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向軍
『壹』 湖口兵變是怎麼回事
1964年1月21日上午,駐守台灣新竹湖口裝甲兵基地的國民黨陸軍裝甲兵一師營地大操場上,哨聲陣陣,人頭攢動,全師官兵正等待裝甲兵副司令員趙志華的檢閱和訓話。
上午10時,部隊集合完畢,一身戎裝的趙志華快步登上檢閱台。趙志華原來就是這個師的師長,由於他在任期間治軍有方,因而被提升為裝甲兵少將副司令。今天他特地來到一師,准備實施一個他久謀在心的大膽計劃,並期望得到舊部的支持。
趙志華走到話筒前,並沒有馬上講話,他環顧一下周圍,從口袋裡掏出一份講稿。這同他以往口若懸河般的即興講演習慣大相徑庭,台下的許多人感到有些異樣。果然,趙志華開口就不同凡響:"有血氣的官兵們,我們不能等待了!我們應該動作了!"在接下來的講話中,他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把矛頭直指國民黨軍政最高層,陳詞激昂的講了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國際局勢對國民黨越來越不利,法國和日本等國爭相討好中共,台灣有陷於孤立之可能,國民黨高層官員沒有能力處理外交問題,有的甚至提出"兩個中國"的論調,不想"反攻大陸,東山再起",如此將把"國家"帶入危險的困境,因此,必須大力加以整頓。
二.許多高級將領缺乏鬥志,生活腐化,玩弄美女,不關心部屬生活。特別是參謀副總長周至柔家裡養有一條狼狗,每個月的伙食費竟然比一個連隊的伙食費還高。
三.裝甲兵部隊是國軍之精銳,負有保國衛民的職責,國家興亡,責無旁貸。台灣局勢已危險至此,我等理應挺身而出,置個人一切於不顧,為國家民族之前途而奮斗。
講演結束,趙志華命令部隊"全副武裝,向台北進發",跟隨他去掃清"總統身邊的壞人",以保護"總統"和"國家"的"利益"。
趙志華大聲向台下官兵發問:"誰敢跟我一起去?"台下鴉雀無聲,無人敢應。
事出突然,無論是想去還是不想去的人都還在猶豫,前排突然站起一個少校政戰官,3000多雙眼睛立刻在他身上聚焦。在這當口,這位少校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可以想像,無論他說"去"還是"不去",都會引起一些人的響應。只見他高舉右手喊到:"我跟副司令一起去!"說完大步走上台去,站到趙志華身邊。趙志華正欲贊揚,冷不防這位少校政戰官突然轉過身來死死將他抱住,同時大喊:"趕快來人,抓起來!"近旁的人如夢方醒,一擁而上,將趙志華綁了個結實,押進司令部。
台下的官兵一陣騷動,許多人尚未悟過來是怎麼回事,一位上校執勤官當即宣布:"所有部隊立即回營區,沒有命令,不許走動!"一切又很快恢復平靜。
在趙志華演說過程中,在營區外執勤的衛兵,聽到擴音器里傳出副司令那慷慨激昂的煽動性言論,感到有些不對頭,隨即有人用電話向軍內情報機構報告,情況很快上報台北"國防部"參謀總部。
得悉此事,台北"國防部"大吃一驚,如臨大敵。身為"國防部長"的蔣經國立即緊急召集在台北的高級軍官進行磋商,並於一小時後通令台灣三軍:
一.湖口以北的陸軍各部隊,沿湖(口)台(北)公路主要交通和軍事要點,構築陣地,配置反坦克火器,嚴密監視裝甲部隊的動向,只要裝甲部隊有所行動,立即層層攔截,就地開火。
二.桃圓空軍基地的戰斗轟炸機進入戰備位置,聽候命令,隨時准備升空對湖(口)台(北)公路上的裝甲車輛進行轟炸。
三.如上述攔截無效,空軍將適時炸毀湖(口)台(北)公路上的中興大橋。中正大橋和台北橋,切斷裝甲部隊進入台北的道路。
一時間湖口地區所有部隊都進入一級戰備狀態:空軍飛行員坐進駕駛艙待命,炮兵部隊將大口徑火炮一齊瞄準湖(口)台(北)公路,准備覆蓋射擊,步兵部隊封鎖了大小車站,設置路障,對湖(口)台(北)公路形成夾擊態勢......
對此,台北方面作了最壞的打算---一個師的數百輛坦克絕對不是一般的威脅,因為它們沖出營區後全速前進,只要40分鍾就可抵達台北,而一但進入市區,將無法用重武器對付,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台北軍事當局對此絲毫不敢掉以輕心,但實際上,隨著趙志華的被擒,這次先天不足的兵變已宣告破產。
數天後,趙志華被押解到台北最高軍事法院受審,按照國民黨軍法,如以叛亂罪起訴,趙志華唯有一死。然而,經過數月的調查,趙志華卻死裡逃生,被判了個無期徒刑。
趙志華能免一死,多虧了曾經擔任過台灣陸軍裝甲兵司令的蔣緯國,蔣緯國乃蔣介石次子,蔣經國的胞弟,台灣陸軍裝甲兵部隊主要是由蔣緯國創建起來的,裝甲部隊的主要高級將領也是他一手提拔的。
趙志華與蔣緯國有一段很深的私交。
趙志華是東北人,黃埔10期畢業,抗戰時期曾隨遠征軍赴印度與日軍作戰,趙志華與蔣緯國是美國維吉尼亞軍校的同學,交往甚密,蔣緯國認為他是一位不錯的將才。1949年任國民黨裝甲兵上校旅長的趙志華在上海戰役中被人民解放軍俘虜,三個月後獲釋去台。在蔣緯國力保之下官復原職,不久,又出任第一師師長,繼而又晉升為少將副司令,是蔣緯國手下的一員得力干將。
正是由於這層關系,蔣緯國利用自己的影響和關系在軍界上下通融,為趙志華開脫罪責,最後台灣"國防部"以"一時之激憤,以致有違犯軍紀之舉,叛亂意圖不十分明顯"為據,判處趙志華無期徒刑。蔣緯國如此賣力為趙志華開脫罪責,也是為他自己,如果他自己親手栽培的干將有什麼閃失,他臉上也無光。
判決之後,趙志華被解往明德監獄服刑,這里關押的均是被台北最高軍事法院判決的中高級軍官,與普通監獄有所區別。蔣緯國每年都以個人的身份去看望趙志華一次。也許就是受"湖口兵變"的牽連,蔣緯國在中將的位子上幹了近二十年。
趙志華在獄中服刑14年後,於1978年保外就醫,台情報機構在其醫療過程中做了手腳,不久,這位名噪一時的裝甲兵司令便離開人世,終年65歲。
『貳』 枉法判決,造成我案外人和九歲少年兒童無家可歸;
悲哀。。。
『叄』 天津市河西法院
對於中國的這種政治體系來講 出現這種情況太正常了
忍受吧 其實這樣不錯了
畢竟比朝xian強多了么
『肆』 大神 求幫助啊
二的政策變化是哪次,具體說下一、美國憲法最早起於《獨立宣言》,獨立宣言的立法基礎是「天賦人權」,天者,神也!人者,事也!其開篇即「凡人生而平等,秉造物者之賜,擁諸無可轉讓之權利,包含生命權、自由權、與追尋幸福之權」。
所以,直至今日,美國憲法的理論依據不外乎制度上三權分立,體制上聯邦體制,法律上憲法至上,權利上人人平等,這是他的理論依據,也是他的基本原則。
三權分立——美國國家權力分為三部分: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這三部分權力相互之間保持獨立。在理論上,三權是完全平等,並且互相制衡。每種權力都有限制另外兩種權力濫用的職能。這就是現代民主社會著名的三權分立原則。一般認為其思想根源來自法國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鳩的著作《論法的精神》。
聯邦體制——美國憲法規定美國採用聯邦制的國體。聯邦政府只擁有在憲法中列舉的有限權力,而其餘未列明的權利都屬於各州或者人民。(參看美國憲法第十修正案)
憲法至上——美國憲法以及國會通過的法律的效力高於其他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規定。自從1803年著名的馬伯里訴麥迪遜案之後,美國聯邦法院系統擁有了違憲審查權。這意味著聯邦各級法院可以審查立法機關通過的法律是否與憲法相抵觸,並且可以宣布違反憲法的法律無效。同時,法院還可以審查包括美國總統在內的各級政府頒布的法令的合憲性。但是,法院的這種審查權不能主動行使,只能在某一具體訴訟中被運用。因此,這也被稱作「被動的審查權」。(參看美國聯邦政府訴尼克松案)
人人平等——根據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人人都有平等地獲得法律保護的權利。各州之間也保持平等地位,原則上任何州都不能獲得聯邦政府的特殊對待。根據憲法的規定,各州要互相尊重和承認彼此的法律。州政府和聯邦政府要在形式上保持共和體制。
根據美國憲法第5章所規定的程序,美國國會可以通過憲法修正案。此外,美國2/3以上的州可以聯合提出修改憲法的議案。一旦修正案獲得通過,將被視為美國憲法的一部分,其效力等同於美國憲法主文。
美國憲法的序言只有一句話,由52個單詞構成。其中譯文如下:
我們合眾國人民,為建立更完善的聯邦,樹立正義,保障國內安寧,提供共同防務,促進公共福利,並使我們自己和後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為美利堅合眾國制定本憲法。
這篇序言並沒有賦予或者限制任何主體的權力,僅僅闡明了制定美國憲法的理論基礎和目的。盡管如此,這篇序言尤其是最開頭的「我們合眾國人民」(英文為"We the people"三個單詞)卻成為美國憲法中被引用頻率最高的部分。
部分學說認為,由於美國各州的人口差異很大,而各州在地位上保持平等,因此美國憲法規定的修正程序導致少數人可以否決大多數人的決定。在極端的情況下,擁有僅僅美國4%人口的州可以否決90%以上的美國人的議案。但反對派認為這種極端情況並不會出現。但是,根據憲法規定,任何對於憲法修正程序的修改都需要通過新的修正案,這將會導致出現與第二十二條軍規一樣的情況。
除了直接對憲法條文進行的修正之外,美國司法機構也可以通過判例對憲法進行實質上的修正。美國在法律傳統上屬於普通法國家,因此法庭在判決案件時有義務遵循之前的判例。當最高法院在判斷美國憲法的部分條文與現存法律的關系時,事實上就是對憲法行使了解釋權。在美國憲法生效後不久的1803年,最高法院大法官馬歇爾在馬伯利訴麥迪遜案中,確立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違憲審查權,即法院有權判斷國會的立法是否與憲法的精神相違背,從而可以宣布國會的立法合憲或者無效。這一判例也確立了法院在對具體案件進行審判時,可以對憲法進行解釋並運用到實際判決中。這樣的判例往往會反映不同時期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化,因此這也使得美國憲法可以在不進行修改條文的情況下,具有適應歷史發展的柔軟性。多年以來,從政府對廣播電視的管理政策到刑事案件中被告的權利,一系列的著名案例對美國政治和社會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美國憲法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成文憲法之一。此後許多國家以美國憲法為模範而制定本國憲法,例如1791年制定的波蘭五月憲法。此外法國大革命的思想也受到了美國憲法的極大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通過對日本的佔領和對制定憲法的指導,對日本憲法也有非常明顯的影響。
合法性論爭
從美國憲法制定以來,部分學者就開始對其合法性表示懷疑。例如歷史學家約瑟夫�6�1埃里斯就指出:
美國制憲會議的成員們只擁有修改邦聯條例的許可權,而不能制定一部取代它的新法律,因此代表們的行為是超越許可權的。
在憲法表決過程中,制憲會議並沒有執行邦聯條例所規定的「全體一致通過」原則來通過憲法。
然而也有學者反對這種疑問。例如憲法律師邁克爾�6�1法里斯指出:
制憲會議代表在制訂修正案時並沒有任何許可權上的限制。而且,美國憲法在實質上就是邦聯條例的一個修正案。
國會和全部十三個州都按照條例的要求舉行了表決程序。首先,十一個州在1788年7月26日之前通過議會舉行的表決會議批准了憲法草案。其次,另外兩個州(北卡羅來那州和羅德島州)盡管在起初反對憲法草案,但是最終也都舉行了特別會議表決批准了憲法。因此,在表決程序上的修改已經得到了全體州的同意。
美國憲法制定的目的有兩個——限制政府的權力和保障人民的自由。
演講者MICHAEL BADNARIK 麥克爾.巴德納里克曾為美國自由黨總統候選人。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憲法 。通稱美國聯邦憲法或美國憲法,1787年制定,1789年3月4日生效。後又附加了 26 條修正案,今繼續生效。它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 。1787 年5月,美國各州 (當時為13個 )代表在費城召開制憲會議,同年9月15日制憲會議通過《 美利堅合眾國憲法 》。1789 年3月4日,該憲法正式生效。
憲法內容 美國憲法規定實行聯邦制,肯定了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為原則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政體。憲法原文由序言和7條正文組成 。規定立法權屬於美國國會,並規定了國會的組成;行政權屬於美國總統,以及規定總統產生的辦法;司法權屬於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並規定最高法院的組成;各州的相互關系和義務;憲法修正案提出和通過的程序;聯邦憲法和按照憲法制定的法律為全國最高法律;本憲法經9個州制憲會議批准後生效 。這部憲法表明,美國在世界上第一次創造出既不同於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民主共和制,也不同於議會內閣制的總統制,使美國成為一個具有全國統一的中央政權的聯邦制國家。這種政治體制和國家結構形式後來為許多國家所仿效。
憲法修正案 1787年制定的憲法沒有把《獨立宣言》和當時一些州憲法中所肯定的民主權利包括在內,遭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反對。後來在資產階級民主派的壓力下和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下,美國國會於1789 年9月25日通過10條憲法修正案,作為美國憲法的補充條款,並於1791年12月15日得到當時9個州批准開始生效。這10 條修正案通稱「權利法案」。主要內容是:國會不得制定剝奪公民的言論、出版、和平集會和請願等自由的法律;公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財產不受非法的搜查或扣押;非依法律的正當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的自由、生命或財產,以及司法程序上的一些民主權利等。以後又陸續補充了16條憲法修正案,其中主要的有:南北戰爭後生效的廢除奴隸制,保障黑人權利的第13~15條修正案;1920年生效的美國婦女享有選舉權的第19條修正案;1964年生效的關於選舉時取消人頭稅限制的第24條修正案;1971年生效的關於降低公民選舉年齡的第26條修正案等。這26條修正案成為美國憲法的一部分。
200 多年來,美國憲法的內容除通過憲法修正案的方式加以改變外,更重要的是通過聯邦最高法院行使司法審查權,對聯邦憲法作出解釋,以及通過政黨、總統和國會的活動所形成的憲法慣例來改變憲法的內容,以適應社會不斷變化的需要。 三、壟斷資產階級的大力扶植,是希特勒上台的根本原因。分析如下:
德國的法西斯黨建立於1920年,該年希特勒把一個小黨德國工人黨更名為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簡稱納粹黨)。其影響一步步擴大,終於在1932年成為國會第一大黨。希特勒藉助該黨的力量,於1933年1月30日被德國總統興登堡任命為德國總理,開始在德國建立法西斯獨裁專政。德國持續了14年的民主政體結束了,德國歷史翻開了最黑暗的一頁。希特勒上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軍事封建帝國主義的歷史傳統是希特勒上台的歷史根源。
雖然德國和英法等國都是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但我們知道歷史上它們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方式是不同的。英法等過是通過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所以封建殘余保留的較少,具有良好的資產階級民主傳統,因此盡管當時面臨經濟危機時法西斯主義也曾喧囂一時,但卻沒有能夠上台。
而德國則是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實現統一後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因此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軍事封建主義的影響根深蒂固。盡管後來經過11月革命推翻了舊的封建王朝統治,但1919年建立的魏瑪共和國並沒有徹底摧毀舊制度的根基,舊的國家機器幾乎被全部保留下來。所以舊官僚、舊軍官等繼續控制權利。
由於軍國主義傳統,軍隊在國家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一些軍國主義者要求建立強有力的政府。由於長期的專制統治和專制文化的影響,在很多群眾思想中,對民主自由輕視,而對專制卻很渴望,盲目崇拜權威。很容易接受希特勒的反共和制的宣傳。
第二、經濟危機是希特勒上台的客觀條件。
在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大危機中,受打擊最嚴重的就是德國。因為它的經濟沒有緩沖的餘地,它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勢力范圍和海外投資;除了龐大的國外債務,另外交付大量的戰爭賠款。這個時候的德國人民處於飢寒交迫之中。許多人對這個世界絕望了,僅柏林每天就有60多人自殺,這還不包括凍死和餓死的。
德國政府對此採取了什麼措施呢?對外宣布停止賠款,對內把納稅額提高了幾十億馬克,而且還大量削減工資、救濟金和養老金。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對政府的不滿逐漸爆發出來。全德國都爆發了暴風雨般的罷工和失業者的示威遊行,國內的階級矛盾空前尖銳。人民特別是小資產階級對魏瑪共和國已經徹底失望,他們迫切需要尋找新的出路;德國統治階級對面對危機無能為力的政府政府也日益不滿,他們希望能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政府。
這次經濟危機給希特勒及其納粹黨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希特勒抓住了這一機遇,掀起了納粹運動的第二次高潮,納粹黨的影響迅速擴大。從1929年開始,經過了緩慢發展階段的納粹黨進入了飛速發展和奪取政權階段。納粹運動之興起和發展,主要是利用了經濟危機帶來的社會動盪,利用了人民群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是經濟危機為法西斯力量的興起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第三、希特勒迎合德國人民的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情緒,進行了蠱惑人心的宣傳,騙取了人民的支持。這是希特勒上台的重要原因。
在20世紀初,德國盛行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兩股潮流。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強加給德國《凡爾賽和約》,使德國失去土地的1/8、人口的1/10、鐵礦3/4、煤1/3,以及所有的海外投資和殖民地,還有巨額的戰爭賠款。列寧稱之為搶劫一空、駭人聽聞。當時的德國外長因不敢簽字憤而辭職。和約不僅給德國人民帶來了奇災大難,也使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損傷,使德國從上到下帶有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由於十月革命和德國11月革命的影響,下層群眾對社會主義的渴望也十分強烈。
希特勒就利用了人民群眾的這種情緒,在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上大做文章。納粹黨的名字中二者都有,黨的綱領中也包含了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內容,它在宣傳上也是如此。他在宣傳中以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出現,宣揚亞利安民族至高無上,高叫要復興德國;向工人許諾要實行民族社會主義,消除失業;向農民保證給予土地,向軍國主義者保證要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
納粹黨在宣傳上傾盡了全力,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後,希特勒組織了數千名宣傳員和大批學生深入城市和農村,到最基層進行大肆宣傳。在1932年的選舉中納彩的宣傳活動也達到了高潮,他們在大小城市張貼了100萬張彩色招貼畫,散發800萬本小冊子和1200萬份黨報特刊,一天之內在各地舉行3000次大會。而且在選舉中充分利用了當時的先進科技,電影、唱片、高音喇叭和宣傳車。希特勒還租了一架飛機在全國各地奔波講演,有時一天講演竟達49次。整個德國都被納粹黨攪動了。被危機推入絕境的下層民眾,感到終於看到了希望,紛紛湧向納粹黨。
第四、在德國未能建立起以工人階級為主體的廣泛的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也是希特勒得以上台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當時的德國,唯一可以阻止希特勒上台的社會力量是以工人階級為主體的廣大革命群眾。作為德國工人階級先鋒隊的德國共產黨為反對法西斯上台進行了堅持不懈的斗爭,同時也積極進行了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努力。德共的主要聯合的對象就是社會民主黨。德國的社會民主黨是一個很有影響的大黨,德國工人階級的很大一部分都在它的影響之下。如果社共兩黨聯合,力量將超過法西斯的力量。
1932年3-4月的總統選舉中,德共建議與社會民主黨共同提候選人來阻止法西斯上台,但被拒絕,社會民主黨自己也不提。這時共有4個候選人:興登堡(現任總統,軍國主義分子)、希特勒、台爾曼(共產黨)、杜施特堡(民族黨)。共產黨的選舉口號是:「選舉興登堡就是選舉希特勒,選舉希特勒就是選舉戰爭」。社民黨的口號是:「選舉興登堡就是打擊希特勒」,其根據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結果興登堡當選,其後果被共產黨不幸言中。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德國總統興登堡任命為德國總理,希特勒上台的第二天,德共向社民黨呼籲立即舉行全國的總罷工,來打倒希特勒(有先例,1920年卡普暴動,工人的罷工挽救了共和國),但社會民主黨以希特勒上台沒有違反憲法為理由給予拒絕。結果,由於他們一再拒絕德共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要求,工人階級被分裂了,沒有力量打退反動派的進攻。德國的工人階級最終也沒能走到一起,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希特勒上台了。
第五、壟斷資產階級的大力扶植,是希特勒上台的根本原因。
納粹黨在爭取下層群眾支持的同時,十分注意同統治階級勾結。由於納粹黨進行社會主義宣傳,壟斷資產階級一開始對它有所戒備。但希特勒積極努力,多次與經濟界的重要人物進行會談,他保證決不侵犯他們的利益,而且還要為他們開辟海外市場。壟斷資產階級開始在政治和經濟上對他進行大力支持。
鋼鐵大王蒂森,在1932年的國會選舉中三天就給了300萬馬克的選舉活動費。不僅給納粹黨大量資金,而且還獻計獻策,進行幕後活動。1932年11月,一些德國著名的大壟斷資本家沙赫特、西門子、克虜伯等人聯名寫信給興登堡,要求任命希特勒為總理。就連前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到1930年為止也給了希特勒200萬馬克,被廢的皇太子兩次上書興登堡,勸他讓希特勒上台組閣。納粹黨還得到了外國資本家的支持,如英國的石油大王德特丁、美國的汽車大王福特等都資助過納粹黨。
我們看到,壟斷資產階級是納粹黨的後台,沒有他們的直接支持和積極扶植,納粹黨別說上台執政,就連能不能存在都是個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已經散去了六十年,但我們永遠忘不了人類歷史上這最為殘酷的一幕。希特勒上台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的歷史和現實原因。歷史往往有驚人相似 一幕,其實就在今天我們也常常會發現適合法西斯主義產生的土壤。貧困,兩極分化,極端民族主義的喧囂,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警惕么?但願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伍』 請問呼家樓附近向軍南里小區的煙囪有沒有計劃拆
川妹子為爭二奶咋對姐姐「一箭三雕」?
來源:人民網
2011年05月11日16:18
我來說兩句(0)
復制鏈接
列印
大中小
大中小
大中小
兩姐妹在河南省新鄉市打工時先後成為了同一家葯廠老總的「二奶」和「三奶」。為了爭奪「二奶」身份,妹妹設計給已經懷孕的姐姐吃「生豬催肥靈」,結果,一個月內把姐姐催成了大胖子,而且使姐姐腹中的胎兒也發育畸形。近日,新鄉市牧野區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妹妹有期徒刑三年。(中國新聞網 11.05.10)
李紅麗和李秀麗是堂姐妹,老家均在四川農村。兩姐妹都具有「川妹子」那種秀麗端莊、溫婉可人的特質。姐姐2004年來豫打工,受到了總經理陳某的「特別青睞」,慢慢發展成了陳某的「二奶」。 2007年,經姐姐推薦,初中畢業的堂妹成了陳老總的辦公室秘書,並很快又成為陳老總的「紅顏知己」……
看來,陳老總的很有「魅力」,他的「魅力」在於有錢。看來,李氏兩姐妹一起「侍候」陳老總,也是錢在作怪。
如果李氏兩姐妹對陳老總「各行其是」,也許不會發生後來的悲劇。
兩姐妹「侍候一主」,大款陳老總自然如皇帝一般而「美不勝收」「流連忘返」。但是,這姐倆在背地裡卻掙起寵來:姐姐百般勸說妹妹,妹妹當仁不讓。正當姐姐想退出「競爭」時,發現自己有了身孕。她把喜訊「稟報」陳老總之後,陳老總「大悅」並當即表示和妻子離婚娶李紅麗。
眼看著自己要失寵,到手的幸福也將化為烏有,妹妹李秀麗無法接受,煙囪修建公司。於是開動腦筋,決定採取「一箭三雕」的做法對姐姐下手。
這「一箭」是:李秀麗給姐姐飯碗里放上獸葯「生豬催肥靈」。那「三雕」是:把姐姐「催成」胖子,姐姐變丑了;把姐姐肚裡的「龍種」消滅在「萌芽」中,讓陳老總斷了念想;最後是,在「神神不知鬼不覺」中,讓姐姐在陳老總那裡失寵進而被蹬掉……
然而,這川妹子的「一箭三雕」,並沒有「雕」成。反而被法院以傷害罪打入「地牢」,落得個爭寵未成「反失一把米」的下場。
姐妹「相煎」,從古到今也有所聞。但是,如此「相煎」者實在極為罕見。
為什麼為了爭奪「一主」妹妹對姐姐下如此毒手?說到根子上,都是為了錢……
「有錢能使鬼推磨」,過去筆者總是半信半疑。在當今,筆者徹底被錢的魔力所信服了。
在官場,一些官員為了錢,甘冒風險,啥事都做,最後成了貪官;在民間,一些為了錢而「朝思暮想」的人,不惜用青春和生命去「賭」,付出巨大代價;在家族內部,又出現了姐倆「相煎」的悲劇。
在當今社會中,怎樣才能「化解」或者「稀釋」錢在人們心目中的「魅力」?這恐怕是一個復雜而又沉重的話題……來源人民網強國博客)
『陸』 天津市河西法院、二中院原審判決和執行嚴重違反法定程序、枉法判決,造成我案外人和九歲少年兒童無家可歸
。。。。樓主淡定
『柒』 小老闆向軍欠錢
協商或調解不成的情況下,可直接向對方所在地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隨後再視情況看是否要向法院起訴.
直接向勞動部門反映情況,並可以提起勞動仲裁,要求支付工資和賠償金。
到當地申請仲裁。
直接到當地勞動保障部門投訴,他們一般會幫助索要工資的;如果是事實勞動關系,經投訴後仍不能徹底解決的,可以直接向勞動仲裁部門申請仲裁,或者屬於其他法律關系的可以到法院直接起訴。但是建議先投訴。
你可以通過勞動仲裁或訴訟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