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美國的法官保障制度

美國的法官保障制度

發布時間: 2023-01-23 16:53:50

A. 司法獨立

美國的法官制度作為英美法系中影響最大的法律制度,集中體現了對於司法獨立和司法公正的保障。本文探討了美國法官的選任、免職、辭職、退休、處罰、待遇以及行為規范、職業道德、再教育培訓等方面的制度。這對於深化我國的司法體制改革,特別是法官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美國有兩套法院系統,即聯邦法院和州法院,各有不同的管轄權。州法院管轄的范圍要比聯邦法院廣一些。比如,州法院對於幾乎所有的離婚和兒童監護案件、遺囑和繼承案件、房地產糾紛和青少年案件都有管轄權,並且審理大多數刑事、合同糾紛、交通違章和人身傷害案件。一般來說,聯邦法院可以審理涉及美國政府或者政府官員、美國憲法或聯邦法律以及州與州之間或者美國政府和外國政府之間的糾紛案件。即使案件本身並不涉及聯邦法律,但是參加訴訟者是不同州的公民或是爭議發生於美國公民和外國公民之間,該案件也可以由聯邦法院審理。聯邦法律要求聯邦法院和州法院互相承認對方的判決,但是按照憲法的有關條款,聯邦法律優先於任何與其沖突的州的法律。由於各州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法院系統有不同之處,在分析州一級法院時,我們以馬里蘭州為例來說明問題。

聯邦法院的結構

最高法院是聯邦法院系統中最高級別的法院。國會在最高法院之下建立了一審法院和上訴法院兩個層次的法院。

一審法院

聯邦地區法院是聯邦法院系統中的一審法院。在國會和憲法規定的范圍內,聯邦地區法院管轄幾乎所有類型的應有聯邦法院管轄的案件,包括民事和刑事案件。聯邦法院在全國設立了94個聯邦地區法院,在各個州、哥倫比亞特區和波多黎至少每個地方一個。每個聯邦地區法院管轄區至少有一個聯邦破產法院。美國的三個領地:維爾京群島、關島和北馬里亞納群島,也有聯邦地區法院審理包括破產案件在內的聯邦案件。另外,有兩個特殊的一審法院對某些類型的案件擁有全國管轄權,即國際貿易法院審理涉及國際貿易和海關問題的案件;聯邦賠償法院管轄大多數針對美國政府的損害賠償要求、聯邦合同爭議、聯邦政府對於私人財產的非法剝奪和一些其他針對美國政府的賠償要求。

上訴法院

全國94個聯邦法院管轄區被劃分成12個巡迴區(circuits),每個巡迴區設有一個聯邦上訴法院。聯邦上訴法院審理巡迴區內地區法院裁判後的上訴案件以及對於聯邦行政機構的決定的上訴請求。此外,聯邦上訴法院還對於某些特殊案件擁有全國管轄權,比如涉及專利法的案件和有國際貿易法院和聯邦賠償法院判決的案件。

美國最高法院

美國最高法院設立於首府華盛頓特區,是憲法特別設立的惟一法院。最高法院由一位首席法官和8位法官組成。最高法院在國會確定的許可權內,自由決定審理一定數量的案件。這些案件可能開始於聯邦法院或州法院,通常涉及關於美國憲法或是聯邦法律的重要問題。在每年數千宗上訴的案件中,最高法院通常只審理約一百五十宗,大部分案件涉及法律的解釋或者涉及聯邦立法和國際立法的旨意。

聯邦的法官制度

聯邦法院的工作涉及影響普通人的許多最重要的問題,聯邦法官在審理的案件中具有廣泛的權力和自由裁量權。

法官的任免待遇

美國對法官的任命和罷免是兩個互不幹涉的系統,任命法官更多地體現了行政和立法部門對司法部門的制約;而對法官的罷免,則更多地體現了司法部門相對於行政和立法部門的獨立。

美國聯邦法院的法官必須由總統提名,經過參議院的審議和認可,再由總統正式任命。在美國歷史上,總統對法官的任命權一直被行政部門當做控制司法部門的一個重要手段。美國歷屆總統在任命法官,尤其是在任命最高法院法官時,幾乎無一例外地偏向本黨黨員或至少在意識形態上接近自己的人。雖然這種做法會招來反對黨的批評,但已為美國各方政治勢力所接受,而國會也極少反對總統對法官的提名與任命。

如果說對法官的任命權主要掌握在行政部門手中,那麼對法官的罷免權則由立法部門所執掌。對聯邦法官的彈劾權屬於國會。眾議院彈劾一名法官,必須是由於他犯有或涉嫌犯有叛國、賄賂或其他重罪與輕罪,如聯邦法官克萊勃恩在1983年因受賄、偷稅漏稅等被國會彈劾。彈劾的原因是因為該法官不願自動辭職,所以需要通過彈劾程序剝奪他的職位。在美國200年的歷史上,有13位聯邦法官因為收受賄賂或其他嚴重的司法不當行為而被彈劾、定罪並撤銷職務。美國體制中彈劾權的關鍵在於:國會並不因為其不同意某一法官審判案件中做出的一個具體決定而撤銷他的職務。國會也不會因為不同意法官決定案件的總體方式而撤銷法官的職務,更不會因為不喜歡一個法官或反對他的政見而彈劾他。法官只有在從事了「叛國、受賄、嚴重的犯罪或錯誤行為」時才會被撤職。

因為對彈劾有這種嚴格的要求,而且憲法明確規定聯邦法官只要行為端正便可終身任職,因此,國會不可能通過彈劾對法官具體的司法活動造成制約。眾議院發起一件彈劾案必須由多數票通過,參議院要判決被彈劾者有罪,也必須由出席議員的三分之二通過。這些嚴格的程序都保證了國會雖然有權罷免觸犯法律的法官,但卻無法干擾法官司法權的正常行使。

所以,總的來說,雖然總統在任命法官時試圖影響法院的政治傾向,但是,法官在任職後基本上不會因政治傾向問題而失去職位或薪酬。美國司法界的一個著名例子是艾森豪威爾在回顧他的總統生涯時,認為自己所犯的最大錯誤是任命了兩個上任後就與他的政見一貫相左的最高法院法官。但即使如此,總統(或國會)也對該法官無可奈何。因為法官一旦成為法官就可以獨立於立法和行政部門,他們在審理案件時就更能做出公正的判決。

美國憲法第三條規定,聯邦最高法院、上訴法院和地區法院及國際貿易法院的法官由美國總統提名,並經參議院批准後任命。美國憲法第三條規定的法官都是終身任職,只能通過彈劾程序才能被解職。盡管美國法律沒有明文規定法官的任職資格,但是正規法學教育和法律實踐經驗被公認為是成為一名職業法官的先決條件。被提名者一般是非常傑出的私人或是政府律師、州法院的法官、司法官、破產法官,或是法學教授。聯邦法院在法官候選人提名和確認過程中不起作用。聯邦法官候選人的職業資格由美國司法部審查,並且由司法部和獨立的非政府的律師組織——美國律師協會協商,該協會在審查正規法學教育和法律實踐經驗方面同樣扮演著一個重要的且超黨派的角色。在現代,有兩位由尼克松總統提名的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候選人被律師聯合會,即非政府超黨派的美國律師協會評為低於其職業資格的平均水平。這兩位被提名人均遭到了參議院的否決。在選擇法官過程中,獲得這一獨立組織的贊同對保持最低的職業水準十分重要。在提名和批准過程中,法官的政治見解會在參議院批准提名聽證會和新聞界受到極為強烈的公眾的仔細審查。此外,在提名之前,被提名人還會受到由總統和聯邦執法機構(聯邦調查局)進行的私人詢問和調查。

破產法官是地區法院的司法官員,由上訴法院任命,任期14年。治安法官也是地區法院的司法官員,由聯邦地區法院的法官任命,任期8年。以上法官在任命過程中,由本地律師和其他公民組成的考績選拔委員會協助法官選拔候選人。這些法官不享有憲法第三條規定的法官所享受的保護。美國總統和參議院在破產法官和司法官的選擇過程中不起作用。在他們續任時,任命他們的法院必須發布通知,希望公眾對於該任職人員的工作表現予以評價,然後召開考績選拔委員會,徵求他們的意見。聯邦賠償法院的法官由總統任命,並且需要參議院批准,任期15年。

聯邦法院系統中的每個法院都有一個首席法官,首席法官除了審理案件外,還履行和法院管理有關的行政職責。首席法官通常是在法院中工作年限最長的法官。聯邦地區法院和上訴法院的首席法官開始任職時年齡必須低於65歲,任期最長為7年,並且70歲以後不能繼續擔任首席法官。聯邦憲法規定,上訴法院、地區法院和國際貿易法院的法官終身任職,因此並不要求他們退休。但是如果年齡達到65歲並且達到一定工作年限時,他們可以自願退休,領取全額工資。大多數美國憲法第三條規定的法官達到退休條件的都被返聘擔任高級法官,繼續專職或是兼職審理案件,但是沒有額外的報酬。退休的破產法官、司法法官和聯邦賠償法院的法官也可以被返聘工作。沒有這些高級法官和返聘法官的工作,法院就得需要更多的法官來處理案件。比如,高級法官一般處理上訴法院和地區法院案件量的15至20%。

所有聯邦法官的工資和福利待遇由國會決定。法官的工資大致等於國會議員的工資。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的年薪超過16萬美金,聯邦中級上訴法院法官的年薪約為14萬美金,聯邦初審法院法官的年薪約為13萬美金。州法官的收入也很豐厚,但略低於聯邦法官。同時,美國憲法第3條規定「最高法院和低級法院的法官如忠於職守,得終身任職,在任職期間得領受酬金,其金額在任職期間不得減少。」雖然法官這種職業在美國不是收入最高的職業,一些較大的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年收入可達20萬美元以上。但從總體來講,法官仍屬於收入較高的職業,而且還可享有相應的其他待遇制度上的保障。這種優厚穩定的收入,為法官獨立審判提供了物質上必備的條件。

法官的職業道德

聯邦法官必須遵守合眾國法官行為法典,該法典是由合眾國法官會議頒布的一套道德原則和方針。法官會議是聯邦法院系統最高決策機構,聯邦司法部長主持工作,由26名法官組成,包括13個聯邦上訴法院的首席法官和12名由各個巡迴區選出的法官和一名國際貿易法院的首席法官。法官行為規范為司法公平與獨立、法官的勤勉和公正、允許從事的司法外的活動,以及避免不當行為甚至表面不當行為提供准則。法官在下列情況下不得審理案件:自己對爭議事實有了解,對案件的一方當事人有個人偏見,曾在該案件中擔任律師,或是對於案件的一方當事人或是標的物有經濟利益。如果法官審理的案件與其個人有關或者有經濟上利害關系,或因任何其他原因,使公平斷案受到懷疑至即使他個人仍認為斷案可以公平審理,該法官不得進行聽證或斷案。如果訴訟涉及某一個公司,而法官或他的配偶或未成年子女持有這個公司的哪怕是一點股份,他就會失去審理這個案件的資格。

美國實行法官專職及中立制。即法官不得兼職,包括不得兼任行政官員、議員、除教學以外的其它營利性職務,甚至不得有政黨身份或從事政治活動。在西方學者看來,法官只有不從事第二職業並在政治上保持中立,才能得以超然地和真正獨立地依法行使職權,否則就有可能受到商業利益、有報酬職務或黨派的影響而喪失獨立、公正的地位。

法官應是公平的、中立的。法官必須保證律師在出庭時履行職責合法,以便雙方在陳述案件過程中處於平等地位。即便是實行陪審團審理案件時,法官也可有巨大的影響。所以,法官必須注意防止任何個人偏見或不公正出現,因為這種現象可能會對陪審團和案件判決結果造成不公正的影響。

根據法官道德規章,法官在行使他的司法權力時,應當勤勉、公平。法官與訴訟當事人、律師和證人以及其他法官打交道時,應當謙恭、得體。法官應盡量果斷處理法庭事務,防止積壓大量的未決案件,以使陪審員、律師和訴訟當事人不浪費時間。法官應注意雙方的論點,並理智、正直地斷案。

法官應具備專業能力,對可能出現的法律事務具有全面的法律知識,充分掌握法律的變化。這要比對律師專業能力的要求更為重要,因為知識淵博的法官可以彌補律師出庭時的不足。法官也應營造一種有條理的工作氣氛,在法庭上耐心、威嚴、謙和地對待訴訟當事人,陪審員和證人,並以同樣的舉止對待雙方律師、法庭成員和其他工作人員。法官應避免在任何公共場合談論未決案件的情況。

法官應有助於建立、維護和執行相關的道德水平,以保護司法界的團結和獨立。在管理本系統成員的行為時,司法部門保留對政府其他部門的獨立性。如果一名法官發現另一法官有不道德行為時,有責任採取適當的懲戒措施。法官在法庭上對律師也應具有相同的義務,因為對於律師是否具備有專業能力或違反職業道德,特別是律師無效的和違反規范的行為,法官是最有發言權的。例如,一名刑事辯護律師與其客戶發生利益沖突,客戶尚未察覺,審判法庭必須通知被告以保護他受到公平審判的權利不受侵犯。

法官在從事法庭以外的活動時,應該避免各種不正當的行為以及不正當的形式出現。如果法官的公正性受到懷疑,他就不能審理案件,因此法官無論何時,個人行為舉止都應是值得公眾信任和公平誠實的。法官受到公眾監督,不得不承受比其他公民更為嚴格的約束。例如,法官可能無法成為某些機構的成員,因為某些機構的成員資格在種族、性別、宗教或血統上有歧視,這可能引起其他公眾成員懷疑法官判案的公平性。法官不得允許其家人或朋友干涉司法行為,不得利用其職位聲望謀取利益,法官還不得允許任何人認為某個個人或當事人對他具有特殊的影響力,這些規則都是避免使公眾產生類似的印象。

法官僅限於參加純私人、無公務的活動。他們不得參加有政府背景和公眾事務有關的活動。但他們可以針對法律或司法運作撰寫或發表演講和對聯邦法院發表建議。法官可以成為旨在促進法律制度的官員,參加慈善或民間活動,但不能引起他公正斷案的任何問題,不得從事此類機構的基金捐贈活動。法官處理公務時,不得利用他的地位使其公正性受到影響,或者從事與可能成為其訴訟當事人從事的交易。

為了避免經濟方面的利益沖突,聯邦法律規定,所有的法官以及其他高層政府官員每年要申報他們自己以及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資產、負債、接受的禮物和報銷費用。聯邦法官和某些司法部門的官員的財務申報紀錄由聯邦法院行政辦公室保存,可以應公眾要求隨時提供。

法官不允許參加政治活動、法律執業和經商活動(投資除外)。從工作以外的活動中獲得的收入,比如教學,不能超過大約法官工資的15%。

法官的監督機制

法官在美國體制中是獨立的,同時,他們對道德法則的違反又受到紀律的約束和公眾的監督。首先,法官(像其他公民一樣)所承擔的道德義務事先以書面文字的形式被明確規定,因此,對於必須達到什麼樣的標准,法官已經被充分的告知了。其次,任何公民都可以向審查委員會或專家小組就違反司法道德的現象進行投訴。這些委員會和專家小組由法官和一般公眾組成。第三,司法審查委員會的意見將被公之於眾。

盡管有許多外部機制對法官的權力進行制約,但是在美國社會中法律與法官的最高境界最終歸於內部的制約,即法官們的自律。這些人或者放棄了在個人法律執業中賺大錢的機會,或者離開了政府高位和可以為政治家所支配的所有權力。他們這樣做在很大程度上是出於一種職業化意識和榮譽感,而這些是對美國法官濫用權力或貪污腐敗的成功制約。幾乎所有美國人都尊敬和敬仰法官,甚至在並不同意他們的判決時也是如此。

另外,任何人如果認為某個法官的行為對法院工作的高效快捷進行有害,或是某個法官由於身體或是精神方面的缺陷無法履行所有職責,都可以向該法官所在的巡迴區的上訴法院投訴。如果投訴中所列舉行為不符合法律中對於不當行為或是缺陷的定義,或者投訴與法官判決的好與壞有關,或者投訴屬於瑣碎小事,該上訴法院的首席法官有權退回投訴。實際上,大多數投訴都被退回。

如果首席法官沒有退回投訴,他就必須任命一個由法官組成的特別調查委員會來審查投訴中所說的事件,准備一份書面報告和建議,遞交給巡迴區的司法理事會。司法理事會在考慮特別委員會的報告後,有權進一步調查投訴內容或是採取合適的措施,包括:要求投訴所涉及的法官自願退休;證明該法官由於身體或精神缺陷,沒有能力繼續工作,從而產生一個空缺職位;決定暫時不再分配給該法官案件;公開宣布或者私下宣布對該法官的訓誡;採取其他合適措施。

如果司法理事會認為一個憲法第三條規定的法官可能從事了犯罪行為,或者對法官的投訴自己無法處理,必須把此事呈請合眾國司法會議處理。司法會議可以投票決定把此事呈請國會,進行可能的彈劾免職程序。實踐中,彈劾和免職很少發生,一般是在一個法官已經被判犯有某項嚴重罪行的情況下。彈劾條款首先在眾議院中被考慮。如果眾議院投票決定彈劾法官,則這一問題將被移交參議院。參議院是惟一有權對法官進行彈劾的權力機構。在彈劾案中,被彈劾者無權要求陪審團審判。對彈劾決定判決必須由參議院三分之二多數表決做出。彈劾案中的懲罰措施包括撤銷職務和不得再任此職。被宣告有罪的當事人也將會被依法起訴、審判和懲罰。

在美國司法實踐中,對法官更有效的一種質量監督來自美國的判決體例與大眾傳播媒介對司法的大量報導。作為習慣法國家,美國的判決體例基本上沿襲了英國的傳統:法官判決任何一個案子都採用判決書的形式。判決書的體例通常是:一、首先對案件所涉及的重要事實做客觀的描述與總結;二、評介原告與被告(或其律師)的主要論點和論據;三、根據有關法律、適用先例、立法部門的立法意圖、對公眾利益的考慮等等,對具體案情和法律條文進行推理、分析和論證,做出判決。在很多情況下,判決書就是一篇完整、嚴謹的論文,它把法官對一個案子的思考和推理完整地記錄下來,從而使任何人都能據此對他的判決進行分析與評價,並感到信服。一件案子判決後,判決書通常馬上公布。任何人都可以在圖書館查詢、借閱。近期的案子和判決書更可以通過電子媒介,在互聯網上檢索和閱讀。這種判決體例給司法活動帶來了極大的透明度,成為對法官判案質量的一種有效監督和促進。

B. 美國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為什麼是終身制

美國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是終身任職的,美國是個三權分立制的國家,我們從歷史上就可以簡單的了解到他們的制度運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而最高法院大法官就象徵著美國最高的司法權。

這樣的一個三權分立的制度,還是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保證了各個體系的正常運轉的,比如說總統行使行政權的時候,他要考慮到自己的某些措施推行會不會引起國會的反彈,因為國會有彈劾他的權利,國會立法也要考慮到是不是會引起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反彈,因為司法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立法權,當他與憲法沖突的時候,就可以作廢他的法律。

C. 請簡述一下美國的司法制度

美國司法制度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何家弘

美國司法制度(一) ——美國司法制度的歷史淵源
與世界上許多文明古國相比,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自1776年北美13個殖民地宣布獨立至今,美國才走過200多年的歷程。即使追溯到「五月花號」船在普利茅斯登陸的1620年或者英格蘭移民在詹姆斯敦建立第一個殖民區的1607年,美國的歷史也不過400年。
隨著殖民區生活的安定和人口的增長,人們逐漸認識到,維護正常的社會生活秩序離不開司法機構。詹姆斯敦的移民在1619年按照英國的模式建立了北美第一個法院,審理各種民事糾紛和刑事案件。爾後,其他殖民地也紛紛效仿。這些法院名義上是由英國國王下令設立的,但實際上是由當地居民組建的。法官由殖民地的行政長官兼任或者由當地居民推選。
在早期的刑事審判中,北美殖民地法院普遍採用控告式訴訟制度,即由原告提起訴訟,被告進行辯護,法官審查雙方的證據並做出判決。起訴者可以是受害人或其親友,也可以是警務官和司法行政官等地方官員,但這些官員也是以私人名義把被告人送上法庭的。這種制度與當時英國的「私訴」制度大同小異。
但是沒過多久,殖民地的刑事起訴制度就開始背離英國的「私人起訴主義」,逐漸轉向公訴制度。在這一演變過程中,起訴權首先從被害人擴大到一般民眾,即與案件無關的公民也可以行使起訴權,一些殖民區還開始在重大犯罪案件的起訴前召集當地居民代表對案件進行審查;後來又出現了專門負責刑事起訴的大陪審團和檢察官。
1635年,馬薩諸塞建立了北美殖民地上第一個大陪審團,其目的是為了防止居民或官員濫用起訴權力。1641年,弗吉尼亞也建立了大陪審團。大陪審團的基本職能是對犯罪指控進行調查並決定是否將案件提交審判。1643年,弗吉尼亞殖民地任命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檢察長。作為英國國王在該殖民地的代表,檢察長的主要職責是在法院審判中提供法律咨詢並維護國王的利益。隨後,其他殖民地也相繼設立了檢察長,其中有些檢察長已具有明確的刑事起訴職能。例如,馬里蘭在1666年設立檢察長,其職責就是向大陪審團提交刑事起訴書並以總督顧問的身份出席刑事案件的審判。
雖然英國也有檢察長,但是殖民地檢察制度的發展很快就超越了英國的模式,因為那裡有更為豐富多樣的法律文化傳統的影響。例如,17世紀中期紐約地區(當時叫「新荷蘭」)的居民結構非常復雜,包括荷蘭人、法國人、英國人、德國人、丹麥人等。由於荷蘭人最先在那裡定居而且已經統治了數十年,所以該地區的法律制度以荷蘭傳統為基礎。年,該地區建立了一個以荷蘭法院為模式的殖民地法院,由1名首席法官、3名法官和1名司法官組成。該司法官的主要職責就是在刑事案件的審判中提起公訴,因此他實際上是北美地區最早的地方檢察官之一。1664年,英國獲得了對紐約殖民地的管轄權之後,其行政長官理查德•尼科爾斯開始修改當地的法律制度。然而,他並沒有全盤否定荷蘭的法律制度,而是逐步修改,使英國的普通法與荷蘭的法律傳統融合在一起。雖然原來設在法院中的司法官被取消了,但是其公訴職能卻由英國傳統的司法行政官繼承下來。
在北美殖民地的縣一級政府中設立檢察官,標志著地方檢察制度的形成。在這一方面,康涅狄格殖民地是先驅者。1662年,康涅狄格率先設立縣檢察官,負責刑事案件的起訴。1704年,康涅狄格又成為北美第一個明確建立公訴制度的殖民地。其法律規定,無論受害人及其親屬是否提出指控,各縣的檢察官都有權代表地方政府和人民對所有刑事案件提出起訴。
這種「康涅狄格模式」很快就被其他殖民地效仿。
由於殖民地的檢察長是英國政府的代表,而縣檢察官是地方任命的官員,所以二者之間不可避免地經常產生職權上的沖突。例如,賓夕法尼亞的費城縣於1686年任命了當地的檢察官,負責刑事案件的起訴。不久後,賓夕法尼亞總督任命的檢察長又給該殖民地的每個縣任命了—名代理檢察長,也負責各縣的刑事起訴工作。縣檢察官和代理檢察長經常在行使公訴權的問題上發生沖突。然而,地方分權和地方自治代表了北美殖民地的發展趨勢,因此在地方與「中央」的公訴權力之爭中,地方逐漸占據上風。一方面,各縣檢察官相繼鞏固了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一些代理檢察長也以不同方式脫離殖民地檢察長的控制,轉化為地方官員。
美利堅合眾國成立之初,聯邦總統需要一位法律顧問來幫助他處理各種法律事務。1789年,國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一項法案,授權總統任命一名聯邦檢察長。其職權包括:在聯邦最高法院審理的刑事案件中提起公訴;參與聯邦政府可能為一方當事人的民事訴訟;應聯邦總統或各部首長的要求提供有關法律問題的咨詢意見等。
聯邦地區檢察官的設立是由1789年的「司法條例」(the Judiciary Act)規定的。地區檢察官統一由總統任命。他們負責起訴那些應該由聯邦法院管轄的違法犯罪案件,而且他們在自己的司法管轄區內享有幾乎毫無限制的獨立的公訴權。聯邦檢察長雖然被視為聯邦政府的首席法律官員和首席公訴官員,但他與各地區聯邦檢察官之間並沒有隸屬關系。他無權干涉地區檢察官的事務。
實際上,聯邦檢察長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是一個非專職的政府法律顧問。他可以從事自己的私人法律業務,而且直到1853年他才被要求把辦公地點設在聯邦政府內。
至此,最能代表美國司法制度特點的檢察體制已具雛形。
美國司法制度(二)——美國的審判機關
美國共有52個相互獨立的法院系統,包括聯邦法院系統、首都哥倫比亞特區法院系統和50個州法院系統。雖然聯邦最高法院是全美國的最高法院,其決定對美國各級各類法院均有約束力,但是聯邦法院系統並不高於州法院系統,二者之間沒有管轄或隸屬關系。從一定意義上講,美國的法院系統為「雙軌制」,一邊是聯邦法院,一邊是州法院,二者平行,直到聯邦最高法院。
聯邦法院和州法院管轄的案件種類不同。在刑事領域內,聯邦法院審理那些違反聯邦法律的犯罪案件;在民事領域內,聯邦法院審理以合眾國為一方當事人、涉及「聯邦性質問題」、以及發生在不同州的公民之間而且有管轄權爭議的案件。州法院的管轄權比較廣泛。按照美國憲法的規定,凡是法律沒有明確授予聯邦法院的司法管轄權,都屬於州法院。在實踐中,絕大多數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都是由各州法院審理的。在諸如加利福尼亞等大州,州法院一年審理的案件總數可以高達百萬;而所有聯邦法院一年審理的案件總數不過其四分之一。
聯邦和大多數州的法院系統都採用「三級模式」,只有內布拉斯加等幾個州採用兩級模式。所謂「三級模式」,就是說法院建立在三個級別或層次上,包括基層的審判法院、中層的上訴法院和頂層的最高法院。當然,各州所使用的法院名稱並不盡同。例如,在紐約州,基層審判法院叫「最高法院」;中層上訴法院叫「最高法院上訴庭」;實際上的最高法院則叫"上訴法院"。
「三級模式」並不等於「三審終審制」。實際上,聯邦和大多數州採用的是「兩審終審制」,即訴訟當事人一審敗訴後只有權提起一次上訴。從理論上講,當事人在一審之後可能還有兩次甚至三次上訴審的機會。但是,請求上訴法院再審是當事人的權利,請求最高法院再審就不是當事人的權利,而是最高法院的權力了。「權利」與「權力」,雖僅一字之差,但意義相去甚遠。在前一種情況下,法院必須受理當事人的上訴;在後一種情況下,法院沒有受理的義務,只有當法院認為必要時才受理。當事人若想獲得後一種上訴審,必須得到法院的「上訴許可令」(Leave to Appeal)或者「調卷令」(Writ of Certiorari)。
當然,也有一些州的法律明確規定了「三審終審制」,或者規定在某些種類的案件中採用「三審終審制」。例如,在紐約州,絕大多數案件的當事人都有兩次上訴的權利;在加利福尼亞州,法律規定凡是被告人被判死刑的案件都適用「三審終審制」。另外,某些在州法院系統敗訴的當事人還可以得到聯邦最高法院的「四審」。當然,究竟什麼案件可以得到這種特別的關照,法律上一般不做明確規定,決定權掌握在聯邦最高法院那9名大法官的手中。
無論是聯邦法院還是州法院,無論是普通法院還是特別法院,都可以根據基本職能不同而分為兩種:一種是審判法院(Trial Courts),一種是上訴法院(Appellate Courts)。一般來說,美國的審判法院和上訴法院之間的職責分工是明確和嚴格的。審判法院只負責一審;上訴法院只負責上訴審。但是聯邦最高法院和某些州的最高法院例外,它們既審理上訴審案件,也審理少數一審案件。
美國的審判法院一般都採用法官「獨審制」,即只有一名法官主持審判並做出判決。上訴審法院則採用「合議制」,即由幾名法官共同審理案件並做出判決。合議庭的組成人數各不相同。一般來說,中級上訴法院的合議庭由3名法官組成;最高法院的合議庭則由5名、7名或9名法官組成。此外,根據案件的種類和當事人的意願,審判法院的審判可以有兩種形式:法官審(Bench Trial)和陪審團審(Jury Trial)。
在此值得專門介紹的是合眾國最高法院(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即聯邦最高法院。它是美國惟一由聯邦憲法直接設立的法院。該法院位於首都華盛頓。其職能包括審理聯邦上訴法院的上訴案件,審理各州最高法院的上訴案件(如果涉及聯邦法律問題的話),以及審理憲法規定其可以直接審理的一審案件。一審案件的數量很少,不足其審理案件總數的十分之一。一審案件往往涉及兩個或多個州之間的糾紛,而且多與地界有關,如因河流改道而引起的土地歸屬權糾紛;也有些案件屬於兩個或多個州對某億萬富翁的財產征稅權糾紛。
最高法院受理上訴案件的途徑有二:其一是上訴權;其二是調卷令。當事人有權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的案件非常少。按照法律規定,只有當聯邦地區法院的判決是由3名法官組成的特別合議庭做出的時候,當事人才有權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如前所述,審判法院一般都採用獨審制,但是在兩種情況下可以組成合議庭。一種情況是重新劃分立法區;一種情況是國會希望快速解決某個憲法爭議問題。在1990年的「合眾國訴伊奇曼」一案中,為了迅速解答國會禁止非法焚燒美國國旗的法律是否違憲的問題,聯邦地區法院就採用了合議庭審判。這種合議庭由兩名聯邦地區法院法官和一名聯邦上訴法院法官組成。
調卷令是最高法院受理上訴案件的主要途徑。要獲得最高法院的調卷令,訴訟當事人首先要提出申請,然後由大法官們投票決定是否受理。最高法院每年收到的調卷令申請在6000件左右,但是其受理的案件一般不超過200件。最高法院認為其主要職責不是糾正下級法院的錯誤判決,而是在更廣泛的意義上維護聯邦法制。因此,其發布調卷令的案件中往往涉及不同法院對聯邦法律的不同解釋,例如,兩個聯邦上訴法院對某一法律的解釋有沖突;聯邦上訴法院和州最高法院對某一法律的解釋有沖突;或者聯邦上訴法院對某一法律的解釋與聯邦最高法院以前的判決有不一致之處等。
自成立以來,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人數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最少時為5人,最多時為10人,目前由9名大法官組成,其中一人為首席大法官。最高法院審理案件時由9名大法官共同組成合議庭。包括首席大法官在內的9名大法官的主要職責就是審判,他們並不承擔中國法院院長們所熟悉的行政管理職能。
美國司法制度(三)——美國的檢察機關
美國的檢察體制具有「三級雙軌、相互獨立」的特點。所謂「三級」,是指美國的檢察機關建立在聯邦、州和市鎮這三個政府「級別」上。所謂「雙軌」,是指美國的檢察職能分別由聯邦檢察系統和地方檢察系統行使,二者平行,互不幹擾。美國的檢察機關無論「級別」高低和規模大小,都是相互獨立的。
美國的聯邦檢察系統由聯邦司法部中具有檢察職能的部門和聯邦地區檢察官辦事處組成,其職能主要是調查、起訴違反聯邦法律的行為,並在聯邦做為當事人的民事案件中代表聯邦政府參與訴訟。聯邦檢察系統的首腦是聯邦檢察長,同時也是聯邦的司法部長。雖然他是聯邦政府的首席檢察官,但他只在極少數案件中代表聯邦政府參與訴訟,而且僅限於聯邦最高法院和聯邦上訴法院審理的案件。其主要職責是制定聯邦政府的檢察政策並領導司法部的工作。實際上,司法部中的大多數部門都與檢察工作無關,只有幾個處具有檢察職能,其中最主要的是刑事處。美國共有95個聯邦司法管轄區,每區設一個聯邦檢察官辦事處,由一名聯邦檢察官和若干名助理檢察官組成。他們是聯邦檢察工作的主要力量。在一般案件中,他們自行決定偵查和起訴,但要遵守聯邦檢察長制定的方針政策。在某些特別案件中,如涉及國家安全的案件和重大的政府官員腐敗案件,他們往往會尋求司法部刑事處的支持和幫助,而且要得到聯邦檢察長或主管刑事處工作的助理檢察長的批准才提起公訴。
美國的地方檢察系統以州檢察機關為主,由州檢察長和州檢察官領導的機構組成。州檢察長名義上是一州的首席檢察官,但他們多不承擔公訴職能,也很少干涉各檢察官辦事處的具體事務。在大多數州中,州檢察長與州檢察官之間都保持著一種顧問指導性關系。州檢察官的司法管轄區一般以縣為單位。他們是各州刑事案件的主要公訴人,通常也被視為所在縣區的執法行政長官。一般來說,各地警察機關在刑事案件的調查中都會接受檢察官的指導乃至指揮。
市鎮檢察機關是獨立於州檢察系統的地方檢察機關,但並非美國的所有市鎮都有自己的檢察機關。在有些州,市鎮沒有檢察官員,全部檢察工作都屬於州檢察官的職權。在那些有自己檢察機關的市鎮,檢察官員無權起訴違反聯邦或州法律的行為,只能調查和起訴那些違反市鎮法令的行為。這些違法行為稱被為「微罪」,多與賭博、酗酒、交通、公共衛生等有關。不過,市鎮法令中有關「微罪」的規定與州法律中有關「輕罪」的規定相重復的情況屢見不鮮。
多樣性是美國檢察機關的基本特徵。這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其一,檢察機關的職權范圍不同,或者說其負責的案件種類不同,所以其職能部門的設置有所不同。例如,聯邦檢察機關和州檢察機關負責調查和起訴的分別是違反聯邦法律的犯罪和違反州法律的犯罪,因此其設置職能部門時必然要以其負責的案件種類為依據。其二,檢察機關的規模大小不同,或者說其工作人員的數量多少不同。例如,伊利諾斯州庫克縣(含芝加哥市)檢察官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多達900人;而內布拉斯加州斑納縣檢察官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僅1人。芝加哥市檢察官手下有230名「助檢」;而與之相鄰的埃文斯頓市檢察官手下只有3名「助檢,而且該檢察官本人還同時兼任另外兩個城市的檢察官。其三,檢察機關的專業分工不同,或者說其人員的專門化程度不同。毫無疑問,小型檢察機關內很難有正式的專門化分工,因此這種分工主要在大中型檢察機關中。專門化分工有兩種基本模式:一種是以縱向分工或程序分工為主;一種是以橫向分工或案件分工為主。縱向分工猶如工廠里生產「流水線」上的分工。檢察人員根據工作程序上的階段劃分,分別負責收案、預審聽證、大陪審團調查、法庭審判、上訴等階段的檢察工作。橫向分工是根據案件種類進行的分工。而這種分工可有不同層次:首先,一般檢察官辦事處負責的刑事案件可分為重罪和輕罪兩大類;其次,重罪和輕罪都可以分為侵犯人身罪和侵犯財產罪;再次,侵犯人身罪和侵犯財產罪又可以具體劃分為殺人罪、強奸罪、搶劫罪、盜竊罪、詐騙罪等,而且每一種犯罪仍可以進一步劃分。目前,美國的大中型檢察機關多採用縱向分工與橫向分工相結合的模式,但具體情況又有所不同。檢察機關的多樣性有利於充分發揮各種檢察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積極性,可以使不同檢察機關的內部結構更好地適應機關的任務性質和工作量,防止出現人浮於事和工作分配不均的現象。但是,檢察機關的多樣性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整個檢察系統的協調發展。在這種體制下,人們很難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整個系統的運作標准,也很難提高整個系統的效率水平。由於檢察機關在社會的執法活動中起重要作用,所以美國檢察系統的這種不平衡發展也對社會產生了消極的影響。近年來,美國一些學者在不斷呼籲改變檢察系統的不統一現狀,一些地區也做出了改革的努力。然而,分散制仍然是美國地方檢察系統的基本特徵。
美國司法制度(四)——美國的警察機關
美國的50多萬名警察分屬近兩萬個相互獨立的警察機關,平均每個警察機關的警員不足30人。然而,一些大的警察機關人員上萬,所以,實際上美國有很多警察機關的人員不足10人,其中最小者只有警察局長1人,真是名副其實的「光桿司令」。然而,這些警察機關無論大小,都是相互獨立的,在轄區內享有獨立執法權。美國的警察機關分別隸屬於聯邦、州、縣、市鎮四級政府。
美國聯邦負有警察職能的機關多稱為執法機關。主要的執法機關分別隸屬於司法、財政、內政和國防四個部。其中,司法部下屬的有6個,即聯邦調查局、毒品管理局、移民歸化署、監獄管理局、聯邦法院管理局和聯邦法警局;財政部下屬的有5個,即煙酒火器管理局、國內稅收署、聯邦保密署、聯邦海關署和總督察署;內政部下屬的有5個,即印弟安人事務局執法處、國家公園管理局森林警務處、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國家公園警察局和總督察署;國防部下屬的有8個,即總督察署、國防調查署、陸軍部犯罪調查局、陸軍部情報及保安局、陸軍部軍事警察總隊、海軍部調查局、空軍部保安警察處和特別調查處。此外還有聯邦郵政總局的郵政稽查署等等。
美國各州法律制度的傳統和現狀並不相同,因此其警察機關的體制也不一樣。從名稱上來看,有的叫州警察局,有的叫州公路巡警隊,有的叫州執法局,有的叫州公安局。這種名稱上的不統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分散型警察體制的特點。
美國的州警察機關主要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巡警模式,或稱巡警型警察機關。這種州警察機關的主要職責是實施州交通法規、調查和預防交通事故、糾正和處罰交通違章行為、保障公路安全。加利福尼亞州的公路巡警隊就是這種模式的代表。第二種是執法模式,或稱執法型警察機關。這種州警察機關負有完全的執法職責,包括犯罪偵查、維護治安、實施法令、公路巡邏等。伊利諾斯州警察局是這種模式的代表。第三種是兩元模式,或稱巡警-執法模式。這種州警察機關分為兩個獨立的實體,一個負責公路巡邏,一個負責一般執法工作。例如,佛羅里達州的公路巡警隊負責州公路的巡邏和發生在州公路上的輕微刑事案件的偵查;而佛羅里達州執法局則負責一般性執法工作,包括發生在州公路上的嚴重刑事案件的偵查。
除上述三種類型的州警察機關外,美國各州還有一些較小的州警察機關和負責某個領域的專門執法機關。前者如州立公園警察局和州立大學警察局;後者如州毒品管理局。從理論上說,州執法機關有權在全州范圍內執行警務。但是在實踐中,州警察機關一般都避免介入市鎮警察局的管轄范圍,而把執法力量集中於沒有建立自治警察局的地區和州屬公路上。當然,由於州警察機關往往具有經驗豐富的偵查人員和先進的儀器設備,所以它們經常向州內較小的警察機關提供疑難案件偵查、法庭科學鑒定、信息情報檢索和各種專業培訓等方面的服務。
美國共有大約3000個縣級執法機關。這些執法機關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縣司法局模式;一種是縣警察局模式。前者是美國傳統的縣級執法機關模式,縣司法行政官是縣的執法長官,負責本縣的警務。目前美國的絕大多數縣都採用這種模式。後者是一種較新的縣級執法機關模式,縣警察局長是縣的執法長官,負責本縣的警務。目前美國僅在一些縣市合一的地方採用這種模式,如佛羅里達州的傑克遜韋爾縣。這種縣警察局的體制與一般市鎮警察局的體制相同。
根據執法權力的大小,縣司法局模式又可分為兩種:其一,縣司法行政官的職權僅限於管理監獄和維持法庭秩序,即僅有獄警和法警的職能;其二,縣司法行政官的職權包括犯罪偵查、維護治安和交通管理,即負有全部執法職能。在第二種情況下,縣司法行政官手下多建有專門的警察局,有些地方的司法行政官就兼任警察局長。
市鎮警察是美國警察的最主要力量,其人數約佔美國警察總數的四分之三。美國的城市一般都建有自己獨立的警察機關,或稱「自治警察機關」。不過,這些市鎮警察機關的規模相差甚遠。例如,庫克縣境內有121個市鎮警察局,共有警員1.6萬多人。其中,芝加哥市警察局有警員近1.3萬人;此外還有5個警察局的人數在百人以上;而絕大多數警察局的人數只有幾十人或幾個人。
近年來,一些美國學者呼籲加強執法機關之間的合作和提高執法活動的統一性,甚至建議合並警察機關。他們指出,「零散型」警察體制不利於犯罪偵查工作。一方面,那些「微型」警察機關根本無力開展有效的偵查破案工作;另一方面,這種警力「割據」狀態也是犯罪偵查工作的障礙。特別是在對付跨地區犯罪的問題上,偵查工作缺乏統一指揮,有時甚至還存在警察機關之間的「消極競爭」。他們提出用「都市警察」、「城鎮警察」和「鄉村警察」這三個有機聯系的系統來代替現行地方警察體制的設想。然而,這種合並警察機關的建議受到許多美國人的反對,特別是地方政府和地方警察局的反對。他們認為,合並警察機關的做法違反了美國傳統的「自治警察」和「當地居民有權選擇警務方式」的原則;不利於根據各地的特點開展警務工作,而且會損害地方政府和當地居民的利益。總之,分散制是美國社會的傳統,是美國現行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徵,因此要改變它是十分困難的。
美國司法制度(五)——受人尊敬的美國法官
美國共有大約700名聯邦法官,2.7萬多名州法官。聯邦法官由總統任命,但須得到聯邦參議院的批准。另外,總統在提出聯邦法官候選人名單時一般都會徵求美國律師協會的意見,盡管這並不是法律規定的必經程序。最高法院、上訴法院和地區法院的聯邦法官是終身制,專門法院的聯邦法官是任期制。州法官一般都由當地居民直接選舉產生。這種作法很符合19世紀以前美國那種以小城鎮為主的社會生活方式。但是隨著城市的擴大和人口流動的增加,公眾對選舉法官漸漸失去了興趣,而且對法官候選人往往所知甚少。於是,法官普選失去了實際意義,選舉結果很容易被政黨領袖控制。各州的法官都是任期制而不是終身制。州審判法院法官的任期為4年、6年或8年;州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法官的任期為6年、8年或10年。
終身制並不等於一定要服務至生命的最後一刻,法官可以因健康狀況而退休,也可以因其他理由而辭職,但這些都必須是法官自己主動提出的。聯邦法官被免職的惟一途徑是彈劾。美國憲法規定,彈劾包括法官在內的聯邦政府官員的理由是其犯有「叛國罪、受賄罪、或其他嚴重犯罪和輕罪」。彈劾聯邦法官,首先要由聯邦眾議院投票通過彈劾指控,然後由聯邦參議院進行審判。審判由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由全體參議員聽證並投票表決。如參議院判定有罪,該法官即被罷免;如參議院判定無罪,則該法官繼續任職。彈劾是一種非常嚴厲的處分措施,所以很少使用。自美國建國以來,一共只有9名聯邦法官受到彈劾,而且其中只有4人最後被參議院判定有罪。各州地方法官的彈劾方法和程序與彈劾聯邦法官基本一樣。
19世紀以前,美國的法官一般都不是律師協會的成員,甚至從來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法律培訓。那時主持法院審判活動的人多為不懂法律的「外行法官」。今天,美國法官的情況已大為改變。除少數審理輕微犯罪案件的基層法院外,其他法院的法官都必須具備律師資格。實際上,美國法官一般都有多年的律師實踐經驗。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的法官屬於「律師法官」。
由於美國的法學院屬於「本科後」教育,學生畢業後還要從事一定年限的律師實務,包括檢察官和公共辯護律師等政府工作,最後才能坐到法官席上,所以美國法官的年齡一般都在40歲以上。偏愛成年法官是美國的傳統,也體現了美國人的司法理念。做一名合格的法官,不僅需要系統的法律知識,而且需要豐富的訴訟經驗和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另外,豐富的人生經驗和閱歷也是公正恰當地行使司法權力的重要保障,成熟的人才能做出「成熟」的判決,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往往難當此重任。
美國法官屬於「政治色彩較濃」的人物。從他們的個人生涯來看,他們或者有經過競選擔任行政長官或立法機關成員的資歷,或者有擔任政黨領袖或組織者等積極參與和組織競選活動的經歷。特別是那些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的法官,他們「從政」的時間往往要長於其從事法律工作的時間。誠然,他們一旦當上了法官,就不能再參與政黨的政治活動了,這是司法獨立原則的基本要求。但是,他們在被任命或當選之前的政治態度,顯然還會影響其主持司法工作的理念。於是,在法院的社會功能等基本問題上,有些法官可能是「自由派」的,強調法院在維護社會正義和保護人權問題上的積極作用;另一些法官可能是「保守派」的,堅持法院不應過多地介入或干涉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的活動。
雖然法官不能在審判活動中公開宣稱自己支持共和黨或者民主黨,但是法官的政治傾向是公開的,至少是半公開的,因為法官在一些重大社會問題上的觀點總會以一定形式在其判決意見中表現出來,而法官的判決意見是公開的。正因為如此,許多有經驗的律師在訴訟之前都會認真閱讀本案法官以前的判決意見,以便了解其政治傾向,分析其可能對本案的影響,從而更好地制定訴訟策略。
美國法官具有很高

D. 美國大法官的權利有什麼

《美國憲法》並未明確說明設立大法官職務,只是在第一條第三款中作了輔墊:「如受審者為合眾國總統,則應由美國首席大法官擔任主席(When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tried, the Chief Justice shall preside)」。

除此之外,就沒有更多的有關敘述了。至於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則更是一字未提。 美國首席大法官與最高法院大法官一樣,由總統提名並需經參議院同意。《憲法》要求最高法院的所有法官都必須「盡忠職守(shall hold their offices ring good behavior)」,這句話也間接地規定了任期:他們是終身制的,除非自動退休或被國會彈劾並證明有罪。

(4)美國的法官保障制度擴展閱讀

大法官有以下幾個特點:

終身制。法官只要忠於職守,可終身任職,非經國會彈劾不得免職,而且要啟動彈劾程序是相當困難。但年滿70歲、任職滿10年或年滿65歲、任職滿15年者,可自動提出退休。

終身制可以保證法官不受來自行政機構的壓力,確保司法不偏不倚,當政府成為訴訟一方當事人時,法官也不用違背法律與良心作出有利於政府的裁決。

保持中立。法官既不偏頗政府,也不能偏頗人民。因此一個真正中立的法官除了獨立於政府之外,還應獨立於輿論及民意,只忠實與法律。

E. 美國的司法體系

美國的法院體系和司法原則

一、雙重的法律體系和司法體系
在美國打官司,首先得知道哪些案件應該向州法院起訴,哪些案件應該向聯邦法院起訴。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有聯邦憲法和聯邦法律、州憲法和州法律兩個法律體系,但聯邦憲法和聯邦法律具有最高地位。法院同樣存在聯邦法院系統和州法院系統,聯邦有最高法院,各州也有州的最高法院(有的州稱為州最高上訴法院或上訴法院)。州法院是州政府的司法部門,聯邦法院則是聯邦政府的一個部門,這兩套法院之間沒有上下級關系,但在司法管轄的范圍上有所分工。絕大多數的案件,既可向州法院起訴,也可以向聯邦法院起訴。但州法院審判案件時,在適用法律方面不僅受州憲法和州法律的限制,也要受聯邦憲法和法律以及聯邦所簽定條約的約束,「即使州的憲法和法律的任何條款與之相抵觸」。
聯邦法院的管轄權受聯邦憲法和法律的限制,只能行使由聯邦憲法賦予和由國會立法規定的聯邦司法權力。根據美國憲法第三條第二款的規定,合眾國司法權適用於以下范圍的案件:①合眾國作為訴訟的一方的案件;②涉及到州的案件,具體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州之間的訴訟案件、一個州與另一個州的公民之間的爭執案件、不同州的公民之間的訴訟、同一個州的公民之間關於不同州的土地的所有權的訴訟;③涉及大使、公使和領事的一切案件;一州或其公民與外國或外國公民或屬民之間的訴訟;④所有涉及到聯邦憲法、國會通過的法律和根據聯邦權力締結的條約的一切案件,以及關於通航水域的法律一切案件。
憲法讓聯邦法院有權審理上述案件,但並沒有禁止州法院審理這些案件。但是,美國國會可以規定某些案件由聯邦法院獨自行使管轄權,如反對合眾國的犯罪所引起的案件,以州為訴訟當事人的案件,涉及大使和其他外交官員的案件等。這樣,在任何一個州里,都既有州法院系統,也有聯邦法院系統。對有些案件,兩種法院都可以受理;另一些案件,只有州法院才能受理;還有些案件,只有聯邦法院才能受理。事實上,聯邦法院審判涉及聯邦法律的一切案件,但憲法對初審管轄權和上訴管轄權作了區別,如聯邦最高法院只擁有有限的初審管轄權,但最高法院擁有廣泛的上訴管轄權。因此,在美國,一場官司可能從州法院開始,但如果涉及到聯邦憲法和聯邦法律,就可以從州最高法院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

二、司法獨立原則
司法獨立是法治原則在司法領域的體現。司法機關的基本任務和職責,就是根據憲法和法律裁決公民與公民之間、公民與國家機關之間的各類糾紛和爭執,法官做出裁決,只服從憲法和法律,必須獨立進行審判。司法獨立,首先是指獨立於行政機關,法院和法官行使司法權,不受行政機關的干涉,不接受行政機關的領導和指示,行政機關不得因法官的判決不符合其意願而將法官撤職。但在美國,由於實行所謂「嚴格的」三權分立,司法獨立還強調法院獨立於立法機關。由於獨立後的13國普遍奉行「立法至上」的原則,一段時間里,議會任意侵佔侵佔行政和司法部門的權力,議會甚至宣布法院關於財產爭議的裁決無效。因此,制憲會議有意讓聯邦政府的三個部門相互獨立,相互平行,國會也不能幹涉和干擾法院的審判活動,法官如果認為國會制定的法律違反憲法,就可以拒絕執行。
為了保證司法獨立,保證法官不會因為做出某項裁決而受到政府或國會的報復,美國在憲法和法律上採取如下一些措施:
⒈法官如無過失得終身任職。第三條第一款中就明確規定,「最高法院和下級法院的法官在行為良好期間得繼續任職」,這就意味著聯邦法院的法官實行終身制。現在,美國聯邦法官在年滿70歲且任職滿十年的情況下可以退休。美國有些州法院的法官是由選舉產生並實行任期制,但在任期屆滿之前,除非經過彈劾不得被免職或令其提前退休。無論實行終身制還是任期制,在退休前或任期屆滿之前,法官的職務都是有保障的,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但法官應受彈劾的監督,即法官如犯有「叛國、賄賂或其他重罪和輕罪」,經彈劾應被免職。不過,也有人主張對法官的彈劾與總統及其他文職官員應有所不同,如違反「行為良好」的原則也應受到彈劾。事實上美國歷史上對法官的彈劾也多一些。
⒉不相容原則和政治中立。不相容原則也適用於法官,即法官不得同時擔任政府職務,不得兼任議員,不得兼任其他盈利性職務。政治中立則要求法官不得以政黨身分從事政治活動。
⒊待遇保障。法官享有高薪待遇和退休保障,憲法第三條第一款還規定,聯邦法官「應在規定的時間得到服務報酬,此項報酬在他們繼續任職期間不得減少」。這條規定的目的,是使法官任職期間免遭報復和刁難。因此,法官任職時,他的薪金可以增加,但不能減少。現在,合眾國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的年薪與副總統相同。年滿70歲並擔任聯邦法官10年以上,或年滿65歲並擔任聯邦法官15年以上,可以領全薪退休。為了確定聯邦公職人員的薪金標准,建立了一個由九名「不擔任公職的人員」組成的「行政、立法和司法人員薪金委員會」,由總統任命的三人(並指定一人擔任主席)和參議院議長、眾議院議長和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各任命二人組成。該委員會的職責是對包括國會議員在內的行政、立法和司法人員的薪金標准進行審查,並向總統提出報告和建議,總統再根據此報告向國會提出建議,建議在提出30天後自動生效,除非參眾兩院在30天期限內以聯合決議否決此建議。

三、遵守先例原則
美國屬於英美法系,其重要特點就是存在判例法。所謂判例法,不是由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而是產生於法官的判決,即可以從法官判決中推導出來的法律原則。法官判決不僅是根據制定法,也具有宣示法律原則、解釋制定法的作用。因此,在美國的司法制度中,實行「遵守先例」的原則。法官的判決不僅適用於所判決的案件本身,而且成為一種先例。法官們在判決時,都要考慮所有的判例,其中不僅包括遵守上級法院的所有判決,也要遵守他們自己法院先前的判決。因此,一個判決一旦做出,這個判決就對做出判決的法官本人也有了約束力。當然,先例並非絕對不能改變,但應該有「明顯的理由」。但是,在先例面前,法官們也仍然有他們的主動性,因為在同樣的問題上,總會存在可供法官挑選的許多相互沖突的先例。尤其是聯邦最高法院,可以根據社會情況的變化來撤消它不再願意遵循的先前的判例。如1954年,由沃倫擔任首席法官的最高法院在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委員會案中的判決,就推翻了普萊西訴弗格森案確立的「隔離但平等」的原則,裁決隔離使用教育設施的作法本身即為不平等。

四、法官的挑選和任命中的政治與法官的「政治中立」原則
由於聯邦法院的法官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同意後任命,兩黨主要是通過影響對法官的任命來影響司法過程。根據法治原則,司法系統應嚴守公正、中立的准則,超越於黨派政治之上,但「實際上在選擇最高法院或聯邦法院法官時,政黨傾向或司法哲學是其中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紀30年代,羅斯福總統曾經試圖通過任命有本黨背景的法官改變聯邦最高法院法官的黨派構成,目的就是使之更有利於「新政」的實施。後來,盡管對司法任命的非政治化作了努力,使司法決策更多來自法官個人而非黨派傾向,但是「法官並未完全擺脫政治性考慮,他們仍然和行政、立法機關中的重要政治人物保持著鬆散的聯系,他們必須依靠政黨的立法者為其制定預算」。
在各州,州法院法官的挑選辦法有較大差別,大多數州實行選舉產生的辦法,而選舉又有黨派選舉和超黨派選舉之分。
具體情況如下:在黨派選舉中產生法官的有13個州;實行超黨派選舉的10個州;有4個州由州議會選舉產生;由州長任命的有7個州;另外有16個州實行功績制。
但是,法官不論是選舉產生還是任命產生,也不論他在擔任法官之前有何黨派背景,不論曾經擔任過什麼公職,一旦成為法官,他就不得再參與黨派活動,而應保持「政治中立」。因此,行政首腦(總統和州長)實際上不可能控制由他們任命的法官。例如,1952年,最高法院在「楊斯頓鋼鐵和鋼管公司訴索耶案」中拒絕了杜魯門總統接管鋼鐵廠的理由,裁決總統的接管違反憲法,而當時的最高法院九名法官中,五名是由羅斯福總統任命,四名是由杜魯門總統任命的。又如,尼克松總統在他的任期內有機會任命了四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其中包括首席法官沃倫·伯格,然而,正是這個包括四名由尼克松本人任命的法官的最高法院,在「合眾國訴尼克松」案中全體一致通過,拒絕了尼克松所提出的理由,裁決尼克松總統應該交出水門事件特別檢察官賈沃斯基所要求的錄音帶。而播放這些錄音帶揭露了尼克松曾參與掩蓋水門事件,導致尼克松面臨必然被彈劾的結局,他因而只好選擇辭職。這一事件說明,「通過法官的任命來控制最高法院是極為困難的」。

美國的聯邦法院

一、1789年司法條例
美國憲法第三條規定,「合眾國的司法權,屬於一個最高法院和國會隨時規定和設立的下級法院」,這意味著制憲會議共同同意的是要建立一個最高法院作為聯邦司法系統的最高審判庭,但對於聯邦司法系統如何組成,是由各州法院組成還是由聯邦下級法院組成,對於是否需要設立聯邦下級法院等問題,未能達成一致,因此把所個問題留給國會去決定。
第一屆國會開始工作不久就通過了1789年司法條例,建立了聯邦法院體系,確定了聯邦法院的組織和各類法院的管轄范圍。當時規定最高法院由一名首席法官和5名大法官共6人組成,建立的下級法院包括13個地區法院,每個州為一個聯邦司法區,每個地區法院設一名法官,三個巡迴法院,每個巡迴法院由兩名最高法院法官和一名地區法院法官組成,從而構成了聯邦法院體系。不過,自那以後,美國的司法條例經國會做過多次修訂,增設和撤消各類法院、改變各類法院的管轄權、制定和修改程序規則、為各類法院設置官員和雇員的職位等。其中最重要的修改有兩次,一是1891年通過的司法條例,為減輕最高法院的負擔建立了上訴法院,在此之前各巡迴區的上訴案件是由最高法院法官承擔審理的。二是1925年的條例賦予最高法院調閱下級法院案卷的裁處權。
1789年的司法條例及後來的修訂,顯示了美國的國會擁有規定包括最高法院在內的聯邦法院的組織結構、管轄許可權和辦案程序的權力,體現了立法部門對司法部門的制衡。但反過來,最高法院是由憲法直接設立,它的存在不以國會的意願為轉移,並擁有憲法所規定的初審管轄權,正是最高法院在馬伯里訴麥迪遜案中裁定1789年司法條例的某些條款違憲,確定了美國的司法審查制度。
1789年司法條例第25條明確把州法院置於聯邦法院的上訴管轄權之下,規定州法院所判決的以下幾種案件可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州法院的判決違反了合眾國憲法、法律和條約;州法院的判決所維護的州法律與合眾國憲法、條約、或法律相抵觸;州法院的判決否定了聯邦憲法和法律所肯定的權利和特權。這樣,就把聯邦至上條款所體現的原則貫徹到了司法制度中,使得凡是被認為違反了憲法第六條關於聯邦憲法、法律和條約為全國最高法原則的案件都可以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賦予了聯邦法院復審州法院判決的權力,並使聯邦最高法院對於各州成為憲法最後解釋者,從而「解決了州和聯邦權力的范圍之爭問題」。

二、聯邦法院的體制
現在,美國聯邦法院系統由94個聯邦地區法院、13個聯邦上訴法院和一個最高法院組成。

1、聯邦地區法院
每個州至少有一個地區法院,較大的州可能設立2至4個地區法院。現加利福尼亞州設有四個地區法院,辦公地點分別在舊金山、薩克拉門托、洛杉磯和聖迭戈。紐約州和得克薩斯州也有四個地區法院。美國全國50州共設有89個地區法院,另外哥倫比亞特區和波多黎各領地各有一個地區法院。每個地區法院至少有一名法官,共有576名地區法官。設在紐約市的紐約州南部地區法院法官最多,有27名法官。聯邦地區法院法官都是由總統經參議院同意後任命,終身任職。地區法院是初審管轄法院,也是聯邦司法系統中「工作最重的」的法院。這91個聯邦地區法院只有聯邦的司法管轄權。但聯邦地區法官審理的案件可能涉及不同州的公民,這時,他們也要應用有關州的法律。經聯邦地區法院判決的案件,大多數可以上訴到聯邦上訴法院,有少數幾種可以直接上訴到最高法院。
地區法官可以任命書記官、法警、法律書記員、法庭報告發布官、法庭記錄員等協助他的工作。但最重要的角色是聯邦執法官。聯邦執法官分專職和兼職兩種,全國現共有287名專職執法官和168名兼職執法官。他們也是由地區法官任命,但需要經聯邦司法地區的居民組成的陪審員小組審查。執法官任期八年,其職責是發布逮捕狀、決定被捕者是否應由大陪審團起訴。每個地區法院還有一名聯邦執行官,他由總統任命並受聯邦司法部長的監督,他的主要職責是維持法庭秩序、實施逮捕、執行法院命令,傳喚證人等。

2、聯邦上訴法院
美國全國50州劃分為11個司法巡迴區,此外,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作為一個巡迴區,每個巡迴區設立一個聯邦上訴法院,共12個上訴法院。每個巡迴區所管轄的范圍大小不同,如第二巡迴區只轄紐約和康涅狄格兩州,第九巡迴區則轄加利福尼亞等太平洋沿岸及夏威夷、阿拉斯加九個州並加上關島和北馬里亞納群島。
另外還有一個特別的「聯邦巡迴區」,其上訴法院稱為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由12名總統提名經參議院同意任命的法官組成,辦公地點也設在哥倫比亞特區。該上訴法院與其他12個上訴法院地位相同,但其管轄的地理范圍涉及全國,而管轄的案件限於審理由各聯邦地區法院及有關聯邦獨立管理機構轉來的涉及專利、商標、版權、合同、國內稅收的案件,以及索賠法院和國際貿易法院的判決。因此,在哥倫比亞特區有兩個上訴法院,一個為哥倫比亞特區上訴法院,一個為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兩者是不同的。
每個聯邦上訴法院有6至28名法官,也都是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同意後任命,皆為終身職。上訴法院審理案件,一般由三名法官組成法庭,但特別重要和有爭議的案件要求全體法官出席。上訴法院只有上訴管轄權,受理經轄區內聯邦地區法院判決的案件的上訴,也審查聯邦貿易委員會之類的獨立管理機構的行動。
最高法院、聯邦上訴法院、聯邦地區法院是根據憲法第三條設立的,因此被稱為「憲法性法院」,又稱「憲法第三條法院」,但它們都屬於一般管轄權的法院。另外,還有國會設立的特別憲法性法院,如合眾國國際貿易法院、合眾國索賠法院。
此外,還有一類不是根據憲法的第三條設立而是由國會為某些特別的目的而設立的法院,或者說是由國會為行使憲法第一條所賦予的立法權而設立的法院,被稱為「立法性法院」,或者「憲法第一條法院」。立法性法院的法官一般由國會規定了明確的任期,並被授予非司法的職能,其挑選和任命程序也與憲法性法院的法官不同。如合眾國軍事上訴法院審判案件應用軍事法,由三名文職法官組成,由總統經參議院同意任命,但任期為15年;破產法院專門審理有關破產的案件,法官由聯邦上訴法院任命,作為聯邦地區法院的附屬機構。

F. 如何理解西方國家的法官保障制度

西方國家的司法制度是建立在「三權分立」理論基礎之上的,「三權分立」理論以權力分立和制衡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將司法權與立法權、行政權分開、並立,分別由不同的國家機關行使,由此形成了獨立的司法制度。
西方國家的司法機關組織體系一般是指法院的組織構成,而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嚴格地說,不是司法機關。就法院組織體系而言,西方國家大多實行三級制,只有少數國家是四級制(如英國)。
西方各國的法官都依一定的程序產生,主要有任命、選舉兩種方式。大多數國家的法官由國家元首或議會或政府首腦任命產生。在任期上,西方大多數國家實行法官終身任期制。
西方國家強調司法獨立,而司法獨立的表現就是「法官獨立」。只有在構成法律規定的罪行時(如德國,故意枉法罪)才負法律責任。實踐證明,西方對法官的保障卓有成效。

以美國為例:
美國的法官制度作為英美法系中影響最大的法律制度,集中體現了對於司法獨立和司法公正的保障。本文探討了美國法官的選任、免職、辭職、退休、處罰、待遇以及行為規范、職業道德、再教育培訓等方面的制度。這對於深化我國的司法體制改革,特別是法官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美國有兩套法院系統,即聯邦法院和州法院,各有不同的管轄權。州法院管轄的范圍要比聯邦法院廣一些。比如,州法院對於幾乎所有的離婚和兒童監護案件、遺囑和繼承案件、房地產糾紛和青少年案件都有管轄權,並且審理大多數刑事、合同糾紛、交通違章和人身傷害案件。一般來說,聯邦法院可以審理涉及美國政府或者政府官員、美國憲法或聯邦法律以及州與州之間或者美國政府和外國政府之間的糾紛案件。即使案件本身並不涉及聯邦法律,但是參加訴訟者是不同州的公民或是爭議發生於美國公民和外國公民之間,該案件也可以由聯邦法院審理。聯邦法律要求聯邦法院和州法院互相承認對方的判決,但是按照憲法的有關條款,聯邦法律優先於任何與其沖突的州的法律。

G. 看書上說美國的司法是獨立的怎樣的獨立呢

美國的司法是獨立的。抄
美國為了保障民主自由,實行三權分立制度,也就是立法權(國會,地方議會)行政權(總統、白宮,地方政府),司法權(首席大法官,各級法院)互相獨立,互不幹涉,互相制衡。
三權分立(checks and balances)亦稱三權分治,有法國孟德斯鳩提出,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則。其核心是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相互獨立、互相制衡。三權分立具體到做法上,即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權力分屬三個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機構,由三者互相制衡。是當前世界上資本主義民主國家廣泛採用的一種民主政治思想。
分權的目的在於避免獨裁者的產生。古代的皇帝以至地方官員均集立法、執法(行政)、司法三大權於一身,容易造成權力的濫用。即使在現代,立法、運用稅款的權力通常掌握在代表人民意願的議會中,司法權的獨立在於防止執法機構濫權。

H. 美國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是終身制,難道不怕司法不公正嗎

不怕司法不公正,因為有九個大法官。

另一個陣營是奧巴馬任命的埃琳娜·卡根(Elena Kagan)和索尼亞·索托馬約爾(Sonia Sotomayor),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任命了露絲·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 Ginsberg)和斯蒂芬·布雷耶(Stephen Breyer)。金斯伯格已經83歲,但他拒絕退休。結果,斯卡利亞的去世在法院的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間建立了平衡。法院大法官如何根據其意識形態公開投票?看看法院的一些裁決。首先是2000年喬治·W·布希(George W. Bush)出任總統的裁決,隨後是影響槍支管製法律的裁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裁決以及關於勞工權利的裁決,從左到右有明顯的漸變。

I. 在美國,政府或者法官有權利制定法律嗎

沒有。
美國最高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立法機關是什麼?
三權分立是美國的一項重要制度。三權分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這三權各司其職,相對獨立,但又保持制衡。
國會掌握立法權,制定法律。國會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只對選民負責,不受行政機關的干預。為了保障國會能夠獨立的行使權力,不受總統的干預,憲法還設定了保障機制:總統無權解散國會,不能決定議員的工資待遇。在國會內部又進一步對權力進行了分配,國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國會的權力體現在:制定法律權、修改憲法權、對總統、副總統的復選權及彈劾權等。
行政權由總統行使。總統由選民選舉產生,只對選民負責,不對國會負責。國會不得增減總統的報酬,非經審判定罪不得罷免總統。總統的主要權力體現在:統領陸海軍,對外締結條約,宣布緩刑和特赦,任命大使、公使、領事、最高法院的法官等官員,簽署或拒絕簽署國會通過的法案。最後一項權力是司法權。
司法權由聯邦最高法院以及國會隨時下令設立的低級法院來行使,最高法院有終審權。聯邦法院的法官均由總統徵得參議院同意後進行任命,法官只要忠於職守,可以終身任職,非經國會彈劾不能被免職。另外,作為聯邦最高法院還擁有一項重要權力——司法監督權。
為了保障三個權力行使的獨立性,美國憲法還規定,這三個機關的官員在任職上應保持彼此的獨立:任何一個機關的官員不得在任職期間擔任另一機關的職務。

J. 西方法院與法官制度

西方國家的司法制度是建立在「三權分立」理論基礎之上的,「三權分立」理論以權力分立和制衡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將司法權與立法權、行政權分開、並立,分別由不同的國家機關行使,由此形成了獨立的司法制度。
西方國家的司法機關組織體系一般是指法院的組織構成,而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嚴格地說,不是司法機關。就法院組織體系而言,西方國家大多實行三級制,只有少數國家是四級制(如英國)。
西方各國的法官都依一定的程序產生,主要有任命、選舉兩種方式。大多數國家的法官由國家元首或議會或政府首腦任命產生。在任期上,西方大多數國家實行法官終身任期制。
西方國家強調司法獨立,而司法獨立的表現就是「法官獨立」。只有在構成法律規定的罪行時(如德國,故意枉法罪)才負法律責任。實踐證明,西方對法官的保障卓有成效。

以美國為例:
美國的法官制度作為英美法系中影響最大的法律制度,集中體現了對於司法獨立和司法公正的保障。本文探討了美國法官的選任、免職、辭職、退休、處罰、待遇以及行為規范、職業道德、再教育培訓等方面的制度。這對於深化我國的司法體制改革,特別是法官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美國有兩套法院系統,即聯邦法院和州法院,各有不同的管轄權。州法院管轄的范圍要比聯邦法院廣一些。比如,州法院對於幾乎所有的離婚和兒童監護案件、遺囑和繼承案件、房地產糾紛和青少年案件都有管轄權,並且審理大多數刑事、合同糾紛、交通違章和人身傷害案件。一般來說,聯邦法院可以審理涉及美國政府或者政府官員、美國憲法或聯邦法律以及州與州之間或者美國政府和外國政府之間的糾紛案件。即使案件本身並不涉及聯邦法律,但是參加訴訟者是不同州的公民或是爭議發生於美國公民和外國公民之間,該案件也可以由聯邦法院審理。聯邦法律要求聯邦法院和州法院互相承認對方的判決,但是按照憲法的有關條款,聯邦法律優先於任何與其沖突的州的法律。

熱點內容
天橋法院地址 發布:2025-01-16 13:05:15 瀏覽:960
受賄最新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16 12:56:01 瀏覽:516
發票失控會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6 11:41:49 瀏覽:430
食品安全法中的法律責任包括哪些 發布:2025-01-16 11:19:34 瀏覽:342
刑法理論論文 發布:2025-01-16 11:19:31 瀏覽:782
道德與法律的相同點 發布:2025-01-16 11:17:46 瀏覽:401
崗位交接班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6 11:04:05 瀏覽:668
楊橋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6 10:32:04 瀏覽:288
且末縣城鎮法律服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16 10:12:16 瀏覽:241
快車律師 發布:2025-01-16 09:51:05 瀏覽: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