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中國法院瑞典

中國法院瑞典

發布時間: 2023-05-22 10:03:06

① 中國承認海牙國際法庭嗎

美國,俄羅斯、中國等大國都不承認海牙國際法條,承認它的只有共有66個國家依照《規約》第三十六條第二和第五項提出聲明,承認法院的管轄權具有強制性(其中許多國家附有保留)。

這些國家是:澳大利亞、奧地利、巴貝多、比利時、波札那、保加利亞、柬埔寨、喀麥隆、加拿大、哥斯大黎加、象牙海岸、塞普勒斯、剛果民主共和國、丹麥、吉布地、多米尼克、多明尼加、埃及、愛沙尼亞、芬蘭、甘比亞、喬治亞、德國、希臘、幾內亞、幾內亞比索、海地、洪鉛銀都拉斯、匈牙利、印度、日本、肯亞、賴索托;

賴比瑞亞、列支敦斯登、盧森堡、馬達加斯加、馬拉維、馬爾他、模里西斯、墨西哥、荷蘭、紐西蘭、尼加拉瓜、奈及利亞、挪威、巴基斯坦、巴拿馬、巴拉圭、秘魯、菲律賓、波蘭、葡萄昌櫻牙、塞內加爾、斯洛伐克、索馬里、西班牙、蘇丹、蘇利南、史瓦濟蘭、瑞典、瑞士、多哥、烏干達、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和烏拉圭。

(1)中國法院瑞典擴展閱讀:

該法院的管轄權有兩個方面:

一、法院須就聯合國行使主權自願向其提交的爭端做出裁決。截至2010年7月31日,海牙國際法庭有192個國家為《國際法院規約》締約國,其中66個國家根據《規約》第三十六條第二項向秘書長交存了承認法院強槐迅宴制管轄權的聲明。此外,約有300份雙邊或多邊條約規定,在解決這些條約的適用或解釋所引起的爭端方面,法院具有管轄權。

各國也可根據特別協定向法院提交具體爭端。一國在向法院提交爭端時,可引用《法院規則》第38條第5款,以請求書所針對國家有待作出或表示的同意作為法院具有管轄權的依據。如後一國家接受此管轄,則法院具有管轄權。

二,大會或安全理事會可就任何法律問題咨詢法院意見,經大會授權的聯合國其他機關和專門機構也可就其活動范圍內出現的法律問題咨詢法院意見。

② 「反擊」無效「違規」訴訟結果出爐,華為敗了

瑞典和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做出了同樣的決定,放棄華為5G合作。並要求參與5G頻譜拍賣的運營商企業不能使用華為,中興設備。

之後華為進行了兩次上訴,力爭有圓滿的結果。第一次失敗了,在世人的期待下,第二次的上訴結果出爐,華為敗了。

反擊「無效」?華為5G明明是世界領先的,也沒有出現過任何問題,瑞典為何將錯就錯?

很多國家對華為5G做出了選擇,沒有像以前一樣維持合作。不難看出這樣的選擇背後有美國的影子,英國說過放棄華為5G是迫於美國的壓力。

美國為了拆除華為設備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三分之二的補貼申請無法滿足。隨便都能看出來放棄合作是個錯誤的決定,卻還是有國家跟風,比如瑞典。

瑞典在2020年10月份做出決定,不允許參與5G頻譜拍賣的運營商企業使用華為,中興5G設備。理由是存在「網路安全」違規行為。

此消息一出,華為立馬展開行動,向瑞典法院提起訴訟。第一次的結果於去年6月份出爐,華為的訴訟被駁回了。華為沒有就此放棄,今年1月份,華為再次提起訴訟,要求對方撤銷禁令。

根據最新傳來的消息顯示,「違規」訴訟結果出爐了,瑞典維持了此前的判決。另外瑞典要求在2025年1月1日之前將已安裝的華為5G設備拆除。

華為兩次上訴瑞典都有了結果,盡管情況不是大家希望看見的,但對於這樣的結果,以及無中生有的禁令借口,還是值得深究。

自從2019年5G商用以來,各國進入到了5G網路建設狀態。彼時華為持有的5G技術是全球最先進,申請必要專利最多的企業。毫無疑問,華為能夠在5G時代大放異彩,拿到許多國家的5G商用合同。

可是總有一些國家,一些人做出和時代趨勢格格不入的舉動,以根本不存在的「網路安全」作為借口,勸說盟國放棄合作,並且拆除已安裝好的設備。

華為發展通信市場三十多年,和全球170多個國家合作,服務覆蓋幾十億用戶,從未出現重大網路安全事件。不知道某些國家的「網路安全」結論從何而來。

這些國家無法給出實質性證據,證明華為設備存在安全問題。但華為卻有非常多的證據可以證明設備是可信賴的。

比如華為官網消息顯示,在2021年5月底,華為5GC通過了GSMA NESAS的安全評估。這是在荷蘭進行的測試,而進行測試的NESAS是行業內最權威的網路安全測試評估機構,其給出的結論已經說明了華為設備是安全可靠的。

可美國,瑞典等國家對這樣的結論視而不見,沉浸在自以為是的狀態,覺得有問題就是有問題,一切都是自己覺得。

華為對瑞滲喊返典布局多年,卻抵不過一些國家在背後暗箱操作。華為擁有世界領先的5G,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每年投入比愛立信,諾基亞超出兩倍的研發費用,取得更優異的5G設備性能表現。

想來瑞典不可能不知道這些,而且英國已經承認了當初放棄華為5G合作是迫於美國壓力,美國自建5G網滲判絡的情況一言難盡,到現在還在糾結補貼的事情。

這些國家已經用親身經叢飢歷證明了放棄華為是錯誤的選擇,不僅會承擔高額損失,還會延遲5G建設時間。那麼瑞典為何將錯就錯呢?

只能說美國的手伸的太長了,他們不厭其煩去和一些國家「吹耳邊風」,拉攏他們和自己站在一起。甚至提供資助助力其更換成愛立信,諾基亞的設備。如果不答應,超級大國的影響力就擺在那裡。

這種情況下,瑞典所謂的中立只是成為了自我標榜。在關鍵時刻,又有多少事情是能夠自行決定的呢?瑞典和英國一樣,做出放棄合作選擇的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

不過這能說明瑞典是無辜的嗎?答案已經很明確了,上了同一條船之後,還能置身事外嗎?

華為對5G技術是否存在問題從不藏著掖著,還願意接受「解剖級」的驗證。任正非直言,願意和一些國家簽訂無後門協議。因此華為5G的合作態度從來都是開放的。

雖然美、英、瑞等國家做出了最終選擇,可是這並不會影響華為5G的全球化進程。5G發展才剛起步,未來的機會還有很多。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錯過了是別人的損失。

反擊無效,華為在瑞典「違規」訴訟結果出爐了。這其實不過是瑞典一廂情願的做派罷了,所謂的「違規」完全存在於主觀定義,沒有實際證明。相信只要華為5G做得更好,就能迎來屬於自己的時代機會。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③ 如何理解《最高院適用〈侵權責任法〉若干問題

如何理解《最高院適用〈侵權責任法〉若干問題

仍然有效,但如果跟侵權責任法有沖突的,則適用侵權責任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發文單位:最高人民法院
文 號:法發晌豎〔2010〕23號
釋出日期:2010-6-30
執行日期:2010-6-30
四、人民法院適用侵權責任法審理民事糾紛案件,如受害人有被撫養人的,應當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將被撫養人生活費計入殘疾賠償金或死亡賠償金。
通過這些不難看出,這個《若干問題的解釋》還是有效的。

如何理解侵權責任法第十七條

《侵權責任法》第十七條:
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
解釋:
一是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並非確定死亡賠償金的一般方式,若分別計算死亡賠償金較為容易,可以不採用這種方式;
二是根據本法的規定,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原則上僅適用於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案件;
三是本條特別強調,對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只是「可以」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而不是任何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案件都「必須」或者「應當」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至於什麼情況下可以,什麼情況下不可以,法院可以根據具體案情,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後決定。實踐中,原告的態度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多數原告主動請求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的,當然可以;原告沒有主動請求,但多數原告對法院所提以相同數額確定的死亡賠償金方案沒有異議的,也可以適用這種方式。
四是以相同數額數舉確定死亡賠償金的,原則上不考慮受害人的年齡、收人狀況等個人因素。:這里還需強調一點,本條只是規定,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對「死亡賠償金」以相同數額確定,對死者在死亡前產生的醫療費、護理費等合理費用支出,以及喪葬費支出,宜根據實際支出情況單獨計算,損失多少,賠償多少。

如何理解《侵權責任法》司法解釋第二條?

舉例說明:交通事故侵權行為發生在侵權責任法施行前一天,但五天後,即進入侵權行為法施行後,發生了交通事故受害方搶救無效死亡的損害後果。那麼該侵權行為適用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以下簡稱侵權責任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為了正確適用侵權責任法,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侵權責任法施行後發生的侵權行為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侵權責任法的規定。侵權責任法施行前薯謹碧發生的侵權行為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當時的法律規定。
二、侵權行為發生在侵權責任法施行前,但損害後果出現在侵權責任法施行後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侵權責任法的規定。
三、人民法院適用侵權責任法審理民事糾紛案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或者依職權決定進行醫療損害鑒定的,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人民法院對外委託司法鑒定管理規定》及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組織鑒定。
四、人民法院適用侵權責任法審理民事糾紛案件,如受害人有被撫養人的,應當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將被撫養人生活費計入殘疾賠償金或死亡賠償金。

如何理解《侵權責任法》第23條的"給予適當補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二十三條因防止、制止他人民事權益被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責任,被侵權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按你說的情況,適當補償是實際情況進行協商解決的,這個沒有明顯的界限。

行政侵權是否適用侵權責任法

適用國家賠償法賠償,前提是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權力時侵害了公民的權利,如果行政機關沒有進行行政行為,而是民事行為的,就適用民事賠償,按侵權責任法相關規定處理

刑法與侵權責任法的適用

誰告你打到犯罪程度了還適用侵權責任法? 按照法理來說,侵權法是私法,不違背公法的情況下調整當事人財產與人身關系。 但如果是觸犯了刑法(公法),是必須經刑法制裁的。就比如說,A把B打成重傷了,兩人直接隨後協議,A賠償B10萬元,B不報案。 這個案子民事賠償部分成立,要賠償的,但是刑事部分不能免則,構成故意傷害罪。
當然,上述是法理的問題,理論上應該的。 實踐中,打架斗毆行為和毀損財物的行為公安機關是可以調解的。 雖然受了重傷,但影響不大,調解好的話,也可以是用侵權責任法。

侵權責任法解釋?

余偉安律師2010年專著侵權責任法法條解釋解讀,你可以登入陝西人身損害賠償網檢視原文。

對侵權責任法第57條的理解

第五十七條:診療義務
第五十七條 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未盡到與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解讀】本條是關於在診療活動中如何界定醫務人員過錯的規定。
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醫務人員的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故意易於理解,如何界定過失是本條的主要著眼點。「盡到與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體現了侵權責任法上的重要概念,即注意義務。在現代侵權責任法上,無論是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注意義務是侵權責任的核心要素,是界定過失的基準。各國侵權責任法中注意義務的內涵大同小異。英美法對注意義務的一般解釋是一種為了避免造成損害而合理注意的法定責任。在侵權法中,如果行為人造成損害的行為違反了應對受害人承擔的注意義務,則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如果一個人能夠合理地預見到其行為可能對其他人造成人身或者財產損害,那麼,一般情況下他應對可能受其影響的人負有注意義務。
依照本條規定,醫務人員的注意義務就是應當盡到與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盡到診療義務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診療行為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診療規范的有關要求。然而,醫務人員的注意義務並非與合法合規是完全等同的概念。一個醫務人員應當具有的診療水平,並非完全能夠被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診療規范的有關要求所涵蓋。醫務人員完全遵守了具體的操作規程,仍然有可能作出事後證明是錯誤的判斷,實施事後證明是錯誤的行為。然而,醫療行為具有未知性、特異性和專業性等特點,不能僅憑事後證明錯誤這一點來認定醫務人員存在診療過錯,不能唯結果論。關鍵要看是不是其他的醫務人員一般都不會犯這種錯誤。因此,本條規定的診療義務可以理解為一般情況下醫務人員可以盡到的,通過謹慎的作為或者不作為避免患者受到損害的義務。
醫療糾紛解決的時間可能較長,判斷是否盡到診療義務應當以診療行為發生時的診療水平為參照才公平合理。另外,侵權責任法草案曾規定,「判斷醫務人員注意義務時,應當適當考慮地區、醫療機構資質、醫務人員資質等因素」。後來考慮到診療行為的實際情況很復雜,刪去了這一規定。地區、資質等因素能否在適用本條時考慮,應當結合具體情況。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診療規范規定了具體要求的診療行為,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一般都應當遵守,不應當因地區、資質的不同而有差別。除此以外,有的診療行為屬於基本性操作,也不一定要考慮這些因素。反之,對於有的診療行為,在有的情況下,「與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也可以理解為包括地區、資質等因素。
一些國家的立法和實務對診療注意義務有所規定,可以作為理解本條的參考。從國外情況看,注意義務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注意義務的一般抽象性規定;二是明確在每一項具體醫療行為中的注意義務。關於抽象的注意義務,日本最高法院1961年2月16日在東大醫院輸血梅毒感染一案中明確,從事人的生命及健康管理業務的人,與其業務的性質相對照,要求負有為防止危險而在實際經驗上必要的最善的注意義務。日本最高法院1969年2月6日在國立東京第一醫院腳癬放射線面板癌一案中對前一判例中「最善的注意義務」作了進一步闡述:作為醫師,對於患者的症狀應予以注意,並在依當時的醫學知識考慮效果及副作用的前提下確定治療方法及程度,在萬全的注意之下實施治療。荷蘭民法典7-453條規定,「提供救助者在其作業過程中必須遵守一個好救助者的謹慎,他的行為應當符合其源於救助者專業標准,並據此承擔責任。」
診療環節的具體注意義務涉及問診是否充分、診斷和治療是否錯誤的問題。第一,關於問診義務。在日本東大醫院輸血梅毒感染一案中,醫師在對職業供血人(該供血人持有值得信賴的血清反應的陰性檢查證明、健康診斷書、血液調供所會員證等材料)進行問診時,依照慣例詢問「是否身體健康」並得到供血人肯定回答後(當時供血人所患有的梅毒症尚無任何外在表現引起醫師注意),實施了抽血輸血,最終導致接受輸血的患者感染梅毒。該案焦點在於醫師是否進行了充分的問診。日本最高法院在判決中認為,雖然對持有上述證件的職業供血者,依照醫學界慣例只需詢問「身體是否健康」,在得到肯定回答後即可進行抽血,但醫學界這一慣例僅是判定過失輕重的參酌因素,僅依這種醫學界慣例本身不能否定醫師違反了注意義務。本案中,如果醫師對供血者血液有無危險的相關問題進行詳細問診,通過仔細觀察他回答時的反應來誘導其作出真實回答,則並非不可能得到供血者感染梅毒這一事實。所以本案醫師未盡「最善的注意義務」。日本最高法院1976年一例關於疫苗接種的案件曾在日本醫療界引起強烈反響。該案中,醫師對上千名受種者接種,僅依照慣例詢問「是否健康」後即加以實施,結果一些人第二天發生過敏現象,法院判決認為醫師僅進行簡單詢問是不夠的,應對每位受種者當時的身體狀況進行具體詳細的詢問,因此法院判定醫師存在過失。醫界人士普遍認為在對上千人進行集體接種時要求醫師對每個人進行分別詢問是難以做到的,但司法界認為,為更切實保護患者利益,必須要求醫師充分履行問診義務。醫界行業慣例是否可以作為抗辯事由,很多醫師在醫療損害賠償訴訟中提出自己省略某些問診內容的做法是醫學界的慣例,因此不應認定違反問診義務。日本法院一般認為,行業慣例在法律上不具有直接的效力,法律判斷問題的依據是法律規定與立法目的,是否存在醫界慣例不能直接影響法律上是否違反注意義務的判斷,但可在過失程度上予以考慮。這要求醫界人士認真對待患者的利益,改變慣性思維,重新審視已有慣例的合理性。
第二,關於診斷過失。診斷過程中醫師的過失行為主要是誤診,但並非所有誤診都可判定存在過失。因人體生理的復雜性及許多疾病在症狀上的相似性常使醫師難以一次性診斷正確。德國學者克雷斯蒂安在《歐洲比較侵權法》一書中介紹,歐洲法院在誤診案件中對過失的認定持相當謹慎的態度。瑞典最高法院在1974年3月15日一例誤診案件中仍適用傳統的過失標准,認為要考慮未查出病症和其他診斷錯誤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可認為是無法避免的。德國法院也持同樣的態度,據德國法官介紹,德國法中只有在醫師作出的診斷是極為嚴重和錯誤的情形下,才可認定醫生作出了錯誤的診斷。錯誤可能源於應當做某項檢查而沒有做,如果患者描述了症狀,但醫師未作相應檢查,或做檢查後未做相應治療,則是非常嚴重的錯誤,可以認定醫師過失的存在。而法國最高法院民事審判庭在1987年11月24日的判決中也明確,只有當誤診是源於對當前醫學知識的過失不知時,誤診才表現為過錯。愛爾蘭最高法院在數個醫生同時疏忽了新生嬰兒髓關節移位的案件中否認了醫師過失的存在,並且將「一個理性的醫生不可能出現這樣的錯誤」認定為誤診責任的條件。
第三,關於治療過失。各國法院對治療過失的判定一般也採取謹慎的態度。如丹麥最高法院1985年6月25日在脊椎穿刺一案中明確,當某種醫療措施本身就有一定的危險,只有當此種醫療措施無必要或者在施行過程中有嚴重錯誤時,方能認定醫師的過失。丹麥最高法院在另一例案件中也判定醫師無過失,該案中醫師作了20次嘗試,試圖將管子插入病人的氣管,但終未成功,由於病人被麻醉時間過長導致終身癱瘓。法院認為,麻醉過程過長並不表明醫師具有錯誤,因為它是源於對極不尋常症狀的錯誤估計。同時,治療方法選擇過程中的錯誤也不必然導致賠償責任的產生,在這方面,法院傾向於給醫師相當的自由空間。據德國法官介紹,德國在判斷醫生是否有過失方面,往往通過客觀地評判醫生採取的措施是否得當,是否應當知道但不知道該採取何種措施,或者應當採取卻沒有採取相應的措施。

對侵權責任法第91條第二款的理解與適用

對侵權責任法第91條第二款的理解與使用如下:
【侵權責任法】第九十一條
在公共場所或者道路上挖坑、修繕安裝地下設施等,沒有設定明顯標志和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施工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窨井等地下設施造成他人損害,管理人不能證明盡到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解讀:此條第一款源於《民法通則》第125條的規定,文字表述上僅取消了「道旁」這一地點表述,可以理解為屬於「公共場所」的「道旁」屬於本條規定范圍,不屬於「公共場所」的家庭院落等即時是「道旁」,因對其挖坑、修繕造成他人損害的,也不屬於本條規范范圍。同時,本條第2款單獨新增了窨井等地下設施造成他人損害的規定,具體原因可能在於,第1、2款所述情況管理人要免責須舉證證明的事項不同。
在本條所述情況引起的侵權中,按本條規定採取的應是無過錯的歸責原則。設定了明顯標志和採取了安全措施,足以使任何人按照通常的注意通行就可以避免損失的發生,盡到管理職責,這兩條應歸於免責事由。
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五條 【地面施工緻人損害的民事責任】在公共場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繕安裝地下設施等,沒有設定明顯標志和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施工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條文注釋本條是關於地面施工緻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的規定。
地面施工緻人損害責任是一種特殊侵權責任,采過錯推定原則。所謂過錯推定原則就是施工行為人的過錯是其承擔責任的必備條件,但是這個過錯法律事先就推定施 工者具有了,除非事後有相反證據表明施工者完全盡到了責任,即若施工人能證明其已設定明顯標志和採取安全措施,而且這些標志足以使任何人以通常的注意即可 避免損害發生,否則就必須承擔民事責任。特別注意地面施工緻人損害的責任承擔者是施工人(通常為建設工程合同的承包人或分承包人),而不是建設人(通常為 建設工程合同的發包方)。

如何理解適用《侵權責任法》第88條關於堆放物倒塌致害責任的規定

您好,《侵權責任法》第88條規定:「堆放物倒塌造成他人損害,堆放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一)堆放物倒塌致害責任適用過錯推定責任。《人身損害賠司法解釋》第16條規定:「下列情形,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六條的規定,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一)道路、橋梁、隧道等人工建造的構築物因維護、管理瑕疵致人損害的;(二)堆放物品滾落、滑落或者堆放物倒塌致人損害的;(三)樹木傾倒、折斷或者果實墜落致人損害的。前款第(一)項情形,因設計、施工缺陷造成損害的,由所有人、管理人與設計、施工者承擔連帶責任。」司法解釋規定堆放物倒塌致害責任實行過錯推定規則,獲得理論界和實務界一致贊許,《侵權責任法》第88條沿襲了司法解釋的規定。
在實行過錯推定的時候,作為原告的受害人請求賠償,只需舉證證明被告是倒塌堆放物的堆放人,及因堆放物倒塌存在損害,而無須舉證證明堆放人有過錯,即從損害事實中推定堆放人在主觀上有過錯。堆放人主張自己無過錯者,應當舉證證明。不能證明或者證明不足,則推定成立,即應承擔侵權責任;確能證明者,則不承擔侵權責任。
(二)堆放物倒塌致害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一是有堆放物倒塌的致害行為,即堆放物全部或部分傾倒、坍塌。二是有受害人損害事實,即堆放物倒塌造成受害人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三是損害事實與堆放物倒塌的致害行為之間有因果關系。堆放物倒塌的原因,有多種情況:有其自身原因,如堆放方式不當等;也有外在原因,如自然力的原因、第三人的原因等。堆放物倒塌致人損害的因果關系,並不追究導致倒塌的具體原因,而是強調倒塌行為與損害後果的因果關系。四是堆放人有過錯。這種主觀過錯,一般是指堆放人堆放或管理不當,或者存在其他注意義務的欠缺,均以過失方式為之。這種過失的心理狀態,是疏忽或者懈怠。其過失的確定形式,采推定方式。凡堆放物品致人損害,首先推定堆放人有過失,認定其未盡注意義務,無需受害人證明。堆放人只有證明自己已盡相當注意,即無過失,才能推翻推定,免除自己的賠償責任。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失的,堆放人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如能給出詳細資訊,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④ 兩次鴉片戰爭領事裁判權是什麼

領事裁判權,屬於治外法權,英文consular jurisdiction 。指,一國通過駐外領事等對處於另一國領土內的本國國民根據其本國法律行使司法管轄權的制度。領事裁判權,是帝國主義在殖民地國家所享有的一種非法特權。它的存在,形成對國家屬地優越權的例外或侵犯。

中國,是受西方國家強加的領事裁判權制度之害歷時最久、影響最深的國家。
所謂「在華領事裁判權」,乃鴉片戰爭後,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在強迫中國與之訂立的不平等條約中規定的一種司法特權。依照這種特權,凡在中國享有領事裁判權的國家,其在中國的僑民不受中國法律的管轄,不論其發生何種違背中國法律的違法或犯罪行為,或成為民事刑事訴訟的當事人時,中國司法機關無權裁判,只能由該國領事或由其設在中國的司法機構依據其本國法律裁判。

1843年英國在香港設立法庭,並在當年簽訂的《五口通商章程》中正式規定,在華英國人的涉訟案件由英國自行裁判。由此開始了近代的「領事裁判權制度」。
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第21條規定,中美人民間的刑事案件,依被告主義辦理。第24條規定,中美民事混合案件,由「兩國官員查明,公議察奪」,似乎是採取會審制度。第25條規定,美國人之間的案件由美領事辦理,美國人與別國人之間涉訟,由有關國家官員自行辦理,中國官員不得過問。
1844年中法條約、1847年中國與瑞典挪威條約以及1858年中俄條約均有類桐巧薯似規定。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除規定被告局者主義原則以外,還規定了「兩國交涉事件,彼此均須會同公平審斷」的「會審」制度。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則又規定了原告人的本國官員可以「赴承審官員處觀審」,有不同意見,「可以逐細辯論」的「觀審」制度。
除上述條約以外,許多西寬局方國家援引最惠國條款,也取得了在華的領事裁判權。曾經在中國享有領事裁判權的國家有20餘國,即英、法、美、俄、德、日、奧匈、意、比、西、葡、丹、挪、荷、秘、墨、智、瑞典、瑞士、巴西等。各國在中國享有的此項特權基本上是同等的。

半殖民地舊中國,外國在華的領事裁判權,主要內容有:
①中國人與享有領事裁判權國家的國民之間的民刑案件,依被告主義,均由被告所屬國的法院或領事法庭依所屬國法律審理。
②同一享有領事裁判權國家的國民之間的案件,由所屬國的領事法庭審理。
③享有領事裁判權的不同國家的國民之間的案件,根據有關國家間的協議和法律解決。一般適用被告主義,即由被告所屬國的領事法庭審理。
④享有領事裁判權國家和不享有領事裁判權國家的國民之間的案件,如前者為被告,由其所屬國領事法庭審理;如後者為被告,由中國法院管轄。
外國在華享有的這種域外的管轄權,不僅由在中國的領事組成的法庭行使,而且還由專門設立的法院行使。例如,美國根據1906年國會通過的立法成立駐華法院,在美國司法系統中其地位與聯邦區法院相等。英國根據1925年樞密院令,在上海設立最高法院,並在上海以外的每個領事轄區設一省級法庭,由主管領事擔任首席法官。

領事裁判權制度,於1890年首先在日本得到廢除。其後土耳其於1923年、暹羅(今泰國)於1927年、波斯於1928年、埃及於193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十月革命勝利後的蘇聯,戰敗國德、奧、匈,以及1928年比利時和1929年墨西哥,先後放棄了在華領事裁判權。1929年中國政府曾宣布從1930年起廢除所有國家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但因帝國主義國家的抵制,未能實現。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通過一系列條約,中國恢復了對在中國境內的美(1943)、英(1943)、挪威(1943)、巴西(1943)、加拿大(1944)、瑞典(1945)、荷蘭(1945)、瑞士(1946)、法國(1946)、丹麥(1946)、義大利(1947)、葡萄牙(1947)等國國民的司法管轄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中國人民終於徹底擺脫了包括領事裁判權在內的帝國主義的一切特權的羈絆。

⑤ 《國際私法》的一道案例分析題

斯德哥爾摩市法院在受理該案後先對該案進行定性,為涉慎培外(中國)因素的有關遺產繼承的案子,但依據國際私法的定義,國際私法解決的是國寬襪唯際民商事法律關系,雖然國家可以作為國私的主體,但此處的不動產已被擬用於作為大使館,此時就不再是簡單的國際私好者法的問題了,本案的主體就超出了國際私法的討論范圍。
國家享有豁免權,得出該裁定。

⑥ 高手幫忙!急切想知道 貝殼曼訴中華人民共和國案的詳細情況。先在此多謝了。

貝克曼訴中華人民共和國案。原告在瑞典斯德哥中租稿爾摩市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提起訴訟。訴稱:1954年10月4日,位於斯德哥爾摩屬於其父所有的遺產(不動產)未經原告同意而賣孝被其父的遺產管理人賣給中國駐瑞典大使館。原告主張該遺產管理人沒有出售原告父親遺產的權利,請求法院判決這一買賣關系無效。瑞典外交部向中國駐瑞典大使館詢問,中國大使館認為自己享有外交豁免,拒絕應訴。法院認為,原告請求涉及中國駐瑞典大使館的財產所有權,對此中國享有豁免權。裁定駁回原告訴訟請求。原告上訴,上訴法院維持原判。原告上訴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指出,本案涉及的財產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駐 我國大型兄使館所用,屬其國家財產,該國有權對這一訴訟主張豁免。

⑦ 首先規定外國人享有「領事裁判權」的條約是哪個

中英《南京條約》

應當說,「領事裁判權」制度在近代史上被正式寫進中外交涉的文件裡面,其始作俑者是清政府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主持中英交涉事務的欽差大臣耆英與署乍浦都統伊裡布、兩江總督牛鑒。

本來,在於1842年8月29日所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的各個條款裡面,中英雙方並沒有涉及「領事裁判權」的問題。但是,就在《南京條約》簽訂數日之後,耆英遵照道光皇帝「著耆英向該夷反復開導,不厭詳細,應添注約內者,必須明白簡當,力杜後患,萬不可將就自前,草率了事」(孟森:《清史講義》,中華書局,2010年1月北京第1版)的訓示,忙不迭地又和署乍浦都統伊裡布、兩江總督牛鑒一起聯名向英方代表璞鼎查發出了一份被茅海建教授稱為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要命的外交文件」的正式照會。

茅海建教授之所以如此定義這份照會,乃是因為「在這些文件中,潛藏著不亞於清朝在戰爭中軍事失敗的外交失敗」(茅海建:《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三聯書店,2005年7月北京第2版)。而在這些「外交失遲衡敗」中,最關鍵的一條就是把在華英國人的審判權輕易地讓渡給了對方!而這就是後來被寫進各種中外條約的「領事裁判權」制度的濫觴。
正是由於耆英等一幹人等對國際知識的無知,導致了「領事裁判權」這一怪胎在近代中國的落地生根。當然,耆英等人的照會和正式的條約文本畢竟還是有一定的區別。但不久之後,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就據此把「領事裁判權」問題寫進了清政府與西方列強所簽訂的不同的條約裡面,使得這一制度以政府間正式的條約形式被固化下來。

譬如,簽訂於1843年7月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在第13條中這樣規定:「凡英國稟告華民者,必先赴管事官處投稟,候管事官先行查察誰是誰非……間有華民赴英官處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應聽訴。倘遇有交涉詞訟,管事官不能勸息,即移請華官公同查明其事,秉公定斷。純逗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發給管事官照辦。華民如何科罪,應治以中國之法。」同一年簽訂的中英《虎門條約》亦有類似的規定。

而在1844年簽訂的《中美望廈條約》中,美國人也獲得了和英國人一樣的特權。該條約規定:在華美國人之間的案件由美國領事辦理,美國人與別國人之間涉訟,由有關國家官員自行辦理,清國官員不得過問。除此之外,該條約還明確指出:中美民事混合案件由「兩國官員查明,公議察奪」。

其後簽訂的中法條約,中國與瑞典、中國與挪威碼褲做條約以及中俄條約也都沿襲了類似的條文。

在1858年簽訂的中英《天津條約》里還規定了「兩國交涉事件,彼此均須會同公平審斷」的「會審」制度。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則又規定了原告人的本國官員可以「赴承審官員處觀審」,有不同意見「可以逐細辯論」的「觀審」制度……

通過這一系列步步為營的條約,西方列強公然在中國各個口岸城市的領事館內和租界區里設置領事法院或領事法庭,派駐警察和軍隊,中國的領土儼然成了這些國家的一塊「飛地」或者「國中之國」。而且,「領事不僅審理本國國民之間的訴訟,而且依據被告主義原則審判當事人一方為駐在國國民的案件,同時對涉訴的領事館僱傭的住在國國民也要求進行保護」(高東旭:《「領事裁判權」的起源及釋義》,中國法院網)。近代中國由此淪為了一個不是殖民地的殖民地。必須指出的是,這種不正常的局面一直持續了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直到二戰期間才在英美等國家的授意下,由當時的國民政府在重慶宣布徹底廢除了包括「領事裁判權」在內的治外法權。

以上文字來自人民網《拱手出讓的「領事裁判權」》周英傑(原載於《隨筆》雜志 2011年第2期)

⑧ 跑來這問下國際貿易糾紛瑞典客戶起訴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首先要看合同中是否有仲裁條款,如果有,還需認定該仲裁條款的效力,如果仲裁條款有效則只能採取仲裁方式解決糾紛,不能起訴。但是需要注陪臘意,睜鎮各國對仲裁條款的效力仍頂都是不同的,在認可仲裁條款有效的國家只能仲裁,在認定無效的國家則可以訴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五條,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根據如上規定蘆早滑,首先要看協議中是否有約定及約定是否違反法律規定,無約定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通常,各國的民事訴訟法都規定被告所在地法院有管轄權。如果國外司法環境較好,建議到國外進行訴訟,但成本費用較高。
被告在國內沒有任何財產,中國法院判決難以直接執行買家的財產。若被告負責人可能來到中國,則可在國內起訴並申請限制其出境,執行的可能性更大。若在國外法院起訴的話,法院的判決亦可執行。
提前制定應對方案,如果不是很清楚,可以網路一下處理國際貿易糾紛比較專業的律師團隊,像上海的徐寶同律師,北京的滕麗雋律師,都是國際貿易方面做的比較好的律師團隊。

⑨ 求最高人民法院1992年民他字第8號批復

最高人民法院【1992】民他字第8號批復認為,農村房屋買賣,按約定交付房款以及管理房屋的有效。

來源網址:http://legal.gmw.cn/2013-12/09/content_9749051.htm
(標題: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疑難問題法律適用)

熱點內容
推進股票債券市場改革和法治 發布:2025-01-13 17:33:23 瀏覽:585
南安溪美法院 發布:2025-01-13 17:31:58 瀏覽:94
司法部機關黨委 發布:2025-01-13 16:46:38 瀏覽:689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站的考核總結 發布:2025-01-13 16:17:18 瀏覽:904
道德悲情 發布:2025-01-13 15:40:23 瀏覽:599
經濟法的種類及含義 發布:2025-01-13 15:38:57 瀏覽:514
2015年計劃生育條例婚假 發布:2025-01-13 15:33:02 瀏覽:118
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修訂草案 發布:2025-01-13 15:09:37 瀏覽:296
規章標語 發布:2025-01-13 15:04:54 瀏覽:731
法律非法學考什麼 發布:2025-01-13 15:04:08 瀏覽:602