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如何推動法治南充建設
《法官能為法治做什麼》一書,全方位展示了美國法官精英對一些司法熱點問題的見解,雖出自域外司法視角,正如譯者何帆所言,「司法領域畢竟有許多共通規律」,書中許多觀點於中國司法問題亦多有呼應,讀之啟發良多。
一、「九家小型律所」比喻的啟示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絕對高大上的司法角色,一直以為其職業生活必定驚心動魄、精彩絕倫。不曾想,大法官的工作模式卻被約翰·哈倫二世、鮑威爾大法官形象比喻為「九家小型律師事務所」,並特別強調「小型」和「獨立」。意指每位大法官都擁有獨立的辦公室、配備3至4名法官助理,彼此獨立工作、甚少交流,甚至無法保證任期內都去過其他大法官辦公室「串門」。作為頂層法律精英,平均每周工作卻達60小時。
驚詫之餘,又略有所悟。「小型、獨立」兩個關鍵詞蘊含的「法官獨立」、「團隊機制」精神,與當前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的理念不正契合嗎。
1、「法院獨立」與「法官獨立」之辯
論及關鍵詞「獨立」,大法官強調的是為確保公正,法官個人在案件審理中做到獨立思考,獨自決斷,不受他人的干擾與阻礙。當然,法官獨立並非排除審判輔助人員的支持。審判獨立,是不爭的共識,而「法院獨立還是法官獨立」,卻是獨具特色的中國式命題。西方分權制衡理論視野下,法院獨立是三權分立框架下早已界定的事實,其更關注的是法官是否獨立。而在中國語境中,「法院獨立」抑或「法官獨立」之爭卻延續長久。
我國立法界定和審判實踐似乎都在支持「法院獨立」觀點。憲法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憲法是在機構獨立的角度界定審判獨立。審判實踐中,法官參照公務員管理形成科層化,裁判文書層層簽署、層層負責,文書簽署法院印章對外生效,形成了飽受詬病的「審者不判、判者不審」的非正常現象,法官獨立審判是沒有實現的,辦案責任制也因此陷入尷尬。應當說,在此次司法體制改革的理論設計中,「法院獨立」與「法官獨立」之辯至此可以終結。新一輪司法改革倡導法官角色回歸本位,「審理者裁判、裁判者負責」,清晰劃分案件裁判權和司法行政管理權的界限,正是法官審判獨立精神的回歸和強調。可以說,強調法官獨立是此次司法改革的第一位的精神要領。法官裁判的獨立性是確保司法公正的前提和生命線。這一要旨正如哈倫大法官論及審判獨立時所提醒的,「與律所的法律意見和企業的政策決定不同,最高法院的判決不是機構作為整體的處理結果,只是合議後個人投票的結果。個人負責制一直是最高法院內部備受尊重並被小心呵護的慣例。」
2、審判組織之構成
論及關鍵詞「小型」,前述比喻意指以每位最高法院大法官為核心,包含法官助理、秘書、信使等人員在內,可以獨立完成審判職責,規模不大但功能完備的團隊。
就此關鍵詞,聯想到我國此次司法改革的審判組織形式調整。長久以來,參照行政機關管理模式,我國法院以業務庭作為基本管理單元,各業務庭再組成數量不等的合議庭或獨任法官作為基本辦案單元。行政化的科層級審判組織形式,其弊端是明顯的:裁判權被割裂配置在法官、合議庭、庭長、院長等主體手中,審判分離,辦案責任落實虛化;院庭長忙於管理性事務,往往脫離審判一線,造成優秀審判資源的極大浪費;「鏈條狀」的審判管理,制約了審判效率的提高。就審判組織變革而言,此次改革的總體思路是實現「扁平化」和「團隊化」。這在結構形式上與美國大法官「小型團隊」的運作模式是存在共通性的。將合議庭或獨任庭作為直接的審判單元,通過減少審判管理中間環節,建立緊湊的扁平組織結構以提高效率;將法官和審判輔助人員的業務技能有效整合形成團隊,通過資源優化組合,實現團隊作戰效能的最大化。多個試點法院組建「審判團隊」的經驗佐證了以上改革思路,如深圳福田法院以「1+N」模式(即1名審判長,1至2名見習法官或1至2名法官助理及速錄員等)組建獨任制審判團隊,以「1+2+3+4」模式(即1名審判長,2名普通法官,3名法官助理,4名輔助人員)組建合議制審判團隊。
二、「法官員額」的考量
1、聯邦法院規模之爭
與我們受「案多人少」困擾一樣,美國法院也正經歷「案件數量危機」。為應對危機,美國的做法是審判輔助人員不斷增長以減輕法官負荷,另外就是增加法官人數、壯大法官隊伍,「1950年至2011年間,聯邦下級法院法官數量增至原來的三倍多」。然而,就是否應該增加法官員額,美國法官的意見是分化的,存在「聯邦法院規模之爭」。以斯蒂芬·萊因哈特為代表的法官堅決支持擴大法官員額,理由是沒有足夠多的法官,很難為公眾提供高水準的審判服務,難以確保個人權利免受侵害;以安東尼·斯卡利亞大法官為代表的法官卻主張控製法官員額,對聯邦法官規模的擴張倍感憂慮和遺憾,認為這將對司法程序、聯邦制度與聯邦法院產生負面影響,其主張的核心思想是「司法精英主義」。當然,在萊因哈特法官看來,反對者是法官既得利益群體的抵制思維作祟。
2、我國法官員額制改革的考量
法官員額制是當下我國司法領域的熱詞。應當說,美國「擴大還是限縮法官員額」的爭議在我國已有定論。法官員額制是在加強法官職業化建設的背景下提出,是本輪司法體制改革的關鍵一環。與美國主張控製法官員額的理由一致,確定法官員額隱含著法官精英化的理念。制度初衷在於,通過提高任職門檻以確保法官質量,以優秀的司法人力資源配置最終保障案件質量。同時,通過法官群體精英化,為提升法官職業保障創造條件,以法官的減量提質,提升社會對法官職業的認同感,進一步強化司法公信。另外,法官員額制改革有效銜接配套實施的法官助理制度、書記員單列等改革措施,建立科學合理的法院人員分類管理體制,逐步改革行政化管理的頑疾,實現法院管理的專業化。
當然,與美國的情形一樣,對實施法官員額制改革並非沒有任何質疑和隱憂,這些是當前改革推進中絕不能忽視的「異議之言」。按照不超過39%的比例實施法官員額限制,必將導致法官數量的大幅減少,在「案多人少」矛盾依然突出的現實考驗中,少數精英法官如何確保審判任務的完成?法官數量的減少會否導致案件質量的大幅下降?法官員額制動的更多是年輕法官的「乳酪」,他們感受的沖擊將會最大,法官身份喪失後,如何確保隊伍的凝聚力和他們對法官職業的持續夢想?以上憂慮的存在,需要法官員額制改革保持足夠的審慎,將眾多的因素納入改革考量。科學合理地測算完成案件審理所需要的法官數量,確保精英化之路上不至於以犧牲審判任務和案件質量為代價;盡量合理解決未入額法官的過渡性安排,為落選者後續入額保留足夠的彈性空間,為其法官夢想留下可期的前景和執業的動力。隱憂或許是多慮,但盡可能周全的思量和安排,必能為改革減小阻力、凝聚人心。
三、審判輔助人員的價值認識
在中美司法系統運作中,都少不了一群叫做「審判輔助人員」的身影。他們是以法官為核心的審判團隊不可或缺的組成,扮演著法官「賢內助」的角色。
從價值上說,法官精英化後,包含法官助理、書記員在內的審判輔助人員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而絕非無足輕重的「小卒」。正如書中所言,「不可否認的是,法官助理在審判過程中的作用及重要性,已經發生了徹底改變。」當案件持續增加,法官人數與案件數不成比例時,法官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審判輔助人員。受限於法官員額的限制,審判輔助人員的增長必將是法院應對受案高壓的有效手段之一。從審判組織功能性構成看,審判輔助人員是審判組織不可或缺的人員組成。精英化的法官將集中精力於「審」與「判」,除此以外的大量事務性工作將由審判輔助人員完成,沒有他們的工作,審判組織功能的健全完善是難以想像的。
價值已無需多言,而審判輔助人員的現實境遇如何呢?高度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下,審判輔助人員位於科層結構的底層,其地位不過是法官的附庸。受限於僵化的編制管理,大量審判輔助人員採取勞務派遣用工形式。其准入的門檻不高,待遇自比不上法官,在繁重工作任務壓力下,以及「同工不同酬」的不忿中,審判輔助人員隊伍流動性較大。在此想表達的是,一些固有的偏見到了該修正的時候,審判輔助人員絕非法院的「二等公民」,其價值遠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和關切,改革的視野應加重對審判輔助人員的關注份量。探索創新審判輔助人員管理模式,積極拓寬其職業發展空間,科學劃分其職責范圍,注重強化職業保障,確保隊伍整體活力以發揮審判團隊的整體效能等等,以上命題都是改革路徑中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改革者需要以足夠的重視讓審判輔助人員改革跟上法官員額制改革的步伐。
Ⅱ 如何實現司法公正
1、法治化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內在要求。
要把法治化貫穿於人民法院工作全過程和各方面,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職盡責,以實際行動讓人民群眾相信法不容情、法不阿貴,切實促進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
要堅持教育引導、典型引領、實踐養成相結合,確保法官把法治內植於心、外踐於行,真正做到信仰法律、堅守法治,端穩天平、握牢法槌,鐵面無私、秉公司法。
2、信息化建設是人民法院工作改革發展的重要引擎。
要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為核心,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推進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要更好地統籌把握司法辦案規律與信息化建設規律,推動信息化建設與司法辦案的融合。
要依託信息技術深化司法公開,用全方位的公開倒逼司法能力的提升,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司法。要善於運用信息化手段滿足群眾多樣化的司法需求,為群眾提供更便捷的訴訟服務,讓群眾感受到社會主義司法的方便和溫暖,增強群眾對司法的信心。
(2)法官如何推動法治南充建設擴展閱讀
防範對策:
1、加快立法進程,改革和完善審判體制,進一步貫徹規范《法官法》防止法官濫用裁判權。
2、隆法官之地位、厚法官之待遇、高法官之素質、嚴法官之紀律。馬克思說過:「要運用法律,就需要法官」,法官的地位、待遇、素質、紀律是公正司法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3、強化執法外部監督,充分發揮人大、社會輿論的監督制約作用,凈化執法環境,、切實克服地方保護主義、部門保護主義和職權非法干預主義。
4、推進司法改革,規范法官行為,加強廉政建設,杜絕腐敗現象,確保司法公正。
5、加大追究錯案追究力度,改革和完善法院人事制度,真正建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法院人事制度,使法院成為正義、平等、民主、文明、效率的司法隊伍。
Ⅲ 如何推進法治信訪建設
一、培養法治思維和法治意識,在信訪理念上凸顯精準
一是加強社會宣傳和自我教育。要進一步強化信訪法治宣傳教育力度,廣泛利用廣、電、報、刊及各方面的宣傳陣地,大力宣傳《信訪條例》等信訪法律法規及引導信訪群眾依法維護權益。信訪部門要充分運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媒體等宣傳平台,堅持實行報刊廣電並舉,網上網下互動,平面立體同步,內宣外宣共鳴,充分利用接待場所、報刊、網路等平台,對群眾重點宣傳依法逐級走訪、訴訪分離、陽光信訪等改革舉措。司法行政、法制等部門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教育作為長期基礎性工作,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法律工作者要在日常工作中開展各類程序法、實體法的宣傳,引導群眾依法、理性、有序表達訴求,使公眾逐漸由「知法、用法」向「守法、敬法、護法」轉變,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環境,在整個社會培育法治文化、樹立法治信仰。
二是積極培育信訪法治文化。加強信訪法治文化建設,推動法治文化與信訪文化融合發展,努力培育以「忠誠、為民、法治、奉獻、擔當、自信」為核心的信訪工作價值理念。要通過對處理違法信訪行為等典型案例的宣傳教育,以案析理、以案說法,有效震懾違法,努力營造依法、理性、有序信訪的良好社會氛圍。堅持把宣傳政策法律和教育引導貫穿於依法治訪的全過程,注重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實現執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三是推廣律師進村、進社區制度。鼓勵律師等社會力量作為第三方介入矛盾調處、代理訴訟、維護權益,減少群眾信訪成本,把矛盾和問題化解在基層。進一步深化律師參與信訪接待制度,發揮好法治宣傳、法律咨詢、矛盾調處的作用。
二、堅持依法定位和釐清邊界,在信訪受理上實現精準
一是找准信訪工作定位。信訪工作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職責范圍內的工作,守土有責;職責外的事,堅持「誰家的孩子誰抱走」。要進一步壓實有權處理單位責任,切實落實「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要求,確保群眾合理訴求及時就地得到解決。
二是落實法定途徑優先。按照法定途徑優先原則,進一步明確信訪與訴訟、行政復議、仲裁等法定途徑的受理界限,研究制定具體詳細、相互銜接、操作性強的運行規則,健全和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對涉法涉訴信訪事項,一律交政法機關按法律規定進行處理;實行依法終結,對已經窮盡法律程序、裁定為終結決定的,一律依法進行終結,堅決維護法律權威。
三是強化法律引導。在信訪接待窗口增設法律咨詢服務,做好法規政策的宣傳解釋工作,引導信訪人優先選擇法定途徑解決問題。建立疑難復雜信訪事項的預審與溝通機制,法院、法制辦、信訪等部門以例會形式,定期對案件分流、辦理、協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討,及時對工作進行調整優化,確保「分流由法定、救濟有渠道」。
三、夯實規范辦理和依法解決問題,在辦理上突出精準
一是堅持依法依規解決問題。對法律和政策有明確規定符合解決條件的,依法依規解決到位,不欠法律賬、政策賬,決不花錢買穩定。努力提升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將信訪問題化解在基層,化解在源頭。
二是強化初信初訪辦理。按照國家信訪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初信初訪辦理工作的辦法》的要求,明確信訪工作機構和有權辦理機關的首辦責任,規范初信初訪辦理流程,切實提高信訪首辦環節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努力減少群眾重復訪和越級訪。
三是強化信訪事項規范辦理。扎實規范信訪業務基礎工作,在信訪事項的受理、辦理、答復、送達、錄入等環節下功夫,以「三嚴三實」的要求規范信訪業務基礎,確保程序規范、依法依規、檔案齊全。
四是積極探索把「陽光信訪」納入網格化工作平台。發揮好網格員收集信息、排查矛盾、疏導情緒、化解矛盾的作用,把網格打造成基層信訪工作的基礎平台。
五是依法化解信訪積案。在處理信訪積案問題上,特別是情況復雜的涉法涉訴案件,在堅持法律判決的前提下,盡力解決信訪人合理訴求,實現息訴罷訪。
六是依法按政策解決群體訪案件。在處理涉及人數較多的群體訪案件時,堅守法律政策底線,決不為了解決個人或少數人的問題而突破法律政策規定、亂開口子,也不迫於信訪維穩壓力而無原則地遷就不合法的訴求。
四、落實依法終結和暢通出口,在退出機制上體現精準
一是實現訪訴無縫對接。訪訴分離必須處理好訪訴分離制度與暢通信訪渠道的關系,做到「訴訪事項有分離,權利救濟無死角」。一方面,要暢通訴訟等法定渠道和平台,讓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司法機關要進一步提高司法和執法水平,使法定渠道更快捷、更順暢、更公正,推動矛盾和問題的順利解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在具體案件的甄別上,標准要統一,訪訴要銜接。標准要統一是指司法機關、行政復議機關和信訪部門之間對訴與訪的判斷標准要統一,不能各行其事。訪訴要銜接,即各國家機關和信訪部門在處理可能屬於涉法涉訴事項的信訪請求時,要做到無縫對接,避免「踢皮球」。
二是完善終結退出機制。要依法依規受理、辦理信訪事項,不斷提高信訪辦理質量,進一步加強復查復核工作。對訴求已解決到位,但信訪人仍不息訪息訴的,要進一步加大聽證工作力度,公開公正公平進行處理,處理結果及時公布,接受社會輿論監督,積極推動信訪事項依法終結工作,使之從信訪工作程序中有序退出,解決進口不設限,出口不暢通的問題,避免信訪事項堆積沉澱。(轉自湖北省信訪網站)
Ⅳ 加強法治治理工作好的建議
(一)切實加強基層政府法治建設
1.加強幹部法治教育、完善政績考評機制。要把對基層幹部的法治理念教育和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納入幹部培訓計劃;緊緊圍繞基層工作實際,不斷充實和完善法治教育培訓內容;樹立法治導向,完善政績考評機制,把是否學法用法作為基層幹部實績評定、選拔任用、獎勵懲戒的重要標准,把法治素養和依法辦事能力作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
2.深入推進基層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將依法行政納入基層政府目標管理;創新執法體制,完善執法程序,嚴格執法責任,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建立健全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積極開展縣級綜合執法試點,推進行政執法權向鄉鎮延伸。
3.加強對行政權的規范和監督。「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加快推進覆蓋全市各級、各部門的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建設,提升服務水平,提高行政效能;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建立健全執法全過程記錄和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完善糾錯問責、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機制;加強黨內監督、司法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等制度建設,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
(二)切實加強基層法治機構和隊伍建設
1.加強縣(市)區政府法制機構建設。隨著新《行政訴訟法》的實施,為適應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案件數量的快速增長,必須加強基層政府法制機構建設。要按照人員力量應與機構所承擔的職能職責相匹配的原則,配齊配強基層政府法制辦人員,為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提供機構支撐和人才保障。
2.加強基層政法機構建設。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機制,加強基層法院、檢察室、派出所、司法所等派出機構建設,擴大編制、充實人員;改善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建立基層權、責、事、財相匹配的法治裝備和財政保障制度,使之與目前承擔的繁重任務相適應。
3.加強基層政法隊伍建設。要適應司法體制改革的新要求,加強基層法官、檢察官職業保障和培訓,拓寬法官、檢察官的遴選渠道,注重司法輔助力量建設;要適應平安合肥建設的新任務,加強基層警力建設,特別要按照有關規定,提高待遇保障,配齊配強社會治安輔助力量,緩解當前基層一線警力緊缺的矛盾;要適應社區矯正的新特點,加強基層司法所執法力量建設,著力解決責權不匹配的問題。
(三)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1.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引領基層依法治理中的戰斗堡壘作用;擴大基層黨組織的覆蓋面,注重新興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的建設;要選拔培養政治素質高、法治意識強的人擔任基層黨組織書記,努力形成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居民委員會自治組織為依託,各類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的共建共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2.加強居(村)民委員會自治組織建設。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釐清基層政府與自治組織責權邊界,讓社居委回歸自治本位;要突出重點,對社區「綜合減負」,更好的發揮社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自治功能。
3.加強基層社會組織建設。在多元化的社會治理體系中,基層社會組織是群眾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載體。要大力培育、發展基層社會組織。同時,要加強對各類社會組織的規范、指導,充分調動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更好地發揮社會組織在促進基層依法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四)深化法治宣傳、培育法治文化
1.創新普法教育方式。要繼續深入開展「六五」普法教育,注重創新「法律六進」、「江淮普法行」等載體,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推進重點普法教育對象學法用法和新市民等社會群體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大力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依法治校示範單位」、「誠信守法企業」等創建活動,促進普法教育常態化、長效化。
2.加強公民道德建設。道德是法律的基礎,法律是道德的底線。在法治建設中,要注重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發揮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深入貫徹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實施綱要》和《合肥市公民道德建設綱要》;大力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傳播正能量、提升精氣神,弘揚真善美、貶斥假丑惡,引導廣大群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構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以深化法治合肥建設為目標,以群眾法律服務需求為導向,有效整合法律服務資源、拓展法律服務領域,提升法律服務質量;打造公共法律服務平台、構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要通過政府購買法律服務的方式,完善固化律師進社區活動,充分發揮律師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中的職業優勢。
(五)深化科學立法,提升法治水平
1.加強立法調研,深化立法協商。科學立法是提高地方立法質量的關鍵。在制定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的過程中,要緊緊圍繞我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深入開展立法調研,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發展難題;要通過完善立法協商機制,深化立法協商,進一步提高立法質量,更好地發揮法治的引領和保障作用。
2.盡快理順開發區法治關系。政府職能轉移與下沉是改革的必然趨勢,關鍵對下放職能的合理性、合法性、可行性要有科學的論證和評估。開發區是我市經濟建設的主戰場,目前執法主體資格問題已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應按照依法行政的思路,通過地方立法或政府規章的形式,理順法治關系、明晰執法主體,促進開發區加快發展。
3.積極推進「五小」行業治理法治化。「小餐館、小發廊、小旅店、小網吧、小歌廳」,一直以來是我市城市管理中的難點問題,雖經多年探索,仍有諸多困擾,基層反映強烈。應加強對「五小」行業的立法研究,通過完善法規規章實現「五小」行業管理的規范化、精細化、常態化,不斷提升我市文明創建水平。
Ⅳ 基層幹部如何在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中國中發揮作用
作為一個公民,如何的去維護憲法的權威
1,首先,要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
在現代社會中,文明秩序的構建需要法治精神的推動,和諧社會要建立在法治社會的基礎上。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公民和全社會憲法和法律意識的提高。要構建和諧社會,就必須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增強全社會的法制觀念,尤其要注重發揮憲法作為根本法的核心作用。憲法是依法治國的首要依據,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法治國。因此,加強憲法宣傳教育,在全社會牢固樹立憲法意識,努力創造崇尚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社會法制環境,意義重大。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實踐證明,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只有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憲法精神,在全社會牢固樹立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保障社會成員依法享有平等權利,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才能提高公民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法律素質,依法行政,防止社會矛盾激化,保證社會的安定有序。人權意識、契約意識、主人翁意識、監督意識、守法意識和訴訟意識是現代法治社會中一個合格的公民所必須具備的六大憲法意識。這六大憲法意識構成了現代法治社會所需要的法律文化環境。只有上述憲法意識的支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才能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也才能實現。每一個公民都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憲法意識的培養對於自己人格健全的重要意義所在,使憲法意識真正成為公民人格心理結構中必不可少的主體意識。提到憲法意識,人們自然會聯想到一般的法律意識。但是,憲法意識並不能簡單地等同於一般的法律意識。它是人們對憲法在調整人們行為和社會關系過程中特殊作用的認識,是憲法權威在人們頭腦中的直接體現。憲法意識並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活生生的客觀存在,是人們自覺地運用憲法的理念思考、判斷、處理各種問題的心理特徵的生動寫照。所以,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是維護一國憲法權威的前提
2,如何去維護憲法的權威
(1)宣傳憲法精神,就是要在廣大公民內心中進一步牢固樹立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的觀念、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觀念、公民權利與義務相一致的觀念、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觀念,增強公民對憲法的忠誠與信仰,提高公民遵守憲法、維護憲法權威的自覺性,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保障和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順利健康發展。
(2)宣傳憲法和法律,增強憲法觀念,還應該把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同我們公民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要用群眾最容易懂的語言和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宣傳,以引起人們學法的興趣和熱情。這是宣傳憲法和法律工作中應當努力把握的聯系實際的觀點和群眾的觀點,也是我們改進工作作風、改進審判作風的一項重要內容。希望通過我們不懈的宣傳,每一個公民都能回過頭,再讀一讀憲法的每一個條文,問一問自己,憲法規定的個人權利是不是得到充分保障,也問一問自己是否忠實地履行了憲法規定的義務;國家機關的每一名工作人員,也再讀一讀憲法的每一個條款,問一問自己,在行使權力過程中,是不是始終忠誠於憲法。
(3)義務與權利是相輔相成的,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在享受權利同時要履行自己應有的義務
我們深知,人們對未來生活的強烈願望和堅強信心,必然依託於對憲法的忠誠和信仰,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依託於人們憲法觀念的不斷增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將依託於我們對憲法精神正確與堅定不移的貫徹;而全體公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憲法觀念的增強,國家各級行政機關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社會水平的提高,必然轉化為支持人民法院工作的強大力量。各級人民法院的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員要迅速行動起來,以最大的熱情、最神聖的責任感,投身於全國法制宣傳日活動中去,把學習憲法、宣傳憲法、落實憲法精神推進到一個新階段!
Ⅵ 如何建設高素質法治專門隊伍建設
1、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堅持黨的事業、人民利益、憲法法律至上,加強立法隊伍、行政執法隊伍、司法隊伍建設。抓住立法、執法、司法機關各級領導班子建設這個關鍵,突出政治標准,把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的人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暢通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幹部和人才相互之間以及與其他部門具備條件的幹部和人才交流渠道。
2、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提高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完善法律職業准入制度,健全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制度,建立法律職業人員統一職前培訓制度。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暢通具備條件的軍隊轉業幹部進入法治專門隊伍的通道,健全從政法專業畢業生中招錄人才的規范便捷機制。加強邊疆地區、民族地區法治專門隊伍建設。加快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法治工作人員管理制度,完善職業保障體系,建立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專業職務序列及工資制度。
3、建立法官、檢察官逐級遴選制度。初任法官、檢察官由高級人民法院、省級人民檢察院統一招錄,一律在基層法院、檢察院任職。上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法官、檢察官一般從下一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優秀法官、檢察官中遴選。
Ⅶ 作為一名法院工作人員該如何履職
做到
(一)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
(二)履行職責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秉公執法,不得徇私枉法;
(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維護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四)清正廉明,忠於職守,遵守紀律,恪守職業道德;
(五)保守國家秘密和司法工作秘密;
(六)接受法律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
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其中心任務就是審判工作。
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法院和檢察院都要圍繞自己的中心工作,組織、協調各種綜合性的輔助工作,提供和創造各種有利條件,用以支持審判和檢察工作,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
不同崗位的人員,實行單獨序列分類管理後,分工雖然不同,但目標一致。
做到始終忠於法律,牢牢守住法律底線,把好社會公平正義最後一道防線。
Ⅷ 在法治建設方面,中間層次要推進哪些領域的深化改革
在法治建設方面,中間層次需要重點推進以下幾臘指個領域的深化改革:一是完善法官辦案流程,提高審判質量和效率。二是規范律師行業,強化職業道德建設,增強律師服務的公信力和專業性。三是加強人民陪審員制度建設,提高人民群眾參與司法的意識和能力。四是推進司法公開和透明,加強審判結果和執行情況的公開,並建立信用體系,提高司法公信力。五是加強司法體制改革,探索建立更加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這些領坦猛域的深化改革將有助於讓局橋促進全國法治建設的全面推進。
Ⅸ 如何進一步推動法治建設
(一)強化法制宣傳。法治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能急功近利,要從改變人民的思想觀念入手。這其中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要充分發揮法制宣傳教育的基礎保證作用。宣傳、司法等部門要發揮好牽頭作用,以宣傳法治理念、倡導法治思想、弘揚法律文化為目標,制定符合實際的法制宣傳教育規劃和工作計劃,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全民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廣大公民的法律素養,樹立尊重法律、維護法律的觀念,從而形成崇尚法律權威、嚴格依法辦事的社會法治氛圍。
(二)強化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法治建設的重中之重。有情況表明,80%的法律、90%的地方性法規和所有的行政法規都要由各級行政部門來執行。政府部門要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實行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專家咨詢論證、聽證和風險評估制度,加強重大決策執行情況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嚴格執行行政執法程序,建立行政執法案例指導制度,推進行政裁量權基準的運用。加強行政審批、行政許可信息化建設,推進行政執法流程網上管理。切實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嚴格行政執法責任追究。
(三)強化公平正義。司法具有權威性,是現代法治社會的重要特徵,是一個國家法治化的重要標志。公平正義是人民所追求的崇高理想、價值和目標。為了營造與和諧社會相適應的司法,有必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有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司法隊伍;其次要嚴格依法辦案,法官是法律的化身,也是公平正義的人格化,依法辦案是天職;要通過嚴格依法辦案來體現司法的價值,不斷提高司法的公正性和法治的權威性,真正發揮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化解矛盾和糾紛的作用。三要積極推進司法改革,我國正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司法還有待不斷完善,這一完善的途徑只能是改革,其中突出的一個方面是司法體制的改革,要通過改革,滿足司法公正的需要,把冤、錯案減少到最低限度,從而適應和諧社會的要求。最後加大生效裁判的執行力度,切實解決執行難的問題,維護司法尊嚴和權威,為改革發展創造長期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四)強化工作機制。法治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是一個不斷實踐、不斷探索的過程,貴在求真務實,貴在堅持不懈。一個區域的法治建設,關鍵要有強有力的組織領導來推動,必須實行黨政主要領導負總責的領導體制,黨委政府要把法治建設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擺到重要議事日程,建立明確的領導分工制度,形成比較齊全的組織網路。法治建設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要健全社會協調互動、合力推進的工作機制,人大、政協要組織社會各界群眾團體關注重視、參與法治建設工作,各單位要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各負其職,各司其職,依法管理和依法辦事,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全社會齊抓共管、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法治建設的熱情,融洽各方面關系,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從而在法治的環境中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同時,要健全和完善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建立健全以人民調解為基礎,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互銜接配合的工作體系,依法調處各類社會矛盾糾紛;不斷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體制和機制,切實保障弱勢群體合法權益;建立健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益的制度和機制,保障群眾安居樂業;推進和諧文化建設,培育文明社會風尚,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五)強化法治創建活動。廣大人民群眾立即行動起來,共同參與「全省平安縣」創建活動,共建美好家園。積極投身「平安村居(社區)」、「平安企業」、「平安校園」、「平安醫院」、「平安邊界」、「平安家庭」、「平安交通」、「平安市場」、「平安物業」等各種形式的基層平安創建活動,不斷掀起基層平安建設新高潮;深入開展「打黑除惡」活動,以治安重點地區整治為抓手,嚴厲打擊各類犯罪,以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為手段,全面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積案和疑難案件;始終堅持安全發展理念,開展「打非治違」活動,加強煤礦、非煤礦山、水上交通、道路交通、建築施工、消防、煙花爆竹、危險化學品、民爆器材、非法采砂、冶金、違法排污等重點行業領域的執法監管,扎實開展專項整治,強化安全隱患排查;強化食品、葯品、環境安全監管,進一步健全監管體制機制,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違法行為。
Ⅹ 法官如何依法辦案
法律分析:1、法官應當履行以下:職責要依法參加合議庭審判或者獨任審判刑事、民事、行政訴訟以及國家賠償等案;依法辦理引渡、司法協助等案件;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責。法官在職權范圍內對所辦理的案件負責
2、法官應當履行以下義務: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秉公辦案,不得徇私枉法;依法保障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維護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保守國家秘密和審判工作秘密,對履行職責中知悉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予以保密;依法接受法律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通過依法辦理案件以案釋法,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法律規定的其他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八條 法官的職責:(一)依法參加合議庭審判或者獨任審判刑事、民事、行政訴訟以及國家賠償等案;二)依法辦理引渡、司法協助等案件三)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責。法官在職權范圍內對所辦理的案件負責。
第九條 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除履行審判職責外,還應當履行與其職務相適應的職責。
第十條 法官應當履行下列義務:(一)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二)秉公辦案,不得徇私枉法;三)依法保障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四)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維護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五)保守國家秘密和審判工作秘密,對履行職責中知悉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予以保密;六)依法接受法律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七)通過依法辦理案件以案釋法,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八)法律規定的其他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