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馬興賢法官

馬興賢法官

發布時間: 2023-05-14 02:56:24

1. 誰知道名人的勵志故事急

華羅庚

早年學習時期
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一個小商人家庭,身高1.65米,父親華瑞棟,開一間小雜貨鋪,母親是一位賢惠的家庭婦女。華羅庚出生時,父親已經40歲。40歲得子,夫妻倆把兒子看成掌上明珠,為了給兒子祝福,一生下來就用兩個籮筐扣住了他。華羅庚因此得名。他12歲從縣城仁劬小學畢業後,進入金壇縣立初級中學學習便深深愛上了數學。一天,老師出了道「物不知其數」的算題。老師說,這是《孫子算經》中一道有名的算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23!」老師的話音剛落,華羅庚的答案就脫口而出。當時華羅庚並未學過《孫子算經>>,他是用如下妙法思考的:「三三數之剩二,七七數之剩二,余數都是二,此數可能是3×7+2=23,用5除之恰餘3,所以23就是所求之數。」華羅庚不承認自己是天才。
1925年初中畢業後,因家境貧寒,無力進入高中學習,只好到黃炎培在上海創辦的中華職業學校學習會計,為的是能謀個會計之類的職業養家糊口。不到一年,由於生活費用昂貴,被迫中途輟學,回到金壇幫助父親料理雜貨鋪。在單調的站櫃台生活中,他開始自學數學。他回家鄉一面幫助父親在「乾生泰」這個只有一間小門面的雜貨店裡幹活、記賬,一面繼續鑽研數學。回憶當時他刻苦自學的情景,他的姐姐華蓮青說:「盡管是冬天,羅庚依然在賬台上看他的數學書。鼻涕流下時,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邊一甩,沒有甩掉,就這樣伸著,右手還在不停得寫……」
那時羅庚站在櫃台前,顧客來了就幫助父親做生意,打算盤、記賬,顧客一走就又埋頭看書演算起數學題來。有時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顧客,甚至把算題結果當作顧客應付的貨款,使顧客嚇一跳。因為經常發生類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時間久了,街坊鄰居都傳為笑談,大家給他起了個綽號,叫「羅獃子」。每逢遇到怠慢顧客的事情發生,父親又氣又急,說他念「天書」念呆了,要強行把書燒掉。爭執發生時,華羅庚總是死死得抱著書不放。
後來,回憶起這段生活,他辛酸得說:「那正是我應當接受教育的年月,但一個『窮』字剝奪掉我的夢想:在西北風口上,擦著鼻涕,一雙草鞋一支煙,一卷燈草一根針地為了活命而掙扎。」頑強地自學到18歲。1927年秋,和吳筱之結婚。1929年,華羅庚受雇為金壇中學庶務員,並開始在上海《科學》等雜志上發表論文。1929年冬天,他得了嚴重的傷寒症,經過近半年的治理,病雖好了,但左腿的關節卻受到嚴重損害,落下了終身殘疾,走路要藉助手杖。
其實華羅庚讀初中時,一度功課並不好,有時數學還考不及格。時在金壇中學任教的華羅庚的數學老師,我國著名教育家、翻譯家王維克(1900年出生,金壇人)發現華羅庚雖貪玩,但思維敏捷,數學習題往往改了又改,解題方法十分獨特別致。一次,金壇中學的老師感嘆學校「差生」多,沒有「人才」時,王維克道:「不見得吧,依我看,華羅庚同學就是一個!」「華羅庚?」一位老師笑道:「你看看他那兩個像蟹爬的字吧,他能算個『人才』嗎?」王維克有些激動地說:「當然,他成為大書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數學上的才能你怎麼能從他的字上看出來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時候,粗看起來和沙子並沒有什麼兩樣,我們當教書匠的一雙眼睛,最需要有沙裡淘金的本領,否則就會埋沒人才啊!」
華羅庚開始他的數學家生涯時,僅有一本《代數》、一本《集合》和一夯0頁的《微積分》。有志者事竟成,他終於在19歲那年寫出了那篇著名的論文。
1930年春,他的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學》雜志上發表。當時在清華大學數學系任主任的熊慶來教授看到後對這篇文章很重視,他問周圍的人說:「這個華羅庚是誰」但是誰也沒有聽說過華羅庚這個人。後來,一位名叫唐培經的清華教員向熊慶來介紹了他的同鄉華羅庚的身世。「這個年輕人真不簡單啊!應該請他到清華來。」熊慶來聽後非常贊賞。著年,華羅庚只有19歲,卻已經走過了一段相當坎坷的生活道路。
華羅庚在清華大學一面工作一面學習。他用了兩年的時間走完了一般人需要八年才能走完的道路,1933年被破格提升為助教,1935 年成為講師。1936年,他經清華大學推薦,派往英國劍橋大學留學。他在劍橋的兩年中,把全部精力用於研究數學理論中的難題,不願為申請學位浪費時間。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國際數學界的注意。1938年回國,受聘為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從1939年到1941年,他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寫了20多篇論文,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數學專著《堆壘素數論》。在聞一多先生的影響下,他還積極參加到當時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愛國運動之中。《堆壘素數論》後來成為數學經典名著,1947年在蘇聯出版俄文版,又先後在各國被翻譯出版了德文、英文、匈牙利和中文版。
1946年2月至5月,他應邀赴蘇聯訪問。 1946年,當時的國民政府也想搞原子彈, 於是選派華羅庚、吳大猷、曾昭掄三位大名鼎鼎的科學家赴美考察。9月,華羅庚和李政道,朱光亞等離開上海前往美國,先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擔任訪問教授,後又被伊利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

2. 絕對牛B的對聯,讓我拍案叫絕

對聯是一種高雅文化形式,不能用這么粗俗語言形容。

3. 歷史上有哪些優秀的法官

梅汝璈、倪征燠、劉墉、海瑞、包拯。

狄仁傑,海瑞

1、梅汝璈

亞軒,南昌,江西律師法學家,1946年代表中國擔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參與了舉世聞名的東京審判,為日本首批28名甲級戰犯的定罪量刑做出了突出貢獻

梅汝璈1904年生於朱姑橋南昌,青雲譜風景區,1916年至1924年就讀於清華學校。1924年,他獲得了公費留學美的計劃,進入了斯坦福大學。1926年,他獲得文學學士學位,進入芝加哥大學法學院,並於1928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

1929年回國後,曾在多所大學任教,曾任行政院院長助理、部長等職。1946年,他在國際軍事法庭擔任代表法官,並參加了二戰後的審判。日本應對亞太地區造成的大規模戰爭和傷害負責

建國後,他先後擔任第一屆全國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議案委員會委員、全國委員,1973年逝世於,享年68歲。

2、倪征燠

中國第一位國際司法學家,中國著名法學家。倪征燠可以說是一個在20世紀跟隨中國法律 歷史 旅行的人。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一生中從未離開過『法律』這個詞。」

他於1906年出生在黎里鎮, 府吳江縣, 蘇州,中學畢業後決定學習法律並為國家服務。他首先在東吳大學法學院(1915年成立於上海)學習法律,並於1928年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學院。

自1931年以來,他在東吳大學、大夏大學和上海持志大學教授國際法、國際私法、比較民法和法理學課程。他於1987年當選為國際法研究所的副教授,並於2003年去世。

3、劉墉

崇儒,石庵,人,祖籍碭山, 安徽,清代政治家、書法家諸城, 山東。大學生劉統勛長子

乾隆是十六年(1751年)的一名學者。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知府、江寧,知府、體仁閣,大學內閣學士等職。並以遵紀守法和誠實著稱。劉墉,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書法老師,被世人稱為「厚墨宰相」。

他於嘉慶九年(1804年)十二月病死,享年八十五歲。他被追贈給太保王子,並被追授文清爵位

首推狄仁傑,曾任大理寺丞時,曾一年內判決大量積壓案件,無一人申訴

古代最著名的善於斷案的法官很多,我選出最著名的十個簡單介紹一下!

古代善斷案法官1

趙廣漢,西漢人趙廣漢,字子都,西漢涿郡蠡吾縣人!他為官廉潔清明,威制豪強權貴,嫉惡如仇,以強有力的手腕治理地方治安,處置豪門權貴,深受百姓愛戴,同時,善於思考,非常講究策略和方法,他的一些辦案和懲惡計策獨到而有效,深得百姓贊頌。官員及百姓皆稱他「發奸摘伏如神」「以為自漢興,治京兆者莫能及」。

他運用「鉤距」法推問破案,尋找線索、靈通信息。據《漢書·趙廣漢傳》記載》:「﹝廣漢﹞尤善為鉤距,以得事情。鉤距者,設欲知馬賈,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後及馬,參伍其賈,以類相准,則知馬之貴賤不失實矣。」,所謂「鉤距」就是旁敲側擊,輾轉推問,被問的人都稀里糊塗的了,趙廣漢卻腦子轉得飛快,馬上就判斷出打聽出來的結果是不是合理准確。運用這種方法,使趙廣漢對不軌之人的來歷、根基、巢穴都清楚了解,對官吏收取、貪污的不義之財的來歷和數量,都細致掌握。別人都想學他這一招,但沒有一個人能學得像他那樣精通。

古代善斷案法官2

黃霸(公元前51年~公元前130年)西漢宣帝時大臣。字次公,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生活於漢武帝、漢昭帝和漢宣帝時代。因為通曉文法、明察秋毫、為官清廉、文治有方,性情又溫良懂得謙讓,為政外寬內明,力勸耕桑,推行教化,治為當時第一。少學律令,醉心仕宦,武帝末補侍郎謁者,任河南太守丞。宣帝時,任揚州刺史、穎川太守。後為御史大夫、丞相,封建成侯。

他為官期間,百姓擁護,朝廷滿意,屬下悅服,受人稱頌,並處理了不少疑案。

最著名的智斷爭兒案

前漢時期,穎川郡有一家富戶,兄弟倆在一起生活,他們的媳婦都懷孕了。兄長的媳婦生了個死胎,但是一直隱瞞著不告訴別人。弟弟的媳婦生了個男孩,兄長媳婦便生了惡念,將孩子強奪過來並聲稱是自己所生。雙方各執一詞,一直論爭了3年都未能斷決。

穎川太守黃霸聽聞此事後,派人把孩子抱到法庭中間,命令她們妯娌倆上去爭奪,表示誰能把孩子搶過去,便將孩子判給誰。兄長媳婦爭奪時用力很猛,一副不管不顧的樣子;反觀弟弟媳婦,既想把孩子爭回來,又恐怕會傷著孩子而不敢使勁兒用力,表情極為悲傷。看到這里,黃霸頓時明白了其中緣由,斥責兄長媳婦說:「你只想得到兒子,怎麼會顧慮到用力爭奪會使孩子受到傷害呢?孩子是誰所生,這件事已經非常明白了。」隨即把孩子歸還給了弟弟媳婦,兄長媳婦只得認罪。

古代善斷案法官3

狄仁傑,字懷英,號德英,唐代並州太原府陽曲縣(今山西太原陽曲縣)人。為唐朝武周時的著名宰相,剛正廉明,執法不阿,以身護法。死後葬於神都---國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中,立有一碑,上書「狄公仁傑之墓」。初任並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官至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內史。

他在武則天統治時期曾擔任國家最高司法職務,判決積案、疑案,糾正冤案、錯案、假案;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1.7萬人,其中沒有一人再上訴伸冤,其處事公正可見一斑,是我國 歷史 上以廉潔勤政著稱的清官。

古代善斷案法官4

徐有功,(640—702年),名宏敏,字有功,唐洛州偃師(今偃師)人,徐有功是國子監博士徐文遠的孫子,是唐代最著名的專司審案的官吏。青年時期舉明經及第。歷經蒲州司法參軍、司刑(大理)寺丞、秋官(刑部)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等。長期在司法任上,是唐武則天時期與酷吏斗爭的一面旗幟,也是 歷史 上罕見的一位以死守法、執正的法官、清官。《新唐史》對他有「雖十歲未見其比」之贊譽。卒年62歲。時人論日:今有功斷獄,天下無冤枉人。新舊唐書有傳。他死後武則天追贈他為大理寺卿。

古代善斷案法官5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由於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古代善斷案法官6

北宋人宋慈(1186-1249年),字惠父,漢族,建陽(今屬福建南平地區)人,中國古代法醫學家,中外法醫界普遍認為正是宋慈於公元1235年開創了「法醫鑒定學」,因此宋慈被尊為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所著《洗冤集錄》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專著,在中國元、明、清三朝是刑、法官必讀之書,先後被譯成法、英、荷等多種文字。

宋慈64歲死於廣州經略安撫使的任所,宋理宗親自為其書寫墓門,憑吊宋慈功績卓著的一生。劉克庄在墓誌銘中稱他:聽訟清明,決事剛果,撫善良甚恩,臨豪猾甚威。屬部官吏以至窮閭委巷,深山幽谷之民,咸若有一宋提刑之臨其前。後來宋慈的墓地遷至今福建省建陽市崇雒鄉昌茂村西北。

古代善斷案法官7

況鍾(1383-1442年),字伯律,號龍崗,又號如愚,明朝江西靖安縣人(今高湖鎮)。況鍾小時候家庭貧困, 7歲喪母,從小聰穎好學,秉心方直,律己清嚴,習知禮儀,處事明敏。宣德五年出任蘇州知府,他是明代一位受百姓尊敬的清官,蘇州人民稱他「況青天」。昆劇《十五貫》,以歌頌況鍾而使其婦孺皆知。其功績《明史.況鍾傳》有較詳細記述,著述有《況太守集》、《況靖安集》等。

況鍾在任蘇州知府前,前任知府對訟案「累年莫決,囚多死於淹禁」。況鍾上任後,著手處理這些案件。整肅吏治、端正風氣,注意清理冤獄,為民伸冤。蘇州府管轄七個縣,他排了一個日程表,每天勘問一個縣的案,周而復始,從不間斷。況鍾一個縣一個縣地輪流審問案件,不到一年,在剛到任的八個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勘部過輕重囚一千一百二十餘名,吏不敢為奸,民無冤抑,咸頌包龍圖復生。」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有一篇《況太守斷死孩兒》,贊揚「況青天折獄似神」,也是一個佐證。現在,只要一提起況鍾,人們立即就會想到《十五貫》故事裡那位甘冒風險、敢於伸張正義、為民伸冤的清官。

古代善斷案法官8

海瑞(1515-1587年),字汝賢,號剛峰,漢族,廣東瓊山(今屬海口)人。少年從教時被稱為海筆架。身歷嘉靖、隆慶、萬曆三朝,一生剛直不阿,清正廉明著稱於世,被後人譽為「海青天」、「南包公」,與宋代包拯齊名。以直廉剛正著稱,人稱「海青天」。

海瑞是中國 歷史 上的著名清官。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著名的胡勝榮人命案就是他破的!

古代善斷案法官9

袁可立(1562—1633年),字禮卿,號節寰,河南睢州(今睢縣)人,明萬曆十七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累贈光祿大夫太子太保。立朝不阿權貴,敢於為民請命,是明代後期著名的清官廉吏和軍事戰略家。歷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帝,為「四朝元老」之臣,誥「五世恩榮」之賞。

著名的涉倭案

明萬曆二十二年,袁可立在查辦涉倭案件時,發現被指為倭寇同黨處以極刑者一時竟多達數百人之多,有些案件甚至殃及婦女兒童。於是他不惜得罪一些急於邀功的高官權貴,對案件進行重審,先後使千餘名無辜百姓和漁民免遭屠戮而獲釋

古代善斷案法官10

於成龍(1617-1684年)字北溟,號於山,清代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謚「清端」、贈太子太保。於成龍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舉副員,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在20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和康熙帝贊譽,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帝親自召見,賜予他白銀千兩、御馬一匹,親自賦詩一首表彰其廉能,並稱贊他為「清官第一」。

於成龍在詞訟、斷獄方面,精於從細節上發現問題,常微服私訪,體察民情,秉公處理地方上的疑案、懸案,使許多錯案得到平反,於是百姓稱呼他為「於青天」。

唐朝武則天時期的狄仁傑就是一位優秀的法官,荷蘭偉大的漢學家、外交官、小說家高羅佩甚至為他寫了一步偉大的英語文學巨著。《大唐狄公案》。

歷史 上的狄仁傑通達權變、謀略過人、斷案如神,不僅體恤民間疾苦,而且有匡扶社稷的大智慧。相較於影視作品中的虛構形象,本人境界有過之而無不及。

狄仁傑,字懷英,並州太原人,生於官宦之家。從童年時代起,狄仁傑身上就有一種特立獨行、不畏權貴的勇氣。有一次他家的門人被害,縣衙里的官吏前來調查案情,府里的老老少少都忙不迭地前去接受問話,唯獨狄仁傑拿著一本書坐在那兒一動不動。縣吏一看這小子那麼有個性,心裡老大不爽,就上去命他接受問話。狄仁傑啪的一聲合上書本,沒好氣地說:「我跟書中的聖賢對話都唯恐不及,哪有空理你們這些俗吏!你憑什麼凶我?」

這是史書記載的有關狄仁傑生平的第一個故事。未來神探狄仁傑在史書中剛一亮相就與命案有關,也算是一個有趣的巧合。作為中國 歷史 上大名鼎鼎的清官和神探,狄仁傑的探案故事通過千百年來的公案、話本、戲劇、小說,乃至當代影視而廣為傳播,幾乎已經到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程度。

歷史 上的狄仁傑確確實實是個優秀的斷案者。唐高宗儀鳳年間(公元 676—679 年),狄仁傑擔任大理丞,「周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舊唐書·狄仁傑傳》)。一年之內勘斷的積壓案件所涉及之人犯就達一萬七千人,而且事後還沒一個喊冤的,這當然是不折不扣的法官了!

歷史 上眾所周知的,看到的就是包拯和狄仁傑了。一個是丞相,一個禮部尚書,都是比較大的官,他們共同點就是都擅長斷案,是 歷史 上出了名的,法官,清官。

包拯

包拯是北宋名臣,今安徽人,一生清廉,不追逐權貴,再有就是英明果斷了,斷案的,不英明也做不成啊,一臉黑黑的,年僅64歲,就離開了愛他的百姓。


在位的時候,有一個老百姓被一個無賴告了,還不知道是誰,然後包青天知道他是無辜的,就偷偷答應老農一定會把老賴懲罰了啦,然後包青天讓這個百姓按照自己說的做,回家把牛殺了自己吃一點,市場又賣點,然後換了錢自己用。

這個老百姓果然照做,把牛殺了賣,但是在當時殺耕牛是犯法的,於是第二天又人告狀,包青天居然讓人吧告狀的捉了起來哈哈,原來他是想引出,想陷害這個百姓的人,

果然告狀的人被捉後,害怕極了,就招供了,自投羅網這招真高,這個老百姓就終於清白了。

狄仁傑

狄仁傑唐朝時期宰相,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他的性格跟包拯差不多,以造福百姓著稱,不畏權貴,曾經也受過誣陷被降職。公元700年去世。

在位的時候,比較聞名的案件之一,就是斷指案了,那時候在洛陽就任,遇到一隻妖猴在玩弄人的手指,然後還在山洞發現了屍體是個男的,就確認這是跟猴子玩的手指有關,然後到了一個葯店,掌櫃告訴他別動不小心會被切斷手指,直覺告訴他,有問題,後來經過調查,真相大白於天下。

賈公的情人要求他砍斷手指表達真愛,葯店的掌櫃兒子也看上了這個情人,遭到調戲,糾纏,賈公就打他一頓,剛好賈公子請掌櫃幫他斷指的時候,撞見了調戲的這個位掌櫃的兒子,於是掌櫃兒子把賈公子殺了,掌櫃就慌亂中切了4個手指而不是一根,父子合夥拋屍到這個山洞,賈公子所戴的戒指掉到地上,被玩耍的猴子拾到用來玩耍了。

綜上所述斷案的例子還有很多,包拯,狄仁傑都是比較出名的有作為的,為百姓謀福利的人物,值得敬佩,所以他的事跡才會一直被流傳,被 歷史 記載。有利於後人斷案。像這樣好的官,還有唐代 徐有功,寇準,海瑞等人。

海瑞、包拯

包拯

唐朝的狄仁傑、宋朝的宋慈、包拯

4. 論語:雍也篇

這篇《論語:雍也篇》是 無 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以下信息僅供參考!

【本篇引語】
本篇共包括30章。其中文句有:「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vk 樂之者」;「敬鬼神而遠之」;「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本篇里有數章談到顏回,孔子對他的評價甚高。此外,本篇還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學說、「文質」思想,同時,還包括如何培養「仁德」的一些主張。

【原文】
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譯文】
孔子說:「冉雍這個人,可以讓他去做官。」

【評析】
古代以面向南為尊位,天子、諸侯和官員聽政都是面向南面而坐。所以這里孔子是說可以讓冉雍去從政做官治理國家。在《先進》篇里,孔子將冉雍列在他的第一等學科「德行」之內,認為他已經具備為官的基本條件。這是孔子實行他的「學而優則仕」這一教育方針的典型事例。

【原文】
6•2 仲弓問子桑伯子(1)。子曰:「可也,簡(2)。」仲弓曰:「居敬(3)而行簡(4),以臨(5)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6)大(7)簡乎?」子曰:「雍之言然。」

【注釋】
(1)桑伯子:人名,此人生平不可考。
(2)簡:簡要,不煩瑣。
(3)居敬:為人嚴肅認真,依禮嚴格要求自己。
(4)行簡:指推行政事簡而不繁。
(5)臨:面臨、面對。此處有「治理」的意思。
(6)無乃:豈不是。
(7)大:同「太」。

【譯文】
仲弓問孔子:子桑伯子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此人還可以,辦事簡要而不煩瑣。」仲弓說:「居心恭敬嚴肅而行事簡要,像這樣來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嗎?(但是)自己裂衡馬馬虎虎,又以簡要的方法辦事,這豈不是太簡單了嗎?」孔子說:「冉雍,這話你說得對。」

【評析】
孔子方張辦事簡明扼要,不煩瑣,不拖拉,果斷利落。不過,任何事情都不可太過分。如果在辦事時,一味追求簡要,卻馬馬虎虎,就有些不夠妥當了。所以,孔子聽完仲弓的話以後,認為仲弓說得很有道理。

【原文】
6•3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1),不貳過(2),不幸*死矣(3)。今也則亡(4),未聞好學者也。」

【注釋】
(1)不遷怒:不把對此人的怒氣發泄到彼人身上。
(2)不貳過:「貳」是重復、一再的意思。這是說不犯同樣的錯誤。
(3)*死矣:顏回死時年僅31歲。
(4)亡:同「無」。

【譯文】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學生中誰是學的呢?」孔子回答說:「有一個叫顏回的學生好學,他從不遷怒於別人,也從不重犯同樣的過錯。不幸*死了。現在沒有那樣的人了,沒有聽說誰是好學的。」

【評析】
這里,孔子極為稱贊他的得意門生顏回,認為他好學上進,自顏回死後,已經沒有如此好學的人了。在孔子對顏回的評價中,他特別談到不遷怒、不貳過這兩點,也從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學生,重在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操。這其碼拿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原文】
6•4 子華(1)使於齊,冉子(2)為其母請粟(3)。子曰:「與之釜(4)。」請益。曰:「與之庾(5)。」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6)急不濟富。」

【注釋】
(1)子華:姓公西名赤,字子華,孔子的學生,比孔子小42歲。
(2)冉子:冉有,在《論語》書中被孔子弟子稱為「子」的只有四五個人,冉有即其中之一。
(3)粟:在古文中,粟與米連用時,粟指帶殼的穀粒,去殼以後叫做米;粟字單用時,就是指米了。
(4)釜:音fǔ,古代量名,一釜約等於六斗四升。
(5)庾:音yǔ,古代量名,一庾等於二斗四升。
(6)周:周濟、救濟。

【譯文】
子華出使齊國,冉求替他的母親向孔子請求補助一些穀米。孔子說:「給他六斗四升。」冉求請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說:「再給他二斗四升。」冉求卻給他八十斛。孔子說:「公西赤到齊國去,乘坐著肥馬駕的車子,穿著又暖和又輕便的皮袍。我聽說過,君子只是周濟急需救濟的人,而不是周濟富人的人。」

【評析】
孔子主張「君子周急不遲源搭濟富」,這是從儒家「仁愛」思想出發的。孔子的「愛人」學說,並不是狹隘的愛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他又認為,周濟的只是窮人而不是富人,應當「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這種思想符合於人道主義。

【原文】
6•5 原思(1)為之宰(2),與之粟九百(3),辭。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黨(4)乎!」

【注釋】
(1)原思:姓原名憲,字子思,魯國人。孔子的學生,生於公元前515年。孔子在魯國任司法官的時候,原思曾做他家的總管。
(2)宰:家宰,管家。
(3)九百:沒有說明單位是什麼。
(4)鄰里鄉黨:相傳古代以五家為鄰,25家為里,12500家為鄉,500家為黨。此處指原思的同鄉,或家鄉周圍的百姓。

【譯文】
原思給孔子家當總管,孔子給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辭不要。孔子說:「不要推辭。(如果有多的,)給你的鄉親們吧。」

【評析】
以「仁愛」之心待人,這是儒家的傳統。孔子提倡周濟貧困者,是極富同情心的做法。這與上一章的內容可以聯系起來思考。

【原文】
6•6 子謂仲弓,曰:「犁牛(1)為之騂且角(2)。雖欲勿用(3),山川(4)棒舍諸(5)?」

【注釋】
(1)犁牛:即耕牛。古代祭祀用的牛不能以耕農代替,系紅毛長角,單獨飼養的。
(2)騂且角:騂:音xīn,紅色。祭祀用的牛,毛色為紅,角長得端正。
(3)用:用於祭祀。
(4)山川:山川之神。此喻上層統治者。
(5)其舍諸:其,有「怎麼會」的意思。舍,舍棄。諸,「之於」二字的合音。

【譯文】
孔子在評論仲弓的時候說:「耕牛產下的牛犢長著紅色的毛,角也長得整齊端正,人們雖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難道會舍棄它嗎?」

【評析】
孔子認為,人的出身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於自己應有高尚的道德和突出的才幹。只要具備了這樣的條件,就會受到重用。這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作為統治者來講,選拔重用人才,不能只看出身而拋棄賢才,反映了舉賢才的思想和反對任人唯親的主張。

【原文】
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1)不違仁,其餘則日月(2)至焉而已矣。」

【注釋】
(1)三月:指較長的時間。
(2)日月:指較短的時間。

【譯文】
孔子說:「顏回這個人,他的心可以在長時間內不離開仁德,其餘的學生則只能在短時間內做到仁而已。」

【評析】
顏回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他對孔子以「仁」為核心的思想有深入的理解,而且將「仁」貫穿於自己的行動與言論當中。所以,孔子贊揚他「三月不違仁」,而別的學生「則日月至焉而已。」

【原文】
6•8 季康子(1)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2),於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財也達(3),於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4),於從政乎何有?」

【注釋】
(1)季康子:他在公元前492年繼其父為魯國正卿,此時孔子正在各地游說。8年以後,孔子返回魯國,冉求正在幫助季康子推行革新措施。孔子於是對此三人做出了評價。
(2)果:果斷、決斷。
(3)達:通達、順暢。
(4)藝:有才能技藝。

【譯文】
季康子問孔子:「仲由這個人,可以讓他管理國家政事嗎?」孔子說:「仲由做事果斷,對於管理國家政事有什麼困難呢?」季康子又問:「端木賜這個人,可以讓他管理國家政事嗎?」孔子說:「端木賜通達事理,對於管理政事有什麼困難呢?「又問:「冉求這個人,可以讓他管理國家政事嗎?」孔子說:「冉求有才能,對於管理國家政事有什麼困難呢?」

【評析】
端木賜、仲由和冉求都是孔子的學生,他們在從事國務活動和行政事務方面,都各有其特長。孔子所培養的人才,就是要能夠輔佐君主或大臣從事政治活動。在本章里,孔子對他的三個學生都給予較高評價,認為他們已經具備了擔任重要職務的能力。

【原文】
6•9 季氏使閔子騫(1)為費(2)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3)者,則吾必在汶上(4)矣。」

【注釋】
(1)閔子騫:姓閔名損,字子騫,魯國人,孔子的學生,比孔子小15歲。
(2)費:音mì,季氏的封邑,在今山東費縣西北一帶。
(3)復我:再來召我。
(4)汶上:汶,音wèn,水名,即今山東大汶河,當時流經齊、魯兩國之間。在汶上,是說要離開魯國到齊國去。

【譯文】
季氏派人請閔子騫去做費邑的長官,閔子騫(對來請他的人)說:「請你好好替我推辭吧!如果再來召我,那我一定跑到汶水那邊去了。」

【評析】
宋代人儒朱熹對閔子騫的這一做法極表贊賞,他說:處亂世,遇惡人當政,「剛則必取禍,柔則必取辱,」即硬碰或者屈從都要受害,又剛又柔,剛柔相濟,才能應付自如,保存實力。這種態度才能處亂世而不驚,遇惡人而不辱,是極富智慧的處世哲學。

【原文】
6•10 伯牛(1)有疾,子問之,自牖(2)執其手,曰:「亡之(3),命矣夫(4),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注釋】
(1)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魯國人,孔子的學生。孔子認為他的「德行」較好。
(2)牖:音yǒu,窗戶。
(3)亡夫:一作喪夫解,一作死亡解。
(4)夫:音fú,語氣詞,相當於「吧」。

【譯文】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從窗戶外面握著他的手說:「喪失了這個人,這是命里註定的吧!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啊,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啊!」

【原文】
6•11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1)食,一瓢飲,在陋巷(2),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3)。賢哉回也。」

【注釋】
(1)簞:音dān,古代盛飯用的竹器。
(2)巷:此處指顏回的住處。
(3)樂:樂於學。

【譯文】
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評析】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稱贊顏回,對他作了高度評價。這里講顏回「不改其樂」,這也就是貧賤不能移的精神,這里包含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即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斷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

【原文】
6•12 冉求曰:「非不說(1)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2)。」

【注釋】
(1)說:音yuè,同悅。
(2)畫:劃定界限,停止前進。

【譯文】
冉求說:「我不是不喜歡老師您所講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夠呀。」孔子說:「能力不夠是到半路才停下來,現在你是自己給自己劃了界限不想前進。」

【評析】
從本章里孔子與冉求師生二人的對話來看,冉求對於學習孔子所講授的理論產生了畏難情緒,認為自己的能力不夠,在學習過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認為,冉求並非能力的問題,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難情緒做怪,所以對他提出批評。

【原文】
6•13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譯文】
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評析】
在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區別,要求子夏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君大儒」是指地位高貴、通曉禮法,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小人儒」則指地位低賤,不通禮儀,品格平庸的人。

【原文】
6•14 子游為武城(1)宰。子曰:「女得人焉爾(2)乎?」曰:「有澹臺滅明(3)者,行不由徑(4),非公事,未嘗至於偃(5)之室也。」

【注釋】
(1)武城:魯國的小城邑,在今山東費縣境內。
(2)焉爾乎:此三個字都是語助詞。
(3)澹臺滅明:姓澹臺名滅明,字子羽,武城人,孔子弟子。
(4)徑:小路,引申為邪路。
(5)偃:言偃,即子游,這是他自稱其名。

【譯文】
子游做了武城的長官。孔子說:「你在那裡是到了人才沒有?」。子游回答說:「有一個叫澹臺滅明的人,從來不走邪路,沒有公事從不到我屋子裡來。」

【評析】
孔子極為重視發現人才、使用人才。他問子游的這段話,反映出他對舉賢才的重視。當時社會處於大動盪、大變革時期,各諸侯國都重視接納人才,尤其是能夠幫助他們治國安邦的有用之才,這是出於政治和國務活動的需要。

【原文】
6•15 子曰:「孟之反(1)不伐(2),奔(3)而殿(4),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

【注釋】
(1)孟之反:名側,魯國大夫。
(2)伐:誇耀。
(3)奔:敗走。
(4)殿:殿後,在全軍最後作掩護。

【譯文】
孔子說:「孟之反不喜歡誇耀自己。敗退的時候,他留在最後掩護全軍。快進城門的時候,他鞭打著自己的馬說,『不是我敢於殿後,是馬跑得不快。』」

【評析】
公元前484年,魯國與齊國打仗。魯國右翼軍敗退的時候,孟之反在最後掩護敗退的魯軍。對此,孔子給予了高度評價,宣揚他提出的「功不獨居,過不推諉」的學說,認為這是人的美德之一。

【原文】
6•16 子曰:「不有祝鮀(1)之佞,而(2)有宋朝(3)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

【注釋】
(1)祝鮀:鮀,音tuó。字子魚,衛國大夫,有口才,以能言善辯受到衛靈公重用。
(2)而:這里是「與」的意思。
(3)宋朝:宋國的公子朝,《左傳》中曾記載他因美麗而惹起亂的事情。

【譯文】
孔子說:「如果沒有祝鮀那樣的口才,也沒有宋朝的美貌,那在今天的社會上處世立足就比較艱難了。」

【原文】
6•17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譯文】
孔子說:「誰能不經過屋門而走出去呢?為什麼沒有人走(我所指出的)這條道路呢?」

【評析】
孔子這里所說的,其實僅是一個比喻。他所宣揚的「德治」、「禮制」,在當時有許多人不予重視,他內心感到很不理解。所以,他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原文】
6•18 子曰:「質(1)勝文(2)則野(3),文勝質則史(4)。文質彬彬(5),然後君子。」

【注釋】
(1)質:朴實、自然,無修飾的。
(2)文:文采,經過修飾的。
(3)野:此處指粗魯、鄙野,缺乏文彩。
(4)史:言詞華麗,這里有虛偽、浮誇的意思。
(5)彬彬:指文與質的配合很恰當。

【譯文】
孔子說:「質朴多於文采,就像個鄉下人,流於粗俗:文采多於質朴,就流於虛偽、浮誇。只有質朴和文采配合恰當,才是個君子。」

【評析】
這段話言簡意賅,確切地說明了文與質的正確關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質思想。文與質是對立的統一,互相依存,不可分離。質朴與文采是同樣重要的。孔子的文質思想經過兩千多年的實踐,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極大地影響了們的思想和行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原文】
6•19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1)之生也幸而免。」

【注釋】
(1)罔:誣罔不直的人。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的生存是由於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隻他僥幸地避免了災禍。」

【評析】
「直」,是儒家的道德規范。直即直心腸,意思是耿直、坦率、正直、正派,同虛偽、*詐是對立的。直人沒有那麼多壞心眼。直,符合仁的品德。與此相對,在社會生活中也有一些不正直的人,他們也能生存,甚至活得更好,這只是他們僥幸地避免了災禍,並不說明他們的不正直有什麼值得效法的。

【原文】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
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評析】
孔子在這里沒有具體指懂得什麼,看來是泛指,包括學問、技藝等。有句話說:興趣是的導師,大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原文】
6•2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譯文】
孔子說:「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給他講授高深的學問,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給他講高深的學問。」

【評析】
孔子向來認為,人的智力從出生就有聰明和愚笨的差別,即上智、下愚與中人。既然人有這么多的差距,那麼,孔子在教學過程中,就提出「因才施教」的原則,這是他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即根據學生智力水平的高低來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這對我國教育學的形成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原文】
6•22 樊遲問知(1),子曰:「務(2)民之義(3),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注釋】
(1)知:音zhì,同「智」。
(2)務:從事、致力於。
(3)義:專用力於人道之所宜。

【譯文】
樊遲問孔子怎樣才算是智,孔子說:「專心致力於(提倡)老百姓應該遵從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遠離它,就可以說是智了。」樊遲又問怎樣才是仁,孔子說:「仁人對難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獲的結果,他得在人後,這可以說是仁了。」

【評析】
本章提出了「智、「仁」等重大問題。面對現實,以回答現實的社會問題、人生問題為中心,這是孔子思想的一個突出特點。他還提出了「敬鬼神而遠之」的主張,否定了宗法傳統的神權觀念,他不迷信鬼神,自然也不主張以卜筮向鬼神問吉凶。所以,孔子是力求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否定鬼神作用的。

【原文】
6•23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1);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注釋】
(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音zhì,同「智」;樂,古音yào,喜愛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評析】
孔子這里所說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養的「君子」。他希望人們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備了這些品德,就能適應當時社會的要求。

【原文】
6•24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

【譯文】
孔子說:「齊國一改變,可以達到魯國這個樣子,魯國一改變,就可以達到先王之道了。」

【評析】
本章里,孔子提出了「道」的范疇。此處所講的「道」是治國安邦的原則。在春秋時期,齊國的封建經濟發展較早,而且實行了一些改革,成為當時最富強的諸侯國家。與齊國相比,魯國封建經濟的發展比較緩慢,但意識形態和上層建築保存得比較完備,所以孔子說,齊國改變就達到了魯國的樣子,而魯國再一改變,就達到了先王之道。這反映了孔子對周禮的無限眷戀之情。

【原文】
6•25 子曰:「觚(1)不觚,觚哉!觚哉!」

【注釋】
(1)觚:音gū,古代盛酒的器具,上圓下方,有棱,容量約有二升。後來觚被改變了,所以孔子認為觚不像觚。

【譯文】
孔子說:「觚不像個觚了,這也算是觚嗎?這也算是觚嗎?」

【評析】
孔子的思想中,周禮是根本不可更動的,從井田到刑罰;從音樂到酒具,周禮規定的一切都是盡善盡美的,甚至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在這里,孔子概嘆當今事物名不符實,主張「正名」。尤其是孔子所講,現今社會「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這種狀況,是不能讓人容忍的。

【原文】
6•26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1)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2)也,不可陷(3)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注釋】
(1)仁:這里指有仁德的人。
(2)逝:往。這里指到井邊去看並設法救之。
(3)陷:陷入。

【譯文】
宰我問道:「對於有仁德的人,別人告訴他井裡掉下去一位仁人啦,他會跟著下去嗎?」孔子說:「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君子可以到井邊去救,卻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騙,但不可能被迷惑。」

【評析】
宰我所問的這個問題的確是比較尖銳的。「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對此,孔子的回答似乎不那麼令人信服。他認為下井救人是不必要的,只要到井邊尋找救人之法也就可以了。這就為君子不誠心救人找到這樣一個借口。這恐怕與他一貫倡導的「見義不為非君子」的觀點是截然相反的了。

【原文】
6•27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1)之以禮,亦可以弗畔(2)矣夫(3)。」

【注釋】
(1)約:一種釋為約束;一種釋為簡要。
(2)畔:同「叛」。
(3)矣夫:語氣詞,表示較強烈的感嘆。

【譯文】
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習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叛道了。」

【評析】
本章清楚地說明了孔子的教育目的。他當然不主張離經叛道,那麼怎麼做呢?他認為應當廣泛學習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禮」來約束自己。說到底,他是要培養懂得「禮」的君子。

【原文】
6•28 子見南子(1),子路不說(2)。夫子矢(3)之曰:「予所否(4)者,無厭之!天厭之!」

【注釋】
(1)南子:衛國靈公的夫人,當時實際上左右著衛國政權,有yín亂的行為。
(2)說:音yuè,同「悅」。
(3)矢:同「誓」,此處講發誓。
(4)否:不對,不是,指做了不正當的事。

【譯文】
孔子去見南子,子路不高興。孔子發誓說:「如果我做什麼不正當的事,讓上天譴責我吧!讓上天譴責我吧!」

【評析】
本章對孔子去見南子做什麼,沒有講明。據後代儒家講,孔子見南子是「欲行霸道」。所以,孔子在這里發誓賭咒,說如果做了什麼不正當的事的話,就讓上天去譴責他。此外,孔子在這里又提到了「天」這個概念,恐怕不能簡單地說,孔子的觀念上還有宗教意識,這只是他為了說服子路而發的誓。

【原文】
6•29 子曰:「中庸(1)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注釋】
(1)中庸:中,謂之無過無不及。庸,平常。

【譯文】
孔子說:「中庸作為一種道德,該是的了吧!人們缺少這種道德已經為時很久了。」

【評析】
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作為一種道德觀念,這是孔子和儒家尤為提倡的。《論語》中提及「中庸」一詞,一條。中庸屬於道德行為的評價問題,也是一種德行,而且是的德行。宋儒說,不偏不倚謂之中,平常謂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又被理解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於對立雙方的任何一方,使雙方保持均衡狀態。中庸又稱為「中行」,中行是說,人的氣質、作風、德行都不偏於一個方面,對立的雙方互相牽制,互相補充。中庸是一種折衷調和的思想。調和與均衡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狀態,這種狀態是相對的、暫時的。孔子揭示了事物發展過程的這一狀態,並概括為「中庸」,這在古代認識是有貢獻的。但在任何情況下都講中庸,講調和,就否定了對立面的斗爭與轉化,這是應當明確指出的。

【原文】
6•30 子貢曰:「如有博施(1)於民而能濟眾(2),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3)其猶病諸(4)。夫(5)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6),可謂仁之方也已。」

【注釋】
(1)施:舊讀shì,動詞。
(2)眾:指眾人。
(3)堯舜:傳說中上古時代的兩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樣。儒家認為是「聖人」。
(4)病諸:病,擔憂。諸,「之於」的合音。
(5)夫:句首發語詞。
(6)能近取譬:能夠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譯文】
子貢說:「假若有一個人,他能給老百姓很多好處又能周濟大眾,怎麼樣?可以算是仁人了嗎?」孔子說:「豈止是仁人,簡直是聖人了!就連堯、舜尚且難以做到呢。至於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幫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過得好,也要幫助人家一同過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說就是實行仁的方法了。」

【評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實行「仁」的重要原則。「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在後面的章節里,孔子還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這些都說明了孔子關於「仁」的基本主張。對此,我們到後面還會提到。總之,這是孔子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社會基本倫理准則,在今天同樣具有重要價值。

5. 雙11光棍節祝福語一句話



1.雙11光棍節祝福語一句話

1、光棍節來四個一,四一代表四顆心,學習刻苦要用心,工作努力要順心,生活快樂要誠心,愛情甜蜜要真心,光棍快樂要開心,自在逍遙好鬧心!

2、北風吹來寒意濃,短息祝福來提醒:11月11日光棍節到了,單身漢要自己照顧自己,注意早晚添衣加被,預防感冒,保持體健。

3、美女總是遙不可及,是不是應該放棄;光棍節過了又過,是不是應該慶祝。在光棍節來臨之際,祝大家光棍節快樂!

4、光棍光棍,五棍合一:一棍開心快樂,二棍幸福美滿,三棍萬事順利,四棍一帆風順,五棍吉祥如橘頃神意,朋友,扛回家,好好保存。

5、看湖中的兩條魚兒水中嬉戲,看兩只小鳥天乎棗空中比翼雙飛,蝴蝶在花叢中雙雙飛。你羨慕,你期盼,你也想找個人來恩愛。今天是光棍節啊,祝所有的光棍早日告別光棍節,一樣嬉戲雙飛。

6、今天是光棍節,祝你天下的光棍,日日光棍,月月光棍,年年光棍,一輩子光棍。哈哈,開玩笑啦!

7、既然這樣,那隻好由神聖的法官來下判決了,證據確鑿,不容抵賴,最終判決:你,被可愛的光棍節,愛上了,從此將伴隨你一生一世!呵呵,光棍節快樂啦!

8、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工作雖要忙,戀愛亦別耽,雙手同時抓,幸福在眼前。11月11日光棍節到了,願早一天喝你的喜酒。

9、問君能有幾多愁,年年光棍年年愁。如今是百年一遇的神棍節,月老下凡牽紅線。願你能告別光棍,找到真愛!

10、光棍的心情是羨慕嫉妒恨,光棍的感覺是寂寞空虛冷,光棍的夢想是天賜良緣,光棍的願望是月老青睞。又到光棍節,願你找到另一半,心情變得更燦爛!

11、在這個妻管嚴的年代,聽說你在家裡居然是一把手,自己同意了的事情沒人敢反對,自己高興了等於全家都快樂,對了1111巨型光棍節到了,祝你這個光棍:節日快樂,早日當上二把手!

12、光棍節就到,讓我們堅持我是光棍我快樂的思想路線,以我的世界我做主為原則,以先立業後成家為戰略方針,堅持自由主義,獨立主義,珍惜婚前剩餘每一天。

13、光棍出馬,一個頂倆;光芒萬丈,缺個對象;光明磊落,過得快活;光宗耀祖,非你莫屬;光輝燦爛,瀟灑浪漫。小光棍節,願你煩惱溜精光,日子更風光。

14、站好站好,現在是見證奇跡的時刻。馬上開始:雙腳分開至肩寬,右手緊握手機,高舉過頭,好,現在扯開嗓子大聲念:賜予我妞吧,我是光棍!

2.雙11光棍節祝福語一句話

1、別說自己沒錢,別說自己不帥,挺挺寬闊胸膛,其實你很可愛,握下小小的拳頭,甩甩酷酷的頭發,噙著邪邪的笑容,邁著開牛牛的步子,走向暗戀中的女孩。祝光棍節快樂。

2、天氣轉寒,光棍節到來,要想取暖,先要脫單,找個伴侶,抱抱防寒,冬天再冷,心裡也暖,氣溫再降,也能禦寒,成雙成對,幸福甜甜!

3、你的性格陽光,想點子腦子靈光,看事很有眼光,煩惱全都拋光,霉運全出光,疲憊全走 光,今天是光棍節,願你再添一光,那就是:早日脫圓虧 光!光棍節快樂!

4、月光光,心慌慌,光棍想成雙;天蒼蒼,人茫茫,相親找對象;山高高,水長長,瀟灑走一場。小光棍節,願你早日脫「光」,人成雙,幸福快樂伴身旁!

5、光棍好,光棍棒,光棍生活真逍遙;沒人管,沒人鬧,孤單陪伴微笑活;想老婆,想女友,努力賺錢是王道;別著急,別煩躁,美好姻緣終會到。祝光棍節快樂!

6、渴望真情,比別人更迫切;追求完美,比別人更執著;有時會孤單,但是很安靜;有時會害怕,但是更堅定。光棍的真心,又有誰會懂?做一個快樂的光棍,光棍節快樂!

7、我是鐵棍,經過二十多年的磨練,終於變成鐵針,可憐我現在仍是單身,今日發條簡訊,希望大家能幫忙穿針引線,讓我找到另一半,最後祝你光棍節快樂!

8、光棍節到了,葉子離開樹,樹就成了光棍,天氣冷了,蛇也冬眠被凍成了光棍,這個節日莫要孤單,世界上光棍千千萬,快快樂樂過節日,何苦太煩悶!

9、寒冬也好,酷暑也罷,照顧好自己就好。一對兒也好,單身也罷,身體健康就好。情人節也好,光棍節也罷,過得開心就好。祝你光棍節快樂、身體健康!

10、光棍節,祝已婚的萬事如意,戀愛的愛情甜蜜,未成年的高好成績!重點祝女光棍一直青春美麗,男光棍永遠充滿活力,早日找到真愛,變成雙截棍!

11、我光棍我驕傲,別人約會我睡覺。七姑八姨把心鬧,心如止水煩惱拋,成雙成對固然好,江湖飄零亦逍遙。今朝把酒謀一醉,隨心而動是正道。祝光棍節快樂!

12、光棍節到,祝已成婚的「雙截棍」們萬事如意;戀愛中的「相思棍」們幸福甜蜜;還單身的「獨竿棍」們前程似錦;無論大棍、小棍、男棍、女棍。棍棍快樂!

13、人啊,最不想的事是單身,單身最不想過的節是光棍節,光棍節最不想的事是收到光棍節簡訊,收到光棍節簡訊最不想看到的是:祝你光棍節快樂!

14、11月11號,也就是傳說中的光棍節,請允許我代表我所認識的光棍向廣大光棍們表示衷心地祝賀和慰問,願大家早日找到另一半,變成雙截棍!

15、一個光棍空嘆息,兩個光棍不孤單,三個光棍喝點酒,四個光棍聚個餐,五個光棍去狂歡!今天光棍總動員,心情要燦爛!光棍節快樂!

3.雙11光棍節祝福語一句話

1、誰說兔子不能吃窩邊草,人熟下手要趁早;誰說美人只能配英雄,要看誰的鋤頭舞得好;誰說天涯無芳草,就看你去找不找;誰說多情總被無情惱,其實只是資源少;誰說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那是飽漢不知餓漢飢。光棍節將到,提前祝你早脫「光」,跟著幸福跑!

2、老哥們,1111又到了哦!你看你頭發都快白了,鬍子都那麼長了,人家的孩子都可以叫你叔叔了,你還是孤零零一個人,你這樣有意思嗎?你再不找個女朋友,就是老光棍啦!

3、一個光棍空嘆息,兩個光棍不孤單,三個光棍喝點酒,四個光棍聚個餐,五個光棍去狂歡!今天光棍總動員,心情要燦爛!光棍節快樂!

4、光棍節快到啦,我代表左鄰右舍、大姨媽二姨婆、父老鄉親及全國的男女同胞,祝所有男光棍,在光棍節找到親愛的、相愛的、深愛的人告別單身;祝所有女光棍找到一個你愛的、愛你的人告別單身。務必今年變成雙截棍!

5、光棍樂,光棍樂,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光棍苦,光棍苦,已是二十五,衣服破了沒人補。但願明年今日,不再是條光棍。

6、月明星稀,楊柳依依。又是一個美好的光棍節,但我身在佳節中,心中只是對你的思念。但願明年的今天,有你我不再孤單。

7、都曰剩女難覓友,實際大齡最成熟。知冷知熱最疼人,交為朋友是享受。高亭玉立似花艷,遠看嬌媚仙女般。近視淑女賢惠貌,只盼朋友成婚伴。願你1111早脫 光!

8、光棍節將至,多變的是天氣,不變的是關心和問候,不管現在的你是光棍還是雙節棍,我都要代表國際光棍聯合協會,將這條國際首條光棍節主題概念簡訊發給你,讓光棍節的幸福光芒照耀你的一生!請互相傳閱,也讓普天下的光棍、雙節棍感受到節日的喜悅!

9、【光棍節的N種過法】快樂法:一笑而過;認命法:得過且過;瀟灑法:飄過;實誠法:路過;懺悔法:閉門思過;傷心法:一個人過;惡搞法:讓別人不好過;有想法:愛咋過咋過;欲哭無淚法:正在過。光棍節,不管你怎麼過,都祝你逍遙快樂!

10、一個人,玩的就是那個酷姿;一個人,曬得就是那份瀟灑;厭煩了,咱就成家。1111吃喜糖啦!

11、又到一年光棍節,每逢此時倍思春,朋友安慰拼啤酒,親戚父母忙說媒。我謹代表「剩世王朝」,祝所有的「剩鬥士」、「必剩客」、「斗戰剩佛」、「齊天大剩」光棍節快樂,早日「脫 光」!別怕今年守空房,將來必定孫滿堂--俺支持你!

12、據說在光棍節這一天收到這條簡訊的人,數一數這條簡訊的字數,如果是雙數,今年就能順利「脫 光」,看看你的運氣吧!哈哈,你真的在數嗎?朋友啊,幸福是靠自己爭取的,去努力提升自己,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吧,愛情總會來臨!

13、2021光棍節要到了,有才華的可以吟詩作對,長相好的可以四處約會,臉皮厚的上街耍嘴,臉皮薄的回家去睡,玩浪漫的帶點玫瑰,沒情調的慢慢排隊,人緣好的隨便喝醉,人緣差的趕緊賠罪。不管屬於哪一類,快樂幸福都加倍。當然,傻傻笨笨的可以光看簡訊不回!

14、光棍好,光棍妙,光棍吃飽全家都不餓!

15、好哥們,小光棍節11.11又到啦,你怎麼還是孤零零一個人啊?晚上一個人睡冷不冷?周末一個人過無聊不無聊?放假一個人宅悶不悶?趕緊行動起來,去找一個女朋友來暖暖被窩吧!

6. 八字命運 男1981 06 01 上午9:15 生

公歷:數差1981年6月1日上午9:15農歷:辛酉年四月初十日命格:乙巳日庚午時壬辰時五行局:火土旺相,金水相生整體運勢:你是富有耐心和毅力的人,但前半生的生活比較平淡,需要不斷努力才能獲得成功。命中缺少水的元素,容易心浮氣躁和渙散,需要加強自我修養和精神方面的鍛煉。運勢開始向好的轉變是在中年後,會有機會創造事業和成就名聲,但需要注意不能過於自信和自負,要保持冷靜和謙虛。感情方面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需要更加理性和成熟地處理。家庭運勢譽早不錯,可以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幫助,但要保持良好的溝通和薯虛皮關系,才能得到更多的幫助和支持。

7. 何氏歷代名賢有哪些

何 武:字君公,西漢蜀郡郫縣人,為人仁厚,獎稱人之善,歷任御史大夫,大司空等官,封汜鄉侯,哀帝時與丞相孔光擬定限田、限奴婢方案。其逾限者歸官,以緩和矛盾。遭貴族官僚反對,未能實行,後王莽謀誅異己者,君國豪傑坐死者數百人,武自知難免,乃自殺。 何 敞:字文高,東漢扶風平陵人,水利學家,為人性直,出為濟南太傅,以寬和為政。有冤獄,以春秋大義斷之,百姓化其恩禮。和帝時任侍御史尚書,曾數次上書斥責外戚竇憲等貪暴專橫,力言為政以節省浮費,賑恤窮孤之要。後任汝南太守領導人民修治魚同 陽舊渠,民得其利,耕田增加三萬余頃。何 進:東漢大將軍,南陽宛人,何皇後的異母兄,時黃巾起義拜進為大將軍,率軍衛鎮京師,以功封慎侯及靈帝崩,皇子辯即位,以主幼宮廷內外不安,進謀誅宦官不密,反為所害。何 熙:字孟孫,東漢,陳郡陽夏人,少有大志。不拘小節,體貌魁梧,善為容儀,官御史中丞,晉大司農,永初間南翠於與烏丸俱反,以熙車騎將軍征之,暴疾,歿於征戰軍中,熙以忠孝傳家,有政能光大家聲,曾孫何變夔,字叔龍,仕魏位至文帝太傅,夔子何曾仕晉位至太尉,夔子何曾仕晉,位於太尉,夔孫何劭亦仕晉,位至尚書左僕射,世代卿相。何 晏:三國時玄學家,為魏晉玄學的主要創始者之一。字平叔(190-249),南陽宛(今河南省南陽)人。漢代大將軍何進之孫,曹操為司空時納其母,並收養晏。晏少時聰慧過人,曹操寵若諸公子。何晏娶金鄉公主為妻,賜爵為列侯。官拜散騎侍郎、侍中、吏部尚書,後為司馬懿所殺。何晏主張儒道合同,引老以釋儒。他在《道論》中說:「有之為有,恃『無』以生;事而為事,由無以成。」「無」是他對《老子》和《論語》中「道」的理解。他認為天地萬物都是「有所有」,而「道」則是「無所有」,是「不可體」的,所以無語、無名、無形、無聲是「道之全」。何晏與王弼齊名,是魏晉玄學貴無派創始人。今存《論語集解》、《景福殿賦》、《道論》等。何 休:字邵公(129-182),為董仲舒四傳弟子,東漢傑出經學家。歷17年撰成《春秋公羊解詁》,成為今文經學家議政的主要依據。何休的成就,是在六經的精闢研究上,他對於六經的造詣,當時的學者無人能及。他的著作,有《春秋公羊解詁》、《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等。據說,他晚年辭官不做,在北新城興蓋大批講舍,聚生徒數百人,朝夕勤講,使得一時教化大行。一二千年前,像這樣大規模的聚徒教學的人,恐怕屈指可數。何 攀:字惠興,晉蜀郡郫人,武帝時為廷尉平,廷尉卿諸葛沖以攀蜀士輕之。及嘗斷疑獄,申明曲直始嘆服,尋以功封西城侯,食邑萬戶,賜絹萬匹,攀讓所封及絹之半,余所受者,分給中外宗族,後除兗州刺史,固辭不就,攀居心平允,蒞官整肅。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遺滯,雖官居顯職,家甚貧,無妄媵伎樂。惟以周濟貧乏為事。何 琦:字萬倫,東晉廬江人,晉代三國論作者,其本是一個好古博學之士。可是為恐對母親供養不適,就勉強當了一名縣令。後來母親去逝,他說:「所以仕者,實博利祿以供親耳。今親已卒,復何求焉。」於是罷官歸野,耽玩典籍,以琴書自娛,成為一代高士,同時他的孝行也傳誦千古。何 充:字次道,東晉,廬江人,世代公卿,曾祖何禎,光祿大夫,祖何惲豫州刺史,父何睿安豐太守,成帝曰:「充風韻儒雅,器局方概,有萬夫之望。」官至吏部尚書、尚書令、左將軍、出將入相,以社稷為己任。晚年性好釋典,崇修佛寺。其弟准,位居宰輔,高尚寡慾,不以世出公卿門第,而視富貴如浮雲。准子淡。官至南康太守,孫元度。西陽太守,次孫叔度太常卿尚書。何 遜:字仲言,南朝梁,東海郯人。何承天曾孫,宋員外郎何翼孫。齊太尉中軍參軍何詢子。八歲能詩,弱冠州舉秀才,官至尚書水部郎。詩與陰鏗齊名,世號陰何。文與劉孝綽齊名,世稱何劉。其詩善於寫景,工於煉字。為杜甫所推許,有集八卷,今失傳,明人輯有何水部集一卷。何 遠:字義方,梁,東海郯人,武帝時歷官東陽太守,疾強富,憐貧弱,豪右畏憚,公清第一。凡所典郡,百姓立為生祠,終征西諮議參軍司馬。何 番:唐代和州人。事父母至孝,志潔行方,唐德宗朝居大學,每歲一歸省視父母不許,間二歲歸又不許。居五歲嗣以親且老矣不能自安,乃備揖諸生而去,為諸生堅留而止。初朱污反,諸生將從亂,蕃動以大義,故六館之士,無受污者。蕃居太學二十年,有死喪無以歸者,必助之。何尚之:字彥德,南朝宋廬江人。父何叔度,官歷吳郡太守、尚書,恭謹謙潔。尚之官歷中書侍郎、尚書吏部郎、中書令。位極顯貴而恭敬謹約,車服率素,妻亡不娶,又無姬妄,與少時若兩人,弟悠之義興太守,二弟愉之新安太守,三弟翌之都官尚書,子何偃字仲弘,宦歷丹陽丞、中書郎、吏部尚書。龔先人余蔭,世以為榮,平生喜談玄理,注有莊子逍遙篇傳世。孫何戢字慧景,拜駙馬都尉,歷官司徒左長史,高帝時遷吏部尚書。何無忌:晉代東海郯人,少有大志,忠亮任氣,為廣武將軍。桓玄篡位,與劉裕等起義兵,與玄戰。玄敗走,以興復功封安城郡開國公,後為廬循戰敗,歷聲曰:取蘇武節來,躬執督戰而死,謚忠肅。何佟之,字士威,南朝齊廬江人。晉豫州刺史何惲六世孫,宋員外散騎常侍何邵之之孫。佟之少好三禮,師心獨學。強力專精,手不輟卷,初仕齊,為園子助教,後仕梁為尚書左丞。所著文章禮義百餘篇傳世。子昌寓字嚴望,少而淳厚,通和訊愛,不雜交遊,君子多稱之,初仕宋官歷司徒東閣祭酒,後仕梁,任吏部尚書。孫敬容,字國禮,齊武帝以女長城公主妻之,拜駙馬都尉,後仕梁,官至吏部尚書、尚書令。何承天:南朝宋天文學家,東海郯人。五歲喪父,賴母徐氏撫孤成人。承天聰明好學,諸子百家,莫不博覽,歷官街陽內史,御史中丞等。世稱何衡陽。元嘉時為著作佐郎,撰修宋書未成而卒。承天博通經史,精天文律歷,曾上表指出沿用的景初干象歷法疏漏不當。奏請改歷,稱元嘉歷,對後世歷法影響很大。兼通音律,發明一種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能彈箏,復擅弈棋,著作有《報應問》、《達性論》,宣揚無神論。何敬叔:南齊,東海郯人,為余抗令。性情廉,不受禮儀,夏節至,忽榜門受餉,數日得米二千餘斛,悉以代貧輸稅。何思澄:字之靜,南朝梁,東海郯人,父敬叔,齊征東錄事參軍、余抗令。思澄少勤學,工文辭,官歷南康王侍郎、安成王左常侍兼太學博士、遷治書侍御史。思澄辭文典麗,著有文集十五卷,游廬山詩,釋典詩等傳世。與宗人子朗及遜俱擅文名,時人稱為東海三何。子朗字世明,早有才思,工清言。官歷員外散騎侍郎。有文集。何進滔,唐靈武人,曾祖父何考物,祖父何俊,皆為本州軍校。父何默,夏州衙前兵馬使。進滔承先世蔭,贈左散騎常侍,旋任衙內都知馬使。以功授兼侍御史,曉暢韜略,軍泉嘗連聲而呼曰:『『得衙內都知兵馬使何公,則三軍安矣。」故大得民情,累官至司徒,卒追贈太傅。子弘敬字重順。事母至孝。唐武宗嘗憐其連年征戰,在軍日久,予以定省之假。以功官歷東面招討使,檢討尚書左僕射,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唐懿宗初年,兼中書令,封楚國公。卒追贈太師。孫全嗥以世襲拜節度使。唐懿宗嘉其平亂有功官遷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力能繩其祖武。何易於:唐為益昌令,愛民如赤子,常杭州官橫征暴斂,鹽鐵者,公自焚其詔曰:「吾豈敢愛一身,以移暴於民乎。」觀察使素賢易於當民有死喪不能其葬者,輒自於俸余助之。召高年者坐,以問政之得失。凡民在廷者,易於常丁寧指曉其誰枉誰直,公正廉明,故獄中三年無一囚。後遷羅江令。刺史裴休嘗至其邑,導侍不過三人,佩其廉約,故世稱循吏。何仙姑,傳說中的女仙名,八仙之一。宋魏泰車軒筆錄十四說,北宋永州有何氏女,善言禍福,人稱何仙 姑。續道藏所呂祖志三部加以附會敷演,說她是零陵人,幼時採茶山中,為呂洞賓所度成仙。她生於公元937年(後晉天福二年)卒於1086年(宋哲宗元佑年)歷後晉、後漢、周、宋四朝,共14個皇帝,享年149歲,為武平縣有史以來最長壽之人。據典籍記載,她臨終時「空中有鼓樂聲,一朵祥雲從卧榻直上霄漢,見者無不驚異」。據《武平縣志》、《福建通志》、《古今圖書集成》等典籍記載,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即何大郎之女,她一生博愛仁慈,經常施葯施醫給貧苦人,博得民間廣泛敬仰。因此,名登仙籍,為全國人民所紀念。何景明:明朝文學家,稱「復古派」。字仲默,河南信陽人。八歲能詩古文,年方十五,舉弘治十一年鄉試。十九,舉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追吏部員外郎,擢陝西擴提學副使。景明為官,志操耿介,尚節義,薄榮利,有國士之風。其教諸生,專以經術世務,知名當世。景明所為詩文,不事摹仿,主創造,獨樹一幟。其詩備載於明詩選,與慶陽李夢陽,吳縣徐禎卿,歷城邊廷實,並稱四傑,卓然為有明一代大家。著有太復集,明史載文苑傳。何紹基:為晚清宋詩派作家,字子貞,清,湖南道州人。父凌漢字仙槎,嘉慶十年廷試探花,授編修。道光間,官歷順天府尹,大理寺卿,左副都御史,工部尚書,吏部尚書。歷主廣東,福建,浙江,順天鄉試,紹基道光進士,也主試福建,貴州,廣東,父子同持文柄,為人物之權衡,時人榮之。咸豐二年,簡四川學政,旋主山東灤源,長沙城南書院,教授生徒,曰助以實學。紹基,復博通經史,精律算,嘗據大戴考證禮經,貫通制度,頗見精切。又為水經注刊誤,於說文考訂尤深。論時推重蘇軾。黃庭堅,為晚清宋詩派作家。嗜金石,精書法,由唐碑,而上溯北朝楷法,尤得力於北魏「張黑女墓誌」及唐歐陽通,李邕,顏真卿。晚年日課尤勤,將篆書筆意,融合行楷書中,風格一變,自成一家。草書尤被舉為一時之冠。著有柬洲詩文集四十卷。卒年七十五。弟紹京。亦工於書。著有《說文段注駁正》、《東洲草堂詩集文鈔》等。何子淵(1865--1941):字臨淑,諱東漢,廣東梅州人氏;廬江堂源美公19世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叔衡:字玉衡,湖南省寧鄉人,清末秀才。發起成立新民學會,1921年出席中國共產黨一大代表,歷任中央工農民主政府中央執行委員,工業檢查部長,內務部代部長,臨時法庭主席。何香凝:當代傑出的女畫家,原名瑞諫,廣東省南 海人,廖仲愷夫人,早年加入興中會參與反清運動,歷任國家要職,為現代中國傑出的婦女領袖。對書法、詩、畫也頗有成就。與柳亞子、經頤淵等組成「寒三友社」作畫題詩,抒情述志,並成為嶺南畫派的著名畫家。何長工:原名坤(1900-1987),湖南省華客人。曾參加五四運動,並赴法勤工儉學。1922年加入共產黨。參加秋收起義,隨中央紅軍長征,建國後長期任地質部副部長,黨組書記,1975年任解放軍政治大學副校長,軍事學院副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何應欽:字敬之(1890-1987),貴州興義人,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國後任貴州講武學校校長,黃埔軍校總教官,國民政府軍政部長,抗戰任總參謀長,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1945年代表中國政府接受日本政府代表岡村寧次投降,後曾任國防部長,行政院長。何正文(1917-2000)四川省通江縣人。一九三二年參加當地游擊隊,後改為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四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七十三軍獨立營班長、排長,紅第三十一軍司令部手槍營排長、副連長,慶陽步兵學校連長兼軍事教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游擊隊大隊長,八路軍一二九師隨營學校連長、副營長兼主任教員,騎兵團參謀長,隨營學校訓練科科長,三八五旅司令部隊訓股長,七六九團參謀長,太行軍區第二、第五軍分區參謀長,第六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武沙縱隊參謀長兼十八旅旅長,太行軍區參謀長,第四軍分區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第九縱隊參謀長,第二野戰軍十一軍三十二師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川東軍區參謀長,四川軍區參謀長,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四次會議常委,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何新貴,男,1938年10月生,浙江省浦江縣人,漢族。1952年初中畢業於浙江省浦江中學,1955年高中畢業於浙江杭州第二中學,1960年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畢業。1967年北大研究生畢業。80年代初留學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計算機和信息科學系,研究資料庫及資料庫機技術。曾先後在國防部五院、七機部(後改航天部)和原國防科工委任技術員、工程組長、室主任、工程總師和所科技委主任和總工程師等職,現任中國載人飛船工程軟體專家組組長。技術職稱: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被授予少將軍銜。何定富,男,1948年生,湖北浠水人。1971-1980年在華中師范大學自學動物學專業及與動物有關的學科。湖北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理事。神農架自然博物館館長。收集並親自製作了各種藝術造型的脊椎動物標本200餘種、1500餘件,其工藝獨到、造型逼真傳神,既展示神農架林區的豐富陸生動物資源,也為撰寫神農架動物志打下了基礎。同時還多次接待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視察參觀,接待科技、教育、文學藝術、新聞記者等中外人士近萬人次,為神農架林區對外開放建立了一個重要窗口,還針對頻近滅絕的稀有動物提出了由野生變家生、又由家生變野的見解。1988年9月至1989年6月舉辦神農架大型珍奇展覽,並先後在武漢、宜昌、沙市、蚌埠等地巡迴展出。 現代名人 何厚鏵: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鴻燊:澳門首富,曾祖父是荷蘭裔猶太人何仕文,其曾祖父原姓Bosman其後代改姓何。何東(何啟東):香港開埠後的首富,父親是荷蘭裔猶太人何仕文,其父原姓Bosman其後代改姓何。何建華[4]:男,1959年5月2日出生,籍貫浙江省富陽市,浙江省桐廬縣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四級高級法官,浙江省法院人才庫成員,中國法學會會員,1996年榮立個人三等功,1997年榮獲桐廬縣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4年榮立個人二等功,2005年獲杭州市學習成才個人十佳標兵,在《人民司法》、《中國審判》、《法律適用》、《刑事法律文件解讀》、《民事法律文件解讀》、《法學雜志》、《中國律師和法學家》等期刊發表法學論文50餘篇,多次在全國獲獎,並多次獲得成果獎。何守信:香港著名男藝人。何家勁:香港著名男歌手、演員。何可欣: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奧運冠軍。何炅(10張)何寧: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何雯娜:中國國家女子蹦床隊隊員、奧運冠軍。何勇:黨和國家領導人之一。何沖:中國跳水隊隊員,奧運冠軍。何潔:中國著名的「超級女聲」。何炅:中國著名演員,湖南衛視主持人。何慶魁:中國著名編劇。何潤東:中國著名男演員。何政軍:中國著名男演員。何暢:中國著名播音員、編劇、導演。何平平:世界上最矮的人 。何晟銘:中國著名男演員。何椿霖: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長。何志嵩: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何虹氚:中國廚師文化奠基人,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秘書長。何姿:中國女子跳水隊運動員,奧運冠軍。2012年第18屆國際泳聯跳水世界盃女子雙人3米板冠軍。2012年倫敦奧運會與吳敏霞搭檔獲得女子雙人3米板冠軍。

8. 能評價下莎士比亞的《亨利四世》嗎

《亨利四世》

——不朽的傑作

《亨利四世》上下篇和緊隨其後的《亨利五世》是連續性的作品,其描 寫的重點是亨利五世繼位前後的事件。

相反亨利四世在劇中並不顯得重要。

全劇有兩條線索,一是老國王亨利四世發兵平定北方貴族叛亂,一是王 子哈爾開始不務正業,與一群市井流氓混在一起,後來與他們斷絕關系鏈高談,參 加平叛戰爭,立下戰功,最終成為一個賢明的君主。

兩條線索交叉前進,互 相映襯。

《亨利四世》上篇寫國王即位後時時想到自己的御座系篡奪而來,良心 十分不安,再加上太子哈爾鎮日與一群流浪漢廝混,吃喝嫖賭,打家劫舍, 全無正形,老國王非常氣憤和懊喪,覺得這是上帝對他篡位的一種懲罰。

他 為了排遣國內人們的不滿情緒,決定派兵參加十字軍,去耶路撒冷保護聖陵。

但消息傳出,棚碰宗室里的反對派諾森伯蘭伯爵和北方貴族摩提默發動叛亂,他 們得到了蘇格蘭人和威爾士人的支持。

諾森伯蘭伯爵的兒子霍茨波是一員勇 猛的戰將,在他的指揮下,叛軍所向無敵,一時朝野震驚,亨利王父子動用 全部兵力,御駕親征,王子一改舊習,積極參戰。

其實王子是個富於心計的人。

他身在酒肆,心想天下,對自己的將來早 已胸有成竹。

上篇第一幕第二場,在和酒肉朋友們打鬧一陣後,他有一大段 獨白: 我完全知道你們,現在雖然和你們在一起無聊鬼混,可是我正 在效法著太陽,它容忍污濁的浮雲遮蔽它的庄嚴的寶相,然而當它 一旦穿破丑惡的霧障,大放光明的時候,人們因為仰望已久,將要 格外對它驚奇贊嘆。

……只有偶然難得的事件,才有勾起世人興味 的力量。

所以當我拋棄這種放盪的行為,償付我所從來不曾允許償 還的欠債的時候,我將要推翻人們錯誤的成思,證明我自身的價值 遠在平日的言行之上,正象明晃晃的金銀放在陰暗的底面上一樣, 我的改變因為被我往日的過失所襯托,將要格外耀人眼目,格外容 易博取國人的好感,我要利用我的放盪的行為,作為一種手段,在 人們意料不及的時候一反我的舊轍。

這說明他並不是誤入歧途,而是把這當作一種手段,同下層群眾接觸, 了解民生疾苦,為將來實施有效的統治作準備。

果然,他幫助父王平定了北方的叛亂。

叛軍的首領比起他來黯然失色。

他們為了各自集團的利益,互相猜忌,加以傲慢輕敵,剛愎自用,很快敗在 王子的團結一致的雄師手下,即便叛軍猛將霍茨波號稱英勇無比,舉世無雙, 也無濟於事,終於在索魯斯伯雷戰役中被哈爾王子殺死。

上篇以王軍勝利告 終。

但叛軍並未全被消滅。

霍茨波的父親諾森伯蘭伯爵夥同約克大主教重新 集結軍隊,向王軍開戰,下篇就描寫亨利四世與哈爾王子第二次出征,出奇 計打敗了叛軍,在國內徹底恢復了和平局面。

正當大軍凱旋,舉國歡慶之時, 亨利四世大病不起,不久去世。

在他彌留之際。

哈爾王子一席肺腑之言,傾 訴自己內心所想,表現了他一貫深謀遠慮,使國王放心地把國事託付給他。

將上下篇連結在一起看,是在寫哈爾王子的成長過程。

莎士比亞注重把 他放在特定環境中,在與周圍各種人的對比中來刻畫他的性格特點。

在歷史 劇創作中,一般他很少對歷史事實做大的修改,也很少加進自己編排的東西。

但在這出戲中,他做了一些適合自己設想的安排。

如歷史上這場戰爭開始念嘩時, 國王亨利四世只有三十六歲,莎士比亞把他寫成一位老人;霍茨波當時三十 八歲,哈爾王子只有十幾歲,但莎士比亞為了戲劇效果,將他們寫成年齡相 當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

作者在劇作中常常將他們兩人相提並論,加以對 比。

全劇開始,老國王上場,憂慮重重,痛罵自己的不肖之子,而對霍茨波 這位勇敢的騎士贊賞有加 (這時還沒有叛變):「提起這件事,就使我又是 傷心,又是妒嫉,妒嫉我的諾森伯蘭伯爵居然會有這么一個好兒子,他的聲 名流傳人口,就象眾木叢中一株最挺秀卓異的佳樹,他是命運的驕兒和愛寵。

當我聽見人家對他的贊美的時候,我就看見放盪和恥辱在我那小兒哈爾額上 留下的烙印。」但正如前面說過的,王子是個有心計又有遠見卓識的人。

他 有時確有些任性使氣,但他勇於改正缺點。

有力的證明是他在酒店裡與小偷 為伍,曾被法庭拘押,在公堂上他對王家大法官大打出手,遭到監禁。

但在 他即位後,非但沒有報復大法官,而且稱贊他秉公執法,盡忠國事。

他的與 市民平等相處及認為接受大法官的懲罰是 「以身奉法」等,都有些人文主義 思想的色彩。

他繼位後立即疏遠了酒肆中的一班老伙計,但也不是一闊臉就 變,砍頭漸多的那種絕情,而是加以妥善安排,告誡他們要走正道、務正業。

後來在 《亨利五世》中,莎士比亞又寫他在阿金庫爾戰役前,微服私訪,給 戰士們以極大鼓舞,表現了他的大智大勇。

莎土比亞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場 合和手法來寫他的優點。

如在本劇中王子與霍茨波在戰場上相遇,王子使用 的語言生動貼切,庄嚴崇高,相反,霍茨波講話,正象他的名字所顯示的 (Hotspur熱馬刺),急躁,狂妄。

二者的優劣是很明顯的。

然而 《亨利四世》中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戰爭,而是其中的喜劇場面。

最受觀眾歡迎的角色不是王子,而是一個荒唐的大肚漢約翰·福斯塔夫爵士。

他是一個騎士,但早已破落,幾乎絲毫也沒有騎士們應有的榮譽感。

他 的外貌就很滑稽,一個大得出奇的肚子,大得他看不見自己的膝蓋。

好酒貪 杯,腦滿腸肥,一路走過,貧瘠的土地立刻就會泛出油膏。

他雖白發蒼蒼, 但是個好色之徒。

他的境況很糟,照他自己的話說就是 「錢袋的消瘦已經無 葯可醫了。」然而他不願放下騎士的臭架子,總想過不勞而獲的寄生生活。

因此他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混跡於下層社會,幹些陰暗的勾當。

他不是一個 平常的市井流氓,他能說會道、妙語連珠,厚顏 *** ,肆無忌憚。

在快嘴桂 嫂開設的野豬頭酒店裡,遇上親王後,他更是無法無天,把他的那套路數發 揮到極致。

王子經常拿他開玩笑,他呢,鬼機靈,倚老賣老,象個小丑和弄臣,說 些逗樂的話,因此深得王子的歡心。

上篇第二幕他和王子打鬧,最後玩起了 游戲,福斯塔夫扮演老國王教訓王子,演得一本正經,聲調沉鬱,淚流滿面, 談到王子在外面交的那些朋友,他不忘贊賞自己幾句。

他說他注意到在那些 人中有一個德行高尚的人,這個人儀表堂堂,體格魁梧,是個胖胖的子; 他有一副愉快的容貌,一雙有趣的眼睛和一種非常高貴的神采,噢,想起來 啦,他的名字叫福斯塔夫,這個人是絕對不會干什麼荒淫放盪的事的。

當王 子扮演父王的時候,就把他好好地數落一頓道:那是魔鬼扮成的胖老頭,一 只人形的大酒桶,一個充滿著怪癖的箱子,一個塞滿了 *** 的櫃子,水腫的 膿包,龐大的酒囊,堆疊著腑臟的衣袋,肚子里填滿著臘腸的烤牛,道貌岸 然的惡徒,一個須發蒼蒼的罪人,空口說白話的無賴,邪惡而可憎的誘惑青 年的老撒旦。

福斯塔夫是難不倒的,他總是振振有詞,為自己辯護。

不怕別 人嘲笑是他最堅強的防禦武器。

在劇中幾個喜劇場面里,他都是主角,巴道 夫、波因斯等人只有聽他神吹。

單看他諷刺巴道夫的紅鼻子用的一連串比喻, 就可知他的領導地位是不可動搖的。

劇中最有趣的是他受親王等人的愚弄,丑態百出而又強詞奪理的場面, 第二幕第四場他去蓋茨山上搶劫,哈爾王子和波因斯知道了,偽裝成劫匪在 福斯塔夫搶得東西後突然殺將出來,福斯塔夫鬼哭狼嚎、抱頭鼠竄。

但當回 到野豬頭酒店,驚魂甫定,趕緊把自己的劍砍出幾個缺口,當眾 (王子也在 場)誇起口來。

他義正詞嚴地嚷道,願世上沒膽的懦夫們都遭瘟疫,世上難 道真的沒有勇士了嗎?還說什麼好人都上了絞架了,剩在英國的總共還不到 三位,其中的一個已經發了胖,一天老似一天。

當王子問他為什麼這么光火 時,他大罵王子等人都是懦夫,說自己早上帶了幾個人去搶了一千鎊,可是 有一百來個人把他們包圍,奪走了勝利果實。

還說他跟十二個人展開白刃戰, 有四個穿麻衣的惡漢撲向他一人,但一會兒在他嘴裡就變成七個,再說下去 升為十一個了。

越說越離奇,什麼天黑得簡直瞧不見自己的手,三個穿草色 衣服的雜種在背後向他舉刀猛刺。

等王子戳穿他的謊言時,他不但不覺得羞 愧,反而用詭辯術為自己開脫,說這是本能使然。

本能是可以摧毀一個人的 勇氣的,他怎麼能向金枝玉葉的王子行刺呢?因為本能的作用,他才變成一 個懦夫,他將要把這回的事終身引為自豪……

福斯塔夫活活是個酒囊飯袋,走幾步路就汗流浹背。

貪享受又吃不得一 點兒苦,尤其貪生怕死。

所以在戰場上他出盡洋相。

雖是騎士但對榮譽毫不 介意,這與叛軍將領霍茨波形成鮮明對比。

後者把榮譽視為生命,為它不惜 一切。

所以哈爾王子在殺死他後還稱贊他有高貴的心靈,對他表示了敬意。

而福斯塔夫在戰場上東躲 *** ,轉動他那自私自利的念頭: 嗯,可是假如當我上前的時候,榮譽把我報銷了呢?那便怎麼 樣?榮譽能替我重裝一條腿嗎?不。

重裝一條手臂嗎?不。

解除一 個傷口的痛楚嗎?不。

那麼榮譽一點不懂得外科的醫術嗎?不懂。

什麼是榮譽?兩個字。

那兩個字榮譽又是什麼?一陣空氣。

好聰明 的算計!誰得到了榮譽?星期三死去的人。

他感覺到榮譽沒有?沒 有。

他聽見榮譽沒有?沒有?那麼榮譽是不能感覺的嗎?嗯,對於 死人是不能感覺的。

可是它不會和活著的人生存在一起嗎?不。

為 什麼?譏笑和毀謗不會容許它的存在。

這樣說來,我不要什麼榮 譽;榮譽不過是一塊招牌。

我的自問自答,也就到此為止。

在戰場上,他遇上叛將道格拉斯,嚇得失魂落魄,剛一交手就倒地裝死, 他的理由是 「智慮是勇敢的最大要素,憑著他我才保全了性命。」當他爬起 來看見叛軍首領霍茨波的屍體 (是王子殺死他的)時又嚇得渾身發抖,生怕 霍茨波是假裝死亡突然起身要他的命。

於是又找了劍在屍體的大腿上添加一 個傷口。

等確認了霍茨彼是死的,他又心生一計,要扛了敵帥的屍體,去見 老國王,邀功領賞,等遇上王子的揭發時,他憤憤地叫道:世人都是這樣善 於說謊!說他怎樣與對手惡戰了足足一個鍾頭,他到死都要堅持說,霍茨波大腿上的傷口是他刺的。

這一場戲中福斯塔夫的表演活靈活現,成串的妙語, 拙劣的詭計,使人讀之忍俊不禁。

福斯塔夫的惡行可以說層出不窮。

在 《亨利四世》下篇,他利用徵兵機 會,貪贓枉法,營私舞弊。

他總能為他的惡行找到堂而皇之的至少也是說得 過去的理由。

他徵兵來到鄉下,沉吟道: 「既然大魚可以吞食小魚,按照自 然界的法則,我想不出為什麼我不應該抽他幾分油水。」他征來的兵盡皆老 弱殘廢,因為那些有油水可抽的富人為了逃避兵役,都給他賄賂。

他得意揚 揚地吹噓說,他已經把一百五十個兵丁名額換到了三百多鎊錢。

在福斯塔夫經常出入的野豬頭酒店裡,聚集著大批市井之徒。

他們—— 酒保、快嘴桂嫂、波因斯、巴道夫等——以及鄉村法官夏祿等人的戲在劇中 佔了較大的篇幅,以描寫他們為主的喜劇場面起著與戰爭場面穿插相間的效 果,場景從宮廷到酒店,又從酒店到營地、戰場,時而嚴肅,時而輕松,既 增加了全劇的趣味性,又得以展示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

人們把這個劇的背 景稱作 「福斯塔夫式背景」就是強調了莎士比亞描寫平民社會的卓越成就。

福斯塔夫這個角色受到當時觀眾,上到女王,下到平民百姓的一致喜 愛。

他那整天興趣盎然的樣兒,他的自知自炫的邪惡,他那笨拙地步的聰明 和詭計,就象一個頑皮的孩子,或者說象馬戲團的小丑,逗得所有的人開懷 大笑。

他是莎士比亞戲劇中使人難忘的人物形象之一。

9. 辯論會 善意的謊言 正方

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謊言(反方)
1. 當貧窮的母親把僅有的飯菜留給兒女,同時隱瞞了自己還餓著肚子的事實,難道您還要指責善良、崇高的母愛「不誠信」嗎?其實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善意的謊言的影子,從病榻前含淚的安慰到委婉拒絕時的客套,從愛人間的海枯石爛到詩人筆下的綺麗誇張,但它們都沒有那麼可怕,讓對方辯友談「謊」而色變。

2. (對方一辨論述中,指出當一個人面對兩種義務時,當彼此矛盾時,要緩解另一方義務。但正方一辯並沒有論述善意的謊言與誠信是矛盾的啊。怎麼能直接下結論,善意的謊言一定會緩解誠信義務呢?) 請對方辯友注意,我方一辯已清楚陳述,謊言本身應具有欺騙的功能,只有惡意謊言才是出於欺騙,請正方不要把「謊言」概念的外延縮小。

3. 善意的謊言與誠信是不同范疇的道德規范,不會發生矛盾,就像汽車不會撞上飛機一樣。 誠信:信,中國文化中「信」與「義」構成「信義」,是一種人文精神,做人的准則。「信」與「「誠」相連,形成「誠信」這一道德規范,是泊來品,近代西方法學先賢提出「契約社會」的概念,人與人各種的關系都是契約關系,在這樣的社會中,誠信是社會道德的最底線,我國建立市場經濟後,要建立規范的有序的市場,誠信也就成了最重要的准則。所以,現代意義的「誠信」是市場運行的道德准則。

4. 善意的謊言,從出發點和結果看各種各樣的善意的謊言,都是為了保護對方的情感,維護對方的心理健康和愉悅,是一種人文精神。由於善意的謊言的存在,世界變得更美好,更溫馨,更和諧,世界才會充滿愛,充滿陽光,兒童健康成長,老人盡享晚年,病人充滿希望。 所以,這是兩個不同領域的道德准則,不會相互沖突,相互矛盾,善意的謊言不會妨礙誠信。
善意的謊言不是「謊言」(有惡意的謊言)。

5. 對方辯友已經承認了善意的謊言的存在。親朋好友並不會影響治療,實際上是為了更好的治療,壓力只會影響病情。一個母親與丈夫離婚了,當時孩子還不懂事,這位母親告訴孩子,你的爸爸是一位海員,現在在國外,過些日子就會回來的。孩子對生活充滿期望,從來沒有因為自己家裡缺少一個成員――爸爸而苦惱過,自卑過。後來,母親梅開二度,又找了新的丈夫,建立了新的家庭,於是她又對孩子說:你爸爸從國外回來了。於是,孩子同爸爸之間沒有任何隔閡,情同父子,父親因為孩子沒有見外,也對孩子視如己出。每日給孩子輔導,孩子健康成長,成為名牌大學的學生。等到有一天,孩子大學畢業了,她終於發現自己的爸爸不是親爸爸,她雖然也哭了,也為自己受到欺騙而苦惱,但是,他終歸會明白,母親這樣做是對的,否則她不會有快樂的童年,不會有健康的心理,不會有良好的學業成就,不會有美滿的家庭,不會有……(太多太多)。

6. 人們總是對謊言習慣性地給於貶義。這是因為當今社會誠信危機,其實謊言是中性的。即使當今社會提出誠信道德,也沒有要求在各種環境下都要講大實話,不允許謊言的存在,善意的謊言不是「謊言」(惡意的謊言),與誠信不相矛盾,是有其存在空間的,如果大家對「謊言」兩字不喜歡,我們可以介意語言學家再造一個詞,諸如「虛言」、「婉言」來確卻表達善意謊言這一語意。 如:1.善意的謊言,拋開了醜陋,而來到美麗的世界! 2.善意的謊言,摒棄了自私,而來到誠信的人間!
請對方辯友舉出實例,有誰因為善意的謊言而受到傷害?造成誠信的失損?

7. 正方三辯所說「善意的謊言更多的是借口」 ,這句話需要不需要論證?在沒有論證的前提下,是否可以直接引用?正方三辯直接論證「借口」的危害,是有嚴重邏輯錯誤的。同時,我發現對方辯友在多處存在邏輯錯誤,在此,不一一列舉。 我方要求對方列舉實例,對方卻說實例比比皆是,還是沒有舉出一例。 善意的謊言是人人盡知其意的,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何須再下定義呢?
正方三辯反復強調善意的謊言是慢性中毒,有隱蔽性,可是並沒進行嚴密的論證,也沒有舉出一個實例,而是直接下了結論,我方不能苟同。 請問對方辯友,善意的謊言到底怎樣破壞誠信的?

8. 欺騙肯定是謊言,而善意的謊言不一定就是欺騙。 謊言有惡意與善意的兩種。說謊是人的一種本能,至於是否誠信,關鍵在與哪種謊言。那麼惡意的謊言當然可以說是欺騙,惡意的謊言是為說謊者謀取利益,以強烈的利慾,薄弱的理性,把他人當作靶子,不惜傷害他人的行為,是一種損人利已的行為表現。心術不正的人,不管如何偽裝,如何花言巧語,如何絞盡腦汁為自己惡意的謊言冠上善意的高帽,其所說的謊言都帶有惡意目的性。可善意的謊言則不然,它是出於善良的動機,以維護他人利益為目的和出發點的。善意的謊言本身的性質決定它並非惡意,而是建立在內心之誠,之善的基礎上,本身善良的人在某種狀態下「被逼」說出的謊言是善意的,這種謊言對主體來說是一種友善,一種關心。這種謊言也是一種處世的方式,是一種替人著想的品質的體現顯然,善意的謊言無礙誠信。沒有謊言的世界如同沒有灰塵的地球,是不存在的,關鍵是我們怎樣去利用它。善意的謊言不妨礙誠信。

9. 第一:善意的謊言是出於善良的動機,以維護他人利益為目的和出發點。眾所周知,矛盾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分,特殊性包含與特殊性之中而區別於普遍性。就其善意的謊言本身的性質決定它並非惡益,而是建立在內心之誠,之善的基礎上,而惡意的謊言是為說謊者謀取利益,以強烈的利慾,薄弱的理性,把他人僅作為手段,不惜傷害他人的行為。本身善良的人在某種狀態下「被逼」說出的謊言是善意的,這種謊言對主體來說是一種友善,一種關心。而心術不正的人,不管如何偽裝,如何花言巧語,如何絞盡腦汁為自己惡意的謊言冠上善意的高帽,其所說的謊言都帶有惡意目的性。顯然,善意的謊言無礙誠信。
第二:善意的謊言是一種處世的方式,是一種替人著想的品質的體現。
一個身患絕症的病人的親友總是用善意的謊言將他的病情說的很輕,鼓勵他配合醫生治療,相信在座各位不會因此而指責他們不誠信吧?! 相反是惡意的真實,一個俘虜在敵人的利誘下說出了己方的兵力部署,有人認為他誠信嗎?對敵人的誠欣就是對國家的背叛啊!
廣州腦科醫院司法鑒定科主任說:「說謊是人的一種本能,至於是否誠信,關鍵在與哪種謊言。」
一句在不直接傷害追求者基礎上表達拒絕愛意的謊言;一個在盛情男卻下而又不願意使邀請者失望的表達力不從心的謊言在人際交往中是不可或缺的。它使我們更游刃有餘的處世不驚,而不象一顆多棱的堅石,劃的別人頭破血流,自己也遍體鱗傷。
可見,人與人之間需要一層保護色和潤滑擠。自打從伊甸園被逐出之時,人們就不在赤裸相間而是圍上樹皮草葉了不是嗎???
第三:善意的謊言雖然是謊言的一種,但是不能說謊言就一定有礙誠信,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誠信之所以得到大家的推崇,是因為它是善意的不欺騙,善意的謊言在表面看來,似乎有礙誠信原則,但從本質上看,它之所以存在,是因為說出真話有礙善良的原則。
善意的謊言與誠信,實際是對立統一的關系,而那種所謂的違背恰恰為誠信提供了有益的補充,並不是有礙,打個比方:規定馬路上同一方向的行人只能佔有半條馬路,並不有礙大家的通行啊!
第四:沒有謊言的世界如同沒有灰塵的地球。我方同意善意的謊言無礙誠信並不等於我們提倡它,其關鍵在於度。
說謊是什麼?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就定義為:不實事求是,說假話,誇大,掩蓋,歪曲事實真相。那我們的生活就充滿了大大小小的謊言,從煽動性極強的廣告到情人間的甜言蜜語,無一不充斥著誇張的言辭,就連文學作品本身也成了謊言。人人心中都有謊言的標准,怎樣把握這個度,是我們首先思考的。與動機不良的謊言相比,善意的謊言會使人們的感情變的更融洽,和諧,生活變的更有滋有味,它可以巧妙的避免沖突,實現情感溝通和順利交往,又怎樣妨礙誠信了呢?
因此,我們更要學會辨別惡意的謊言,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同時,提高自身修養,思考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至於那些溫馨的,讓生活充滿情趣的;至於那些充滿仁慈,惻隱之心的謊言,就讓它們綻放吧!
相信在善意的天空下,我們的世界會更美好!!

10. 誰知道中國有那些清官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清官[轉帖]
中國古代十大清官

內容摘要:中國古代涌現了不少維護封建統治階級利益的清官,本文介紹了其中最具代表意義的十位清官的主要事跡。

關鍵詞:中國 古代 清官

在封建社會中,民間對好官稱為清官。在正式的典章史籍中,對好官一般不稱清官,而叫"循吏"、"良吏"、"廉吏"等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官僚機構的國家,從司馬遷的《史記》開始,就出現了對官僚的類型化評價。好官的標準是什麼?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側重點。司馬遷的標準是:行教、清廉、守法。在崇尚法家政治的戰國、秦及漢初,守法是最主要的好官標准。到了"獨尊儒術"時期,推行教化又成為好官的標准。但因教化的成效很難考核,從三國未年開始,根據司馬懿的思想,清、慎、勤成為正式的為官標准化,清官也就逐漸成為好官的代名詞。�
封建社會的清官,其實都是統治階級的代表,都是為維護封建統治服務的。只是,比之於貪官而言,他們畢竟對人民有益,為人民做過一些好事,對社會歷史起過一定的作用,也更為人民所稱道;他們廉潔奉公、公正執法的一面,對今天的法治建設與廉政建設,仍不乏學習、借鑒意義。因此,我們從中國古代的清官中,選取了其中最具代表意義的十人作一簡要介紹。

西門豹--春秋戰國時期魏國人。當時鄴地是魏都的重要門戶,且是戰略要地,但天災人禍不斷,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門豹擔任鄴縣令,治理鄴地。西門豹到鄴地後,微服私訪,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婦"事件,智懲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實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時,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發展農業生產,使鄴地百姓逐步富庶起來。西門豹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後,鄴地百姓專門為他在漳水邊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趙廣漢--字子都,西漢時期涿郡蠡吾縣人。曾任守京兆尹、潁川郡太守、京兆尹。在潁川郡任太守期間,是趙廣漢前期治理的最佳階段,他不畏強權,精明強干,剛到任的幾個月時間,就做了兩件大事:一殲拆是打擊豪門大族的勢力,緩和社會矛盾;二是加強地方管理,轉變當地的不良風氣。其威名由此流傳,《漢書》本傳中就把擅長處理政務說成是他的天性。趙廣漢在擔任京兆尹時,表現出高度的責任心,處理各項公務,往往通宵達旦。並且善於思考,講究辦事效率。在其治理期間,京兆地區政治清明,官屬和百姓無不交口稱贊。但京兆尹的職責在於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腳下,日常處理政務容易得罪皇親國戚和當朝顯貴,所以,雖然趙廣漢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斬的下場。趙廣漢任京兆尹期間,為官廉潔清明,威制豪強,深得百姓贊頌。�

黃霸--黃霸(?-公元前51)消睜,字次公,西漢時期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史學家班固評論說:"自從漢朝建立以來,要講治理百姓的官吏還是數黃霸第一。"黃霸還在年少時,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由於漢時並無科舉制度,漢武帝為緩解財政困難,發布詔令,凡是向國家貢獻財產的給官做。黃霸便用糧食換了一個卒史。從政後,奉公守法,以廉為本;體察民情,以勸課農桑為重。特別是黃霸斷案,崇尚仁政,反對酷刑;對疑案堅持從輕處理;主張對犯罪實行外寬內明,教化為先,把重點放在防患於未然上,所以,黃霸為官,百姓擁護,朝廷滿意,屬下悅服。黃霸也因此從一年俸二百石的小史,一直升到了朝廷的丞相。其中,以在當時的大郡--潁川郡任太守的政績最為突出。此前,潁川郡是一個豪強地主稱霸一方,百姓流離失所的地方,他到任後,大刀闊斧,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視農桑,施行教化,經過幾年的精心治理,潁川出現了太平安定,吏治清明,生產發展,"田者讓畔、道不拾遺"的太平景象,皇帝拿改歲因此下詔稱頌黃霸是良吏中的最優秀者。�

徐有功--徐有功(?-702),本名徐弘敏,唐朝長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專司審案的官吏。在古代,大多數官職都是行政司法混一的,只有在朝廷才有專門的審案官,但在官僚體系中地位極低,也難有作為。徐有功雖長期擔任專職審案官,卻因敢於嚴格守法,犯顏直諫,執正、平反成百上千冤案,救活人命多達萬人以上而名留青史。徐有功先後任過蒲州司法參軍、司刑寺(即大理寺)司刑丞、秋官(即刑部)員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職。徐有功為官之時,正值武周時期,上有武後作亂,下有酷吏網羅,執法守正彼為不易。由於徐有功前後執正大案六七百件,救活人命數以萬計,因而難免得罪酷吏、奸臣,頻遭彈劾、推審,但最終皆因找不出他貪贓或徇私枉法的證據,使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兩次被罷官又兩次復出,盡管如此,他仍持志不渝,不阿諛奉承,一心執法守正。也正因如此,使徐有功能成為歷史上罕見的一位名留青史的專職"法官",被當時人譽為"自古無有"的好官。�

狄仁傑--狄仁傑(公元607-700),字懷英,唐朝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應試明經科(唐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從而步入仕途。從政後,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初任並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屆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處理了前任遺留下來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沒有一人再上訴伸冤,其處事公正可見一斑,後人據此編出了許多精彩的傳奇故事,連荷蘭也有人以此為題材,編了一本《大唐狄仁傑斷案傳奇》。

陳希亮--字公弼,北宋時期眉州青神(今屬四川)人,原籍京兆(今陝西西安市)。他從進士及第開始,為官30餘年,先後任過知縣、知州、知府、轉運史等地方官,也曾到首都開封府及朝廷任職,不論是在地方還是京城為官,陳希亮嫉惡如仇,不考慮個人的禍福進退,為平民百姓稱頌,使王公貴人害怕。後因辛勞過度而逝世,享年64歲。著名文學家蘇軾,自稱平生不為人作行狀墓碑,但他十分敬佩陳希亮的為人,擔心陳希亮的事跡失傳於後世,而破例寫下了《陳公弼傳》。�

包拯--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開始立志要為國家出力,"竭忠死義"。包拯仕途的起點是知縣,後歷任知府、轉運使等地方行政長官;擔任過監察御史等監察大臣、戶部副史等掌理國家財政的高級官員、都部署等軍事要職;當過外交使節出使遼邦;最有名的是做過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所以後人稱他為包待制、包龍圖、包學士。他在開封任知府雖僅一年多的時間,但死後,開封百姓卻在開封府署旁邊建了一座包公祠,以紀念和供奉他。包拯一生清廉簡朴,從不講究排場,即使做了大官,穿著仍與布衣時一樣;對貪污深惡痛絕,在給仁宗的奏疏《乞不用贓吏》中說"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 他一生嚴於律己,身體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頓吏治,打擊貪污,深受百姓歡迎,離任時當地精製一好硯相送,他都婉言謝絕,"不持一硯歸";他一生鐵面無私,不避權貴,執法如山。對皇親國戚、宦官權貴的不法行為,一律極力主張繩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獄,是包拯生前與死後深為百姓所贊揚和稱頌的主要內容。
包拯在當時和後世都享有盛名,特別在死後,作為清官的典型形象,被不同體裁的文藝作品大肆渲染,使之帶有神奇色彩。隨著國際上文化交流的進展,包拯這個歷史人物和藝術形象還贏得了世界的聲譽。雖然史料中的包拯與藝術作品中的形象相差懸殊,但包拯的一生,既能得到封建最高統治者的賞識,也受到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下層人民的擁護和愛戴,作為清官確實是非常典型的。�

況鍾--況鍾(公元1383-1442),字伯律,號如愚,明朝江西靖安縣龍岡州人。況鍾一生出色政績在蘇州知府任上,他直接減輕官糧,實行折征的辦法減輕百姓負擔,穩定和發展經濟。同時,整肅吏治、端正風氣,注意清理冤獄,為民伸冤。他排了一個日程表,每天勘問一個縣的案,周而復始,從不間斷。在剛到任的八個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經他審理過的案子,無論大小,都能基本做到百姓不叫冤枉,土豪不敢再為非作歹。現在,只要一提起況鍾,人們立即就會想到《十五貫》故事裡那位甘冒風險、敢於伸張正義、為民伸冤的清官。除此之外,他還做了興修水利、舉辦學校、推薦賢才等造福一方的好事。況鍾任職十三年間,三次離任三次留任,替蘇州百姓辦了不少實事,最後積勞成疾,病逝於蘇州任上。當地百姓為紀念況鍾,在他死後,蘇州和七個縣都建立了祠堂。�

海瑞--海瑞(公元1514-1587),字汝賢,海南瓊山縣人。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轉折時期。表面一片昇平,其時危機四伏。海瑞年青時,便對社會問題表現了極大的關注。在戶部供職時,出於對國家財力的憂慮,為進諫迷信道教、一心求仙而縱容各地大興土木修建廟壇道觀的嘉靖帝,以六品小官身份抱著必死決心毅然上疏。這次他呈上的奏疏便是有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後人稱為《治安疏》。奏疏遞上後,海瑞即被入獄,好在不久嘉靖病逝、新帝在丞相徐階的勸說之下,才得以獲赦,官復原職,並逐步升至應天十府巡撫等職。之後,他為匡正時弊,嚴肅法紀,主持制定了貪污滿"八十貫絞"等嚴刑。他鐵面無私,對一直有恩於他的老丞相徐階也毫不留情,將徐家仗勢多佔的40萬畝良田退還原主,將欺壓良民的徐階的兩個兒子及20多個家人依律問罪。縱觀海瑞為官,歷經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多次冒死進諫,雖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的根本利益,但他嚴於執法,除暴安良,生活清廉,同情百姓,招撫流亡,注意發展生產,興修水利,限制大地主無止境的盤剝,改革落後的風俗習慣,等,得到了百姓的廣泛擁護,其行為具有不可否認的歷史進步作用。�

湯斌--湯斌(公元1627-1687),字孔伯,別號荊峴,晚又號潛庵,祖籍保南睢州(今睢縣)。主要政績在康熙朝,官至內閣學士、江寧巡撫、禮部尚書等。湯斌為官一生,除著書立說,發展理學學說外,幾乎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河務和漕運的治理上,並注意為百姓減輕負擔、賑災救施、興利除害,從而始終躬身實踐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民本"思想,為變"滿目榛荒,人丁稀少"為"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做出了一定貢獻,其為官清廉,至死僅遺俸銀八兩,連買棺材的錢都不夠,真正可謂是一代清官。

熱點內容
稅收法律知識心得體會 發布:2025-01-14 17:39:12 瀏覽:198
勞動法公休假規定怎麼休 發布:2025-01-14 17:21:06 瀏覽:614
勞動法單休雙休 發布:2025-01-14 17:18:44 瀏覽:784
州地區法院 發布:2025-01-14 17:09:53 瀏覽:37
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第六批 發布:2025-01-14 16:16:23 瀏覽:444
本辦法規定了 發布:2025-01-14 16:15:44 瀏覽:664
公司律師管理 發布:2025-01-14 16:06:04 瀏覽:439
西昌市人民法院法官 發布:2025-01-14 15:57:29 瀏覽:155
藝術品成交確認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4 15:53:25 瀏覽:95
民法中的過錯 發布:2025-01-14 15:46:58 瀏覽: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