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公文
① 去法院領取訴訟公文要做些什麼准備
(一)民事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2、有明確的被告;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二)民事訴訟起訴應當提交的訴訟材料:1、民事起訴狀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1)當事人(包括原、被告)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職業、工作 ..
② 法院常用公文
公文種類
批 示
批示是上級領導機關用於轉發或批轉下級機關的工作報告、建議時所使用的應用文體。批示與批復不能混用。批示雖具批復作用,但其發送對象較廣泛,一般要帶附件。通常由標題、稱呼、正文、署名與日期等部分組成。標題有的帶「批示」,有的不帶。正文首先引敘來的請示事項,作為批示的依據。然後針對來文提出下級機關應當如何貫徹執行的方法和措施。
各級黨政機關的負責同志對於各種文件、報告、情況反映等提出自己的意見、要求,通常也稱為「批示」,也作為要求各有關部門和下級機關貫徹執行的依據。但這類「批示」不是一個文種,也沒有格式要求,應用時比較靈活。
議 案
一、概說
是指國家大會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向本屆大會提出,並請求大會予以審議的文書。
議案一般涉及重大問題,具有建議性、可行性特點。《憲法》第72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分別提出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職權范圍內的議案」。
二、寫法
全文由標題、主送機關、正文、落款組成。正文包括提出議案的案由、案據和方案三部分。議案撰寫要目的明確,理由充分,文字簡潔,忌用命令口氣。
議案與建議的區別:議案涉及重大問題並且有一定的呈文程序,建議適用范圍較廣,事無巨細,均可提出建議。
�
通 告
一、概說
通告是屬於周知性的文種之一,是在一定的范圍內,對人民群眾、機關團體公布應當遵守和周知的事項的文件。通告與布告、公告都同屬於周知性公文,但它們之間相比還有其特點。通告所宣告的事項多屬於專業性或業務性的,多涉及公安、交通、金融方面,而布告內容廣泛得多,涉及面較廣;公告為重大事項的發布。通告適用的范圍,不僅僅限於上級對下級,不相隸屬的單位也可使用。它有具體范圍和時限性。通告發布的形式較多,可登報,可廣播,可張貼。布告以張貼為主,公告多廣播、登報。
二、種類
通告從內容上分類,一類為全國范圍內的重大法規性通告,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通告》;一類為針對某一項工作或專門問題發布的通告。從通告的效用上分,又可分為制約性通告和周知性通告。前者屬於在一定范圍內,為保證某一項工作的開展與某項活動的進行,而發布的規定性措施。
�
指 示
—、概說
(一)指示的含義及特點。
指示,是上級領導機關根據憲法、法律、法令以及有關決定、命令等,對下級機關部署工作,闡明工作活動的指導原則,提出基本要求,指出方法步驟的指導性下行公文。指示同命令、指令的不同之處是:命令、指令一般由國家行政領導機關或領導人發布。指示,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人亦可使用;命令、指令一經發布,即產生法律效力,必須堅決執行,沒有變通餘地。而指示,下級可根據本部門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不象命令那樣嚴格。
指示,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針對普遍性、全局性的問題,向下級發布指示,闡明指導原則、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驟;另一種是針對某項工作、局部性的問題,向下級機關布置任務,說明意義,提出辦法。指示是指導性的公文,其特點主要有:
1.內容具有原則性。
指示布置工作任務,闡明工作活動的指導原則,不像通知那樣對工作作具體、詳盡的安排。受文單位可按指示精神,結合本地區、本單位實際,加以貫徹落實,指示的內容都是原則性的。
2.作用具有指導性。
指示是針對全局或局部的重要工作而發,其中有些問題按以往的政策措施不能解決或解決得不好。上級機關為了統一認識,統一行動,以期取得好的效果,便在指示中提出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和工作原則。指示不僅體現上級機關的意圖,還明顯地體現其政策性和指導性。
3.發文機關級別較高。
理論上說,凡有下級機關的機關,都可發指示。但實際上,基層單位一般不用,市以上的機關才用得較多。這一點,同內容有關,高級領導機關居高臨下,才能較好地提出指導原則問題。另外,指示的特點和適用范圍決定了指示的嚴肅性,切忌濫發,既不能對任何問題都發指示,也不能對任何機關和個人都發指示。除了高中級黨政機關及其主要領導人外,縣以下的基層機關及其領導人,不宜直接發指示。一般情況下,縣以下的機關向下級機關布置日常具體工作,多用「通知」行文。 (二)適用范圍和類型。
1.全局性指示。
為解決當前工作中一些全局性、普遍性問題而發的指示,叫全局性指示。
2.局部性指示。
針對當前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局部問題而發的指示,叫局部性指示。
二、寫法
指示不論是全局性的,還是局部性的,都是由標題、發文字型大小、正文和發文日期等部分組成。
(一)標題。
指示的標題,多用全稱(完整式),即發文機關、事由和文種三要素都俱全的標題。發文緊迫的指示,其標題可在文種前加「緊急」字樣。指示的標題如果省略了發文機關和文種,應該在題解中加以必要的說明。
(二)正文。
指示的內容如果比較簡單,正文可以是一段到底。有的指示涉及的內容較多,篇幅較長,結構上就要適當安排。這種指示的正文,一般分指示依據、指示事項和執行要求等三個部分。
指 令
一、指令的定義和適用范圍
指令是專門發布經濟、科研等方面的指示性和規定性相結合的措施和要求的下行公文。1987年《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指出:「發布指示性和規定性相結合的措施或要求時用『指令』。」
指令的特點和命令大致相同,它本身也具有強制性和權威性,要求受文單位必須執行。國家為了統一措施,制定一致性的要求,對於經濟、科研、事業、企業、社會的各方面往往用指令性文件加以統制,表現了行政管理的強制性。它是國務院及各地各級政府經常使用的文件之一,非國家行政權力機關無權使用。
二、指令的寫法和要求
指令多用於經濟、科研、技術方面的文件,因此它的專業性很強,多使用一定的專業性術語和某些專業的理論知識。指令的起草多數由專業部門撰擬,貫徹主管部門的要求與管理精神,再由它的上級單位核稿,並以上級機關的名義發布,實行對該行業與全局的管理。
指令一般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寫明發指令的緣由,要簡單明了,富有概括性和切中時弊。第二部分是指令的內容,要分條履述,寫明具體措施。
命 令
—、概說
命令(令)是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軍事機關及其負責人頒布的,是具有強制執行性質的領導性、指揮性的下行公文。從詞義上看,是「使人為事」的意思。「命」還有「嚴肅」的含義,「令」有「告誡」的含義。命令是我國最古老的公文文種之一。三國時候曹操為了完成其統一中國的大業,千方百計廣招人才,先後頒布了《求賢令》、《舉士令》和《求逸才令》等。在我國古代,命令有稱作「誓」、「誥」、「制」、「政」、「策」等的。
(一)含義。
命令(令)是「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發布行政法規和規章;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行政措施;獎懲有關人員;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時所使用的公文。
(二)特點。
命令(令)與別的公文相比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內容重要。
命令(令)所涉及的事項,有的是發布行政法規和規章,有的是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行政措施,這些都是重要的內容。運用命令來獎懲有關人員,往往也是在全國或某一地區影響較大的。如果是一般性的表彰先進或批評錯誤,就不用命令而用通報等別的公文文種。
2.權威性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規定,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國務院總理、國務院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以及縣以上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才可以依據法律規定的許可權發布命令,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發布命令。在實際工作中,各級地方政府都很少使用命令這一文種,國家高級領導機關和主要領導人才較多使用。因此,命令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命令一旦發布,別的單位或個人都不得修改或歪曲,如果別的公文的內容與命令的有關精神相抵觸的,也一律以命令的為准。
3.強制性大。
命令具有明顯的強制性,上級機關發布了命令,下級機關不管是否同意,不管有什麼困難或問題,都必須堅決地無條件地執行。令出必行,違反命令或抗拒執行命令,就要受到懲罰,在所有國家機關行政公文中,命令是最具有強制性的。
二、分類和寫法
命令的主要種類有:發布令、行政令、嘉獎令、撤銷令、懲戒令等。
(一)發布令。
發布令就是用於發布行政法規和規章的文件。由令文及附件組成。附件即應公布的法規或制度、規章。
發布令的寫作:
1.標題。
發布令的標題有兩種:一是由發令機關領導人職務加上文種(令);二是發令機關加上文種(令)。常見的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2.發文字型大小。
發布令的發文字型大小往往採用流水號,即該屆政府的主席或總理在任期間所發的命令(令)的順序號。也有用一般文號的。
3.正文。
發布令的正文一般包括幾個內容:一是發布的對象,即發布的是哪一個行政法規或規章;二是發布的依據,即由哪一級組織或哪一次會議在什麼時候通過了本法規或規章;三是執行要求,即由什麼時候起施行本法規或規章。
決 定
—、概說
(一)含義及特點。
決定是各級黨政機關普遍使用的一種下行公文。它適用於對重要事項和重大行動做出安排。這里的重要事項,是指帶有全局性或具有重大意義和影響的事項,重大行動是指對社會產生巨大影響的行動。當然,重要事項和重大行動是相對而言的,並不是事事都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經常使用決定,比如一些表彰、處分、機構編制、人事安排等事項都可用決定行文。
由於決定的內容是「對重要事項或重大行動做出安排」,所以決定具有如下兩方面的特點:
一是制約性:因為決定比較集中地體現發文機關對重要事項或重大行動的指揮和處置意圖,要求下級機關無條件執行,決定的制約性和強制性雖然沒有命令那麼嚴格,但比其他公文都要強,有些決定還有法規作用,在某些方面,決定往往是法規的延伸和補充,具有較大的強制性和行政約束力。
二是指揮性和指導性:因為決定是對重要事項或重大行動做出安排,這對下級機關就有指揮性和指導性。
(二)適用范圍(類型)。
決定的適用范圍相當廣泛,按其內容和作用劃分,大體可分為下面三類:
1.對某項工作或重大行動作出安排的決定。如《國務院關於嚴肅稅收法紀加強稅收工作的決定》,《中共中央關於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的決定》
2.對某一重大問題作出處理的決定。
3.對設置機構、任免人員、召開會議或表彰、處分等重要事項作出的決定。
二、寫法
決定一般由標題、正文、發文機關、發文日期等部分組成。
(一)標題。
決定的標題要求寫明發文機關、事由、文種,這三部分一般不能隨意省略。
標題下一行,有一題注,標明通過或發市時間。
(二)正文。
由於決定的類型不同,其正文的內容側重點就有不同,寫法也有不同。
對某項工作或重大行動作出安排的決定正文的寫法:
這種決定具有很強的規定性和指揮效能,既要提出工作任務或重大行動,又要闡述完成工作任務或重大行動的政策規定、方法措施等,內容豐富,行文較復雜。正文通常由決定原由和決定事項兩部分構成。
決定原由是指對某項工作或重大行動作出安排的依據。行文要求簡明扼要,依據要恰當充分,令人信服。
決定事項是全文的主體內容,主要包括開展工作的有關政策原則、執行的事項及有關規定要求等。涉及材料較多的,一般採用分條式或分題式表述,行文要眉目清楚,用語要確切明了,易於有關人員把握和執行。
三、寫作注意事項
(一)不能濫用決定行文。
決定的內容要與「決定」文種相符,不能濫發決定。有些單位以為用決定才能引起注意,把該用「通知」行文的內容,用「決定」行文。這種濫用決定的情況應當盡量避免。
(二)決定原由要充分、准確、合理。
決定的原由是決定事項的依據、理由。要注意交待清楚,做到既簡明扼要,以要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三)決定事項要具體、明確、清楚。
決定事項是決定的主要內容,有關機關據此貫徹執行。因此,決定事項要求具體,明確,明明白白地講清應當如何貫徹執行。內容比較復雜的決定,事項部分要分條列項表述,把主要的、重要的放在前面,次要的放在後面。結構要合理,層次要分明,內容要合乎邏輯。
(四)標題要完整、時間標注要准確。
決定的標題,一般應寫明發文機關、事由、文種,而且要規范、准確,特別是事由要能准確概括決定的主要內容。決定的時間標注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成文時間要以會議通過的日期或領導人簽發日期為准。二是決定的時間一般要標注在標題下方,可用小括弧括起來。
四、與其它文種的區別
(一)決定與決議的區別:決定和決議都能反映重大的事件或重要的問題,都具有較強的法規性,但兩者又有區別:
1.形成的方式不同。
決議必須是某一級領導機關或組織法定的正式會議表決通過,才能形成文件,並以會議名義發布。決定則不同,它既可以經某種會議討論通過,以機關的名義下發,也可以由某一級領導機關直接制定並發布。
2.行文用語不同。
決議的行文中常用「會議認為」、「會議指出」、「會議號召」等慣用語領起下文。決定的原由和事項兩部分之間常用「為此,特作如下決定」之類的慣用語過渡。
(二)決定與通知、指示的區別:一般事關全局、政策性強,任務艱巨、執行時間長的重大工作,才適宜使用「決定」這一文種。它的使用范圍較「通知」要窄一些。指示雖也是指導性的文件,但它是針對某一時期全面的、原則性問題,且偏重於步驟、方法和原則的指導。在使用時要加以區分。
�
公告
—、概說
公告是用於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的公文。
公告主要有兩種,一是宣布重要事項,如最近我國將在東海進行地對地導彈發射訓練;二是宣布法定事項,如宣布某項法規或規章,宣布國家領導人選舉結果。
有一類公告是屬於專業性的或向特定對象發布的,如經濟上的招標公告,按國家專利法規定公布申請專利的公告,屬專業性公告;也有按國家民事訴訟法規定,法院遞交訴訟文書無法送本人或代收人時,可以發布公告間接送達,是向特定對象發布的,這些都不屬行政機關公文。
行政機關公文中的公告,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內容重要。
公告宣布的內容是重要事項或法定事項。如公布憲法,宣布我國將向太平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專業性公告不具有這種特點。
二是對象廣泛。
一般公文發送對象都是特定的地區、單位或個人,而公告的對象則是國內外,有時甚至通過新華社用登報、廣播的形式向全國、全世界發布。
三是制發機關級別高。
公告一般是由較高級別的國家領導機關,或者授權新華社制發的。基層單位不能濫用公告。報紙上常見到××單位遷移地址,××公司聘請×××為法律顧問,也用「公告」,都是濫用「公告」。
二、寫法
公告是一種嚴肅莊重的公文,它內容單一,篇幅較短,或篇段合一,或分條列點,表達直截了當,語言簡潔明快。
(一)標題。
公告標題有三種:一是完全式標題,包括發文機關、事由和文種;二是省去事由,只寫發文機關和文種;有的只有文種,如《公告》。標題之下,有時可依公告單獨編號。
(二)正文。
公告的正文一般由依據、事項和結語組成。
開頭要簡明扼要地寫出公告的依據,有時也可以不寫。
告知性公告,事項簡單,用篇段合一寫出。規定性公告,事項較多,可分條列點寫出。
公告的結尾一般用「現予公告」、「特此公告」作結語,也可以提出要求作結尾。也可不寫結語。
(三)落款和日期。
公告日期有的注在標題下方,也可注在正文末尾落款處。重要的公告落款處除註明發文機關和日期外,還標明發布地點。
三、使用要求
目前,公告的使用比較混亂,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把公告當作「啟事」、「聲明」、「廣告」用,望文生義,以為「公告」就是公開告知有關事項,如聲明某業務與本單位無關,揭露有人冒充某報記者行騙,也用「公告」;二是「公告」代行「通告」,凡公布性事項,事無巨細都用「公告」,甚至街道告知居民領取物價補貼也用「公告」。使用公告必須以「公告適用於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的有關規定來衡量,避免公告濫用。
通 知
通知是知照性公文,是上級機關用來批轉下級機關的公文、轉發上級機關和不相隸屬機關的公文,發布規章,向下級機關和有關單位傳達需要周知或者共同執行的事項,以及用來任免和聘用幹部的。
通知的特點:
1、知照性。通知的主要功能在於知照。
2、廣泛性。通知的廣泛性表現在多方面。
3、時效性。通知有一定的時效要求。
通知的分類:
根據內容的不同,通知大體可以分為五類:
1、批轉、轉發、頒發性通知。
2、指示性通知。
3、事務性通知。
4、會議通知。
5、任免通知。
� 批 復
一、批復的概念
批復是用於答復下級機關請示事項的回復性公文。其製作和應用一般以下級的「請示」為條件。當下級機關的工作涉及到方針、政策等方面的重大問題,報請上級機關審核批准時;當下級機關在工作中遇到新情況、新問題,無章可循,報請上級機關給予明確指示時;當下級機關遇到無法解決的具體困難,報請上級機關給予指導幫助時;當下級機關對現行方針政策、法規等有疑問,報請上級機關予以解答說明時;以及當下級機關因重大問題有意見分歧,報請上級機關裁決時,上級機關都應該用「批復」予以答復。除此之外,有時「批復」還被用來授權政府職能部門發布或修改行政法規和規章。
二、批復的特點
1、針對性。批復的針對性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批復必須針對請示機關行文,而對非請示機關不產生直接影響;二是批復的內容必須針對請示事項,不涉及請示事項以外的內容。
2、回復性。批復的內容屬於回復性的內容。因為批復的製作和應用是以下級機關的請示為條件,對上級機關來說是被動的發文,下級機關請示什麼事項,上級機關就批復什麼事項。並且,上級機關對請求事項無論同意與否,都必須有針對性地明確予以回答。
3、權威性。批復是答復下級機關請求事項的回復性公文,它提出的處理意見和辦法,代表上級機關對問題的決策意見,對下級機關具有行政約束力。特別是對一些重大事項的答復,體現了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具有權威性。所以批復一經下發,下級機關必須遵照執行。
三、批復的分類
根據內容、性質的不同,批復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審批性批復;一類是指示性批復。審批性批復主要是針對下級機關請示的公務事宜,經審核後所作的指示性答復。比如關於機構設置、人事安排、項目設立、資金劃撥等事項的審批。指示性批復主要是針對方針、政策性問題進行答復。這一類批復,不只是對請示機關提出請示事項的答復,而且批復的指示性內容,在其管轄范圍內,具有普遍的指導和規范作用。另外,授權政府職能部門發布或修改行政法規和規章的批復,也屬於指示性批復。
四、批復的結構、內容和寫法
批復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內容和寫法要求如下:
1、首部。包括標題和主送機關兩個項目內容。
(1)標題。批復的標題有多種構成形式:一種是由發文機關名稱、批復事項、行文對象和文種構成;一種是由發文機關名稱、事由和文種構成;第三種是由事由和文種構成;第四種是由發文機關名稱加原件標題和文種構成。
(2)主送機關。批復的主送機關是指與批復相對應的請示發文機關。授權性的批復,主送機關應當是被諶ǚ⒉際┬行姓�ü婧凸嬲碌南錄痘�亍?
2、正文。正文是批復的主體,其內容比較具體單一,層次構成相對固定。其中除授權性批復與一般批復的寫法有所不同外,其他批復的結構一般由開頭、主體和結語三部分組成。
(1)開頭。通過引敘來文以說明批復緣由。首先點明批復的下級機關並寫明來文日期、標題和文號,以交代批復的根據。
(2)主體。主要說明批復事項。應當根據國家的方針,政策、法令、法規和實際情況,針對「請示」的內容給予明確肯定(或否定)的答復或具體的指示,一般不進行議論。也有的批復,在批復事項後面概括提出希望和要求,進一步強調批復的主旨。
(3)結語。一般用「此復」「特此批復」等習慣用語。
3、尾部。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時間兩個項目內容。署名寫上批復機關單位名稱,並加蓋公章;成文時間寫明年、月、日。
五、撰寫批復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行文的針對性。下級機關請示什麼事項,上級機關就批復什麼事項。
2、批復的觀點要明確。無論審批性批復還是指示性批復,上級機關的態度要明朗,不能太原則,更不能模稜兩可,以免使下級機關無所遵循。
3、批復要及時。批復是因下級機關的請示而行文,凡下級機關能夠向上級機關行文請示的,說明事關重要,時間緊迫,急需得到上級機關的指示和幫助,所以上級機關應當及時批復,否則就會貽誤工作,甚至會造成重大損失。
4、批復的行文要言簡意賅。要做到言止意盡,莊重周嚴,以充分體現批復的權威性。
函
一、函的概念
函是不相隸屬機關之間相互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或者向有關主管部門請求批准事項時所使用的公文。
函作為公文中惟一的一種平行文種,其適用的范圍相當廣泛。在行文方向上,不僅可以在平行機關之間行文,而且可以在不相隸屬的機關之間行文,其中包括上級機關或者下級機關行文。在適用的內容方面,它除了主要用於不相隸屬機關相互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外,也可以向有關主管部門請求批准事項,向上級機關詢問具體事項,還可以用於上級機關答復下級機關的詢問或請求批准事項,以及上級機關催辦下級機關有關事宜,如要求下級機關函報報表、材料、統計數字等。此外,函有時還可用於上級機關對某件原發文件作較小的補充或更正。不過這種情況並不多見。
二、函的特點
(一)溝通性。函對於不相隸屬機關之間相互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起著溝通作用,充分顯示平行文種的功能,這是其他公文所不具備的特點。
(二)靈活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行文關系靈活。函是平行公文,但是它除了平行行文外,還可以向上行文或向下行文,沒有其他文種那樣嚴格的特殊行文關系的限制。二是格式靈活,除了國家高級機關的主要函必須按照公文的格式、行文要求行文外,其他一般函,比較靈活自便,也可以按照公文的格式及行文要求辦。可以有文頭版,也可以沒有文頭版,不編發文字型大小,甚至可以不擬標題。
(三)單一性。函的主體內容應該具備單一性的特點,一份函只宜寫一件事項。
三、函的分類。
函可以從不同角度分類:
(一)按性質分,可以分為公函和便函兩種。公函用於機關單位正式的公務活動往來;便函則用於日常事務性工作的處理。便函不屬於正式公文,沒有公文格式要求,甚至可以不要標題,不用發文字型大小,只需要在尾部署上機關單位名稱、成文時間並加蓋公章即可。
(二)按發文目的分。函可以分為發函和復函兩種。發函即主動提出了公事事項所發出的函。復函則是為回復對方所發出的函。
(三)另外,從內容和用途上,還可以分為商洽事宜函,通知事宜函,催辦事宜函,邀請函、請示答復事宜函,轉辦函,催辦函,報送材料函等等。
四、函的結構、內容和寫法
由於函的類別較多,從製作格式到內容表述均有一定靈活機動性。主要介紹規范性公函的結構、內容和寫法。
公函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內容和寫法要求如下:
(一)首部。主要包括標題、主送機關兩個項目內容。
1、標題。公函的標題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發文機關名稱、事由和文種構成。另一種是由事由和文種構成。
2、主送機關。即受文並辦理來函事項的機關單位,於文首頂格寫明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其後用冒號。
(二)正文。其結構一般由開頭、主體、結尾、結語等部分組成。
1、開頭。主要說明發函的緣由。一般要求概括交代發函的目的、根據、原因等內容,然後用「現將有關問題說明如下:」或「現將有關事項函復如下:」等過渡語轉入下文。復函的緣由部分,一般首先引敘來文的標題、發文字型大小,然後再交代根據,以說明發文的緣由。
2、主體。這是函的核心內容部分,主要說明致函事項。函的事項部分內容單一,一函一事,行文要直陳其事。無論是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還是向有關主管部門請求批准事項等,
③ 公文寫作規范
一、公文的基本知識
(一)公文的含義
公文,系公務文書的簡稱,是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社會組織行使法定職權、處理日常事務時經常使用的一種文體。公文有其特定的撰寫程式和行文格式,是傳達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發布黨規政令、指導和商洽工作、請示和答復問題、報告情況、交流經驗的一種重要文字工具。公文是應用文中最重要且用途最為廣泛的一種文體。
公文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公文特指《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中規定的13種行政公文和《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中規定的14種黨的主要公文。廣義的公文則涵蓋了全部通用公文和專用公文。所謂通用公文,是指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等普遍使用的公文;所謂專用公文,是指在一定的業務范圍內,按照特定需要而專門使用的公文。專用公文具有很強的專業特點,如外交公文,法規公文,司法公文,經濟公文,公關公文,軍事公文,等等。
就法院來說,法院公文既包括專用的司法文書如裁判文書、各種筆錄等,又包括有正式版頭的行政公文和黨組織公文,還包括其他一些公務文書如總結、匯報、發言、經驗交流材料、事跡材料、宣傳、調研、簡報類材料等等。可以說,范圍非常廣泛。我們今天講的主要是狹義的公文,即有正式版頭的行政公文和黨組織公文。
公文、文件、文書,這是三個既密切聯系又有所區別的概念。公文、文件、文書,它們在內涵上是有交叉的,就是說,同一份文字材料,既可以叫做文件,又可以叫做公文,還可以叫做文書,但是,這樣的文字材料,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是有嚴格要求的,只有符合這種要求、公文、文件、文書才可以作為同義詞來交替使用,否則便是誤用。公文、文件、文書三者可以說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所謂文件,它是領導機關根據自己的職責范圍而制發的、具有法定效力並設有特定版頭的公文;所謂文書,它是一切機關、團體、單位和個人,為傳遞信息、交流思想、聯系事務、商洽問題、記錄情況等而形成並使用的文字材料。稍加對比我們便不難發現,公文、文件、文書三者是一種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具體地說,文件只是公文當中的一部分,而公文則又只是文書當中的一部分,文書除了公文之外,還包括私人文書。
狹義的公文與調研文章和宣傳文章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座的各位同志今天已經聽了關於調研和宣傳文章寫作方面的交流發言和講座,應該有了很深的印象。實踐中,有的同志寫得好調研文章或者宣傳文章,但不一定寫得好公文;同理,熟悉公文寫作的同志,也不一定擅長寫宣傳類文章,因為他們是幾種截然不同的文體。從公文的特點中,我們可以找到原因。
(二)公文的特點
1、明確的公務性。
2、鮮明的政治性。
3、極高的權威性。
4、作者的法定性。
5、較強的時效性。
6、體式的特定性。
7、文風的朴實性。
8、嚴格的程序性。
(三)公文的作用
1、領導和指導作用。
2、規范和約束作用。
3、宣傳和教育作用。
4、聯系和知照作用。
5、依據和憑證作用。
以上是公文的現實效用,還具有歷史效用,可以存史。
(四)公文的分類
1、按基本使用范圍分為:通用公文(法定公文、普通事務文書)和專用公文。
2、按行文的方向分為:上行文(請示、報告等)、下行文(決定、指示、批復等)、平行文(函等)以及通行文(意見、會議紀要等)。
3、按公文的內在屬性分為:規范性公文(規定、條例、章程、辦法、細則等)、指令性公文(命令、指示、決定等)、指導性公文(批示、意見等)、知照性公文(通知、通報、公報、簡報等)、公布性公文(公告、通告、布告等)、商洽性公文(函等)、報請性公文(請示、報告等)、記錄性公文(會議紀要、大事記等)。
4、按制發機關的性質分為:黨內公文、行政公文、群眾團體公文、聯合行文等。
5、按公文辦理的時間要求分為:特急公文、緊急公文、常規公文等。
6、按機密程度分為:絕密公文、機密公文、秘密公文和普通公文。
7、按公文的規范程度和約束力分為:規范性公文和非規范性公文。
8、按公文的載體分為:傳統紙質公文和電子公文。
(五)公文的文種及其適用范圍
1、命令(令)
命令(令)屬下行文。《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指出:它「適用於依照有關法律公布行政法規和規章;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行政措施;嘉獎有關單位及人員」。命令(令)的制發主體有著嚴格的限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規定,只有全國人大的常委會及委員長,國家主席,國務院及總理,國務院各部委及部長、主任,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各級人大,才有權力發布命令(令)。黨的領導機關可以和同級人民政府聯合發布命令(令),但需以行政公文的形式出現。就法院來說,命令(令)僅適用於授予司法警察警銜、獎勵有關人員。
2、決定
決定是黨政機關共有的一個公文文種,但就適用范圍而言,決定在行政機關比在黨的機關要廣泛得多。在黨的機關,決定「用於對重要事項做出決策和安排」,而在行政機關,決定則「適用於對重要事項或者重大行動做出安排,獎懲有關單位及人員,變更或者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事項」。
3、公告
公告「適用於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它一般以國家各級領導機關的名義發布,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基層組織不使用這一公文文種。但事實上,公告的使用范圍非常廣泛,已經擴大化,如法院的開庭公告、公示公告等等。
4、通告
通告「適用於公布社會各有關方面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通告與公告有相似之處,這就是都面向全社會,都是知照性的。但是二者也有明顯的區別,這種區別,一方面表現為制發的主體有受限與不受限的不同——公告是有資格限制的,而通告則是任何機關、團體和單位都可以採用的;另一方面表現為涉及的內容有重要程度的差異——公告涉及的是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而通告涉及的則是各有關方面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
5、通知
通知「適用於批轉下級機關的公文,轉發上級機關和不相隸屬機關的公文,傳達要求下級機關辦理和需要有關單位周知或者執行的事項,任免人員」。通知與通告的功能相近,其最大的不同在於,通知有特定的受文者,通告則無;通知有專指的約束力,通告則僅有泛指的約束力;通知與機關的經常性工作密切相關,通告則與社會事務聯系密切,如此而已。
6、通報
通報「適用於表彰先進,批評錯誤,傳達重要精神或者情況」。公告與通告面向整個社會,具有較強的公眾性,通知與通報則主要是面向機關,具有較強的業務性。通知與通報的適用范圍有一定的重合,但也有各自專享的「領地」,不能做人為的取捨。
7、議案
議案「適用於各級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請審議事項」。議案有其獨具的特色,因而是公文中的'重要成員。就法院來說,議案適用於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程序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提請審議事項,主要是法官職務任免。
8、報告
報告「適用於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答復上級機關的詢問」。行政機關與黨的機關均使用報告這一文種,而且適用范圍也基本相同。
9、請示
請示「適用於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准」。請示與報告都屬於上行文,兩者的區別在於,報告只是客觀地將有關情況匯報給上級機關,無需上級機關答復,而請示則是將自己無權或無力處理的事項及相應的對策主張反映給上級機關,上級機關必須明確予以答復。
10、批復
批復「適用於答復下級機關的請示事項」。下級機關用請示向上級機關行文,上級機關即須以批復做出相應的答復。
11、意見
意見「適用於對重要問題提出見解和處理辦法」。意見過去沒有被《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作為一個公文文種列出,因其形式相對靈活,適用范圍廣,可以有效補救行政機關其他法定文種在適用范圍和使用效果上的不足,故最新修訂、發布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將其正式確定為一個機關公文文種。它屬於通行文,適用范圍非常廣泛。
12、函
函「適用於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請求批准和答復審批事項」。函的答復功能僅僅適用於不相隸屬的機關之間,這是它與批復的一點重要不同。
13、會議紀要
會議紀要「適用於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
黨的機關專用的公文文種有:
14、決議
決議被列為黨的機關14個法定公文文種的首位,可知它在黨的機關公文中居於突出重要的地位。《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指出:決議「用於經會議討論通過的重要決策事項」。這里有兩點需要注意:第一,從形式上說,決議必須是經會議討論通過的,就是說,只有拿到黨的會議上,提交與會者認真討論,並得到表決通過的,這樣的決議才是合法有效的。第二,從內容上說,決議必須是重要決策事項,就是說,一般的事項、非決策性事項不能採用決議這一公文文種。
15、指示
指示屬下行文,「用於對下級機關布置工作,提出開展工作的原則和要求」。就是說,指示主要適用於布置工作而不是其他方面,並且布置工作也不是事無巨細樣樣說到,只是提出一些原則和要求,工作具體如何開展,還須由下級機關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自主決定,所以,指示的文末往往有「望結合實際情況,認真貫徹執行」之類的結束語。
16、公報
公報「用於公開發布重要決定或者重大事件」。相對於通報而言,公報的公開程度更高,而且涉及內容的重要性一般來說也更強。如國務院公報、最高法院公報等等。
17、條例
條例「用於黨的中央組織制定規范黨組織的工作、活動和黨員行為的規章制度」,屬規范性公文。就是說,一方面,條例的制發有嚴格的資格限定,下級黨組織不可以制發條例,只有黨的中央組織才可以制發條例;另一方面,條例是關於黨組織的工作、活動和黨員行為的規章制度的具體化,是條文性法規,具有極大的權威性和約束力。
18、規定
規定「用於對特定范圍內的工作和事務制定具有約束力的行為規范」。規定與條例一樣,也屬規范性公文。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一方面,就制發的主體而言,規定並無條例那樣的嚴格限定,各級黨組織都可以制發規定;另一方面,就適用范圍而言,規定往往與特定的時期、特定的條件和背景,以及特定的問題相聯系,正因為如此,其時效性更強,而穩定性相對略差。其實,規定不僅用於黨的機關,在行政機關和其他機關應用也很廣泛,主要用來制定規章制度,但因為它不是行政公文文種,所以必須用通知的形式印發,而不能單獨成文印發。
(六)公文的行文規則
公文的行文規則,是關於公文制發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的概括和總結。
(2)不以機關名義向領導個人報送公文原則。《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第22條規定:「除上級機關負責人直接交辦的事項外,不得以機關名義向上級機關負責人報送『請示』、『意見』和『報告』」。《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也有相同規定。直接向領導同志個人報送公文,有損領導機關的權威,違背公文流轉辦理程序,從報送者角度看可以提高效率,但對領導機關而言,則損害了效率。就法院而言,領導同志批示、交辦的案件比較多,對於交辦案件,領導同志明確批示「望復」、「回告結果」等意思的,可以公文形式對領導同志個人報送,除此之外,一般不要向領導同志個人報送公文。
2、行文關系。分為領導與被領導關系、指導與被指導關系、互不統屬關系三類。
3、行文方式。根據制發機關劃分,可分為單獨行文和聯合行文;根據接收機關劃分,可分為縱向行文(逐級行文、多級行文、越級行文、通行行文)和橫向行文。
4、具體要求。(1)恪守隸屬關系,一般不越級行文。《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規定:「黨的機關的行文關系,根據各自的隸屬關系和職權范圍確定。……不得越級向上級機關行文,尤其不得越級請示問題;因特殊情況必須越級行文時,應當同時抄送被越過的上級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有相同規定。允許越級行文的情形:發生了嚴重緊急情況;直接上級機關的上級機關越級交辦某些事項,同時指令越級上報的;詢問只有直接上級機關的上級機關才能答復的某些重要問題或事項,且這些問題和事項與直接上級機關沒有任何聯系的;數次向直接上級機關行文請求解決某項工作中急需解決的問題,但是直接上級機關長期不予解決,以致對工作或即將對工作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的;等等。
(2)明晰發文許可權,向適宜的對象行文。根據規定,黨委和政府可以向各自的上一級或下一級黨委和政府行文;黨委、政府辦公廳(室)在得到黨委、政府授權後,可以向下一級黨委、政府正式行文;黨委、政府的其他下設部門,一般不得向下一級黨委和政府正式行文;其行文對象,包括各自的上一級或下一級黨委、政府的對口部門,以及同級黨委、政府的下設部門。不相隸屬的機關之間行文,適用「函」這一商洽性公文,不能採用指令性、指導性和規范性公文文種。法院公文的行文對象要求是一樣的。
(4)部門之間對有關問題未經協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
(5)需要聯合行文時,作者應是同級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第16條規定:同級政府、同級政府各部門、上級政府部門與下一級政府可以聯合行文;政府部門與相應的黨組織和軍隊機關可以聯合行文;政府部門與同級人民團體和具有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也可以聯合行文。聯合行文應當確有必要,應當明確主辦部門,應當嚴格控制聯合行文單位數量。
(6)關於「請示」的具體規定。「請示」應當一文一事;請示事項涉及其他機關職權范圍的問題時,應與有關機關協商一致,如未能達成一致,需在請示中寫明;請示問題應當提出明確的意見;請示一般只寫一個主送機關;請示不得抄送其下級機關:「報告」不得夾帶請示事項。
④ 人民法院訴訟文書立卷歸檔辦法(1991)
一、總則第一條人民法院的各類訴訟文書,是國家重要的專業文書之一,它所形成的訴訟檔案,是人民法院審判活動的真實記錄,反映了人民法院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令的情況以及人民法院的基本職能,又是人民法院進行審判活動的重要依據和必要條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等有關規定,結合人民法院訴訟檔案的特點,制定本辦法。各級人民法院必須嚴格按照本辦法的要求,做好立卷歸檔工作。第二條人民法院的訴訟文書,要根據刑事、民事、經濟、行政等案件類別,按年度、審級、一案一號的原則,單獨立卷。一個案件從收案到結案所形成的法律文書、公文、函電都使用收案時編定的案號。第三條各類訴訟文書必須用標准十六開辦公紙,並用毛筆或鋼筆(用墨汁或碳素、藍黑墨水)書寫、簽發。第四條人民法院的各類訴訟文書,應按照利於保密、方便利用的原則,分別立為正卷和副卷。第五條人民法院應把訴訟文書立卷歸檔工作列為審判庭崗位責任制內容之一。由承辦書記員負責收集、整理立卷,承辦審判員和庭長負責檢查卷宗質量,並監督承辦書記員按期歸檔。二、訴訟文書材料的收集第六條人民法院在收案後,承辦書記員即開始收集有關本案的各種訴訟文書材料,著手立卷工作,在案件辦結以後,要認真檢查全案的文書材料是否收集齊全,若發現法律文書不完備的,應及時補齊或補救,並去掉與本案無關的材料,再行排列整理。第七條入卷的訴訟文書材料,一般只保存一份(有領導人批示的材料除外),重份的材料一律剔除。本院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可保留三份,裝入卷底袋內備用。第八條手續簡單的執行案件的文書材料,可與原審案卷合並立卷歸檔。需長期執行的案件的文書材料,用原審級收案號單獨立執行卷,歸檔後與原審案卷合並保管。受委託代執行案件形成的簡易材料,應移送原審法院保管。第九條下列訴訟文書材料可以不歸檔,由承辦單位自行處理:
1.答復來信來訪人到有關單位直訴的;
2.轉交有關單位辦理的;
3.沒有參考價值的信封、轉辦單、工作材料;
4.內容相同的重份申訴材料;
5.法規、條例復製件;
6.一般的法律文書草稿(未定稿);
7.與本案無關的材料。三、訴訟文書材料的排列第十條訴訟文書材料的排列順序,總的要求是按照訴訟程序的客觀進程形成文書時間的自然順序,兼顧文件之間的有機聯系進行排列。第十一條刑事一審案件正卷訴訟文書材料的排列順序:
(1)卷宗封面;(2)卷內目錄;(3)案件移送書(收案筆錄);(4)起訴書(自訴狀)正本及附件;(5)送達起訴書筆錄;(6)聘請、指定、委託辯護人材料;(7)自行逮捕決定、逮捕證及對家屬通知書;(8)搜查證、搜查勘驗筆錄及扣押物品清單;(9)查封令、查封物品清單;(10)取保候審、保外就醫決定及保證書;(11)退回補充偵察函及補充偵察材料;(12)撤訴書;(14)調查筆錄或調查取證材料;(14)贓、證物鑒定結論;(15)審問筆錄;(16)被告人坦白交代、揭發問題登記表及查證材料;(17)延長審限的決定、報告及批復;(18)開庭前的通知、傳票、提押票換押票;(19)開庭公告底稿;(20)開庭審判筆錄(公訴詞、辯護詞、證人證詞、被告人陳述詞);(21)判決書、裁定書正本(刑事附帶民事部分的調解書、協議書、裁定書正本);(22)宣判筆錄(委託宣判函及宣判筆錄);(23)判決書、裁定書送達回證;(24)司法建議書;(25)提押票;(26)抗訴書;(27)上訴案件移送書存根;(28)上級人民法院退卷函;(29)上級人民法院判決書、裁定書;(30)執行通知書存根和回執(釋放證回執);(31)贓物、證物移送清單及處理手續材料;(32)備考表;(33)證物袋;(34)卷底。
刑事一審案件正卷中關於死刑、死緩訴訟文書材料的排列順序,在(23)與(24)之間依次排列:
(1)死刑、死緩的復核報告及上訴移送函;(2)最高人民法院或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書、裁定書或批復;(3)退卷函;(4)執行死刑命令;(5)暫停執行死刑的報告及批復;(6)死刑執行前驗明正身筆錄;(7)執行死刑筆錄;(8)執行死刑布告簽發稿;(9)執行死刑報告;(10)死刑執行前後照片;(11)死刑犯家屬領取骨灰或屍體通知;(12)屍體處理登記表。
上列訴訟文書排列完畢,再繼續排列(24)以後的訴訟文書。
⑤ 法院下達的判決書屬於公文的哪一種
從行政抄法的角度來看國家機關公襲文(一般稱文件)一般情況下是一種具有普遍重復適用性的規范性信息,也就是說,從適用性上來講,它針對的是不特定對象,但是制定主體特定,只能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部門可以制定和發布,而人民法院判決書是國家審判機關針對特定對象和特定具體事實作出的裁決,且不具有普遍適用性也不得重復使用,其簽發行為是由具體審判組織簽發(即審判長、審判組織成員),由人民法院簽章予公信力確認和認可,所以,國家機關簽發的文件和人民法院判決書都屬於公文書,但是國家機關文件屬於國家權力實現的文書,而人民法院判決書屬於國家法律效力實現的文書。
⑥ 此致某某區人民法院 格式怎麼寫,是「此致」頂格寫還是「某某人民法院」頂格寫
此致寫在左邊,空兩格,不需要頂格,。某某人民法院另起一行,還是寫左邊,但是需要頂格寫。生活中碰見一些事情的時候,是需要自己去寫起訴狀的,這就涉及到一些公文書寫。示例如下。
示例:
此致
XX人民法院
(6)人民法院公文擴展閱讀:
基本寫法
起訴狀主要分為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外加附項。
1、首部。
包括標題、起訴書當事人(包括代理人、代表人)身份情況、案由等。標題要寫明案件性質和文書種類名稱,如寫「刑事訴狀」、「民事訴狀」或「行政訴狀」。
當事人包括原告、被告雙方,寫時依照先原告人後被告人的順序,分別依次寫明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籍貫、職業、工作單位和住址。如系機關、團體或企事業單位,應寫明單位名稱的全稱、所在地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與職務。案由要寫明案件名稱,如離婚、繼承、損害賠償等。
2、正文
包括請求事項、事實和理由。訴訟請求事項要寫明請求法院解決有關民事、刑事或行政權益爭議的具體問題,如要求與被告離婚、賠償損失、履行合同等。
事實和理由首先要寫明侵權行為或犯罪的事實及雙方爭議的具體內容,要把何時、何地、何人、何種手段、情節經過、造成何種後果危害、各自應負的責任,以及實質性分歧等寫清楚。
然後,要根據事實和證據闡明理由,具體寫法可採取先寫事實後寫理由的分述法,也可採取邊寫事實邊講道理的夾敘夾議法,視案情而定。
3、尾部。
在正文下面,另起一行寫明致送機關,而後在其右下方由具狀人簽名或蓋章,註明具體的年月日。如是律師或他人代書,應寫明代寫人姓名和工作單位。
4、附項
應具體說明起訴狀副本的份數和證據的種類、名稱、數量以及證人的姓名、住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