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德化法官

德化法官

發布時間: 2023-02-12 03:34:52

㈠ 法律專業的問題

法官職業道德建設與司法公正
法官職業道德建設作為法院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法官素質、塑造法官形象的有效手段。正因為如此,全國法院對法官職業道德建設都非常重視,陸續制定了一系列規定、條例、辦法等,對法官的職務行為予以規范、制約和監督,以此培養和強化法官的職業道德意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10月18日,最高法院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該《准則》是指導人民法院作風建設和隊伍建設的綱領性文件。但總體上看,我國法官職業道德建設還比較薄弱,離人民群眾對我們的要求還差得很遠,有許多問題有待我們去探索和解決。本文擬就法官職業道德建設與司法公正的關系,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加強法官職業道德建設是實現司法公正的前提與保證

我國最高法院院長肖揚指出:「人民法官是否具備優良的品行、高尚的道德情操,這對確保公正司法意義重大。」將法官職業道德與司法公正聯系起來,就能看出當前我們進行司法改革過程中,加強法官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這個問題之所以被提到如此重要的高度,我認為,是由法官職業道德建設同實現司法公正二者之間相互依存、互為前提的雙向作用決定的。一方面,法官職業道德建設是實現司法公正的前提和保證;另一方面,司法公正又對法官的職業道德、行為操守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法官職業道德建設作為司法公正的前提和保證,基本含義是:加強法官職業道德建設是提高法官素質的有效手段,而高素質的法官隊伍對實現司法公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1、法官職業道德本身具有保證司法公正的作用。

「道德」一詞,在我國古籍中早已有之,如《論語》中的「志於道,據於德」,《孟子》中的「尊德貴道」,都是對「道德」而言的。所謂「道」是指人行走的道路,引伸為人們必須遵循的社會行為准則、規矩和規范:「德」即得,人們認識「道」,遵循「道」,內得於己,外施於人,便是「德」。「道」的客觀性較強,主要指外在的規范要求:「德」則偏向於主觀方面,主要指人們內心的精神方面的東西。古今中外,歷代統治者都十分重視道德的作用,把道德作為鞏固其權力的一種手段,認為「治國就是治吏」。治吏就要從「德」抓起。孔子講過「為政以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些重視道德的思想對維護封建統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社會主義道德與封建統治階級的道德有著本質的區別,內涵更為豐富,對搞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江總書記指出:「對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法治與德治,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廢。」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江總書記又號召全黨,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實現人們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發展。江總書記「以德治國」的重要論述是對我國步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治國方略的創新和完善,對道德的價值和功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職業道德與人們的職業活動密切相關。恩格斯曾指出:「實際上,每個階級,甚至每一個行業,都各有各的道德。」這里所說的每一個行業的道德,就是職業道德。法官作為特定職業的從業者,除了遵循普通人都應當遵循的一般道德規范外。還應遵循法官職業所要求的特殊的道德規范。也正是這些規范,才反映了法官職業最本質的特徵。法官職業道德是司法職業道德的一種,是指從事審判工作的人員,在履行職責過程中應該遵循的行為規范和應當具備的道德品質。法官職業道德不僅規范法官個體的行為,而且對人民法院的整體行為具有約束和規范的作用。群體職業道德修養的提高比個體職業道德修養的提高更為重要。從這個意義上講,法官以外的其他法院工作人員雖然不屬於法官的范疇,但他們的行為都應當納入法官職業道德體系,加以統一管理和監督。

法官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法官職業道德與一般社會道德相比,有著更為嚴格的職責性、強制性和自律性,這是因為,法官職業道德從屬於政治權力,在法官職務范圍內的一切職業活動都與權力的運作緊密相連。法院作為維護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社會中諸多矛盾,在運用教育的、行政的和經濟的種種手段無法解決時,最後都要拿到法院來解決,因此,法官承擔著維護社會正義的重大職責,對法官職業道德的要求應當高於其他職業道德的要求。目前,在我國雖然產生司法不公、司法腐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法官隊伍整體素質不高、道德修養偏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並已成為公正司法的一大障礙。我們的法官如果不具備應有的道德品質,做不到忠於法律、剛正不阿、廉潔自律、修身奉法、服務人民,司法公正的目標就很難實現。

2、法官隊伍中存在著的種種不良職業道德表現,有損於法院及法官的形象,影響著司法公正的實現。

司法公正不僅包括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還包括形象公正。形象公正是司法公正的外在表現。這就好比我們到醫院去就診,如果碰上一個舉止儀態、談吐都很不得體的醫生,就很容易對他的醫術產生懷疑。實際上,也許醫生的醫術並沒有問題,甚至醫術還相當高明,但也許就是因為形象不好,失去了患者對他的信任。我國唐代名醫孫思邈對醫德曾作過精闢的論述,他認為,如果有人來看病,不論「貴賤貧富,長幼妍嬪,愁親善友,華夷智愚」都要一視同仁。而在診治時,盡管「綺羅滿目」、「絲竹湊耳」、「珍饈送存」都不致心為所動,這才是「治病救人」的基本醫德。同樣道理,一個語氣生硬、態度冷漠、作風鬆散的法官,是不可能得到當事人的尊重和信服的。要解決個別法官行為不檢點、形象不佳的問題,必須從其內在的思想道德素質抓起,固本培元。要用法官職業道德准則去約束和規范法官的職務行為。

法官不良職業道德的主要表現在:有的法官思想素質不高,理想信念動搖,宗旨觀念淡薄,事業心和工作責任心不強。缺乏人生的目標;有的品行修養較差,不珍視法官榮譽,言談舉止不檢點,影響法官形象,有的不學無術、不思進取、貪圖享樂,醉心於泡歌廳、玩麻將,甚至夜不歸宿。上班時精神不振,無所用心;有的自恃清高、盛氣凌人、特權思想嚴重,對當事人態度蠻橫,把手裡的審判權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吃拿卡要,等等;有的不注意自己的公眾形象,在公開場合談論具體案件,造成較壞的社會影響;有的甚至違反保密規定,把合議庭的意見,乃至審委會對案件的討論情況以及法院內部的批復信函透露給當事人,給案件審理造成被動;有的與律師及當事人串通一氣,編造「事實」,混淆是非,或者鑽法律的空子,錯誤適用法律;有的利用在法院工作的便利條件,充當訴訟掮客,干擾法院正常工作;有的工作嚴重不負責任,效率低下,案件久拖不結,久拖不執,群眾意見較大;有的作風懶散,紀律鬆弛,上班遲到早退,中間「溜號」,自由主義嚴重。凡此種種,暴露出我們法官隊伍在職業道德建設方面存在著不少問題,致使人民群眾對法院意見很大,司法的社會公信力下降,嚴重影響著司法公正的實現。

3、法官缺乏職業道德修養,自律不嚴,還容易成為孽生司法腐敗的溫床。

法院隊伍中出現的一些辦案不公正、不廉潔的問題,甚至個別人員的司法腐敗問題,往往是他們道德水準不高,不注意檢點自己的行為,逐步發展、演變的結果。某些引起社會公眾強烈不滿的案件,也常常是由於法官的不良職業道德表現造成的。從表面上看,道德問題似乎不是什麼大問題,批評、教育也就可以了,從法院內部管理上也很容易疏忽、麻痹,但有些問題往往出在「小節」上,由量變到質變,集腋成裘,以致釀成大錯。從法院系統近年來一些幹警違法違紀的事例來看,在職業道德品質上大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陷,恰恰是這些不易為人察覺的缺陷,給腐敗提供了土壤。如果能及時發現,嚴肅教育,迅速糾正,還是可以挽救的。所以說,要對法官職業道德建設給予足夠的重視,從不良現象抓起,從小處抓起,防微杜漸,徹底鏟除孽生腐敗的土壤。

二、司法公正對法官職業道德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公正是司法的核心和最終目標,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隊伍建設、法院改革都要圍繞著這個核心目標來進行。因此,應把法官職業道德建設當作是法院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使之符合司法公正這一總體目標的要求。從根本上說來,法官的職業道德是由法官的職業使命決定的,而法官的職業使命,就是要全力維護司法公正。上述最高法院頒布的《准則》,從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持清正廉潔、遵守司法禮儀、加強自身修養、約束業外活動等六個方面,對法官的職業道德提出了嚴格、明確的要求,構成了我國法官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法官的獨立與公正是司法職能正常發揮作用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如果沒有獨立與公正,法官職業便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清正廉潔的要求,使法官排除不當利益對公正司法的影響;遵守司法禮儀是法官職業活動的基本程式,有利於維護司法尊嚴,體現司法活動之文明和可信,也為當事人創造充分行使訴訟權利的條件、環境;加強法官自身的素質則是法官一項永遠的職業道德義務;而約束法官職務外的活動對於樹立司法公正形象、維護司法尊嚴也非常重要。

《准則》還對法官的職務和非職務言行、活動等進行了規范,主要包括:

1、在司法公正方面,法官在審判活動中,除應當遵守法官迴避制度外,如果認為自己審理案件時可能引起公眾對案件公正裁判產生合理懷疑的,應提出不宜審理這一案件的請求;在審判活動中不得私自會見一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不得以其語言和行為表現出任何歧視;應當避免主觀偏見、濫用職權和忽視法律等情形的發生,以確保司法公正。此外,為確保審判獨立,法官應當尊重其他法官對審判職權的獨立行使,除非基於履行審判職責和通過適當程序,不得向上級人民法院就二審案件提出個人處理建議和意見;不得探詢其他法官承辦案件的審理情況和有關信息;避免受到輿論的不當影響。

2、在司法效率方面,法官應當全身心履行職責,嚴格遵守法律規定的訴訟期限,科學、合理、有效地安排庭審和駕馭庭審,盡可能縮短訴訟周期。法官不得因個人事務、日程安排或者其他行為影響職責的正常履行;應注意節省當事人的時間。

3、在嚴格自律方面,法官對於不正當利益有抵制的義務和廉潔的態度,不得直接或間接地利用職務和地位謀求任何不正當利益。包括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辯護人的款待、財物和其他利益,不得為了獲得特殊照顧而有意披露法官身份,不得利用法官身份獲取不當利益。此外,法官應如實申報財產,法官及其家庭成員的生活方式和水準,應當與他們的職位和收入相符。

4、在對法官的司法職務以外的活動進行規范方面,法官應當謹慎出入社交場合,謹慎交友,不得從事不適當的社會交往活動,不得披露或者使用其以法官身份獲得的非公開信息,不得參與營利性社團組織;法官在退休後,應當繼續保持自身的良好形象,避免不當言行而使公眾對司法公正產生合理懷疑。以上規定,歸結到一點,都是司法公正所要求的,也是黨和人民、國家和社會對法官的期望和要求的體現。

三、加強法官職業道德教育,建設一支公正司法的法官隊伍

法院隊伍建設的關鍵是提高法官素質,而加強法官職業道德教育又是提高法官素質的有效手段。法官職業道德建設是人民法院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建設的重點要放在對法官的職業道德教育上,使每—位法官都清楚,必須遵守哪些行為操守,堅決防止和力戒哪些不道德的行為。法官職業道德教育的任務,是向法官傳輸社會主義的司法道德原則、規范和范疇,為法官道德品質的培養和提高,奠定深厚的思想基礎。良好的道德品質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發形成的,是「因教成德」、通過教育逐步形成的。要通過對法官的職業道德教育把法官對組織承擔的職責轉化為個人內心的信念,增強自我約束、自我完善的能力。即使在法律、規章制度管理不了的地方,也能正確抉擇自己的行為,做到「慎獨」,在個人獨處、無人監督、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也能夠自覺地遵守道德原則,實行自我控制和監督。

法官職業道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法官道德認識、確立法官道德信念、陶冶法官道德情感、鍛煉法官道德意志、養成法官道德習慣五個方面。

1、提高道德認識是法官道德教育的前提和基礎。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向法官系統傳授、灌輸國家要求的社會道德和法官道德觀念,使其能夠深刻認識和領會社會道德和法官道德的原則、規范、范疇的內容、意義,自覺規范職務言行。道德認識是道德品質的先導。沒有正確高尚的道德認識,就不會有高尚的道德行為,也就不可能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道德認識也就是道德意識,或者稱道德感。作為法官,從法律的角度思考問題是其天職,但也要學會從道德、良心上去檢點自己的言行,不斷增強道德感。這樣,就能不斷地矯正自己的行為,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品行操守。

2、陶冶法官的道德情感是法官道德教育的必要環節。所謂法官道德情感,是人們依據一定的法官道德觀念,在處理法官道德關系、評價法官道德行為時,所產生的一種好惡、愛憎的感情。法官道德情感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力量,左右著人們對某種思想、觀念、行為的接受與拒絕。陶冶法官道德情感就是把抽象的、外在的法官道德知識,變為個人內在的心理要求,這是樹立道德信念、形成道德品質的必要因素。

3、鍛煉法官道德意志是法官道德教育的重要保證。道德意志是指一個人堅持道德原則、提高道德修養時,克服困難、排除干擾的毅力和能力。在履行法官道德義務時,有時要受到來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干預,如輿論的非難、親友的責備、當事人的糾纏、邪惡勢力的阻撓、行政權力的壓制等等,面對這種種情況,意志不堅定的人就會出現動搖、妥協、退讓,放棄自己的職責;而意志堅強的人,則能夠堅定地履行自己的道德責任。一個人的意志是否經得起考驗,是其道德水準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

4、確立法官的道德信念是法官道德教育的核心。法官道德信念是指法官在審判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樂於履行、鍥而不舍、一往無前的道德認識上的明確性,道德義務履行的自覺性,道德理想追求的堅定性。法官道德信念是在一定人生觀、世界觀的基礎上,在道德情感的陶冶和道德意志的鍛煉中,使已有的道德深化和升華,內化為個人內在的堅定不移的道德追求。

5、養成法官道德習慣是法官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道德習慣是一個人內在道德要求的自然流露和表現,它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平高低、道德品質好壞的重要標准。良好的道德習慣,是在長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中形成的,是一種從有意識的、經過意志努力和監督而養成的,直至進入「習慣成自然」和「從心所欲、不逾距」的境界。

上述五個方面是彼此聯系、相輔相成的。法官道德認識是起點,法官道德情感是心理基礎,法官道德意志是精神保證,法官道德信念是動力和源泉,法官道德習慣是外在表現,共同鑄就了法官的道德品質。法官職業道德建設的過程,就是法官道德品質內化的過程。法官只有做到「德化於自身、德化於本職、德化於社會」,才能從根本上維護司法公正。

應當承認,雖然我們有了可遵照的法官職業道德標准,也掌握了對法官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但由於目前我國的法制建設還不夠完善,法官的整體素質不高,法官職業道德建設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我們要把法官職業道德建設作為一項長遠的戰略性工作,堅持不懈地抓下去,逐步建立和完善法官職業道德建設的實施機制。從抓思想政治工作入手,了解法官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再輔之以有效的職業自律機制,根據實際需要,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對法官行為進行約束和規范,如《法官法》所規定的法官懲戒措施等。在這個基礎上,法官職業道德建設還應當突出重點。法官職業道德建設的內涵非常豐富,只有抓住了重點,才能帶動全局,事半而功倍。我認為,應當把培養法官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放在首位,它是司法職責得以實現的基本條件。作為法官,是不是負責任,是不是有職業信仰和職業使命感,是不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將直接影響著當事人權利的實現,影響法官的形象,影響法官職業的信譽和生命,最終影響公正司法的實現。法官只有不斷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開拓創新、忠於職守、勤奮工作,才能保障司法職責的正常履行。隨著我國法官職業道德建設的不斷完善,我國的法官職業道德水準將不斷提高,一支職業道德高尚的、高素質的法官隊伍將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過程中發揮應有的重要作用。

㈡ 我在德化有一件經濟案已經審判勝訴並已經交了強制執行款好幾年了,到現在也沒有看到法官有所作為,怎麼辦

6個月不執行 你可以找上一級法院申請 上級法院就處理了

㈢ 如何做好讓人民滿意的「平民法官」

法官,是一個神聖而庄嚴的職業,不僅僅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更是一種責任和使命,有一句至理名言說得好:「法官之上是法律,法律之上是法官的良心。」在新的歷史時期,法官只有具備愛心、耐心、公心、誠心和廉心,才能行使好手中的審判權,才能成為人民滿意的「平民法官」。
一、做一名人民滿意的「平民法官」,就要有一顆愛心
作為人民法官,我們接觸最多的是無權無勢的普通百姓,解決最多的是家長里短的鄰里糾紛。我們沒有能耐讓人民群眾「有棟宇之安,無飢寒之患」,但我們能用公正司法的信念溫暖他們的心;我們也沒有力量讓整個社會「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但我們能用自己的行動來踐行司法為民。作為法官,就要有一顆博愛之心,愛親人、愛朋友和普天下所有需要法律保護的人民,一切從人民的實際利益出發,一切為了人民,與人民心連心,做人民信賴的新時期好法官。
二、做一名人民滿意的「平民法官」,就要有一顆耐心
作為民事法官,我審理的所有民事案件均以調解或調解後撤訴方式結案,多年的司法實踐證明,只要耐心細致地做當事人的調解工作,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審理民事案件時,我按照「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案結事了」的原則,不斷提高調解技能,講究調解藝術,創造性地開展調解工作,妥善調處矛盾激化、社會影響較大的民事糾紛案件,及時化解當事人之間的矛盾。通過自己親身參與處理案件的審理,我認識到:真正的好法官,絕不是僅僅會苦幹,更不會蠻干,而是善於發揮自己的或集體的聰明才智,用萬般的細心和耐心,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點,盡全力化解矛盾和糾紛,消除各方當事人的怨氣,徹底地將糾紛化解在基層。
三、做一名人民滿意的「平民法官」,就要有一顆公心
英國著名大法官培根曾說:「一次錯誤的判決勝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只是污染了水流,而錯誤的判決則是污染了水源。」這句話說得十分精闢。作為法官,就要將公正司法作為生命和靈魂,充分尊重事實、尊重法律,公正、公平地審理好每件案件,讓每件案件經得住法律的考驗、歷史的考驗和人民群眾的考驗。
作為法官,在辦案過程中,要時刻牢記法官職業道德和基本原則,把群眾裝在心中,耐心聽取當事人陳述,認真審核雙方提供的證據,准確把握法律關系和法律事實,及時進行庭前調解,正確適用法律規范,努力做到裁判公正。我認為,一個真正的法官應當具備公正、無私、誠信、正直、睿智的品質,做到「四無」,即「無邪」、「無私」、「無欲」和「無畏」。「無邪」即有正氣、有正義感,不折不扣地執行國家的法律。「無私」即「不求私利而損公,不以職權而謀利」。古人曰:「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社會實踐證實,司法審判活動中一旦摻入私心,法之天平必然傾斜,不公的裁判往往緣於私心作祟。「無欲」指法官處理個案不偏不倚,明鏡似水;「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無欲則剛」。「無畏」即「法官應無畏於惡,無畏於損,無畏於艱,無畏於勢,無畏於誹。」只有懷有公心,居中裁判,才能真正成為人人滿意的好法官。
四、做一名人民滿意的「平民法官」,就要有一顆誠心
真正的好法官,絕不僅僅只會簡單僵硬地就案辦案,而是既能忠實於法律,更能在每一個案件中貫徹「以人為本、一心為民」的思想,善於平復矛盾,化解糾紛,為老百姓解決實際難題,努力做到案結事了。
真正的好法官,就要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以甘為孺子牛的姿態服務於人民,樹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道德情操,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冷暖、憂樂、安危掛在心頭,想當事人之所想,急當事人之所急,謀當事人之所需,給人民群眾看得到、摸得著的實際利益。
真正的好法官,就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自覺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定地相信群眾,緊緊地依靠群眾,在各項工作中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作用。切實關心群眾的疾苦,真心實意地幫助群眾解決好在生產和生活中面臨的困難,把工作做細、做好、做實。
五、做一名人民滿意的「平民法官」,就要有一顆廉心
法官要做到清正廉潔,就要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古人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名法官,只有先「修身」,才有資格去主持正義。法官要有淵博的學識,堅定的意志,更要有高尚的品行。法官的職業決定了法官要有高於一般行業的道德准則,既要模範遵守法律和社會公德,又要忠於職業操守。法官必須時刻以法官職業道德准則為參照,修身養性,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以高尚的道德品格去贏得社會的尊敬,引導社會價值取向,以公正的裁判去獲取法律的公信力,建構安定有序的社會秩序,做到「德化於自身,德化於本職,德化於社會」。
法官要做到清正廉潔,就要加強自律。一名法官,要抵得住誘惑,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時刻做到「慎言、慎行、慎獨」,既要嚴格遵守司法禮儀,又要規制八小時以外的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節制自己的慾望。法官的舞台不在觥籌交錯的酒桌上,不在七彩斑瀾的霓紅燈下,也不在高談闊論的喧囂聲中。法官的舞台只在庄嚴的法庭之上,只在高懸的國徽之下,只在清脆的法槌聲中。
腐敗的本質是以權謀私,腐敗發生的重要特徵是依附於權力,司法腐敗是最大的腐敗。我們不能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而毀了自己。清朝人張聰賢曾寫下過這樣一段為官箴言,「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的確,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一名法官,只有做得正,才會心中無愧;只有行得正,才會胸懷坦盪;只有判得公,才能讓群眾信服,才能彰顯法律的威嚴。清清白白辦案,堂堂正正做人,永遠保持清正廉潔,正是一名法官的立身之本。

㈣ 法院愛崗敬業演講稿

2017法院愛崗敬業演講稿一:

曾經多少次有人問我,你為什麼要選擇做一名法官?每當此時,我都驕傲地回答:為了公平,為了正義!。

法官是公平正義的化身,法官的職責是「行使國家審判權」。國家和人民賦予了我們審判的權力,把神聖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交給了我們,我們坐在庄嚴的審判台上,身著法袍,手握法槌,是何等地威嚴。我們胸前的徽章是國徽上鑲著一架天平,國徽,代表著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神聖不可侵犯;天平,代表著法律的公正與無私。要想勝任法官這一神聖而又特殊的職業,做一名合格的法官,就必須要有崇高的職業道德,勢如沖天的浩然正氣。

加強法官的職業道德建設,讓法官的浩然正氣永保青春,這是我們法官隊伍自身的要求,更是人民的期盼,社會的需要。要肩負起這一神聖地使命,我們法官怎能不正確對待自己手中的權力?情,要為民所系;利,要為民所謀;權,當然要為民所用!雖然我們法官手上有人命關天,筆下有財產萬千,但我們必須要做到肩上有法律尊嚴,心中有百姓冷暖。「堅持黨的事業至上、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堅持憲法法律至上」,這是xx在中政委開展的政法幹警「大學習、大討論」活動中,對政法隊伍提出的三項要求,它更是新時期我們人民法院工作的政治方向、司法宗旨、法治原則。

我們法官辦案只有在堅持黨的事業、人民利益至上的前提下,在忠實於憲法和法律的基礎上,才能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會超然物外,坦然面對;才能把案子辦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鐵案,做到社會效果與法律效果的高度統一。法官的權利來自於人民,我們應當把這種神聖的權力作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具,而決不能將其視為個人的財富或一種待遇。目標已經明確,道路就在腳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為名利所驅,不為金錢所惑,這是我們法官應有的價值取向。有道是「金錢是映照人們內心世界的一面鏡子」,這話不無道理,對金錢的迷戀和貪婪完全靠人的理智來支配,對待金錢的態度,直接反映出一個人的價值觀。

我們法官接觸金錢的機會很多很多,如果我們因貪圖蠅頭小利而忘記黨紀國法,為小恩小惠而失大節,那將是法治的悲哀!我們應當牢記陳毅同志「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警言,淡泊名利,不畏權貴,甘於清貧,樂於儉朴,做「冰清玉潔」的護法人。優良品格的錘煉,來源於道德情操的培養和精神生活的追求,勇於奉獻,不為享樂所戀,這是我們法官必備的高貴品質。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在五光十色的社會里,一些的思想乘虛而入,有多少領導幹部經不起「燈紅酒綠」的引誘,或栽跌跟頭,或身陷囚籠,這不就是放鬆對世界觀的改造,忽視對高尚道德情操培養的惡果嗎?這難道還不能引起我們足夠的警示嗎?

作為評判是非曲直、決斷生殺予奪的人民法官,決不能隨波逐流,在任何情況、任何時候都要保持純潔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操,加強黨性鍛煉,自尊自愛,防微杜漸,把自身的價值體現在為黨和人們的事業公正執法、高效服務之上,做一個令人愛戴的「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

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是對法官工作和生活最真實的寫照。我們法官坐在庄嚴的審判台上,沒有臨場的喝彩,沒有熱烈的掌聲,沒有演唱會上搖滾樂的瘋狂,更沒有歌舞廳的喧鬧與「瀟灑」;我們出差辦案擠的是公共汽車,坐的是火車硬座,住的是廉價旅店,吃的是簡單方便麵,有時還會被當事人辱罵圍攻。

但是,清苦是我們法官的宿命,清白是我們法官的驕傲。雖然我們沒有轎車、別墅,但卻擁有人民群眾的信賴和崇敬;雖然我們沒有美元、護照,但卻擁有做人的尊嚴和自豪;雖然我們囊中羞澀,但卻胸有正氣,身有傲骨;雖然我們家無萬貫,但卻心地坦盪,豪氣沖天。

朋友們,為我們法官驕傲吧!為我們的法官歡呼吧!

謝謝大家!

2017法院愛崗敬業演講稿二:

一提到法官,人們會很自然地想到法庭,在庄嚴的國徽下,坐在高高的法椅上,身披法袍、手執法槌,代表國家裁判著社會的是是非非,那就是法官!他往往令人產生無限的崇敬感,僅這種美好的感覺,世界上還有什麼可比?這是何等的榮耀!

在中國,人們把高考的那個月稱之為黑色七月,因為每年的七月都決定著學子們一生的命運。歷經十年寒窗苦,而又在七月勝出的佼佼者,當他們填報志願時,又總是對法律專業情有獨鍾、趨之若騖,該有多少莘莘學子夢想成為一名法官啊!今年的統一司法考試,全國有36萬之眾竟相參加,為之拼搏,使人們又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人們對法官職業是多麼地嚮往。而我們就是一名令人羨慕的法官,我們應該感到慶幸,應該感謝命運對我們的垂青和厚愛,應該感到作為一名法官的無尚光榮!

在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法官都是備受尊崇的,他們都以自己是一名法官引以為榮,美國一位著名的大法官說道:當我回頭看看世界上的各種職業時,只有法官的職業讓我心動和感激,她有智者的淵博,有上帝的仁愛,有父親的慈祥。我選擇了法官職業是我一生中做得最好的事。這段話應該算得上法官職業光榮感最淋漓盡致、最發自肺腑的一段表述吧。

作為一名共和國的法官,一名新世紀的法官,在光榮之餘,我們更應該想到些什麼呢?做到些什麼呢?就這個問題,每位法官都應該深思。

我認為一個法官最重要的是要深刻感受法官肩上的重任和神聖的使命,樹立現代司法理念,開拓奮進,做精英化法官,努力實現公正和效率,以不負黨和人民的重託。法官對於一個國家,其作用是巨大的,近代法律大家沈家本說道:中國政治,欲有所進步,須先從司法一門入手。司法者,全國治體命脈所系……一代之法,不徒在立法之善,而在用法之得其平。孟子亦雲: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制而用之存乎法,推而行之存乎人。這些話都說明,法律的實現是萬萬離不開司法者的,司法者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所以,司法公正和效率能否實現?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最直接、最關鍵的因素取決於我們法官,法官的責任重大、使命神聖而艱巨啊!

國家建立司法制度的最大目的,就在於通過法庭這一窗口,給予每一個公民公正的關懷,對每一個人的權益給予同等的關注。而法官的使命就是要實現這一國家制度目的,保障司法公正和司法高效,給公民以關懷。

那麼,新時期共和國法官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法官應該如何完成自己的使命呢?我認為:

第一,法官要精研法律。如果法律知識貧乏,對法律沒有一個全局的、精確的了解,法官在審理具體個案時,就可能不知道適用哪條法律,或適用法條錯誤,那樣何談公正?

第二,法官要有現代司法理念。法律是抽象的、相對固定和滯後的,而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司法不是簡單的按圖索驥,案件中活的事實與法律中死的法條並非一一對應,對號入座就行了,司法實踐中常常出現無法可依,此時影響法官作出不同判斷的根本因素是法官的司法觀念。現代司法觀念的核心是公平、平等、民主、效率、開放、程序正義、司法獨立等等,司法觀念是法官的靈魂,它體現著法官對法的本質、法的精神的深刻理解,現代司法觀念可使法官平衡公正與效率的沖突、社會利益和個人利益的沖突等等,對法律作出一個有利於整個社會的理解,並彌補法律缺陷和漏洞。

第三,法官要有廣博的文化科技素養:法學雖然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但案件的復雜性、廣泛性又決定了法學與政治學、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哲學以及外語、科技等學科有著絲絲縷縷的聯系,美國聯邦法院法院高等法官布蘭代斯說道:一個法律工作者如果不曾研究經濟學和社會學,那麼他就極容易成為一個社會公敵,可見經濟學和社會學對一個法官是多麼重要啊!再比如我院實現了微機聯網和辦公自動化,這種形勢下,法官不懂科技行嗎?

第四,法官不但要實現公正,還要讓人看的見公正,感受到公正,尤其是要讓當事人感受到程序公正。訴訟可能只實現了有限的實體公正,但所有的訴訟都應該實現完全的程序公正。絕大多數當事人一生中來法院可能只一次,法官有責任確保當事人無論勝敗,都至少會認同和尊重我們的司法程序,使他們覺得受到了程序公正的待遇和合理文明的禮遇。這就要求法官時刻保持中立、慎言、穩重、理智。喋喋不休地介入當事人的爭論,往往打破當事人的平衡,這等於法官自卸法官責任,改演律師角色,這怎麼能讓一方當事人感覺公正?如果說律師是我說故我在,那麼法官則是我思故我在。法官的主要職責是傾聽和思考,然後在此基礎上將抽象的法律條文與復雜的具體案件對應起來,演繹出最令人信服的判決,寫就出折射法精神的妙文。

第五,法官應該是一個法理情交融的人。法律的基礎是理性,法官斷案也應憑借理性,法律制度的自治要求法官在穿上法袍的那一刻起放棄一切感情色彩,使自己的腦袋成為一塊無色無彩的玻璃板,但古今中外那些家喻戶曉的傑出法官無一不是法理情並重者。事實上,具有玻璃板資質的頭腦恐怕無論從事任何工作,都不會出類拔萃。理想的法官應該是心性、智性與靈性三方面都得到了高度發展的人物。一個只會援引法律規則的人可以充當一副性能良好的法律機器,但卻不能成為一名受人敬仰的優秀法官。只有實現審判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的三統一,才是司法之至高境界。

第六,法官應該是勤勉敬業和高效率的。訴訟的拖延使當事人長期生活在不穩定狀態,是對人的一種折磨,使當事人在訴訟的戰車上進退兩難,退則代價已付,心有不甘,進則遙遙無期,代價尚不知再付幾多。待到草兒青青,馬兒已餓死,不正是對司法拖延所帶來的惡果的形象比喻和無情批判嗎?法官不是歷史學家,決不能讓糾紛無限期的拖延下去,我們應該深刻理解遲來的正義等於非正義這句話的深刻意義,應該只爭朝夕,勤勉敬業,盡快地讓當事人在糾紛中解脫出來,開始他們新的正常生活。

第七,法官應該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人格。法官高尚的職業道德和人格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法官失去了道德良知,正義將盪然無存,法律哪還有權威和公信力?法官的權威不僅來自法律的授權,也來自法官自身道德人格力量的支撐,法官只有執著地忠誠法律,執法如山、冰霜節操,淡泊人生,不為權、錢、情等利念所動,追求自身人格魅力的完美,才能贏得社會的尊重和仰慕,才能真正成為司法權威的化身和社會正義的最後屏障。如果說世界上有完人的話,那麼法官首先應該是完人,所以世界各國都對法官的.道德人格規定了極為苛刻的要求,翻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便可以看到滿紙全是應當和不得句型,對法官的道德水準提出了近乎聖人、完人的標准要求,要達到這一標准,需要我們付出終生的努力。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一道德基本准則非常具有先進性和科學性,為法官追求道德完美提供了努力方向和目標,必將推動法官德化於自身、德化於本職、德化於社會的進程。

法興則國治,法衰則國弱,黨中央指明了依法治國的道路,給中國帶來了繁榮昌盛和光明的未來,也給生逢盛世的法官帶來了光榮、夢想與使命。但是,做法官難,做好法官更難,一代法官的成長註定是艱辛的,正象中國法治化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一樣,會有種種障礙,但我們應該響亮地宣布:我們已做好了各種准備!

共和國法官的樂趣在於為人民排憂解難,我們渴望的不是錢財,也不是虛榮,而是公正與公平;我們遠離燈紅酒綠,沉浸於思想的恬靜清明之中,追求的是人格的完美;我們的極樂之地不是權力,而是中國的法治化道路,實現法治是我們的夢想,我們堅信法官是法治化道路的扛鼎之人,司法公正高效和法治化道路將在我們腳下越走越寬。各位法官們,讓我們共勉和為之奮斗吧。

2017法院愛崗敬業演講稿三:

在人類歷史的漫漫長河中,有這樣一群人值得我們銘記,「除了法律,他們別無所崇;除了良知,他們別無指引;除了正義,他們別無追求!」從鐵面無私的包拯,到斷案如神的狄仁傑;從明察秋毫的宋慈,到「一枝一葉總關情」的鄭板橋,幾百年來,他們總被人們津津樂道。歷史車輛滾滾向前,中國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伴隨著這個時代到來的一代法官脫穎而出,他們有不計病痛、默默奉獻的金桂蘭,有公而忘私、定紛止爭的黃學軍;有盡職盡責、耐心細致的鍾蔚莉,有執法如山、融情似水的李昆侖,一位位優秀的法官,以他們對法治事業執著的追求,以他們良好的形象,在人們心中樹立起一座座豐碑,為人們所傳頌。

然而,當我們被這些優秀法官所深深震撼同時,我們也遺憾地看到,個別意志薄弱的法官在慾望中迷失了方向,在公與私、權與利的面前心理失去了平衡,背棄了法官的職業准則,一夜之間從審判席上執行法律的法官淪為了階下之囚。痛定思痛,反腐倡廉的鍾聲再一次在我們每個人的耳畔響起。我們必須時刻牢記「手莫伸,伸手必被抓」的訓誡,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對公平正義的危害。

心存不廉,就會導致行為不公,而不公的裁判是人民法官的天敵。英國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不過是弄臟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則把水源敗壞了。的確社會民眾違法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是最可怕的,因為這個社會還有法律和司法可以彌補這些違法行為帶來的危害。但是,如果司法裁判本身,則很容易使人們對司法本身失去信心,長此以往,則沒有人再願意通過法律來實現自己的權益,而整個司法體系也將失去民心,變得軟弱不堪。可見,幹警素質的重點是清廉,司法的核心是公正。沒有公正,司法就失去了賴以生存之基、安身立命之本。然而,法官通過正確履行職責,來確保司法公正。法官不僅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社會經歷、專業知識、業務技能。更為重要的是他要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和道德水準,有一顆追求正義的丹心;有一雙洞悉是非曲直、不揉一絲沙

粒的慧眼;有超然特立、冷靜篤定的性格;有悲天憫人、體恤眾生的情懷;有冰清玉潔、慎獨自愛的品性;有耐得住寂寞,洗盡鉛華的定力。

冰清玉潔、慎獨自愛、耐住寂寞、洗盡鉛華。歸結到一點,就是要清清白白做人。 清白是法官必須堅守的職業和道德底線。清白做人,就是要不為名利所縛,不為私慾所動,抵得住誘惑,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

抵得住誘惑,就是要在各種誘惑的考驗面前,做到「燈紅酒綠不入眼,不義之財不伸手」。請記住,擋不住今天的誘惑,將失去明天的幸福。

守得住清貧,就是要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天下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這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耐得住寂寞,就是要遠離燈紅酒綠、觥籌交錯,在無數次明智的選擇中始終堅守著一份孤獨。莫怨清廉淡滋味,應愁貪婪鐵窗淚。

一名法官,惟有清白做人,才能使自己處於最中央,使法律的天平不致發生傾斜;一名法官,惟有清白做人,才能承擔守護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重任;一名法官,惟有清白做人,才能實現剛正不阿,如墨線過木曲也正;清正廉潔,似明礬入水濁亦清。一名清白無暇的法官,「其身正,不令而行」。朋友們,讓我們抵住誘惑、守住清貧、耐住寂寞,用浩然正氣,昂揚銳氣去盪滌那些烏煙瘴氣,做一名無私無畏、一身正氣的執法者,做一名清廉似水的「現代包拯」;讓我們為正義和道義而戰,對法律和人民負責,讓天平永不傾斜,讓國徽永遠閃光!

㈤ 司法職業道德建設重要性,及其意義

1、加強法官職業道德教育是由人民法院的性質、地位和肩負的任務所決定。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其主要任務是通過審判活動,懲罰犯罪,制裁違法,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人民法院的這些職能要通過裁判每一個案件來體現,而案件處理是否公正、高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法官的素質和執法行為。沒有一支素質較高、形象良好的人民法官隊伍,就難以維護司法公正,也難以完成人民法院在依法治國中所擔負的重任。

2、加強法官職業道德教育也是由人民法官肩負的神聖職責及其應具備的素養所決定。

法官法明確規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法官必須忠實執行憲法和法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並要求人民法官應具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按照法官法的要求,各級人民法院在黨的領導和人大的監督下,不斷加大隊伍建設力度,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是,仍有一些意志薄弱的法官經不起考驗,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扭曲,信念和操守發生動搖,誘發了與人民法官職業道德相悖的違紀違法現象,個別法官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嚴重敗壞了人民法院的形象。因此,人民法院必須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提高隊伍的思想道德素質,使忠於法律、公平正義、忠於事實、清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品格成為每一位法官的內心信念,成為人民法院隊伍整體的自律精神。通過高素質的隊伍,德化於本職,德化於社會。

3、加強法官職業道德建設也是在新時期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現公正與效率法院工作主題所決定。

人民法院在新世紀所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加強法官職業道德建設,使法院隊伍建設進一步走向規范化、科學化,提升並樹立公平和正義的良好整體形象,才能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落實公正與效率法院工作主題的過程中肩負起新的歷史使命。

(二)加強法官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意義

加強法官職業道德教育,對於培養高素質的法官隊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第一,對法官審判權的制約一方面要藉助於法律的強制性手段,另一方面由於裁判權的運行是一個非常復雜、程序繁瑣的過程,在很多情況下,法律制約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法官的職業道德應作為一種必要的補充和輔助力量彌補法律難以制約或制約乏力的領域,使其融入法官心靈,成為法官遵守法律的內心信念和自我約束力,為公正司法奠定職業素質基礎。

第二,法律雖然具有強制性,但僅憑強制力並不能換取人們對法律的信賴,不能獲得信賴的法律就難以獲得真正的權威。公眾對法院和法官的評價,在許多情況下並不僅是來源於對審判程序和裁判結果是否公正的認識和了解,而是來源於對法官在審判工作中的品行是否端正,道德水準是否高尚的了解。法官公正的執法形象、莊重的審判活動、規范的審判程序,會使公眾對法律的敬意和信心油然而生。法官高尚的職業道德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也因此而成為一種人格的力量,能在人們心目中喚起法律的威信和尊嚴,成為公平與正義的象徵。

第三,審判活動是面向社會的實踐活動,這使得法官的職業道德具有極強的社會示範作用。法官在審判活動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通過公開審判活動和媒體的傳播展示,這將對參與審判活動的當事人和其他公眾產生極大的影響。

㈥ 誰能提供兩篇關於開展司法道德教育活動的2000字以上的學習心得

司法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在那裡我們仍不能找到公正,這個社會就沒有公正。全社會希望法院是正義的天堂,裡面坐著受人尊敬、正義化身的法官全社會希望法官及時將正義與公正降臨到他們身上。「遲到的正義即是非正義」。法官職業道德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法官是不是社會正義的化身。如果一名法官的職業道德不良,即使他有高水平的法律知識,那他也只會用嫻熟的法律知識,鑽法律或法規的漏洞,損害當事人利益、社會利益和法院形象,以權謀私、以案謀私,危害社會。所以法官的職業道德教育被擺到了法官隊伍建設的重要位置上來。 一、法官職業道德的內在要素 所謂職業,從本質上講是社會職能專業化和人的角色社會化的統一。所謂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和社會上層建築,在它從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上產生並被群眾把握之後,就變成相對獨立的精神力量,並反作用於經濟基礎。思格斯說:「每一行業,都各有各的道德」,由於不同的職業在道德上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做官要有官德、行醫要有醫德,從藝要有藝德,經商要有商德,執教要有教德,總之,各行各業都要有與本行業相一致的道德准則和行為規范。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是一定的職業通過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產生和形成的社會輿論,人們的內心信念及對人們在處理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態度和行為所作出的社會評價,以及通過這種評價來調整人們對社會和人們相互之間關系的各種觀念、規范、原則標準的總和,其實現不是以政權的強制力為後盾。職業道德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角色道德。在社會倫理體系中,職業道德處於道德的重要位置上,尤其在市場經濟體制中,它與經濟信用一樣是社會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石。法官職業道德是調節法官與社會、法官與群眾、法官與當事人、法官與法官之間關系的原則、規則及反映這些原則、規則的意識、觀念和理性的總和。法官應該具有正直的品德。在司法過程中,由於法律的不確定性和法律漏洞的存在,法官必須經常對相互沖突的利益加以權衡,對可能有兩個以上可供選擇的判決作出抉擇。並且法官的這種自由裁量權很大,很可能被濫用。但過分地約束法官讓其僵硬地、嚴格地依法條辦事,常常會使判決結果與正義相悖。對「防止權力濫用」和促進社會正義「這兩種價值進行衡量的結果是只能給予法官信任。正如埃利希所言:「除了法官的人格外,沒有其他東西可以保證實現正義」。要使法官充分得到社會信任,並且不濫用社會信任,就必須加強法官職業道德教育。所謂法官職業道德教育是指使法官群體接受和遵循其職業道德規范體系的要求,並按照《法官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的價值標准從業及塑造法官的道德品行而有計劃有組織地對法官施加系統的影響活動。在法官隊伍中進行職業道德教育,能夠使法官自覺地履行職業道德義務,是培養理想的法官人格,造就法官內在的道德品質,形成良好的司法活動氛圍和公正司法行為的重要手段。 二、法官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 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時期,在現有的法律體系中,常常會因出現某領域沒有相關法律任何規定而出現法律漏洞,或者某些制定法支離破碎,考慮不周並且不確定的問題。法官作為社會中的法律和秩序之含義的解釋者,必須填補那些或多或少的法律漏洞,必須提供那些忽略的因素,糾正那些不確定因素,使審判結果與正義相互和諧,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相對統一。這就必須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清正廉潔、品德高尚的法官隊伍,為人民法院履行憲法和法律職責的重要保障。法官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對於確保司法公正、維護國家法治尊嚴至關重要。基於以上原因,法官職業道德教育應有以下主要內容: 一是加強政治素質教育。 要求法官忠誠於國家、忠誠於人民、忠誠於法律。任何一個法官都首先是為自己的國家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法官行使的司法權來自於人民的授予,來自憲法的授予。法官行使司法權從根本上講要符合最廣大人民的利益,要符合國家的根本利益。法官的基本職責是裁判案件,懲罰犯罪,定紛止爭。而法官履行這一職責的唯一標准就法律。法官只能唯法,就是憲法、法律,忠於事實、忠於法律。只要選擇了法官這一職業,就是選擇了責任和使命,選擇了神聖和崇高,必須把自己的職業當作一個執著的理念來追求。法官職業道德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人民滿意為最高標准,符合法官司法活動的職業要求,具有我國先進文化特色,以忠於法律、維護正義、剛正不阿、廉潔自律、謹言慎行、修身奉法、服務人民為基本框架。法官職業道德體系應當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廣大法官能夠切實遵行,德化於自身、德化於本職;又具有很強的先進性--既是社會公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又能德化於社會,對全社會良好道德的形成產生示範和教化作用。 二是加強宗旨教育。 把人民放在心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法官是國家審判權的直接行使者,是懲惡揚善、主持公道的正義化身。人民法院通過行使國家審判職能,懲罰犯罪、制裁違法,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人民法院的這些職能通過公正裁判每一個案件來體現,而案件處理是否公正,很大程度上是由法官的素質決定的。沒有一支合格的法官隊伍,就難以保證司法公正,難以樹立法治的權威,也難以完成人民法院在依法治國中所擔負的重任。維護司法公正,是每一個法官的神聖職責,它體現在每一個法官審理的每一個案件之中,體現在每一次裁判之中,體現在每一次訴訟活動之中。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法官才能以對國家、對法律高度負責的精神,精心審理好每一宗案件,以公正司法的實際行為,為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服務。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法官就能認真傾聽人民群眾的批評和意見,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不斷加強職業道德修養,不斷改進審判作風和工作作風,努力做到清廉如水、執法如山;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法院就能在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指導下,激發出巨大的熱情和勇氣,積極投身於司法體制創新的偉大實踐,使人民群眾通過公正、高效、廉潔、文明的司法活動,切身體會到「人民法院為人民」的真諦。 三是加強法官自身修養教育。 法官是社會正義的化身,法官的職責在於平停獄訟、判斷是非、分清曲直,以便主持公道、伸張正義、懲惡揚善、激濁揚清。法官要想能夠在其司法活動過程中,將法律的正義價值得以實施於社會,其自身必須加強修養,必須具備追求正義的良心和品德,把公正司法作為法官這一職業的神聖使命。首先法官要嫉惡如仇,不能因人情、因金錢、因關系而放棄自己肩負的責任,只有嫉惡如仇,才能真正體現法官是正義的化身。其次,法官在履行其司法職責時應當是文明的楷模。當前社會上對法官的不滿意程度越來越高,重要的原因不是因為官司的輸贏,而是因為我們有些法官自身修養不夠,個別法官衙門作風嚴重,對待群眾「冷、狠、硬、推」及「吃、拿、卡、要」,該辦的事不及時辦,能拖的就拖,特別是有些法官對待當事人的態度及舉止不文明,如有法官當當事人對判決結果不理解時,只會生硬地說:「就這么判,不服去上訴,我有問題你去告好了」,使當事人產生逆反心理,對法官有意見,造成上訪、纏訴。如果我們法官對待當事人或群眾耐心些,情況就不會是這樣。作為一名法官,意味著在最考驗人的耐性的情形下保持耐性,意味著尊重不尊重你的人,意味著對無禮的人彬彬有禮,意味著自信但不自負,果決但不草率。法官所要維護的司法尊嚴和司法機關的公信力,應當並且也只能通過每一個法官文明的司法行為來實現。因此,文明是一名法官展現給公眾的外在形象。第三,作為一名好的法官,僅有為人民服務的願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精通法律,起碼對本職工作內的法律融會貫通。法律方法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規則,更是一種技巧,法官尤其要養成依法律思想的好習慣,注重法學方法論的磨礪與訓練,實現從經驗型司法到理性型司法的質的轉變。 三、職業道德教育的目標 培養法官職業道德修養是法官職業道德教育的目標。法官職業道德教育,就是按照法官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在職業道德意識和行為品德方面進行自我教育、自我陶冶、自我完善的過程,以及經過長期的司法實踐所達到的道德情操和境界。通過加強法官的職業道德修養,可以讓法官在對職業道德准則和規范的遵循上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法官職業道德的修養方法有:一是知行合一、勇於實踐。即作為一名法官不僅僅應當知道法官所應具備的何種道德品質,而且要與實踐相結合,在審判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落實法官職業道德。二是學思結合、嚴於律已。道德修養過程中,不僅需要注重學習,也要勤於思考,善於分析,自覺地進行個人道德觀念、道德意識的自我更新。同時,道德修養作為人類精神的自律,必須要有嚴於律已的精神才能去解剖自己,達到自我完善。三是內省和兼聽。所謂內省就是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內省是一種自覺的經常化的自我檢查,捫心自問,嚴格地解剖自己是人們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提高道德品質的途徑。兼聽則明,兼聽的最高境界是「聞過則喜」,真正做到兼聽並非易事。它不僅要求實踐者應有堅定的道德觀念,還要求實踐者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更要求實踐者有虛懷若谷的襟懷。四是慎微和慎獨。慎微就是要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千里長堤潰於蟻穴。慎獨是指法官獨立辦案、獨立思考、獨立行使審判權。

採納哦

㈦ 有誰可以幫我找到這些資料

時下,法官職業化成為學術界和實務界討論的熱門話題。不少學者在其著作中充滿信心地勾勒了法官職業化的實現基礎、方法步驟以及職業化後法官職業的特徵,為我們展現了實現法官職業化的美好前景。最高人民法院也不遺餘力地大力推進法官職業化進程,出台了《關於加強法官隊伍職業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並實施了法官助理、書記員單獨序列管理等改革措施以配合職業化建設的進程。同時全國統一司法考試的推行無疑揭開了法官職業化改革的序曲,它在提高法官准入的門檻的同時,也向世人昭示了法官這一職業並不是人們所想像的大眾化職業,也需要一定的職業技能和專業素養,從而提高了法官在人們心目中早就應該有的地位。但從理論的探討到實踐中真正付諸運行,似乎並不如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從現實考察,至少法官職業化進程並不那麼盡如人意:就拿當前人們最看重的司法考試狀況來說,雖然已成功舉行了三次,但從最近的研究結果來看,起碼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通過司法考試獲得法律職業資格者欲從事法律職業並非易事。除律師職業外,進入法院、檢察院還必須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優秀法律學科畢業生從事法律職業的成本是從事公務員職業的兩倍,而做一名法官的前途遠沒有從政那樣光明。二是法律人才出現逆流現象,即部分地區尤其是經濟發達地區法官、檢察官獲得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後為了追求經濟利益紛紛轉行做律師。這一結果大大違背了司法考試設計者最初的目的。此外,法院系統實施的法官員額制、法官助理制等改革雷聲大、雨點小,由於涉及法官的現實和潛在利益而未能真正深入、普遍推進。法官職業化改革的進路究竟在哪兒?採取何種措施才能做到事半功倍?這是許多有識之士苦苦探求的。本文認為正如學者早就提出的那樣,只有對中國現有司法體制甚至是政治體制進行適當改造,才是使得中國法官職業化改革向前推進的一個基本前提。但現實似乎離我們的設想並非一步之遙,雖然近幾年改革的呼聲一直很高,但實踐中取得的突破卻很少,加上法官職業化要解決的問題千頭萬緒,錯綜復雜,導致許多改革措施停滯不前。本文著重從法官職業化背景下法官制度改革這一角度切入,試圖從人事制度改革中尋求一個突破口,從而帶動法官職業化各項進程的整體推進。

一、問題的緣起——法官制度的現狀的描述

本文並不象有些學者那樣去關心職業法官如何進行法律思維,如何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本文首先要關注的是中國法官作為一個職業,為什麼不具備西方法官職業那樣的吸引力。司法考試的推行,應該說給法官職業帶來了希望,但為什麼會出現前文所提及的人才逆流的現象?制度上的原因在許多文章中均有深刻的分析,本文僅從我國法官的實際生存狀態(即法官個人發展的前途)這一角度來進行粗略的描述:法官在我國是參照公務員來管理的,我們可以從和公務員的對比中去體驗一下法官的境遇:首先法官的工資、政治待遇等方面均和公務員差不多,甚至有些地方還不如他們。因為公務員的待遇最終是要牽涉到行政級別,公務員因其本身就在政府中工作,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行政官員較法官容易使自己的行政級別較快地提升一個檔次。其次就前途而言,一名法官發展的前途遠不如一名公務員,無論從職位升遷的速度還是在公眾心目中的地位,一名法官就是通過多年的努力當上了法院院長,在政府首腦眼中充其量也不過是政府諸多部門中一個部門的領導。從這一點比較,法官天生就比公務員矮了一截。如將法官設定在司法過程中考量,按理說,司法領域應該說是法官的天堂,在這個領域中法官應就是法律王國的主宰,法官們本可以從實現社會正義中尋求精神的家園,找到一點成就感,但事實卻並非如此。中國司法的最大現狀就是司法的地方化、行政化,法院的人、財、物全都控制在地方政府手中,法院勢必要為地方經濟保駕護航,難以擺脫成為地方保護主義工具的命運,法院系統內部組織管理行政化,導致法官獨立精神的缺失,而法院從上至下官僚機構式的管理,必然突破上下級法院之間法律監督關系的法律規定,最終導致基層法院受制於上級法院,請示的流行便是此種制度弊端的畸形產物。與此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與完善,公民法律意識也隨之增強,公眾對司法權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一方面是各種非法因素的干涉,一方面又是公眾過高的期待,我們的法官就是在這樣的夾縫中生存,幾乎無時不刻不面臨兩種決擇:屈服於某個長官意志,當事人勢必不服,通過信訪等多種途徑尋求改變既有的判決,而某個權位更高的長官由於各種原因,來個批示,實行個案監督,如果找到一個突破口,則等待法官的則是錯案追究責任。如果秉公辦案,為民作主,則勢必得罪頂頭上司,由於人事權控制在上司的手中,下次崗位調整說不定就光臨你,讓你從你深愛的審判崗位上退下來,試想你如果是一名法官,有何心思顧及如何實現社會正義,維護司法公正?恐怕一天到晚考慮的是如何尋找一個折衷的方法盡量使兩方都滿意,以保住自己的崗位,並想方設法地巴結討好上司,以便脫離「苦海」,成為領導者再來對自己的下級施加曾加在自己身上的壓力,或者證明自己權力的存在,或者通過遙控來實現自己的個人私利。可問題是領導職位畢竟是有限,所以大多數法官都不同程度在這樣的夾縫中度日如年。和其它文章中的論述相比這樣的描述氣勢可能顯得很不輝宏,但筆者認為法官也是人,既然是人,就必然涉及到人的發展,一個人如果沒有發展,或者發展的空間很小,他的積極性及其敬業精神可能是很受影響的,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深悉其中的要害,曾有過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精闢論述,也是關乎人性的一般要求的。所以象上文所述的法官職位對人尤其是優秀法律人才的吸引力是可想而知的。

二、法官自治與自律——法官制度改革應把握的原則

作為制度設計,職業化背景下法官制度改革必須始終圍繞如何確保法官公正司法這一目標展開,因此,也必須始終把握2點原則,第一點法官不為任何外部勢力所控制,也即學者所說的司法獨立;第二點法官不為已謀私,即要遵守職業道德,保持清正廉潔。只有做到這兩點,才能保證法官無畏、無私,法官做出的判決才能無偏。下面本文試從這兩點分別予以論述:

司法獨立作為現代最基本也是最彰顯的司法理念,倍受學者和實務界人士關注,有學者評價:在人類司法的發展史上,沒有哪一種法律理念像「司法獨立」那樣,推動著司法的法律化、職業化進程。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曾有一句著名的名言:法官除了法律沒有別的上司。一般理解司法獨立的涵義至少有三方面:一是法官獨立,即裁判獨立和身份保障;二是法院內部獨立,不能用行政的那一套來構建法院內部關系;三是司法權獨立,即法院作為一個整體在與外部關繫上的獨立問題。司法權的獨立是前提,法院內部獨立是基礎,法官獨立是最終的落腳點。所以在目前來說,中國的法官制度改革最關鍵的是如何使司法獨立於地方黨委和政府?如何擺脫法院內部管理的行政化?換句話說,如果實現了司法獨立於地方黨委和政府和法院內部管理的非行政化,法官獨立才能有了保障,法官審判案件才真正具有審理和裁判權,不受外部環境和內部運行機制的干涉。

如何保證法官清正廉潔,這也是一個恆久的話題。有人曾一味地強調提高法官個人修養的重要,於是乎在法院系統內部幾乎每年都搞一項甚至多項教育整頓活動,但事實一再證明僅靠運動式的教育,無法解決司法腐敗問題。近年來司法腐敗案件越來越多便是明證,可以肯定地講,在法官境況未得到根本改變和法官職業尊榮未確立前,僅靠一味地進行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效果肯定是微乎其微的。本文認為為確保法官的清正廉潔,必須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提高法官的收入,二是對不廉潔行為進行嚴懲,提高法官腐敗的成本。試想,法官職位變成了一個收入高的職位,法官自然也就會珍惜這個職位,害怕失去這個職位,因此,他如果想徇私枉法就必須想一想可能付出的代價,並因此一定會減少司法腐敗。

以上兩點對法官制度改革均具有重要意義,不能偏廢任何一個方面,對於兩者關系我國台灣地區「最高法院」法官白文漳先生曾有精闢論述:「如果將法官比作達到司法公正這一目的的工具----汽車,那麼法官的自治(在此筆者理解為法官獨立)便是汽車的馬力,法官自律(筆者理解為法官的清正廉潔)則是汽車的剎車,汽車的馬力與剎車對於汽車正常行駛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可見,如果片面地強調一個方面而忽視另一個方面,顯然不利於司法公正。

三、制度設計——法官制度改革方案的利弊分析

對於如何解決司法的地方化、行政化,確保法官清正廉潔,不少學者提出了許多科學的方案。首先筆者並不否定這些方案的科學性,只是對這些方案在目前情況下的可行性提出疑問,這些方案都不同程度涉及到法院體制甚至是政治體制問題,而這些體制問題要得到徹底的改革,並不是一說就能做到的。當然由於這些方案是法官制度改革的最終目標,所以在這里有必要作出介紹,並聯系當前形勢作一個利弊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一個可行性的方案。

方案一:建立與行政區劃相分立的司法區劃。針對目前行政、立法、司法三者跟行政區劃完全重合,司法完全被地方所控制的實際,不少學者提出了司法區劃與行政區劃相分立的制度設計。這一方案能從根本上解決司法地方化這一問題勿庸置疑,但運作起來成本比較大,首先涉及到機構的設置,要得到國家的承認與批准,其次涉及到現有法院的拆並,其中的成本可想而知,再次,司法區由於跨越幾個行政區,給當事人訴訟造成不便,加大了訴訟成本,有違司法為民的理念。

方案二:取消審判委員會機構設置為法律咨詢機關。為解決司法行政化的問題,有人提出取消審判委員會,將其設置為法律咨詢機構,不失為一種積極的措施。但司法的行政化不僅僅涉及到審判委員會這一機構,它還涉及到幹部人事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層面,不從這些方面入手,僅取消審判委員會這一機構遠不能解決司法行政化問題。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官本位觀念深入人心,只要有領導者,縱然是剝奪他的一些行政管理權,但它的非領導影響因素的威力還是巨大的,並且具有令人難以理解的滲透力和侵蝕性,故僅僅取消審判委員會這一機構設置,很難化解司法行政化問題。

方案三:提高法官的收入。在市場經濟這一根本制度和社會背景下,提高法官收入和法官職業化各項改革均息息相關,也可以說是最根本的一條。有人提出把法官的法定退休年齡推遲到70歲甚至到75歲還是值得注意的可行性方案。姑且不論美國聯邦法院系統的法官都是終身制這一保障法官正確行使權力的先進做法,從法官職業特點來分析,也是可以找到依據的。美國著名法官波斯納認為,法官是更需要固態智力的一項工作,並且這種固態智力往往在人到60歲之後仍然增長,而不是衰落,可能會持續到80歲。這也是提高法官收入的最佳措施之一。但提高法官收入的關健因素還是減少法官基數,試想中國現有21萬法官,即使國家每年增加投入20個億,每個法官每個月的收入也不過增加800元。只有在通過法官遴選,減少法官數量的前提下,提高法官收入才有望提上日程。

方案四:法官遴選制度。設立法官選任委員會,負責法官的提名、考察、選任,其中也包含著法院人員的分類管理,即建立書記員、司法行政人員、執行人員、法官的分類管理,建立法官員額制度,明確一個法院可以有多少法官。法官遴選涉及到法官選任委員會的規格問題,其實質也關涉解決司法地方化問題。目前,全國各級法院通過審判長、獨任審判員選任,起到了提高法官素質的作用。但由於是在人事權未能擺脫地方控制這一背景下進行的,帶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時由於是在本院內部選任,任意性較大,選任的范圍比較狹窄,其正當性、權威性也受到質疑。法官的選任只有跳出地方行政的控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司法的地方化。所以,法官選任委員會至少為省級以上,以增加法官職業權威。

孤立地來看,以上這幾種方案不失為法官制度改革的最佳方案,具有終極性意義,但付諸實施還需一定的條件和時日,其中也存在著許多難以想像的觀念上與物質條件上的各種困難。討論至此,法官制度改革似乎陷入絕境。然而,在困難面前,我們不能裹足不前,否則難以適應時代賦予法官職業的神聖職責。所以有必要找一個統籌兼顧、比較容易實現又不失為一種推進法官職業化的方案。當然,這一方案由於比較折衷,必然帶來妥協性和不徹底的問題,但在目前形勢下,作為一個法官職業化的推進器和中間手段,仍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法官國家化便是本文所主張的法官制度改革的最佳進路。

四、法官國家化------法官制度改革的進路

法官國家化是本文提出的法官制度改革的一種思路,也是本文認為在目前形勢下最經濟最可行也是最有效的改革措施。法官國家化可以在不改變行政區劃的條件下不同程度上解決司法的地方化和行政化,提高法官職業的社會地位和彰顯法律的尊榮,在國家遴選的基礎上讓目前龐大的法官隊伍消腫,並為提高法官的福利待遇創設前提和提供正當性論證。下面本文就從法官國家化的內涵論述法官國家化的意義。法官國家化至少包含法官准入國家化、法官任免國家化、法官職業思維的國家化、法官收入國家化四個層面的內涵:

(一)法官准入的國家化。即提高法官准入的門檻,這也是解決法官大眾化的根本途徑。由於我們過去忽視法官職業的特殊性,套用行政管理那一套管理法官,導致進法院容易,當法官更容易,一名具有高中文憑的工人只需要想辦法進入法院,當幾年的書記員,通過全國法院幹部業余大學取得法律大專文憑,即可提升為助理審判員,幾年後便提升為審判員。我想,這一模式在許多現職法官經歷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也正是由於這種現象的大量存在,法官素質低下,削弱了法官職業的職業尊榮,也導致了我國法官人數劇增的另一惡果,並進一步形成惡性循環。實行法官准入國家化,也即意味著當法官不能象以前那樣容易,當法官首先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學歷,並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並由國家設立的法官選任委員會經過嚴格的遴選後才可提請全國權力機關(最低要求也要省一級)任命。

(二)法官任免國家化。司法的地方化和行政化的最深層的根源還是法官的人事管理權分散在地方黨委和政府手中,而人事管理的高度分散和法治的基本原則正好相反,在西方,單一制國家,無論哪級法院都有統一的人事,聯邦制國家,聯邦法院系統和每個州的法院系統也分別有統一的人事。法官國家化即將法官的人事任免權統一集中於國家特設的法官選任委員會,從而擺脫地方的控制,試想,每一個法官受雇於國家,並受國家給予的職務保障,地方保護主義自然就沒有了市場,法官下判時考慮的自然不是一個地方的經濟利益,而是整個社會的宏觀價值。同時,法官國家化,意味著法官的任免、彈劾編統一收歸法官選任委員會,從而架空了法院行政長官的權力內容,尤其是審判決策權的缺失,法院管理的行政化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從而使法院行政管理權只包含了法院日常事務管理,真正實現審判權與行政權的分離。但為排除行政管理權對審判權的干涉,有必要在每個法院設立一個法官委員會,作為法院最高領導和決策機關,使行政管理權從屬於法官委員會這一機構,同時法院院長當然也由法官充任,但法院院長的審判權必須與其它法官的審判權是平等的,不得對其它法官審判權進行干涉。

(三)法官思維的國家化。法官國家化也即意味著法官的精英化。首先通過司法考試、法官的遴選、法官的在職培訓,確保現職法院工作人員中高素質的法官繼續擔任法官。其次,隨著法官職業尊榮的提高,人才競爭機制的形成,吸引社會上優秀法律人才的加入,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法官的業務素質。法官素質的提高,法官基數的減少,為法官培訓的系統性、高層次提供可能性,三者結合如此良性循環,形成一個穩定的法官職業群體,這一群體的思維習慣甚至是行為方式會逐漸趨於一致,為保證司法的統一和公正提供堅實的基礎。

(四)法官收入國家化。正如前文所述,中國的法官本身基數較大,達21萬之多,加上非審判人員,達到26萬多人,提高法官收入談何容易。而為確保避免司法腐敗的發生,提高法官收入是社會為確保實現社會正義而必須付出的成本。在這樣的形勢下,必須在現職法官群體中作出重大利益調整,通過法官國家化,通過對現有法官分層、分類、分流,使法官隊伍精英化,讓業務比較精通的法官繼續擔任法官,讓一部分能力較差的現職法官分流到法官助理職位上去,在減少法官人數的基礎上,拉大法官與非審判人員之間的工資差距,以提高法官的收入。建議法官的工資管理脫離公務員工資管理制度,而非審判人員繼續套用國家公務員工資,這樣既保證非審判人員的既得利益,又大幅度提高了法官的收入,保持法院隊伍的穩定。

㈧ 儒家學說是怎麼關注人生的

英國思想家培根這樣說過:「法官應該知道,他所坐的位置也就是上帝的位置。所以法官應當像上帝一樣,扶助那弱小的,壓制那強暴的」。培根的名言形象地道出了法官職業道德的特殊要求,法官道德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司法的公正性,影響著法院在民眾中的形象。因為法官掌握著生殺予奪的司法裁判權,一個人的生死,一份財產的予奪,一個人名譽的毀譽,一個家庭的分合,一個企業的存亡都掌握在法官的手中。法官的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裁判的品質,因而法官的倫理道德修養強烈地影響著司法的形象與法律的尊嚴。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文明歷史,其中以儒家學說為核心的傳統文化要求人們能夠知禮儀、明廉恥、有良知、誠實、信用、正直、不驕恣貪惰、奢侈放盪等,所有這些作為普通人應當具有的美德,法官顯然更應具備。除此之外,由於裁判職業的特殊性,法官還必須遵循一些基於自己的職業要求而應具備的司法倫理道德。只有高素質的法官,才具有良好的個人品質,做到廉潔自律,克已奉公;只有高素質的法官,才會以其深厚的法學修養審理好每一起案件,切實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做到公正司法、執法為民。
我院近兩年來,樹立文化建院、以德治院的理念,教育法官以德正身,以德樹威,以德服人。德化於自身,用良好的道德品質指導自身的言行,寬以待人,揚善抑惡;德化於本職,在司法活動中形成公正理念,做到秉公執法,剛直不阿,一身正氣,坦盪為人;德化於社會,樹立崇高的道德情操,以良好的職業道德風范服務於社會,以法官特有的良好道德品質影響社會群體,促進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
當然,法院不是在真空里,法官也不是神,我們也生活在現實中,也有七情六慾,每天柴米油鹽醬醋茶一件也少不了,因此,社會上的種種問題在法院也有表現,一些法官在獲得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後,為了追求經濟利益紛紛轉行做律師,法官流失現象就是一個明證;司法腐敗現象也很嚴重,為此,特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以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持清正廉潔、遵守司法禮儀、加強自律修養、約束業外活動。因為法官的個人業余愛好、生活習慣、社交活動、政治活動、學術活動、經濟活動等社會活動直接關繫到法官的自身形象,而良好的法官形象是維護司法權威性和公信力的重要方面。同樣,美國的《司法行為准則》也規定,法官可從事各種司法外的行為,但他們的行為不得使人們對其作為一名法官公正的裁判能力提出合理懷疑,貶低司法機關的形象,妨礙司法義務的適當履行。
如何提高法官的自身素質,保證法官清正廉潔?我認為:首先,個人主觀努力是最重要的。必須嚴格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注重加強學習和思想改造,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把黨的先進性要求轉化為每一個黨員幹部的實際行動,圍繞怎樣「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實實做事」這三方面來加強自身修養。其次,我們每一位法官都應當對自己在政治素質、業務素質、道德水準等方面的不足有足夠的了解,從而在每個階段正確地確定自己努力的方向。還要在自己的心裡劃定一條底線,這是一條在任何時候都不能逾越的道德底線,有了這條底線可維護做人的尊嚴,守住這條底線可抵禦各種誘惑。再次,在全社會要提高法官的社會地位,提高法官的待遇,而與之相統一的是對不廉潔行為進行嚴懲,提高法官腐敗的成本。最後,必須具有「法律人」的修養。「法律人是寂寞人」,法官要甘於寂寞,慎微慎獨。在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要潔身自好,嚴格自律,培養與法官職業相適應的行為習慣。因此,作為一名人民法官就應該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的言行舉止,道德修養符合法官職業道德要求,做一名真正意義的人民法官。

熱點內容
司法考試粉筆 發布:2025-01-16 07:23:31 瀏覽:77
依法治企自查 發布:2025-01-16 06:57:55 瀏覽:509
保護水資源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6 06:12:31 瀏覽:303
武大國際經濟法研究生 發布:2025-01-16 06:00:44 瀏覽:559
國家和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5-01-16 05:57:13 瀏覽:423
國際經濟法判斷題 發布:2025-01-16 05:29:31 瀏覽:739
兩會民法典草案 發布:2025-01-16 05:25:29 瀏覽:542
刑事訴訟法對應的實體法是 發布:2025-01-16 04:38:02 瀏覽:286
武進法院拍賣公告 發布:2025-01-16 04:28:07 瀏覽:760
中介收據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16 04:05:03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