,就職於河北柏糧集團;
周志坤,男,1963年5月生,漢族,民建,本科學歷,石家莊裕華區政協委員,就職於河北信通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趙玉清,男,1964年12月生,漢族,無黨派,大專學歷,就職於河北佳意空調凈化工程有限公司;
趙會寧,男,1967年8月生,漢族,中共黨員,碩士學位,省人大代表,就職於河北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趙金和,男,1954年1月生,滿族,中共黨員,大學學歷,承德市政協委員,就職於河北鋼鐵集團承德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趙維宗,男,1963年9月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學學歷,省人大代表,就職於南車石家莊車輛有限公司;
姚生泉,男,1956年3月生,漢族,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省人大代表,就職於省人大常委會選舉任免代表工作委員會;
耿建春,男,1976年2月生,漢族,群眾,研究生學歷,廊坊市政協常委,就職於河北榮盛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頓艷濤,男,1969年1月生,漢族,無黨派,本科學歷,省政協委員,就職於河北金諾康醫葯有限公司;
梁洪傑,男,1966年12月生,漢族,民建,研究生學歷,省政協常委,就職於政協河北省委員會;
曹寶華,男,1955年4月生,漢族,中共黨員,本科學歷,全國人大代表,就職於河北春風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曹 郁,男,1970年8月生,漢族,民建,碩士學位,省政協常委、石家莊市人大代表,就職於河北省書畫藝術研究會;
崔利宏,女,1968年10月生,漢族,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就職於石家莊學院科研處;
董立新,男,1971年10月生,漢族,群眾,大專學歷,就職於秦皇島市石油昆侖天然氣利用有限公司;
曾全軍,男,1958年10月,漢族,中共黨員,大專學歷,縣人大代表,就職於保定亞美地毯有限公司;
路文忠,男,1961年9月,漢族,中共黨員,大專學歷,涿鹿縣政協常委,就職於張家口市涿鹿縣金達礦業有限公司。
Ⅱ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的法院建設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近年來年均審結案件四萬五千餘件。多年以來,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執法辦案、化解社會矛盾方面,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加強訴前矛盾化解;依法公正審理一批重大敏感、社會關注度高的刑事案件;深化勞動爭議、金融、保險等民商事糾紛的專業化審判,發布全市第一份勞動爭議審判白皮書;深入推進商事特邀調解制度,被最高法院向全國法院進行推廣;成立全市首個知識產權派出法庭中關村法庭,在全市率先試行知識產權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綜合審判;總結形成「三優、四簡、五跟進」的行政訴訟簡易程序試點工作法,在全國首次進行簡易程序數字化審判;全力破解執行難題,兩年來共執結款項超過20億元,依法執結大批涉社會民生的案件。 在推進改革創新、落實司法公開方面,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深入推進知識產權「三審合一」試點改革;由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庭專門審理涉未成年人的刑事和民事案件,創新特色工作制度;舉辦法院主題開放日活動、建設檔案查詢信息化平台、打造自媒體公開平台,拓寬司法公開渠道。 在黨風廉政、法院文化建設方面,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加大預防瀆職侵權違法行為的工作力度,建立「自查、互查、調查、抽查」的「四查」廉政工作預防機制;自覺接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監督,邀請特邀監督員進行明察暗訪,運用庭審監控等技術手段實施全程監督;不斷加強全院「精神、制度、品牌、學術」四大文化建設,推動形成各具特色的庭室文化品牌,幹警的向心力和歸屬感得到增強。
Ⅲ 人物:何慧麗、崔以泰、田文昌、晏
何慧麗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生 蘭考縣女縣長
崔以泰,天津醫科大學教授。1988年崔以泰主持建立了中國第一家臨終關懷研究中心並任主任;1990年主持建立了我國第一家臨終關懷病房;1993年主持建立了「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臨終關懷專業委員會」任主任委員,被譽為「中國臨終關懷之父」。其自著和主編的著作包括:《臨終關懷學》、《國人對死亡和瀕死的態度》等。
田文昌律師現任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市法學會理事,北京市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理事、刑事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國家檢察官學院兼職教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特邀監督員。被錄入《當代中國中青年學者辭典》、《中國教育專家名典》。1996年被評為北京市首屆十佳律師,同年4月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節目以《京城律師田文昌》為題目分上、下兩集播放了其專訪報道。2001年中央電視台以田文昌為素材拍攝了專題片《360行--律師》。2003年6月中央電視台《面對面》節目播放了對田文昌律師的專題采訪。 田文昌律師素有"學者律師"之稱,教學、科研、辦案成果豐碩,曾發表學術論文、譯文、專著、教材等一百多萬字,並多次參與立法研討活動。其著作《中國名律師辯護詞代理詞精選--田文昌專輯》、《刑事辯護學》、《刑事訴訟控辯審三人談》等受到法學界普遍贊譽。
杜聰
演奏家
自幼酷愛吹奏藝術,以優異成績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在笛子演奏家陸春齡與趙松庭兩位大師悉心栽培下,脫穎而出,成為一位優秀的青年演奏家。杜聰1985年畢業,同年加入上海民族樂團,後調入上海歌舞團,現為該團獨奏演員。杜聰以其扎實的基本功和富有創造性的演奏才能,在笛、簫、巴烏、排簫、新笛及葫蘆絲等吹奏樂器的演奏中,取得了矚目的成就。在排簫的吹奏中,杜聰以其柔婉、灑脫、極富表現力的演奏獲得海內外廣泛的一致好評,被譽為「排簫王子」
晏陽初,著名教育家、社會學家。四川巴中人。
1913年就讀於香港聖保羅書院。1916年入美國耶魯大學,攻讀政治學與經濟學,獲學士學位。
1918年夏天,從美國耶魯大學畢業翌日,晏陽初奔赴歐洲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戰場,參加為華工服務工作,「原想教育華工,沒想到他們竟教育了我。」他說,「我立志回國以後,不做官,不發財,將我的終身獻給勞苦的大眾。」
1920年回國。1922年發起全國識字運動,號召「除文盲,做新民」,當時在長沙招聘的100多個義務教員中,就有青年毛澤東。
1923年,成立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任總幹事長。
1926年至1936年,進行「定縣實驗」。
1940年創辦重慶鄉村建設學院,任院長。
1943年,補充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四大自由」,提出人民要有「免於愚昧無知的自由」。哥白尼誕辰400周年之際,鑒於晏陽初「將繁難的漢字簡化易讀,用書本知識開啟萬千不識字人的心智,用科學方法指導農民發展生產」,晏陽初與愛因斯坦、杜威、福特等人一起,被美國百餘所大學和科研機構評為「世界最具革命性貢獻的十大偉人」之一,他是惟一獲此殊榮的亞洲人。
1948年4月美國國會通過援華法案,特列晏陽初條款。
1950年移居美國。
1950年以後,晏陽初以定縣實驗的基本經驗與中國平教與鄉建的理論為基礎,在泰國、菲律賓、印度、迦納、古巴、哥倫比亞、瓜地馬拉等國,繼續為平民教育與鄉村改造奔走,指導推行田間實驗與社區教育,將初期的「除文盲,做新民」的口號擴展為「除天下文盲,做世界新民」。
1955年被美國《展望》雜志評選為「當前世界最重要百名人物之一」。菲律賓總統、泰國國王都把自己國家的最高榮譽獎章頒發給他,以表彰他所作的傑出貢獻。
1985年8月,闊別祖國45年之後,晏陽初應邀回國訪問考察,受到鄧穎超、萬里、周谷城等人接見,其一生從事中國與世界的平民教育與鄉村改造事業被給予積極評價。
1987年,美國總統里根給他頒發「終止飢餓終身成就獎」,稱「六十年來為鏟除第三世界飢餓和窮困根源,你始終不渝地推廣和開拓著一個持續而綜合的計劃。」
1990年1月,晏陽初在美國紐約逝世,終年100歲。
Ⅳ 法庭的監督員干什麼
人民法院監督員制度是抑制公共權力異化的必要途徑。
人民法院作為國家審判機關,在法治社會的建設過程中和國家的司法權力運行中可以說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審判權能的運用不當或者不公,極有可能引發社會矛盾、影響社會的公平正義,更有甚者會動搖國家法制基礎。不可否認,審判權是作為公共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一切的運行過程都應當受到法律的制約與監督,但在實際的審判過程中,每一個案件產生的社會關系都可能紛繁復雜,可能有上層領導的「要求」、親戚朋友的「請求」、同學同事的「懇求」、或者是請客吃飯的「拜託」、又或者是金錢的「誘惑」,權力的「吸引」……種種影響審判權能公正行使的因素層出不窮。而有的則是法院內部機制建立不全,相關廉政制度未落實到位。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全國法院貫徹執行相關廉政制度情況的通報》,截至2012年底,全國有24.59%的法院實行了過問案件全程留痕制度,一些法院違規過問案件、違規批轉材料等現象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全國法院共有13730名兼職廉政監察員不是由部門副職兼任,甚至有的法院指定內勤兼任;全國尚有449個法院未建立任職迴避申報工作機制。
正是這種權力異化的可能性,更加彰顯人民監督員制度的不可或缺。要防止權力的濫用,就必須對行使中的權力進行有效的約束和制約,這是權力得以現實存在的基本方式。 從這點來看,人民監督員脫離了案件本身的相關因素,其作為一種客觀的外部監督制度,可以創造出一個公平的法治環境,這是其他監督機制無法具備的。其人員組成脫離於法院本身而存在,不會受到來自法院內部的影響,但同時又與法院時時相連,無處不在地監督著審判權的行使軌道。
Ⅳ 第八次全國法院民事商事審判工作會議(民事部分)紀要
法律分析:2015年12月23日至24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召開第八次全國法院民事商事審判工作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同志專門作出重要批語。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出席會議並講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以及計劃單列市中級人民法院派員參加會議。中央政法委、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國務院法制辦等中央國家機關代表,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詢員、最高人民法院特約監督員以及有關專家學者應邀列席會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訴法》 第二百零七條 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一審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當事人可以上訴;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二審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