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李少平
『壹』 李少平的人物履歷
1975.04-1977.10山西省長子縣知青
1977.10-1978.09山西省高平縣絲織廠子弟校中學教師
1978.09-1982.07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學生
1982.07-1984.09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教師
1984.09-1987.07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刑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1987.07-1990.11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研究室幹部、審判員
1990.11-1993.03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其間:1991.08-1993.03掛職任四川省涼山州會東縣委副書記)
1993.03-1995.12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一庭庭長
1995.12-2000.01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
2000.01-2002.11四川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
2002.11-2003.01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副院長
2003.01-2007.12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其間:2005.09-2006.01中央黨校進修部進修一班學習)
2007.12-2008.01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副院長
2008.01-2013.10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其間:2009.11-2010.01中央黨校第46期省部級領導幹部進修班學習)
2013.10-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貳』 中國移動法院我要立案有效嗎是真的嗎
近年來,從推動裁判文書全面上網,到電子卷宗同步生成、移動微法院一網通辦,再到設立互聯網法院、探索區塊鏈存證,人民法院推動互聯網司法在技術應用、程序規則、實體裁判等領域全方位升級。《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本月起正式施行,進一步規范在線訴訟、提升審判質效,便利人民群眾參與訴訟。
在線訴訟須合法自願;當事人無正當理由不參加在線庭審,視為「拒不到庭」;證據掃描件經法院審核後和原件有同等的效力……《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以下簡稱《規則》)本月起正式施行,《規則》共39條,明確了在線訴訟的法律效力、基本原則、適用條件,內容涵蓋在線立案、調解、證據交換、庭審、宣判、送達等訴訟環節。
《規則》首次從司法解釋層面構建形成系統完備、指向清晰、務實管用的在線訴訟規則體系,是目前有關在線訴訟集成度最高、適用面最廣、法律層級最高的規范性文件,被視為「網上打官司最權威的規則」。
全國已有3500多家法院接通平台,當事人可選擇是否採取在線訴訟
在微信搜索「中國移動微法院」小程序,進行身份認證後,進入所在省份法院,點擊「我要立案」,便可網上立案。截至目前,全國已有3500多家法院接通「中國移動微法院」在線訴訟平台,累計訪問量超過12.65億次,為社會公眾提供了多樣化、全鏈條、一站式的在線訴訟服務。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介紹,《規則》首次明確,在線訴訟既可以全流程也可以僅某一訴訟環節在線辦理。
《規則》還明確,在線訴訟應遵循合法自願、安全可靠原則。「合法自願」原則,是指尊重和保障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對訴訟方式的選擇權,未經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同意或者主動選擇,人民法院不得強制或者變相強制適用在線訴訟。「安全可靠」原則,是指依法維護國家安全,保護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有效保障在線訴訟數據信息安全。規范技術應用,嚴守技術中立,確保技術可靠。
自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全國法院在線立案1219.7萬件,在線立案佔全部立案數的28.3%;在線調解總次數651.3萬次、訴前成功調解案件614.29萬件;在線開庭128.8萬次,在線庭審平均用時42.34分鍾;電子送達3383.3萬次,占總送達次數的37.97%。
「在組織機構設置、技術融合應用、訴訟規則構建、網路司法治理、基礎理論研究等方面,中國互聯網司法的發展已經從『跟跑』走向『領跑』,處於領先地位。」最高法國際合作局副局長何帆介紹。
除確屬網路故障、不可抗力等原因外,不參加在線庭審視為「拒不到庭」
網店經營者王女士居住在國外,因產品質量問題被訴至法院。雖然法院全流程在線的訴訟模式讓她足不出戶就能完成所有訴訟流程,但是案子的開庭時間是在北京時間下午4時,這讓她犯愁了。由於當地與中國存在時差,她需要在當地時間凌晨4時參加庭審。藉助杭州互聯網法院的非同步審理平台,王女士在早晨醒來後,打開手機「參加」網上庭審,就可以回復原告和法官的發問。
據了解,《規則》首次肯定了「非同步審理機制」,針對當事人無法在同一時空參與訴訟活動的情況,提出解決方案,進一步便民利民、提高審判質效。《規則》明確,經各方當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指定當事人在一定期限內,分別登錄訴訟平台,以非同步的方式開展調解、證據交換、調查詢問、庭審等訴訟活動。「《規則》對庭審環節的非同步審理作出特殊規定,將其作為當事人確有困難無法同時在線參與庭審的特殊庭審形式,而不是在線庭審的常態。」最高法司改辦指導處副處長李承運說。
針對在線訴訟過程中出現的庭審秩序問題,《規則》規定了在線庭審紀律,要求出庭人員參加在線庭審應當尊重司法禮儀,遵守法庭紀律。其中,除確屬網路故障、設備損壞、電力中斷或者不可抗力等原因外,當事人無正當理由不參加在線庭審,視為「拒不到庭」;在庭審中擅自退出,經提示、警告後仍不改正的,視為「中途退庭」。在線訴訟司法實踐中,一旦出現「拒不到庭」和「中途退庭」,分別按照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處理。
「上述規定明確了在線庭審秩序規則,確保了在線庭審的嚴肅性和規范性,有利於更好保障程序正義,堅決捍衛司法權威。」最高法司改辦副主任劉崢說。
李少平介紹,《規則》強調訴訟的規范性、穩定性和權威性,避免部分當事人濫用權利影響訴訟進程。為確保在線訴訟活動合法、真實、有效,《規則》細化明確了身份認證規則,確保訴訟主體身份真實性,有效防範虛假調解、虛假訴訟。
經法院審核通過後的電子化材料,可以直接在訴訟中使用
在一起網路著作權糾紛中,原被告用上了北京互聯網法院與北京市版權局共同搭建的「版權糾紛非訴調解平台」,通過調解解決糾紛。經雙方同意,法院將雙方協議部署至區塊鏈上,如被告在履行期內未履行義務,將通過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自動執行。
「本案通過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實現自動執行,是利用區塊鏈技術在司法場景特別是執行場景的變革性創新探索,有利於切實解決執行難。」北京互聯網法院院長張雯介紹,2018年以來,北京互聯網法院構建了「天平鏈」司法區塊鏈平台,著力解決電子證據存證、上鏈證據在線驗證問題,並逐步將區塊鏈拓展至執行、訴源治理等領域。
近年來,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逐漸成熟以及公證機構、第三方存證平台等大力推廣,區塊鏈存證使用愈發廣泛,涉區塊鏈糾紛也日益增多。然而,區塊鏈存證的審核一直是司法實務中的難題。對此,《規則》首次規定了區塊鏈存證的效力范圍,明確了區塊鏈存儲的數據具有推定上鏈後未經篡改的效力。「這有利於規范區塊鏈技術司法應用,嚴格區塊鏈存證審查標准,充分發揮區塊鏈技術優勢,進一步促進區塊鏈存證行業有序發展。」劉崢說。
針對電子化材料是否可以直接在訴訟中使用的問題,《規則》指出,人民法院審核通過後的電子化材料,可以直接在訴訟中使用,但同時為確保電子化材料形式真實性,在四種情形下人民法院應當要求當事人提供原件、原物。
「這意味著經人民法院審核通過的電子化材料具有『視同原件』的效力,當事人不必再重復提交實體原件材料,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當事人的訴訟負擔,更好發揮了在線訴訟便民利民的作用。」何帆表示
『叄』 李少平的介紹
李少平,男,漢族,1956年10月生,山西武鄉人,1975年4月參加工作,197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西南政法大學刑法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學位,教授。現任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法官,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肆』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小平
不是李小平,是李少平。李少平(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
『伍』 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
央廣網北京6月18日消息(記者孫瑩)近年來,對於「雲庭審」「微法院」,很多老百姓並不陌生,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在線訴訟大顯身手,智慧法院建設紅利充分釋放,實現了「審判執行不停擺,公平正義不止步」。
我們看到,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5G等現代科技全方位應用於訴訟服務、訴前調解、案件審理、審判管理等各領域。全國法院普遍推行網上跨域立案、在線舉證質證、庭審語音識別、電子卷宗應用、文書電子送達等。
我們還看到,文書智能生成、類案識別推送、裁判偏差提示、區塊鏈電子存證、智能合約執行等技術日益成熟。
從「面對面」到「屏對屏」,到底如何認定「電子化材料」的證據效力?網上開庭如何執行「庭審紀律」?如何保證「網上存證」的安全?最高人民法院17日發布《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這是首部全流程全領域規范在線訴訟活動的司法解釋。
這是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今年2月1日開庭審理的一起訴30多名被告「高空拋物致死民事索賠案」,法官正在宣布在線庭審紀律,案件分5批次、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雲法庭」開庭審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這種庭審模式很常見。最高法副院長李少平說:「經過全國法院的不懈努力,在線訴訟適用規模和質量不斷提升,線上線下雙軌並行、有序銜接的訴訟模式已初步形成。」
《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以下簡稱《規則》)全文共三十九條,內容涵蓋了在線訴訟法律效力、基本原則、適用條件、適用范圍,以及從立案到執行等主要訴訟環節的在線程序規則,首次構建了在線訴訟規則體系,確立了在線訴訟「公正高效」「合法自願」「權利保障」「便民利民」「安全可靠」五個基本原則。李少平分析:「《規則》的制定出台,在我國互聯網司法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細化明確各類訴訟主體的權利義務,確保在線訴訟『降成本不降質量、提效率不減權利』。」
打官司打的是證據,有人擔心,在線庭審,如何確保證據的真實性?《規則》明確,法院審核通過後的電子化材料,可以直接在訴訟中使用,也就是具有「視同原件」的效力,同時明確了要求當事人提供原件、原物的情形,比如法院認為電子化材料與原件、原物不一致,或者不完整、不清晰、格式不規范,或者是卷宗、檔案管理規定要求提供原件、原物的,還是要提交原件。李少平分析:「一方面豐富和拓展當事人提交訴訟材料的渠道和方式,另一方面嚴格規范審查電子化材料與原件的一致性,保證電子化材料形式的真實性,有效防範虛假訴訟、惡意訴訟風險,確保在線訴訟安全有序。」
在線庭審探索之初,有當事人騎摩托車參加庭審,還有人隨意離開屏幕接打電話,此次《規則》明確在線庭審紀律,除確屬網路故障、設備損壞、電力中斷或者不可抗力等原因外,當事人無正當理由不參加在線庭審,視為「拒不到庭」;在庭審中擅自退出,經提示、警告後仍不改正的,視為「中途退庭」。針對當事人確有困難無法同時到庭的情形,《規則》首次確認非同步審理機制的法律效力。
最高法司法改革辦公室副主任劉崢強調,根據當事人請求或案件審理需要,線上線下可以合理有序轉換。
劉崢說:「《規則》強調,在線訴訟必須堅持合法自願原則,不得強制或者變相強制當事人適用在線訴訟。針對訴訟中重要的程序環節,比如在線庭審、證據交換、電子送達,以及案件非同步審理等,《規則》均要求以徵得當事人同意為基本前提,充分保障當事人對案件審理方式的選擇權和程序利益處分權。」
不可否認的是,「在線訴訟」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司法實踐中。2020年1月1日至今年的5月31日,全國法院在線立案1219.7萬件,佔全部立案數的28.3%;在線調解總次數651.3萬次、訴前成功調解614.29萬件;在線開庭128.8萬次,在線庭審平均用時42分鍾;電子送達3383.3萬次,占總送達次數的37.97%。截至目前,全國已有3500多家法院接通「中國移動微法院」在線訴訟平台,累計訪問量超過12.65億次。最高法國際合作局副局長何帆認為,我國互聯網司法在世界范圍內已處領先水平。「從推動裁判文書全面上網,到電子卷宗同步生成、跨域立案全面推廣、移動微法院一網通辦,再到設立互聯網法院、探索區塊鏈存證和智能合約履行,人民法院推動互聯網司法在技術應用、程序規則、實體裁判等領域全方位轉型升級。現在,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說,中國互聯網司法的發展已經從『跟跑』走向『領跑』,實現了『彎道超車』。真正做到了中國特色、世界領先的互聯網司法新模式。」
哪些案件不能在互聯網上公開呢?《規則》明確,對涉及國家安全、國家秘密、個人隱私的案件,庭審過程不得在互聯網上公開;對涉及未成年人、商業秘密、離婚等民事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在線庭審過程可以不在互聯網上公開;未經人民法院同意,任何人不得違法違規錄制、截取、傳播涉及在線庭審過程的音頻視頻、圖文資料。
『陸』 天津最高法院的院長是誰
全國只有一個最高法院,那就是北京那個,天津只有高級法院,相當於省級法院,現任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是李少平,個人情況如下:
職級:二級大法官
男,1956年10月出生,漢族,山西武鄉人,1975年4月參加工作,197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碩士研究生學歷,法學教授,現任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
學習簡歷
1978年09月至1982年07月,在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學習。
1984年09月至1987年08月,在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刑法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
任職簡歷
1975年04月,為山西省長子縣插隊知青。
1977年10月,為山西省高平縣絲織廠子弟校中學教師。
1982年07月,為西南政法學院(現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系教師。
1987年08月,為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幹部。
1988年01月,任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副處級審判員。
1990年11月,任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
1991年08月至1993年03月,掛職任涼山自治州會東縣委副書記。
1993年03月,任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正處級審判員。
1993年08月,任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第一刑事審判庭庭長。
1995年12月,任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2000年11月,任四川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2002年01月,任四川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正廳級)。
2002年11月,任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書記。
2003.01任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省十屆人大代表。 2003年9月兼任四川省委政法委委員。
2007年12月,任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書記。
2008年01月,當選為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二級大法官。
相關著作: 《擾亂市場秩序犯罪的法律適用》
學術成果: 先後在國家重點法學研究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先後編寫、出版了法學書籍10餘本,共計發表70餘萬字的學
『柒』 最高人民法院黨委成員名單
截止2020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黨委成員名單:周強、賀榮、李少平、姜偉、高憬宏、馬世忠、劉海泉、楊萬明、賀小榮。
人物簡介:
1、周強
周強,男,漢族,1960年4月生,湖北黃梅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首席大法官。
2、賀榮
賀榮,女,漢族,1962年10月生,山東臨邑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正部長級)、一級大法官。
3、李少平
男,漢族,1956年10月生,山西武鄉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二級大法官。
4、姜偉
男,漢族,1957年3月生,山東龍口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二級大法官。
5、高憬宏
高憬宏,男,漢族,1959年8月生,遼寧凌源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第三巡迴法庭分黨組書記、庭長、二級大法官。
6、馬世忠
馬世忠,男,漢族,1962年4月生,山東濰坊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
7、劉海泉
劉海泉,男,漢族,1964年10月出生,山東諸城人,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最高人民法院紀檢監察組組長、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
8、楊萬明
楊萬明,男,漢族,1961年1月生,山西昔陽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二級大法官。
9、賀小榮
賀小榮,男,漢族,1963年11月生,陝西子洲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二級大法官。
(7)法院李少平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成立於1949年10月22日,辦公大樓現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27號。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以維護憲法法律尊嚴為己任,秉持司法為民之理念,致力於構築法治社會基礎,構建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
自成立以來,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裁判發正義之聲,以司法解釋行法治之策,把握時代脈動,體察社會需要,滿足人民期望,弘揚法治精神,是憲法法律的忠誠守護者。
依照《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審判機關,負責審理各類案件,制定司法解釋,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並依照法律確定的職責范圍,管理全國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
根據《憲法》、《人民法院組織法》及相關法律,作為國家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審理下列案件:
一、審理法律規定由它管轄的和它認為應當由自己審判的第一審案件。
二、審理對高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的上訴、抗訴、申請再審與申訴案件。
三、審理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四、核准本院判決以外的死刑案件。
五、依法審理國家賠償案件,決定國家賠償。
六、核准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案件。
除審判案件外,最高人民法院還負責統一管理、統一協調全國法院的執行工作。目前,每年全國法院受理大量申請強制執行案件。這些案件主要由地方人民法院執行。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執行局,負責這項工作的管理、監督、協調。
『捌』 打官司如何申請網上同步
6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打官司如何申請網上同步司法發展情況,並發布《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以下簡稱《規則》)和《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選編(十一)》。《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首次構建了在線訴訟規則體系,是目前有關在線訴訟集成度最高、適用面最廣、法律層級最高的規范性文件,被視為「網上打官司最權威的規則」。
什麼是在線訴訟?
《規則》首次對在線訴訟的涵義作出明確界定,既可以是全流程在線辦理,也可以是某一訴訟環節的在線辦理,兩者均是在線訴訟的表現形式。
在線訴訟如何辦理?以網上立案為例:
1、微信搜索「中國移動微法院」小程序
2、點擊姓名旁邊的「未認證」,進行身份認證
3、點擊「進入移動微法院分平台」,進入你所在省份的法院
4、點擊我要立案→微信立案→選擇立案申請人類型→勾選「同意嚴格遵守立案須知」並點擊「同意並繼續」
5、填寫當事人信息、填寫立案基本信息、填寫原被告、代理人信息
6、添加訴訟材料、添加代收人,確認立案信息後,提交立案
7、等待法院審核,時間通常在7日內,可在「我的案件」中查詢微信立案案件的相關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介紹,截至目前,全國已有3500多家法院接通「中國移動微法院」在線訴訟平台,累計訪問量超過12.65億次,為社會公眾提供多樣化、全鏈條、一站式的在線訴訟服務。自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全國法院在線立案1219.7萬件,在線立案佔全部立案數的28.3%;在線調解總次數651.3萬次、訴前成功調解案件614.29萬件;在線開庭128.8萬次,在線庭審平均用時42.34分鍾;電子送達3383.3萬次,占總送達次數的37.97%。經過全國法院的不懈努力,在線訴訟適用規模和質量不斷提升,線上線下雙軌並行、有序銜接的訴訟模式已初步形成。
在線訴訟是自願的還是強制的?個人信息安全有保障嗎?
《規則》對公眾關心的在線訴訟適用選擇和數據信息安全保護問題進行了有力回應。《規則》第二條明確了在線訴訟的合法自願原則和安全可靠原則。
「合法自願」原則強調,尊重和保障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對訴訟方式的選擇權,未經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同意或者主動選擇,人民法院不得強制和變相強制適用在線訴訟。
「安全可靠」原則強調,依法維護國家安全,保護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有效保障在線訴訟數據信息安全。規范技術應用,嚴守技術中立,確保技術可靠。《規則》還首次提出要規范技術應用,嚴守技術中立,確保技術可靠,同時系統規范了在線訴訟身份認證、區塊鏈存證、視聽傳輸、錄音錄像等技術的應用規則,明確規定了各方主體的數據安全保護義務和追責機制。
《規則》的出台,充分體現了人民法院對訴訟參與人權益的有力保障,有利於更好推進在線訴訟的規范發展。
哪些情況可視為「拒不到庭」和「中途退庭」?
針對在線訴訟過程中出現的庭審秩序問題,《規則》第二十五條規定了在線庭審紀律,強調出庭人員參加在線庭審應當尊重司法禮儀,遵守法庭紀律。其中,除確屬網路故障、設備損壞、電力中斷或者不可抗力等原因外,當事人無正當理由不參加在線庭審,視為「拒不到庭」;在庭審中擅自退出,經提示、警告後仍不改正的,視為「中途退庭」。在線訴訟司法實踐中,一旦出現「拒不到庭」和「中途退庭」,分別按照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處理。上述規定明確了在線庭審秩序規則,確保了在線庭審的嚴肅性和規范性,有利於更好保障程序正義,堅決捍衛司法權威。
當事人無法在同一時空參與訴訟,怎麼辦?
《規則》首次肯定了「非同步審理機制」,針對當事人無法在同一時空參與訴訟活動的情況,提出解決方案,進一步提升司法便民利民、提高審判質效。《規則》第二十條明確,經各方當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指定當事人在一定期限內,分別登錄訴訟平台,以非同步的方式開展調解、證據交換、調查詢問、庭審等訴訟活動。同時,《規則》對庭審環節的非同步審理作出特殊規定,嚴格限定適用范圍、適用條件、適用方式,將其作為當事人確有困難無法同時在線參與庭審的特殊庭審形式,而不是在線庭審的常態,切實防止非同步庭審適用隨意化,普遍化,確保有效發揮其制度功能。
在線訴訟的案件必須全部在網上公開嗎?
《規則》明確以下幾類案件庭審過程不得在打官司如何申請網上同步公開。首先,明確對涉及國家安全、國家秘密、個人隱私的案件,庭審過程不得在打官司如何申請網上同步上公開;其次,明確對涉及未成年人、商業秘密、離婚等民事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在線庭審過程可以不在打官司如何申請網上同步上公開;最後,明確未經人民法院同意,任何人不得違法違規錄制、截取、傳播涉及在線庭審過程的音頻視頻、圖文資料。上述規定,有效實現了司法公開和權利保障的平衡,充分體現了人民法院對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的有效保護。
證據掃描件和原件有同等的效力嗎?
針對電子化材料是否可以直接在訴訟中使用的問題,《規則》進行了明確。《規則》第十二條指出,人民法院審核通過後的電子化材料,可以直接在訴訟中使用,但同時為確保電子化材料形式真實性,在四種情形下人民法院應當要求當事人提供原件、原物。《規則》的出台,意味著經人民法院審核通過的電子化材具有「視同原件」的效力,當事人不必再重復提交實體原件材料,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在線訴訟的材料提交問題,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當事人的訴訟負擔,更好發揮在線訴訟便民利民的功能作用。
當前熱門的區塊鏈存證如何審核?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逐漸成熟以及公證機構、第三方存證平台等大力推廣,區塊鏈存證使用越發廣泛,涉區塊鏈糾紛也日益增多,然而,區塊鏈存證的審核一直是司法實務中的難題。對此,《規則》第十六條首次規定了區塊鏈存證的效力范圍,明確了區塊鏈存儲的數據上鏈後推定未經篡改的效力;第十七條和第十八條規定了區塊鏈存儲數據上鏈後、以及上鏈前的真實性審核規則。《規則》的出台較為系統全面解決了區塊鏈存證的真實性認定問題,有利於規范區塊鏈技術司法應用,嚴格區塊鏈存證審查標准,充分發揮區塊鏈技術優勢,進一步促進區塊鏈存證行業有序發展。
會不會有人藉助在線訴訟製造虛假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辦公室副主任劉崢介紹,《規則》在尊重當事人自主選擇權,充分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的同時,也高度強調訴訟的規范性、穩定性和權威性,避免部分當事人濫用權利影響訴訟進程,損害其他當事人合法訴訟權益。比如,《規則》第五條明確,當事人提出由線上轉為線下審理的,不得存在故意拖延訴訟、增加其他當事人成本等情形,否則人民法院不予准許。《規則》第六條明確,當事人已同意在線訴訟,但無正當理由又不參與在線訴訟活動的,應當承擔相應法律後果。同時,為確保在線訴訟活動合法、真實、有效,《規則》細化明確了身份認證規則,不僅要求訴訟前就應當核實訴訟主體身份,還要求對調解、證據交換、庭審等重要環節再次驗證身份,確保訴訟主體身份真實性,有效防範虛假調解、虛假訴訟。
【拓展資料】
我國打官司如何申請網上同步司法在世界范圍內處於什麼水平?
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合作局副局長何帆介紹,進入打官司如何申請網上同步時代,幾乎所有國家都意識到信息技術在司法領域應用的巨大潛力和空間。從本世紀初開始,英國、韓國、新加坡、奧地利等國就將打官司如何申請網上同步作為公眾「觸達司法」的重要手段,探索引入在線立案、電子卷宗技術。「在線法院」也出現在一些國家的法院改革規劃中,但最終因制度障礙和經費問題擱淺。客觀來講,我國的打官司如何申請網上同步司法建設並不具有先發優勢,起步也相對較晚。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網路強國戰略全面實施,我國的打官司如何申請網上同步司法發展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從推動裁判文書全面上網,到電子卷宗同步生成、跨域立案全面推廣、移動微法院一網通辦,再到設立打官司如何申請網上同步法院、探索區塊鏈存證和智能合約履行,人民法院順應時代發展,銳意探索創新,推動打官司如何申請網上同步司法在技術應用、程序規則、實體裁判等領域全方位轉型升級。現在,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說,中國打官司如何申請網上同步司法的發展已經從「跟跑」走向「領跑」,實現了「彎道超車」。
『玖』 請教:最高院最近一次「刑訴法司法解釋」是在2021年2月4日,在此之前也發布過,是哪一年發布的
最高法關於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解釋(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拾』 互聯網司法:「指尖訴訟 掌上辦案」
朱慧卿作(新華社發)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5G等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全國各級法院利用新技術積極推進互聯網司法。互聯網法院即是司法與 科技 深度融合的重大創新實踐。互聯網法院是如何處理案件的?未來發展前景又將如何?
「足不出戶完成訴訟」
中國互聯網法院正快速發展。2017年8月18日,杭州互聯網法院正式成立。2018年9月9日北京互聯網法院正式成立。19天後,廣州互聯網法院也正式成立。
最高人民法院在2019年12月4日發布的《中國法院的互聯網司法》白皮書顯示,杭州、北京、廣州互聯網法院共受理互聯網案件近12萬件,審結8.84萬件,在線立案申請率為96.8%,全流程在線審結8.08萬件,一審服判息訴率達98%。法院通過電話、郵箱、微信、簡訊、公眾號等在線送達文書達9.69萬次。
「互聯網法院依託電子訴訟平台、有效實現起訴、調解、立案、舉證、質證、庭審、宣判、送達、執行等訴訟環節全流程在線完成。」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指出,「大多數案件當事人足不出戶即可完成訴訟,實現訴訟流程從線下到線上轉變。」
「移動微法院」也在許多城市進行試點。2019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在12個省(區、市)開展「移動微法院」試點,依託微信小程序打造電子訴訟平台,將部分訴訟環節遷移到手機移動端辦理,實現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無縫銜接,讓當事人和法官充分感受到指尖訴訟、掌上辦案的便利。截至2019年10月31日,移動微法院實名注冊用戶達116萬人,注冊律師7.32萬人,在線開展訴訟活動達314萬件。
AI助力24小時不打烊
相比傳統庭審,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更為高效。杭州、北京、廣州互聯網法院的在線庭審平均用時45分鍾,案件平均審理周期約38天,比傳統審理模式分別節約時間約3/5和1/2,展現了互聯網為審理案件帶來的效率紅利。
高效背後是信息技術的支持。人工智慧AI是法官的智能助理,可以根據當事人提交的訴狀、答辯狀、證據等相關訴訟材料以及法院審判系統里存儲的案件數據,自動生成相應的文書初稿供法官使用。除此之外,人工智慧AI還可以在24小時熱線電話里解答當事人提出的有關問題。
北京互聯網法院綜合審判二庭朱閣法官表示,工作人員通過梳理當事人經常咨詢的問題,將專業的回答全部編輯,再加上法官的語料庫內容,形成一個訴訟咨詢服務。只要當事人提出一些高頻問題,就會生成一個自動回答。
北京互聯網法院院長張雯指出,有的當事人在家裡就能參與庭審,甚至有人在咖啡館里進行,這就是互聯網法院的開庭場景。
區塊鏈技術的興起也會極大節約成本。據北京互聯網法院綜合審判一庭顏君法官介紹,與傳統公證相比,區塊鏈技術把取證時間從幾個月減少為瞬間,把取證的物力成本大大降低,財力成本從上千元降低到幾元,甚至免費。
構築數據安全「防火牆」
未來,互聯網法院的發展離不開立法先行,也離不開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成熟。
張雯表示,2020年將努力創新互聯網執行模式, 探索 區塊鏈更多的具體應用場景,打造「業務鏈,管理鏈,生態鏈」三鏈合一的新模式。
推動區塊鏈電子數據的標准化研究和制定,也是重點工作。張雯指出,北京互聯網法院聯合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國家信息中心、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中國電子技術標准化研究院等多家專業機構組成司法工作組,邀請信息安全、標准制定、司法鑒定、信息通訊及區塊鏈等方面的技術專家,4次組織接入應用測評標准會,形成90條修改意見,最終形成《天平鏈接入與管理規范細則》及《天平鏈接入測評規范》,將司法審判規則前置,防範電子證據認定不當,提高審判效率。
隨著越來越多的司法數據上「雲」、上「鏈」轉變為電子數據,保護這些電子數據不被竊取是重中之重。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研究員詹劍鋒看來:「數據即隱私,尤其是如今許多司法數據以電子數據形式保存,構建強力的防火牆等防範措施非常重要,不能讓這些數據落入不法分子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