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高法官
沿用英國的制度
不同長袍 代表職級有別
法 官 和 大 律 師 在 法 庭 上 的 服 飾 , 都 包 括 假 發 、 長 袍 和 領 帶 , 但 是 法 官 的 長 袍 有 不 同 的 顏 色 、 不 同 的 質 料 及 不 同 的 款 式 , 而 這 些 不 同 的 長 袍 , 都 代 表 著 法 官 不 同 的 職 級 。
在 普 通 法 的 法 制 之 下 , 有 很 多 國 家 像 香 港 一 樣 , 都 把 律 師 的 行 業 分 為 兩 個 不 同 的 「分 支」 , 一 個 是 律 師 (Solicitors) , 另 一 個 是 大 律 師 (Barristers) , 這 分 別 大 多 香 港 人 也 是 認 識 的 。 但 或 許 很 多 人 也 不 知 道 在 法 庭 上 , 連 律 師 與 大 律 師 的 衣 著 也 有 分 別 的 。
律師毋須在庭上帶假發
在 區 域 法 院 (District Court) 上 , 律 師 是 可 以 在 公 開 庭 上 (Open Court) 代 表 他 的 當 事 人 , 處 理 民 事 或 刑 事 上 的 案 件 。 他 們 除 了 像 所 有 大 律 師 一 樣 , 要 穿 比 較 深 色 和 穩 重 的 顏 色 的 西 裝 或 外 套 之 外 (較 常 見 的 顏 色 是 黑 色 、 深 藍 色 和 深 灰 色) , 還 要 穿 上 律 師 的 黑 袍 。
律 師 的 黑 袍 和 大 律 師 的 黑 袍 是 不 一 樣 的 , 最 明 顯 的 分 別 是 律 師 的 黑 袍 , 是 有 兩 對 長 長 的 衣 袖 , 而 大 律 師 的 黑 袍 , 在 前 面 有 一 條 長 的 帶 子 連 著 一 個 在 背 後 的 小 袋 子 , 而 兩 面 的 衣 袖 也 較 短 和 有 摺 縫 和 黑 鈕 扣 。
另 一 最 容 易 的 分 辨 , 是 大 律 師 是 須 在 庭 上 帶 用 馬 毛 , 人 手 織 出 來 的 假 發 , 而 律 師 是 毋 須 帶 假 發 , 但 兩 者 都 要 帶 上 白 色 有 角 的 衣 領 (Wing Collar) 和 領 帶 (Bands) 。
除 了 內 庭 的 申 請 外 , 所 有 在 高 等 法 院 (High Court) 包 括 原 訟 法 庭 (Court of First Instance) 和 上 訴 法 庭 (Court of Appeal) 及 終 審 法 院 (Court of Final Appeal) 上 的 公 開 聆 訊 , 都 要 由 大 律 師 處 理 。 而 他 們 亦 必 須 要 穿 著 大 律 師 的 「制 服」 , 包 括 黑 袍 、 假 發 及 衣 領 。
法 官 的 假 發 和 長 袍 也 有 不 同 。 例 如 他 們 在 法 庭 上 所 帶 的 假 發 的 兩 側 , 都 比 大 律 師 的 短 一 點 。 在 區 域 法 院 的 法 官 所 穿 的 袍 是 黑 色 而 有 一 條 紅 色 和 紫 色 的 絲 帶 , 由 肩 部 打 橫 的 放 。
至 於 在 高 等 法 院 原 訟 法 庭 的 法 官 , 在 審 理 刑 事 案 件 時 , 是 會 身 穿 紅 袍 、 頭 帶 法 官 的 短 假 發 , 而 他 們 在 處 理 民 事 案 件 時 , 則 會 穿 著 黑 袍 和 帶 假 發 , 上 訴 法 庭 的 法 官 在 庭 上 所 穿 的 都 是 黑 袍 。
法官只在官方儀式穿紅袍
一 些 人 誤 以 為 法 官 在 庭 上 所 帶 的 假 發 , 是 長 及 肩 膀 。 其 實 高 等 法 院 (包 括 原 訟 法 庭 及 上 訴 法 庭) 的 法 官 和 所 有 資 深 大 律 師 (Senior Counsel) 一 樣 , 只 會 在 官 方 的 儀 式 上 , 如 每 年 一 月 的 法 律 年 度 開 幕儀 式 (Opening of Legal Year) 上 , 穿 他 們 的 「紅 袍 、 長 及 至 肩 的 假 發 、 絲 襪 及 漆 皮 鞋」 。 平 時 他 們 如 資 深 大 律 師 一 樣 , 都 只 穿 他 們 的 長 袍 和 假 發 。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在 回 歸 以 後 , 香 港 的 終 審 法 院 的 五 位 法 官 所 穿 的 , 已 和 以 往 回 歸 前 樞 密 院 (Privy Council) 的 法 官 的 服 飾 , 完 全 不 同 , 他 們 的 黑 袍 及 白 色 的 領 帶 與 歐 洲 法 庭 (European Court) 相 似 。 而 他 們 也 是 首 批 在 香 港 歷 史 上 , 在 高 級 法 院 中 帶 頭 放 棄 在 庭 內 及 庭 外 帶 假 發 的 法 官 , 有 趣 的 是 所 有 資 深 大 律 師 或 大 律 師 於 庭 上 在 他 們 面 前 處 理 案 件 時 , 仍 需 帶 著 假 發 !
為保法律尊嚴 保留傳統
統 治 者 一 向 都 很 著 重 保 存 法 律 的 尊 嚴 , 而 法 官 及 律 師 在 法 庭 上 的 衣 著 , 恰 好 是 法 律 的 尊 嚴 的 象 徵 , 所 以 很 多 國 家 , 特 別 是 歐 洲 國 家 (如 法 國 、 西 班 牙 、 德 國 、 英 國 等) , 都 繼 續 保 留 遠 古 法 官 及 律 師 的 傳 統 衣 著 。
事 實 上 , 在 法 庭 上 穿 著 傳 統 的 長 袍 、 假 發 的 好 處 , 是 可 以 稍 為 遮 掩 各 律 師 在 年 齡 、 性 別 及 衣 服 上 的 區 別 , 使 法 官 不 會 因 為 律 師 的 不 同 年 齡 、 性 別 或 社 會 地 位 而 有 所 偏 袒 , 反 而 能 夠 一 視 同 仁 , 不 偏 不 倚 的 作 出 公 平 、 公 正 的 裁 決 。
此 外 , 穿 著 傳 統 法 庭 服 飾 , 亦 能 使 所 有 的 法 律 工 作 者 , 把 專 注 力 集 中 在 每 一 件 訴 訟 上 , 而 不 是 集 中 於 對 其 他 同 行 的 衣 著 評 頭 品 足 , 他 們 更 不 會 把 時 間 花 在 細 心 打 扮 自 己 , 而 忽 略 了 自 己 真 正 的 工 作 , 所 以 穿 著 法 庭 服 飾 , 亦 可 算 是 為 法 官 及 律 師 帶 來 不 少 方 便 ﹔ 在 這 層 面 上 來 看 , 傳 統 法 庭 服 飾 的 功 用 與 學 生 的 校 服 , 沒 有 什 甚 大 分 別 , 整 個 法 律 界 就 如 一 所 大 學 校 , 而 法 律 界 人 士 就 是 這 所 學 校 的 學 生 。
規定「庭上衣著」易辨別身份
事 實 上 , 大 多 數 現 行 普 通 法 的 國 家 中 , 如 新 西 蘭 、 澳 洲 、 馬 來 西 亞 等 的 地 方 , 他 們 的 律 師 仍 在 庭 上 穿 黑 袍 帶 假 發 , 但 亦 有 地 方 如 加 拿 大 、 新 加 坡 等 地 已 放 棄 帶 假 發 。
但 重 要 的 是 無 論 在 施 行 普 通 法 或 大 陸 法 的 國 家 , 他 們 絕 大 多 數 都 有 規 定 法 官 或 律 師 們 的 「庭 上 衣 著」 , 原 因 也 是 一 樣 , 就 是 對 法 律 的 尊 重 和 庭 上 各 人 身 份 的 辨 別 。
至 於 將 來 香 港 的 大 律 師 應 否 要 繼 續 帶 假 發 , 是 要 由 大 律 師 行 內 , 經 過 詳 細 考 慮 、 辯 論 和 商 討 才 應 作 決 定 , 但 在 某 程 度 上 , 今 天 大 律 師 的 衣 著 打 扮 , 也 反 映 了 我 們 法 制 上 普 通 法 的 特 色 , 強 調 了 我 們 「一 國 兩 制」 中 , 在 法 律 上 與 內 地 不 同 之 處 。
李 樹 旭 大 律 師
香 港 大 律 師 公 會 執 委
一 九 九 九 年 九 月 十 四 日
② 古代最優秀的專職法官是誰
這個人的名字叫徐有功
徐有功(640——702),名弘敏,字有功,唐洛州偃師(今偃師市緱氏鎮)人,唐朝著名政治人物。 在古代,大多數官職都是行政司法混一的,也即是說官員的權力和職責范圍比較寬泛。為什麼說徐有功是「專職法官」呢?因為其一生都在司法部門工作,專掌司刑。徐有功一生先後做過蒲州司法參軍、司刑寺(即大理寺,相當於現最高法院)丞、秋官(即刑部)員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職。 為什麼說徐有功是古代最優秀的專職法官呢?
首先,量刑有度。 徐有功為官之時,正值武周恐怖統治時期。當時酷吏得意橫行,大肆構陷良人,並毫無節制地動用酷刑、私刑。而徐有功在如此環境之下,卻能做到量刑有度,注重對犯人的感化教誨,以令其改過自新。 據史料記載,徐有功為蒲州司法參軍之時,「為政仁,不忍杖刑」, 為此蒲州百姓和官吏都很受教育和感動,稱徐有功為「徐無杖」,「民服其恩」,以至於到了「犯徐參軍杖者,必斥之」的地步。也即是說,如果有誰受到徐有功的杖刑,那他必是罪有應得,罪大惡極,會受到百姓大眾的一致斥責。正是由於徐有功政績突出,聲名遠揚,被武則天詔進中央做官,授予司刑丞。
其次,依法辦事,公正無私。 徐有功在司法任上,依法辦事是他的辦事原則。堅持這一原則,他先後平反冤案近千起,救活人命達萬人以上,其中較為著名的冤假錯案有「韓紀孝案」、「魏州貴鄉顏余慶案」、「潤州龐氏案」等。 徐有功在司法職上,自始至終公私分明,從不公報私仇。比如《新唐書》記載: 徐有功做司刑少卿之時,與皇甫文備同僚共事。皇甫文備欲陷害徐有功,誣其縱容逆黨。後來,皇甫文備因事下獄,案件落在了徐有功手裡,大家都認為這次皇甫文備完蛋了。而徐有功秉公辦案,皇甫文備因此免死。有人對此不解,對徐有功說:「彼嘗陷君於死,今生之,何也?」徐有功卻道:「爾所言私忿,吾所守者公法,不可以私害公。」 徐有功深知自己的職位的重要性,曾對自己的親近之人說:「大理,人命所系,不可阿旨詭詞,以求苟免。」正是由於他如此的公正無私,嚴重損害了酷吏佞臣們的利益,故常常遭到陷害,史料記載其「凡三坐大辟」(死刑),然而還是因為他依法辦案,公正無私,讓審判他的人在他身上找不到任何貪贓枉法的證據,因此徐有功均得赦免。
再次,勇敢無畏。 「勇敢無畏」是任何一個優秀法官必不可少的素質,如果缺少這一點,在辦案中就很難做到依法、秉公。 徐有功勇敢無畏,在審理案件時從沒有被強權,甚至君權所嚇倒。 比如上面提到的「韓紀孝案」。韓孝紀「罪名」已成立,武則天亦已允許,可是徐有功不畏龍顏,依法力爭道:「律,謀反者斬。身亡即無斬法,無斬法則不得相緣。所緣之人亡,則所因之罪減。」因此,韓孝紀得到赦免,並挽救了數十百姓的性命。 再如,「魏州貴鄉顏余慶案」。武則天下令處死,徐有功覺得不妥,在朝堂之上與武則天進行了激烈的爭辯。對於這次爭辯,據史料記載,「當此時,左右及衛仗在廷陛者數百人,皆縮項不敢息」,而徐有功卻「神色不撓,爭之彌切」。
總評: 徐有功剛正不阿、守法護法,公正無私,勇敢無畏。他在司法任上約15年,平反大案近千件,救人數以萬計。他既不為己謀利,也不為君主之私慾所動搖,他守的是天下之公法,無私念之法,是一位守正不阿優秀法官。因此受到歷代人民的擁護和愛戴。 他死後武則天追贈他為大理寺卿。唐中宗李顯登位後加贈他為越州都督(一品)頭銜,並特下制書表彰:「節操貞敬,器懷亮直,徇古人之志業,實一代之賢良」和「卓然守法、雖死不移。無屈撓之心,有忠烈之議。
③ 緬甸的死刑一旦判定,為何執行那麼快
最高人民法院收到材料,再次對全案進行審查。作出核準的裁定,並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簽署死刑執行的命令。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死刑執行命令,逐級送達至執行死刑的法院。在受到死刑執行命令後七日內,由該法院執行死刑。如果該死刑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作出的,死刑立即執行。
④ 《最好的法官是國王 [西班牙]維加》讀後感
【作品提要】
在桑喬與艾爾維娜兩人的婚禮上,桑喬的領主特略為艾爾維娜的美貌所迷倒,頓生霸佔艾爾維娜的邪念。他粗暴地阻止牧師的到來,迫使婚禮終止,並趁黑夜搶走了艾爾維娜。面對搶妻之辱,桑喬先是來到特略的城堡,懇求特略將艾爾維娜送還給他,特略蠻橫地拒絕了,並叫人把桑喬趕走。艾爾維娜的父親努尼奧讓他騎快馬去萊昂城找國王阿爾豐索求助。國王寫信叫桑喬轉交給特略,命令特略將艾爾維娜送還桑喬。特略狂妄自大,對國王的親筆信置之不理,還把桑喬趕出加利西亞領地。桑喬只好再次尋求國王的幫助。國王喬裝成法官調查事情原委,之後前往特略的城堡進行審判。艾爾維娜披頭散發前來控訴特略對她的欺凌,國王先讓特略與艾爾維娜結婚,以恢復艾爾維娜的名譽,然後處死特略,讓艾爾維娜繼承特略一半財產,再和桑喬結婚。
【作品選錄】
第三幕
……
勃利多、菲萊諾、胡安娜及奧諾爾上。
勃利多大人,您有何吩咐?
努尼奧若是等小夥子們從山上回來,
您就要等很長時間。
國王這里的人已經足夠。
請問您是什麼人?
勃利多我嗎?好心的先生,
我的名字叫勃利多,
是一個鄉下小伙。
佩拉約若給他名加上個「卡」字,
他就是一頭卡勃利多公羊。
國王您知道堂特略對艾爾維娜乾的事嗎?
勃利多結婚的那天夜晚,
來了幾個歹人,
打破了那扇門,抓走了姑娘。
國王您呢?您是誰?
胡安娜大人,我是胡安娜,
是她的僕人,
原來伺候艾爾維娜,
我看她大概失去了名譽,丟了性命。
國王那一位好人又是誰?
佩拉約大人,他是風笛手菲萊諾,
晚上他為巫女們吹笛子。
他雲游在這一方鄉土,
一天晚上他被抓走,
回來時 *** 被打紅像鮭魚片一樣。
國王你說說,你知道這件事是怎麼回事?
菲萊諾大人,我本是奏樂的,
我看見堂特略吩咐不讓牧師進門。
婚禮被他攪散,
他把艾爾維娜帶回家中,
她父親和她親屬在那裡見過她的面。
國王而這一位農婦,你是誰?
佩拉約她是安東娜·德·庫埃托,
是佩德羅·米格爾·德·庫埃托的女兒,
後者是努尼奧·德·庫埃托的祖父,
他叔父馬丁·德·庫埃托是本地的樂師,
是個品德高尚的人士。
他還有兩個姑姑是巫女,
但她們多年前已離開人世。
他還有個侄子是獨眼,
他頭一個在加利西亞把蘿卜種植。
國王好吧,這件事先到此,
各位,咱們先休息,
我們下午去把堂特略探視。
伯爵用不著了解更多情況,
就知道桑喬沒有騙您,
因為這些人清白無辜,
就足以做出證明。
國王請悄悄地叫來
一名牧師、一名劊子手。
國王和騎士們下。
努尼奧桑喬。
桑喬岳父。
努尼奧我不懂法官的這種做法,
審理還沒有開始,
就要找牧師和劊子手。
桑喬努尼奧,我不明白他的意圖。
努尼奧即便是帶來一隊人馬
也難以把他來抓,
充其量只有兩個人跟隨他。
桑喬咱們先給他吃的,
很快就知道他能或不能。
努尼奧他們一道進餐嗎?
桑喬我想法官先一個人用餐,
然後別人才吃飯。
努尼奧他們應當是法警和書記官。
桑喬我也是這樣猜想。(下)
努尼奧胡安娜。
胡安娜主人。
努尼奧你准備好乾凈的衣服,
趕快宰四隻母雞,
再烤上大塊肉條,
那隻嫩火雞已褪好毛,
把它也拿到火上去烤。
菲萊諾你去拿酒,
趕快下到那老酒窖。
佩拉約努尼奧,我向太陽發誓言,
今天我要和法官共進一餐。
努尼奧這傢伙已經沒有頭腦。(下)
佩拉約國王要單獨吃飯,
唯獨這有點不好。
正因為這個緣故,
旁邊有狗和丑角。(下)
艾爾維娜上,她逃避堂特略,菲利西亞娜擋住她,她左躲右閃。
艾爾維娜幫幫我,至高無上的老天,
因為我看大地上已指望不上有人幫忙。
特略我想殺了她!
菲利西亞娜停住你狂怒的手!
特略菲利西亞娜,你會失去我對你的尊敬。
菲利西亞娜我不是作為女人,
而是你姐姐受到尊敬。
特略都怪那瘋狂的村姑,
純粹處於高傲和狂妄,
對她的老爺都不尊敬,
只由於愛上一個鄉下佬。
因為她總以為,
她能夠對我抵抗,
我必須將她制服,
或是將她滅亡。(下)
塞利奧上。
塞利奧夫人,我知道是否有人
讓我白白擔心,
我看到努尼奧
正在招待高貴客人。
桑喬已經回到村裡,
大家都格外小心,
從卡斯蒂利亞來了稀客,
他們如此鬼鬼祟祟,
我從沒見過這種情景。
菲利西亞娜塞利奧,你還不夠機靈,
你既然有這種疑惑,
總可以找機會進去,
看到底有什麼事情。
塞利奧我怕努尼奧看到我進門
就會對我把氣生,
因為他不待見我們的人。
菲利西亞娜我要告訴我兄弟,
因為這個鄉下人,
有極高的才智和秉性。
塞利奧,你留在這里,
看會有什麼人來臨。(下)
塞利奧他做出這等狠心事,
那良心總該不忍,
他會召老天爺嚴懲。
國王、騎士們和桑喬上。
國王請進去,並按我的吩咐行事。
塞利奧(這是個什麼人?)
國王叫門吧!
桑喬大人,這位是堂特略的僕人。
國王啊,先生,你聽著。
塞利奧您想讓 *** 什麼?
國王去告訴堂特略,
有人從卡斯蒂利亞來,
要找他談件事情。
塞利奧我對他說您是誰?
國王寡人。
塞利奧您就沒有大名?
就是個「寡人」?這合適嗎?
你們讓我覺得可疑。
我要去說「寡人」正等候在大門口。(下)
恩利克他進去了。
伯爵我怕他的回答會是怒氣沖沖,
還不如告訴他你是何人。
國王不妥,
因為這樣會嚇著他,
只有我可以稱「寡」而不用姓名。
塞利奧上。
塞利奧我對我主人堂特略說,
您管自己叫「寡人」,
他說讓你快滾,
因為嚴格地說,
只有他能稱「寡人」,
他說依據法律,
天上只有上帝,
地上只有國王,
才能以「寡人」自稱。
國王你去告訴他,
我是皇家和朝廷的法官一名。
塞利奧(大惑不解)
我去,
我去告訴他這個稱呼。
國王注意我對你說過的話。
塞利奧下。
伯爵看來這位侍從有點兒糊塗。
恩利克是這個稱呼把他弄糊塗了。
桑喬努尼奧來了,
如果您願意,
我希望您允許他過來。
國王來吧,
既然他忍受了磨難,
他也應該參加。
桑喬來吧,努尼奧,
你們就在外面看吧。
努尼奧及村民上。
努尼奧這個凶神惡煞
朝他家看一眼都害怕。
大家請安靜一點。
胡安娜佩拉約在講話,他瘋了不成?
佩拉約你們大家看看,
我多麼像一尊大理石像!
努尼奧他只帶來兩個人
他的膽量真不小!
菲利西亞娜上。她阻擋著堂特略和僕人們。
菲利西亞娜瞧你都幹了些什麼!
兄弟,站住,你到哪裡去?
特略據說你是個貴族,
是卡斯蒂利亞的法官。
是你在找我嗎?
國王這很奇怪嗎?
特略非常奇怪,看上帝分上。
你可知道我在這里是什麼人?
國王可是,國王派來的人
與國王又有多大不同?
特略對我來說非常不同。
你帶來的權杖在哪裡?
國王還放在套子里,
很快就會拿出,
你會看到將發生什麼事情。
特略放在套子里的權杖,
哦,那太妙了,
你大概還不了解我,
要不是國王親自來抓,
世上沒別人能奈我何。
國王村夫,我就是國王!
佩拉約德西羅斯的聖多明各保佑!
特略那麼,陛下,
卡斯蒂利亞的至尊
就是您這個模樣?
是您嗎?是您親自駕到?
我請求您把我原諒。
國王趕快卸下他的武器,
村夫,以我王冠的名義,
我要讓你尊敬
國王的書信。
菲利西亞娜大人,我懇求您,
不要如此嚴厲。
國王不要懇求了。
快讓這位可憐的農夫的妻子出來!
特略大人,還不是他的妻子。
國王只要她願意成他的妻
理由就已足矣!
難道不是他的慈父
在向我訴苦哭泣?
特略我該死,死已臨頭,
我冒犯了國王和上帝。
艾爾維娜披頭散發上。
艾爾維娜卡斯蒂利亞的阿爾豐索,
您管轄著全西班牙。
我剛才還在訴苦,
一聽到您的英名,
就從禁閉處跑出,
我前來請求公理,
請求國王您的憐惜。
我是努尼奧·德·艾巴爾之女,
他的美德這一帶盡人皆知。
桑喬·德·羅埃拉斯,
他對我一片深情,
我父親一知道此事,
就願意讓我們成親。
桑喬他為特略·德·奈依拉幹活,
為了結婚去求他批准,
他與他姐姐來參加婚禮,
分別把男女儐相擔任。
他見到我貪我姿色,
立刻就改變主意,
推遲了婚禮時間,
他領來武裝的人,
個個蒙住面孔,
來到我家門庭。
他把我帶到他家中,
甜言蜜語將我哄騙,
想打破我高尚的堅貞。
從他的家裡,
又把我帶到森林,
離一座鄉間別墅,
有四分之一里格路程,
那裡濃陰密布,
連陽光也透不進。
沒人能聽到我悲哀的歌聲,
我的頭發可以作證。
因為青草都知曉
為了自衛不受羞辱,
我盡了多大力抗爭,
我有多少縷頭發,
扯落在青草之中。
我的眼睛可以作證,
多少柔弱的淚水,
流淌在堅硬的頑石上邊,
如果能使石頭變軟,
我會以哭泣來度過時辰。
因為若失去了名聲,
就不會有快樂和幸福,
不過我非常幸運,
可求助於最好的法官,
因為您大權在握,
以公正和仁慈
來制裁如此兇殘的惡行。
我懇求您,阿爾豐索,
讓我親吻您的雙足,
用我卑賤的雙唇。
您以不敗的戰績
造福於後代子孫。
使他們免受摩爾人的欺凌。
如果我的拙舌
對您的贊揚難以表盡,
青史將載您的英名。
國王只可惜我來得太晚,
我真想來得早些,
來解決桑喬和努尼奧的冤案,
但是我可以主持公道,
割下特略的腦袋。
劊子手,過來!
菲利西亞娜陛下,國王,求您恩典,
對我的兄弟可憐可憐!
國王如果這個理由還不算數,
那麼蔑視我的詔書,
我的簽名和我的筆跡,
這個罪名還不充足?
堂特略,今天我要看著
你高傲自大終被我降服。
特略戰無不勝的陛下,
有死亡在等待我,
哪怕有更大的痛苦!
我承認,我罪該萬死。
恩利克如果我能在您面前……
伯爵陛下,請您慈悲為懷,
我曾在這塊土地撫養您成長。
菲利西亞娜陛下,看在堂佩德羅伯爵分上,
他曾對您有過恩典,
您就饒了特略的性命吧!
國王伯爵配得上當我父親,
但伯爵也應該弄清,
我也必須秉公執法,
您不必向我說情。
伯爵難道仁慈就降低了身份?
國王如果公正失去了分寸,
容得下慈悲就不合理合情,
人世間神聖的文字,
記下了種種獎懲。
凡不尊重國王在他背後說壞話者,
一定是逆子賊臣,
特略,把你的手伸給艾爾維娜,
你作為丈夫補償對她的欺凌,
然後就砍掉你的頭顱,
她可以和桑喬結婚。
她從你這里繼承一半財產,
作為結婚的嫁妝,
而你,菲利西亞娜,
將成為王後的侍婦,
我會依據你的高貴出身,
為你找丈夫一名。
努尼奧我高興得渾身發抖。
佩拉約國王太棒了!
桑喬關於最好的法官的喜劇就演到這里,
這段歷史記載在那
西班牙真實的編年史中,
第四部分講述了這件事情。
(段若川譯)
注釋:
卡勃利多公羊是公山羊的意思,含縱婦 *** 之意,佩拉約在拿勃利多的名字開玩笑。
里格(League)是陸地及海洋的古老的測量單位。一里格相當於3。18海里,摺合約6000英尺或4。8公里。
【賞析】
1609年,維加在馬德里發表了《當代編劇的新藝術》的演講,針對當時普遍流行的粗製濫造的民間喜劇,提出了他的「新藝術」主張。維加承認主流戲劇學對喜劇和悲劇的區分,即喜劇是摹仿市井小民的行動,悲劇是摹仿帝王偉人的行動,傳統一向崇悲劇抑喜劇,但維加認為兩者同樣重要,喜劇也有其崇高地位,也要講究藝術性。維加重視戲劇與生活、時代和人民的聯系,要求喜劇針砭時弊,「斥責不道德的行為和有害的風俗」,使喜劇成為「風俗的鏡子,真理的活生生的形象」,從而實現戲劇的教育作用。因此,維加主張喜劇應是平民藝術,摹仿的是平民生活,譴責罪惡和鄙俗,歌頌真理和美善,嚴肅中不乏滑稽,詼諧中充滿趣味,給觀眾以美育和教益。《最好的法官是國王》較充分地體現了他的藝術主張。
維加出身沒落貴族,具有強烈的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和平民思想,但對帝王形象卻偏愛有加。在戲劇選題上,維加主張帝王貴人可以出現在喜劇里,把國王作為解決矛盾沖突的關鍵,體現了喜劇和悲劇同樣崇高的思想,同時也使作品庄嚴與滑稽並存,角色豐富多彩,語言趣味橫生。《最好的法官是國王》明顯地體現了這一特點,從第二幕開始,國王就成為推動劇情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到第三幕,國王更是劇情沖突的解決者。
《最好的法官是國王》是維加1623年完成的三幕喜劇。劇本的選材主要來自西班牙《總編年史》。維加善於安排戲劇性場面,劇情曲折,引人入勝。本劇按時間順序分為三幕,各幕之間劇情相互銜接。故事一環扣一環,情節自然發展,但結果往往出人意料。維加註意場景的切換和悲喜劇因素的交融,從而增強劇本的戲劇性和觀賞性。如第一幕桑喬和艾爾維娜由愛成婚到特略搶新娘,劇情發展由喜劇至悲劇;第二幕桑喬求特略歸還新娘不成到拿到國王詔書,劇情發展由悲劇至喜劇。而悲喜劇因素交融和劇情沖突在第三幕達到 *** 。由於特略不理會國王的詔書,拒絕交還艾爾維娜,國王阿爾豐索認為最好的法官是國王,決定親臨加利西亞為桑喬主持公道。國王處死特略,還艾爾維娜清白,維護了正義。
維加在揭露封建領主專橫狂妄的同時,塑造了一個英明、正義、富有愛心的國王阿爾豐索的形象。阿爾豐索愛民如子,事必躬親,主持正義,使農民不受封建領主的欺凌和虐待,是農民利益的保護者和維護者。事實上,本劇強調的君主至上和君民一體,典型地體現了當時人民渴望一個理想的國王,破除封建割據,統一政令,體恤民眾,使國家走向統一和繁榮的心聲。劇中其他人物,如痴情絕望的桑喬、美麗堅貞的艾爾維娜、正直自尊的努尼奧、詼諧好義的佩拉約、狂妄粗暴的特略等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在戲劇語言的運用上,維加認為戲劇語言要簡潔,並應注意角色身份和環境變化。如第一幕桑喬與艾爾維娜互吐衷腸的片段,詩句優美,情感熱烈。如「可是凡被太陽照到的地方,誰也不會比艾爾維娜更美、更可愛」、「從昨天起我就著迷,可我漸漸又找到自身,因為在你那我找到自己」。而努尼奧與佩拉約的對話則隨意自然,詼諧自見。第三幕喬裝成法官的國王語言文雅,莊重威嚴,而艾爾維娜懇求國王的短句歌謠,則悲憤之情與無助之痛油然可感,名言雋語,令人回味。如「沒人能聽到我悲哀的歌聲,我的頭發可以作證」、「如果能使石頭變軟,我會以哭泣來度過時辰」等。
(於曉峰)
⑤ 歷史上有哪些優秀的法官
梅汝璈、倪征燠、劉墉、海瑞、包拯。
狄仁傑,海瑞
1、梅汝璈
亞軒,南昌,江西律師、法學家,1946年代表中國擔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參與了舉世聞名的東京審判,為日本首批28名甲級戰犯的定罪量刑做出了突出貢獻
梅汝璈1904年生於朱姑橋南昌,青雲譜風景區,1916年至1924年就讀於清華學校。1924年,他獲得了公費留學美的計劃,進入了斯坦福大學。1926年,他獲得文學學士學位,進入芝加哥大學法學院,並於1928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
1929年回國後,曾在多所大學任教,曾任行政院院長助理、部長等職。1946年,他在國際軍事法庭擔任代表法官,並參加了二戰後的審判。日本應對亞太地區造成的大規模戰爭和傷害負責
建國後,他先後擔任第一屆全國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議案委員會委員、全國委員,1973年逝世於,享年68歲。
2、倪征燠
中國第一位國際司法學家,中國著名法學家。倪征燠可以說是一個在20世紀跟隨中國法律 歷史 旅行的人。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一生中從未離開過『法律』這個詞。」
他於1906年出生在黎里鎮, 府吳江縣, 蘇州,中學畢業後決定學習法律並為國家服務。他首先在東吳大學法學院(1915年成立於上海)學習法律,並於1928年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學院。
自1931年以來,他在東吳大學、大夏大學和上海持志大學教授國際法、國際私法、比較民法和法理學課程。他於1987年當選為國際法研究所的副教授,並於2003年去世。
3、劉墉
崇儒,石庵,人,祖籍碭山, 安徽,清代政治家、書法家諸城, 山東。大學生劉統勛長子
乾隆是十六年(1751年)的一名學者。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知府、江寧,知府、體仁閣,大學內閣學士等職。並以遵紀守法和誠實著稱。劉墉,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書法老師,被世人稱為「厚墨宰相」。
他於嘉慶九年(1804年)十二月病死,享年八十五歲。他被追贈給太保王子,並被追授文清爵位
首推狄仁傑,曾任大理寺丞時,曾一年內判決大量積壓案件,無一人申訴
古代最著名的善於斷案的法官很多,我選出最著名的十個簡單介紹一下!
古代善斷案法官1
趙廣漢,西漢人趙廣漢,字子都,西漢涿郡蠡吾縣人!他為官廉潔清明,威制豪強權貴,嫉惡如仇,以強有力的手腕治理地方治安,處置豪門權貴,深受百姓愛戴,同時,善於思考,非常講究策略和方法,他的一些辦案和懲惡計策獨到而有效,深得百姓贊頌。官員及百姓皆稱他「發奸摘伏如神」「以為自漢興,治京兆者莫能及」。
他運用「鉤距」法推問破案,尋找線索、靈通信息。據《漢書·趙廣漢傳》記載》:「﹝廣漢﹞尤善為鉤距,以得事情。鉤距者,設欲知馬賈,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後及馬,參伍其賈,以類相准,則知馬之貴賤不失實矣。」,所謂「鉤距」就是旁敲側擊,輾轉推問,被問的人都稀里糊塗的了,趙廣漢卻腦子轉得飛快,馬上就判斷出打聽出來的結果是不是合理准確。運用這種方法,使趙廣漢對不軌之人的來歷、根基、巢穴都清楚了解,對官吏收取、貪污的不義之財的來歷和數量,都細致掌握。別人都想學他這一招,但沒有一個人能學得像他那樣精通。
古代善斷案法官2
黃霸(公元前51年~公元前130年)西漢宣帝時大臣。字次公,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生活於漢武帝、漢昭帝和漢宣帝時代。因為通曉文法、明察秋毫、為官清廉、文治有方,性情又溫良懂得謙讓,為政外寬內明,力勸耕桑,推行教化,治為當時第一。少學律令,醉心仕宦,武帝末補侍郎謁者,任河南太守丞。宣帝時,任揚州刺史、穎川太守。後為御史大夫、丞相,封建成侯。
他為官期間,百姓擁護,朝廷滿意,屬下悅服,受人稱頌,並處理了不少疑案。
最著名的智斷爭兒案
前漢時期,穎川郡有一家富戶,兄弟倆在一起生活,他們的媳婦都懷孕了。兄長的媳婦生了個死胎,但是一直隱瞞著不告訴別人。弟弟的媳婦生了個男孩,兄長媳婦便生了惡念,將孩子強奪過來並聲稱是自己所生。雙方各執一詞,一直論爭了3年都未能斷決。
穎川太守黃霸聽聞此事後,派人把孩子抱到法庭中間,命令她們妯娌倆上去爭奪,表示誰能把孩子搶過去,便將孩子判給誰。兄長媳婦爭奪時用力很猛,一副不管不顧的樣子;反觀弟弟媳婦,既想把孩子爭回來,又恐怕會傷著孩子而不敢使勁兒用力,表情極為悲傷。看到這里,黃霸頓時明白了其中緣由,斥責兄長媳婦說:「你只想得到兒子,怎麼會顧慮到用力爭奪會使孩子受到傷害呢?孩子是誰所生,這件事已經非常明白了。」隨即把孩子歸還給了弟弟媳婦,兄長媳婦只得認罪。
古代善斷案法官3
狄仁傑,字懷英,號德英,唐代並州太原府陽曲縣(今山西太原陽曲縣)人。為唐朝武周時的著名宰相,剛正廉明,執法不阿,以身護法。死後葬於神都---國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中,立有一碑,上書「狄公仁傑之墓」。初任並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官至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內史。
他在武則天統治時期曾擔任國家最高司法職務,判決積案、疑案,糾正冤案、錯案、假案;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1.7萬人,其中沒有一人再上訴伸冤,其處事公正可見一斑,是我國 歷史 上以廉潔勤政著稱的清官。
古代善斷案法官4
徐有功,(640—702年),名宏敏,字有功,唐洛州偃師(今偃師)人,徐有功是國子監博士徐文遠的孫子,是唐代最著名的專司審案的官吏。青年時期舉明經及第。歷經蒲州司法參軍、司刑(大理)寺丞、秋官(刑部)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等。長期在司法任上,是唐武則天時期與酷吏斗爭的一面旗幟,也是 歷史 上罕見的一位以死守法、執正的法官、清官。《新唐史》對他有「雖十歲未見其比」之贊譽。卒年62歲。時人論日:今有功斷獄,天下無冤枉人。新舊唐書有傳。他死後武則天追贈他為大理寺卿。
古代善斷案法官5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由於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古代善斷案法官6
北宋人宋慈(1186-1249年),字惠父,漢族,建陽(今屬福建南平地區)人,中國古代法醫學家,中外法醫界普遍認為正是宋慈於公元1235年開創了「法醫鑒定學」,因此宋慈被尊為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所著《洗冤集錄》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專著,在中國元、明、清三朝是刑、法官必讀之書,先後被譯成法、英、荷等多種文字。
宋慈64歲死於廣州經略安撫使的任所,宋理宗親自為其書寫墓門,憑吊宋慈功績卓著的一生。劉克庄在墓誌銘中稱他:聽訟清明,決事剛果,撫善良甚恩,臨豪猾甚威。屬部官吏以至窮閭委巷,深山幽谷之民,咸若有一宋提刑之臨其前。後來宋慈的墓地遷至今福建省建陽市崇雒鄉昌茂村西北。
古代善斷案法官7
況鍾(1383-1442年),字伯律,號龍崗,又號如愚,明朝江西靖安縣人(今高湖鎮)。況鍾小時候家庭貧困, 7歲喪母,從小聰穎好學,秉心方直,律己清嚴,習知禮儀,處事明敏。宣德五年出任蘇州知府,他是明代一位受百姓尊敬的清官,蘇州人民稱他「況青天」。昆劇《十五貫》,以歌頌況鍾而使其婦孺皆知。其功績《明史.況鍾傳》有較詳細記述,著述有《況太守集》、《況靖安集》等。
況鍾在任蘇州知府前,前任知府對訟案「累年莫決,囚多死於淹禁」。況鍾上任後,著手處理這些案件。整肅吏治、端正風氣,注意清理冤獄,為民伸冤。蘇州府管轄七個縣,他排了一個日程表,每天勘問一個縣的案,周而復始,從不間斷。況鍾一個縣一個縣地輪流審問案件,不到一年,在剛到任的八個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勘部過輕重囚一千一百二十餘名,吏不敢為奸,民無冤抑,咸頌包龍圖復生。」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有一篇《況太守斷死孩兒》,贊揚「況青天折獄似神」,也是一個佐證。現在,只要一提起況鍾,人們立即就會想到《十五貫》故事裡那位甘冒風險、敢於伸張正義、為民伸冤的清官。
古代善斷案法官8
海瑞(1515-1587年),字汝賢,號剛峰,漢族,廣東瓊山(今屬海口)人。少年從教時被稱為海筆架。身歷嘉靖、隆慶、萬曆三朝,一生剛直不阿,清正廉明著稱於世,被後人譽為「海青天」、「南包公」,與宋代包拯齊名。以直廉剛正著稱,人稱「海青天」。
海瑞是中國 歷史 上的著名清官。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著名的胡勝榮人命案就是他破的!
古代善斷案法官9
袁可立(1562—1633年),字禮卿,號節寰,河南睢州(今睢縣)人,明萬曆十七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累贈光祿大夫太子太保。立朝不阿權貴,敢於為民請命,是明代後期著名的清官廉吏和軍事戰略家。歷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帝,為「四朝元老」之臣,誥「五世恩榮」之賞。
著名的涉倭案
明萬曆二十二年,袁可立在查辦涉倭案件時,發現被指為倭寇同黨處以極刑者一時竟多達數百人之多,有些案件甚至殃及婦女兒童。於是他不惜得罪一些急於邀功的高官權貴,對案件進行重審,先後使千餘名無辜百姓和漁民免遭屠戮而獲釋
古代善斷案法官10
於成龍(1617-1684年)字北溟,號於山,清代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謚「清端」、贈太子太保。於成龍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舉副員,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在20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和康熙帝贊譽,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帝親自召見,賜予他白銀千兩、御馬一匹,親自賦詩一首表彰其廉能,並稱贊他為「清官第一」。
於成龍在詞訟、斷獄方面,精於從細節上發現問題,常微服私訪,體察民情,秉公處理地方上的疑案、懸案,使許多錯案得到平反,於是百姓稱呼他為「於青天」。
唐朝武則天時期的狄仁傑就是一位優秀的法官,荷蘭偉大的漢學家、外交官、小說家高羅佩甚至為他寫了一步偉大的英語文學巨著。《大唐狄公案》。
歷史 上的狄仁傑通達權變、謀略過人、斷案如神,不僅體恤民間疾苦,而且有匡扶社稷的大智慧。相較於影視作品中的虛構形象,本人境界有過之而無不及。
狄仁傑,字懷英,並州太原人,生於官宦之家。從童年時代起,狄仁傑身上就有一種特立獨行、不畏權貴的勇氣。有一次他家的門人被害,縣衙里的官吏前來調查案情,府里的老老少少都忙不迭地前去接受問話,唯獨狄仁傑拿著一本書坐在那兒一動不動。縣吏一看這小子那麼有個性,心裡老大不爽,就上去命他接受問話。狄仁傑啪的一聲合上書本,沒好氣地說:「我跟書中的聖賢對話都唯恐不及,哪有空理你們這些俗吏!你憑什麼凶我?」
這是史書記載的有關狄仁傑生平的第一個故事。未來神探狄仁傑在史書中剛一亮相就與命案有關,也算是一個有趣的巧合。作為中國 歷史 上大名鼎鼎的清官和神探,狄仁傑的探案故事通過千百年來的公案、話本、戲劇、小說,乃至當代影視而廣為傳播,幾乎已經到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程度。
歷史 上的狄仁傑確確實實是個優秀的斷案者。唐高宗儀鳳年間(公元 676—679 年),狄仁傑擔任大理丞,「周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舊唐書·狄仁傑傳》)。一年之內勘斷的積壓案件所涉及之人犯就達一萬七千人,而且事後還沒一個喊冤的,這當然是不折不扣的法官了!
歷史 上眾所周知的,看到的就是包拯和狄仁傑了。一個是丞相,一個禮部尚書,都是比較大的官,他們共同點就是都擅長斷案,是 歷史 上出了名的,法官,清官。
包拯包拯是北宋名臣,今安徽人,一生清廉,不追逐權貴,再有就是英明果斷了,斷案的,不英明也做不成啊,一臉黑黑的,年僅64歲,就離開了愛他的百姓。
在位的時候,有一個老百姓被一個無賴告了,還不知道是誰,然後包青天知道他是無辜的,就偷偷答應老農一定會把老賴懲罰了啦,然後包青天讓這個百姓按照自己說的做,回家把牛殺了自己吃一點,市場又賣點,然後換了錢自己用。
這個老百姓果然照做,把牛殺了賣,但是在當時殺耕牛是犯法的,於是第二天又人告狀,包青天居然讓人吧告狀的捉了起來哈哈,原來他是想引出,想陷害這個百姓的人,
果然告狀的人被捉後,害怕極了,就招供了,自投羅網這招真高,這個老百姓就終於清白了。
狄仁傑狄仁傑唐朝時期宰相,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他的性格跟包拯差不多,以造福百姓著稱,不畏權貴,曾經也受過誣陷被降職。公元700年去世。
在位的時候,比較聞名的案件之一,就是斷指案了,那時候在洛陽就任,遇到一隻妖猴在玩弄人的手指,然後還在山洞發現了屍體是個男的,就確認這是跟猴子玩的手指有關,然後到了一個葯店,掌櫃告訴他別動不小心會被切斷手指,直覺告訴他,有問題,後來經過調查,真相大白於天下。
賈公的情人要求他砍斷手指表達真愛,葯店的掌櫃兒子也看上了這個情人,遭到調戲,糾纏,賈公就打他一頓,剛好賈公子請掌櫃幫他斷指的時候,撞見了調戲的這個位掌櫃的兒子,於是掌櫃兒子把賈公子殺了,掌櫃就慌亂中切了4個手指而不是一根,父子合夥拋屍到這個山洞,賈公子所戴的戒指掉到地上,被玩耍的猴子拾到用來玩耍了。
綜上所述斷案的例子還有很多,包拯,狄仁傑都是比較出名的有作為的,為百姓謀福利的人物,值得敬佩,所以他的事跡才會一直被流傳,被 歷史 記載。有利於後人斷案。像這樣好的官,還有唐代 徐有功,寇準,海瑞等人。
海瑞、包拯
包拯
唐朝的狄仁傑、宋朝的宋慈、包拯
⑥ 遵循先例原則的內容與特點
內容摘要:遵循先例是英國一項基本的司法原則,在英國信仰先例遵循先例是由其制度、民族性和法官職業化特點等原因形成的。遵循先例在司法過程有其存在的價值,但我國還不宜把它作為一項司法原則。
關 鍵 詞:遵循先例 民族性 法官職業化
遵循先例是英美普通法系先例原則中一個最為通用的術語,是拉丁語Stare decisis et non quieta morere 的縮略語。遵循先例意指某個法律要點一經司法判決確立,便構成了一個日後不應背離的先例。
遵循先例基本內容
遵循先例即"以相似的方法處理相似的案件,並遵循既定的法律規則與實踐。"[1] 在現代英國普通法的實際操作中,這項原則相當復雜,一般來說它包涵了以下幾個要點:歐洲法院在解釋歐共體法時所作的判決對所有英國法院具有拘束力。上議院的判決對所有英國法院有拘束力,但它自己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不遵守自己先前的判決。上訴法院的判決對所有下級法院有拘束力,除特別情況外其民事分院必須遵循自己的先前判決,刑事分院在很多情況下並不那麼嚴格遵循自己先前判決。高等法院的判決對所有下級法院有拘束力,但對其自身無拘束力。不同分庭之間一般會相互尊重對方作出的判決,但如果認為先前一項判決有錯誤,則可以不遵循先例。所有下級法院均受以上高級法院判決的約束,它們的判決對其他任何法院及其自身無拘束力。先例的拘束力大體包括縱橫兩個方面。縱的方面是指上下級法院之間,下級法院必須嚴格遵守上級法院先前的判例,一個受先例拘束的法官往往是極不情願作出其判決,正如巴克利(Buckley)大法官在1915年物產經紀有限公司訴奧林比阿油渣餅有限公司案中所表述的那樣:"我想不出任何理由認為我自己宣布的判決是正確。相反,如果我有權按照自己的看法,依靠自己的推理,我將說它是錯的。但我受先例的約束--當然遵循先例是我的責任,我感到必須宣告我不得不作出的判決。"[2] 黑爾什姆(Halisham)大法官曾嚴厲批評下級法院規避上級法院先例的做法:"事實是我希望永遠不需要再這樣說了--在這個國家存在的法院等級制度中,每一個下級法院,包括上訴法院在內,都必須嚴格接受上級法院的判決。"[3] 先例的橫向拘束力是指同一法院或同一級法院先例的效力問題,這種效力與縱向效力不同,其基礎不是出於法院的等級結構而是導源於"法官的禮讓"。但遵循先例也有例外,為了確保案件的公正在普遍遵循先前判決的同時,如果認為有必要,可以違背先前的判決。[4]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一個有拘束力的判決並非每個組成部分都可成為先例加以引用,只有判決的核心部分"判決理由"(ratio decidendi)才對今後的裁判有拘束力,至於其"附帶意見"(obiter dicta)僅有說服力而無拘束力。
遵循先例歷史成因
遵循先例在普通法系國家是有其獨特原因:主要包括政治制度;民族性和思維特點及獨特法官職業化路進形成的。從政治體制上看在諾曼底公爵征服英國以前,英國是處於不同領主統治之下,各個領主在其領地之內適用不同的法律。英國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使得英國法律適用極不統一。在1066年諾曼底公爵征服英國以後,英國開始有了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為了進一步加強王權,宣示國王的權威,國王開始派譴代理人到各地巡迴審判。試圖用統一的法律制度打擊封建割據勢力,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當這些巡迴法官返回維斯特敏斯特之後,他們在一起討論案情、交換法律意見,彼此承認各自的判決,並約定在以後巡迴審判中加以適用。在其後兩百多年中,遵循先例的原則逐漸形成,至十三世紀末法官在處理案件時就不斷援用先例,到十六世紀遵循先例已被作為慣例確立下來。十九世紀後半期,隨著法院組織的改革和統一以及系統權威判例匯編的出現,遵循先例原則得以正式確立。
英國人的民族特點也適合遵循先例原則的長成,英國人民族性中最顯著的特徵是主實踐重行動,他們看重的是實際、講究的是效果。他們做事依賴直覺、本能和經驗,經驗主義是這個民族性的最好表述。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家洛克聲稱:一切知識都來自感覺和反省,而非天賦或先驗。英國人的民族性決定了英國人不喜歡嚴格意義上的成文法典,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懷疑經過高度系統化、抽象化的法典。因為嚴格意義上的法典是由一系列經過高度抽象化、系統化、理性化的法律條文組成,從這些精細的法律條文之中已很難窺見現實生活的原貌,許多法律規范是依據理性預先假定設立的,這種遠離現實生活形而上學體繫上的成文法典,不僅令人難以把握,甚至令人懷疑其真實可靠性程度。這就決定了英國人不可能對成文法太感興趣,相反判例是司法活動的先前判決,是對以往案件的真實處理,是法律干涉生活的有效證明。它是活的法,看得見摸得著,由於英國人具有重實踐看後果的特徵,在遇到生活糾紛需要法律裁判的時候他們不是看理論上怎樣說的,而是看法官是如何處理的。先例對於英國人來說是傳統是過去是經驗,而經驗就是對曾經發生事情的感性把握。他們認為過去的東西所以能夠流傳下來,必定是可靠實用的,邏輯可以是思想法則,而經驗才是實踐的結晶。先例是過去案件中作為法律淵源的先前司法判決,是以前法官處理相同或相關案件經驗結晶。英國人的思維習慣是向後看,他們傾向保守、珍視傳統,實質是因為他們注重經驗,注重實用,這就決定了英國人對先例特別偏愛也容易遵循。法國文學批評家安德烈·莫洛亞在《英國人》一書中說:"在英國先例統治著裁判官和政治家,在這個國家判斷是非是判例而非理念。"
法官成長的路進也決定了他們容易遵循先例:早期的英國王室法官是由牧師擔任,到十四世紀左右,開始從辯護律師中挑選法官。而律師是在普通法熏陶和訓練下成長起來的,他們的學業來自對法院訴訟的聆聽。即使後來的律師學院成立,其教學方式也是以法庭模擬為內容的職業訓練,法官與律師的行會式教育與職業的行業化,是遵循先例和法官造法原則的產物,反過來也為遵循先例和法官造法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在中世紀英國,師出同門的法官和律師對制定法不僅不感興趣,而且由於制定法常被國王用來謀取特權或施行高壓政策的手段,造成了當時與國王具有不同利益法官與律師對制定法的抵觸,在他們看來制定法至少是反常的法律現象,科克大法官更把普通法視為"兇猛的暴君",[5] 這就反過來促使法官和律師對遵循先例的偏愛。
遵循先例司法價值
任何一項司法制度和訴訟原則必須具有各自的司法價值,才具有生命力。遵循先例的價值在於將一定確定性和可預見性規則引入私人活動及商業活動之中,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趨利避害,爭取利益最大化提供了一個參照標准。遵循先例對法官專斷能起到約束作用,在英美國家,由於恪守三權分立原則,法官獨立性很強,同時他可以自由心證,相對大陸法系法官來說擁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權。這種自由裁量權僅靠職業道德來約束,缺乏硬性的法律手段限制是很危險的,難以防止法官成為"法律殺手"。我們不能確保每個法官皆堯舜,都公正無偏私地處理案件。遵循先例原則減少了法官作出偏袒和偏見判決的可能性。"如果美國廢除了先例原則,那麼在未被制定法所規定的整個人際關際領域中、法官就會按照他們個人的旨趣和個人的是非觀去自由行事"。[6] 這種狀況無益於維持人們對法律的尊重、也無助於保持公眾對司法機的廉潔性所具有的信任。為了防止法官犯罪錯誤,有必要用遵循先例這張無形的網對法官判決進行約束。遵循先例可以提高辦理司法業務的速度,促進司法工作的效率。遵循先例可以節約時間和法官的精力,與此相關訴訟周期縮短可以減少當事人的訴訟費用。卡多佐法官曾言:"如果過去的每個判例在每個新案件中都要被重新討論,而且一個人無法在走在前面的人所奠砌可靠基礎上砌他自己的磚,那麼法官勞動就會被增加到幾乎使他垮掉的地步。"[7] 遵循先例使法官的一些重復勞動成為不必要,大大提高訴訟效率,這對把時間等同於金錢的英美國家人來說特別有認同感。遵循先例的精髓乃是相同的情況相同對待,這與人們追求平等的正義感相吻合。卡爾·盧埃森認為先例在法律中的效率所以提高,乃是通過"那種奇妙且幾乎是普遍的正義感實現。這種正義感強烈要求,在相同情形中所有人都應得到同樣的對待.
價值有正負之分,遵循先例同樣有其負價值:由於先例的日積月累、數量繁多,法官實際上是無法全面了解,勢必會造成某些錯誤。先例相互之間也會存在一定的沖突,這就為那些曲解法律意圖偏袒一方當事人不公正裁判的法官提供了借口,我國歷史上曾出現"欲其生附生議,欲其死附死比"曲解法律出入人罪的法官。再者遵循先例乃是用過去的判決理由裁判今天的案件,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樣也不會存在兩個判決理由完全相同的案件,用過去的判決理由來裁判今天的案件難免會造成不公。遵循先例所關注的是平等,這種平等乃是一個過去判例與現在案件之間的平等,但平等的觀念會隨社會變遷而變化。公平裁判就其本質而言關注的是空間上的平等,即按當代價值判斷來平等地對待兩個人或兩起情形。何況一個早期的判例可能是由一個水平差而無能的法官作出,因而遵循先例並不能必然保證法官的公正裁判。總之,普通法國家遵循判例、信仰判例是有其客觀歷史原因、民族特點和法官職業隊伍特點決定的。
遵循先例可否作為它山之石
遵循先例能否作為它山之石,在我國加以借鑒。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問題:借鑒判例能否促進公正審判,法治統一?能否約束法官專斷裁判?
遵循先例目的是使法官在裁判案件時做到相似案件相似處理,在量刑上司法上做到法制統一和平衡,但這里有一個前題那就是法官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豐富的審判經驗和技能。因為判例日積月累數量繁多,對何謂相似案件不同的法官也會見仁見智,得出不同結論。法官在尋找判決理由和附帶意見往往是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去理解和收集。由於視角不同,法官就可能在不相似的案件搜尋到自己需要的判決理由,也可能在相似的案件中找不到相似的判決理由,相似案件相同處理的另一個前題是不同時代的不同法官必須具有相同的認知水平和相同價值觀並採用相同的評價標准,這樣才能保證案件處理的前後一致,做到法治統一,而這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踐上看都是不可能的。從實踐層面看,遵循先例並不總是能保持法治統一,我國早在宋代就有引例斷案的規定,"例"即斷案成例,通過引例斷案賦予成例以法律效力,其結果造成以例破律,嚴重傷害了法治統一,並且官吏上下其手"欲其生則附生議,欲其死則死比。"這就說遵循先例並不能必然導出法治統一和法官的公正裁判。當然宋代的引例斷案與英美法中的遵循先例是有許多不同,但從中還是能說明遵循先例與法治統一,二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系。相反如果法官沒有高尚的職業道德,遵循先例反為其出入人罪提供一個合法的借口,而我們無法保證在中國本土上每個法官皆堯舜。還是沈家本說得深刻:"雖有貞觀之法,但無貞觀之吏,法欲善而不能。"任何一項制度盡管其十分完善,但還必須有高尚的人來執行,才能使其功能得到應有的發揮。
遵循先例的基本功能在於限製法官專斷,問題在於我國法官有資格有條件專斷嗎?由於我國體制與普通法系國家有明顯不同,法官職業化特點也大相徑庭。我國法官的獨立性和權威遠不如普通法系國家法官,法官專斷的前題是法官獨立,法官有權威,我國由於體制上、歷史上的各種原因,我國法官獨立裁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法官權威形成還是路漫漫其修遠。因而我國法官還不具備專斷的資格和條件,既然專斷的前題都不具備,約束法官也就無從談起,相反如果遵循先例,一些有悖訴訟規律諸如二審提前介入,請示匯報的做法又會乘虛而入,而這會嚴重沖擊正在成長的法官獨立和法官權威,因而我國目前還不宜設置遵循先例制度。
⑦ 有誰知道網上凌遲圖片中受刑者者,做了什麼事
做的事情有點猛,比如太平天國的石達開被凌遲
⑧ 大法官的英國法官
英國大法官(英文:Lord High Chancellor of Great Britain),通稱大法官(英文:Lord Chancellor),是英國政府內一個高級和重要的官位。大法官在一眾重大國務官員(Great Officers of State)中排行第二,有關任命都由首相提出意見,再由君主委任。在1707年英國成為聯合王國以前,此職位曾分別為「英格蘭大法官」(Chancellor of England)及「蘇格蘭大法官」(Lord Chancellor of Scotland)執掌。
如果大法官沒有被委任,就可以委任掌璽大臣。掌璽大臣與大法官的職能完全一樣,不過兩者的任命方法卻有分別。另外,大法官的職務亦可以由一個由多於一位「國璽首長專員」組成的委員會行使。不過自19世紀以來,只曾有大法官的任命,而掌璽大臣與委員會則處於廢棄的狀態。大法官的其中一項重要職責,是擔任國璽的保管人。此外,他也是英國內閣的閣臣之一,依據法律,理論上他有責任維持法院有效運作,以及確保法院的獨立。在昔日,大法官負責主持上議院的會議,同時是英格蘭及威爾士地區的司法首長;但自《2005年憲制改革法案》生效後,上述兩項職能已經分別移交予上議院議長及首席法官。大法官自16世紀開始原本一直由貴族出任,而現任大法官斯特勞閣下則是近代首位以庶民身份擔任此職的人士,他現時亦兼任司法大臣一職。大法官以往曾經兼任憲制事務大臣之職,但此職已在2007年為司法大臣取代。 大法官一職最早可上溯至卡洛林王朝,當時有一名官員負責掌管皇家印璽。至於在英格蘭,此職至少源於1066年開始的諾曼征服,或者更早的時間。有部分學者認為歷史上首任大法官是埃格曼德斯(Angmens),並認為他在605年獲委任。至於其他資料則推斷出首位去委任大法官的君主是懺悔者愛德華,據聞在其任內,他首先以印璽取代親手簽署文件。總言之,自諾曼征服以後,大法官之官位一直存在。在中世紀的時候,基於教士是王國中少有受教的一群,大法官一職幾乎都是由神職人員擔任。大法官曾經有不少職責,當中包括保管國璽、擔任首席皇家祭司,以及教會和世俗事務上的顧問。因此,大法官漸漸成為政府內最重要的職位之一。大法官在政府入面,地位僅僅次於最高司法官(Justiciar)之下,不過最高司法官這個職位現今已被淘汰。
托馬斯.莫爾爵士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大法官之一,他於亨利八世在位時供職,後來被亨利八世處決。作為君主的其中一名官員,大法官會出席「御前會議」。假如大法官本身是一位主教,他在出席會議前將可獲傳訊令狀(writ of summons),但如果大法官本身僅僅是一位教士、俗人或地位更低的人士,他將不獲任何傳訊令狀。御前會議後來演化成國會,而大法官就成為了上議院的議長。亨利八世在位時曾通過一項法令,讓大法官正式有權主持上議院會議,而大法官本身更無須具備貴族身份。
大法官的司法職能亦透過「御前會議」而有所演化。以往有關於司法上的申請需要向君主及「御前會議」通報,不過在1280年時,愛德華一世就下令其法官在皇座法庭自行負責處理及審視有關的申訴。當中,重要的申訴要交由大法官作定奪,而更重要的申訴則會獲君主注意。而自愛德華三世在位開始,大法官開始有屬於自己的法庭,這個法庭後來演化成所謂的大法官高等法庭。在這個法庭內,大法官會依照公平性(或衡平法),而非具有嚴格規范原則的普通法去審理案例。由於大法官在大法官高等法庭內是代表國君施行公正仁義,因此大法官亦曾經有「皇家良心保管者」(Keeper of the Royal Conscience)之稱號。教士主導大法官一職的情況,直到16世紀才告終止。在1529年,時任大法官兼約克大主教托馬斯·沃爾西(Thomas Wolsey)樞機由於未能成功實現取消亨利八世的第一段婚姻,結果遭到免職。此後,俗人取代了教士,成為擔當大法官的人選。教士出任大法官的情況曾一度於瑪麗一世在位時再次出現,但此後幾乎所有大法官都是由俗人擔任。 在舊日大法官由教士出任的時候,大法官缺席或出缺時,職務會由「國璽掌官」(Keeper of the Great Seal)暫代,一旦大法官被委任,國璽掌官之職就會解除。後來在伊莉莎白一世登位後,國會通過一項法案,賦予掌璽大臣(LordKeeperoftheGreatSeal)享有與大法官「一樣的身份、地位、司法權、執行法律的權利、以及其他關稅、貴重物品及利益」。大法官與國璽大臣之唯一分別在於任命的程序;大法官透過英皇制誥獲得任命,但國璽大臣只要接收國璽,並開始作出保管,就完成任命的程序。以往在慣例上,國璽大臣由庶民出任,而大法官就由貴族出任。而一位被冊封為貴族的國璽大臣,則會在晉爵不久以後改任大法官。歷史上,迄今末任的國璽大臣是羅伯特.韓里,當他在1760年獲封男爵後不久,就在1761年轉任大法官。自此以後,庶民與貴族都會獲委任為大法官,但一直到21世紀以前,庶民獲任命為大法官後不久,即會獲冊封為貴族。
除了國璽大臣以外,大法官的職務亦曾經由多於一人組成的委員會行使。這個委員會名叫「國璽首長專員委員會」(Lords Commissioners of the Great Seal),但自1836年以來,未曾有國璽專員委員會被委任。
昔日原本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都各置有相當於大法官的職位。後來《1707年聯合法案》將英格蘭王國及蘇格蘭王國合並成大不列顛王國後,原本的英格蘭大法官及蘇格蘭大法官遂合並成大不列顛大法官。但是,當愛爾蘭與大不列顛透過《1800年聯合法案》合並以後,原屬於愛爾蘭的愛爾蘭大法官之職得以保留,結果「大不列顛大法官」之職稱至今也沒有改成「聯合王國大法官」。直到1922年愛爾蘭自由邦成立後,愛爾蘭大法官之職才告廢止,而其職權則轉移至北愛爾蘭總督,後來再轉移到北愛爾蘭大臣處。不過,現時的北愛爾蘭法院服務卻是大法官在北愛爾蘭擁有的官署。 大法官原本根據其傳統權利負責主持上議院的會議(形同議長),不過自《2005年憲制改革法案》生效後,有關職能已經移交上議院議長。
另外每當君主去任命數名首長專員以代行某些職務時(例如在國會宣布御准已經授予),大法官往往會擔任首席首長專員,至於其餘首長專員依慣例通常都是兼領樞密院顧問官銜的上議院議員。當大法官行使首席首長專員職務時,他會穿上以白鼬毛皮裝飾的國會禮袍,並會頭戴三角帽,至於其他首長專員則會戴上雙角帽。 大法官是英國樞密院及內閣的成員,其所統轄的部門自1885年至1971年稱為「大法官辦公廳」(Lord Chancellor's Office),而自1971年至2003年則稱為大法官部(Lord Chancellor's Department)。在2003年,大法官部改組為憲制事務部,而大法官則同時兼領憲制事務大臣之職。在2007年,有關部門再度改名為司法部,而職稱則改成司法大臣。大法官統轄的部門有很多職責,當中包括有憲制改革(包括大法官職位本身的改革)和法院的行政管理等等。此外,大法官在任命英格蘭及威爾士法院的法官上,亦擔當一定角色。現時的法官任命程序入面,司法任命委員會首先會提名合適的法官人選,然後由大法官委任(正式上由君主委任);至於一些比如上議院常任上訴法官、上訴法院法官及高等法院各分庭庭長的職位,則通常由英國首相提名,但提名前多會與大法官商議。然而,基於一些歷史原因,在蘭卡斯特公爵領地內如果要提名不具法律專業資格的人士擔當裁判官,有關提名須要由蘭卡斯特公爵領地總裁提出。
值得一提,大法官昔日亦負責決定向哪一些大律師授予御用大律師資格,但現時其許可權僅止於監察提名的程序、對程序作出審視,以及提呈最終的提名,大法官亦負責向新任御用大律師授予英皇制誥。
王國國璽的保管也是由大法官負責的,而國璽一般都是在英皇制誥、令狀、及其他皇家公告上使用。雖然國璽由大法官負責保管,但每次要使用國璽時,則由皇室駐大法官署書記官(ClerkoftheCrowninChancery)負責監督,而皇室駐大法官署書記官亦同時兼任大法官的常務次官。大法官只負責保管王國國璽,而蘇格蘭國璽與北愛爾蘭國璽則分別由蘇格蘭首席部長和北愛爾蘭大臣保管。 在昔日,大法官具有相當重要的司法職能,但現時已絕大部分地被廢除或轉移。舊日干犯重罪或叛國的貴族有權在上議院內被其他貴族公審,而非庶民一樣由陪審團審訊,而在上議院內,有關的審訊會由加冕事務長,而非大法官主持。不過,由於加冕事務長一職自1421年起已處於持續懸缺的狀態,因此上議院每當審訊貴族時,大法官會被臨時委為加冕事務長。惟基於貴族受上院審判的特權已於1948年廢除,這種做法亦已被淘汰。自《2005年憲制改革法案》通過後,大法官的司法職能更被大幅移除(所謂的司法職能不應於大法官管理法院行政的行政職能混淆)。以往大法官會在上議院司法委員會(即英國本土的終審法院)擔當法官,另外也是樞密院司法委員會(即昔時大英帝國,以及後來部分英聯邦國家的終審法院)的成員;除此之外,大法官也是英格蘭及威爾士最高法院的主席,因此有權監管從屬的英格蘭及威爾士上訴法院、英格蘭及威爾士高等法院和英格蘭及威爾士皇室法庭,而他更是英格蘭及威爾士上訴法院內的當然法官,以及高等法院大法官法庭的當然庭長。
在近代,由於大法官的職務繁重,大法官已經很少行使有關職權。現時,大法官在上議院司法委員會及樞密院司法委員會的職權已轉移予上議院首席常任上訴法官,而大法官法庭的當然庭長的職權則已移交高等法院庭長。在20世紀末,基本上歷任大法官只曾審理過移送至上議院的案件,而歷史上最後一位主持審訊的大法官是艾偉儀勛爵,他任內曾審理過上呈至上議院司法委員會的案件。不過,艾偉儀勛爵身為內閣閭僚,但同時身兼法官,在當時已引起各界,包括司法界的關注。至於他的繼任人范克林勛爵,則即使有關權力在《2005年憲制改革法案》生效後才告廢止,但他也從沒有行使。
自1867年至1875年期間,大法官亦曾經是加拿大的首席法官,有關職務要到加拿大最高法院及加拿大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設立後,才告解除。
現時,在每個法律年度開始時,大法官仍舊在西敏寺擔任法律年度典禮的主禮嘉賓,並會在眾法官前致辭。在儀式過後,大法官會在西敏廳舉行大法官早餐會,招待諸位法官。 大法官現時仍然掌管不少與英國聖公會相關的職能。有些聖俸實質由皇室贊助的牧師,會由大法官贊助,亦需經由大法官委任。而自14世紀以來,部分實際上由皇室對教會的贊助,都是以大法官的名義進行贊助。現時有大約442個英格蘭的教區,以及12個在大教堂供職的牧職薪俸,都是以大法官名義進行贊助。另外,有157名教會人士的聖俸更完全以大法官名義進行贊助,而有份以大法官名義贊助的教會人士聖俸亦有285名。以大法官名義對教會的贊助約占總贊助額的百分之5.5。另一方面,在康沃爾公爵領地,假如擔任領主的康沃爾公爵之爵位懸缺,又或者康沃爾公爵年紀尚少的話,大法官同樣對領地內的部分聖職負起委任及贊助的職責。
依據法律,部分教會法庭的法官委任需要先咨詢大法官,這些法庭包括有坎特伯里的大法庭、約克的大法官法院、教會訴訟保留法庭及長老法庭(Consistory Courts)。此外,大法官是當然的教會專員,負責監理聖公會的財產。
在昔日,由於牽涉到英國聖公會的事務,任何羅馬天主教教徒都被認為不宜出任大法官。雖然後來英國對羅馬天主教的限制在1829年得以大幅免除,但是對於天主教徒出任大法官仍然有一定的保留。一直到1974年,英國國會通過一項法案,正式容許天主教徒出任大法官,惟有關人士在任期間,大法官的宗教職能需要暫時移交至首相或其他官員。 根據《1937年攝政法案》 ,大法官、連同君主配偶、下議院議長、英格蘭及威爾士首席大法官和主事官(Master of the Rolls)一同被賦予權力,有權參與決定君主是否需要解除其皇室職責。在這五人當中,如果有三人或以上根據證據(例如醫生證明)認為君主患有心理或身理疾病,以致未能執行國家元首應有的職責,其權力就可轉移予攝政王。
大法官也是英國本土多所大學、書院、學校、醫院及其他的慈善團體的視察員(Visitor,又譯督學)。在英國,假如有團體沒有對督學作出委任,或者督學一職出缺,君主將會出任督學,但職能卻由大法官代行。另外,也有一些機構是指定由大法官出任督學的,這些機構包括有溫莎的聖喬治禮拜堂、皇家研究院、紐卡素大學、以及牛津大學的安東尼學院及大學學院。此外,大法官亦有權委任哈羅公學、拉格比公學和查特豪斯公學的校董會成員各一名。 大法官在一眾重大國務官員中排名第二,僅僅位列加冕事務長之後,不過如上所述,加冕事務長一職自15世紀開始已基本上處於懸缺,現時加冕事務長之職只會在君主加冕當日才會有人出任,因此,大法官事實上在其他時間都是地位最高的重大國務官員。另據《1351年叛國法案》,凡謀害大法官者皆可處以叛國罪,可見大法官地位之重要。雖說謀害皇室財務主管(Lord High Treasurer)同樣會被處以叛國罪,但由於現時皇室財務主管之職已長年以委員會的方式運作,因此沒有這項權利。在現時的國家排名名單(order of precedence)中,大法官亦享有超然地位,僅位列於皇室家庭及教會高級成員之後。在英格蘭地區而言,大法官則僅位列於皇室家庭及坎特伯雷大主教之後;至在蘇格蘭地區,其地位亦僅在皇室家庭及蘇格蘭國教會大會首長高級專員之後。盡管大法官的正式職稱是「大不列顛大法官」,大法官在北愛爾蘭也有自己的地位排名。在那裡,其地位列於皇室家庭、阿馬(Armagh)的基督教及羅馬天主教大主教、都柏林的基督教及羅馬天主教大主教、以及蘇格蘭國教會大會議長之後。
在技術上,就全英國而言,盡管首相的實權高於大法官,但大法官的地位高於首相。國璽大臣與大法官在英國享有相同的地位,但國璽首長專員的地位就要低得多。
現時大法官享有極優厚的薪金和退休金,薪金要比首相和其他公職人士都要高得多。不過,大法官為了保持政府形象,通常可以選擇自願減薪。
踏入21世紀以後,由於大法官依然集行政、立法、司法權力於一身,其角色漸漸受社會輿論非議,並有指大法官違反了三權分立的政府原則。此外也有人認為,大法官之存在與歐洲人權公約將不能互相協調,最終促使時任首相布萊爾提出廢除大法官職位的建議。然而,反對聲音隨之而起,指出大法官職位具有歷史淵源,而且內閣在司法事務上應有其代言人,所以大法官之職不應廢置。
在2003年,布萊爾選擇以其好朋友范克林勛爵為大法官兼憲制事務大臣,同時,他又宣布有意廢除大法官,以及進行其他憲制改革。不過經過一番爭論後,政府發現大法官職位不能隨便透過國會法案去廢除,結果大法官之職得以保留,但其統豁的大法官部則被改組成憲制事務部。現任大不列顛大法官兼司法大臣斯特勞。到2004年2月,政府在上議院引入一項《憲制改革草案》,再度試圖廢除大法官職位,並將其職能悉數移送至其他官員。其中,其立法職能計劃移送至上議院議長、行政職能移至憲制事務大臣,而司法職能則移至首席大法官。草案另外又包含其他憲制改革,當中包括將上議院的司法職能移送到一個最高法院。
但是到了2004年3月,上議院卻將草案送到專責委員會進行詳細審議。最初政府預計草案會以流產告終,但隨後政府與反對黨達成協議,承諾草案付諸國會的正常程序表決,不過條件是,草案要先經過專責委員會的修訂。最終在2004年7月13日,上議院完成修訂《憲制改革草案》,盡管委員會對其他改革都沒有作出修訂,但大法官的頭銜在草案中卻被保留。到2004年11月,政府接納了上議院的意見,並在上院引入一項修訂,將憲制事務大臣與大法官的改革部分結合,形同假定兩個官職將繼續由同一人出任。最終,《2005年憲制改革法案》在2005年3月24日取得御准,當中大法官主要的職能計劃在2006年年中前轉移到首席大法官及上議院議長等等的官職,不過大法官及憲制事務大臣兩職仍然具有內閣閣揆身份,並保留某些法定職能。
一般而言,大臣的職權如果需要轉移,只需由樞密院發出樞密令便可。但由於大法官的某些職能牽涉到一些法令法律,因此即使《憲制改革法案》已被制定,要轉移這類「被保護」的職能,只可以透過制定國會法案而解決。在2007年5月,憲制事務部被廢置,其職權由新置的司法部接替,同時部分來自內政部的職能亦移交到司法部。當時的大法官范克林勛爵則被委任兼領司法大臣銜。
如前文所述,過往如果有庶民獲委為大法官,有關人士會在不久以後獲晉為貴族,以便執行其主持上院的職務。然而自《2005年憲制改革法案》生效後,由於新設立的上議院議長取代了大法官在上議院的工作,大法官之職再無需要一定要由貴族擔任。到2007年6月,下院議員斯特勞獲委為大法官兼司法大臣,他遂成為了史上第一位來自下院,而不是來自上院或古時的御前會議的大法官。
⑨ 歷史上的清官都有誰啊
1、孫叔敖。
孫叔敖,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清官。春秋時期楚國令尹(相當於宰相)。以賢能、清廉聞名於世。孫叔敖是古代為官清正廉潔的典範。
孫叔敖在任宰相期間,三上三下,升遷和恢復職位時不沾沾自喜,失去權勢時不悔恨不嘆息。孫叔敖作為宰相,權力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他輕車簡從,吃穿簡朴,妻兒不衣帛,連馬都不食粟。
據史書《韓非子·外儲說左》記載:他為相時乘的是木棧車,駕車的是老母馬,吃的是粗米餅、青菜湯,冬天穿山羊皮襖,夏天穿粗布葛衣,一年四季,面帶飢色。
公元594年,楚莊王二十年前後,孫叔敖患疽病去世,年僅38歲。作為宰相,家裡竟窮得徒有四壁,連棺木也未准備。據說他死後,其遺孀和兒子孫安搬出官府,寄居郊外,兒子窮得穿粗布破衣,以農耕為主,靠打柴為生,自食其力。
2、張湯。
張湯,西漢漢武帝時的著名酷吏。因為治陳皇後、淮南、衡山謀反之事,得到漢武帝的賞識。
當然,如此張湯,下場自然很慘。元鼎二年,也就是張湯擔任御史大夫的第六年,張湯自己被人舉報,罪名是官商勾結,以權謀私,泄露國家機密,破壞經濟改革。
結果,張湯被迫自殺。張湯死後,家裡的財產不超過五百金,都是俸祿所得和皇帝所賜,沒有其他產業。
他的兄弟和兒子想厚葬,他的母親卻反對。張湯母親說:我兒身為天子之臣,竟被小人誣陷而死,何必厚葬,又豈能厚葬?
最後,一輛牛車一口薄棺,埋葬了張湯。張湯是清官。
3、黃霸。
黃霸,事漢武帝、漢昭帝和漢宣帝三朝。史學家班固評論說:「自從漢朝建立以來,要講治理百姓的官吏還是數黃霸第一。」
黃霸斷案卻崇尚仁政,反對酷刑,對疑案堅持從輕處理,主張對犯罪實行外寬內明,教化為先,把重點放在防患於未然上。為了解民間情況,黃霸還常派官員微服私訪,並親自以平民身份,深入民間,關心百姓疾苦。
所以,黃霸為官,百姓擁護,朝廷滿意,屬下悅服。
4、狄仁傑。
公元676年,狄仁傑任大理丞,剛正廉明,執法不阿,由於聰明過人,又熟悉典章法度,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而且沒有冤訴者,成為朝野和民間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鏟奸除惡的青天。
隨後,狄仁傑被唐高宗任命為侍御史,負責審訊案件,紀劾百官。狄仁傑的才幹與名望,逐漸得到武則天的贊賞和信任。
以「中華神探」的頭銜聞名中外的狄仁傑,其實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可以說,太宗之後,玄宗之前,稱得上政治家的只有狄仁傑。他作為一名精忠謀國的宰相,一生忠君愛民,謹慎自持、從嚴律己,是武則天最為寵信的大臣。
5、徐有功。
徐有功,唐代最著名專司審案的官吏,是歷史上罕見的一位以死守法、執正的清官。
徐有功雖長期擔任專職審案官,卻因敢於嚴格守法,犯顏直諫,執正、平反成百上千冤案,救活人命多達萬人以上而名留青史。
《新唐史》對他有「雖千載未見其比」之贊譽。有關徐有功剛正不阿、守法護法的事例很多。他任法官前後執正大案六七百件,救人數以萬計。他既不為己謀利,也不為君主之私慾所動搖。正因為他是一位守正不阿清官,才能在種種誣陷冤告中傲然挺立。
公正、忠誠、無私、才乾和勇氣,是徐有功成為古代最優秀法官的主要原因,因此被當時人譽為「自古無有」的好官。
6、包拯。
包拯,在華人世界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就連從來不讀書的也知道。龍圖閣直學士包拯,在民眾心中是明鏡高懸執法如山的象徵。
據正史記載,包拯權知開封府時,曾大開正門。民眾但有冤情,可以直接上堂控訴。辦事人員做不了手腳,一貫橫行霸道的貪官污吏和地痞流氓紛紛收手。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包公比閻王爺還鐵面無私。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由於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7、海瑞。
海瑞生於公元1514年,死於公元1587年,享年73歲。海瑞的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海瑞是中國古代最為耀眼和有個性的清官。
海瑞的清廉恐怕中國人都知道。海瑞的清廉舉世聞名,絕對真實,而且清澈見底,清的不能再清。
海瑞晚年,官位很高,右都御史,相當於現在的監察部部長。但海瑞去世時,連喪葬費都沒有。據說他的同事去主持海瑞的喪事,看見海瑞住處用葛布製成的幃帳和破爛的竹器,因而禁不住為之悲泣不已,湊錢為海瑞辦理喪事。做官做到如此,可以說是一清見底了。
而且海瑞是一生堅持他的清廉。他當知縣時,飯桌上的蔬菜都是自己種的,酒肉之類的,則極少食用。
據說有一次,海瑞給母親賀壽,買了兩斤豬肉,這件小事瞬間紅爆朋友圈,海瑞一夜之間成了網紅。當時的總督胡宗憲都忍不住大驚小怪,發朋友圈說:你們知道不知道,海瑞買肉了,買了兩斤豬肉,兩斤耶。嚴嵩點了32個贊。可見海瑞的清廉到了什麼程度。
⑩ 法院法官愛崗敬業比賽演講稿3篇
黨和人民把崇高的審判權賦予了法官,這是對法官的高度信任,所以法官也要用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奉獻精神來擔負起這個使命。我為大家整理了法院法官 愛崗敬業 比賽 演講稿 3篇,歡迎大家閱讀。
法院法官愛崗敬業比賽演講稿篇1
上大學的時候,當我翻開美國著名學者德沃金的名著《法律帝國》這本書,讀到這位大師對法官形象描述的點睛之筆,“在法律鑄造的帝國里,法院是法律帝國的首都,而法官則是帝國的王侯。”,我為此精闢之辭贊嘆不已,同時也對崇高而威嚴的法官職業油然產生了幾多神聖,幾多嚮往。
當我成為一名法學的卑微朝聖者,我決心終生用自己的辛勤跋涉,去感受法的脈動與心率,去探尋法的精神與真諦。當我們身著黑色的袍服在審判席上耐心聽訟的時候,我懂得了黑色的服飾是法官內在精神的表現,這正如一位哲人說的:“蜜蜂只在黑暗中工作,思想只在緘默中孕育,美德也只在幽居中產生”。
作為一名法官,我們清醒地知道,司法的主角是法官,司法公正的關鍵是法官,而法官客觀公正的品格則是影響司法公正的重要因素。《人民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的要求,體現了對法官中立、客觀、公正品格的追求,中立的裁判地位決定了法官不能是一個社會活動家。人民法院公正與效率的目標要求法官必須嚴格自律,做一個深居簡出的“孤獨寂寞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曾經說過一句話:法官是一個由特殊材料製成的人所從事的職業。
在全國人大X次會議上,人大代表呼籲:法官不是大眾化的職業,而應當是社會的精英。說到這里,我的眼前彷彿走來了一批批優秀的法官代表,你看你看,我們法官走來了,他退休不退志,立下走百村,訪百民,作百場法律 報告 的目標,以一個老法官的法律實踐實現對法律的最好注釋。你看,全國優秀法官,市北郊法庭庭長走來了,他以辦鐵案聲名遠揚,在一次執行任務中,被被告用稀硫酸潑在了身上,燒傷面積達32%,右眼球被摘除,就在出院的第三天,就要求領導安排工作,所辦近千件案子,從未出錯一次,他出色的業績贏得了各界的高度評價。還有,迎難而上下苦功,勤奮好學斷鐵案的開封縣法院的齊愛香走來了,談泊名利,奉獻審判事業的新安縣法院審判員王聖木走來了,等等等等,這一批批法官群體,用他們的辛勤努力為我們樹立了榜樣,用他們的司法實踐向人們昭示了什麼是由特殊材料製成的人,什麼是社會的精英。我們的審判權來源於國家和人民,作為社會各種矛盾紛爭的終局裁判者,在以法官的形象出現時,我們已遠遠超越了小我之上,法官只能成為正義的化身,公正的天使,社會的良心。忠於職守,秉公執法,弘揚正氣,是法官神聖的職責。懲惡揚善,除暴安良,為民解難,是法官義不容辭的義務。法官的胸間應當充滿正氣,法官的眼睛應當蔑視特權,法官的肩膀應當扶持弱小,法官的兩袖應當一片清風。
法官的上帝只有一個,那就是神聖的法律。法官的良心只服從一條,那就是公正與正義。做法官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運用人民賦予的權利,全心全意服務於人民。作為一名法官,我深知世事繁雜,滄海桑田,但我將以法律作為終生信仰,視法律為神聖母親,奉於靈魂深處時時敬仰,以正確領會、解釋、執行法律為最高目標。探求公正與正義這一法律精髓。既然選擇了遠方,就只能風雨兼程。這就是一個法官的追求。
法院法官愛崗敬業比賽演講稿篇2
在人類歷史的漫漫長河中,有這樣一群人值得我們銘記,“除了法律,他們別無所崇;除了良知,他們別無指引;除了正義,他們別無追求!”從鐵面無私的包拯,到斷案如神的狄仁傑;從明察秋毫的宋慈,到“一枝一葉總關情”的鄭板橋,幾百年來,他們總被人們津津樂道。歷史車輛滾滾向前,中國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伴隨著這個時代到來的一代法官脫穎而出,他們有不計病痛、默默奉獻的金桂蘭,有公而忘私、定紛止爭的黃學軍;有盡職盡責、耐心細致的鍾蔚莉,有執法如山、融情似水的李昆侖,一位位優秀的法官,以他們對法治事業執著的追求,以他們良好的形象,在人們心中樹立起一座座豐碑,為人們所傳頌。
然而,當我們被這些優秀法官所深深震撼同時,我們也遺憾地看到,個別意志薄弱的法官在慾望中迷失了方向,在公與私、權與利的面前心理失去了平衡,背棄了法官的職業准則,一夜之間從審判席上執行法律的法官淪為了階下之囚。痛定思痛,反腐倡廉的鍾聲再一次在我們每個人的耳畔響起。我們必須時刻牢記“手莫伸,伸手必被抓”的訓誡,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腐敗對公平正義的危害。
心存不廉,就會導致行為不公,而不公的裁判是人民法官的天敵。英國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不過是弄臟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則把水源敗壞了。的確社會民眾違法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是最可怕的,因為這個社會還有法律和司法可以彌補這些違法行為帶來的危害。但是,如果司法裁判本身腐敗,則很容易使人們對司法本身失去信心,長此以往,則沒有人再願意通過法律來實現自己的權益,而整個司法體系也將失去民心,變得軟弱不堪。可見,幹警素質的重點是清廉,司法的核心是公正。沒有公正,司法就失去了賴以生存之基、安身立命之本。
然而,法官通過正確履行職責,來確保司法公正。法官不僅要有較高的 文化 素質、社會經歷、專業知識、業務技能。更為重要的是他要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和道德水準,有一顆追求正義的丹心;有一雙洞悉是非曲直、不揉一絲沙粒的慧眼;有超然特立、冷靜篤定的性格;有悲天憫人、體恤眾生的情懷;有冰清玉潔、慎獨自愛的品性;有耐得住寂寞,洗盡鉛華的定力。
冰清玉潔、慎獨自愛、耐住寂寞、洗盡鉛華。歸結到一點,就是要清清白白做人。 清白是法官必須堅守的職業和道德底線。清白做人,就是要不為名利所縛,不為私慾所動,抵得住誘惑,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
抵得住誘惑,就是要在各種誘惑的考驗面前,做到“燈紅酒綠不入眼,不義之財不伸手”。請記住,擋不住今天的誘惑,將失去明天的幸福。
守得住清貧,就是要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天下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這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耐得住寂寞,就是要遠離燈紅酒綠、觥籌交錯,在無數次明智的選擇中始終堅守著一份孤獨。莫怨清廉淡滋味,應愁貪婪鐵窗淚。
法官愛崗敬業演講稿3篇法官愛崗敬業演講稿3篇一名法官,惟有清白做人,才能使自己處於最中央,使法律的天平不致發生傾斜;一名法官,惟有清白做人,才能承擔守護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重任;一名法官,惟有清白做人,才能實現剛正不阿,如墨線過木曲也正;清正廉潔,似明礬入水濁亦清。一名清白無暇的法官,“其身正,不令而行”。
朋友們,讓我們抵住誘惑、守住清貧、耐住寂寞,用浩然正氣,昂揚銳氣去盪滌那些烏煙瘴氣,做一名無私無畏、一身正氣的執法者,做一名清廉似水的“現代包拯”;讓我們為正義和道義而戰,對法律和人民負責,讓天平永不傾斜,讓國徽永遠閃光!
法院法官愛崗敬業比賽演講稿篇3
一提到法官,人們會很自然地想到法庭,在庄嚴的國徽下,坐在高高的法椅上,身披法袍、手執法槌,代表國家裁判著社會的是是非非,那就是法官!他往往令人產生無限的崇敬感,僅這種美好的感覺,世界上還有什麼可比?這是何等的榮耀!
在中國,人們把高考的那個月稱之為“黑色七月”,因為每年的七月都決定著學子們一生的命運。歷經十年寒窗苦,而又在七月勝出的佼佼者,當他們填報志願時,又總是對法律專業情有獨鍾、趨之若騖,該有多少莘莘學子夢想成為一名法官啊!今年的統一司法考試,全國有X萬之眾竟相參加,為之拼搏,使人們又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人們對法官職業是多麼地嚮往。而我們就是一名令人羨慕的法官,我們應該感到慶幸,應該感謝命運對我們的垂青和厚愛,應該感到作為一名法官的無尚光榮!
在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法官都是備受尊崇的,他們都以自己是一名法官引以為榮,美國一位著名的大法官說道:“當我回頭看看世界上的各種職業時,只有法官的職業讓我心動和感激,她有智者的淵博,有上帝的仁愛,有父親的慈祥。我選擇了法官職業是我一生中做得最好的事”。這段話應該算得上法官職業光榮感最淋漓盡致、最發自肺腑的一段表述吧。
作為一名共和國的法官,一名新世紀的法官,在光榮之餘,我們更應該想到些什麼呢?做到些什麼呢?就這個問題,每位法官都應該深思。
我認為一個法官最重要的是要深刻感受法官肩上的重任和神聖的使命,樹立現代司法理念,開拓奮進,做精英化法官,努力實現公正和效率,以不負黨和人民的重託。法官對於一個國家,其作用是巨大的,近代法律大家沈家本說道:“中國政治,欲有所進步,須先從司法一門入手。司法者,全國治體命脈所系……一代之法,不徒在立法之善,而在用法之得其平”。孟子亦雲:“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制而用之存乎法,推而行之存乎人”。這些話都說明,法律的實現是萬萬離不開司法者的,司法者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所以,司法公正和效率能否實現?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最直接、最關鍵的因素取決於我們法官,法官的責任重大、使命神聖而艱巨啊!
國家建立司法制度的最大目的,就在於通過法庭這一窗口,給予每一個公民公正的關懷,對每一個人的權益給予同等的關注。而法官的使命就是要實現這一國家制度目的,保障司法公正和司法高效,給公民以關懷。
那麼,新時期共和國法官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法官應該如何完成自己的使命呢?我認為:
第一,法官要精研法律。如果 法律知識 貧乏,對法律沒有一個全局的、精確的了解,法官在審理具體個案時,就可能不知道適用哪條法律,或適用法條錯誤,那樣何談公正?
第二,法官要有現代司法理念。法律是抽象的、相對固定和滯後的,而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司法不是簡單的按圖索驥,案件中“活”的事實與法律中“死”的法條並非一一對應,對號入座就行了,司法實踐中常常出現“無法可依”,此時影響法官作出不同判斷的根本因素是法官的司法觀念。現代司法觀念的核心是公平、平等、民主、效率、開放、程序正義、司法獨立等等,司法觀念是法官的靈魂,它體現著法官對法的本質、法的精神的深刻理解,現代司法觀念可使法官平衡公正與效率的沖突、社會利益和個人利益的沖突等等,對法律作出一個有利於整個社會的理解,並彌補法律缺陷和漏洞。
第三,法官要有廣博的文化科技素養:法學雖然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但案件的復雜性、廣泛性又決定了法學與政治學、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哲學以及外語、科技等學科有著絲絲縷縷的聯系,美國聯邦法院法院高等法官布蘭代斯說道:“一個法律工作者如果不曾研究經濟學和社會學,那麼他就極容易成為一個社會公敵”,可見經濟學和社會學對一個法官是多麼重要啊!再比如我院實現了微機聯網和辦公自動化,這種形勢下,法官不懂科技行嗎?
第四,法官不但要實現公正,還要讓人看的見公正,感受到公正,尤其是要讓當事人感受到程序公正。訴訟可能只實現了有限的實體公正,但所有的訴訟都應該實現完全的程序公正。絕大多數當事人一生中來法院可能只一次,法官有責任確保當事人無論勝敗,都至少會認同和尊重我們的司法程序,使他們覺得受到了程序公正的待遇和合理文明的禮遇。這就要求法官時刻保持中立、慎言、穩重、理智。喋喋不休地介入當事人的爭論,往往打破當事人的平衡,這等於法官自卸法官責任,改演律師角色,這怎麼能讓一方當事人感覺公正?如果說律師是“我說故我在”,那麼法官則是“我思故我在”。法官的主要職責是傾聽和思考,然後在此基礎上將抽象的法律條文與復雜的具體案件對應起來,演繹出最令人信服的判決,寫就出折射法精神的妙文。
第五,法官應該是一個法理情交融的人。法律的基礎是理性,法官斷案也應憑借理性,法律制度的自治要求法官在穿上法袍的那一刻起放棄一切感情色彩,使自己的腦袋成為一塊無色無彩的玻璃板,但古今中外那些家喻戶曉的傑出法官無一不是法理情並重者。事實上,具有玻璃板資質的頭腦恐怕無論從事任何工作,都不會出類拔萃。理想的法官應該是心性、智性與靈性三方面都得到了高度發展的人物。一個只會援引法律規則的人可以充當一副性能良好的法律機器,但卻不能成為一名受人敬仰的優秀法官。只有實現審判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的“三統一”,才是司法之至高境界。
第六,法官應該是勤勉敬業和高效率的。訴訟的拖延使當事人長期生活在不穩定狀態,是對人的一種折磨,使當事人在訴訟的戰車上進退兩難,退則代價已付,心有不甘,進則遙遙無期,代價尚不知再付幾多。“待到草兒青青,馬兒已餓死”,不正是對司法拖延所帶來的惡果的形象比喻和無情批判嗎?法官不是歷史學家,決不能讓糾紛無限期的拖延下去,我們應該深刻理解“遲來的正義等於非正義”這句話的深刻意義,應該只爭朝夕,勤勉敬業,盡快地讓當事人在糾紛中解脫出來,開始他們新的正常生活。
第七,法官應該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人格。法官高尚的職業道德和人格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法官失去了道德良知,正義將盪然無存,法律哪還有權威和公信力?法官的權威不僅來自法律的授權,也來自法官自身道德人格力量的支撐,法官只有執著地忠誠法律,執法如山、冰霜節操,淡泊人生,不為權、錢、情等利念所動,追求自身人格魅力的完美,才能贏得社會的尊重和仰慕,才能真正成為司法權威的化身和社會正義的最後屏障。如果說世界上有完人的話,那麼法官首先應該是完人,所以世界各國都對法官的道德人格規定了極為苛刻的要求,翻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便可以看到滿紙全是“應當”和“不得”句型,對法官的道德水準提出了近乎“聖人”、“完人”的標准要求,要達到這一標准,需要我們付出終生的努力。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一道德基本准則非常具有先進性和科學性,為法官追求道德完美提供了努力方向和目標,必將推動法官“德化於自身、德化於本職、德化於社會”的進程。
“法興則國治,法衰則國弱”,黨中央指明了依法治國的道路,給中國帶來了繁榮昌盛和光明的未來,也給生逢盛世的法官帶來了光榮、夢想與使命。但是,做法官難,做好法官更難,一代法官的成長註定是艱辛的,正象中國法治化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一樣,會有種種障礙,但我們應該響亮地宣布:我們已做好了各種准備!
共和國法官的樂趣在於為人民排憂解難,我們渴望的不是錢財,也不是虛榮,而是公正與公平;我們遠離燈紅酒綠,沉浸於思想的恬靜 清明 之中,追求的是人格的完美;我們的極樂之地不是權力,而是中國的法治化道路,實現法治是我們的夢想,我們堅信法官是法治化道路的扛鼎之人,司法公正高效和法治化道路將在我們腳下越走越寬。各位法官們,讓我們共勉和為之奮斗吧
看完“法院法官愛崗敬業比賽演講稿3篇”的人還看:
1. 法院愛崗敬業演講稿3篇
2. 愛崗敬業演講稿法院3篇(2)
3. 法官先進事跡演講稿3篇
4. 愛崗敬業演講稿服務3篇
5. 法官職業道德演講稿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