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民事調解

法院民事調解

發布時間: 2023-05-21 09:54:47

❶ 民事起訴法院會進行調解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的進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發生一些糾紛事情是常有的事情,對此由於人們法律意識越來越強,很多人為了避免麻煩都會採取訴訟的形式進行解決,走法律的程序,但很多人有疑問的是民事訴訟法院會不會幫忙調解,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民事訴訟法院會調解嗎
答案是肯定的。
法院調解概述
是指在人民法院審判員主持下,雙方當事人自願就民事權益爭議,平等協商,達成協議,從而解決糾紛所進行的活動。
法院調解的原則
1、當事人自願原則,包括程序和實體兩方面;
2、查清事實,分清是非的原則;
3、合法原則,包括程序合法和實體合法兩方面。
法院調解的程序
1、調解的開始、調解的進行、調解的開始是由當事人申請,法院也可以依職權主動提出建議,經當事人同意後開始、調解是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進行。
2、調解的結束、調解因未達成協議或者雙方達成協議而結束、
調解書及調解的效力
1、調解書:是由人民法院製作的,以調解協議為主要內容的法律文書。
2、調解書的基本內容:調解書應寫明訴訟請求、案件事實和調解的結果,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
3、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情況:
(1)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
(2)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
(3)能夠即時履行的案件;
(4)其扮敬他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案件。
4、調解的效力:調解具有與判決同等的效力。
目前法院調解之不足
1、調解無期限和法官職權主義色彩過重。《民事訴訟法》第九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主持」,第九十九條規定:「調解未達成協議的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但在實踐中經常出現審判員一人主持調解和調解無期限的現象。由於實行審調合一制度,審判員往往在獲得當事人調解意願表示後,便自行提出調解方案,並利用其優勢身份和調解無明確期限的缺陷,給予當事人以時間壓力、經濟壓力、名譽壓力等,迫使當事人一方犧牲部分合法利益達成協議,以解決糾紛。
2、變相剝奪了當事人的上訴權。《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七條第三款規定:「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也就是說,雙方當事人在簽收後,調解書便對雙方產生約束力,當事人不得反悔和上訴,即便是顯失公平也無法救濟。如此以來便出現了變相剝奪當事人上訴權的現象,對於法官專橫和調解無期限的缺點造成的不自願調解也就缺乏監督和解決方法。
3、當事人的民事權利易受侵害。因為法官的職權影響等原因,使得調解的成功往往是以權利人作更多的讓步為代價的。實踐中常出現的情況便是法官「以判壓調」,由於法院的考核中,調解結案越多,政績越好,為了績效考核,很多法官經常違背當事人的意願,以判決相要挾,或者誘使當事人雙方服從法官的調解方案,導致雙方權利失衡。
4、不利於提高審判工作質量,雖然《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事實,進行調解」,但在實際上調解廳罩慎往往不需要查明事實,分清是非,只要當事人能達成協議就行,由此便會造成部分是非不分甚至違法的調解案件。
5、雙方合意中會存在非法選擇。由於雙方當事人的妥協退讓以及對法律法規的不了解,協議內容有可能違反法律規定,倘若法官急於求成只管高效結案,不注意合法性審查,則會導致調解協議的內容違法。
從上面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於悶唯民事訴訟法院調解的問題,相信大家都知道了是會幫忙進行調解的,由於民事訴訟不涉及到刑事問題,故其基本都是雙方的一些糾紛行為,只要當事人同意基本就不會有著什麼量刑,故大家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首先協商處理。

❷ 民事訴訟前調解需要准備什麼

對民事糾紛請求法院調解時需要攜帶的材料是起訴狀、相關的證據材料和原被告雙方的身份證明,法院的調解並不帶有任何的強制性,所以,當事人可態蔽如以直接以起訴的方法向法院遞交訴訟狀,法院在審理之前一般情況下都會進行調解的。
一、民事糾紛去法院調解需要帶什麼?
1、起訴狀一份並按被告的人數提供副本。起訴狀正本和副本均必須提供原件,原告為個人的必須親筆在具狀人一欄中簽名。
2、主要證據材料,並按被告的人數提供副本(復印件)。
3、原、被告的身份證明。
二、民事訴訟法庭調解程序主要是什麼?
(一)調解的開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民事調解規定》)
第二條
對於有可能通過調解解決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應當調解。但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還債程序的案件,婚姻關系、身份關系確認案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質不能進行調解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不予調解。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院調解在訴訟的各階段、各審級中均可進行。具體來講,法院在案件受理之後開庭之前可以進行調解,在庭審過程中可以進行調解,在二審中乃至在再審中也都可以進行調解。根據《民事調解規定》,調解可以在答辯期滿後裁判作出之前進行,在徵得當事人各方同意後,法院可以在答辯期滿前進並咐行調解。庭審中的調解,通常情況下是在法庭辯論結束後進行。根據司法實踐,調解可以當庭進行,也可以在休庭之後另定日期進行。調解的開始,一般由當事人提出申請,法院也可以依職權主動提出建議,在徵得當事人同意後開始調解。
(二)調解的進行
1、調解的進行法院的調解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進行。調解工作既可以由合議庭共同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中的一個審判員主持;調解可以在法庭上進行,也可以在當事人所在地進行。法院進行一調解,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被邀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這里所說的有關的單位和個人,主要是指當事人所在的單位或對案件事實有所了解的單位以及當事人的親友,由他們來協助調解,有利於緩解訴訟的緊張氣氛,解除當事人思想上的一些疑慮,促成調解協議的形成。
2、法院調解應當在當事人的參加下進行,原則上要採取面對面的形式。根據《民事調解規定》,法院根據需要也可以對當事人分別做調解工作。調解的進行,當事人可以親自參加,也可以委託訴訟代理人代為進行調解。無訴訟行為能力的當事人進行調解,應當有其法定代理帆啟人代為進行。離婚案件原則上應由當事人親自參加調解,確有困難無法親自參加調解的,當事人應就離與不離問題出具書面意見。
3、調解協議通常是在調解方案的基礎上形成的。調解方案原則上應當由當事人自己提出,雙方當事人都可以提出調解方案。根據《民事調解規定》,主持調解的人員也可以提出調解方案供當事人協商時參考,雙方當事人經過調解,達成調解協議,法院應當將調解協議做記錄,並由當事人或經授權的代理人簽名。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調解協議違背法院調解有關原則的,人民法院不予確認。《民事調解規定》第12條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確認:
(1)侵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
(2)侵害案外人利益的;
(3)違背當事人真實意思的;
(4)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性規定的。
(三)調解的結束
調解結束調解因當事人拒絕繼續調解或雙方達成協議而結束。當事人拒絕繼續調解而未達成調解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對案件繼續審理,並及時作出判決;調解達成協議的應要求雙方當事人在調解協議上簽字,並根據情況決定是否製作調解書。
如果要請求法院調解的話,必須是以起訴的形式來處理,或者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方法就比較靈活了,也沒有具體規定要攜帶哪些材料,向當事人講清楚民事糾紛的具體情況即可。

❸ 法院調解是什麼意思

法院調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雙方當事人通過自願協商,達成協議,解決民事爭議的活動和結案方式。由於是在訴訟中進行的,也稱為「訴訟調解」或「訴訟上的調解」。
法院調解的性質:
法院調解的性質,應當是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審判權的一種方式。在調解過程中,人民法院是以法制教育和思想疏導方式,促成當事人達成協議結束訴訟,行使其審判權。法院調解不僅是一種重要的審判行為,也是一種重要的結御輪裂案方式。法院調解的這一性質,使之與訴訟外的調解、仲裁以及在訴訟中當事人和解區分開了調解適用的范圍
法院調解雖然是解決民事糾紛的一項重要的方法,但並非所有案件都適用調解。除了不適用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的案件,如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還債程序的案件外,涉及確認婚姻關系和身份關系的案件也不能適用法院調解。
調解與和解的區別:
調解與和解的共同點在於,兩者都是基於當事人對程序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不同點在於:(1)訴訟調解有法院的介入,是在法院支持之下完成的。和解是在沒有法院主導的情形下當事人雙方就程序問題和實體問題的處理達成的協議。(2)達成調解是法院結案方式之一。調解書具有與判決書相同的法律效力。和解協議不具有直接結案的效力(例如,當事人雙方盡管可以達成撤訴的和解協議,包括一審撤訴和撤回上訴等,但還是需要當事人具體實施撤訴行為,才能發生撤銷的法律效果),雖然民訴法規定,當事人雙方可以達成和解(第50條、第53條),但和解的效力並沒有具體的規定。和解協議書也不具有與判決書相同的法律效力。和解協議僅具有實體法上的效力。訴訟法上的效力尚未得到充分認可。此外,由於我國民事訴訟強調調解,法院有主動調解的職責,因此,和解在我國民事訴訟中的情形不多。
法院調解的原則:
1、自願原則
自願原則,是指人民法院必須在雙方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進行調解。當事人自願,包括程序上的自願和實體上的自願。程序上的自願,指以調解的方式來解決爭議必須徵求當事人的同意,當事人拒絕調解或不同意以調解的方式結案的,人民法院不能強迫當事人接受調解。實體上的自願,是指達成調解協議必須雙方自願,調解協議必須是雙方當事人互諒互讓,自願達成的。
2、查明事實、分清是非原則
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調解應當查明事實,分清是非。這一原則要求人民法院應當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進行調解。法院調解與判決一樣,是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的方式,因此以調解的方式處理民事糾紛,同樣要查明案件事實,分清是非。
筆者對將查明事實、分清是非作為法院調解的一項原則,持有異議。調解的目的就是解決糾紛,因此沒有必要將查明事實、分清是非作為一個原則和前提。一方面,正是因為案件的事實難以查清才給予調解的餘地,分清是否更是沒有必要,對於有些案件,尤其是涉及家事糾紛的案件也難以釐清是非。另一方面,是非問題不僅涉及法律,也涉及倫理與價值判斷的問題,在訴訟的程序論是否就未必妥當。在此,問題的實質還是在於調審合一模式中,沒有區分審判和調解屬於不同的思維邏輯和方法。作為審判的前提則必須查明事實,在事實基礎上正確適用法律。而調解恰恰則適用事實不清的情形,因為調解是一種模糊處理方法。法院調解包含了公權裁決和私權合意處分,因此也就導致法院調解制度必然產生矛盾。例如,一方面,作為合意處分,允鎮閉許調解對事實的認定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另一方面,作為一種公權的運用,調解又必須查明事實,分清是非。
3、合法原則
合法原則,包括兩個方面,程序上合法與實體上合法。程序上合法,是指人民法院主持的調解活動必須合法,必須符合民事訴訟法關於調解的程序規定。實體上合法,是指調解協議的內容合法,即雙方達成的調解協議不得違反法律的規定,不得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實踐中,對於如何理解合法原則存在歧義。有觀點認為,合法性還包括不得違反政策,並且只要不符合法律的規定就應認定為違反合法原則。筆者認為,合法僅僅是調解協議沒有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也不包括違反政策。這種理解是從民事調解的性質來認識的。在民事領域中,只要沒有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當事人對自己的權利都享有處分權桐態。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調解不得違反法律,且政策是一個相當廣泛和抽象的概念。。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十三條當事人以民事調解書與調解協議的原意不一致為由提出異議,人民法院審查後認為異議成立的,應當根據調解協議裁定補正民事調解書的相關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八條 下列案件在調解協議達成後,可以不製作調解書:
(1)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
(2)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
(3)能夠即時履行的案件;
(4)其他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案件。

❹ 民事調解是什麼意思

民事調解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既包括民事訴訟調解,即各級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程序中,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對爭議各方進行疏導規勸,促使其就民事爭議通過自願協商,達成協議的活動,又是人民法院審結案件的方式之一,也包括人民調解,是由居民委員會下設的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的調解。
民事調解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可以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主持並促使當事人雙方達成協議協商解決的制度。調解制度者衡作殲滑為解決糾紛的一種機制,是中國固有的傳統,在審判中佔有重要地位。民事調解發生在立案之前,期限為30日,當事人有權拒絕先行調解、申請終止先行調解、申請延長調解期限的權利,當事人拒絕先行調解、申請終止先行調解程序的,發院在3日內審查立案,案件轉入訴訟程序審理。
調解程序:
1、受理糾紛。當事人請求調解的糾紛及時調解;發現糾紛要主動受理及時調解首改做。
2、調查分析受理糾紛,要迅速查明糾紛發生的原因和爭議焦點,及時判明糾紛性質,是非曲直,進行研究分析;
3、調解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做好雙方當事人的工作,充分說理,耐心疏導,學習法律規定,消除隔閡,促使當事人達成調解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調解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人民調解,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說服、疏導等方法,促使當事人在平等協商基礎上自願達成調解協議,解決民間糾紛的活動。

❺ 民事糾紛調解流程

民事訴訟調解的流程:1、調解的開始。2、調解的進行。3、調解的結束包括兩種情況:(1)、因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而結束。(2)、因調解不成,未達成調解協議而結束。
民事訴訟調解的方式有哪些?
1、訴前調解。
訴前調解是在訴訟活動開始前,人民法院利用近年來開展的「法院幹警送法下基層」活動,同已建立的民調網路相結合,所進行的調解,將糾紛化解在基層,消化在初始狀態。
2、立案調解。
立案調解是人民法院在立案時,及早介入,對案件進行調解,是對訴前調解的一種有效補充。
3、庭前調解。
庭前調解指在訴訟程序啟動後,開庭審理之前,由法院組織糾紛當事人進行和解,並促使當事人達成合意從而解決紛爭的訴訟活轎如岩動。庭前調解是對適合調解的案件進行的先行處理程序,其顯著特徵是在法院的主持下對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根據案情和實際情況達成調解協議或轉入橡哪庭審程序,它能最大限度的促成和解,化解矛盾,提高訴訟效率。
4、書信(網路、簡訊)方式調解。
書信(網路、簡訊)方式調解是指當事人起訴後,人民法院以書信(網路、簡訊)往來調處糾紛的一種方式。
5、社會化調解。
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進行調解,根據案件需要,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群眾協助。被邀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按這一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或商事糾紛案件時,根據調解的需要,可以在政府的領導下,建立與政府職能部門、村委會、村民小組、街道、社區、工青婦等人民團體、人民調解委員會相配合的民調網路,利用巡迴辦案、幹警下基層的第一手信息作依託,召開調解會調處糾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八條當事人平等原則
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閉御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條法院調解原則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第十條審判基本制度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❻ 民事糾紛調解的原則是什麼

人民法院調解當事人之間的糾紛必須要遵守法律規定的原則,例如當事人自願原則,也就是說如果當事人不願意調解,那麼就不能夠採取調解程序。因此接下來將由為您介紹關於民事糾紛調解的原則是什麼及其相關方面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解決相應的問題。
一、民事糾紛調解的原則是什麼
1、依法原則,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進行調解,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沒有明確規定的,依據社會公德進行調解;
2、自願平等原則,在雙方當事人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
3、尊重當事人訴訟權利的原則,尊重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不得因未經調解或調解不成而阻止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調解工作紀律:
1、不得徇私舞弊;
2、不得對糾紛當事人壓制,打擊報復;
3、不得侮辱、處罰當事蔽毀人;
4、不得泄露當事人的隱私;
5、不得吃請受禮。
二、法院調解的特徵
1、法院調解,是雙方當事人在人民法院審判人員主持下進行的,由此達成的協議,是人民法院的審判職能活動同當事人的處分行為相結合的結果。所以調解與當事人和解有顯著區別。和解,是在沒有第三者參與下,完全由當事人自行協商、相互諒解所達成的協議,它是雙方當事人對自己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在民事訴訟進程中,當事人和解有兩種:一是民事案件審理過程中,雙方當事人就民事爭議自行協商所達成的和解;一是在執行程序中,雙方當事人就執行標的達成的和解。
2、法院調解,是按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程序進行的一種訴訟活動,它又是人民法院審結案件的一種方式,調解一旦達成協議就具有法律上的效力。所以它同仲裁機構和人民調解委員會等組織的調解又有區別。行政調解、仲裁調解和人民委員會的調解,屬於訴訟外的調解。行政機關、仲裁委員會和人民調解委員會,不能行使國家審判權。所以,它們的調解效力與法院調解效力也不盡相同。仲裁調解協議生效後,義務人不履行義務,權利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其協議不具有強制執行的效力。行政調解協議,一般也不能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法律領有規定的除外。而人民法院製作的生效調解書,與法院的判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具有給付性內容的判決,一方履行義務,對方當事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三、法院調解與訴訟外調解
與訴訟外的調解相比較,法院調解有這樣的一些特點:
1、法院調解發生在訴訟過程中。因此,當事人在此過程人所進行的行為,屬訴訟行為,對當事人產生訴訟上的約束力;訴訟外的調解發生在訴訟之外,當事人的行為無訴訟上的意義。
2、法院調解是在人民法院的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進行的。人民法院進行該活動,依據的是其審判職權,所進行的活動屬於審判活動,具有審判頌銀上的意義,具有司法的性質;後者的主持者是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委員、行政機關的官員、仲裁機構宏櫻備的仲裁員,所進行的活動不具有審判性,不具有司法的性質。
應當注意的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民事調解規定》),在訴訟中經各方當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委託與當事人有特定關系或者與案件有一定聯系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和具有專門知識、特定社會經驗、與當事人有特定關系的個人對案件進行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確認。
3、法院調解要遵循一定的法律原則和程序。在我國,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院調解要遵循當事人自願和合法的原則,應當在事實清楚、責任分明的基礎上進行,法院組織調解還需要有一定的程序;訴訟外的調解雖然也要求要當事人自願和合法,但這對它們而言不是法律規定的原則,在查清事實和分清責任的問題上也不像法院調解那樣嚴格,在程序上,訴訟外調解也不如法院調解規范。
4、法院調解如果成功,其所形成的調解協議或調解書生效後與生效的判決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法院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並簽收了送達的調解書的,訴訟結束;具有給付內容的調解書具有執行力。訴訟外的調解,除仲裁機構製作的調解書對當事人有拘束力外,其他機構主持下達成調解協議而形成的調解書,均無拘束力,而只有一定的見證力,當事人反悔的,可以就該爭議問題向人民法院起訴。
根據法律規定可以得知,民事糾紛的調解原則是依法原則,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進行調解,自願平等原則、尊重當事人訴訟權利的原則等。

❼ 民事調解一般去哪調解

民事調解是指民事案件中雙方當事人在法院審判人員的主持、協調下,就案件爭議問題進行協商,解決糾紛所進行的活動。
一、申請民事調解找哪個部門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如果申請調解的話,可以去當地的街道辦事處或者居委會或者鄉鎮政府,這些單位往往都設有人民調解委員會,這是基層解決人民內部糾紛的群眾性組織,其在城市以居民委員會為單位,農村以村民委員會為單位建立。
二、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受理范圍
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的民間糾紛,包括發生在公民與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其他社會組織之間涉及民事權利義務爭議的各種糾紛。
1、公民與公民
公民與公民之間的糾紛,一般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鄰里、同事、居民、村民之間,因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或者發生爭議而引起的糾紛。
2、公民與法人
公民與法人、派喊緩其他社會組織之間的糾紛十分廣泛,例如,農村村民與農村合作組織、經濟組織、鄉鎮企業之間因土地承包、農業產業化服務中的合同,劃分宅基地、財務管理等方面的糾紛。
3、企業職工
企業職工與所在企業之間,因企業轉制、租賃、兼並、破產、收購、轉讓,或者因企業拖欠職工工資、醫療費等發生的糾紛。
4、其他
城市居民與城市市政管理組織、施工單位、企業事業單位等因城市街道市政建設,危改房屋改造等引發的糾紛等等。
三、人民調解的原則
1、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政策進行調解。
2、必須在雙方當事人自願平等的滲姿前提下進行調解。
3、必須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進行調解。
4、不得因未經調解或者調解不成而阻止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六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第九十七條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主持,並盡可能就地進行。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用簡便方式通知當事人、證人到庭。
第九十八條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被邀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
第九十九條調解達成協議,必須雙方自願,不得強迫。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第一百條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
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
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一百零一條下列案件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可以不製作調解書:
(一)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
(二)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塵模件;
(三)能夠即時履行的案件;
(四)其他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案件。
對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協議,應當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一百零二條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❽ 民事糾紛怎麼調解

出現民事糾紛的時候,雙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受理申請後會指定一個或者數個調解員進行調解。一般都要先去法院起訴立案,然後在審理法官的主持下,可以進行調解,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有一方不同意調解,最後只能通過判決結案。
一、民事糾紛調解原則
1、依法原則,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進行調解,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沒有明確規定的,依據社會公德進行調解;
2、自願者寬平等原則,在雙方當事人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
3、尊重當事人訴訟權利的原則,尊重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不得因未經調解或調解不成而阻止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二、調解工作紀律
1、不得徇私舞弊;
2、不得對糾紛當事人壓制,打擊報復;
3、不得侮辱、處罰當事人;
4、不得泄露當事人的隱私;
5、不得吃請受禮。
三、調解程序
1、受理糾紛:
當事人請求調解的糾紛及時調解;發現糾紛要主動受理及時調解;
2、調查分析:
受理糾紛,要迅速查明糾尺氏紛發生的原因和爭議焦點,及時判明糾紛性質,是非曲直,進行研究分析;
3、調解:
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做好雙方當事人的工作,充分說理,耐心疏導,學習法律規首困亮定,消除隔閡,促使當事人達成調解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第十七條
當事人可以向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也可以主動調解。當事人一方明確拒絕調解的,不得調解。

❾ 法院怎樣調解民事糾紛

法律分析:民事調解程序如下:一、受理糾紛:當事人請求調解的糾紛及時調解;發現糾紛要主動受理及時調解;二、調查分析:受理糾紛,要迅速查明糾紛發生的原因和爭議焦點,及時判明糾紛性質,是非曲直,進行研究分析;三、調解: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做好雙方當事人的工作,充分說理,耐心疏導,學習法律規定,消除隔閡,促使當事人達成調解議。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❿ 民事糾紛調解流程

民事糾紛調解流程:
(一)、受理糾紛:
1、當事人請求調解的糾紛及時調解;
2、發現糾紛要主動受理及時調解;
(二)、調查分析:受理糾紛,查明糾紛發生的原因和爭議焦點,及時判明糾紛性質,進行研究分析;
(三)、調解: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做好雙方當事人的工作,促使當事人達成調解議。
民事調解工作原則如下:
(1)依法原則,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進行調解,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沒有明確規定枯蘆的,依據社會公德進行調解;
(2)自願平等原則,在雙方當事人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
(3)尊重當事人訴訟權利的原則,尊重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不得因未經調解或調解不成而阻止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民事訴訟管轄法院確定方法:
1、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一)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三)對被採取強制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訴訟;
(四)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法院調解開始,調解進行中,調解結束是民事調解的主要流程。對於民事訴訟案件來說,被告是公民的,可以去被告戶籍地的人民法院起訴,若被告的居住地和戶籍地不一樣,去被告的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訴。若被告是法人或其他組織,去被告戶口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訴。
法律依據
《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
第一百五十七條對因鄰里糾紛嘩虧引起的治安案件進行調解時,可以邀請當事人居住地的居(村)民委員會的人員或者雙方當事人熟悉的人員參加幫助調解。·
第一百沒蘆帶五十八條調解一般為一次。對一次調解不成,公安機關認為有必要或者當事人申請的,可以再次調解,並應當在第一次調解後的七個工作日內完成。調解應當製作筆錄。

熱點內容
推進股票債券市場改革和法治 發布:2025-01-13 17:33:23 瀏覽:585
南安溪美法院 發布:2025-01-13 17:31:58 瀏覽:94
司法部機關黨委 發布:2025-01-13 16:46:38 瀏覽:689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站的考核總結 發布:2025-01-13 16:17:18 瀏覽:904
道德悲情 發布:2025-01-13 15:40:23 瀏覽:599
經濟法的種類及含義 發布:2025-01-13 15:38:57 瀏覽:514
2015年計劃生育條例婚假 發布:2025-01-13 15:33:02 瀏覽:118
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修訂草案 發布:2025-01-13 15:09:37 瀏覽:296
規章標語 發布:2025-01-13 15:04:54 瀏覽:731
法律非法學考什麼 發布:2025-01-13 15:04:08 瀏覽: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