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宇案法官說的一句話
Ⅰ 不是你撞的為什麼要扶
不是你撞的為什麼要扶出自2007年轟動一時的「彭宇案」開庭,案件的審理法官當庭問了彭宇這么一句話。
2006年11月20日早晨,老人徐壽蘭在南京市水西門廣場一公交站台被撞倒摔成了骨折,徐壽蘭指認撞人者是剛下車的小伙彭宇,彭宇則予以否認,案件引起極大爭議。
雙方當事人在案件二審期間達成和解協議,案件以和解撤訴結案。事後彭宇表示,在2006年11月發生的意外中,徐壽蘭確實與其發生了碰撞。因而在本次事故中,原、被告雙方均不具有過錯。依據民法通則按公平責任分擔損失的原則,判決被告彭宇承擔40%的民事責任,給付原告徐壽蘭4。5萬元。
Ⅱ 如何理解現在網民對於南京法官的吐槽
網路世界容易太容易被帶節奏。
彭宇案已無從考證,過去太久了,有些人喜歡拿視頻說事,首先視頻僅僅是重要證據之一,這段視頻既沒有聲音也離得過遠,無法完整還原當時情況,僅就叢某對老外倒地後已無還手之力,依然實行致命攻擊。
攻擊後沒有實施應有的送醫救治,公然騎車離開,就已經很惡劣,不知道網友在給這人洗什麼,尤其是這種有犯罪前科的危險分子,而由此上升到對一個地方的司法系統甚至對一個地方的無端指責詆毀更是不應該,司法公正不是屁股公正,更不是輿論公正。
彭宇案,法官那句話,並非是孤立的說出來的,動動大腦就明白的事兒,媒體掐頭去尾斷章取義帶節奏又不是一天兩天了,開啟全民碰瓷時代的不是南京法官,是黑心媒體。
總結如下:
當時這起轟動全國的民事訴訟案一審判決後引起極大爭議,有人對主審法官王浩的判決表現出了極度不滿。
2008年3月15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公丕祥在全國「兩會」新聞中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首度披露該案雙方已庭外和解。
彭宇與徐壽蘭達成庭前和解協議的主要內容是:彭宇一次性補償徐壽蘭1萬元;雙方均不得在媒體(電視、電台、報紙、刊物、網路等)上就本案披露相關信息和發表相關言論;雙方撤訴後不再執行鼓樓區法院的一審民事判決。
至於叢某案,不可否認,案件本事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你看看網路狂歡,有多少是針對案件本身的?大多是宣洩民族情緒以及地域黑。我怎麼看?網路暴民而已,一個個說叢某是英雄,無非就是和圍觀跳樓者是同一批人,反正慫恿之後,板子打不到他們身上。
Ⅲ 南京彭宇案法官名言
南京市鼓樓區法院認為本次事故的雙方徐壽蘭和彭宇均無過錯,有人對主審法官王浩的判決表現出了極度不滿。
Ⅳ 彭宇案法官的宣判詞完整的是什麼
完整宣判詞如下:
本院認定原告系與被告相撞後受傷,理由如下:
1、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分析,原告倒地的原因除了被他人的外力因素撞倒之外,還有絆倒或滑倒等自身原因情形,但雙方在庭審中均未陳述存在原告絆倒或滑倒等事實,被告也未對此提供反證證明,故根據本案現有證據,應著重分析原告被撞倒之外力情形。
人被外力撞倒後,一般首先會確定外力來源、辨認相撞之人,如果相撞之人逃逸,作為被撞倒之人的第一反應是呼救並請人幫忙阻止。本案事發地點在人員較多的公交車站,是公共場所,事發時間在視線較好的上午,事故發生的過程非常短促,故撞倒原告的人不可能輕易逃逸。
根據被告自認,其是第一個下車之人,從常理分析,其與原告相撞的可能性較大。如果被告是見義勇為做好事,更符合實際的做法應是抓住撞倒原告的人,而不僅僅是好心相扶;
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據社會情理,在原告的家人到達後,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實經過並讓原告的家人將原告送往醫院,然後自行離開,但被告未作此等選擇,其行為顯然與情理相悖。
城中派出所對有關當事人進行訊問、調查,是處理治安糾紛的基本方法,其在本案中提交的有關證據能夠相互印證並形成證據鎖鏈,應予採信。被告雖對此持有異議,但並未提供相反的證據,對其抗辯本院不予採納。
根據城中派出所對原告的詢問筆錄、對被告訊問筆錄的電子文檔及其謄寫材料等相關證據,被告當時並不否認與原告發生相撞,只不過被告認為是原告撞了被告。綜合該證據內容並結合前述分析,可以認定原告是被撞倒後受傷,且系與被告相撞後受傷。
2、被告申請的證人陳二春的當庭證言,並不能證明原告倒地的原因,當然也不能排除原告和被告相撞的可能性。因證人未能當庭提供身份證等證件證明其身份,本院未能當庭核實其真實身份,導致原告當庭認為當時在場的第三人不是出庭的證人。
證人庭後第二天提交了身份證以證明其證人的真實身份,本院對證人的身份予以確認,對原告當庭認為當時在場的第三人不是出庭的證人的意見不予採納。
證人陳二春當庭陳述其本人當時沒有看到原告摔倒的過程,其看到的只是原告已經倒地後的情形,所以其不能證明原告當時倒地的具體原因,當然也就不能排除在該過程中原、被告相撞的可能性。
3、從現有證據看,被告在本院庭審前及第一次庭審中均未提及其是見義勇為的情節,而是在二次庭審時方才陳述。如果真是見義勇為,在爭議期間不可能不首先作為抗辯理由,陳述的時機不能令人信服。因此,對其自稱是見義勇為的主張不予採信。
4、被告在事發當天給付原告二百多元錢款且一直未要求原告返還。原、被告一致認可上述給付錢款的事實,但關於給付原因陳述不一:原告認為是先行墊付的賠償款,被告認為是借款;
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原、被告素不認識,一般不會貿然借款,即便如被告所稱為借款,在有承擔事故責任之虞時,也應請公交站台上無利害關系的其他人證明,或者向原告親屬說明情況後索取借條(或說明)等書面材料。
但是被告在本案中並未存在上述情況,而且在原告家屬陪同前往醫院的情況下,由其借款給原告的可能性不大;而如果撞傷他人,則最符合情理的做法是先行墊付款項。
被告證人證明原、被告雙方到派出所處理本次事故,從該事實也可以推定出原告當時即以為是被被告撞倒而非被他人撞倒,在此情況下被告予以借款更不可能。綜合以上事實及分析,可以認定該款並非借款,而應為賠償款。
(4)彭宇案法官說的一句話擴展閱讀
彭宇案案情經過:
2006年11月20日9時30分左右,64歲的退休職工徐壽蘭在南京水西門廣場公交站跑向一輛乘客較少的公交車,與26歲的小夥子彭宇在不經意間發生相撞。急於轉車的彭宇隨即將摔倒在地的徐壽蘭扶起,並與後來趕到的徐壽蘭家人一起將她送往醫院治療,其間還代付了200元醫葯費。
之後,爭議的焦點是雙方是否相撞。徐壽蘭指認撞人者是彭宇。徐壽蘭告到法院索賠13萬多元。
彭宇表示無辜。他說,當天早晨3輛公交車同時靠站,老太要去趕第3輛車,而自己從第2輛車的後門下來。「一下車,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趕忙去扶她了,不一會兒,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動過來扶老太。
老太不停地說謝謝,後來大家一起將她送到醫院。」彭宇繼續說,接下來,事情就來了個180度大轉彎,老太及其家屬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2007年9月4日下午4點半,南京市鼓樓區法院一審宣判。法院認為,本案主要存在兩個爭議焦點:
1、彭宇與老人是否相撞
2、應賠償的損失數額問題
法院認為本次事故雙方均無過錯。按照公平的原則,當事人對受害人的損失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因此,判決彭宇給付受害人損失的40%,共45876.6元。
當天,老太徐壽蘭的代理律師表示:對判決事實感到滿意,但40%的賠償比預期要少。而彭宇則表示不服此判決。
在南京中院二審即將開庭之際,彭宇與徐壽蘭達成庭前和解協議,其主要內容是:彭宇一次性補償徐壽蘭1萬元;雙方均不得在媒體(電視、電台、報紙、刊物、網路等)上就本案披露相關信息和發表相關言論;雙方撤訴後不再執行鼓樓區法院的一審民事判決。
Ⅳ 南京彭宇案法官讓中國的文明倒退了100年,大家同意這種說法嗎
南京彭宇案法官讓中國的文明倒退了100年,我覺得這種說法過於偏激,但是這件事確實給我們造成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彭宇案」的負面效應,是許多當事者始料不及的。作為政法部門應引以為戒,深刻反思和汲取教訓,努力提高司法辦案水平,營造良好的社會道德環境。
「彭宇案」在審理期間就出現了偏離事實真相的報道和輿情,但辦案單位並沒有足夠重視並對此進行正確引導,對判決之後可能出現的輿情也沒有充分的預計,當此案形成輿論熱點後,又缺乏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使得相關報道逐步偏離事實真相,最終形成判決結果與公眾認知的巨大反差。
汲取此案的一個深刻教訓,就是要注重保障熱點案件的公眾知情權,妥善處置為當事人保密和保障公眾知情權的關系,實現案件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
(5)彭宇案法官說的一句話擴展閱讀:
誤判原因
1、判定「彭宇案」的關鍵事實是「二人是否相撞」,但恰是在這個最重要的關節點上,警方丟失了事發時對雙方的詢問筆錄,缺少了原始的直接證據支撐,其判決結果因此受到輿論質疑。因此,旁聽公開審理的一些媒體也逐漸形成了「彭宇是做好事被誣陷」的一邊倒傾向。
2、法官在一審判決中對原、被告相撞事實認定的一些推理分析,偏離了主流價值觀,引發輿論嘩然和公眾批評,導致社會輿論普遍不認同一審判決結果。
3、在南京中院二審開庭前,彭宇與徐壽蘭達成庭前和解協議,雙方對此均表示滿意。
但依據當事人要求,在和解協議中增設了「雙方均不得在媒體上就本案披露相關信息和發表相關言論」的保密條款,從而使「彭宇案」的真相未能及時讓公眾知曉,經數年發酵,逐步演化為社會「道德滑坡」的「反面典型」。
Ⅵ 彭宇案法官王浩說的話
很好呀。
法官是指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產生,在司法機關(一般指法院)中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是司法權的執行者。在不同法系的國家中法官的角色不盡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響或掣肘、剛正無私地根據法律判案。
在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二條明文規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
在民事訴訟審判中法官應當是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產生的,依法行使國家民事訴訟審判權的審判人員,而且法官在審判過程中不應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的干擾。法官應當是獨立的、中立的享有法定的裁判權,具有當然的裁判權威的第三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也規定了法官的權利和義務,法官依法履行職責,並受國家法律保護。法官必須忠實執行憲法和法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高等政法大學、高等學校法律系本科畢業法學學士學位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具有法學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三年。獲得法學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或者非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具有法學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一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
Ⅶ 如何看待彭宇案的法官推理認定
法官濫抄用了司法推理,錯誤的推理襲導致錯誤的結果。
如果說,彭宇案的法官,預設了一項人性本惡的推理前提,按照這個前提,得出了如果彭宇不是肇事者,為什麼要就被害人;因此救了被害人,就說明你是肇事者。
其實,作為法律人彭宇案的出現並不能簡單的認為是「葫蘆僧判斷葫蘆案」,而是反映了目前司法界盛行的普遍觀念:在侵權案件中不問是非、保護弱者;誰是受害者,誰就有理;和稀泥,和諧第一等等。因此,我們關注彭宇案不能只放在做好事被冤枉上,更要放在無辜者被冤枉上,侵權判決絕對不能成為法院不問是非、尋找替罪羊的工具。
彭宇案說明這樣一個道理:法官是司法者,但是這個司法者是會犯錯的,有時甚至是很低劣的錯誤。因此,法官的身份不能導致必然承認法官做的判定都是正確的這一結論。既然法官會出錯,法院的判決也就應該接受社會的監督和質疑。認為司法獨立,就是法官的判決不受「民意監督」的觀點是不符合邏輯的,也是專橫的。
Ⅷ 「不是你撞的,為什麼你要去扶」是南京法官說的嗎
原話並非如此,只是在判決中,出現大量「按常理推定」的推理過程,有些人稱之為「自由心證」或「經驗主義」,也就是在案後從媒體宣傳中看到的:
如果人不是你撞的為什麼要扶她?
如果人不是你撞的為什麼要送她去醫院?
如果不是你撞得,為什麼不向家屬討要為老太太墊付的200元錢?
彭宇案中可以看出,法官的審判更傾向於實體正義的追求,因為他繞過了正常的審判路徑,去扮演了一個「調停」、「和稀泥」的角色,但可怕的是他繞過的路徑卻是案件審理的核心——證據。當這樣違反法律思維的推理過程,出自於一位司法者、審判者的判決之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對於彭宇案只能用一個「反常」來評價,因為它不符合法律、邏輯、經驗甚至是道德。
(8)彭宇案法官說的一句話擴展閱讀:
拋開法律不談,它還激發了社會道德的一次危機。當人們談及「扶老太太」這個話題的時候,往往伴隨的是言談者臉上蔑視的表情。沒有人敢再去扶摔倒的老人,除非先找來別人來幫他作證或者錄像。
見義勇為、尊老愛老變成「笑」談,當然這一切並非始於彭宇案,但至少起到火上澆油的作用。甚至有人評價彭宇案說道:它讓中國人的道德素養倒退了20年。
當然不是因為人們素質低,而是素質高的成本太高。雖然這是誇張的說法,但是可以客觀地說,彭宇案的負面影響是深遠的。
Ⅸ 不是你撞的為什麼要扶法官結局
不是你撞的為什麼要扶法官已被調走。
據說,受彭宇案壓力的影響,王浩後來被調到里南京鼓樓區法院10公里遠的鼓樓區揖江門街道辦,他甚至連街道辦的辦公室都不能坐,而是直接到了離街道辦3公里遠的一個司法所!
彭宇案
2006年11月20日上午,原告徐老太太在公交車站等候83路車,大約9 時30分左右有2 輛83路公交車同時進站。
徐老太太准備乘坐後面的83路公交車,在行至前一輛公交車後門時,被告彭宇第一個從公交車後門下車,徐老太太摔倒致傷,彭宇發現後將其扶至旁邊,在徐老太太的親屬到來後,彭宇便與其親屬等人將其送往醫院治療。
徐老太太骨折了,老太說就是小伙彭宇撞的她,將彭宇起訴到法院,彭宇表示無辜。彭宇稱自己當時是主動上前攙扶,深感無奈。此案歷時近一年才由鼓樓區法院一審宣判,結果為彭宇敗訴。
案情很普通,主審法官王浩的一句發問,卻石破天驚!彭宇辯稱不是他撞的,法官說:「不是你撞的,你為什麼去扶?」這讓彭宇百口難辯,任誰也回答不出了。
或許連原南京法官王浩也沒有想到,就這么一個發問,卻帶來了深遠且惡劣的影響。彭宇案對我們社會的倫理道德造成了幾乎毀滅性的打擊,本來樂於助人的老百姓變得不敢隨便扶人了。
直至如今,公眾提及本案依然能異口同聲的說出同一句話:「不是你撞的,你為什麼去扶?」彭宇案一定程度上成了社會道德滑坡的標志性案件。
Ⅹ 南京法官王浩為什麼說「不是你撞的為什麼要扶」這句不符合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職業道德的話
是的,不符合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職業道德。
彭宇案中可以看出,法官的審判專更傾向於屬實體正義的追求,因為他繞過了正常的審判路徑,去扮演了一個「調停」、「和稀泥」的角色,但可怕的是他繞過的路徑卻是案件審理的核心——證據。當這樣違反法律思維的推理過程,出自於一位司法者、審判者的判決之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對於彭宇案只能用一個「反常」來評價,所以它不符合法律、邏輯、經驗甚至是道德。
(10)彭宇案法官說的一句話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當提到「幫助老太太」這一話題時,常常伴隨著說話者臉上帶著一種輕蔑的表情。沒有人敢再幫助這位倒下的老人,除非他有其他人作證或錄下他。做好事,尊老,愛幼,成了「可笑」的話題,當然,這一切不是從彭玉的案子開始的,至少在火上澆油方面起了作用。
彭玉的案件使中國人的道德素質倒退了20年。當然,這並不是因為人的素質低,而是因為高品質的成本太高。雖然這是誇大其詞,但可以客觀地說,彭玉案的負面影響是深遠的。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青年報-「彭宇案」有隱情不應被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