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公開庭審審理
A. 庭審會公開嗎
法律分析:一般來說,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案件的過程和判決的宣告,都公開進行,允許公民旁聽,允許新聞界依法公開采訪、公開報道。但是也存在不公開審理的情況。這是指法院開庭審理案件的過程,不向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以外的公民公開,不向社會公開,不允許新聞界采訪、報道。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八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 但是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 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不公開審理的案件,應當當庭宣布不公開審理的理由。
第二百七十四條 審判的時候被告人不滿十八周歲的案件,不公開審理。 但是,經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學校和未成年人保護組織可以派代表到場。
B. 公開庭審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審判公開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和宣告判決,都公開進行,允許公民到法庭旁聽,允許新聞記者采訪和報道,即把法庭審判的全部過程,除休庭評議案件外,都公之於眾。審判公開是一項民主的審削原則,已為現代各國立法所普遍規定,《世界人權宣言》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也予以確認,從而成為國際性的刑事司法准則。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堅持公開審理的原則。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三十四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第一百三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C. 民事法庭開庭審理案件流程
【法律分析】
庭審准備是人民法院在正式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之前,為保證案件審理的順利進行而進行的各項准備工作。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庭審准備的內容包括:1、傳喚當事人,通知其他訴訟參與人出庭參加訴訟。2、對公開審理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3日前公告當事人的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3、查明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法庭調查的主要任務是:審判人員在法庭上全面調查案件事實,審查和核實各種證據,為正確認定案件事實和適用法律奠定基礎。法庭調查主要包括當事人陳述以及出示證據和質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三十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第一百四十一條 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一)當事人陳述;(二)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三)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四)宣讀鑒定意見;(五)宣讀勘驗筆錄。
D. 什麼是公開開庭審理
公開開庭就是審理案件開庭時可以旁聽。
一、公開審理與開庭審理的區別:
公開審理是公開開庭審理,公眾可以進入旁聽,開庭審理可能還有不公開審理的案件,而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外人不能進入法庭旁聽。
二、公開審理的概述:
1、公開審理,是指人民法院在進行訴訟活動時,根據法律規定或者其他正當事由,對案件進行公開審理的司法審判制度。在我國,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未成年人(開庭審理時未滿18周歲)犯罪以及法律另有規定的案件外,一律由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宣告判決仍在公開進行。
2、公開審理,法院審理案件公開進行。我們國家的案子一般是公開審理的,群眾可以旁聽,但若涉及未成年人、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的,無關人員不能旁聽;離婚和商業秘密的案件,如果當事人要求不公開,那無關人員也不能旁聽,即不能公開審理。
三、開庭審理的流程:
1.開庭。開庭審理前,由書記員通知與告知相關人員;
2.法庭調查;
3.法庭辯論;
4.被告人最後陳述;
5.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
6.宣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三十七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
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第一百五十一條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
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宣告判決時,必須告知當事人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法院。
宣告離婚判決,必須告知當事人在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結婚。
E. 怎樣向法院申請公開審理
【法律分析】
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案件的過程和判決的宣告,都是公開進行,並且有以下幾點建立健全有序開放、有效管理的旁聽和報道庭審的規則,消除公眾和媒體知情監督的障礙。依法公開審理的案件,旁聽人員應當經過安全檢查進入法庭旁聽。因審判場所等客觀因素所限,人民法院可以發放旁聽證或者通過庭審視頻、直播錄播等方式滿足公眾和媒體了解庭審實況的需要。所有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公開,能夠當庭認證的,應當當庭認證。除法律、司法解釋規定可以不出庭的情形外,人民法院應當通知證人、鑒定人出庭作證。獨任審判員、合議庭成員、審判委員會委員的基本情況應當公開,當事人依法有權申請迴避。案件延長審限的情況應當告知當事人。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在法庭內或者通過其他公開的方式公開宣告判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三十七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F. 民事訴訟開庭審理步驟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民事案件,必須嚴格依照法定程序進行。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開庭審理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庭審准備
庭審准備是人民法院在正式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之前,為保證案件審理的順利進行而進行的各項准備工作。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庭審准備的內容包括:
1.傳喚當事人,通知其他訴訟參與人出庭參加訴訟。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3日前將傳票送達當事人,將出庭通知書送達其他訴訟參與人,傳票和通知書應當寫明案由、開庭的時間和地點,以確保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為參加庭審做好准備。
2.對公開審理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3日前公告當事人的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公告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張貼,巡迴審理的可以在案發地或其他相關的地點張貼。其目的是加強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對人民法院審判活動的了解和監督,確保案件審理的公正和效益。
3.查明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正式開庭審理之前,由書記員查明原告、被告、第三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等是否到庭,並向審判長報告。同時宣布法庭紀律,告知全體訴訟參與人和旁聽人員必須遵守。
4. 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核對的順序是原告、被告、第三人,核對的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籍貫、工作單位、職業和住所。
(二)法庭調查
1.當事人陳述
2.出示證據和質證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各類證據按以下順序出示,由當事人進行質證:
(1) 證人證言。
(2) 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
(3)鑒定結論。
(4)勘驗筆錄。
(三)法庭辯論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27條的規定,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1.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2.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3. 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4.互相辯論。
(四)案件評議和宣告判決
1.合議庭評議;2.宣告判決。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對決定受理的案件,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向當事人告知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或者口頭告知。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七條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當事人未提出管轄異議,並應訴答辯的,視為受訴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但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規定的除外。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八條 合議庭組成人員確定後,應當在三日內告知當事人。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九條 審判人員必須認真審核訴訟材料,調查收集必要的證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條 人民法院派出人員進行調查時,應當向被調查人出示證件。 調查筆錄經被調查人校閱後,由被調查人、調查人簽名或者蓋章。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一條 人民法院在必要時可以委託外地人民法院調查。 委託調查,必須提出明確的項目和要求。受委託人民法院可以主動補充調查。 受委託人民法院收到委託書後,應當在三十日內完成調查。因故不能完成的,應當在上述期限內函告委託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