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法院判例
㈠ 法院判例和案例有什麼區別嗎兩者都有案號嗎
簡單來說,法院判例具有造法功能,對以後的審判具有普遍約束力;法院案例不具有偽造功能,只起到指導作用。
判例是指對以後的審判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法院判決,具有造法功能,是英美法系國家重要的法律淵源。英美法系國家的判決在結構上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法官的判決根據,稱為「判決理由」,二是法官們陳述的意見,稱為「附帶意見」,其中只有判決理由可以作為今後遵循的法律規則。
案例的含義十分廣泛,通常界定為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具有指導審判實踐作用的個案判決。我國法院判決的結構主要包括「經審理查明」和「法院認為」兩大部分,而法院認為部分的依據是現有的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司法解釋,判決本身只是適用法律的過程,沒有創設出新的法律規則,所以不具有造法功能。雖然案例在我國的審判實踐中確實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對同一類案件的審判提供了參考,力圖最大限度地避免「同案異判」情況的發生,但是案例與英美法系的判例是不同的。它不是審判案件的法律依據,對以後的審判只具有借鑒和指導作用,並且這種作用也不是判決本身所具有的,而是有權司法機關即最高人民法院賦予它的。
㈡ 名為買賣實為擔保的最高法院判例
法律分析:某某與某地產有限公司、某新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民間借貸糾紛案。裁判要旨:判斷法律關系的性質應基於在案證據能夠證明的雙方簽訂的相關合同情況、約定的權利義務內容及履行等雙方交易的事實並結合各自主張的法律關系特徵進行綜合審查判斷。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十四條 借貸雙方沒有約定利息,出借人主張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自然人之間借貸對利息約定不明,出借人主張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除自然人之間借貸的外,借貸雙方對借貸利息約定不明,出借人主張利息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民間借貸合同的內容,並根據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報價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
㈢ 判例是否可以做為我國法律的淵源
中國不承認判例可以作為法的淵源。中國最高法院對具體案件的司法解釋與英美法系國家的判例有類似的作用。
在國外,終審法院或者各個州和聯邦的最高法院,對一個案件的判決,形成一個先例之後,以後所有下級法院,包括本級法院,就這個案件的判決,都必須要依循先例原則。如果沒有一個案例指導制度,同一類案件,法官可能出現不同的判決結果。
(3)我國法院判例擴展閱讀:
英國上議院作為最高上訴審法院,自1898年以來一直強調遵循該院的判決,但1966年公開通過一項決議,認為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堅持判例將可能導致「不正義」並「限製法律的發展」時,可以不遵循本院的某一先例。現代英美法逐漸重視制定成文法,其判決效力也隨之出現新的演變趨勢。
大陸法系國家的法律限於成文法,否認判例的約束力。但近代大陸法系的一些國家,逐漸重視判例的地位。在個案的范圍內承認判例對下級法院的約束,已成為大陸法系國家成文法原則的例外。
㈣ 中國法院和判例制度
中國法院是不承認判例的,即判例並沒有法律效力,這是大陸法系與英美法內系最大的區別容之一。
在英美法系,判例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也即是「法官造法」。先前的判例,生效之後,可以作為後來的類似案件的比照判決。
中國法院則只承認法律,也即是根據相關的法律來裁判案件。如果法律沒有相關規定,則參照法規,沒有法規則參照規章,沒有規章,應當參照國家政策和相關文件,如果都沒有,那就要依風俗習慣和法官的自由裁量來判案了。
㈤ 法院判例在我國屬於法律淵源嗎
我國屬於成文法國家,因此,就沒有「判例」這個法律淵源,最高法內院發布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容案例,也是稱之為「指導性案例」,不稱為『判例』,並且,這個指導性案例的屬性也很明確:「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指導性案例,各級人民法院審判類似案例時應當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案例指導工作的規定》第七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