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立案程序

法院立案程序

發布時間: 2023-01-14 05:35:14

Ⅰ 立案流程

立案流程:一)1、了解基本案情。2、調取涉案證據。3、建立委託代理關系。4、辦案審批。5、開立收費收據。6、收取代理費。接案二)補調證據三)案件分析四)一審階段。立案程序包括三個步驟:1、對立案材料的接受(在實踐中,稱為受案。2、對立案材料進行審查(即初查。3、做出立案或不立案的決定。

1、身份證復印件(法人需要營業執照及組織機構代碼證復印件)

2、起訴狀(有明確的被告、訴訟請求、事實與理由)

3、委託代理人的話需授權委託書

4、證據材料復印件(不同案件要求不同)

5、訴訟費

1、接受

對立案材料的接受,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人員或材料的接待和收留的活動 。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84條的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不論是否屬於自己管轄的案件,都應當接受。然後按照管轄的規定移送主管機關處理。對口頭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應當仔細地詢問和訊問,並將內容寫成筆錄,經宣讀或者交本人閱讀後,若有意見,應當允許更正,若認為無誤後,讓其在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

接受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向控告人、舉報人說明誣告應負的法律責任,要求他們實事求是,忠於事實,忠於法律,但是,誣告不同於錯告。因為誣告是行為人故意捏造事實、偽造證據,無中生有地控告他人犯罪的行為;錯告,則是行為人由於認識上的錯誤而致使所告之事與事實有出入。兩者的性質截然不同,前者屬於故意行為,對此應當根據法律規定追究法律責任,後者應當向他講明情況,讓其接受教訓,而不應追究法律責任。

2、審查

對立案材料的審查,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已經接受的材料進行核對、調查的活動。其任務是正確認定有無犯罪事實的發生,應否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為正確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決定打下基礎。

為了做好對立案材料的審查工作,一般採取下列步驟和方法:

(1)事實審查。審查事實,首先要審查有無事件發生,然後審查已經發生的事件是否屬於犯罪案件。如果屬於犯罪案件,還要審查對行為人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2)證據或證據線索審查。通常的做法有:向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或自首人進行詢問或訊問;向有關的單位或組織調閱與犯罪事實及犯罪嫌疑人有關的證據材料;必要時委託有關單位或組織對某些問題代為調查;對特殊案件在緊急情況下可以採取必要的專門調查措施;對自訴案件,人民法院應當認真進行審查,認為證據不充分的,告知自訴人提出補充證據,在立案前法院一般不再進行調查。

在立案階段所進行的調查,其目的在於了解與犯罪有關的事實情況,應當限定在查明是否有犯罪事實的發生和應否追究刑事責任的范圍內進行,能擴大范圍。

3、處理

公安司法機關對立案材料進行審查和必要的調查後,應分別不同情況予以處理:

(1)對於需要立案的案件,先由承辦人員填寫《立案報告表》,包括:填報單位、案別、編號、發案時間和地點、傷亡情況及財物折款、案情概述、承辦人員姓名及填表時間等。然後製作《立案請示報告》,經本機關或部門負責人審批後,製作《立案決定書》。最後,由負責審批人簽名或蓋章。屬於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還要報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上級人民檢察院認為不應當立案的,以書面形式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撤銷案件。人民法院受理的自訴案件,經審查認為具備立案條件的,應當在收到自訴狀或口頭告訴第2日起15日以內立案,並書面通知自訴人。

(2)對於決定不立案的,由工作人員製作《不立案通知書》,有關負責人同意後,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並告知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主管機關應當認真復議,並將復議結果通知報案,控告,舉報的單位或者個人。自訴案件不符合立案條件的,應當在15日以內作出不立案決定,書面通知自訴人並說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對於那些雖然不具備立案條件,但是,需要其他部門給予一定處分的,應當將報案、控告或舉報材料移送主管部門處理,並通知控告。

Ⅱ 法院立案後程序怎麼走

一、法院立案後程序怎麼走
1、法院立案後的程序具體如下:
(1)通知原告交費,向原告發出受理通知書,之後開庭的時間另行通知;
(2)立案庭決定立案後,應當在二日內將案件移送有關審判庭審理,並辦理移交手續,註明移交日期;
(3)經審查決定受理或立案登記的日期為立案日期;
(4)法院立案後,送達被告法律文書,一般情況下會給被告一個月的舉證期限。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一百二十八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二、法院立案的基本條件有哪些
1、原告是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Ⅲ 立案程序怎麼走,立案的程序具體是怎樣的

立案程序:
1、立案材料的接受;對立案材料的接受,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人員或材料的接待和收留的活動。
2、接受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向控告人、舉報人說明誣告應負的法律責任;
3、對立案材料的審查;對立案材料的審查,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已經接受的材料進行核對、調查的活動。為了做好對立案材料的審查工作,一般採取下列步驟和方法:
(1)事實審查。
(2)證據或證據線索審查。
4、對立案材料的處理;對立案的材料進行審查核,要是審查後需要立案的,則製作立案決定書進行立案;
對於決定不立案的,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並告知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自訴案件不符合立案條件的,應當在15日以內作出不立案決定,書面通知自訴人並說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條 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對民事案件獨立進行審判,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Ⅳ 法院立案庭立案流程

1、立案材料的接受。2、接受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向控告人、舉報人說明誣告應負的法律責任。3、對立案材料的審查。4、對立案材料的處理。
法律分析
一、人民法院收到當事人的訴狀,應當依照法律規定進行審查。二、人民法院審查立案中,發現原告或者自訴人證明其訴訟請求的主要證據不具備的,應當及時通知其限期補充證據,並將通知補證情況記錄在案,收到訴狀的時間,從當事人補交有關證據材料之日起開始計算。三、人民法院收到訴狀和有關證據,應當進行登記,並向原告或者自訴人出具收據。收據中應當註明證據名稱、原件或復製件、收到時間、份數和頁數,復製件必須與原件核對無異後,由負責審查起訴的審判人員簽名或者蓋章,原告、自訴人也應當簽名或蓋章,收據歸入卷宗。對於不予立案或者原告、自訴人在立案前撤回起訴的,應當將起訴材料退還,並由當事人簽收。四、對經審查不符合法定受理條件,原告堅持起訴的,應當裁定不予受理;自訴人堅持起訴的,應當裁定駁回。五、不予受理和駁回起訴的裁定書由負責審查起訴的審判人員製作,報庭長或者院長審批,並由負責審查起訴的審判員、書記員署名,加蓋印章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Ⅳ 去法院立案的流程

法院民事起訴的流程為:
1、先通過一審程序,原告遞交起訴書送達被告處;
2、被告在收到起訴狀後十五日內提交答辯狀,若未在有效時期內遞交答辯狀,也不影響審理;
3、在開庭審理案件的前三天,法院應當及時通知當事人並發布公告;
4、法庭在調查階段,根據原被告出示的書面證據、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等等,法院及時做勘驗筆錄,並宣讀鑒定結論;
5、法庭辯論環節,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順序先後發表意見並進行答辯
6、最終法庭作出判決。
如當事人不服第一審判決的,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可以向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二審程序流程基本與一審一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八條
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當事人陳述;
(二)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
(三)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
(四)宣讀鑒定意見;
(五)宣讀勘驗筆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九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當事人,不服第一審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的,有權在判決書、裁定書送達之日起三十日內提起上訴。被上訴人在收到上訴狀副本後,應當在三十日內提出答辯狀。當事人不能在法定期間提起上訴或者提出答辯狀,申請延期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Ⅵ 法院立案流程

法院立案流程分別是:1、民事案件由當事人攜民事起訴狀起訴即可立案;2、刑事案件則要經過公安機關的立案偵查,檢察院的審查起訴,在確定有犯罪事實並且應當當作犯罪處理,證據初步無誤,嫌疑人歸案等條件後才會開庭審理。刑事案件中的立案一般指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過程,法院開庭審理稱作審判過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Ⅶ 法院立案流程一般有哪些

法院立案流程一般有哪些 (一)對立案材料的接受 對立案材料的接受,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報案、控告、舉報和 自首 材料的受理。它是立案程序的開始。 (二)對立案材料的審查 對立案材料的審查,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自己發現的或者接受的立案材料進行核對、調查的活動。其任務是正確認定有無犯罪事實發生,依法應否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為正確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決定打下基礎。對立案材料的審查,是立案程序的中心環節,是能否正確、及時地立案的關鍵。因為立案或者不立案,取決於公檢法三機關對立案材料審查的結果,而審查材料的過程,也就是根據法律所規定的立案條件,確認有無犯罪事實和分析、評斷這種犯罪事實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過程。因此,對立案材料的審查,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三)對立案材料的處理 對立案材料的處理,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通過對立案材料審查後,分別針對不同情況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決定。這是立案程序的最後結果。 《 刑事訴訟法 》 第一百零九條 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 犯罪嫌疑人 ,應當按照 管轄 范圍, 立案偵查 。 第一百一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而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 犯罪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適用第三款規定。 綜合上面所說的,法院立案先決的條件就是所有的材料必需是要合理、合法、這樣法院才會給出立案的機會,因此,法院立案流程一般有哪些?就要看當地的法院是流程是怎麼走的,因為不同的地方,政策也會有區別,法院讓交的資料也會有區別。

Ⅷ 立案流程

【法律分析】:法院立案程序如下:(一)原告向法皖起訴應提交訴狀和有關的證據材料,並按照被告入數遞交證據材料,同時填寫訴狀清單一式二份,一份交法院,一份原告留存。(二)立案及排期,法院接受當事人遞交訴狀後,應在訴狀清單上署名;經審查,符合立案條件的當即立案。立案後,符合當即進行排期的,可同時確定開庭日期、時間、法庭和案件承辦法官。(三)送達,當場立案的案件由立案法官將相關信息及時錄入審判管理系統,並及時向原告送達立案通知書、法律文書送達地確認書、纜費通知書等材料;不是當場立案的上述材料可以通過郵政快遞方式送達。(四)繳納訴訟費用。(五)排期開庭(六)判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Ⅸ 法院立案程序

法律分析
(一)對立案材料的接受。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材料的受理。是立案程序的開始。(二)對立案材料的審查。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自己發現的或者接受的立案材料進行核對、調查的活動。對立案材料的審查,是立案程序的中心環節,是能否正確、及時地立案的關鍵。因為立案或者不立案,取決於公檢法三機關對立案材料審查的結果。(三)對立案材料的處理。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通過對立案材料審查後,分別針對不同情況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決定。這是立案程序的最後結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Ⅹ 法院立案流程

法院 立案 程序如下: (一)原告向法皖起訴應提交訴狀和有關的 證據 材料,並按照被告入數遞交證據材料,同時填寫訴狀清單一式二份,一份交法院,一份原告留存。 (二)立案及排期 法院接受當事人遞交訴狀後,應在訴狀清單上署名;經審查,符合立案條件的當即立案。立案後,符合當即進行排期的,可同時確定開庭日期、時間、法庭和案件承辦法官。 (三)送達 當場立案的案件由立案法官將相關信息及時錄入審判管理系統,並及時向原告送達立案通知書、法律文書送達地確認書、纜費通知書等材料;不是當場立案的上述材料可以通過郵政快遞方式送達。 (四)繳納 訴訟費用 。 (五)排期開庭 (六)判決。 《 民事訴訟法 》第六條 法院獨立審判原則 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對民事案件獨立進行審判,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的審判原則 發布:2024-11-19 08:21:56 瀏覽:766
雙方簽字的備忘錄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08:03:05 瀏覽:494
什麼叫做道德綁架 發布:2024-11-19 07:48:45 瀏覽:541
南師大經濟法博士 發布:2024-11-19 07:43:29 瀏覽:874
房產稅暫行條例及實施細則 發布:2024-11-19 07:36:21 瀏覽:910
道德口舌 發布:2024-11-19 07:18:38 瀏覽:747
2019年上海勞動法產假 發布:2024-11-19 07:09:56 瀏覽:53
模糊條例 發布:2024-11-19 06:35:00 瀏覽:423
合同法關於延遲付款的違約金 發布:2024-11-19 05:32:38 瀏覽:489
經濟法基礎聽誰的課 發布:2024-11-19 05:24:02 瀏覽: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