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的權益保障

法官的權益保障

發布時間: 2023-05-18 12:25:13

法官如何保障司法公正

我們每一位法官都要通過公正的司法審判與裁決,使法律的尊嚴得到維護,從而使正義之光普照大地,沁入每個公民的心田。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和實現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近些年,一些司法個案因其強烈的價值沖突迅速點燃了輿論之火,最終殃及司法權威。備受公眾矚目的「勸阻吸煙猝死案」以及山東「辱母案」就是如此。雖然兩起案件最終都得以改判,也贏得了公眾的廣泛稱贊,但留下的思考空間仍然很大。有人說,兩起案件改判充分說明了審級職能的良好運作,正義必須有程序作為保障才得以實現。這樣的說法在法律人的認知中當然沒有問題。但可惜,社會生活邏輯並不是法律邏輯。或許在公眾的眼裡,此時的二審改判充其量也只是被公眾批判後的「亡羊補牢」,刻上了輿論壓力使然的印象。要想徹底扭轉這一現象並逐步贏得公眾的信任,時間的量度是必需的,但除了時間,我們還必須時時追問自己:作為法官如何讓公眾在個案中體會到正義,讓判決呈現情理法的交融統一;我們有何種制度設計,保證在一些復雜而尖銳的領域,讓司法的判斷更加符合公眾的一般期待?
法官必須理解司法裁判在當代的特殊意義。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加強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設,強化社會責任義務、規則意識作為一項重要的目標提出,突顯其立足當下的重大意義。從當前來看,雖然國家建設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社會主體的規則意識缺失實質上成為制約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筆者認為,這種界限意識的模糊大致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
個體之間權利沖突不斷加劇,反映的是個體與個體界限意識的模糊。
第二,
個體公德觀念的缺乏,反映了個體與社會界限意識的模糊。
第三,
部分人員對國家與個體公私界限意識的模糊。司法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保駕護航者,其在當代的一個重要角色就是通過法律適用確立規則,樹立公民的邊界意識。權利與自由本身並非一己之私,而是同時具有積極和消極的雙重性,由此也使得權利與自由具有了社會屬性,此時的界限之爭就容易引發社會利益之爭,外加多元化社會價值泛濫特點,使得司法機關在界限的確立上容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甚至強烈的批判。
但是不論如何,充分認識司法裁判在當代、在國家現代化進程中這一特殊使命,我們才能在宏觀和微觀雙向層面上把握好裁判的價值選擇和方向。只有意識到界限問題的敏感和價值沖突,才能在司法裁決中時刻提示自己如何矯正自己的個體認知而使裁判契合普遍的價值觀念。
讓制度設計保障司法裁判功能的實現。公正的實現涉及復雜的認知。法官對生活世界的認識,取決於他自身的閱歷和素養。我們不贊成相對主義的正義觀念,但恐怕也必須承認,法官對法律、對社會的認知與其個體主觀差異密切相關。我們既然要保障法官的依法獨立裁判權,就應該容忍基於不同視角對同樣案件的不同看法。那麼,我們真正要考慮的就不僅僅是二審審級監督職能如何良好發揮作用,而是如何通過制度設計保障司法裁判中法律規范的目的得以正確的實現以及在個案中如何防止個體化的理解過分偏軌。
「讓審理者裁判,讓裁判者負責」是本輪司法改革重要的方向,體現了中央對司法規律的深刻認知。但是,如何讓審理者裁判好依舊是一個需要探索的大問題。長期從事一線審判工作的法官都能夠感覺到,繁重的審判工作讓法官或多或少的失去了個案研究的動力,強大的司法慣性,會讓法官因循舊判,成為司法的「機械操作者」。一些個案被推上公眾輿論風口很多情況下實屬偶然。一旦被輿論炒作,法官此時才會具有「反省」意識,堅持或者矯正自己的慣性思維。這就提示我們,通過有效的制度設計保證案件特別是敏感案件的規范化裁判,防止認識偏差對於防範此類問題具有重大的意義。依筆者淺見,我們是否可以考慮一下幾個方面:
第一,
強化對重大案件的流程跟蹤。保證案件的審理程序、事實認定、擬裁判意見能夠得到有效監督。
第二,
強化合議庭功能的發揮,確保合議庭對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的准確性。
第三,
著力在橫縱雙軸中完善法官會議制度的系統化結構。逐步強化法官會議的審議程序,通過制度設計將「他的事」轉為「我的事」,從而避免「我的案件我負責,別人案件別人負責」的心態,真正提升法官會議的專業性和嚴肅性。今後可考慮將法官會議通過模塊化置入法官個人的案件審判系統之中,作為業績、考評的一部分歸入法官的整個評價系統之中,有效促使法官會議成為保證案件質量、轉換法官視野的有效手段。
注重法律思維和方法,讓法律立足於現實生活。多年以來,對於法律思維和方法的專業化訓練不論在教育的層面還是在實踐的層面,筆者認為,都還有相當的不足。任何一門學科,從理論到實踐,從科學的角度觀察無疑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法。偏離基本的方法,制度預設的結果實現就會充滿不確定性。法律規范是抽象的評價體系,並借語言予以表達。法律對行為的評價形成了一種相對穩定的體系,這種體系並不顯現於語言的表面,往往深層於規范背後的法律體系之中。對法律的適用就是行為評價的制度落實。對法律的發現無疑就是要揭示出立法者的評價意圖、評價順位。從另一角度,法律均通過文字予以表達,而文字往往存在著一個「語義空間」。法官必須做的就是,在語義空間之內,選擇那些對特定法條而言最恰當的含義。只有在法官解釋確定語義並考慮規范體系,以及基於利益衡量對不確定法概念、一般條款的解釋和價值補充後,才能適用於具體的案件。而對這些問題的把握,必須具備一定的法律思維和對法律基本適用方法的掌握。
當前,從筆者的個人感受觀察,法官經常處於一種矛盾糾結的狀態。法官希望所有裁判有法可依,追求理性的法律評判,願意以三段論的演繹邏輯進行推理,但這些都有待法律方法的適用,方能夠得到妥善的處理。當然,法律並不是科學意義上的真理體系。但是,它卻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方向,讓我們沿著合理性的路徑無限趨向於公正的實現。法律思維和方法能夠給司法提供了說明和批判的依據,讓司法在多重價值觀念中尋找契合的路徑。因而,必須用法律方法將法律邏輯與現實生活邏輯連接起來,在法律解釋中實現法律和現實生活的融合。
堅持法官的專業定力和公正裁決底線,讓永恆的正義之光普照大地。司法與民意的沖突無法完全消弭,總有一些人基於自己的判斷訴說自己的價值觀念。我們既要看到這種「對抗」的永恆性,也要看到以己之力盡力消弭沖突的可能性。但是,這種對沖突消弭的可能性不意味著盲目屈從外界壓力,相反,對真知灼見堅守的那種「定力」往往可能引導普遍價值的回歸,最終喚醒公眾的記憶力。司法的特性就在於,法官追求法律的規范目的實現,判決著力於法律效果的理性敘事。這與基於感性、基於碎片化信息來源的公眾判斷有截然不同。既然如此,法官就必須站在自己專業的角度考慮利益的平衡,以消滅沖突為目的的迎合最終不但會使司法權威受到損害,更容易使法官喪失對正義與良知的洞見,左右搖擺,畏首畏尾。因而,法官必須要保持自己的專業定力,讓通過專業技術控制的真正意義上的裁決,最終實現普世的公平正義。我們每一位法官都要通過公正的司法審判與裁決,使法律的尊嚴得到維護,從而使正義之光普照大地,沁入每個公民的心田。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和實現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❷ 我國法官應該履行的義務有哪些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七條的規定,法官應當履行下列義務:(一)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二)審判案件必須以事段宏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秉公辦案,不得徇私枉法;(三)依法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四)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維護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五)清正廉明,忠於職守,遵守紀律,恪守職業道德;(六)保守國家秘密和審判工作秘密;(七)接受法律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
上述法律是關於法官應當履行哪些義務的規定。人民法院的法官作為國家審判機關的工作人員,不但應當依法履行法律賦予的神聖職責,還應當履行法律規定的相應的義務。
根據本條的規定,法官主要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法律的制定依據。憲法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障。憲法賦予了人民法院審判權,作為行使審判權的法官必須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原則,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有任何頌談超越法律的特權。法官是國家司法權的具體運作者,是執法者,法官的這一特殊身份要求法官在行使審判權時,必須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依照法律的規定進行審判活動,依法辦案,不能違背憲法和法律,隨意作出判決。因此,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是法官履行職責的首要義務。
(二)審判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秉公辦案,不得徇私枉法。人民法院的法官在審理案件時,必須以事實為根據,必須在查明案件事實的情況下才能定案,這里的「事實」必須是法官以客觀存在的、經過調查屬實、有證據證明的事實為依據,而不是靠主觀想像、推測,甚至有所懷疑的所謂的「事實」。
(三)依法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這里的「訴訟參與人」是廣義的,既包括刑事訴訟法中規定的「訴訟參與人」,即主要是指當事人、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也包括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中規定的「訴訟參加人」,即主要指當事人、訴訟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規定,在不同的訴訟、不同的訴訟階段,訴訟參與人享有相應的訴訟權利,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貫穿整個訴訟過程的始終,如被告人的辯護權、律師的調查取證權、證人的出庭作證權、當事人的上訴權、反訴權等。依法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是審判活動正常進行和保障公正審判的前提,是法官在審判案件過程中必須遵循的。
(四)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維護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法官行使國家的審判權,是代表國家對案件進行審判,因此,必須維護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同時,法官還代表國家維護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正當的合法權益。這里的自然人包括我國公民,也包括外國公民;法人包括機關法人、社會團體法人、企業法人、事業單位法人等;其他組織包括沒有取得法人資格的聯營、企業或者事業單位的分支機構等。
(五)清正廉明,忠於職守,遵守紀律,恪守職業道德。這是對法官自身素質的要求。由於法官在案件的審理中處於主導地位,掌握案件的裁判權,因此,必須清正廉潔,不貪贓枉法,忠於職守,並且嚴格遵守審判紀律,恪守作為一名法官所應當具備的職業道德,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案件在公正的情況下審理。新的法官法在本項中增加了「恪守職業道德」的內容。主要是考慮法官不但要廉潔奉公,還要恪守作為法律工作者最起碼的職業道德,這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
(六)保守國家秘密和審判工作秘密。法官在審判工作中經常會遇到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嚴格保守國家秘密是一名法官必須具備的素質。對於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辦理。根據法律規定,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握櫻冊一律不公開審理。對於法官在審理案件時知悉的當事人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也應當嚴格按照審判紀律,不得隨意散播。另外,法官還應當保守審判工作秘密,對於審理案件形成的內部意見,內部材料和不應當透露的其他與審判工作有關的材料,一律不得泄露。
(七)接受法律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這里「接受法律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包含以下內容:第一,依照法律規定,人民法院對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負責,受其監督並向其報告工作,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要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在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對人民法院進行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中也會涉及到某些法官;第二,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要受人民檢察院的監督。人民檢察院是法律監督機關,對於法官在審判活動中有違背法律的地方,人民檢察院有權提出糾正意見,進行法律監督;第三,法官的審判活動還要受其他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組織的監督,對於人民法院審判活動違背法律規定,其他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組織有權提出意見;第四,法官的審判活動還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人民法院的審判權歸根結底是人民賦予的,因此,其公正審判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同時,也應當接受人民群眾的廣泛監督。應當注意的是,上述監督不是代替法官辦案,發現法官有違反法律的地方,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提出監督意見。
綜上所述,你知道我國法官應該履行什麼義務了嗎!
法律依據
《法官法》第七條 法官依法履行職責,受法律保護,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❸ 怎樣才能保證每一位法官的審判都是公平和正義的

嚴格意義上來說沒有辦法保障,法官每一次審判都是絕對公平公正的,因為關於法律的公平性問題,審判的合理性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法學界所討論的,有爭議的東西。任何一個法律他制定的時候,從完全信息的角度出發,他是公平合理的,但現實中不存在絕對的完全信息。

完全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因為就算是叫一個法學教授來,所以說就把張三叫來,他也不敢保證自己所經手的這個案件都是絕對的公平公正地了解他的信息,是完全的嗎?法律的適用是唯一的嗎?法官本身審判的時候沒有任何遺漏的點嗎?這些誰也不敢保證是絕對不會出問題的。所做的一切審判都是以信息有限為前提的,自然就不敢說能做到絕對的公平。

❹ 法官的職責和義務是什麼

法官的職責有依法的參加合議庭審判或者是進行獨任審判的案件;同時還有其它所規定的職責;對於法官司的義務有嚴格的遵守憲法和法律,再者就是保守國家秘密和審判的工作、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五條法官的職責:
(一)依法參加合議庭審判或者獨任審判案件;
(二)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七條法官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
(二)審判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秉公辦案,不得徇私枉法;
(三)依法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
(四)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維護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五)清正廉明,忠於職守,遵守紀律,恪守職業道德;
(六)保守國家秘密和審判工作秘密;
(七)接受法律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
讓慶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八條法官享有下列權利:
(一)履行法官職責應當具有的職權和工作條件;
(二)依法審判案件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三)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被免職、降職、辭退或者處分;
(四)獲得勞動報酬,享受保險、福利待遇;
(五)人身、財產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護;
(六)參加培訓;
(七)提出申訴或者控告;
(八)辭職。
第九條擔任法官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差兆;
(二)年滿二十三歲;
(三)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四)有良好的政治、業務坦敬素質和良好的品行;
(五)身體健康;
(六)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三年。
獲得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或者非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一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
綜合上面所說的,法官是依法可以判決案件的審判人員,而且在自己的職責中也應該要按法律所規定的條款來進行處理,盡可能以最大的權益保障公民的利益,只要給出的判決結果合理、合法那麼就算是履行了自己的義務,如果在審判中有任何的差錯,那麼也是會承擔法律的責任。

❺ 為什麼法官還必須保護那些立法者認為值得保護的總體利益」

法官必須保護那些立辯友豎法者認為值得保護的總體利益,是因為法官作為司法機關的一員,其職責就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因此,法官必須遵守法律,尊重立法者的意願,他們認為攜大值得保護的總體利益,就是要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告信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以及維護社會的穩定和秩序。同時,法官也要維護公民的基本權利,以及其他社會公共利益,以確保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法官必須保護那些立法者認為值得保護的總體利益,以確保社會的公平正義,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以及維護社會的穩定和秩序。

❻ 法官的權利

法律分析:法官應當是獨立的、中立的享有法定的裁判權,具有當然的裁判權威的第三方。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十一條 法官享有下列權利:

(一)履行法官職責應當具有的職權和工作條件;

(二)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被調離、免職、降職、辭退或者處分;

(三)履行法官職責應當享有的職業保障和福利待遇;

(四)人身、財產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護;

(五)提出申訴或者控告;

(六)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

❼ 法官有什麼權利和義務

法官是指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產生,在司法機關(一般指法院)中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是司法權的執行者。在不同法系的國家中法官的角色不盡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響或掣肘、剛正無私地根據法律判案。
法官的職責:
(一)依法參加合議庭審判或者獨任審判刑事、民事、行政訴訟以及國家賠償等案件;
(二)依法辦理引渡、司法協助等案件;
(三)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責。
法官在職權范圍內對所辦理的案件負責。
法官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
(二)秉公辦案,不得徇私枉法;
(三)依法保障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
(四)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維護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
(五)保守國家秘密和審判工作秘密,對履行職責中知悉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予以保密;
(六)依法接受法律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
(七)通過依法辦理案件以案釋法,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八)法律規定的其他義務。
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除履行審判職責外,還應當履行與其職務相適應的職責。
任職條件
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
(三)具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道德品行;
(四)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
(五)具備普通高等學校法學類本科學歷並獲得學士及以上學位;或者普通高等學校非法學類本科及以上學歷並獲得法律碩士、法學碩士及以上學位;或者普通高等學校非法學類本科及以上學歷,獲得其他相應學位,並具有法律專業知識;
(六)從事法律工作滿五年。其中獲得法律碩士、法學碩士學位,或者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的,從事法律工作的年限可以分別放寬至四年、三年
(七)初任法官應當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適用前款第五項規定的學歷條件確有困難的地方,經最高人民法院審核確定,在一定期限內,可以將擔任法官的學歷條件放寬為高等學校本科畢業。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八條法官的職責:
(一)依法參加合議庭審判或者獨任審判刑事、民事、行政訴訟以及國家賠償等案件;
(二)依法辦理引渡、司法協助等案件;
(三)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責。
法官在職權范圍內對所辦理的案件負責。

❽ 法官身份保障制度

法律分析:1.法官的身份保障。法官的身份需要保障,是由司法的公正與獨立原則和法官職位的穩定性要求決定的。2.法官的經濟保障。法官的經濟保障是指法官在職和退休後的物質待遇受到法律保障。如果法官的經濟地位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則可能導致法官為物慾所動,產生司法腐敗,破壞司法公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一條 為了全面推進高素質法官隊伍建設,加強對法官的管理和監督,維護法官合法權益,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保障法官依法履行職責,保障司法公正,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❾ 法官身份保障制度

法律分析:司法獨立和公正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來保障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使法官不致因獨立、公正行使職權而受人身、財產乃至社會地位等方面的貶損。現代法官保障制度應包括身份保障和經濟保障兩個方面。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保障法官權利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 法官法第八條和公務員法第十三條規定的法官享有的權利應當予以充分保障,各級人民法院應當通過有效工作,切實維護法官依法履行職責時享有的各項權利。

第二條 保障法官依法審判案件,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各級人民法院應當採取必要措施保障法官依法審判案件不受干涉,對干涉者可以向有關機關提出予以處理或者處分的司法建議。

第三條 保障法官履行職責應當具有的職權。

熱點內容
濰坊司法鑒定 發布:2025-01-14 02:18:44 瀏覽:236
采礦權司法拍賣 發布:2025-01-14 02:10:24 瀏覽:637
合同法分類 發布:2025-01-14 01:13:24 瀏覽:533
理財代持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4 01:09:07 瀏覽:12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具體包括哪些分類 發布:2025-01-14 00:50:06 瀏覽:614
勞動法企業如何辭退職工 發布:2025-01-14 00:42:44 瀏覽:520
政府出具證明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3 23:49:18 瀏覽:957
法院馨華園 發布:2025-01-13 23:31:48 瀏覽:389
道德與法治的關系論文 發布:2025-01-13 23:06:30 瀏覽:247
計件工資勞動法最新 發布:2025-01-13 22:57:56 瀏覽: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