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九法官圖

九法官圖

發布時間: 2022-12-31 04:33:18

Ⅰ 美國的最高法院,誰來監督

美國最高法院由1名首席法官和8名法官組成,擁有最高司法權,其判決為最終判決。9名法官均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批准任命,如無失職,將終身任職。

美國憲法對司法的有關規定 受歐洲思想家孟德斯鳩(Charles-Louis de Montesquieu)和洛克(JohnLocke)的影響,美國憲法的締造者把司法獨立作為美國建國的一條重要原則。 在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等人看來,司法部門只有不聽命於立法和行政部門,才能主持正義,保護公民的生命、財產與自由。美國的締造者之所以如此看重司法獨立,也是由於喬治三世迫使殖民地的法官服從於他的旨意,使他的壓迫政策暢行無阻。推翻英帝國統治後,美國的締造者便將司法獨立寫入憲法,希望用司法對行政和立法部門加以約束,防止它們濫用權力。 美國憲法對司法的規定相當簡明扼要。在第一章將立法權授予國會、第二章將行政權授予總統之後,憲法第三章將司法權授予聯邦最高法院及其下屬法院,並規定了法官的任期、工資待遇、司法權的范圍等等。除第三章專門講述司法之外,第一章和第二章也有少量涉及司法與立法、司法與行政之間關系的規定。這些規定主要包括:一、聯邦司法權屬於聯邦最高法院,以及國會設立的若干下級法院。法官只要行為端正,得終身任職並領取薪酬。該薪酬在其任職期間不得削減(美國憲法第三章第一節)。將司法權交給最高法院,至少在文字上界定了司法與立法和行政部門的區別,使國會和總統不得插手司法領域。這樣,美國的建國者用憲法的前三章分別規定了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的歸屬,明確了三權分立的政府結構。在將司法權授予法院之後,憲法馬上談到法官的任期和工資等相當瑣碎的問題,這種安排初看起來令人費解,實際上卻是出於維護司法獨立的根本考慮。在殖民地時代,喬治三世可任意決定法官的任期和薪酬,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法官對行政部門的依從。所以,在憲法締造者眼中,法官的任期和工資待遇構成了司法獨立的一個根本問題。通過規定法官的終身制並給予他們穩定的、較優厚的工資,憲法試圖杜絕法官為了保全職位和薪水而在處理案件時屈從於外界壓力,有失獨立與公正。
最高法院法官由總統提名,經過參議院審議和認可後,由總統正式任命(美國憲法第二章第二節第二條)。這一規定體現了憲法的締造者要求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個部門在相對獨立的同時,又要彼此制約的意圖。由行政和立法部門掌握聯邦法官的來源,使行政和立法部門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控制司法部門的意識形態,彼此協調工作,同時也防止由不稱職的人員掌握司法權力。這條規定也說明聯邦法官不由民選產生。這種安排同法官可以終身任職的規定一樣,都是為了司法活動的獨立與公正。倘若法官由民選產生,他在判案時就不免要考慮其選民的利益與態度。倘若他沒有終身職位,就更要自覺不自覺地照顧其選民的利益,以求再次當選。規定法官由總統任命和參議院認可,並享有終身職位和固定工資,可以消除法官的後顧之憂,維護司法獨立。因為總統和參議員都是經民選產生,由他們任命和認可聯邦法官,基本上也屬於民×程序。
所有彈劾政府官員(包括總統、副總統或聯邦法官)的案件須由國會(而不是司法部門)負責。彈劾案件必須由眾議院發起(美國憲法第一章第二節第五條),由參議院審理(美國憲法第一章第三節第六條)。彈劾的依據必須是叛國罪、賄賂罪或其他各種重罪與輕罪(美國憲法第二章第四節)。
(一) 法官的任免 在任何國家的司法制度中,如何任免法官都是一個關鍵問題。在美國政治實踐中,對法官的任命更多地體現了行政和立法部門對司法部門的制約;而對法官的罷免,則更多地體現了司法部門相對於行政和立法部門的獨立。 如前所述,美國聯邦法院的法官必須由總統提名,經過參議院的審議、認可,再由總統正式任命(美國憲法第二章第二節第二條)。在美國歷史上,總統對法官的任命權一直被行政部門當作控制司法部門的一個重要手段。美國歷屆總統在任命法官(尤其是最高法院法官)時,幾乎無一例外地偏向本黨黨員或至少在意識形態上接近自己的人。例如,現任最高法院法官中的共和黨人都是共和黨總統任命的,而民×黨人則都是民×黨總統任命的。雖然過份地偏向本黨成員會招來反對黨的批評,但這一作法已為美國各方所接受,而國會也極少反對總統對法官的提名與任命。 在美國歷史上,利用自己對法官的任命來積極干涉司法部門的總統並不少見。因為美國憲法並未規定最高法院法官的人數,總統在理論上可以任命無數新法官進入最高法院,從而使最高法院成為本黨的一個堡壘。這方面的一個極端例子來自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 當他的「新政」在連續幾個案子中遭到最高法院的抨擊後,羅斯福試圖任命六名新法官進入最高法院,希望藉此使最高法院的法官由九人增到十五人,從而使親「新政」的人成為多數。羅斯福與最高法院這一次較量的結果是最高法院改變態度,轉而支持「新政」;羅斯福也因而放棄任命新法官的打算。從十九世紀中期至今,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一直限定在九人;只有現任法官因年老或死亡等原因退位,才有等額的新法官加入。但從上述例子來看,這一既成事實也並非鐵板一塊。 如果說對法官的任命權主要掌握在行政部門手中,那麼對法官的罷免權則由立法部門所執掌。如前所述,對聯邦法官的彈劾權屬於國會(美國憲法第一章第二節第五條)。眾議院彈劾一名法官,必須是由於他犯有或涉嫌犯有叛國、賄賂或其他重罪與輕罪(美國憲法第二章第四節),如聯邦法官克萊勃恩(Henry Claiborne)在1983年因受賄、偷稅漏稅等被國會彈劾。彈劾的目的是因為該法官不願自動辭職,所以需要彈劾程序剝奪他的職位。 因為對彈劾有這種嚴格的要求,更因為憲法明確規定聯邦法官只要行為端正便可終身任職(美國憲法第三章第一節),國會並無可能通過彈劾對法官具體的司法活動造成制約。眾議院發起一件彈劾案必須由多數票通過,參議院要判決被彈劾者有罪,也必須由出席議員的三分之二通過(美國憲法第一章第三節第六條)。這些嚴格的程序都保證了國會雖然有權罷免觸犯法律的法官,但卻無法干擾法官正常的司法。 所以,總的來說,雖然總統在任命法官時試圖影響法院的政治傾向,法官在就任後基本上不會失去職位或薪酬。美國司法界的一個著名說法是艾森豪威爾(Dwight D. Eisenhower)在回顧他的總統生涯時,認為自己所犯的最大兩個錯誤是任命了兩個上任後就與他的意見一貫相左的最高法院法官。 但即使如此,總統(或國會)也對該法官無可奈何。因為法官可以相對獨立於立法和行政部門,他們在審理案件時應更能做出公正的判決。
(二) 對司法活動的質量監督 由於法官非由民選產生,所以不需對選民負責,同時也很難說對國會負責。 因此,如何對他們的司法活動進行質量監督,就成了美國司法實踐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如前所述,總統對法官的任命和國會對法官的彈劾,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對司法部門的監督。從背景、閱歷、專業知識與能力上講,被總統任命的法官通常都能勝任工作。他們的道德品格在任命過程中也已通過審查;如果在任命後出現違法行為,國會可使用彈劾手段,解除他們的職位。 但是,總統和國會對法官的監督又是有限的:總統在任命法官後便基本失去了對該法官的控制;法官對具體案件的處理也不由總統等非司法官員過問。 由於同樣原因,只要沒有違法行為,任何法官都不必擔心國會將對他進行彈劾。 國會對法官的罷免權因而對他日常的司法活動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在美國司法實踐中,對法官更有效的一種質量監督來自美國的判決體例與大眾傳播媒介對司法的大量報導。作為習慣法國家,美國的判決體例基本上沿襲了英國的傳統:法官判決任何一個案子都採用判決書的形式。判決書的體例通常是:一、首先對案件所涉及的重要事實做客觀的描述與總結;二、評介原告與被告(或其律師)的主要論點和論據;三、根據有關法律、適用先例、立法部門的立法意圖、對公眾利益的考慮等等,對具體案情和法律條文進行推理、分析和論證,做出判決。在理想情況下,判決書就是一篇完整、嚴謹的論文,它把法官對一個案子的思考和推理完整地記錄下來,從而使任何人都能據此對他的判決進行分析與評價,並感到信服。一件案子判決後,判決書通常馬上公布。任何人都可以在圖書館查詢、借閱。近期的案子和判決書更可以通過電子媒介,在互聯網上檢索和閱讀。這種判決體例給司法活動帶來了極大的透明度,成為對法官判案質量的一種有效監督和促進。 大眾傳播媒介對司法活動的質量也有著重要的監督作用。司法案件在美國一直是傳媒報導的重點。尤其是比較著名的案件,無論是刑事還是民事,全國各大報章、廣播電台和電視台都會有詳盡的報導。近年來,更有攝像機進入法庭,對案件的審理過程作現場實況轉播。轟動一時的辛普森(O. J. Simpson ) 案是近期最明顯的例子。據稱全美有近億觀眾從電視上觀看了該案的現場審理和判決。目前,全美各大電視台都設有專門的司法節目,邀請司法界人士評論時下的重要案件。近幾年又出現了一個專門的「法庭電視」頻道,全天播放美國各地的司法新聞,報導和分析重要的案件,等等。一些地方性的案件,也常有當地媒體做詳細報導。 大眾傳播媒介對司法活動的大量報導,對教育美國公眾、使他們懂得憲法和法律、熟悉司法程序、了解法官的判案等起到了實際的作用。同司法判決書一道,大眾傳媒把法院和法官的司法活動充分地展露在公眾面前,使公眾成為司法活動的監督。由於司法的透明度,法官也因此勤謹辦案,以維護自己在社會上的形象和名譽,維護公眾對司法部門的信心。

Ⅱ 九頭鳥問題

九頭鳥,是傳說中的怪鳥,是戰國時代楚國先祖所崇拜的神鳥。又稱九鳳、鬼車、鬼鳥、姑獲鳥。《山海經》中的〈大荒北經〉有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櫃。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句曰九鳳。」九鳳本是楚人所崇拜的九頭神鳥,人面鳥身有九首的九鳳,是戰國時代楚國先祖所崇拜的半人半鳥的圖騰形象。如果要給楚文化以一種形象的象徵標志,恐怕沒有比「九頭鳥」更合適的了。「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難道還有比這句俗語更形象,更為人們所熟知和接受的嗎?然而,九頭鳥究竟是何物?它與湖北佬有著什麼特殊關系?在它那神奇的形象下包含著怎樣的深層文化內涵?這些不僅會挑逗起我們的強烈好奇心,而且對了解中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楚文化的特殊性格,有著重要的價值。

九頭鳥 - 詳細信息
由於人們對「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這一則流行諺語的褒貶不一,理解各異,近年在《湖北日報》副刊上又有好如果要給楚文化以一種形象的象徵標志,恐怕沒有比「九頭鳥」更合適的了。「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難道還有比這句俗語更形象,更為人們所熟知和接受的嗎?然而,九頭鳥究竟是何物?它與湖北佬有著什麼特殊關系?在它那神奇的形象下包含著怎樣的深層文化內涵?這些不僅會挑逗起我們的強烈好奇心,而且對了解中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楚文化的特殊性格,有著重要的價值。

九頭鳥 - 詳細信息
由於人們對「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這一則流行
從鳥神到鳥
《山海經》中的九鳳,是一個鳥神或神鳥無疑。然而,此後,九鳳卻從中國文獻上神秘地消失了,取而代之出現的種種冠以其它名稱的九頭鳥,不僅完全喪失了神性,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每況愈下,成了一個道道地地的鳥怪。
從漢末至唐宋,古文獻中的「九頭鳥」有著種種不同的稱呼,主要的是:
九頭鳥之別稱
「九頭鳥」一名,最早見於《太平御覽》卷九二七引《三國典略》:
齊後園有九頭鳥見,……
然而九頭鳥之別稱,古籍中甚為繁夥。《正字通》雲:
鶬鸆,一名鬼車鳥,一名九頭鳥, ……
《酉陽雜俎》卷十六《羽》:
《白澤圖》謂之蒼鸆,《帝鵠書》謂之逆鶬。
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十九:
鬼車,俗稱九頭鳥,……
以上所見,就有「鶬鸆」、「逆鶬」、「鬼車鳥」、「鬼車」等等異名。由這些異名再加考索,則又會發現很多其他名稱。如「鶬鸆」,是一種鳥名,但是在晉郭璞的《江賦》里,就有一種「奇鶬九頭」,這種「奇鶬」也就是九頭鳥。我們從下面的文章里將可以看出九頭鳥的其他很多異名別稱。
基本特徵
1、「九頭」還是「十頭」?
九頭鳥的最基本特徵就是有九個頭。但是關於這九個頭,也有多種不同的說法。有些人說它本來有十個頭。如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十六《羽》: 鬼車鳥,相傳此鳥昔有十首,……一首為犬所噬。
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十九: 鬼車,俗稱九頭鳥,……世傳此鳥昔有十首,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為災咎。……身圓如箕,十脰環簇,其九有頭,其一獨無而鮮血點滴,如世所傳。
明楊慎《楊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車》條:周公居東周,惡聞此鳥,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餘九首。
又有些人說它原本只有九個頭,其中一個頭受傷滴血永不癒合。如前引《三國典略》:
齊後園有九頭鳥見,……九頭皆鳴。
又唐劉恂《嶺表錄異》卷中雲: 鬼車,……或雲九首,曾為犬嚙其一,常滴血。
以上傳說中,以《齊東野語》所記的那個「十脰(脖子)九頭」的模樣最為嚇人,試想九個鳥頭之外,還有一個鳥脖子在那裡流滴鮮血,那多麼可怕?
其他外貌特徵
「色赤,似鴨。」(《三國典略》)
「狀如鵂鶹,大者翼廣丈許。」(《正字通》)案:「鵂鶹」今名貓頭鷹。晉張華《博物志》佚文:「鵂鶹鳥,一名鴟鵂,晝目無所見,夜則至明。」
「衣毛為飛鳥,脫毛為婦人。」(《酉陽雜俎•羽篇》、《玄中記》)
「身圓如箕,十脰環簇……每脰各生兩翅。當飛時十八翼,霍霍競進,不相為用,至有爭拗折傷者。」(《齊東野語》)
「其狀如大蝴蝶。」(宋朱翌《猗覺寮雜記》卷下)
滴血為災
「此物愛以血點其衣為志,即取小兒也。」(《古小說鉤沈》引《玄中記》)
「為鳥祟,或以血點其衣為志。」(《酉陽雜俎•羽篇》)
「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有凶咎。」(《嶺表錄異》卷中)
「血滴人家為災咎。」(《齊東野語》卷十九)
晝伏夜出,鳴聲丑惡難聽
「晝目無所見,夜則至明。」(《博物志》佚文)
「正月夜多鬼鳥度。」(《荊楚歲時記》)
九頭鳥
「春夏之間,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嶺表錄異》卷中)
「晝盲夜了。」(《正字通》)
「夜飛晝隱。」(《酉陽雜俎•羽篇》)
「秦中天陰,有時有聲,聲如力車鳴,或言是水雞過也。」 (《酉陽雜俎•羽篇》)
「周公居東周,惡聞此鳥。」 (《楊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車》)
滴血或落毛,危害小兒
「是鳥多落塵於兒衣中,則令兒病。」(《水經注•江水》)
「毛落衣中,為鳥祟,或以血點其衣為志。」(《酉陽雜俎•羽篇》)
「鳥無子,喜取人子養之,以為子。」(《玄中記》)
「見小兒衣,落毛其上,兒必病。」(《猗覺寮雜記》卷下)
其他特徵
「愛入人家爍人魂氣。」(《嶺表錄異》卷中)
「見火光輒墮。」(《正字通》)
關於九頭鳥的特徵,宋梅堯臣《古風》一詩說得比較詳細,今錄如下:
昔時周公居東周,厭聞此鳥憎若仇。
夜呼庭氏率其屬,彎弧俾逐出九州。
射之三發不能中,天遣天狗從空投。
自從狗嚙一首落,斷頭至今清血流。
邇來相距三千秋,晝藏夜出如鵂鶹。
每逢陰黑天外過,乍見火光輒驚墮。
有時餘血下點污,所遭之家家必破。
民間關於九頭鳥之禁忌
由於九頭鳥是一種凶鳥,民間對它畏懼有加,於是有種種對它的禁忌和防禦它的辦法。
1、禁忌
「豫章間養兒,不露其衣。」(《水經注•江水》)
「凡人飴小兒,不可露處,小兒衣亦不可露曬。」(《酉陽雜俎•羽篇》)
「小兒之衣不欲夜露。」(《玄中記》)
2、禳解及驅除
「故聞者,必叱犬滅燈,以速其過澤國。」(《齊東野語》卷十九)
「惡聞此鳥,命庭氏射之。」(《楊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車》條引小說)
「家家槌床打戶,捩狗耳,滅燈燭以禳之。」(《荊楚歲時記》)
九頭鳥 - 傳說來源
九頭鳥的傳說起源甚早,傳播極廣,在久遠的傳播之中,各時代各地區差異很多,要追溯其最初的起源十分困難。從現存古籍文獻中,我們找到幾個起源。
起源於「九尾鳥」
《廣韻》:「鶬鴰,《韓詩》雲:孔子渡江,見之異,眾莫能名。孔子嘗聞河上人歌曰:『鴰兮鶬兮,逆毛衰兮,一身九尾長兮。』」
這種「一身九尾」的鳥,曾經被孔子看到過,當時已經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名字,只覺得它非常怪異。後來有人將它叫做「鶬鴰」,也就是貓頭鷹一類的鳥類。九頭鳥也許就是從九尾鳥演變而成的一種傳說凶鳥。
起源於天帝游女的傳說
《古小說鉤沈》輯《玄中記》:姑獲鳥夜飛晝藏,蓋鬼神類。衣毛為飛鳥,脫毛為女人。一名天帝少女,一名夜行游女。……一名隱飛。鳥無子,喜取人子養之,以為子。今時小兒之衣不欲夜露者,為此物愛以血點其衣為志,即取小兒也。故世人名為鬼鳥,荊州為多。昔豫章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人,……匍匐往,先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各去就毛衣,衣之飛去。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後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後以衣迎三女,三女兒得衣亦飛去。今謂之鬼車。
這是最早的關於仙女下凡的傳說故事。仙女下凡之後,穿著毛衣是鳥,脫下毛衣是女。她在與豫章男子結婚生女後,回到天上,後來又把三個女兒都接走了。所謂「鳥無子,喜取人子養之」,指她飛回天上未接女兒時,再到凡間來尋找女兒。為了防止她把別人家的小兒當成自己的女兒接走,於是民間形成了這種對它的禁忌。這個傳說一直延續下來,各個時代有各自不同的版本。如:
《搜神記》卷十四: 豫章新豫縣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鳥。匍匐往,得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各飛雲,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後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後復以迎三女,女亦得飛去。
《水經注•江水》: 陽新縣地多女鳥。《玄中記》曰,陽新男子,於水次得之,遂與共居,生二女,悉衣羽而去。豫章間養兒,不露其衣,言是鳥多落塵於兒衣中,則令兒病。故亦謂之夜飛游女矣。
《敦煌變文集•句道興〈搜神記〉》略雲: 昔有田昆侖者,家貧未娶。禾熟時見三女於池洗浴,其二抱天衣飛去,昆侖攫得小者天衣,遂挾以為妻,攜回見母。經年產子,名曰田章。昆侖被點兵西行,三年不返。女乃向母索看天衣,屢經懇求,母不忍拂其意,即發藏畀之。女著衣便騰空上天而去,雖母哀號,不之顧也。然終念兒子,乃與二姊復下凡游戲,冀見其兒。其時田章五歲,受董仲先生教來覓母。三女遂將天衣共乘小兒上天。天公憐憫外甥,遂教其方術伎能。經四五日,兒年已十五矣。天公即與以文書八卷,令其下凡。兒三才俱曉,天子聞知,即召為宰相。後犯事,遂流配西荒之地。……
起源於「女岐」
《楚辭•天問》:「女岐無合,夫焉取九子?」
王逸註:「女岐,神女,無夫而生九子也。」
丁晏箋:「女岐,或稱九子母。」
這是古代楚國關於神女女岐的傳說。從女岐無合(無夫)而生了九個兒子,那麼她九個兒子是怎麼來的呢?當然是「取之於人」,於是民間就有對她的禁忌,認為她會時常下凡來取人之子。又由「九子」演變成「九頭」之說,後又與「天帝游女」或姑獲鳥等傳說糅和流傳,形成九頭鳥的傳說。
產婦所化的厲鬼
這個起源說法僅見於《酉陽雜俎》卷十六《羽》。
作為一個流傳久遠的傳說,九頭鳥傳說肯定是一個多源而又分派的傳說故事,要完全弄清它的源頭和流變,尚須進一步的考證。

九頭鳥

有關資料
1、《楚辭•天問》: 見前引 。
2、《太平御覽》卷九二七引《三國典略》:齊後園有九頭鳥見,色赤,似鴨,而九頭皆鳴。
3、《文選》晉郭景純(璞)《江賦》: 若乃龍鯉一角,奇鶬九頭。
4、張華《博物志》佚文: 鵂鶹鳥,一名鴟鵂,晝目無所見,夜則至明。
5、魯迅《古小說鉤沈》輯《玄中記》: 見前引 。
6、晉干寶《搜神記》卷十四: 見前引。
7、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 見前引。
8、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 正月夜多鬼鳥度,家家槌床打戶,捩狗耳,滅燈燭以禳之。
9、《廣韻•鶬鴰》: 見前引 。
10、《敦煌變文集•句道興〈搜神記〉》 :見前引 。
11、《正字通》: 鶬鸆,一名鬼車鳥,一名九頭鳥,狀如鵂鶹,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見火光輒墮。
12、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十六《羽》: 夜行游女,一曰天帝女,一名釣星,夜飛晝隱,如鬼神,衣毛為飛鳥,脫毛為婦人,無子,喜取人子,胸前有乳。凡人飴小兒,不可露處,小兒衣亦不可露曬,毛落衣中,為鳥祟,或以血點其衣為志。或言產死者所化。
13、又: 鬼車鳥,相傳此鳥昔有十首,能收人魂,一首為犬所噬。秦中天陰,有時有聲,聲如力車鳴,或言是水雞過也。……《白澤圖》謂之蒼鸆,《帝鵠書》謂之逆鶬。
14、唐劉恂《嶺表錄異》卷中雲: 鬼車,春夏之間,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嶺外尤多。愛入人家爍人魂氣。或雲九首,曾為犬嚙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有凶咎。
15、宋梅堯臣《古風》詩:見前引 。
16、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十九: 鬼車,俗稱九頭鳥,……世傳此鳥昔有十首,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為災咎。故聞者,必叱犬滅燈,以速其過澤國。……身圓如箕,十脰環簇,其九有頭,其一獨無而鮮血點滴,如世所傳。每脰各生兩翅。當飛時十八翼,霍霍競進,不相為用,至有爭拗折傷者。
17、宋朱翌《猗覺寮雜記》卷下: 嶺外有蟲名暗夜,見小兒衣,落毛其上,兒必病。其狀如大蝴蝶。
18、明楊慎《楊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車》條:周公居東周,惡聞此鳥,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餘九首。
為什麼稱湖北人是「九頭鳥」?
楚民族是一個崇拜龍鳳的民族。楚人的祖先祝融就是鳳鳥的化身。《白虎通,五竹篇》說祝融「其精為鳥,離為鸞。」鸞便是鳳。故楚人對鳳總存在著一種深厚的感情。他們尤其喜歡以鳳喻人。傳說楚莊王剛剛即位時,整天尋歡作樂不問國事。伍舉便進諫問:「有鳥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庄王答曰:「三年不蜚不鳴,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伍舉以鳥喻庄王,庄王也以鳥自喻。這鳥飛能沖天,自然便聯想起楚人所景仰的那大得「不知其幾千里」,「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的大鵬。「鵬者,鳳也」。其鳳後觀有一頭,上看有一頭藏於身下,前看仰首觀雲。在古人的觀念中,鳳是一種神鳥。《山海經》說:「火荒之中------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鳳鳥飛騰,繼之以日夜」,「鳳翼其承旌兮,高翱翔之翼翼」,「三鳳其展鳴,驚天地,泣鬼神兮」, 三鳳九頭,「其志大兮,其慧遠兮。」古時楚國轄湖北、湖南兩地。自古英才輩出,而荊楚之地,又是楚文化的中心。湖北人勤勞且聰慧,舉國皆知,故有一說:「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
「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三個湖北佬,抵不上一個安慶佬。」的來歷?
「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三個湖北佬,抵不上一個安慶佬.」據說這句話源於清代,說起來也有兩三百年的歷史了,也是在那時候,安慶人也確實了得,文壇出了霸主桐城派,「天下文章其出於桐城乎!」還出了父子宰相張英、張廷玉,「桐城張姚二姓,占卻半部縉紳」「六尺巷」的故事更是婦孺皆知.在一定意義上說,一部安慶的文化史,同時也是安徽文化史,安慶的發展史,同時也是安徽的發展史,其重疊部分有十之八九。
九頭鳥 - 與法律—美國法院
美國最初最高法院推事九位大法官——「九頭鳥」
九位大法官平起平坐,一人一票,所以說九位大法官像九頭鳥,飛起來東西南北都有可能,以簡單多數導航。
九頭鳥 - 為什麼叫湖北人叫九頭鳥?
「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這一則流行諺語的褒貶不一,理解各異,近年在《湖北日報》副刊上又有好幾位作者對此各抒己見,頗為熱鬧。有一位原籍武漢的台灣民俗學家朱介凡也撰有《九頭鳥傳說》一文,此文長兩萬字,引述中國古典文獻包括許多地方誌中的材料近百條,對九頭鳥這一俗諺的今古演變及社會文化內涵進行細密考評,原刊於《東方雜志》,後選入作者自編的《中國謠俗論叢》。近日重讀此文,感到他不僅是引述資料最豐富,而且是論析明晰合理、令人信服的難得之作。筆者特撰短文予以評介。
介凡先生認為,九頭鳥的傳說,實脫胎於《楚辭》和《山海經》中的一些古老的神話。《山海經·大荒北經》中載:「大荒之中,有山名北極天桓,海水北住焉。有神九首,人而鳥身,名曰九鳳。」這九頭鳳就是九頭鳥的最早說法。也可以說九頭鳥就起源於《山海經》中的九鳳。鳳本是中國神話中的神鳥,九頭鳳就更加神奇了。《山海經》中不僅有九首之鳳,還有九首或九尾之狐、羊、虎等等,而且在講究陰陽和合的古代中國,九是陽數,寓吉祥神聖意味,所以九頭鳥最初並不含妖氣。
關於九頭鳥染上妖邪之氣,在中國民俗中演變成招人厭惡的反面角色,是從漢代小說所載「周公居東,惡聞此鳥,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猶餘九首」開始的,後來的《荊楚歲時記》、《酋陽雜俎》、《齊東野語》誅書的記述渲染而廣為人知。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留下《鬼車詩》一首,對此有最為生動完整的記述:「昔時周公居東周,厭聞此鳥憎若仇,夜呼命庭率其屬,彎弧陴遂出九州,射之三發不能中,天遣天狗從空透,自從狗嗤一頭落,斷頭至今清血流,邇彌相距三千秋,晝藏夜出如咻鶹。每逢陰黑天外過,乍見火光驚輒墮,有時余血下點呼,所遭之家家必破。我聞此語驚且疑,反祝疾飛無我禍,我思天地何茫茫,百物巨細理莫詳,占凶在人不在物,一去兩頭反為祥。……」這里講,對九頭鳥的仇視,是從春秋時曾被楚人戰敗的周公開始的。後來此鳥被天狗咬去一頭一尾後,斷頭處血流不止,人們以為被血滴玷污即屬不祥,於是九頭鳥就成妖邪之物了。但歐陽修不信此說,而是主張「凶吉在人不在物」。由此可見妖由人生,同九頭鳥的形態習性其實並無多大關系。
以九頭鳥象徵人事,介凡先生從歷史上舉出兩例。一是同明代湖北人張居正為相有關。這里又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說張居正為相時,大權在握,整頓吏治,聲譽日增。患病時,各地官紳紛紛為之建醮,跡近鋪張,事為九大御史前後參奏,而張之地位並未動搖,九大御史反為張居正一一整肅,因此當日民間便生出「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之謠,以為九頭鳥再厲害,也敵不過一個湖北佬。在這個說法里九頭鳥乃指九御史,並非湖北人。其二是說張居正在整頓朝政時,保薦了九位御史,這九人都是他的湖北老鄉,對貪官污吏嚴厲制裁,革新政風大有成效,那些受到整頓的貪官污吏,心懷不滿,因而咒罵「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由此可以看出,這九頭鳥的謠傳,原是當日政敵散布出來以攻擊張居正的。
另一說是這句諺語出於清初滿人對湖北人的詛恨。據有關史料記載,鄂之圻黃地區,曾據山岩拚死抗清。大局既定後,那些難忘故國的遺民,又拒絕同清廷合作,如有受清廷籠絡所利用的,眾所共棄;乃使滿人為官湖北者,莫不惱恨交加。在無可奈何之下,因荊楚向有九頭鳥傳說,於是編造了這句諺語。後來武昌辛亥首義的成功,再次證實了這句諺語的活力。因而在台灣出版的《湖北文獻》上刊出的詩作,高唱:「武昌一夕鳥飛鳴,滿族政權難自保,九頭徽號稱鄂鳥,鄂人聽了不煩惱。」
至於在民間,這句九頭鳥的俗諺還有另一層意味。介凡先生認為這同武漢作為一個南北水陸交通中心,所形成的外鄉人同武漢本地人之間的隔閡有關。凡是交通便利的地方,民眾的知識開發較早,在社會生活中競爭較多,在彼此交往中狡詐較多。武漢三鎮以外的各省人往往討厭他們,見而生畏。武漢又是湖北的代表,本來是「天上九頭鳥,地下武漢佬」,因武漢二字早期比較生疏,後來就變成湖北佬了。
從這位深諳湖北風土人情的台灣學者的文章可以看出,九頭鳥本是從楚人所崇拜的鳳凰形象脫胎而來的,在中古時期才染上妖邪色彩進入民俗生活。明代以後,才把它和湖北人聯系起來。但它並沒有明確而穩定的含義,有時用以象徵湖北人的豐富智慧和對邪惡強暴勢力的強有力抗爭,有時則用以嘲諷在人際交往中的狡詐。這些含義和用法都是歷史形成的。既然如此,我們在今天也就沒有必要就九頭鳥本身確定一個或正或反的固定解釋。隨著湖北人地方性格及其歷史地位的豐富發展,九頭鳥這句俗諺自然也會具有新的

諺語的褒貶不一,理解各異,近年在《湖北日報》副刊上又有好

Ⅲ 簡述西方司法獨立原則。

以美國的司法獨立原則為例,美國的各級法院法官大多是從開業律師中選內拔出來的。聯邦法院的法官容,從地區法院、上訴法院到最高法院,都是由總統提名,交由國會參議院認可同意由總統任命的。至於各個州,有的采選舉制,有的采任命制,有的實行選舉與任命的混合制。在美國,高級法院法官極少數是由下級法院法官升任的。

美國的法官盡管也有級別之分,但在工資收入方面區別不大,在履行審判職責時法律地位更趨平等,法官的獨立自主性也更強,等級色彩盡管存在,但相對弱化。

(3)九法官圖擴展閱讀

司法獨立最早是作為一種觀念被用作對抗王權的專橫和對民眾權益的保護。司法獨立原則在現代各國憲政中得到普遍尊重和確認,作為一項現代法治原則,盡管各國的立法和制度設計有所不同,但基本認為其指法院、法官獨立地行使司法權,法院、法官的審判活動只服從法律與良心,不受外來干涉。

較美國而言,德國的法官人數比較龐大,法院的管理需要法院院長兼管法院行政事務,這就使法院帶有一定的行政性。同時政府行政官員對法官的行為也有一定約束力,這就造成行政權與司法權一定程度上的緊張。

Ⅳ 法官先進事跡演講稿3篇

演講稿 作為演講者在演講時所依據的文稿,是演講成功的關鍵。那麼法官先進 事跡 演講稿怎樣寫?下面我分享了法官先進事跡演講稿,供你閱讀參考。
法官先進事跡演講稿篇1
某某同志現任 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審判員,是一名矢志於審判崗位上的優秀女法官。

從事法院工作25年以來,她憑著對法官職業的忠誠熱愛,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秉公執法,忘我工作,累計辦理了 件、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她也因此多次榮獲

連續三年沒有發生錯案和上訪投訴案件

公正執法,做一名群眾滿意的好法官

某某是刑庭的一名審判員。多年的法官經歷鑄就她正直、機智的性格。她深知,自己手中的審判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她只能用手中的權力來保衛人民的安寧。自從「嚴打」整治斗爭開始後,某某更是把全部身心都撲在了工作上。作為一名刑事庭的法官,運用法律武器打擊犯罪,懲罰邪惡是她的職責。她一方面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另一方面恪盡職守,依法從重從快打擊犯罪分子。作為一名刑事庭審判員,如何在「嚴打」期間准確、及時審結案件,成為擺在她面前的一個難題。某某想方設法提高工作效率,將案件依收案時間先後排列,定出時間表,按計劃審結。此外,她抓緊一切可利用的時間,投入到工作中。白天抓緊時間開庭調查,工作時間不夠用就利用晚上的時間寫法律文書、閱卷。熟悉審判的人都知道,開庭不僅是個腦力活,它需要審判員的大腦高速運轉,掌握庭上瞬息萬變的局勢;開庭還是個體力活,一個庭開下來常常口乾舌燥。作為審判員,某某承辦了大批案情復雜、審理難度較大的案件,許多庭要開上一天。

公正執法,審慎細致辦「鐵」案

作為一名黨員,某某深知,只有堅持嚴格依法辦案,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厚望。因此,在貫徹執行依法從重從快的方針的同時,對於每個案件,她都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審理,力求每個案件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她在庭審前認真閱讀卷宗,制定周密細致的庭審提綱,為開庭審理做好充分准備;在庭審過程中和庭審後認真組織合議庭成員進行評議,反復推敲案情,力爭將每件案件辦成鐵案。

講政治、講大局,力求最佳社會效果

在政治上,某某同志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鄧小平理論、江澤民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學習黨的知識,嚴格以黨員標准要求自己,效率意識、服務意識。在每次嚴打整治斗爭中,為維護全區社會穩定的大局,她在保證審判質量的同時,還爭取使案件審理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而不是就案辦案。在此期間,她接連審理了幾個刑事附帶民事賠償的案件。凡是此類案件中,如果民事部分處理不好,極易引起被害人或其家屬的激烈情緒,激化雙方當事人的矛盾,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因此對此類案件,她總是提醒自己要做好當事人的工作,及時化解矛盾。司法為民 扶助弱者某某同志在辦案中,牢記司法為民的工作宗旨,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不懼辛苦,不怕麻煩,對人民有利的事情,她總是沖鋒在前面,並且她能平等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對來訪的群眾,她熱忱地為他們提供法律咨詢,真誠的為他們排憂解難,贏得了當地群眾的信賴。特別是對於一些不懂法的農民群眾,她更是十分耐心地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給他們講道理,讓他們贏得明明白白,輸得心服口服。

廉潔勤政 一身浩然正氣

公正辦案,廉潔是根本。在工作中,某某嚴格執行紅山區政法幹警「十條禁令」,始終拒說情,拒吃請,拒收當事人的一切財物,堅持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秉公執法,維護了法律的尊嚴。一次,她主審了一起盜竊案。她的同學是這位被告人的親戚。一天晚上,同學專程上門說情,要求看在同學的面子上,判處被告人緩刑。面對摯友企盼的目光,她耐心地解釋:「老同學,你應該理解我的工作。辦案是以事實和法律為依據,科學量刑判處。假如枉法裁判,豈不是執法犯法?」聽完這些話,老同學拂袖而去。審判結果,這位同學的親戚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在友情、親情與法律之間,她執著堅定的是一個人民法官的職業道德,忠誠維護的是法律的神聖與尊嚴。多年來,類似這樣的情況不勝枚舉。但她常說:「既然我選擇了法官這一職業,就要對得起自己胸前的天平。自某某同志參加工作以來,從來沒有違法違紀現象發生。

某某同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她深知做一名新時代法官肩上的責任和義務,她將繼續不斷的學習新知識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繼續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找出差距,克服不足,把公正與效率做為其行動的指南,做一名讓領導放心、讓群眾滿意的好法官。
法官先進事跡演講稿篇2
他是一個勤懇敬業、廉潔奉公的好法官。自入黨xx年來,他躬身實踐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自覺做到「司法為民」,淡薄名利重事業,勵精圖治,有所作為。他曾連續11年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兩次榮立三等功,多次被盛市、縣表彰為「嚴打」整治斗爭先進工作者。xxxx年xx月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為四級高級法官。今年,新春伊始,XXX被XX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全拾政法戰線先進幹警」,省高級人民法院授予他拾十佳」法官榮譽,受到通報表彰。

不學習就沒出路

xxxx年XXX從部隊復員到XX縣法院工作,崗位的變換讓他感到了自身 法律知識 的欠缺,因為他知道,法官自己法律知識掌握不牢,就不可能做到公正、准確地辦案。從此,XXX發揚「釘子精神」,想方設法擠出時間學習。他把自己身邊的同志當作良師,虛心求教;經常向一直從事審判工作的同志請教工作中的疑難問題,苦心研讀法律知識。xxxx年xx月,他順利拿到了XX省高等 教育 自考法律大專文憑,成為當時XX縣法院第一個自考大專 畢業 的人。xxxx年x月,他又報名參加西南政法大學法律本科的自學考試,即「小自考」。由於報考難度較大,和他一起報名學習的許多年輕人都中途退卻了,只有XXX依然以堅強的毅力堅持著,當別人在工作之餘看電視、打撲克消磨時光的時候,他卻在燈光下孜孜不倦地讀書。XXX只用了兩年時間考完了所有科目,在他44歲那一年獲得了法律本科文憑。然而學無止境,他沒有停止學習的步伐,深知法律更新很快,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熟練准確地掌握和運用,現在他每天都要抽空學習法律、司法解釋等有關法律知識。

在抓好自身學習的同時,XXX還組織和督促庭內同志學習。他告誡庭內同志:「不學習就沒有出路,只有爭做‘學習型’、‘知識型’的法官,才能適應審判形勢的新需要」。在XXX的影響和帶動下,全庭同志形成了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人人取得了法律本科學歷,兩人通過了司法考試。

同時,XXX還把結合工作寫宣傳、信息、調研 文章 看作是提高審判人員綜合素質和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每年他個人在全國、省市縣級刊物上發表文章近百篇,有力地宣傳了法院審判工作,自身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不拿權力做交易

XXX在法院工作了xx年,辦過幾千件民商、審監、執行、刑事案件,從沒辦過一件冤假錯案,沒吃過當事人一頓飯,沒收過當事人一分錢,沒辦過一件人情案。尤其是在刑事審判庭工作後,求他「開條口子」、「輕判一點」、「網開一面」的上級領導、同事、親友非常多,可是他始終堅持「什麼大也不如法律大,任何時候都要對法律負責」這個理念,從不受外界的干擾影響。雖然他愛人沒有工作,家裡生活全靠他一人的工資,家境很不富裕,但他深深地知道「吃人東西嘴短,拿東西人手軟」,法官一出現不廉潔的行為就會影響到案件質量,公正司法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因他的「無情」碰了一鼻子灰、無功而返的人都只有無可奈何地搖搖頭說:「對這個‘刀槍不入’的人真是毫無辦法……」XXX卻常說:作為一名法官,給群眾辦事是應該的,若收了當事人的禮,沒辦成事當事人會罵我「不是人」,收了禮物辦成了事當事人也同樣會在心裡瞧不起我,自己行的正,走得端,辦案公正,那些歪門邪道就鑽不了空子。

xxxx年xx月,在審理被告人汪暢犯購買使用假幣一案中,當事人為減輕罪刑,托任某領導的襟兄來說情,夜晚又帶著兩瓶名酒等貴重禮品,敲開了XXX的家門,請求給點面子,要求「放此人一馬」,並說事成之後,定當重謝。XXX不但沒有收他送來的錢物,還對當事人給予嚴厲批評。該領導大動肝火:「你這小小的一個庭長,敬酒不吃吃罰酒……」XXX果斷地回答:「是黨和人民給我的權力,豈能以權謀私,權錢交易。」說情者見無孔可入,無計可施,悻悻拿起錢物離去。XXX頂住了各方壓力,依法公正地作出了有罪的判決。

盡管如此,有的人還是半信半疑,總覺得辦事不「表示」心裡不踏實。在審理原告宋華曄與被告鄒太明爭水糾紛中,XXX經過說法論理,到案發地進行調查、繪制現場圖,查明了糾紛起因,宣告被告鄒太明無罪,同時駁回自訴人宋華曄民事賠償請求的判決。被告沒想到自己的官司能夠打贏,當場掏出1000元錢表示謝意,XXX毫不猶豫地回絕了。

不作表率何談稱職

XXX常說,自己是一個農家子弟,是黨把我培養成一名法官,不拚命地干好工作就對不起組織的培養教育,越是資歷老,越要當好表率。

當過軍人XXX依舊保持著軍人優良的作風。在XX縣法院工作xx年來,XXX嚴格遵守法院勞動紀律,院考勤登記簿里記載著他全勤的記錄,他從來沒有遲到早退過,也從未因私事請假過一天,很少過一個完整的「雙休日」和節休假日,工作起來不分白天和黑夜,從不叫一聲苦和累,同事們都叫他「拚命三郎」。

在審判工作上,他更是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辦案。作為刑事審判庭的庭長,他嚴把案件審查關,既充分發揮刑罰的威懾力,防止重罪輕判,使罪犯受到應有的懲罰;又正確區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不偏不倚,不枉不縱。

xxxx年x月,在審理被告人張甫弟犯姦淫幼女罪一案中,為做到定性和量刑准確,XXX認真做好對檢察機關移送的主要證據審查的同時,他還先後3次深入到案發當地,步行90餘里,調查走訪了所有當事人,整理了12份107頁的材料,查清了被告人張甫弟在兩年的時間內,先後對四名七歲至九歲的幼女多次進行姦淫的事實。尤為重要的是,被告人將四幼女集中在一起進行猥褻和實施輪流姦淫。據此,XXX5次召集合議庭其他成員進行合議研究,認為張甫弟不僅姦淫幼女多人,且情節惡劣,依法應予以重處,並及時將張甫弟一案依法移送XX州市中院管轄。經審理,XX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姦淫幼女罪,判處被告人張甫弟死刑。由於XXX的嚴格把關,避免了重罪輕判,一個惡貫滿盈的罪犯終於得到了法律的嚴懲。

xxxx年x月,正值全國「嚴打」整治斗爭開始不久,檢機關以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將某中學學生謝藤軍、江波、李宗建、李友成提起公訴,此案受到全國多家新聞媒介的竟相關注和炒作。XXX主審此案,經過認真審理查明,他認為謝藤軍等4人成立的「新龍會」組織,是學生中的一種幫派組織,成員幾乎是14歲至16歲的初中學生,其宗旨主要是對抗另一學生幫派組織「飛鷹幫」,既無構成犯罪的行為,更無嚴重破壞經濟、社會生活秩序的行為,構不成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的構成要件和犯罪特徵,「新龍會」僅屬於一般非法組織。因此,他沒有受「嚴打」整治斗爭、新聞界和政法內部已定性的影響,嚴把案件性質和罪與非罪的界限關,依法宣告無罪,避免了一起重大錯案的發生。事後,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的同行一提起這件事,都向XXX投來了敬意的目光。

任刑事審判庭庭長7年來,XXX緊緊圍繞「公正與效率」這一主題,以飽滿的工作熱情、高度的責任感和勇爭第一的精神,帶領全庭法官銳意進取,開拓創新,使XX縣法院的刑事審判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並長期穩定地保持全市領先的優勢:在全市法院對口考核中連續五年名列第一;連續兩年實現案件審結率、高效審判率、當庭裁判率、上訴維持率、自訴案件調解率五個100%,並實現了無抗訴案;榮獲集體三等功一次,先後被省市縣評為「嚴打」斗爭先進集體和省市「優秀青少年維權崗」。XXX個人每年主審全庭案件的40%以上,個人所辦案件連續五年無改判案件。他因此也受到了本院乃至其他兄弟單位從事刑事審判工作的同志的尊重,成為大家心目中的楷模。學習的對象。
法官先進事跡演講稿篇3
趙靜,女,1966年11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本科 文化 。歷任書記員、助理審判員、審判員、刑事審判庭副庭長、政工科長,現任遂平縣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分管行政審判和辦公室、技術室工作。

無論在哪個工作崗位上,趙靜同志總是兢兢業業,求實苦幹,其本人和所分管的工作均取得了一流的業績。她多次被省、市、縣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三八」紅旗手、優秀組織工作者和優秀婦女工作者。1999年12月被縣委政法委授予「人民滿意的政法幹警」,2000年2月被駐馬店市中級人民法院評為「人民滿意的好法官」,2001年被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評為「一教育三整頓」先進個人,2002年3月被中共遂平縣委評為「學教」活動先進個人。2004年被駐馬店市政法委授予「十佳政法幹警」,被駐馬店市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被駐馬店市婦女聯合會授予「巾幗建功標兵」。1996年、1999年、2000年三次榮立個人三等功,2007年榮立個人二等功,2007年被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評為全省優秀女法官。所分管的辦公室、技術室工作多次被評為先進單位;所分管的行政審判工作多次被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授予「全省行政審判工作先進單位」,並榮立集體二等功。

一、勤勉敬業 無私奉獻

趙靜同志從進入法院工作到現在已二十三年了,從書記員到助理審判員、審判員、副庭長、政工科長、副院長,她一步一個腳印,兢兢業業,無私奉獻。在從事刑事審判工作的八年裡,她每年審結的案件均居全庭之首。為了多辦案、辦好案,她加班加點,把裝訂卷宗擬寫法律文書等工作都安排在節假日進行,特別是在1996年嚴打期間,她主動辦理大案要案,經常閱卷到深夜,在三個月的時間審結刑事案件60餘件,有力了打擊犯罪,維護了社會穩定。由於她工作認真負責,所審理的案件沒有一起超審限,沒有一起被發回重審的案件。1999年,她通過競爭上崗任政工科長後,在「三講」教育中任活動辦公室負責人,她加班加點,廢寢忘食,舍小家顧大家,圓滿完成各階段的任務,遂平法院「三講」教育的 經驗 材料,在全市法院得到推廣。2002年12月,趙靜擔任副院長。走向領導崗位後,她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處處率先垂範,事事以身作則。在行政審判工作中,她和審判人員一起到鄉村審理案件,並將審判經驗及時進行歸納 總結 ,所撰寫的《搞好非訴行政執行,樹立法院公正中立形象》一文被《駐馬店日報》、《河南日報》、《河南法院網》等多家報刊轉載。在對自己嚴格要求的同時,她對所分管的行政審判工作也嚴格把關。為提高行政裁判文書的質量,她對裁判文書中事實的認定、法律法規的適用、說理認證都嚴格把關,甚至連標點符號都不放過,有效提高了行政審判法律文書的質量。由於工作任務繁重,她常常是最早上班,最晚下班,被幹警稱為最忙碌的院長。榮譽的背後,往往包含著巨大的犧牲。在工作和家庭之間,趙靜同志有著數不清的艱難割捨,但不管自身有多少困難,她都努力克服,從未有因為私事影響過工作。作為一名女同志,她家庭負擔較重,父母和自己又不在一起生活,孩子正在上高中,丈夫在外地工作,無暇顧及家庭。這樣工作、家庭的雙重重擔壓在她一個人身上。為了搞好工作,她不得不將孩子委託給親戚照顧,有時一星期才能和孩子見上一面。由於忽視了孩子的身體健康,2008年10月份的一天晚上10點左右,她正在加班審核一起復雜行政案件的卷宗材料,親戚打電話催促她去醫院看望因高燒住院的孩子,接到電話後,她心急如焚,但為了不影響第二天的審判工作,她強忍著淚水,堅持把開庭審理的全部材料審核完畢後才匆忙趕往醫院。當她趕到孩子病床前得知孩子高燒達40℃時,她的雙眼濕潤了,她深深感到了內疚,含淚對孩子說:「媽媽對不住你」。

二、情系群眾 秉公執法

作為分管行政審判工作的副院長,趙靜同志深知行政案件的特殊性,由於被告一方為國家機關,案件往往成為政府與群眾關注的焦點,除了要考慮案件涉及的法律問題外,還要考慮相關的社會矛盾的處理,以保證案件的審判有一個好的社會效果。2005年以來,她組織行政庭幹警持續開展了「行政審判進鄉村、進社區」活動,到案發地就地開庭審理案件,既提高了案件審理的透明度,又方便了群眾訴訟,真正做到為民、便民、利民。在審理原告遂平縣陽豐鄉索店村管庄村民組起訴被告遂平縣人民政府,第三人陽豐供銷社土地權屬糾紛案件中,趙靜同志親自擔任審判長,並組織巡迴法庭人員到原告所在地陽豐鄉索店村委開庭。由於此案涉及管庄村民組的切身利益,管庄村民組曾組織村民上百人到多個部門進行信訪,前後歷時二十多年沒有得到解決。因此庭審吸引了大量的群眾前來旁聽。在庭審後,趙靜同志及時組織雙方進行多次協調,經過耐心細致的工作,雙方終於握手言和,群眾對巡迴法庭到家門口開庭的做法拍手稱贊。事後,遂平縣陽豐鄉索店村管庄村民組的村民代表專門向法院送來了一面「秉公執法,清正為民」的錦旗,以此表達他們的謝意。

在行政案件審理中,有些行政機關為維護自家單位所謂的「面子」,常常找到趙靜同志進行說情。但趙靜同志秉公執法、不畏壓力,她常說:要當好法官就要公平正義,做到問心無愧。在審理原告劉某訴遂平縣森林公安分局不服行政處罰糾紛一案中,遂平縣森林公安分局在行政處罰程序不合法的情況下,強制劉某交納罰款4000元。在劉某提起訴訟後,該局領導多次找到趙靜同志打招呼,要求法院維持其行政處罰決定。劉某及其當地的群眾也帶著懷疑的眼光注視著法院。在案件審理中,趙靜同志查明該局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時,未讓原告行使陳述申辯權利,違反了行政執法程序。為維護法律的公正和公民的權利,趙靜同志頂住方方面面的壓力,依法判決該局敗訴。這一判決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應,群眾紛紛稱贊:「法律是公正的,法院是公平的」。

自分管行政審判工作以來,趙靜同志帶領行政審判庭創新審判機制,推行「縣、鄉、村三級聯動、院長、庭長、審判員三層推進」工作法,大部分案件協調解決,有效緩解了官民矛盾。經過不懈的努力,所分管的行政庭審理的案件協調結案率逐年提高,2009年協調結案率達到85.7%,由於所審結的案件質量好、效率高,無一被中院改判和發回重審,無一矛盾激化、集體上訪現象的發生,連續五年被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授予全省行政審判工作先進單位,並榮立集體二等功。

三、以身作則 率先垂範

在搞好行政審判工作的同時,趙靜同志還分管著事務繁雜的辦公室和技術室工作。在司法技術鑒定工作中,趙靜同志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技術鑒定工作要求,始終堅持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則,快捷高效地進行委託評估、委託拍賣和司法技術鑒定工作,為審判和執行工作及時提供了相關的法律依據,有力地配合了審判工作的順利開展。在機關管理工作中,趙靜同志注重身教勝於言教,她處處以身作則、事事率先垂範,凡要求幹警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幹警遵守的,自己首先嚴格遵守。由於辦公室所負責的後勤管理工作涉及面廣,頭緒較多,事情繁雜,工作任務繁重,為了給審判業務提供優質、高效的後勤服務,趙靜同志常常加班加點,節假日很少休息,由於長期超負荷工作,她患上了腰椎體變形疾病,但她仍堅持上班,利用中午、晚上進行治療,從沒請過一天假,耽誤過一天工作。為保障全院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轉,她從細微小事抓起,協助院黨組健全和完善了後勤管理工作的《安全保衛制度》、《車輛管理制度》《訴訟費管理規定》等各種 規章制度 ,同時嚴格槍支、彈葯、警械警具的管理,逐步實現了後勤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制度化。在 財務管理 方面厲行節約,勤儉持院,所分管的後勤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院里先後更換新警車十餘台次,購置辦公、辦案用微機五十餘部,在她的多方協調下,幾年來,共爭取審判法庭項目建設資金300多萬元,新的審判法庭已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由於制度健全,後勤管理工作到位,遂平法院已連續六年沒有發生一起安全事故,多次榮獲市縣平安建設先進單位,並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衛生先進單位」和「省級文明單位」。

四、嚴於律己 清正廉潔

作為一名法官,趙靜同志在工作中還始終恪守清清白白做人,公公正正辦案的原則,堅決抵制各種說情、誘惑和壓力,在權與法、情與法、錢與法的矛盾抗衡中,始終保持一個人民法官的高尚情操,不辦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做到吃請不到,送禮不要,說情辭掉。如在審理陳某訴遂平縣政府、第三人閆某不服房產登記一案中,在案件訴訟階段,陳某到趙靜同志辦公室,跪在地上哭著要求法院給他一個公正的處理結果,並掏出一沓現金放在趙靜同志的辦公桌上,趙靜同志及時將錢退還給她,並將她扶起,讓她坐下,耐心的對地講解相關的法律規定,讓她相信法律是公正的。在查明案件事實的基礎上,趙靜同志又多次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協商,最終化解了雙方的糾紛。事後,陳某感激的說:「趙靜法官為我們解決了一大難題,真是俺老百姓的青天啊!」

由於趙靜同志分管著行政審判工作,很多人打聽她的電話、住址,也有人多次通過其親朋好友約其出去吃飯,都被其一一拒絕。她經常說:「做人民公僕、就要安於樂守清貧,淡泊人生名利,不義之財分文不取。」她用自身的模範行動為身邊的幹警樹立了榜樣,維護了法官公正廉潔的良好執法形象,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趙靜同志就是這樣默默無聞的辛勤工作著,她巾幗不讓須眉,用自己的言行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優秀本色;她公正司法、一心為民、清正廉潔、無私奉獻,樹立了一名女法官的良好形象。在眾多的成績和榮譽面前,趙靜法官從沒有停止過前進的步伐,她心懷高遠,銳意進取,正在向更高、更遠的目標邁進。

嵖岈山風光之美,美在自然鑄就,美在天地和諧,

趙靜法官之美,美在無私奉獻,美在公平正義!

看過「法官先進事跡演講稿」的人還看了:

1. 法院愛崗敬業演講稿3篇

2. 法院法官踐行三嚴三實演講稿

3. 個人先進事跡演講稿3篇

4. 先進事跡演講稿精選3篇

5. 先進人物事跡演講稿3篇

Ⅳ 美國最高法院有幾大法官

美國最高法院有9大法官。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是美國最高審判機構,由總統徵得參議院同意後任命的9名終身法官組成,其判例對全國有拘束力,享有特殊的司法審查(judicial review)權,即有權通過具體案例宣布聯邦或各州的法律是否違憲。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從一個開始不受人重視的小角色躍升為如今一言九鼎的大人物可以說主要得益於以下因素:
1、美國三權分立的憲政框架
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三條對國家的司法權進行了規定。雖然起初三權之中司法權處於較弱的地位,但開國先賢們始終堅持權力之間的制約和平衡,力圖通過三權之間的相互牽制使得各個部門安守本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這種特殊的分權體制內逐漸地樹立了自己的權威。
2、判例傳統
美國承繼了英國普通法的判例法思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通過大量判例的積淀,不斷刷新原有的憲政原則,在憲政結構各個層面不斷進行價值判斷和選擇,使得美國憲法獲得了長久不衰的生命力,適應了新的社會現實發展的需要。每個判例都折射出美國特定歷史時期的重大主題、基本社會現實和主導的法律理論和法律思想。因此,美國憲法的發展史主要就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判例史,聯邦最高法院是憲法的現行發言人,在程序所規定的界限和對憲法基本理念加以尊重的基礎上,聯邦最高法院成為進行冷靜再思考的場所。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聯邦最高法院一直在塑造著美國。
3、富有開拓精神的大法官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建立之初,三權之間的界線是模糊的,如憲法的解釋權和司法審查權的歸屬並無定論,聯邦最高法院傑出的大法官們在案件審理中巧妙地將這些權力收入囊中,為聯邦最高法院日後取得舉足輕重的地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之後,在廢除種族隔離和保護人權上,以沃倫為首的大法官們也走出了勇敢的一步,表現出了非凡的膽識和胸懷。
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正式頭銜都是用Justice(公正),而非通常用的Judge(法官),可見其地位之崇高,美國人把他們看作是憲法所賦予的廣泛個人自由的監護者和解決全國性重大爭論的仲裁人,大法官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法律貴族和政治精英,他們總是站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審時度勢,用手中的法之金劍,指引美國憲法的行進方向,美國憲法中即使是最微小的進步與變革都深深地滲透著大法官們的縝密智慧與穿透現實、洞察未來的力量。
4、妥協的精神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立法權與行政權之間,以及國家與民眾之間,適應不同的社會背景,為各個時期社會重大問題的交鋒提供了公開的場合,以公開的方式將社會問題肢解、剖析;以判決的形式對各種利益做出價值判斷,並對利益之間的沖突做出權衡,弱化了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的整體進步。

Ⅵ 巡迴法庭什麼意思

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是最高人民法院下屬機構,主要審理跨行政區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
最高法可能設立華東、華中、華南、西北、西南、華北六大「巡迴法院」。每個分區成立一個巡迴法院,巡迴法院高於省級高院,未來案子不到最高法院去審理了,可直接在巡迴法院審理,巡迴法院就相當於最高法院的一個個分院。
巡迴法庭有何不同:
巡迴法庭是法院改革的產物,也是改革的試驗田。在法律框架內,法院能採取的改革措施基本都在巡迴法庭率先落實,進而達到「案件審理公平公正,程序開放透明,裁判文書法理交融令人信服」的效果。
最高法巡迴法庭最大的特點,就是實行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力圖落實「讓審理者裁判、讓裁判者負責」。
中國法院以前一般採取合議庭討論的審理方式,判決由集體商討後做出,很難界定責任。「過去經辦法官認為,即便案件出了錯,自己也只是提議人,判決畢竟是由領導簽字、批準的。」上海某基層法院的法官表示。
而「主審法官制」則是以主審法官為辦案核心的審判團隊運行機制。實行「主審法官制」後,主審法官直接簽發法律文書,對案件的質量、效率、效果終身負責。而主審法官和審判輔助人員組成審判團隊,受主審法官領導。這是一種全新的審判機制和管理模式。
主審法官簽發文書,一槌定音,權利增大,因此,選派什麼人任職最高法對巡迴法庭法官就需要特別講究了。這包括了五個方面的考量:一是優秀的審判長,特別優秀的代理審判長可以破格提拔;二是十年以上審判工作經歷;三是精通審判業務,具備辦理重大疑難案件能力;四是具備獨立簽發裁判文書能力;五是熟悉多個審判領域的優先考慮。
除此之外,巡迴法庭實行扁平化管理,不設固定合議庭和固定審判長,綜合行政、司法調研、後勤事務、政工監察工作統一由綜合辦公室負責,不單設機構。在監督機制方面,巡迴法庭設專職廉政監察員,負責巡迴法庭的日常廉政監督工作。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完善防止內部人員干擾辦案的機制,強化防範司法腐敗的機制。巡迴法庭主審法官由最高人民法院選派,每兩年輪換一次,防止與地方形成利益關系。巡迴法庭受理的案件統一納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信息綜合管理平台進行管理,立案信息、審判流程、裁判文書面向當事人和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巡迴法庭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鎖定》
第一條
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受理巡迴區內相關案件。第一巡迴法庭設在廣東省深圳市,巡迴區為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第二巡迴法庭設在遼寧省沈陽市,巡迴區為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
最高人民法院根據有關規定和審判工作需要,可以增設巡迴法庭,並調整巡迴法庭的巡迴區和案件受理范圍。
第二條
巡迴法庭是最高人民法院派出的常設審判機構。巡迴法庭作出的判決、裁定和決定,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和決定。
第三條
巡迴法庭審理或者辦理巡迴區內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以下案件:
(一)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二)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
(三)不服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審行政或者民商事判決、裁定提起上訴的案件;
(四)對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的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或者民商事判決、裁定、調解書申請再審的案件;
(五)刑事申訴案件;
(六)依法定職權提起再審的案件;
(七)不服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的罰款、拘留決定申請復議的案件;
(八)高級人民法院因管轄權問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或者決定的案件;
(九)高級人民法院報請批准延長審限的案件;
(十)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和司法協助案件;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由巡迴法庭審理或者辦理的其他案件。
巡迴法庭依法辦理巡迴區內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來信來訪事項。
第四條
知識產權、涉外商事、海事海商、死刑復核、國家賠償、執行案件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暫由最高人民法院本部審理或者辦理。
第五條
巡迴法庭設立訴訟服務中心,接受並登記屬於巡迴法庭受案范圍的案件材料,為當事人提供訴訟服務。對於依照本規定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本部受理案件的材料,當事人要求巡迴法庭轉交的,巡迴法庭應當轉交。
巡迴法庭對於符合立案條件的案件,應當在最高人民法院辦案信息平台統一編號立案。
第六條
當事人不服巡迴區內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審行政或者民商事判決、裁定提起上訴的,上訴狀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向巡迴法庭提出。當事人直接向巡迴法庭上訴的,巡迴法庭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移交原審人民法院。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答辯狀,應當在五日內連同全部案卷和證據,報送巡迴法庭。

Ⅶ 三公九親為何

三公和九卿以及列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府寺,以處理日常事務。大事總匯於丞相,或最後請皇帝裁決。

三公為:
(1)丞相,承受皇帝之命,輔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
(2)太尉,掌管軍事的最高官吏;
(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記事,其地位相當於副丞相,主要職責是管理圖籍、奏章,監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設御史中丞,掌管圖書秘籍,同時監察文武官吏;侍御史,掌管文書;監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負責監督郡守的御史。
三公之下設九卿,作為中央行政機關分掌具體行政事務,如祭祀、禮儀、軍事、行政、司法、文化教育等。包括:
(1)奉常,掌管宗廟禮儀,地位很高,屬九卿之首;
(2)郎中令,掌管宮殿警衛;
(3)衛尉,掌管宮門警衛;
(4)太僕,掌管宮廷御馬和國家馬政;
(5)廷尉,掌管司法審判;
(6)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務;
(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務;
(8)治粟內史,掌管租稅錢谷和財政收支;
(9)少府,掌管專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澤之稅。

Ⅷ 法官的儀式裝束

法官服是法官的工作制服,法官服樣式有:男式風衣、女式風衣、男式夏裝、女式夏裝、法官袍(男女一致),上班時間和外出執行任務時,夏季時穿夏裝,冬季時穿風衣,開庭一律穿法官袍。
2000式審判服,完全取消了帶有軍事化的裝飾,突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文職政法官員的特色;法官袍的設計思想,完全源於中國五千年的文明。
2000年3月10日,在九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身著2000型新式法官服,向人大代表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肖揚的著裝,一下子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當天,國內外各媒體紛紛給予報道:中國法官要換新服裝了。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設計指導思想,2000式審判服的設計力求突出有中國特色的法官形象。大連碧海企業集團公司首席設計師於澤正參與了2000式審判服的設計工作。他告訴記者,接到設計要求後,他們設計出兩套方案:中山裝與中山裝式袍;西服與寬松式散袖口袍。
於澤正強調說,法官袍的設計思想完全源於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古代中國男人穿長袍,女人穿旗袍,西方不少知名服裝設計師總是有意無意地「取用」中國袍的創意。法官袍具有顯著的中式服裝特點。旗袍的兩邊開襟運用到了法官袍上,保證了穿著者坐堂問案時,衣服莊重整齊。法官袍散袖口、立翻領上綉有本色服飾「麥穗、齒輪、華表」圖案,運用的是中國傳統刺綉工藝。帶亮的絲線綉在黑色面料上,產生一種浮雕藝術效果,更具感染力。胸前門襟那濃烈的中國紅撞擊著人的視角,居袍上三分之一處的黃金分割,紅彤彤的中國傳統固有色,給人以極大的藝術享受。 在英美法律傳統里,宗教與法律具有天然的親緣關系,因此司法儀式具有宗教般的神聖色彩。舉法庭裝束為例,在英國,法官至今仍然保留著出庭穿長袍戴假發的傳統,「在歐洲大陸國家人士的心目中,關於英國的法官,常常有這樣一幅浪漫的圖像:他們身著緋紅色的長袍,頭戴巨大的假發,在一所鑲嵌華麗的法庭上進行審判」。在美國,也繼承了英國法官出庭穿法袍的傳統,但進行了一些改革,法官出庭一般都穿黑色長袍,但不戴假發。

Ⅸ 瀧川事件的事件發展

1933年春,文部大臣鳩山一郎在第64屆議會上作出將處分「赤化教授」的公開承諾。瀧川事件便開始於此。在此之前的1932年10月,日本發生共產黨集體被捕的熱海事件。與此同時,九名法官和法院職員也在11月下旬遭受指控。右翼團體藉此結成維護國體聯合會,指出導致司法官員赤化的原因在於帝國大學法學部教授的赤化,並以此為由發動了驅逐赤化教授的運動。該運動的司令部是政友會幹部小川平吉主持的報紙《日本》。
蓑田胸喜,這位過去曾在《原理日本》上一再攻擊赤化教授的國士館教授,將該年11月末起至年末的這段時間在《日本》雜志上連載的論文,於次年的1月匯集成題為《日本全面赤化症狀,根絕司法部門丑聞事件禍因的逆緣,昭和維新的正機》的小冊子,發送給政界的各個重要人物。小川的女婿,政友會中擔任國會議員的宮澤裕收到該小冊子之後,於1933年2月1日的眾議院預算委員會的會議上要求鳩山文部大臣驅逐赤化教授。盡管宮澤在所提要求中並未舉出具體名字,但其所指一目瞭然,這些赤化教授就是指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教授牧野英一、末弘嚴太郎、經濟學部副教授有澤廣巳、京都帝國大學法學部教授瀧川幸辰等四人。
其實在此之前,文部當局就已經盯住了瀧川教授。前一年的10月28日,瀧川教授在中央大學作了題為「從《復活》看托爾斯泰的刑法觀」的演講。司法當局認為該演講內容侮辱法官、鼓吹無政府主義,因此向文部省作了通報。文部當局在接到宮澤的要求之後,開始積極地針對京都大學展開行動。2月23日,鳩山文部大臣向京都大學校長新城新藏以及已內定為下屆校長的小西重直表述了對瀧川教授所著的《刑法讀本》的不愉快感受。接著的3月10日,文部省學生部長伊東延吉向京都大學法學部部長宮本英雄提出了對瀧川刑法學說的指責。議會閉會之後,政府就立即決定對瀧川教授作出處分,4月10日,內務省作出禁止發行瀧川著作《刑法讀本》和《刑法講義》的命令。同月22日,文部次官粟屋謙正式要求小西校長對瀧川作出(免職或停職)處分,5月9日,鳩山文部大臣親自向小西校長傳達了作為內閣決定的處分瀧川教授的方針。
法學部教授會認為對瀧川所作的處分侵犯了學術研究自由和大學自治,因此於1933年5月10日通過校長提出了抗議。13日,針對文部當局公布的處分理由中認為教授雖然擁有研究自由,但並不擁有講授自由和發表自由的觀點,法學部教授與其在報紙上展開論戰。15日,教授會表示如強行實施處分將全體辭職。18日,小西校長正式通告文部省拒絕作出處分。23日,法學部全體16名教授簽署辭呈,表示「只要目的不能達成,無論如何都絕不接受挽留」。
1933年5月25日,政府以瀧川學說具有馬克思主義性質,違反《大學令》規定的大學教授所應承擔的「國家思想涵養」義務,向文官高等身份委員會提出咨詢。次日,政府在接到同意的咨詢結論之後,就立即發出處分命令。接到這一消息後,法學部全體教授以及決定追隨其後的副教授團、講師和助教團向校長遞交了辭呈。
在議會上被指存在問題的四名教授中,為什麼只有瀧川首當其沖地成為處分對象?能夠判斷出的原因有三點。第一,瀧川的刑法學說中的罪刑法定主義與法官依據心證進行量刑的《治安維持法》審判相矛盾;同時,他在京都大學反對軍事教練等言行尤其凸顯出其自由主義的立場。第二,瀧川教授在講課和講演時所作表達毫不掩飾,加上多年來京都大學一直被認為是「赤化」的溫床,這也容易遭致處分。第三,自澤柳事件以來,京都大學一直被視為大學自治的大本營,文部省認為如能使京都大學就此屈服,就此可以易於掌控大學。
京都大學法學部教授會的抗爭不僅完全沒有尋求外部的支援,而且與副教授團以及講師、助教團之間也劃清界線,甚至都迴避向其他學部和其他大學作出情況說明。這種不怕孤立,拒絕連帶的男子漢氣概,在戰術上也具有正當性。因為在當時,也有聲音指責教授總辭職的行為屬於罷教行為。如後所見,從其他學部和其他大學冷淡的反應中也可以知曉,如對外開展活動很可能遭致相反效果。進一步而言,教授會自身也並非鐵板一塊。教授會由三部分人員構成,其中主流派8人,中老年人5人,年輕人3人。主流派之外的教授對於抗爭活動並不持積極態度。最終,只有主流派辭職退出了京都大學。如果教授會開展對外活動的話,很可能會更早導致分裂的出現。
與此相反,學生則積極地行動起來,成為反對對瀧川作出處分抗議運動的主力。首先,法學部的學生於5月19日排除教授會的制止,召開了有信會(同學會)學生會員大會,作出絕對支持教授會的決議。其後,他們召開各個畢業高中代表會議(高代會),設置了中央部、交涉部、信息部、會計部、庶務部等組織,在學校內外推動運動發展。5月26日對瀧川的處分作出之後,抗議運動擴展到所有學部,各個學部也各自設立了與法學部類似的組織。6月6日召開的全體學生大會作出決議:(1)支持法學部教授,誓死捍衛自治和自由;(2)聲討文部行政當局;(3)強烈期待所有學部以及全國的教授團結一致,堅決反對妥協;(4)瀧川教授不獲復職,抗議斗爭絕不停止。為了組織抗議運動,學生建立了全體學生的組織,各個學部學生代表共96人組成了作為議決機關的全學代表會議,另外由各個學部中央部代表14人組成執行機關全學中央部協議會。
學生運動如此快速的展開,正是秉承了自大正[③]末年以來京都大學學生運動的傳統。盡管共產青年同盟之外的左翼組織當時已遭破壞,但這些組織的許多活動積極分子仍然留在學校之中。他們在背後承擔著抗議活動的策劃工作,前台則由自由主義的中間派學生唱主角。學生組織的運作也極其民主性質。大學當局也並不壓制運動,而是允許學生自由使用教室。學生在學校內部訴求各個學部的教授會支援法學部的同時,通過高中同學會的路徑,對其他大學,尤其是設置有法學部的帝國大學展開活動。不僅如此,他們還採用拜訪各個喉舌機關,向父兄寄送信函等方法訴說運動的意義。
盡管學生們熱心地投入到運動中去了,但各個學部的教授會則都沒有發表一個支持法學部的聲明。與向文部省提出抗議的做法相比,校園里壓倒性的氣氛是希望事態能以穩健的方式終結。京都大學代表性的哲學家西田幾多郎認為「不能允許為了一個瀧川就毀滅了大學」,這一觀點象徵著當時的校園內部氣氛。
在學生不斷上升的怒火中,學生力量強大的經濟學部和文學部的學生作出了罷課的舉動。但是,該項作戰策略卻適得其反。由於經濟學部和文學部已經分別在1933年5月31日和6月14日停課,學生也陸續返鄉,6月中旬三分之二的學生已不在學校。6月16日反對小西解決案(後述)的全體學生大會之後,學生運動已經轉向退潮。警察當局對在京都大學內重建的共產青年同盟的拘捕活動也導致了學生的不安。學生方面由此轉換方式,停止了在京都的活動,轉而在家鄉展開宣傳啟蒙活動,但所取得的成果僅限於福岡和廣島兩地。
在學校之外,抗議運動的主要目標是發動東京大學開展斗爭。京都大學的學生通過畢業高中等方面的人際關系,獲得了東大方面的積極響應,到6月9日為止,法學、經濟和文學三個學部成立了高代會。與京都大學不同的是,東大的共青組織仍然健全,其擁有50名基層成員,還每周發行機關報《赤門戰士》800多份。4月26日以來,《赤門戰士》積極刊登京大事件的報道,共青組織成員也活躍在高代會的前台。在大學當局和警察當局的取締之中,東京大學的學生運動不斷得到發展。6月17日,經濟和文學兩個學部的學生大會,以及此後於同月21日,法學、經濟和文學三個學部聯合學生大會,都是以不合法的方式強行召開的。
但是,與京大一樣,東大各個學部的教授會則都沒有動作。東京大學法學部曾在1905年的戶水事件和1914年的澤柳事件中與京都大學站在同一戰壕,共同與文部省進行抗爭。此時盡管也有年輕教授提出應該以法學部的名義發表意見,但該觀點受到了長老教授的阻止。據說其背後的原因在於,法學部出身的東大校長小野冢喜平次與文部大臣鳩山之間締結了密約,內容為如東大教授不參與抗議運動,則不對東大教授作出如同對瀧川那樣的處分。是否存在密約姑且不論,但現實中東大各個學部的教授會保持了沉默,議會上被指責存在問題的末弘、牧野和有澤三位教師沒有受到任何的處分。
此外,東北大學法文學部也成立高代會,1933年6月15日召開了學生大會,決議抵制上課。但由於多數學生反對此項決議,運動以失敗告終。九州大學法文學部在高代會的准備會議階段活動就已停止。這兩所大學的教授會也都始終保持沉默。
波及各個大學的學生運動本身也催生了大學之間的聯合組織計劃。7月1日,16所大學代表組成在東京組成了維護大學自由聯盟(自聯)。受此運動的刺激,7月10日,長谷川如是閑、三木清等人牽頭組成了擁有作家、評論家、演員、出版商等四百多名會員的學藝自由同盟。《中央公論》、《改造》、《日本評論》、《文藝春秋》等綜合雜志大量登載了支援京大的論文。《東京朝日》、《大阪朝日》、《讀賣》、《報知》等報紙發表了支持京大的社論,但《東京日日》、《大阪每日》、《時事新報》和《中外商業新報》則對京大提出批判。京都當地的新聞界清一色地對京大表示支持。
在發布瀧川停職處分命令的1933年5月28日,京大的小西校長向鳩山文部大臣提交了辭任書。文部大臣對此作了挽留表示,京都大學評議會以及各個學部部長也希望小西校長能繼續留任。據此,小西校長於5月29日發表了繼續留任直至問題解決的聲明。6月8日,300名學生在京都車站聲援前往東京的小西校長。6月9日,小西到達文部省開始交涉活動。首先,小西提議文部大臣作出如下的表述:「對於此次事件,文部大臣認為法學部教授所表達之主張妥當,將來在採取措施之時會尊重其主張之精神,准予在《大學令》的范圍之內確立研究和教學之自由以及人事進退方面的大學自治」。這段內容是根據法學部的權威佐佐木惣一教授的建議製作,其目的在於讓文部大臣承認錯誤,重新准許大學自治的原則,並考慮瀧川將來復職等事項,希望以此控制事態的發展。
針對該項提議,文部省的態度是「對於此次事件,本省將始終堅持不再對瀧川問題另行作出處理的原則。因此,對其希望不予受理」。京大方面以解決瀧川問題本身為目標,而文部省方面則視為該問題已經解決,接下來只要發布一份抽象的文件作為善後措施即可。兩者的立場始終居於根本對立的狀態。文部省甚至放出了將不惜關閉京都大學法學部的風聲。
1933年6月12日,雙方的再次會談仍因意見對立而告終。正當小西冥思苦想尋找對策之際,在京都的原文部省次官田所美治經與前任京大校長新城英太郎、文學部部長羽田亨協商製作了一份妥協案。小西根據該方案於14日繼續與文部省進行交涉。此次交涉的結果是,在京大法學部方面尚不知情時,鳩山文部大臣當夜就正式發布以下內容的解決方案(小西解決案)。
針對校長提出的希望文部大臣能在體察法學部教授所主張的學術研究之精神的基礎上,充分考慮確立在法令范圍內研究教學之自由以及有關教授進退的大學自治原則的要求,文部大臣就此回答如下:
校長提出的上述有關大學之中的學術研究和教學以及教授進退之要求,應在法令及歷來的處理慣例的范圍之內予以承認,期待貴校在領會《大學令》第一條的宗旨的基礎上,為能夠實現大學本來的使命做出更大的努力。
法學部之外的各個學部對此項解決方案表示了較為強烈的支持,但在16日,法學部教授會認為該方案無視法學部的主張,追認對瀧川教授的處分,因此依然堅持辭職請求。全校學生大會也表達了對法學部的支持態度。小西校長也在當日表明辭職意向。
在此之後,佐佐木惣一教授向文部省提出妥協案,要求文部省只需表明京都大學校長將來將努力爭取使瀧川教授復職,文部省今後也會對此予以考慮的內容即可,但文部省沒有予以接受。另一方面,京大畢業的貴族院議員木戶幸一、大審院法官細野長良等人也試圖促成法學部代表進京與鳩山文部大臣會見,但遭到法學部方面的拒絕,雙方的對立依然如故。
剛剛在1933年7月6日的校長選舉中當選的理學部教授松井元興(得票數居第二位的是佐佐木惣一)於10日趕赴東京,將法學部15名教授(井上直三郎已於6月28日去世)的辭呈提交文部大臣。但文部大臣僅僅受理了其中五位強硬派教授,即佐佐木惣一、宮本英雄、森口繁治、瀧川幸辰、末川博,以及被認為屬於柔軟派的宮本英脩教授的辭呈,對其餘的則作出了駁回決定。這樣的處置方式,顯然意味著否定大學校長情況呈報(人事情況呈報)權,但松井校長只是原封不動地將辭呈帶回京都,接著便開始對剩下的9名教授展開挽留工作。
此時,宮本英雄擔憂全體教授的辭職會導致法學部解體,因此向松井校長建議委託法學部具有長老地位的中島玉吉教授出面處理相關的事項。中島教授接手後提出了預先准備的妥協案,松井校長據此與文部省展開交涉,1933年7月18日,松井校長從文部省帶回了被稱之為松井解決案的方案。該方案是先前小西解決案的加強版,其中最為關鍵之處在於文部大臣明文表示「此次文部當局對瀧川教授所作之處分為非常特殊狀態中所採取之措施,對於教授進退之處理,文部當局仍循多年先例,在校長的情況呈報書基礎上作出。」
宮本英雄的意圖在於法學部全體教授協議會承認松井解決案為不得已之方案,將辭任的教授們全部聘為非在職授課教師,使法學部的課堂教學能夠得以持續,同時撤回副教授以下教師的辭呈。但是,出乎預料的是,新當選的法學部部長中島玉吉教授於1933年7月22日召開了只有留任教授參加的教授會。教授會在會後發表聲明,指出文部大臣在松井解決案中新加的內容表明對瀧川教授所作出的這類處分僅限於此次范圍之內,將來不會重新作出,在瀧川辭職已經確定的此時,法學部的抗爭目的已經達成,因此,全體收回辭呈。但這些教授中,恆藤恭和田村德治兩人認為文部省已變得在「非常特殊狀態中」無論怎樣都可以處分教授了,因此拒絕留任。在這樣的情況下,教授陣營的團結就此瓦解,教授中七人離開京都大學,八人留任(宮本英脩教授於當年底回京大復職)。盡管佐佐木和宮本英雄兩人竭力勸說副教授以下的教師應該為重建法學部而撤回辭呈,但十八名副教授以下教師中的十三名堅持辭職。這樣,法學部三十三名教師中有三分之二的教師離開了京都大學。
聲稱目的已經達到的法學部新教授會已經不能容忍學生運動繼續開展。7月27日,法學部學生大會一發表反對松井案的決議,法學部的中央部就接到解散命令,並不被允許繼續使用教室。新聞部部長西田直二郎也發令禁止《京大新聞》刊登瀧川事件方面的報道。警察機關也從31日起開始拘捕運動積極分子,至8月2日為止逮捕了「自聯」的委員長等十一人。9月份進入新學期後,法學部的中央部就開始興起辭職教授復職運動,以替代之前採取的罷課運動。但這一運動因理路不通,無論是辭職教授還是留任教授都沒有對此表示認同,結果運動無果而終。表示要追從教授而提交了退學申請的少數學生,最終也被挽留下來。9月24日,「自聯」因關東支部受到警察拘捕而解體。
除了成為律師的宮本英雄、瀧川幸辰和宮本英脩外,從京大辭職的二十一名教師中,十八人於1933年9月18日被立命館大學聘任。但是,除擔任立命館大學校長的佐佐木惣一教授之外,原京大教授四人退為非在職授課教師,原副教授四人升為教授,其餘九人分別被升為副教授或講師。但是,次年4月,新升任為教授的三人和新升任為副教授的三人又回到京都大學重新擔任原來的教職,這是由上面曾提到的細野法官等人發動的「為了母校」的說服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抗議運動沒能實現瀧川教授復職目的,即未能恢復在人事方面由教授會自治的制度,這意味著該運動的失敗。從鳩山文部大臣於第65屆議會上的發言內容可以明顯地看出,留任教授們對松井解決案做了錯誤的解釋。鳩山文部大臣發言說,「即使沒有校長的情況呈報書,最終也可以撤換」違反《大學令》的教授(1934年2月7日,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接著他又進一步說「講義的內容是否違反了《大學令》,對此可以由作為監督機關的文部省來進行認定」(2月27日,預算委員會)。顯而易見,達到目的的確切無疑並非是京都大學法學部,而是文部省。大學自治遭受破壞之後,日本的法西斯勢力便著力於對學術自由本身進行破壞,在瀧川事件兩年之後發生的天皇機關說事件就證明了這一點。
京大方面的失敗是不得已的失敗。戰後有觀點認為瀧川事件中的京都大學法學部教授團體所採取的方針屬於孤立主義性質,過於喪失政治性。這些觀點讓人有不著邊際的感覺。在瀧川事件中,政友會當然支持屬於本黨的鳩山文部大臣,民政黨則袖手旁觀。東京大學法學部以及其他部門也沒有作出支援行動。在這種形勢中,哪裡存在取得勝利的條件呢?大學的自由與自治是與大學之外普通國民所擁有的自由與自治連為一體的。作為第一次護憲運動的餘波所取得的大學自治,早已在滿洲事變下的法西斯化中喪失殆盡。當然,理應受到稱贊的是自始明知勝利無望卻依然勇於挑戰的教授和學生所持有的操守和勇氣。
戰敗之後的1945年11月1日,就任京都大學校長的鳥養利三郎向幣原內閣的文部大臣前田多門提出請求,要求將京大法學部恢復至對瀧川教授作出處分之前的狀態。在此之前,盟軍司令部(GHQ)已經發布備忘錄,指示優先恢復戰爭時期被驅逐的自由主義和反軍國主義教授們的職位。前田文部大臣於11月19日向鳥養校長交付備忘錄,承認對瀧川教授所作處分的錯誤,重新確認大學中的研究自由和教授人事自治。伴隨這些工作的進展,1946年2月16日,瀧川幸辰恢復京大教授教職,並同時就任法學部部長,承擔起法學部的重建工作。

Ⅹ 美國司法體系

美國的法院體系和司法原則

一、雙重的法律體系和司法體系

在美國打官司,首先得知道哪些案件應該向州法院起訴,哪些案件應該向聯邦法院起訴。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有聯邦憲法和聯邦法律、州憲法和州法律兩個法律體系,但聯邦憲法和聯邦法律具有最高地位。法院同樣存在聯邦法院系統和州法院系統,聯邦有最高法院,各州也有州的最高法院(有的州稱為州最高上訴法院或上訴法院)。州法院是州政府的司法部門,聯邦法院則是聯邦政府的一個部門,這兩套法院之間沒有上下級關系,但在司法管轄的范圍上有所分工。絕大多數的案件,既可向州法院起訴,也可以向聯邦法院起訴。但州法院審判案件時,在適用法律方面不僅受州憲法和州法律的限制,也要受聯邦憲法和法律以及聯邦所簽定條約的約束,「即使州的憲法和法律的任何條款與之相抵觸」。

聯邦法院的管轄權受聯邦憲法和法律的限制,只能行使由聯邦憲法賦予和由國會立法規定的聯邦司法權力。根據美國憲法第三條第二款的規定,合眾國司法權適用於以下范圍的案件:①合眾國作為訴訟的一方的案件;②涉及到州的案件,具體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州之間的訴訟案件、一個州與另一個州的公民之間的爭執案件、不同州的公民之間的訴訟、同一個州的公民之間關於不同州的土地的所有權的訴訟;③涉及大使、公使和領事的一切案件;一州或其公民與外國或外國公民或屬民之間的訴訟;④所有涉及到聯邦憲法、國會通過的法律和根據聯邦權力締結的條約的一切案件,以及關於通航水域的法律一切案件。

憲法讓聯邦法院有權審理上述案件,但並沒有禁止州法院審理這些案件。但是,美國國會可以規定某些案件由聯邦法院獨自行使管轄權,如反對合眾國的犯罪所引起的案件,以州為訴訟當事人的案件,涉及大使和其他外交官員的案件等。這樣,在任何一個州里,都既有州法院系統,也有聯邦法院系統。對有些案件,兩種法院都可以受理;另一些案件,只有州法院才能受理;還有些案件,只有聯邦法院才能受理。事實上,聯邦法院審判涉及聯邦法律的一切案件,但憲法對初審管轄權和上訴管轄權作了區別,如聯邦最高法院只擁有有限的初審管轄權,但最高法院擁有廣泛的上訴管轄權。因此,在美國,一場官司可能從州法院開始,但如果涉及到聯邦憲法和聯邦法律,就可以從州最高法院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

二、司法獨立原則

司法獨立是法治原則在司法領域的體現。司法機關的基本任務和職責,就是根據憲法和法律裁決公民與公民之間、公民與國家機關之間的各類糾紛和爭執,法官做出裁決,只服從憲法和法律,必須獨立進行審判。司法獨立,首先是指獨立於行政機關,法院和法官行使司法權,不受行政機關的干涉,不接受行政機關的領導和指示,行政機關不得因法官的判決不符合其意願而將法官撤職。但在美國,由於實行所謂「嚴格的」三權分立,司法獨立還強調法院獨立於立法機關。由於獨立後的13國普遍奉行「立法至上」的原則,一段時間里,議會任意侵佔侵佔行政和司法部門的權力,議會甚至宣布法院關於財產爭議的裁決無效。因此,制憲會議有意讓聯邦政府的三個部門相互獨立,相互平行,國會也不能幹涉和干擾法院的審判活動,法官如果認為國會制定的法律違反憲法,就可以拒絕執行。

為了保證司法獨立,保證法官不會因為做出某項裁決而受到政府或國會的報復,美國在憲法和法律上採取如下一些措施:

⒈法官如無過失得終身任職。第三條第一款中就明確規定,「最高法院和下級法院的法官在行為良好期間得繼續任職」,這就意味著聯邦法院的法官實行終身制。現在,美國聯邦法官在年滿70歲且任職滿十年的情況下可以退休。美國有些州法院的法官是由選舉產生並實行任期制,但在任期屆滿之前,除非經過彈劾不得被免職或令其提前退休。無論實行終身制還是任期制,在退休前或任期屆滿之前,法官的職務都是有保障的,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但法官應受彈劾的監督,即法官如犯有「叛國、賄賂或其他重罪和輕罪」,經彈劾應被免職。不過,也有人主張對法官的彈劾與總統及其他文職官員應有所不同,如違反「行為良好」的原則也應受到彈劾。事實上美國歷史上對法官的彈劾也多一些。

⒉不相容原則和政治中立。不相容原則也適用於法官,即法官不得同時擔任政府職務,不得兼任議員,不得兼任其他盈利性職務。政治中立則要求法官不得以政黨身分從事政治活動。

⒊待遇保障。法官享有高薪待遇和退休保障,憲法第三條第一款還規定,聯邦法官「應在規定的時間得到服務報酬,此項報酬在他們繼續任職期間不得減少」。這條規定的目的,是使法官任職期間免遭報復和刁難。因此,法官任職時,他的薪金可以增加,但不能減少。現在,合眾國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的年薪與副總統相同。年滿70歲並擔任聯邦法官10年以上,或年滿65歲並擔任聯邦法官15年以上,可以領全薪退休。為了確定聯邦公職人員的薪金標准,建立了一個由九名「不擔任公職的人員」組成的「行政、立法和司法人員薪金委員會」,由總統任命的三人(並指定一人擔任主席)和參議院議長、眾議院議長和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各任命二人組成。該委員會的職責是對包括國會議員在內的行政、立法和司法人員的薪金標准進行審查,並向總統提出報告和建議,總統再根據此報告向國會提出建議,建議在提出30天後自動生效,除非參眾兩院在30天期限內以聯合決議否決此建議。

三、遵守先例原則

美國屬於英美法系,其重要特點就是存在判例法。所謂判例法,不是由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而是產生於法官的判決,即可以從法官判決中推導出來的法律原則。法官判決不僅是根據制定法,也具有宣示法律原則、解釋制定法的作用。因此,在美國的司法制度中,實行「遵守先例」的原則。法官的判決不僅適用於所判決的案件本身,而且成為一種先例。法官們在判決時,都要考慮所有的判例,其中不僅包括遵守上級法院的所有判決,也要遵守他們自己法院先前的判決。因此,一個判決一旦做出,這個判決就對做出判決的法官本人也有了約束力。當然,先例並非絕對不能改變,但應該有「明顯的理由」。但是,在先例面前,法官們也仍然有他們的主動性,因為在同樣的問題上,總會存在可供法官挑選的許多相互沖突的先例。尤其是聯邦最高法院,可以根據社會情況的變化來撤消它不再願意遵循的先前的判例。如1954年,由沃倫擔任首席法官的最高法院在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委員會案中的判決,就推翻了普萊西訴弗格森案確立的「隔離但平等」的原則,裁決隔離使用教育設施的作法本身即為不平等。

四、法官的挑選和任命中的政治與法官的「政治中立」原則

由於聯邦法院的法官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同意後任命,兩黨主要是通過影響對法官的任命來影響司法過程。根據法治原則,司法系統應嚴守公正、中立的准則,超越於黨派政治之上,但「實際上在選擇最高法院或聯邦法院法官時,政黨傾向或司法哲學是其中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紀30年代,羅斯福總統曾經試圖通過任命有本黨背景的法官改變聯邦最高法院法官的黨派構成,目的就是使之更有利於「新政」的實施。後來,盡管對司法任命的非政治化作了努力,使司法決策更多來自法官個人而非黨派傾向,但是「法官並未完全擺脫政治性考慮,他們仍然和行政、立法機關中的重要政治人物保持著鬆散的聯系,他們必須依靠政黨的立法者為其制定預算」。

在各州,州法院法官的挑選辦法有較大差別,大多數州實行選舉產生的辦法,而選舉又有黨派選舉和超黨派選舉之分。

具體情況如下:在黨派選舉中產生法官的有13個州;實行超黨派選舉的10個州;有4個州由州議會選舉產生;由州長任命的有7個州;另外有16個州實行功績制。
但是,法官不論是選舉產生還是任命產生,也不論他在擔任法官之前有何黨派背景,不論曾經擔任過什麼公職,一旦成為法官,他就不得再參與黨派活動,而應保持「政治中立」。因此,行政首腦(總統和州長)實際上不可能控制由他們任命的法官。例如,1952年,最高法院在「楊斯頓鋼鐵和鋼管公司訴索耶案」中拒絕了杜魯門總統接管鋼鐵廠的理由,裁決總統的接管違反憲法,而當時的最高法院九名法官中,五名是由羅斯福總統任命,四名是由杜魯門總統任命的。又如,尼克松總統在他的任期內有機會任命了四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其中包括首席法官沃倫·伯格,然而,正是這個包括四名由尼克松本人任命的法官的最高法院,在「合眾國訴尼克松」案中全體一致通過,拒絕了尼克松所提出的理由,裁決尼克松總統應該交出水門事件特別檢察官賈沃斯基所要求的錄音帶。而播放這些錄音帶揭露了尼克松曾參與掩蓋水門事件,導致尼克松面臨必然被彈劾的結局,他因而只好選擇辭職。這一事件說明,「通過法官的任命來控制最高法院是極為困難的」。

美國的聯邦法院

一、1789年司法條例

美國憲法第三條規定,「合眾國的司法權,屬於一個最高法院和國會隨時規定和設立的下級法院」,這意味著制憲會議共同同意的是要建立一個最高法院作為聯邦司法系統的最高審判庭,但對於聯邦司法系統如何組成,是由各州法院組成還是由聯邦下級法院組成,對於是否需要設立聯邦下級法院等問題,未能達成一致,因此把所個問題留給國會去決定。

第一屆國會開始工作不久就通過了1789年司法條例,建立了聯邦法院體系,確定了聯邦法院的組織和各類法院的管轄范圍。當時規定最高法院由一名首席法官和5名大法官共6人組成,建立的下級法院包括13個地區法院,每個州為一個聯邦司法區,每個地區法院設一名法官,三個巡迴法院,每個巡迴法院由兩名最高法院法官和一名地區法院法官組成,從而構成了聯邦法院體系。不過,自那以後,美國的司法條例經國會做過多次修訂,增設和撤消各類法院、改變各類法院的管轄權、制定和修改程序規則、為各類法院設置官員和雇員的職位等。其中最重要的修改有兩次,一是1891年通過的司法條例,為減輕最高法院的負擔建立了上訴法院,在此之前各巡迴區的上訴案件是由最高法院法官承擔審理的。二是1925年的條例賦予最高法院調閱下級法院案卷的裁處權。

1789年的司法條例及後來的修訂,顯示了美國的國會擁有規定包括最高法院在內的聯邦法院的組織結構、管轄許可權和辦案程序的權力,體現了立法部門對司法部門的制衡。但反過來,最高法院是由憲法直接設立,它的存在不以國會的意願為轉移,並擁有憲法所規定的初審管轄權,正是最高法院在馬伯里訴麥迪遜案中裁定1789年司法條例的某些條款違憲,確定了美國的司法審查制度。

1789年司法條例第25條明確把州法院置於聯邦法院的上訴管轄權之下,規定州法院所判決的以下幾種案件可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州法院的判決違反了合眾國憲法、法律和條約;州法院的判決所維護的州法律與合眾國憲法、條約、或法律相抵觸;州法院的判決否定了聯邦憲法和法律所肯定的權利和特權。這樣,就把聯邦至上條款所體現的原則貫徹到了司法制度中,使得凡是被認為違反了憲法第六條關於聯邦憲法、法律和條約為全國最高法原則的案件都可以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賦予了聯邦法院復審州法院判決的權力,並使聯邦最高法院對於各州成為憲法最後解釋者,從而「解決了州和聯邦權力的范圍之爭問題」。

二、聯邦法院的體制

現在,美國聯邦法院系統由94個聯邦地區法院、13個聯邦上訴法院和一個最高法院組成。

1、聯邦地區法院

每個州至少有一個地區法院,較大的州可能設立2至4個地區法院。現加利福尼亞州設有四個地區法院,辦公地點分別在舊金山、薩克拉門托、洛杉磯和聖迭戈。紐約州和得克薩斯州也有四個地區法院。美國全國50州共設有89個地區法院,另外哥倫比亞特區和波多黎各領地各有一個地區法院。每個地區法院至少有一名法官,共有576名地區法官。設在紐約市的紐約州南部地區法院法官最多,有27名法官。聯邦地區法院法官都是由總統經參議院同意後任命,終身任職。地區法院是初審管轄法院,也是聯邦司法系統中「工作最重的」的法院。這91個聯邦地區法院只有聯邦的司法管轄權。但聯邦地區法官審理的案件可能涉及不同州的公民,這時,他們也要應用有關州的法律。經聯邦地區法院判決的案件,大多數可以上訴到聯邦上訴法院,有少數幾種可以直接上訴到最高法院。

地區法官可以任命書記官、法警、法律書記員、法庭報告發布官、法庭記錄員等協助他的工作。但最重要的角色是聯邦執法官。聯邦執法官分專職和兼職兩種,全國現共有287名專職執法官和168名兼職執法官。他們也是由地區法官任命,但需要經聯邦司法地區的居民組成的陪審員小組審查。執法官任期八年,其職責是發布逮捕狀、決定被捕者是否應由大陪審團起訴。每個地區法院還有一名聯邦執行官,他由總統任命並受聯邦司法部長的監督,他的主要職責是維持法庭秩序、實施逮捕、執行法院命令,傳喚證人等。

2、聯邦上訴法院

美國全國50州劃分為11個司法巡迴區,此外,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作為一個巡迴區,每個巡迴區設立一個聯邦上訴法院,共12個上訴法院。每個巡迴區所管轄的范圍大小不同,如第二巡迴區只轄紐約和康涅狄格兩州,第九巡迴區則轄加利福尼亞等太平洋沿岸及夏威夷、阿拉斯加九個州並加上關島和北馬里亞納群島。

另外還有一個特別的「聯邦巡迴區」,其上訴法院稱為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由12名總統提名經參議院同意任命的法官組成,辦公地點也設在哥倫比亞特區。該上訴法院與其他12個上訴法院地位相同,但其管轄的地理范圍涉及全國,而管轄的案件限於審理由各聯邦地區法院及有關聯邦獨立管理機構轉來的涉及專利、商標、版權、合同、國內稅收的案件,以及索賠法院和國際貿易法院的判決。因此,在哥倫比亞特區有兩個上訴法院,一個為哥倫比亞特區上訴法院,一個為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兩者是不同的。

每個聯邦上訴法院有6至28名法官,也都是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同意後任命,皆為終身職。上訴法院審理案件,一般由三名法官組成法庭,但特別重要和有爭議的案件要求全體法官出席。上訴法院只有上訴管轄權,受理經轄區內聯邦地區法院判決的案件的上訴,也審查聯邦貿易委員會之類的獨立管理機構的行動。

最高法院、聯邦上訴法院、聯邦地區法院是根據憲法第三條設立的,因此被稱為「憲法性法院」,又稱「憲法第三條法院」,但它們都屬於一般管轄權的法院。另外,還有國會設立的特別憲法性法院,如合眾國國際貿易法院、合眾國索賠法院。

此外,還有一類不是根據憲法的第三條設立而是由國會為某些特別的目的而設立的法院,或者說是由國會為行使憲法第一條所賦予的立法權而設立的法院,被稱為「立法性法院」,或者「憲法第一條法院」。立法性法院的法官一般由國會規定了明確的任期,並被授予非司法的職能,其挑選和任命程序也與憲法性法院的法官不同。如合眾國軍事上訴法院審判案件應用軍事法,由三名文職法官組成,由總統經參議院同意任命,但任期為15年;破產法院專門審理有關破產的案件,法官由聯邦上訴法院任命,作為聯邦地區法院的附屬機構。

熱點內容
環保的規章制度有哪些 發布:2025-01-16 21:43:31 瀏覽:32
商場垃圾房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6 21:16:38 瀏覽:68
網上轉發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6 21:13:26 瀏覽:931
代表兩會傳達民法典 發布:2025-01-16 21:06:52 瀏覽:848
消防法治警營心得體會 發布:2025-01-16 21:03:28 瀏覽:267
民法典的全程 發布:2025-01-16 20:25:58 瀏覽:348
法院公告的形式 發布:2025-01-16 20:16:53 瀏覽:999
海商法第五十六條 發布:2025-01-16 20:02:11 瀏覽:39
易制爆化學品各項安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6 19:47:58 瀏覽:256
公民法形成 發布:2025-01-16 19:39:06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